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7649A -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7649A
CN1637649A CN200410011512.4A CN200410011512A CN1637649A CN 1637649 A CN1637649 A CN 1637649A CN 200410011512 A CN200410011512 A CN 200410011512A CN 1637649 A CN1637649 A CN 1637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al component
sliding seal
overlapping region
delevoping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115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7746C (zh
Inventor
石井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7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7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77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774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个用来防止调色剂泄漏出外壳框架的侧面密封在显影辊轴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设置在外壳框架内,并由一个附着到外壳框架的海绵密封和一个部分地覆盖海绵密封的滑动密封元件构成。每个滑动密封元件由双面胶带附着到海绵密封的上部边缘上面的一个板簧的上部附着部分和附着到海绵密封的下部边缘下面的外壳框架的下端附着部分,而不是附着到海绵密封本身。

Description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诸如激光打印机之类的传统成像装置中。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盒中。显影盒有一个存放调色剂的外壳。显影盒的外壳上形成一个开口。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中的开口处。
当显影盒安装在处理盒上的时候,显影辊被放置在处理盒中面对感光鼓的位置。在面对感光鼓时旋转显影辊,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成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把调色剂图像转移到纸张上,就可以在纸张上形成所需的图像。
显影盒还包括侧面密封来防止携带在显影辊上的调色剂从显影盒的外壳泄漏。侧面密封设置在显影辊轴向上的两个末端使其在两个末端与显影辊的圆周表面作滑动接触。
美国专利No.6,356,723和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3/118364提出一种配置,其中侧面密封包括:一个由聚氨酯海绵形成的并附着到外壳上的密封海绵;和一个由毡或织物形成并附着到海绵密封上表面的滑动密封元件。
                              发明内容
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浪费,最好循环使用显影盒。
滑动地接触在显影辊上的滑动密封元件很容易损坏。因此,最好在回收阶段用新的替换用过的密封元件。然而如果滑动密封元件从海绵密封上剥落,海绵密封的上面附有滑动密封元件的表面很可能因该分离而损坏,使海绵密封也必须替换。
把海绵密封从外壳彻底地剥离再重新附着海绵密封是很麻烦的。这将使回收的效率很难提高。替换海绵密封导致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显影盒,改进的处理盒和改进的成像装置,其中滑动密封元件可以用新的滑动密封元件替换同时减少海绵密封的损坏,能提高回收效率和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一个外壳;一个显影部件和一对密封元件。外壳在其中收容显影剂并形成一个开口。显影部件把显影剂保持在其表面上。显影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外壳中并在开口处显露出来。该对密封元件在一对面对显影部件的两个纵向末端的部分设置在外壳上,防止由于显影部件的压缩而使显影剂泄漏出外壳。每个密封元件包括:一个弹性密封部件;一个滑动密封元件和一个粘性部件。弹性密封部件在面对显影部件的相应纵向末端的部分支撑在外壳中。滑动密封元件有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和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有一个面对弹性密封部件的一部分的交叠区域和一个面对外壳的一部分的非交叠区域。至少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与显影部件的表面滑动接触。粘性部件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中的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外壳之间。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中的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而没有粘性部件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
通过这种结构,在显影盒的回收阶段,可以把滑动密封元件从弹性密封部件彻底地分离和减少对弹性密封部件的损坏。可以提高回收效率和降低回收成本。
最好滑动密封部件的第一表面中的整个交叠区域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而没有粘性部件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整个交叠区域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在显影盒的回收阶段,可以从弹性密封部件彻底地分离出滑动密封元件和防止对弹性密封部件的损坏。
粘性部件可以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中的交叠区域的一部分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同时使交叠区域的剩余部分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而没有粘性部件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交叠区域中的剩余部分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这样可以可靠地把滑动密封元件附着到外壳上,同时确保在显影盒的回收阶段滑动密封元件可以从弹性密封部件中彻底地剥离。最好交叠区域设置粘性部件的部分的面积小于交叠区域总面积的一半。
外壳可以包括一个外壳框架和一个弹性板。在这种情况下,外壳框架在其中收容显影剂并形成一个开口。显影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外壳框架中在开口处显露出来。一对密封部件在一对面对显影部件的两个纵向末端的部分设置在外壳框架上。弹性板附着到外壳框架上开口的一个边缘。层厚调节部件设置在弹性板的一部分上来接触界定在显影部件的纵向末端之间的显影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用于调节保持在显影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厚度。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非交叠区域包括一个第一非交叠区域,该第一非交叠区域面对弹性板上位于和弹性部件的设有层厚调节部件的部分毗邻的另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粘性部件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板之间。因为滑动密封元件通过粘性部件附着到弹性板上和层厚调节部件定位在弹性板上的位置毗邻的位置,就可以防止调色剂从显影部件和层厚调节部件之间泄漏。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粘性部件和滑动密封元件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层厚调节部件的厚度。
最好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粘性部件包括一个双面胶带。双面胶带包括:一个第一基底部件和一对第一粘性层。第一基底部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可以具有一对相对的表面。第一基底部件有第一厚度。该对第一粘性层由粘性剂制成并设置在第一基底部件的该对相反表面上。该对第一粘性层分别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板上。第一厚度的数量允许双面胶带和滑动密封元件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部件没有安装在外壳中时层厚调节部件的厚度。当显影部件安装在外壳中时,双面粘性部件中的第一基底部件被显影部件压缩并且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显影剂从显影部件和层厚调节部件之间泄漏。
最好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非交叠区域还包括一个面对外壳框架的一部分的第二非交叠区域。一个附加的粘性部件还可以设置在至少一部分第二非交叠区域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外壳框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和第一表面上的交叠区域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最好和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非交叠区域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不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最好和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非交叠区域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不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通过把粘性部件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上几乎不随时间劣化这样的部分上,就可以提高密封能力。
最好滑动密封元件在正交于显影部件的纵向的显影部件移动方向上伸长。滑动密封元件在它的一个纵向末端有一个第一非交叠区域,在它的另一个纵向末端有一个第二非交叠区域,和在第一和第二非交叠区域之间有一个交叠区域。
通过把滑动密封元件经过粘性部件和附加的粘性部件在它的纵向末端粘附,可以增强密封能力和防止滑动密封元件容易从外壳分离。
或者,粘性部件可以包括:一个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第一粘性部件;一个设置在第二非交叠区域的第二粘性部件和一个设置在交叠区域的一部分的第三粘性部件,同时允许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交叠区域中的另一剩余区域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通过用这种方法把滑动密封元件的纵向末端和中央部分附着到外壳和弹性密封部件,可以进一步增强密封能力和防止滑动密封元件容易从外壳和弹性密封部件分离。
或者,粘性部件可以包括一个在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沿第一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和第二非交叠区域连续地伸展的第一连续粘性部件。
滑动密封元件可以有一个面对显影部件的相应纵向末端的外横向边缘和一个远离外横向边缘和面对位于显影部件的纵向末端之间的显影部件的一部分的内横向边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续粘性部件可以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上同时沿滑动密封元件的内横向边缘连续地伸展。粘性部件还可以包括一个在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沿第一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和第二非交叠区域连续地伸展的第二连续粘性部件。第二连续粘性部件可以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上同时沿滑动密封元件的外横向边缘连续地伸展。通过把滑动密封元件经过第一和第二连续粘性部件在它的内横向边缘或内和外横向边缘附着到外壳和弹性密封部件,可以增强密封能力和防止滑动密封元件容易从外壳和弹性密封部件分离。
最好处理盒包括:显影盒;和一个面对显露在显影盒的开口中的显影部件和在其上承载由显影盒显影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部件。可以改进显影盒回收过程的效率和减少回收成本。
最好成像装置包括:显影盒;一个面对显露在显影盒的开口中的显影部件和在其上承载由显影盒显影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部件;一个传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和一个把显影的图像转移到由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上的转移部件。可以改进显影盒回收过程的效率和减少回收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个滑动密封元件,包括:一个矩形平片;和一个附着到矩形平片的表面上的至少第一位置的第一双面胶带。第一双面胶带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和具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一基底部件;一对由粘结剂制成和设置在第一基底部件的该对相反表面上的第一粘性层,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一个粘性层附着在矩形平片上;和一个附着到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上的第一释放纸,该第一释放纸可以从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成中释放。
滑动密封元件可以通过第一双面胶带在它的第一位置附着到显影盒,方法是:从第一双面胶带剥离第一释放纸,再把显露的第一粘性层附着到显影盒上。当显影部件安装在显影盒中时,第一基底部件被压靠向显影部件并造成弹性变形。滑动密封元件能够防止显影剂从显影部件泄漏。
第一基底部件有第一厚度。最好滑动密封元件还包括一个附着到矩形平片的表面上的第二位置的第二双面胶带。该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分离。第二双面胶带可以包括:一个具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二基底部件,该第二基底部件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一对由粘胶剂制成和设置在第二基底部件的一对相反表面上的第二粘性层,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一个粘性层附着到矩形平片上;和一个附着到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上的第二释放纸,该第二释放纸可以从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成中释放。滑动密封元件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在它的第一和第二位置附着到显影盒,方法是:从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剥离第一和第二释放纸,再把显露的第一和第二粘性层附着到显影盒上。可以把滑动密封元件可靠地附着到显影盒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性能和优点随着下文对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的说明而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侧向剖面图;
图2(a)是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中的处理盒的侧向剖面图;
图2(b)是图2(a)所示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侧向剖面图;
图3(a)是图2(b)所示显影盒的末端的密封结构的透视图,其中叶片式侧面密封还没有加接,侧面密封的海绵密封已经加接,而提供辊还没有安装;
图3(b)是显影盒末端的密封结构的透视图,其中一个滑动密封元件覆盖在海绵密封上而提供辊已经附接;
图4是从图3(b)中箭头IV所指方向看的显影盒的末端的正视图;
图5是取自图4中线V-V的密封结构的侧向剖面图;
图6(a)是取自图2(b)中VIa-VIa线的显影盒中密封结构和提供辊的横断面视图,其中显影辊没有显示;
图6(b)是图5中由两点一划线圈出的部分VIb的放大视图;
图6(c)是取自图4中VIc-VIc线的横断面视图,显示层厚调节叶片的厚度和显影辊安装在显影盒中之前滑动密封元件和第一双面胶带的总厚度;
图6(d)显示当显影辊安装在显影盒中时图6(c)中的第一双面胶带如何被显影辊子压缩;
图6(e)显示滑动密封元件附着到板簧上的一种方式的比较例子;
图6(f)是滑动密封元件附着到显影盒之前的滑动密封元件的透视图;
图6(g)是取自图6(f)中VIg-VIg线的图6(f)的滑动密封元件的横断面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改型的从图3(b)中箭头IV所指方向看的显影盒的末端的正视图;
图8是取自图7中VIII-VIII线的密封结构的侧向剖面图;
图9是根据第一改型的取自图2(b)中VIa-VIa线的密封结构和提供辊的横断面视图,其中显影辊没有显示;图10是根据第二改型的从图3(b)中箭头IV所指的方向看的显影盒的末端的正视图;
图11是取自图10中XI-XI线的密封结构的侧向剖面图;
图12是根据第二改型的取自图2(b)中VIa-VIa线的密封结构和提供辊的横断面视图,其中显影辊没有显示;
图13是根据第三改型的从图3(b)中箭头IV所指的方向看的显影盒的末端的正视图;
图14是取自图13中XIV-XIV线的密封结构的侧向剖面图;
图15是根据第三改型的取自图2(b)中VIa-VIa线的密封结构和提供辊的横断面视图,其中显影辊没有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显影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其中相同的零件和部件被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以免重复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横断面侧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右”和“左”用来定义激光打印机1放置在它使用时的取向上时的各个不同的零件。
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个主壳体2。激光打印机1还包括:一个馈送器部分4和一个成像部分5。馈送器部分4和成像部分5包容在主壳体2中。馈送器部分4向成像部分5提供纸张3。成像部分5在提供的纸张上形成所需的图像。
馈送器部分4包括:供纸盘6,压纸板7,供纸辊8,分离垫9,纸屑去除辊10和11,和配准辊12。供纸盘6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底部中。压纸板7设置在供纸盘6的内部。供纸辊8和分离垫9设置在供纸盘6的一端的上面。纸屑去除辊10和纸屑去除辊11设置在纸张3传送方向上的供纸辊8的下游。配准辊12设置在纸张3传送方向上的纸屑去除辊10和纸屑去除辊11的下游。
一叠纸张3可以安装在压纸板7上。压纸板7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在它的离供纸辊8的最远端上使其离供纸辊8最近的末端能够垂直移动。虽然在图中没有显示,推动压纸板7向上的弹簧设置在压纸板7的后表面。所以,压纸板7根据堆积在压纸板7上的纸张3的数量的增加向下枢轴转动。此时,压纸板7绕其远离供纸辊8的末端而枢轴转动,向下反抗弹簧的推力。
供纸辊8和供纸垫9设置得互相面对。弹簧13设置在供纸垫9的下面来把供纸垫9压向供纸辊8。在压纸板7下面的弹簧的推力把压纸板7上的最上面的纸张3压向供纸辊8。根据供纸辊8的旋转,最上面纸张3被夹在供纸辊8和分离垫13之间。此后,每次一张纸张3从纸叠中分离出来提供应到纸屑去除辊10,11。纸屑去除辊10,11从提供的纸张3中去除纸屑,并进一步把纸张3传送到配准辊12。一对配准辊12在提供的纸张3上执行预定的配准操作并把纸张3运送到成像部分5中的运送位置(一个下面要说明的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之间的位置)。
馈送器部分4还包括一个多用途供纸机构。多用途供纸机构包括:一个多用途盘14,一个多用途供纸辊15和一个多用途供纸垫25。多用途供纸辊15和多用途供纸垫25设置得互相面对并用来提供堆积在多用途盘4上的纸张3。设置在多用途供纸垫25下面的弹簧25a把多用途供纸垫25朝多用途供纸辊15向上压。多用途供纸辊15的旋转每次一张把纸张3从多用途盘14上的纸叠移动到多用途供纸垫25和多用途供纸辊15之间的位置,使在多用途盘14上的纸张3可以每次一张提供到成像部分5。
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单元16,处理盒17和定影部分18。
扫描器16设置在壳体2的上部并配备激光发射部分(没有显示出来),多边镜19,透镜20和21和反射镜22,23,24。激光发射部分根据预定的打印数据发射激光束。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激光束穿过或被反射于多边镜19,透镜20,反射镜22,23,透镜21和反射镜24,按照这种次序在高速扫描的操作中照射处理盒17中感光鼓27的表面。
处理盒17设置在扫描单元16的下面。处理盒17包括鼓室26。鼓室26可以附着到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卸除。如图2(a)所示,鼓室26在其内包容感光鼓27,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9和转移辊30。
显影盒28可拆卸地安装到鼓室26上。如图2(b)所示,显影盒28包括外壳51。显影盒28还包括提供辊33,显影辊31和层厚调节叶片32,所有这些都设置在外壳51的里面。
外壳51有一个外壳框架52。外壳框架52有一对相对的侧壁53。外壳框架52整体形成为盒状,并在其前侧形成一个开口40。当如图2(a)所示显影盒28附着到鼓室26时开口40面向感光鼓27。显影腔34a形成在外壳51的前侧。显影腔34a通过开口40而打开。调色剂盒34b也形成在外壳51中。调色剂盒34b定位在显影腔34a的后侧。分隔板37设置在显影腔34a和调色剂盒34b之间。调色剂提供口37a界定为穿过分隔板37的下部形成的开口,由此来允许显影腔34a和调色剂盒34b之间的连通。
一对窗口38设置在侧壁53上该对窗口38通过调色剂盒34b互相面对的位置。窗口38用来检查调色剂盒34b中剩余调色剂的数量。
调色剂盒34b中包含作为显影剂的充正电的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用在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是一种通过诸如苯乙烯之类的苯乙烯基单体,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盐,或烷基(C1-C4)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丙烯基单体用诸如悬浮聚合之类的已知的聚合法共聚得到的聚合调色剂。这样的聚合调色剂的颗粒形状是球形,具有优良的流动性,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诸如碳黑的着色剂和石蜡被添加到聚合调色剂中。诸如二氧化硅之类的外部添加剂也添加到聚合调色剂中来改善流动性。聚合调色剂的颗粒尺寸约为6-10μm。
调色剂盒34b中的调色剂被由设置在调色剂盒34b中央部分的旋转轴35支撑的搅拌器36搅动,并通过调色剂提供口37a排向显影腔34a。窗口38被由旋转轴35支撑的清洗器39擦净。
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安装在显影腔34a中。提供辊33设置在调色剂提供口37a的下方前侧,并可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提供辊33通过用一种导电海绵材料33b覆盖金属轴杆33a而形成。
显影辊31设置在提供辊33的上方前侧,也可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显影辊31面对提供辊33。经定位的显影辊31在开口40显露。
如图2(b)所示,显影辊31通过用一种导电弹性橡胶材料31b制成的辊体部分31b覆盖金属轴杆31a而形成。更具体来讲,辊体部分31b由一种含有细微炭粒的导电聚氨酯或硅酮橡胶制成,并涂覆一层含氟的聚氨酯或硅酮橡胶。
一个预定的显影偏压相对于感光鼓27施加到显影辊31。
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设置得互相接触使它们互相压靠到适当的程度。
金属板簧59安装在显影腔34a中显露在开口40的上部。板簧59定位在显影辊31的附近。板簧59在它的一个基端被支撑部件58支撑到外壳框架52上。层厚调节叶片32设置在和板簧59在该位置附着到外壳框架52上的基端相对的板簧59的远端上。层厚调节叶片在显影辊31的轴向伸展。层厚调节叶片32用一种电绝缘硅酮橡胶形成为半圆形的截面。
层厚调节叶片32被板簧59的弹力从显影辊31的上方后侧压靠向显影辊31,由此调节形成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
提供辊33的旋转向显影辊31提供通过调色剂提供口37a排出的调色剂。此时,调色剂在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通过摩擦起电充以正电。于是,当显影辊31旋转时,提供到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在显影辊子3和层厚调节叶片32之间移动。这就把显影辊31表面上的调色剂厚度减少到一薄层均匀的厚度。
如图2(a)所示,感光鼓27设置在显影辊31的前方并面对显影辊31。感光鼓27以顺时针方向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鼓27包括一个鼓形部件和一个表面层。鼓形部件电气接地。表面层由聚碳酸酯制成和具有正电性质的感光层形成。
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9设置在感光鼓27的上面并隔开感光鼓27一个预定的距离使其避免与感光鼓27直接接触。控栅式电晕充电单元29是充正电栅控电晕型的充电单元,用来从比如用钨制的充电线产生电晕放电。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9在感光鼓29的表面形成一个正电敷层。
如图1所示,当感光鼓27旋转时,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9首先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正电敷层,然后感光鼓27的表面显露到从扫描单元16来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中。在暴露到激光束的位置上感光鼓27的充正电表面的电位下降。结果,电子潜像根据打印数据形成在感光鼓27上。
接着,进行一个相反的显影过程。就是,当显影辊31旋转时,使承载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的正电调色剂与感光鼓27相接触。因为加到显影辊27的显影偏压,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被提供到感光鼓27上静电潜像的低电位区域。结果,调色剂有选择性地被承载在感光鼓27上,使静电潜像显影成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
转移辊30可旋转地支撑在低于和面对感光鼓27的位置上。转移辊30可旋转地支撑在鼓室26中。转移辊30以可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转移辊30包括金属辊轴杆和覆盖辊轴杆和由导电弹性橡胶制成的辊体部分。
在调色剂图像转移的时候,转移辊30上加上一个预定的转移偏压。当纸张3从配准辊12穿过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之间的时候,承载在感光鼓27上的可见调色剂图像转移到纸张3上。
定影部分18设置在处理盒17的前方和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上的处理盒17的下游。定影部分18包括一个加热辊41,一个向加热辊41加压的加压辊42和一个运送辊43。运送辊43设置在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下游。加压辊42设置在加热辊41的下面并面对加热辊41并被压靠向加热辊41。
加热辊41由金属制成并在其中包围一个卤素灯(加热器)。在定影部分18中,卤素灯产生的热量在纸张3穿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的时候把被处理盒17转移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热固定到纸张3上。此后,纸张3被运送辊43转移到纸张排出路径44。运送到纸张排出路径44的纸张3被传送到排出辊45,后者依次把纸张3排出到排出盘46。
激光打印机1还配备一个反向运送部分47,用来翻转已经打印过一次的纸张3和用来把纸张3返回到成像部分5,使图像可以形成在纸张3的两面。反向运送部分47包括纸张排出辊45,反向运送路径48,活瓣49,和为数众多的反向运送辊50。
纸张排出辊45是一对可以有选择性地前向或后向旋转的辊子。纸张排出辊45前向旋转把纸张3排出到纸张排出盘46,而在纸张3需要反向时反向旋转。
反向运送辊50设置在成像部分5的下面。反向运送路径48在纸张排出辊45和反向运送辊50之间垂直伸展。反向运送路径48的上游端定位在纸张排出辊45的附近而下游端定位在反向运送辊50的附近,使纸张3可以从纸张排出辊45向下运送到反向运送辊50。
活瓣49可摆动地设置在纸张排出路径44和反向运送路径48之间的交界点上。通过向电磁线圈(没有显示出来)加电或去电,活瓣49可以有选择性地摆动在图1中用虚线显示的取向和用实线显示的取向之间。图1中用实线显示的取向用来将一面已经打印的纸张3运送到纸张排出辊45。图1中用虚线显示的取向用来将来自纸张排出辊45的纸张3运送到反向运送路径48,而不是回到纸张排出路径44。
反向运送辊50在成像部分5下面和供纸盘6上面的位置水平对齐。一对处于最上游处的反向运送辊50设置在反向运送路径48的后端附近。另一对位于最下游处的反向运送辊50设置在配准辊12的下面。
如果纸张3要在两面形成图像,反向运送单元47就以下列方式运作。已经有图像形成在一面的纸张3被运送辊43从纸张排出路径44运送到纸张排出辊45。纸张排出辊45把纸张3夹在中间前向旋转直至几乎全部纸张3从激光打印机1运送出和到纸张排出盘46的上面。一旦纸张3的后侧端位于纸张排出辊45之间,纸张排出辊45的前向旋转停止。于是,纸张排出辊45被驱动作反向旋转,同时活瓣49被切换而将纸张3的运送方向改变到反向运送路径48。结果,纸张3被运送到反向运送路径48中,而它的首端和尾端和原始状态正好相反。一旦纸张3到反向运送路径48的运送完成,活瓣49就回转到它的原始位置。就是,活瓣49切换回到把纸张从运送辊43运送到纸张排出辊45的位置。接着,反向的纸张3通过反向运送路径48运送到反向运送辊50,再接着从反向运送辊50运送到配准辊12。配准辊12把纸张3的前沿对齐。此后,纸张3被运向成像部分5中的转移位置。此时,纸张3的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从第一次图像形成在纸张3上的时候翻转过来,使图像也可以形成在另一面上。用这种方法,图像形成在纸张3的两面。
激光打印机1用显影辊31收集调色剂通过转移辊30转移到纸张3上以后剩余在感光鼓27表面的剩余调色剂。换句话说,激光打印机1用一种“无清洁器显影方法”来收集剩余调色剂。通过使用无清洁器显影方法收集剩余调色剂,没有必要设置诸如叶片之类的分离部件来去除残余调色剂或设置储存槽来放置废调色剂。所以,激光打印机的配置可以简化。
如图2(b),图3(a)和图3(b)所示,外壳框架52在开口40处是开放的。外壳框架52的相对侧壁53中的每一个侧壁都配备一个切口54用来把显影辊31安装到外壳框架52中。切口54形成为大致呈U形,使其可以接纳显影辊31的辊轴杆31a。用这种方法,显影辊31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51上而辊轴杆31的轴向末端可旋转地支撑在相对侧壁53上的切口54中。
提供辊安装部分68设置在每个相对侧壁53中的切口54的后侧。
如图3(a),图5,和图6(a)所示,外壳框架52在外壳51的横向上每个相对侧壁53的内侧上有一个提供辊支撑板70。每侧上的提供辊支撑壁70包括:一个内侧板73,一个上部板71和一个下部板72,所有这些板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在其前侧开放的大致的U形。内侧板73定位在外壳51内离开相应的侧壁53一个规定的距离处。上部板71和下部板72把内侧板73连接到相应的侧壁53。内侧板73上形成一个槽口74。侧壁53上形成一个通孔69。内侧板73上的槽口74通过被内侧板73,上部板71,下部板72和侧壁53环绕的空间面对侧壁53上的通孔69。在外壳框架51的每个相对侧面上,提供辊33中的轴杆33a的相应端可旋转地穿过内侧板73上的槽口74和侧壁53上的通孔69。用这种方法,提供辊33被提供辊支撑板70和外壳框架52的相对侧面上的侧壁53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6(a)所示,当提供辊33这样安装在外壳51中时,提供辊33中的海绵材料33b的在提供辊33轴向上的每个端面与后面要说明的侧密封64中的海绵密封65相接触。凭借这个接触,提供辊33定位在它的轴向。
由海绵制成的辊轴杆密封部件80装配在轴杆33a周围内侧板73和外壳框架52的每个相对侧面的侧壁53之间的位置,防止调色剂通过槽口74和通孔69泄漏。
如图3(a)和图5所示,外壳框架52在外壳框架52的每个相对侧面上有一个中间附着部分75和一个下部附着部分76,以及一个叶片侧面密封支撑部分79。中间附着部分75,下部附着部分76和叶片侧面密封支撑部分79设置在外壳51横向上的每个相对侧壁53的内侧上。中间附着部分75,下部附着部分76和叶片侧面密封支撑部分79定位在和切口54毗邻。
中间附着部分75从上部板71的前侧向上伸展,最终与叶片侧面密封支撑部分79相连接。当显影辊31安装在外壳51中时,外壳框架52在中间附着部分75处循着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弯曲。外壳框架52在叶片侧面密封支撑部分79的中间有一个呈直角的转角79a。
下部附着部分76从下部板72的前侧向前和向下伸展。当显影辊31安装在外壳51中时,外壳框架52也在下部附着部分76处循着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弯曲。然后下部附着部分76被折回,再向后伸展一些范围。
换句话说,下部附着部分76包括:一个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和一个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从下部板72的前侧向前和向下伸展。当显影辊31安装在外壳51中时,外壳框架52在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处循着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弯曲。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最终在它的下部的前侧边缘终止。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从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的前端向后伸展。
如下所述,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分成两个区域:一个上部区域76a1,海绵密封65的一部分通过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附着到该上部区域;和一个下部区域76a2,它的上面没有附着海绵密封65的任何部分。下端附着部分77被界定为包括: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中的下部区域76a2;和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的一个区域。
如图4所示,板簧59设置在外壳51中,在开口40的上侧外壳框架52的整个宽度上伸展。支撑部件58设置在外壳51中,也在开口40的上侧外壳框架52的整个宽度上伸展。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58包括一个后支撑部件60和一个前支撑部件61。
板簧59形成为基本上长而薄的矩形并定位在开口40中显影辊31的上面。板簧59沿显影辊31的轴向伸展。板簧59的下部边缘面向显影辊31的上后部分。一对上部附着部分78界定在板簧59的前表面上板簧59的相对于显影辊31轴向上的两个端部。每个上部附着部分78都定位在板簧59的下部边缘。
层厚调节叶片32设置在板簧59的下部边缘。层厚调节叶片32设置在板簧59上沿显影辊31的轴向在除了上部附着部分78以外的板簧59的整个长度上伸展。因此,层厚调节叶片32沿显影辊31的轴向在界定在该对上部附着部分78之间的区域上伸展。
后支撑部件60形成为基本上长而薄的矩形板并沿显影辊31的轴向伸展。前支撑部件61也形成为基本上长而薄的矩形板,沿显影辊31的轴向伸展并具有L形的横断面。支撑部件58用螺栓62紧固到外壳框架52的开口40上面的位置,而板簧59的上部被夹在后支撑部件60和前支撑部件61之间。因此,后支撑部件60面对板簧59的后表面的上部,同时前支撑部件61面对板簧59的前表面的上部。
如图2(b)所示,一个由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片或聚氨酯橡胶薄膜制成的下部薄膜67用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整个地敷贴到外壳框架52的下部前边缘的上表面。下部薄膜67防止调色剂从外壳框架52的下部泄漏。
密封结构设置在外壳框架52内部相对于显影辊31轴向的两个末端。当显影辊31安装在显影盒28中的位置时,密封结构防止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从显影辊31的每个末端泄漏。
下面参考图3(a)到图6(g)说明显影盒28内部相对于显影辊31轴向上的每个末端的密封结构。图3(a)到图5和图6(b)到图6(e)显示显影盒28内部只是一个末端的结构元件,而下面的说明根据显影盒28内部一个末端进行。该末端的结构元件与另一末端的结构元件完全相同。
如图3(a),图3(b)和图5所示,包括侧面密封64,下侧密封57,上侧密封55和叶片侧密封56的密封结构设置成和侧壁53的形成切口54的位置毗邻。在显影辊31安装在显影盒28中的位置时,侧面密封64,下侧密封57,上侧密封55和叶片侧密封56全部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31的每个末端泄漏。
上侧密封55由海绵材料(如聚氨酯)制成,形成为具有固定厚度的大致的矩形。上侧密封55设置在外壳框架52的每个横向端的上部,面向后支撑部件60的后表面,并用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敷贴到外壳框架52上。
叶片侧密封56由海绵材料(如聚氨酯)制成,形成为具有固定厚度的大致的矩形。叶片侧密封56设置在板簧59的后表面和外壳框架52上叶片侧密封支撑部分79之间以及上侧密封55下方的位置,并敷贴到板簧59的后表面上。这样,叶片侧密封56设置在板簧59的后表面上。
如图3(a)和图3(b)所示,侧面密封64设置成和侧壁53的形成切口54的部分毗邻,使其当显影辊31的末端可旋转地被切口54支撑时与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下侧密封57由海绵材料(如聚氨酯)制成,形成为具有固定厚度的大致的矩形,设置成和侧面密封64的内侧毗邻,并用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敷贴到外壳框架52的下部。设置下侧密封57可以防止调色剂从侧面密封64和下部薄膜67之间的边界泄漏。
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侧面密封64。
侧面密封64设置在一个包括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图4)和外壳框架52的中间附着部分75和下部附着部分76(图5)的区域中。
侧面密封64包括:当显影辊31安装在外壳51中时弹性地压靠向显影辊31的海绵密封65(图3a);和部分地覆盖在海绵密封65上面并与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作滑动接触的滑动密封元件66(图3b)。
提供推力的海绵密封65由弹性泡沫材料即诸如聚氨酯之类的海绵材料制成。更具体来讲,海绵密封65由一种高密度,微孔聚氨酯泡沫(商品名称:PORON,由Rogers Inoac公司制造)制成,在众多的海绵材料中,它具有比较而言更大的刚硬度和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该微孔聚氨酯泡沫的硬度在25%压力负载下为0.001到0.05Mpa,最好是0.005到0.025Mpa。海绵密封65形成大致呈矩形,具有一定厚度,在被安装到位的显影辊31压缩时会产生固定的压力。
海绵密封65包括形成为一个整体的基底部分81,内突部分82,和一对外突部分83,如图3(a)所示。基底部分81形成为大致的矩形,其面向开口40的前表面用作滑动密封元件66所覆盖的表面。内突部分82形成为矩形,相对于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从基底部分81的中心沿显影辊31的轴向向显影辊31的中心突出。外突部分83形成为矩形,相对于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从基底部分91的两端沿显影辊31的轴向向显影辊31的末端突出。
海绵密封65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外突部分83与外壳框架52的侧壁53相接触,由此相对于外壳框架52的宽度对海绵密封65进行定位。海绵密封65的上端如图5所示被压靠向叶片侧密封56的下端。海绵密封65在外壳框架52的横向与下侧密封57并排,且与下侧密封57紧密接触。内突部分82的下端被压靠向下侧密封57的上端。用这种方法,海绵密封65也相对于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被定位,也就是,相对于和外壳框架52的横向正交的方向被定位。
海绵密封65被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敷贴到外壳框架52上,伸展出来覆盖中间附着部分75和下部附着部分76中的上部区域76a1这两个部分,跨越提供辊支撑部分68。以这样的方式敷贴海绵密封65确保海绵密封65在其纵向上的上边缘部分定位在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的旁边,以及海绵密封65在其纵向上的下边缘部分定位在外壳框架52上的下部附着部分76中的下部区域76a2的旁边。
通过使海绵密封65的上端压靠向叶片侧密封56,海绵材料的互相接触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从海绵密封65和叶片侧密封56之间的边界处泄漏。通过使海绵密封65的下端和下侧密封57在其横向略为互相交叠,海绵材料的互相接触防止调色剂从海绵密封65和下侧密封57之间的边界处泄漏。
如图3(b)所示,滑动密封元件66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拉长的平片,由诸如聚四氟乙烯毡之类的氟基毡制成。滑动密封元件66安装在外壳51上,取向为使其横向沿显影辊31的轴向伸展。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在整个密封元件66的长度上均匀。
如图3(b)和图4所示,滑动密封元件66覆盖在海绵密封65的一部分上。更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滑动密封元件66在显影辊子31的旋转方向上伸展,其沿:板簧59上的整个上部附着部分78;海绵密封65的基底部分81在纵向上的整个长度;和外壳框架52上的下端附着部分77的整个长度伸展。要指出的是,下端附着部分77包括: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中的下部76a2;和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因此,滑动密封元件66沿:上部附着部分78;海绵密封65的基底部分81的整个长度;和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中的下部区域76a2的整个长度向下伸展;并最终折回再沿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向后伸展。用这种方法,滑动密封元件66不仅伸展在海绵密封65上而且也进一步从海绵密封65的上边缘向上伸展到板簧59上,再进一步从海绵密封65的下边缘向下伸展到外壳框架52上。
如图5所示,用虚线指出的显影辊31在它的在:上部附着部分78中的下部;海绵密封65;和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中的上部区域76a1上方的区域中与滑动密封元件66作滑动接触。显影辊31在它的在:上部附着部分78中的上部;和下端附着部分77(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中的下部区域76a2和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上方的区域中没有与滑动密封元件66作滑动接触。以这样的方式,滑动密封元件66被设置成不仅覆盖显影辊31与其滑动接触的区域,而且覆盖显影辊31不与其滑动接触的区域。
要指出的是,交叠区域Y界定为一个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海绵密封65的后表面区域。第一非交叠区域X-1界定为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的另一个后表面区域。第二非交叠区域X-2界定为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外壳框架52上的下端附着部分77(上侧下部附着部分76a中的下部区域76a1和下侧下部附着部分76b)的再另一个后表面区域。
第一非交叠区域X-1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一个纵向端上,而第二非交叠区域X-2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另一个纵向端上。交叠区域Y界定为非交叠区域X-1和X-2之间界定的一个中间区域。滑动密封元件66在交叠区域Y与海绵密封65相交叠,而滑动密封元件66在非交叠区域X-1和X-2不与海绵密封65相交叠。
上部附着部分78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第一非交叠区域X-1也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下端附着部分77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第二非交叠区域X-2也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
滑动密封元件66被第一双面胶带84-1和第二双面胶带84-2附着到外壳51上。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上把滑动密封元件66敷贴到外壳51上。
更具体来讲,第一双面胶带84-1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的第一非交叠区域X-1上,而第二双面胶带84-2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的第二非交叠区域X-2上。
第一双面胶带84-1完全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第一非交叠区域X-1上。因此,第一双面胶带84-1也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并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是均匀的。
相似地,第二双面胶带84-2完全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第二非交叠区域X-2上。因此,第二双面胶带84-2也呈矩形,其宽度等于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并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是均匀的。
用这种方法,第一双面胶带84-1定位在外壳51横向上层厚调节叶片32的旁边,并从海绵密封65的上边缘向上伸展。第二双面胶带84-2从海绵密封65的下边缘向下伸展,并沿外壳框架52的下侧表面折回。
如图6(b)所示,第二双面胶带84-2包括:一个第二基底部件84-2a;和一对第二粘性层84-2b和84-2c。第二基底部件84-2a可以由诸如弹性材料,非织织物,和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之类的具有所需刚硬度的任何材料制成。第二基底部件84-2a有一对相对的表面。该对第二粘性层84-2b和84-2c由粘结剂制成,并分别设置在第二基底部件84-2a的该对相对的表面上。第二粘性层84-2c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上。第二粘性层84-2b附着到外壳框架52的下端附着部分77上。
第二双面胶带84-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需要有足够大的数量来把滑动密封元件66牢固地紧固到外壳框架52上。更具体来讲,第二基底部件84-2a的厚度有足够大的数量来把滑动密封元件66牢固地紧固到外壳框架52上。
第一双面胶带84-1的厚度数量要使第一双面胶带84-1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当显影辊31没有安装到外壳51中去的时候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如图6(c)所示。在这个例子中,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为1.5mm,滑动密封元件66的厚度为0.8mm,而第一双面胶带84-1的厚度为0.8mm。要指出的是,第一双面胶带84-1的厚度范围可以在0.8mm-3mm之间。
如图所6(c)示,层厚调节叶片32定位在当显影辊31安装到外壳51中时将要面对显影辊31的板簧59的前表面上。滑动密封元件66通过第一双面胶带84-1设置在上部附着部分78处的板簧59的前表面上,就是说,在层厚调节叶片32旁边的位置。在显影辊31没有安装到外壳51中时,滑动密封元件66的前表面到板簧59的前表面的距离或高度大于层厚调节叶片32的顶表面到板簧59的表面的距离或高度。
如图所6(c)示,第一双面胶带84-1包括:一个第一基底部件84-1a;和一对第一粘性层84-1b和84-1c。第一基底部件84-1a由诸如弹性泡沫塑料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代表性例子包括海绵片和聚氨酯片。第一基底部件84-1a有一对相对的表面。该对第一粘性层84-1b和84-1c由粘胶剂制成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该对相反表面上。第一粘性层84-1c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上。第一粘性层84-1b附着到板簧59上。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厚度被调整成使第一双面胶带84-1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厚度大于第二基底部件84-2a的厚度。
如图所6(d)示,当显影辊31安装在外壳51中时,第一基底部件84-1a被显影辊31压缩由于其弹性而弹性变形,其结果是,使滑动密封元件66的前表面与层厚调节叶片32的前表面有相同的水平。这使滑动密封元件66能够阻止调色剂通过层厚调节叶片32和滑动密封元件66之间的边界的任何泄漏。
现在假设第一基底部件84-1a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并具有相对于层厚调节叶片32相对较小的厚度,如图6(e)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诸如海绵片之类的弹性片184和另一个双面粘性片185必须另外设置到第一双面粘性片84-1和板簧59之间,目的是把滑动密封元件66的前表面和板簧59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调整得大于或等于层厚调节叶片32的前表面和板簧59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和板簧59面之间的分层结构将变得很复杂。在把滑动密封元件66通过第一双面胶带84-1附着到弹性片184之前,必须要完成一件附加的麻烦工作,把弹性片184通过双面粘性片185附着到板簧59上。
相反地,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双面胶带84-1具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基底部件84-1a。通过取决于层厚调节叶片32简单地调整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厚度,没有必要在第一双面胶带84-1和板簧59之间设置任何分离的弹性部件或任何附加的双面胶带。在滑动密封元件66和板簧59面之间的分层结构的构型变得很简单。
要指出的是,第二双面胶带84-2中的第二基底部件84-2a可以由类似于第一双面胶带84-1中的第一基底部件84-1a的诸如弹性泡沫材料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基底部件84-2a的厚度可以具有和第一双面胶带84-1中的第一基底部件84-1a相同的厚度。换句话说,第二基底部件84-2a的厚度可以具有这样一个值,使双面胶带84-2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当显影辊31没有安装在外壳51中时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
下面将参考图6(f)和6(g)说明在显影盒28的制造步骤中如何把滑动密封元件66附着到外壳51中去。
首先,把滑动密封元件66制备在如图6(f)所示的状态,其中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两个纵向端。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双面胶带84-1的厚度大于第二双面胶带84-2。此时,第一双面胶带84-1初始不仅包括第一基底部件84-1a和第一粘性层84-1b和84-1c,而且也包括第一释放纸84-1d。第一释放纸84-1d附着到第一粘性层84-1b。第一释放纸84-1d可以从第一粘性层84-1b中释放。第二双面胶带84-2初始不仅包括第二基底部件84-2a和第二粘性层84-2b和84-2c,而且也包括第二释放纸84-2d。第二释放纸84-2d可以从第二粘性层84-2b中释放。
如图3(a)所示在把侧面密封65通过双面胶带(没有显示出来)附着到外壳框架52上去以后,为了安装滑动密封元件66使它如图3(b)所示地部分地覆盖侧面密封65,第一和第二释放纸84-1d和84-2d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粘性层84-1b和84-2b剥离。接着,显露的第一粘性层84-1b粘合到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而显露的第二粘性层84-2b粘合到外壳框架52上的下端附着部分77。
在显影盒28的回收阶段期间,用旧的滑动密封元件66从海绵密封65分离。接着,如图6(f)所示已经有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附着在上面的新滑动密封元件66按照制造步骤中相同的方式安装,使它部分地覆盖海绵密封6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双面胶带84-1和84-2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两个纵向边缘上滑动密封元件66不面对海绵密封65的它的非交叠区域X-1和X-2处。滑动密封元件66在上部附着部分78和下端附着部分77附着到外壳51上。因此,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可靠地固定到外壳51上,改善了密封能力。
没有双面胶带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面对海绵密封65的交叠区域X内。在显影盒28的回收阶段期间,用旧的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彻底地从海绵密封65分离。因为用旧的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这样从海绵密封65分离而不损坏海绵密封65,没有必要用新的替换原先的海绵密封65。显影盒28回收的效率可以提高因此其成本可降低。显影盒28,处理盒17和激光打印机1和运行成本可以降低。废物数量可以减少。
因为每个滑动密封元件66被双面胶带84-1和84-2在它的两个纵向末端部分沿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敷贴,滑动密封元件66的末端部分可以可靠地固定在外壳51上。密封能力可以提高同时确保滑动密封元件66简单地从海绵密封65卸除。
滑动密封元件66在上部附着部分78的上部和下端附着部分77附着到外壳51,这两个地方滑动密封元件66都不与显影辊31作滑动接触。用这种方法,滑动密封元件66在其几乎不随时间劣化的部分附着到外壳51。密封能力由于把滑动密封元件66敷贴到这些部分而进一步提高。
上部附着部分78界定为板簧59上在显影辊31的轴向上和层厚调节叶片32的一个边缘毗邻的位置。调色剂最可能在上部附着部分78泄漏。根据本实施例,滑动密封元件66通过第一双面胶带84-1可靠地在上部附着部分78附着到板簧59上。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从它最可能泄漏的部分泄漏,可以提高密封能力。
第一双面胶带84-1有足够大的厚度,使第一双面胶带84-1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第一双面胶带84-1中的第一基底部件84-1a由弹性材料制成。当显影辊31安装在显影盒28内的位置时,第一基底部件84-1a适当地受压,滑动密封元件66与显影辊31作密切的滑动接触,由此完全阻挡调色剂从层厚调节叶片32的任何泄漏。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调色剂泄漏。
<第一改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仅在非交叠区域X-1和X-2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侧面上,就是说,只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两个纵向端部分。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改型,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除了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之外,第三双面胶带84-3附加地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上。第三双面胶带84-3定位在交叠区域Y之内的一个中间部分,就是说,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的中央部分,分别在纵向上离开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和84-2一个预定的间隔。
通过将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中间部分附着到海绵密封65上和将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两端附着到外壳51的上部附着部分78和下端附着部分77上,可以可靠地将滑动密封元件66附着到外壳51上,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密封能力。可以防止滑动密封元件66从海绵密封65中错误地分离。
第三双面胶带84-3大致形成为矩形,并设置成覆盖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宽度。第三双面胶带84-3的宽度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宽度相同,并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不变。
上面附着第三双面胶带84-3的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中的一部分的表面积小于滑动密封元件66面对海绵密封65的交叠区域Y的整个表面积的一半。
上面附着第三双面胶带84-3的滑动密封元件66的表面积足够小,使得在回收阶段期间第三双面胶带84-3能从海绵密封65剥离下来,同时减小海绵密封65的损坏。在回收阶段期间,可以在把滑动密封元件66从海绵密封65剥离下来时减少海绵密封65损坏的可能性。因此能减少调换新海绵密封65的可能性。
第三双面胶带84-3可以有相同于第一双面胶带84-1的构型。就是说,第三双面胶带84-3可以在一对粘性层之间有一个比如说由弹性泡沫材料制成的弹性基底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双面胶带84-3中的弹性基底部件的厚度可以有这样一个值,使第三双面胶带84-3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辊31没有安装在外壳51时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
相似于上述参考图6(f)和图6(g)的实施例,对于制造和回收阶段,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制备,就是说,第一,第二,和第三双面胶带84-1,84-2,和84-3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上相应的位置。此时,相似于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84-2,第三双面胶带84-3初始不仅包括它的基底部件和一对粘性层,也包括它的可释放地附着到一层粘性层上的释放纸。通过把释放纸从第三双面胶带84-3上释放,第三双面胶带84-3就可以附着到海绵密封65上。
<第二改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改型,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单个双面胶带84-3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一个横向边缘上,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长度连续伸展,就是说,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一个内侧横向边缘上,该内侧横向边缘比另一个外侧横向边缘更接近于层厚调节叶片32。在这种情况下,双面胶带84-4连续设置在它的纵向所有非交叠区域X-1和X-2以及交叠区域Y上。因此,可以防止滑动密封元件66容易从外壳51中剥离。
双面胶带84-4大致形成为矩形,并设置成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长度伸展。双面胶带84-4的宽度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不变。可以很容易形成双面胶带84-4。可以很容易把双面胶带84-4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上。可以很容易通过双面胶带84-4把滑动密封元件66附着到外壳51上。
双面胶带84-4的宽度足够小,使上面附着双面胶带84-4的一部分的滑动密封元件66的交叠区域Y中的一部分的表面积小于滑动密封元件66面对海绵密封65的交叠部分Y的整个表面积的一半。双面胶带84-4可从海绵密封65上剥离,同时减少海绵密封65的损坏。
滑动密封元件66在其位于和层厚调节叶片32毗邻的内侧边缘附着到外壳51上。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内侧横向边缘和层厚调节叶片32之间的调色剂最容易泄漏的位置泄漏。
双面胶带84-4有相同于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84-1的构型。就是说,双面胶带84-4在一对粘性层之间有一个比如说由弹性泡沫材料制成的弹性基底部件。双面胶带84-4中的弹性基底部件的厚度可以有这样一个值,使双面胶带84-4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辊31没有安装在外壳51时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
相似于上述参考图6(f)和图6(g)的实施例,对于制造和回收阶段,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制备,就是说,双面胶带84-4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一个横向边缘上。此时,相似于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84-2,双面胶带84-4初始不仅包括它的基底部件和一对粘性层,也包括它的可释放地附着到一层粘性层上的释放纸。通过把释放纸从双面胶带84-4上释放,双面胶带84-4可以附着到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海绵密封65,和外壳框架52上的下端附着部分77上。
<第三改型>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改型,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不仅双面胶带84-4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内侧横向缘上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长度连续伸展,而且另一个双面胶带84-5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外侧横向缘上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长度连续伸展。通过把滑动密封元件66在其两个横向边缘附着到外壳51上,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密封能力。
相似于双面胶带84-4,双面胶带84-5形成为大致矩形,并设置成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整个长度伸展。相似于双面胶带84-4,双面胶带84-5的宽度沿滑动密封元件66的纵向不变。可以很容易形成双面胶带84-5。可以很容易把双面胶带84-5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上。可以很容易通过双面胶带84-4和84-5把滑动密封元件66附着到外壳51上。
双面胶带84-4和84-5的宽度足够小,使上面附着双面胶带84-4和84-5的一部分的滑动密封元件66的交叠区域Y中的一部分的表面积小于滑动密封元件66面对海绵密封65的交叠部分Y的整个表面积的一半。双面胶带84-4和84-5可以从海绵密封65分离,同时减少海绵密封65的损坏。
滑动密封元件66在其位于和层厚调节叶片32毗邻的内侧横向缘附着到外壳51上。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内侧横向边缘和层厚调节叶片32之间调色剂最容易泄漏的位置泄漏。
相似于双面胶带84-4,双面胶带84-5有相同于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84-1的构型。就是说,双面胶带84-5在一对粘性层之间有一个比如说由弹性泡沫材料制成的弹性基底部件。双面胶带84-5中的弹性基底部件的厚度可以有这样一个值,使双面胶带84-5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辊31没有安装在外壳51时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
相似于上述参考图6(f)和图6(g)的实施例,对于制造和回收阶段,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制备,就是说,双面胶带84-4和84-5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66的两个横向边缘。此时,相似于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双面胶带84-1,84-2,双面胶带84-4和84-5中的每一个初始不仅包括它们的基底部件和一对粘性层,也包括它们的可释放地附着到一层粘性层上的释放纸。通过把释放纸从双面胶带84-4和84-5上释放,双面胶带84-4和84-5可以附着到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海绵密封65,和外壳框架52上的下端附着部分77上。
虽然本发明参考其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业内专业人士一定很清楚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不同的变化和改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
举例来说,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密封元件66由氟基毡制成。然而,滑动密封元件66可以用诸如织物,编织物,毛发植入,或非织物材料之类的其他材料制造。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部附着部分78界定在板簧部件59上。然而,上部附着部分78可以不界定在板簧59上,而可界定在外壳51上一个附着海绵密封65处上面的位置。
比如,上部附着部分78可以界定在外壳框架52上一个海绵密封65上面的位置。第一非交叠区域X-1界定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上部附着部分78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上。或者,上部附着部分78可以界定在位于海绵密封65的上部边缘上面外壳51内除了外壳框架52和海绵密封65之外的任何部件的一部分上。第一非交叠区域X-1界定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上部附着部分78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下端附着部分77界定在外壳框架52上。然而,下端附着部分77可以界定在位于海绵密封65的下部边缘下面外壳51内除了外壳框架52和海绵密封65之外的任何部件的一部分上。第二非交叠区域X-2界定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下端附着部分77的后表面上。
在第二改型中,双面胶带84-4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内侧横向边缘上。然而,如果双面胶带84-4覆盖滑动密封元件66的面对板簧59上的上部附着部分78的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双面胶带84-4可以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66的后表面的任何区域。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双面胶带84-4具有相同于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84-1的构型,因此在一对粘性层之间有一个比如说由弹性泡沫材料制成的弹性基底部件。双面胶带84-4中的弹性基底部件的厚度具有这样一个值,使双面胶带84-4和滑动密封元件66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辊31没有安装在显影盒28中时层厚调节叶片32的厚度。因此,当显影辊31安装在显影盒28中时,双面胶带84-4被压靠向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并产生弹性变形。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显影辊31的圆周表面和双面胶带84-4之间的任何泄漏。

Claims (25)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其内容纳显影剂并形成有开口的外壳;
其表面保持显影剂的显影部件,该显影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外壳中并显露在开口处;和
在一对面向显影部件的两个纵向末端的部分处设置在外壳上的一对密封元件,用于通过显影部件的压缩防止显影剂泄漏出外壳,
每个密封元件包括:
在面对显影部件的相应纵向末端的部分处支撑在外壳中的弹性密封部件;
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滑动密封元件,第一表面具有面对一部分弹性密封部件的交叠区域和面对一部分外壳的非交叠区域,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和
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第一表面中的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外壳之间的粘性部件,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中的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随着粘性部件不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交叠区域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而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中的整个交叠区域随着粘性部件不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整个交叠区域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而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粘性部件设置在滑动密封元件第一表面中的交叠区域的一部分上,从而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同时使交叠区域的剩余部分随着粘性部件不位于滑动密封元件的交叠区域中的所述剩余部分和弹性密封部件之间而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交叠区域中设置粘性部件的部分的面积小于交叠区域整个面积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壳包括:
在其内容纳显影剂和形成有所述开口的外壳框架,显影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外壳框架中并在开口处显露出来,所述密封元件对在面对显影部件的两个纵向末端的所述一对部分处设置在外壳框架上;和
附着到外壳框架的所述开口的一个边缘上的弹性板,设置在弹性板的一部分上以接触显影部件表面的界定在显影部件的纵向末端之间的部分以便调节保持在显影部件上的显影剂的厚度的层厚调节部件,
其中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非交叠区域包括与弹性板的和弹性部件上设置有层厚调节部件的部分毗邻的另一部分面对的第一非交叠区域,和
其中粘性部件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由此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粘性部件和滑动密封元件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层厚调节部件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的粘性部件包括一种双面胶带,和
其中双面胶带包括:
由弹性材料制成和具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一基底部件,该第一基底部件具有第一厚度;和
由粘胶剂制成和设置在第一基底部件的所述一对相反表面上的一对第一粘性层,该对第一粘性层分别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和弹性板上,和
其中第一厚度的大小使双面胶带和滑动密封元件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显影部件没有安装在外壳中时层厚调节部件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非交叠区域还包括面对外壳框架的一部分的第二非交叠区域,一个附加的粘性部件设置在第二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由此位于滑动密封元件和外壳框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在第二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附加粘性部件包括一个附加的双面胶带,和
其中附加双面胶带包括:
具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二基底部件,第二基底部件具有第二厚度;和
由粘胶剂制成和设置在第二基底部件的一对相反表面上的一对第二粘性层,该对第二粘性层分别附着到滑动密封元件和外壳框架上,和
其中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于第一表面上的交叠区域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相对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不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和相对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二非交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不与显影部件的表面作滑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在正交于显影部件的纵向的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伸长,滑动密封元件在它的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一非交叠区域,而在它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二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则位于第一第和二非交叠区域之间。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在正交于显影部件的纵向的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伸长,滑动密封元件在它的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一非交叠区域,而在它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二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则位于第一和第二非交叠区域之间,和
其中粘性部件包括:
设置在第一非交叠区域上的第一粘性部件;
设置在第二非交叠区域上的第二粘性部件;和
设置在交叠区域的一部分上,同时使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交叠区域中的其他剩余区域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的第三粘性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到第三粘性部件中的每一个粘性部件在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伸展,同时沿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具有均匀的宽度,该宽度被定义在正交于移动方向的方向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三粘性部件设置在交叠区域的远离第一和第二粘性部件的区域上,由此使交叠区域内第三粘性部件和第一粘性部件之间的区域和交叠区域内第三粘性部件和第二粘性部件之间的另一个区域直接面对弹性密封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到第三粘性部件具有相等于滑动密封元件宽度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在正交于显影部件的纵向的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伸长,滑动密封元件在它的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一非交叠区域,而在它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有第二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则位于第一和第二非交叠区域之间,和
其中粘性部件包括在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沿第一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和第二非交叠区域连续伸展的第一连续粘性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有与显影部件的相应纵向末端面对的外侧横向边缘和远离该外侧横向边缘并与位于显影部件纵向末端之间的显影部件的一部分面对的内侧横向边缘,和
其中第一连续粘性部件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同时沿滑动密封元件的内侧横向边缘连续伸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有在显影部件的纵向上的宽度,和
其中第一连续粘性部件有在显影部件的纵向上的第一宽度,第一宽度小于滑动密封元件的所述宽度且沿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是均匀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粘性部件还包括在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沿第一非交叠区域,交叠区域,和第二非交叠区域连续伸展的第二连续粘性部件,
第二连续粘性部件定位在滑动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同时沿滑动密封元件的外侧横向边缘连续伸展。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滑动密封元件有在显影部件的纵向上的宽度,和
其中第二连续粘性部件有在显影部件的纵向上的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小于滑动密封元件的所述宽度且沿显影部件的移动方向是均匀的。
2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盒;和
与显露在显影盒的开口中的显影部件面对并且在其上承载由显影盒显影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部件。
22.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盒;
与显露在显影盒的开口中的显影部件面对并且在其上承载由显影盒显影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部件;
传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传送机构;和
把显影的图像转移到由记录介质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上的转移部件。
23.一种滑动密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形平片;和
附着到矩形平片的表面上的至少第一位置的第一双面胶带,
第一双面胶带包括:
由弹性材料制成并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一基底部件;
由粘胶剂制成并设置在第一基底部件的一对相反表面上的一对第一粘性层,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一个粘性层附着到矩形平片;和
附着到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的第一释放纸,第一释放纸可以从该对第一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上释放。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滑动密封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基底部件具有第一厚度,以及还包括:
附着到矩形平片的表面上的第二位置的第二双面胶带,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分离,
第二双面胶带包括:
有一对相反表面的第二基底部件,第二基底部件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由粘胶剂制成并设置在第二基底部件的一对相反表面上的一对第二粘性层,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一个粘性层附着到矩形平片上;和
附着到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的第二释放纸,第二释放纸可以从该对第二粘性层中的另一个粘性层上释放。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滑动密封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基底部件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
CNB2004100115124A 2003-12-24 2004-12-23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Active CN1005077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8369A JP2005189346A (ja) 2003-12-24 2003-12-24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428369 2003-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7649A true CN1637649A (zh) 2005-07-13
CN100507746C CN100507746C (zh) 2009-07-01

Family

ID=3474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115124A Active CN100507746C (zh) 2003-12-24 2004-12-23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CNU20042001310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763859Y (zh) 2003-12-24 2004-12-24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1310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763859Y (zh) 2003-12-24 2004-12-24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15902B2 (zh)
JP (1) JP2005189346A (zh)
CN (2) CN100507746C (zh)
HK (1) HK107350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340B (zh) * 2006-12-13 2010-07-14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1382758B (zh) * 2007-09-04 2011-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670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
CN104216250A (zh) * 2013-06-03 2014-12-1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的制造方法
CN104570661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6980251A (zh) * 2016-01-18 201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5295B2 (ja) * 2004-07-29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61820B2 (en) * 2005-08-10 2009-07-1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eals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34099A1 (en) * 2005-08-10 2007-02-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eals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58056A (ja) * 2005-08-26 2007-03-08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3831A (ja) * 2005-09-28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2007199584A (ja) * 2006-01-30 2007-08-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ローラ用サイドシール
US7912402B2 (en) * 2006-02-08 2011-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leakage prevent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with leakage prevent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developing roller to developer container
JP4661673B2 (ja) 2006-04-21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像担持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0833B2 (ja) * 2006-08-31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像担持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647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Brother Ind Ltd 現像ユニット
US8116657B2 (en) * 2007-12-18 2012-02-1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Upper seal for inhibiting doctor blade toner leakage
US8099012B2 (en) 2007-12-18 2012-01-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eloper roll lip seal
JP4946893B2 (ja) * 2008-01-29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099201B2 (ja) 2010-09-30 2012-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202B2 (ja) 2010-09-30 2012-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4751B2 (ja) * 2011-01-11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416B2 (ja) * 2011-08-31 2014-06-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015105B2 (ja) 2012-04-27 2016-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4002203A (ja) * 2012-06-15 2014-0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639B2 (ja) * 2012-09-13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4678734B (zh) * 2013-12-02 2022-05-0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的修复方法、修复后得到的处理盒及修复用的密封拉条
JP2015161813A (ja) * 2014-02-27 2015-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制限機構、清掃装置、像保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812B2 (ja) * 2014-05-28 2017-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0573A (ja) * 1989-11-30 1991-07-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H06138723A (ja) 1992-10-22 1994-05-2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30957B2 (ja) * 1997-12-02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6496668B2 (en) * 1999-07-14 2002-12-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ing members for preventing toner leakage
EP1347346B1 (en) * 1999-08-23 2014-04-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87488A (ja) * 2001-03-27 2002-10-03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US6901228B2 (en) * 2001-03-27 2005-05-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gent container including a sealing element for preventing developing agent from leaking out
JP3754910B2 (ja) * 2001-10-31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936582B2 (ja) 2001-12-25 2007-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61644B2 (ja) * 2001-12-28 2005-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340B (zh) * 2006-12-13 2010-07-14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1382758B (zh) * 2007-09-04 2011-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670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
CN104216250A (zh) * 2013-06-03 2014-12-1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的制造方法
CN104570661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4570661B (zh) * 2013-10-21 2019-05-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6980251A (zh) * 2016-01-18 201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CN106980251B (zh) * 2016-01-18 2023-09-15 佳能株式会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63859Y (zh) 2006-03-08
CN100507746C (zh) 2009-07-01
JP2005189346A (ja) 2005-07-14
US7215902B2 (en) 2007-05-08
US20050158070A1 (en) 2005-07-21
HK1073503A1 (en) 200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63859Y (zh) 显影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滑动密封元件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049745C (zh) 辊筒充电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2624251Y (zh) 显像盒
CN1315010C (zh) 处理盒、显影盒和显影辊
CN2596392Y (zh) 显像盒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1333484A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9326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N1122192C (zh)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0104664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剂盒
CN1497367A (zh) 采用无载像构件清洁器的系统的成像设备
CN1304061A (zh) 显影装置
CN1279409C (zh)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100C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782901A (zh) 成像装置和纸张输送装置
CN1517810A (zh) 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及批量生产方法、成像处理盒及电摄影装置
CN1497361A (zh) 带电部件、使用此带电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CN1743970A (zh) 充电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828445A (zh) 电子照相显影装置
CN1595309A (zh)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助密封部件
CN180830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中使用的转印材料引导装置
CN1326118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35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35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