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1611A - 原稿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1611A
CN1551611A CNA2004100639971A CN200410063997A CN1551611A CN 1551611 A CN1551611 A CN 1551611A CN A2004100639971 A CNA2004100639971 A CN A2004100639971A CN 200410063997 A CN200410063997 A CN 200410063997A CN 1551611 A CN1551611 A CN 1551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stop component
pick
arm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39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0785C (zh
Inventor
森本泰正
西里善行
为平正人
白石嘉仪
大石真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51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07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07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15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reciprocating and rotatable in one direction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65H3/565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reintroducing partially separated articles in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2Squaring-up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2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 B65H2404/725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retrac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4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movable, e.g. pivo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1Access

Abstract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外壳体被设置成允许其围绕一个或多个轴开启和闭合,所述外壳体中的一个或多个止动部件以及与所述止动部件相啮合的一个或多个啮合件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轴独立地枢转运动,一个或多个臂部件的一端由所述外壳体支撑以便做枢转运动,所述止动部件的轴被紧固于所述臂部件的另一端。另外,在闭合至少先前已完全处于开启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外壳体期间,与所述啮合件处于啮合状态的所述止动部件的底部区域抵靠一个或多个原稿托盘中的原稿并被该原稿向上挤压,这样使得所述臂部件的另一端向上作枢转运动,所述止动部件也伴随着向上提升。

Description

原稿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03年2月19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2003-041395为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图像捕获(image capturing)期间每次一张地取出一张或多张原稿页(original sheet)并输送所取原稿页的原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捕获原稿图像的技术包括两种捕获方法,即原稿固定捕获和原稿移动捕获。
由于原稿固定捕获方法是在原稿保持静止不动而通过移动图像信息捕获部件(光学单元)来完成扫描的情况下进行捕获的,所以这适合于原稿是书籍或卡纸页料的情况。由于扫描是通过图像信息捕获部件(光学单元)来进行的,因此这种方法也具有容易提高捕获精度的优点。
与之相反,因为原稿移动捕获方法是在图像信息捕获部件(光学单元)保持静止不动而通过原稿移动来完成扫描的情况下进行捕获的,因此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所述可减少所述装置的尺寸,还有所述装置所占用的面积很小;例如,当所述装置被用于成像装置时。此外,如果许多原稿一起放置于原稿托盘,这种方法还具有的显著优点在于因为随着原稿每次一张地被取出而自动捕获图像,所以操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麻烦地捕获大量的原稿。
此外,采用这种原稿移动捕获方法,以前在一单独的时间里可放置于原稿托盘中的原稿数目大约为20-40张,而近年来已可在其中放置大约100张。这一点已成为可能,其部分原因在于打印速度的提高,捕获装置中的用于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控制器储存容量的增大,以及控制器处理速度的提高,等等。
然而,如上文已叙述的情况,在其中的原稿页的数目增加的时候,没有差错地输送和捕获任何给定组的堆叠原稿(一次作业)的可能性却减小了。而且,在原稿捕获装置与成像装置结合用作复印机的时候,成像装置中产生的问题也会使原稿捕获装置中的操作暂停。如果原稿卡塞在原稿输送路径上的某处,则必须移走该原稿。
现在,有这样一种布置,其中止动部件被设置在原稿托盘处,以便在第一张原稿从原稿托盘上开始输送之前的期间内,在承受原稿重量的同时使倾斜的原稿托盘中装载的原稿对齐并防止其歪斜,所述止动部件用于止挡原稿的前导端并挡住近侧的输送路径,同时也防止出现以下情况,即原稿偶然进入输送路径并导致在输送的一开始就输送多张原稿页(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1-199584)。
对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1-199584中所述的原稿托盘,如果原稿卡塞在原稿输送路径中的某处,就必须如上文已经叙述地那样移走原稿,但由于其外壳体不可能像传统的那样开启和闭合,所以从那里取回原稿就很麻烦。相应地,就需要执行允许外壳体开启和关闭这样的操作从而使得容易取回卡塞在那里的原稿。
但是,在具有像在上文所述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2001-199584中所记载的止动部件的结构中,例如,所述止动部件位于外壳体中,用于执行开启和闭合外壳体的操作有时可产生这样的情况,即外壳体的开启使得原稿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原稿托盘中滑下来并从原稿加载的位置移位,从而导致在该处取出原稿的时间发生变化等等。此外,当试图关闭外壳体时,会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即止动部件与滑落于其上的原稿的前导端相接触,从而会出现穿破和损坏原稿的最坏情况。
这种情况将参照图21至25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结构来详细描述,图21至24是原稿输送装置的垂直剖视图,而图25是其平面图。
外壳体1用于容纳拾取辊R1和分离辊R2,该外壳体1的基面(附图中的右侧)由轴2支撑以允许外壳体1围绕一水平轴开启和闭合,该轴2位于与原稿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在开启和闭合过程中,位于与原稿11输送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轴2作为旋转中心。此外,在外壳体1的自由侧(附图中的左侧),止动部件4由轴3支撑以允许作枢转运动,该轴3位于与输送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上。
而且,在外壳体1的基面处的区域中,分离辊R2由支撑销5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销5位于与输送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上;由该支撑销5所支撑的拾取臂6的一端可以枢转运动。此外,在拾取臂6的另一端,拾取辊R1由支撑销7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销7位于与输送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上。
此外,柱体8设置在外壳体1上,经由支撑销9c被柱体8支撑的啮合件9可以作枢转运动。而且,位于啮合件9一末端区域中的啮合指9a与位于止动部件4的顶端区域处的啮合指4a相互啮合,以使止动部件4保持基本垂直。因此,如上所述,止动部件4能阻挡输送路径12的近侧,从而在承受原稿托盘10中的原稿11的重量的同时使原稿托盘10中的原稿11的前导端11a对齐,并且也防止原稿11偶然进入输送路径12中。
此外,从啮合件9的另一末端区域处水平突出的是止推销(thrust pin)9b,该止推销9b被止推件6b推动和驱动,所述止推件6b位于拾取臂6的一端区域处。
对于该啮合件9,位于支撑销9c的啮合指9a一侧的重量大于止推销9b一侧的重量。因此,当止推件6b不与止推销9b接触时,例如,当拾取臂6处于其被抬升的位置时(图21所示的位置),上述的重量分配促使啮合指9a侧向下枢转运动,从而啮合指9a与上文所述的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相啮合。
附图25是如上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该原稿输送装置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大致中央位置处设置具有拾取辊R1和分离辊R2的拾取臂6;此外,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止动部件4和啮合件9分别位于从该拾取臂6向外的、在拾取臂6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处。也就是说,止动部件4和啮合件9被设置在从拾取辊6向外的位置处,从而这两种部件的每一对分别跨置在拾取臂6上。
此外,在拾取臂6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该拾取臂6枢转运动的驱动控制部件,该驱动控制部件主要由电磁离合器81、扭矩限制器82、拾取臂弹簧83组成。也即,驱动的啮合和分离通过电磁离合器81控制,拾取臂6借助扭矩限制器82的作用力做枢转运动。此外,拾取臂弹簧83的回复力总是沿着趋于向上提升拾取辊的方向作用在拾取辊6上,因此,有时在没有压力作用于扭矩限制器82时,拾取臂弹簧83的回复力促使拾取臂6被提升并占据外壳体1内的指定位置。
附图21所示的是上文所述的状态,其中当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与啮合件9的啮合指9a相啮合时,输送路径12的近侧被阻挡。
当采用这种装置开始进行原稿捕获时,如图22所示,上述的驱动控制部件促使拾取臂6沿着箭头标记91所示的方向枢转,而拾取辊R1与原稿11中的最顶端的纸页接触并取出该最顶端纸页。此外,拾取辊6的枢转运动促使止推件6b下压并降低止推销9b,从而使得啮合件9的啮合指9a侧沿着箭头标记92所示的方向升高,并使得已经相互啮合的两啮合指9a、4a分离。相应地,当取出最顶端原稿11a时,所述原稿11a的前导端使得止动部件4沿着箭头标记93所示的方向被提升,从而打开通向输送路径12的通道,随后,分离辊R2和分离板16仅将一张纸页有选择地从原稿11a中取出,然后将其引导向未示出的原稿捕获单元。
采用像上文已经描述的结构,如图23所示,当外壳体1由于发生输送问题被开启时,原稿11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原稿托盘10滑下并从加载原稿的位置移动。此外,当外壳体1被开启时,伴随着外壳体1的移动而被抬起的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与处于其自由方向的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相互啮合。
采用这种输送装置,沿着箭头标记94所示的方向闭合外壳体1时会引起图24所示的问题情况,即在外壳体1的闭合过程中,止动部件4的底部区域抵压原稿11并且受迫穿过原稿11。
构思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能够减小在外壳体的开启和/或闭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止动部件关联的问题,同时不影响该止动部件的功能(当加载原稿时限制原稿前导端的能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每次一张地自动取出被于一个或多个原稿托盘中的一张或多张原稿页,并将所述原稿朝一条或多条输送路径输送,在所述原稿输送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外壳部件被设置在向下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原稿托盘的一个或多个下端区域上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被设置成允许其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进行开启和闭合;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止动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啮合件,并允许它们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其中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独立地作枢转运动;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促使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被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相互啮合;当至少一个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至少一张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至少一个止动部件通过至少一个啮合件而发生的啮合促使至少一个止动部件被保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即至少一个止动部件将至少其中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以将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限定在至少一个位置处并且防止至少一张原稿进入至少一条输送路径中;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至少一张原稿正进行取出操作时,至少一个啮合件作枢转运动,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之间脱离啮合关系,以允许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并允许输送至少一张原稿。
在此,臂部件的一端可被外壳部件支撑以便进行枢转运动;止动部件的轴被紧固于臂部件的另一端。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当在闭合至少先前已处于开启状态的外壳部件期间,与啮合件相啮合的止动部件的底部区域抵靠原稿托盘中的原稿并被该原稿向上挤压,这样促使臂部件的另一端向上作枢转运动,与之伴随的是止动部件以这种方式向上移动从而使其被保持在外壳部件内。
这样,当试图闭合外壳部件时,原稿与止动部件底端区域的抵靠促使臂部件向上枢转运动,并促使止动部件被提升,啮合件也一起被提升于此。这时,由于止动部件位于该啮合件与该臂部件的轴之间,随着止动部件的上升,止动部件和啮合件彼此之间分离,以致止动部件和啮合件之间的啮合被脱离。这样可减少止动部件对原稿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的损坏。
而且,用于向上提升啮合件的提升件可被一体设置在臂部件上;在闭合至少先前处于开启状态的外壳部件期间,与啮合件处于啮合状态的止动部件的底部区域抵靠原稿托盘中原稿并被该原稿向上挤压时,这样促使臂部件的另一末端向上作枢转运动,与之伴随的是止动部件向上移动,以及提升件也向上移动以进一步向上提升啮合件并使止动部件与啮合件之间脱离啮合。通过这样设置提升件,可以更有效地解除止动部件与啮合件之间的啮合。
此外,外壳部件可具有引导件,当臂部件以不小于预定的角度枢转运动时,该引导件促使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从而使其向上提升。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可以是形成于外壳体的顶端内壁区域处的导向面。也即,已经向上移动的止动部件的顶部区域可抵靠导向面并沿该导向面滑动,以促使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从而使其向上提升。
在外壳体闭合过程中,即使在止动部件与啮合件已经分离的情况下,已被压入外壳体内的止动部件当其顶部区域被导向面引导时将进一步上升。相应地,即使在加载原稿的同时进行外壳部件开启和/或闭合的操作,也能有效地防止对原稿和/或止动部件的损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每次一张地自动取出被置于一个或多个原稿托盘中的一张或多张原稿页,并将所述原稿朝一条或多条输送路径输送,在所述原稿输送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外壳部件被设置在向下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原稿托盘的一个或多个下端区域上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被设置成允许其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进行开启和闭合;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止动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啮合件,以允许它们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独立地作枢转运动;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促使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被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相互啮合;一个或多个拾取臂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上以便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个原稿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作枢转运动;至少一个所述拾取臂具有至少一个拾取辊,用于每次一张地拾取被置于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至少一张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由于至少一个拾取辊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内的至少一个上部区域中而使得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与至少一个啮合件相啮合,以限定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的至少一个位置并防止至少一张原稿进入至少一条输送路径中;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至少一张原稿正进行取出操作时,至少一个拾取臂向下作枢转运动从而促使至少一个拾取辊向下移动并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以便露出,至少一个啮合件以与这种枢轴运动联动的方式作枢转运动,从而使至少一个啮合件与至少一个止动部件脱离啮合状态,允许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并允许至少一张原稿的输送。
而且,拾取臂可具有:第一备用位置,在该第一备用位置处该拾取臂和啮合件不发生啮合,但止动部件和啮合件是相互啮合的;第二备用位置,其介于第一备用位置和当原稿正进行取出操作以及拾取辊已向下移动并远离外壳部件以展露出来时所处的一位置之间,在该第二备用位置处,拾取臂和啮合件之间是啮合的,但啮合件和止动部件之间是脱离啮合的;被设置在外壳部件中的保持部件,当处于第二备用位置时,保持部件保持拾取臂。
这里,保持部件可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板簧,其位于外壳部件的内壁上;当拾取臂至少枢转运动到第二备用位置处时,与拾取臂的枢轴顶部区域抵靠的保持部件保持拾取臂。这种原稿输送装置还可包括用于驱动拾取臂以使其枢转运动的驱动控制部件;当至少先前处于闭合状态的外壳部件被开启时,驱动控制部件驱动拾取臂以使其从第一备用位置枢转运动到第二备用位置。
也就是说,当外壳部件闭合时,止动部件不受限制,其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随后滑过原稿表面;这样在外壳部件被闭合时该止动部件继续提升。这可减少止动部件对原稿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的损坏。
此外,保持部件可包括:设置在拾取辊的基面上的枢轴突起,围绕所述枢轴突起发生枢轴运动;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枢轴限定杆,所述枢轴限定杆限定所述枢轴突起的枢轴运动。当拾取臂至少枢转运动到第二备用位置时,与枢轴限定杆抵靠的枢轴突起保持拾取臂。
也即,当外壳部件被闭合时,止动部件不受限制,其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随后滑过原稿表面;这样在继续闭合外壳部件时该止动部件进行提升。这可减少止动部件对原稿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的损坏。此外,外壳部件被完全闭合时,由于拾取臂的限制将被除去,采用这种装置,已经滑出其合适位置的原稿可被拖回,原稿的前导端再次处于其适当的位置处,此时啮合件上的啮合指越过止动部件的啮合指并再次与止动部件的啮合指相啮合。这样能够使滑出其适当位置的原稿再次被止动部件保持在这样的位置,即原稿的前导端位于适当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配备有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捕获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19是原稿捕获装置中进行单面原稿捕获操作的流程图;
图20是原稿捕获装置中进行双面原稿捕获操作的流程图;
图21是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2是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3是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4是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5是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垂直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参照图1,其示出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原稿11已经置于原稿托盘10上时,止动部件4使得原稿11的前导端11a被挡置于指定位置处。而图2和3所示的是当输送问题发生时可执行的操作中出现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21至25所示的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相同的部件和零件用相同的标记予以标出,在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阐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披露的原稿输送装置和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尽管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中的止动部件4由固接在外壳体1上的轴3支撑以作枢转运动,但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止动部件4是由自身也能作上下枢转运动的轴支撑以作枢转运动。为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采用一种具有附加的臂部件37的结构。
也就是说,所述结构是这样的,即臂部件37的一端在外壳体1的底部区域处被支撑以围绕轴38作枢转运动,轴38被设置在与原稿输送方向X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止动部件4的轴3被紧固于臂部件37的另一端。要注意的是,臂部件37的一端被外壳体1支撑以在止动部件4的轴3侧的位置处作枢转运动,所述位置与啮合件9的柱体8相对。
此外,臂部件37的另一端沿着柱体8的方向延伸并超出轴3,所述延伸部的顶部区域弯曲向上从而形成提升件37a,用于向上提升啮合件9。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如果发生输送问题,驱动控制部件促使拾取辊6从下面的、未被外壳体1遮住的某一位置处向上作枢转运动,在所述位置,正进行原稿的取出过程并且啮合件9的止推销9b和拾取辊6的止推件6b脱离啮合。
采用这种装置,外壳体1由于发生图2所示的原稿输送失败而处于开启状态时,原稿11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原稿托盘10滑下来并从原始加载的位置移位。此外,已经位于其自由方向上的啮合件9,由于脱离啮合而作枢转运动从而在其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与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相啮合的、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伴随着外壳体1的开启而上升。
采用这种装置,现在如果外壳体1沿着如图2中箭头标记94的方向闭合,在此闭合操作过程中,止动部件4的底部区域4b将抵靠在原稿11上。但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的情况下,臂部件37沿着箭头标记95的方向作枢转运动,止动部件4自身被抬高,啮合件9也伴随着向上升高。此时,止动部件4位于啮合件9绕其枢转的轴与臂部件37之间,臂部件37和啮合件9随着该上升过程彼此分离,两啮合指9a,4a之间的啮合被解除。而且,此时由于形成于臂部件37另一端的提升件37a仍进一步提升啮合件9,两啮合指4a,9a之间最终脱离啮合。
因此,由于在原稿进行取出过程时止动部件4也呈现出同样的可枢转运动状态,所以可减少止动部件4对原稿11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11的损坏。
实施例2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当外壳体1闭合时,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止动部件4和原稿11之间的相互影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在如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用于提升止动部件4的结构。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外壳体1具有促使止动部件4枢转运动的引导件,从而当臂部件37以不小于预定的角度作枢转运动时,止动部件4向上提升。更具体地说,用作引导件的导向面41形成在外壳体1的顶端内壁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当止动部件4被向上推动时,止动部件4的顶端区域4c抵靠导向面41并且在箭头标记96的方向上沿着导向面41滑动,从而促使止动部件4向上作枢转运动。
更确切地说,在外壳体1闭合期间,不仅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和啮合件9的啮合指9a之间脱离啮合,而且在止动部件4的顶端区域被导向面41引导时,外壳体1的进一步闭合促使止动部件4进一步上升。相应地,即使在原稿11被置于原稿托盘10中的同时进行开启和/或关闭外壳体1的操作,对原稿11和/或止动部件4的损坏也能够有效防止。
实施例3
图6-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垂直剖视图。参照附图6,其示出的是当原稿11已被置于原稿托盘10中时,止动部件4使得原稿11的前导端被挡置于指定位置处。此外,图7和8所示的是在外壳体1由于发生原稿输送问题而被开启时所进行的操作过程,而图9至11所示的是外壳体1在开启后又被闭合时所进行的操作过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21至25所示的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相应地,相同的部件和零件用相同的标记予以标出,在此可省略对它们的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备用位置(standby position)(图6所示的位置)和第二备用位置(图7和8所示),并且在外壳体1处设有一个用作保持部件的板簧51。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处,拾取臂6的止推件6b和啮合件9的止推销9b没有啮合而啮合件9的啮合指9a和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之间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二备用位置介于在第一备用位置和当原稿正进行取出操作以及拾取辊R2已向下移动并远离外壳体1以露出时所处的位置(图22所示的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处,拾取臂6的止推件6b和啮合件9的止推销9b处于啮合状态而啮合件9的啮合指9a和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之间没有啮合;当处于第二备用位置时,所述板簧51保持拾取臂6。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一种在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上增加了板簧51的结构,所述板簧51具有脊形缓和(detente)区51a从而其末端被弯成V型;在上述结构中,在拾取臂6的自由侧设有一个脊形缓和突起区6c,其被板簧51的缓和区51a所限制。
根据先前所述的结构,依照其与外壳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当外壳体1如图7所示地被开启时,驱动拾取臂6使其作枢转运动的驱动控制部件驱动拾取臂6并使其作枢转运动至第二备用位置;在第二备用位置处,拾取辊R1通过其上升被保持在中间位置(通过拾取臂弹簧83(见图25)的回复力使其上升到中间位置),在此时,啮合件9的啮合指9a和止动部件4的啮合指4a之间脱离啮合状态(见图8)。
相应地,采用这种装置,即使外壳体1处于闭合的状态下,止动部件4没有与啮合件9相啮合,止动部件4的底部区域4b也抵靠原稿11并随后滑过原稿11的表面;因此,如图9所示,当外壳体1闭合时止动部件4沿着箭头标记96的方向被抬升。这样就可减少止动部件4对原稿11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11的损坏。
其后,当外壳体1完全闭合时,如图10所示,驱动控制部件将拾取臂6提升回到第一备用位置。结果,啮合件9的止推销9b与拾取臂6的止推件6b之间脱离啮合,啮合件9作枢转运动从而所述啮合件9的啮合指9a侧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啮合指9a的顶端抵靠在止动部件4的背面上。
采用这种装置,如果原稿11被再次放置于原稿托盘10中,已经位于其向上位置的止动部件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枢轴转返回至基本垂直的方向,这种枢轴转动促使已抵靠在止动部件4背面上的、啮合件9的啮合指9a越过止动部件4的上端区域,如图11所示,并使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与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相啮合。结果,原稿11的前导端在指定位置处对齐,并防止原稿11进入输送路径12。
实施例4
图12-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垂直剖视图。参照附图12,图12所示的是在原稿11已置于原稿托盘10时,止动部件4使得原稿11的前导端被挡置于指定位置处。此外,图13和14所示的是在外壳体1由于发生原稿输送问题而被开启时所进行的操作过程,而图15至17所示的是外壳体1在开启后又被闭合时所进行的操作过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21至25所示的传统的原稿输送装置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相应地,相同的部件和零件用相同的标记予以标出,在此可省略对它们的详细阐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备用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和第二备用位置(图13和14所示的位置),以及在外壳体1处具有保持部件。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处,拾取臂6的止推件6b和啮合件9的止推销9b没有啮合而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和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之间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二备用位置介于第一备用位置和当原稿正进行取出操作以及拾取辊R2已向下移动并远离外壳体1以露出时所处的位置(图22所示的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处,拾取臂6的止推片6b和啮合件9的止推销9b处于啮合状态而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和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之间没有啮合;当处于第二备用位置时所述保持部件用于保持拾取臂6—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先前所述的第三实施例具有类似的方面—而且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没有采用前述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板簧51,而是在拾取辊6的基面上设置枢轴突起61以及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枢轴限定杆62(本实施例中为U形转弯的引导件),其中围绕所述枢轴突起61发生枢转运动,枢轴限定杆62限制所述枢轴突起61的枢转运动。
更确切地说,当外壳体1处于图12所示的闭合状态时,枢轴突起61与枢轴限定杆62之间没有相互啮合,但当外壳体1处于图13和14所示的开启状态时,它们之间是相互啮合的;根据其与外壳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拾取臂6被驱动从而枢转运动至第二备用位置(提升受到限制),这样啮合件9上的啮合指9a与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脱离啮合(图13和14)。
相应地,采用这种装置,即使外壳体1处于闭合状态,止动部件4并没有被限制,底部区域4b也抵靠在原稿11上并随后滑过原稿11的表面;因此,如图15所示,在外壳体1被闭合时,止动部件4沿着如箭头标记97所示的方向被提升。这样就可减少止动部件4对原稿11的影响并防止对原稿11的损坏。
其后,当外壳体1被闭合时,因为枢轴限定杆61处于脱离啮合的状态,拾取臂弹簧83的弹力促使拾取臂被抬升。结果,啮合件9上的止推销9b和拾取臂6上的止推件6b脱离啮合,啮合件9作枢转运动从而所述啮合件9的啮合指9a一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且啮合指9a的顶端抵靠在止动部件4的背面上(见图16)。
采用这种装置,如果原稿11被再次放置于原稿托盘10中,已位于其向上的位置中的止动部件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如图17中箭头标记98所示)枢转返回至基本垂直的方向,所述枢轴转动促使已抵靠在止动部件4背面上的、啮合件9的啮合指9a越过止动部件4的上端区域,与止动部件4上的啮合指4a相啮合。结果,原稿11的前导端在指定位置对齐,并防止了原稿11进入输送路径12。
原稿捕获装置的描述
前面阐述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原稿输送装置;下面我们将要阐述一种包括配备有这种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捕获装置。
图18是一种配备有上文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捕获装置101。参照附图18,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的一些具体特征在这里没有示出。
这种原稿捕获装置101能够捕获原稿平台(original stage)102上原稿11的图像,同时这些原稿是静止不动的,并能够同时在另一原稿平台103上捕获正在被传输的原稿11的图像。为了允许这样进行捕获,在原稿平台102,103的下方设置有:包括光源104和镜片105的光源单元106;包括镜片107,108的镜片单元109;图像透镜110;以及CCD捕获单元111。
在利用原稿平台102进行固定捕获的过程中,在原稿平台102下方,光源单元106以速度V扫描式移动,同时镜片单元109以速度V/2扫描式移动,在CCD捕获单元111的光学距离保持恒定时捕获原稿整个表面的图像。此外,在利用原稿平台103进行移动捕获的过程中,在原稿平台103下方,镜片单元109是静止不动的,由于原稿以下文所述的方式被输送,所以原稿整个表面的图像被捕获。此外,与原稿平台102相对设置的是原稿背压板113,其位于原稿压板112的背面;与原稿平台103相对设置的是原稿背压板115,其在偏压弹簧114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压向原稿平台103。
相对而言,在较宽的范围内,这种原稿捕获装置101的纸页输送机构由设置于其上的原稿托盘10、设置在原稿托盘10的下面的原稿排出托盘122、位于两者之间的弯曲输送路径123组成。
置于原稿托盘10中的原稿11被拾取辊R1取出并被分离辊R2和分离板16所分离,从而每次将一张原稿输送至形成弯曲输送路径123的主传输路径125上。在原稿插入传感器126确认已完成原稿输送后,原稿前导端中的任何歪斜被矫正,原稿通过驱动辊R3以及与其配成对的惰辊R4被输送至与原稿平台103相关的原稿捕获部件处,这些还包括计时辊(PS辊),该辊促使原稿在规定的图像捕获时限内前进,这样就可进行原稿图像的捕获。
图像捕获完成之后,原稿通过一对输送辊R5、R6离开图像捕获部件,原稿经由排出路径127并通过一对能够反向旋转的排出辊R7、R8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
此外,在所述原稿捕获装置101中,在原稿托盘10和原稿排出托盘122之间设有中间托盘128,枢轴板129毗邻于排出辊R7、R8设置,当枢轴板129处于图18中实线所示的向上方向上时(第一位置),原稿从排出辊R7、R8上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或当枢轴板129如虚线所示地向下倾斜时(第二位置),原稿通过枢轴板129转向向上从而被从排出辊R7、R8排出到中间托盘128上。
设置中间托盘128和枢轴板129是为了允许捕获原稿的正背两面,沿着排出路径127所输送的并由排出辊R7、R8排出的原稿可以被排出到中间托盘128上,并且,随着原稿后端被夹在排出辊R7、R8之间的辊隙中,所述输送可被暂停。其后通过反转排出辊R7、R8,原稿将进入辅助输送路径130中,并从所述输送路径130重新进入弯曲输送路径123中。这样,首先捕获原稿托盘10中的原稿上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排出路径127,排出辊R7、R8,枢轴板129,中间托盘128以及辅助输送路径130将原稿翻转从而捕获原稿背面的图像。
在原稿捕获装置101中进行图像捕获操作的描述
附图19是在如上所述的原稿捕获装置101中进行单面原稿捕获的操作流程图。下面将参照流程图对单面原稿捕获的过程加以详细说明。
首先,当已选择单面图像捕获过程时,确定原稿排出部件的中间托盘128处的枢轴板129是否在其第一位置(步骤S501)。如上文所述,这里的第一位置指的是图18中的实线所示的方向,所述方向用于在图像捕获后将原稿引导至原稿排出托盘122上。
如果在步骤S501中所确定的结果是枢轴板129不在其第一位置处,那么枢轴板129将移至其第一位置处(步骤S509)。
在这样确定了枢轴板129的位置之后,原稿被供应原稿的拾取辊R1输送(步骤S502),如上文所述,原稿被驱动辊R3暂停(步骤S503),与原稿捕获时限相配合地重新进行原稿输送(步骤S504)。
在原稿捕获部件处对所输送的原稿进行图像捕获(步骤S505)。这时,确定所捕获的原稿是否应被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步骤S506)。这种确定过程所依据的是:当设定待打印的纸页数目时规定仅打印一张纸页还是打印多张纸页。在步骤S506中,打印多张纸页表明所捕获的原稿将被存储到存储器内;打印一张纸页表明所捕获的原稿记录将不会被存储到存储器内,但从原稿所捕获的图像信息在控制器中进行图像处理,并在其后被直接传输至成像部件的激光生成部件中。此外,当打印一张纸页时(在步骤S506中确定为“否”),从原稿所捕获的图像可进行图像处理并被传输至激光生成部件(步骤S510)。
在进行图像处理的同时,原稿通过输送辊R5、R6被输送到正在原稿排出方向旋转的排出辊R7、R8上;因为枢轴板129在其第一位置处,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步骤S507)。
这种通过原稿输送机构和原稿捕获部件来进行的操作允许对单面原稿进行捕获。对此,虽然已规定操作者应该仅对单面原稿进行捕获,但很显然,那些可进行这种单面捕获的原稿包括仅在其一面具有图像的原稿和在其两面具有图像的原稿。
图20是在上文所述的原稿捕获装置101中进行双面原稿捕获的操作流程图。下面将参照流程图对双面原稿捕获的过程加以详细说明。
首先,当已选择双面图像捕获过程时,双面原稿通过供应原稿的拾取辊R1被输送(步骤S601),如上所述,原稿被驱动辊R3暂停(步骤S602)。接下来,确定原稿排出部件的中间托盘架128处的枢轴板129是否在其第二位置处(步骤S603)。这里的第二位置指的是图18中虚线所示的方向,所述方向用于在图像捕获后将原稿引导至中间托盘128上。
如果在步骤S603中所确定的结果是枢轴板129不在其第二位置处,那么枢轴板129将被移至其第二位置处(步骤S624)。
这样在确定了中间托盘128处的枢轴板129的位置之后,与原稿捕获时限相配合地重新进行原稿输送(步骤S604)。
在原稿捕获部件处,所输送的原稿正面的图像信息被捕获(步骤S605)。此时,所捕获的原稿正面的图像信息被输送到控制存储器中(步骤S606)。这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原稿正面的图像信息在被存储以前进行图像处理。
在进行上述图像处理以及在存储器中存储时,原稿通过输送辊R5、R6被输送到正在原稿排出方向旋转的排出辊R7、R8处;因为枢轴板129在其第二位置处,原稿被引导到中间托盘128上(步骤S607)。在被引导到原稿托盘128之后,随着原稿的后端沿其输送方向被保持于排出辊R7、R8之间的辊隙中,原稿的输送被暂停(步骤S608)。
这样就结束对原稿正面捕获输送过程的描述。
其后,排出辊R7、R8沿着其在步骤S607中旋转的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原稿沿着辅助输送路径130进行输送(步骤S609)。所输送的原稿在驱动辊R3处被暂停(步骤S610),与原稿捕获时限相配合地被重新输送原稿(步骤S611)。
在原稿捕获部件处,捕获所输送原稿的背面的图像信息(步骤S612)。此时,所捕获原稿的背面的图像信息在控制器中进行图像处理,在这之后将其传送到成像部件的激光生成部件中(步骤S613)。
在进行上述图像处理以及传送原稿时,原稿通过输送辊R5、R6再次被输送到正在原稿排出方向旋转的排出辊R7、R8;因为枢轴板129在其第二位置,原稿被引导到中间托盘128上(步骤S614)。在被引导到原稿托盘128之后,随着原稿的后端沿其输送方向被保持于排出辊R7、R8之间的辊隙中,所述原稿的输送暂停(步骤S615)。
这样就结束对原稿背面捕获输送过程的描述。
其后,排出辊R7、R8沿着其在步骤S614中旋转的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已被暂停的原稿沿着辅助输送路径130进行输送(步骤S616)。当原稿被这样输送时,通过原稿插入传感器126来确定经过于此的原稿的后端是否已通过所述原稿插入传感器126(步骤S617)。此时,如果原稿的后端已通过于此并且如果还有其它的随后的原稿(在步骤S618中确定为“是”),所述随后的原稿通过供应原稿的拾取辊R1进行输送(步骤S619)并通过驱动辊R3被暂停(步骤S620),这时的状态是所述原稿等待与原稿捕获时限同步。这样,随后的原稿也被输送,在此期间原稿的正背面都被捕获,之后原稿沿着输送路线被输送。
当原稿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输送而经过原稿插入传感器126,确定枢轴板129是否在其第一位置处(步骤S621)。此时,由于枢轴板129从其在步骤S603中被置于第二位置时起仍然处于第二位置,将所述枢轴板129移向第一位置(步骤S625)。
这样确定了枢轴板129的位置。同样在这期间,原稿通过输送辊R5、R6输送到正在原稿排出方向旋转的排出辊R7、R8处,所述方向的枢轴板129促使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步骤S623)。这里,在确认经过于此的原稿在其图像捕获已经完成后已通过原稿捕获部件时(步骤S622),已经被驱动辊R3暂停并如上所述地等待的后续原稿的输送得以继续,并对所述后续原稿进行图像捕获。
这样就结束对回转原稿输送(slewed original tranport)过程的描述。
先前阐述的此类原稿输送操作以及由原稿捕获部件执行的操作允许实现对原稿双面进行捕获。
这样,在执行原稿双面捕获的操作中包括“原稿正面捕获输送”,“原稿背面捕获输送”以及“回转的原稿输送”这三个输送过程。关于这样进行输送的原因,当然应该清楚为什么“原稿正面捕获输送”和“原稿背面捕获输送”是必需的;按照“原稿背面捕获输送”过程的结论,当枢轴板129的位置被移动并且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时,如果在多张原稿纸页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将会出现页码无序且与原件的顺序不相同的情况。“回转的原稿输送”过程用于补救像这样的不利情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上下文所述的结构中,当外壳部件处于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止动部件通过啮合件的啮合促使所述止动部件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即止动部件将原稿的前导端挡置于指定位置处以限定原稿前导端的位置并防止原稿进入输送路径中;当外壳部件处于闭合状态并进行原稿取出过程时,啮合件作枢转运动,止动部件和啮合件之间脱离啮合,从而允许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并允许原稿输送,采用这样一种结构:臂部件的一端由外壳部件支撑以作枢转运动,止动部件的轴被固接于臂部件的另一端。也就是说,至少在此之前处于开启状态的外壳部件被闭合时,因为止动部件的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被原稿托盘中的原稿向上挤压,这样促使臂部件的另一端向上作枢转运动,随着而来的是止动部件向上升高以被容纳于外壳部件内,这可减少止动部件对原稿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的损坏。此外,通过给臂部件提供用于向上提升啮合件的提升件,可以更有效地确保止动部件与啮合件中间脱离啮合。而且,通过为外壳部件设置引导件,当臂部件以等于或不小于预定的角度作枢转运动时,所述引导件促使止动部件向上作枢转运动,这可有效防止对原稿和/或止动部件的损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上下文所述的结构中,当外壳部件处于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由于拾取辊位于外壳部件内的上部区域而使得止动部件与啮合件之间保持啮合,以限定原稿前导端的位置并且防止原稿进入输送路径;当外壳部件处于闭合状态并进行原稿取出操作时,拾取臂向下作枢转运动从而促使拾取辊向下移动并远离外壳部件以从所述外壳部件中露出,啮合件以与这种枢转运动联动的方式作枢转运动,从而止动部件和啮合件之间脱离啮合,允许止动部件枢转运动并允许原稿输送,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拾取臂具有:第一备用位置、第二备用位置、位于外壳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以及当处于第二备用位置时保持拾取臂的保持部件。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处,拾取臂和啮合件不啮合,但止动部件和啮合件相啮合;所述第二备用位置介于第一备用位置和当进行原稿取出操作且拾取辊已向下移动并远离外壳部件以展露出来时所处的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处,拾取臂与啮合件相啮合,但啮合件和止动部件之间不啮合。换句话说,当外壳部件处于闭合状态时,因为止动部件不受限制,所述止动部件的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随后滑过原稿表面,从而当外壳部件仍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止动部件继续提升,这可减少止动部件对原稿的影响并可防止对原稿的损坏。

Claims (11)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每次一张地自动取出被置于一个或多个原稿托盘中的一张或多张原稿,并将所述原稿朝一条或多条输送路径输送,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外壳部件被设置在向下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原稿托盘的一个或多个下端区域上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
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被设置,以允许其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进行开启和闭合;
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止动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啮合件,以允许它们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其中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分别独立地作枢转运动;
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促使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被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
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相互啮合;
当至少一个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至少一张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至少一个止动部件通过至少一个啮合件而发生的啮合促使至少一个止动部件被保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即至少一个止动部件将至少其中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以将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限定在至少一个位置处并且防止至少一张原稿进入至少一条输送路径中;
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至少一张原稿正进行取出过程时,至少一个啮合件作枢转运动,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之间脱离啮合关系,以允许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并允许至少一张原稿的输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臂部件的至少一端被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支撑以允许进行枢转运动;
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的至少一个轴被紧固于至少一个臂部件的至少一个另一端。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闭合至少先前已完全处于至少一种开启状态的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期间,与至少一个啮合件处于啮合状态的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的至少一个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被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向上挤压,这样促使至少一个臂部件的至少一个另一端向上作枢转运动,与之伴随的是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以这种方式向上移动从而使其被保持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内。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臂部件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提升件,用于向上提升至少一个啮合件;
在闭合至少先前已完全处于至少一种开启状态的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期间,与至少一个啮合件处于啮合状态的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的至少一个底部区域抵靠原稿并被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向上挤压,这样促使至少一个臂部件的至少一个另一端向上作枢转运动,与之伴随的是至少一个止动部件向上移动和至少一个提升件向上移动从而进一步向上提升至少一个啮合件并且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与至少一个啮合件之间脱离啮合。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当至少一个臂部件以不小于至少一个预定角度作枢转运动时,所述引导件促使至少一个止动部件枢转运动以向上提升。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当至少一个臂部件以不小于至少一个预定角度作枢转运动时,所述引导件促使至少一个止动部件枢转运动以向上提升;
至少一个所述引导件是至少一个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的至少一个顶部内壁区域;
已向上移动的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的至少一个顶部区域抵靠至少一个导向面并沿所述导向面滑动,从而促使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作枢轴运动以向上提升。
7.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每次一张地自动取出被置于一个或多个原稿托盘中的一张或多张原稿,并将所述原稿朝一条或多条输送路径输送,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外壳部件被设置在向下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原稿托盘的一个或多个下端区域上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
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被设置,以允许其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进行开启和闭合;
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止动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啮合件,以允许它们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张原稿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独立地作枢转运动;
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促使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被挡置于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处;
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相互啮合;
一个或多个拾取臂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上,以允许围绕一个或多个沿着与至少一个原稿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而设置的轴作枢转运动;
至少一个所述拾取臂具有至少一个拾取辊,用于每次一张地拾取被置于至少一个原稿托盘中的至少一张原稿;
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所述装置处于至少一张原稿取出备用状态时,由于至少一个拾取辊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内的至少一个上部区域中而使得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与至少一个啮合件相啮合,以限定至少一张原稿的至少一个前导端的至少一个位置并防止至少一张原稿进入至少一条输送路径中;
当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处于至少一种闭合状态并且至少一张原稿正进行取出过程时,至少一个拾取臂向下作枢转运动从而促使至少一个拾取辊向下移动并远离至少一个所述外壳部件以展露出来,至少一个啮合件以与这种枢转运动联动的方式作枢转运动,从而使至少一个啮合件与至少一个止动部件脱离啮合状态,允许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作枢转运动并允许至少一张原稿的输送。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拾取臂具有:
一个或多个第一备用位置,在该位置处至少一个拾取臂和至少一个啮合件没有啮合,但至少一个止动部件和至少一个啮合件是相互啮合的;
一个或多个第二备用位置,其介于至少一个第一备用位置和当至少一张原稿正进行取出过程以及至少一个拾取辊已向下移动并远离至少一个外壳部件以展露出来时所处的至少一位置之间,在该第二备用位置处,至少一个拾取臂和至少一个啮合件之间是啮合的,但至少一个啮合件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之间是脱离啮合的;
一个或多个保持部件,其被设置在至少一个外壳部件中;
当处于至少一个第二备用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保持部件保持至少一个拾取臂。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可变形的板簧,其位于至少一个外壳部件的至少一个内壁上;
当至少一个所述拾取臂至少枢转运动到至少一个第二备用位置处时,与至少一个拾取臂的至少一个枢轴顶部区域抵靠的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保持至少一个拾取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包括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拾取辊的至少一个基面上的至少一个枢轴突起,和被设置在至少一个装置主体上的至少一个枢轴限定杆,其中围绕所述枢轴突起发生枢轴运动,而所述枢轴限定杆限定至少一个所述枢轴突起的枢轴运动;
当至少一个拾取臂至少枢转运动到至少一个第二备用位置时,与至少一个所述枢轴限定杆抵靠的至少一个所述枢轴突起保持至少一个拾取臂。
11.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驱动控制部件,其驱动至少一个拾取臂以作枢转运动;
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控制部件,用于当开启至少先前已完全处于闭合状态的至少一个外壳部件时,驱动至少一个拾取臂以使其从至少一个第一备用位置枢轴运动到至少一个第二备用位置。
CNB2004100639971A 2003-02-19 2004-02-19 原稿输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07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1395/03 2003-02-19
JP2003041395A JP4056900B2 (ja) 2003-02-19 2003-02-19 原稿搬送装置
JP041395/2003 2003-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611A true CN1551611A (zh) 2004-12-01
CN100350785C CN100350785C (zh) 2007-11-21

Family

ID=3298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3997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0785C (zh) 2003-02-19 2004-02-19 原稿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8970B2 (zh)
JP (1) JP4056900B2 (zh)
CN (1) CN100350785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4044A (zh) * 2010-08-02 2012-02-0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给送机构
CN103171917A (zh) * 2011-12-20 2013-06-26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务机及应用于此多功能事务机的止挡元件
CN105366391A (zh) * 2014-08-22 2016-03-02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挡止机构及其适用的馈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3973B2 (ja) * 2004-02-04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KR100561430B1 (ko) * 2004-05-29 2006-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원고급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TW200824910A (en) * 2006-12-08 2008-06-16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utomatic paper-fee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same apparatus
US7665725B2 (en) * 2007-01-22 2010-02-23 Xerox Corporation Registration gate for multi sheet inserter tray
US7651082B2 (en) * 2007-04-25 2010-0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stack stop
US7753363B2 (en) * 2007-05-09 2010-07-13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aper feeding device
TWI371419B (en) * 2007-08-29 2012-09-01 Avision Inc Paper pick-up mechanism and feeder of using the same
KR101053728B1 (ko) * 2008-01-21 2011-08-02 엘지엔시스(주)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매체분리장치
TWI366517B (en) * 2009-12-11 2012-06-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5643010B2 (ja) * 2010-07-13 2014-12-1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給紙装置
US8052139B1 (en) * 2010-09-03 2011-11-08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feeding mechanism having stopper means
JP5358593B2 (ja) * 2011-01-28 2013-1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527B2 (ja) * 2011-02-28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1423B2 (ja) * 2011-08-31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389978U (zh) * 2011-11-14 2012-08-22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取纸机构
TWI464072B (zh) * 2011-11-25 2014-12-11 Cal Comp Electronics & Comm Co 止擋元件、饋紙裝置及事務機
CN103213857A (zh) * 2012-01-19 2013-07-2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馈纸装置
US20130193635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eeding apparatus
JP6089562B2 (ja) * 2012-10-11 2017-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
WO2018048391A1 (en) 2016-09-07 2018-03-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ick arm raise with one-way clutch and torque limiter
JP7031195B2 (ja) * 2017-09-26 2022-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47071A (ja) * 2021-09-24 2023-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トッパ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2643A (ja) * 1983-12-05 1985-07-01 Canon Inc 給紙装置
JPH01281234A (ja) * 1988-05-09 1989-11-13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用紙供給装置
US5351945A (en) * 1992-05-30 1994-10-0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Overlapped transfer-preventing mechanism
JPH08310668A (ja) * 1995-05-19 1996-11-26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シート給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9584A (ja) 2000-01-14 2001-07-24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TW568833B (en) * 2000-05-03 2004-01-01 Benq Corp Fee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feeding media
JP2001341879A (ja) 2000-06-02 2001-12-11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その給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給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6935A (ja) * 2000-09-21 2002-04-02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給紙装置
JP3618659B2 (ja) * 2000-11-08 2005-02-09 ニスカ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における原稿シートの分離構造
JP3742296B2 (ja) * 2000-12-19 2006-02-01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紙装置
JP4422929B2 (ja) * 2001-07-31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TW493617U (en) * 2001-11-15 2002-07-01 Silitek Corp Paper feeding device
US6651971B2 (en) * 2002-01-11 2003-11-25 Umax Data Systems, Inc. Paper collecting device
KR100413694B1 (ko) * 2002-04-02 2004-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기의 급지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4044A (zh) * 2010-08-02 2012-02-0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给送机构
CN102344044B (zh) * 2010-08-02 2014-11-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给送机构
CN103171917A (zh) * 2011-12-20 2013-06-26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务机及应用于此多功能事务机的止挡元件
CN105366391A (zh) * 2014-08-22 2016-03-02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挡止机构及其适用的馈送系统
CN105366391B (zh) * 2014-08-22 2017-06-23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挡止机构及其适用的馈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50152A (ja) 2004-09-09
JP4056900B2 (ja) 2008-03-05
US7398970B2 (en) 2008-07-15
CN100350785C (zh) 2007-11-21
US20040188918A1 (en) 200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0785C (zh) 原稿输送装置
CN116380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09644C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222844C (zh) 纸处理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264073C (zh) 具有错位安放机构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27631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3146C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91605A (zh)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03A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762672A (zh) 纸张裁断装置和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275451C (zh)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01051199A (zh)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573590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26622A (zh) 纸张叠放装置
CN1896880A (zh) 排纸装置
CN1573589A (zh) 连接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637637A (zh) 纸页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64226A (zh)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23455A (zh) 纸张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77137A (zh) 送纸器,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40803A (zh)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526626A (zh) 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752215Y (zh) 能平稳送纸的成像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US20200122952A1 (en) Paper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