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9360A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9360A
CN1669360A CNA038164183A CN03816418A CN1669360A CN 1669360 A CN1669360 A CN 1669360A CN A038164183 A CNA038164183 A CN A038164183A CN 03816418 A CN03816418 A CN 03816418A CN 1669360 A CN1669360 A CN 1669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induction heating
conducto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64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6897C (zh
Inventor
鍜治彻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9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9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8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8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18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s for heating zone state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8Edge-illuminated 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是简单的结构,为了获得对光源部的发光不匀和光泄漏进行改善的发光部,具有收容光源(6)的光源收容部(17),并由线圈保持座(15)、导光体(7)的一部分、覆盖光源的上部的遮光罩和载置光源的基板构成该光源收容部(17)。用该结构防止来自光源收容部的光向外部泄漏,通过活用内部的反射光,能增强来自与光源收容部(17)对应的导光体部分的光的放射。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尤其涉及在载置锅等被加热物的顶板的上面由光引起视觉地进行显示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加热线圈中流过高频电流而发生高频磁场,在与加热线圈进行磁性接合的锅等(负荷)中发生由高频磁场产生的涡电流。由于利用该涡电流在锅中发生焦耳热,故锅自身进行发热,能进行食品的烹调。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由于锅自身进行发热,故存在不能从视觉上识别与可见火焰的燃气烹调器及使加热部发出红热的电加热器不同的感应加热状态的问题。
在先行技术的日本专利特开2001-160483号公报中,揭示了解决该问题用的发光显示装置。图7表示在所述公报中所记载的先行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剖面。在图7中,在构成外部轮廓的本体1的上部设有由绝缘物构成的顶板2。在顶板2上载置着锅等的被加热物3。在顶板2的下方,设有对被加热物3进行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4。在加热线圈4的下方设有发光部5。发光部5由光源6和导光体7构成,使光从发光面8向透光性的顶板2照射。加热线圈及发光部5利用控制部9进行控制。
当在加热线圈4中通过规定的高频电流时,被加热物3通过感应加热被加热。与通电连动地将光源6点亮,该光被导向导光体7而从发光面8射出,照射在顶板2的下面。该光透过顶板2地向上面射出,在顶板2的上面描绘由交叉剖面线表示的圆环状的光的形态。利用该形态,使用者能从视觉上由该光的形态显示的部分识别进行通电而与感应加热状态的加热线圈4相对的(在其正上方的)顶板2上的区域。
在所述以往的结构中,如将主要部分放大的图9所示,扇形的导光体片7a和设在导光体片7a的入射光部7b处的光源6构成导光体7的1个组件。将这样的组件多个(例如6个~8个)地进行组合而作成图8所示的圆环状的发光部5。因此,对于发光部5的组装,必须将许多组件进行组合并在组合后的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向各光源6的配线。因此,存在零件数量多且制造工时多的问题。又,由于使用许多个光源,故产生亮度的不匀及光泄漏而存在圆环状的光的图形缺乏明了性的问题。
又,如图7所示,由于在加热线圈4的下方配置着导光体7的圆板状部分,故从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上的风扇(未图示)向加热线圈4所送给的冷却风的气流被导光体7遮断而存在不能对加热线圈4充分地进行冷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减小在导光体中光的传递损耗而使亮度得到改善、并对亮度的不匀和光泄漏进行改善的、具有改进后的发光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对加热线圈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座;设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外周部、放射光的导光体;将光向所述导光体的入光部进行射入的光源;收容所述光源的光源收容部。所述线圈保持座与所述光源收容部形成为一体,所述线圈保持座遮断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采用该结构,能将由线圈保持座反射的光向构成光源收容部的导光体的壁面射入,能增强从该部分所放射的光。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对所述加热线圈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座;设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外周部上的导光体;将光向所述导光体的入光部进行照射的光源;收容所述光源的光源收容部。还具有使所述线圈保持座与所述光源收容部形成为一体、并能遮断所述线圈保持座不希望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散逸的遮光部。采用该结构,能将由线圈保持座反射的光向构成光源收容部的导光体的壁面射入,能增强从该部分所放射的光。又,能减少导光体整体的色不匀及光的强度的不匀。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构成为所述线圈保持座遮住从导光体的外周发出的光的状态。由此,能抑制从导光体的侧壁的光的放射,并能增加从发光面的放射且减少色不匀及光量的不匀。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具有载置光源的基板。通过用遮光构件构成所述基板,能防止光向外部泄漏的情况,并能减少色不匀及光量的不匀。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作成在基板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不透过光的层的结构。由此,能防止光向外部泄漏的情况。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在线圈保持座上安装了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遮光的遮光罩。由此,由于能防止来自光源收容部的上部的光的泄漏,故能增加来自光放射面的放射光量、并能减少色不匀及光量的不匀。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5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遮光罩构成为对从形成于导光体上的入光部所射出的光进行遮光的状态。由此,能防止从入光部的光的泄漏。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6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在入光部的一部分上设置了光扩散部。由此,能增强从入光部射入的光的反射,并能增强向与入光部相对的导光体的光的入射光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尤其,对于光源,设置用于防止不希望的光的散逸的、覆盖光源的侧部的光源罩。通过利用光源罩将光源的侧部覆盖,能增加从光源的前方向导光体的入光面进行射入的光的光量。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发光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用于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电源收容部的遮光罩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在本实施例的光源上设置遮光罩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顶板上的显示图形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9是以往的发光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发光部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单元15的俯视图。另外,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基本结构,由于实际上是与图7所示的以往例的结构相同,故对两者通用的要素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对于本实施例的发光部55,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图2中,发光部55由光源26和剖面为四边形的圆环状的导光体30构成。导光体30如图3所示,是由剖面为长方形的透光性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圆环状的构件。其内侧和外侧的圆筒面精加工成镜面状,内外两面的间隔、即圆筒状部的厚度被加工成均一状态,而最好是由全反射作用产生的光能在圆环状导光体30内反复地传送。为了获得明亮地明了的环状图形,该塑料材料最好是内部光分散(日文:分数)少且光折射率大的材料。作为光源26采用发光二极管是适当的。在导光体30的外周圆筒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将来自光源26的光向圆环状部取入用的入光部11。入光部11是弯曲的楔形的透光性的构件。入光部11具有:在导光体30的外周面30a上隔有规定的距离地相对的2个入光面12、和从各入光面12沿外周面30a逐渐地厚度减小的倾斜部11a。与各入光面12相对地配置有安装在基板19上的光源26。来自光源26所照射的光从入光部11的入光面12射入,通过楔形的入光部11向圆环状的导光体30内导入。为了提高该导入的传送效率,最好是入光部11与导光体30之间的接合面在光学上为无反射或极低的反射状态。例如,最好夹有与两者的光学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接近的光学折射率的硅油等也能提高传送效率。如图3所示,在导光体30的底面30b上设有对从导光体30射向底面30b的光进行反射的金属蒸镀膜等的光反射层13。由光反射层13反射的光从导光体30的上面的发光面14射向上方、或从该处向空气中射出。另外,图1的发光面14标上剖面线地进行表示,但其并不是表示剖面,而是表示将其上面进行粗面化的意思。光反射层13,也可以在底面30b上涂敷硅树脂等的不透光性且反射率高的涂料。又,也可以将粘接剂、粘接带贴附在底面30b上。又,利用形成凹凸等的简单的方法也能设置光反射层13。在圆环状的导光体30的上侧的面(即上面)用在发光面14上设置小的凹凸、或设置许多浅槽等的方法来作成粗面化时,能增加从该面向外部的射出光的光量。
从导光体30的入光部11射入的光,如图2中箭头40、41所示,沿导光体30进行传递。由于将图3的剖视图所示的导光体30的内侧面14a和外侧面14b如前所述作成理想的镜面,故在光沿圆环状的导光体30进行传递时,光能在内侧面14a和外侧面14b之间反复地进行全反射的传播,不会从内侧面14a和外侧面14b向外部漏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2个光源26并从左右的2个入光部11使光向导光体30射入,故射入后的光在导光体30中向右回转和左回转的两方向行进。从导光体30的圆环状的发光面14的各部分向外部放射的光的强度成为向两方向行进的光的强度之和。因此,从发光面14的各部分向外部放射的光的强度在圆环状的发光面14的大致全周部分上成为大致均一。
图2所示的导光体30的入光部11附近的部分L,是从两入光部11射入的光在导光体30中绕1周最后到达的部分。因此,通过该部分的光量存在稍微变少的倾向。因此,与该部分L相对的顶板上的环状的光环的亮度稍微下降,就容易产生亮度不匀。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以下说明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首先,使用图4的俯视图对使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部5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加热线圈4被载置在线圈保持座15中。加热线圈4的底部,设有使冷却风与加热线圈4直接接触的大的空间(未图示)。在线圈保持座15上为了遮住来自导光体30的光而设有遮光性的侧壁15a。在加热线圈4的外周部设有由防止磁性泄漏用的铝等的导电材料构成的磁性泄漏防止环16。在磁性泄漏防止环16与线圈保持座15的侧壁15a之间设有导光体30。收容光源26的光源收容部17与线圈保持座15设置成一体。
用图1和图4对光源收容部17进行详细说明。图1中,光源收容部17是在线圈保持座15的侧壁与导光体30之间的无底的空间。在该空间中,为了装入光源26、26,将搭载了光源26的基板19从下方进行安装、并利用螺钉20与覆盖上面的遮光罩18一起地进行固定。即,将遮光罩18和基板19利用作为紧固手段的螺钉20安装在光源收容部17的上下部分。遮光罩18,防止来自光源26的光从上面向外部进行放射,并为了用遮光罩18将光进行反射而再次射入导光体30,作为在下面对光进行反射的手段,例如施加铝箔的贴附层或反射光的涂层。
作为遮光罩18的结构的另一例,如图5所示,也可以使用将作为遮光部分的延长部18a、18b设置成遮光罩48而对入光部11的上面也覆盖的遮光罩48。在基板19上,与入光部11相对地设置2个光源26。在基板19的上面设有与遮光罩18的下面同样的金属箔或涂层等对光进行反射的手段。
在图1的基板19上设有连接器21,该连接器21在基板19上与光源6电气连接着。连接器21,在将基板19安装在电源收容部17中时,被设在靠向线圈保持座15的下部的位置。由此,就容易将外部导线与连接器21进行接线。
以下,参照图1~图4对以上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和技术特征进行说明。
当通过未图示的公知的电源开关的操作接通电源而在加热线圈4(图4)中流动电流时,产生感应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对载置在顶板2(参照图7)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这时,利用图4所示的设在加热线圈4的外周的磁性泄漏防止环16的屏蔽作用,能防止磁通向侧方泄漏。在电源接通的同时,图1所示的光源26点亮。从光源(发光二极管)26射出的光,从设在导光体30上的入光部11的入光面12向导光体30射入,从导光体30的上方的发光面14使光向轴X的方向放射并在导光体30中沿圆环状的导光体30通过。由此,在顶板2上呈现与导光体30的圆环状的发光面14的形状接近的光环。利用该光环表示加热线圈4的位置。由于在导光体30的内周侧存在磁性泄漏防止环16、并在外周侧存在线圈保持座15的侧壁,故光不会从导光体30的内外的两侧面泄漏。光能高效地从发光面14进行放射。
从入光部11射入的光由于从发光面14,使光向外部放射并在导光体30中沿圆周被导光,故从发光面14发出的光的强度随着远离入光部11而有所降低。尤其,形成光源收容部17的壁面的导光体30的部分L(图2),是从两侧的入光部11向导光体30射入的光在导光体30中进行传递而最后到达的部分。因此,光的强度变弱,由于从L部分的发光面14所照射的光也变弱,故有可能变得比其它部分要暗。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弥补从L部分的发光面14射出的光的光量的减少而作成以下那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光源收容部17的上部设置遮光罩18,在下部设置基板19。线圈保持座15的侧壁用遮光性构件构成使光源26的光难以向外部泄漏。因此,在来自光源26所照射的光中未向入光部11射入的光的大部分在光源收容部17内反复地进行反射,一部分从入光部11进入导光体30。又,另外一部分从作成导光体30的粗面的壁面30a向导光体30射入。由此,在构成光源收容部17的导光体30的壁面30a附近的光的光量增加。其结果,从壁面30a附近的发光面14射出的光量增加而使发光面14的亮度的不匀减少。采用该结构,能改善从光源26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又,使图1所示的遮光罩18的两端部延长,如图5所示的遮光罩48那样,由于作成设置了延长部18a、18b的结构,故当作成用遮光罩48的延长部18a、18b覆盖入光部11的上面11c、11d时,从发光面14射出的光环成为漂亮的圆环。又,从入光部11泄漏的光的一部分向入光部11附近的导光体30的壁面30a射入,由于使该部分的发光面14的放射光增强,故能减少发光面14的亮度的不匀。并且,在入光部11的上面11c、11d上设有小的凹凸、或设有许多浅槽而作成粗面时,增加向上面11c、11d射出的光量。又,当将L部分的导光体30的壁面30a和相对的内侧面30d作成所述的粗面时,增加向导光体30的射入光量,增加L部分的发光面14的放射光量。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能用在加热线圈4的外周上设置圆环状的导光体30这样简单的结构显示顶板2上无亮度不匀的环状的光的图形。
通过用遮光罩18或48覆盖光源收容部17,由于不仅能防止光泄漏、还能从外面看不到导光体30的入光部11及光源26,故能将感应加热烹调器作成外观好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导光体30,对使用环状的构件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使用六角形等任意形状的导光体。当使用任意形状的导光体时,在顶板上能显示由光形成的任意的图形。又,导光体的剖面形状也不限于图3例示的四边形,也可以是梯形等其它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对将光源收容部17与线圈保持座15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作了说明,但光源收容部17也可以分别制作,将其安装在线圈保持座15上。
在本实施例中,对将光源收容部17设置成一处的情况作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导光体的长度较长而需要多个光源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成多个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对将遮光性的侧壁设置在线圈保持座15上的情况作了说明,但在容许光从导光体30的侧面泄漏的场合,不需要将侧壁作成遮光性,不一定需要设置侧壁。
载置光源26的基板19,一般多少会透过光,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最好是不透过光。在该处对透光性的基板施加涂层等在其一部分上设置遮光部,作成不透过光。又,当在基板19上设置不透过光的层而作成不透过光的状态时,能增加来自导光体侧壁的射入光、并增加来自该部分的发光面14的射出光量。由此,能进一步减少发光面14的亮度的不匀。由于光难以向加热线圈单元15的下面漏出,故在从上方看顶板2时,不会因前述的漏出光进入人眼而对使用者造成不适感。
如图6所示,当对光源26设置遮光罩50、作成使光源26的光不向入光面12以外的方向进行放射时,由于向入光面12的射入光增强,故是理想的。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将光源收容部17进行遮光而能高效地利用来自光源26的光的辐射,只要是能达到该目的的结构、不限于所述结构。
采用本发明,从圆环状的透光性导光体的侧面射入光源的光,该光从导光体的圆环状的端面、即从发光面向外部射出。由于射入的光在导光体的圆筒面的侧壁上进行全反射地通过圆环状的导光体,故导光体内的光的分布比较均匀,就减少从发光面向外部射出的光量在圆环状的各部分上的不匀。其结果,能显示具有比较均匀亮度的环状的光的图形。导光体由于位于加热线圈的周围、而不妨碍冷却风向加热线圈的底部进行送风,故不会对加热线圈的冷却赋予影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在无火焰和加热器的电磁感应烹调器中,用发光手段输出的光使对发生感应加热的磁场的顶板部分进行显示的装置的导光体中光的传送损耗减小并改善亮度、改善亮度的不匀和光的泄漏、可明了化的发光部。

Claims (8)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
对所述加热线圈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座;
设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外周部上的导光体;
将光向所述导光体的入光部进行照射的光源;
收容所述光源的光源收容部,
还具有使所述线圈保持座与所述光源收容部形成为一体、能遮断所述线圈保持座不希望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散逸的遮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线圈保持座遮住从导光体的外周发出的光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保持座,具有由遮光构件构成的、载置光源的基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作成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不透过光的层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线圈保持座上安装了对从所述光源所照射的光进行遮光的遮光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具有对从形成于导光体上的入光部所放射的光进行遮光的遮光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所述入光部的一部分上设置了光扩散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光源,设置用于防止不希望的光的散逸的、覆盖光源的光源罩。
CNB038164183A 2002-07-12 2003-07-14 感应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8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3840 2002-07-12
JP203840/2002 2002-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9360A true CN1669360A (zh) 2005-09-14
CN100456897C CN100456897C (zh) 2009-01-28

Family

ID=3197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64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897C (zh) 2002-07-12 2003-07-14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536668B1 (zh)
JP (1) JP4081086B2 (zh)
KR (1) KR100917726B1 (zh)
CN (1) CN100456897C (zh)
AU (1) AU2003298883A1 (zh)
HK (1) HK1080672A1 (zh)
WO (1) WO20040238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33A (zh) * 2015-06-10 2018-02-13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CN110463345A (zh) * 2017-04-07 2019-11-15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光学系统以及包括光学系统的感应灶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501B2 (ja) * 2006-03-20 2010-10-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067285B2 (ja) * 2008-06-30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831214B2 (ja) * 2009-07-01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8772678B2 (en) * 2009-07-24 2014-07-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oktop with light emitting indicators
WO2011010429A1 (ja) * 2009-07-24 2011-01-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WO2012137517A1 (ja) * 2011-04-08 2012-10-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297A (ja) 1986-07-10 1988-01-28 Murata Mfg Co Ltd 酸化亜鉛圧電結晶薄膜の製造方法
JPH0514302Y2 (zh) * 1988-02-19 1993-04-16
JP2604417Y2 (ja) * 1993-09-30 2000-05-1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3405298B2 (ja) * 1999-12-02 2003-05-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2101545B1 (en) * 1999-12-02 2015-04-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heating cooking device
JP3647721B2 (ja) * 2000-05-30 2005-05-18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2432751Y (zh) * 2000-06-23 2001-05-30 北京福瑞德机电新技术公司 电磁烹调炉
JP3769462B2 (ja) * 2000-12-08 2006-04-26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3770154B2 (ja) * 2001-12-25 2006-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33A (zh) * 2015-06-10 2018-02-13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US10772164B2 (en) 2015-06-10 2020-09-08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Hob comprising heating zone illumination means
CN107690833B (zh) * 2015-06-10 2021-11-3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加热区照明装置的灶具
CN110463345A (zh) * 2017-04-07 2019-11-15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光学系统以及包括光学系统的感应灶具
CN110463345B (zh) * 2017-04-07 2022-07-22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光学系统以及包括光学系统的感应灶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98883A1 (en) 2004-03-29
EP1536668A4 (fr) 2012-05-16
KR20050021457A (ko) 2005-03-07
JPWO2004023846A1 (ja) 2006-01-05
KR100917726B1 (ko) 2009-09-15
CN100456897C (zh) 2009-01-28
WO2004023846A1 (ja) 2004-03-18
HK1080672A1 (en) 2006-04-28
EP1536668B1 (fr) 2014-01-08
EP1536668A1 (fr) 2005-06-01
JP4081086B2 (ja) 2008-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7599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EP2082160B1 (en) Thi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uminary device
US20100027293A1 (en) Light Emitting Panel
EP3803193B1 (en) Adjustable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devices
US20120170247A1 (en) Method of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lighting to illuminate the interior of microwave ovens
US20080206910A1 (en) Luminescent sheet covering for LEDs
US20080225509A1 (en) Luminous Body
JP200134548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1737655A (zh) 具有使来自光源的光扩散的透光性遮罩的照明器具
CN104913249A (zh) 照明器具
CN1669360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09238733A (ja) 導光式照明器具
TWI354749B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N104822986A (zh) 使用光导的发光装置
KR20220098713A (ko) 조명 장치
US20130100640A1 (en) U-shaped led energy saving lamp
KR102374060B1 (ko) 광로 유도형 발광 다이오드 조명 모듈
CN2765053Y (zh) 灯泡结构
CN204240190U (zh) 一种led发光体及其制成的照明器具
CN205535116U (zh) 条灯
CN208927449U (zh) 一种光疗仪器
JP2013110030A (ja) 照明装置
KR101077883B1 (ko) 반사판을 이용한 고효율 엘이디 등기구
CN203979944U (zh) 一种led灯泡
JP5631226B2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