CN1876380A -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6380A
CN1876380A CNA2006100835868A CN200610083586A CN1876380A CN 1876380 A CN1876380 A CN 1876380A CN A2006100835868 A CNA2006100835868 A CN A2006100835868A CN 200610083586 A CN200610083586 A CN 200610083586A CN 1876380 A CN1876380 A CN 1876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artridge
print cartridge
splicing ear
liqui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35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6380B (zh
Inventor
野泽泉
小林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701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13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752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503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6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盒及接触装置,在向盒安装部安装时,通过提高定位精度,能够使液体盒侧的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的连接器部可靠地电连接。本发明的特征是,设置了座部(204),所述座部(204)保持可与电连接端子部(202)相接触的连接器部(203)并可相对记录装置进行移动;并配置了相对定位单元(210),在装填墨盒(11)时,可使墨盒(11)与该座部(204)抵接,并使该座部(204)向墨盒(11)的装填方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确定墨盒(11)与所述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的盒安装部上,将内部储存的液体供应给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盒,并涉及设置在液体盒一侧的电连接端子部与设置在记录装置一侧并可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相接触的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配置了该接触装置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液体消耗装置是指在工作时消耗从预定部位供应来的液体的所有装置,作为其代表性示例,可以例举出从喷射头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体喷射装置,并不局限于从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向记录纸等被记录材料喷射墨水从而向被记录材料进行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也以包含下述装置的含义而使用:该装置,代替墨水而将与特定用途相对应的液体,从相当于上述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材料的被喷射材料喷射,从而使液体附着到被喷射材料上。
此外,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上述记录头以外,还可以例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镜制造当中所使用的颜料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当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当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吸液管的而用于喷射样品的样品喷射头等。
喷墨式打印机是喷墨式记录装置或者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在喷墨式打印机中,通过供纸机构对置于供纸托盘中的纸张等被记录介质一张张地进行供纸,并通过纸张输送装置间歇性地每次向副扫描方向运送预定量,同时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安装于托架上的记录头向被记录介质喷射墨滴,从而记录下文字或者图像等。
这里,托架具有安装墨盒(液体盒)的类型和不安装墨盒的类型。安装墨盒(液体盒)的托架在安装了墨盒的状态下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并在托架内部将墨水供应给喷墨式记录头。在不安装墨盒的托架的情况下,墨盒独立于托架而设置在喷墨式打印机的主体(基体)一侧,并且墨盒与喷墨记录头之间通过供应墨水用的软管来连通。
而且,在任一情况下,墨盒上都安装有存储关于制造年月日、型号、墨水余量等诸如与墨水有关的信息的存储器部,以及用于将该存储器部与外部电路相连的连接端子部。并且,在安装墨盒的打印机的盒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子部连接的连接器部。
此外,在打印机的墨盒的头安装部上配置有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经由所述连接器部而与墨盒的存储器部相连,且与记录头相连接。通过这种结构,打印机在与墨盒之间收发与该墨水等相关的信息,并应用到墨水余量的检测、或墨盒的更换时期通知等动作控制中。
这里,对以往技术中的配有存储器部的墨盒以及配有连接器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图27所示的是配有盒安装部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盒安装部能够随着手柄臂507的转动而取出放入墨盒501。
存储所述信息的存储器的一个例子是一种接触式信息存储部502,其具有连接端子暴露在外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503和与该第一连接端子部503电连接的存储器部504。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503通过与固定安装于记录装置侧的连接器部505的第二连接端子部506相接触而与其电连接。这里,存储器部504存储与墨水等有关的信息。
另外,随着手柄臂507的转动运动,使得墨盒501的位置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墨盒501装入记录装置主体中,并使得第一连接端子部503与记录装置侧的第二连接端子部506相接触。
然而,由于第一连接端子部503及第二连接端子部506通常被设计得非常小,因而如果在所装填的墨盒501的安装位置上产生了偏差,则第一连接端子部503可能无法与第二连接端子部506电连接。
因此,在以往技术中,通过在墨盒(501)上设置相对盒安装部进行定位的突起部(图中未示出)来降低所装填的墨盒(501)的安装位置的偏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换句话说,第二连接端子(506)相对于托架而固定,并使得墨盒(501)相对于配有固定的第二连接端子(506)的托架或者记录装置主体进行高精度地定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0014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够,要完全消除所装填的墨盒501的位置偏差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以往的墨盒中,如图所示,在面积较大的平坦的壁面(图中为上壁面)508上配置了第一连接端子部503。另外,由于为了小型轻量化等的目的而将盒的壁厚做得较薄的原因,较大的壁面508难以确保足够的刚性,并且,也容易留下波形起伏等成型畸变,并由于所述成型畸变或刚性不足的影响,要完全消除第一连接端子部503相对于固定在确定位置上的连接器部505的定位精度的偏差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依然会存在第一连接端子部503与连接器部505的第二连接端子部506不能电连接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体盒及接触装置,从而在向盒安装部进行安装时,通过提高定位精度,能够使液体盒侧的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的连接器部(第二连接端子)可靠地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如下的一种液体盒,所述液体盒包括:容器主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的盒安装部上;连接端子部,设置在容器主体的侧面上,可与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侧的电连接器部相接触;以及插入方向抵接面,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部的两个边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可与盒安装部相抵接;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被设置在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的附近。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中的液体盒,配置有插入方向抵接面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边部(侧壁的前端部)例如与作为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前表面的中央部或大壁面的中央部等相比,即使在容器主体的壁部较薄的情况下,由于其靠近刚性较高的角部,因而能够确保难以发生弯曲等的高的刚性,并且,当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来形成容器主体时,其成为难以发生成型畸变的部位,能够获得高成型精度。
即,由于能够高精度且高刚性地形成插入方向抵接面,因而当将液体盒安装到盒安装部上时,能够对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另外,通过在高精度定位的插入方向抵接面的附近设置连接端子部,可以提高连接端子部在盒安装部上的定位精度,并能够使液体盒上配置的连接端子部与设置在盒安装部侧的连接器部可靠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如第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与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盒安装部进行移动的座部相抵接,并且,使所述座部向所述液体盒的安装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式中的液体盒,当将液体盒插入盒安装部中时,由于连接器部随着液体盒的插入而移动,所以,不论容器主体在插入方向上是否有尺寸误差,都可以高精度地维持插入方向抵接面与连接器部件之间的位置精度,能够提高液体盒侧的连接端子部与盒安装部侧的连接器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如第一或第二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了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配置了将所述容器主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进行定位的定位孔,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与插入方向前端侧垂直的另一个侧面上,配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式中的液体盒,与连接端子部推压接触的连接器部的销型端子的弹力成为沿着配置了定位孔的插入方向前端面而对推压容器主体的力,并成为消除与定位孔嵌合的盒安装部侧的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槽缝的推压力,从而不会由于槽缝的产生而使得连接端子部与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能力出现偏差,能够使连接端子部与连接器部之间的电连接能力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如第三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被设定在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式中的液体盒,提高了插入方向抵接面相对于盒安装部的定位精度,其结果是,可使连接端子部与连接器部之间的电连接能力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如第一至第四方式任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在与设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的侧面附近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上的边部相反一侧的边部上,设置了用于将废液回收到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废液回收口。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式中的液体盒,由于增大了废液回收口与连接端子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因而即使在更换盒体等的时候有废液漏到废液回收口附近,也可以防止产生所漏出的废液附着到连接端子部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是如第五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口被设定在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式中的液体盒,由于提高了废液回收口相对于盒安装部的定位精度,因而提高了盒安装部上配置的供应废液用的管与废液回收口之间的连接精度,从并可以防止由于连接精度的降低而导致废液泄漏等问题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是如第一至第六方式任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容纳有多个储存有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供应的液体的储液包,并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设置了将各个包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一侧的多个液体供应口。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式中的液体盒,可将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的多种液体收纳在一个容器主体内,这与按照每种液体种类单独准备专用的液体盒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盒安装部上配置的定位机构,可削减结构部件,并可实现紧凑化或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是如第七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体供应口被排列在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的两个定位孔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式中的液体盒,当将液体盒安装到盒安装部上时,可以将各液体供应口的位置偏差抑制得比容器主体的两个定位孔之间的偏差小,从而提高了配置于盒安装部一侧的液体供应针等与液体供应口之间的连接能力。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是如第八方式所述的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回收口被设置在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的两个定位孔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式中的液体盒,在液体供应口与废液回收口之间夹有定位孔,并且在盒更换等的时候即使有废液漏到废液回收口附近,定位孔也可以对漏出的废液经过容器壁面流向液体供应口一侧进行抑制。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废液附着到液体供应口上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第十方式是如下的一种接触装置,所述接触装置使得设置在液体盒一侧的电连接端子部与设置在记录装置一侧且可与所述连接端子部接触的连接器部相接触,所述接触装置包括:座部,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记录装置进行移动;以及相对定位单元,在装填液体盒时,可使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相抵接,并使该座部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移动,从而确定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式中的接触装置,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具有相对定位单元。因此,在装填液体盒时,液体盒与该座部相抵接,并使得该座部向液体盒的装填方向移动,从而可确定液体盒与该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结果是,可使液体盒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的所述连接器部可靠接触。即,可使所述连接端子部与所述连接器部电连接。从而,例如记录装置主体可从液体盒侧的存储液体余量信息的存储元件中读取液体余量信息,或者向所述存储元件写入液体余量信息。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是如第十方式中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单元包括: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座部上并可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前端侧相抵接;以及推压单元,在装填液体盒时推压所述抵接部,以使其反抗液体盒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式中的接触装置,除了与第十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相对定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座部上并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前端侧相抵接;推压单元,在装填液体盒时推压所述抵接部,以使其反抗液体盒的移动。
因此,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且正确地确定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是如第十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在记录装置侧配置了限制部,在所述座部移动时,该限制部限制所述座部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推压单元还将所述座部压向所述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式中的接触装置,除了与第十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推压单元还将所述座部压向所述限制部。即,通过所述推压单元及所述限制部,可将所述座部的移动方向仅限制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
因此,总是能够在与液体盒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所述座部的定位。其结果是,可使记录装置侧的所述连接器部与液体盒侧的连接端子部高精度地接触。
此外,由于利用了所述推压单元的推压力,因而不必设置新的推压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是如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中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在记录装置侧设置了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在所述座部移动时,限制所述座部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限制部被设置成与所述连接器部直接接触,限制连接器部在该连接器部与连接端子部面对的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式中的接触装置,除了与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所述限制部被设置成与所述连接器部直接接触,限制连接器部在其与连接端子部面对的方向上的位置。即,所述限制部不经由座部而与所述连接器部直接接触。
因此,由于没有所述座部的公差的影响,因而在与液体盒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所述连接端子部面对的方向上,可使所述连接器部的位置精度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是如第十一至第十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部被构成为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平行的面上与所述连接器部相接触,所述座部包括:连接器限制部,设置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的前端侧,限制连接器部相对于座部的移动;以及爪部,设置在座部的后端侧,具有朝向所述连接器限制部的推压力;并且,所述连接器部被所述连接器限制部与所述爪部所夹持。
在装填液体盒时,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在装填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高精度地确定。但是在进行装填时,在所述液体盒与所述连接器部之间会产生由接触而导致的摩擦力。此时,如果在存在由于所述座部与所述连接器部之间的公差而导致的槽缝的状态下,再相加所述摩擦力,则装填后的所述连接器部的位置可能会相对于所述座部及液体盒而向装填方向的前端侧偏离。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式中的接触装置,除了与第十一至第十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连接器部被夹持在所述连接器限制部和具有朝向该连接器限制部的推压力的爪部之间。
因此,消除了所述座部与所述连接器部之间的槽缝,在所述装填方向上所述连接器部的位置不会相对于所述座部及液体盒发生偏离。
此外,根据本方式,所述座部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的前端侧上具有所述连接器限制部,在后端侧具有所述爪部。即,所述连接器限制部被设置在装填液体盒时将有所述摩擦力作用于座部的前端侧,所述爪部被设置在没有所述摩擦力作用于座部的后端侧。
因此,既便在装填液体盒时产生了所述摩擦力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器部也被所述连接器限制部所限制。另外,所述爪部可以在不发生变形而维持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与所述连接器限制部协同夹持所述连接器部,从而堆所述连接器部进行稳定的定位。其结果是,在装填液体盒时,在所述装填方向上,所述连接器部的位置不会相对于所述座部及液体盒发生偏移。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是如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在所述抵接部与液体盒相抵接的地方设置了卡合装置,在该卡合装置的任一侧上设置了向另一侧突出的锥形的突起部,在另一侧上设置了与该突起部相卡合的凹入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除了与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在所述抵接部与液体盒相抵接的地方设置了卡合装置,在该卡合装置的任一侧上设置了向另一侧突出的锥形的突起部,在另一侧上设置了与该突起部相卡合的凹入部。此时,由于该突起部形成为锥形,因而具有倾斜部。
因此,该突起部可以被该倾斜部引导并与所述凹入部相卡合。即,可在该倾斜部的倾斜方向上限制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当该倾斜部被设置成向液体盒的高度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可在该高度方向上限制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是如第十五方式所述的液体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卡合装置的锥形的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类似于如圆锥体的斜面那样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除了与第十五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卡合装置的锥形的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如圆锥体的斜面那样设置。即,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所有方向上设置了所述第一倾斜部。
因此,可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确定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是如第十五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卡合装置的锥形的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如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除了与第十五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卡合装置的锥形的所述突起部具有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如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即,当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入部卡合时,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突起部通过如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的所述第二倾斜部而相对于所述凹入部被导向所述多棱锥的顶点侧。
因此,可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确定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由于所述第二倾斜部如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因而不会在以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为轴发生扭曲的状态下与所述凹入部相卡合。即,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不会在以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为轴发生扭曲的状态下相抵接。因此,可使液体盒侧的所述基板与记录装置主体侧的连接器部可靠接触。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是如第十五至第十七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部具有可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相接触的销型端子,当所述连接端子部处于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的位置时,所述销型端子形成为推压所述连接端子部的销弹簧状。
根据本发明第十八方式,除了与第十五至第十七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连接器部具有被形成为推压所述连接端子部的销弹簧状的销型端子。
因此,当所述连接端子部处于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的位置时,该销型端子能够可靠地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相接触。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是如第十八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设置多个所述销型端子,并在基板上设置与所述销型端子相同数目的可与该销型端子相接触的所述连接端子部,在装填液体盒时,所述基板被设置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平行的面上从而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
当销型端子为多个时,该销型端子的推压力的大小是乘以其数目的乘积。另外,销型端子的推压力有可能在装填液体盒时反抗液体盒的移动,或者有可能在装填墨盒后将液体盒向排出方向推压从而使得装填不完全,换句话说,有可能会导致供墨针没有完全刺入墨盒中的状态。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除了与第十八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基板在装填液体盒时被设置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平行的面上并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即,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与所述销型端子的推压方向、即该基板的垂直方向呈垂直的关系。
因此,所述销型端子的推压力不会在液体盒装填时反抗液体盒的移动。另外,也不会在装填液体盒后将液体盒向排出方向推压从而导致装填不完全。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是如第十九方式所述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是向所述基板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突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除了与第十九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突起部是向所述基板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突条。例如,在突起部向某方向延伸设置的情况下,不仅可对座部及液体盒在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制,还可以降低由于部件公差而导致的歪曲。即,该突起部可使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器部平行地相对。
因此,可使被设置多个的所述销型端子和与该销型端子相同数目的所述连接端子部分别可靠地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是如下的一种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有电连接端子部与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电连接端子部被设置在液体盒一侧,所述连接器部被设置在记录装置一侧,并可与所述电连接端子部相接触,其中所述接触装置是第十至第二十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接触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由于记录装置具有上述第十至第二十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接触装置,因而在记录装置中,可获得与上述第十至第二十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第二十二方式是如下的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其包括:连接器部,设置在液体盒侧,可与电连接端子部相接触;座部,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进行移动;以及相对定位单元,当向液体消耗装置装填所述液体盒时,可使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相抵接,并使所述座部在液体盒的安装方向上移动,从而确定该液体盒与该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方式中的液体消耗装置,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包括所述相对定位单元。因此,当安装液体盒时,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相抵接,并使所述座部向液体盒的装填方向移动,从而确定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结果是,可使液体盒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的所述连接器部可靠接触。即,能够将所述连接端子部与所述连接器部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液体盒,由于配置了插入方向抵接面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边部靠近刚性较高的角部,因而能够确保诸如难以发生弯曲的高刚性。此外,当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来形成容器主体时,其成为难以发生成型畸变的部位,能够获得高成型精度。
即,能够高精度且高刚性地形成插入方向抵接面,因而当将液体盒安装到盒安装部上时,能够对该液体盒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另外,通过在被高精度定位的插入方向抵接面的附近设置连接端子部,可以提高连接端子部在盒安装部上的定位精度,并能够使配置于液体盒上的连接端子部可靠地与设置在盒安装部一侧的连接器部相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中的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液体盒侧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连接器部之间的接触装置具有相对定位单元。
因此,可使液体盒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与记录装置侧的所述连接器部可靠接触,从而可使所述连接端子部与所述连接器部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液体盒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侧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的、墨盒插入之前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的、墨盒插入结束状态下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的、墨盒装填结束状态下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要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接触装置在装填了墨盒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墨盒一侧观看的本发明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装填墨盒时的本发明接触装置的移动的侧截面图,其中(A)是墨盒与座部抵接之前的状态,(B)是墨盒与座部抵接的状态,(C)是保持(B)的抵接状态移动后停止、即装填结束了的状态;
图9是装填墨盒时的本发明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侧截面图;
图10是图9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平面截面图;
图11是图9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正面截面图;
图12是第一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二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图14去掉限制部450后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墨盒一侧观看的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平面截面图;
图18是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19是从墨盒一侧观看的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底面截面图;
图21是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上面观看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整体立体图;
图22是从插入方向前端一侧的底面观看的图21所示的墨盒的整体立体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24A是图21所示的墨盒的侧视图;
图24B是图21所示的墨盒的顶视图;
图25是从图24B的XXV-XXV箭头方向观看的截面图;
图26是从图24B的XXVI-XXVI箭头方向观看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以往的墨盒与打印机的盒安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涉及本发明的液体盒的装卸装置以及作为具有该装卸装置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首先,采用喷墨式打印机作为记录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其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中的安装液体盒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侧截面图。
在图1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100上设置有托架10,所述托架10被托架导轴12轴支承着,可在主扫描方向(在图1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托架10是作为在被喷射材料的一例的被记录材料P(以下也简称为纸张P)上执行记录的液体喷射执行装置的一例的记录执行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
另外,在该托架10上安装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例的记录头13,所述液体喷射头通过向纸张P等上喷出(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而进行记录。此外,在托架10下方的记录装置主体3的下部空间内设置有盒安装部7,作为液体盒的一例的单个包装(single package)的墨盒11通过后述的装卸装置1而被装填到所述盒安装部7中。
在记录头13的下方设有压盘(platen)28,所述压盘28与记录头13相对,对记录头13的头平面与纸张P等之间的间隙PG进行限制。另外,通过交替重复如下两个动作来在纸张P等上进行记录,所述两个动作为:在托架10与压盘28之间将纸张P等以预定的输送量向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输送的动作,以及在使记录头13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的期间从记录头13向纸张P等上喷射墨水的动作。
接着,沿着纸张P的输送路径对喷墨式打印机1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在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设置有作为累积纸张P的被液体喷射材料累积部的一例的馈纸盘5。此外,在馈纸盘5上设置有纸边限制器(edge guide)15,其与纸张P的侧端面抵接,从而引导向副扫描方向的平滑的输送。
随着馈纸辊14的旋转轴17的旋转,送纸器(hopper)16在预定的定时上升,将馈纸盘5上的纸张P推向馈纸辊14。
此外,包含这些馈纸盘5、馈纸辊14及送纸器16的装置为自动馈纸装置2。另外,随着馈纸辊14的旋转,并借助于设置在馈纸辊14附近的作为分离作用部的一例的分离块等的作用力,从位于最上面的纸张P开始依次每次拾取单位数目的纸张并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在馈纸辊14的下游,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材料检测装置(以下简称为检测杆),该被记录材料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纸张P的通过的被液体喷射材料检测装置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检测杆的下游设置有由输送用驱动辊19a与输送用从动辊19b构成的输送辊19。其中输送用从动辊19b被轴支承在输送用从动辊用的辊座18的下游侧。该辊座18被设置成能以图中未示出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螺旋弹簧的推压,使得输送用从动辊19b成为始终压接在输送用驱动辊19a上的夹紧状态。
以被输送用辊19夹紧的状态而输送的纸张P被引导到记录头13下方的记录位置26上,通过上述托架10及纸张P的动作,在纸张P的记录面的几乎整个表面上执行期望的记录。
在记录头13及其下方,其与相对设置的压盘28之间的间隙PG对于执行高精度的记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该间隙PG可根据纸张P的厚度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记录头13的下游,设置有由排出用驱动辊20a与排出用从动辊20b构成的作为被液体喷射材料排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排出辊20。由该排出辊20排出的纸张P被排出到位于更下游的排出用堆纸器50上的载置面51上,该排出用堆纸器50是被液体喷射材料承受部的一个例子。
排出用从动辊20b是在其外周上具有多个齿的带齿辊,其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用于排出用从动辊的图中未示出的辊座上。在排出用从动辊20b的上游设有辅助从动辊22,纸张P被该辅助从动辊22稍稍压向下方。此外,输送用从动辊19b的轴芯位置被配置在比输送用驱动辊19a的轴芯位置稍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另外,排出用从动辊20b的轴芯位置被配置在比排出用驱动辊20a的轴芯位置稍靠上游侧的位置上。
通过这种结构,纸张P成为在输送辊19与排出辊20之间稍微向下凸出的称为“反向弯曲”的弯曲状态。另外,位于与记录头13相对位置上的纸张P被压在压盘28上,由此防止了纸张P的上浮,能正常地执行记录。此外,辅助从动辊22与排出用从动辊20b一样地由带齿辊构成,并被轴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辅助从动辊用的辊座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式打印机100是如下类型的打印机:其使用将多种颜色的墨盒做成一体的单个包装类型的墨盒11,并通过使所述墨盒11从记录装置主体3后方的馈纸盘5的下方沿水平方向滑移来进行安装。
图中所示的标号30是盒安装部7的盒保持单元。盒保持单元30被设置成在墨盒11以第一规定行程插入时通过滑锁片48与墨盒侧的卡合凹入部57相卡合,可对墨盒11进行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盒安装部7上具有如下设置:构成后述的墨盒装卸装置1的手柄臂163的转动运动通过动力传递变换机构32(参考图2),能够以第二规定行程S推入保持着墨盒11的状态下的左右一对的盒保持单元30、30。
在本说明书中,将以第二规定行程S推入墨盒11的动作定义为“墨盒的装填”。
图2是示出墨盒插入前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在盒安装部7中,在构成墨盒的装卸装置1的手柄臂163、即臂主体163b的一端上设置有把手部163a,在另一端上设置有动力传递变换机构32的呈扇形的第一小齿轮162(其是传递部件的一个示例),其被安装成能够以第一转动销164为支点进行转动。此外,手柄臂163的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小齿轮162的节距圆半径之比实际上是杠杆比,通过采用手柄臂163,可将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取得较长,由此能获得较大的杠杆比。
作为动力传递变换机构32的一个例子,可以采用齿条、小齿轮以及凸轮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如下部分构成:与手柄臂163一体地进行转动的第一小齿轮162;滑杆166,其包括与第一小齿轮162啮合的第一齿条161以及将第一齿条161的运动传递到传递路径下游的第二齿条167;与第二齿条167啮合的第二小齿轮168;带齿轮的凸轮单元175,包括与第二小齿轮168啮合的齿轮171以及将齿轮171的旋转传递到传递路径下游的偏心凸轮部172,所述齿轮171和偏心凸轮部172构成一体;以及第一壁部173,其被设置在盒保持单元侧,当使墨盒11向推入方向移动时可与偏心凸轮部172相抵接。这里,图2左侧所示的盒保持单元30是为了易于理解偏心凸轮部172的形状而从记录装置内部取出来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杆166上,在与第一小齿轮162相对的边上形成了第一齿条161,在与第二小齿轮168a、168b相对的边上分别形成了第二齿条167a、167b。并且,在第二小齿轮168a一侧受第一小齿轮162与第二小齿轮168a的引导,在第二小齿轮168b一侧受设置在主框架62上的导肋165与第二小齿轮168b的引导,从而可在记录装置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
第二小齿轮168a、168b与第一小齿轮162一样也由扇形的齿轮构成,分别以第二转动销169a、169b为支点向同一方向转动,从而分别向齿轮171a、171b传递动力。齿轮171(171a、171b)和与齿轮171做成一体的偏心凸轮部171一起以第三转动销170为支点进行转动。偏心凸轮部172具有如下结构:其与设置在盒保持单元30的滑座37上的第一壁部173、以及第二壁部174相抵接,从而使滑座37发生移动。
接着,对具有这种结构的墨盒的装卸装置1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墨盒插入结束状态下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3所示,当墨盒11插入了规定的插入量时,墨盒11的位置为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因此,在墨盒11插入后,墨盒11内的墨水不会立即经由记录装置主体侧的流路部件4上所形成的供墨针4a而流向记录装置主体侧。
这里,将该墨盒插入结束状态下的手柄臂163的位置定义为“重置位置”。
图4是示出墨盒装填结束状态下的装卸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4所示,如果使手柄臂163从图3所示的“重置位置”向右侧移动,则手柄臂163的转动运动经由前述的动力传递变换机构32而使偏心凸轮部172旋转。然后,与设置于盒保持单元30的滑座37上的第一壁部173抵接而使得滑座37移动,从而可将盒保持单元30变换到以第二规定行程S推入的运动中。
此时,如果向最右侧转动手柄臂163的把手部163a,则墨盒11会进一步深入到内部,从而形成在流路部件4上的供墨针4a插入墨盒11的针插入口中。即,变为墨盒11装填结束的状态。
这里,将该墨盒装填结束状态下的手柄臂163的位置定义为“设置(set)位置”。
此外,当手柄臂163从“重置位置”转动到“设置位置”,装填了墨盒11时,墨盒11将与设置在记录装置主体侧的盒安装部7上的接触装置200相抵接。
这里,所述接触装置200是使后述的墨盒侧的连接端子部202(图5)与记录装置侧的连接器部203(图6)相接触的装置。
接着,对上述接触装置200进行说明。
图5是本申请中的墨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5所示,墨盒11的插入方向前端一侧11a上的两边部的一个上,设置有与盒安装部7内的面向插入方向的部位抵接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1b,并在该插入方向抵接面11b上设置有凹入部208。此外,在插入方向抵接面11b的附近的墨盒11的侧面上,设置有基板209,该基板209包括存储墨水余量信息的存储元件201以及与存储元件201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部202。
图6是向本申请中的接触装置中装填了墨盒时的立体图。图7是从墨盒侧观看的本申请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接触装置200包括:连接器部203,其可与连接端子部202接触;座部204,其保持连接器部203并可移动;以及座弹簧212,其一端卡在座部204上,另一端卡在记录装置主体3上,从而推压座部204以使其反抗墨盒11的装填方向。
如图7所示,在座部204上设置有抵接部204a,当装填了墨盒11时,所述抵接部204a可与墨盒1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1b相抵接。另外,在抵接部204a上设置有突起部207,所述突起部207可与设置在墨盒1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1b上的凹入部208相卡合。这里,突起部207是沿墨盒11的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突条207a。
此外,在座部204所保持的连接器部203上设置有销型端子211,该销型端子211可与墨盒侧的连接端子部202相接触。如后所述,销型端子211形成为可向连接端子部202推压的销弹簧形状。
图8中的(A)至(C)示出了安装墨盒时的本申请接触装置的移动的侧截面图。其中,图8中的(A)是墨盒11与座部204抵接之前的状态,图8中的(B)是抵接后的状态,图8中的(C)是保持图8(B)的抵接状态移动后停止、即装填结束了的状态。
如图8中的(A)所示,如果使手柄臂163从“重置位置”向“设置位置”一侧移动,则墨盒11向插入/装填方向移动。
然后,如果使手柄臂163进一步向“设置位置”一侧移动,则如图8中的(B)所示,墨盒1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1b将与座部204的抵接部204a抵接。此时,设置于抵接部204a上的突起部207、即突条207a受突条207a上所设置的倾斜部207f的引导,与墨盒侧的凹入部208卡合。
然后,如果使手柄臂163移动到“设置位置”,则如图8中的(C)所示,墨盒11从图8(B)的状态移动距离T后停止。即,变为墨盒11装填结束的状态。这里,设置距离T的长度与第二规定行程S的长度(参考图4)之间的关系,以便满足如下关系:
距离T<第二规定行程S。
然后,当从图8(B)的状态移动距离T而变为图8(C)的状态时,墨盒11反抗一端卡在座部204上的座弹簧212的弹力而移动。此时,由于座部204被设置成可移动结构,因而能够在承受座弹簧212的弹力的情况下跟随墨盒11的距离T的移动。
因此,在墨盒11停止且装填结束了的状态下,座部204的抵接部204a能够与墨盒11无间隙地抵接。即,能够在作为插入/装填方向的Y轴方向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这里,图8(C)所示的位置是墨盒装填时的基准位置,座部204被设置成可从该基准位置向Y轴方向移动±距离T。因此在从该基准位置向Y轴方向移动±距离T的范围内,既便墨盒11的位置发生偏差,座部204也能够追随到该位置上确定相对位置关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209具有5mm×5mm左右的非常小的大小,而座部204的移动距离则为1mm左右。
此外,在抵接部204a上设有作为突起部207的突条207a,该突条207a能够与墨盒侧的凹入部208无间隙地卡合。即,能够在Z轴方向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9是将图8(C)放大后的图。
图9示出了装入了墨盒11的本申请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侧截面图。
如图9所示,墨盒11与座部204在Y轴及Z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已被确定。因此,设置在墨盒侧基板209上的连接端子部202与设置在座部侧连接器部203上的销型端子211的前端部211a处于彼此面对的位置关系。这里,在图10中示出了沿图9的虚线Q-Q’的截面,在图11中示出了沿图9的虚线P-P’的截面。
图10所示的是图9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平面截面图。
如图10所示,当设置在墨盒侧基板209上的连接端子部202与设置在座部侧连接器203上的销型端子211的前端部211a处于彼此面对的位置关系时,销型端子211的前端部211a与连接端子部202电连接。此时,销型端子211形成为销弹簧形状,并向所面对的连接端子部202的方向、即X轴方向推压。
因此,在X轴方向上,即使在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产生间隙,销型端子211也能够与连接端子部202可靠地电连接。
图11示出了图9中的接触装置及墨盒的正面截面图。
如图11所示,墨盒侧的凹入部208以及座部侧的作为突起部207的突条207a被设置成向基板209的垂直方向延伸。因此,当设置于座部侧连接器部203上的销型端子211的前端部211a处于与设置于墨盒侧基板209上的连接端子部202面对的位置关系时,可使基板209的面和面向基板209的连接器部203的面平行。即,不会发生其中一个倾斜的状态。
这里,当连接端子部202与销型端子211分别设置了多个时,由于基板209的面和面向基板209的连接器部203的面平行面对,因而所有的销型端子211都能够与各自对应的所有连接端子部202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墨盒侧的连接端子部202与记录装置侧的连接器部203之间的接触装置200,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202是设置于墨盒侧的与存储墨水余量信息的存储元件201相连的电连接端子部202,所述连接器部203设置于记录装置侧的可与连接端子部202相接触,所述接触装置200具有如下特点:设有对连接器部203进行保持并可相对记录装置进行移动的座部204,并具有相对定位单元210,在装填墨盒11时,墨盒11与座部204相抵接,并使座部204向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结果是,当装填墨盒11时,墨盒11与座部204抵接,并使座部204向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
因此,可使墨盒侧的连接端子部202与记录装置主体侧的连接器部203可靠接触。即,可使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203电连接。从而,记录装置主体3可从墨盒侧的存储元件201读取墨水余量信息,或者可向存储元件201写入墨水余量信息。
例如,如果在插入供墨针4a的墨盒侧针插入口上作用一个推压供墨针4a的力,则墨盒11就要向与插入/装填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如果像以往那样座部204被固定,则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203之间的电连接有可能会被切断。
然而,由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接触装置200具有相对定位单元210,所以既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203之间的电连接也不会被切断。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相对定位单元210具有如下特点:其在座部204上配置有:与墨盒1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1b抵接的抵接部204a;以及座弹簧212,其作为在装填墨盒11时推压抵接部204a以使其反抗墨盒11的移动的推压单元205。
其结果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上正确地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在抵接部204a与墨盒11抵接的地方设置卡合装置206,在卡合装置206的某一侧设置了朝向另一侧突出的锥形突起部207,并在另一侧设置了与突起部207卡合的凹入部208。此时,由于突起部207形成为锥形,所以具有倾斜部207f。
这里,“朝向另一侧突出的锥形突起部”定义了这样的突起部,其具有以朝向锥体的前端侧(另一侧)突出的方式而倾斜的斜面,而与突起部的前端侧是否尖锐无关。
其结果是,突起部207可在倾斜部207f的引导的情况下与凹入部208卡合。即,可在倾斜部207f的倾斜方向上限制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倾斜部207f被设置成朝着墨盒1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倾斜,可在该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限制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203具有如下特点:其具有可与连接端子部202接触的销型端子211,当连接端子部202处于与连接器部203面对的位置时,销型端子211形成为推压连接端子部202的销弹簧状。
其结果是,当连接端子部202处于与连接器部203面对的位置时,销型端子211能够与连接端子部202可靠接触。即,在X方向上,即使在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20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由于销型端子211能够推压连接端子部202,因而能够允许某种程度的偏差。
此外,如果具有多个销型端子211,则销型端子211的推压力大小是乘以其数目的乘积。另外,销型端子211的推压力有可能在装填墨盒11时反抗墨盒11的移动,或者有可能在装填墨盒后将墨盒11向排出的方向(Y轴方向)推压从而使得装填不完全,换句话说,有可能会导致供墨针4a没有完全刺入墨盒11中的状态。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多个销型端子211。另一方面,在基板209上设置了与销型端子211相同数目的可与销型端子211接触的连接端子部202。另外,基板209被设置在与墨盒11的装填方向(Y轴方向)平行的面上,以便在墨盒11被装入时与连接器部203面对。即,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与销型端子211的推压方向、即基板209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成垂直关系。
其结果是,销型端子211的推压力不会在装填墨盒时反抗墨盒11的移动。而且,也不会在装填墨盒后将墨盒11朝着排出的方向(Y轴方向)推压而导致装填不完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突起部207的特点是,其是向基板209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突条207a。
其结果是,在突起部207被设置成向基板209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不仅可对座部204及墨盒11在与基板209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制,还可以降低由于部件公差而导致的歪曲。即,突起部207可使基板209与连接器部203平行面对。因此,能够使多个销型端子211和与销型端子211相同数目的连接端子部202分别可靠接触。
以上针对使手柄臂162从“重置位置”向“设置位置”移动来装填墨盒11时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相反地,当取出墨盒11时,只要使手柄臂163从“设置位置”向“重置位置”移动即可。这时,墨盒11通过设置于墨盒保持单元30内的弹簧的弹力而从记录装置主体3向排出方向移动。
因此,当从“设置位置”向“重置位置”移动手柄臂163时,偏心凸轮部172与设置于墨盒保持单元30的滑座37上的第二壁部174抵接,从而使滑座37从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与之相应地,墨盒11及接触装置200的座部204从图8(C)所示的状态变为图8(B)所示的状态,进而变为图8(A)所示的墨盒11装填之前的状态。
具体来说,如果将手柄臂163从“设置位置”向“重置位置”逐渐移动,则墨盒11与墨盒保持单元30、30一起从图8(C)所示的装填结束状态移动到图8(B)所示的位置。
此时,由于座部204被座弹簧212压向墨盒11,因而座部204与墨盒11一体地移动距离T。如上所述,由于座部204只能在从图8(C)所示位置向Y轴方向移动±距离T的范围内移动,所以如果使墨盒11从图8(B)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排出方向移动,则如图8(A)所示,座部204停止,并与墨盒11分开。然后,墨盒11从被墨盒保持单元30保持的状态脱离,并通过设置于墨盒保持单元30上的弹簧的推压力而被排出。
(第一改进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12来说明第一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
图12是第一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座部204的抵接部204a上设置了第一突起部207d,作为第一突起部207d的斜面的第一倾斜部207b被设置成象圆锥体的斜面那样。即,第一突起部207d的形状为圆锥台。这里,所谓“象圆锥体的斜面那样”是指,象圆锥体所具有的曲面状斜面那样,只要是以使第一突起部207d朝着第一突起部207d的前端侧(凹入部一侧)突出的方式倾斜的斜面即可。此外,第一突起部207d的前端侧尖锐与否均可。
因此,由于第一突起部207d在圆周上具有斜面,因而能够在X轴以及Z轴方向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即使在第一突起部207d与凹入部208卡合了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以第一突起部207d为轴而扭曲,从而导致墨盒侧基板209的面和面向基板209的连接器部203的面不能平行面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突起部207d和多个与其卡合的凹入部208,可使基板209的面和面向基板209的连接器部203的面平行面对,而不会发生上述的扭曲。
此外,显然也可以将第一突起部207d在X轴或者Z轴方向上拉伸,换句话说可以将底面设为椭圆形。
由于其他部件及其作用效果与利用图5~图11所说明的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第一改进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卡合装置206的锥形突起部207、即第一突起部207d具有第一倾斜部207b,且第一倾斜部207b象圆锥体的斜面那样设置。即,在与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所有方向上设置了第一倾斜部207b。
其结果是,能够在与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及Z轴所成的方向)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改进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3来说明第二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
图13是第二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在座部204的抵接部204a上设置了第二突起部207e,作为第二突起部207e的斜面的第二倾斜部207c被设置成象四棱锥的斜面那样。这里,“如四棱锥的斜面那样”是指,象四棱锥所具有的斜面那样,只要是以使第二突起部207c向第二突起部207c的前端侧(凹入部侧)突出的方式倾斜的斜面即可。此外,第二突起部207c的前端侧尖锐与否均可。
因此,与图12所示的“第一改进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207d一样,能够在X轴以及Z轴方向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与第一突起部207d不同,在第二突起部207e与凹入部208卡合的情况下,不会以第二突起部207e为轴而扭曲。因此,无需如“第一改进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多个第一突起部207d。
这里,作为第二突起部207e的斜面的第二倾斜部207c呈四棱锥的斜面,但并不限于四棱锥,只要是多棱锥都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由于其他部件及其作用效果与利用图5~图11所说明的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第二改进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卡合装置206的锥形突起部207、即第二突起部207e具有第二倾斜部207c,且第二倾斜部207c象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即,当第二突起部207e卡入凹入部208时,在与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及Z轴方向)上,第二突起部207e通过如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的第二倾斜部207c,相对于凹入部208而被导向所述多棱锥的顶点侧。
其结果是,能够在与墨盒11的装填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及Z轴)上确定墨盒11与座部20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由于第二倾斜部207c象多棱锥的斜面那样设置,因而不会在以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Y轴)为轴而相对凹入部208扭曲的状态下与凹入部208卡合。即,墨盒11与座部204不会在以墨盒11的插入/装填方向为轴而歪曲的状态下抵接。因此,第二倾斜部207c能够使墨盒侧的基板209与记录装置主体侧的连接器部203平行面对从而可靠接触。
(第三改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是在后述的墨盒311装填结束的状态下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图15所示的是从图14中去掉限制部450后的立体图。这些状态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6相同。此外,图16所示的是从墨盒侧观看的第三改进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装置的立体图。
与图5相同,在墨盒311的侧面上设置了基板209,该基板209包括存储墨水余量信息的存储元件201,和与存储元件201相连的多个连接端子部202(参考图22)。此外,在墨盒311的插入方向前端侧311a的两边部的一个上,设置有与盒安装部内的面向插入方向的部位抵接的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
如图14所示,在接触装置400的记录装置303主体侧上设置了座部404,座部404的在墨盒311的插入/装填方向上的后端侧卡在作为推压单元405的座部弹簧412上。并且,座弹簧412的另一端卡在记录装置303主体侧的基部304上。这里,关于安装墨盒时座部404在插入/装填的方向上与墨盒311接触并一体地移动的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下面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4及图15所示,座弹簧412相对Y轴方向倾斜设置。具体来说,座弹簧412不仅向Y轴方向延伸,还向X轴及Z轴方向延伸。即,座弹簧412推压座部404,以使座部404向X轴、Y轴及Z轴方向移动。另外,限制座部404的移动方向的限制部450包括后述的第一限制部451、第二限制部452、第三限制部453及第四限制部454,并且它们构成一体。
其中,第一限制部451及第二限制部452对座部404向X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座部404以Z轴为支点进行的旋转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第三限制部453及第四限制部454对座部404向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座部404以X轴为支点进行的旋转进行限制。
如图16所示,在座部404上设置有作为相对定位单元410的抵接部404a,当装填墨盒311时,该抵接部404a可与墨盒31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抵接。此外,在座部404上设置了后述的爪部462与连接器限制部461,连接器部403被爪部462与连接器限制部461夹持并保持。另外,在座部404所保持的连接器部403上,设置有可与墨盒侧连接端子部402接触的销型端子411。
图17是接触装置400的平面截面图,图18是接触装置400的侧截面图。
如图17所示,座弹簧412如上述那样相对于Y轴而倾斜设置,从而不仅在Y轴方向,也在X轴方向上推压座部404。并且,通过该座弹簧412的推压力,在座部404上产生以Z轴方向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此时,座部404通过座弹簧412的推压力及旋转力而被压向第二限制部452,并且通过所述旋转力而还被压向第一限制部451。即,第一限制部451及第二限制部452可以确定座部404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可以对其以Z轴方向为支点的朝向进行限制。
同样地,如图18所示,座弹簧412对于Y轴而倾斜设置,从而不仅在Y轴方向,也在Z轴方向上推压座部404。并且,通过该座弹簧412的推压力,在座部404上产生以X轴方向为支点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此时,座部404通过座弹簧412的推压力及旋转力而被压向第四限制部454,并且通过所述旋转力而还被压向第三限制部453。即,第三限制部453及第四限制部454可以确定座部404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可以对其以X轴方向为支点的朝向进行限制。
此外,关于座部404以Y轴方向为支点的朝向,如图17所示,第二限制部452通过与座部404进行面接触而对座部404以Y轴方向为支点的朝向进行限制。
如上所述,限制部450限制了除墨盒311插入/装填方向以外的座部404的移动方向、即向X轴及Z轴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可在X轴及Z轴方向上高精度地对座部404进行定位。此外,还可以高精度地确定座部404的朝向。
图19所示的是从墨盒侧观看的接触装置400的立体图。此外,图20所示的是接触装置400的底面截面图。
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座部404的插入/装填方向上的前端侧,设置有对连接器部403相对于座部404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面、即连接器限制部461。另一方面,在座部404的后端侧设置有爪部462,其通过弹性形变而具有朝向连接器限制部461的推压力。并且,如上所述,连接器部403被连接器限制部461与爪部462夹持着。
当装填墨盒311时,通过在连接器部403的销型端子411与墨盒311之间产生的磨擦,连接器部403被压向座部404前端侧的连接器限制部461。此时,由于连接器部403的面与连接器限制部461的面被推压而又没有任何部件的变形,因而不会发生连接器部403相对于座部404的位置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可发生弹性形变的爪部462被设置在装填方向的后端侧,从而即使在装填墨盒311时,由所述磨擦所产生的力也不会作用到座部404上,因而,爪部462不发生变形而维持推压力不变,并能够与连接器限制部461协同夹持连接器部403并对其进行定位。其结果是,当装填墨盒311时,可使连接器部403的销型端子411进一步可靠地与墨盒侧的连接端子部402接触。
另一方面,当排出墨盒311时,通过在连接器部403的销型端子411与墨盒311之间产生的磨擦,连接器部403压向座部后端侧的爪部462。此时,爪部462虽然发生轻微变形,但排出墨盒311时连接端子部402与销型端子411之间不需接触,因此,即使连接器部403相对于座部404发生轻微的位置偏差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另外,向所述磨擦消失后,爪部462再次将连接器部403压向座部前端侧的连接器限制部461,并与连接器限制部461协同夹持连接器部403。
另外,爪部462被设置成从座部404的根部463向前端侧延伸,然后朝向墨盒一侧。因此,当将连接器部403装入座部404时,通过从座部404与墨盒311不面对的那侧、即从第一限制部侧插入,能够容易地安装。
此外,如果使连接器部403与第一限制部451直接接触,则由于座部404的尺寸公差不产生影响,因而可以提高连接器部403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申请中的接触装置不管是否配有墨盒(液体盒)的装卸装置而都可以发挥效果,但对于具有在装填墨盒时较容易产生墨盒位置偏差的墨盒装卸装置的记录装置尤为有效。换言之,上述实施方式是将墨盒不安装在托架上的方式,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也可以是将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方式。
接着,基于图21至图26来对本发明中的墨盒311进行说明。
图21是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上面观看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整体立体图,图22是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底面观看的墨盒的整体立体图,图23是图21所示墨盒的分解立体图,图24A是图21所示墨盒的侧视图,图24B是图21所示墨盒的顶视图,图25是从图24B的XXV-XXV箭头方向观看的截面图,图26是从图24B的XXVI-XXVI箭头方向观看的截面图。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上面及底面等是作为墨盒单体而定义的,相对于墨盒安装部的装卸方向不限于此。
如图21及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包括:容器主体111,其相对于盒安装部7能够自由装卸,且外壳形状呈近似长方体形;连接端子部202,其设置在该容器主体111的侧面上,可与设置在盒安装部侧的电连接器部403(参考图15)接触。
并且,在容器主体111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两边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与盒安装部7内的面向插入方向的部位抵接的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并在该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的附近设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202。
另外,所述容器主体111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上的两边部的含义不仅包括容器主体111的插入方向前端侧311a的两端附近,也包括与该插入方向前端侧311a垂直的容器主体111的左右侧面111a、111b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部位。
连接端子部202形成于安装在容器主体111的侧面上的基板209的表面上,起着将外部电路(上述盒安装部7侧的连接器部403)连接到存储元件201上的作用,其中所述存储元件201安装于基板209的背面等上,存储墨水余量信息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5至图20所示,由可在墨盒311的插入方向上移动的座部404对安装在盒安装部7上的连接器部403进行保持。
并且,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与座部404上形成的定位阻挡面404a(参考图16)抵接,使该座部404向墨盒311的插入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位于墨盒311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容器主体111的前端面311a上,配置有将容器主体111相对盒安装部7进行定位的两个定位孔113a、113b,并且,在与前端面311a垂直的另一个侧面、即右侧面111a上,配置有所述连接端子部202。
各定位孔113a、113b是开口形状为矩形的孔,如图22所示,通过面向盒体的插入方向的安装于盒安装部7内的一对定位销71与各定位孔113a、113b的嵌合,在与盒体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起定位作用。
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11中,一对定位孔113a、113b分别设置于前端面311a的两端部附近。并且,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被设置于靠近一个定位孔113a的位置上。
另外,用于将废墨回收到容器主体111内的废液回收口115被设置在与设置连接端子部202的侧面附近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上的边部(即,右侧面111a的前端侧附近)相反一侧的边部(即,左侧面111b的前端侧附近)上。
如图23及图26所示,在容器主体111内,沿着上盖112的内表面隔开形成了与废液回收口115连通的废液回收室117。在该废液回收室117中装填了吸收废墨的吸收材料,从而防止回收到废液回收室117内的废墨倒流。
如果将墨盒311安装到盒安装部7上,则安装在盒安装部一侧的废墨供应针72(参考图22)嵌入废液回收口115中,对记录头13进行清洁处理等而产生的废墨经由所述废墨供应针而被供应到废液回收室117中。
另外,如图26所示,在废液回收口115中安装了密封机构73,该密封机构73对插入废液回收口115中的废墨供应针72与该废液回收口11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废液回收口115被设定在容器主体111的前端面311a上所设置的两个定位孔113a、113b的外侧,且靠近定位孔113b的位置上。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11中容纳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墨水包(液体储存包)116,该墨水包116储存有供应给喷墨式打印机100的记录头13的墨水。
因此,在前端面311a上设置了多个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用于将安装在盒安装部7上的供墨针4a连接到各墨水包116上。
如图25所示,在各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上设置了阀机构118,该阀机构118通过安装在盒安装部7上的供墨针4a的插入而对流路进行开闭。
如图2所示,安装在盒安装部7上的供墨针4a经由流路部件4而与记录头13连接。
设置在容器主体111的前端面311a上的多个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均被排列在两个定位孔113a、113b之间。
根据上述的墨盒311,设置了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边部(容器主体111的左右侧面111a、111b的前端部附近),例如与容器主体111的前端面311a的中央部或大的壁面的中央部等相比,即使在容器主体111的壁部较薄的情况下,由于其靠近刚性较高的角部,因而也能够确保难以发生弯曲等的高的刚性,并且,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来形成容器主体111的情况下,其成为难以发生成型畸变的部位,能够获得高成型精度。
即,能够高精度且高刚性地形成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因而当将墨盒311安装到盒安装部7上时,能够高精度地对该墨盒311进行定位。另外,通过在被高精度地定位的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的附近设置连接端子部202,可以提高盒安装部7上的连接端子部202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使墨盒311上安装的连接端子部202与设置在盒安装部7一侧的连接器部403可靠连接。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当将墨盒311插入盒安装部7中时,连接器部403可移动地被座部404所支撑,从而连接器部403随着墨盒的插入而移动,因此不论容器主体111是否有插入方向上的尺寸误差,也都能够高精度地维持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与连接器部403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墨盒311侧连接端子部202与盒安装部7侧连接器部403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连接端子部202被配置在与前端面311a垂直的作为另一侧面的右侧面111a上,其中起到向盒安装部7的定位作用的定位孔113a、113b被配置在所述前端面311a上,因此,与连接端子部202推压接触的连接器部403的销型端子411的弹力成为沿着配置了定位孔113a、113b的插入方向前端面而推压容器主体111的力,并成为消除与定位孔113a、113b嵌合的盒安装部7侧的定位销71与定位孔113a、113b之间槽缝的推压力,从而不会由于槽缝的产生而使得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403之间的接触能力出现偏差,能够使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403之间的电连接能力更加稳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由于在向盒安装部7的插入方向上起定位作用的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配置在靠近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起定位作用的定位孔113a的位置,因而提高了插入方向抵接面311b对盒安装部7的定位精度,其结果是,可使连接端子部202与连接器部403之间的电连接能力更加稳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在与设置了连接端子部202的边部相反一侧的边部上,设置了用于将废墨回收到容器主体111内的废液回收口115,由此,增大了废液回收口115与连接端子部202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即使在更换墨盒等的时候有废液漏到废液回收口115附近,也能够防止发生所漏出的废液附着到连接端子部202上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定位孔113b位于液体供应口117d与废液回收口115之间,因此,即使在更换墨盒等的时候有废液漏到废液回收口115附近,也抑制了所漏出的废液经过容器壁面而流向液体供应口117d一侧。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废液附着到液体供应口117d上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由于废液回收口115靠近定位孔113b而设置,提高了废液回收口115相对于盒安装部7的定位精度,从而可以提高盒安装部7上所安装的供应废液用的管与废液回收口115之间的连接精度,并可以防止由于连接精度降低而引起的废液渗漏等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由于采用了在单个容器主体111内容纳多个墨水包116的结构,因而与例如按照每种墨水颜色单独准备专用的墨盒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盒安装部7上的定位机构,或者削减结构部件,或者可实现紧凑化或成本的降低(参考图23)。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311,由于前端面311a上配置的多个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被设置在两个定位孔113a、113b之间,因而,能够将向盒安装部7安装墨盒311时的各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的位置偏差抑制得比容器主体111的两个定位孔113a、113b之间的偏差小,从而能够提高配置于盒安装部7一侧的液体供应针等与液体供应口117a、117b、117c、117d之间的连接能力。
本发明液体盒的各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变,不用说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安装本发明液体盒的液体消耗装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不用说这些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液体盒,包括:
容器主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的盒安装部上;
连接端子部,设置在容器主体的侧面上,可与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侧的电连接器部相接触;以及
插入方向抵接面,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部的两个边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可与盒安装部相抵接;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被设置在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的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与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盒安装部进行移动的座部相抵接,并且,使所述座部向所述液体盒的安装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还配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布置在设置了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将所述容器主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进行定位,
配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的侧面是所述容器主体的与插入方向前端侧垂直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被设定在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还包括废液回收口,所述废液回收口设置在与设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的侧面附近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上的边部相反一侧的边部上,用于将废液回收到所述容器主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废液回收口被设定在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还包括:
多个储液包,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储存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供应的液体;和
多个液体供应口,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用于将所述储液包连接至所述液体消耗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还配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布置在设有所述插入方向抵接面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将所述容器主体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进行定位,
所述多个液体供应口被排列在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的两个定位孔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盒,还配置有废液回收口,所述废液回收口设置在与设置了所述连接端子部的侧面附近的插入方向前端侧上的边部相反一侧的边部上,用于将废液回收到所述容器主体内,
所述废液回收口被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面上所设置的两个定位孔的外侧。
10.一种接触装置,使得设置在液体盒一侧的电连接端子部与设置在记录装置一侧且可与所述连接端子部接触的连接器部相接触,所述接触装置包括:
座部,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记录装置进行移动;和
相对定位单元,在装填液体盒时,可使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相抵接,并使该座部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移动,从而确定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单元包括: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座部上并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前端侧相抵接;和
推压单元,在装填液体盒时推压所述抵接部,以使其反抗液体盒的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装置,还配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设置在记录装置上,在所述座部移动时,对所述座部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所述推压单元将所述座部压向所述限制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与所述连接器部直接接触,对连接器部在该连接器部与连接端子部面对的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被构成为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平行的面上与所述连接器部相接触,
所述座部包括:连接器限制部,设置在液体盒的装填方向上的前端侧,对连接器部相对座部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爪部,设置在座部的后端侧,朝着所述连接器限制部施加推压力;
所述连接器部被夹持在所述连接器限制部与所述爪部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在所述抵接部与液体盒相抵接的地方设置了卡合装置,
在该卡合装置的任一侧上设置了向另一侧突出的锥形的突起部,在另一侧上设置了与该突起部相卡合的凹入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锥形突起部具有类似于圆锥体的斜面那样的第一倾斜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锥形突起部具有类似于多棱锥的斜面那样的第二倾斜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部具有可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相连接的销型端子,
当所述连接端子部处于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的位置时,所述销型端子被形成为向所述连接端子部推压的销弹簧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设置了多个所述销型端子,并在基板上设置了与所述销型端子相同数目的可与该销型端子相接触的所述连接端子部,
在装填液体盒时,所述基板被设置在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平行的面上从而与所述连接器部面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是向所述基板的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突条。
21.一种记录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装置。
22.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包括:
连接器部,设置在液体盒侧,可与电连接端子部相接触;
座部,保持所述连接器部并可相对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进行移动;以及
相对定位单元,当向液体消耗装置装填所述液体盒时,可使所述液体盒与所述座部相抵接,并使所述座部在液体盒的安装方向上移动,从而确定该液体盒与该座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单元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座部上,可与液体盒的装填方向前端侧相抵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单元还包括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可与设置在液体盒的安装方向前端侧的第二卡合部相卡合。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是突起部与凹入部中的至少一种。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与凹入部在与液体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27.一种液体盒,包括设置了连接端子部的基板,和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
第一壁,在该第一壁的表面上划定出液体供应口与定位孔;
第二壁,与第一壁垂直,并在其上设置了基板;
第三壁,与第一壁平行地延伸,并被布置在第一壁的面与基板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第三壁上具有突起部或者凹入部。
CN2006100835868A 2005-06-09 2006-06-09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Active CN1876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9016 2005-06-09
JP2005-169016 2005-06-09
JP2005169016 2005-06-09
JP2005-370155 2005-12-22
JP2005370155 2005-12-22
JP2005370155A JP4831310B2 (ja) 2005-06-09 2005-12-22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側の接続端子部と記録装置側のコネクタ部との接触装置、記録装置
JP2006-075259 2006-03-17
JP2006075259A JP5050376B2 (ja) 2006-03-17 2006-03-17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75259 2006-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6380A true CN1876380A (zh) 2006-12-13
CN1876380B CN1876380B (zh) 2012-11-28

Family

ID=3707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35868A Active CN1876380B (zh) 2005-06-09 2006-06-09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03902B2 (zh)
EP (1) EP1731310A1 (zh)
KR (3) KR100860425B1 (zh)
CN (1) CN1876380B (zh)
TW (1) TWI2969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843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5492210A (zh) * 2013-06-28 2016-04-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液体墨盒
CN105605117A (zh) * 2016-03-22 2016-05-25 林穗强 抱钳传动接头
CN109334260A (zh) * 2014-03-14 2019-02-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CN112874167A (zh) * 2019-11-29 2021-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4246A1 (de) * 2010-05-20 2011-11-24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Druckmaterialbehälter und kontaktvorrichtung
US8727516B2 (en) 2010-10-22 2014-05-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CN202623516U (zh) * 2011-03-18 2012-1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及液体消耗装置
JP5765027B2 (ja) * 2011-04-08 2015-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用の端子モジュール
EP3112167B1 (en) 2015-07-01 2019-10-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in which consumable cartridge is mountable to mounting portion
EP3386759B1 (en) 2016-01-29 2019-09-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EP3377324B1 (en) 2016-01-29 2019-07-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JP6972559B2 (ja) * 2017-01-13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廃液収容体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JP7267708B2 (ja) 2017-10-13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CN111194266B (zh) * 2017-10-13 2021-12-24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焊盘电极的构件、墨盒、记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20262T3 (de) * 1988-10-14 2000-11-16 Seiko Epson Corp Tintenkassett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ES2252908T3 (es) * 1989-08-05 2006-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para el aparato.
EP0604940B1 (en) * 1992-12-28 1997-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ink tank therefor
US6074042A (en) 1997-06-04 2000-06-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guide feature for insuring reliable fluid, ai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a printing system
EP0963847B1 (en) * 1998-05-13 2005-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3666491B2 (ja) 2002-03-29 2005-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CA2461959C (en) * 2003-03-26 2012-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EP1498272A1 (en) * 2003-07-18 2005-01-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R049674A1 (es) *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JP4529125B2 (ja) * 2003-08-08 2010-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2210A (zh) * 2013-06-28 2016-04-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液体墨盒
CN10490843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4908435B (zh) * 2014-03-14 2017-06-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9334260A (zh) * 2014-03-14 2019-02-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CN109334260B (zh) * 2014-03-14 2020-1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CN105605117A (zh) * 2016-03-22 2016-05-25 林穗强 抱钳传动接头
CN112874167A (zh) * 2019-11-29 2021-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CN112874167B (zh) * 2019-11-29 2023-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31310A1 (en) 2006-12-13
KR100860425B1 (ko) 2008-09-25
CN1876380B (zh) 2012-11-28
KR20070072445A (ko) 2007-07-04
TW200706395A (en) 2007-02-16
KR20060128744A (ko) 2006-12-14
US20060290754A1 (en) 2006-12-28
TWI296973B (en) 2008-05-21
US7703902B2 (en) 2010-04-27
KR20080069155A (ko) 200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6380A (zh)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81551C (zh)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
CN1292907C (zh)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供墨系统
CN1939741A (zh)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50090C (zh)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1121949C (zh)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79735C (zh) 采用串行记录头的图象记录装置
CN1156374C (zh) 油墨容器
CN1220590C (zh) 进纸装置和具有该进纸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358137A (zh)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CN1288818A (zh) 墨盒、墨盒座和将墨盒安装到墨盒座上的方法
CN1610616A (zh) 压强调节机构、液槽、供液器、墨盒和喷墨打印装置
CN1907721A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502472A (zh) 墨盒和记录装置
CN1727200A (zh) 记录设备及初始化该记录设备的方法
CN1805853A (zh) 促动器、液滴排放头、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微泵、光调制装置和基板
CN2842916Y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799846A (zh)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832861A (zh) 液体容器、子储液器、排液装置、供液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257505C (zh) 存储媒体移动方法
CN1263607C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89881C (zh) 存储媒体装置
CN1700987A (zh) 记录头、承载架和成像设备
CN1461477A (zh) 盘保持构件、盘托架、记录及/或再生装置、换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