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5539A -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5539A
CN1775539A CNA2005101155852A CN200510115585A CN1775539A CN 1775539 A CN1775539 A CN 1775539A CN A2005101155852 A CNA2005101155852 A CN A2005101155852A CN 200510115585 A CN200510115585 A CN 200510115585A CN 1775539 A CN1775539 A CN 1775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lle
mint
mark
maximum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55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5453C (zh
Inventor
高田诚
田中静治
日根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5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5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54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545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6Printing mechanisms combined with apparatus providing a visual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in Braille or with keyboar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by blind or disabled per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7/00Type-selecting or type-actuating mechanisms
    • B41J7/96Means checking correctness of setting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可考虑到点字刻印时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且可得到较高操作性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在将编辑中的点字的组影像和与其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点字信息处理方法中,当在处理片上进行所述点字的刻印时,规定在单一所述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求取所述点字的连续刻印量,在该连续刻印量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时,使所述组影像及所述记录字符串中相当于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中的至少一方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 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点字(即盲文)刻印用的点字信息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处理片(点字标签)是:将视力障碍者可认识的点字和视力无障碍的明眼人可认识的墨字(相对于点字来说,指通常的打印字符)相对于同一处理片(带等,即处理介质)并列配置(或重叠配置),从而使视力障碍者和明眼人两者均能认识(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275206号公报)。并且,同时执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且可制成墨字点字并列的处理片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也已经得到公开(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88358号公报、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54580号公报)。
然而,点字刻印在进行刻印处理的特性上和进行打印处理的墨字打印相比,对机械上的或结构上的限制、即用于维持功能和确保安全性的规格上的限制必须非常严格。例如在上述这种装置中采用滚筒式或螺线管(solenoid)式的刻印装置,但在连续刻印(连续工作)时,由于摩擦热、焦耳热引起的发热等导致不能维持正常动作,从而有可能得不到期望的刻印高度等,不能进行符合要求的合适的刻印。因此,这些时候必须适当地规定可连续刻印的组数、刻印点数等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并遵守这些限制。
但是,上述这种装置是输入、编辑墨字,再将墨字转换成点字,而墨字的字符数和点字的组数等通常不直接对应,所以即使规定了最大连续刻印量,在实际进行点字刻印前的编辑时,也很难考虑到点字刻印侧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
另外,在处理片上设定期望长度(定长,固定长度)的范围,并在该定长范围内对片材(处理片)进行墨字打印等处理,但是在这些所谓的定长设定中,与在墨字时可调整字符大小、字符间距相对,在点字时因为受到惯用规格(民间规格)或摸读特性的限制,所以不能调整组的大小、组间距等,从而可配置的最大(配置)组数必然受到限制。此时也与上述从墨字向点字转换时的原因相同,编辑时很难考虑到其最大组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可考虑到点字刻印时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且可得到较高操作性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在相对处理片刻印点字的刻印装置中,规定在单一的所述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其特征为包括:判别装置,求取编辑中的点字的连续刻印量,同时判别该连续刻印量是否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显示装置,将所述点字的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以及显示控制装置,在所述连续刻印量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时,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使所述组影像及所述记录字符串中相当于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中的至少一个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点字信息处理方法是将编辑中的点字的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为:在处理片上进行所述点字的刻印时,规定在单一所述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求取所述点字的连续刻印量,在该连续刻印量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时,使所述组影像及所述记录字符串中相当于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中的至少一方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
通过上述,显示与点字的组影像相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但因为规定了在单一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所以将编辑中的点字的相当于超过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由此,用户不必花费时间进行连续刻印量的计算等,在点字信息编辑中通过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连续刻印量,因此,实际刻印后不必花费时间进行重新编辑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刻印装置优选以螺线管作为驱动源,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优选根据所述螺线管的发热特性来规定。
由此,以螺线管作为驱动源进行刻印,所以基于来自螺线管的发热等的可能性,对于连续刻印有时需要进行使用限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该使用限制适当地规定最大连续刻印量的话,因为可将相当于超过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所以通过该显示也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连续刻印量或超过何种程度等,由此,可加以注意以免超过使用限制。
另外,在上述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最大刻印组数,所述判别装置优选具有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获取其组数的组数获取部、以及判别获取的所述组数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组数的组数超过判别部。
由此,判别点字的组数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组数,因为将相当于超过最大刻印组数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所以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组数(即最大连续刻印量)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作为其他种类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规定,在所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可连续刻印的最大刻印点数,所述判别装置优选具有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获取其刻印点数的刻印点数获取部、以及判别获取的所述刻印点数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点数的刻印点数超过判别部。
由此,判别点字的刻印点数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点数,将相当于超过最大刻印点数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所以通过该显示可简单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点数(即最大连续刻印量)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作为其他种类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规定,在所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可连续刻印的最大刻印时间,所述判别装置优选具有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算出刻印时的刻印时间的刻印时间算出部、以及判别算出的所述刻印时间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时间的刻印时间超过判别部。
由此,算出点字的刻印时间,判别算出的刻印时间是否超过最大刻印时间,将相当于超过最大刻印时间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所以通过该显示可简单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时间(即最大连续刻印量)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所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处理片最好是固定长度,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最好是根据所述固定长度规定的最大配置组数。
由此,对定形的处理片等固定长度的介质进行点字刻印,但因为与墨字不同,点字的组的大小、组间距不能调整,所以规定基于该固定长度的最大配置组数,将相当于超过该最大配置组数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从而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配置组数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中,最好还包括配置长度设定装置,用于设定将所述编辑中的点字配置在所述处理片上的配置长度,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最好是根据设定的所述配置长度规定的最大配置组数。
由此,因为设定将点字配置在处理片上的配置长度,所以这里所说的配置长度相当于墨字打印时的所谓定长设定中的定长,但与墨字不同,因为点字的组的大小、组间距不能调整,所以规定基于该配置长度的最大配置组数,将相当于超过该最大配置组数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从而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配置组数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特征为:具有上述任意一种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或可执行上述点字信息处理方法。
由此,因为该程序具有上述任一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或可执行上述点字信息处理方法,所以,通过可处理程序的装置进行处理,由此,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可考虑到点字刻印时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从而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处于开盖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图4A及图4B分别是六点点字的说明图及刻印凸部的剖面图;
图5A及图5B分别是刻印组件的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点字刻印部的带输送的说明图;
图7是标签制作装置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图8C分别是对图7的处理模式的补充说明图;
图9A~图9C分别是对图7的带宽差异的补充说明图;
图10是根据第一示例的点字信息输入和编辑时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1是点字转译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组数超过检查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接续图10、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4是接续图13、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二示例的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6是第三示例的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7是第四示例的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8是第五示例的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9是第六示例的与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20是定长用组数算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刻印点数超过检查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22是刻印时间超过检查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点字信息处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标签制作装置1由装置壳体2形成外部轮廓,在装置壳体2的前部上表面上配置有包括各种输入键的键盘3,同时在后部上表面上安装有开闭盖21,在开闭盖21的表面侧配置有长方形的显示器4。
并且,在开闭盖21的内侧组装有相对从带盒(tape cartridege)C中陆续放出的带T进行墨字打印(文字、记号等字符的打印)的墨字打印部120,并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带盒C的带盒安装部6,在通过按下盖体开放按钮14打开开闭盖21的状态下,带盒C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到带盒安装部6内。另外,在开闭盖21上还形成有窥视窗21a,用于在开闭盖21关闭的状态下确认带盒C是否安装。
并且,在开闭盖21的右侧(装置壳体2的后方右半部),在其内部组装有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组合件(点字刻印部150:图2的右上方),在其上面安装有刻印部盖体30,以罩盖该点字刻印部150。并且,在该刻印部盖体30的图示的外侧以及内侧分别凹入形成有由用户手动插入带(处理片或处理介质)T的刻印带插入口31、以及用于排出已完成刻印的带T的刻印带排出口32,该刻印带插入口31和刻印带排出口32沿着带行走路径(输送路径)70向下倾斜。另外,在刻印带插入口31附近设置有可在带宽方向上进行宽度调整的手动导引31a。
点字刻印部150包括:刻印组件80,通过三个刻印针(刻印头)41(参照图5(B))进行点字刻印;带输送组件(带输送机构)60,将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的带T向刻印带排出口32输送;以及输送带T的带行走路径70。在构成带行走路径70的框架上组装这些组件以构成刻印组合件(assembly),并一体安装在装置壳体2内。并且,该点字刻印部150相对于通过带输送组件60的驱动而沿着带行走路径70输送的带T,由刻印组件80选择性地驱动三个刻印针41,由此形成点字B。
在装置壳体2的右侧面中央形成有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口11,同时在前半部分的右侧面上形成有用于与个人计算机等未图示的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口(接口)12,通过连接这些,可以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另外,在装置壳体2的左侧面上形成有连通带盒安装部6和外部的打印带排出口22,在该打印带排出口22上与其相对地设有用于切断从墨字打印部120中送出的带T的切断部140。并且,通过切断部140切断带T的后端部,由此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完成了墨字打印的带T。
另外,如图3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从控制系统来看,基本包括:操作部110,具有键盘3及显示器4,构成人机接口,用于输入字符信息和显示各种信息等;墨字打印部120,具有带盒C、打印头7及打印输送电机121,在输送带T及墨带(色带)R的同时,在带T上进行墨字打印;切断部140,具有全剪切器142和半剪切器144、以及分别驱动这些的全剪切器电机141和半剪切器电机143,用于切断打印结束的带T。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还包括点字刻印部150及进行各种检测的检测部170。该点字刻印部150具有螺线管(solenoid)47、刻印针41及刻印输送电机151,在输送带T的同时,在带T上进行点字刻印。该检测部170具有:带识别传感器171,用于检测带T(带盒C)的种类;透射型等前端检测传感器172,用于在点字刻印部150上检测带T的前端;温度检测传感器173,同样用于在点字刻印部150上检测周围温度(环境温度);打印部转速传感器174,用于检测打印输送电机121的转速;以及刻印部转速传感器175,用于检测刻印输送电机151的转速。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还包括:用于驱动各个部分的驱动部180,其具有显示器驱动器181、打印头驱动器182、打印输送电机驱动器183、剪切器电机驱动器184、刻印驱动器185及刻印输送电机驱动器186;以及控制部200,其和各部分相连接,用于控制整个标签制作装置1。
控制部200包括CPU 210、ROM 220、RAM 230及输入输出控制装置(以下称为“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250,并通过内部总线260相互连接。ROM 220包括:控制程序模块221,用于存储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用于通过CPU 210来控制墨字打印处理和点字刻印处理等各种处理;以及控制数据模块222,其除存储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字体数据和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字体数据外,还存储用于点字数据的刻印控制的控制数据等。
RAM 230除包括作为标志等使用的各种工作模块231外,还包括:墨字数据模块232,存储已生成的墨字数据;点字数据模块233,存储已生成的点字数据;显示数据模块234,存储用于在显示器4上显示的显示数据;布局模块235,存储已设定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和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布局(layout);以及翻转点字数据模块236,存储根据设定的布局使点字数据旋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时所使用的翻转点字数据B′(参照图9)。该RAM 230作为控制处理用的作业领域而使用。另外,该RAM 230经常进行备份,以便即使断电时也能保存已经存储的数据。
IOC 250中具有逻辑电路,该逻辑电路用于补充CPU 210的功能,同时处理与各种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该逻辑电路由门阵列、特制LSI等构成。由此,IOC 250将来自键盘3的输入数据和控制数据或检测部170的各种传感器值,以原样或加工后输出给内部总线260,同时,IOC 250还与CPU 210联动,将从CPU 210输出给内部总线260的数据和控制信号以原样或加工后输出给驱动部180。
并且,通过以上构成,CPU 210根据ROM 220内的控制程序,通过IOC 250从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入各种信号、数据,同时根据输入的各种信号、数据处理RAM 230内的各种数据,通过IOC 250向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出各种信号、数据,由此进行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的控制等。
例如:在从键盘3输入字符信息后,CPU 210根据这些字符信息生成墨字数据P及点字数据B,并根据需要来调整两数据间的长度等,同时准备翻转点字数据B′(参照图9A及图9B)。另外,将调整前或调整后的墨字数据(包括多余空白数据)P存储到墨字数据模块232中,同时,同样地将调整前或调整后的点字数据(包括多余空白数据)B存储到点字数据模块233中,将翻转点字数据B′存储到翻转点字数据模块236中。
另外,当从键盘3获取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指示时,开始驱动打印输送电机121,根据打印部转速传感器174的检测结果驱动打印头7,由此进行基于墨字数据P的墨字打印。然后,根据墨字数据进行(必要时为调整后的)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再通过全剪切器142切断带后端部,并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带T。
另外,参照图1至图3,接着(在没有复位操作和电源关闭操作的状态下),通过用户手动操作,将切断为短长方形的带T插入到刻印带插入口31中,并驱动刻印组件80及带输送组件60,由此根据点字数据B或翻转点字数据B′进行点字刻印。并且,刻印结束后,继续驱动刻印输送电机151,根据点字数据B等进行调整后的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并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带T。
在此,参照图4A及图4B,对带T上所形成的点字B(六点点字)进行说明。
如图4A及图4B所示,根据点字器、点字打字机等中惯用的一个字符(一组)、字符间(组间)的规格(以下称为“民间规格”),六点点字B以纵向三个×横向两个的六个点(刻印点:称为所谓的“一点”~“六点”的六个点:图示右上方的注释)构成一组201,并通过六个点中的刻印点及非刻印点的组合,用该一组201来表现一个字符或浊音点等属性,例如:图4A中示出的点字(点字数据)B是通过将一点、二点、五点、六点作为刻印点,将三点、四点作为非刻印点来表现字符信息“し”的。
另外,点字B除可使用表示这种假名字符、数字等六点点字B外,还可使用表示汉字的八点点字(一组以纵向四个×横向两个的点构成的点字)。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形成六点点字B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形成八点点字的标签制作装置。
六点点字B的一组201以纵向三个×横向两个的配置图形分割为六个刻印点201a~201f,纵向间距约为2.4mm,组内的横向间距约为2.1mm,组间的间距约为3.3mm。如图4A所示,在六个刻印点201a~201f中,通过有选择地刻印可以表现“し”的四个刻印点201a、201b、201e、201f,由此在带T上形成四个刻印凸部202a、202b、202e、202f,这四个刻印凸部202a、202b、202e、202f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倒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参照图4B)。并且,根据一组201的大小(带宽方向的长度)进行换算,得出刻印六点点字B所必需的最低限带宽为12mm(带T3)。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预先准备有两种可相互替换的刻印组件80,一种用于形成直径约为1.4mm的小型的小刻印凸部203,另一种用于形成直径约为1.8mm的大型的大刻印凸部204。大小两种刻印凸部203、204可根据其用途区别使用,例如:小刻印凸部203面向习惯了阅读点字B的使用者(先天盲人),大刻印凸部204面向初学者(中途失明者)。
参照图1至图3,详述如下。在键盘3上排列有字符键组3a及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b。字符键组3a输入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字符信息,并形成基于JIS(日本工业标准)排列的全键构成。另外,功能键组3b与一般的字处理器等一样,包括用于汉字转换等的转换键、用于取消处理等的取消键、用于移动光标的光标键以及确认(回车)键等,该确认键用于各种选择画面中的选项的确定、及文本输入时的换行。
另外,功能键组3b还包括:打印/执行键(打印键),用于执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输送开始键,用于指示点字刻印部150中的带T的输送开始;刻印开始键,其通过手动启动点字刻印;模式键,选择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处理模式;布局键,用于设定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和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配置(布局);预览键,用于在打印等执行之前预览显示其配置结果;滚动键,用于滚动显示该配置结果;点字输入键,用于输入和编辑点字信息;以及点字转译键(Braille Transcription Key,或称点字翻译键),用于生成将墨字或其他通常字符串转换为点字时、或阅读点字的组时的中间字符串(点字转译字符串)。
通过模式键可选择下述处理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第一处理模式(参照图8A);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墨字打印的第二处理模式(参照图8B);根据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点字刻印的第三处理模式(参照图8C)。
显示器4可在横向(X方向)约12cm×纵向(Y方向)约5cm的长方形形状内侧显示192点×80点的显示图像,在用户从键盘3输入字符信息后,制作、编辑墨字打印数据、点字刻印数据时使用。另外,还显示各种错误、消息(指示内容),以通知用户。
在墨字打印部120中,带盒安装部6包括:打印头组件20,其在打印头罩20a内设有由热敏头构成的打印头7;压纸滚筒驱动轴25,其与打印头7相对;卷取驱动轴23,用于卷取墨带R;以及后述的带盘17的定位突起24。另外,在带盒安装部6的下方侧还内置有用于旋转压纸滚筒驱动轴25及卷取驱动轴23的打印输送电机121。
带盒C在带盒壳体51内部收容有带盘17和墨带盘19,带T和墨带R宽度相同。另外,还形成有用于套在打印头罩20a外面的通孔55,对应于带T和墨带R重叠的部分配置有与压纸滚筒驱动轴25嵌合、并通过其驱动而旋转的压纸滚筒53。另外,从墨带盘19中陆续放出的墨带R环绕着通过打印头罩20a,卷取到靠近墨带盘19配置的墨带卷取筒54上。
当在带盒安装部6内安装带盒C时,分别将打印头罩20a插入通孔55,将定位突起24插入带盘17的中心孔17a,将压纸滚筒驱动轴25插入压纸滚筒53,将卷取驱动轴23插入墨带卷取筒54的中心孔,从而打印头7夹持着带T及墨带R抵接于压纸滚筒53,由此可进行墨字打印。然后,墨字打印结束的带T输送到打印带排出口22。
带T由在背面上设有粘结剂层(粘结层)的基带(基片:信息形成层)Tb、和覆盖该粘结剂层粘贴在基带Tb上的剥离带(剥离片:剥离层)Te构成。基带Tb从表面侧开始由显像层、基材层及由粘结剂构成的粘结剂层层压构成,其中,显像层提高了从墨带R热敏转印的油墨的定影性,基材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制的薄膜构成,并构成基带Tb的主体。剥离带Te用于防止在将基带Tb作为标签使用之前在粘结剂层上附着尘埃等,其表面由经过硅处理的优质纸(实施例中为PET材质制造)等构成。
另外,带T预先准备有种类(带宽、带颜色、墨字的油墨颜色、带材质等)不同的多种,并在带盒壳体51的内表面设有标志这些种类的多个孔(省略图示)。另外,在带盒安装部6内对应于这些孔设有多个检测这些种类的带识别传感器(微型开关)171,通过检测该带识别传感器171的状态,可判断出带种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带宽为24mm(带T1)、带宽为18mm(带T2)、带宽为12mm(带T3)三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6)。
其次,在切断部140中,虽没有详细示出全剪切器142,但是,全剪切器142采取的是具有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的滑动形式,并通过以全剪切器电机141作为驱动源的曲柄机构,使剪切刀刃(刀夹)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滑动动作。在剪切刀刃进行滑动动作时,将与其相对的带T的基带Tb及剥离带Te两者全切断,即对带T进行全剪切。
另外,同样地,半剪切器144采取的也是具有与全剪切器142大致相同形状的可滑动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的滑动形式,并配置在带输送上游侧(靠近带盒C侧),通过以半剪切器电机143作为驱动源的曲柄机构,可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滑动动作。此时,剪切刀刃的突出量与全剪切器142的情况不同,将突出量调整为只剪切基带Tb的程度,从而在剪切刀刃进行滑动动作时,只将与此相对的带T的基带Tb切断,即对带T进行半剪切。
其次,在点字刻印部150中,如图5A及图5B所示,刻印组件80包括:刻印部件(刻印头)81,配置在带T的背面侧,同时组装有所述三个刻印针41;以及刻印支撑部件82,在夹持带T、与刻印部件81相对的位置上接受刻印针41的上顶(刻印)。该刻印组件80固定配置在带行走路径70的下侧(图8B的图示下侧部)。
刻印部件81包括沿带宽方向(图示的左右方向)、以2.4mm的间隔排列的三个刻印针41,这三个刻印针41与六个刻印点中的纵向三个刻印点201a~201c(或者201d~201f)相对应,同时通过以螺线管47作为驱动源的导引直线运动的导引部件45,相对于带T保持垂直。刻印针41的头部41a可使刻印的刻印凸部202的剖面形状形成倒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参照图4B)。
在此,利用螺线管47使插棒式铁心48进行直线运动,从而臂部件46以支持部件49为支点进行旋转,由此刻印针41相对于带T在垂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并且,分别与三个臂部件46连接的三个螺线管47分别配置在三角形的角部的位置。另一方面,刻印支撑部件82在与三个刻印针41相对的面42a上,对应于三个刻印针41形成三个刻印接受凹部43。并利用该刻印针41和刻印支撑部件82在带T上形成刻印凸部202。另外,与三个刻印针41相对的面42a也可以不形成刻印接受凹部43,而形成由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平坦面。
另外,如图6所示,带输送组件60包括:输送辊61、将该输送辊61支撑于装置框架上的支撑部件62、以及用于使输送辊61旋转的可正反旋转的刻印输送电机151(参照图3)。输送辊61虽省略了图示,但其是由驱动辊及从动辊构成的夹持辊(grip roller),在从动辊61a上形成有避免干涉的环状槽63,以防止将形成的点字B压坏。
并且,在刻印带插入口31中,从宽度较大的带开始依次可以插入带T1、T2、T3(带宽分别为24、18、12mm),最大带宽的带T1由上下导引部件72、71导引,其他的带T2、T3只由下导引部件71导引,并由用户手动将其前端插入到带输送组件60(输送辊61)(直至能插入的位置)。并且,通过按下键盘3上的带输送开始键,带输送组件60开始进行带输送。
并且,以前端检测传感器172对带前端的检测为触发,开始点字刻印处理(根据输入的点字数据进行带输送及点字刻印)。此时,在从带前端到刻印开始位置的长度设定得比刻印针41和前端检测传感器172间的长度短时,通过使输送辊61反转从而送回带T,在输送至适当位置时开始进行刻印及向正方向的带输送。另外,刻印组件80的刻印开始也可以不通过前端检测传感器172对带前端的检测来触发,而是通过用户按下键盘3上的刻印开始键来手动启动。
其次,参照图7、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全部处理加以说明。如图7所示,通过按下电源键(打开电源)开始进行处理,首先,为返回上回电源关闭时的状态,进行恢复隐藏的各控制标志等的初始设定(S10),由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3)检测带种类(S11);接着,通过用户从键盘3(或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输入数据,从而输入字符信息,同时编辑画面等显示出各种信息(S12)。
在此,通过来自键盘3的模式选择指示(模式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模式选择插入(INTM),于是处理模式选择的处理起动,选择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第二处理模式(只墨字)及第三处理模式(只点字)中的任意一种(S13)。
另外,通过布局设定指示(布局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布局设定插入(INTL),于是布局设定的处理起动(S30);再通过预览显示指示(预览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预览显示插入(INTR),于是预览显示的处理起动(S31);再通过点字输入指示(点字输入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点字输入指示插入(INTB),于是点字输入的处理起动(S32);最后通过打印/执行指示(打印键输入)(或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指示输入),进入打印插入(INTG),于是执行前设定的处理起动(S14)。
在此,在执行前设定(S14)中,还进行实际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时所必需的格式配置等的设定及各设定的最终确认等。另外,在没有模式选择插入、布局设定插入、预览显示插入、点字输入指示插入而直接进入打印插入时(INTG),作为默认将选择上回设定的模式(在初始设定中,为第一处理模式,点字下段,墨字点字并行,墨字输入)。并且,当执行前设定(S14)结束后,开始进行实际的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处理。
即,如图7及图8A所示,在第一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a)),由墨字打印部120进行墨字P的打印(墨字打印)(S15),然后进行带剪切并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带T(S16),接着,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的带插入指示(S17)。另外,该指示也可由指示器、LED(发光二级管)进行显示。
按照带插入指示,用户将带T插入(手动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于是由点字刻印部150进行点字B的刻印(点字刻印)(S18),然后,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刻印结束的带T(S19),结束处理(S27)。
另外,在第二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b)),先由墨字打印部120进行墨字打印(S20),然后进行带剪切、排出(S21),结束处理(S27)。即,如图8B所示,在第二处理模式中,通过从安装的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带T向墨字打印部120输送,由此打印墨字P。
另外,在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况下(S13:(c)),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的带插入指示(S24),通过用户插入带进行点字刻印(S25),然后,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刻印结束的带T(S26),结束处理(S27)。即,如图8C所示,在第三处理模式中,短长方形的带(切断为任意长度的带)T通过手动插入送到点字刻印部150,由此刻印点字B。
另外,为得到用于手动插入的短长方形的带T,在带插入指示(S24)之前,如图7及图8C的虚线所示,取代第一处理模式中的墨字打印而进行空打印(什么也不打印,只有带输送)(S22),然后进行带剪切、排出(S23),由此,可以将排出的经过带剪切的带T作为手动插入用的短长方形的带T来利用。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点字刻印部150的上游侧安装带盒C,在从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长带上进行点字刻印。另外,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也可以不根据相同的字符信息,而是根据不同的字符信息进行打印/刻印。
其次,在布局设定(S30)中,根据带宽检测结果(S11)及处理模式选择结果(S13),主要设定带T上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之间的相对位置(参照图9A~图9C等)及各配置部的长度(未图示的打印配置部长度、刻印配置部长度、共同配置部长度等),另外,与一般的带打印装置、字处理器等相同,还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大小等设定。
另外,如图9A所示,尤其是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情况下,当带宽的检测结果为24mm(带T1)时,选择打印配置部Ep在上段、刻印配置部Eb在下段(a-1:以下称为“点字下段”),或打印配置部Ep在下段、刻印配置部Eb在上段(a-2:以下称为“点字上段”)中的任意一种布局。
另外,在带宽为18mm(带T2)的情况下(参照图9B),也可以选择点字下段(b-1)、点字上段(b-2)中的任意一种,但是,此时要配合带宽缩短打印配置部Ep在带宽方向上的长度。另外,在带T1、带T2的情况下,除并行配置墨字和点字的布局(以下称为“墨字点字并行”)外,还可选择设定点字和自由(例如较大地)打印的墨字的一部分相重叠的布局(以下称为“墨字点字重叠”)。
另外,在带宽为12mm(带T3)的情况下(参照图9C),因为该带宽是仅能刻印一组201点字大小(带宽方向的长度)的最小长度(参照图4A),所以不涉及点字上段/下段的选择及墨字点字并行/重叠的选择、设定,而只能是打印配置部Ep和刻印配置部Eb相重叠的布局。
其次,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除在显示器4内显示文本编辑画面等通常的显示画面外,还可显示对应的预览显示画面(预览画面、监控画面)。由此,在所述预览显示(图7的S31)中,可以将此时要实际进行的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该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影像(图像)显示(预览显示)在显示器4内的监控画面上。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标签制作时的操作示例,尤其是按照点字输入指示(按下点字输入键)输入点字信息的示例。并且,使用以下示例,对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为了维持功能及确保安全而规定(制定)的规格上的限制、即“最大(刻印)组数”及其对策进行说明。
首先,例如图10所示,在文本编辑开始前的初始状态下,显示开始编辑的第一行的行编号(墨字标记Mkp),同时显示用于催促(标明或指示)第一行第一个字符的输入的光标K(文本编辑画面,即画面D10:以下将显示器4的显示画面的状态作为画面Dxx,仅用Dxx进行说明及图示。)。
从该状态(D10)开始,按下点字输入键(图7的点字输入指示插入(INTB)),于是切换到用于输入点字的第一级选择画面(点字输入选择画面)(D11)。另外,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用户可通过按下删除键(每次删除一个字符)或按下取消键将键入的各种指示等或输入数据取消,以返回原状态,但下面适当地省略对这些的说明。
在上述状态(D11)下,作为选项,可通过光标操作来选择、指定“字符输入”以及“六点输入”中的任一个(画面切换后立即将上回指定的选项作为默认并由光标指定显示:初始设定为“字符输入”),所述“字符输入”是根据字符输入来输入点字,所述“六点输入”是指定刻印点后用点单位(以点为单位)输入点字(组)。另外,在下面的各种选择画面中,基本上在画面切换后立即将上回指定的位置作为默认并由光标指定显示,故省略其说明,仅附记适当的初始设定。
在此,从上述状态(D11)开始,光标指定上回默认的“字符输入”,按下回车键加以选择(以下仅称为“选择确定”),于是点字输入方法(点字输入模式)设定为“字符输入”,接着,切换到点字信息编辑画面(D12)。
在该点字信息编辑画面中,各行中分别排列显示有“输入”栏、“点字转译”栏以及“点字”栏,所述“输入”栏用于输入、编辑通常的字符串(通常字符串),所述“点字转译”栏用于输入、编辑点字转译字符串,所述“点字”栏用于显示与点字转译字符串相对应的点字的组的影像(图像)。在初始状态下,由光标K催促(标明)“输入”栏的第一个字符的输入(D12)。
接着,从该状态(D12)开始,输入通常字符串(墨字字符串)“とうきようとしんじゆくくにししんじゆく2ちようめ4ばん1ごうしんじゆくえぬえすびる”,经过未确定(待确定)状态,进行确定后,由光标K催促最后头的字符“る”的下一个字符的输入(D13)。另外,也可以从字符输入刚结束时的未确定状态(例如用黑白翻转字符或浅色字符等显示的状态)开始按下转换键等,从而可以在进行汉字转换等之后再确定(输入)(参照图16:具体的将在后面叙述)。
在此,从上述状态(D13)开始,按下点字转译键,于是在“点字转译”栏中显示出对上述墨字字符串进行了翻译的点字转译字符串“ト一キヨ一トシンジュククニシシシジュク2チヨ一メ4バン1ゴ一シンジュクエヌエスビル”,同时在“点字”栏中显示对应的点字组的影像,为了容易确认输入的墨字字符串,将光标K移动到墨字字符串的前头、即“と”前面,以催促确认(D20)。另外,当墨字字符串不是本示例中所列举的长度(字符数)而可以容纳在一个画面内时,也可以不从末尾移动光标K,或者为了表示可在点字转译字符串的状态下进行编辑,也可以将光标K移动到“点字转译”栏。
在此,向所述点字转译字符串的转换(转译为点字)按照形成点字时的惯用规格(民间规格)进行。因此,按照“う音变使用长音符号”等习惯(规格)将例如“2ちようめ4ばん1ごう”中的“2ちようめ”等转换为“2チヨ一メ”等,或者按照句节等的句读、即所说的“词和词分开写”来插入空白(空白组、空间),从而转换成“2チヨ一メ 4バン 1ゴ一”。
因此,点字转译字符串往往比原来的墨字字符串长。并且,因为点字转译字符串只用假名来表现,所以在墨字字符串中含有汉字时,译成点字后变长(字符数变多)的倾向更加明显。
另外,从所述点字转译字符串向点字组影像的转换当然也按照所述民间规格进行。因此,因为(点字)除用一组来表示的清音外,还附加外文符号、大写符号、浊音符号、半浊音符号、拗音符号等所谓的点字符号(或控制符号),所以点字的组数比点字转译字符串的字符数还多。例如,在上述“1 ゴ一”的点字中,因为附加有数字符号和浊音符号,所以构成了五组(为供参考,请参照图15的D40下面的注释)。
与此相对,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作为可连续刻印的组数,规定“最大刻印组数”(以下适当省略为“最大组数”)=50。
如图5等前面所述,因为标签制作装置1中的刻印组件80的刻印部件81以螺线管47作为驱动源,使插棒式铁心48、臂部件46、刻印针41进行动作,所以由于螺线管47自身的驱动所引起的发热(焦耳热)和插棒式铁心48等引起的摩擦热等,在工作中会使周围温度慢慢上升。在连续工作时,由于这些元件的发热,有时会使装置壳体2内的、尤其是具有刻印部盖体30的点字刻印部150附近变热,所以为了将该温度控制在规定温度以下,从安全性方面考虑规定最大组数=50。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用户输入的要转换成点字的字符串所对应的点字的组数超过50时,也可容许这样刻印,按照该最大组数(=50)的规定,在刻印组数变为50时自动中止刻印动作。
但是,此时需要用消息等通知用户刻印已中止的旨意,所以对装置来说其处理变得繁琐,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即使接到通知也必须要在这个时间重新编辑点字信息,所以变得比较麻烦,从操作性方面考虑并不优选,此外还存在浪费带T(资源)的缺陷。
因此,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即在实际进行点字刻印之前,为了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编辑中的点字的组数超过最大组数的情况,而不必花费时间算出点字的组数等,需要设法进行显示。下面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
例如图10所示,在输入了上述墨字字符串的状态下(D13),按下点字转译键后,进入点字转译编辑插入,于是起动图11所示的点字转译处理(S40)。
如图所示,在该点字转译处理(S40)中,首先对输入行(“输入”栏所在行)的墨字字符串进行点字转译,将该点字转译的结果作为点字转译字符串显示在点字转译行(“点字转译”栏所在行)中,将该点字转译字符串转换成点字后,将该转换结果作为点字的组影像显示在点字行(“点字”栏所在行)中(S41:参照图10的D20);接着,进行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42),检查是否超过最大组数并显示其结果,然后结束处理(S43)。
另外,对于所述的点字转译编辑插入,如上所述,除在每当按下点字转译键后立即进入外,因为在编辑点字转译字符串的过程中每当进行编辑(追加或删除一个字符等)时也进入,所以每当这时也会起动并执行。并且,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42)实际上是作为由点字编辑插入所起动的插入处理来进行的,除上述点字转译处理(S40)外,因为在直接编辑点字的过程中(例如参照图19)每当进行编辑(追加、删除或更改一组等(追加或删除刻印点等))时也进入,所以每当这时就起动并执行。因此,在上述点字转译处理(S40)中,实际上只进入点字编辑插入(S42),然后结束处理(S43)。
并且,进入点字编辑插入后,起动图12所示的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50)。
如图所示,在该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50)中,首先调查编辑中的点字的组数,判别(判断)该组数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组数(S51),如果没有超出(超过)最大刻印组数(S51:No),立即结束处理(S55)。
另一方面,在超过时(S51:Yes),接着搜索与第最大刻印组数+1(=50+1=51)组相对应的字符(S52),将点字行的第最大刻印组数+1组及其后面的组的组影像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53),并将与其对应的字符及其后面的字符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54),然后结束处理(S55)。即,由此,将点字转译行(“点字转译”栏所在行)和点字行(“点字”栏所在行)中相当于第最大刻印组数+1(=51)组及其后面的组的部分作为超过部分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
因此,如图13所示,在上述点字信息编辑画面中,从光标指定墨字字符串(“输入”栏的字符串)前头的状态(D20:与图10相同)开始,为了确认“输入”栏的墨字字符串、“点字转译”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点字”栏的组影像,利用光标操作使显示部分滚动(D21~D24),考虑到因为词和词分写致使点字转译字符串比墨字字符串长(字符数多),在中途(在图示中为“~えぬえす”的“す”的前面)从“输入”栏向“点字转译”栏进行光标操作,于是变成光标K移动到“点字转译”栏的对应位置(在图示中为“エヌエス”的“ス”的前面)的状态(D25)。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在“输入”栏的“~えぬえす”的“す”的前面将光标移动到“点字转译”栏,但即使在此之前移动到“点字转译”栏,再进行光标操作使光标移动到同样的位置,也会变成同样的状态(D25)。
另外,如图14所示,从该状态(D25:与图13相同)开始,移动光标到“点字”栏,于是变成光标K移动到“点字”栏的对应位置的状态(D26:图示下段的注释“エヌエスビル”所对应的“点字转译”)。
在此,图示画面D26的“点字”栏的第三组如其下方注释所示,是与“点字转译”的“エス”的“エ”相对应的组,同时相当于“点字”栏的组(影像)的第50号、即第50组;接下来的“ス”所对应的组相当于第51组、即第最大刻印组数+1(=51)组,所以该组及其后面的部分为超过部分。
因此,在本示例中,将“点字转译”栏的“ェヌエスビル”中的字符串“スビル”部分(超过记录字符串)及与其对应的“点字”栏的组影像(超过组影像)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参照图14的D25、D26)。由此,用户在实际进行点字刻印前的编辑时就可以确认点字组数超过的旨意、超过的点字组、以及与其对应的点字转译字符,且能掌握需要编辑的旨意,所以可防止无用的操作及带T的浪费。另外,因为还可以确认超过何种程度,所以编辑也非常容易。
另外,将上述示例作为第一示例,在该第一示例中,因为第50组和第51组分别为清音(可用一组表现的字符),所以“点字转译字符串”仍然可以与其一一对应,但因为点字常常需要用多个组表现一个字符,所以超过组数的界限(第50组和第51组之间)不一定与对应的点字转译字符间一一对应。将此例作为第二示例进行以下说明。
首先,在该第二示例中,将上述第一示例的墨字字符串末尾部分的“えぬえすびる”中的“えぬえす”改为罗马字母(外文)大写的“NS”。
此时,例如图15所示,在与上述同样的确认状态下的点字信息编辑画面中,从光标K位于墨字字符串“~1 ごうしんじゆくNS びる”的“う”和“し”之间的状态(D23:与图D13相同)开始,不断移动光标进行确认直至光标移动到最后头的字符“る”的后面(D40),然后移动光标到“点字转译”栏,于是变成光标移动到“点字转译”栏的对应位置、即“NSビル”后侧的状态(D41)。
但是,因为“点字转译”栏的“NSビル”为超过部分(以边框加底纹显示的部分),所以用户将光标移动到其前面(D42),再移动光标到“点字”栏进行确认(D43),因为第48~50组这三组为控制符号(外文符号和双重大写符号),所以接下来的“n”所对应的组为第51组,可确认为超过部分(超过组影像)。
即,此时,因为“NS”这两个大写罗马字母连续,因此需要一组外文符号和两组双重大写符号共计三组的控制符号,可以用这三组控制符号和下一组来表现“N”,但因为该下一组已经超过了超过界限,所以点字字符的“N”及其后面的部分变成了超过部分(超过点字转译字符串:超过记录字符串)。
接着,以在墨字字符串中输入有汉字和片假名等作为第三示例进行以下说明。
此时,例如图16所示,从图10中的上述点字信息编辑画面的初始状态(D12:和图10相同)开始,输入墨字字符串“とうきようとしんじゆくくにししんじゆく2ちようめ4ばん1ごうしんじゆくえぬえすびる”,变成未确定(待确定)状态,按下转换键,在转换成汉字及片假名等混杂的墨字字符串“東京都新宿区西新宿2丁目4番1号新宿エヌエスビル”后进行确定,于是光标K催促最后头的字符“ル”的下一个字符的输入(D50)。
在此,从上述状态(D50)开始,按下点字转译键,因为对上述墨字字符串进行了点字转译的点字转译字符串与第一示例相同,所以点字也相同,于是在“点字转译”栏中显示点字转译字符串“ト一キヨ一トシンジュククニシシシジュク2チヨ一メ4バン1ゴ一シンジュクェヌエスビル”,同时在“点字”栏中显示对应的点字组的图像,为了容易确认输入的墨字字符串,将光标K移动到墨字字符串的前头、即“東”前面,以催促确认(D51)。
接着,此时与上述第一示例相比,因为从墨字字符串变成点字转译字符串后的字符数的增加更多,所以先将光标移动到“点字转译”栏(D52),利用光标移动来滚动显示,同时确认“输入栏”的墨字字符串和“点字转译”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能识别点字的人还可进一步确认“点字”栏);然后进行光标移动,由于点字转译字符串末尾的“エヌエスビル”的“ス”及其后面的部分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从而确认为超过部分(超过组影像)(D53:与第一示例的图13的D25基本相同);另外,为了确认“点字”,移动光标到“点字”栏,可以确认点字转译字符的“ス”及其后面的部分所对应的组影像为超过部分(超过组影像)(D54:与第一示例的图14的D26相同)。
接着,同样地将取代上述第二示例的墨字字符串输入而利用汉字转换等作为第四示例进行以下说明。
此时,例如图17所示,从图10中的上述点字信息编辑画面的初始状态(D12:与图10相同)开始,使用汉字、片假名、罗马字母等输入墨字字符串“東京都新宿区西新宿2丁目4番1号新宿NSビル”并确定后,催促最后头的字符“ル”的下一个字符的输入(D60)。
在此,从上述状态(D60)开始,按下点字转译键,因为点字转译字符串、点字与第二示例相同,所以在“点字转译”栏中显示点字转译字符串“ト一キヨ一ト<中间省略>シンジュクNSビル”,在“点字”栏中显示对应的点字组的图像,为了容易确认,将光标K移动到墨字字符串的前头、即“東”的前面,以催促确认(D61)。
与第三示例同样,先将光标移动到“点字转译”栏(D62),确认“输入”栏、“点字转译”栏以及“点字”等,然后进行光标移动,由于点字转译字符串末尾的“NSビル”的“N”及其后面以边框加底纹显示,从而确认为超过部分(超过点字转译字符串:超过记录字符串)(D63);另外,为了确认“点字”,移动光标到“点字”栏,可以确认点字转译字符的“N”及其后面所对应的组影像为超过部分(超过组影像)(D64:与第二示例的图15的D43相同)。
另外,也可以不按照上述各示例(第一示例~第四示例)所述那样切换到用于输入、编辑点字的特定的编辑画面之后再进行编辑,而是从编辑墨字的通常文本编辑画面开始直接进行点字转译。将这种情况作为第五示例进行以下说明。
此时,例如图18所示,在上述文本编辑画面(D10:与图10相同)中,使用汉字、片假名输入墨字字符串“東京都新宿区西新宿2丁目4番1号新宿エヌエスビル”并确定后,催促最后头的字符“ル”的下一个字符的输入(D70),从该状态开始按下点字转译键,因为点字转译字符串、点字与第一示例相同,所以在“点字转译”栏中显示点字转译字符串“ト一キヨ一ト<中间省略>シンジュクェヌェスビル”,在“点字”栏中显示对应的点字组的影像,将光标K移动到墨字字符串的前头、即“東”之前,以催促确认(D71:与第三示例的图16的D51相同)。以下与第三示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文本编辑画面(D10)中,也可以使用汉字、片假名、罗马字母输入墨字字符串“東京都新宿区西新宿2丁目4番1号新宿NSビル”并确定后,催促最后头的字符“ル”的下一个字符的输入(D75),从该状态开始按下点字转译键,因为点字转译字符串、点字与第二示例相同,所以在“点字转译”栏中显示点字转译字符串“ト一キヨ一トシンジュククニシシンジュク2チヨ一メ4バン1ゴ一シンジユクNSビル”,在“点字”栏中显示对应的点字组的影像,以催促确认(D76:与第四示例的图17的D61相同)。以下与第四示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另外,也可以不按照上述各示例(第一示例~第五示例)所述那样从字符输入开始进行点字转译,而是通过组影像直接输入、编辑点字。将这种情况作为第六示例进行以下说明。
此时,例如图19所示,在上述点字输入选择画面(D11:与图10相同)中,选择、确定“六点输入”(D80),于是作为点字输入方法(点字输入模式)设定为“六点输入”,接着,切换到用于通过指定刻印点来输入、编辑点字的编辑画面(六点点字编辑画面:第二级)(D81)。
在该编辑画面中,可以用一点~六点的点编号1~6来指定点字的各组的刻印点,例如,此时按下数字键“2、3、4、5”后,使画面右侧的圆圈内的各个点编号的显示产生变化,以明确表示2、3、4、5点被指定(输入),同时移动光标到“输入”栏的“输入【”的右侧,因为利用未确定状态下的黑白翻转显示来显示对应的点字的组影像,所以用户确认后,进行确定(按下回车键),于是在“输入”栏的行(点字行)中显示该点字的组影像,并在“假名”栏(点字转译行)中显示该点字所对应的字符(点字转译字符)“ト”(D82)。
同样地,例如通过指定刻印点来输入与第一示例的点字的组影像相同的组,在此从输入到“假名”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エヌェスビル”的“~エヌエ”为止的状态(D83)开始,通过指定刻印点来输入数字“1、4、5、6”并确定后,在点字行中显示该指定的点字的组影像,在点字转译行中显示与其对应的“ス”,但因为是第51组,超过了最大组数,所以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D84)。因此,用户此时可以知道组数已经超过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分别显示点字的组影像(图10及图13~图18的第一示例~第五示例的“点字”栏、图19的第六示例的“输入”栏等)、以及对应的记录字符串(同样为第一示例~第五示例的“输入”栏的墨字字符串及“点字转译”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第六示例的“假名”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等),但是,在这些当中,将相当于超过最大组数部分(超过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在本实施例中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
因此,用户不必花费时间计算组数或计数等,在实际进行点字刻印之前的点字信息的编辑中,通过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确认(掌握)是否超过最大组数及超过的部分等,由此,无需花费时间在实际刻印后重新编辑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超过最大组数时,在显示上述超过部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表示超过旨意的哔哔声或消息等进行错误通知,并优选彻底地进行通知。
另外,作为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显示超过部分的方法,在实施例中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但只有可以识别,“边框加底纹”的种类可自由选择,另外,也可以采用边框加底纹以外的所谓字符修饰(例如:下划线、上划线、边框、底纹、空心字符、(黑白)翻转、阴影字符、字符颜色变换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采用改变背景颜色、背景样式等各种其他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点字刻印部150的刻印组件80的刻印部件81(刻印装置)在工作中的发热等,可能会使周围温度上升,为了将该温度控制在规定温度以下,从确保安全性方面考虑规定最大组数=50。即,基于确保点字刻印的安全性(避免刻印引起的危险性)目的而规定了最大组数,所以只要遵照该最大组数,就可达到该目的。另外,在实施例中虽然围绕着发热的问题,但同样涉及到其他的刻印的功能维持及由其引起的危险避免等相关因素。
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规定了最大刻印组数,并将相当于超过该最大刻印组数这部分的超过组影像以及超过记录字符串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所以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组数、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如上述第六示例所示,通过指定刻印点(指定刻印点、非刻印点的点单位),可以很容易地编辑点字,同时将该编辑结果反映在(“输入”栏的)组影像及(“假名”栏的)记录字符串等点字信息中,所以,通过可识别地显示超过组影像、超过记录字符串,从而利用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组数,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可考虑到点字刻印时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因此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如上述第一示例~第五示例所示,可以对包括面向明眼人的(“输入”栏的)墨字字符串、以及基于点字规格的(“点字转译”栏的)点字转译字符串的记录字符串进行编辑。
另外,在上述第一示例~第五示例中,主要编辑墨字字符串并反映在点字转译字符串中,但也可以将光标移动到点字转译字符串的任意位置,自由编辑该位置的字符或字符串。另外,在第六示例中,通过指定刻印点来编辑点字侧(“输入”栏侧),并将该编辑结果反映在点字转译字符串侧(“假名”栏侧),但也可以与第一示例~第五示例同样,直接编辑点字转译字符串侧,并将该编辑结果反映在点字侧。
即,通过编辑墨字字符串,将其编辑结果反映在点字转译字符串中,并将该结果的点字转译字符串的变化反映在组影像中,或者直接编辑点字转译字符串并反映在组影像中,由此可以间接或直接地编辑组影像(用组影像表示的点字信息),因为在超过最大组数时通过显示可以识别出该部分(超过组影像或超过记录字符串),所以即使不了解点字的组构成的知识,也可以在点字信息的编辑中考虑到点字刻印时的最大连续刻印量的限制,可得到更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各示例中,说明了基于刻印的功能维持、安全性确保而规定的最大组数,但是也可以根据其他规格上的限制来规定最大组数等,例如:基于定形(定长)的处理片(处理介质)长度的限制,基于显示画面用的画面大小或图像存储容量等的限制等。
例如:当考虑到在带(处理片或处理介质)T上设定了配置点字(的组)的配置长度时,在该配置长度上可配置的最大配置组数必然可以由该配置长度决定(可算出)。即使处理片不是带T而是具有很大区域的处理片也是同样,如果在该处理片上设定用于配置点字的配置区域,点字在一行中可配置的最大配置组数取决于配置区域的横向(各行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宽度)。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带T上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标签制作装置1为例,所以以下对利用定长设定来设定了长度的标签的制作情形进行说明。
在此,将上述实施例作为第一实施例(第一示例~第六示例),以下为第二实施例(第七示例)。并且,如上所述,因为是在配置点字的配置区域的长度(配置长度)上可配置的最大组数,所以称为最大配置组数,但下面为与第一实施例一致(或者取在配置长度上可刻印的最大组数的意思),以最大组数=最大刻印组数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可进行定长设定,在为定长设定时,按照该设定的长度(定长)进行带剪切(全剪切),以制成定长的标签。因为定长设定的方法、操作等均是公知技术,故省略其说明,在此,在定长设定结束后进入定长设定插入,进行定长设定后面的处理。
图20所示的处理是其中一种,在定长设定结束后进入定长设定插入,于是起动定长用组数算出处理(S60)。
如图所示,在该定长用组数算出处理(S60)中,首先取得(求取)设定的定长值(S61),再根据点字组的大小(参照图4A)算出在定长值的范围内可刻印(配置)的最大刻印(最大配置)组数(S62),根据算出结果设定(更新)最大刻印组数(S63)。在此,例如新的(更新的)最大刻印组数=30。
接着,与图11中的上述点字转译处理(S40)同样,进行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42),即进入点字编辑插入,起动图12中的上述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50),然后处理结束(S65)。
此时也是在进入点字编辑插入后,起动图12中的上述组数超过检查处理(S50)。即,如果编辑中的点字的组数没有超出(超过)最大刻印组数(S51:No),立即结束处理(S55),在超过时(S51:Yes),接着搜索第最大刻印组数+1(=30+1=31)组所对应的字符(S52),将第31组及其后面的组影像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53),并将与其对应的字符及其后面的字符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54),然后结束处理(S5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因为在定长设定中设定了定长(在处理片上配置的配置长度),而且点字组的大小、组间距不能调整,所以规定了基于该配置长度的最大刻印组数(最大配置组数),并且通过显示可以识别出超过该最大刻印组数的部分(超过组影像或超过记录字符串),从而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配置组数、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因为是基于点字的配置长度的限制的最大组数,所以也可以看作是组数限制(最大配置组数),但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是从确保刻印组件80的螺线管47的安全性等观点出发而规定的限制,所以此时的组数限制(最大刻印组数)也可以看作是进行连续刻印的刻印量(连续刻印量)的限制(最大连续刻印量),并且,从刻印组件80的工作这层意义上说也可看作是连续工作量的限制(最大连续工作量)。
但是,如果从该连续刻印量等观点来看,例如,在“ア”的点字的组(只一点是刻印点:一个刻印点)连续的情况和“メ”的点字的组(一点~六点全部是刻印点:六个刻印点)连续的情况下,其负荷(刻印量、工作量)明显不同。因此,不能单纯用组数进行限制,而应该考虑适当地用刻印点的数量(以下称为刻印点数)进行限制。
因此,作为第三实施例(第八示例),对明确显示出超过刻印点数限制(最大刻印点数:例如300点=可以将“メ”的组(六个点)刻印50组)而不是组数限制(最大刻印组数)部分的情形进行以下说明。
但是,此时因为点字是组单位(以组为单位),所以也对含有超过最大刻印点数的刻印点的组进行检索(搜索),并明确显示(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该组及其后面的组,同时搜索相当于搜索到的一组或含有该组的多个组的字符,并明确显示(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搜索到的该字符及其后面的字符。
即,此时进入点字编辑插入,于是起动图21所示的刻印点数超过检查处理(S70)。
如图所示,在该刻印点数超过检查处理(S70)中,首先调查编辑中的点字的组的刻印点数,判别该刻印点数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点数(S71),如果没有超出(超过)最大刻印点数(S71:No),在该状态下结束处理(S76)。
另一方面,在超过时(S71:Yes),接着搜索点字行的含有第最大刻印点数+1点的组(S72),将搜索到的组及其后面的组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73),接着搜索与搜索到的组相对应的点字转译行的字符(S74),将搜索到的字符及其后面的字符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75),然后结束处理(S76)。即,由此,将点字转译行和点字行中的超过最大刻印点数的部分作为超过部分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规定了基于刻印点数的限制的最大刻印点数,并且通过显示可以识别超过该最大刻印点数的部分(超过组影像或超过记录字符串),所以,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点数或超过何种程度等,从而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从上述连续刻印量等观点来看,除利用上述刻印组数、刻印点数的限制外,也可考虑适当地利用螺线管47的刻印时间(工作时间)来进行限制。因此,以明确显示出超过刻印时间限制(最大刻印时间)的部分作为第四实施例(第九示例)进行以下说明。但是,此时点字也是以组单位进行搜索,字符也是以字符单位进行搜索,并明确显示(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超过最大刻印时间的部分。
即,在此进入点字编辑插入,起动图22所示的刻印时间超过检查处理(S80)。如图所示,在该刻印时间超过检查处理(S80)中,首先,与第二实施例同样,调查编辑中的点字的组的刻印点数,或者与第一实施例同样,仅仅调查编辑中的点字的组数,从调查结果的刻印点数或组数算出刻印时间(将刻印点数、组数换算为刻印时间)(S81)。
接着,判别该刻印时间是否超过最大刻印时间(S82),如果没有超出(超过)最大刻印时间(S82:No),在该状态下结束处理(S87),在超过时(S82:Yes),接着从点字行搜索超过最大刻印时间的组(S83),然后与图21中的上述第三实施例同样,将点字转译行和点字行中的超过最大刻印时间的部分作为超过部分以边框加底纹来显示(S84~S86:与图21的S73~S75相同),然后结束处理(S8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规定了基于刻印时间的限制的最大刻印时间,并且通过显示可以识别超过该最大刻印时间的部分(超过组影像或超过记录字符串),所以,通过该显示可以很容易且正确地掌握是否超过最大刻印点数或超过何种程度等,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或各种处理方法(字符信息处理方法等)不仅适用于上述标签制作装置1,还适用于通过可处理程序的各种装置进行处理的程序,通过预先存储这种程序并予以执行,从而可考虑到可刻印点字的最大组数(最大刻印组数、最大配置组数)的限制、点字的刻印装置的最大连续刻印量(最大刻印组数、最大刻印点数、最大刻印时间)的限制等而进行点字信息的编辑,从而可得到较高的操作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1    标签制作装置(点字信息处理装置)
2    装置壳体              3    键盘
4    显示器                7    打印头
110  操作部                120  墨字打印部
140  切断部                150  点字刻印部
170  检测部                180  驱动部
200  控制部                B    点字
C    带盒                  Dxx  通常显示画面
Eb   点字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
Ep   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
P    墨字                  T、T1、T2、T3  带

Claims (9)

1.一种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处理片刻印点字的刻印装置中,规定了在单一的所述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
所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判别装置,求取编辑中的点字的连续刻印量,同时判别该连续刻印量是否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
显示装置,将所述点字的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以及
显示控制装置,在所述连续刻印量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时,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使所述组影像及所述记录字符串中相当于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中的至少一方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印装置以螺线管作为驱动源,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根据所述螺线管的发热特性进行规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最大刻印组数;
所述判别装置包括:
组数获取部,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获取其组数;以及组数超过判别部,判别获取的所述组数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组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可连续刻印的最大刻印点数;
所述判别装置包括:
刻印点数获取部,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获取其刻印点数;以及
刻印点数超过判别部,判别获取的所述刻印点数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点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规定成可连续刻印的最大刻印时间;
所述判别装置包括:
刻印时间算出部,从所述编辑中的点字算出刻印时的刻印时间;以及
刻印时间超过判别部,判别算出的所述刻印时间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刻印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片是固定长度;
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是根据所述固定长度规定的最大配置组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字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配置长度设定装置,设定将所述编辑中的点字配置在所述处理片上的配置长度;
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是根据设定的所述配置长度规定的最大配置组数。
8.一种点字信息处理方法,是将编辑中的点字的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记录字符串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片上进行所述点字的刻印时,规定在单一的所述处理片上可刻印的最大连续刻印量;
求取所述点字的连续刻印量,在该连续刻印量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时,使所述组影像及所述记录字符串中相当于超过所述最大连续刻印量部分的超过组影像及与其对应的超过记录字符串中的至少一方可与其他部分相识别地进行显示。
9.一种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程序。
CNB2005101155852A 2004-11-18 2005-11-07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54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4472 2004-11-18
JP2004334473 2004-11-18
JP2004334473 2004-11-18
JP2004-334472 2004-11-18
JP2004-334473 2004-11-18
JP2004334472 2004-11-18
JP2005137909A JP4566815B2 (ja) 2004-11-18 2005-05-10 点字情報処理装置、点字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5-137909 2005-05-10
JP2005137909 2005-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5539A true CN1775539A (zh) 2006-05-24
CN100425453C CN100425453C (zh) 2008-10-15

Family

ID=3638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55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5453C (zh) 2004-11-18 2005-11-07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78792B2 (zh)
JP (1) JP4566815B2 (zh)
KR (1) KR100709969B1 (zh)
CN (1) CN10042545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9610A (zh) * 2010-09-22 2013-05-22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和/或评价文件表面上的三维隆起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5663A (ja) * 2006-03-17 2007-09-27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
GB0706788D0 (en) * 2007-04-05 2007-05-16 Dymo Nv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US8549998B2 (en) * 2009-04-27 2013-10-08 Karina Nicole Pikhart Portable electromechanical Braille label maker
US9870066B2 (en) 2012-03-02 2018-01-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put device
US9706089B2 (en) 2012-03-02 2017-07-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hifted lens camera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US9075566B2 (en) 2012-03-02 2015-07-07 Microsoft Techno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hinge spine
US9134807B2 (en) 2012-03-02 2015-09-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essure sensitive key normalization
USRE48963E1 (en) 2012-03-02 2022-03-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8935774B2 (en) 2012-03-02 2015-0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ccessory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8614806B2 (en) * 2012-03-02 2013-12-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nting hybrid raised markings on documents to enhance security
US20130300590A1 (en) 2012-05-14 2013-11-14 Paul Henry Dietz Audio Feedback
US10031556B2 (en) 2012-06-08 2018-07-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experience adaptation
JP6186706B2 (ja) * 2012-11-29 2017-08-30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プリンタ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304549B2 (en) 2013-03-28 2016-04-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for rotatable component attachment
US9922053B1 (en) 2015-08-03 2018-03-20 PhotoSurvey, LLC System for image capture, no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N106846991B (zh) * 2017-03-30 2022-08-19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触摸式盲文与图形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9674A (en) * 1981-03-27 1982-10-01 Hitachi Ltd Braille inscriber
KR970002107B1 (ko) * 1993-06-24 1997-02-22 현대전자 주식회사 일반 프린터의 점자 프린터 공용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727969B2 (ja) * 1995-02-10 2005-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点字表示装置および点字表示方法
CN2246315Y (zh) * 1995-05-02 1997-01-29 武铁中 盲文写读机
JP3054580B2 (ja) 1995-05-25 2000-06-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US5909972A (en) * 1996-07-19 1999-06-08 Ricoh Company, Ltd. Braill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wide patterns and lines
JPH10275206A (ja) 1997-03-28 1998-10-13 Sato:Kk 点字用ラベル
JP3054580U (ja) * 1998-06-01 1998-12-08 ケージーエス株式会社 点字ラベルライタ
TW521704U (en) * 1998-06-01 2003-02-21 Kgs Co Ltd Braille label typewriter
JP2001088358A (ja) 1999-09-20 2001-04-03 Muneya Inaba 表示テープ作成装置と表示テープ用テープ材
US20050079472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Askk Co., Ltd. Braille display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9610A (zh) * 2010-09-22 2013-05-22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和/或评价文件表面上的三维隆起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19610B (zh) * 2010-09-22 2018-11-30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和/或评价文件表面上的三维隆起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55307A (ko) 2006-05-23
KR100709969B1 (ko) 2007-04-25
JP4566815B2 (ja) 2010-10-20
US20060102020A1 (en) 2006-05-18
JP2006168343A (ja) 2006-06-29
US7278792B2 (en) 2007-10-09
CN100425453C (zh)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5539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254388C (zh) 条带架
CN1231858C (zh) 字符处理方法
CN1828578A (zh) 盲文布局制作方法、盲文布局制作系统、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840351A (zh) 打印/加工系统及控制方法、打印/加工装置、程序
CN1699065A (zh) 摸读用标签制作系统、方法及程序
CN1231357C (zh) 带式打印装置及其图像生成方法和标签生成方法
CN1709703A (zh)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799849A (zh) 刻印控制方法、程序、点字刻印装置及字符信息处理装置
CN1775538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168610C (zh) 打印图像制作方法、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383991A (zh)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CN1517224A (zh) 带印刷装置和带盒
CN1931592A (zh) 图像编辑装置、图像编辑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896944A (zh) 打印图像生成装置、打印图像生成方法及程序
CN1200819C (zh) 字符输入装置和配有其的带打印装置及字符输入方法
CN101045402A (zh) 打印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格式编辑程序
CN1090355C (zh) 信息输出装置及输出方法
CN1156776C (zh) 收件人地址印刷方法及装置和地址标签作成方法及装置
CN1647938A (zh) 胶带打印装置和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程序及存储媒体
CN1709701A (zh) 打印/刻印复合装置及其打印处理方法
KR20050010472A (ko) 테이프 인쇄장치, 라벨 작성방법, 테이프 인쇄장치의데이터 처리방법, 인쇄 시스템, 인쇄 시스템의 라벨작성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792637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处理片、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591456A (zh) 带打印系统、带打印方法及带打印程序
CN1367462A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