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540A -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1540A
CN1671540A CNA038174014A CN03817401A CN1671540A CN 1671540 A CN1671540 A CN 1671540A CN A038174014 A CNA038174014 A CN A038174014A CN 03817401 A CN03817401 A CN 03817401A CN 1671540 A CN1671540 A CN 1671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arbor
reel
type arbor
repeated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74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丹羽友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OMETAL Co Ltd
Metal 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RIMOMETAL Co Ltd
Metal 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OMETAL Co Ltd, Metal One Corp filed Critical PRIMO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1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1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7/00Manufacture of rings from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16Auxiliary apparatus
    • D07B7/165Auxiliary apparatus for making sl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7/00Rope or cable making machines
    • D07B2207/40Machine components
    • D07B2207/4004Unwin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7/00Rope or cable making machines
    • D07B2207/40Machine components
    • D07B2207/4018Rope twis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401/00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 D07B2401/20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401/2015Killing or avoiding twi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中,将钢丝(3)在可朝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2)卷绕成比环状芯骨(2)直径小的直径。钢丝(3)朝接近沿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2)的方向相对移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2)的平面在钢丝(3)的一侧,沿大体环状芯骨(2)的径向进行该移动,该钢丝(3)穿过该环状芯骨(2)。在另一端,当钢丝以准直线反复方式反复移动时卷取该钢丝,在这里,朝离开的方向移动,这样,钢丝以螺旋状扭转。该钢丝不在钢丝产生扭转应力地在跟随环状芯骨(2)的过程中扭转,从而可适当和容易地生产理想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

Description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埋设于汽车或自行车、或飞机等轮胎的胎圈部、提高该轮胎与车轮的接合力的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合于规定的车轮胎圈座(ビ-ドシ-ト)部的轮胎的胎圈部,配置按周向收紧该车轮、提高车轮与轮胎的接合力的胎圈钢丝线。该胎圈钢丝线例如在汽车中可抑制转弯时等的轮胎的变形,发挥出提高行走稳定性的作用。为此,由于近年来的伴随着车辆的大型化的重量的增加、或由高速公路等的配备引起的车速的提高等,要求可稳定地发挥高的接合力的构成。
作为这样的胎圈钢丝线,一般可知如图18所示那样的胎圈钢丝线5,该胎圈钢丝线5例如沿与轮胎轴向和径向分别将多根钢丝3拉齐,构成为由橡胶或树脂等加强材料6一体化形成的芯状形式,沿胎圈部环绕。在该芯状形式的胎圈钢丝线5中,钢丝3随着配置到轮胎径向的中心侧,其周长变短。为此,在轮胎径向的最中心侧的钢丝3′,行走中作用于胎圈钢丝线5周向的拉应力的单位长度的负担量最大,该钢丝3′容易断裂。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提出有在轮胎径向的中心侧配置线径较大的钢丝的构成,或从轮胎径向的中心侧朝外侧以螺旋状卷齐钢丝的构成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3123号公报)。可是,即使在该构成中,钢丝单位长度负担的拉应力朝轮胎径向的中心侧增大,对于在最中心侧的钢丝,张紧状态继续的倾向较强。为此,在各钢丝张紧状态产生差异,妨碍了行走稳定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作为与上述不同的胎圈钢丝线,还存在将钢丝卷绕到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的所谓扭转状形式的构成(参照图1)。在该构成中,已知卷绕1根或多根钢丝的构成,钢丝可按单位长度大体均匀地负担作用于周向的拉应力。为此,具有不发生在上述芯状形式的构成中产生问题的优点。另外,该扭转状形式通过钢丝相互间产生的摩擦力,即使在例如由与上述芯状形式同量的钢丝形成的场合,也可发挥出比该芯状形式高的强度和优良的耐久性。
然而,对于在该扭转状形式、即所谓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一般是使沿钢丝的外周面的纵向的一线状部时常与环状芯骨的外周面接触地使该钢丝的断面扭转,同时将该钢丝卷绕到该环状芯骨,从而进行制造。因此,为了卷绕钢丝,需要钢丝的扭转屈服应力或其以上的大的扭转力、和该钢丝的弯曲屈服应力或其以上的大的弯曲力。这样的扭转力和弯曲力作为残余应力保留在钢丝中,该残余应力从卷绕于环状芯骨的状态反弹地起作用。为此,产生钢丝从环状芯骨离开,或在制造过程中钢丝断裂等问题。这样,钢丝难以适当地卷绕到环状芯骨,不能确立制造可发挥出所期望的性能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制造解决在上述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中产生的问题并可充分地发挥出所期望的性能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使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朝周向回转,同时,使将钢丝卷成比该环状芯骨的圆环直径小的直径的钢丝卷束、沿该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相对地、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f(参照图2、图3、图13、图14)的一侧方朝接近方向移动,接着,在使其钻入环状芯骨内后,在另一侧方使其朝离开方向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将钢丝卷取到环状芯骨,沿该环状芯骨的周向缠绕成螺旋状。在这里,横断环状芯骨的面f指该环状芯骨的圆弧所属的平面。
在该构成中,为使钢丝卷束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方相对该环状芯骨朝接近的方向移动,使其钻入该环状芯骨内,然后在另一侧方使其朝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不使钢丝卷束的卷绕轴线相对环状芯骨的回转轴线倒下地使钢丝卷束反复移动的方法。这样,可不使卷取到朝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的钢丝的断面扭转地将该钢丝缠绕到该环状芯骨。即,不使钢丝的断面组织扭转变形,不在该钢丝产生扭转应力。另一方面,由于一般钢丝具有高刚性和高强度,所以,最好在钢丝卷束形成比环状芯骨的环状直径小的直径地一边将钢丝弯曲到弯曲屈服应力或其以上一边卷绕地形成。通过这样地将预先产生了弯曲变形的钢丝卷取到环状芯骨,从而使该钢丝仿着环状芯骨地缠绕。为此,在缠绕到环状芯骨的过程中,在钢丝基本没有弯曲应力作用。按照本制造方法,钢丝不会切断,可适当而且容易地制造缠绕到环状芯骨并一体成形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在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中,缠绕到环状芯骨的钢丝对该环状芯骨的每一周成为相同的长度,所以,如上述那样按单位长度大体均匀地负担在行走中等作用的负荷。这样,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可发挥出高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具有将轮胎接合于车轮的足够的力,可发挥出优良的行走稳定性。通过适当地设定环状芯骨的每1回转的准直线反复移动的往复次数,从而可设定钢丝的缠绕数(卷绕数)。
下面,说明按照上述本发明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构成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为如下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具有芯骨回转机构、空转卷筒、及反复移动机构;该芯骨回转机构使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朝周向回转;该空转卷筒将卷取到该环状芯骨的钢丝卷绕成比上述环状芯骨的环状直径小的直径;该反复移动机构使该空转卷筒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相对地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f(参照图2、图3、图13、图14)的一侧方朝接近方向移动,接着,在使其钻入环状芯骨内后,在另一侧方使其朝离开方向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通过一边由芯骨回转机构使环状芯骨回转,一边由反复移动机构使空转卷筒相对环状芯骨反复进行上述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使钢丝沿环状芯骨的周向卷绕成螺旋状。在这里,横断环状芯骨的面f指该环状芯骨的圆弧所属于的平面。另外,空转卷筒可以该空转轴为中心空转,随着将卷绕的钢丝拉出而空转。
在该构成中,使空转卷筒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方相对该环状芯骨朝接近的方向移动,钻入该环状芯骨内,然后,在另一侧方朝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不使空转卷筒的空转轴线相对环状芯骨的回转轴线倒下地使该空转卷筒反复移动,反复进行该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将钢丝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制造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其中,最好在空转卷筒中,一边将钢丝弯曲到弯曲屈服应力或其以上一边将其卷绕成比环状芯骨小的直径,预先使该钢丝产生弯曲变形。即,本制造装置与上述制造方法同样地,可不在钢丝产生扭转应力而且使弯曲变形后的钢丝仿着环状芯骨地缠绕。因此,可适当而且容易地制造无需用于将钢丝卷绕到环状芯骨的大的力地将钢丝缠绕到环状芯骨而一体形成的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即使对于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也与上述同样,可发挥高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可发挥优良的行走稳定性。通过适当地设定由芯骨回转机构进行的环状芯骨的回转数和由反复移动机构进行的准直线反复移动的反复次数,从而可设定钢丝的缠绕数(卷绕数)。
通过使上述空转卷筒成为比环状芯骨的圆环直径小的直径,在本制造装置中,可钻入环状芯骨内,使得可移动到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
另外,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反复移动机构具有芯骨升降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该芯骨升降装置支承环状芯骨且沿回转轴线使该环状芯骨进行升降移动;该卷筒移动装置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使该空转卷筒朝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反复移动;每次由芯骨升降装置使环状芯骨进行1升动或1降动时,由卷筒移动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移动,按照这样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在该构成中,通过控制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和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的动作定时,当使空转卷筒从环状芯骨的外侧朝内侧进行1移动(接近方向移动)时,通过使环状芯骨1升动(或1降动),从而钻入,此后,从环状芯骨的内侧朝外侧进行1移动(离开方向移动),使环状芯骨1降动(或1升动),该空转卷筒平面地移动。这样,不扭转该钢丝的断面即可将钢丝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另外,通过按照上述动作定时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具有稳定地制造按照环状芯骨的回转速度在该环状芯骨缠绕钢丝的形式的优点。
在这里,作为芯骨升降装置,可使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整体并行地移动地使环状芯骨升降动作,或使环状芯骨的与反复移动的空转卷筒交叉的区域升降动作,使该横断的面倾转等。作为该芯骨升降装置,可适合地使用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
另外,上述卷筒移动装置具有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与该环状芯骨的内外连成、对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在该导轨形成进入凹部,该进入凹部在与环状芯骨交叉的轨部位相对纵向横断,收容由芯骨升降装置降动的该环状芯骨。
在这里,进入凹部在由该进入凹部形成的凹部空域配置由芯骨升降装置降动的环状芯骨,从而使该环状芯骨在该凹部空域内横过导轨。在该构成中,由导轨规定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的移动路线,同时,将环状芯骨收容到进入凹部地配置到该凹部内,从而可使空转卷筒在移动不被该环状芯骨妨碍的状态下朝内外方向横过环状芯骨地移动(接近方向移动或离开方向移动)。另外,通过芯骨升降装置使环状芯骨从进入凹部升动,从而朝内外方向横过该环状芯骨地使空转卷筒在形成于环状芯骨与导轨之间的空域移动(离开方向移动或切线方向移动)。即,空转卷筒在相对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方沿导轨反复移动。
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上述卷筒移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和推压可动机;该移动支承台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使其沿导轨反复移动;该推压可动机沿该导轨相互对置,朝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进退动作;通过相互对置的各推压可动机交替地反复进行1进退动作,该1进退动作为连续进行将移动支承台沿导轨朝对置方向推出的前出动作和退避动作,从而使空转卷筒反复移动。
在该构成中,通过对置的推压可动机交替地推出移动支承台,从而使空转卷筒朝环状芯骨的内外反复移动。在这里,推压可动机进行推出移动支承台的前出动作后,立即进行退避动作,该推压可动机不妨碍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该卷筒移动装置可平稳地反复进行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和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在这里,作为推压可动机,最好具有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及与该驱动装置连设、推出移动支承台的推压部。
另外,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卷筒移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和可动杆;该移动支承台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使其沿导轨进行反复移动;该可动杆变换为与该移动支承台接合状态和切离状态中的任一个,在处于接合状态的场合,沿导轨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依次变换到由可动杆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的接合状态、和在可动杆与移动支承台之间形成使环状芯骨升动或降动的通过空域的切离状态。
在该构成中,每当使可动杆和移动支承台成为接合状态、由该可动杆使移动支承台进行1反复移动时,使可动杆和移动支承台一时成为切离的切离状态,可使环状芯骨在形成于该切离之间的通过空域进行升降移动。在这里,当环状芯骨通过该通过空域时,再次成为接合状态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这样,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的可动杆不妨碍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这样,可顺利地反复进行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和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在这里,最好可动杆与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连接,由该驱动装置进行进退动作。作为变换成接合状态和切离状态的构成,也可使用电磁铁或吸盘等。
在这里,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卷筒移动装置在移动支承台和可动杆中的任一方具有由弹簧铰链连接的卡止片,在另一方具有卡合于该卡止片的接合部,由弹簧铰链的弹性力使卡止片与接合部卡合,形成接合状态,由芯骨升降装置进行升动或降动的环状芯骨通过朝与弹簧铰链的弹性力相反方向推开卡止片,从而形成切离状态。
在该构成中,通过环状芯骨升动或降动,从而从接合部推开由弹簧铰链的弹性力与接合部进行卡合的卡止片而切离。因此,环状芯骨通过自身的移动形成通过空域,该环状芯骨移动后,由弹簧铰链的弹性力再次使卡止片与接合部卡合。这样,可相应于移动支承台的反复移动和环状芯骨的升降移动,适当地变换接合状态和切离状态,可顺利地进行两者的移动。
另一方面,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上述反复移动机构具有使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连成到该环状芯骨的内外的倾动面分别在环状芯骨的内外双方倾动的杠杆可动装置,该杠杆可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导轨、及进入凹部;该移动支承台能够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该导轨在上述倾动面沿倾动方向连成于环状芯骨的内外,对该移动支承台的反复移动进行引导;该进入凹部在该导轨的与环状芯骨的交叉部分相对纵向横断该轨地形成;通过使导轨朝一方倾斜,从而将环状芯骨收容到进入凹部,在该环状芯骨的上方使移动支承台移动,通过使导轨朝另一方倾斜,从而在环状芯骨的下方使移动支承台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
在该构成中,通过杠杆可动装置使倾动面向环状芯骨的朝内方向和朝外方向倾动,从而使导轨随该倾动面而倾斜,在环状芯骨的上方和下方(一侧方和另一侧方)横过地使随导轨移动的移动支承台移动(接近方向移动和离开方向移动)。在空转卷筒处于环状芯骨的内侧的场合,通过杠杆可动装置朝相反方向倾动,从而钻入该环状芯骨内。因此,由于导轨仅是反复用于在环状芯骨的内外倾斜的规定的振幅,所以,空转卷筒平面地移动,空转卷筒的空转轴线相对环状芯骨的回转轴线不倒下。这样,可不扭转钢丝的断面地将该钢丝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另外,由于该构成由杠杆可动装置使导轨倾斜,所以,可随着该倾斜使移动支承台滑降。为此,不需要用于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的设备。在这里,在杠杆可动装置中,最好为将平面板等的一面作为倾动面,在该面上配置导轨的构成,或使导轨直接倾动,将由该导轨形成的倾斜面作为倾动面的构成。
在这里,上述杠杆可动装置具有可倾动地支承倾动面的支柱、和在从由该支柱支承的支点朝径向偏移的作用点可回转地连接的作用杆,通过由该作用杆使作用点升降移动,从而相对支点使倾动面朝两侧交替地倾动。
在该构成中,通过使作用杆朝上下方向动作,从而相对支点使作用点升降移动,使倾动面朝环状芯骨的内外两侧倾动。这样,导轨随着倾动面的倾动而倾斜,可在环状芯骨的上方和下方使移动支承体反复移动。在这里,通过对作用杆的上下动作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可较容易地调整导轨的倾斜角。为此,例如也可进行相应于空转卷筒的重量而改变倾斜角那样的控制,同时,也可容易进行相应于环状芯骨的环径或芯骨径、钢丝的线径等适当地设定倾斜角。该作用杆最好与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连接,由该驱动装置进行进退动作。
另外,提出这样的构成,即,上述导轨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该圆弧状以钢丝在环状芯骨缠绕的位置为大体中心。由该构成可大体将反复移动的空转卷筒和钢丝缠绕于环状芯骨的位置的距离保持大体一定。为此,从空转卷筒卷取到环状芯骨的钢丝成为一定的张紧状态,所以,可不产生松弛等地均匀地缠绕成螺旋状,可进一步提高与环状芯骨的一体性。
另一方面,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上述反复移动机构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芯骨移动装置;该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该芯骨移动装置支承环状芯骨,并使空转卷筒朝环状芯骨的内外产生位移地沿大体直径方向往复移动;每当由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时,按照由芯骨移动装置使环状芯骨进行1往动或1复动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在该构成中,通过控制动作定时地进行使空转卷筒朝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移动的位置变换和环状芯骨的往复移动,从而由使环状芯骨进行1往动,使空转卷筒从环状芯骨的外侧朝内侧相对地移动(接近方向移动),然后,通过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从而钻入环状芯骨内,此后,使环状芯骨进行1复动,从而使空转卷筒从该环状芯骨的内侧朝外侧移动(离开方向移动)。这样,空转卷筒平面地移动,可不扭转该钢丝的断面地将钢丝以螺旋状缠绕于环状芯骨。作为芯骨移动装置,最好具有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和支承环状芯骨的支承台,由该驱动装置使支承台往复移动。
另外,芯骨移动装置最好为具有芯骨导轨的构成,该芯骨导轨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形成,使该环状芯骨往复移动。由该导轨可规定环状芯骨往复移动的移动路,而且,可顺利地进行该环状芯骨的往复移动。
另外,提出有这样的构成,即,反复移动机构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该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该卷筒移动装置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使由该卷筒变换装置进行了位置变换的空转卷筒朝该环状芯骨的内外进行反复移动;每当由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时,按照由卷筒移动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移动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在该构成中,固定朝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的位置,通过控制动作定时地进行使空转卷筒朝该环状芯骨的两侧移动的位置变换和该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从而当使空转卷筒从环状芯骨的外侧朝内侧移动(接近方向移动)时,通过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从而钻入环状芯骨内,此后,使空转卷筒从该环状芯骨的内侧朝外侧移动(离开方向移动)。这样,空转卷筒平面地移动,可不扭转该钢丝的断面地将钢丝以螺旋状缠绕于环状芯骨。卷筒移动装置可使用使卷筒变换装置整体反复移动的构成、或仅使变换和支承空转卷筒的部分反复移动的构成等。作为该卷筒移动装置,最好具有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由该驱动装置使空转卷筒反复移动。
另外,提出这样的构成,即,上述卷筒变换装置具有变换支承体,该变换支承体在空转卷筒的空转轴的两侧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而且分别在该空转卷筒的两侧配置磁性体;同时,具有磁铁支承体和磁铁移动机,该磁铁支承体设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相互对置地分别配置被进行通电/断电控制的电磁铁;该磁铁移动机设于另一侧,使该电磁铁沿环状芯骨的回转轴线进退移动;每当使磁铁移动机从另一侧朝一侧进行1进动时,交替地使该磁铁移动机的电磁铁与磁铁支承体的电磁铁进行通电动作,从而相互交换变换支承体,使空转卷筒朝相对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
另外,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磁铁移动机进入移动到另一侧的状态下、在该磁铁移动机的电磁铁和磁铁支承体的电磁铁之间、对任一方进行通电动作、同时对另一方进行断电动作,从而交替地将变换支承体的磁性体卡止进行交换。然后,通过每次磁铁移动机进行1进退动作时进行对该变换支承体的交换,从而在环状芯骨的两侧对该变换支承体的空转卷筒进行位置变换。在这里,当磁铁移动机进行1进动、进行1次变换支承体的交换时,立即退避移动。这样,可顺利地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作为这样的磁铁移动机,最好具有气动式或液压式的缸、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驱动装置,及与该驱动装置连设、在前出侧端配置电磁铁的动作轴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的平面图。图3为表示实施例1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的侧面图。图4为表示由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进行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5为表示实施例2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实施例3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的平面图。图7为表示实施例3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的侧面图。图8为表示实施例3的卡止片44和接合部45的接合状态和切离状态的说明图。图9为表示由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进行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0为表示实施例4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的平面图。图11为表示实施例4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的侧面图。图12为表示由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进行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3为表示实施例5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的平面图。图14为表示实施例5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的侧面图。图15为表示由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进行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6为接着图15的表示由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进行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7为表示作为配置有圆弧状的导轨34、34的构成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5的平面图。图18为现有技术的芯状形式的胎圈钢丝线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由本发明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11、12、13、14制造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在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2的周围、将1根钢丝3不扭转其断面地缠绕成螺旋状,而且,钢丝3依次邻接地缠绕数周,覆盖该环状芯骨2而构成。对于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由于由较小的弯曲力将钢丝3缠绕到环状芯骨2,所以,在钢丝3不产生从该环状芯骨2离开的那样的反弹力,按所谓自然的状态将环状芯骨2和钢丝3一体化。
对于这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由以下详细说明的实施例1  实施例5所示制造装置10~14适宜地制造。
在这里,作为由以下的制造装置10~14制造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例示出埋设于汽车用的轮胎的例子。对于汽车用的胎圈钢丝线也可根据轮胎尺寸或用途形成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本实施例1~5中,作为一例,在线径约3mm、圆环径(直径)约400mm的环状芯骨2上缠绕线径约1.4mm的钢丝3。对该环状芯骨2的每1周将钢丝3成螺旋状地缠绕7次,同时,对环状芯骨2的每1周,依次邻接于前周的缠绕位置、拉齐地缠绕约8周,钢丝3覆盖环状芯骨2。在各实施例15中,全部制造相同形式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2~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
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具有空转卷筒23、芯骨回转装置20、及芯骨升降装置21;该空转卷筒23将钢丝3卷成比该环状芯骨2的圆环径小的直径;该芯骨回转装置20支承环状芯骨2,由通过驱动电动机30回转的回转滚子29使该环状芯骨2回转;该芯骨升降装置21由升降滚子27使环状芯骨2进行升降移动,该升降滚子27支承环状芯骨2,由升降缸28朝上下方向动作。另外,具有卷筒移动装置22,该卷筒移动装置22包括移动支承台24、导轨25、及推压可动机31a、31b;该移动支承台24可回转地支承上述空转卷筒23;该导轨25引导该移动支承台24的反复移动;该推压可动机31a、31b由驱动缸32a、32b进行进退动作,使移动支承台24反复移动。
其中,由芯骨回转装置20构成本发明的芯骨回转机构,由芯骨升降装置21和卷筒移动装置22构成本发明的反复移动机构。下面详细说明各装置。
在上述空转卷筒23弯曲变形到该钢丝3的弯曲屈服点或其以上地卷绕钢丝3。该空转卷筒23,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移动支承台24的上面支承其空转轴,可空转地设置着。沿由上述回转滚子29和升降滚子27支承的环状芯骨2的大体径向设置在该环状芯骨2的内外相互平行且呈直线状的2条导轨25、25。在这里,2条导轨25、25的间隔设定得比该环状芯骨2的直径窄。按照该2条导轨25、25,上述移动支承台24由图中未示出的导向车轮或导向球等可移动地配置着。
另外,在该导轨25、25的与环状芯骨2交叉的部分(共4个)相对纵向横断该导轨25、25地分别形成进入凹部26、26和滞留凹部19、19。将环状芯骨2装入到这些凹部,将环状芯骨2配置到由该凹部形成的各凹部空域内,从而使该环状芯骨2处于随导轨25移动的移动支承台24的下方(参照图4(I))。因此,在这里,进入凹部26、26为在移动支承台24横过环状芯骨2地通过的区域形成的凹部。另一方面,滞留凹部19、19为相对环状芯骨2的中心分别形成于与该进入凹部26、26相反侧的凹部。
在各导轨25、25的与进入凹部26、26邻接的外侧,分别配置其轴向中央部变细的鼓形的升降滚子27、27,支承环状芯骨2。该各升降滚子27、27可回转地连接于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轴线朝上下方向驱动的升降缸28、28。通过由该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下方向动作,从而使环状芯骨2进行升降移动(参照图4)。在这里,升降滚子27、27将环状芯骨2配置到进入凹部26、26的凹部空域内地设定由升降缸28、28进行降动的最下位置W。另外,升降滚子27、27的最上位置U设定为支承空转卷筒23的移动支承台24可沿导轨25、25通过由该升降滚子27、27进行升动后的环状芯骨2的下方的位置。各升降缸28、28同步地进行相同驱动地控制。
另一方面,在与滞留凹部19、19接近的、导轨25、25的外侧,设置鼓形的回转滚子29、29。该回转滚子29、29分别将其回转轴连接到驱动电动机30、30,由该驱动电动机30、30使回转滚子29、29回转。由该回转滚子29、29的回转使环状芯骨2朝周向回转。另外,该回转滚子29、29在成为将处于该回转滚子29、29间的环状芯骨2的滞留环域8时常配置到滞留凹部19、19的凹部空域内的状态地配置到与该滞留凹部19、19大体相同高度。各驱动电动机30、30同步地朝相同方向进行相同回转地被控制着。
由这样的升降滚子27和回转滚子29支承的环状芯骨2在由上述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处于最下位置W的场合,处于进入凹部26、26和滞留凹部19、19内,该环状芯骨2的整体位于由导轨25、25支承的移动支承台24的下方(参照图4(I))。这样,移动支承台24可通过处于升降滚子27、27之间的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横断的面f的上方)。另一方面,在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上升而处于最上位置U的场合,成为环状芯骨2从升降滚子27、27之间的通过环域7朝向回转滚子29、29之间的滞留环域8倾降的状态。这样,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位于导轨25、25的上方(参照图4(II)),移动支承台24可通过该环状芯骨2的下方(横断的面f的下方)。
另一方面,沿环状芯骨2的径向,由驱动缸32a、32b的驱动对推压轴部33a、33b进行进退动作的推压可动机31a、31b,分别配置到移动支承台24反复移动的两端侧。该推压可动机31a、31b相互对置地使各推压轴部33a、33b进行进退动作地配置。在这里,推压可动机31b由驱动缸32b使推压轴部33b进行前出动作,朝设定于环状芯骨2的内侧的支承位置A推出停止在设定于环状芯骨2的外侧的支承位置B的移动支承台24。然后,推压轴部33b立即退避动作到可使移动支承台24停止于支承位置B的位置。该移动支承台24由推压轴部33a停止在支承位置A。这样,使移动支承台24从支承位置B移动到支承位置A(接近方向移动)。同样,推压可动机31a由驱动缸32a对推压轴部33a进行进退动作,使移动支承台24从支承位置A移动到支承位置B(离开方向移动)。这样,通过使推压可动机31a、31b交替动作,从而使空转卷筒23朝环状芯骨2的内外进行平面地反复移动。
另外,还设置按规定的动作定时使上述升降缸28、28、驱动电动机30、30、驱动缸32a、32b分别动作地控制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该控制装置,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动作后,由驱动缸32a、32b使推压轴部33a、33b的任一方进行进退动作。即,每当使环状芯骨2进行1升动或1降动时,使移动支承台24进行1移动。另外,驱动电动机30、30,每当由上述升降缸28和驱动缸32使空转卷筒23进行7次反复移动时,使环状芯骨2回转1周。
下面,根据图4说明由这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制造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工序。
首先,将环状芯骨2设置到回转滚子29、29和处于最下位置W的升降滚子27、27。另外,将卷绕钢丝3的空转卷筒23设置到停止于环状芯骨2外侧的支承位置B的移动支承台24。然后,不扭转钢丝3的断面地使卷绕到该空转卷筒23的钢丝3的前端临时固定于环状芯骨2。按照上述动作定时对驱动电动机30、30、升降缸28、28、驱动缸32a、32b进行动作控制。由驱动电动机30、30使回转滚子29、29回转,使环状芯骨2回转。与其同步地驱动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方动作。这样,如图4(I)~图4(II)那样,使处于最下位置W的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升动到最上位置U,使该环状芯骨2成为从通过环域7倾降到滞留环域8的状态。此后,如图4(II)~图4(III)那样,由驱动缸32b使推压轴部33b进行前出动作,沿导轨25将停止于支承位置B的移动支承台24推出,使其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下方(一侧方)。该移动支承台24由处于环状芯骨2内侧的支承位置A的推压轴部33a停止。在这里,推压轴部33b立即朝支承位置B进行退避动作。
然后,如图4(III)~图4(IV)那样,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下方动作,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从最上位置U朝最下位置W降动,配置到导轨25、25的进入凹部26、26内。这样,空转卷筒23钻入环状芯骨2内。此后,如图4(IV)~图4(I)那样,由驱动缸32a使推压轴部33a进行前出动作,沿导轨25、25推出停止于支承位置A的移动支承台24,使其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另一侧方)。然后,该移动支承台24由推压轴部33b停止,返回到支承位置B。推压轴部33a立即朝支承位置A进行退避动作。
这样,本制造装置10不使空转轴线相对回转的环状芯骨2倒下地使空转卷筒23在环状芯骨2的下方从外侧移动到内侧,使其钻入环状芯骨2内,然后,在上方使其从内侧移动到外侧,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可不扭转该钢丝3的断面地将从空转卷筒23卷取的钢丝3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2。在这里,仅在钢丝3作用较小的弯曲应力,不产生扭转应力,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于将钢丝3缠绕到环状芯骨2的力。这样,钢丝3极自然地缠绕到环状芯骨2,而且,该缠绕不产生反弹那样的力,所以,可极为良好地缠绕到环状芯骨2,形成一体的形式。环状芯骨2每回转1周,在该环状芯骨2缠绕7次钢丝3。另外,对于环状芯骨2的每1周,邻接于在前周缠绕的位置地依次缠绕地使环状芯骨2回转8周。这样,1根钢丝3将环状芯骨2的周围覆盖成螺旋状。当环状芯骨2回转8周时,使驱动电动机30、30、升降缸28、28、驱动缸32a、32b停止动作,在上述钢丝3前端附近切断从空转卷筒23相连的钢丝3。通过由接合环等使该钢丝3的前端与末端接合。这样,可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
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沿弯曲形状的导轨34、34使空转卷筒23反复移动。该导轨34、34沿以从空转卷筒23将卷取的钢丝3缠绕到环状芯骨2的位置作为大体中心的圆弧状形成。
该导轨34、34也与上述实施例1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同样地在与环状芯骨2交叉的位置形成进入凹部26、26。导轨34、34以环状芯骨2的环内侧为端部。另外,具有移动支承台35,该移动支承台35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23,可沿弯曲形状的导轨34、34移动。
另外,升降滚子27支承环状芯骨2,而且使该环状芯骨2在配置于进入凹部26、26的凹部空域内的最下位置W与最上位置U升降移动,该升降滚子27、27连接于芯骨升降装置21、21,配置在钢丝3缠绕到环状芯骨2的位置的附近和该环状芯骨2的径向相反位置。在这里,升降滚子27、27从环状芯骨2内侧支承该环状芯骨2。另外,在与导轨34、34交叉的位置的相反侧配置回转滚子29和压接滚子39;该回转滚子29支承环状芯骨2,连接于驱动电动机30;该压接滚子39与该回转滚子29相对,将环状芯骨2推压于该回转滚子29。在这里,回转滚子29和压接滚子39处于导轨34、34上方位置地设置。压接滚子39可随回转滚子29的回转进行回转,变换到压接于回转滚子29的推压位置和从该回转滚子29离开的位置(省略图示)。
通过由上述芯骨升降装置21、21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下方向动作,从而使处于该升降滚子27、27之间的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进行升降移动。通过使该升降滚子27、27朝下方动作,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降动到最下位置W,成配置到进入凹部26、26内的状态,从而使该通过环域7位于由导轨34、34支承的移动支承台35的下方。另一方面,通过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方动作,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处于最上位置U,从而使该通过环域7的下方位于移动支承台35可通过的上方。
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配置有沿导轨34、34使上述移动支承台35在设定于环状芯骨内侧的支承位置A和设定于外侧的支承位置B反复移动的推压可动机36a、36b。该推压可动机36a、36b具有使移动支承台35沿弯曲形状的导轨34、34移动地与该导轨34、34同样弯曲的推压轴部37a、37b和使该推压轴部37a、37b以圆弧状进退动作的驱动缸38a、38b。通过由该驱动缸38a、38b使推压轴部37a、37b交替进退动作,从而在支承位置A与支承位置B之间使移动支承台35反复移动。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还设置有按规定的动作定时分别使芯骨回转装置20的驱动电动机30、芯骨升降装置21的升降缸28、28、推压轴部37a、37b的驱动缸38a、38b动作地控制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这样,每次使环状芯骨2进行1升动或1降动时,使移动支承台35进行1移动。
这样的实施例2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除了配置上述导轨34、34、移动支承台35、推压可动机36、芯骨升降装置21、21和升降滚子27、27、驱动电动机30和回转滚子29、以及压接滚子39外,其它为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10相同的构成,进行相同动作,其符号使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这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也可由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工序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即,将环状芯骨2设置到升降滚子27、27、回转滚子29和压接滚子39,将钢丝3的前端临时固定于该环状芯骨2。然后,与由驱动电动机30使环状芯骨2回转同步地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方动作,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升动到最上位置U。此后,由驱动缸38b使推压轴部37b将移动支承台35从支承位置B推出,使其沿弯曲形状的导轨34、34移动,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下方(一侧方)。然后,该移动支承台35由推压轴部37a在支承位置A停止。接着,使升降滚子27、27朝下方动作,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降动到最下位置W。此后,由驱动缸38a使推压轴部37a将移动支承台35从支承位置A推出到支承位置B,使其沿导轨34、34移动,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另一侧方)。
这样,通过使移动支承台35沿导轨34、34反复移动,从而可相对环状芯骨2使空转卷筒23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然后,通过反复进行该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可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该实施例2的制造装置11使空转卷筒23与钢丝3卷绕于环状芯骨2的位置的距离保持一定。为此,不易由反复移动在钢丝3产生松弛,可制造环状芯骨2与钢丝3的一体性更优良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6~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3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
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如图6和图7所示那样,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10同样,具有使环状芯骨2回转的芯骨回转装置20和将钢丝3卷绕成比该环状芯骨2的直径小的直径的空转卷筒23。另外,作为卷筒移动装置42,具有使环状芯骨2升降移动的芯骨升降装置21和对空转卷筒23的反复移动进行引导的直线状导轨25、25。在该导轨25、25设置进入凹部26、26。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弯曲变形到弯曲屈服点或其以上地在空转卷筒23卷绕钢丝3。
在本制造装置12的卷筒移动装置42,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23的移动支承台40可沿导轨25、25移动。另外,设置沿导轨25、25使该移动支承台40移动的可动杆41。该可动杆41如图8所示那样可由卡止片44和接合部45变换到与移动支承台40的接合状态(图8(I))和切离状态(图8(II))中的任一个;该卡止片44由弹簧铰链43轴支于移动支承台40的单侧端缘,可朝上方开放地配置;该接合部45设于可动杆41的移动支承台40侧的端缘,与该卡止片44卡合。在卡止片44,设置其前端卡止于接合部45的钩部46,当该钩部46由接合部45卡止时,成为可动杆41与移动支承台40卡合的状态。另外,在接合状态下,移动支承台40与可动杆41不直接接触,钩部46从接合部45切离,当卡止片44成为朝上方打开的状态时,在移动支承台40与可动杆41之间形成通过空域47。在这样的接合状态下,随着可动杆41的进退动作,使移动支承台33沿导轨25、25反复移动。
另外,弹簧铰链43在钩部46卡合于接合部45的方向发挥弹性力地设置卡止片44。这样,通过朝上方打开卡止片44,从而成为切离状态,同时,当除去该开放所需要的力时,该卡止片44与接合部45卡合,返回到接合状态。
上述可动杆41在与形成接合部45的端缘的相反侧连接于使该可动杆41进退动作的驱动缸(图示省略)。通过由该驱动缸进行进退动作的可动杆41使移动支承台40从设定于环状芯骨2外侧的支承位置B移动(接近方向移动)到设定于内部的支承位置A,从支承位置A移动(离开方向移动)到支承位置B。在这里,当移动支承台40处于支承位置B时,接合了移动支承台40和可动杆41的卡止片44处于与由上述芯骨升降装置21进行升降移动的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交叉的位置。通过在该支承位置B使环状芯骨2从下方升动,从而朝上方推开卡止片44,使该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通过形成于该处的通过空域47地朝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本制造装置12在导轨25、25的上方配置由芯骨回转装置20回转的回转滚子29、29。因此,由芯骨升降装置21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降动,当处于配置于进入凹部26、26内的最下位置W时,该环状芯骨2成为从通过环域7朝回转滚子29、29之间的滞留环域8倾升的状态。在该场合,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位于导轨25、25的下方(参照图9(III))。这样,移动支承台40可通过环状芯骨2的上方。另一方面,当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升动、设于最上位置U时,该环状芯骨2成为从通过环域7朝滞留环域8倾降的状态。在该场合,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位于导轨25、25的上方(参照图9(I))。这样,移动支承台40可通过环状芯骨2的下方。回转滚子29、29使得环状芯骨2的滞留环域8不接触由驱动缸48进行进退动作的可动杆41地设置。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还设置有按规定的动作定时分别使升降缸28、28、驱动电动机30、30、驱动缸48动作地控制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这样,每次使环状芯骨2进行1升动或1降动时,使移动支承台40进行1移动。另外,每当驱动电动机30由驱动缸48使空转卷筒23进行7次反复移动时,使环状芯骨2回转1周。
这样的实施例3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1具有使空转卷筒23反复移动的可动杆41,由接合部45和卡止片44使该可动杆41与移动支承台40变换成接合状态和切离状态,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10为相同构成,进行相同动作,其符号使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下面,根据图9说明由这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2制造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工序。
与上述实施例1的场合同样,在设置于升降滚子27、27和回转滚子29、29的环状芯骨2,不扭转钢丝3的断面地临时固定钢丝3的前端。在这里,升降滚子27、27使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处于最上位置U(图9(I))。另外,支承空转卷筒23的移动支承台40处于环状芯骨2外侧的支承位置B,卡止片44的钩部46卡合于接合部45,成为与可动杆41卡合的状态。
然后,按照上述动作定时,对驱动电动机30、30、升降缸28、28、驱动缸48进行动作控制。与由驱动电动机30、30使环状芯骨2回转同步地由驱动缸48使可动杆41进行前出动作。通过该前出动作,如图9(I)~图9(II)那样,使移动支承台40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下方(一侧方),使其移动到环状芯骨2的内侧的支承位置A。
然后,如图9(II)~图9(III)地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降动,将环状芯骨2配置到导轨25、25的进入凹部26、26内,处于最下位置W。这样,空转卷筒23钻入环状芯骨2内。此后,如图9(III)~图9(IV)那样由驱动缸48使可动杆41进行退避动作,从而使移动支承台33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另一侧方),移动到支承位置B。
此后,如图9(IV)~图9(V)那样,由升降缸28、28使升降滚子27、27朝上方动作时,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朝上方推开与可动杆41的接合部45卡合的卡止片44,使可动杆41与移动支承台40成为切离状态。然后,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通过形成于可动杆41与移动支承台40间的通过空域47,如图9(I)那样,升动到最上位置U。在这里,当环状芯骨2通过空域47时,卡止片44由弹簧铰链43的弹性力再次与卡合部37卡合,可动杆41与移动支承台33成为接合状态。然后,与上述同样,由驱动缸48使可动杆41进行前出动作,使移动支承台40移动到支承位置A。
这样,相对回转的环状芯骨2,对于该环状芯骨2的每1回转,使空转卷筒23在下方从外侧移动到内侧,在上方从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7次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同时使环状芯骨2回转8周。然后,停止各装置,由接合环等使钢丝3的前端与末端接合,获得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由该制造装置12也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不使空转卷筒23的空转轴线倒下,所以,可不扭转断面地将钢丝3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2。
实施例4
下面,根据图10~12说明本发明第4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
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如图10和图11那样具有杠杆可动装置52和芯骨回转装置56;该杠杆可动装置52在支点P的两侧使导轨50、50分别倾斜,进行杠杆动作;该芯骨回转装置56以水平面状支承环状芯骨2,使其朝周向回转。该导轨50、50对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23的移动支承台49进行引导。
在由上述杠杆可动装置52倾动的导轨50、50的倾动域的两侧配置芯骨支承台57、57。在该芯骨支承台57的一方配置可回转地支承环状芯骨2的鼓形的支承滚子58和由驱动电动机30回转的鼓形的回转滚子29。另外,在另一方的芯骨支承台57,将支承滚子58、58配置到分别与上述支承滚子58和回转滚子29相对的位置。由该3个支承滚子58和1个回转滚子29沿水平方向配置环状芯骨2,并使其朝周向回转。由各滚子和支承台构成芯骨回转装置56。
另一方面,杠杆可动装置52在支点P由支柱51可倾动地支承相互大体平行的2根直线状的导轨50、50,该支点P为导轨50、50的纵向的大体中央。该支点P配置到设置于上述芯骨回转装置56的环状芯骨2的外侧,导轨50、50的单侧端缘在环状芯骨2的内侧处于该环状芯骨的上方和下方(一侧方和另一侧方)地移动。支点P成为比环状芯骨2低的位置地对支柱51进行高度设定。即,水平的导轨50、50处于环状芯骨2的回转面的下方。
在这里,在导轨50、50的、从环状芯骨2朝外侧方向偏移的位置连接作用杆53。该作用杆53连接于升降缸54,通过该升降缸54的朝上下方向的驱动,进行升降动作。通过该作用杆53进行升降动作,从而以支点P为中心分别使导轨50、50朝环状芯骨2的内外双方倾动(参照图12)。即,作用杆53的连接位置成为作用点Q。由作用杆53倾动的导轨50、50的倾斜角设定到移动支承台49可由自重的作用滑降的程度。
另外,在导轨50、50,当该作用杆53降动,使该导轨50、50从环状芯骨2的内侧朝外侧倾降时,在与环状芯骨2交叉的部位形成收容环状芯骨2的进入凹部26、26。在这里,处于与导轨50、50交叉间的环状芯骨2的圆弧部分为通过环域7。移动支承台49通过该通过环域7的上方或下方。
另外,在导轨50、50的两端缘分别设置使沿该导轨50、50移动的移动支承台49停止的内卡止部59、59和外卡止部60、60。在这里,由内卡止部59、59使移动支承台49停止的、环状芯骨2的内侧位置为停止位置C,将由外卡止部60、60停止的外侧位置设为停止位置D。另外,如上述那样,导轨50、50通过倾动,可使其单侧端在环状芯骨2的内侧朝上方和下方升降移动地设定其长度。
在这样的杠杆可动装置52中,当由升降缸54使作用杆53降动时,导轨50、50朝环状芯骨2的外侧方向倾降,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进入到进入凹部26、26内。处于停止位置C的移动支承台49沿导轨50、50朝环状芯骨2外侧由自重的作用滑降,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另一方面,当使作用杆53升动时,导轨50、50朝内侧方向倾降。此时,导轨50、50在该通过环域7的下方横过环状芯骨2。处于停止位置D的移动支承台49沿导轨50、50通过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下方。通过这样使作用杆53进行升降动作,从而使导轨50、50倾动,使移动支承台49在环状芯骨2的通过环域7的上方和下方通过,同时,使该移动支承台49钻入该环状芯骨2内。这样,空转卷筒23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在本实施例4中,通过导轨50、50倾动形成的移动支承台49的滑降的面为本发明的倾动面。
另外,还设置按规定的动作定时分别使升降缸54和驱动电动机30动作地控制的控制装置(图示省略)。在这里,升降缸54按移动支承台49在倾斜的导轨50、50的停止位置C与停止位置D之间移动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交替进行朝上方向的动作和朝下方向的动作。另外,驱动电动机30每当上述升降缸54进行7次升降动作时,使环状芯骨2回转1周。
而且,本实施例4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改变到上述实施例1的卷筒移动装置,配置杠杆可动装置52,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为此,使用该杠杆可动装置52以外,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进行相同动作,其符号和说明省略。
下面,根据图12说明由这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3制造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工序。
使作用杆53动作,使导轨50、50成为水平状。然后,在处于该导轨50、50的停止位置D的移动支承台49,可空转地设置使钢丝3弯曲变形到弯曲屈服应力或其以上地对其进行卷绕的空转卷筒23。另一方面,将环状芯骨2设置到芯骨回转装置56的回转滚子29和3个支承滚子58。不扭转该钢丝3的断面地将钢丝3的前端临时固定到环状芯骨2。
根据上述动作定时对驱动电动机30、升降缸54进行动作控制。与由芯骨回转装置56使环状芯骨2回转同步地由升降缸54使作用杆53升动,如图12(I)那样使导轨50、50朝环状芯骨2内侧倾降。这样,如图12(I)~图12(II)那样,处于停止位置D的移动支承台49沿导轨50、50滑降,通过环状芯骨2的下方(一侧方)。由内卡止部59、59在停止位置C停止。
此后,如图12(II)~图12(III)那样,由升降缸54使作用杆53降动,使导轨50、50倾降到环状芯骨2的外侧,使环状芯骨2进入到导轨50、50的进入凹部26、26。这样,空转卷筒23钻入环状芯骨2内。然后,如图12(III)~图12(IV)那样,处于停止位置C的移动支承台49沿导轨50、50滑降,通过环状芯骨2的上方(另一侧方)。然后,由外卡止部60、60在停止位置D停止。此后,通过使导轨50、50倾降到环状芯骨2的内侧,从环状芯骨2的下方向上方使移动支承台49升动。
这样,对于回转的环状芯骨2,当该环状芯骨2每进行1回转时,使空转卷筒23在下方从外侧移动到内侧,钻入环状芯骨2内,在上方从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7次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同时使环状芯骨2回转8周。然后,停止各装置,由接合环等使钢丝3的前端与末端连接,获得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由这样的杠杆可动装置52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的制造装置13也不使空转卷筒23的空转轴线相对环状芯骨2的回转轴线倒下,所以,可不扭转钢丝3的断面地将该钢丝3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2。为此,本制造装置13与实施例1同样,可基本上不需要特别用于卷绕的力地进行制造,可制造与由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10制造的同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另外,本实施例4的制造装置13通过由杠杆可动装置52使导轨50、50倾斜,从而使移动支承台49移动,所以,与上述制造装置10~制造装置13及后述的制造装置15相比,还存在可简化控制动作的装置的优点。
实施例5
下面,根据图13~16说明本发明第5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
该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如图13和图14那样,具有芯骨回转装置70、芯骨移动装置71、变换支承体67、卷筒变换装置72;该芯骨回转装置70支承环状芯骨2,使其朝周向回转;该芯骨移动装置71以垂直状支承环状芯骨2,使其沿横断该环状芯骨2的面f朝水平方向反复移动;该变换支承体67在从其两侧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23的回转轴的支承侧面65、65具有磁性体66、66;该卷筒变换装置72使该变换支承体67在横断环状芯骨2的面f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
在这里,芯骨移动装置71具有设置了3个可朝周向回转地支承环状芯骨2的鼓形的支承滚子58的芯骨移动台73。另外,具有导轨74和驱动缸75;该导轨74支承芯骨移动台73的下边,对该芯骨移动台73的、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对置朝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行引导;该驱动缸75沿该导轨74使芯骨移动台73进行进退动作。在这里,芯骨移动台73大体形成为コ字状,该コ字状连续地开放进入方向侧边的中央区域和设置的环状芯骨2的内侧区域而构成。另外,在该芯骨移动台73的退避方向的侧边连接驱动缸75。然后,在该芯骨移动台73形成在单面配置3个支承滚子58的芯骨支承面78,在芯骨支承面78、沿该芯骨支承面78以垂直状设置环状芯骨2。
另外,在上述芯骨移动台73的芯骨支承面78配置回转滚子29,该回转滚子29支承环状芯骨2,使其朝周向回转。该回转滚子29连接于驱动电动机30。该回转滚子29和上述3个支承滚子58分别可支承环状芯骨2地配置于芯骨支承面78。
另一方面,在上述芯骨移动台73的芯骨支承面78侧配置磁铁支承柱76。在该磁铁支承柱76,将电磁铁68固定到变换支承体67可沿该回转轴线通过设置于上述芯骨移动台73的环状芯骨2的内侧的高度位置。在这里,配置电磁铁68的磁铁支承柱76为本发明的磁铁支承体。
另外,在芯骨支承面78的相反侧,与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相对地设置配置了电磁铁69的磁铁移动机80。该磁铁移动机80具有在进入方向的前端配置了电磁铁69的位移轴部79和使该位移轴部79进行进退动作的变换缸77。由该变换缸77的驱动使位移轴部79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轴线进行前出动作或退避动作,从而使电磁铁69在横断环状芯骨2的面f的两侧进退移动。
在这里,电磁铁68和电磁铁69为线圈型,通过加电压成为通电状态而产生磁力,通过切断该电压成为断电状态而消除磁力。
由上述磁铁支承柱76和电磁铁68与磁铁移动机80构成卷筒变换装置72。
由这样的卷筒变换装置72使变换支承体67一侧的磁性体66与成为通电状态的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接合,使该变换支承体67处于芯骨支承面78侧的支承位置E。在这里,由变换缸77使位移轴部79从芯骨支承面78的相反侧进行前出动作,使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移动到上述变换支承体67另一侧的磁性体66接触的交换位置G。然后,与使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的通电动作同步地使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进行断电动作,从而使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与磁性体66接合,使变换支承体67卡止于位移轴部79。此后,由变换缸77使位移轴部79进行退避动作,使变换支承体67移动到与芯骨支承面78相反侧的支承位置F。另外,进行将变换支承体67卡止的位移轴部79的前出动作,移动到交换位置G,从而将该变换支承体67移送到与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接触的位置。然后,同时地进行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的断电动作和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的通电动作。这样,使变换支承体67从支承位置F移动到支承位置E。这样,通过交替地进行由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和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进行的变换支承体67的交换,从而将空转卷筒23朝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轴线的两侧(一侧和另一侧)进行位置变换。
这样,在环状芯骨2的内外分别进行由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和磁铁移动机80的电磁铁69实施的变换支承体67的交换地、由上述芯骨移动装置71使芯骨移动台73沿芯骨导轨74进行往复移动。这通过由芯骨移动装置71驱动驱动缸75,从而使环状芯骨2在变换位置J与变换位置K之间往复移动;在该变换位置J,上述变换支承体67在该环状芯骨2的内侧进行位置变换;在该变换位置K,在该环状芯骨2的外侧进行位置变换。
另外,还设置有按规定的动作定时分别使上述变换缸77、驱动电动机30、驱动缸75进行动作地控制的控制装置(图示省略)。这样,驱动缸75每当使环状芯骨2进行1往动或1复动时,变换缸77使位移轴部79进行1进退动作。另外,每当该位移轴部79进行1进动时,改变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和磁铁移动机80的电磁铁69的通电/断电状态。另外,驱动电动机30与实施例1同样,每当由驱动缸75使环状芯骨2进行7次往复移动时,使该环状芯骨2回转1周。
下面,根据图15和图16说明由上述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4制造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工序。图15和图16为从上方观看制造装置14的图。
首先,使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为通电状态,使变换支承体67的1侧的磁性体66(参照图13)接合到该电磁铁68,将该变换支承体67设置到支承位置E。另外,将环状芯骨2设置到处于变换位置K的芯骨移动台73。然后,不扭转该钢丝3的断面地将钢丝3的前端临时固定到环状芯骨2。而且,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成为断电状态。
按照上述的动作定时,对驱动电动机30、驱动缸75、变换缸77进行动作控制。与由芯骨回转装置56使环状芯骨2回转同步地由驱动缸75使芯骨移动台73往动,如图15(I)~图15(II)那样,使环状芯骨2沿芯骨导轨74从变换位置K移动到变换位置J。这样,空转卷筒23在环状芯骨2的芯骨支承面78侧移动(接近方向移动)。此后,如图15(II)~图15(III)那样,由变换缸77使位移轴部79进行前出动作,使该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轴线移动到交换位置G,使其接触于67的磁性体66(参照图13)。在这里,位移轴部79成为穿过横断环状芯骨2的面f的状态。与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进行断电动作同步地使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进行通电动作,从而使变换支承体67卡止于位移轴部79。此后,如图15(III)~图16(I)那样,由变换缸77使位移轴部79从交换位置G进行退避动作,使变换支承体67移动到支承位置F。这样,空转卷筒23在环状芯骨2的内侧从芯骨支承面78的支承位置E向相反侧的支承位置F进行位置变换。即,空转卷筒23钻入环状芯骨2。
此后,如图16(I)~图16(II)那样由驱动缸75使芯骨移动台73复动,使环状芯骨2从变换位置J移动到变换位置K。这样,空转卷筒23在环状芯骨2的芯骨支承面78的相反侧移动(离开方向移动)。然后,如图16(II)~图16(III)那样,使卡止变换支承体67的位移轴部79在环状芯骨2的外侧从相反侧前出动作到芯骨支承面78侧,处于交换位置G。然后,与位移轴部79的电磁铁69的断电动作同步地使磁铁支承柱76的电磁铁68进行通电动作,从位移轴部79将变换支承体67向磁铁支承柱76交换。此后,位移轴部79进行退避动作(图15(I))。
这样,相对于回转的环状芯骨2,使空转卷筒23在该环状芯骨2的芯骨支承面78侧从外侧移动到内侧,钻入环状芯骨2内,在该芯骨支承面78的相反侧从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对于环状芯骨2的每1周回转反复进行7次该准直线反复移动,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环状芯骨2回转8周,由接合环等使钢丝3的前端与末端接合,获得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该制造装置14沿环状芯骨2的回转面使空转卷筒23平面地反复移动,由于不使空转卷筒23的空转轴线相对轴线倒下,所以,可不扭转钢丝3的断面地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2。因此,本制造装置14也与实施例1同样,可不特别需要用于卷绕的力地进行制造。这样,可制造与由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10制造的场合同样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如上述那样,在由实施例1~实施例5例示的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0~14中,通过平面地使预先进行弯曲变形地卷绕了钢丝3的空转卷筒23进行移动,从而不扭转该钢丝3的断面地将钢丝3以螺旋状缠绕到环状芯骨2,所以,不在钢丝3产生对该缠绕反弹的力,可对应于环状芯骨2的形状极自然地一体化,所以,可容易而且适当地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这样制造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埋设到汽车用的轮胎,从而提高该轮胎与车轮的接合性,发挥出优良的行走稳定性和高强度及耐久性。因此,由本发明可如上述那样解决现有技术的卷绕钢丝3极为困难、不能制造可充分发挥所期望的性能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中,为可空转地配置卷绕了钢丝3的空转卷筒23,卷取到回转的环状芯骨2的构成,但作为其它构成,也可朝与卷取钢丝3的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对空转卷筒23施力,在该钢丝3施加张力。例如,在实施例1中,将电磁铁配置到移动支承台24的上面,由该电磁铁对空转卷筒23的回转作用阻力。通过这样地施加张力,从而时常一定地卷取钢丝3,所以,可制造环状芯骨2与钢丝3的一体性更优良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
另一方面,上述实施例2的制造装置11为使用圆弧状的导轨34、34代替实施例1的导轨25、25的构成,但也可同样地将实施例3的导轨25、25或实施例4的导轨50、50换成圆弧状。另外,在实施例5中,也可变换成将芯骨导轨74朝上方弯曲的形状。
在这里,例如实施例3的制造装置11如图17所示那样配置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圆弧状的导轨34、34。该构成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制造装置15,使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23的移动支承台40、由可动杆41的进退动作沿导轨34、34在支承位置A与支承位置B间进行反复移动。每当可动杆41进行1进退动作时,使升降滚子27、27进行1升动或1降动,在环状芯骨2的上方和下方使空转卷筒23反复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这样,可制造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的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另外,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地在空转卷筒23的反复移动中使得从该空转卷筒23卷取到环状芯骨2的钢丝3的长度大体一定,所以,不易在该钢丝3产生松弛,可进一步提高环状芯骨2与钢丝3的一体性。
另外,上述实施例5的制造装置14为按大体垂直状使环状芯骨2朝周向回转的构成,但作为其它的构成,也可与实施例1~实施例4的各制造装置10~13同样,形成为按大体水平状使环状芯骨2朝周向回转的构成。在该场合,卷筒变换装置72使空转卷筒23在大体上下方向进行位置变换。同样,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各制造装置10~13中,也可形成为按大体垂直状使环状芯骨2朝周向回转的构成。也可使环状芯骨2的回转面相应于设置环境等适当地倾斜地设定。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5中,可为固定对环状芯骨2进行支承的芯骨移动台73的位置,使磁铁支承柱76与磁铁移动机80同步,沿横断该环状芯骨2的面f使其朝环状芯骨2的内外移动的构成。这相对在固定的位置朝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2,使空转卷筒23在横断该环状芯骨2的面f的一侧方从该环状芯骨2的外侧朝内侧移动,在另一侧方使其从环状芯骨2的内侧朝外侧移动,而且,每进行1移动时,从环状芯骨2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位置变换。在这里,磁铁支承柱76和磁铁移动机80的各移动通过分别设置导轨和驱动缸等进行。即使为该构成,也与实施例5同样,可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5中,为配置了由电磁铁和磁性体使空转卷筒23在环状芯骨2的两面进行变换的卷筒变换装置72的构成,但除了该电磁铁和磁性体外,也可使用吸盘或气动卡盘等。
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中,作为驱动装置在芯骨升降装置21、卷筒移动装置22、42、杠杆可动装置52、芯骨移动装置71、卷筒变换装置72使用液压式或气动式等的缸,但也可使用凸轮、曲柄、步进电动机等代替该缸作为驱动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中,先将钢丝3临时固定于环状芯骨2,但也可不扭转断面地预先卷绕2、3周,开始各制造装置的控制动作。另外,除了由接合环结合钢丝3的前端与末端外,也可将该前端与末端固定于该胎圈钢丝线的周围。也可设置临时固定这样的钢丝3的装置或结合前端与末端的装置,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中,说明了制造相同形式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场合,但也可同样地制造其它形式的胎圈钢丝线。即,使用圆环径或线径不同的环状芯骨2、或线径不同的钢丝3,或对环状芯骨2的每1周缠绕钢丝3的次数和拉齐钢丝3的周数也可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另外,也可层叠多次地缠绕钢丝3地形成。这样的胎圈钢丝线的形式相应于用途适宜地设定。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按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制造埋设于汽车用轮胎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的场合,但也可由同样的构成形成制造自行车或飞机等的轮胎用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
另外,即使在不使用本发明的钢丝3、而使用由基质树脂固定碳纤维而构成的CFRP线或由该碳纤维强化金属材料而构成的CFRM线等的场合,也可适当而且容易地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制造所期望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1。另外,除上述碳纤维外也可使用开普拉(ケブラ一)纤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使环状芯骨朝周向回转,同时,使将钢丝卷成比该环状芯骨小的直径的钢丝卷束、沿该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相对地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方朝接近方向移动,接着在使其钻入环状芯骨内后,在另一侧方进行离开方向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将钢丝沿该环状芯骨的周向缠绕成螺旋状。
另外,作为按照上述制造方法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具有芯骨回转机构、空转卷筒、及反复移动机构;该芯骨回转机构使环状芯骨回转;该空转卷筒将钢丝卷绕成比环状芯骨小的直径;该反复移动机构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通过一边使环状芯骨回转一边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使钢丝沿环状芯骨的周向卷绕成螺旋状。
按照这样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a)通过将预先弯曲变形的钢丝卷绕到朝周向回转的环状芯骨,从而可不扭转该钢丝的断面地仿该环状芯骨地进行缠绕。这样,按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钢丝不会切断,可适当而且容易地制造缠绕到环状芯骨一体成形而构成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
b)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制造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可发挥出高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具有将轮胎接合于车轮的足够的力,可发挥出优良的行走稳定性。
c)作为该制造装置,反复移动机构通过具有芯骨升降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的构成、具有杠杆可动装置的构成、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芯骨移动装置的构成、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的构成,从而可适当而且顺利地进行本发明的准直线反复移动。

Claims (13)

1.一种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方法,使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朝周向回转,同时,使将钢丝卷成比该环状芯骨的圆环直径小的直径的钢丝卷束沿该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相对地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方朝接近方向移动,接着,在使其钻入环状芯骨内后,在另一侧方使其朝离开方向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将钢丝卷取到环状芯骨,沿该环状芯骨的周向缠绕成螺旋状。
2.一种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芯骨回转机构、空转卷筒、及反复移动机构;该芯骨回转机构使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芯骨朝周向回转;
该空转卷筒将卷取到该环状芯骨的钢丝卷绕成比上述环状芯骨的环状直径小的直径;
该反复移动机构使该空转卷筒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相对地在相对横断该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方朝接近方向移动,接着,在使其钻入环状芯骨内后,在另一侧方使其朝离开方向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
通过一边由芯骨回转机构使环状芯骨回转,一边由反复移动机构使空转卷筒相对环状芯骨反复进行上述准直线反复移动,从而使钢丝沿环状芯骨的周向卷绕成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复移动机构具有芯骨升降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该芯骨升降装置支承环状芯骨且沿回转轴线使该环状芯骨进行升降移动;该卷筒移动装置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使该空转卷筒朝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反复移动;
每次由芯骨升降装置使环状芯骨进行1升动或1降动时,由卷筒移动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移动,按照这样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移动装置具有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与该环状芯骨的内外连成的、对空转卷筒的反复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
在该导轨形成进入凹部,该进入凹部在与环状芯骨交叉的轨部位相对纵向横断,收容由芯骨升降装置降动的该环状芯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移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和推压可动机;该移动支承台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使其沿导轨反复移动;该推压可动机沿该导轨相互对置,朝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进退动作;
通过相互对置的各推压可动机交替地反复进行1进退动作,该1进退动作为连续进行将移动支承台沿导轨朝对置方向推出的前出动作和退避动作,从而使空转卷筒反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移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和可动杆;该移动支承台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使其沿导轨进行反复移动;该可动杆变换为与该移动支承台的接合状态或切离状态中的任一个,在处于接合状态的场合,沿导轨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
依次变换到由可动杆使移动支承台反复移动的接合状态、和在可动杆与移动支承台之间形成使环状芯骨升动或降动的通过空域的切离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移动装置在移动支承台或可动杆中的任一方具有由弹簧铰链连接的卡止片,在另一方具有接合于该卡止片的接合部,
由弹簧铰链的弹性力使卡止片与接合部接合,形成接合状态,
由芯骨升降装置进行升动或降动的环状芯骨通过朝与弹簧铰链的弹性力相反方向推开卡止片而形成切离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复移动机构具有使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连成到该环状芯骨的内外的倾动面分别在该环状芯骨的内外双方倾动的杠杆可动装置,
该杠杆可动装置具有移动支承台、导轨、及进入凹部;该移动支承台能够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该导轨在上述倾动面沿倾动方向连成于环状芯骨的内外,对该移动支承台的反复移动进行引导;该进入凹部在该导轨的与环状芯骨的交叉部位相对纵向横断该轨地形成;
通过使导轨朝一方倾斜,从而将环状芯骨收容到进入凹部,在该环状芯骨的上方使移动支承台移动,通过使导轨朝另一方倾斜,从而在环状芯骨的下方使移动支承台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准直线反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可动装置具有可倾动地支承倾动面的支柱、和在从由该支柱支承的支点朝径向偏移的作用点可回转地连接的作用杆,通过由该作用杆使作用点升降移动,从而相对支点使倾动面朝两侧交替地倾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该圆弧状以钢丝在环状芯骨缠绕的位置为大体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复移动机构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芯骨移动装置;该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该芯骨移动装置支承环状芯骨,并使空转卷筒朝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产生位移地沿大体直径方向往复移动;
每当由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时,按照由芯骨移动装置使环状芯骨进行1移动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复移动机构具有卷筒变换装置和卷筒移动装置;该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进行位置变换;该卷筒移动装置沿环状芯骨的大体径向使由该卷筒变换装置进行了位置变换的空转卷筒朝该环状芯骨的内外方向进行反复移动;
每当由卷筒变换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变换时,按照由卷筒移动装置使空转卷筒进行1移动的动作定时反复进行准直线反复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变换装置具有变换支承体,该变换支承体在空转卷筒的空转轴的两侧可空转地支承空转卷筒,而且分别在该空转卷筒的两侧配置磁性体;同时,
具有磁铁支承体和磁铁移动机,该磁铁支承体设在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一侧,相互对置地分别配置被进行通电/断电控制的电磁铁;该磁铁移动机设于另一侧,使该电磁铁沿环状芯骨的回转轴线进退移动;
每当使磁铁移动机从另一侧朝一侧进行1进动时,交替地使该磁铁移动机的电磁铁与磁铁支承体的电磁铁进行通电动作,从而相互交换变换支承体,使空转卷筒朝相对横断环状芯骨的面的两侧方进行位置变换。
CNA038174014A 2002-08-20 2003-08-12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Pending CN16715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055/2002 2002-08-20
JP2002280054 2002-08-20
JP280054/2002 2002-08-20
JP2002280055 2002-08-20
JP2002382651 2002-11-25
JP382651/2002 2002-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1540A true CN1671540A (zh) 2005-09-21

Family

ID=3195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74014A Pending CN1671540A (zh) 2002-08-20 2003-08-12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552917A4 (zh)
JP (1) JP3814633B2 (zh)
KR (1) KR20050056966A (zh)
CN (1) CN1671540A (zh)
AU (1) AU2003255000A1 (zh)
BR (1) BR0313581A (zh)
PL (1) PL373552A1 (zh)
WO (1) WO20040181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4535A (zh) * 2018-12-28 2019-04-23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缆型胎圈丝制造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3812A (ko) 2004-07-05 2007-04-25 스미토모 덴코 스틸 와이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환상 동심 꼬임 비드 코드
JP3745771B1 (ja) * 2004-09-16 2006-02-15 住友電工スチールワイヤー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619773B2 (ja) * 2004-12-27 2011-01-26 金井 宏彰 ケーブルビ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58703B1 (ja) 2006-12-11 2008-03-12 住友電工スチールワイヤー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50596B2 (ja) 2011-06-22 2015-01-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ケーブルビ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ケーブルビードの製造システム
JP5833374B2 (ja) 2011-08-11 2015-1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ケーブルビード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US9790050B2 (en) * 2013-02-27 2017-10-17 Bartell Machinery Systems, L.L.C. Auto-adjustable wire precast system
JP5830826B2 (ja) * 2013-06-14 2015-12-09 栃木住友電工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コードの製造装置
JP5830825B2 (ja) * 2013-06-14 2015-12-09 栃木住友電工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コード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セット
JP5743292B2 (ja) * 2013-06-14 2015-07-01 栃木住友電工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コードの製造装置それに用いるカセット
JP5830824B2 (ja) * 2013-06-14 2015-12-09 栃木住友電工株式会社 環状同芯撚りコードの製造装置
CN106378401B (zh) * 2016-11-02 2018-02-23 哈尔滨工大宏图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交叉环绕的夹持装置
CN109238897B (zh) * 2018-08-02 2020-12-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压力舱中的金刚石串珠摩擦试验台
EP4110601A1 (en) 2020-02-25 2023-01-04 Bartell Machinery Systems L.L.C Bead forming system with dedicated setup area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25277A1 (de) * 1971-05-21 1972-11-30 Märkisches Metallwerk GmbH, 5750 Mend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wickeln von geschlossenen, kreisrunden Seelenringen
US3748841A (en) * 1971-06-07 1973-07-31 Monsanto Co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cable bead
US3966131A (en) * 1972-08-23 1976-06-29 Advanc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king twisted wire beads for tires
CA1029701A (en) * 1974-04-10 1978-04-18 Kashirou Ureshino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annular helix wire beads
JPS5413580A (en) * 1977-07-01 1979-02-01 Otani Katsuhi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bead wi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4535A (zh) * 2018-12-28 2019-04-23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缆型胎圈丝制造方法及设备
CN109664535B (zh) * 2018-12-28 2022-08-02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缆型胎圈丝制造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2917A1 (en) 2005-07-13
JPWO2004018187A1 (ja) 2006-01-12
BR0313581A (pt) 2005-06-21
JP3814633B2 (ja) 2006-08-30
AU2003255000A1 (en) 2004-03-11
WO2004018187A1 (ja) 2004-03-04
EP1552917A4 (en) 2006-04-19
KR20050056966A (ko) 2005-06-16
PL373552A1 (en) 2005-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1540A (zh) 扭转状胎圈钢丝线的制造和制造装置
CN1206676C (zh) 线圈缠绕器和绕线方法
CN1251695A (zh) 绕线机
CN102789886A (zh) 一种新型磁环绕线机
CN101988223A (zh) 复合倍捻的捻线机
CN1760021A (zh) 生胎胎圈部分的成型方法及胎圈部分的成型设备
CN1693000A (zh) 带钢弯曲矫直机辊组及其矫直机
CN2790620Y (zh) 带钢弯曲矫直机
CN1746094A (zh) 固定缆索的缆索固定点和具有缆索固定点的电梯
CN1913299A (zh) 绕组的绕线和排出
CN1369387A (zh) 用于由单一一根线生产轮胎加强结构的摆动臂装置
CN210522310U (zh) 一种用于搅拌池内的全方位移动搅拌机构
CN104999550A (zh) 一种管桩生产用钢模清理系统
CN1835864A (zh) 车辆传送设备和车辆传送方法
JP2006116976A (ja) 撚回状ビー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04545C (zh) 具有改进型负载支承和驱动系统的直立式贮物传送机
CN106378950B (zh) 一种自动螺旋包布机
CN1357657A (zh) 用于纺纱机的线头剪切方法和装置
CN1062788C (zh) 线材卷绕装置
CN1637378A (zh) 汽车用轮轴轴承的内环与外环的间隔测定装置
CN206653647U (zh) 传动连接盘绕线机的绕线装置
CN202212735U (zh) 螺旋叶片成形机
CN100335390C (zh) 丝条的卷取方法以及装置
CN213887958U (zh) 桁架筋腹杆钢筋折弯设备
CN201473661U (zh) 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