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3199A - 光盘媒体 - Google Patents

光盘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3199A
CN1623199A CNA028286456A CN02828645A CN1623199A CN 1623199 A CN1623199 A CN 1623199A CN A028286456 A CNA028286456 A CN A028286456A CN 02828645 A CN02828645 A CN 02828645A CN 1623199 A CN1623199 A CN 1623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medium
recording layer
zone
recess
mediu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86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锦织圭史
川崎吉弘
大野锐二
林一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3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3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7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3Preparing and using a stamper, e.g. pressing or injection mold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适于高密度化的高分辨率和高精确度的光盘媒体,其包括:具有从中心孔沿半径向外延伸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信号起始边界沿半径向外延伸的信号区域的记录层和配置在记录层上的透光层,并且,通过透光层用记录层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记录层的透光层一侧的面的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并且,在平坦地形成记录层的透光层一侧的面的内周区域的同时,在光盘媒体的透光层相反侧的面上,在与记录层的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

Description

光盘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应高密度的光盘媒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在AV(音频·视频)上的应用十分活跃。例如,主要用于电影内容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中,开发了DVD-R、DVD-RAM、DVD-RW等之类的只可写入一次和可以反复擦写的格式,并作为下一代的录像机逐渐普及。随着电台数字播出和宽带通信的普及,盼望着出现一种可以存储更高画质的压缩影像和在相同容量下体积更小的便于随身携带并与网络亲和性高的光盘格式。
这些下一代的光盘必须是高密度化的。然而现在所提出的DVD,直径为120mm的盘内容量为4.7GB,但与数字广播相同画质的ROM等,为了对进行记录再生,其容量必须要在20GB以上。这时,必须要5倍以上的密度。
通常,光盘的密度,取决于记录和再生的光束的光斑直径,光束的光斑直径由λ/NA(λ: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因此,为了实现高密度化,必须缩短波长,提高NA。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提高NA的话,会造成由于光盘倾斜引起的彗形象差的问题,所以采取将光束透过层薄化的办法。使用此方法的光盘媒体,在特开平10-326435号公报提出。
图12所示为现有的光盘300的剖面图。现有的光盘300包含:透光层301、接收通过透光层301的光束光斑304的记录层302和基板303。基板303通常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光层301由聚碳酸酯的薄膜和作为粘合剂的UV树脂或者压敏性粘合剂等构成,厚度约为0.003~0.177mm的范围。使用这样构成的光盘300,通过使轨道间距比现有的窄化、记录再生光束使用400nm~450nm的波长、并使用NA0.85的物镜,能够确保DVD的5倍以上的密度。
但是,为了实现较窄的轨道间距,对高精密和高精确度的光盘基板的开发不可欠缺。其中,成型工艺对高精确度地复制狭窄的轨道间距和细小的预置凹坑十分重要。像这样在信号记录面的内周到外周进行形状复制均匀的成型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通过使成型机的模具温度上升可以使内外周的复制做到某种程度的相同。但是,若使模具温度上升,则基板自身的翘曲会变大,因而该系统不能成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板成型和信号品质上稳定、适于装置的薄型化的高密度的光盘媒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媒体,包括:具有从中心孔延半径方向向外方延伸到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所述信号起始边界延半径方向向外方延伸的信号区域的记录层;和所述记录层上配置的透光层。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面的所述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从而介有所述透光层地通过所述记录层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平坦地形成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所述面的所述内周区域,并且,所述光盘媒体的与所述透光层相反侧的面上,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光盘的基板的盘成型模具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1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图2的光盘基板成型时的半径和复制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为表示光盘的凹坑大小和复制率关系的表。
图5为表示光盘的轨道间距和复制率关系的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第2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7(a)和图7(b)为作为图6光盘的第1种变形例光盘的剖面图。
图8为作为图6光盘的第2种变形例光盘的剖面图。
图9为安装图6光盘的电机驱动器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第3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11为作为图10光盘的变形例光盘的剖面图。
图12为现有的光盘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光盘基板的盘成型模具200。通过将此盘成型模具200安装在成型机上来制光盘基板。在固定侧模具202和可动侧模具203之间被称作模槽209的间隙中,通过从导入口208充填构成基板材料的树脂,来形成基板。形成成为信号的记录再生区域的沟槽或凹坑的压模201,通过压模止动部204被固定并在基板上复制沟槽或凹坑。另外,固定侧模具202和可动侧模具203各自具有分离模具气体导入通道205和206。
下面对成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可动侧模具203与固定侧模具202接合之前,通过树脂导入口208向模槽209中导入高温熔解的树脂。可动侧模具203和固定侧模具202接合后,通过施加压力,在模槽209的间隙中形成盘。此时设定导入的树脂的温度为380℃左右,固定侧模具202和可动侧模具203的温度设定为120℃左右。模具中的温度比树脂温度低,是为了在模具中,使盘可以冷却并凝固。
本发明的光盘基板,使用此盘成型模具200来制作,基板的凹部的形状通过环状凸出部207制作成各种大小。
(实施方式1)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所涉及的光盘30的剖面图。光盘30包含通过盘成型模具200成型的基板33、记录层32和透光层31。通过盘成型模具200而设有凹部34的基板33通常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光层31由聚碳酸酯的薄膜和作为粘合剂的UV树脂或者压敏性粘合剂等构成。图2中,记录层32的上面的外周侧的信号区域107(图8)成为激光射入面,而记录层32的上面的内周侧的盘夹区域108被平坦地形成。图8的外周侧信号区域107和内周侧盘夹区域108通过信号开始边界相互分离。同时,凹部34设在基板上与记录层32的盘夹区域108相对应的区域内。这里,为了令透光层31具有的厚度为100微米,设定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70微米,UV树脂的厚度为30微米。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旋涂UV树脂,使聚碳酸酯层与记录层32结合。同时,记录再生用的引导沟构成为设置在基板33上,引导沟的深度为140nm。并且,光盘30具有中心孔35。
图3所示为光盘30的基板33形成时的半径和复制率的关系。为进行比较将所述现有的光盘300(图12)的基板303的值也在图3中表示出来。图3中,横坐标表示基板33的半径(mm),纵坐标表示沟槽深度(nm)的复制率。与现有的光盘基板随着往外周去,复制的恶化相对,本发明的光盘30的基板33,虽然模具温度相同但从外周到内周,获得相同的沟槽深度。
这是由于光盘30的基板33上设有凹部34的缘故。基板33在成型时,树脂在高温下被导入模具内。但是,由于模具温度是为了树脂凝固的温度,所以树脂在导入的同时便开始冷却。这里,像现有的光盘300的基板303那样光入射面及其相反面上没有凹凸时,由于树脂边冷却边到达外周部,所以在压模上所形成的高密度沟槽,也就是细的沟槽中,不能很好地进入树脂,结果,复制性恶化。
而在本发明光盘30的基板33,进入模具内的树脂,先被限制在凹部中。这时,通过被限制使得树脂的压力增高,使温度进入再加热的状态。从而,通过凹部34之后的树脂就以高温到达基板33的外周部,结果,高密度构成的沟槽也能被树脂完全地复制。另外,因为在保持低温状态下使基板33成型,所以模具温度变高时的基板33的弯曲度也会不增大。
(表1)所示为设定基板33的厚度为1.1mm,外径为80mm,令凹部34的大小为距基板内径2mm,深度0.3mm时,中心孔35的直径,即盘内径w(mm)在盘半径方向位置r(mm)上的复制率。用轨道间距0.3微米、沟槽宽0.2微米、沟槽深30nm的压模成型后的基板33的沟槽深除以压模的沟槽深来计算复制率。成型时的树脂温度为380℃、模具温度为125℃。形成的沟槽直径为22~79mm。
                        (表1)
内径w(mm)   复制率(%)(r=22)   复制率(%)(r=30)   复制率(%)(r=39)
    6     100     98     97
    10     100     99     98
    15     100     100     98
    20     100     100     100
从(表1)可以看出,即使盘内径w为6mm这种非常小的盘中也能得到复制率97%这样非常好的值。在盘内径小的情况下,使得对由树脂冷却形成的信号外周部的复制变得较难,若利用本发明,在比盘内径w为20mm还要小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好的复制率,并且,能够制作盘内径w不大于6mm的可使用的盘。
图4所示为设基板33的厚度为1.1mm,外径为80mm,使凹部34的大小变化时,凹部大小与复制率的关系。凹部34的深度为0.3微米。用轨道间距0.3微米、沟槽宽0.2微米、沟槽深30nm的压模成型后基板33的沟槽深度除以压模的沟槽深度来计算复制率。设w(mm)为盘内径,w1表为凹部34的直径(mm)时,用(w/w1)表示比率W。这时,凹部34的宽度b(mm)可以用式{b=(w1-w)/2}来表示。
通过图4可以看到,不受内径w影响,在比率W为0.89下,复制率有略微的下降,但因为是在95%的程度,所以可以认为是对记录再生基本没有影响的水平。此外,为了在符合要求的水平下进行记录再生,复制率最好超过90%。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光盘基板33的实施方式,在内径w为8~15mm,W为0.44~0.89的范围内,能够获得足够的复制率。
另外,通过图4可以看出,内径w为15mm或16mm,W=1时,与现有的盘形状相同,在内径w为16mm的情况下,本发明几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这是由于内径w变大,树脂的导入通道也变大,使得复制率上升。本实施方式中,内径w为15mm处,与W=1的差异可以确认,所以在内径w不大于15mm的盘中,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表2)
d1-d(mm)   复制率(%)(r=22)   复制率(%)(r=30)   复制率(%)(r=39)
    0.1     98     98     98
    0.2     100     100     98
    0.4     100     100     98
    0.6     100     100     99
    0.8     100     100     99
    1.1     100     94     90
    1.2     100     89     80
(表2)所示为设定基板厚度为1.2mm,外径为80mm,凹部34的深度的大小变化时,凹部34的深度和复制率的关系。令盘内径w和凹部34的直径之比W为0.7。与之前同样,用轨道间距0.3微米、沟槽宽0.2微米、沟槽深30nm的压模成型后的基板33的沟槽深度除以压模的沟槽深度来计算复制率。如图2所示,凹部34的深度可以用(d1-d)来表示,其中d表示凹部34的区域的深度、d1表示盘体自身,即,盘体部分31~33合计的厚度。凹部34的深度(d1-d)表示凹部34的底面到透光层31的表面的距离。这里,使凹部34的深度(d1-d)在1.2(即,没有凹部34的状态)到0.1之间变化。
可以看出凹部34的深度(d1-d)只从1.2变为1.1便令复制率显著地改善。相反的,凹部34的深度(d1-d)为0.1时,由于盘体自身只剩下0.1mm的厚度,使树脂的充填不够充分而导致复制率下降。此外,此时由于在从成型工序向制膜工序转移时的对基板33的处理中,盘内径已经发生变形,禁受不住实际的使用。但是,凹部34的深度(d1-d)变为0.2mm时,复制率和处理同时得到改善。由于盘体自身的刚性基本上和厚度的3倍成正比,所以可以认为处理时盘体没有发生变形。因此可以确认,凹部34的深度(d1-d)在小于0.12mm并且大于0.1mm的厚度范围内,本发明成立。同时,考虑到凹部34的刚性,凹部34的深度(d1-d)最好在0.3~0.8的范围内。
图5所示为光盘30的基板33的轨道间距和复制率的关系。这里使用的本发明的光盘30为,W=0.8、d1-d=0.6mm的光盘。成型时使用的压模为,沟槽深度30nm、沟槽的凹部(groove)和凸起(land)的宽度比为1∶1,轨道间距随每一环状带变化。图5中,一旦轨道间距窄于0.4μm,则现有的光盘对沟槽的复制便会恶化。而另一方面,使用本发明中的光盘,轨道间距即使为0.2μm,也能良好地复制。
同时,本实施方式中,虽将外形设定为80mm进行试验,但是并没有限定于此外形,例如在外形约为50mm和120mm的光盘中,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50的剖面图。光盘50包含通过盘成型模具200成型的基板51、记录层52和透光层53的同时,还具有凹部54。通过盘成型模具200形成的设有凹部的基板51通常由聚碳酸酯构成。透光层53由聚碳酸酯的薄膜和作为粘合剂的UV树脂或者压敏性粘合剂等构成。这里,为了使透光层53具有100微米的厚度,设定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70微米,UV树脂的厚度为30微米。另外,在基板51上设置记录再生用的引导沟,令引导沟的深度为140nm。同时,基板51的凹部54上安装着由磁性体构成的盘芯55。盘芯55用粘合剂被固定在凹部54上,或者通过将基板的一部分进行超声波焊接来进行固定。
通常,光盘50在转盘上固定的方法为:通过位于盘上面的盘芯来机械地进行固定;通过在转盘上设置的固定爪,将盘从下用撞块撞击来进行固定;以及,通过由磁性体来构成盘芯并在电动机上配置磁铁的办法来进行固定。若在盘的上面配置盘芯,就必须一定的盘芯高度,不利于盘驱动器的薄型化。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由磁性体构成的盘芯55安装于本发明的光盘50的凹部上。
磁性板芯55,可以用压扁凹部54的外周面来进行固定,也能够通过使凹部54的形状变化来进行简单的制作。
图6的光盘50中由于在基板51上确实安装着磁性板芯55,图7(a)和图7(b)所示为作为图6光盘50的第1变形例的光盘90。除了基板91、记录层92、透光层93、凹部94和磁性板芯95,光盘90还包括焊接有磁性板芯95的凸起部96。光盘90的磁性板芯95与图6的磁性板芯55相当。图7(b)所示为,通过进行超声波焊接或者加热,将凸起部96沿光盘90的半径方向,向内压扁后形成的焊接部97的形状。通过在凹部94的周面上设置凸起部96,可以简单地将磁性板芯安装在基板91上。这时,超声波焊接所必要的凸起部96的高度,在超声波焊接之后,磁性板芯不从基板91上分离也可。本发明的光盘90,由于具有凹部94,分离很少一点即可。设包含凸起部96的光盘90的整体高度为d2,整个盘体的厚度,即,盘构成部91~93的合计厚度为d2,凸起部96的高度(d2-d1)为,与基板91的光入射面相反侧上1mm的程度就足够,但在实验时最好为1mm到5mm。
另外,通过令凸起部96的宽度在基板91上形成0.1mm以上,便能够构成焊接部97。实验的结果为,凸起部96的宽度最好不小于0.2mm,0.2~10mm更好。
但是,例如,注射塑膜宽度0.1mm,高度5mm的凸起部96时,对凸起部96的树脂复制变得不稳定的。另外,由于存在凸起部96,通过凹部94的树脂,树脂的流动被扰乱,凸起部96的下面,即,用于夹盘的区域也可能变得不稳定。
这里,为了稳定地形成凸起部96,图8所示的为作为图6光盘50的第2变形例的光盘100。光盘100备有基板101、记录层102、透光层103、凹部104、磁性板芯105和凸起部106的同时,在记录层102的外周侧和内周侧上,分别配置有信号区域107和盘夹区域108。信号区域107和盘夹区域108通过信号起始边界相分离。图8中,记录层102的下面的信号区域107占据了激光入射面的同时,平坦地形成记录层102的下面的盘夹区域108。另外,凹部104设置在与记录层102的盘夹区域108对应区域内的基板101上。光盘100中,凸起部106,具有2个台阶部t1和t2。凸起部106通过具有2个台阶部t1和t2,树脂在光盘100中可以比在图7的光盘90更圆滑地流动。这样,即使不牺牲盘夹区域108,焊接也能做成。凸起部106的内周面f1和外周面f2,虽然也可构成为与光入射面垂直,但为了树脂流动性更好,最好使其倾斜于与光入射面的相垂直的面。图8的凸起部106中,内周面f1与光入射面相垂直,只有外周面f2相对于与光入射面相垂直的面倾斜。
另外,通过将凸起部106的外周面f2配置在光盘100的半径方向中与记录层102的信号起始边界相对应位置的内侧,由于注射塑膜时的压力在信号区域里再次变高,起到有利于复制的作用同时,还获得使盘夹区域108的强度上升这2个优点。通过实验,包含倾斜的区域f2凸起部106的宽度,1mm以上便可,2~8mm更佳。
图9所示为装有图6的光盘50的电机驱动器的剖面图。装有磁性板芯55的光盘50,被送入盘仓113内。光盘50通过驱动器114内配置的磁铁111被保持。如图9所示,在使用本发明的光盘50的情况中,通过使用磁性板芯55,与机械地固定盘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电机驱动器设计得更薄并且,与没有凹部的光盘形状相比,盘仓113自身的厚度也可以更薄。
(实施方式3)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涉及的光盘120的剖面图。光盘120包含透光层121、第1记录层122、由UV树脂形成的中间层123、第2记录层124和用盘成型摸具200成型的基板125的同时,还具有凹部126。通过盘成型模具200成型的设有凹部126的基板125,通常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光层121由聚碳酸酯的薄膜和作为粘合剂的UV树脂或者压敏性粘合剂等构成。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盘120的中间层123及第一记录层122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基板125成型之后,进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第二记录层12通过溅射进行制膜。制膜后,将UV树脂通过旋涂形成中间层123。第一记录层122用的压模紧贴在中间层123上,在中间曾123中制作沟槽。将第一记录层122用的压模取下之后,调整第一记录层122的厚度使得光可以透过到第二记录层124,并且通过溅射进行制制膜,同时,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通过将聚碳酸脂层结合在第一记录层122上,形成透光层121。这里,为了让从第二记录层到透光层121的表面的厚度为100微米,设定中间层的厚度为25微米,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50微米,UV树脂的厚度为25微米。
光盘120的记录再生为,通过在记录层122和124各自上结合对焦和寻道来进行。因此,通过透过第一记录层122的光及反射光,进行第二记录层124的记录再生。通过第一记录层122到达第二记录层124的反射光,与只有一层记录层的时候相比,因为光强变低所以需要非常高的精度。本实施方式中,透光层121的相反侧的面上构成有凹部126,因为能使沟槽的复制率增加,可以制作与现有的光盘相比更高精度的沟槽。
图11所示为作为图10的光盘120的变形例130。光盘130中,在凹部126上装有与图6的磁性板芯相当的金属盘芯135。因此,光盘130中,可以获得在图10光盘120的效果上加以图6光盘50的效果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透光层上虽然用的聚碳酸酯层,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烯烃树脂层和丙烯酸类树脂层,或者仅UV树脂和UV树脂与聚碳酸酯层来代替。
另外,透光层的厚度虽然设为0.1mm,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令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0.25mm、UV树脂的厚度设为50μm并制作0.3mm的透光层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清楚知道,使用利用本发明的光盘媒体,可以在维持盘弯曲度为很小值得情况下使基板成型时的复制性大幅上升,并且实现薄型化,能够提供一种将盘弯曲度控制在很小值的同时具有大容量、高密度、薄型化的合适的光盘。

Claims (28)

1.一种光盘媒体,包括:具有从中心孔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所述信号起始边界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信号区域的记录层;和
配置在所述记录层上的透光层,
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面的所述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以便介有所述透光层地通过记录层来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其特征在于:
平坦地形成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所述面的所述内周区域,并且,在所述光盘媒体的与所述透光层相反侧的一面上,在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区域的直径不小于1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w,所述凹部的直径为w1时,则用W=w/w1所示的比率为0.4~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为:设所述凹部的区域的深度为d、所述光盘媒体的盘体自身的厚度为d1时,则d1-d满足0.1<d1-d<1.2,其中,d、d1的单位为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轨道间距不大于0.4微米。
6.一种光盘媒体,包括:具有从中心孔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所述信号起始边界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信号区域的记录层;和
配置在所述记录层上的透光层,
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面的所述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以便介有所述透光层地通过记录层来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其特征在于:
平坦地形成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所述面的所述内周区域,并且,在所述光盘媒体的与所述透光层相反侧的一面上,在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的同时,所述凹部上安装着磁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区域的直径不小于11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w,所述凹部的直径为w1时,则用W=w/w1所示的比率为0.4~0.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为:设所述凹部的区域的深度为d、所述光盘媒体的盘体自身的厚度为d1时,则d1-d满足0.1<d1-d<1.2,其中,d、d1的单位为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轨道间距不大于0.4微米。
11.一种光盘媒体,包括:具有从中心孔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所述信号起始边界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信号区域,且至少由2层组成的记录层;和
配置在所述记录层上的透光层,
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面的所述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以便介有所述透光层地通过记录层来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其特征在于:
平坦地形成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所述面的所述内周区域,并且,在所述光盘媒体的与所述透光层相反侧的一面上,在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不大于1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w,所述凹部的直径为w1时,则用W=w/w1所示的比率为0.4~0.9。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为:设所述凹部的区域的深度为d、所述光盘媒体的盘体自身的厚度为d1时,则d1-d满足0.1<d1-d<1.2,其中,d、d1的单位为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轨道间距不大于0.4微米。
16.一种光盘媒体,包括:具有从中心孔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到信号起始边界的内周区域及从所述信号起始边界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信号区域,且至少由2层组成的记录层;和
配置在所述记录层上的透光层,
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面的所述信号区域占据激光入射面,以便介有所述透光层地通过记录层来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者记录和再生,其特征在于:
平坦地形成所述记录层的所述透光层一侧的所述面的所述内周区域,并且,在所述光盘媒体的与所述透光层相反侧的一面上,在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内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设有凹部的同时,所述凹部上安装着金属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区域的直径不小于11mm。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w,所述凹部的直径为w1时,则用W=w/w1所示的比率为0.4~0.9。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为:设所述凹部的区域的深度为d、所述光盘媒体的盘体自身的厚度为d1时,则d1-d满足0.1<d1-d<1.2,其中,d、d1的单位为m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轨道间距不大于0.4微米。
21.根据权利要求6或1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光盘媒体的所述透光面相反侧的所述面上,设有高度为对于所述光盘媒体的盘体自身厚度而言所希望的高度的凸起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设包含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光盘媒体的整体高度为d2、所述盘体自身厚度为d2时,则满足d2-d1<5,其中,d、d1的单位为mm。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宽度大于0.1mm。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2个台阶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盘媒体的半径方向上的与所述记录层的所述信号起始边界相对应的位置的内侧上,配置所述凸起部的外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外周面和内周面的至少一方,倾斜于与垂直于所述激光入射面的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凸起部的内周面变形。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盘媒体,其特征在于:通过用超声波或者热熔解使所述凸起部变形。
CNA028286456A 2002-04-08 2002-12-17 光盘媒体 Pending CN1623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4827/2002 2002-04-08
JP2002104827 2002-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3199A true CN1623199A (zh) 2005-06-01

Family

ID=28786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286456A Pending CN1623199A (zh) 2002-04-08 2002-12-17 光盘媒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83831A1 (zh)
JP (1) JPWO2003085655A1 (zh)
KR (1) KR20040094703A (zh)
CN (1) CN1623199A (zh)
AU (1) AU2002354271A1 (zh)
WO (1) WO20030856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8143A (ja) * 1984-08-13 1986-03-08 Hitachi Ltd 光デイスク
JPH01253886A (ja) * 1988-03-31 1989-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平板状情報記録担体
JPH02117774U (zh) * 1989-03-06 1990-09-20
JPH03230381A (ja) * 1990-02-02 1991-10-14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基板
JPH03288384A (ja) * 1990-04-05 1991-12-18 Seiko Epson Corp 単板型光ディスク
JPH0453041A (ja) * 1990-06-19 1992-02-2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用ディスク基板
JPH0457233A (ja) * 1990-06-22 1992-02-2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光ディスク用基板
JPH0524332U (ja) * 1991-09-03 1993-03-30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デイスク成形金型
JPH0831023A (ja) * 1994-07-12 199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中心部に貫通孔を有しない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中心部に小径貫通孔を有する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
JPH08169032A (ja) * 1994-12-20 1996-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板成形用金型、基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基板
DE19631319A1 (de) * 1995-08-15 1997-02-20 Minnesota Mining & Mfg Platte zur optischen Datenspeicherung
JP3153116B2 (ja) * 1995-10-09 2001-04-03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用基板の成形用金型
JPH10208297A (ja) * 1997-01-22 1998-08-0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
JPH11328728A (ja) * 1998-05-19 1999-11-30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基板と成形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基板用射出成形装置
JP3725412B2 (ja) * 1999-11-19 2005-12-14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2056539A (ja) * 2000-08-11 2002-02-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情報再生装置
JP2002063734A (ja) * 2000-08-18 2002-02-28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媒体用射出成形基板
JP2002170279A (ja) * 2000-11-30 2002-06-14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射出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085655A1 (ja) 2005-08-11
KR20040094703A (ko) 2004-11-10
AU2002354271A1 (en) 2003-10-20
US20050083831A1 (en) 2005-04-21
WO2003085655A1 (fr) 200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066C (zh) 光记录介质
JP2002170279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射出成形装置
CN1191578C (zh) 盘状多层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05018901A1 (ja) 成形金型、光ディスク用基板及び光ディスク
CN1395237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光盘原模和光盘原模的制造方法
CN1288643C (zh) 光盘及其信息再现设备
CN1623199A (zh) 光盘媒体
CN1783236A (zh) 信息存储媒体、压模、盘装置和管理信息重放方法
US7484231B2 (en) High-density disk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n asymmetrically-shaped center ho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768382A (zh) 光存储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93881C (zh) 可降低寻轨误差的光盘片注射成型机及其冷却系统
KR100694037B1 (ko) 고밀도 광디스크 및 그 제조 장치
JP4284888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KR100400376B1 (ko) 박막 접착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의 접착 방법 및장치
JP3483539B2 (ja) スタンパ、金型システム、記録媒体用基板、スタンパ製造方法
US7785689B2 (en) Raw material conserving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CN1906684A (zh) 用于光盘旋涂的装置
JP2002367231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基板成形用金型
JP3451842B2 (ja) 光ディスク
CN1618098A (zh) 制造盘状光学记录介质的方法及盘状光学记录介质
KR100699632B1 (ko) 광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00049292A (ko) 광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3281788A (ja) 光ディスク原盤と光ディスク原盤の製造方法と光ディスク基板の成形方法と光ディスク基板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H1011206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031753A (ja) ディスク基板、光記録媒体および金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