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8949A - 电子仪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仪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8949A CN1708949A CNA2003801019965A CN200380101996A CN1708949A CN 1708949 A CN1708949 A CN 1708949A CN A2003801019965 A CNA2003801019965 A CN A2003801019965A CN 200380101996 A CN200380101996 A CN 200380101996A CN 1708949 A CN1708949 A CN 1708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instrument
- instrument unit
- machine tool
- electronic
- one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Bus for use in autom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By Computer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由连接外部仪器(5)的电子仪器单元(母机)(1)和与它串联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子机)(2~4)构成电子仪器系统(10),利用从母机(1)的CPU(20)发出的初始化指令,使连接全部电子仪器单元的RS-485的线接通和断开的开关(22)全部为断开,把母机(1)顺序生成的识别代码(ID)从母机(1)开始顺序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如设定完成后,使此电子仪器单元的开关(22)变为接通。这样母机(1)到各子机(2~4)按此连接顺序自动设定顺序ID。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此发明涉及可以与外部仪器进行收发信息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串联构成的电子仪器系统。
背景技术
使用具有同样结构和功能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用共同的控制仪器(控制器和个人计算机等)对其进行控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工作应用非常广。
例如在测定汽车的发动机部件的凸轮轴形状的情况下,需要测定对应于设在凸轮轴上的各个凸轮的旋转角度的位置变化。
这种情况下,如第11图所示,现在是使把分别连接在多个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上的各检测器111~114的测量触头分别与凸轮轴120的各凸轮121~124的凸轮面接触,把各检测器111~114固定在与凸轮轴120的轴线平行、与此轴线相隔一定距离的线上。
把凸轮轴120每一定旋转角度产生的脉冲信号,从安装在使此凸轮轴120旋转的电动机130上的编码器140输入到控制器150中,并把用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检测出的位置信号分别输入到控制器150中,此控制器150存储凸轮轴120每旋转一定角度的各凸轮121~124的位置信号,观察它的变化。
可是这样的话,控制器150直接控制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由于要分别收集这样检测出的位置信号,控制器150的负担大,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的连接线也多。
所以考虑例如把最前面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作为母机,其他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2~104作为子机串联到母机上,控制器150仅与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进行直接的信息发送和接收,通过此母机可以收集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02~104的检测信息。
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需要设定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各自的识别代码(下面称为“ID”),以便可以识别各检测用电子仪器单元101~104后发送指令,或收集各检测信息。
作为这样设定多个电子仪器ID的方法,现在采用的是在各电子仪器单元上设置拨码开关(dip switch)等的硬件设定装置,用人工进行设定,或操作者用键盘输入,软件设定ID方法等。
可是用这样的方法设定ID很麻烦,硬件设定ID成本提高。而且存在担心在各种情况下ID的设定错误和重复设定等的设定错误的问题。此外在对构成系统的电子仪器单元进行替换、追加或去除的情况下,必须再一次重新设定ID,此操作也是个麻烦的问题。
所以还有预先把固有的ID赋予各个电子仪器单元的方法,但是在控制它们的控制器和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控制仪器中,必须注册此ID,在对构成系统的电子仪器单元进行替换、追加或去除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有每次必须把此ID变更重新注册到外部控制仪器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此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发明,目的是提供在构成系统的串联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中,可以自动设定ID,不需要麻烦的设定操作,也不产生设定错误,也能没有问题的应对系统的更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外部仪器的连接器和用于连接其他电子仪器单元的连接器,由具有与所述外部仪器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功能的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2个用于与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构成,相对所述母机串联多个子机使用,其中,所述母机具有顺序产生各电子仪器单元的识别代码(ID)的装置,所述各电子仪器单元分别具有将该顺序生成的识别代码按从所述母机串联连接的序号自动设定为自己的识别代码ID的自动设定装置。
此外上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在分别把由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产生的ID作为自己的ID设定后,如果具有把ID设定完成的情况通知下面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功能,则从前面的电子仪器单元知道了ID设定完成的电子仪器,可以把从母机随后产生的ID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
此外上述母机对子机发出识别代码的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子机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有判断全部子机识别代码的设定完成的装置就可以。
此外采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也可以是由能与外部仪器和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分别具有与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构成,把此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串联使用的电子仪器系统。
这种情况下,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利用在自己前面没有连接其他的所述电子仪器单元、在自己后面连接有其他所述电子仪器单元,来识别自己是母机,利用在自己的前面连接有其他所述电子仪器,识别自己是子机的识别装置;在用此识别装置识别出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顺序产生所述各电子仪器单元的识别代码的装置;在用所述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子机的情况下,把从识别为是所述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顺序产生的识别代码按从识别为所述该母机的电子仪器串联的序号作为自己的识别代码自动设定的装置。
此外此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也可以具有在用上述识别装置识别为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把自己产生的最初的识别代码作为母机的识别代码的自动设定装置。
此外此多个电子仪器单元还可以具有识别自己的后面没有连接其他上述电子仪器,自己是最后的上述电子仪器单元,并把它传递给识别为是上述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的装置。
此外此多个电子仪器单元还可以具有在用上述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对其他电子仪器单元发出识别代码的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在没有从其他电子仪器单元来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判断全部其他电子仪器单元完成识别代码的设定的装置。
附图说明
第1图为仅表示第2图所示的电子仪器系统中有关ID设定的部分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
第2图为表示基于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图。
第3图为简要表示在第1图所示的电子仪器系统中的ID设定的说明图。
第4图为详细表示此ID设定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第5图为表示相同的ID自动设定时的母机和子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第6图为仅表示第2图所示的电子仪器系统中有关ID设定的部分的第2实施例的结构图。
第7图为表示基于第2实施例的ID设定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第8图为表示相同的ID自动设定时的母机和子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第9图为表示基于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简图。
第10图为表示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测定凸轮轴的各凸轮形状的情况下的例子的结构图。
第11图为表示以外用于测定凸轮轴的各凸轮形状的现有电子仪器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说明此发明,按照附图说明此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2图为基于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图,由4个电子仪器单元1~4构成。其中的电子仪器单元1为母机,具有用于连接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外部仪器5的内孔连接器(外部仪器的接口)6、用于连接其他电子仪器单元(子机)的内孔连接器(下游机的接口)7,具有与外部仪器5进行发送接收信息的功能。
电子仪器单元2~4为子机,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其他电子仪器单元的连接器。在此例子中,把插头连接器(上游机接口)8设在薄型的长方体盒子的面积比另外的面大的平行的两个面之一上,在另一个上设制内孔连接器(下游机接口)7。
通过顺序使此各连接器7和8嵌合,把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2~4与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串连地进行机械和电的连接,构成电子仪器系统10。
在使用此电子仪器系统10时,用RS-232C接口电缆16在内孔连接器6上把个人用计算机和控制器等的外部仪器与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连接,把各自的检测器11~14与设在各电子仪器单元1~4的侧面的检测器用连接器9进行连接。此检测器11~14可以使用与前述的第11图所示的检测器111~114相同的检测位移用的检测器,但可以与其他的电压、电阻值、温度、压力、光通量、音量、畸变量等各种检测器连接。各电子仪器单元1~4具有对应于此连接的检测器的电路等,也可以连接与每个电子仪器单元不同种类的检测器。
在构成此电子仪器系统10的各电子仪器单元1~4中,作为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可以直接与外部仪器5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作为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2~4可以通过此母机或母机和其他子机与外部仪器5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电源从外部仪器5通过电源电缆提供给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它也可以通过连接器7、8内的电源端子和各子机内的电源线提供给所有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2~4。
可是,为了使外部仪器5与各电子仪器1~4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有必要在各电子仪器单元1~4上分别设定识别代码(ID),以便可以识别向哪一个电子仪器单元发送信息,或从哪一个电子仪器单元接收信息。
下面对用于自动设定此ID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
第1图为仅表示上述的电子仪器系统10中有关ID设定的部分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
母机和子机的所有的电子仪器单元1~4都在内部装有由CPU和作为存储器的ROM和RAM等构成的微机(下面简称为“CPU”)20。此外,所有的电子仪器单元1~4通过各连接器用RS-485接口线21连接,此接口线21和各CPU20连接。此外具有使此接口线21接通和断开的开关(实际为2电路)22,用CPU20控制此各开关22的接通和断开。
用从第3图到第5图对此电子仪器系统10中的ID设定动作进行说明。在这些图和下面的说明中,象在第1图中所示的那样,把电子仪器单元1称为“母机”,把电子仪器单元2~4分别称为“子机1”、“子机2”、“子机3”。
第3图表示ID设定的概要,第4图为详细表示它的时间流程图,第4图去除子机3。
如这些图所示,首先母机通过第1图所示的RS-485接口线21向所有子机输出初始化指令(初始化命令)。
可是各子机在接通电源时自动进行初始化处理,使开关22断开(使RS-485连接变为低)。因此在从外部仪器5在此电子仪器系统10上接通电源时,在开始此ID自动设定处理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从母机向子机传递初始化指令。来自母机的初始化指令(初始化命令)有效是在一旦进行ID设定后再一次修订设定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全部子机的开关22变为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向全部子机传递初始化指令。这样全部子机进行初始化后,第1图中所示的CPU20使开关22变成断开(使RS-485连接变为低)。
在第3图和第4图中没有表示此时母机的CPU20生成初始的ID“1”,把它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存储到CPU20中的RAM中)。而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此后母机生成下一个ID“2”后输出ID设定指令。子机1接收它作为自己的ID设定为“2”,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的同时,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然后母机生成ID“3”输出ID设定指令。子机2接收它作为自己的ID设定为“3”,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的同时,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然后母机生成ID“4”输出ID设定指令。子机3接收它作为自己的ID设定为“4”,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的同时,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而后面没有连接子机。在第4图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连接子机3,在规定时间内对来自母机的ID“4”的设定指令没有设定完成的应答,通过时间终了使设定完成。
第3图的情况由于有来自子机3的应答,母机生成下一个ID“5”输出ID设定指令,但由于后面没有连接子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设定完成的应答,通过时间终了使设定完成。
这样母机顺序生成各电子仪器单元的ID,各电子仪器单元1~4分别自动把此顺序生成的ID“1~4”按从母机串联的子机序号设定为自己的ID。
用第5图所示的流程图更详细地对此ID自动设定时的母机和子机的动作进行说明。此ID自动设定例如在每次电源接通时进行。
如母机开始此处理后,首先输出初始化命令。所有子机在电源接通时进行初始化,第1图所示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2~4内的CPU20分别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断开(使RS-485连接变为低),不是这种情况下,用来自母机的初始化命令初始化。如初始化完成后,母机的CPU20设定最初的ID“1”,把它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后,使第1图所示的母机(电子仪器单元1)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此后使ID增加1变成“2”,向RS-485接口线21输出ID设定指令。
于是仅连接RS-485接口线21的子机1(电子仪器单元2)接收它,判断自己的RS-485连接是否变为低(图1的开关22断开),如果是NO的话,直接完成处理,但由于此时是YES,把此ID“2”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后,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如母机(电子仪器单元1)接收来自此子机的应答后,在把ID增加1变成“3”,输出ID设定指令。
这一次由于连接从母机到子机2的RS-485接口线21,子机1(电子仪器单元2)和子机2(电子仪器单元3)分别接收,子机1由于RS-485连接变为高,由于ID设定完成,什么也不进行而终了。子机2由于RS-485连接变为低,把接收的ID“3”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后,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使RS-485连接变为高。
如母机(电子仪器单元1)接收此应答后,再把ID增加1变成“4”,输出ID设定指令。
这样母机每次从子机接收到应答后把ID增加1,输出ID设定指令。然后在接收它的子机中开关22为断开、RS-485连接变为低的子机把此ID作为自己的ID进行设定,向母机输出应答后,把开关22变成接通,把RS-485变为高。此动作反复进行,对母机和被连接的全部子机设定ID后,在母机输出ID设定指令后规定时间内,不能接收到来自子机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处理终了。
连接四台以上子机的情况下,也同样反复此动作,直到对全部子机设定ID。
这些处理用第1图所示的母机(电子仪器单元1)内的CPU20和各子机(电子仪器单元2~4)内的CPU20进行。
也就是在此实施例中,母机内的CPU20起到顺序生成各电子仪器单元1~4的识别代码(ID)的装置的功能,各电子仪器单元1~4内的CPU20分别起到把此顺序生成的ID按从母机串联的序号作为自己的ID自动设定的装置的功能。
此外用各电子仪器单元1~4内的CPU20和开关22分别把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生成的ID作为自己的ID设定后,通过把自己的开关22变成接通,把RS-485变为高,起到把ID设定完成的情况通知下一个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功能。
此外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的CPU20对子机发出ID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来自子机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起到判断全部子机完成ID设定的装置的功能。
下面用第6图至第8图对第2图所示的电子仪器系统10中的有关ID设定的部分的第2实施例的结构、用它进行的ID自动设定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6图为表示有关此ID设定的部分的结构的图示,构成电子仪器系统10的串联的全部电子仪器单元1~4通过RS-485接口线21共同连接成串联状,各电子仪器单元1~4的CPU20用此RS-485接口线21连接成相互可以传送和接收信号。此外各CPU20的DL-IN和DL-OUT串联。
用此第2实施例,此ID设定的概要与第3图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仅仅是在由于全部电子仪器单元用RS-485接口线21按平常进行连接,可以把初始化指令通过RS-485接口线21从母机强制向全部子机输出的方面;在设定了ID的电子仪器单元的CPU20使DL-OUT变为低,把ID设定完成的情况通知下一个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方面;在通过DL-IN和DL-OUT的状态进行子机是否把从母机生成的ID作为自己的ID设定的判断方面。
因此,第7图的时间流程图和第8图的流程图也几乎与第1实施例的第4图和第5图相同,但是在利用来自母机的初始化指令(初始化命令)使全部子机进行初始化时,使此各CPU20的DL-OUT变为高,此后如设定从母机顺序产生的ID,则把此DL-OUT变为低。
把来自母机的ID设定指令向连接的全部子机输出,不同的方面只是仅在DL-OUT变为为高、DL-IN变为低(前面的电子仪器单元的CPU的DL-OUT变为低)的子机进行ID设定和向母机输出设定完成的应答,此后进行把DL-OUT变为低的处理。
这样的ID自动设定的处理用第6图所示的各电子仪器单元1~4内的各CPU20进行。
说明了在电源接通时进行这样的ID自动设定的处理,也可以用外部仪器或对母机的键盘操作等进行。此外也可以象错误处理等那样的特定条件成立时进行。或可以用外部仪器或对各电子仪器单元的键盘操作手动设定,也可以用拨码开关和参数等预先设定是用自动设定还是手动设定。
这样把由母机和多个子机构成的电子仪器单元1~4串联,通过设定各电子仪器单元的ID,此母机(电子仪器单元1)和串行通信用的RS-232C接口电缆连接的外部仪器可以判断被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个数和各自的启动状态或有无故障,可以指定特定的电子仪器单元后,进行数据的要求和复零指令、参数类的设定等,还可以在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之间实施对检测数据进行加减运算这样的指令。
例如在一台母机上连接五台子机,合计六台电子仪器单元被连接(机械或电的连接)来构成电子仪器系统的情况下,母机的ID为“1”,子机的ID从靠近母机的一个开始顺序为“2~6“。仅与母机连接的外部仪器可以用它的ID指定需要的电子仪器单元。例如全部电子仪器单元中,需要母机和距母机最远子机的这两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在指定ID=1和ID=6后,对母机提出数据要求。
此外即使构成电子仪器系统的电子仪器单元的连接顺序调换,或把一部分电子仪器单元和具有其他功能的电子仪器单元更换,或增加或减少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数目,由于电源接通时,变更后的各电子仪器单元的ID自动重新设定,也不会产生任何障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构成电子仪器系统的各电子仪器单元用连接器连接,进行机械和电的结合后使用的例子,这样就不需要电子仪器之间的连接电缆,可以形成紧凑的容易使用的电子仪器系统。可是根据用途不同,也可以在全部或一部分电子仪器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电缆进行电的串联。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也可以几台串联。
下面用第9图对采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第9图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图和第6图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也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此实施方式的电子仪器系统1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子仪器系统10的不同点是,构成串联的电子仪器系统10′的各电子仪器1~4全部为相同结构。
各电子仪器1~4是具有可以与所有的外部仪器和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26、用于与其他电子仪器连接的连接器27、包括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微机(简称为CPU)20相同的微机的控制部分20′的。可是上述的第1图和第6图所示的CPU20由于实际上也包括RS-232C、RS-485等的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等,实质上是相同的。
把连接器26和连接器27之间用RS-485接口线21连接,此接口线21也与控制部分20′连接。此外在控制部分20′和连接器26之间连接与第6图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包括DL-IN的各电子仪器单元间的信号线,在与连接器27之间连接与第6图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包括DL-OUT的各电子仪器单元间的信号线。
但是,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各电子仪器1~4的各连接器26上也设置与控制部分20′连接的RS-232C的连接插头(pin),可以把个人用计算机和控制器等的外部仪器用RS-232C接口电缆16进行连接。
此多个的各电子仪器1~4通过直接与连接器26和27嵌和或通过接口电缆进行连接,构成顺序串联的电子仪器系统10′。
各电子仪器1~4内的控制部分20′起到作为识别装置的功能,通过在自己前面没有连接其他的电子仪器单元和在自己后面连接有其他电子仪器单元来识别自己是母机,通过在自己的前面连接有其他电子仪器来识别自己是子机。
再有此各控制部分20′也具有自动设定装置的功能,在通过作为自身功能的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顺序生成各电子仪器单元1~4的识别代码(ID),在通过此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子机的情况下,把从识别为是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第9图例子中的电子仪器单元1)顺序产生的识别代码ID按从识别为此母机的电子仪器串联的序号作为自己的识别代码。
此各控制部分20′还具有在识别自己为母机的情况下,自己生成的最初的识别代码作为母机的识别代码进行自动设定(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功能。
此外此各控制部分20′通过自己后面没有连接其他上述电子仪器单元而识别到自己是最后的电子仪器单元(第9图例子中的电子仪器单元4)后,可以将此传递给识别是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第9图例子中的电子仪器单元1)。
此外此各控制部分20′在识别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对其他电子仪器单元发出ID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来自其他电子仪器单元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全部其他的电子仪器单元完成了ID设定。
构成此电子仪器系统10′的电子仪器数目并不限定为四台,可以把两台以上的任何台数完全相同结构的电子仪器单元进行串联来构成。
第10图表示用于检测与第11图所示的现有例子相同的凸轮轴的各凸轮形状,使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的情况下的构成例子,与第11图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把控制器50用RS-232C接口电缆仅连接在电子仪器系统10或10′的作为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1上,编码器140的旋转脉冲的输出信号线也可以连接在母机上。在构成电子仪器系统10或10′的各电子仪器1~4上,分别连接与第11图所示相同的检测位移用的检测器111~114。这样减轻了控制器50的负担,连接线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以上说明所述,采用此发明的电子仪器系统,由于在串联的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中可以自动设定识别代码(ID),而不需要基于人工的麻烦的ID设定操作,也不会产生ID设定的错误,即使系统变更组合,由于也可以在电源接通时等自动重新设定ID,所以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因此此发明利用串联多个电子仪器单元构成的各种电子仪器系统,例如可以用于检测板厚和形状等用的电子仪器系统,可以对此各电子仪器单元自动而且可靠地进行ID设定。
Claims (7)
1.一种电子仪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外部仪器的连接器和用于连接其他电子仪器单元的连接器,由具有与所述外部仪器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功能的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2个用于与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的子机的电子仪器单元构成,相对所述母机串联多个子机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机具有顺序产生各电子仪器单元的识别代码的装置,所述各电子仪器单元分别具有将该顺序生成的识别代码按从所述母机串联连接的序号自动设定为自己的识别代码的自动设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仪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在分别把所述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产生的识别代码作为自己的识别代码设定后,具有把设定完成的情况通知下面连接的电子仪器单元的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仪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机对所述子机发出识别代码的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所述子机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具有判断全部所述子机完成所述识别代码的设定的装置。
4.一种电子仪器系统,由能与外部仪器和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分别具有与其他电子仪器单元连接的连接器的多个电子仪器单元构成,把此多个电子仪器单元串联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
利用在自己前面没有连接其他的所述电子仪器单元、在自己后面连接有其他所述电子仪器单元,来识别自己是母机,利用在自己的前面连接有其他所述电子仪器,识别自己是子机的识别装置;
在用此识别装置识别出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顺序产生所述各电子仪器单元的识别代码的装置;
在用所述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子机的情况下,把从识别为是所述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顺序产生的识别代码按从识别为所述该母机的电子仪器串联的序号作为自己的识别代码自动设定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仪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在用所述识别装置识别为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把自己产生的最初的识别代码作为母机的识别代码自动设定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仪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通过自己的后面没有连接其他所述电子仪器单元来识别自己是最后的所述电子仪器单元,并将此传递给识别为是所述母机的电子仪器单元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仪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各电子仪器单元具有在用所述识别装置识别自己是母机的情况下,对其他所述电子仪器单元发出识别代码的设定指令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在没有从所述其他电子仪器单元来的设定完成的应答的情况下,判断全部其他所述电子仪器单元完成所述识别代码的设定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1341/2002 | 2002-10-25 | ||
JP2002311341 | 2002-10-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8949A true CN1708949A (zh) | 2005-12-14 |
Family
ID=3217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801019965A Withdrawn CN1708949A (zh) | 2002-10-25 | 2003-10-24 | 电子仪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30766B2 (zh) |
EP (1) | EP1553726A4 (zh) |
JP (1) | JP4288239B2 (zh) |
CN (1) | CN1708949A (zh) |
AU (1) | AU2003275660A1 (zh) |
WO (1) | WO200403901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1155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株式会社三丰 | 用于坐标测量机的自配置部件识别和信号处理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12382B2 (ja) * | 2007-10-03 | 2012-08-29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KR100633061B1 (ko) * | 2004-10-07 | 2006-10-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시스템 및 그 정식어드레스 할당방법 |
JP4665578B2 (ja) * | 2005-03-28 | 2011-04-06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含む制御システム |
US7827249B2 (en) * | 2006-11-03 | 2010-11-02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linking multiple consoles |
JP5016378B2 (ja) * | 2007-05-22 | 2012-09-05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無線システム、スレーブ装置及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
JP5196893B2 (ja) * | 2007-07-10 | 2013-05-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
EP2042839A1 (de) * | 2007-09-25 | 2009-04-01 | Mettler-Toledo AG | Verfahren zur Messwertübertragung in einer Mehrfach-Kraftmessvorrichtung, Mehrfach-Kraftmessvorrichtung und Kraftmessmodul |
JP5022190B2 (ja) * | 2007-11-16 | 2012-09-12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リング型通信システム |
KR100968865B1 (ko) * | 2007-12-17 | 2010-07-09 | 주식회사 애트랩 | 시리얼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id 부여방법 |
WO2009086882A1 (de) * | 2008-01-11 | 2009-07-16 |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 Selbst initialisierende serielle schnittstelle, eine anlage und ein verfahren |
JP2009290409A (ja) * | 2008-05-28 | 2009-12-10 | Yazaki Corp | アドレス設定装置、通信ユニ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
US8672860B2 (en) | 2009-05-18 | 2014-03-18 | Devicor Medical Products, Inc. | Tetherless biopsy device with self-reversing cutter drive mechanism |
JP5351607B2 (ja) * | 2009-05-22 | 2013-11-27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 |
JP2011024081A (ja) * | 2009-07-17 | 2011-02-03 | Mega Chips Corp | 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サ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監視システム |
JP2012122849A (ja) * | 2010-12-08 | 2012-06-28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Tatsuno Co Ltd | 電力計測システム、及び、該電力計測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マスター装置、並びに、該電力計測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スレーブ装置 |
JP2012195900A (ja) | 2011-03-18 | 2012-10-11 | Denso Wave Inc | 生産機器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コンポーネント |
JP2014143771A (ja) * | 2011-05-18 | 2014-08-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識別情報設定方法並びに電池ユニット |
EP2687815A1 (de) | 2012-07-20 | 2014-01-22 |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 Messmaschinenkommunikation |
GB201214859D0 (en) * | 2012-08-20 | 2012-10-03 | Control Tech Ltd | Node address allocation |
US10218672B2 (en) | 2012-09-05 | 2019-02-26 |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 Measuring machine communication with automatic address allocation |
JP2014014182A (ja) * | 2013-10-04 | 2014-01-23 | Mega Chips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サ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監視システム |
JP6176097B2 (ja) * | 2013-12-05 | 2017-08-0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GB2563024A (en) * | 2017-05-30 | 2018-12-05 | Flakt Woods Ltd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ly setting addresses of a plurality of slave devices |
JP6905499B2 (ja) * | 2018-10-18 | 2021-07-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JP7342555B2 (ja) * | 2019-09-18 | 2023-09-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通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20112420A1 (de) | 2020-05-07 | 2021-11-11 | Wipotec Gmbh | Modulare messtechnische 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mehrspurige Wa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64637A5 (de) * | 1982-04-28 | 1988-03-15 | Cerberus Ag | Verfahren zur uebertragung von messwerten in einem ueberwachungssystem. |
JPS6295042A (ja) * | 1985-10-22 | 1987-05-01 |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 多重伝送装置 |
DE4312757A1 (de) * | 1993-04-20 | 1994-10-27 | Festo Kg | Elektronische Steuereinrichtung für eine modulartig aufgebaute Ventilstation |
JP2807145B2 (ja) * | 1993-06-25 | 1998-10-08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ハブの管理機能活性化方式 |
DE4404962C2 (de) * | 1994-02-17 | 1999-12-1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Konfigurieren von Funktionseinheiten in einer Master-Slave-Anordnung |
US5715475A (en) * | 1994-12-29 | 1998-02-03 | Intel Corporation | Top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initialization of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video information |
US5872934A (en) * | 1996-08-26 | 1999-02-16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video distribution units to a serial data bus |
JP3451347B2 (ja) * | 1997-03-07 | 2003-09-2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US6678747B2 (en) * | 1999-08-23 | 2004-01-13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calable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uting apparatus |
US6597956B1 (en) * | 1999-08-23 | 2003-07-22 | Terraspring,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xtensible computing system |
JP3477709B2 (ja) * | 1999-10-29 | 2003-12-1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センサシステム |
JP2001211176A (ja) * | 2000-01-27 | 2001-08-03 | Massuru Kk | ネットワーク内端末の識別番号自動設定方式 |
JP4467727B2 (ja) | 2000-07-24 | 2010-05-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その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動作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US6618628B1 (en) * | 2000-10-05 | 2003-09-09 | Karl A. Davlin | Distributed input/outpu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
-
2003
- 2003-10-24 US US10/532,228 patent/US73307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24 JP JP2004546479A patent/JP42882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24 WO PCT/JP2003/013661 patent/WO20040390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0-24 EP EP03758899A patent/EP155372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0-24 CN CNA2003801019965A patent/CN170894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0-24 AU AU2003275660A patent/AU20032756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1155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株式会社三丰 | 用于坐标测量机的自配置部件识别和信号处理系统 |
CN109211155B (zh) * | 2017-06-30 | 2020-08-04 | 株式会社三丰 | 用于坐标测量机的自配置部件识别和信号处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88239B2 (ja) | 2009-07-01 |
JPWO2004039010A1 (ja) | 2006-02-23 |
AU2003275660A1 (en) | 2004-05-13 |
EP1553726A4 (en) | 2009-06-10 |
US7330766B2 (en) | 2008-02-12 |
EP1553726A1 (en) | 2005-07-13 |
WO2004039010A1 (ja) | 2004-05-06 |
US20060047345A1 (en) | 2006-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08949A (zh) | 电子仪器系统 | |
CN1122910C (zh) | 有线/无线键盘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2006C (zh) | 容错多点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 |
CN1080012C (zh) | 线束的制造方法 | |
US20120059959A1 (en) | Method for Assigning Addresses to Nodes of a Bus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 |
CN1662008A (zh) | 带时钟信号的半双工串行总线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842778A (zh) | 多接口数据获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758658A (zh) | 分配地址的网络系统和方法 | |
CN1124577C (zh) | 现场设备和现场总线系统以及控制现场设备的方法 | |
CN1104355A (zh) | 相交电缆检测系统 | |
US20100292814A1 (en) | Cnc machine control apparatus | |
CN1224200C (zh) | 双重通信系统和远程监视控制用的双重通信方法 | |
CN110022093A (zh) | 电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5873C (zh) | 移动通信设备、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方法和对其的供电方法 | |
CN1503911A (zh) | Lsi检查方法及装置、lsi检测器 | |
CN1678914A (zh) | 利用冗余传感器和分析电路确定旋转机器部件转数的装置 | |
CN101044775A (zh) | 无线移动站装置和通信切换判断方法 | |
US1158828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n adapt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vehicle using a 3D printer | |
CN207416598U (zh) | 智能油门踏板及电动汽车 | |
CN1137429C (zh) | 万用串列汇流排集线器 | |
CN108111992A (zh) | 一种分体式船载通导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
CN216526872U (zh) | 一种自动化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 |
CN103944028A (zh) | 一种旋转碳刷架 | |
CN109905059A (zh) | 一种无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286028C (zh) | 数据传输控制系统以及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