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5671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5671A
CN1645671A CNA2005100025796A CN200510002579A CN1645671A CN 1645671 A CN1645671 A CN 1645671A CN A2005100025796 A CNA2005100025796 A CN A2005100025796A CN 200510002579 A CN200510002579 A CN 200510002579A CN 1645671 A CN1645671 A CN 1645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element
electrical length
addition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25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6917C (zh
Inventor
森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69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69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 H01Q19/3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centre-fed and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g. Yagi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4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electric or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diating element

Abstract

为了使得天线装置尺寸小且能够切换其定向模式以适应多个频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其具有:在平面印刷电路板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的第一天线元以及在第一天线元前后的第二天线元。可以构建这样的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元起到辐射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第二天线元的电长度,第二天线元分别起到导向器或反射器的作用。通过在不同相位对第二天线元馈电以使得第二天线元起到辐射器的作用,天线变得适应于多个频率。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执行定向模式切换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没有定向模式的天线时,由于在多路径传播环境中来自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引起的干扰电波,会导致通信质量恶化,其中在多路径传播环境中存在多路无线电波。这样,能够将定向模式调节至特定方向的天线装置是具有吸引力的。
图13所示的相控阵天线装置和图14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天线装置是能够将定向模式调节至特定方向的天线装置。图13所示的相控阵天线装置具有N个天线元101-1、101-2、...和101-N。放大器(AMP)102-1、102-2、...和102-N对由N个天线元101-1、101-2、...和101-N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放大。被放大器102-1、102-2、...和102-N放大的接收信号在被可变移相器(移相器,PS)103-1、103-2、...和103-N进行相位调节后输出至合成器104。合成器104对来自各个可变移相器103-1、103-2、...和103-N的接收信号执行合成。变频器(下变频器)105被操作以使由合成器104获得的结果接收信号转换为较低频率的信号,并将其输出。
图14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天线110具有N个天线元111-1、111-2、...和111-N。在这种类型的自适应阵列天线110中,在上述天线的接收操作时,放大器(AMP)112-1、112-2、...和112-N对由N个天线元111-1、111-2、...和111-N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放大。然后,变频器113-1、113-2、...和113-N分别对由放大器112-1、112-2、...和112-N放大的接收信号执行下变频(DC),并且随后由AD/DA转换器114-1、114-2、...和114-N对这些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转换之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15通过诸如加权和合成之类的所谓自适应信号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被输出。
相反地,在发射操作时,已经由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15进行了必需的信号处理的数字发射信号被AD/DA转换器114-1、114-2、...和114-N转换为模拟发射信号,并且随后由变频器113-1、113-2、...和113-N进行上变频(UC)。在转换之后,由放大器112-1、112-2、...和112-N执行放大,产生从天线元111-1、111-2、...和111-N发射(辐射)。
但是,如图13所示的相控阵天线要求接收系统应该在高频带构成有多个可变移相器103-1至103-N。另外,如图14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天线要求应该使用多个发射/接收系统执行自适应信号处理。由于上述原因,上述天线装置中任何一种都需要复杂的系统并且花费大,这导致了难以应用到要求低成本生产的用户装置中。
另外,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接收的八木-宇田(Yagi-Uda)天线是公知的具有特定方向的定向模式的天线。图15A所示的八木-宇田天线包括辐射无线电波的辐射器121、电长度略小于辐射器121电长度(2/λg,其中λg是波导波长)的导向器122以及电长度略大于辐射器121电长度的反射器123,其中导向器122和反射器123被放置在辐射器121之前和之后,以保证获得图15B所示的方向性。
另外,专利文献1提出了这样一种天线装置,这种天线装置基于上述八木-宇田天线被构成以保证执行对方向性的方向切换。另外,专利文献2参考执行馈电点切换以保证获得多波束形成的天线装置,提出了这样一种天线装置,其中应用导向器共享以获得天线尺寸的减小。另外,专利文献3提出了多频率可共享型的多波束天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平11-2703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4291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平11-168318。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采用由多个八木-宇田天线组成的阵列形式,这样需要不止一个导向器和不止一个反射器,这导致了难以小型化的缺点。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应该具有如下的结构:其中,单极天线在接地板的垂直方向发射,这也导致难以减小厚度。或者,还建议例如应该使用偶极天线代替单极天线以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天线,但是,在这种情形中,接地板不能被放置在天线附近,这导致难以对选择器开关等进行封装。另外,即使使用电介质衬底形成单极天线,单极天线也只有很少的缩短波长的效果,这导致难以小型化的缺点。
上述专利文献2的天线装置应用了导向器共享以减小天线尺寸,所以存在对小型化的限制。另外,上述构成的天线装置需要在发射和接收系统之间用于每一个波束方向的选择器开关,以获得多波束的形成,这导致了选择器开关引起天线效率恶化的缺点。此外,上述构成的天线装置基本上应该具有一个发射/接收系统,所以选择器开关需要一到多的切换,这导致了很难进行适应于无线电通信可用频带的制造的缺点。
而且,上述专利文献1和2的每一个的天线装置都已经被认为不能使用在不止一个频率处的发射/接收频率。相反,上述专利文献3的多频可共享多波束天线应该在不止一个频率处可用,但是,在这种情形中,这种类型的天线只是采用由单个频率处的天线组成的阵列形式,这导致了难以小型化的缺点。
从而,鉴于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意在实现适应于多个频率的尺寸小且能够执行定向模式切换的天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包括:具有指定电长度的第一天线元;能够向第一天线元执行馈电的第一馈电装置;分别具有长于第一天线元电长度的电长度并且被放置于第一天线元两旁的第二天线元;能够分别在不同相位处向放置于第一天线元两旁的第二天线元执行馈电的第二馈电装置;和改变第二天线元中的每一个的电长度的改变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例如向第一天线元执行来自第一馈电装置的馈电,以及通过由改变装置改变放置于第一天线元两旁的第二天线元中任一个的电长度,可以形成第一天线电路。另外,通过分别在不同相位处向放置于第一天线元两旁的第二天线元执行来自第二馈电装置的馈电,可以形成第二天线电路。
这样,根据本发明,不止一个天线电路的形成保证了多频天线适应于不止一个频率,此外,还实现了能够对定向模式进行控制。另外,在这种情形中,第二天线元可以被共同用作第一天线电路和第二天线电路,所以可以获得天线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用于图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构成的示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4A和图4B是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一种不同构成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配备的开关的构成的示图。
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图7A和图7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9A至图9D是示出了相位差馈电天线的机制的示图。
图10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结构的示图。
图11A至图11D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定向模式的示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了安装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的电子装置的示图。
图13是示出了传统相控阵天线构成的框图。
图14是示出了传统自适应阵列天线构成的框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传统八木-宇田天线的构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给出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描述。另外,通过采用适合无线LAN(局域网)的天线装置的情形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例如5.2GHz波段的无线电波在所述无线LAN中可用。
图1A是示出了形成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基础的缝隙天线构成的示图。图1A所示的缝隙天线1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具有被给予馈电的激励元11,在激励元11前后分别有不被馈电的寄生元12和13。然后,假定具有上述构成的缝隙天线1能够从激励元11辐射无线电波。
激励元11例如采用如下形式: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一侧表面形成的导体(接地板)2a中提供的缝隙(狭缝)。利用微带传输线14向激励元11提供馈电,微带传输线14形成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另一侧表面。每个寄生元12和13也都例如采用如下形式: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导体2a中提供的缝隙。
在这种情形中,激励元11的缝隙长度(电长度)被规定为长度等于缝隙天线1执行发射和接收所需要的发射/接收频率的1/2波长(0.5λg)。寄生元12和13的每个缝隙长度(电长度)应大于激励元11的缝隙长度(0.5λg)。另外,激励元11与寄生元12和13分别以大约1/4波长(0.25λo,其中λo代表自由空间波长)的间隔隔开。
然后,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保证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缝隙天线1构成该天线装置。图1B示出了可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八木缝隙天线的构成。图1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将图1A所示的缝隙天线1的激励元11设置为实际上起到辐射器21的功能。至于类似于图1A所示的寄生元12,通过使其电长度等于或略小于辐射器21的电长度(1/2波长),提供了作为导向器22的功能。至于寄生元13,通过利用大于激励元11电长度的电长度,实际上提供了作为反射器23的功能。这样,如图1B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方向性指向如箭头所示的方向,即,从辐射器21朝向导向器22的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寄生元12和13设置为起到导向器22作用所需的电长度在后文中被称为导向器长度。另外,将寄生元12和13设置为起到反射器23作用所需的电长度被称为反射器长度。另外,在缝隙天线中,谐振频率也会基于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板材料的介电常数而改变,使得在考虑平面印刷电路板12的介电常数等的情况下确定激励元11和寄生元12的每个的电长度。
图2A、2B和图3A、3B是示出了图1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定向模式的示图。另外,图2A、2B和图3A、3B中所示的每个定向模式被假定为是在如下情形中获得的:平面印刷电路板2在其上具有缝隙宽度为2mm并且缝隙长度分别是18mm、17mm和20.5mm的导向器22、辐射器21和反射器23。另外,由玻璃环氧树脂形成的平面尺寸是40mm×40mm,厚度是1mm,并且介电常数为4.2的FR-4板作为材料被用于平面印刷电路板2。另外,图2B所示的定向模式被假定为是在缝隙长度方向、缝隙宽度方向和印刷电路板2厚度方向被分别规定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时候获得的。
如图2A所示,给出了上述八木缝隙天线10的YZ平面中的水平极化波Eφ和垂直极化波Eθ的定向模式的分析值和测量值,其中可以理解,方向性的方向由导向器22和反射器23控制。另外,这种情形中平均增益的测量值假定为-0.65dBi,径向平均增益假定为-1.16dBi。
作为参考,如图3A所示,给出了八木缝隙天线10的XY平面和XZ平面中的水平极化波Eφ和垂直极化波Eθ的定向模式的分析值和测量值,并且各自的平均增益(测量值)假定为-9.14dBi和-10.3dBi。
图3B是示出了图1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输入特性的示图,其中,从图3B所示的输入特性可以理解,八木缝隙天线10在辐射器21的长度被假定为大约是波导波长的1/2波长时引起谐振。
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保证利用上述缝隙天线1,构成具有不同方向的方向性的天线装置。图4A是示出了形成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基础的缝隙天线1的示图,其中上述缝隙天线1应具有与图1A中的缝隙天线相同的构成。
在这种情形中,八木缝隙天线10将图4A所示的激励元11设置为实际上起到辐射器21的作用,如图4B所示。此外,通过将寄生元12的电长度设置为反射器长度,提供了作为反射器23的功能,而通过将寄生元13的电长度设置为导向器长度,提供了作为导向器22的功能。
换言之,图4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应将图1B中被设置为起到导向器22作用的寄生元12设置为起到反射器23的作用,而将图1B中被设置为起到反射器23作用的寄生元13设置为起到导向器22的作用。这样,图4B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方向性指向图4B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产生了与图1B中相反的方向。
图5A、5B和图6A、6B是示出了图4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定向模式的示图。另外,图5A、5B和图6A、6B所示的每个定向模式也被假定为是在如下情形中获得的:平面印刷电路板2在其上具有缝隙宽度是2mm并且缝隙长度分别是18mm、17mm和20.5mm的导向器22、辐射器21和反射器23。另外,由玻璃环氧树脂形成的平面尺寸是40mm×40mm,厚度是1mm,并且介电常数为4.2的FR-4板同样作为材料被用于平面印刷电路板2。另外,图5B所示的定向模式被假定为是在缝隙长度方向、缝隙宽度方向和平面印刷电路板2厚度方向被分别规定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时候获得的。
如图5A所示,给出了上述八木缝隙天线10的YZ平面中的水平极化波Eφ和垂直极化波Eθ的定向模式的分析值和测量值,其中同样可以理解,方向性的方向由导向器22和反射器23控制。另外,这种情形中平均增益的测量值假定为-6.80dBi,径向平均增益假定为-1.08dBi。
作为参考,如图6A所示,给出了图4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的XY平面和XZ平面中的水平极化波Eφ和垂直极化波Eθ的定向模式的分析值和测量值,其中各自的平均增益假定为-11.5dBi和-7.39dBi。
图6B是示出了图4B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输入特性的示图,其中从图6B所示的输入特性也可以理解,八木缝隙天线10在辐射器21的长度被假定为大约是波导波长的1/2波长时引起谐振。
如上所述,倘若如图1A(图4A)所示的基础缝隙天线1的激励元11被设置为起到辐射器21的作用,则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执行如下操作:改变寄生元12和13中任一个的电长度,以将寄生元12设置为起到导向器22的作用,并将寄生元13设置为起到反射器23的作用,或者相反,将寄生元12设置为起到反射器23的作用,并将寄生元13设置起到导向器22的作用。
这样,如图7A所示,倘若寄生元12和13每一个的电长度都被预先设置为反射器长度,则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寄生元12和13的指定位置处配备有开关SW1和SW2作为改变装置,以改变寄生元12和13每一个的电长度。然后,使用开关SW1和SW2执行如下操作:将寄生元12和13每一个的电长度从反射器长度改变为导向器长度。这种情形中,开关SW1和SW2应处在使得寄生元12和13每个的电长度达到导向器长度的位置。
图7B是示出了用于上述八木缝隙天线10的开关SW的构成的示图。另外,在图7B中,示出了提供给寄生元12的开关SW1。图7B所示的开关SW1被规定为如下的开关:其一端连接到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导体2a,而允许另一端在开状态(短路状态)和关状态(开路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开状态连接到导体2a,而关状态不连接到导体2a。然后,当开关SW1被置于短路状态时,例如,寄生元12的电长度可以从反射器长度改变为导向器长度。另外,MMIC(单片微波IC)开关或MEMS(微机电系统)开关可以被用作开关SW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分别位于寄生元12和13的指定位置的开关SW1和SW2,以保证通过开关SW1和SW2,寄生元12和13中任一个的电长度被从反射器长度改变为导向器长度。
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图7A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定向模式的示图。具体地说,在图8A中,示出了只有寄生元13的开关SW2被设置为开状态时获得的定向模式,在图8B中,示出了只有寄生元12的开关SW1被设置为开状态时获得的定向模式。另外,这种情形中每一个定向模式也被假定为是在如下情形中获得的:平面印刷电路板2在其上具有缝隙宽度是2mm并且缝隙长度分别是20.5mm、17mm和20.5mm的寄生元12、激励元11和寄生元13,如图8C所示。由玻璃环氧树脂形成的平面尺寸是40mm×40mm,厚度是1mm,并且介电常数为4.2的FR-4板作为材料被用于平面印刷电路板2。另外,图8A和图8B所示的定向模式被假定为是在缝隙长度方向、缝隙宽度方向和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厚度方向被分别规定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时候获得的。
从图8A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的定向模式可以理解,只将开关SW2设置为开状态使得方向性可以指向图8C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另外,也可以理解,只将开关SW1设置为开状态使得方向性可以改变为图8C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即,可以理解,将开关SW1和SW2中任一个设置为开状态使得定向模式可以被改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寄生元12和13可以共同用作导向器或反射器,所以可以使用单个八木缝隙天线10构成具有两个不同方向性的天线装置。即,寄生元12和13被共同用作导向器和反射使得可以实现小型化且具有两个不同方向性的天线装置。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不需要给激励元11提供开关SW,不会导致辐射器辐射特性的恶化。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还与图13所示的传统相控阵天线不同,不需要提供移相器,从这一点看,也不会导致辐射器辐射特性的恶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八木缝隙天线10,工作为辐射器的激励元11以及工作为导向器或反射器的寄生元12和13可以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导体2a上直接形成,所以该天线可以将厚度减小至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板厚的水平。
此外,工作为导向器或反射器的寄生元12和13应该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导体2a上形成,所以还存在这样的优点:可以容易地执行对诸如用于改变寄生元12和13每个电长度的开关SW1和SW2之类的部件的封装。另外,电介质衬底的使用保证了可以获得缩短波长的效果,从而产生获得小型化的优点。
另外,上面描述的八木缝隙天线10只是在单一频率上控制定向模式时有效。但是,近年来人们期望能够在不止一个频率上控制定向模式的多频天线,以满足多种无线电通信。
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八木缝隙天线(第一天线电路)和相位差馈电天线(第二天线电路)被构成以保证实现能够在不止一个频率上控制定向模式的多频天线。
接着,在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进行描述之前,现在参考图9描述使用混合耦合器的相位差馈电天线的机制。图9A所示的3分贝混合耦合器41采用四端电路的形式,其S矩阵可以表示如下。
【表达式1】
[ S ] = 1 2 0 0 1 - j 0 0 - j 1 1 - j 0 0 - j 1 0 0
这样,进入图9A所示的混合耦合器41的输入端t1和t2的(1,0)项在输出端t3和t4之间应该提供90度的相位差,幅度等于
【表达式2】
( 0,1 ) ⇒ ( 1 / 2 , - j / 2 )
另外,进入输入端t1和t2的(0,1)项应该使输出端t3和t4相位反转为
【表达式3】
( 0,1 ) ⇒ ( 1 / 2 , 1 / 2 )
使用如上所述的90度相位反转使得可以执行方向性的切换,在这种情形中,例如如图9B所示的以1/4λ间隔放置的两个单极天线a和b的相位反转应该在xy平面中提供如下的方向性。
【表达式4】
F ( θ ) = 1 ± j e - j π 2 sin θ
上面的方向性采用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心形图的形式,以保证获得如图9C所示的关于y轴反转的方向性。通过3分贝混合耦合器41切换单极天线a和b的相位,从而波束的两路切换变为可能。
虽然使用3分贝混合耦合器41和非定向天线应该可以获得两路切换,但是使用包含在天线阵列中的天线的方向性可以产生波束的四路切换。
例如,当每一个在水平平面内都具有图8的模式的四个微电流元如图9D所示排列时,使用两个3分贝混合耦合器41a和41b对上述电流元的激励应该使得可以在水平平面内执行波束的四路切换。
图10示出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结构。如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在平面印刷电路板2的大致中央位置具有天线元31,在天线元31前后有天线元32和33。天线元31连接到第一馈电单元34,并且从第一馈电单元34被给予馈电。天线元32的一端连接到第二馈电单元35以保证由第二馈电单元35给予馈电。天线元33的一端连接到第三馈电单元36以保证由第三馈电单元给予馈电。这种情形中,天线元31的缝隙长度被规定为等于发射/接收频率的1/2波长的长度。另外,天线元32和33的每一个的缝隙长度应该大于天线元31的缝隙长度。
天线元32具有开关SW1和SW2。另外,天线元33具有开关SW3和SW4。天线元31与天线元32和33分别以大约1/4波长的间隔隔开。
在如上构成的多频天线30中,例如,当将该天线设置为在5.2GHz波段的第一频率F1处运行时,首先只对天线元31执行来自第一馈电单元34的馈电。即,只有天线元31被设置为起到激励元(辐射器)的作用,而天线元32和33被设置为寄生元。然后,执行对天线元32的开关SW1和SW2或者对天线元33的开关SW3和SW4的控制,以控制天线元32和33中任一个的电长度达到导向器长度。这样,通过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设置为与如图7A所示的八木缝隙天线10类似地运行,可以实现在第一频率F1处具有两路方向性的天线装置。
相反地,例如,当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设置为在2.45GHz波段的第二频率F2处运行时,倘若开关SW1至SW4被置于开路状态,则在不同相位(0度和90度)执行来自第二馈电单元35和第三馈电单元36的馈电。因为天线元32和33以固定间隔隔开,利用该操作,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可以被设置为如上述相位差馈电天线般运行,由此也在第二频率F2处提供了具有两路方向性的天线装置。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可以保证在第一频率F1和第二频率F2的两个不同频段处的无线电波定向模式的控制。
另外,在这种情形中,天线元32和33可以被共同用作八木缝隙天线中的寄生元和相位差馈电天线中的辐射元,所以还存在获得多频天线小型化的优点。
图11A至图11D示出了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定向模式。可以理解,当在第一频率F1处使用多频天线30时,通过将天线元32的开关SW1和SW2设置到短路位置(短路状态),并且将天线元33的开关SW3和SW4设置到开路位置(开路状态),或者两者对调,将天线元32的开关SW1和SW2设置到开路位置(开路状态),并且将天线元33的开关SW3和SW4设置到短路位置(短路状态),使得多频天线的方向性可控,如图11A和图11B所示。
也可以理解,当在第二频率F2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时,通过将第二馈电单元35设置为具有90度相位而将第三馈电单元36设置为具有0度相位,或者相反,将第二馈电单元35设置为具有0度相位而将第三馈电单元36设置为具有90度相位,通过执行馈电,使得多频天线的定向模式可控,如图11C和图11D所示。
这样,如图12A所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安装到在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的任何地方可用的无线LAN基站装置51的装置体52中,或者安装到移动信息终端53中,诸如图12B所示的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算机中,或者安装到未图示的无线电视接收机中,这使得可以实现适应不止一个无线电通信的多频天线。另外,这种情形中的多频天线使得可以控制方向性,使得可以抑制由于由来自墙壁等的反射而引起的干扰电波导致的通信质量恶化。
另外,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30将可同时用作导向器或反射器的天线元32和33的数目分别限制为1,但是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也允许使用不止一个天线元来形成每个天线元32和33。此外,虽然采用以缝隙天线为基础所构成的天线的情形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理所当然地,还可以以除缝隙天线外的其他天线为基础构成上述天线。
本申请基于2004年1月2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文件JP2004-016185,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3)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具有指定电长度的第一天线元;
能够向所述第一天线元执行馈电的第一馈电装置;
分别具有比所述第一天线元的电长度长的电长度并且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元两旁的第二天线元;
能够分别在不同相位处向被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元两旁的所述第二天线元执行馈电的第二馈电装置;和
改变所述第二天线元中的每一个的电长度的改变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能够:
通过向所述第一天线元执行来自所述第一馈电装置的馈电,以及通过由所述改变装置改变被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元两旁的所述第二天线元中的任一个的电长度,形成第一天线电路,以及
通过分别在不同相位处向被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元两旁的所述第二天线元执行来自所述第二馈电装置的馈电,形成第二天线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元是通过在导体上形成缝隙而构成的。
CNB2005100025796A 2004-01-23 2005-01-21 天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9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6185/2004 2004-01-23
JP2004016185A JP3903991B2 (ja) 2004-01-23 2004-01-23 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5671A true CN1645671A (zh) 2005-07-27
CN100416917C CN100416917C (zh) 2008-09-03

Family

ID=3479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25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917C (zh) 2004-01-23 2005-01-21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32992B2 (zh)
JP (1) JP3903991B2 (zh)
KR (1) KR101113968B1 (zh)
CN (1) CN100416917C (zh)
TW (1) TWI25824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4956B2 (en) 2007-04-20 2013-01-01 Skycross,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1207237B (zh) * 2006-12-18 2013-03-13 汤姆森特许公司 对辐射缝隙平面天线的改进
CN103022697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波束的智能型天线装置及相关的无线通信电路
CN101730957B (zh) * 2007-04-20 2013-05-29 斯凯克罗斯公司 多模天线结构
US8866691B2 (en) 2007-04-20 2014-10-21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CN104137337A (zh) * 2012-12-28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8511873A (zh) * 2018-03-09 2018-09-07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第五代移动网络的移动通讯装置
CN10963845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861006A (zh) * 2019-01-24 2019-06-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驱动单元广义八木天线及其优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6993A (ja) 2004-08-24 2006-03-09 Sony Corp 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
US7522114B2 (en) * 2005-02-09 2009-04-21 Pinyon Technologies, Inc. High gain steerable phased-array antenna
US7202830B1 (en) * 2005-02-09 2007-04-10 Pinyon Technologies, Inc. High gain steerable phased-array antenna
US7330152B2 (en) * 2005-06-20 2008-02-1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Reconfigurable, microstrip antenna apparatus,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4131984B2 (ja) 2006-05-25 2008-08-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可変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131985B2 (ja) 2006-05-25 2008-08-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可変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89064B1 (ko) * 2006-10-26 2010-10-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공진 안테나
JPWO2008050441A1 (ja) * 2006-10-26 2010-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KR100954378B1 (ko) 2006-10-26 2010-04-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급전 다중 공진 소형 안테나
JP4904197B2 (ja) * 2007-05-08 2012-03-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不平衡給電広帯域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US7941116B2 (en) * 2007-11-29 2011-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tenna assembly with floating director elements on flexible substrate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090273533A1 (en) * 2008-05-05 2009-11-05 Pinyon Technologies, Inc. High Gain Steerable Phased-Array Antenna with Selectable Characteristics
JP5731745B2 (ja) * 2009-10-30 2015-06-10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US8754822B1 (en) 2010-08-17 2014-06-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uning elements fo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reduction
JP5253468B2 (ja) * 2010-09-03 2013-07-3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レーダ装置
KR101830799B1 (ko) * 2011-08-22 2018-0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 안테나 장치
JP2013232768A (ja) * 2012-04-27 2013-11-14 Hitachi Cable Ltd 2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JP5920151B2 (ja) 2012-09-28 2016-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RU2577198C2 (ru) * 2013-10-15 2016-03-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оенно-инженер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ОАО "ВИКор")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ая сверхнаправленная антенна вч диапазона с кардиоидной диаграммой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KR101532540B1 (ko) * 2013-12-11 2015-06-30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JP6165649B2 (ja) * 2014-02-04 2017-07-19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JP6340690B2 (ja) * 2014-06-03 2018-06-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WO2017083812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Duke University Printed cavities for computational microwave imaging and methods of use
TWI643404B (zh) * 2016-02-18 2018-12-01 達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槽孔天線裝置
JP6880986B2 (ja) * 2016-05-10 2021-06-02 Agc株式会社 車載アンテナ
CN106025562B (zh) * 2016-06-27 2018-06-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耦合抑制窄带的缝隙天线
CN108448256A (zh) * 2018-01-30 2018-08-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磁导体的宽频带波束可控缝隙天线
KR20210132359A (ko) * 2020-04-27 2021-11-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차량
US11190230B1 (en) * 2020-05-29 2021-11-30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Wide bandwidth digital pre-distortion (DPD) in a remote unit(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CN112821072B (zh) * 2021-01-06 2024-05-07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转动式天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3109A (en) * 1967-12-26 1971-11-23 Klaus Neumann Yagi-type multiband antenna having one element parasitic in one frequency band and driven in another frequency band
US4631546A (en) * 1983-04-11 1986-12-23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rotated antenna apparatus
SE508512C2 (sv) * 1997-02-14 1998-10-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ubbelpolariserad antennanordning
JP3519599B2 (ja) 1997-05-09 2004-04-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37606B2 (ja) * 1997-06-30 2006-01-1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平面アンテナ
JPH11168318A (ja) 1997-10-03 1999-06-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多周波共用セクタアンテナ装置
JP3491682B2 (ja) * 1999-12-22 2004-0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線状アンテナ
US6320544B1 (en) * 2000-04-06 2001-11-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desired beam widths for antennas and antenna arrays in single or dual polarization
US6384797B1 (en) * 2000-08-01 2002-05-07 Hrl Laboratories, Llc Reconfigurable antenna for multiple band, beam-switching operation
JP2002084130A (ja) * 2000-09-06 2002-03-22 Maspro Denkoh Corp Uhfアンテナ
US6606057B2 (en) * 2001-04-30 2003-08-12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High gain planar scanned antenna array
JP2002330024A (ja) * 2001-05-01 2002-11-15 Iwatsu Electric Co Ltd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3716919B2 (ja) 2001-08-20 2005-11-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
US6888505B2 (en) * 2003-02-21 2005-05-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witch (MEMS) antenna array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237B (zh) * 2006-12-18 2013-03-13 汤姆森特许公司 对辐射缝隙平面天线的改进
CN103474750B (zh) * 2007-04-20 2015-09-30 斯凯克罗斯公司 多模天线结构
US9660337B2 (en) 2007-04-20 2017-05-23 Achilles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 II.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9100096B2 (en) 2007-04-20 2015-08-04 Skycross,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8547289B2 (en) 2007-04-20 2013-10-01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CN103474750A (zh) * 2007-04-20 2013-12-25 斯凯克罗斯公司 多模天线结构
US8723743B2 (en) 2007-04-20 2014-05-13 Skycross,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8803756B2 (en) 2007-04-20 2014-08-12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8866691B2 (en) 2007-04-20 2014-10-21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8344956B2 (en) 2007-04-20 2013-01-01 Skycross,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9190726B2 (en) 2007-04-20 2015-11-17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CN101730957B (zh) * 2007-04-20 2013-05-29 斯凯克罗斯公司 多模天线结构
US9680514B2 (en) 2007-04-20 2017-06-13 Achilles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 II.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9401547B2 (en) 2007-04-20 2016-07-26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9318803B2 (en) 2007-04-20 2016-04-19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9337548B2 (en) 2007-04-20 2016-05-10 Skycross, Inc. Methods for reducing near-field radia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values i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3022697B (zh) * 2011-09-27 2015-01-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波束的智能型天线装置及相关的无线通信电路
CN103022697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波束的智能型天线装置及相关的无线通信电路
CN104137337B (zh) * 2012-12-28 2018-01-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4137337A (zh) * 2012-12-28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8511873A (zh) * 2018-03-09 2018-09-07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第五代移动网络的移动通讯装置
CN109638459B (zh) * 2018-12-29 2021-07-09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63845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861006A (zh) * 2019-01-24 2019-06-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驱动单元广义八木天线及其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10520A (ja) 2005-08-04
TWI258245B (en) 2006-07-11
KR101113968B1 (ko) 2012-03-05
CN100416917C (zh) 2008-09-03
US7132992B2 (en) 2006-11-07
KR20050076809A (ko) 2005-07-28
TW200605433A (en) 2006-02-01
US20050162328A1 (en) 2005-07-28
JP3903991B2 (ja) 200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5671A (zh) 天线装置
CN100433453C (zh) 天线装置
AU202121515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20085520A1 (en) Multi-Band Access Point Antenna Array
US6956537B2 (en) Co-located antenna array for passive beam forming
CN106374226B (zh) 用于第五代无线通信的双频阵列天线
US20120169552A1 (en) Hybrid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60044200A1 (en) Multibeam antenna
CN1273443A (zh) 天线结构与安装
CN1613167A (zh) 使用空间二次谐波的双频带相控阵
CN1898885A (zh) 进行无线通信的低成本、多波束、多波段和多分集天线系统和方法
CN1653784A (zh) 自适应接收及全向发射天线矩阵
CN1871794A (zh) 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接收装置
US20200106190A1 (en) Antenna System
CN206271888U (zh) 用于第五代无线通信的双频阵列天线
CN112768886B (zh) 全向双极化天线和无线设备
CN103682604B (zh) 天线单元、多天线组件及无线互连设备
JP2004104682A (ja) アンテナ装置
Miura et al. A low-cost and very small wireless terminal integrated on the back of a flat panel array for 26 GHz band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KR20050065958A (ko) 다공진 안테나
US20220416438A1 (en)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thereof
Deng et al. Design of a compact W-band planar dipole antenna on a single silicon substrate
Hettak et al. A new type of array antennas fed by cpw for 60 ghz ism applications
DeJean A new steerable Yagi antenna array for indoor applications
KR101482168B1 (ko) 평판형 역-에프형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안테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