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9747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9747A
CN1939747A CN 200610139662 CN200610139662A CN1939747A CN 1939747 A CN1939747 A CN 1939747A CN 200610139662 CN200610139662 CN 200610139662 CN 200610139662 A CN200610139662 A CN 200610139662A CN 1939747 A CN1939747 A CN 1939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rinter
cut
transport path
stora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396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2983C (zh
Inventor
木村哲
望月义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9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29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29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打印机,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输送路径(15)中时,对应该装入而使插入口盖(24)向打开插入口(23)的打开位置移动,通过该移动,用于操作切断带状打印介质用的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锁紧。这样,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时,对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可防止切刀(30)意外动作而损伤光盘D,及切刀(30)出现故障的不良情况。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可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类刚性介质和标签带等打印介质有选择地装入打印机主体内并进行打印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专利公开2003-72175号公报公开了在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等的光盘(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打印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数据——标题等文字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支撑光盘的托盘和对由该托盘支撑的光盘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该打印机的托盘可在打印机主体内部的预定位置和外部之间过渡移动地设置。打印机构具备可往复移动的滑架,该滑架在将托盘配置于打印主体内部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在该托盘上往复移动。该滑架上,在装载了热感式打印头的同时,还可装卸地安装了保持色带的色带盒。而且,在该打印机中,其构成为,相对在打印机主体内配置的托盘上支撑的光盘,通过装载于滑架上且往复移动的热感式打印头而使用色带来进行热转移打印。
此外,一直以来也广泛使用在打印用标签带上进行打印,并切断该带而制成标签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在将保持打印带和色带的带盒装入打印机主体的收存部中,并沿输送路径输送打印带的同时,驱动热感式打印头而用色带在打印带上进行热转移打印,将该打印后的打印带从位于输送路径端部的排出口排出到打印机主体外时,通过在该排出口附近设置的切刀来切断打印后的打印带而制成标签。此类在打印用标签带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在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7-314747号公报中公开。
但是,在光盘的标签面上打印标题等文字列的同时,期望在该光盘的收存盒上也粘贴打印有与光盘标签面上打印的内容相同的文字列的标签贴并进行管理。在此类情况下,使用上述光盘打印用的打印机并在光盘的标签面上打印与光盘中记录的电子数据的内容相关的标题等文字列,接着,通过使用上述标签带打印用的打印机将与在光盘上打印的文字列相同的文字列打印在标签带上而制成标签,将该标签贴到光盘的收存盒上。可是,在光盘的标签面上直接打印,另一方面,在收存盒上粘贴的标签用带上打印的情况下,有时需要使用光盘打印用的打印机和标签带打印用的打印机两台打印机分别进行打印。此外,不限于光盘和其收存盒之间关系的情况,也产生很多需要在光盘的标签面上打印必要的文字列,或者只需要在标签用带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但在此类情况下,也必须准备不同类型的两个打印机。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开发了用具备单一打印构件的一台打印机,可进行对光盘的打印和对用于制作标签的打印用标签带的打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由于具有向打印带打印而制成标签的功能,所以具备打印带的切断机构。而且,虽然用共同的打印构件对应切断打印标签带和不应切断的光盘等刚性介质进行打印,但在对光盘打印时,有时切断机构错误动作而会使光盘破损,而且如果设计为片状打印标签带的切断用的切断机构对光盘进行动作,则切断机构将出现故障。特别地,在切断机构因操作者的操作而动作的手动操作方式的情况下,在对光盘打印时,操作者因不注意而用手触碰到在打印机主体上露出的操作部,有使切断机构动作的危险。
而且,该打印机的打印机主体为高度尺寸比宽度及深度尺寸小的扁平的箱形形状,在将为立起状态的光盘沿在打印机主体内形成的打印带输送路径输送的同时进行打印。而且,在该打印机中,由于打印机主体的高度尺寸比为立起状态的光盘的直径小,所以在将光盘以立起状态装入该打印机主体并以立起状态输送的同时进行打印,因而位于光盘的输送路径上方且可开闭地覆盖盒收存部的收存部盖上沿输送路径形成了插入光盘的狭槽状插入口。在该打印机中,在打开收存部盖而将色带盒装入盒收存部并关闭收存部盖后,将为立起状态的光盘通过上述插入口装入输送路径内的安装位置处。在该状态下,光盘其立起状态的中间部分插入盖的插入口,下半部装入打印机主体内,上半部处于从盖露出到外部的状态。而且,在打印构件的动作开始时,光盘及色带夹在热感式打印头和按压辊之间,通过旋转驱动的按压辊而在输送路径上向一个方向被输送,在上述狭槽状的插入口内以立起状态输送的光盘的标签面上由热感式打印头的放热复制色带的墨带。
在该打印机中,在开始时将光盘装入打印机主体后,在未安装色带盒或者想更换颜色不同的色带的色带盒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来进行色带盒的安装和更换,但在光盘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意外地打开收存部盖时,插入口的缘部可能碰到光盘的标签面上,担心将其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将光盘类刚性介质装入打印机主体时,即使操作者使切断构件动作,也可将该动作禁止而防止损伤上述刚性介质和切断构件的故障的打印机。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不会通过操作者操作切断构件对装入打印机主体中的记录介质等刚性介质进行切断动作而损伤该刚性介质或损伤切断构件的同时,在为更换打印所使用的消耗品而在打印机主体上可开关地设置的盖的插入口中插入了上述刚性介质的状态下,由于操作者意外打开盖而不会损伤该刚性介质的打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打印机,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对刚性介质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设有:输送路径,其输送上述打印介质;打印构件,其可向装入上述打印机主体且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输送的上述打印介质或配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中的上述刚性介质打印信息;切断构件,其具有可从上述打印机主体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且朝向上述输送路径而配置,并由操作者手动操作上述操作部而动作以切断由上述打印构件打印的上述打印介质;禁止构件,其在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时,禁止由操作者的操作产生的上述切断构件的动作。
根据该构成,当在输送路径中装入刚性介质时,由于用禁止构件禁止操作者的操作产生的切断构件的动作,所以在将刚性介质装入输送路径时不能使切断构件动作,因而可防止由切断构件损伤刚性介质或者使切断构件对刚性介质动作而使切断构件发生故障。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禁止构件由与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联动且阻止由操作者进行的上述切断构件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联动且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联动且将用于手动操作上述切断构件的上述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联动且不将操作者对上述操作部的手动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阻断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打印机主体上设有开关自如地覆盖为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而设置的插入口且在将上述刚性介质向上述输送路径装入时,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的插入口盖,上述禁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上述插入口盖联动且阻止操作者对上述操作部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上述插入口盖联动且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上述插入口盖联动且将手动操作上述切断构件的上述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上述插入口盖联动且不将操作者的上述操作部的手动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阻断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禁止构件由对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装入上述刚性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构件,以及在由该检测构件检测到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时,由驱动源驱动阻止操作者对上述切断构件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用驱动源驱动且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用驱动源驱动且将操作上述切断构件的上述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由用驱动源驱动且不将操作者对上述操作部的手动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阻断构件构成。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打印机,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对刚性介质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设有:输送路径,其输送上述打印介质;打印构件,其可向装入上述打印机主体且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输送的上述打印介质或配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中的上述刚性介质打印信息;收存部,其可更换地收放打印所使用的消耗品;收存部盖,其可开关操作地设于用于覆盖上述收存部的打印机主体上,并设有在其闭合状态下,配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上的上述刚性介质插入其中且介质的一部分突出到上述打印机主体外部的插入口;切断构件,其具有可从上述打印机主体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且朝向上述输送路径而配置,并由操作者手动操作上述操作部而动作以切断由上述打印构件打印的上述打印介质;禁止构件,其在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时,禁止操作者对所述切断构件的动作并禁止所述收存部盖的打开操作。
根据该构成,在将刚性介质装入输送路径时,由于在用禁止构件来禁止操作者的操作所进行的切断构件的动作的同时,禁止收存部盖的打开操作,所以可防止因操作者进行切断构件的操作而损伤刚性介质或损伤切断构件,而且,可防止操作者在刚性介质插入插入口中的状态下意外打开盖所引起的损伤刚性介质。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打印机主体上设有开关自如地覆盖上述插入口且在将上述刚性介质向上述输送路径装入时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的插入口盖,上述禁止构件由与操作者打开操作上述插入口盖联动且阻止操作者对上述切断构件的手动操作及阻止上述收存部盖的打开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构件中任意一个,同时,上述打印机主体中具备可将上述收存部盖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将为乐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上述打印机主体中的上述收存部盖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构件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禁止构件由与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联动而动作且共同阻止由操作者进行的上述切断构件的手动操作及上述收存部盖的打开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构件中任意一个,同时,上述打印机主体中具备可将上述收存部盖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将为乐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上述打印机主体中的上述收存部盖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构件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禁止构件由对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装入上述刚性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构件,以及在由该检测构件检测到将上述刚性介质装入上述输送路径时,由驱动源驱动共同阻止由操作者的操作进行的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及上述收存部盖的打开的操作阻止构件构成。
在上述打印机中,上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上述切断构件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操作不能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切断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切断构件的切削刃的构件中任一种,同时,上述打印机主体中具备可将上述收存部盖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将为了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上述打印机主体中的上述收存部盖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或不将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操作部的操作传递到上述卡定解除构件的构件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相关附图并在阅读对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以下详细说明时将有所明确。再有,在各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该打印机中装入光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打开该打印机的开关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打印机的装入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该打印机所使用的带盒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该打印机所使用的色带盒的图。
图7是表示将带盒装入该打印机的装入部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将色带盒装入该打印机的装入部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1是该打印机中装入光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4是操作该打印机的插入口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A及图15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17是操作该打印机的插入口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A及图18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20A及图20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21A及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22A及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切断构件周边部分构造的图。
图23A及图23B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切断构件的动作时和动作阻断时的状态的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及消耗品的立体图。
图25是在该打印机中装入打印对象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该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27A及图27B是图26中A-A线剖面图。
图28是在该打印机中装入打印对象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的部分剖面图。
图30A及图30B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32A及图32B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3A及图33B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切除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4A及图34B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35A及图35B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36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7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该打印机中装入光盘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打开该打印机的收存部盖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4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内部构成的俯视图。
该打印机可在能记录数据的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和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cordable)等盘状刚性记录介质(光盘)的标签面(打印面)上直接打印,同时,可在带状的打印介质(打印用标签带)上打印。
该打印机具备打印机主体1,打印机主体1具有主体箱2和收存部盖5,在该打印机主体1的主体箱2的上面设有键输入部3及显示部4。键输入部3具备输入打印的文字列数据的文字键、指示打印开始的打印键、移动操作显示部4的显示画面上的光标的光标键及输入的文字列的编辑处理、各种设定处理、打印处理等所必须的各种控制键。显示部4是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输入的数据和处理内容等必要的信息。
主体箱2具有用于装入盒及光盘D的收存部6,用于更换该收存部6上面侧的盒的开口由收存部盖5开关。收存部6中有选择地装入图5A及图5B所示的带盒70和图6A及图6B所示的色带盒85。带盒70在盒箱73内保持打印用标签带71及色带72。而且,色带盒85在盒箱88内保持色带87。
在对打印用标签带71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般在收存部6中装入带盒70。在对光盘D的标签面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般在收存部6中装入色带盒85和光盘D。带盒70和色带盒85其外径形状大体相同。在收存部6中装入光盘D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般使光盘D立起,并在该立起状态下插入打印机主体1内。
收存部6中,在如图3及图4所示般相对地设有按压辊7和作为打印头的热感式打印头8的同时,设有色带卷绕轴9。按压辊7,在收存部6中装入带盒70时,在转轴7a的绕轴方向上转动,并使该带盒70的打印用标签带71及色带72重叠且夹在其与热感式打印头8之间向打印机主体1右侧的下游侧输送。此外,按压辊7,在收存部6中装入色带盒85及光盘D时,使色带87及光盘D重叠且夹在其与热感式打印头8之间向打印机主体1右侧的下游侧输送。热感式打印头8,在打印头盖8a内可转动地设置。热感式打印头8作为在收存部6中装入带盒70时,经色带72向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且在收存部6中装入色带盒85时,经色带87向光盘D进行打印的打印构件而发挥作用。
色带卷绕轴9,将打印所使用的带盒70的色带72及色带盒85的色带87卷绕并回收到各自的盒箱73、88内。在收存部6中,设有用于结合到带盒70及色带盒85上并将其支撑在预定位置上的多个支撑台10a、10b、10c和结合部10e。而且,在收存部6中,设有用于判断有无装入带盒70及该装入的带盒70的种类的多个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用于检测有无装入色带盒85的色带盒检测开关12、检测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主体箱2)内的预定安装位置处的盘检测传感器13。
在收存部6内,形成了在按压辊7和热感式打印头8之间夹持且输送的打印用标签带71及光盘D的输送路径15。光盘D以立起状态装入输送路径15内,在按压辊7和热感式打印头8之间夹持且在输送路径15上输送而进行打印。该输送路径15呈凹槽状,沿打印机主体1的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形成以便从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通到外部。该输送路径15的底面成为导引面15a。由按压辊7和热感式打印头8夹持而输送的光盘D,在其下端部接触上述导引面15a的状态下,沿输送路径15被导引。另外,输送路径15,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侧为输送的上游侧,打印机主体1的外部侧为下游侧。而且,在该输送路径15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置处,配置上述按压辊7和热感式打印头8以便相对地将输送路径15夹在中间,且该位置成为打印位置。输送路径15的下游侧的端部,经在打印机主体1(主体箱2)侧部形成的侧部开口部16通到外部,在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打印的打印用标签带71和光盘D向该侧部开口部16输送。
主体箱2中,在侧部开口部16附近,设有切断已打印的打印用标签带71前端侧的打印后部分而做成标签的手动操作式切断构件(切刀)30。
在主体箱2上设置的输送路径15的上游侧端部,成为阻止从侧部开口部16插入并装入主体箱2内部的光盘D的插入侧外周端部并将光盘D定位于预定安装位置处的定位部15b。而且,输送路径15的下游侧端部,成为与侧部开口部16相邻且作为将打印后的光盘D排出的位置的排出部15c。检测光盘D装入预定设置位置的上述盘检测传感器13,是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透射型光学传感器。该盘检测传感器13,在输送路径15内的预定位置处检测立起状态的光盘D的最下端部并检测光盘D安装于收存部6内的预定安装位置处。
在主体箱2上设置的上述收存部盖5,在主体箱2的后部上面经合页25在上下方向转动自如地枢接。该收存部盖5上,在与显示部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透明的窗20。该收存部盖5上形成了作为使光盘D通过的开口部的狭槽状插入口23。该插入口23,在打印机主体1的宽度方向上直线状延伸,且其右侧端部打开。而且,该插入口23,在收存部盖5的关闭状态下,位于上述输送路径15的垂直方向上方且与该输送路径15相对地配置。
在收存部盖5的关闭状态下,从上述侧部开口部16将光盘D以立起状态插入时,该光盘D沿上述输送路径15及插入口23移动而到达收存部6的安装位置。这时,光盘D其约上半部从插入口23向打印机主体1上方突出。在打印动作时,光盘D在插入到插入口23内的状态下,在输送路径15内从上游侧被输送到下游侧,在该输送中对光盘D进行打印。而且,光盘D被输送到被输送到输送路径15的下游侧端部的排出部15c的位置且打印动作结束。
图9表示用于切断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完成部分的切刀30的构造。该切刀30具备固定刃31和可动刃32,这些固定刃31和可动刃32,设计成朝向上述输送路径15而间隔上述输送路径15地相对。固定刃31垂直立起地固定于主体箱2上。可动刃32呈一体化具有臂部32a的L状,其中间部经销33可转动地被支撑,通过该转动动作使可动刃32接触或离开固定刃31并切断打印完的打印用标签带71。
主体箱2上设有作为操作可动刃32用的操作部的操作体(切刀操作键)37。该切刀操作键37如图1至图3所示般配置于主体箱2的上面右侧深处的角部处,相对于主体箱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如图9A及图9B所示,切刀操作键37在下面一体化具有突起37a,该突起37a和主体箱2的内底面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8,由该弹簧38弹性加力以使切刀操作键37的上部从主体箱2上面仅突出一定高度。突起37a的侧面设有销39。此外,上述可动刃32的臂部32a的前端部上形成了其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U形切口部40,上述销在该切口部40内滑动自如地嵌合,在通过该切口部40和销39的嵌合将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压下时,可动刃32将以销33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固定刃31重叠地接触以切断打印用标签带71。
在收存部盖5上设有沿上述插入口23长度方向的细长板状的插入口盖24。该插入口盖24,在收存部盖5上面形成的凹部5a内可滑动地嵌合。而且,通过该插入口24,在凹部5a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来开关上述插入口23。
在插入口盖24下面设有突起24a,该突起24a通过在上述凹部5a底面形成的打印机主体1的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5b而向其下方突出,在该突起24a和收存部盖5下面的支撑部5c之间设有压缩弹簧43,通过该弹簧43来向插入口盖24在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上弹性加力,用该施加力将插入口盖24保持在关闭上述插入口23的位置上。
上述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配置于右部里侧的端部。而且,收存部盖5上设置的插入口盖24的的右侧端部成为结合部24b。该结合部24b在插入口盖24配置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的状态下,为与上述切刀操作键37的上部侧面相对的状态。而且,在上述切刀操作键37的上部侧面形成了可与上述结合部24b可结合或脱离的狭槽状结合槽37b。
上述结合部24b的端缘,从上观察为从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且为向打印机主体1内侧倾斜的倾斜部24c。在将光盘D从侧部开口部16以立起状态沿输送路径15插入时,该光盘D的插入侧端部碰到插入口盖24的上述倾斜部24c,对应于该碰撞且根据该倾斜部24c的倾斜,插入口盖24推压光盘D且克服上述弹簧43而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并通过该移动使上述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以锁定切刀操作键37。
此外,在收存部盖5下面设有用于防止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的上方侧通过上述插入口23而误插入到收存部6内的插入阻止部件29。该插入阻止部件29大体为J形,经与上述插入口23平行地设置的轴26而可转动地安装于收存部盖5上,并由弹簧29a在图9的顺时针方向上弹性加力,且在通常位于插入口23下方而与该插入口23相对地被保持。
插入阻止部件29延插入口2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朝向上述侧部开口部16侧的端部,在从上观察时为从轴26侧向其相对侧的自由端侧倾斜的倾斜部。而且,在将光盘D以立起状态从侧部开口部16沿输送路径15插入时,在光盘D的下端部接触输送路径15底面的导引面15a的状态下,光盘D的插入端部侧的下半部侧外缘碰到上述倾斜部,通过该碰撞使插入阻止部件29以轴26为中心克服弹簧29a而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并打开插入口23的下方侧,这样,可将光盘D1向收存部6插入。
将上述插入口盖24用手动滑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而打开插入口23,在该状态下误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上方侧经插入口23插入时,光盘D从其正上碰到插入阻止部件29,这样,光盘D被插入阻止部件29挡住而防止向打印机主体1内继续插入。
在该打印机中,按压辊7及热感式打印头8朝向输送路径5而在收存部6内立起地设置。而且,在该收存部6中装入色带盒85而进行向光盘D的打印的情况下,色带盒85的色带87使宽度方向为垂直方向且从输送路径15上游侧向下游侧在水平方向上输送。
在从侧部开口部16沿输送路径15以立起状态将光盘D向打印机主体1内插入的情况下,色带87的墨带面和光盘D的标签面(打印面)相向,且色带87的输送方向(色带输送方向)和光盘D的插入方向为平行的关系。因此,在将光盘D向打印机主体1内插入时没有由光盘剐到色带87的危险。即,光盘D朝向与色带87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而向打印机主体1内插入,因此使该色带87不扭动且不损伤地流畅插入。
与此相对,当从打印机主体1上方侧通过插入口23而以立起状态将光盘D误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内时,色带87的墨带面和光盘D的标签面相向,且色带87的输送方向(色带输送方向)和光盘D的插入方向为正交的关系。这样,在色带输送方向与光盘D的插入方向为正交关系时,在光盘D的插入时有时会剐到色带87而使其损伤。在该打印机中,通过将插入阻止部件29与插入口23相对而设置,防止了通过该插入口23而从与色带的输送方向(色带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插入光盘D。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装入收存部6的上述带盒70及色带盒85进一步说明。如图5A及图5B所示,带盒70具备盒箱73,在该盒箱73内部,分别收纳了卷绕打印用标签带71的带芯74、卷绕未使用的色带72的色带供给芯75、卷绕打印所使用的使用完部分的色带72的色带卷绕芯76。而且,在盒箱73中,设有将其外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凹状以插入热感式打印头8的打印头插入部77。在该打印头插入部77内,从盒箱73内部放出打印用标签带71及色带72,将打印所使用的色带72卷到色带卷绕芯76上并返回盒箱73内地构成。
在盒箱73的角落部分,设有与上述收存部6的支撑台10a、10b、10c对应的被支撑部78、79、80。被支撑部78上设有根据盒的种类而用如图5A所示的虚线表示的切口81、82,切口81、82与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对应并打开和关闭这些开关。这里,有设置切口81、82中任一个,及两者全设置三种类型。此外,被支撑部80上与色带盒检测开关12对应而设有切口83。
色带盒85,如图6A及图6B所示般具备带盒88,在该带盒88内部,分别收存了卷绕未使用色带87的色带供给芯90、将打印所使用的使用完部分的色带87卷绕得色带卷绕芯91。此外,盒箱88上设有将其外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凹状以插入热感式打印头8的打印头插入部92。在该打印头插入部92内,从盒箱88内部放出色带87,将打印所使用的色带87卷到色带卷绕芯91上并返回盒箱88内地构成。
在盒箱88的角落部分,设有与上述支撑台10a、10b、10c对应的被支撑部93、94、95。被支撑部93上设有与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对应并用于打开和关闭这些开关的切口96。此外,在与色带盒检测开关12对应的被支撑部95上不设有切口,从而打开开关。
当带盒70装入打印机的收存部6内时,在热感式打印头8配置于盒箱73的打印头插入部77内的同时,色带卷绕轴9嵌入色带卷绕芯76中。此外,在将色带盒85装入打印机的收存部6内时,在热感式打印头8配置于盒箱88的打印头插入部92内的同时,色带卷绕轴9嵌入色带卷绕芯91中。
在用该打印机在光盘D的标签面上打印标题等信息时,如图3所示,打开收存部盖5,将色带盒85装入收存部6内,并关闭收存部盖5。接着,如图2及图8所示,将标签面朝向打印机前侧并将光盘D从侧部开口部16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内,并进一步沿输送路径15移动而配置于输送路径15内。此时,光盘D在其下端部插入输送路径15内且上下方向的大体中间部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23的状态下,边在该输送路径15及插入口23中导引边移动。在将光盘D插入到插入口23时,插入口盖24被该光盘推压而克服弹簧43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该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而结合,通过该结合锁紧切刀操作键37,而不能向下方压入。即,不能对切刀30操作。
而且,在向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时,通过将光盘D从侧部开口部16取出而用弹簧43的施加力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前方侧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从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脱离,结束切刀操作键37的锁紧,同时,插入口盖24回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另一方面,在收存部6中装入带盒70而对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与对光盘D打印的情况不同,带盒70的整体收存于收存部6内,所以不需要打开插入口盖24。因此,插入口盖24以弹簧43的施加力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处。因此,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带盒70的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该打印完部分的打印用标签带71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而停止时操作切刀操作键37。通过操作切刀操作键37而使可动刃32转动,用可动刃32和固定刃31切断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部分而制成标签。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将光盘D通过插入口23装入打印机主体1而配置于输送路径15中时,在用该动作使插入口盖24移动而打开插入口23的同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锁紧,不能操作切刀30。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而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即使误用手接触切刀操作键37并按压,也不会使可动刃32移动,且不会损伤光盘D。
图10至图12中表示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切刀操作键3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相对于主体箱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且由压缩弹簧38向上方弹性加力。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切刀操作键37的上面通常保持为与主体箱2的上面大体共面。通常,如图10及图12A所示,插入口盖24由压缩弹簧43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方向弹性加力,且通过该施加力保持在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将光盘D以立起状态从侧部开口部16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内时,光盘D碰到插入口盖24的倾斜部24c,将插入口盖24推压而克服弹簧43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移动,插入口盖24的端部配置于与切刀操作键37的上面重叠的位置处,如图11及图12B所示,由插入口盖24遮蔽切刀操作键37。因此,操作者不能用指尖向下方按入切刀操作键37。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时,通过将光盘D从插入口23取出而用弹簧43的施加力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前方侧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4的端部从操作键37上面脱离而打开其上面,同时,插入口盖24回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另一方面,在收存部6中装入带盒70而对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打开插入口盖24,所以插入口盖24由弹簧43的施加力保持在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处。因此,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带盒70的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该打印完部分的打印用标签带71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而停止时,用指尖克服弹簧38而向下方按入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来使可动刃32转动,通过可动刃32和固定刃31切断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而制成标签。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将光盘D通过插入口23装入打印机主体1而配置于输送路径15中时,在与光盘D的装入联动且插入口盖24移动到打开插入口23的位置的同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端部遮蔽,不能操作切刀30。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并进行打印时,不会导致误操作切刀操作键37而损伤光盘D的不良情况。
图13至图15中表示第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相对于主体箱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且保持为其上面从主体箱2上面仅突出一定高度,该突出的上部侧面上形成了可与插入口盖24的端部的结合部24b结合或脱离的狭槽状结合槽37b。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成为通过手动操作使插入口盖24可在收存部盖5的凹部5a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构成。插入口盖24的上面中间部设有手动操作用的把手24d,且在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的上面一体化地突出形成了在该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时轻压该结合槽37b的上面而使插入口盖24定位的隆起部24e。
通常,如图13及图15A所示,插入口盖24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而且,在向光盘D进行打印时,如图14及图15B所示,用指尖按住把手24d而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滑动移动而打开插入口23。此时,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而结合,用该结合锁紧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的按入变为不能。即,对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再有,在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而结合时,插入口盖24的隆起部24e轻压结合槽37b的上面,这样,插入口盖24定位于该结合位置。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时,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前方侧滑动移动。这样,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从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脱离且解除切刀操作键37的锁紧,同时,插入口盖24回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在向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5,并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内后关闭收存部盖5且对带盒70的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此时,由于插入口盖24位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所以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因此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部分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并停止时,操作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将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
这样,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对光盘D打印之际,当为打开插入口23而用手动将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锁紧,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在向打印机主体1装入光盘D而进行打印时,即使用手误接触切刀操作键37而按压,也不会使可动刃32动作,且不会损伤光盘D。
图16至图18中表示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相对于主体箱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且由压缩弹簧38向上方弹性加力,同时,其上面保持为与主体箱2的上面大体共面。此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设计成由手动操作使插入口盖24可在收存部盖5的凹部5a内滑动。插入口盖24的上面中间部设有手动操作用的把手24d,且插入口盖24的缘部上一体化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结合爪24f。而且,插入口盖24所嵌合的凹部5a的上面形成了可与上述结合爪24f结合或脱离的凹槽5d。
通常,如图16及图18A所示,插入口盖24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而且,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时,如图17及图18B所示,用指尖按住把手24d而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滑动移动而打开插入口23。在将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时,该插入口盖24的端部,与切刀操作键37的上面重叠而遮蔽其上面,通过该遮蔽使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按入变为不能。即,对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再有,在插入口盖24向遮蔽切刀操作键37上面的遮蔽位置移动时,结合爪24f结合于凹槽5d中,这样,插入口盖24定位于该遮蔽位置。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后,操作者解除上述结合爪24f和凹槽5d的结合,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前方侧滑动移动。用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从切刀操作键37脱离且解除切刀操作键37的遮蔽而打开其上面,同时,插入口盖24回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在对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5,并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内后关闭收存部盖5且对带盒70的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此时,由于插入口盖24位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所以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因此,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并停止时,操作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将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
这样,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对光盘D打印之际,当为打开插入口23而用手动将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端部24遮蔽,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并进行打印时,不会导致误操作切刀操作键37而损伤光盘D的不良情况。
图19至图20中表示第五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相对于主体箱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且由压缩弹簧38向上方弹性加力,同时,保持为其上面从主体箱2上面仅突出一定高度,该突出的上部侧面上形成了可与插入口盖24的端部的结合部24b结合或脱离的狭槽状结合槽37b。此外,在插入口盖24下面设有突起24a,该突起24a通过在上述凹部5a的底面的前后方向上形成的长孔5b而向其下方突出。
在收存部盖5下面安装了作为驱动插入口盖24的驱动源的螺线管50。该螺线管50具备在打印机主体1的前后侧方向上进退移动的插棒式铁芯51,该插棒式铁芯51与上述插入口盖24的突起24a结合。插棒式铁芯51由未图示的弹簧在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上弹性加力,并通常以该施加力保持于后退位置。此外,在主体箱2的侧部开口部16的立起壁面部上设有作为光盘检测构件的光传感器55。该光传感器55是例如光透射型的传感器,在光盘D插入到主体箱2的侧部开口部16中时对其进行光学检测并将该信号送到控制部。再有,光盘D插入侧部开口部16,且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部分将通过,但上述光传感器避过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通过的位置,而配置于仅可检测光盘D的侧部开口部16的立起壁面的上部。
通常,如图19及图20A所示,螺线管50的插棒式铁芯51上结合的插入口盖24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在向光盘D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将光盘D插入侧部开口部16时,由光传感器55检测光盘D,控制部根据光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来驱动螺线管50。在驱动螺线管50时,如图20B所示,插棒式铁芯51与插入口盖24一体地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突出移动,并打开插入口23。通过打开插入口23而可插入光盘D,且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进入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内而结合,将切刀操作键37锁定。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的侧部开口部16取出时,用光传感器55检测光盘D的取出,控制部根据该检测信号来停止向螺线管50通电。在停止向螺线管50通电时,插棒式铁芯51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以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加力与插入口盖24一体化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从切刀操作键37的结合槽37b脱离,解除切刀操作键37的锁紧,同时,插入口盖24恢复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在向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5,并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内后关闭收存部盖5且对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此时,由于插入口盖24位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所以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因此,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并停止时,操作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将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再有,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部分通过侧部开口部16时,避过光传感器55的配置位置而经过,因此,光传感器55没有任何动作。
这样,在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时,在将光盘D插入侧部开口部16时,驱动螺线管50而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以打开插入口23的同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结合部24b锁紧,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并进行打印时,不会导致误操作切刀操作键37而损伤光盘D的不良情况。
图21表示第六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打印机主体1的侧部开口部16设有作为光盘检测构件的光传感器,通过根据该光传感器的信号而动作的螺线管50来驱动插入口盖24。在插入口盖24由螺线管50驱动而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移动时,与上述第二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上面由该插入口盖24的端部遮蔽,通过该遮蔽使对切刀操作键37的操作变为不能地构成。
通常,如图21A所示,螺线管50的插棒式铁芯51上结合的插入口盖24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将光盘D插入侧部开口部16时,由光传感器检测光盘D,根据该检测信号利用控制部的控制来向螺线管50通电,并如图20B所示,插棒式铁芯51与插入口盖24一体地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突出移动。而且,通过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移动,打开插入口23,可向插入口23插入光盘D,且插入口盖24的端部遮蔽切刀操作键37的上面,通过该遮蔽使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的按入变为不能。即,对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的侧部开口部16取出时,用光传感器55检测光盘D的取出,根据该检测信号利用控制部的控制来停止向螺线管50通电,插棒式铁芯51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以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加力与插入口盖24一体化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4从切刀操作键37上面脱离,切刀操作键37的操作变为可能的状态,同时,插入口盖24恢复到关闭插入口23的原位置。
在对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5,并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内后关闭收存部盖5且对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此时,插入口盖24位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所以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因此,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并停止时,操作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将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
这样,在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时,在将光盘D插入侧部开口部16时,根据该动作来驱动螺线管50而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以打开插入口23的同时,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由插入口盖24的端部遮蔽,切刀30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并进行打印时,不会导致误操作切刀操作键37而损伤光盘D的不良情况。
图22至图23中表示第七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插入口盖24由压缩弹簧43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弹性加力,通常由该施加力保持为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即使该插入口24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移动,也与插入口盖24的端部与切刀30的切刀操作键37结合或遮蔽切刀操作键37的上面没有关系,切刀操作键37与插入口盖24的移动无关,总是处于在打印机主体1的上面露出的状态。而且,上述插入口盖24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与光盘D对侧部开口部16的插入联动且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移动。
在切刀操作键37可上下移动地设于主体箱2上的同时,由压缩弹簧38向上方弹性加力,但在该切刀操作键37和可动刃32之间设有将该切刀操作键37的动作传递到可动刃32的传递机构60和可阻断该传递机构60的阻断构件61。传递机构60具备在切刀操作键37和可动刃32之间设置的转动杆64。该转动杆64其上端部经支撑销65而转动自如地枢接在切刀操作键37上。该转动杆64的下端部安装了结合销66,该结合销66在可动刃32的臂部32a的前端部上形成的U形切口部40内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将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按下时,可动刃32以销33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而与固定刃31重叠地接触并切断打印用标签带71。转动杆64上设有弹簧68,通过该弹簧68,使转动杆64在顺时针方向上弹性加力。此外,可动刃32上设有弹簧69,由该弹簧69使可动刃32在逆时针方向上弹性加力,且其逆时针转动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止块56限制。
主体箱2内设有构成阻断构件61的压板57。该压板57垂直地配置为位于在插入口盖24下面设置的突起24a的下端部和上述转动杆64的结合销66之间并与该突起24a的下端部和上述结合销66两者相对,且保持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的前后方向可平行移动的状态。
通常,如图22A所示,插入口盖24保持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而且,在将光盘D以立起状态从侧部开口部16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内时,与其联动且如图22B所示般插入口盖24克服弹簧43而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并打开插入口23。此外,在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侧移动时,突起24a碰到压板57,该压板57与插入口盖24一体地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方向平行移动。当该压板57碰到转动杆64的结合销66时,与此对应地转动杆64克服弹簧68而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结合销66从可动刃32的切口部40脱离,且阻断将切刀操作键37的动作传递到可动刃32的传递机构60。
因此,在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的状态下,如图23B所示,在操作者用指尖将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按入地进行操作时,切刀操作键37仅向下方移动,从而该动作不会传递到可动刃32,因此不会损伤光盘D。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且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时,通过将光盘D从插入口23取出而用弹簧43的施加力使插入口盖24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移动。通过该移动利用弹簧68的施加力使转动杆64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压板57在打印机主体1的前方侧方向上平行移动,同时,结合销66进入可动刃32的切口部40内而结合,切刀操作键37和可动刃32之间的联动成为可能。
在对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打开收存部盖5,并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内后关闭收存部盖5且对打印用标签带71进行打印。此时,插入口盖24位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所以处于可操作切刀操作键37并使切刀30动作的状态。因此,在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排出到侧部开口部16并停止时,如图23A所示般将切刀操作键37向下方按入地进行操作,使可动刃32转动来将打印用标签带71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
这样,即使在该第七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通过插入口23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并配置于输送路径15中时,通过该动作使插入口盖24移动而打开插入口23的同时,阻断切刀操作键37和切刀30之间的传递机构60。因此,即使意外操作切刀操作键37,切刀30也不会动作,且不会导致损伤光盘D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使插入口盖24与光盘D的装入动作联动,但也可以是如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一般,用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使插入口盖24移动的构成。此外,也可以是如上述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的情况一般,由光传感器55检测光盘D的装入,并根据该检测信息,在通过螺线管50的驱动而使插入口盖24从关闭插入口23的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用该动作阻断切刀操作键37和切刀30之间的传递机构60而不使切刀操作键37的动作传递到切刀30地构成。
此外,在该发明的打印机中,具有对记录介质等刚性介质不使切刀动作的功能,但作为刚性介质,不限于光盘D等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塑料卡片等的情况。
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4至图29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图24是打印机及消耗品的立体图,图25是在该打印机中装入打印对象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6是该打印机的俯视图,图27是图26中A-A线剖面图,图28是在该打印机中装入打印对象物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9是图28的部分剖面图。
在该打印机中,在收存部6上设置的收存部盖5,经在主体箱2的背部上设置的合页113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箱2的上面,在与显示部4及收存部6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透明的透视窗114、115。此外,收存部盖5上形成了沿打印机主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狭槽状插入口116。该插入口116,从收存部盖5的左端部附近位置向右端部侧延伸,右端部侧向收存部盖5的侧部外方打开。在从端部开口部110以立起状态插入光盘D时,该光盘D沿插入口116移动且到达收存部6的安装位置。此时,光盘D其约上半部从插入口116向打印机主体1的外部上方突出。而且,在打印时,光盘D在插入到插入口116内的状态下,在输送路径15中向下游侧的端部开口部110输送,在该输送中对光盘D进行打印。再有,在该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及下述第九至第1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相同的打印方式,在将有选择地装入到打印机主体1中的打印用标签带71或光盘D沿输送路径15输送的同时进行打印。
在上述打印机中,在输送路径15的端部位置朝向输送路径15而设置的切断构件(切刀)111用于切断打印后的打印用标签带71,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状态下操作者意外按压操作体(切刀操作键)112而使切刀111动作时,将损伤光盘。此外,在对光盘D类树脂板构成的刚性介质而使切刀111动作时,也将损伤该切削刃。再有,在上述打印机中,由于在上半部从形成于收存部盖5上的插入口116向装置外突出的状态下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所以在操作者为更换色带盒85而意外打开收存部盖5时,将碰到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缘部而使光盘D损伤。这样,在上述打印机中,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状态下操作切刀操作键112或打开收存部盖5时,将损伤光盘D,因此,具备用于禁止切刀111的动作和收存部5的打开的构成。下面,对这些构成进行说明。
在上述收存部盖5的里侧与收存部盖5相对地设有支撑板118,在收存部盖5和支撑板118之间,由支撑板118支撑且可移动地设置插入口盖120的同时,在插入口盖120的左右配置设有与该插入口盖120的动作联动地动作的切刀锁紧部件125及盖锁紧部件130。插入口盖120,通过省略图示的导引机构在支撑板118上仅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设置。该插入口盖120上一体化设有把手121,该把手121从在收存部盖5上设置的操作窗117向装置外突出而配置。通过操作者捏住该把手而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手动操作,可使插入口盖120从封闭插入口116的位置向打开的位置移动。此外,切刀锁紧部件125通过省略图示的导引机构在支撑板118上仅在打印机主体1的左右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设置。该切刀锁紧部件125的一侧部上与在切刀操作键112上设置的卡定孔123对应而具备锁紧销126,同时,在切刀锁紧部件125的另一侧部和收存部盖5的里面中央部上设置的销127之间架设拉伸弹簧128,切刀锁紧部件125朝向销127而在拉伸方向上总是加力。此外,盖锁紧部件130通过省略图示的导引机构在支撑板118上仅在打印机主体1的左右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设置。该盖锁紧部件130的一侧部上与在主体箱2上设置的卡定部124对应而具备锁紧销131,同时,在盖锁紧部件130的另一侧部和收存部盖5的里面中央部上设置的销127之间架设拉伸弹簧132,盖锁紧部件130朝向销127而在拉伸方向上保持加力。
此外,插入口盖120的左右两侧部上分别设有倾斜的滑动接触部122a、122b,该滑动接触部122a、122b与在切刀锁紧部件125及盖锁紧部件130上分别设置的倾斜的滑动接触部129、133接触。因此,在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移动操作且从封闭插入口116的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经互相接触的倾斜滑动接触部部分而将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后方移动的动作变为使切刀锁紧部件125及盖锁紧部件130向打印机主体1的左右外方向的动作。而且,通过该动作,切刀锁紧部件125的锁紧销部126进入切刀操作键112的卡定孔123,盖锁紧部件130的锁紧销部131进入主体箱2的卡定部124。如果解除向插入口盖120施加的力,则通过朝向销127且总是在拉伸方向上加力的拉伸弹簧128、132的弹簧力,而使切刀锁紧部件125及盖锁紧部件130分别向左右内方向移动并解除卡定,同时,插入口盖120被该动作推压而恢复移动到封闭插入口116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收存部盖5的与合页结合部相对的开放侧端部上设有用于将在主体箱2上关闭的收存部盖5卡定于主体箱2上的钩部135。另一方面,主体箱2上设有用于卡定钩部135的卡定片136,且设有用于解除该卡定片136所进行的钩部135的卡定的卡定解除机构。该卡定解除机构的构成包括:在主体箱2的上部操作者可操作地配置的卡定解除钮137、在该卡定解除钮137下部设置的操作轴138、大体形成为L形且该L形的一端部139a接触操作轴138的下端部的同时L形的另一端部139b成为转轴而支撑于主体箱2上的连接杆139、在该连接杆139和主体箱2之间设置的卡定解除钮137和连接杆139等复位动作用的弹簧140。而且,将收存部盖5的钩部135卡定的卡定片136设于连接杆139的另一端部139b上。在将收存部盖5关闭到主体箱2上时,主体箱2侧的卡定片136上卡定了收存部盖5的钩部135,收存部盖5在主体箱2上保持于闭合状态。于是,在操作者按压操作卡定解除钮137时,通过推压操作轴138且连接杆139的一端部139a以另一端部139b为转轴而顺时针转动,且在连接杆139的另一端部139b上设置的卡定片136也同时顺时针地转动,卡定片136和钩部135的卡定解除且收存部盖5的打开变为可能。
在该打印机中,在对光盘D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为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内的输送路径15,操作者通过捏住把手121而进行手动操作来将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并打开插入口116,经插入口116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内。图28及图29表示装入光盘D的状态。在为打开插入口116而使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时,与插入口盖120的动作联动,切刀锁紧部件125克服拉伸弹簧128的施加力而向切刀操作键112移动,该锁紧销部126进入切刀操作键112上设置的卡定孔123而使切刀操作键112的操作成为操作不能。同时,通过向插入口盖120的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盖锁紧部件130向在主体箱2上设置的卡定部124移动,该锁紧销部131进入卡定部124的卡定部124a而在主体箱2上锁紧收存部盖5,使不能操作收存部盖5的打开。在该状态下,即使操作上述卡定解除钮137而解除卡定片136和钩部135的卡定,由于由盖锁紧部件130将收存部盖5锁紧于主体箱2上,所以也不能打开收存部盖5。
在对光盘D的打印结束并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中取出时,通过将光盘D从插入口116取出,由拉伸弹簧128、132的施加力使切刀锁紧部件125及盖锁紧部件130向销127所位于的收存部盖5的中央拉伸而移动,随之,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部移动而回到光盘D退出的封闭插入口116的位置处。
再有,为乐仅在光盘D的装入时打开插入口116而打开插入口盖120,所以将带盒70装入收存部6中且向打印用标签带71打印的情况下,插入口盖120位于封闭插入口116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切刀锁紧部件125的锁紧销部126没有卡定于切刀操作键112的卡定孔123中,所以切刀111可手动操作,并可通过操作切刀操作键112来切断已打印的打印用标签带71。此外,由于盖锁紧部件130也不起动,所以通过卡定解除钮137的操作来解除收存部盖5的卡定并打开收存部盖5,可自由进行对收存部6的带盒70的更换作业。
根据该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为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并配置在输送路径15上而将作为手动操作构件的插入口盖120通过手动操作移动到打开插入口116的位置时,与该移动操作联动而使切刀锁紧部件125动作并使切刀111不能操作。此外,同时,可使盖锁紧部件130动作而使收存部盖5成为锁紧于主体箱2上的状态并使其打开操作成为不能。这样,通过具备用手动操作构件的操作来禁止切刀111的切断动作和收存部盖5的打开动作的构件,可消除使切刀111对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动作而损伤光盘D,或者通过在将光盘D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状态下打开收存部盖5而使插入口116的缘部碰到光盘D从而损伤光盘D等麻烦。
接着,图30A及图30B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该打印机与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同样,具备切刀111的锁紧功能和收存部盖5的锁紧功能,这些构成相同。在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通过手动操作构件(具备手动操作用的把手121的插入口盖20)的手动操作来发挥切刀111的锁紧功能和收存部盖5的锁紧功能,但在该第九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与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联动而有效发挥这两个功能。
该打印机是将光盘D从在打印机主体1右侧面设置的端部开口部110沿端部位于该端部开口部110且在此处开口的上述插入口116装入打印机主体1。上述端部开口部110附近及位于上述插入口116端部的插入口盖120的端部形成了从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后部)向前部倾斜的倾斜部120a。因此,在将光盘D从端部开口部110插入并沿插入口116在打印机主体1内移动时,光盘D的插入侧的前端碰到倾斜部120a而使插入口盖12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通过与该插入口盖120的动作联动且切刀锁紧部件125向切刀操作键112移动,从而锁紧销部126进入切刀操作键112的卡定孔123,同时,盖锁紧部件130向主体盖2的卡定部124移动且锁紧销部131进入卡定孔,可使切刀111及收存部盖5为锁紧状态(图30B)。在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时,通过拉伸弹簧128、132的加力而使插入口盖120恢复到原位置。
该动作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因此,根据该第九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并配置在输送路径15上时,与该移动操作联动而使切刀锁紧部件125动作并使切刀111成为不能操作,此外,同时,可使盖锁紧部件130动作而使收存部盖5的打开操作成为不能,所以可消除使切刀111对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动作而损伤光盘D,或者通过在将光盘D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状态下打开收存部盖5而使插入口116的缘部碰到光盘D从而损伤光盘D等麻烦。
接着,图31是第十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俯视图。该打印机的构成是,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时,检测该光盘D的装入而由驱动源使锁紧切刀操作键112及收存部盖5的机构动作。如图31所示,装入光盘D的打印机主体1或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上设有用于检测光盘D的插入的传感器142,在收存部盖5的里侧设有螺线管143、144,并由该螺线管143、144使锁紧销145、156动作。由传感器142检测在打印机主体1中装入光盘D,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驱动螺线管143、144。通过该螺线管143、144的驱动而使锁紧销145进入切刀操作键112的卡定孔123中,同时,锁紧销146进入主体箱2的卡定部124的卡定孔而可使切刀111及收存部盖5成为锁紧状态。在传感器142检测到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光盘D时,停止向螺线管143、144通电,锁紧销145、146从各卡定孔退出且解除切刀111及收存部盖5的锁紧状态。
因此,根据该第十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光盘D向打印机主体1的输送路径15的装入由传感器142检测时,驱动螺线管143、144且切刀111被锁紧不能操作,且同时收存部盖5在主体箱2上成为锁紧状态而可使其打开操作变为不能,所以可消除使切刀111对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动作而损伤光盘D,或者通过在将光盘D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状态下打开收存部盖5而使插入口116的缘部碰到光盘D从而损伤光盘D等麻烦。
接着,图32A及图32B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该打印机,通过设置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时,与该光盘D的插入联动而在打印机主体1上露出设置的切刀操作键112及卡定解除钮137遮蔽的构件而使操作者的操作成为不能的打印机。在图32A及图32B中,标记150是第一插入口盖,标记160是第二插入口盖。这些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在收存部盖5的下部重叠地配置,并设计成可分别向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向及前方向移动。第一插入口盖150在其后端部具有突出部151,该突出部151具有倾斜的滑动接触部152且该滑动接触部152与在第一遮蔽板155上倾斜形成的滑动接触部156接触。第一遮蔽板155在接触第一插入口盖150的同时,设计成由拉伸弹簧157加力而可向收存部盖5的左右方向移动,且设计成从收存部盖5侧方在外部伸出或没入自如。在该第一遮蔽板155突出到外部时,覆盖切刀操作键112的上部并遮蔽其。在该第一插入口盖150的插脱部110附近端部上,形成了与图30的插入口盖120的情况同样地形成了倾斜部153。
此外,第二插入口盖160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部而具有突出部161,该突出部161具有倾斜的滑动接触部162,该滑动接触部162与在第二遮蔽板165上倾斜形成的滑动接触部166接触。第二遮蔽板165在接触第二插入口盖160的同时,设计成由拉伸弹簧167加力而可向收存部盖5的左右方向移动,且设计成从收存部盖5侧方在外部伸出或没入自如。该第二遮蔽板165在向外部突出时,覆盖卡定解除钮137的上部并将其遮蔽。该第二插入口盖160的插脱部110附近端部形成了与第一插入口盖150的倾斜部153相反地从打印机主体1的前部向背部倾斜的倾斜部163。
在该打印机中,在将光盘D从端部开口部110沿插入口116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内时,光盘D的插入侧前端部碰到倾斜部153及倾斜部163,使第一插入口盖15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另一方面,将第二插入口盖160向打印机主体1前部移动。这样,使第一遮蔽板155及第二遮蔽板165向侧方移动,覆盖切刀操作键112及卡定解除钮137的上部并将其遮蔽。这样,在将光盘D装入输送路径15的状态下,将由第一遮蔽板155及第二遮蔽板165遮蔽切刀操作键112及卡定解除钮137,使其操作成为不可能。在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光盘D时,通过拉伸弹簧157、167的施加力使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恢复到原位置。
因此,根据该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将光盘D装入输送路径15时,第一遮蔽板155及第二遮蔽板165覆盖切刀操作键112及卡定解除钮137的上部而使切刀操作键112及卡定解除钮137的操作变为不能。因此,可消除使切刀111对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动作而损伤光盘D,或者通过在将光盘D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状态下打开收存部盖5而使插入口116的缘部碰到光盘D从而损伤光盘D等麻烦。
接着,图33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切除一部分的俯视图。该打印机,与图32所示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其构成为,在收存部盖5下部具备第一插入口盖170及第二插入口盖180,在插脱部110附近端部具有各倾斜方向不同的倾斜部,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时,将第一插入口盖17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另一方面,将第二插入口盖180向打印机主体1前部移动。此外,在第一插入口盖170的突出部171上设有倾斜形状的滑动接触部,另一方面,切刀锁紧部件172上也设有倾斜形状的滑动接触部并在承受拉伸弹簧173的施加力的同时根据第一插入口盖170的移动而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这点上与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构成。在该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的特征在于,当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时,不会将卡定解除钮137的操作传递到收存部盖5的卡定解除机构这点上。如图33所示,在第二插入口盖180上具备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81,在该突出部181的端部具备倾斜形状的滑动接触部182。另一方面,收存部盖5的卡定解除机构与图27所示的基本构造相同,但在与第二插入口盖180的动作联动这点上,及在可分离及结合图27所示的卡定解除机构的连接杆139的另一端部139b这点上不同。即,连接杆189具备一端部190和另一端部191,另一端部191由可分离及结合的第一部件191a和第二部件191b构成。在第一部件191a在打印机主体1的左右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的同时,在该第一部件191a上具备承受来自第二插入口盖180的按压的承受部192,在该承受部192上具备与突出部181的滑动接触部182接触的倾斜形状的滑动接触部193。此外,在该第一部件191a上设有在将第一部件191a结合到第二部件191b的方向上加力的弹簧195。标记194是在第一部件191a端部设置的与图27中标记136相当的卡定片。
在该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将光盘D装入时,在第一插入口盖170移动且切刀操作键112成为锁紧状态的同时,第二插入口盖180从图33A的状态移动到图33B的状态且连接杆189的第一部件191a和第二部件191b互相分离。因此,由于在连接杆189的中途断开连接,所以与卡定解除钮137的按压操作无关而由该操作力使卡定片194不能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且不能进行收存部盖5的卡定解除。如果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光盘D,则通过弹簧172、195的施加力而使连接杆189的两个第一部件191a和第二部件191b再次结合,第一插入口盖170及第二插入口盖180恢复到原位置。
根据该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通过将光盘D装入输送路径15,切刀111被锁定为不能操作,此外,同时,卡定解除钮137的操作不能传递到卡定解除机构的卡定片197上,且收存部盖5成为在主体箱2上卡定的状态而可使其不能打开操作。
因此,可消除使切刀111对装入打印机主体1的光盘D动作而损伤光盘D,或者通过在将光盘D插入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状态下打开收存部盖5而使插入口116的缘部碰到光盘D从而损伤光盘D等麻烦。
接着,图34及图35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动作说明图。在该变形例中,原样地采用图33的禁止收存部盖5的卡定解除的机构,取代图33所示的切刀操作键112的锁紧机构而构成为虽然操作键112的操作为可能但却不会使切刀111的切削刃动作。在图34中,标记111a是固定刃、标记111b是能以轴111c为中心转动地设置的可动刃。在该可动刃111b的臂部111d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切刀操作键112的切口部111e。标记111f是使可动刃111b相对于固定刃111a在打开的方向上加力的弹簧,标记111g是使可动刃111b停于初期位置的止块。另一方面,在切刀操作键112由恢复动作用弹簧201向上方加力的同时,在切刀操作键112上设有由轴202轴支承且能以预定角度转动的连接片203,在该连接片203的下端部所设的连接销204可在切刀111的可动刃111b的臂部111d上设置的切口部111e中卡定或脱离。标记205是使连接片203以轴202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地加力的弹簧。再有,图34A的状态是连接片203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范围的限度位置,连接片203通常由弹簧205加力而采取该垂直姿势。此外,标记210是与图33的第一插入口盖170同样的插入口盖,在收存部盖5的下部可开关地设置插入口116。插入口盖210在插入光盘的端部具备图1中的倾斜部24c那样的倾斜部211,并在其下部还具备按压部212,且由弹簧213向打印机主体1前部加力。再有,标记220是可在打印机主体1内的切刀111和切刀操作键112的配置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板,且设计成如图示般处于垂直方向并可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还有,虽然省略图示,但移动板220被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部加力。
在此类构成中,图34A、B分别表示没装入光盘D的状态和已装入光盘D的状态。此外,图35A、B表示在输送路径15中没装入光盘D的状态和已装入的状态中,操作切刀操作键112的状态。在没装入光盘D的状态下,如图34A、图35A所示,在切刀操作键112上设置的连接片203是垂直状态,其下端部的连接销204嵌入在切刀111的可动刃111b的臂部111d上设置的切口部111e。在该状态下,由于切刀操作键112和可动刃111b由连接片203连接,所以由切刀操作键112的按压操作使可动刃111b向固定刃111a转动而可进行切刀111的切断动作。因此,可切断打印用标签带。
但是,在将光盘D在打印机主体1中装入输送路径15内时,从图34A的状态变为图34B的状态。即,由光盘D的装入使插入口盖210向打印机主体1的背部移动,并通过该移动使插入口盖210的按压部212将移动板220向打印机主体1背部以垂直状态平行移动。于是,在切刀操作键112上设置的连接片203的下端部的连接销204被移动板220推压且连接销204从在可动刃111b的臂部111d上设置的切口部111e脱出,并断开切刀操作键112和可动刃111b之间的机械连接。将该状态在图34B中表示。因此,如图35B所示,在将光盘D装入打印机主体1中的状态下,即使按入切刀操作键112,在切刀操作键112的下部设置的连接片203的下端部的连接销204从在上述臂部111d上设置的切口部111e脱出的状态下,仅通过沿移动板220向下方移动,由于不能使切刀操作键112的操作传递到可动刃111b,所以也不能使切刀111进行切断动作。
因此,如果使用图34及图35的机构,则即使在将光盘D在打印机主体1中装入输送路径15内的状态下误进行切刀操作键112的操作,也不会损伤光盘D,且不会损伤切刀111的切削刃111a、111b。再有,如果在图34B状态下将光盘D从打印机主体1取出,则插入口盖210因弹簧213的力而向打印机主体1前部作复位动作,同时,移动板220也由未图示的弹簧的力而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部复位移动。这样,由移动板220解除限制的连接片203通过弹簧205的力而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销204嵌入可动刃111b的臂部111d上设置的切口部111e中且切刀操作键112和可动刃111b将恢复到连接状态。图34A表示该状态。
图36是图3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32的打印机中,构成为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在光盘D的装入时被光盘D推压而移动,但也可通过手动操作使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分别向预定方向移动。在图36中,标记230是手动操作把手,标记231是在手动操作把手230的下部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通过使位于图示的初期位置的手动操作把手230从收存部盖5的插入口116的端部沿插入口116移动到另一端而可使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分别向预定方向移动。该手动操作机构可适用于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其变形例。
此外,图17是图3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不同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该实例中,通过螺线管的驱动而使图32的打印机的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移动。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的端部开口部110相反侧的端部上形成图示那样的倾斜部153a、163a,与之对应而使具有倾斜部的工作部241由螺线管240向倾斜部153a、163a突出并使第一插入口盖150及第二插入口盖160分别向预定方向移动。螺线管240的驱动如上述般根据对光盘D向打印机主体1装填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信号来进行。根据该驱动源而动作的机构可适用于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变形例。
再有,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适当组合及采用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切刀111的动作禁止用的各构件及收存部盖5的打开禁止用的各构件。
此外,在该打印机中,虽然具有对记录媒体等刚性介质禁止切刀111动作和禁止打开收存部盖5的功能,但刚性介质不限于光盘等记录媒体,也可以是塑料卡片等。再有,作为打印机的构造,虽然说明了边输送打印用标签带或光盘边由在预定位置设置的打印头进行打印,但也可以是相对于保持于固定位置处的打印用标签带及光盘而使装载于滑架上的打印头移动来进行打印的构成。该情况下,在打印后,打印用标签带输送到切刀的位置并进行切断。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构件,虽然说明了使用色带来进行热转移打印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喷墨方式的打印构件。
本发明虽然对示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明白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以外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仅是示范性的,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上述公开内容限定,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更及其等价物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05年9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8473和2005-284795所包含的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及摘要。其公开内容全部并入本申请。

Claims (21)

1.一种打印机,对打印介质(71)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对刚性介质(D)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
设有:输送路径(15),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71);
打印构件(8),其可向装入打印机主体(1)且在所述输送路径(15)中输送的所述打印介质(71)或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15)中的所述刚性介质(D)打印信息;
切断构件(30),其具有可从所述打印机主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37),且朝向所述输送路径(15)配置,并由操作者手动操作所述操作部(37)而动作以切断由所述打印构件(8)打印的所述打印介质(71);
禁止构件(24、61),其在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时,禁止由操作者的操作产生的所述切断构件(30)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禁止构件由与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内联动且阻止由操作者进行的所述切断构件(30)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24、6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内联动且将所述切断构件(30)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24)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内联动且将用于手动操作所述切断构件(30)的所述操作部(37)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24)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内联动且不会将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37)的手动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30)的切削刃(32)上的阻断构件(61)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主体(1)上设有开关自如地覆盖为了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内而设置的插入口(23)且在将所述刚性介质(D)向所述输送路径(15)装入时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的插入口盖(24),
所述禁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所述插入口盖(24)联动且阻止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37)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24)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所述插入口盖(24)联动且将所述切断构件(30)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24)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所述插入口盖(24)联动且将手动操作所述切断构件(30)的所述操作部(37)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24)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与打开操作所述插入口盖(24)联动且不会将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37)的手动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30)的切削刃(32)的阻断构件(61)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禁止构件由对在所述输送路径(15)中装入所述刚性介质(D)进行检测的检测构件(55),以及在由该检测构件(55)检测出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到所述输送路径(15)时,由驱动源(50)驱动阻止操作者对所述切断构件(30)的手动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24)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通过所述驱动源(50)驱动将所述切断构件(30)锁定为不能动作状态的锁定构件(24)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通过所述驱动源(50)驱动将操作所述切断构件(30)的所述操作部(37)遮蔽为不能手动操作的遮蔽构件(24)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由通过所述驱动源(50)驱动且不会将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37)的手动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30)的切削刃(32)的阻断构件(61)构成。
14.一种打印机,对打印介质(71)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对刚性介质(D)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
设有:输送路径(15),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71);
打印构件(8),其可向装入所述打印机主体(2)且在所述输送路径(15)中输送的所述打印介质(71)或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15)中的所述刚性介质(D)打印信息;
收存部(6),其可更换地收放打印所使用的消耗品(70、85);
收存部盖(5),其可开关操作地设在用于覆盖所述收存部(6)的打印机主体(2)上,并设有在其闭合状态下,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中的所述刚性介质(D)插入其中且介质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打印机主体(2)外部的插入口(116);
切断构件(111),其具有可从所述打印机主体(2)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12),且朝向所述输送路径(15)而配置,并由操作者手动操作所述操作部(112)而动作以切断由所述打印构件(8)打印的所述打印介质(71);
禁止构件(120、125、130、145、146),其在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时,禁止操作者对所述切断构件(111)的动作并禁止所述收存部盖(5)的打开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主体(2)上设有开关自如地覆盖所述插入口(116)且在将所述刚性介质(D)向所述输送路径(15)装入时操作者进行打开操作的插入口盖(120),
所述禁止构件由与操作者打开操作所述插入口盖(120)联动动作且阻止操作者对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手动操作及阻止所述收存部盖(5)的打开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125,130)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所述切断构件(11 1)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125)、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55)或不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111)的切削刃(111b)上的构件(203)中任意一个,同时,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具备可将所述收存部盖(5)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130)、将为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的所述收存部盖(5)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65)或不将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构件(191a、191b)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禁止构件由与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联动而动作且共同阻止由操作者进行的对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手动操作及对所述收存部盖(5)的打开操作的操作阻止构件(120、125、130)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所述切断构件(111)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125)、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55)或不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111)的切削刃(111b)的构件(203)中任意一个,同时,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具备可将所述收存部盖(5)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130)、将为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的所述收存部盖(5)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65)或不将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构件(191a、191b)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禁止构件由对在所述输送路径(15)中装入所述刚性介质(D)进行检测的检测构件(142),以及在由该检测构件(142)检测出将所述刚性介质(D)装入所述输送路径(15)时,由驱动源(143、144)驱动共同阻止由操作者的操作进行的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及所述收存部盖(5)的打开的操作阻止构件(145、146)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阻止构件具备可将所述切断构件(111)锁定为不能动作的构件(125、145)、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55)或不会将所述切断构件(111)的操作部(112)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切断构件(111)的切削(111b)的构件(203)中任意一个,同时,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具备可将所述收存部盖(5)锁定为不能打开的构件(130、146)、将为解除在关闭状态下卡定于所述打印机主体(2)中的所述收存部盖(5)的卡定而设置的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遮蔽为不能操作的构件(165)或不会将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操作部(137)的操作传递到所述卡定解除构件(137-140)的构件(191a、19ab)中任意一个而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介质是打印用标签带(71),所述刚性介质是可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D)。
CN200610139662A 2005-09-29 2006-09-28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9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4795 2005-09-29
JP2005284793 2005-09-29
JP2005284793A JP4645394B2 (ja) 2005-09-29 2005-09-29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9747A true CN1939747A (zh) 2007-04-04
CN100592983C CN100592983C (zh) 2010-03-03

Family

ID=3795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96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983C (zh) 2005-09-29 2006-09-2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45394B2 (zh)
CN (1) CN10059298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2875A (zh) * 2016-10-19 2018-04-2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9873B2 (ja) * 2011-11-30 2016-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処理装置
JP7272053B2 (ja) * 2019-03-28 2023-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1470B2 (ja) * 1993-05-26 2003-01-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3894020B2 (ja) * 2002-03-27 2007-03-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2875A (zh) * 2016-10-19 2018-04-2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2983C (zh) 2010-03-03
JP2007090740A (ja) 2007-04-12
JP4645394B2 (ja)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5931B2 (ja) 紙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US755301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14024416A1 (ja) 記録装置
CN107825864B (zh) 带盒
US20060204310A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CN110254057B (zh) 带盒
JP2007329801A (ja)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CN1939747A (zh) 打印机
US862517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760034A (zh) 印字装置
US20080150217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53883A (ja)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2005187166A (ja) シート状の被搬送部材の搬送装置、その装置に使用するゴミ除去部材及び前記搬送装置及びゴミ除去部材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US9156637B2 (en) Tray unit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KR20170118910A (ko) 테이프 인쇄 장치 및 테이프 인쇄 시스템
JP4777267B2 (ja) 消耗品カ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TWI304020B (en) Printer
JP2003237155A (ja) テーププリンタのテープ切断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プリンタ
JP2009220417A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CN1853945A (zh) 印刷装置
JP3705002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5773135B2 (ja) 被記録材給送用カセット、記録装置
JP4962455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531679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245707A (ja) 消耗品カ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0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0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