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3945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945A
CN1853945A CN 200610078604 CN200610078604A CN1853945A CN 1853945 A CN1853945 A CN 1853945A CN 200610078604 CN200610078604 CN 200610078604 CN 200610078604 A CN200610078604 A CN 200610078604A CN 1853945 A CN1853945 A CN 1853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main
main body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86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7010C (zh
Inventor
望月义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3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0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0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使用墨盒在光盘(D)上印刷文字信息的印刷装置,其具备开关装入墨盒的盒装填部的开关盖(5),在将墨盒装入盒装填部后关闭开关盖(5),并将光盘(D)插入印刷装置中开始印刷。开关盖(5)在闭合状态下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并保持该状态,且通过操作按钮(27a)的操作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进而可以打开。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2)中以后,插入口盖(23a)被该光盘D挤推而立起,锁定构件(31a)通过该动作而突出并卡接在操作按钮(27a)上,这样,操作按钮(27a)被锁定,进而不能打开开关盖(5)。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可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专利公开2003-72155号公报公开了在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等的光盘(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印刷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数据的标题等文字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放置记录介质并可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的托盘,将该托盘拉出至装置主体外并在托盘上放置记录介质,在将托盘放回装置主体内并由装置主体内的印刷机构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该印刷装置的印刷机构通过使装载了热感式印刷头的滑架在存放在装置主体内的托盘上移动而在托盘上的记录介质的预定范围内进行印刷。但是,在上述现有印刷装置中,由于具备放置记录介质并使其相对装置主体移动的托盘和使装载了热感式印刷头的滑架在装置主体内移动的印刷机构等,因而装置的结构未必简单。
于是,本申请的发明者开发了进一步改良后的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是对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0-225746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印刷带上进行印刷的带式印刷装置的印刷机构进行改良使向记录介质的印刷成为可能。
即,该印刷装置具备在装置主体内的预定位置上使热感式印刷头和压纸卷轴垂直相对的印刷机构,为对该机构供给色带,可将已存放色带的墨盒装入设置在装置主体的预定位置的盒装填部中,通过驱动印刷机构,将在立起状态下组装的记录介质与色带一同运送的同时在记录介质的标签面上进行热转印印刷而构成。
在该印刷装置中,与现有带式印刷装置同样,在将已存放印刷带及色带的带盒装入盒装填部时,在该印刷带上进行热转印印刷。另一方面,虽然在将已存放记录介质和色带的墨盒填入盒装填部时,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但是印刷装置的装置主体是扁平的箱型形状,且由于装置主体的高度尺寸比磁盘状的记录介质的直径小,为在将记录介质以立起状态装入装置主体并在立起状态下运送的同时进行印刷,而在位于记录介质的运送路径的上方且可开关地覆盖盒装填部的开关盖上沿运送路径形成插入记录介质的狭缝状插入口。
在该印刷装置中,打开开关盖并将墨盒装入盒装填部中,在关闭开关盖后,将处于立起状态的记录介质通过上述插入口装入装置主体内的组装位置。在将记录介质组装在装置主体中的状态下,记录介质的处于立起状态的中间部分插入到开关盖的插入口中,下半部分装入装置主体内,上半部分从开关盖在外部露出。而且,如果印刷机构的印刷动作开始,则在由热感式印刷头和压纸卷轴夹持并与色带重叠且在立起状态下运送的记录介质的标签面上通过热感式印刷头的放热转印色带的油墨。
在该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中,虽然以上述现有带式印刷装置为基础而构成,但是在此类印刷装置中,广泛采用的配置结构造是:配置键盘,键盘具有用于输入要印刷到装置主体上面的正面前侧上的信息或进行与印刷控制相关的种种设定及指示的键,在正面里侧左右并排地配置显示要印刷的信息和印刷所需的信息的液晶显示部和可更换地装入带盒的盒装填部,且设置覆盖这些显示部和盒装填部的开关盖。
在此类印刷装置中,在向盒装填部装卸盒时,使盒装填部开口较大以使该装卸作业易于进行,此外,为使打开的开关盖不妨碍更换盒的作业而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的背面部的合叶相对于装置主体旋转自如地安装覆盖盒装填部的开关盖,并在开关盖打开时从闭合状态旋转90°以上且立起在装置主体的背部。此外,在开关盖和装置主体上设置保持开关盖闭合状态的卡紧机构,同时,在装置主体的上面部分设置为在打开开关盖时解除卡紧机构的卡紧而操作的操作按钮。此外,在装置主体的卡紧机构的较近部分设置在解除卡紧机构的卡紧时使与开关盖的合叶侧相反的自由端侧向开放方向稍推起的推起机构,以连续开关盖的卡紧解除操作使得开关盖的开放操作易于进行。
但在此类印刷装置中,在印刷开始时将记录介质装入装置主体后,在未安装墨盒或想更换存放不同颜色油墨的色带的墨盒的情况,打开开关盖并进行墨盒的安装和更换,但如果在装置主体上组装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不留意而打开操作开关盖,则存在狭缝状插入口的边缘部碰到记录介质的标签面并将其损伤的可能。
即,在此类印刷装置中,相对于覆盖盒装填部的自如开关的开关盖的旋转轴方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设置在开关盖上的插入口的配设方向及组装在装置主体上的记录介质的标签面为分别平行的关系,如果以旋转轴为中心使开关盖沿打开方向旋转,则插入口的边缘部碰撞到记录介质的标签面并将损伤记录介质。
此外,在装置主体上装入记录介质后,如果操作者不留意而操作解除上述开关盖对装置主体卡紧的操作按钮,则上述推起机构动作且开关盖的自由端侧抬起使得开关盖的插入口的边缘部碰撞到记录介质从而使位于装置主体内的记录介质的组装位置发生偏差而存在记录介质的印刷位置产生偏差的可能。
再有,如果开关盖对装置主体的卡紧脱离且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则沿插入口运送的记录介质的标签面因碰到插入口的边缘部等而存在记录介质的运送产生障碍且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印刷结果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其能够防止因需更换印刷机构印刷所用的消耗品而可开关地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盖在记录介质通过该开关盖的插入口而装入装置主体内的情况下意外打开或向装置主体的闭合状态不完全等不当操作而产生损伤装入装置主体中的记录介质的不良情况并可对记录介质进行良好的印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是一种在可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上印刷信息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印刷信息的印刷机构;设有上述印刷机构的同时,可更换地存放印刷所使用的消耗品并具有用于更换该消耗品的开口部的装置主体;为覆盖上述开口部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的同时,设有在卡紧在上述装置主体上的闭合状态下,对上述装置主体进行装入并由上述印刷机构进行印刷的上述记录介质所插入的并使该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突出于上述装置主体外部的插入口的开关盖;以及在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时,禁止由操作者对上述开关盖的打开操作的禁止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在将记录介质装入装置主体时禁止由操作者对开关盖的打开操作,因此在操作者将记录介质装入装置主体后,在将记录介质插入开关盖的插入口的状态下即使以装入或更换印刷所使用的消耗品等为目的打开开关盖,也可禁止该操作,从而不出现意外打开开关盖而损伤记录介质的情况。此外,装入装置主体内的记录介质的印刷位置不偏离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印刷装置具有操作者可从上述装置主体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具备通过该操作部的操作,为解除由卡紧机构对上述装置主体进行卡紧的上述开关盖的卡紧而设置的卡紧解除机构;上述禁止机构由禁止上述卡紧解除机构动作的卡紧解除禁止机构构成。
而且,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具备:联动机构,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装置主体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操作阻止机构,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阻止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对上述操作部操作的阻止。
此外,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具备:联动机构,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装置主体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操作部遮蔽机构,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为使操作者的操作不能进行而遮蔽上述操作部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对上述操作部的遮蔽。
此外,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具备:联动机构,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装置主体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阻断机构,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无效而阻断上述操作部操纵力的传递的同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预定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有效而解除对上述操作部的操纵力传递的阻断而设置在上述卡紧解除机构的一部分上。
此外,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记录介质检测机构,其检测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中;锁定机构,其可移动地设置在锁定上述操作部使其处在不能操作状态的锁定位置和使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成为可能的非锁定位置;驱动机构,其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和上述非琐定位置;以及控制机构,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时,由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未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时,由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非锁定位置。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插入口盖,其为覆盖上述开关盖的上述插入口而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上并在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时由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以及锁定机构,其与上述插入口盖的打开操作的动作联动且阻止上述操作部的操作。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插入口盖,其为覆盖上述开关盖的上述插入口而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上并在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时由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以及阻断机构,其与上述插入口盖的打开操作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无效而阻断上述操作部的操纵力的传递而设置在上述卡紧解除机构的一部分上。
还有,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联动机构,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装置主体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锁定机构,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使上述开关盖相对上述装置主体进行锁定而不能打开并与上述联动机构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上述开关盖对上述装置主体的锁定。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记录介质检测机构,其检测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中;锁定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使上述开关盖对上述装置主体进行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上述开关盖对上述装置主体锁定的非锁定位置;驱动机构,其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和上述非琐定位置;以及控制机构,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时,由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未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时,由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锁定机构移动至上述非锁定位置。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上述印刷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运送机构,其将插入到上述开关盖的上述插入口中且使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突出至上述装置主体外部状态下的上述记录介质在沿上述插入口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的运送路径中运送;以及印刷头,其对由上述运送机构运送的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要将光盘装入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已在该印刷装置中装入光盘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已打开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关闭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并且已装入光盘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打开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状态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已装入光盘状态下的印刷装置的部分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禁止该印刷装置开关盖的卡紧解除的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该印刷装置的盒装填部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在该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带盒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在该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在该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墨盒的俯视图,图10B是表示在该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已将带盒存放于该印刷装置的盒装填部中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已将墨盒存放于该印刷装置的盒装填部中状态的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已将光盘装入该印刷装置的盒装填部的安装位置中状态的说明图,图13B是对已装入该印刷装置的盒装填部中的光盘进行印刷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该印刷装置的印刷机构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该印刷机构的第一阶段动作时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该印刷机构的第二阶段动作时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该印刷机构的第三阶段动作时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该印刷机构的第四阶段动作时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凸缘齿轮机构的结构图。
图20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1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剩余部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光盘装入时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光盘装入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已装入光盘状态下的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该印刷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33是开关盖的卡紧解除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35是除去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一部分的部分俯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37是该印刷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38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要将光盘装入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已在印刷装置中装入记录介质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已打开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关闭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并且已装入光盘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打开该印刷装置的开关盖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6是表示从侧面看印刷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印刷装置1能够直接在可记录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CD-RW(Compact Disk ReWritable)、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cordable)等的数据的盘状记录介质(光盘)的印刷面(标签面)上印刷的同时,还能够在带状印刷介质(印刷带)上印刷。
该印刷装置1具备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和纵向尺寸小的扁平箱型形状的装置主体2,在该装置主体2的上面设置键输入部3及显示部4。键输入部3具备输入印刷文字列信息的文字键、指示印刷开始的印刷键、移动操作显示部4的显示画面上光标的光标键、以及文字列的编辑处理、各种设定处理、印刷处理等所需的各种控制键。显示部4是液晶显示装置,其显示已输入的文字信息和处理内容等必要信息。
装置主体2具有用于存放盒及光盘的盒装填部6,用于装卸该盒装填部6上面的盒的开口部6a由开关盖5来开关。
在盒装填部6中作为印刷用消耗品,有选择性地存放图9(A)、(B)所示的带盒70和图10(A)、(B)所示的墨盒85。带盒70在盒体73内保持作为带状印刷介质的印刷带71及色带72,墨盒85在盒体88内保持色带87。
在印刷带71上进行印刷时,如图11所示般在盒装填部6中存放带盒70。此外,在光盘D的标签上进行印刷时,如图12所示般在盒装填部6中存放墨盒85和光盘D。带盒70和墨盒85的外径形状大体相同。在盒装填部6中存放光盘D存放时,如图1及图2所示般使光盘D立起,并在该立起状态下装入装置主体2内。
在上述盒装填部6中在相对设置构成印刷机构的压纸卷轴7和印刷头8的同时,设置色带卷绕轴9。
压纸卷轴7以轴为垂直方向地设置在盒装填部6内的预定位置上并由电机旋转驱动。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后时,压纸卷轴7将带盒70的印刷带71及色带72夹在其与热感式印刷头8之间并向下游侧运送。而且,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墨盒85及光盘D后时,压纸卷轴7将色带87和光盘D夹在其与热感式印刷头8之间并向下游侧运送。通过旋转驱动该压纸卷轴7而作为运送印刷对象物的运送构件而发挥作用。
印刷头8由热感式印刷头构成。该热感式印刷头8设置在盒装填部6内与压纸卷轴7相对设置的印刷头罩8a内,且在垂直方向上排列有由放热电阻构成的印刷元件,并可相对压纸卷轴7接触或远离地设置。而且,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后时,在由压纸卷轴7运送的印刷带71上热转印色带72的油墨,且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墨盒85后时,在由压纸卷轴7运送的光盘D上热转印色带87的油墨。
色带卷绕轴9分别将印刷所使用的带盒70的色带72及墨盒85的色带87卷曲收回到盒壳73、88内。
此外,在盒装填部6内设置用于卡紧到带盒70及墨盒85上并将其支撑在预定位置上的多个支撑台10a、10b、10c和卡紧部10e。再有,在盒装填部6中设置用于判断有无装入带盒70及该已装入带盒70的带宽尺寸的多个带盒检测开关11a、11b,且设置用于检测有无装入墨盒85的墨盒检测开关12。此外,在盒装填部6中设置检测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内预定的安装位置上的第一磁盘检测传感器13,还设置检测光盘D处于运送路径15内即光盘D存在于装置主体2内的第二磁盘检测传感器14。
在盒装填部6的里侧端部的内底部分中设置引导以立起状态装入该盒装填部6中并被夹持在压纸卷轴7和热感式印刷头8之间被运送的光盘D的运送路径15。该运送路径15呈凹槽状,沿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而形成为直线状以从装置主体2的内部通到外部。该运送路径15的底面作为引导面15a,被夹持在压纸卷轴7和热感式印刷头8之间而运送的光盘D以其下端部与上述引导面15a接触的状态沿运送路径15被引导。
装置主体2的内部侧是运送路径15的运送上游侧,装置主体2的外部侧是运送路径15的运送下游侧。而且,在该运送路径15长度方向的预定位置上配置将运送路径15夹在中间且彼此相对的压纸卷轴7和热感式印刷头8,该位置作为印刷位置。该运送路径15的一部分即距光盘D的运送路径的上述印刷位置附近至其下游侧区间作为印刷带71的运送路径。
运送路径15的下游侧端部通过在装置主体2侧部形成的开口部16而通到外部,且将在装置主体2内部印刷的印刷带71或光盘D向该开口部16运送。如图8所示,在装置主体2在其开口部16附近设置用于切断已印刷的印刷带71前端侧的印刷完毕后部分的切断机构17。该切断机构17具备固定刃17a和可动刃17b,这些固定刃17a和可动刃17b隔着印刷带71的运送路径彼此相对设置。固定刃17a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且可动刃17b相对固定刃17a沿接离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而且,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且印刷带71从该带盒70通过开口部16排出到外部时,可动刃17b由刀具用电机驱动并沿接近固定刃17a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用固定刃17a和可动刃17b夹持印刷带71并将其切断。在切断后可动刃17b沿远离固定刃17a的方向移动并在待机位置上停止。
图13A表示已将光盘D装入印刷装置1的盒装填部6的安装位置中的状态,图13B表示对装入印刷装置1的盒装填部6中的光盘D进行印刷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运送路径15上游侧端部上设置挡住从开口部16插入并装入装置主体2内部的光盘D的插入侧外周侧部以将光盘D定位在指定安装位置上的定位部15c。
此外,上述磁盘检测传感器13是具有检测将光盘D装入预定的安装位置中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其在运送路径15内的预定位置中检测立起状态的光盘D的最下端部并检测将光盘D安装在盒装填部6内预定的安装位置中。再有,设置在磁盘检测传感器13下游侧的运送路径15内的上述磁盘检测传感器14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设置在可检测安装在安装位置上并运送至排出位置上的光盘D的运送路径15内的位置上。由该磁盘检测传感器14来检测光盘D存在于运送路径15内及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内。
还有,设置在盒装填部6上的上述开关盖5通过合叶轴沿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设置在装置主体2背部的合叶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上面,且在与显示部4及盒装填部6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透明的窗18。在该开关盖5上形成沿装置主体2的左右宽度方向延长的狭缝状插入口21。该插入口21从靠近开关盖5的一侧部的位置向另一侧部分延长,其另一侧部的端部在开关盖5的侧部外侧敞开。而且,该插入口21在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下位于上述运送路径15的垂直方向上方且彼此相对配置。再有,光盘D的厚度是1.2mm,该光盘D所插入的上述插入口21的开口宽度为3~5mm。
从上述开口部16以立起状态插入光盘D时,该光盘D沿上述运送路径15及插入口21移动并到达盒装填部6的安装位置。这时,光盘D其大致上半部从插入口21突出到装置主体2的外部上方。
而且,在印刷时,光盘D在插入到插入口21内的状态下在运送路径15内被运送到下游侧,并在该运送中对光盘D进行印刷。在运送路径15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与开口部16相邻且作为印刷后的光盘D排出位置的排出部15b,光盘D被运送到运送路径15下游侧端部的上述排出部15b的位置为止结束印刷动作。操作者拿起以立起状态停止在排出部15b上的印刷完毕后的光盘D并从装置主体2取出。
图13(B)中的标记P区域表示由印刷动作而在光盘D下半部分的部分上实施的印刷区域。该印刷区域P具有宽(高度)为W、长为L的尺寸,宽W对应于热感式印刷头8的放热元件的排列长度尺寸,长度L对应于印刷时热感式印刷头8相对光盘D的相对移动距离。图13(B)的印刷区域P内的“ABCDEF”的文字列表示印刷例。
在覆盖盒装填部6的开关盖5上设置沿插入口21的长度方向的细长板状插入口盖23a。该插入口盖23a其沿插入口21长度方向的键输入部3侧的两侧边缘通过轴22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关盖5上,且通常(未装入光盘D时)位于因自重而倒卧并覆盖插入口21的关闭位置。
将光盘D以立起状态从开口部16沿运送路径15插入时,该光盘D的插入侧端部碰到插入口盖23a的一侧部的倾斜端边缘23m,对应该碰撞插入口盖23a被光盘D挤推并以轴22为中心向上方旋转进而立起,因而移动到打开插入口21的开放位置。即,上述倾斜端边缘23m从插入口盖23a的长度方向外侧向中央侧倾斜,且如果立起状态的光盘D从开口部16向装置主体2内插入,则立起的光盘D的插入侧端部的高度方向中央部至比其稍向上的部分碰到上述倾斜端边缘23m。因此,如果光盘D向装置主体2内进入到插入口21内,则插入口盖23a被光盘D挤推并以轴22为中心向上旋转。
该插入口盖23a通常倒卧并覆盖插入口21,因而处于不能从装置主体2上方沿垂直方向通过插入口21而向装置主体2内插入光盘D的状态。在装置主体2内的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和墨盒85时,该带盒70和墨盒85的色带72、87其运送方向为水平方向,但如果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上方通过插入口21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则该插入方向和上述色带72、87的长度方向为正交关系,其结果,随着光盘D的插入可能会发生上述色带扭动或损伤。因此,在该印刷装置1中,从沿上述色带72、87的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向装置主体2内插入光盘D。
该插入口盖23a由透明材料形成,在使光盘D标签面朝前地将光盘D从开口部16以立起状态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时,通过插入口盖23a能够可视该光盘D的标签面。而且,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2内并安装在指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旋转操作该光盘D以便将预先印刷在该光盘D的标签面上的商品名等预印刷部分调整为与朝向上述插入口盖23a的水平方向的边缘部平行,从而能够使将要由该印刷装置1印刷的文字列方向与预印刷方向平行。
如图3及图6所示,在开关盖5自由端侧的边缘部即合叶的相反侧边缘部上设置钩部24,且在装置主体2上面在与上述钩部2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凹部25,对应开关盖5在装置主体2上面关闭的动作,上述钩部24进入上述凹部25内。而且,在凹部25内设置作为在上述钩部24进入后可卡紧脱离地卡紧到该钩部24上以保持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的卡紧构件的卡紧片26。此外,如图6所示,在上述凹部25内设置在解除卡紧片26对开关盖5的钩部24的卡紧时将开关盖5的自由端侧向上方推起预定距离的推起机构。该推起机构具备可上下动地设置且与进入凹部25内的开关盖5的钩部24抵接的推起片25a和弹性地加力于该推起片25a使其向上方的弹簧26b。如果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且开关盖5的钩部24卡紧到装置主体2侧的卡紧片26上,则推起片25a被开关盖5的钩部24挤压而下降,弹簧25b处于被压缩状态。如果解除开关盖5的钩部24和装置主体2侧的卡紧片26的卡紧,则利用已压缩的弹簧25b的复原力使推起片25a上升,并通过该推起片25a向上方的移动而将开关盖5的自由端侧向上方推起预定距离。
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上面设置作为操作机构的操作按钮27a。该操作按钮27a可相对装置主体2的上面突出或隐藏而设置。操作按钮27a一体具有延长至装置主体2内的操作轴27f,在该操作轴27f的下端部和上述卡紧片26之间设置联动杆28,此外,在操作轴27f的下端部上设置弹簧29,由该弹簧29加力于操作按钮27a使其从装置主体2的上面在其上方突出预定高度。联动杆28其一端部28a抵接到操作轴27f的下端部上并连接到操作按钮27a,在其另一端部28b上设置上述卡紧片26。而且,联动杆28以轴28c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
如果操作者克服弹簧29而向下方按入操作按钮27a,则操作轴27f与操作按钮27a一体向下方移动且联动杆28以轴28c为中心绕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上述卡紧片26安装在联动杆28的轴28c的端部上,因此卡紧片26与联动杆28的轴28c一体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且利用该转动解除卡紧片26和上述钩部24的卡紧,并解除对开关盖5的卡紧,形成可打开开关盖5的状态。如果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则为了便于打开开关盖5,而由上述推起机构将开关盖5的自由端侧稍微抬起。
此外,在上述操作按钮27a上形成通孔27g,此外,在开关盖5的一侧部上设置相对该通孔27g可插拔的作为操作阻止机构的锁定构件31a。该锁定构件31a沿图4的左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开关盖5的一侧部上,且与上述插入口盖23a的旋转动作联动并从开关盖5的一侧部的壁面相对于该外部突出或隐藏。
即,如图7所示,在开关盖5的一侧部上与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相对设置锁定构件31a,在锁定构件31a的后端部上形成倾斜部31k,在锁定构件31a和开关盖5之间设置复原用弹簧32。此外,在插入口盖23a一侧部的合叶轴22附近设置滑动接触部23n,该滑动接触部23n在插入口盖23a向打开位置旋转时与锁定构件31a的倾斜部31k滑动接触以使锁定构件31a在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移动。
在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的上面的状态下,如果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中,则设置在该开关盖5上的插入口盖23a被光盘D挤推而以轴22为中心向上旋转动从而立起,锁定构件31a与该动作联动而从开关盖5一侧部的壁面突出至其外侧并进入上述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由此不能进行操作按钮27a向下方的推入操作。另一方面,如果从装置主体2中取出光盘D,则插入口盖23a因其自重以轴22为中心向下方旋转并解除滑动接触部23n对锁定构件31a的推压,且锁定构件31a由复原用弹簧32的作用而从上述操作按键27a的通孔27g中拔出并返回至初始位置。这样,操作按钮27a向下方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而构成。
再有,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用于检测开关盖5相对于装置主体2闭合的开关盖开关33,在开关盖5的里侧设置在开关盖5相对于装置主体2完全闭合时按压操作开关盖开关33的开关操作部34。
接着,参照图9及图10来进一步说明被装入盒装填部6中的上述带盒70及墨盒85。如图9(A)、(B)所示,带盒70具备盒体73,且在该盒体壳73内部分别存放卷绕印刷带71的带芯74、卷绕未使用色带72的色带供给芯75、以及卷绕印刷所使用后部分色带72的色带卷绕芯76。
此外,在盒体73中设置使其外壁一部分成形呈凹状并插入热感式印刷头8的印刷头插入部77,从盒体73内部将印刷带71及色带72陆续送到该印刷头插入部77内并将印刷所使用后的色带72卷绕到色带卷绕芯76上并回流到盒体73内而构成。
在盒体73的角部分上设置与上述盒装填部6的支撑座10a、10b、10c相对应的被支撑部78、79、80。在被支撑部78上设置与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相对应并用于打开·关闭这些开关且对应盒的种类而用图9(A)所示的虚线表示的切口81、82。这里,有设置切口81、82中任一个或全不设置的三种。此外,在被支撑部80上与墨盒检测开关12相对应设置切口83。
如图10(A)、(B)所示,墨盒85具备盒体88,在该盒壳88内部别存放卷绕未使用色带87的色带供给芯90、以及卷绕印刷所使用后部分色带87的色带卷绕芯91。
此外,在盒体88中设置使其外壁一部分成形呈凹状并插入热感式印刷头8的印刷头插入部92,从盒体88内部将色带87陆续送到该印刷头插入部92内并将印刷所使用后的色带87卷绕到卷绕芯91上并回流到盒体88内而构成。
在盒体88中设置与上述支撑座10a、10b、10c相对应的被支撑部93、94、95。在被支撑部93上设置与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相对应并用于关闭这些开关的切口96。此外,在与墨盒检测开关12向对应的被支撑部95上不设置切口,由此对开关进行打开操作。
在此类构成中,如果将带盒70装入印刷装置1的盒装填部6内,则在将热感式印刷头8配置在盒体73的印刷头插入部77内的同时色带卷绕轴9嵌入色带卷绕芯76中。此外,如果将墨盒85装入印刷装置1的盒装填部6内,则在将热感式印刷头8配置在盒体88的印刷头插入部92内的同时色带卷绕轴9嵌入色带卷绕芯91中。
接着,参照图14~图19说明印刷机构。该印刷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进行热感式印刷头8的印刷位置和向被印刷位置的移动、印刷带71和色带72、87及光盘D的运送、色带72、87的卷绕、色带87的卷紧的各动作。
标记35是作为驱动源的单一印刷动作用电机。标记36是印刷动作用电机35的输出齿轮,标记37~40是第一~第四减速齿轮,标记41是第一太阳齿轮,标记42是第一行星齿轮,标记43是第二行星齿轮,标记45是具有凸轮槽46以及具有在外周部厚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未形成齿的第一及第二缺齿部47、48的凸轮装置。此外,标记49是凸缘齿轮机构,如图19所示,该凸缘齿轮机构49具备三个凸缘齿轮49a、49b、49c,且形成在齿轮49a和齿轮49b之间及齿轮49a和齿轮49c之间分别具有凸缘功能的结构。标记50是只向一个旋转方向传递驱动力的单向齿轮,标记51、52是与压纸卷轴7同轴设置的压纸卷轴齿轮,标记53是第二太阳齿轮,标记54是第三行星齿轮,标记55是中间齿轮,标记56是第三太阳齿轮,标记57是第四行星齿轮,标记58是与色带卷绕轴9同轴设置的色带卷绕齿轮。
印刷动作用电机35的输出齿轮36通过第一~第四减速齿轮37~40啮合太阳齿轮41,在该太阳齿轮41的外周上配置第一行星齿轮42及第二行星齿轮43,这些行星齿轮42、43分别啮合太阳齿轮41。第一行星齿轮42配置在与凸轮齿轮45的第一缺齿部47相同水平的位置上,第二行星齿轮43与第二缺齿部48相同水平地配置,并分别可与凸轮齿轮45啮合且相对支撑在太阳齿轮41上。第一太阳齿轮41啮合凸缘齿轮机构49的凸缘齿轮49a,相对于该凸缘齿轮49a的旋转而以预定延迟旋转的凸缘齿轮49b、49c中的一个啮合单向齿轮50,另一个啮合中间齿轮55。与压纸卷轴7同轴的一个压纸卷轴齿轮51啮合上述单向齿轮50,另一个压纸卷轴齿轮52啮合第二太阳齿轮53,此外,上述中间齿轮55啮合第三太阳齿轮56。而且,在第二太阳齿轮53的外周尚可公转地配置啮合该太阳齿轮53的第三行星齿轮54,在第三太阳齿轮56的外周尚可公转地配置啮合该太阳齿轮56的第四行星齿轮57,上述第三行星齿轮54及第四行星齿轮57对应其公转啮合色带卷绕齿轮58。
标记59是保持热感式印刷头8的印刷头杆,该印刷头杆59具备在与热感式印刷头8的安装侧相反的一侧上卡紧在上述凸轮齿轮45的凸轮槽46上的销60,且由拉伸弹簧61弹性加力并可绕以轴62为中心的轴旋转。而且,上述销60对应上述凸轮齿轮45的旋转而同凸轮槽46的边缘部滑动,印刷头杆59以轴62为中心旋转。
图14表示印刷开始前的初期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所示,热感式印刷头8远离压纸卷轴7。
图15表示根据印刷开始的指示而刚开始运转印刷动作用电机35的状态。如果印刷动作用电机35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正转方向上旋转,则该驱动力通过齿轮36~40、第一太阳齿轮41、第一行星齿轮42而传递到凸轮齿轮45上,该凸轮齿轮4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销60沿凸轮槽46的边缘部移动,印刷头杆59因拉伸弹簧61的弹力而以轴62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热感式印刷头8向压纸卷轴7移动。此外,印刷动作用电机35的驱动力通过齿轮36~40、第一太阳齿轮41而传递到凸缘齿轮机构49的凸缘齿轮49a上,但是,在该凸缘齿轮49a与另一凸缘齿轮49b之间凸缘功能发挥作用,因此上述凸缘齿轮49b不旋转。上述凸缘齿轮49b通过单向齿轮50啮合压纸卷轴齿轮51,但由于该凸缘齿轮49b不转动,所以驱动力未传递到压纸卷轴7上。此时,凸缘齿轮49a和凸缘齿轮49c之间凸缘功能不发挥作用,因此第一太阳齿轮41的驱动力通过中间齿轮55而传递到第三太阳齿轮56上,但由于第四行星齿轮57与色带卷绕齿轮58脱离,所以色带卷绕轴9未被驱动。这样,在热感式印刷头8处于印刷头向下途中,压纸卷轴7和色带卷绕轴9也没被驱动。
图16表示热感式印刷头8向压纸卷轴7按压结束后的状态。印刷将在该状态下开始。这时,如图所示,第一行星齿轮42通过凸轮齿轮45的旋转而落入凸轮齿轮45的第一缺齿部47中。因此,动作用电机35的驱动力的传递被切断,凸轮齿轮45的旋转停止,热感式印刷头8保持为压接在压纸卷轴7上的状态。另一方面,此时,凸缘齿轮49a和凸缘齿轮49b间的连接期间结束,电机35的驱动力通过单向齿轮50而传递到压纸卷轴齿轮51上从而驱动压纸卷轴7。再有,通过压纸卷轴齿轮52驱动第二太阳齿轮53和第三行星齿轮54,第三行星齿轮54啮合色带卷绕齿轮58,传递驱动力以旋转驱动色带卷绕轴9。
图17表示印刷结束且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解除按压时的状态。如果印刷结束,则反转驱动动作用电机35。这样,第一太阳齿轮4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行星齿轮42从凸轮齿轮45的第一缺齿部47中脱离的同时,第二行星齿轮43啮合凸轮齿轮45,通过该啮合电机35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齿轮45上,凸轮齿轮45从图16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该凸轮齿轮45的旋转使得印刷头杆59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另一方面,单向齿轮50在印刷动作用电机35正转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将电机35的驱动力传递到压纸卷轴齿轮51上,但是在印刷动作用电机35反转时阻断该驱动力的传递,因此压纸卷轴7不旋转。此外,此时第一太阳齿轮41的转动使得凸缘齿轮机构49的凸缘齿轮49a旋转,但是在该凸缘齿轮49a和凸缘齿轮49c之间凸缘功能发挥作用,因此中间齿轮55及第三太阳齿轮56不旋转,第四行星齿轮57处于从色带卷绕齿轮58脱离的状态,且不进行向色带卷绕轴9的驱动力的传递。
图18表示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的印刷头抬起结束后所进行的色带卷紧的处理动作。在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后,进行凸轮齿轮4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且第二行星齿轮43落入凸轮齿轮45的第二缺齿部48中,凸轮齿轮45的旋转停止,并保持热感式印刷头8的印刷头抬起状态。另一方面,此时,解除在凸缘齿轮49a和凸缘齿轮49c之间的凸缘功能,从凸缘齿轮49a将驱动力传递到中间齿轮55、太阳齿轮56上,第四行星齿轮57啮合色带卷绕齿轮58,并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色带卷绕轴9。这样,通过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卷绕松弛后的色带,从而消除该松弛。该色带的卷紧通过对应印刷结束时的印刷头抬起动作而设定的预定时间内反转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而进行。这样,驱动单一的印刷动作用电机35并通过反复进行图14~图18的动作进行印刷。
接着,说明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印刷其标题等信息时的作业顺序。首先,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面,且在该开关盖5的插入口21用插入口盖23a覆盖的状态下,克服弹簧29将操作按钮27a向下压入。对应该操作卡紧片26以轴28c为中心旋转且解除该卡紧片26和开关盖5的钩部24的卡紧,解除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的卡紧,开关盖5的自由端侧被推起的同时,钩部24移动到凹部25外且开关盖5形成为可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指尖拉住开关盖5以手动来将开关盖5向上方旋转并打开,如图3所示般开放装置主体2的上面。如果解除操作按键27a的压入,则操作按钮27a及上述卡紧片26通过弹簧29的作用力而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在装置主体2上面的盒装填部6内装入墨盒85,并在该装入后再次将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面。对应该闭合开关盖5的钩部24进入凹部25内并与上述卡紧片26卡紧,通过该卡紧将开关盖5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并保持该闭合状态。该开关盖5的适当闭合状态由开关盖开关33检测。
其次,如图1及图2所示,将光盘D在使其标签面朝向印刷装置1前侧的立起状态下从开口部16插入装置主体2内,再沿运送路径15移动并装入盒装填部6内。此时,光盘D在其下端部位于运送路径15内且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插入到开关盖5的插入口21内并在该运送路径15及插入口21中被引导的同时移动。再有,在光盘D插入到插入口21时,插入口盖23a被该光盘D挤推而向上旋转而立起。
如果将光盘D插入到盒装填部6内,则如图13A所示,其移动前方侧的侧边缘抵接到运送路径15的定位部15c,下端部安装在与导引面15a抵接的预定安装位置上,该光盘D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3检测。当光盘D安装在盒装填部6的预定安装位置时,该光盘D的约上半部突出于开关盖5的上方侧,因此随后用指尖转动光盘D,并进行调整以将预先印刷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的预印刷列方向与插入口盖23a的长度方向平行地摆放。
在将光盘D插入到上述插入口21中且插入口盖23a向上旋转时,锁定构件31a与该动作联动地如图2及图4所示般从开关盖5一侧部的壁面突出至其外侧并进入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这样,使得操作按钮27a的压入即卡紧片26和开关盖5的钩部24的卡紧解除变为不能进行,且保持开关盖5相对装置主体2上面的卡紧状态。因此,在将光盘D插入盒装填部6后,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其后,操作键输入部3的预定键并输入印刷信息,再操作预定的键并指示开始印刷。对应该操作热感式印刷头8向压纸卷轴7移动,光盘D被用该热感式印刷头8和压纸卷轴7夹住并被限制。而且,光盘D通过压纸卷轴7的旋转而沿运送路径15向排出部15b运送,在该运送途中,其标题等预定信息通过热感式印刷头8而被印刷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
在印刷结束时,光盘D被运送到排出部15b,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并解除由热感式印刷头8和压纸卷轴7对光盘D的夹住,从而解除光盘D的限制。在光盘D位于排出部15b的状态下,光盘D其下游侧一部分插入到插入口21中,且插入口盖23a处于立起状态,卡紧片26和开关盖5的钩部的卡紧解除处于不能进行的状态。
于是,如果操作者将光盘D从印刷装置1中取出,则与光盘D的标签面抵接而立起的插入口盖23a因自重而以轴22为中心向下旋转,插入口21因该转动而被插入口盖23a覆盖。锁定构件31a与该插入口盖23a向下旋转的动作联动,从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拔出并移动以隐藏在开关盖5的一侧部的壁面侧,这样,操作按钮27a的压入成为可能。然后,在要将盒装填部6内的墨盒85更换为其它墨盒85和带盒70的情况下,通过向下按压操作按钮27a而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在该状态下通过手动使开关盖5向上旋转来打开盒装填部6的开口部以进行该更换。
这样,在该印刷装置1中,在将光盘D装入到装置主体2内后,只要在印刷动作结束到光盘D被排出到排出部15b为止的期间内光盘D存在于运送路径15内,则对操作按钮27a的压入操作由与插入口盖23a的动作联动的锁定构件31a来阻止,在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运送路径15)取出后开始解除该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且插入口21的边缘部损伤光盘D的标签面,以及意外按压操作按钮27a而使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稳定且有损光盘D的运送性从而能够防止在光盘D施以不当印刷而导致的不良状况。
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电路的方框图。该印刷装置1具有进行装置整体控制的控制部(CPU)100,该控制部100具备ROM101及RAM102。ROM101中存储用于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动作的系统程序等的系统数据。此外,ROM101中存储对应在带上印刷的带印刷方式和在光盘D上印刷的光盘印刷方式而设定向热感式印刷头8的放热元件的通电时间的通电时间表的数据。RAM102中具备存储已输入数据的输入数据存储器或用于存储印刷图形数据的印刷数据存储器等,此外,临时存储印刷动作所需的数据。
此外,控制部100连接键输入部3、显示部4,且连接驱动热感式印刷头8的驱动电路103、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的驱动电路104、以及驱动刀具用电机105的驱动电路106。再有,控制部100连接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墨盒检测开关12及磁盘检测传感器13。再有,控制部100连接在适当卡合上述钩部24和卡紧片26以便适当将上述开关盖5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面的预定闭合位置时对其进行检测的开关盖开关33。
下面依据图21及图22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由印刷装置1所进行的印刷处理。首先,在显示部4显示用于设定以印刷带作为印刷对象物的带印刷方式还是以光盘D作为印刷对象物的光盘印刷方式的菜单画面,操作者通过该菜单进行印刷方式的设定(步骤S1)。其次,在显示部4显示输入编辑画面和格式设定画面,由操作者通过键输入部3输入待印刷的文字信息,此外,进行文字尺寸或行数、字体等格式信息的输入设定(步骤S2)。接着,判断是否指示基于键输入部3的印刷键的操作实行印刷(步骤S3)。如果指示实行印刷(步骤S3中的是),则判断已设定的印刷方式是印刷带用还是光盘D用印刷方式(步骤S4)。如果未指示实行印刷,则结束处理(步骤S3中的否,结束)。
在设定为带印刷方式时,读取设置在盒装填部6中的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墨盒检测开关12及磁盘检测传感器13的信息(步骤S5),基于来自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的信息判断带盒70是否装入到盒装填部6中(步骤S6)。
判断为带盒70中未装入盒装填部6中时(步骤S6中的否),接着判断在盒装填部6中是否装入墨盒85(步骤S7)。此外,在判断为墨盒85未装入盒装填部6中时(步骤S7中的NO),显示部4显示为未装入带盒70的错误显示(步骤S8),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在此期间,操作者能够将带盒70装入盒装填部6中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装入墨盒85时(步骤S7中的是),进行应装入带盒70以取代墨盒85的错误显示(步骤S9),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这样,操作者能够将装入到盒装填部6中的墨盒85更换为带盒70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判断为在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时(步骤S6中的是),继续判断盒装填部6中是否装入光盘D(步骤S10)。判断盒装填部6中装入光盘D时(步骤S10中的是),在显示部4上进行已装入光盘D、应将其取下的错误显示(步骤S11),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这样,操作者能够取下装入盒装填部6中的光盘D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装入光盘D时(步骤S10中的否),做成基于已设定的格式和读取的带宽等带盒信息而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印刷数据(步骤S12)。而且,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并进行图14~图16中所说明的热感式印刷头8向压纸卷轴7按压、压纸卷轴7和色带卷绕轴9的旋转驱动,且根据印刷数据通过驱动热感式印刷头8的放热元件以使其放热以便将色带72的油墨热转印到印刷带71上进行印刷(步骤S13)。
印刷结束后,在保持热感式印刷头8按压在压纸卷轴7上的状态下由刀具用电机105驱动切断机构17来使可动刃17b工作以进行印刷带71的切断(步骤S14),再通过反转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以使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并结束处理(步骤S15,结束)。
此外,在步骤S4中,在判断已设定的印刷方式是光盘印刷方式时,读取设置在盒装填部6中的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墨盒检测开关12及磁盘检测传感器13的信息(步骤S16),接着基于墨盒检测开关12的信息来判断盒装填部6中是否装入墨盒85(步骤S17)。
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未装入墨盒85时(步骤S17中的否),接着判断盒装填部6中是否装入带盒70(步骤S18)。如果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未装入带盒70时(步骤S18中的NO),显示部4上显示为盒装填部6中未装入墨盒85的错误显示(步骤S19),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通过该错误显示,操作者可将墨盒85装入盒装填部6中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装入带盒70时(步骤S18中的是),进行应将装入到盒装填部6中的带盒70更换为墨盒85的错误显示(步骤S20),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这样,操作者可将装入到盒装填部6中的带盒70更换为墨盒85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另一方面,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装入墨盒85时(步骤S17中的是),继续判断盒装填部6中是否装入光盘D(步骤S21)。判断盒装填部6中未装入光盘D时(步骤S21中的否),进行盒装填部6中未装入光盘D的错误显示(步骤S22),并移至步骤S3的等待印刷实行指示。这样,操作者能够在装入盒装填部6中装入光盘D并再次指示实行印刷。
判断为盒装填部6中装入光盘D时(步骤S21中的是),判断开关盖开关33是否为开(步骤S23)。在开关盖开关33不为开的情况下,即在开关盖5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时,由于可能发生印刷不良,所以在显示部3上进行该影响的错误显示(步骤S24),禁止实行印刷处理并结束(步骤S23中的否,结束)。开关盖开关33为开时(步骤S23中的是),做成基于已设定的格式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印刷数据(步骤S25),如图14~图16所示般,正转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热感式印刷头8向压纸卷轴7按压、进行压纸卷轴7和色带卷绕轴9的旋转驱动,根据印刷数据通过驱动热感式印刷头8的放热元件以使其放热以便将色带87的油墨热转印到光盘D的标签面上进行印刷(步骤S26)。
在该印刷结束时,光盘D被运送到运送路径15下游侧端部的排出部15b的位置,并以被支撑在该排出部15b上的状态停止。接着,用图17及图18进行说明,通过反转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以使热感式印刷头8从压纸卷轴7离开,再通过在固定时间内反转驱动印刷动作用电机35以便进行色带87的卷紧,而后结束处理(步骤S27,结束)。
如该图21及图22的印刷处理所述,在装置主体2上面的盒装填部6内装入墨盒85后将开关盖5在装置主体2上面闭合时,在该闭合状态从预定闭合位置偏离而不适当,因而钩部24和卡紧片26的卡紧即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的卡紧不完全的情况下,由开关盖开关33检测该情况。而且,如果在该状态下在装置主体2内装入光盘D,且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3检测该光盘D,则基于该磁盘检测传感器13的检测信号和上述开关盖开关33的检测信号通过由控制部100的控制发出以开关盖5的卡紧是不完全为主旨的警告,并将该警告内容显示显在示部4上(步骤S24)。
因此,操作者通过该警告而注意到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适当,并改正该闭合状态。如果在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保持不适当的状态下实行印刷动作,则存在运送的光盘D会抵接到开关盖5的插入口21的边缘部等导致进行不正确的印刷的问题,但由于事先进行了该警告,且操作者改正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所以不会进行不正常印刷。
此外,由开关盖开关33检测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卡紧的不完全,且在该状态下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3检测相对于装置主体2内的光盘D的装入时,由控制部100进行控制以便禁止压纸卷轴7及热感式印刷头8的驱动。因此,在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完全的情况下,即使错误操作印刷开始键也不会进行印刷动作,从而能够避免进行不正确印刷的不良情况。
图23及图2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覆盖插入口21的插入口盖。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开关盖5的下面侧设有杆构件23b。
杆构件23b具有滑动接触部23v和联动部23w并形成呈L状,其中间基部通过轴23x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开关盖5的下面。该杆构件23b通过弹簧构件23y沿图24的顺时针方向弹性地受力,通常抵接到止块23z上而限制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并保持在初始位置。
而且,在杆构件23b位于初始位置时,滑动接触部23v位于开关盖5的插入口21下侧并倾斜横切该插入口21而配置。即,该滑动接触部23v从其基部至其前端侧的方向朝向运送路径15的运送上游侧并倾斜横切插入口21而配置。杆构件23b的联动部23w上通过轴23x旋转自如地连接锁定构件31b,该锁定构件31b对应杆构件23b的旋转而在开关盖5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并可相对于开关盖5一侧部的壁面突出或隐藏。
在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面的操作按钮27a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情况相同形成通孔27g。而且,通过上述锁定构件31b对应杆构件23b的旋转而从开关盖5的一侧部壁面突出的动作,该锁定构件31b进入上述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
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印刷预定的文字列等时,在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面并卡紧的状态下,首先,按下操作按钮27a,解除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的卡紧,用指尖拉住开关盖5并以手动将开关盖5向上旋转并打开,在装置主体2的盒装填部内装入墨盒,在该装入后再次将开关盖5闭合到装置主体2上面并卡紧。
接着,将光盘D以其标签面朝向印刷装置1前侧的立起状态下从开口部16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并沿运送路径15及插入口21移动以便装入到盒装填部内。此时,杆构件23b的滑动接触部23v如倾斜横切该插入口21那样延长于插入口21下侧,因此,如果将光盘D插入到插入口21中并沿插入口21移动光盘D,则该光盘D抵接到滑动接触部23v并推动杠杆构件23b,且杠杆构件23b克服弹簧构件23y而以轴23z为中心沿图2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锁定构件31b通过杆构件23b的旋转而从开关盖5一侧部的壁面突出并进入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
再有,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内时,错误地要从开关盖5的上方通过插入口21而垂直地插入时,在插入口21下侧倾斜横切地配置杆构件23b的滑动接触部23v,因此由上述滑动接触部23v阻止来自垂直方向的插入,因此会注意到插入方向有误并从正确的横向进行插入。在将光盘D从正确方向插入时,如上所述,锁定构件31b从开关盖5一侧部突出并进入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内,这样,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即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的卡紧解除的操作变为不能进行,从而在将光盘D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后,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面对光盘D的运送路径15内而配设杆构件23b,该杆构件23b其滑动接触部23v被装入在安装位置上的光盘D推动而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预定位置,滑动接触部23v滑动接触到移动于运送路径15内并从安装位置移动至排出位置15b的光盘D的标签面且在光盘D位于运送路径15内时被保持在预定位置上而构成,同时,通过从杆构件23b的初始位置旋转至预定位置而使锁定构件31b从非锁定位置位移至锁定位置并进行操作按钮27a的锁定而构成。
如果在印刷结束后将排出部15b上的光盘D取出至装置外,则脱离由光盘D的挤推,杆构件23b在弹簧构件23y的作用力下以轴23x为中心沿图24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同时,抵接到止块23z移动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且,通过杆构件23b的复原动作,锁定构件31b向没入开关盖5内侧的方向移动并从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g中拔出。这样,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成为可能。然后,在将装置主体2内的墨盒更换为其它墨盒和带盒的情况下,向下按压操作按钮27a并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在该状态下手动将开关盖5向上旋转以打开盒装填部的开口部进行该更换。
这样,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内的期间,由锁定构件31b阻止对按钮27a的按压操作,因此,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且插入口21的边缘部损伤光盘D的标签面,以及意外按压操作按钮27a而使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稳定且有损光盘D的运送性从而能够防止对光盘D施以不适当印刷而导致的不良状况。
图25及图26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插入口盖23c的一个侧部的一部分延长至其侧面而作为与操作按钮27a对应的遮蔽部23d。该遮蔽部23d呈下面开口的薄箱形,如图25所示,当插入口23c倒卧在开关盖5上并覆盖插入口21时,远离操作按钮27a上方侧而使对该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成为可能,如图26所示,当插入口盖23c向上旋转而相对于开关盖5立起时,通过该动作移动至操作按钮27a的配置侧并覆盖该操作按钮27a,从而使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变得不能进行。
对该实施方式情况下的印刷作业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面,在用插入口盖23c覆盖该开关盖5的插入口21的状态下,按压操作按钮27a,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并打开开关盖5以将墨盒85装入盒装填部6内。此时,插入口盖23c的遮蔽部23d远离操作按钮27a上方操作按钮27a的周围呈敞开状态,因而可无障碍地进行对该操作按钮27a的操作。
其后,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面并且开关盖5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在该状态下,如图26所示,将光盘D在使其标签面朝向印刷装置1前侧的立起状态下从开口部16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并装入盒装填部6内。此时,被光盘D挤推而向上旋转并立起。而且,插入口盖23c的遮蔽部23d对应该旋转动作而与操作按钮27a重合,用该遮蔽部23d覆盖操作按钮27a的整体。这样,操作按钮27a的按压操作不能进行,且保持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上面的卡紧状态,因此,在将光盘D插入到盒装填部6后,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然后,操作键输入部3的预定键输入印刷信息,再操作预定键指示开始印刷。以后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通过热感式印刷头印刷其标题等预定信息,在印刷结束时,光盘D被运送至排出部15b。
如果操作者将位于排出部15b的光盘D取出至到装置外,则抵接与光盘D的标签面而立起的插入口盖23c因自重而以轴22为中心向下旋转,并通过该转动用插入口盖23c覆盖插入口21,同时,遮蔽部23d位移至上方并从操作按钮27a离开,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成为可能。
然后,在将装置主体2内的墨盒更换为其它墨盒或带盒的情况下,向下方按压操作按钮27a并解除开关盖5的卡紧,在该状态下手动将开关盖5向上旋转以便打开盒装填部6的开口部6a并进行该更换。
这样,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2内之后到排出至排出部15b的期间且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运送路径15)的状态下,由插入口盖23c的遮蔽部23d阻止对按钮27a的按压操作,因此,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从而插入口21的边缘部损伤光盘D的标签面,以及意外按入操作按钮27a而使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稳定且有损光盘D的运送性从而能够防止对光盘D施以不当印刷所导致的不良状况。
图27至图30表示第四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开关盖5的里侧具备在相对于设置在该开关盖5上的狭缝状插入口21而成正交的方向上可在预定范围内滑动的插入口盖23e。该插入口盖23e具备在未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配置在闭合插入口21的位置的盖主体部23p和从该盖主体部23p向装置主体2的前部侧延长设置的杆部23q。在与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16侧相对应的盖主体部23p的端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口盖23a同样地形成倾斜边缘部23m。此外,在杆部23q的前端部形成倾斜45°的倾斜部23r,其前端部抵接到连接杆28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7及图29所示,由操作按钮27a的操作而动作从而解除开关盖5的钩部24和装置主体2侧的卡紧片26之间卡紧的连接杆28在其中间部可分离及连接。即,与操作按钮27a连接的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和设有卡紧片26的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上分别形成凸部28d和凹部28e,将该凸部28d和凹部28e嵌合以便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与另一端部28b连接,解除凸部28d和凹部28e的嵌合可将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与另一端部28b分离。而且,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具备抵接到形成于插入口23e的杆部23q上的倾斜部23r并与其滑动接触呈45°倾斜的倾斜部28f。此外,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由弹簧构件28g向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加力。
在该印刷装置中,在通过插入口21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中时,光盘D的插入侧前端部碰到插入口盖23e的倾斜边缘部23m,从而插入口盖23e被光盘D挤推而向装置主体2的前部侧移动并移动至打开插入口21的打开位置(图29、图30)。
如果通过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中而使插入口盖23e移动至打开位置,则设置在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上的倾斜部28f和插入口盖23e的杆部23q的倾斜部23r滑动接触,因此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沿远离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a的方向移动,从而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和另一端部28b分离(图29、图30)。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操作者按压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是可以的,但该操纵力未传递到卡紧片26侧,因而操作者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是无效的。
如果结束对光盘D的印刷并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取出,则通过弹簧构件28g的作用力而使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复原至初始位置并于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结合,同时,插入口盖23e通过连接杆28的另一端部28b被挤推而返回至初始位置。
这样,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2内以后至从排出部15b排出的期间内且在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对操作按钮27a的按压操作是无效的,且未解除在闭合状态下的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的开关盖5的卡紧,因此,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且插入口21的边缘部损伤光盘D的标签面,以及意外按压操作按钮27a而使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稳定且有损光盘D的运送性从而能够防止对光盘D施以不当印刷所导致的不良状况。
图31表示第五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2内设置可与操作按钮27a卡紧及松开的锁定构件31c及作为驱动该锁定构件31c的驱动源的螺线管31d。
图32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该第五实施方式与图2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等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大体相同,但是在开关盖5的卡紧解除禁止机构中使用驱动源这点上不同。如图32所示,使用螺线管作为该驱动源,且螺线管31d通过驱动电路142连接到控制部100。此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控制部100根据来自磁盘传感器14的信息时常监视装置主体2的运送路径15内是否存在光盘D。再有,如上所述,磁盘检测传感器14设置在可检测在运送路径15内的移动范围中从上游到下游移动的光盘D的位置,如果从印刷开始的组装位置到印刷结束的排出位置15b的运送路径15内存在光盘D,则可将其检测出来。如果一个不够可设置多个。
再有,如果进行说明,则上述螺线管31d通常为关闭状态,此时,上述锁定构件31c处于不与操作按钮27a卡紧的非锁定位置,且操作按钮27a的操作处于可能状态。而且,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2内并由盒装填部6的磁盘检测传感器14检测光盘D时,基于该信号并由控制部100的控制驱动螺线管31d,通过该螺线管31d的动作锁定构件31突出并移动至与操作按钮27a卡紧的锁定位置,通过该卡紧操作按钮27a的操作被保持在不能进行的状态。
在使用该印刷装置1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印刷时,首先,按压操作按钮27a,用指尖拉住开关盖5并手动将开关盖5向上旋转打开,再将墨盒装入盒装填部6内。
然后,将开关盖5闭合在装置主体2上并卡紧,并在该状态下将光盘D以其标签面朝向印刷装置1前侧的立起状态从开口部16插入装置主体2内并装入盒装填部6内,并组装在预定的指定位置。
如果光盘D组装在盒装填部6内预定的组装位置,则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4检测该光盘D,并将该信号输送至控制部100,且基于该信号利用控制部100的控制驱动螺线管31d。而且,通过驱动后的螺线管31d的动作锁定构件31d突出并与操作按钮27a卡紧,从而操作按钮27a处于操作不能进行的状态,因此,在将光盘D插入盒装填部6中以后,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然后,操作键输入部3的预定键并输入印刷信息,再操作预定键指示开始印刷。在此以后的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且以图21及图22所示的顺序进行印刷处理,并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通过热感式印刷头印刷其标题等的预定信息,在印刷结束后,光盘D被运送至排出部15b。
如果将光盘D排出至排出部15b并将印刷完毕的光盘D取出至装置外,则通过磁盘检测传感器14光盘D从检测状态变为非检测状态,并将该信号送至控制部100,据此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停止螺线管31d的通电,锁定构件31c从操作按钮27a脱离且脱离该卡紧,操作按钮27a的操作处于可能进行的状态。
图33表示由使用上述螺线管31d的控制部100来进行开关盖5的卡紧解除禁止处理的流程图。在接通印刷装置1的电源开关的同时,由控制部100不断监视磁盘检测传感器14的状态,如果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位于运送路径15内的光盘D的存在(S101中的是),则通过进行螺线管31d的通电进行开关盖5的卡紧解除禁止的处理(S102),如果由磁盘检测传感器14未检测出位于运送路径15内的光盘D的存在(S101中的否),则停止螺线管31d的通电并进行开关盖5的卡紧解除的处理(S103)。而且,驱动计时器并以预定时间间隔反复进行S101至S103的处理。
这样,在该印刷装置1中,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内期间,对操作按钮27a的按压操作由锁定构件31c阻止。因此,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也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且插入口21的边缘部损伤光盘D的标签面,以及意外按压操作按钮27a而使开关盖5的闭合状态不稳定且有损光盘D的运送性从而能够防止对光盘D施以不当印刷所导致的不良状况。
接着,图34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在该印刷装置1中,在开关盖5的里侧设置插入口盖23f,其沿与设置在开关盖5上的狭缝状插入口21的方向成正交的方向可在预定距离内滑动。该插入口盖23f上设有把手23u,该把手23u从在开关盖5上开设的孔5b突出到装置外而配置。此外,在与开关盖5的里侧的操作按钮27a相对应的位置上配设可相对于操作按钮27a自由突出或隐藏的锁定构件31e。而且,在插入口盖23f及锁定构件31e上分别设置具有45°倾斜面的滑动接触部23s、31s,以便在使这些滑动接触部23s、31s的倾斜面相对接的状态下配置插入口盖23f和锁定构件31e。在锁定构件31e和开关盖5之间设置弹簧构件31t,通过该弹簧构件31t锁定构件31e不断在脱离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b的方向上受力。
在该印刷装置中,在装置主体2中未装入光盘D的状态下,如图34所示,由弹簧构件31t锁定构件31e在脱离操作按钮27a的通孔27b的方向上受力,因此插入口盖23f被锁定构件31e的滑动接触部31s挤推而位于闭合插入口21的位置。在操作者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时,朝向装置主体2的前部侧移动操作把手23u并将插入口盖23f移动至打开位置以打开插入口21,通过该已打开的插入口21而将光盘D装入到装置主体2内。如果该插入口盖23f移动至打开位置,则插入口盖23f和锁定构件31e各自的滑动接触部31s、23s抵接,因此锁定构件31e被推向操作按钮27a并进入通孔27b中,操作按钮27a被锁定而不能操作。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无法进行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的卡紧解除,因此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接着,图35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与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动作联动以使插入口盖移动至打开位置而构成,但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在由操作者的操作以使插入口盖移动至打开位置这点上不同,其它构成与图27至图3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如图35所示,在开关盖5的里侧设置插入口盖23g,其沿与设置在开关盖5上的狭缝状插入口21的方向成正交的方向可在预定距离内滑动。在该插入口盖23g上设置把手23u,该把手23u从在开关盖5上开设的孔5b突出至装置外而构成。再有,在图35中,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该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操作者向装置主体2的前部侧移动操作把手23u并使插入口盖23g移动至打开位置以打开插入口21,通过该已打开的插入口21将光盘D装入到装置主体2内。通过插入口盖23g移动至打开位置,连接杆28的一个端部28a和另一端部28b分离。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到装置主体2的状态,操作者按压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是可能的,但该操纵力未传递到卡紧片26侧,从而操作者对操作按钮27a的操作是无效的。
接着,图36及图37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上述各印刷装置通过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时使进行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的开关盖5的卡紧解除操作的操作按钮不能操作,通过使操作变为无效以便使开关盖5不能意外打开。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盘D向装置主体2装入时将开关盖5锁定在装置主体2上且不能打开。
在图36及图37中,标记23h是插入口盖,其位于开关盖5的里侧,是通过沿与设置在开关盖5上的狭缝状插入口21的方向成正交的方向可在预定距离内滑动而设置的。在与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16侧对应的插入口盖23h的端部上形成有倾斜边缘部23m。此外,在由开关盖5覆盖的装置主体2上设置具有通孔181的卡紧部180,且在开关盖5的里侧设置与上述卡紧部180的位置对应并可在该通孔181中自如突出或隐藏的锁定构件31f。
在上述插入口盖23h的端部上形成呈45°倾斜的倾斜部23i,另一方面,在锁定构件31f上也形成呈45°倾斜的倾斜部31g,这些倾斜部23i、31g可自如滑动地抵接。该锁定构件31f和开关盖5之间配设弹簧构件31h,锁定构件31f在从卡紧部180的通孔181退出的方向上受力。
在未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插入口盖23h位于闭合插入口21的位置,此时,锁定构件31f处于与卡紧部180的非卡接状态,且开关盖5处于可打开状态。于是,如果通过插入口21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中,则光盘D的插入侧前端碰到插入口盖23h的倾斜边缘部23m,且插入口盖23h向装置主体2的后部移动并移动至到打开插入口21的打开位置。与该动作联动锁定构件31f克服弹簧构件31h的作用力而向卡紧部180移动,并通过进入通孔181种而使开关盖5对装置主体2而锁定。因此,开关盖5与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联动而被锁定在装置主体2上,因此即使通过操作操作按钮27a解除钩部24和卡紧片26的卡紧,也不能打开开关盖5。此外,如果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取出,则插入口盖23h复原至初始位置且锁定构件31f和卡紧部180的卡接脱离从而解除插入口盖23h的锁定以使开关盖5可打开。
接着,图38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开关盖5的里侧配设由螺线管31h驱动的锁定构件31g,同时,在装置主体2的由开关盖5覆盖的预定位置设置具有通孔的卡紧部180。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运送路径15上设置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4。
在该印刷装置中,如果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装置主体2中已装入光盘D,则根据控制部的控制驱动螺线管31h,锁定构件31g向卡紧部180突出且形成锁定构件31g与卡紧部180卡接的状态,从而不能打开开关盖5。此外,如果将光盘D从装置主体2中取出且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该情况,则控制部停止螺线管31h的驱动且锁定构件31h从卡紧部180的通孔中退出从而解除开关盖5的锁定。因此,即使在该第九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在将光盘D装入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开关盖5卡紧在装置主体2上,因此也能够防止意外打开开关盖5的错误操作。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印刷机构中,具备热感式印刷头和压纸卷轴,且运送光盘并由设置在预定位置的热感式印刷头进行印刷而构成,但也可以是将装入装置主体的光盘支撑在装置主体的预定位置并使热感式印刷头相对于该光盘移动来进行印刷而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可在带状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类印刷装置,当然也可在只具有光盘等记录介质的印刷功能的印刷装置中采用本发明。此外,对具有热转移方式的印刷机构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在具备喷墨方式的印刷机构的印刷装置中采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能够防止因需更换印刷机构印刷所用的消耗品而可开关地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盖在记录介质通过该开关盖的插入口而装入装置主体内的情况下意外打开或向装置主体的闭合状态不完全等不当操作而产生损伤装入装置主体中的记录介质的不良情况并可对记录介质进行良好的印刷。

Claims (22)

1.一种印刷装置,其在可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D)上印刷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机构(7、8),其在上述记录介质(D)上印刷信息;
装置主体(2),在其上设置上述印刷机构(7、8),同时,可更换地存放印刷所使用的消耗品(85)并具有用于更换该消耗品(85)的开口部(6a);
开关盖(5),其为覆盖上述开口部(6a)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2)上,同时,设置在卡紧在上述装置主体(2)上的闭合状态下,对上述装置主体(2)进行装入并由上述印刷机构(7,8)进行印刷的上述记录介质(D)所插入的并使该记录介质(D)的一部分突出于上述装置主体(2)外部的插入口(21);以及,
禁止机构(14、23a-23h、28a-28b、31a-31h),其在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时,禁止由操作者对上述开关盖(5)的打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装置具有操作者可从上述装置主体(2)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27a),具备卡紧解除机构(28、29),其通过该操作部(27a)的操作,为解除由卡紧机构(24、26)对上述装置主体(2)进行卡紧的上述开关盖(5)的卡紧而设置;
上述禁止机构由禁止上述卡紧解除机构(28、29)动作的卡紧解除禁止机构(14、23a-23h、28a-28b、31a-31h)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具备:
联动机构(23a、23b),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
操作阻止机构(31a、31b),其与上述联动机构(23a、23b)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阻止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并与上述联动机构(23a、23b)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对上述操作部(27a)操作的阻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动机构由插入口盖(23a)构成,插入口盖(23a)为覆盖上述开关盖(5)的上述插入口(21)而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5)上,且在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时,被上述记录介质(D)挤推而从覆盖上述插入口(21)的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上述插入口(21)的打开位置,同时,如果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则从上述打开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关闭位置;
上述操作阻止机构由锁定构件(31a)构成,锁定构件(31a)与上述插入口盖(23a)从上述关闭位置移至上述打开位置的动作联动卡接在上述操作部(27a)上并移动到不能进行其操作的锁定位置,且与上述插入口盖(23a)从上述打开位置移动至上述关闭位置的动作联动解除对上述操作部(27a)的卡接并移动至可进行其操作的非锁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动机构由移动构件(23v)构成,移动构件(23v)为向初始位置复原而加力,且对应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位置而设置,并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时被上述记录介质(D)挤推而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同时,如果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则从上述预定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
上述操作阻止机构由锁定构件(31b)构成,锁定构件(31b)与上述移动构件(23b)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卡接在上述操作机构(27a)上并移动至不能进行其操作的锁定位置,且与上述移动构件(23b)从上述动作位置移至上述非动作位置的复原移动的动作联动解除对上述操作机构(27a)的卡接并移动至可进行该操作的非锁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具备:
联动机构(23c),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
操作部遮蔽机构(23d),其与上述联动机构(23c)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为使操作者的操作不能进行而遮蔽上述操作部(27a)并与上述联动机构(23)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对上述操作部(27a)的遮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动机构由插入口盖(23c)构成,插入口盖(23c)为覆盖上述开关盖(5)的上述插入口(21)而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5)上,且在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时被上述记录介质(D)挤推而从覆盖上述插入口(21)的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上述插入口(21)的打开位置,同时,如果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则从上述打开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关闭位置;
上述操作部遮蔽机构由遮蔽部(23d)构成,遮蔽部(23d)设置在上述插入口盖(23c)上,且在上述插入口盖(23c)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使上述操作部(27)向外部打开,并在上述插入口盖(23c)位于上述打开位置时覆盖上述操作部(27a)并从外部遮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构机构,具备:
联动机构(23e),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
阻断机构(28a、28b),其与上述联动机构(23e)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无效而阻断上述操作部(27a)操纵力的传递,同时,与上述联动机构(23e)从上述预定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有效而解除对上述操作部(27a)的操纵力传递的阻断而设置在上述卡紧解除机构(28、29)的一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动机构由移动构件(23e)构成,移动构件(23e)为向初始位置复原而加力,且对应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位置而设置,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时被上述记录介质(D)挤推而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同时,如果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则从上述预定位置移动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
上述阻断机构与上述移动构件(23e)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并断开自由连接及断开与上述操作部(27a)连接的一个端部(28a)和与上述卡紧机构(26)连接的另一端部(28a)而构成的上述卡紧解除构件(28、29)的上述一个端部(28a)和上述另一端部(28a),并与上述移动构件(23e)从上述预定位置移动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连接上述一个端部(28a)和上述另一端部(28a)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其检测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
锁定机构(31c),其可移动地设置在锁定上述操作部(27a)使其处在不能操作状态的锁定位置和使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成为可能的非锁定位置;
驱动机构(31d),其使上述锁定机构(31c)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和上述非琐定位置;以及,
控制机构(100),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D)时,由上述驱动机构(31d)使上述锁定机构(31c)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未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D)时,由上述驱动机构(31d)使上述锁定机构(31c)移动至上述非锁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由螺线管(31d)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插入口盖(23f),其为覆盖上述开关盖(5)的上述插入口(21)而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5)上并在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时由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以及,
锁定机构(31e),其与上述插入口盖(23f)的打开操作的动作联动且阻止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紧解除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插入口盖(23g),其为覆盖上述开关盖的上述插入口而可开关地设置在上述开关盖上并在将上述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装置主体时由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以及,
阻断机构(28a、28b),其与上述插入口盖(23g)的打开操作的动作联动且为使上述操作部(27a)的操作无效而阻断上述操作部(27a)的操纵力的传递而设置在上述卡紧解除机构(28、29)的一部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联动机构(23h),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的动作联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与将上述记录介质(D)从上述装置主体(2)取出的动作联动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以及,
锁定机构(31f),其与上述联动机构(23h)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上述预定位置的动作联动且使上述开关盖(5)相对上述装置主体(2)进行锁定而不能打开并与上述联动机构(23h)从上述预定位置返回至上述初始位置的动作联动且解除上述开关盖(5)对上述装置主体(2)的锁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禁止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其检测将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
锁定构件(31g),其可移动地设置在使上述开关盖(5)对上述装置主体(2)进行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上述开关盖(5)对上述装置主体(2)锁定的非锁定位置;
驱动机构(31d),其使上述锁定机构(31c)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和上述非琐定位置;以及,
控制机构(100),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D)时,由上述驱动机构(31d)使上述锁定机构(31g)移动至上述锁定位置,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未检测出装入上述记录介质(D)时,由上述驱动机构(31d)使上述锁定机构(31g)移动至上述非锁定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由螺线管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机构,由以下各部构成:
运送机构(7),其将插入到上述开关盖(5)的上述插入口(21)中且使上述记录介质(D)的一部分突出至上述装置主体(2)外部状态下的上述记录介质(D)在沿上述插入口(21)形成于上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的运送路径(15)中运送;以及,
印刷头(8),其对由上述运送机构(7)运送的上述记录介质(D)进行印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送构件(7)将以立起状态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的上述记录介质(D)沿上述运送路径(15)以立起状态运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消耗品(85)是已存放色带(87)的墨盒(85);
上述运送机构(7)使上述记录介质(D)和存放于上述墨盒(85)中的色带(87)重叠并运送;
上述印刷头(8)对由上述运送构件(7)运送的上述记录介质(D)热转印上述墨盒(85)中的上述色带(87)的油墨以进行印刷。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其检测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
闭合状态检测机构(33),其检测上述开关盖(5)处于由上述卡紧机构卡紧的预定闭合状态;以及,
发生警告机构(100),其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检测出上述记录介质(D)向上述装置主体(2)中的装入且由闭合状态检测机构(33)未检测出上述开关盖(5)处于上述预定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发生警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其检测上述记录介质(D)装入上述装置主体(2)中;
闭合状态检测机构(33),其检测上述开关盖(5)位于由上述卡紧机构(24、26)卡紧的预定闭合位置;以及,
印刷动作禁止机构(100),其在由上述记录介质检测机构(14)检测出上述记录介质(D)向上述装置主体(2)中的装入且闭合状态检测构件(33)未检测出上述开关盖(5)位于上述预定闭合位置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印刷机构(7、8)的印刷动作。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上述记录介质是光盘(D)。
CNB2006100786043A 2005-04-27 2006-04-26 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0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9443 2005-04-27
JP2005129443 2005-04-27
JP2006075541 2006-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945A true CN1853945A (zh) 2006-11-01
CN100567010C CN100567010C (zh) 2009-12-09

Family

ID=3719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860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010C (zh) 2005-04-27 2006-04-26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701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488A (zh) * 2011-05-19 2012-1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遮板组件的打印机
CN109693447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5488A (zh) * 2011-05-19 2012-1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遮板组件的打印机
CN109693447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7010C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0033A (zh) 印字装置
CN1246161C (zh) 记录装置
CN1070816C (zh) 具有可移动的供纸盘的数据处理设备
US20070003339A1 (en) Modular printer and scanner ADF duplexer feedpath including second tray
CN1760034A (zh) 印字装置
CN1112243A (zh) 胶卷洗印加工系统
CN1712232A (zh) 成像装置
JP2007329801A (ja)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CN1096677C (zh) 盘盒
CN2709169Y (zh) 记录设备
CN1853945A (zh) 印刷装置
CN1603970A (zh)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2660815Y (zh) 提供各种操作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2403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572525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832011A (zh) 盘片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CN1010435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中的印刷处理的异常检测方法、程序
CN1248007A (zh) 调色剂补充装置
CN1096068C (zh)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254383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542807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939747A (zh) 打印机
CN1649738A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程序
CN1838286A (zh) 光盘存放型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4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4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1

Assignee: CASIO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Assignor: CASIO Compute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8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k drop forming method and continuous ink jet printing equipment using same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227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ASIO Electronic Technology (Zhongshan) Co., Ltd.

Assignor: CASIO COMPUTER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82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827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