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8536A -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8536A
CN1608536A CN200410077125.0A CN200410077125A CN1608536A CN 1608536 A CN1608536 A CN 1608536A CN 200410077125 A CN200410077125 A CN 200410077125A CN 1608536 A CN1608536 A CN 1608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ertia
disengage button
bracelet
but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771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8536B (zh
Inventor
河合良彦
木村隆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08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53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23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fastening a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602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 Y10T24/45623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602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 Y10T24/45623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 Y10T24/4566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including slidably connected and guided element on receiving member
    • Y10T24/45665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including slidably connected and guided element on receiving member for shifting pivotally connected interlocking component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论惯性力的方向如何均可有效防止因惯性力而造成舌片与带扣分离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在解除按钮(8)上设置了由垂直面构成的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和由倾斜面构成的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若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该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则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即对接到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上。这时,由于解除按钮(8)的惯性力,作用于惯性杆(9)的转矩较大。此外,若解除铵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该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则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即对接到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上。这时,由于解除按钮(8)的惯性力,作用于惯性杆(9)的转矩较小。由此,即可利用惯性力的方向使之产生转矩差,有效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配合状态。

Description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 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在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的座席上的安全带装置和该安全带装置用的带扣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震装置的技术领域,设置在该带扣上,以惯性杆防止:在舌片插入扣合在带扣中的状态下,解除按钮因惯性而解除舌片与带扣的锁定。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为首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座席上,均安装了发生冲撞时保护乘员安全的安全带。为了便于装卸此类安全带,通常设有带扣,该带扣一般采用使配置了扣合舌片的爪部的闭锁部件朝舌片的扣合方向弹性回复的构成。在此类带扣之中,把支撑在安全带上的舌片插入带扣,带扣的闭锁部件扣合舌片,同时,通过用解除阻止销使该闭锁部件保持与舌片的扣合状态,把安全带系扣到乘员身上。并通过朝解除方向按压解除舌片与带扣的扣合的解除按钮,使解除阻止销朝非扣合位置移动,即可把舌片从带扣中拔出。
然而,在受到车辆冲撞等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为了有效保持舌片与带扣的扣合,提出各种带扣,配置了在主体上转动地设置惯性杆,防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的防震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带扣,在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和非解除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均可在与解除按钮的移动方向垂直的面上把解除按钮自身的惯性力施加到惯性杆。
专利文献1:德国特许公开第9202526.9号公报(DE9202526.9 U1)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震装置之中,对于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上的惯性,虽可通过惯性杆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但要想有效阻止朝该解除方向的移动,必须把惯性杆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设定得大于解除按钮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
因此,在如此设定两种力矩的情况下,在该防震装置之中,若产生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解除按钮即因自身的惯性力而企图朝非解除方向移动,但由于与解除按钮的两个垂直面配合的惯性杆的配合部的剖面呈圆形,因而由惯性杆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大于解除按钮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解除按钮很有可能因惯性杆而朝解除方向移动。
因此,如果不把惯性杆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与解除按钮的惯性力造成的力矩设定成相等值,无论是对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上的惯性还是对非解除方向上的惯性,均无法靠惯性杆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的移动。
因此,在该防震装置之中,虽可将这些两种力矩设定为等值,但如果把两种力矩设定为等值,无论是对解除按钮解除方向的惯性还是对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借助惯性杆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变得并不可靠。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震装置之中,由于惯性力的方向不同,存在有些情况下无法有效防止舌片与带扣分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此种情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论惯性力是何方向均可有效防止因惯性力造成的舌片与带扣分离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配置了该装置的带扣以及配置了该带扣的安全带。
为解决上述课题,方案1的本发明的带扣的防震装置,至少配置了与舌片扣合锁定该舌片的闭锁部件、用来解除上述闭锁部件对上述舌片的锁定的解除按钮、以及设定为可利用转动轴旋转,通过对接在上述解除按钮上,至少可阻止上述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的惯性杆,其特征在于,具备转距差发生设备,对于在上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分别作用于上述解除按钮以及上述惯性杆而上述解除按钮与上述惯性杆对接时,使上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上述惯性杆的第1转矩、以及在上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分别作用于上述解除按钮以及上述惯性杆而上述解除按钮与上述惯性杆对接时,使上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上述惯性杆的第2转矩产生转矩差。
此外,方案2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其中,上述第1转矩设定为小于上述第2转矩。
还有,方案3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其中,上述转矩差产生设备,在上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上述惯性杆对接的上述解除按钮的第1对接面以及在上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上述惯性杆对接的上述解除按钮的第2对接面之中至少一方的对接面由对上述解除按钮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构成。
还有,方案4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其中,上述转矩差产生设备把从上述惯性杆的转动轴的中心到因上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而上述解除按钮作用于上述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的长度设定为小于从上述惯性杆的转动轴的中心到因上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而上述解除按钮作用于上述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的长度。
还有,方案5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其中,上述惯性杆与上述解除按钮对接部在与连接该对接部的剖面中心和上述惯性杆的中心的直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剖面形状。
还有,方案6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其中,具有把转矩施加于上述惯性杆的惯性质量,当施加了上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上述惯性质量设定为使由于自身的惯性力产生的转矩作用于上述惯性杆。
还有,方案7的发明的带扣,其中,具备了方案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震装置。
还有,方案8的发明的安全带装置,至少具备:系扣在乘员身上的安全带、可移动地被该安全带支撑的舌片、以及该舌片所扣合的带扣,通过把上述舌片扣合在上述带扣之中,把上述安全带系扣到乘员身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扣是方案7所述的带扣。
若采用具有上述构成的方案1至6的发明的防震装置以及方案7的发明的带扣,由于通过转矩发生设备使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惯性杆的第1转矩、以及使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惯性杆的第2转矩产生转矩差,因而对解除按钮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可把作用于惯性杆的第1转矩设定得较小。由此,即可用惯性杆有效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此外,对于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可把作用于惯性杆的第2转矩设定得较大。由此,解除按钮即使因惯性杆朝解除方向回复,也能靠施加了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的解除按钮自身有效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
因此,对于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以及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均可有效保持带扣与舌片的锁定。
特别是若采用方案2的发明的防震装置,由于第1转矩设定为小于第2转矩,因而无论对解除按钮解除方向还是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均可有效阻止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从而更可靠地保持带扣与舌片的锁定。
此外,若采用方案3的发明的防震装置,由于用解除按钮的倾斜面构成转矩差发生设备,因而可用简单结构实现转矩差发生设备。
此外,若采用方案4的发明的防震装置,由于转距发生设备由把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的情况下的从惯性杆的转动轴中心到解除按钮作用于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长度设定为小于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的情况下的从惯性杆的转动轴中心到解除按钮作用于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长度的设备构成,因而可把第1转矩设定得真正小于第2转矩。
此外,若采用方案5的发明的防震装置,由于把惯性杆与解除按钮对接部在与连接该对接部的剖面中心和惯性杆的中心的直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剖面形状,因而可用简单的结构设定方案4中的垂直线长度的大小。
此外,若采用方案6的发明的防震装置,当施加了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由于把惯性质量自身的惯性力产生的转矩作用于惯性杆,因而可用简单的结构产生惯性杆的转矩差。
此外,若采用方案8的发明的防震装置,由于具有配置了本发明的防震装置的带扣,因而即使对带扣施加了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也能用安全带有效保护乘坐在车辆座席上的乘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用来实施本发明的防震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图1所例示的带扣的解除按钮,(a)是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时的透视图,(b)是(a)中的IIB部的放大图。
图3表示图1所例示的带扣,(a)是表示处于与舌片非锁定(分离)状态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处于与舌片锁定(配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用来说明图1所例示的带扣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与惯性杆的动作的图。
图5是用来说明图1所例示的带扣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与惯性杆的动作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且局部地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例示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又一种例,(a)为穿过基座左边侧壁侧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的带扣长度方向的剖视图,(b)为(a)中的VII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用来说明图7所示例的带扣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和惯性杆的动作的图。
图9是用来说明图7所示例的带扣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和惯性杆的动作的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又一种例,(a)是用来说明带扣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和惯性杆的动作的图,(b)是用来说明带扣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和惯性杆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适用了用来实施本发明的的防震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透视图、图2表示该带扣的解除按钮,(a)为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时的透视图,(b)为(a)中的IIB部的放大图,图3同样表示带扣,(a)是表示处于与舌片非锁定(分离)状态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与舌片锁定(配合)状态的剖视图。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分别指各图中的上与下,而左、右分别指在图1之中从滑块5一侧观察操作按钮8一侧时的左与右,而在其它图中则表示该图中的左与右。
如图1及图3(a)、(b)所示,该例的带扣1包括:由具有左右两个侧壁2a、2b和底部2c的U形框架构成的基座2;可旋转地支架于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之上,可锁定在舌片3上的闭锁部件4;可相对移动地支撑在该闭锁部件4的上面,在舌片3与闭锁部件4锁定时,阻止该闭锁部件4朝锁定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5;收缩在该滑块5和闭锁部件4之间,长期将滑块5朝后述的锁定销7一侧回复的滑块弹簧6;支架在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的孔2d、2e上,在舌片3和闭锁部件4锁定时,按压阻止闭锁部件4朝锁定解除方向移动的滑块5上面(锁定)的锁定销7;设置在基座2的两侧壁2a、2b上,可朝长度方向移动的解除按钮8;位于解除按钮8和闭锁部件4之间,可转动地支架在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的槽2f、2g之中的惯性杆9;设置在基座2的底部2c上,可沿基座2的长度方向滑动,使舌片3脱离带扣1的弹出器10;以及使弹出器10长时间朝使舌片3脱离带扣1的方向回复的弹出器弹簧11。而在图3(a)、(b)之中省略了各弹簧6、11。
闭锁部件4具有转动轴4a、4b,这些转动轴4a、4b可转动地分别支撑在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上形成的支撑槽2h、2i之中。在此情况下,闭锁部件4在图3(a)所示的分离(非锁定)状态下,利用滑块弹簧6朝顺时针方向回复,同时,在图3(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利用弹出器弹簧6朝顺时针方向回复,利用这些两个弹簧6,11中的某一个长时间回复。此外,闭锁部件4包括从其转动轴4a、4b朝外延伸,各自的顶端部形成被按压部4d1、4e1的一对柄部4d、4e。如后所述,这些被按压部4d1、4e1可分别通过弹出器10的右端的按压部10a、10b(图1中有图示)朝图3中的右方按压。此外,闭锁部件4还包括可在与转动轴4a、4b和带扣1的长度方向相反一侧与舌片3扣合的啮合部4f。
滑块5包括从中央朝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出的突轴5a,该突轴5a贯通了闭锁部件4的孔4c。而滑块弹簧6即嵌合在突轴5a上。此外,滑块5包括左右一对配合轴5b、5c。
这些配合轴5b、5c分别配合支撑在分别形成于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上的配合槽2j、2k之中,同时,从两个侧壁2a、2b朝外突出规定量。在此情况下,两个配合槽2j、2k均由朝带扣1的长度方向(即、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1槽部2j1、2k1和倾斜延伸为从这些第1槽部2j1、2k1朝上方开口的第2槽部2j2、2k2构成。并且,在滑块5的配合轴5b、5c分别正常操作时,可沿第1槽部2j1、2k1移动,同时在强制分离时,可分别沿第1槽部2j1、2k1以及第2槽部2j2、2k2移动。
另外,带扣1的两个侧壁2a、2b对于包括设置在其上面的各槽与各孔均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此外,解除按钮8具有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侧壁8a、8b,同时如图1及图2(a)所示,在这些侧壁8a、8b之间分别设有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突出部8c(一侧的突出部有图示,另一侧的突出部虽未图示,但为了便于以后的说明,均用两个突出部8c表示)。如图2(a)、(b)所示,在两个突出部8c彼此相对的内侧之间分别形成由垂直面(垂直于解除按钮的移动方向)构成的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本发明的第1对接面)8d(与上述相同,后文中两个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均用8d表示)、以及由倾斜于该垂直面的倾斜面构成的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本发明的第2对接面)8e(与上述相同,后文中两个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均用8e表示)。有关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将后述。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两个侧壁8a、8b的内面上形成由垂直面构成的按压部8f(与上述相同,以后以8f表示两个按压部),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时,通过按压滑块5的各配合轴5b、5c,朝该解除方向移动。
另外,解除按钮8的两个侧壁8a、8b同样沿带扣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惯性杆9具有左右一对转动轴9a、9b,这些转动轴9a、9b可转动地嵌合在基座2的两个侧壁2a、2b的槽2f、2g之中。此外,惯性杆9具有剖面为圆形的圆销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而且,通过使该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一端侧与右侧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对接,并通过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另一端侧与左侧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对接,即可相对旋转地配合连接。在此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设定为沿连接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各对接部和位于从这些对接部右上方(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且上方)的惯性杆9的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直线β倾斜。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惯性杆9的重心G设定为相对于两个转动轴9a、9b处于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相反的一侧,并比穿过两个转动轴9a、9b的中心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中心的直线α略偏上方的位置上(在该例情况下,重心G设定在直线β的延长线上)。
接着,说明当对该例中的带扣1施加了左右任意方向的惯性时,作用于惯性杆9上的转矩,同时说明在该例的带扣1中设定的转矩的大小关系。首先,说明如图4所示给带扣1施加了右向(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的惯性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右向的杆惯性力FLR,顺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R作用于惯性杆9。此外,由于该转矩TLR,惯性杆9顺时针转动,同时,由于右向的按钮惯性力FBR,解除按钮8朝右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配合连接。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受到接触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FBR的按压,因而逆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R造成的转矩TBR作用于惯性杆9。在此情况下,这些两种转矩TLR、TBR设定为TBR<TLR
此外,说明对图5所示的带扣1施加了左向(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左向的杆惯性力FLL,反时间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L作用于惯性杆9。此外,由于该转矩TLL,惯性杆9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于朝左的按钮惯性力FBL,解除按钮8朝左方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对接。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受到解除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FBL的按压,因而逆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L造成的转矩TBL作用于惯性杆9。在此情况下,这些两种转矩TLL、TBL设定为TLL<TBL
而且,与图5所示相同,通常情况下,设定为惯性杆9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对接。由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和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构成本发明的转矩差发生设备。
接着,说明与采用了此种构成的该带扣1与舌片3的锁定动作。
在未插入舌片3的带扣1的非锁定状态下,如图3(a)所示,弹出器10因弹出器弹簧11的弹力而设定在最左边的位置上。在弹出器10的该最左边位置上,锁定部4由于滑块5、锁定销7以及滑块弹簧6的关系,朝上方(从锁定状态而言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滑块5脱离锁定销7,处于朝上转动的位置,闭锁部件4的上面与锁定销7的下面对接。在此状态下,闭锁部件4其啮合部4f脱离舌片3的插入通道,设定在不与舌片3锁定的非锁定位置上。
此外,惯性杆9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左右两端部位于左右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之间。
在该图3(a)所示的带扣1的非锁定状态下,从带扣1的左端部的舌片插入口1a插入舌片3,舌片3的右端即与弹出器10的左端对接,弹出器10被向右按压。于是,由于弹出器10随着舌片3的插入,边压缩弹出器弹簧11边朝右移动,因此,通过弹出器10的按压部10a、10b把闭锁部件4的被按压部4d1、4e1朝右按压,闭锁部件4朝下(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闭锁部件4的啮合部4f即进入舌片3的移动通道,与舌片3的扣合孔3a配合,闭锁部件4即成为锁定位置。而且,解除舌片3的插入力时,弹出器10借助弹出器弹簧11的弹力而按按压舌片3的右端,舌片3的扣合孔3a的右端部与啮合部4f配合,舌片3被锁定在带扣1上,舌片3与带扣1即成为图3(b)所示的锁定状态。
这时,靠滑块弹簧6的弹力,滑块5进入锁定销7的下方,其上面被锁定销按压。由此,由于滑块5把闭锁部件4保持在图3(b)所示的位置上,因而闭锁部件4不会从舌片3的扣合孔3a中滑出,可牢固保持舌片3与带扣1的锁定。
为了从图3(b)所示的舌片3与带扣1的锁定状态下解除该锁定,朝右按压解除按钮8时,解除按钮8即朝右移动。而解除按钮8的按压部8f把滑块5的各个配合轴5b、5c朝右按压,滑块5相对于闭锁部件4,通过抵抗滑块弹簧6的回复力朝右移动。于是,滑块5的配合轴5b、5c脱离第1槽部2j1、2k1,同时滑块5的左端上面脱离锁定销7的下面,滑块5不再被锁定销7按压。
于是,滑块5以及闭锁部件4顺时针旋转,啮合部4f朝上方移动。由于弹出器弹簧11的弹力,弹出器10朝锁定解除方向回复,因而弹出器10通过舌片3把闭锁部件4朝上弹起,闭锁部件4以及滑块5以转动轴4a、4b为中心进一步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啮合部4f脱离舌片3的扣合孔3a,同时,把舌片3朝左方推出。
如图3(a)所示,若闭锁部件4的啮合部4f一侧的上面与锁定销7对接,则闭锁部件4以及滑块5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即停止。这时,滑块5的左端借助滑块弹簧6的回复力与锁定销7对接。并最终形成:弹出器10处于最左侧,此外,闭锁部件4处于非锁定位置,带扣1与舌片分离的非锁定状态。
然而,在舌片3插入带扣1并与之配合的状态下,作为带扣1的解除按钮8受到解除方向的惯性力的情况有下列两种:(1)例如紧急锁定牵引器(ELR)(因众所周知而未图示)用紧急情况下作动的预张力器(因众所周知而未图示)把安全带回拉,通过带扣1猛然被拉向锁定牵引器一侧,如图4所示,右向(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惯性力作用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在此之后若安全带拉到尽头,带扣1猛然停止,因而如图5所示,朝左(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的情况、(2)例如通过紧急时刻作动的反向预张力器(BKC-PT)(因众所周知而未图示)把带扣1猛然朝车体一侧拉,如图5所示,左向(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惯性力作用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其后若带扣1被拉到尽头,则带扣1猛然停止,因而如图4所示,朝右向(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惯性力作用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的情况。
在(1)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首先,由于朝右向的杆惯性力FLR,上述顺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R作用于惯性杆9,此外,通过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和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配合连接,逆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R产生的转矩TBR作用于惯性杆9。这时,由于设定为TBR<TLR,因此惯性杆9仅仅是企图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由于能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因而可有效保持带扣1与舌片3的锁定。
在此之后,若安全带被回拉到尽头而带扣1猛然停止,则如图5所示,因左向的杆惯性力FLL,上述的逆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L作用于惯性杆9,此外,通过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配合连接,顺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L造成的转矩TBL作用于惯性杆9。在此情况下,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虽经由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倾斜面受到按钮惯性力FBL的作用,但由于该倾斜面设定为沿连接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对接部(即力的作用点)和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β线的倾斜面,因而由解除按钮8而来的力在与该倾斜面大致呈直角的方向上作用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这时,惯性杆9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企图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但由于两个转矩TLL、TBL设定为TLL<TBL,因而即使因惯性杆9而接触按钮8要向解除方向回复,解除按钮8可借助于被施加了非解除方向惯性力FBL的解除按钮自身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向解除方向移动。因此,可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有效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而且,由于通过使解除按钮8的力在与倾斜面垂直的方向上作用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解除按钮8的力可更有效地作用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因而这时的按钮惯性力FBL产生的转矩TBL大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如以往对接在用虚线表示的垂直面时的按钮惯性力FBL造成的转矩TBL′。因此,与上述的现有的带扣1相比,可更有效地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另外,为了阻止惯性杆9因图4所示的右向惯性力而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同时阻止惯性杆9因左向惯性力而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而在如以往,无论在什么方向上均使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与垂直面对接的情况下,尽管设定为TLRTBR以及TLLTBL′,但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变得仍不可靠。
此外,在(2)的情况下,由于一开始时带扣1被回拉,带扣1被拉到尽头之后猛然停止,因而施加于带扣1的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上的惯性力与上述(1)正好相反。也就是说,一开始时图5所示的惯性力施加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接着图4所示的惯性力施加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因此,在该(2)的情况下也与上述(1)时相同,无论是对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还是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与现有的带扣1相比,均能更有效地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如上所述,若采用该例的带扣1,对于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的按钮惯性力FBR,由于可把该解除按钮惯性力FBR所施加的惯性杆9的转矩设定得较小,而对于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按钮惯性力FBL,则可把该按钮惯性力FBL所施加的惯性杆9的转矩设定得较大,因而可根据施加于解除按钮8的惯性力的方向,设定针对惯性杆9的转矩差。
因此,对无论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还是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均可更有效地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而且,由于由解除按钮8的倾斜面构成转矩差发生设备,因而可用简单地构成转矩差发生设备。
此外,配置了该例所述的本发明的防震装置的带扣1虽可用于现有的公知的安全带装置,但若使用配置了该带扣1的安全带装置,即使对带扣施加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也能够靠安全带有效保护乘坐在车辆座席上的乘员的安全。
另外,惯性杆9的重心G设定在直线β延长线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其近旁位置,任何位置都可以。
此外,在该例的带扣1之中,当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垂直方向的杆惯性力FT作用于带扣1时,惯性杆9会摇摆,但在设定惯性杆9的重心位置、质量以及在解除按钮8上的作用点时自然应避免因该惯性杆9的摇摆使解除按钮8朝闭锁部件4的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还有,在该例之中,上述倾斜面设定为沿连接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对接部和转动轴9a、9b的直线β的倾斜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随着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前进而上升的倾斜面,任何倾斜面都可以。但由于上例中所示的把倾斜面设定为沿直线β可更有效地产生惯性力的力矩,因而最好如此设定。
此外,在该例之中,虽把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设定为垂直面,把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设定为倾斜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把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设定为倾斜面,把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设定为垂直面,还可以把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均设定为倾斜面。在此情况下,只要把倾斜面设定为可根据施加于上述解除按钮8的惯性力的方向对惯性杆9设定转矩差就可以了。
图6是示意性且局部地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图。而在下面的各例的说明之中,对与前面的例示相同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的例之中虽把惯性杆9的重心G设定在直线β的延长线上或其近旁位置,但在图6所示的该例的带扣1之中,惯性杆9的重心G设定在穿过转动轴9a、9b,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直线γ上。通过这样设定惯性杆9的重心G的位置,当与其移动方向垂直的杆惯性力FT作用于带扣1时,在惯性杆9上并不发生由该杆惯性力FT产生的转矩。因此,即使该杆惯性力FT作用于带扣1也能使惯性杆9不发生摇摆。由此,杆惯性力FT作用于带扣1时,解除按钮8自身虽不朝解除方向移动,却能有效防止惯性杆9的摇摆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
该例中的带扣1的其余构成及其它作用效果与上述例相同。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例,(a)为沿穿过基座左边的侧壁侧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的线的带扣长度方向的剖视图,(b)为(a)中的VIIB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上述各例之中,惯性杆9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形成剖面呈圆形的圆销形,且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形成倾斜面,但如图7(a)、(b)所示,在该例的带扣1之中,惯性杆9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形成四角圆化为R部的剖面为菱形的结构,同时,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与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相同,形成了垂直面(垂直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
剖面为菱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长轴δ与连接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中心和惯性杆9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直线α垂直,而且其短轴ε的延长线穿过两个转动轴9a、9b的中心,该延长线与穿过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中心和两个转动轴9a、9b中心的直线α一致。因此,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在与直线α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剖面形状。
沿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长轴δ的第1以及第2端部9c1、9c2可分别与相向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对接。此外,如图7(b)所示,惯性杆9的重心G,在惯性力不作用于带扣1状态下,为了使第2端部9c2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对接,与图6所示的例大体相同,设定在穿过转动轴9a、9b,垂直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的直线γ的近旁。
该例的带扣1的转矩差发生设备采用以下设备构成:通过把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设定为上述的剖面为菱形的细长形,使解除按钮8作用于惯性杆9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FBR的作用线ζ上的来自惯性杆9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垂直线长度短于解除按钮8作用于惯性杆9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FBL的作用线η上的来自惯性杆9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垂直线长度。
还有,如图7(a)所示,在滑块5上形成滑块一侧的对接部5d,由可与解除按钮8对接的倾斜面(相对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朝下倾斜)构成;同时在弹出器10上形成弹出器一侧的对接部10c,由可与该滑块一侧的对接部5d对接的倾斜面(相对于解除按钮8的移动方向朝上倾斜)构成。
并且,为了从图7(a)所示的带扣1的锁定状态把舌片3分离开,若把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图中的右方)移动,与上述例相同,滑块5朝右移动,滑块一侧的对接部5d与弹出器一侧的对接部10c对接。于是,弹出器10通过边使弹出器弹簧11收缩边朝右移动即从舌片3的右端分离开来。
通过滑块一侧的对接部5d和弹出器一侧的对接部10c的对接以及弹出器弹簧11的收缩,利用弹出器弹簧11的弹力,弹出器10把滑块5朝图中的左上方按压。因此,闭锁部件4朝非锁定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舌片3与闭锁部件4的扣合解除,舌片3被弹出器10从带扣1中推出。由于该带扣1与舌片3的分离动作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因而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该例中的带扣1的其余构成与上述各例相同。
接着,对于在采用了此种构成的该例的带扣1之中,舌片3插入该带扣1并与之配合的状态下,带扣1的解除按钮1受到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带扣1所受的惯性力为上述(1)的情况时,如图8所示,与上述各例相同,首先,因右向的杆惯性力FLR而顺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R作用于惯性杆9,惯性轩9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因右向的按钮惯性力FRR而解除按钮8朝右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1端部9c1,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配合连接。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因解除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而受到按压,因而逆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R产生的转矩TBR作用于惯性杆9。这时,由于两个转矩TLR、TBR被设定为TBR<TLR,因而惯性杆9仅仅是企图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不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由于可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因而可有效保持带扣1与舌片3的锁定。
然后,由于安全带被回拉到尽头而带扣1猛然停止,则如图9所示,由于左向的杆惯性力FLL,逆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L作用于惯性杆9,惯性杆9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于左向的按钮惯性力FBL,解除按钮8朝左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2端部9c2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垂直面配合连接。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因解除按钮8的按钮惯性力FBL而受到按压,因而顺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L的转矩TBL作用于惯性杆9。这时,由于两个转矩TLL、TBL设定为TLL<TBL,因而解除按钮8利用作用于其非解除方向的按钮惯性力FBL,即可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从而有效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在此情况下,解除按钮8产生的力作用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2端部9c2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垂直面的直角方向。这时,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剖面形状为垂直于直线α的方向上的细长形,因而从惯性杆9的转动轴9a的中心到作用于第2端部9c2的力的作用线η的垂直线长度,与现有的剖面为圆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对接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垂直面时相比,要长一些(在现有的剖面为圆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之中,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长度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2端部9c1对接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时的垂直线ζ的长度大体相同)。正因如此,按钮惯性力FBL产生的转矩TBL变大,与上述现有的带扣1相比,可更有效地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该例中的带扣1的其余作用效果与上述各例相同。
另外,为了阻止惯性杆9因图8所示的右向惯性力而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同时为了阻止惯性杆9因左向惯性力而使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在现有的剖面为圆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无论在什么方向上均与垂直面对接的情况下,尽管设定为TLRTBR以及TLLTBL′,但仍无法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
此外,在(2)的情况下,由于一开始时带扣1被回拉,带扣1被回拉到尽头之后猛然停止,因而施加于带扣1的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上的惯性力与上述(1)的情况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开始时图9所示的惯性力施加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接着图8所示的惯性力施加于解除按钮8以及惯性杆9。因此在该(2)的情况下也与(1)的情况相同,无论对解除按钮8的解除方向还是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与上述现有的带扣1相比,均能有效保持带扣1与舌片3的锁定。
由于该例中的带扣1的转矩差发生设备同样采用下述设备构成:解除按钮8作用于惯性杆9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FBR的作用线上的自惯性杆9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垂直线长度设定为短于解除按钮作用于惯性杆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FBL的作用线上的自惯性杆9的转动轴9a、9b的中心的垂直线长度,因而与上述各例相同,可根据施加于解除按钮8的惯性力的方向,对惯性杆9设定转矩差。
此外,由于用惯性杆9的简单的剖面为菱形的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构成转矩差发生设备,因而可使解除按钮8的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均用简单的垂直面形成。由此,即可用简单构成形成转矩差发生设备,同时,还可使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的加工更为容易,而且可用简单的构成设定上述垂直线长度的大小。
而在图7所示的带扣1之中,虽把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剖面形状设定为长轴δ为与直线α垂直方向上的菱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剖面形状例如只要是长圆形、椭圆形、细长平行四边形之类在与直线α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细长形状的,可用任意一种形状。
图10示出本发明的带扣的实施方式的又一种例,(a)为说明带扣的非解除方向(图中为左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与惯性杆动作的图,(b)为说明带扣的解除方向(图中为右向)的惯性力作用下的解除按钮与惯性力的动作的图。
如图10(a)、(b)所示,该例中的带扣1是在上述图7(a)、(b)所示的带扣1的基础上,另外把惯性质量12固定设置在滑块弹簧6(图10省略图示)的滑块5侧端。该惯性质量12由环形圆板构成,可灵活滑动地嵌合在滑块5的突轴5a上。惯性质量12靠滑块弹簧6的弹力,朝滑块5一方(图1中的左方)回复,在带扣1未被施加惯性力的通常情况下压接在滑块5上。
另外,惯性质量12的形状并不局限环形圆板,可形成任意形状。此外,惯性质量12也可以不固定在滑块弹簧6上,而是单独设置在滑块5与滑块弹簧6之间。该例的带扣1的其余构成与图7(a)、(b)所示例的带扣1相同。
在采用此种构成的该例的带扣1之中,也与上述各例相同,施加于带扣1的惯性力有上述(1)与(2)两种情况。在此情况下,该例的带扣1如图10(a)所示,当惯性力作用于左向的非解除方向情况下,在惯性杆9上,因惯性杆9自身的左向的杆惯性力FLL,逆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L作用于惯性杆9,惯性杆9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由于惯性质量12因其自身的惯性企图朝左移动,因而滑块5受到惯性质量12自身的质量惯性力FML左向的作用。该质量惯性力FML再通过滑块5的配合轴5b、5c以及解除按钮8的按压部8f传递给按钮8。并由于左向的按钮惯性力FBL以及右向的质量惯性力FML,解除按钮8朝左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2端部9c2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2配合连接部8e的垂直面配合连接。
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因按钮惯性力FBL以及质量惯性力FML而被按压,因而顺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L产生的转矩TBL和顺时针旋转的质量惯性力FML产生的转矩TML作用于惯性杆9。这时,除了在两种转矩TLL、TBL设定为TLL<TBL以外,又增加了由质量惯性力TML产生的转矩TML,因而成为TLL<<TBL+TML。因而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转矩比解除方向的转矩大了许多,可更加有效地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有效保持带扣1与舌片3的锁定。
此外,如图10(b)所示,惯性力作用于右向的解除方向情况下,在惯性杆9上因惯性杆9自身的右向的杆惯性力FLR,顺时针旋转的惯性杆自身的转矩TLR作用于惯性杆9,惯性杆9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由于惯性质量12因其自身的惯性边使滑块弹簧6收缩边朝右移动,因而滑块5未受到惯性质量12的质量惯性力FML的作用。因此,解除按钮8与上述各例相同,仅因右向的按钮惯性力FBL朝右移动。于是,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的第1端部9c1立即与按钮一侧的第1配合连接部8d的垂直面配合连接。
由此,由于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只受到按钮惯性力FBL的按压,因而惯性杆9只受到由逆时针旋转的按钮惯性力FBL产生的转矩TBL的作用。这时,由于两种转矩TLR、TBR设定为TBR<TLR,因而解除按钮8的非解除方向的转矩大于解除方向的转矩,可有效阻止解除按钮8朝解除方向移动,有效保持带扣1和舌片3的锁定。
如上所述,若采用该例中的带扣装置1,靠惯性质量12也可设定转矩差,惯性质量12构成本发明的转矩差发生设备。在此情况下,由于仅仅是把环形圆板的惯性质量12设置在滑块弹簧6上,因而可用简单的构成转矩差发生设备。该例中的带扣1的其余作用效果与上述各例相同。
另外,虽把惯性质量12适用于图7所示例的带扣1之中,但同样可适用于图1及图6所示例的带扣1之中。此外,如现有的带扣装置1那样,将杆一侧的配合连接部9c设定为剖面为圆形,并将按钮一侧的第1及第2配合连接部8d、8e均设为垂直面,仅用该惯性杆9无法设定转矩差的带扣1之中,也可仅用惯性质量12设定转矩差。
本发明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可适用于汽车和其它交通工具的座席上装备的安全带用的带扣,特别适用于施加了两种方向相反的惯性力的带扣。

Claims (8)

1.一种带扣中的防震装置,至少具备:与舌片扣合而锁定该舌片的闭锁部件、用来解除所述闭锁部件对所述舌片的锁定的解除按钮、以及通过转动轴设置为可转动状态,通过对接在所述解除按钮上,至少可阻止所述解除按钮朝解除方向移动的惯性杆,其特征在于,
具备转矩差发生设备,对于在所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分别作用于所述解除按钮以及所述惯性杆,所述解除按钮与所述惯性杆对接时,通过所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所述惯性杆的第1转矩、以及在所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分别作用于所述解除按钮和所述惯性杆,所述解除按钮与所述惯性杆对接时,通过所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作用于所述惯性杆的第2转矩之间产生转矩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其中,所述第1转矩设定成小于所述第2转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其中,所述转矩差发生设备,在所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所述惯性杆对接的所述解除按钮的第1对接面与在所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所述惯性杆对接的所述解除按钮的第2对接面之中至少一侧的对接面由相对所述解除按钮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其中,所述转矩差发生设备把从所述惯性杆的转动轴的中心到所述解除按钮由于所述解除按钮的解除方向的惯性力而作用于所述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的长度设定为小于从所述惯性杆的转动轴的中心到所述解除按钮由于所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而作用于所述惯性杆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其中,所述惯性杆对接到所述解除按钮的对接部在与连接该对接部的剖面的中心和所述惯性杆的中心的直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剖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其中,具有向所述惯性杆施加转矩的惯性质量,当施加了所述解除按钮的非解除方向的惯性力时,所述惯性质量设定成使由于自身的惯性力产生的转矩作用于所述惯性杆。
7.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震装置。
8.一种安全带装置,至少具备:系扣在乘员身上的安全带、可移动地被该安全带支撑的舌片、以及可扣合该舌片的带扣,通过把所述舌片扣合在所述带扣之中,把所述安全带系扣到乘员身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扣。
CN200410077125.0A 2003-10-24 2004-09-10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08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4224/2003 2003-10-24
JP2003364224 2003-10-24
JP147320/2004 2004-05-18
JP2004147320A JP4609922B2 (ja) 2003-10-24 2004-05-18 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536A true CN1608536A (zh) 2005-04-27
CN1608536B CN1608536B (zh) 2010-11-10

Family

ID=3439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771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08536B (zh) 2003-10-24 2004-09-10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24480B2 (zh)
EP (1) EP1525815B1 (zh)
JP (1) JP4609922B2 (zh)
CN (1) CN160853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4499A (zh) * 2009-10-29 2012-07-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汽车安全带的锁扣
CN102595954A (zh) * 2009-10-28 2012-07-18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插扣装置
CN102753050A (zh) * 2010-03-02 2012-10-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锁扣装置
CN101878136B (zh) * 2007-11-27 2013-06-26 株式会社三松 具有防震装置的安全带搭扣
CN108372840A (zh) * 2018-04-18 2018-08-07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锁扣装置总成
CN112056707A (zh) * 2020-08-27 2020-12-11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块和安全带锁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4204A1 (de) * 2005-04-27 2006-11-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ocksicherer sicherheitsgurtverschluss
US7543363B2 (en) * 2005-05-26 2009-06-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t belt buckle for use with pretensioner
US7552518B2 (en) * 2006-05-17 2009-06-3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t belt buckle for use with pretensioner
WO2008022159A2 (en) * 2006-08-15 2008-02-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t belt buckle for use with pretensioner
DE102008004338B4 (de) * 2008-01-15 2009-09-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ocksicherer Endbeschlag-Schnellverschluss
WO2010057991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Holmbergs Childsafety Ab A safety belt buckle and assembly
US8429799B2 (en) * 2009-12-23 2013-04-3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buckle
JP5385214B2 (ja) * 2010-06-09 2014-01-08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
DE102012018070A1 (de) * 2012-02-07 2013-08-08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chloss mit Freigabesperre
US9718427B2 (en) * 2013-07-19 2017-08-01 Shield Restraint Sytems, Inc. Latch device and anchor with swivel coupling
DE102014101730B3 (de) 2014-02-12 2015-08-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schloss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US9974365B2 (en) * 2014-11-07 2018-05-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uckle guide
US10575597B2 (en) * 2017-11-08 2020-03-03 Autoliv Asp, Inc. Debris resistant seatbelt buckle device
JP7260574B2 (ja) * 2021-02-24 2023-04-18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バックル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5656B1 (de) * 1990-11-15 1995-05-10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Schloss für Sicherheitsgurtsysteme in Fahrzeugen
DE9103556U1 (de) * 1991-03-22 1991-06-27 TRW Repa GmbH, 7077 Alfdorf Schloß für Fahrzeug-Sicherheitsgurte
DE9202526U1 (de) 1992-02-27 1992-04-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årgårda Sicherheitsgurtschloß mit Verriegelungssperre
DE9202528U1 (de) 1992-02-27 1992-04-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årgårda Sicherheitsgurtschloß mit Verriegelungssperre
DE9202525U1 (de) 1992-02-27 1992-04-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årgårda Sicherheitsgurtschloß mit Verriegelungssperre
DE4395228T1 (de) * 1992-10-09 1995-01-26 Autoliv Dev Eine Sicherheitsgurt-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DE4427011A1 (de) * 1994-07-29 1996-02-01 Trw Repa Gmbh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US5496068A (en) * 1995-01-20 1996-03-0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ertia sensitive buckle for seat belt pretensioner system
DE19502416A1 (de) * 1995-01-26 1996-08-01 Trw Repa Gmbh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GB9607796D0 (en) * 1996-04-15 1996-06-19 Alliedsignal Ltd Seat belt buckle
GB9613761D0 (en) 1996-07-01 1996-09-04 Alliedsignal Ltd Buckle
DE29613690U1 (de) * 1996-08-07 1996-12-05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73551 Alfdorf Gurtstrafferfester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JP3809007B2 (ja) * 1998-03-25 2006-08-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US6233794B1 (en) * 1998-06-18 2001-05-22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Buckle for use with a pretensioner
CN1325002C (zh) * 2001-06-08 2007-07-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座椅安全带扣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136B (zh) * 2007-11-27 2013-06-26 株式会社三松 具有防震装置的安全带搭扣
CN102595954A (zh) * 2009-10-28 2012-07-18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插扣装置
CN102595954B (zh) * 2009-10-28 2014-12-31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插扣装置
CN102574499A (zh) * 2009-10-29 2012-07-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汽车安全带的锁扣
CN102574499B (zh) * 2009-10-29 2015-02-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汽车安全带的锁扣
CN102753050A (zh) * 2010-03-02 2012-10-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锁扣装置
CN102753050B (zh) * 2010-03-02 2015-09-0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锁扣装置
CN108372840A (zh) * 2018-04-18 2018-08-07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锁扣装置总成
CN108372840B (zh) * 2018-04-18 2024-05-31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锁扣装置总成
CN112056707A (zh) * 2020-08-27 2020-12-11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块和安全带锁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09922B2 (ja) 2011-01-12
CN1608536B (zh) 2010-11-10
EP1525815B1 (en) 2012-05-02
JP2005144138A (ja) 2005-06-09
US20050086777A1 (en) 2005-04-28
US7124480B2 (en) 2006-10-24
EP1525815A1 (en) 200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8536A (zh)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CN105722720B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1657335A (zh) 儿童座椅的锁定机构及童车的儿童座椅固定装置
CN1736287A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带扣
CN1228009C (zh) 用于拉链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装置
CN1698490A (zh) 带扣以及使用该带扣的安全带装置
US7717489B2 (en) Vehicular seats
JP2009040352A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ロック装置
CN1923566A (zh) 儿童座椅
US6237999B1 (en) Child car seat
CN1752466A (zh) 安装到板孔中的安装体以及固定配件
US7014399B1 (en) Fastener for securing cargo containers having a restraining mechanism
US8002355B2 (en) Vehicular seats
US20060119159A1 (en) Locking headrest assembly
CN1948047A (zh) 倾斜式座椅的结构
US20240123941A1 (en) Safety belt automatic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child safety seat therewith
CN107618406A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1335751A (zh) 一种用以可释放地固定个人物品的旋转夹子
US20040021357A1 (en) Seat arrangement
EP1477357A3 (en) A backrest with headrest for infant seats to be used in motorcars
US8215712B2 (en) Seat recliner assembly
CN1768634A (zh) 带扣装置及带扣装置的装配方法
US11952075B2 (en) Starting device for a motorcycle
US8671722B1 (en) Steering wheel lock to be secured on the arms within the rim of a steering wheel
DE212022000245U1 (de) Lastenträger, etwa ein Fahrradträ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