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8070A - 提升牵引机 - Google Patents

提升牵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8070A
CN1628070A CNA03803476XA CN03803476A CN1628070A CN 1628070 A CN1628070 A CN 1628070A CN A03803476X A CNA03803476X A CN A03803476XA CN 03803476 A CN03803476 A CN 03803476A CN 1628070 A CN1628070 A CN 1628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haft
load
slipper
axle drive
trac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34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4196C (zh
Inventor
夏德胜
中村隆义
酒井俊明
山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o KK
Original Assignee
Kit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299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538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126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337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023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903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023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1052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o KK filed Critical Kito KK
Publication of CN1628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8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41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41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18Power-operated hoists
    • B66D3/26Other details, e.g. 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12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 B66D3/14Chain or like hand-operated tackles with or without power transmission gearing between operating member and lifting rope, chain or cable lever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24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fluid-pressure operated
    • B66F3/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6F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with positive brakes or lo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582Levers
    • Y10T74/20612H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驱动载荷滑轮(10)的驱动轴(1),嵌装于驱动轴(1)的受压构件(2),连接于受压构件(2)、嵌装于驱动轴(1)的制动板(3),配置于制动板(3)间的棘轮(4),相对制动板(3)压接、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1)的驱动构件(5),设于驱动轴(1)与驱动构件(5)间的空转弹簧(6),及手柄(24);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构件(5)的端面设置与驱动轴(1)接合的止挡件(7),在止挡件(7)外面固定设置空转把手(8)。这样,在提升牵引机的驱动轴端部的手柄防脱构件中,具有进行链条长度的调整的功能,同时,部件数量少,而且可实现小型轻量化,形成价廉的提升牵引机。

Description

提升牵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牵引机(卷上牵引机),更为详细地说,涉及部件数量少而且可小型化、轻量化的提升牵引机。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部件数量少而且构造比较简单的提升牵引机提出有多个方案。例如,作为调整链长的空转把手(ニギリ)的方案,已知有图20所示提升牵引机。
下面根据图20说明利用过去的空转把手进行的链长的调整。
图20所示提升牵引机在可自由进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31的驱动构件35形成贯通驱动轴31的开口部37,对开口部37加盖,而且在驱动轴31端部设置空转把手41,在空转把手41与驱动轴31之间,设置朝使驱动构件35从制动板33离开的方向产生弹性力的弹簧40和限制驱动构件35的回转的限制构件39。
在该形式的提升牵引机中,空转把手41用螺钉固定到设于驱动构件35的凸部38的螺纹孔,在驱动构件35与空转把手41的接合部的驱动构件35的外周面设置手柄43安装用的凹周槽36。另外,限制构件39由弹簧40在驱动轴31的阳螺纹部的台阶部31a推压,使得不从驱动构件35的开口部37突出,通过空转把手41朝从制动板33离开的方向对驱动构件35施加弹性力。另外,限制构件39的凸部39a与驱动构件35的凸部38接触,相对驱动轴31限制驱动构件35的回转地构成。
在该提升牵引机的负荷动作时,使手柄43朝卷起方向反复摆动,使驱动构件35回转,从而经由制动板33、制动座32等将回转传递到驱动轴31,使载荷滑轮朝卷起方向回转,卷起链条。
另外,当使手柄43朝放下方向反复摆动时,链条放下,当无负荷时,由弹簧40的作用,使驱动构件35从制动板33释放,所以,卷绕链条的载荷滑轮成为可空转的空转状态。在该空转时,如在链条施加负荷,由螺纹作用发生驱动构件35在制动板33的压接力,成为制动状态,防止载荷滑轮朝放下方向的回转。另外,空转时的链条长度调整可通过直接拉伸链条进行,但也可通过使空转把手41回转,使驱动构件35回转而进行。
上述提升牵引机为了限制驱动构件35的回转,设置限制构件39,将限制构件39嵌插到驱动轴31的花键部,所以,需要在驱动轴31和限制构件39进行花键加工,另外,在限制构件39设置凸部39a,在驱动构件35的内侧需要设置凸部39a接触的凸部38。另外,空转把手41用螺钉固定于设在驱动构件35的螺纹孔,所以,需要对驱动构件35进行螺纹孔加工,为了使螺纹孔具有强度,驱动构件35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为此,驱动构件35的直径变大,此时,手柄43的配合部的直径成为大直径,具有提升牵引机整体大型化的缺点。
另外,已知有这样的构成,即,在驱动构件配合安装手柄,在驱动轴端部设置防脱用的垫圈,用防脱体固定垫圈;另外,已知这样的构成,即,在驱动轴的端部配合安装螺母,由防脱销固定驱动轴端部。然而,这些垫圈和螺母都是为了防脱而设置,没有不接触于链条地使用空转把手进行链条长度的调整的功能。
另外,作为关于提升牵引机的驱动构件的构成,过去在驱动构件与驱动轴的制动板嵌装空转弹簧,当卷起操作时,使杆式手柄往复回转,反抗空转弹簧使驱动构件朝制动板方向回转移动,将制动座压接于驱动轴的轴承台阶部,将驱动构件的回转传递到驱动轴,使载荷滑轮回转。另外,当无负荷时,驱动构件由空转弹簧朝松弛方向施加弹性力,制动板等开放,所以,可自由地操作链条。
在这样的过去的提升牵引机中,驱动构件侧安装部侧与驱动轴的制动板侧安装部侧的空转弹簧的直径为相同直径,所以,在驱动轴的空转弹簧接合安装部接合安装空转弹簧,所以,设置比空转弹簧的直径大的台阶部,为此,驱动轴的直径变大,安装于驱动轴的制动板等部件的内径也增大,与此相随,各部件外形也增大,所以,成为提升牵引机本体也大型化的原因。
另外,在过去的具有对卷绕到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负荷侧和无负荷侧导向辊的提升牵引机中,各导向辊分别作为单独部件从其它部件独立地利用轴架设于支架,所以,成为使提升牵引机小型化的障碍,重量也增大,另外,成本也提高。
下面根据图21说明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的导向辊构造。
在图中,标号50为载荷滑轮,标号51为与载荷齿轮(图中未示出)啮合的小齿轮,标号52a为外接于链条、从外侧对负荷侧链条进行导向的负荷侧导向辊,标号52b为无负荷侧导向辊,标号53为支架,标号54为链条,标号55为驱动轴。
小齿轮51设于驱动轴55的端部,驱动构件、制动板、制动座、及多头螺纹等公知驱动构件进行驱动。当载荷齿轮51驱动时,通过与其啮合的载荷齿轮(图中未示出)使载荷滑轮50回转,进行链条54的卷起。当由载荷滑轮50进行链条54的卷起动作时,链条54为了防止从载荷滑轮50的脱离,由负荷侧、无负荷侧的1对负荷侧导向辊52a、52b进行引导。这样,导向辊52a、52b作为单独部件利用轴架设于支架53。
另外,作为与链条导向相关的构件,当进行链条的卷起动作时,从载荷滑轮送出到无负荷侧的平环链条嵌入到载荷滑轮的槽部地卷入到载荷滑轮,在该状态下送出到无负荷侧,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2(a)所示那样,在提升牵引机的无负荷侧接近载荷滑轮10地设置链条导向构件,该链条导向构件包括具有对纵环节30b进行导向的凹槽14c的无负荷侧导向构件14a和具有在与无负荷侧导向构件14a之间夹住平环链条30对平环链条30进行导向的导向平面60a的平板状的内侧导向构件60,由设于内侧导向构件60前端的凸状部60b朝从载荷滑轮离开的方向即载荷滑轮10的外侧推出从载荷滑轮10送出的平环链条30中的纵环节30b,从而使嵌入到载荷滑轮槽的横环节30a追随纵环节30b从载荷滑轮槽脱离,限制横环节30a卷入到载荷滑轮,这例如日本特开平5-123794号公报所示那样已为公知技术。
当使用该形式的链条导向构件进行平环链条的放下动作时即从无负荷侧将平环链条30送出到负荷侧的场合,由无负荷侧导向辊(件)14a的凹槽14c对纵环节30b进行导向,由内侧导向构件60的导向平面60a一边推压一边将平环链条30送出到载荷滑轮10的负荷侧。
然而,当进行平环链条30的送出动作时,在纵环节30b按嵌入到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凹槽14c的状态下送出的场合,平环链条30的送出动作顺利地进行,但如图22(b)所示那样,平环链条30扭转,纵环节30b不配合到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凹槽14c,平环链条30在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内侧导向构件60的导向平面60a之间以压扁的状态送出到载荷滑轮10。在该场合,在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载荷滑轮10之间将平环链条30卡到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不进行由载荷滑轮10进行的顺利的平环链条的卷绕动作。
另外,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3所示那样,在提升牵引机的无负荷侧设置由十字状导向构件61a对纵环节30b和横环节30a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61,开发出防止平环链条30送出动作时平环链条扭转的发生的链条导向构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155325号公报)。
然而,记载于上述日本特开平6-155325号公报的构成的导向面为十字状的凹形,而且整体为一体构成,所以,加工复杂,而且部件成本高。
载荷齿轮与载荷滑轮过去如图24、图25所示那样,由设于滑轮轴的花键或细齿连接。
下面说明过去的载荷齿轮与载荷滑轮的连接构件。
在图24、25中,标号70为驱动轴,标号70a为小齿轮,分别由轴承支承。标号71为载荷滑轮,标号72为设于载荷滑轮71端部的滑轮轴,分别由轴承75支承。标号73为由花键或细齿连接到滑轮轴72的载荷齿轮,与上述小齿轮70a啮合,将驱动轴70的回转传递到载荷滑轮71,使载荷滑轮71回转。小齿轮70a、载荷齿轮73、滑轮轴72由齿轮罩74罩住。在载荷滑轮71的滑轮轴72如图25所示那样设置配合载荷齿轮73的花键72d。这样的构成已由日本特公昭63-3834号所公开。
该花键72d由切削·滚压成形进行槽加工,所以,滑轮轴72需要切削工具的退让部。为此,过去的滑轮轴72的花键72d的端部与滑轮轴72的限制面72c之间需要如图24、图25所示那样不直接在载荷齿轮73的配合中起作用的退刀槽72e,载荷齿轮的宽度增大与退刀槽72e的长度相当的量,与载荷齿轮73啮合的小齿轮和减速齿轮等的宽度也增大,所以,提升牵引机的宽度也增大,成为提升牵引机小型化、轻量化的障碍。另外,花键如上述那样通过切削·滚压加工实施槽加工,所以,存在加工成本和加工工时也增多的问题。
另外,提升牵引机的本体支架过去由螺栓、螺母固定,所以,组装工时增加,而且成为小型化的障碍。下面根据图26说明过去的本体支架的固定结构。
在图26中,载荷滑轮89安装在由螺栓85的台阶部保持一定间隔地定位的1对支架84间,螺栓85的两端的小直径部嵌插到设于支架84的孔部,其两端小直径部进行螺纹加工,由螺母86螺旋安装。
制动板87、制动座88由制动器罩83罩住,载荷滑轮89侧的支架84的外侧由齿轮罩82罩住。
在上述的已有的提升牵引机中,螺栓85的两端小直径部嵌插到设于支架84的孔部,但由于嵌插两端的螺纹部,所以,设于支架84的孔部径设定得比螺栓85两端的螺纹部的直径稍大,为此,即使由螺母86连接螺栓85,固定支架84与制动器罩83、齿轮罩82,在螺栓85的两端螺纹部与支架84的孔部也存在很小的间隙,所以,在作业时等提升机本体受到大的冲击的场合,可能发生与其间隙量相当的偏移等偏差。
另外,由于为用螺母连接螺栓85两端的构成,所以,在组装时,将由螺母连接单侧的螺栓端后,必须将本体反转,由螺母连接相反侧的螺栓端,需要用于该动作的组装工时。另外,螺栓前端部与螺母露出到本体的外部,易于生锈或受伤,在这样的场合,难以在检修时进行分解。另外,需要在制动器罩83和齿轮罩82设置用于连接螺母的例如扳手等螺母安装用工具的空间,成为用于小型化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问题,提供可小型、轻量化并且牢固、容易组装和分解的提升牵引机。
在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的设于驱动轴端部的空转把手中,需要对驱动轴和限制构件实施花键加工,另外,空转把手由螺钉固定到设于驱动构件的螺纹孔,所以,驱动构件的直径增大,存在提升牵引机整体大型化的问题,另外,需要使驱动轴的弹簧接合安装部的直径比空转把手的直径大,所以,部件外形增大,提升牵引机整体大型化,另外,导向辊作为单独部件从其它部件独立,利用轴架设于支架,所以,成为小型化的障碍,另外,过去的链条导向构件的加工复杂,存在部件成本高的问题,另外,过去的载荷齿轮与载荷滑轮的连接构件需要花键加工用的退刀槽,所以,载荷齿轮的宽度增大,成为小型化、轻量化的障碍,另外,在由螺栓、螺母固定本体支架的场合,存在组装工时增加和提升牵引机整体大型化的问题。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第1,在提升牵引机的驱动构件的端面接合驱动构件,设置与驱动轴接合的止挡件,同时,在止挡件固定设置空转把手。
在过去的设置空转把手的提升牵引机中,需要驱动构件的回转限制用的限制构件,但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述构成的止挡件,不需要限制构件,而且,形成为不将空转把手固定于驱动构件的构造,所以,不需要增大驱动构件的直径,可使提升牵引机小型化、轻量化,同时,提升牵引机的手柄安装部的端面由空转把手罩住,所以,与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相比,形成为美观的形状。
另外,与在驱动轴端部设置驱动构件和手柄防脱用的垫圈的已有技术例相比,可由空转把手进行链条长度的调整,所以,可提供多功能化的提升牵引机。
第2,本发明的提升牵引机通过制动座将驱动构件的回转传递到驱动轴,使载荷滑轮回转;其特征在于:与驱动构件侧相比,使空转弹簧的制动板嵌装侧形成为小直径,将该小直径部接合到设于驱动轴的制动板嵌装侧的止动部。
按照本发明,由于与驱动构件侧相比,使空转弹簧的制动板嵌装侧形成为小直径,将该小直径部接合到设于制动板嵌装侧的止动部,所以,与已有技术例相比可减小驱动轴的直径,安装于驱动轴的部件的直径也可较小,所以,可提供小型、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提升牵引机。
第3,本发明的提升牵引机具有设于驱动轴一端的小齿轮、通过与该小齿轮连动的载荷齿轮受到驱动的载荷滑轮、及对卷绕于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导向辊;其特征在于:在与驱动轴相同的轴上具有导向辊,将该导向辊外接于卷绕在载荷滑轮的链条。
按照本发明,由于在与驱动轴为同一轴上设置导向辊,所以,与将导向辊作为单独部件利用轴架设于支架的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提升机本体可小型化、轻量化,同时,组装工时减少,可提供低成本的提升机。
第4,本发明的提升牵引机使卷绕了平环链条的载荷滑轮回转,使平环链条升降;其特征在于:在载荷滑轮的平环(リンク)链条的无负荷侧,相对从载荷滑轮下垂的平环链条的载荷滑轮,在平环链条的外侧设置具有对平环链条的纵(タテ)环节进行导向的凹槽的外侧导向构件,在平环链条内侧设置具有对平环链条的横(ヨコ)环节进行定位的倾斜面的内侧导向构件。
按照本发明,在平环链条的放下动作时,由内侧导向构件的倾斜面限制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平环链条中的横环节的倾斜,从而也限制在横环节之后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纵环节的倾斜,纵环节嵌入到外侧导向构件的凹槽,与横环节构成十字形送出,所以,平环链条不卡到外侧导向构件,可顺利地进行放下作业。
第5,本发明的提升牵引机具有设于载荷滑轮端部、嵌装载荷齿轮的滑轮轴,通过载荷齿轮驱动载荷滑轮回转;其特征在于:滑轮轴具有朝长度方向延伸、朝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凹槽,载荷齿轮在内周面具有与该凹槽的倾斜面内接的凸部。
按照本发明,在滑轮轴作为过去的花键等的替代构成设置凹槽,在凹槽配合安装载荷齿轮,所以,在滑轮轴不需要加工用的退刀槽,所以,可使装置整体小型化、轻量化,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凹槽具有朝滑轮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转矩传递方向成为周向,可顺利地进行转矩传递,可减轻加到滑轮轴的过度的负荷,所以,可减少凹槽数量,另外,可减小形状,使加工极为容易。
第6,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齿轮罩与制动器罩之间、与支架接触而定位的台阶部,具有可配合于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凹部的小直径部的间隔件,及贯通设于制动器罩和齿轮罩地固定设置的螺栓;在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与间隔件的台阶部夹持固定支架。
按照本发明,提升机本体支架由间隔件的台阶部规定间隔和定位,同时,当由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时,支架由设于间隔件的台阶部和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夹持固定,所以,容易进行支架的定位,而且当连接支架时,由于在部件间不产生间隙,所以,在支架与其它部件间不发生偏移等偏差,可提供紧凑精致的提升牵引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侧面图。
图2为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侧面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底面断面图。
图4(a)、(b)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止挡件的平面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空转弹簧相关机构的放大正面图。
图6(a)为示出图5的空转弹簧安装部的正面图,(b)为空转弹簧的放大正面图。
图7(a)为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空转弹簧相关机构的放大正面图,(b)为(a)的滑动轴承的断面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3和4的链条导向部的正面断面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4的链条导向部的平面图。
图10为示出链条导向构件的其它形式的平面图。
图11(a)为示出图9的内侧导向部的平面图,(b)为正面图,(c)为右侧侧面图。
图12(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载荷滑轮的放大断面图,(b)为正面图。
图13(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载荷齿轮的放大断面图,(b)为正面图。
图14为示出载荷滑轮、载荷齿轮的组装和状态的侧面图。
图15为图14的A-A断面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放大侧面图。
图17为示出制动装置的弹簧、反转防止爪的侧面图。
图18为示出制动装置的弹簧、反转防止爪的另一形式的放大侧面图。
图19为反转防止爪的放大正面图。
图20为示出上述实施形式1的已有技术例的示意图。
图21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已有技术例的示意图。
图22(a)、(b)为示出实施形式3的已有技术例的示意图。
图23(a)、(b)为示出实施形式3的已有技术例的示意图。
图24为示出实施形式4的已有技术例的侧面图。
图25为示出图24的载荷滑轮、载荷齿轮的侧面图。
图26为示出实施形式5的提升牵引机的已有技术例的示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本发明具有上述的特征,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整体构成。图1为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侧面图,图2为正面图,图3为底面图。
在图中,标号1为驱动轴,可回转地用轴支承于支架17a、17b,在该驱动轴1的支架17a侧不能相对回转地配合制动座2,在制动座2之后,嵌装由1对制动板3夹住的棘轮4,并在端部设置与驱动构件5螺旋安装的多头螺纹22。在另一侧,在支架17a、17b间具有导向辊14a,在端部具有小齿轮13。标号2为不能相对回转地外嵌于驱动轴1的制动座,标号4为外嵌于驱动轴1的棘轮,标号3为从左右夹住棘轮4地外嵌于驱动轴1的制动板,标号13为设于驱动轴1端部的小齿轮,标号14a为一体形成于与驱动轴1为同一轴上、设于支架17a、17b间的无负荷侧导向辊,标号14b为在支架17a、17b间以轴支承于负荷侧的负荷侧导向辊,标号5为具有螺旋接合于驱动轴1的多头螺纹22的阴螺纹23的驱动构件,标号6为安装于驱动轴1的制动板嵌装部1e的端部与驱动构件5的内侧台阶部间的、朝松弛方向对驱动构件5施加弹性力的空转弹簧,标号22为设于驱动轴2的多头螺纹。标号7为接合于驱动轴1端部的止挡件,标号8为固定设置于止挡件7的空转把手,标号12为与小齿轮13啮合的载荷齿轮,标号10为具有外嵌载荷齿轮12的滑轮轴11、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支架17a、17b间的载荷滑轮。驱动构件5螺旋接合于设在驱动轴1的端部的多头螺纹22,通过使配合于其外周面的手柄24回转而推进,通过制动板3将制动座2压接于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使驱动轴回转驱动。
另外,在驱动轴1的另一方,在支架17a、17b间具有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小齿轮13突设于支架17b的外侧,与外嵌于载荷滑轮10的滑轮轴11的载荷齿轮12啮合。负荷侧导向辊14b在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夹住载荷滑轮10的相反侧利用轴支承于支架17a、17b,用于对平环链条30进行导向。标号15a、15b为规定支架17a、17b间的间隔、固定在支架17a、17b间的间隔件,一端配合到支架17b、齿轮罩18,另一端配合到支架17a、制动器罩19。标号16为螺栓,从设于制动器罩19的螺栓嵌插孔嵌插到空心间隔件15a、15b,其端部螺旋安装于齿轮罩18。标号21为用轴安装于空心间隔件15a的反转防止爪,标号20为弹簧,卷装于空心间隔件15a,该弹簧20的一端固定于支架17a,另一端跨过空心间隔件15a的凸缘,固定于反转防止爪21,朝将反转防止爪21接合到设于棘轮4外周的齿的方向施加弹性力。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
实施形式1
下面参照图2、图4(a)、(b)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在图中,标号1a为可回转地支承空转把手8、直径比止动槽1b大的驱动轴端部,标号1b为接合于止挡件、限制止挡件7的轴向移动的止动槽,标号2为作为受压构件的制动座,标号3为制动板,标号4为棘轮,标号21为与棘轮接合的反转防止爪,标号5为驱动构件,标号6为空转弹簧,标号7为具有驱动构件5的凸部5a配合的槽部7c和与驱动轴接合的轴支承槽7a的板状止挡件,标号7b为螺纹孔,标号8为空转把手,标号8a为设于空转把手8内侧的轴承部,标号9为螺钉,标号10为卷绕链条的载荷滑轮,标号17为支架,标号18为齿轮罩,标号19为制动器罩,标号24为手柄。
本发明实施形式的提升牵引机具有制动座2、1对制动板3、棘轮4、驱动构件5、空转弹簧6、止挡件7、空转把手8、及螺钉9;该制动座2可一体回转地嵌装于驱动轴1;该1对制动板3连接于制动座2,嵌装于驱动轴1;该棘轮4配合于制动板3间;该驱动构件5螺旋接合于驱动轴1,可自由螺旋进退以压接于制动板3进行制动;该空转弹簧6设于驱动轴1的台阶部与驱动构件5的内侧台阶部间,朝从制动板3离开的方向对驱动构件5施加弹性力;该止挡件7具有槽部7c,该槽部7c与驱动轴1的止动槽1b接合,作为由比止动槽1b直径大的驱动轴端部1a限制驱动构件5的轴向移动的止挡件起作用,另外,为了与驱动构件5同时地回转而与驱动构件5的凸部5a配合;该空转把手8固定于止挡件7,在内侧设置可回转地支承于驱动轴端部1a的轴承部8a;该螺钉9将空转把手8固定于止挡件7。在止挡件7如图4所示那样具有与驱动轴1的止动槽1b接合的轴支承槽7a和螺纹孔7b,则其形状也可如图4(b)所示那样为分割的形状。另外,使驱动构件5可朝释放制动器的轴向移动地在驱动构件5与止挡件7之间设置间隙,而且,在驱动构件5的凸部5a与止挡件7的槽部7c设置适度的间隙,以可朝轴向滑动。驱动轴1与载荷滑轮10连设,载荷滑轮10的轴承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支架17a、17b。另外,驱动构件5的外周面为非圆形,安装手柄24,由止挡件7止动。另外,提升牵引机本体由齿轮罩18、制动器罩19罩住。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提升牵引机的动作。在负荷动作时,如使手柄24朝卷起方向反复摆动,则通过驱动构件5、制动板3、制动座2使驱动轴1朝卷取方向回转,由载荷滑轮10进行链条的卷起动作。
在有负荷时的放下动作中,如将设于手柄24的卷起·放下切换片切换到卷起方向,使手柄反复摆动,则驱动构件5朝从制动板3释放的方向回转,从而释放驱动轴1的制动作用,按驱动构件5释放的量,使载荷滑轮10与驱动轴1一起朝放下方向稍回转。由该一连串的反复动作进行链条的放下动作。
另外,在无负荷时,如将手柄24的切换片切换到中立位置,由空转弹簧6的作用使驱动构件5相对制动板3释放,则成为可自由调整链条长度的空转状态。在该空转状态下,如在链条作用负荷,则由螺纹作用发生驱动构件5在制动板3的压接力,防止载荷滑轮10朝放下方向的回转。
另外,在空转状态下,通过使空转把手8回转,驱动构件5回转,由螺纹作用通过制动板3、制动座2使驱动轴1、载荷滑轮10一体回转,不接触于链条即可朝卷起方向对链条长度调整所需要的长度。
另外,如使驱动构件5相对驱动轴1朝松弛方向使空转把手8回转,则由止挡件7的限制作用对驱动构件5的轴向移动进行限制,驱动构件5与驱动轴1、载荷滑轮10等成一体地朝放下方向回转,不接触于链条即可调整链条长度。
在上述实施形式说明的场合中,在驱动构件设置凸部,将凸部配合到止挡件的槽部,使驱动构件与止挡件接合,但也可在止挡件设置凸部,将止挡件的凸部配合到驱动构件的凹部,或在空转把手设置凸部,将凸部贯通到止挡件,与驱动构件接合,或在驱动构件设置凸部,使凸部贯通到止挡件,与空转把手接合。
另外,作为止挡件的形状,只要具有可与驱动轴接合的轴支承槽即可,可如图4(a)所示那样为1片的板状体,也可如图4(b)所示那样由2片板状体形成。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中,将驱动轴1接合到驱动构件5的端面,限制驱动构件的轴向移动,并设置与驱动构件5同时回转、起到手柄24的防脱作用的止挡件7,在上述止挡件7固定设置使驱动构件5回转的空转把手8,所以,不需要过去那样的驱动构件的回转限制用的限制构件,而且,形成为不将空转把手固定到驱动构件的构造,所以,可小型化、轻量化。另外,提升牵引机的手柄安装部的端面由空转把手罩住,所以,可形成为比过去的提升牵引机更美观的形状。
另外,与在驱动轴端部设置驱动轴和手柄安装用垫圈的场合相比,在本实施形式中,可不接触链条地进行链条长度的调整,所以,可提供多功能化的提升牵引机。
实施形式2
下面参照图2、3、及图5~图7说明作为实施形式2的空转弹簧机构。
在图中,标号1c为设于驱动轴1的制动板3的嵌装部1e的端部的止动用台阶部,标号1d为驱动轴1的小直径部,标号6a为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标号6b为大直径部,标号23为设于驱动构件、螺旋接合于多头螺纹22的阴螺纹。
图5为示出空转弹簧机构的整体放大图,图6(a)为示出图5中的驱动轴1的空转弹簧安装部的放大图,图6(b)为空转弹簧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空转弹簧6具有接合于驱动轴1的小直径止动用台阶部1c的小直径部6a和接合于驱动构件5的止动用台阶部5b的大直径部6b,如驱动轴1的制动板嵌装部的直径为d1,驱动轴1的小直径部1d的直径为d2,多头螺纹部的外径为d3,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6a的内径为d4,大直径部6b的内径为d5,空转弹簧6的线径为d6,则各直径成为使d1d3、d2<d4≤d1-2d6、d3<d5的关系成立那样的大小。在将空转弹簧6接合于驱动轴1的场合,使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6a沿多头螺纹22的螺纹槽一边回转一边推进,将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6a配合到驱动轴1的小直径部1d,接合到小直径止动用台阶部1c。大直径部6b接合于驱动构件5的止动用台阶部5b。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与驱动构件侧相比使空转弹簧6的制动板侧安装部的直径较小,从而可使嵌装于其上的制动板3、制动座2等部件的直径也为小直径,提升机整体的大小也可小型化。
图7为另一实施形式,在图5所示实施形式中,具有棘轮4和制动板3的制动构件安装于驱动轴1,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6a接合于驱动轴1的止动用台阶部1c,但在图7所示实施形式中,在具有棘轮4和制动板3的制动构件与驱动轴1之间如图7(b)所示那样嵌装断面分割成2部分的滑动轴承27,将空转弹簧6的小直径部6a接合于滑动轴承27的端面27a。通过这样构成,可获得与图5所示实施形式相同作用。
另外,在驱动轴1的一端设置对卷绕到载荷滑轮10的链条进行引导的导向辊14a、14b,将导向辊14a、14b中任一方设置到与驱动轴1相同的轴上,形成为外接于卷绕到载荷滑轮10的链条30的构成,从而除了上述实施形式具有的作用外,与将导向辊14a、14b作为单独部件支承于支架17a、17b的过去的链条提升机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提升机本体可小型化、轻量化,同时,可减少组装工时,提供低成本的提升牵引机。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操作。
当使配合于驱动构件5的手柄24往复回转时,由多头螺纹22的输送作用反抗空转弹簧6使驱动构件5朝制动板3方向移动,将制动座2推压到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由于制动座2由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防止轴向移动,所以,驱动构件5由多头螺纹22的拧入作用与制动板3、棘轮4、制动座2、驱动轴1一体回转。
另一方面,当无负荷时,如操作链条30,则驱动构件5由空转弹簧6朝松弛方向施加弹性力,制动板3与棘轮4开放,驱动轴1、制动座2、驱动构件5通过载荷滑轮10、载荷齿轮12一体回转,成为可自由操作链条30的空转状态。为了防止空转时的驱动构件5的过松弛,在驱动轴1的端部设置止挡件7。
按照本发明,空转弹簧的制动板嵌装侧的直径比驱动构件侧小,将小直径部接合到设于制动板嵌装侧的止动部,所以,驱动轴的直径比过去的提升机小,安装于驱动轴的各部件的直径也可较小,可提供可小型和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提升牵引机。
另外,通过在与驱动轴的同一轴上一体形成对卷绕于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导向辊,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使提升机本体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实施形式3
参照图2、3及图8说明作为实施形式3的导向辊和驱动轴的相关构成。
在该图中,标号17a、17b为支承载荷滑轮和驱动轴等的1对支架,标号1为驱动轴,在支架17a侧配合制动座2,在制动座2之后设置由一对制动板3夹住的棘轮4,另外,在多头螺纹22螺旋安装驱动构件5,在另一侧设置支承在支架17a、17b间的导向辊14a、14b和小齿轮13。小齿轮13设于驱动轴1的端部,以轴支承于外侧支架17b。标号14a为无负荷侧导向辊,该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小齿轮13一体形成,以轴支承在支架17a、17b间,对无负荷链条进行导向;标号14b为支承于支架17a、17b之间的、对负荷链条进行导向的负荷侧导向辊;标号2为容许轴向移动、不能相对回转地配合于驱动轴1的制动座,标号4为支承于驱动轴1的棘轮,标号3为从左右夹住棘轮4支承于驱动轴1的制动板,标号6为安装于驱动轴台阶部与驱动构件5间的空转弹簧,标号5为螺旋安装于设在驱动轴1的多头螺纹22的驱动构件,标号22为多头螺纹,标号7为螺旋安装于驱动轴1的端部的止挡件,标号12为与小齿轮13啮合的载荷齿轮,标号10为与载荷齿轮12同轴、支承于支架17a、17b间的载荷滑轮,标号30为卷装于载荷滑轮的链条。
以支架17a、17b为中心,在驱动轴1的一方相对驱动轴1不能相对回转地配合制动座2,接触于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在制动座2的前方,由1对制动板3夹住两侧的棘轮4通过驱动轴1支承,在形成于棘轮4的外周部的接合齿接合以枢轴安装于支架17a、被朝接合齿施加弹性力的反转防止爪21,使棘轮4朝卷起方向回转。驱动构件5螺旋接合于设在驱动轴1的多头螺纹22,由配合于其外周面的手柄24驱动回转。
另外,在驱动轴1的另一侧,在支架17a、17b之间固定设置与驱动轴1一体形成的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小齿轮13突设于支架17b的外侧。
小齿轮13在支架17b的外侧与外嵌于载荷滑轮10的滑轮轴11的载荷齿轮12啮合。负荷侧导向辊14b在夹住载荷滑轮10的与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相反侧支承于支架17a、17b,对负荷侧链条30进行导向。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操作。
当使配置于驱动构件5的手柄24往复回转时,由多头螺纹22的进给作用反抗空转弹簧6使驱动构件5朝制动板3方向移动,将制动座2推压于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制动座2由驱动轴1的轴承台阶部防止轴向的移动,所以,驱动构件5由多头螺纹22的拧入作用与制动板3、棘轮4、制动座2、驱动轴1一体回转。
齿轮罩14和小齿轮13与驱动轴1一起回转,通过载荷齿轮12驱动载荷滑轮10回转,由卷绕到载荷滑轮10的链条30进行卷起或牵引。如图8所示那样,在由载荷滑轮10卷绕的链条30外接无负荷侧和负荷侧导向辊14a、14b,将链条30引导至载荷滑轮10。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提升牵引机具有对卷绕于载荷滑轮10的链条30进行引导的无负荷侧和负荷侧导向辊14a、14b,在同一轴上设置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驱动轴1,所以,可减少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可提供小型、轻量、低成本的提升牵引机。
虽然说明了与驱动轴1一体形成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例子,但也可在驱动轴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承无负荷侧导向辊,或在负荷侧导向辊适用上述构成。另外,在一体形成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驱动轴1的场合,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与小齿轮13一体地回转,但由于不在导向辊14a施加负荷,不产生摩擦力,所以,即使与小齿轮13一体回转,导向辊14a也不受摩擦等的影响,所以,最好与驱动轴1一体地形成无负荷侧导向辊14a。
按照本发明,在与驱动轴的同一轴上设置无负荷侧导向辊,将驱动轴的一部分形成为导向辊,所以,与将导向辊作为单独部件利用轴架设于支架的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提升机本体可小型化、轻量化,可提供低成本的提升机。
实施形式4
下面参照图2和图8~图11说明作为实施形式4的链条导向构件。
在图中,提升牵引机在上部具有上钩29a,在下部具有下钩29b,在本体部具有载荷滑轮10、平环链条30、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内侧导向构件25;该平环链条30卷绕到载荷滑轮10;该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对该平环链条30在载荷滑轮10的接合进行引导,在平环链条外周设于无负荷侧平环链条的送出部;该内侧导向构件25与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一起形成无负荷侧平环链条的送出口,接近载荷滑轮10的下部设置。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一体地设置到与具有小齿轮13的驱动轴1相同的轴上,该驱动轴1从驱动构件5通过制动器部2~4可回转地延伸设置到减速器部,该小齿轮13将驱动构件5的驱动力传递到载荷齿轮12。标号30a为平环链条30的横环节,标号30b为纵环节,无负荷侧导向辊14a为辊形,具有纵环节30b嵌入的凹槽14c。内侧导向构件25的导向面大体为V字状,具有与横环节30a滑动接触、使横环节30a相对载荷滑轮10的载荷滑轮平行地进行调整的定位用倾斜导向面25a和纵环节30b的定位用谷部25b,在谷部25b的载荷滑轮侧前端设置防止送出到无负荷侧的平环链条在载荷滑轮10上的卷入的前端凸起部25c。标号25d为设于内侧导向构件25的端部、用于将内侧导向构件25安装到提升牵引机本体支架的安装部。标号25e为用于从载荷滑轮10的下部朝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方向沿载荷滑轮10邻接的倾斜部,可接近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地设置倾斜导向面25a,所以,具有提高横环节30a的导向性的作用。标号14b为负荷侧的外侧导向构件。
内侧导向构件25可如图9、图11所示那样,由压力加工等成形板状体而制造,也可如图10所示那样由冷锻或精密铸造作为非板状体通过一体成形加以制造。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提升牵引机的动作。
本实施形式的链条导向构件具有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和内侧导向构件25,该无负荷侧导向辊14a具有纵环节导向用的凹槽14c,该内侧导向构件25由具有横环节导向用的倾斜面25a和纵环节导向用的谷部25b的、大体V字形的导向部构成,而且,在内侧导向构件25的载荷滑轮侧前端设置防止从载荷滑轮10送出到无负荷侧的平环链条卷入到载荷滑轮10的前端凸起部25c。
为此,在平环链条30的放下动作时,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无负荷平环链条中的横环节30a与内侧导向构件25的倾斜导向面25a滑动接触,使横环节30a相对载荷滑轮10的滑轮面变得平行地自动调整,在横环节30a之后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纵环节30b由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的凹槽14c与内侧导向构件25的谷部25b导向,送出到载荷滑轮10。为此,平环链条30在链条导向构件与载荷滑轮10之间不产生卡到无负荷侧导向辊14a等的干涉地送出到载荷滑轮10,所以,放下操作可顺利地进行,可防止放下动作时的链条的损伤的发生。
另外,在卷起动作时,从载荷滑轮10送出到无负荷侧的平环链条中的嵌入到载荷滑轮10的槽的纵环节30b由设于内侧导向构件25的前端凸起部25c朝从载荷滑轮10的槽脱离的方向推出,所以,在卷起动作时,防止平环链条30卷入到载荷滑轮10。
按照本发明,在平环链条放下动作时,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平环链条中的横环节由内侧导向构件的倾斜面限制其倾斜,平环链条相对载荷滑轮的位置受到自动调整,使平环链条成为载荷滑轮的中心,在横环节之后送入的纵环节的倾斜受到限制,纵环节嵌入到外侧导向构件的凹槽与内侧导向构件的谷部而送出,所以,平环链条在链条导向构件与载荷滑轮间不卡到外侧导向构件,可顺利地进行放下作业,可防止平环链条的损伤。
实施形式5
下面参照图2、图3、及图12~图14说明实施形式5的载荷齿轮与载荷滑轮轴的连接构造。
在图12中,标号10为载荷滑轮,标号10a为由支架13支承载荷滑轮10的轴承,标号11为设于载荷滑轮10前端的滑轮轴。在本实施形式中,与载荷滑轮10的轴承10a连续地在滑轮轴11的轴长方向设置上下1对的凹槽11a。该凹槽11a在滑轮轴11的周向两侧具有由通过滑轮轴11的轴心的线11e规定、朝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1d,在凹槽11a的轴承10a侧设置限制载荷齿轮12朝载荷滑轮10侧移动的平面状的限制面11c。图13示出载荷齿轮12,标号12a为配合于滑轮轴11的凹槽11c的凸部,具有与滑轮轴11的凹槽11a的倾斜面11d内接的倾斜面12b。标号12c为齿轮的齿底,标号12d示出齿顶部。图14、图15示出在载荷滑轮10安装载荷齿轮12的状态,载荷齿轮12的凸部12a配合于滑轮轴11的凹槽11a,各倾斜面11d与倾斜面12b相互内接。
另外,载荷齿轮12由设于载荷滑轮10的轴承10a的端部的限制面11c限制朝载荷滑轮10侧的移动。另外,在齿轮罩14的内侧面设置凸状环18a,该凸状环18a滑动接触于载荷齿轮12,对载荷齿轮12的回转进行导向,同时,限制载荷齿轮12朝齿轮罩14侧的移动,载荷齿轮12a在载荷滑轮10的限制面11c与上述齿轮罩14的凸状环18a间限制左右方向的移动。
凸状环18a用于顺利地使载荷齿轮12滑动接触,所以,使外径比载荷齿轮12的齿底12c的直径小,将内径设定得比滑轮轴11的外径11b大。
按照本实施形式,由于过去在滑轮轴全周实施花键加工,所以,通过使滑轮轴变粗等而确保轴强度,但在本形式中,仅在滑轮轴形成凹槽,不沿滑轮轴的全周形成槽部,所以,对强度有利,另外,凹槽具有由通过滑轮轴的中心的线规定的倾斜面,所以,转矩传递方向成为周向,与载荷齿轮的接合面相对倾斜面成为垂直方向,所以,可减少转矩传递的损失,同时,可减轻为了转矩传递施加到滑轮轴的过度的负荷,所以,可减少凹槽数量,另外,可减小形状,使加工极为容易。
另外,与在滑轮轴设置花键等的场合相比,不需要在滑轮轴设置加工用退刀槽部,所以,可使提升牵引机小型化、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另外,配合载荷齿轮12的凹槽与花键等相比为极为简单的构成,所以,可在载荷滑轮的铸造加工时同时加工,所以,滑轮轴的加工成本与过去的装置相比成本低得多,另外,加工工时也少,所以,可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齿轮罩的内侧面设置凸状环,不需要载荷齿轮向齿轮罩侧的移动限制构件,所以,可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以设置1对凹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凹槽也可为1个,或根据需要为3~4个。
另外,对在齿轮罩的内侧面设置用于限制载荷齿轮朝齿轮罩侧的移动限制的凸状环进行了说明,但凸状环也可设置到载荷齿轮的齿轮罩侧端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作为在滑轮轴设置过去的花键等的过去的构成的替代构成,设置凹槽,在凹槽配合载荷齿轮,所以,在滑轮轴不需要加工用的退刀槽,所以,装置整体可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同时,由于在凹槽具有朝滑轮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转矩传递方向成为圆周方向,可顺利地进行转矩传递,可减轻加在滑轮轴的过度的负荷,所以,凹槽的数量少,可使形状小,槽加工极为容易,另外,载荷滑轮的铸造加工时凹槽也可同时加工,所以,可大幅度降低滑轮轴的加工成本。另外,没有必要在齿轮罩侧设置载荷齿轮的移动限制构件,所以,可降低成本。
实施形式6
下面,参照图2和图16~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6的提升牵引机。在图中,标号18为齿轮罩,罩住提升牵引机本体的载荷齿轮12侧的齿轮,设置有螺栓16螺旋安装的螺纹孔和空心间隔件15a、15b的小直径部15d配合的内侧凹部18b,另外,设置有朝内侧凸出、夹装支架的内侧端面18c。标号19为制动器罩,罩住提升牵引机本体的制动构件,设有嵌插后述的螺栓的螺栓嵌插孔19a、间隔件小直径部15d配合的凹部19b、及夹装支架的内侧端面19c。另外,在制动器罩19设置按制动构件的空间量凸出的凸出部19d,另外,具有收容螺栓的头部的座部19e。提升牵引机本体的支架17a、17b具有空心间隔件15a、15b的小直径部15d配合的孔部,由设于空心间隔件15a、15b的台阶部15f规定支架间的间隔,由贯通安装于空心间隔件15a、15b的螺栓16接合到本体。标号15a、15b为规定支架17a、17b的安装位置和支架17a、17b间的间隔的空心间隔件,在两端具有小直径部15d,空心间隔件15a的载荷齿轮侧小直径部15d配合到支架17a的孔部和齿轮罩18的内侧凹部18b,制动构件侧小直径部15d配合到支架17b的孔部和制动器罩19的内侧的凹部19b而固定。空心间隔件15b的载荷齿轮侧小直径部15d配合到齿轮罩18的内侧凹部18b,制动构件侧小直径部15d与支架17b的孔部配合而固定。另外,嵌插与棘轮4接合的反转防止爪21的部分成为小直径部15i,支承反转防止爪21。空心间隔件由3个规定支架17a、17b的间隔、同时,在与设于支架的孔部和齿轮罩18的内侧凹部18b配合空心间隔件19b的小径部而固定,所以,可没有间隙地简单地组装支架17a、17b与其它部件,另外,可限制间隔件15的相对纵向的直角方向的偏移。另外,支架17a、17b在设于空心间隔件15a、15b的台阶部15f与齿轮罩18和制动器罩19的内侧端面18c、19c间夹持固定。空心间隔件15b具有用于限制反转防止爪21的轴向移动的台阶15g。标号16为在头部设置六角孔的螺栓,从设于制动器罩19的螺栓嵌插孔19a嵌插到空心间隔件15a、15b,其端部螺旋固定到齿轮罩18的螺纹孔。因此,当拧紧螺栓16时,支架17a、17b由齿轮罩18的内侧端面18c与空心间隔件15a、15b的台阶部15f定位,夹持固定。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处于齿轮罩18与制动器罩19之间、设于支架17a、17b的接合面的台阶部15f,具有配合到齿轮罩18、制动器罩19的凹部18b、19b的小直径部15d的空心间隔件15a、15b,及贯通安装到设于空心间隔件15a、15b的贯通孔、贯通制动器罩19和齿轮罩18固定设置的螺栓16,由间隔件15a、15b的台阶部15f与齿轮罩18和制动器罩19的内侧端面夹装固定支架17a,17b;利用轴设置载荷滑轮10的支架17a、17b由空心间隔件15a、15a的台阶部规定间隔,进行支架的定位,同时,通过紧固螺栓16,从而由设于间隔件15a、15b的台阶部15f和齿轮罩18及制动器罩19的内侧端面夹装固定支架17a、17b,而且,由间隔件15a、15b的小直径部15d配合支架17a、17b的孔部、齿轮罩18的内侧凹部18b、及制动器罩19的凹部19b,所以,在支架与其它部件间不产生间隙,所以,部件组装时不产生偏移等的偏差,可提供紧凑、精致的提升牵引机。
另外,从制动器罩19的螺栓嵌插孔19a侧将螺栓16嵌插到空心间隔件15a、15b,形成将端部螺旋固定于齿轮罩18的螺纹孔的构成,所以,进行组装时,使齿轮罩18处于下侧,安装齿轮和制动构件等其它部件后,罩住制动器罩19,从上述制动器罩19的上方嵌插螺栓16进行固定,所以,不需要使本体反转,可提供容易组装和分解的提升牵引机。
另外,由于将螺栓16头部收容于制动器罩19的座部19e,将端部螺旋安装于齿轮罩18的螺纹孔,所以,不需要螺母,另外,由于螺栓类为不露出到外部的构造,所以,可提供解决了生锈的发生、本体落下时的螺栓类的损伤使分解等变得困难等问题的提升牵引机。
另外,由于不使用螺母,而是使用在头部设有六角孔的螺栓,所以,可提供抑制了齿轮壳罩1与制动器罩上的扳手的使用空间的紧凑的提升牵引机。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示出空心间隔件15a、15b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另外,虽然作为间隔件使用了空心间隔件,但不为空心也可进行支架的定位,只要在齿轮壳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之间夹装支架即可。同样,虽然螺栓作为贯通地安装于间隔件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不贯通地安装于间隔空间,只要可夹装间隔件的形式即可。
下面,参照图16~图19说明其它实施形式。
标号15e为连接于空心间隔件15b的小直径部15d设置的弹簧卷装部,可与小直径部15d为相同直径,也可为比小直径部15d小的直径。标号15i为安装反转防止爪21的棘爪安装部,可比弹簧卷装部15e的直径小,也可与弹簧卷装部15c具有相同直径。标号15h为设于弹簧卷装部15e与棘爪安装部15i间的凸缘部,限制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标号21为安装于空心间隔件15a的棘爪安装部15i的反转防止爪,标号20为如图19所示那样具有接合于支架17b的支架侧止动部20a和跨在凸缘15h接合于反转防止爪21的棘爪侧止动部20b、朝图中的顺时针方向对反转防止爪21施加弹性力的弹簧,卷装于空心间隔件15a的弹簧卷装部15e。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安装空心间隔件15a的弹簧卷装部15e与反转防止爪21的棘爪安装部15i之间设置凸缘15h,所以,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在反转防止爪21组装时,可防止弹簧20脱落到棘爪安装部15i,所以,不需要防脱,如图16所示那样,直接将空心间隔件15a接触于制动器罩19,限制反转防止爪,所以,可提供容易组装的提升牵引机。
图17在弹簧卷装部15e固定在反转防止爪21侧具有凸缘28a的弹簧保持构件28,在弹簧保持构件28卷装弹簧20,对反转防止爪21施加弹性力。在该形式中,与上述形式同样,由凸缘28a限制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所以,在组装时,不需要防脱,可限制空心间隔件15a直接接触于制动器罩19,限制反转防止爪21。
图18在反转防止爪21设置朝弹簧卷装部15e侧凸出、接触于弹簧20的侧面的凸出部21a,由凸出部21a限制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与上述形式同样,限制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所以,在组装时,不需要防脱,可直接将空心间隔件15a安装于制动器罩19,限制反转防止爪21。
凸出部21a的形式不限于图18所示场合,也可不使凸出部21a直接接触于弹簧20的侧面,而是嵌插到弹簧卷装部15e与弹簧间,可限制弹簧20朝反转防止爪21侧的移动。
图19为示出弹簧20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图。在图19中,标号20a为将弹簧20接合于支架17b的支架侧止动部,标号20b为接合于反转防止爪21的棘爪侧止动部,反转防止爪21由弹簧20如图19所示那样朝箭头侧即顺时针方向施加弹性力。当弹簧20朝箭头方向对反转防止爪21施加弹性力时,由弹簧的弹性力作用的反力,弹簧20的在从棘爪侧止动部20b延伸的弹簧卷绕部20c,作用将弹簧卷绕部20c弹到弹簧卷装部15e侧的力,弹簧卷绕部20c压接于弹簧卷装部15e侧,其它部分为朝图19上方凸出的状态,即越过凸缘15h或凸缘28a、21a朝离开方向突出。因此,凸缘15h、28a、21a也可为仅限制弹簧卷绕部20c的形状。通过将凸缘15h、或28a、21a形成为仅限制弹簧卷绕部20c的那样的形状,可实现凸缘的轻量化。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使用了空心凸缘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空心凸缘,只要为可安装反转防止爪、对反转防止爪施加弹性力的轴体即可。
按照本发明,提升牵引机的本体支架由空心间隔件的台阶部规定间隔,进行支架的定位,通过紧固螺栓,从而在设于间隔件的台阶部与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间连接固定支架,所以,支架的定位容易,没有支架与其它部件间的偏移等偏差,可提供牢固、小型、轻量、紧凑、而且容易组装和分解的提升牵引机,另外,在间隔件的弹簧卷装部与棘爪安装部间设置凸缘等限制构件,限制弹簧朝棘爪侧的移动,所以,在棘爪组装时,可防止弹簧脱落到棘爪安装部,所以,不需要如已有技术那样的防脱构件,直接将间隔件接触于制动器罩,可限制棘爪,所以,可提供容易组装的提升牵引机。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在过去的设置了空转把手的提升牵引机中,需要驱动构件的回转限制用的限制构件,但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述构成的止挡件,不需要限制构件,而且,不将空转把手固定于驱动构件,所以,不需要增大驱动构件的直径,可使提升牵引机小型化、轻量化,同时,提升牵引机的手柄安装部的端面由空转把手罩住,所以,与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相比,可形成为美观的形状。
另外,与在驱动轴端部设置驱动构件和手柄防脱用的垫圈的已有技术例相比,可由空转把手进行链条长度的调整,所以,可提供多功能化的提升牵引机;另外,按照本发明,与驱动构件侧相比,使空转弹簧的制动板嵌装侧形成为小直径,将该小直径部接合到设于制动板嵌装侧的止动部,所以,与已有技术例相比可减小驱动轴的直径,安装于驱动轴的部件的直径也可较小,所以,可提供小型、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提升牵引机;另外,由于在与驱动轴为同一个轴上设置导向辊,所以,与将导向辊作为单独部件利用轴架设于支架的过去的提升牵引机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提升机本体可小型化、轻量化,同时,组装工时减少,可提供低成本的提升机;另外,在平环链条的放下动作时,由内侧导向构件的倾斜面限制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平环链条中的横环节的倾斜,从而也限制在横环节之后送入到链条导向构件的纵环节的倾斜,纵环节嵌入到外侧导向构件的凹槽,与横环节构成十字形送出,所以,平环链条不卡到外侧导向构件,可顺利地进行放下作业;另外,作为过去的花键等的替代构成在滑轮轴设置凹槽,在凹槽配合载荷齿轮,所以,在滑轮轴不需要加工用的退刀槽,所以,可使装置整体小型化、轻量化,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凹槽具有朝滑轮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转矩传递方向成为周向,可顺利地进行转矩传递,可减轻加到滑轮轴的过度的负荷,所以,可减少凹槽数量,或可减小形状,使加工极为容易;另外,提升机本体支架由间隔件的台阶部规定间隔和定位,同时,当由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时,支架由设于间隔件的台阶部和由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夹持固定,所以,容易进行支架的定位,而且当连接支架时,由于在部件间不产生间隙,所以,在支架与其它部件间不发生偏移等偏差,可提供紧凑精致的提升牵引机。

Claims (18)

1.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设于驱动轴与驱动构件间的空转弹簧,及嵌装于驱动构件的外周使驱动构件进行回转的手柄,驱动构件的回转通过制动板使驱动轴回转,与其连动地使载荷滑轮回转;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构件的端面设置与驱动轴接合的止挡件,在止挡件外面固定设置空转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构件或止挡件任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设置凹部,将驱动构件配合于止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在空转把手或驱动构件任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设置凹部,将凸部贯通到止挡件、配合驱动构件和空转把手。
4.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可自由螺旋进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设于驱动轴的制动板嵌装部与驱动构件间、朝从制动板离开的方向对驱动构件施加弹性力的空转弹簧;其特征在于:与驱动构件侧相比,使空转弹簧的制动板嵌装侧形成为小直径,将该小直径部接合安装到设于制动板嵌装部的止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将空转弹簧的小直径部接合到驱动轴的小直径止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在与驱动轴相同的轴上而且外接于卷绕在载荷滑轮的链条地设置对卷绕于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导向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一体形成导向辊和驱动轴。
8.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设于驱动轴的一端的小齿轮,通过与该小齿轮连接的载荷齿轮受到驱动的载荷滑轮,及对卷绕于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导向辊;其特征在于:在与驱动轴为同一个轴上设有导向辊,将该导向辊外接于卷绕在载荷滑轮的链条。
9.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设于驱动轴的一端的小齿轮,通过与该小齿轮连接的载荷齿轮受到驱动的载荷滑轮,及对卷绕于载荷滑轮的链条进行导向的无负荷侧导向辊;其特征在于:一体地形成无负荷导向辊和驱动轴。
10.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及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通过制动板由驱动构件的回转使驱动轴回转,与此连动,使卷绕了平环链条的载荷滑轮回转,进行平环链条的升降;其特征在于:在载荷滑轮的平环链条的无负荷侧,相对从载荷滑轮下垂的平环链条的载荷滑轮,在外侧设置具有对平环链条的纵环节进行导向的凹槽的外侧导向构件,在平环链条内侧设置具有对平环链条的横环节进行定位的倾斜面的内侧导向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内侧导向构件的导向面大体为V字状,具有横环节定位用倾斜面和纵环节定位用谷部。
12.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及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通过制动板、减速齿轮、载荷齿轮将驱动构件的回转传递到载荷滑轮使其回转;其特征在于:在设于载荷滑轮端部、嵌装载荷齿轮的滑轮轴设置朝长度方向延伸、具有朝轴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凹槽,载荷齿轮在内周面具有与该凹槽的倾斜面内接的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凹槽与载荷滑轮的轴承部相连地设置,在凹槽的轴承侧端部设置平面状的载荷齿轮限制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载荷齿轮由设于齿轮罩内侧的凸状环限制移动。
15.一种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载荷滑轮的1对支架,在该支架的一侧罩住载荷齿轮的齿轮罩,及在另一侧罩住制动构件的制动器罩;还具有间隔件和螺栓,该间隔件设于齿轮罩与制动器罩之间,具有接触支架进行定位的台阶和配置于齿轮罩和制动罩的凹部的小直径部,该螺栓贯通制动器罩和齿轮罩地固定设置;由间隔件的台阶部与齿轮罩和制动器罩的内侧端面夹住支架进行固定。
16.一种提升牵引机,具有嵌装于驱动轴的受压构件,与受压构件连接、嵌装于驱动轴的1对制动板,配置于制动板间的棘轮,及相对制动板压接和离开地螺旋接合于驱动轴的驱动构件,通过制动板、减速齿轮、载荷齿轮将驱动构件的回转传递到载荷滑轮使其回转;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载荷滑轮的1对支架,在该支架的一侧罩住载荷齿轮的齿轮罩,在另一侧罩住制动构件的制动器罩,设于齿轮罩与制动器罩之间、接触支架进行定位的间隔件,卷装于间隔件的弹簧,及由弹簧施加弹性力的反转防止爪;间隔件具有卷装弹簧的弹簧卷装部,安装反转防止爪的棘爪安装部,及设于弹簧卷装部与棘爪安装部间、限制弹簧朝反转防止爪侧的移动的限制构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支架,将另一端固定于棘爪。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限制构件为设于间隔件的弹簧卷装部的凸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提升牵引机,其特征在于:限制构件为设在外装于间隔件的弹簧卷装部的弹簧保持构件的凸缘。
CNB03803476XA 2002-02-06 2003-01-14 提升牵引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1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925/2002 2002-02-06
JP2002029925A JP3953824B2 (ja) 2002-02-06 2002-02-06 巻上牽引機
JP2002031767 2002-02-08
JP31767/2002 2002-02-08
JP2002312681A JP4033755B2 (ja) 2002-10-28 2002-10-28 巻上牽引機
JP312681/2002 2002-10-28
JP2003002306A JP4090353B2 (ja) 2002-02-08 2003-01-08 巻上牽引機
JP2306/2003 2003-01-08
JP2317/2003 2003-01-08
JP2003002317A JP2004210528A (ja) 2003-01-08 2003-01-08 巻上牽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8070A true CN1628070A (zh) 2005-06-15
CN100354196C CN100354196C (zh) 2007-12-12

Family

ID=2773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347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196C (zh) 2002-02-06 2003-01-14 提升牵引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401765B2 (zh)
EP (2) EP2154100B1 (zh)
KR (1) KR100795405B1 (zh)
CN (1) CN100354196C (zh)
AU (1) AU2003203157A1 (zh)
DE (1) DE60332103D1 (zh)
ES (1) ES2340764T3 (zh)
PT (1) PT1484276E (zh)
WO (1) WO20030665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8588A (zh) * 2011-09-24 2012-02-22 丁绍勇 一种便携式提升机
CN113498369A (zh) * 2020-02-03 2021-10-12 元田技研株式会社 载荷处理装置的操作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3869B2 (en) * 2006-07-20 2009-05-19 Inspire Industries, Llc Ratcheted lift mechanism
JP5827188B2 (ja) * 2012-07-30 2015-12-02 株式会社キトー チェーンブロック
CN106043471A (zh) * 2016-07-06 2016-10-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备胎升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1060A (en) * 1977-12-20 1981-02-17 Kabushiki Kaisha Kito Hand hoist
ZA82830B (en) * 1982-02-09 1983-02-23 Aikoh Co A core for blow-forming the lining of vessel for molten metal, a lining method using said core, and a lining composition used in said lining method
JPS58157697A (ja) 1982-03-11 1983-09-19 株式会社キト− レバ−式小型巻上兼牽引装置
JPS58207299A (ja) * 1982-05-28 1983-12-02 株式会社キト− レバ−式小型巻上兼牽引装置における遊転装置
JPS597695A (ja) * 1982-07-02 1984-01-14 株式会社キト− レバ−式小型巻上兼牽引装置における遊転装置
JPS597696A (ja) * 1982-07-05 1984-01-14 株式会社キト− レバ−式小型巻上兼牽引装置における遊転装置
JPS633834A (ja) 1986-06-24 1988-01-08 株式会社 メデイカルサイエンス 血管内視ビデオシステム
JPH03166197A (ja) * 1989-11-25 1991-07-18 Baitaru Kogyo Kk レバー式捲上機
JPH053516Y2 (zh) * 1989-12-20 1993-01-27
JPH0729754B2 (ja) * 1991-07-23 1995-04-05 バイ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捲上機
US5305989A (en) * 1991-09-20 1994-04-26 Elephant Chain Block Company Limited Hoist and traction machine with free rotation control
JPH05123794A (ja) 1991-10-04 1993-05-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プレス成形によ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H0776078B2 (ja) * 1991-10-31 1995-08-16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レバー形牽引機
TW303879U (en) * 1992-08-17 1997-04-21 Hhh Mfg Co Ltd Chain lever hoist
JP2597273B2 (ja) * 1992-08-27 1997-04-02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捲上牽引機における遊転制御装置
JP2709883B2 (ja) 1992-11-19 1998-02-04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巻上・牽引機
US5364073A (en) * 1992-12-21 1994-11-15 Ingersoll-Rand Company Free-chain device for a lever hoist
AU666078B2 (en) * 1993-07-02 1996-01-25 Elephant Chain Block Company Limited Manual chain block
TW266198B (zh) * 1993-10-05 1995-12-21 Shoin Chain Block Kk
JPH07101693A (ja) 1993-10-12 1995-04-1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フォークリフトにおけるラム装置
JPH08296717A (ja) 1995-04-26 1996-11-1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ギア構造
JP2782061B2 (ja) * 1996-08-13 1998-07-30 バイ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捲上機
JP2919809B2 (ja) * 1997-05-15 1999-07-19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手動式チェンブロック
JP3065049B2 (ja) 1998-11-30 2000-07-12 株式会社 ニッチ 牽引巻上機
JP3086874B2 (ja) * 1998-12-02 2000-09-11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レバーホイスト
JP3111067B1 (ja) 1999-09-02 2000-11-20 バイ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過負荷防止装置付きレバーホイスト
JP2001097679A (ja) * 1999-09-28 2001-04-10 Kito Corp レバーホイス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8588A (zh) * 2011-09-24 2012-02-22 丁绍勇 一种便携式提升机
CN113498369A (zh) * 2020-02-03 2021-10-12 元田技研株式会社 载荷处理装置的操作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40764T3 (es) 2010-06-09
EP1484276B1 (en) 2010-04-14
EP2154100B1 (en) 2013-08-28
AU2003203157A1 (en) 2003-09-02
KR100795405B1 (ko) 2008-01-17
EP1484276A1 (en) 2004-12-08
PT1484276E (pt) 2010-06-11
EP1484276A4 (en) 2008-03-26
CN100354196C (zh) 2007-12-12
KR20040081764A (ko) 2004-09-22
US7401765B2 (en) 2008-07-22
DE60332103D1 (de) 2010-05-27
EP2154100A1 (en) 2010-02-17
WO2003066506A1 (fr) 2003-08-14
US20050087035A1 (en)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66C (zh) 用于无级传动的传动带
CN1977121A (zh) 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
CN1254349C (zh) 电动工具和心轴锁定系统
CN1299734A (zh) 具有齿轮传动工具保持器的动力驱动器
CN1319810C (zh) 变速操纵装置
CN1718497A (zh) 动力单元
CN1934374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装有该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和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
CN1227457C (zh) 起动发动机的起动器
CN1641210A (zh) 启动器
CN1357431A (zh) 用来将刀具固定在驱动轴上的刀夹和所用的转接器
CN1973597A (zh) 联合收割机
CN1384780A (zh) 制造轮胎带材的方法和设备
CN1628070A (zh) 提升牵引机
JP2009171947A (ja) 伐採機
CN1251922C (zh) 可调式自行车拨链器
CN1227711A (zh) 垂钓用卷线轮机构
CN115030999B (zh) 一种偏心张紧轮及柴油机冷却系统
CN1609400A (zh) 致动器组件
CN1990334A (zh) 跨乘式车辆
CN1564761A (zh) 回行致动器和方法
CN1601136A (zh) 鼓式制动器装置
CN1293322C (zh) 用于电磁离合器的盘套组件
CN1675478A (zh) 旋转传递部件、旋转传递组装体及齿轮机构
CN1833115A (zh) 轴和毂的动力传输机构
CN1191753C (zh) 旋转卷线器之卷线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