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541A - 用于形成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1541A CN1671541A CNA038179016A CN03817901A CN1671541A CN 1671541 A CN1671541 A CN 1671541A CN A038179016 A CNA038179016 A CN A038179016A CN 03817901 A CN03817901 A CN 03817901A CN 1671541 A CN1671541 A CN 1671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element
- machine
- open end
- joint head
- convey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5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e.g. by we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0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ultrasonic vib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1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heated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5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5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 Closing Of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 Filling Or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 Noodles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用于食器的容器(2)在机器(1)上制造,该机器装备有:一进给工位(4),该进给工位供给一单行的许多管状元件(2a);第一热密封装置(10),每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2b)通过该密封器(10)闭合及固定;一第一输送机构(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操作位置中从进给工位(4)上接受管状元件(2a),在第二操作位置中,该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第一密封装置(10)。该机器(1)装配有第二热密封装置(36),该第二密封装置(36)通过闭合及固定与第一敞开端(2b)相对的每个管状元件(2a)的一个第二敞开端(2c)而完成容器(2);并且结合有一位于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热密封器(36)之间的第二输送机构(3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能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操作位置中,从第一输送机构(3)上接受局部闭合的管状元件(2a),在第二操作位置中该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第二密封装置(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其技术特征如所附的权利要求1所述。
更具体地且不附任何限制地,本发明适用于制造各种用于食器容器的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设计用于包装液体产品的容器,特别是牛奶、果汁、酸奶、矿泉水或其它类似物质。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液体食品在通常实践中将其瓶装在容器中,这些容器的结构是由多层或经处理的纸质材料制成的,如涂覆有适于液体物质的符合食品安全性的一层或多层卡纸或硬纸板。
在许多情况下,上述容器是这样成形的,总体上从材料卷上切下平坦的坯料件,沿着关键地方设置的折缝线根据需要折叠,从而达到适于保持液体产品的形状。
通常,这样的容器具有大致方形截面的管状结构。
这种容器使用传统机器生产,这些传统的机器将弯曲平坦的坯料件形成具有一敞开的顶端和一敞开的底端的管状元件。
首先,管状元件碰到机械臂,管状元件的敞开的底端的边缘由该机构臂弯曲并折叠,从而闭合该端部。所产生的端部折片通过热密封相互固定,上述热密封可通过定位成与折片的选定区域配合的特殊的板实现。
而后,局部闭合的容器充填入通过敞开的顶端引入的液体产品。此后,通过弯曲相应的边缘闭合顶端以及以上述用于底端的方法固定折片。
上述类型的机器现实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它们不是装备成可处理带有具备导管的顶部的类型的容器,这种顶部通常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从中可倒出液体的管状的接头或“颈部”,并且该顶部可提供一个能够通过合适的盖子闭合的嘴部。
颈部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它必须通过热密封或熔接操作固定到管状体上,在热密封或熔接操作中,颈部的基部连结到与容器的敞开的顶端一致的顶部边缘上。给定颈部的特定位置,该位置的中心在容器的纵向轴线上,它的应用要求相当的精确度。
目前使用的用于生产此类容器的、现有技术包括的机器是由能够封闭及密封容器的仅一个敞开端的特别笨重且复杂的设备构成的。
更确切地,使用第一机器封闭容器的底端,由此,局部封闭的容器被转移到第二机器,该第二机器将封闭顶端及相应的颈部。因此,容器的制造涉及使用两台不同且分离的机器,每个机器被设计成用于闭合及密封两个敞开端中的一个。
这些机器存在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由于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在制造过程中,单个容器必须从一个机器通向另一个机器,其结果是制造成本及处理时间都将分别过高和过长。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操作中有两台机器,不仅设备的整体尺寸过大,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在于必须提供一输送系统,例如利用输送带,从而将局部闭合的容器从一台机器转移到另一台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特别是一种用于食品的容器,容器的两个端部将闭合和密封。
更确切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从而闭合容器的底端,并将颈部连接到顶端上,无需使用同类的两台分离的机器。
附图说明
从下述说明中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出所述目的及其他目的,这些目的基本由形成具备由所附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实现。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地进行具体描述,附图分别为:
图1为用于形成容器的系统的平面图;
图2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的侧视图;
图2b为示出了一个可选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位于机器上游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了图1的细节的侧视图;
图5a和5b为示出了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的细节的立体图,其中带有一个加工中的相应容器,示出了两个相关的操作位置;
图6a和6b为示出了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的第二个细节的立体图;其中带有一个加工中的相应的容器,示出了两个相关的操作位置;
图7a至7e示出了机器的若干部件,通过这些机器部件在加工中的容器的一部分上执行不同顺序的操作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标号50表示整个系统,该系统结合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容器2的机器1。
如图1所示,系统50包括:一个支承结构51;以及,与该支承结构相联系的是一个成形部分52,该成形部分52用于制备至少一个坯料件7,该坯料件7可成形一个相关的容器2;以及一个在成形部分52的下游操作的造型部分53,该造型部分53的功能是通地固定操作将来自成形部分的单个的坯料件7折叠,并且建立相应的折叠容器2的形状。根据本发明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被设置成在如此一个系统的造型部分53中操作,以下将进一步描述。
具体地,成形部分52包括一个进给工位52a,通过该进给工位适于保存液体食品的成形材料的连续条54沿着以Y表示的一预定进给路径行进。成形材料较佳包括多层或经处理的纸质材料,例如带有不可渗透的且防腐的薄膜的硬纸板或卡纸。
进给工位52a还包括多个导向元件,较佳地导向元件为辊子,它们用于建立第一段进给路径,接着所述第一段进给路径的是沿着大致平行于该支承结构的纵向尺寸的方向在系统50的支承结构的外部延伸的成形材料。
系统50可以装有编号装置,该编号装置用于对与单个坯料件7相一致的成形材料的连续部分标号。编号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进给工位52a的相继的导向元件之间操作,即,在沿着其中条带基本沿一个水平平面延伸的进给路径的一个部位处对成形材料加标记。
成形部分53包括一个位于进给工位52a的下游的刻痕工位55,通过该刻痕工位55,预定提供一个相关坯料件7的成形材料的各个部分印有至少一条折缝线。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刻痕工位55用于在单个操作中产生多个折缝线,这些折缝线在成形材料的平坦表面上刻出了需生产的容器2的形状。
刻痕工位55包括至少一个压机,该压机具有对成形材料的两个表面提供的相互相对的模具。在操作中,压机将在一个停止位置和一个操作位置之间交替,在停止位置中,两个模具远离介于它们之间的成形材料,在操作位置中,模具有力地抵靠成形材料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产生上述的折缝线。
成形部分53还包括一个在刻痕工位55下游操作的切割工位56,通过该切割工位56,从刻痕工位上接受带有折痕的成形材料,并且划分成相继的离散件,每个离散件构成一个相应的坯料件7。切割工位56包括至少一个刀片,该刀片定位成可操作地接近刻痕工位55,这样,成形材料可以紧邻着压机被切割。在操作中,类似压机,刀片可以一个远离成形材料的停止位置和一个与同一材料配合的操作位置之间交替,在操作位置中连续条被横向地切割。有利地,刀片可以被定时成与刻痕工位55的压机在相关的停止和操作位置之间的运动同步地在停止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交替,这样,模具和刀片可同步地与成形材料配合。
然外,刻痕且被切割的坯料件通向定成部分53,并且被本发明提供的机器接受。
参照附图,标号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的用于成形容器2的整台机器。
机器1包括一第一机构3,通过该第一机构3可以输送多个构成容器2的管状元件2a。
更确切地,管状元件2a排成一列地通过输送机构3朝着进给工位4前进。管状元件2a由成形装置5制备,该成形装置5与进给工位4相一致并在进给工位4处操作。
更详细地,较佳地如图3中所示,成形装置5具有一个夹持元件6,该元件6用于弯曲多层或经处理的纸质材料的坯材料件7,其中的纸质材料通常为涂覆有适用于液体食品的、对食物安全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的硬纸板或卡纸。坯料件通过夹持元件6围绕一个靠模8包裹,靠模8的形状相应于管状元件2a的形状,从而坯料件7的一个纵向边缘将重叠在另一个上。
成形装置5还具备:一个密封件6a,该密封件6a用于将纵向边缘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管状元件2a;以及一个进给机构9,管状元件2a通过该进给机构9沿着径向的进给方向A朝着第一输送机构3前进。
机器还可利用以预折缝的管状结构供给到进给工位4的坯料件7进行操作,该坯料件7被坍塌以致具有一大致平的扁菱形横截面。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50可以包括一个现有技术范围内的传统实施例的成形装置5,该成形装置包括一个夹持元件6,该夹持元件6可提供到预刻痕的管状坯料7的两个相对的侧向边缘,以这种方式提供一压缩力,由此使平坦的轮廓膨胀成沿截面观察基本呈方形的轮廓。以这种方式将平坦的粘合的管状坯料件直立的操作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
第一输送机构3设置成面对进给工位4,并且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操作位置中,从进给位置4接受一单个的管状元件2a,而在第二操作位置中,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相应的第一密封装置10。
更确切地,第一输送机构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轮11,第一轮11可以沿着通过进给工位4和第一密封装置10的一第一圆形密封路径P′以第一进给方向B旋转。
第一轮11包括:一中心轮毂12,该轮毂12围绕一相应的轴线12a旋转;以及多个支承元件13,这些支承元件13用于装载管状元件2a。支承元件13从轮毂12径向地突出,每一个元件13具有固定在同一轮毂12上的第一端13a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13b,第二端13b呈基本圆柱形,并且其截面比元件13的其它部分小。
有利地,如图4所示,系统包括两个第一轮11,这两个第一轮并排设置,每一个第一轮11具备相关的一组支承元件13,这些支承元件13围绕相应的轮毂12设置。
具体地,每个支承元件13具备一个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几何形状,该形状与管状元件2a的内部形状互补。在附图示出的实例中,管状元件2a为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外观,其截面呈方形。因此,支承元件13将具有一个与管状元件2a相同的方形的平形六面体的形状。
因此,每个管状元件2a可以配合在一个相应的支承元件13上,使同一元件2a的相应的第一敞开端2b被定位成与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相一致。
在沿第一密封路径P′的一某一位置上,在相对第一进给方向B的供给管状元件2a的进给工位4的上游,机器包括一个供给用于容器2的颈部15的进给装置14。所述进给装置14的功能在于将一个颈部15放置在各个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第二端13b的形状与颈部15的内部几何形状相匹配,颈部15包括一管状体,该管状体较佳是塑料的,该管状体具备最上部的一个嘴部15a以及位于本体的与嘴部15a相对的端部的一个基本方形的基部15b。在与管状元件2a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顶部表面16和17平行的位置中,基部的四个侧边构成了管状元件2a的连接部15c。
上述第一密封装置10沿着第一密封路径P′定位,并且特别地,相对于第一进给方向B第一密封装置10位于进给工位4的下游,从而通过固定相关的颈部15与各个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2b相互作用并将第一敞开端2b闭合。
较佳地,如图4所示,每组支承元件13装有相应的第一密封装置10。
特别地,每个轮11的第一密封装置10包括一第一结合头10a,该第一结合头10a能与管状元件12相互作用,从而将定位在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的颈部15的两个连接部15c密封到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顶部表面16上。
另外,第一密封装置10包括一个相对于第一进给方向B位于第一结合头10a的下游操作的第二结合头10b,该结合头10b与管状元件2相互作用,从而将颈部15的两个连接部分15c密封到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二顶部表面17上。
有利地如图5a和5b所示,第一结合头10a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成形元件18,这些成形元件18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停止位置,上述成形元件远离管状元件2a的第一顶部表面16(图5a),在第二操作位置中,第一顶部表面16与该成形元件18配合,并且被密封到颈部15相应的连接部分15c上(图5b)。
每个第一成形元件18可由传统致动装置(未描述也未示出)发动,第一成形元件18包括一个广泛用于食品容器制造中的传统类型密封器或熔接器19。更确切地,密封器或熔接器19可以为热密封或超声波或感应熔接设备,但无论如何密封器或熔接器均具有可加热的直线性部分19a,该部分设置成具备一大致梯形的轮廓,并且当在操作位置中时该部分可施加相应的密封线20。
这些相同的密封线20(在附图中以虚线表示)位于管状元件的第一顶部表面16上,并且沿着颈部的连接部分15c,表现为大致的梯形轮廓。
第一结合头10a也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反作用元件21,这两个反作用元件21能够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横向于第一成形元件18移动,其中第一停止位置远离第二顶部表面17,处于第一停止位置时第一成形元件18占据相关的第一停止位置,第二操作位置与第二顶部表面17接触,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第一成形元件占据相关的第二操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所示,第一成形元件和第一反作用元件21作用为会聚在管状元件2a上的一个夹持器的夹头。
更确切地,各第一反作用元件21具备一大致六面体形的主体22,该主体22包括一个被提供到颈部15的顶部22a和一个提供到一个相应的第二顶部表面17的底部22b。
顶部22a具有一个定位部分23,该定位部分23从顶部22a突出并且在内部具备一个大致U形截面的轮廓。由此实现的定位部分23的轮廓设置成可与颈部15的轮廓匹配,并且被提供到一个靠近嘴部15a的颈部15的顶部圆柱部分。
当第一反作用元件21处于操作位置中时,相应地,如图5b所示它们将围绕颈部15闭合。
每个第一反作用元件21的底部22b具备一个承座表面24,该承座表面24被提供到相应的第二顶部表面17。所述表面24包括一个平坦的中心部分24a,该中心部分位于定位部分23的下方,并且被设计成可对着相应的第二顶部表面17的中心表面17a。
更具体地,承座表面24的平坦的中心部分24a具备一个大致梯形的轮廓,这样第二顶部表面17的中心表面17a可以被设置成梯形。
另外,平坦中心部分24a的每个斜边具备一个相应的横向部分24b,该横向部分的表面相对于中心部分24a的表面成一定角度,这样,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该中心部分24a从底部22b突出。
横向部分24b具备一个大致三角形的轮廓,并且与密封器19的可加热的直线性部分19a结合,从而沿着管状元件2a的外角边缘形成相应的翼部25。
较佳地,如图6a和6b所示,第二结合头10b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二成形元件26,这两个元件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停止位置远离管状元件2a的相应的第二顶部表面17(图6a),在第二停止位置,第二顶部表面17与成形元件26配合,并且密封到颈部15的相应的连接部分15c上(图6b)。
每个第二成形元件26由相关的致动装置发动,每个第二成形元件26包括一个广泛用于食品容器制造中的传统类型密封器或熔接器27。更确切地,密封器或熔接器27可以为热密封或超声波或感应熔接设备。
密封件27也可以具备一个可加热的直线性部分27a,这样,当成形元件占据第二操作位置时,直线性部分27将与相应的密封线20配合。所述密封线20大致与第二顶部表面17和相连部分15c之间的结合区域相应。
第二结合头10b还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二反作用元件28,这两个反作用元件28能够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横向于第一成形元件26移动,其中第一停止位置远离第一顶部表面16,处于第一停止位置时当第二成形元件26占据相关的第一停止位置,而第二操作位置与第一顶部表面16接触,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第二成形元件26占据相关的第二操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中,如图所示,第二成形元件26和第二反作用元件28与第一成形元件1 8和第一反作用元件21基本相同的方式设置,区别在于,它们设计用于密封不是由第一结合头10a密封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对表面。
实质上,每个第二反作用元件28呈现出与第一反作用元件21相同,其中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主体29包括一个被提供到颈部15的顶部29a和一个提供到第一顶部表面16的底部29b。
顶部29a具有一个定位部分30,该定位部分30从顶部29a突出并且在内部具备一个大致U形截面的轮廓。由此实现的定位部分30的轮廓被设置成可与颈部15的轮廓匹配,并且被提供到一个靠近嘴部15a的颈部15的顶部圆柱部分。
当第二反作用元件28处于操作位置中时,相应地,如图6b所示它们将围绕颈部15闭合。
每个第二反作用元件28的底部29b具备一个承座表面31,该承座表面31被提供到相应的第一顶部表面16。所述表面31包括一个平坦的中心部分31a,该中心部分位于定位部分30的下方,并且被设计成可对着由第一结合头10a预先固定在位的相应的第一顶部表面16的中心表面16a。
更具体地,承座表面31的平坦的中心部分31a具备一个大致梯形的轮廓,这样第一顶部表面16的中心表面16a可以被设置成梯形。
另外,平坦中心部分31a的每个斜边具备一个相应的横向部分31b,该横向部分的表面相对于中心部分31a的表面成一定角度,这样,如图6a和图6b所示的,该中心部分31a从底部29b突出。
横向部分3 1b具备一个大致三角形的轮廓,并且被设计成与沿着管状元件2a的外角边缘设置的相应翼部25抵靠,抵靠方式与已描述的第一反作用元件21的相应部分类似。
机器1还包括一个第二输送机构32,该机构结合第一输送机构3操作,位于相对于进给方向B的第一密封装置10的下游。第二输送机构32能够在一第一操作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操作位置中,从第一输送机构3接受管状元件2a,在第二操作位置中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相应的第二密封装置36。
第二输送机构32包括一第二轮33,该第二轮与第一轮11类似,并且沿着相切于第一密封路径P′的一第二圆形密封路径P″的一第二进给方向C旋转。
第二密封路径P″相邻于第一输送机构2通过,并且通到所述的第二密封装置36。
第二轮33包括一个可围绕一相应轴线旋转的中心轮毂33a,并且包括多个从中心轮毂33a径向突出的保持元件34。
具体地,每个保持元件34具有大致管状的外观,并且在离轮毂33a的最远端处设置了一个通入开孔34a,并且还提供了一种与管状元件2a的外部几何形状匹配的内部形状。因此,单个的管状元件2a可以这样的方式插入到一个相应的保持元件34中,即,与第一敞开端2b相对的一第二敞开端2c定位成与通入开孔34a一致。
在图2b示出的实例中,每个保持元件34可容纳一内部细长构件35,该内部细长构件类似地从轮毂33a径向地突出。细长构件35具备一个与轮毂33a固定的第一端35a以及与第一端35a相对的第二端35b,该第二端35b定位成与通入开口34a一致。
可以注意到,当管状元件2a在相应的保持构件34的内部定位时,细长构件35通过颈部15的嘴部15a插入元件2a中,而该颈部15在其围绕第一输送机构3通过的过程中预先密封到管状元件2a上。
另外,机器还包括一个转移装置60,该转移装置60在第一轮11和第二轮33之间操作,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交替,在第一位置中,转移装置可接受面向第二轮33并由一个相关的支承元件13装载的管状元件2a,在第二位置中,管状元件2a通过装置60放置到一个相应的保持元件34中,使细长构件35通过颈部15的嘴部15a而通入管状元件2a中,以及将第二敞开端2c定位在通入开孔34a的外部。
转移装置60未加详细描述和说明,它是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类型。例如,该装置可以包括一组吸盘,该吸盘可以抵靠管状元件2a的外表面定位,并且由一机械臂承载,从而将管状元件2a引入保持元件34。
第二密封装置36被设计成与管状元件2a的第二敞开端2c相互作用,从而闭合第二端2c,完成容器2。
具体地,第二密封装置36包括一结合头37,该结合头能够与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二敞开端2c相互作用,其结果是将与敞开端2c相应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侧边结合在一起(参见图7a和7b)。更精确地,两个侧边38与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对表面相应,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合,即,将横向于管状元件2a的纵向尺寸延伸的两个相应的顶部边缘38a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仍参照图7a,可以看到结合头37包括两个折叠元件39,这些折叠元件39可以被提供到相应的侧边38,从而将相应的顶部边缘38a拉到一起并使其匹配。头部37还具备一个密封器40,该密封器可在两个边缘38a上操作,以将它们相互固定。
第二密封装置36还包括一个相对第二进给方向C位于结合头37下游的压机41(示出在图7c中),该压机在结合的侧边38上操作,以便朝着轮毂33a向它们施力。施力作用的效应是产生一个基本横向于管状元件的纵向尺寸延伸的平坦的基部表面。压机41的作用也是产生两个相对的端部折片(fold)42,这些折片横向地超过管状元件2a相关的侧壁突出,并且具备大致三角形的轮廓。
第二密封装置36还可具有一第一密封器或熔接器43(图7c),这样可以接合确定端部折片42的密封线,由此将材料的两个变平的厚度结合并形成容器的底部表面。有利地,端部折片的尖端将少量涂覆有传统类型的粘合剂。并且,在沿第二进给方向C的第一密封器43的下游的某一位置上,一个固定折叠导向件44与密封装置相联,该导向件44沿着第二密封路径P″延伸,它被定位成端部折片42将被接合并且向内弯曲到预先压平的侧边38上。
在图2a示出的第一实例的情况中,弯曲的端部折片42的胶合尖端通过可移动臂45b的动作结合。
在图2b示出的第二实例的情况中,端部折片42通过一第二密封器或熔接器45(图7d)的作用结合,通过该作用重叠的尖端熔合在一起完成容器2(图7e)。
在该实例中,第二密封器45体现为一个可动臂45a,该可动臂45能够垂直移动,并且在与细长构件35的第二端35b一致的一位置处抵靠弯曲端部折片42,该位置直接位于保持元件34的通入开口34a的下方。
一个传统类型的输出装置46在沿第二进给方向C的第二密封装置36的下游操作,该输出装置46不再详细描述,通过该输出装置,每个完成的容器2移出相应的保持元件34,并且引向进一步的精加工工位。
在结构特征方面基本如上所述的机器1的操作如下。
按已描述的方式最初通过成形装置5制备的管状元件2a被引入供给工位4。
管状元件2a沿着输入方向A(图2)通过,并且被第一传送机构3接受。更确切地,管状元件2a以这样一种方式接受到轮子11上,即,每个支承元件13被套在一个相应的管状元件2a中。可以看到,轮子11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轮毂以这样一种方式转换角度,即,支承元件13与进给工位4对齐,而后与第一密封装置10对齐,接着再与第二输送机构32对齐。
由此,每个管状元件2a定位在相关的支承元件13上,其中第一敞开端2b定位在该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颈部15将通过相关的供给装置14预先定位在元件13上。
接着,管状元件2a沿着第一密封路径P′朝着第一结合头10a前进。对于处在适当位置中的管状元件2a在位中时,第一成形元件18和反作用元件21占据了它们相应的操作位置(图5b)。更详细地,第一成形元件18与第一顶部表面16接合,以及材料沿着密封线20固定。同时,第一反作用元件21与第二顶部表面17接合,其结果是颈部15被定位部分23限制,并且与管状元件2a对齐,迫使中心表面17a而获得设定的梯形轮廓。通过第一反作用元件21的平坦的中间部分21a,中心表面17a被设置成了上述形状,部分21a的突出轮廓同时加压于中心表面17a和两个邻接的翼部25。
此后,第一成形元件18和第一反作用元件21恢复到它们相应的停止位置(图5a),以释放管状元件2a,管状元件2a朝着第二结合头10b前进。
以这种方式,第二成形元件26和第二反作用元件28现位于它们相应的操作位置(图6b)。更详细地,第二成形元件26与预先被压上的第二顶部表面17接合,这样,沿着连接颈部15的线20可以构成密封。同时,第二反作用元件28与第一顶部表面16接合,其结果是,颈部15被定位部分30限制,迫使中心表面16采取预定的梯形轮廓。所述形状通过第二反作用元件28的平坦的中心部分31a赋予中心表面16a上,该中心部分31a的突出的轮廓同时加压于中心表面16a和两个结合的翼部25。
在这连接处,颈部15装配到管状元件2a的第一端2b上,管状元件朝着转移装置60前进。
局部成形的管状元件2a均被引导至第二输送机构33的相关保持装置34中,同时细长构件35通过颈部15的嘴部15a插入。在这种情况下,管状元件2a定位在相应的保持元件34的内部,而颈部15定位在细长构件35的第一端35a处。
管状元件2a从此处开始沿着第二进给方向C的密封路径P′朝着第二密封装置36前进。
管状元件2a在结合头37的下方通过,通过结合头37上述诸侧部38被拉到一起并且弯曲,从而结合相应的顶部边缘38a。密封器40沿着顶部边缘38a的整个长度通过,将边缘相互固定(图7a)。
此后,压机41相对于轮子33向结合的侧部38加压,由此产生一个平坦的表面(图7c),该表面基本横向于管状元件2a的纵向尺寸延伸,并且具有两个端部折片42。
有利的是,在压机41下游的第一密封器或熔接器43施加密封线,这些密封线定位成为端部折片42划界,这样,这些折片可以被结合在一起形成容器2的方形基部。
由此形成的管状元件2a相继地通过固定折片导向件44前进,该导向件44将向内弯曲端部折片42,并将其折在结合侧部38上。最后,在图2a示出的实例中,端部折片42的胶合尖端将以传统方式通过可动臂45b(图7e)结合。
或者,在图2b示出的实例中,第二密封器45的臂45a将与重叠端部折片42接合,撞击到位于管状元件2a的内部的细长构件35的第二端35a上,并且与端部折片42重叠的位置对齐。由此,管状元件2a在两个端部2b和2c处闭合,从而完成容器2。
接着,容器2被输送到输出装置46,在那里,容器2从保持元件34上移出,并朝着进一步的精加工工位前进。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相关的问题,并实现了所述的目的。
首先,应注意到,机器1其整体上是被设计成用于形成容器2的。实质出,采用了两个旋转输送机构,管状元件2a首先被装配,而后底端被闭合,这样,无需管状元件的其它道道或移动以形成容器2。
因此,产生单个容器1的所需的时间减少,生产成本降低。
另外,由于在两个轮子之间不具有输送器连接,因此,机器1可以作得更加紧凑,并且适用于任何用于形成包装食品或类似产品的容器的某一系统中。
Claims (27)
1.一种用于形成容器的机器,特别是用于形成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一进给工位(4),所述进给工位供给一单列的管状元件(2a);第一密封装置(10),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在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2b)上操作以封闭第一端(2b);一第一输送机构(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个位置中从进给工位(4)上接受管状元件(2a),在另一个位置中,该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第一密封装置(10);一进给装置(14),所述进给装置(4)供给用于容器(2)的颈部(15),面向第一输送机构(3)并与第一输送机构相互作用;第二密封装置(36),所述第二密封装置(36)在与第一敞开端(2b)相对的每个管状元件(2a)的一个第二敞开端(2c)上操作,由此封闭该第二端(2c),完成容器(2);以及一第二输送机构(3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一个位置中从第一输送机构(3)上接受管状元件(2a),而在另一个位置中该管状元件(2a)被提供到第二密封装置(3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轮(11),所述第一轮(11)能以沿着第一密封路径(P′)的第一进给方向(B)旋转,相邻进给工位(4)以及第一密封装置(10)通过,进给装置(14)占据了相对第一供给方向(B)供给管状元件(2a)的进给工位(4)上游的第一密封路径(P′)上的一个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轮(11)包括一个围绕相应轴线(12a)旋转的中心轮毂(12)以及多个支承元件(13),所述支承元件(13)从轮毂(12)径向突出,并且用于装载管状元件(2a),支承元件(13)均具有与轮毂(12)固定的第一端(13a)以及远离第一端(13a)的第二端(13b);进给装置(14)的作用是将一个颈部(15)定位在每个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轮子的每个支承元件(13)具有一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形状,该形状与管状元件(2a)的内部几何形状配合,这样,每个管状元件(2a)可以配合在相应的支承元件(13)上,其相关的第一敞开端(2b)定位在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
5.如上述任何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装置(10)包括一第一结合头(10a),所述第一结合头(10a)定位成与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2b)以及与位于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的颈部(15)相互作用,从而将与第一敞开端(2b)一致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顶部表面(16)与构成颈部(15)的基部(15b)的两个连接部分(15c)相结合,以及第一密封装置(10)还包括一个第二结合头(10b),所述第二结合头在相对于第一进给方向(B)的第一结合头(10a)的下游操作,所述第二结合头定位成与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以及与定位在支承元件(13)的第二端(13b)上的颈部(15)相互作用,从而将与第一敞开端(2b)一致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顶部表面(17)与构成颈部(15)的基部(15b)的两个连接部分(15c)相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结合头(10a)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成形元件(18),所述第一成形元件(18)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停止位置,远离管状元件(2a)的第一顶部表面(16),在第二操作位置,该成形元件(18)接合第一顶部表面(16),并且第一顶部表面(16)密封到颈部(15)的连接部分(15c)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结合头(10b)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二成形元件(26),所述第二成形元件(26)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停止位置远离管状元件(2a)的第二顶部表面(17),在第二操作位置,该成形元件(26)接合第二顶部表面(17),并且第一顶部表面(17)密封到颈部(15)的连接部分(15c)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成形元件(18)包括一热密封器(19),该热密封器(19)具有可加热的直线性部分(19a),当在操作位置中,所述直线性部分可施加于管状元件(2a)的第一顶部表面(16)具有的相应的密封线(20)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成形元件(26)包括一热密封器(27),该热密封器(27)具有可加热的直线性部分(27a),当在操作位置中,所述直线性部分可应用于管状元件(2a)的第二顶部表面(17)具有的相应的密封线(20)上。
10.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结合头(10a)还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一反作用元件(21),所述第一反作用元件(21)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成形元件(18)位于相关的第一停止位置时,第一反作用元件(21)位于远离管状元件(2a)的第二顶部表面(17)的第一停止位置;当第一成形元件(18)位于相关的操作位置时,第一反作用元件(21)位于与第二顶部表面(17)接触的第二操作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结合头(10b)还包括两个相互相对的第二反作用元件(28),所述第二反作用元件(28)能够在一第一停止位置和一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成形元件(26)位于相关的第一停止位置时,第二反作用元件(28)位于远离管状元件(2a)的第一顶部表面(16)的第一停止位置;当第二成形元件(26)位于相关的操作位置时,第二反作用元件(28)位于与第一顶部表面(16)接触的第二操作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反作用元件(21,28)均包括一个定位部分(23,30),每个定位部分具备一大致U形的截面轮廓,并且其轮廓线设置成当相应的反作用元件(21,28)位于操作位置时与颈部(15)的顶部圆柱部分匹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反作用元件(21,28)均包括一个承座表面(24,31),所述承座表面具备一个位于定位部分(21,30)下方的平坦中心部分(24a,31a),并且与相应的顶部表面(16,17)的中心表面(16a,17a)接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反作用元件(21,28)中的每一个均还包括两个大致三角形轮廓的横向部分(24b,31b),它们沿着平坦的中心部分(24a,31a)的周边轮廓的相应的侧边定位,横向部分的表面相对中心部分(24a,31a)的表面倾斜,从而使中心部分突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承座表面(24,31)的平坦的中心部分(24a,31a)具有一个大致梯形的轮廓,该轮廓的斜边与横向部分(24b,31b)一致。
16.如权利要求3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机构(3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轮(33),所述第二轮在第二进给方向(C)且沿着第二密封路径(P″)旋转,相邻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密封装置(36)通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轮(33)包括一个中心轮毂(33a),该中心轮毂(33a)可以围绕一相应的轴线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轮还具有多个从轮毂(33a)径向突出的保持元件(34)。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持元件(34)具备一个大致管状的外观,并且包括一个位于最远离轮毂(33a)的端部的通入开孔(34a),并且保持元件具有一个与管状元件(2a)的外部几何尺寸匹配的内部表面,这样,每个管状元件(2a)可插入到一个相应的保持元件(34)中,其中,第二敞开端(2c)定位在通入开孔(34a)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保持元件(34)容纳一个从轮毂(33a)径向突出的细长构件(35),所述细长构件(35)具有固定在轮毂(33a)上的第一端(35a)和与第一端(35a)相对的、定位成与通入开孔(34a)一致的第二端(35b)。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还包括一个转移装置(60),所述转移装置(60)在第一轮(11)和第二轮(33)之间操作,并且能够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交替,在第一位置中,面向第二轮(33)且由一相关元件(13)装载的管状元件(2a)由装置(60)接受,在第二位置中,管状元件(2a)通过装置(60)放置到一个相应的保持元件(34)中,使细长构件(35)通过颈部(15)的嘴部(15a)并通入管状元件(2a),并且将第二敞开端(2c)定位在通往开孔(34a)的外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装置(36)包括:一结合头(37),所述结合头(37)能够与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二敞开端(2c)相互作用,从而将与第二敞开端(2c)一致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侧部(38)结合;一压机(41),所述压机(41)相对于第二进给方向(C)位于结合头(37)的下游,所述压机在两个结合的侧边(38)上操作,从而朝着中心轮毂(33a)使侧边变平并对其施力,并且结合相应的限制部分,从而形成了管状元件(2a)的两个突出的端部折片(42);一第一密封器(43),第一密封器(43)定位成接合界定突出端部折片(42)的密封线;一沿着第二密封路径(P″)延伸的固定折叠导向件(44),通过所述导向件,端部折片(42)被接合并向内弯曲在变平的侧边(38)上;以及一第二密封器(45),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器,端部折片(42)相互固定从而形成容器(2)。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装置(36)包括:一结合头(37),所述结合头能够与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二敞开端(2c)相互作用,由此将与第二敞开端(2c)一致的管状元件(2a)的两个相互相对的侧边(38)结合在一起;一压机(41),相对第二进给方向(C),所述压机位于结合头(37)的下游,所述压机在两个结合的侧边(38)上操作,从而朝着中心轮毂(33a)使侧边变平并对其施力,并且结合相应的限制部分,从而形成了管状元件(2a)的两个突出的端部折片(42);一第一密封器(43),第一密封器定位成接合界定突出端部折片(42)的密封线;一沿着第二密封路径(P″)延伸的固定折叠导向件(44),通过所述导向件,端部折片(42)被接合并向内弯曲在变平的侧边(38)上;以及一臂(45),通过该臂事先用胶处理端部折片(42)相互粘合从而形成容器(2)。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结合头(37)包括两个折叠元件(39),所述折叠元件(39)被提供到相应的侧边(38),从而将横向于管状元件(2a)的纵向尺寸延伸的两个侧边的相应的顶部边缘(38a)结合并匹配,以及包括一个密封器(40),顶部边缘(38a)通过所述密封器相互接合并固定。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器(45)包括一个臂(45a),该臂(45a)能够垂直运动,并且在与细长构件(35)的第二端(35b)一致的位置上抵靠弯曲端部折片(42)定位。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元件(2a)一成形装置(5)制备,该成形装置(5)与进给工位(4)相一致,并且在进给工位操作,所述成形装置(5)包括:一夹持元件(6),由此围绕形状与管状元件(2a)的形状相应的靠模(8)弯曲材料的坯料件(7),这样,该坯料件(7)的一个纵向边缘重叠在另一个纵向边缘上;一密封器(6a),所述密封器用于结合纵向边缘,形成管状元件(2a);以及一进给机构(9),管状元件(2a)通过该进给机构(9)沿着径向给入方向(A)朝着第一输送机构(3)前进。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管状元件(2a)由一成形装置(5)制备,所述成形装置(5)与进给工位(4)相一致并且在进给工位(4)操作,所述成形装置(5)包括一夹持元件(6),所述夹持元件(6)被提供到一预折痕的管状坯料件(7)的相对的边缘,管状坯料件(7)具有一大致平坦的扁菱形的截面,由此夹持元件(6)提供了一个压缩力,从而使扁平的轮廓膨胀成坯料件(7)具备大致方形轮廓截面的形态。
27.一种形成容器的方法,尤其是形成用于保存食品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连续的该多管状元件(2a)供给到一第一输送机构(3)上;将多个用于容器(2)的颈部(15)供给到第一输送机构(3);从进给工位(4)向相关的第一密封装置(10)在输送机构(3)上引导管状元件(2a);密封每个管状元件(2a)的第一敞开端(2b),从而将敞开端(2b)与一相关的颈部(15)封闭;从第一输送机构(3)向相应的第二密封装置(36)在一第二输送机构(32)上引导管状元件(2a);密封与第一敞开端(2b)相对的管状元件(2a)的第二敞开端(2c),从而闭合敞开端(2c),完成容器(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BO2002A000486 | 2002-07-25 | ||
IT2002BO000486A ITBO20020486A1 (it) | 2002-07-25 | 2002-07-25 | Macchina per formare contenitori , in particolare contenitori per prodotti alimentari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1541A true CN1671541A (zh) | 2005-09-21 |
CN100496961C CN100496961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1144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790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961C (zh) | 2002-07-25 | 2003-07-14 | 用于形成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90630B2 (zh) |
EP (1) | EP1554111B1 (zh) |
JP (1) | JP4435683B2 (zh) |
CN (1) | CN100496961C (zh) |
AT (1) | ATE504427T1 (zh) |
AU (1) | AU2003281761A1 (zh) |
BR (1) | BR0305625B1 (zh) |
DE (1) | DE60336669D1 (zh) |
ES (1) | ES2364457T3 (zh) |
IT (1) | ITBO20020486A1 (zh) |
RU (1) | RU2318669C2 (zh) |
WO (1) | WO2004011238A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8357A (zh) * | 2016-01-19 | 2018-10-23 | S.C.约翰逊父子公司 | 用于制作袋或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
CN115214942A (zh) * | 2021-04-16 | 2022-10-21 | 西纳林克公司 | 用于处理容器的机器中的搬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BO20040312A1 (it) * | 2004-05-18 | 2004-08-18 | Azionaria Costruzioni Acma Spa | Macchina per formare contenitori. |
JP4566628B2 (ja) * | 2004-06-25 | 2010-10-20 |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 スパウト装着方法及びスパウト装着装置 |
ITBO20040491A1 (it) * | 2004-07-30 | 2004-10-30 | Aetna Group Spa | Macchina e metodo per la formazione di spezzoni tubolari di film da imballaggio |
ATE412579T1 (de) * | 2006-02-28 | 2008-11-15 |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 Biegevorrichtung zur formung von versiegelte verpackungen mit fliessfähigen nahrungsmittel |
ES2333352T3 (es) | 2006-02-28 | 2010-02-19 |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 Conjunto de doblado y metodo para producir una parte con forma de tejado de un envase hermetico de un producto alimenticio vertible. |
SE529720C2 (sv) * | 2006-03-10 | 2007-11-06 |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 Metod att tillverka en förpackning |
EP1990184A1 (de) * | 2007-05-11 | 2008-11-12 | Michael Hörauf Maschinenfabrik GmbH u. Co. KG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konischen Hülse und/oder eines Papierbechers |
US7976333B2 (en) * | 2009-09-29 | 2011-07-12 | Flex-Cable | Laminar electrical connector |
DE102010050502A1 (de) * | 2010-11-08 | 2012-05-10 | Sig Technology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packung |
JP2014080013A (ja) * | 2012-09-26 | 2014-05-08 | Toyo Jidoki Co Ltd | スパウト付き袋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DE102013221721A1 (de) | 2013-10-25 | 2015-04-30 | Robert Bosch Gmbh | Behälter, insbesondere für Flüssigkeiten |
GB201319551D0 (en) * | 2013-11-05 | 2013-12-18 | Elopak System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ackaging |
MX2018011094A (es) | 2016-03-18 | 2019-01-10 | Tci Mfg Inc | Sistema y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 contenedor flexible intermedio para granel. |
DE102018008483B3 (de) * | 2018-10-30 | 2020-01-30 | Benhil Gmbh |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von portionierten, im Verarbeitungszustand flüssigen oder pastösen Produkten und Verpackungs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
EP4438285A3 (en) * | 2020-02-07 | 2025-01-08 | Sasib S.p.A. | Manufactur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ubular element, in particular for a smoking art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13339A (de) | 1964-09-03 | 1966-05-15 | Continental Can Co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utels aus Kunststoff-Folie,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r Beutel und Appara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US3486423A (en) * | 1966-06-03 | 1969-12-30 | Illinois Creamery Supply Co | Machine for automatically forming,filling,closing and sealing plastic coated gable top cartons of paperboard or the like |
SE335090B (zh) * | 1968-10-30 | 1971-05-10 | Tetra Pak Int | |
US4386923A (en) * | 1980-02-22 | 1983-06-07 |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bag-in-box package |
DE3043134C2 (de) * | 1980-11-15 | 1986-06-19 | Altstädter Verpackungsvertriebs Gesellschaft mbH, 6102 Pfungstadt | Packung für fließfähige Füllgüter |
DE3526602A1 (de) * | 1985-07-25 | 1987-01-29 | Bosch Gmbh Rober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erpackungsbehaelters mit einem rberdruckventil |
SE457874B (sv) * | 1986-04-18 | 1989-02-06 | Tetra Pak Ab | Anordning vid foerpackningsmaskin |
US4788811A (en) * | 1986-05-17 | 1988-12-06 |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nd liquor-charging of packages of paper and the like |
JPH0741901B2 (ja) * | 1989-09-06 | 1995-05-1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充填シール機 |
DE3942319A1 (de) * | 1989-12-21 | 1991-06-27 | Pkl Verpackungssysteme Gmbh | Behaelter fuer fluessigkeiten und schuettgueter in form einer im wesentlichen quaderfoermigen faltschachtel aus karton, insbesondere aus kartonkunststoffmehrschichtverbundmaterial |
JPH06263107A (ja) * | 1993-03-12 | 1994-09-2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紙容器充填密封装置 |
JP2956450B2 (ja) * | 1993-10-19 | 1999-10-0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流体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
US5829228A (en) | 1996-04-25 | 1998-11-03 |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 top of a container |
DE19726215A1 (de) * | 1997-06-20 | 1998-12-24 | Hoerauf Michael Maschf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Papierdose |
JP2002510256A (ja) * | 1998-10-02 | 2002-04-02 | テトラ ラバル ホールデイングス エ フイナンス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 カートンの頂部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788086B2 (ja) * | 2001-09-07 | 2011-10-05 | 四国化工機株式会社 | 包装機械 |
-
2002
- 2002-07-25 IT IT2002BO000486A patent/ITBO20020486A1/it unknown
-
2003
- 2003-07-14 ES ES03741008T patent/ES236445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14 US US10/489,965 patent/US70906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14 WO PCT/IB2003/003160 patent/WO200401123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7-14 DE DE60336669T patent/DE6033666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14 RU RU2005101320/11A patent/RU231866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7-14 BR BRPI0305625-2A patent/BR0305625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7-14 JP JP2004524013A patent/JP443568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14 CN CNB038179016A patent/CN1004969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14 EP EP03741008A patent/EP155411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14 AU AU2003281761A patent/AU200328176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14 AT AT03741008T patent/ATE504427T1/d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8357A (zh) * | 2016-01-19 | 2018-10-23 | S.C.约翰逊父子公司 | 用于制作袋或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
CN108698357B (zh) * | 2016-01-19 | 2019-11-15 | S.C.约翰逊父子公司 | 用于制作袋或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
US10919252B2 (en) | 2016-01-19 | 2021-02-16 | S. C. Johnson & Son, Inc.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 pouch or container |
US11904568B2 (en) | 2016-01-19 | 2024-02-20 | S.C. Johnson & Son, Inc.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 pouch or container |
CN115214942A (zh) * | 2021-04-16 | 2022-10-21 | 西纳林克公司 | 用于处理容器的机器中的搬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54111B1 (en) | 2011-04-06 |
BR0305625B1 (pt) | 2011-06-28 |
RU2318669C2 (ru) | 2008-03-10 |
EP1554111A2 (en) | 2005-07-20 |
JP2005533687A (ja) | 2005-11-10 |
BR0305625A (pt) | 2004-10-19 |
ES2364457T3 (es) | 2011-09-02 |
DE60336669D1 (de) | 2011-05-19 |
ITBO20020486A0 (it) | 2002-07-25 |
AU2003281761A8 (en) | 2004-02-16 |
US20040235632A1 (en) | 2004-11-25 |
RU2005101320A (ru) | 2005-10-10 |
ATE504427T1 (de) | 2011-04-15 |
US7090630B2 (en) | 2006-08-15 |
AU2003281761A1 (en) | 2004-02-16 |
ITBO20020486A1 (it) | 2004-01-26 |
CN100496961C (zh) | 2009-06-10 |
WO2004011238A3 (en) | 2004-05-21 |
JP4435683B2 (ja) | 2010-03-24 |
WO2004011238A2 (en) | 2004-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1541A (zh) | 用于形成容器尤其是用于食品的容器的机器 | |
CN1095795C (zh) | 容器、制造容器的方法和装置及灌装容器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4730C (zh) | 包装成形机器和成形方法,相应的包装袋及其封闭装置 | |
CN1071673C (zh) | 可将指板式标签由连线接在浸剂袋上的浸剂袋制造设备 | |
RU2537830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паковки из эласти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получаемая упаковка | |
CN1874932A (zh) | 具有拉链密封的垂直直立袋 | |
CN1221438C (zh) | 筒状容器的制造装置、筒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及筒状容器 | |
JPH06298226A (ja) | 包装機械 | |
US20180362207A1 (en) | Balanced process for extrusion of plastic corrugated sheet and subsequent converting into plastic boxes | |
KR101831146B1 (ko) | 자동화 지관 용기 생성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컬링유닛 | |
JP2016528067A (ja) | 部分的に重なり合う二つのパッケージング部分の液密シ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て/それにより生産される容器 | |
ES2823487T3 (es) | Procedimiento y máquina de ensamblaje de cuerpos tubulares rígidos hechos de material de cartón con una estructura de cierre | |
CN1413146A (zh) | 装配纸箱的方法和设备 | |
JP5940067B2 (ja) | 容器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特に液体食品用の容器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機械 | |
RU2321495C2 (ru) | Система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контейнеров,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контейнеров для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 |
JPS62297140A (ja) | 包装機械の圧力供給機構 | |
CN1513732A (zh) | 角撑袋 | |
CN206511233U (zh) | 一种枕式包装机的端封装置 | |
RU2004135324A (ru) | Способ и упаковоч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запечатанных упаковок текучих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из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вырубленн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из листового упаково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 |
WO2006000820A2 (en) | Conta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A1220658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d joining individual blanks | |
EP1763434B1 (en) | A machine for forming containers for liquids | |
CN1836977A (zh) | 一种用于对包装件的两侧进行封闭的装置 | |
CN1915754A (zh) | 一种液体包装包及其制造方法 | |
CN1585692A (zh) | 将塑料部件模制在包括柔性幅面材料的容器上的方法及其设备和具有模制塑料部件的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