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5323A -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5323A
CN1735323A CN200510089312.5A CN200510089312A CN1735323A CN 1735323 A CN1735323 A CN 1735323A CN 200510089312 A CN200510089312 A CN 200510089312A CN 1735323 A CN1735323 A CN 1735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pin
guiding groove
connector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9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5323B (zh
Inventor
户松义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5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5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35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5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以可枢转地打开和关闭盖体的方式将盖体连接在机身上的开关机构,所述的开关机构包括:位于机身和盖体中的一个内的销;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于机身和盖体中的另一个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引导槽,销插入该第一引导槽并且在相对于机身关闭和打开盖体的过程中在该第一引导槽内滑动;以及相对于销和连接件是独立元件的关闭动作制动件,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连接在连接件上。在盖体的关闭过程中,关闭动作制动件向连接件施加外力以对销在第一引导槽中的滑动运动进行制动。

Description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机身和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机身上的盖体之间的开关机构,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例如图像记录设备的机身和盖体之间的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盖体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机身上以便被打开和关闭的结构,例如图像记录设备。在图像记录设备中,机身带有进纸盒等,并且盖体带有原稿读稿装置等。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处理发生在机身中的卡纸、维护记录头单元和更换墨盒等都是在盖体被打开的状态下进行的。此外,为了达到这种维护的目的,机盖的打开角度设置成能够打开一个较大的角度,因为操作人员需要将他/她的手伸入机身中。
由于盖体中通常安装有多种机构,所以盖体具有相对较重的质量。因此,希望在关闭的时候,盖体能够逐渐落下以免夹住操作人员的手指,并且避免内置部件(精密部件例如镜面、CCD(电耦合器件)等)由于冲击而引起的错位或损坏。相反,希望在打开盖体的时候可以用较小的力来操作盖体。
例如,JP-A-10-98278(见图4)公开了一种连接在盖体上的连接件(相应于JP-A-10-98278的闭锁结构),该连接件具有一个宽度逐渐减小的凹槽,以及位于机身中并且配合到凹槽内的销。当盖体关闭的时候,销沿着凹槽相对于闭锁结构滑动并逐渐进入宽度较窄的凹槽部分。采用这种结构,当盖体关闭时,对于销的运动的制动作用逐渐增加,因此盖体缓慢下降。
发明内容
在JP-A-10-98278中披露的结构中,在打开盖体的情况下,销相对于闭锁结构在关闭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销相对于闭锁结构在凹槽的宽度逐渐变宽的方向上移动。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用较小的力(轻负荷)打开盖体。然而,在关闭盖体的情况下,由于销需要被压入逐渐变窄的凹槽,因此在关闭盖体时,需要逐渐施加较大的力来(向下)按压盖体。这使得可操作性变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机构,这种开关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防止盖体突然相对于机身关闭,并且当打开盖体时,采用较小的力就可操作该开关机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这种开关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以可枢转地打开和关闭盖体的方式将盖体连接在机身上的开关机构,所述的开关机构包括:位于机身和盖体中的一个内的销;以可枢转的方式位于机身和盖体中的另一个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引导槽,所述销插入该第一引导槽并且在相对于机身关闭和打开盖体的过程中在该第一引导槽内滑动;以及作为相对于销和连接件的独立元件的关闭动作制动件,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在盖体的关闭过程中,关闭动作制动件向连接件施加外力以便对销在第一引导槽中的滑动运动进行制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设备包括:机身;盖体;以及上述的开关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防止盖体相对于机身突然关闭。并且,可以轻松、平滑地执行盖体的打开操作。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可以更容易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一个图像记录设备的侧视图,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关机构被应用在该设备中;
图2A是开关机构的侧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IIB-IIB线的视图;
图3是一个用于解释连接件和制动件的装配关系的剖视图;
图4A到4D是用于解释盖体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的放大视图;
图6A到6C是说明性视图,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的操作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0被应用在具有如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机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图像记录设备1中。盖体2通过铰链6(参见图2A)连接在机身3上以便能够以可枢转的方式上下打开和关闭。当盖体2打开时,图1中的左侧打开。
盖体2具有位于其上表面上的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带有各种操作按钮以及一个液晶显示屏。此外,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为了实现复印和传真功能,盖体2中安装有原稿读稿装置、其上放置原稿的玻璃板和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扫描装置(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进纸盒5以可分离的方式从机身3的前侧(图1中的左侧)插入机身3。尽管图中未示出,在机身3中在进纸盒5的后侧(图1中的右侧)形成一个传输路径,从进纸盒5输送来的纸张(记录介质)通过该传输路径传送给一个记录头单元。在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单元也安装在机身3中。此外,向记录头单元供应油墨的墨盒也容纳在机身3中。
如图2A、图2B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0包括位于盖体2中的销11、位于机身3中以便能够围绕枢转轴12转动的连接件13,以及制动件15。销11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基本为卵形且贯穿连接件13的第一引导槽14中,从而引导制动件15沿着连接件13移动。连接件13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基本上扁平、细长的板,其能够弹性变形,在其底端具有枢转轴12。第一引导槽14形成在连接件13的较宽表面上,并且沿着连接件13的长度方向延伸。
制动件15包括制动部件16,该部件16约束着沿第一引导槽14被导向的销11的运动。制动件15在外部配合于连接件13上从而能够朝向或远离枢转轴12移动。制动部件16位于制动件在枢转轴12一侧的端部上。制动部件16压紧连接件13的侧面(较窄的表面)17,这两个侧面沿着长度方向彼此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件1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带弯角的管形形状以便配合在连接件13上。在制动件15中沿着与制动件15的板厚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一个通道孔18,连接件13松套在该通道孔18中。此外,制动件15的较宽表面具有贯穿制动件15的第二引导槽19,该第二引导槽19与连接件13的第一引导槽14相交叠。第二引导槽19基本形成为卵形,其长度方向与卵形的第一引导槽14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引导槽19的长度L2小于第一引导槽14的长度L1(L2<L1)。第二引导槽19位于制动件15的较宽表面的中心,并且从一个靠近制动部件16的部分沿直线延伸到一个远离制动部件16的部分。为了便于描述,对于第二引导槽19,靠近制动部件16的内壁部分称为“下内壁20”,远离制动部件16的内壁的另一部分称为“上内壁24”。
销11插入第一引导槽14与第二引导槽19相交叠的区域。此外,在销11的末端形成有一个接合构件25以便防止制动件15和销11离开第一和第二引导槽14和19。
制动部分16具有钩状部分,该钩状部分在通道孔18内从位于枢转轴12侧面的端部向内突出以便减小通道孔18的宽度。制动部件16的钩状部分的末端与插入于通道孔18内的连接件13的侧表面17相接触,从而,制动部件16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挤压连接件13。在制动件15的滑动区域,制动部件16上的缝隙,即钩状部分的末端之间的距离W1,被设置为小于相对的侧表面17和17之间的距离(即,连接件13的宽度W2)(W1<W2)。
此外,每个侧表面17和17上形成有凹槽式的闭锁结构26以防止制动件15移动越过与枢转轴12相邻的预定位置。闭锁结构26是倾斜的以助于制动件15远离枢转轴12滑动。可选的是,闭锁结构26可以具有凸起形状。
如上所述,第一引导槽14具有基本为卵形的形状,并且更具体而言,其包括一个线形滑动部分21,圆形轴或圆柱形销11在该部分中滑动:基本为圆形的开启保持部分22,该部分22通过上部的较窄部分27与滑动部分21远离枢转轴12的端部连接;以及基本为圆形的关闭保持部分23,该部分通过下部的较窄部分28与滑动部分21在枢转轴12附近的端部连接。滑动部分21的宽度W3大于每个上部和下部的较窄部分27和28的宽度W5,并且小于销11的直径D(W5<W3<D)。此外,开启和关闭保持部分22和23都具有大于滑动部分21的宽度W3的直径。在滑动部分21处,内壁在销插入时弹性地变形的以便增大宽度W3。可以将位于开启保持部分22一侧的滑动部分21的宽度设为W3,而将位于关闭保持部分23一侧的滑动部分21的宽度设为W6。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宽度W3和W6的设定值,就能够调节盖体2的关闭速度。为了便于对销11进行制动,理想状况是设置如下的关系:W3≥W6。
第二引导槽19的宽度W4大于第一引导槽14的宽度W3和销11的直径D,因此销11沿着第一引导槽14滑动(W4>D>W3)。当盖体2在关闭方向上转动时,销11与第二引导槽19的下内壁20相接触,销11压着制动件15朝枢转轴12滑动。在这种状态下,销11很可能在第二引导槽19的宽度方向上相对振动。换句话说,制动件15很可能在作为支点的制动部件16上共振。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现象,下内壁20形成防止制动件15在销1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下内壁20在较宽表面的平面图中成V形,并且在关于销11的中心轴线的对称位置处与圆形剖面的销11的外圆周相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4A所示,当盖体2相对于机身3打开(打开到最大位置)时,销11与第二引导槽2的上内壁24相接触,并且位于第一引导槽14的开启保持部分22中。此外,因为第一引导槽14在开启保持部分22和滑动部分21之间形成有上部的较窄部分27,因此销11稳定地保持在开启保持部分22中,并且当操作人员实施必要的维护工作时,盖体2保持打开状态。在那种情形下,销11位于制动件15中的第二引导槽19的上端一侧。换句话说,制动件15被向上拖动到连接件13的上端一侧。
当力沿关闭方向上施加到盖体2上时,如图4B所示,销11通过上部的较窄部分27从开启保持部分22向滑动部分21移动。由于销11在移动进入滑动部分21内时通过上部的较窄部分27,因此销11就在盖体2的关闭操作开始时向操作人员提供一种触觉上的响应。
当盖体2在其自重作用下关闭时,销11朝枢转轴12移动。此处,由于销11的直径D大于滑动部分21的宽度W3,因此在滑动部分21两个相对侧上的连接件13发生局部的弹性变形,并从而使销11在增大滑动部分21宽度的同时在滑动部分21上滑动。此外,由于销11的直径D小于第二引导槽19的宽度W4,因此制动件15相对于连接件13保持图4A中所示的位置,直到销11移动到与第二引导槽19的下内壁20相接触。
由于制动部件16从外部以小于连接件13宽度W2的间隙W1夹紧连接件13的侧表面17、17,因此制动部件16施加一个力以防止滑动部分21被销11撑大。而且,由于当销11接近制动部件16时制动力增加(制动力与制动部件16和销11之间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因此当销11接近枢转轴12时,制动作用逐渐增加以减小盖体2的关闭速度。当销11与第二引导槽19的下内壁20相接触时,由制动部件16产生的制动作用达到最大。当操作人员在关闭方向上施加额外的力时,销11进一步向枢转轴12移近。在销11与下内壁20接触后,该状态下的制动力被保持,并且因此盖体2在关闭方向上的移动速度缓慢。结果,销11与制动件15一起移动,直到其在与下内壁20接触的状态下到达下部的较窄部分28。
当销11到达下部的较窄部分28并且停止时,操作人员继续在关闭方向上向盖体2施加力直到得到触觉上的响应。然后,如图4C中所示,销11到达关闭保持部分23并且制动部件16插入闭锁结构26内。从而,盖体2相对于机身完全关闭。
相反,当操作人员用较小的力向上拉动盖体2以打开盖体2时,销11就从关闭保持部分23通过下部的较窄部分28向滑动部分21移动,同时给操作人员触觉响应。
当销11在滑动部分21上移动以远离枢转轴21时,由制动部件16引起的制动作用减小。也就是说,当销11移动远离制动部件16时,制动部件16抑止由销11引起的滑动部分21的宽度增加的作用力逐渐减小(该制动力与制动部件16和销11之间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同样,如图4D中所示,当与第二引导槽19的上内壁24相接触时,销11在挤压上内壁24进入阻止销11移动的制动作用(制动力)减弱的状态的同时,与制动件15一起移动远离枢转轴12。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用较轻的力向上拉动并打开盖体2。此外,当销11到达开启保持部分22时,盖体2完全打开,并且该状态被保持。
采用这种方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0中,当盖体2关闭时,阻止销移动的制动力增加从而使得关闭速度逐渐降低。因此,不用担心操作人员的手指被盖体夹住或者任何精密部件被撞击损坏。
此外,由于制动件15被构造成在连接件13上滑动,因此盖体2可在阻止销11移动的制动力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的情况下关闭。换句话说,因为制动力不会超过所需的值,因此操作人员在关闭盖体2的时候无需用很大的力。这一点带来良好的操作特性。
此外,因为在执行盖体2的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发出适当的触觉响应,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确认盖体到达预定位置。
并且,由于第二引导槽19的下内壁20被做成V形,并且被压在关于销11的轴线对称的位置上,因此制动件15不会在第二引导槽19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或振动,并且被沿直线导向枢转轴12。结果,即使在制动件15与销11一起移动时,也能够防止由于摩擦引起的制动件15的振动,从而可以防止噪音产生。此外,当具有互不相同的固有频率的材料分别被应用于制动件15和连接件13时,能够防止它们的共振,并从而使防止噪音的效果得到改善。例如,制动件15可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并且连接件13可由POM(聚甲醛)制成。
第一引导槽14和关闭保持部分23之间的连接区域形成有下部的较窄部分28。可选的是,下部的较窄部分28也可省去。
另外,为了稳定地保持销11位于开启保持部分22中并且制动件15被销11拉起到连接件13上端侧的状态,可在相对的侧表面17的适当位置处设置防止制动件15下落的闭锁结构。
并且,第一引导槽14具有开启保持部分22,该部分22将盖体2保持在打开状态,并且该部分22位于第一引导槽14远离枢转轴12的一端,并且基本形成圆形。因此,盖体2被稳定地支承在打开状态。
此外,第一引导槽14具有关闭保持部分23,该部分23将盖体2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该部分23位于第一引导槽14靠近枢转轴12的另一端,并且基本形成圆形。因此,盖体2能够保持在关闭状态而无需附加的锁止部件。
另外,销11具有防止销11离开第一引导槽14的接合构件25,因此可以执行盖体2的可靠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并且,制动件15在外部配合在连接件13上,并且随着销11相对于连接件13移动而在连接件13上滑动。这一结构能够被相对简单地装配。
此外,制动件15在其靠近枢转轴的端部上具有制动部件16,制动部件16挤压连接件13。制动部件16限制了连接件13的额外变形。
另外,制动部件16在第一引导槽14的宽度方向上挤压连接件13。采用这种方式,销11的移动能够的到有效的约束。
并且,制动部件16的一对突起之间的距离W1小于连接件13的宽度W2。因此,销11的移动能够受到有效的约束。
此外,制动件15具有第二引导槽19,销11插入该第二引导槽19中,并且当开始关闭盖体2时,销11在该第二引导槽19中相对移动。因此,在销11接近制动部件16的过程中,制动力逐渐增加。
另外,第二引导槽19短于第一引导槽14。第一和第二引导槽14、19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直线部分,并且第二引导槽19的直线部分的宽度大于销11的直径D,而第一引导槽14直线部分的宽度则小于销11的直径D。因此,在销11接近制动部件16的过程中,制动力逐渐增加,然后,在保持施加最大制动力的同时,制动件15被销11移动。
并且,制动件15具有下内壁20,该下内壁20能够在至少两个点上支承销11的外圆周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制动件15相对于连接件13发生振动。
此外,下内壁20在平面图中为字母“V”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制动件15相对于连接件13发生振动。
另外,连接件13和制动件15由具有不同固有频率的不同材料支承。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制动件15相对于连接件13发生振动。
而且,图像记录设备1具有容纳在机身3中的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容纳在盖体2中的图像读取装置。因此,处理卡纸、维护记录头以及更换墨盒等操作能容易地实施。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的放大视图,图6A到6C是说明性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的运行过程。顺便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组成元件,并且因此将省去其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10应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图像记录设备1中,所述开关机构110具有位于盖体2中的圆形截面销11,和通过枢转轴12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于机身3中的连接件113。销11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基本为卵形的引导槽114中,该引导槽114贯穿连接件113形成。
用于将连接件113推向盖体3被打开的一侧的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起到推力元件的作用)连接在连接件113和机身3之间。
引导槽114包括第一槽部分131,该部分131基本形成为直线形状,并且位于远离枢转轴12的位置;第二槽部分132,该部分132形成为朝着处于靠近枢转轴12的位置的铰链6偏离第一槽部分131的延长线(图5的右侧);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槽部分131和132的弯曲部分133。在连接件113末端一侧上(即,在远离枢转轴12的一侧),贯穿地形成有基本为圆形且直径大于销11的开启保持部分122。在开启保持部分122和第一槽部分131之间,形成宽度小于第一槽部分131宽度的上部的较窄部分127。
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件113基本为平坦、细长的板状,由合成树脂制成。引导槽114形成在连接件113的较宽表面内,并且引导槽114的长度方向与连接件113的长度方向一致。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槽部件131的宽度形成为使销11能够滑动而不发出咔哒声。弯曲部分133和第二槽部分132的每个宽度都大于销11的直径。为了便于描述,在形成第一槽部分131宽度的相对的内壁中,远离铰链6的内壁,即与销11的下表面一侧滑动接触的表面,被称为“滑动壁136”。此外,弯曲部分133和第二槽部分132之间的连接部分则被称为“突起138”。
推力元件130的一端与突出的耳状部分134接合,所述耳状部分134形成在位于铰链6一侧的一个侧表面117上,该侧表面是沿着连接件113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较窄的若干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推力元件130的另一端与接合部分135接合,该接合部分135形成在机身3的一侧上高于连接件113的枢转轴12一个高度ΔH的位置。采用这种方式,无论盖体2的打开角度多大,连接件113在任何时间都在打开盖体2的方向上施加推力。此外,在盖体2的关闭位置附近,由盖体2的自重引起的力矩(图6C中的逆时针方向)(在盖体2的关闭方向)被设置为大于由推力元件130引起的用于在打开方向上枢转盖体2的力矩(图6C中的顺时针方向)。因此,不需要用于保持盖体2的关闭状态的锁止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6A中所示,当盖体2相对于机身3处于打开状态时,销11位于引导槽114的开启保持部分122中。由于在开启保持部分122和第一槽部分131之间形成上部的较窄部分127,因此销11被稳定地保持在开启保持部分122中,并且在操作人员执行必要的维护工作的过程中,盖体2一直保持打开状态。
当在盖体2上施加关闭方向的力时,销11从开启保持部分122通过上部的较窄部分127向第一槽部分131移动。由于销11在移动进入第一槽部分131时经过上部的较窄部分127,因此销11向操作人员发出触觉上的响应以说明盖体2的关闭操作开始了。
销11随着由盖体2的自重引起的盖体2的关闭操作而沿着引导槽114的第一槽部分131滑动。在这期间,因为由于推力元件130的推力,连接件113总是试图枢转到竖直方向(打开盖体2的方向),所以销11在第一槽部分131的下表面一侧上的滑动壁136上滑动。因此,盖体2逐渐接近机身3的上表面。此外,当到达弯曲部分133时,销11与弯曲部分133从滑动壁136伸出的内壁相接触。另外,因为连接件113总是被推力元件130推向盖体2的打开侧(图5中的箭头A),因此力被施加在销11上以使销11与弯曲部分133的内壁相接触。换句话说,弯曲部分133起到凸轮的作用,并且盖体2在关闭操作的过程中临时停顿。
在该状态下,当操作人员试图关闭盖体2时,他/她进一步下压盖体2。此时,如图6B中所示,销11经过突起138移向第二槽部分132。因为弯曲部分133和第二槽部分132平滑连接,并且二者的宽度都大于销11的直径,因此操作人员压下盖体2以完全关闭盖体所需的力就减小。此外,如图6C中所示,在用盖体2的自重来平衡推力元件130的推力的过程中,盖体2缓慢关闭。
相反,当试图打开盖体2时,操作人员拉起盖体2。在这种情况下,销11沿着第二槽部分132移动经过突起138到达弯曲部分133,因此与弯曲部分133的底部接触。此时,因为推力元件130的推力作用在连接件113上以向第一槽部分131引导销11,所以销11迅速移动到第一槽部分131而不在弯曲部分133处临时停顿。此外,销11沿着第一槽部分131在远离枢转轴12一侧上的滑动壁136滑动。在此期间,因为推力元件130朝盖体2被打开的一侧推动连接件133,因此操作人员仅需轻微地在盖体2上施加力(根据推力的设定,也可以不需要操作人员施加力)。当销11到达上部的较窄部分127并且操作人员在盖体2的打开方向上施加额外的力时,销11到达开启保持部分122,同时向操作人员提供触觉上的响应,并且盖体2被保持在打开状态。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10中,盖体2的关闭操作在中途自动临时停顿。因此,当关闭盖体2时,无需担心操作人员的手指会被盖体2夹住或者其它精密部件由于撞击而损坏。
此外,为了将盖体2从临时停顿状态转换到完全关闭状态,盖体2被压下从而使得销11越过突起138。因此,这一操作提供了便于识别盖体2处于关闭状态的触觉响应。
如上所述,推力元件130通过连接件113在盖体2的打开方向上推动盖体2。引导槽114具有基本沿着直线延伸的第一槽部分131和弯曲部分133,该弯曲部分133与第一槽部分131接近枢转轴12的端部相连,并且在与第一槽部分13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采用这种方式,推力元件130能够对盖体2的关闭操作进行制动,而不会对盖体2的打开操作进行制动。
此外,弯曲部分133的宽度大于销11的直径D。因此,盖体2的打开操作能够平滑地实施。
另外,推力元件130用于推动盖体2的推力被设置成,在销11与弯曲部分133的内壁相接触后,由盖体2的自重在关闭方向上引起的力矩大于由推力在打开方向上引起的力矩。因此,盖体2可以保持关闭而无需附加的锁止部件。
而且,在关闭盖体2的过程中,在施加于打开方向上的推力元件130的推力作用下,销11与形成弯曲部分133的宽度的相对的内壁的滑动壁136相接触。滑动壁136位于比另一内壁更靠近机身3的一侧。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约束盖体2的关闭操作。
顺便说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销11和连接件13(或113)分别位于盖体2和机身3中。当然,销11和连接件13(或113)也可以分别位于机身3和盖体2中。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14(或114)和制动件15具有上下颠倒的形状。这种结构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开关机构10(或110)位于铰链6的轴的两端(一对)还是位于两端中的任一端都无关紧要。当开关机构位于两端中的任一端时,需要提供一种已知的连接机构以辅助盖体2在另一端的操作。

Claims (19)

1.一种以一个盖体可枢转地被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将该盖体连接在一个机身上的开关机构,包括:
位于机身和盖体中的一个内的销;
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于机身和盖体中的另一个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引导槽,销插入该第一引导槽并且在相对于机身关闭和打开盖体的过程中在该第一引导槽内滑动;
以及相对于该销和连接件是独立元件的关闭动作制动件,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连接在该连接件上,在盖体的关闭过程中,该关闭动作制动件向连接件施加外力以对销在第一引导槽中的滑动运动进行制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槽具有使盖体保持打开状态的开启保持部分,所述开启保持部分基本形成为圆形,并且位于第一引导槽远离该连接件枢转轴线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槽具有使盖体保持关闭状态的关闭保持部分,所述关闭保持部分基本形成为圆形,并且位于第一引导槽靠近连接件枢转轴线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具有防止该销脱离该第一引导槽的接合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在外部配合在该连接件上,并且随着销相对于连接件的移动而在连接件上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在其靠近该连接件的枢转轴线的一端上具有制动部件,所述制动部件挤压该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件在垂直于第一引导槽长度方向的第一引导槽的宽度方向上挤压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件具有一对用于将该连接件挤压在其中的突起;并且
该对突起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件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具有第二引导槽,销插入该第二引导槽并且在盖体的关闭动作开始时,销在该第二引导槽中相对于第二引导槽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槽短于所述第一引导槽;
第一和第二引导槽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直线部分;并且
第二引导槽的直线部分的宽度比销的直径大,而第一引导槽的直线部分的宽度比销的直径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具有形成第二引导槽的内壁,所述内壁能够在第二引导槽靠近连接件轴线的一端上的至少两个点上支承销的外圆周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在第二引导槽一端处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呈字母“V”形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关闭动作制动件由具有不同固有频率的不同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动作制动件包括通过连接件在盖体的打开方向上推动盖体的推力元件;并且
所述第一引导槽具有基本沿直线延伸的直线部分和连接在直线部分靠近连接件的枢转轴线的一端上的弯曲部分,并且在与该直线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分的宽度大于销的直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推力元件用于推动盖体的推力被设置成,在销与弯曲部分的内壁相接触后,由盖体的自重在关闭盖体的方向上引起的力矩大于由推力在打开盖体的方向上引起的力矩。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关闭盖体的过程中,在推力元件施加在打开盖体方向上的推力作用下,销与形成弯曲部分的宽度的相对的内壁中的一个相接触,所述内壁中的这一个位于比另一内壁更靠近机身的一侧。
18.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机身;
盖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
容纳在机身中的图像记录装置;和
容纳在盖体中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0510089312.5A 2004-08-04 2005-08-03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35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8488 2004-08-04
JP2004228488A JP4640571B2 (ja) 2004-08-04 2004-08-04 開閉機構及びこの開閉機構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228488 2004-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5323A true CN1735323A (zh) 2006-02-15
CN1735323B CN1735323B (zh) 2011-07-27

Family

ID=357575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93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35323B (zh) 2004-08-04 2005-08-03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CN200520113100.1U Expired - Lifetime CN2829304Y (zh) 2004-08-04 2005-08-04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20113100.1U Expired - Lifetime CN2829304Y (zh) 2004-08-04 2005-08-04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33629B2 (zh)
JP (1) JP4640571B2 (zh)
CN (2) CN17353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70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102256032A (zh) * 2010-03-30 2011-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101609296B (zh) * 2008-06-19 2012-02-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492B2 (en) * 2005-07-29 2009-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WI278223B (en) * 2005-09-20 2007-04-01 Benq Corp Scanner
TW200731762A (en) * 2006-02-14 2007-08-16 Benq Corp Multi-function printer
JP4569517B2 (ja) * 2006-05-15 2010-10-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9019B2 (ja) * 2006-10-03 2012-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8258B2 (ja) * 2006-12-05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6133B2 (ja) 2007-01-24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緩衝方法
JP2008271318A (ja) * 2007-04-23 2008-11-06 Seiko Epson Corp 開閉リンク
US7751751B2 (en) * 2007-07-19 2010-07-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amper
JP5130992B2 (ja) 2008-03-27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積層構造物
JP5589376B2 (ja) * 2009-12-21 2014-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11138038A (ja) * 2009-12-28 2011-07-14 Fuji Xerox Co Ltd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5411B2 (ja) * 2010-09-30 2014-03-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US8594532B2 (en) * 2011-06-30 2013-11-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oor dampening device and system
JP6172999B2 (ja) * 2012-04-27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261B2 (ja) * 2013-01-22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7945B2 (ja) * 2015-01-21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保持機構
JP6394568B2 (ja) * 2015-10-30 2018-09-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案内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808B2 (ja) * 2016-03-29 2018-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41465B2 (en) * 2016-09-26 2019-03-26 Fuji Xerox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10659B2 (ja) * 2018-03-27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1124125B2 (en) * 2019-02-06 2021-09-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having a dampener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the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JP7471786B2 (ja) 2019-09-11 2024-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保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6602A (en) * 1977-09-06 1978-06-27 Fedders Corporation Dryer door stop assembly
JPS58111979A (ja) * 1982-12-06 1983-07-04 株式会社三陽電機製作所 車内表示装置
JPH0636626Y2 (ja) * 1987-10-14 1994-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装置
JPH03130743U (zh) * 1990-04-17 1991-12-27
JP2706860B2 (ja) * 1991-08-13 1998-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開閉機構
JP2946392B2 (ja) * 1994-06-13 1999-09-0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のストッパーステー構造
JPH08143054A (ja) * 1994-11-15 1996-06-04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トップカバーの開閉保持機構
JP3750142B2 (ja) * 1995-01-10 2006-03-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蓋体のクリック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3897381B2 (ja) 1996-09-20 2007-03-22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3255277B2 (ja) * 1996-12-26 2002-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開閉部材の安全装置
JP3263335B2 (ja) * 1997-04-28 2002-03-04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便器の蓋の開閉機構
JP3322389B2 (ja) * 1997-09-19 2002-09-0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バー開放保持装置
US6741820B2 (en) * 2001-02-19 2004-05-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41466A (ja) * 2002-02-20 2003-08-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296B (zh) * 2008-06-19 2012-02-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770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102256032A (zh) * 2010-03-30 2011-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102207705B (zh) * 2010-03-30 2014-05-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CN102256032B (zh) * 2010-03-30 2014-07-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44073A (ja) 2006-02-16
US7433629B2 (en) 2008-10-07
CN2829304Y (zh) 2006-10-18
US20060029425A1 (en) 2006-02-09
CN1735323B (zh) 2011-07-27
JP4640571B2 (ja) 201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9304Y (zh)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CN2826917Y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US9067748B2 (en) Document feeder
EP1575259B1 (en) Document feeder
US8851270B2 (en) Feeding unit for feeding media of varying thickness and media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of
US776932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5896206A (en) Combination printer and scanner having single paper path with pinch rollers actuated by pen door
US2012015594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01223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3103869A (ja) 開閉機構
US8684351B2 (en) Document holding device for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568611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4096503B2 (ja) 給紙装置
JPH11106086A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6575452B2 (en) Mechanism for automatically and adjustably feeding sheets
US1119689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7438710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921894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KR100389874B1 (ko) 원고 자동 급지 장치
JP2024075377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3965846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3697532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7297198A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ローラ離間方法
JP26277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開閉機構
JPH072537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開閉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