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451C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5451C CN1275451C CN200410007763.5A CN200410007763A CN1275451C CN 1275451 C CN1275451 C CN 1275451C CN 200410007763 A CN200410007763 A CN 200410007763A CN 1275451 C CN1275451 C CN 127545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original copy
- rotating parts
- reading apparatus
- documen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56—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for maintaining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between the scanning elements and the picture-bearing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象读取装置,一边使原稿在原稿台上移动,一边读取该原稿的图象信息,具有运送旋转部件、支撑部件和间隙形成部,该运送旋转部件与上述原稿台相对设置,运送原稿;该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上述运送旋转部件;该间隙形成部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件上,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原稿台之间,形成间隙,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支撑部件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该图象读取装置读取例如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或是传真机装置等的纸张状的原稿的图象。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设置于数字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上的图象读取装置中,为了向图象读取装置自动供给作为纸张的原稿,具有可自由开闭的作为纸张自动运送装置的一例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Auto DocumentFeeder)。
具有该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图象读取装置的读取方法之一,有下述读取方法,即相对于由自动原稿供给装置自动供纸的原稿,通过马达,使设置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下方的读取单元移动到设定位置停止后,从灯单元照射光,对于以规定速度运送的原稿进行扫描,通过由读取单元检测其反射光来读取图象(以下称为扫描读取)。
以往,使用该扫描读取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读取位置附近的构成,如图8、图9所示。
在图8所示的构成中,在读取位置α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运送辊对(402、403),在读取位置α的略上方,设置作为原稿台的压板玻璃404和形成规定间隙的引导部件405。这样,通过将读取单元401移动到读取位置α,一边将原稿P限制在上述间隙之间,一边以一定的速度,将其运送到位于读取位置α的读取单元401上,从而抑制运送原稿时的速度变化,进行图象的读取。
另外,也可以是下述的构成,即如图9所示,代替引导部件405,设置通过无图示的驱动机构而可以旋转的压板辊406,在比引导部件405和压板玻璃404的间隙更微小的间隙之间,按压原稿到压板玻璃404侧,进行运送。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91938
[专利文献2]特开2001-066713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32643
但是,在上述那样以往的技术的情况下,产生了下述的问题。
在如图8所示的构成中,因为引导部件405在运送原稿时,具有滑动阻力,所以与压板玻璃404的间隙必需至少要空开1mm左右。由于该间隙,原稿P如图所示,被弯曲运送。因此,产生从弯曲部的压板玻璃404到上升时的光量降低,具有适于读取的亮度水平的可读取区域为极狭窄的范围,在读取位置α从可读取区域偏离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图象质量劣化。
另外,在图9所示的构成中,是通过使原稿P与作为运送旋转部件的压板辊406紧密接触进行运送的,虽可以将原稿P进一步按压到压板玻璃404上进行运送,但在为使装置小型化而缩小压板辊406的曲率的情况下,随着读取位置β从压板辊406的中心偏离,产生了由于原稿P从压板玻璃404离开而造成的光量降低,从而不能保持适于读取的亮度水平。其结果为可读取区域仅限于压板辊中心附近,与引导部件405同样,在读取位置β从可读取区域偏离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图象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的课题,通过扫描读取,在进行图象读取的图象读取装置中,以使读取部周边的亮度水平稳定,防止图象不良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是一种图象读取装置,一边使原稿在原稿台上移动,一边读取该原稿的图象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运送旋转部件和支撑部件,该运送旋转部件与上述原稿台相对设置,运送原稿;该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上述运送旋转部件;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支撑部件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
由于不仅运送旋转部件,支撑部件也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与运送旋转部件紧密接触,使原稿随着运送旋转部件的曲率,可以消除随着从运送旋转部件中心偏离、原稿离开原稿台所造成的光量降低。因此,可以使读取部周边的亮度水平稳定,防止画质不均匀,能够扩大可读取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复印机的概略剖视图,该复印机是作为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状态。
图3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4是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的控制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6A是用于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部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图6B是用于说明图6A的A向视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部的构成的概略仰视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举例详细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这些的相对配置等,可以根据适用发明的装置的构成或各种条件,进行适当的变更,主旨不是将该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表示复印机的概略剖视图,该复印机是作为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状态。图3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图4是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的控制方框图。图5是用于说明具有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概略剖视图。图6A是用于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部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图6B是用于说明图6A的A向视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部的构成的概略仰视立体图。
[装置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就作为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状态的复印机进行说明,复印机大致是由读取部150、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以及打印部300构成,于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大致是由读取部150以及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构成。
[读取部的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图象读取单元的读取部150具有灯152和反光镜153、155、156,该灯152是对原稿面照射光,该反光镜153、155、156将来自与通过灯152所照射的光对应的原稿P的反射光引导至透镜157以及CCD158。灯152和反光镜153安装在第1光学台159上,反光镜155、156安装在第2光学台151上。
另外,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通过无图示的线缆,与马达(M3)314(参照图5)结合,通过马达314的旋转驱动,控制与原稿台玻璃3的平行移动。
位置传感器315(参照图3)是用于检测第1光学台159的静止位置传感器。以位置传感器315的位置为基准,通过使马达314正转·反转,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移动,光学扫描原稿台玻璃3上的原稿。
另外,马达314是由步进马达构成的。在该马达314上,接续编码器302(参照图3),通过该编码器302的输出,可以识别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移动了多少脉冲量。即,通过位置传感器315和来自编码器302的编码脉冲,可以掌握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的位置。
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反光镜153、155、156,被引导至透镜157,通过透镜157,聚光到CCD158上。CCD158对反映原稿信息的上述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作为电子图象信号输出。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使第1光学台159停止在原稿读取位置160的状态下,通过流动读取模式和原稿台玻璃读取模式这2个模式,可以读取原稿信息,该流动读取模式通过ADF2一边运送原稿,一边读取原稿信息,该原稿台玻璃读取模式是将原稿固定载置于原稿台玻璃3上,一边使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读取原稿信息。
接着,使用图3,就读取部150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作为读取部150的控制系统,具有灯152、马达314、编码器302、位置传感器315、备份RAM303、扫描仪控制器304以及在扫描仪控制器304内部的ROM304a,该灯152用于向原稿照射光;该马达314使第1以及第2光学台159、151(参照图1)向副扫描方向移动,扫描原稿;该编码器302与A/D转换回路301、马达314接续,该A/D转换回路301对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CCD158、CCD158的输出信号进行A/D转换,该光电转换元件对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该位置传感器315用于将第1光学台159定位在静止位置;该备份RAM303用于设定在ADF原稿读取模式(流动读取模式)中的正规的原稿读取位置。
[打印部的说明]
打印部300是使用公知的静电潜像成像的图象形成机构。
下面,使用图2,就作为图象输出部的打印部300进行说明。
100是上层盒,盒内的纸张通过分离爪和供给辊101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运送,引导至套准调节辊106。102是下层盒,盒内的纸张通过分离爪和供给辊103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运送,引导至套准调节辊106。104是手送引导器,一张张的纸材通过辊105,引导至套准调节辊106。108是纸张装载装置(上承式),具有通过马达等升降的中板108a,中板上的纸张通过供给辊109和分离爪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运送,导入运送辊110。
112是感光鼓,114是显影器,115是转印静电器,116是分离静电器,构成图象形成部。
117是运送成像后的纸材的运送带,118是定影装置,119是运送辊,120是挡板。成像后的纸材通过挡板120,导入排出辊121,运送到分类器122内。分类器122具有非分类盘122a、分类盘122b、非分类盘排出辊122c、分类盘排出辊122d,非分类盘和分类盘升降,一段段区分纸张。另外,代替分类器,也有安装排出盘的情况。
在双面复印,多重复印的情况下,定影后的纸张由挡板120分流,由运送辊201运送,在双面复印的情况下,经皮带202、204、通路206、排出辊205,排出到中间盘200。在多重复印的情况下,纸张由挡板203导入箭头207方向,从而排出到中间盘200。209、210是供给纸张的半月辊,211是分离辊对,213、214、215是将纸张运送到套准调节辊106的运送辊。
[自动原稿供给装置的说明]
作为开闭单元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2,在读取部150的上方,通过合页机构95、96,相对于作为原稿台的压板玻璃161、原稿台玻璃3,可开闭地设置。下面,基于附图,就自动原稿供给装置2进行详细说明。
[原稿盘部的说明]
在图1中,原稿盘4用于装载纸张状的原稿P。在原稿盘4上,作为一对宽度方向限制板的侧引导器在原稿的宽度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置。通过用侧引导器,限制装载在原稿盘4上的原稿P的宽度方向,可以确保供给时的运送稳定性。
[分离部的说明]
供纸辊5设置在原稿盘4的上方。供纸辊5随着分离运送辊8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供给纸张原稿。
供纸辊5通常位于待避在作为静止位置的上方(图中虚线位置)的位置,不会对原稿整理作业造成妨碍。若供纸动作开始,则下降到图中实线位置,与原稿P的上面接触。因为供纸辊5是通过无图示的臂轴支承的,所以摆动该臂,可使供纸辊5上下摆动。
分离垫6配置在分离运送辊8的相对侧,对分离运送辊8侧加压。分离垫6是由比分离运送辊8的摩擦小若干的橡胶材料等形成的,对通过供纸辊5供纸的原稿P一张张进行处理,由分离运送辊8进行供纸。
[运送部的说明]
套准调节辊12、套准调节从动辊11(以下称为套准调节辊对11、12)是整理通过分离部供纸的原稿的前端的套准调节机构,朝向静止的套准调节辊对11、12的夹持部,与分离的原稿前端碰撞,使原稿产生环,整理其前端。
接着,通过读取辊22、读取从动辊14,向压板玻璃161运送。运送到压板玻璃161上的原稿由转移台162举升,通过读取排出辊23、读取排出从动辊16运送。
若图象读取结束,则通过排纸辊18,将原稿排出到排纸盘10。
在双面模式时,不是通过排纸辊18排出,而是反转,由上方的纸通路引导,向套准调节辊对11、12运送。若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1、12,则与上述同样,进行原稿的内面的读取。
[驱动系统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5,说明用于驱动各辊等的驱动系统。
分离马达(M1)50是步进马达,通过正反旋转,进行原稿的分离·运送。
在分离马达50向供纸方向旋转时,使供纸辊5从作为静止位置的上方(图中虚线位置)下降,压着原稿盘4上的纸张原稿的最上层纸,同时驱动供纸辊5与分离辊8。
分离马达50在向运送方向旋转时,该运送方向是作为供纸方向的反转方向,将供纸辊5提升保持在作为静止位置的上方(图中虚线位置),同时驱动套准调节辊12。
读取马达(M2)51是步进马达,驱动读取辊22、压板辊24、读取排出辊23及排纸辊18。以读取所运送的原稿的图象的速度,驱动各辊。
分离电磁螺线圈57在双面原稿反转时,使排纸辊18的从动辊轮压着·离开。
(传感器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5,就各传感器进行说明。
在原稿盘4上,设置有原稿设定检测传感器40,该原稿设定检测传感器40通过遮光罩的摆动,遮蔽光电断路器,检测纸张原稿P的设定。
另外,在原稿盘4的下部,设置纸宽检测传感器44,该纸宽检测传感器44通过检测侧引导器的位置,来检测设置在原稿盘4上的原稿束P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在分离辊8和套准调节辊12之间,设置套准调节传感器7,检测分离供给的原稿的前端,检测控制向套准调节辊12的碰撞量(环量)的时间等,该套准调节传感器7通过遮光罩的摆动,遮蔽光电断路器,检测原稿。
在读取辊22之后,设置读取传感器13,作为在原稿读取位置160上的图象读取开始时间的基准信号,该读取传感器13通过遮光罩的摆动,遮蔽光电断路器,检测原稿。
在排纸辊18之前,设置排纸传感器17,检测原稿的排纸时间等,该排纸传感器17通过遮光罩的摆动,遮蔽光电断路器,检测原稿。
[供纸动作的说明]
若通过原稿设定传感器40,检测到在原稿盘4上有原稿P,则供纸辊5下降,在原稿束上接触。
若在复印机的操作部,输入复印条件,按压开始键,则通过原稿盘4上的原稿宽度传感器44,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再有,解除分离电磁螺线圈57的保持,原稿受到供纸辊5的供给力,进入下游部。
这样,将从原稿盘4进出的原稿P一张张分离,运送到下游部。
通过了分离部的原稿P在套准调节辊12处整理前端,通过套准调节辊12运送。
在第1光学台159位于原稿读取位置160的状态下,前端到达读取辊22,向着压板玻璃161运送,一边通过压板辊24以及读取排出辊23运送,一边进行图象读取。
若图象读取结束,则由排纸辊18装载到排纸盘10上。
在双面模式时,不是通过排纸辊18排出,而是反转,由上方的纸通路引导,向套准调节辊对11、12运送。若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1、12,则与上述同样,进行原稿内面的读取。
[控制回路的方框图说明]
如图4所示,控制回路是以微型处理器(CPU)54为中心构成的,在CPU54的输入输出板上,接续有各种负载的驱动回路以及传感器信号。
另外,控制回路具有通过无图示的电池进行备份的RAM,和控制关联软件所容纳的ROM。另外,55是用于控制与复印机主体56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用IC。
分离马达50和读取马达51由各步进马达驱动器驱动。来自CPU54的相励磁信号和马达电流控制信号输入到各驱动器中。
离间电磁螺线圈57由驱动器驱动,通过与CPU54的输入输出板连接的信号,控制其动作。
套准调节传感器7、设定传感器40、读取传感器13、排纸传感器17、盘宽度传感器44等的各种传感器与CPU54的输入板连接,用于为了显示在装置内的原稿的举动以及可变负载的举动。
[读取部构成的说明]
下面,使用图6A、图6B和图7,就读取部进行说明。
161是作为原稿台的压板玻璃,在该压板玻璃161的玻璃表面上,施加EC线(通明导电线)。26是铝片,用导电性两面胶带从压板玻璃表面至内面进行粘贴。另外,在压板玻璃表面侧的铝片上,粘贴有保护铝片的树脂片。
24是作为运送旋转部件的白色压板辊,是在轴的长度方向,缠绕高反射率(反射效率良好)的部件,例如白色橡胶而形成的。这样,通过读取马达51的驱动,以轴为中心向原稿运送方向旋转。另外,位于在读取位置160中的第1光学台159的相对侧,使原稿读取时的背面亮度水平稳定。
27是作为支撑部件的压板保持器,是由高反射率(反射效率良好)的部件,例如白色树脂形成的,通过与压板保持器27卡合的轴承,可转动地轴支承压板辊24的两轴端。另外,如图7所示,压板保持器27被设置为围绕长度方向的全长覆盖压板辊24,提高压板辊24背后的反射率,使读取位置附近的亮度水平稳定。由于不仅压板辊24、压板保持器27也由高反射率的部件形成在可以使读取部周边的亮度水平稳定的同时,能够扩大可读取的区域。
32是作为间隙形成部的限制凸缘,设置在压板保持器2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在压板辊24的白色橡胶的外侧(图7)。另外,如图6B所示,限制凸缘32与压板辊24为同心圆,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其设定为与压板辊24相比,为大0.15mm的径。该限制凸缘32通过后述的弹压机构29的弹压力,被向压板玻璃161按压,将压板辊24和压板玻璃161的间隙t限制在0.15mm。
通过将压板辊24和压板玻璃161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间隙t,可以消除象以往那样随着从压板辊24的中心偏离,而产生的光量降低,造成该光量降低的原因是,或是因间隙过大而造成在压板玻璃161上运送的原稿弯曲,或是因与辊紧密接触运送原稿,而使原稿随着辊的曲率弯曲。
25是作为限制部件的纸张按压滚轮,是由高反射率(反射效率良好)的部件,例如白色、滑动性高的树脂形成的。再有,纸张按压滚轮25设置在贯通压板保持器27的固定轴上,通过原稿的接触,相对于轴从动旋转而构成。此时的纸张按压滚轮25由于保持在压板保持器27上,所以通过限制凸缘32与压板玻璃161压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保证纸张按压滚轮25和压板玻璃161的间隙在0.8mm。纸张按压滚轮25在贯通压板保持器27的固定轴上,至少设置一个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在轴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滚轮。
28是由作为反射部件的塑料薄膜构成的白色胶片,在限制凸缘32与压板玻璃161接触时,相对于压板玻璃161,略水平地被粘贴。通过将白色胶片28设置在纸张按压滚轮25与压板辊24之间,也可以使其具有作为引导部件的功能,该引导部件引导从纸张按压滚轮25侧运送的原稿,使其朝向压板辊24。在轴方向设置多个纸张按压滚轮25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将白色胶片28插入多个设置的纸张按压滚轮25之间。这样一来,白色胶片28也可以例如由梳状形状(梳齿状形状)构成。
30是作为臂部件的摆动臂,以读取辊22的轴为摆动中心,可摆动地设置。摆动臂30为支撑压板保持器27的两端,而在两端上一端一个,共具备有2个,在哪一方的摆动臂上,嵌合孔空着,就与设置在压板保持器27上的凸起31嵌合而构成。
29是作为弹压机构的扭力螺旋弹簧,读取辊22的轴作为引导棒,将固定轴钩挂固定在承板33的挂钩部,将作用轴钩挂在摆动臂30上构成。通过该扭力螺旋弹簧29的弹压力,向压板玻璃161侧弹压摆动臂30。
此时,由于压板保持器27与摆动臂30嵌合,所以保持在压板保持器27上的压板辊24、纸张按压滚轮25和白色胶片28也可摆动地一体支撑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2上,在关闭自动原稿供给装置2时,通过使限制凸缘32与压板玻璃161碰撞,可以使压板辊24、纸张按压滚轮25和白色胶片28的位置关系通常保持一定。
另外,限制凸缘32只要能将压板辊24和压板玻璃161的间隙限制(保持)在规定的间隙即可,限制凸缘32的碰撞(相接)也可以不是压板玻璃161,例如,也可以是构成读取部150的筐体。
象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限制凸缘32,将压板辊24和压板玻璃161的间隙限制(保持)在规定的间隙,可以消除随着从压板辊中心偏离,而产生的光量降低,造成该光量降低的原因是、或是在压板玻璃161上运送的原稿弯曲,或是因与辊紧密接触,而使原稿随着辊的曲率弯曲。再有,因为将压板保持器27设置为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形状,所以可以使读取位置附近的亮度水平保持在适于读取的亮度水平。
另外,因为纸张按压滚轮25在与压板辊24相比的运送上游,相对于压板玻璃161,将原稿限制为略水平,所以可以防止原稿上浮,使原稿为稳定状态,可以扩大可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的范围。再有,通过使压板辊24、压板保持器27、纸张按压滚轮25、白色胶片28的至少表面是由高反射率(反射效率良好)的部件,例如白色部件构成的,可以增加读取位置附近的亮度水平的稳定区域。
据此,可以设定读取位置,随时可以进行高品质的图象读取,而不拘泥于读取位置的不标准或读取装置(第1光学台159)的停止精度的不标准,该读取位置的不标准伴随着因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的开闭而产生的压板辊24的位置的不标准。
另外,因为压板保持器27是保持压板辊24、纸张按压滚轮25和白色胶片28的构成,所以可以使读取区域为所需最小限度的宽度,可以实现紧凑地提供高品质图象的图象读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读取位置附近的亮度水平保持在适于读取的亮度水平,可以实现紧凑地提供高品质图象的图象读取装置。另外,可以使读取部周边的亮度水平稳定,防止画质不良。
Claims (11)
1.一种图象读取装置,一边使原稿在原稿台上移动,一边读取该原稿的图象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运送旋转部件和支撑部件,该运送旋转部件与上述原稿台相对设置,运送原稿;该支撑部件被设置成围绕上述运送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的全长覆盖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并可旋转地支撑上述运送旋转部件;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支撑部件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以及上述运送旋转部件的表面是白色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件上、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原稿台之间形成间隙的间隙形成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的上游侧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被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上,使其与上述原稿台之间形成间隙,限制移动的原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是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上的旋转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将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的反射部件支撑在与上述运送旋转部件相比原稿运送方向上游侧的与上述原稿台相对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与上述限制部件之间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与上述原稿台相对设置,将原稿引导至该运送旋转部件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件是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特性的反射部件。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摆动地保持上述支撑部件的开闭单元,在上述开闭单元相对于上述原稿台为开启的情况下,通过使上述支撑部件从上述原稿台离开,相对于该原稿台,开放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在上述开闭单元相对于上述原稿台为关闭的情况下,通过使上述间隙形成部与上述原稿台相接,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与上述原稿台之间形成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可摆动地保持在原稿运送机构上,该原稿运送机构被支撑在上述开闭单元上,朝向上述原稿台运送原稿;上述原稿运送机构具有臂部件和弹压机构,该臂部件可摆动地保持上述支撑部件,该弹压机构将上述支撑部件向上述原稿台的一方弹压;在上述开闭单元为关闭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弹压机构,上述支撑部件被向上述原稿台的一方弹压,通过使上述间隙形成部与上述原稿台相接,在上述运送旋转部件和上述原稿台之间形成间隙。
1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象读取装置和图象形成部,该图象形成部根据由上述图象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原稿的图象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2098 | 2003-03-07 | ||
JP062098/2003 | 2003-03-07 | ||
JP2004036774A JP4332443B2 (ja) | 2003-03-07 | 2004-02-13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036774/2004 | 2004-0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3187A CN1543187A (zh) | 2004-11-03 |
CN1275451C true CN1275451C (zh) | 2006-09-13 |
Family
ID=33161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077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451C (zh) | 2003-03-07 | 2004-03-05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67879B2 (zh) |
JP (1) | JP4332443B2 (zh) |
CN (1) | CN127545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85735B2 (en) * | 2001-12-21 | 2008-06-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468108B2 (ja) * | 2004-08-20 | 2010-05-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498149B2 (ja) * | 2005-01-17 | 2010-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4815964B2 (ja) * | 2005-09-16 | 2011-1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KR100677625B1 (ko) * | 2005-12-23 | 2007-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급지장치를 구비한 화상독취장치 |
JP4241769B2 (ja) | 2006-06-26 | 2009-03-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送り装置 |
JP4858407B2 (ja) * | 2006-11-27 | 2012-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TWI331982B (en) * | 2007-05-25 | 2010-10-21 | Teco Image System Co Lted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ing the same |
TWI395461B (zh) * | 2008-11-11 | 2013-05-01 | Avision Inc | 具有非直線型饋紙通道之掃描設備 |
JP5213675B2 (ja) | 2008-12-05 | 2013-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3538B2 (ja) * | 2009-03-17 | 2012-01-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328825B2 (ja) * | 2010-02-17 | 2013-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US8351095B2 (en) * | 2010-03-18 | 2013-01-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e scan device |
US8675262B2 (en) * | 2010-03-25 | 2014-03-1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JP5542182B2 (ja) * | 2012-08-22 | 2014-07-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78466B2 (ja) | 2014-03-03 | 2019-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読取装置 |
JP6658647B2 (ja) * | 2017-03-28 | 2020-03-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55600B2 (ja) | 2020-02-04 | 202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16114B2 (ja) * | 2020-05-29 | 2024-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23005833A (ja) * | 2021-06-29 | 2023-0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70606A (en) * | 1988-07-27 | 1990-11-13 | Ricoh Company, Ltd. |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
US5168310A (en) * | 1989-12-15 | 1992-12-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Original image transporting and reading apparatus |
JPH04336857A (ja) * | 1991-05-14 | 1992-11-25 | Toshib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 |
JPH06291938A (ja) | 1993-04-01 | 1994-10-18 | Ricoh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US5438435A (en) * | 1993-07-27 | 1995-08-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uplex document hand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5488464A (en) * | 1994-05-31 | 1996-01-30 | Xerox Corporation | Constant velocity transport for electronic document imaging |
JP3354732B2 (ja) * | 1994-12-15 | 2002-12-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り確認機構及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原稿読取り装置 |
JP3788128B2 (ja) | 1999-08-31 | 2006-06-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674991B2 (en) * | 2000-08-21 | 2004-01-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original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2002152460A (ja) | 2000-11-10 | 2002-05-24 | Canon Inc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32643A (ja) | 2001-01-30 | 2002-08-16 | Canon Aptex Inc | 原稿送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32642A (ja) | 2001-01-30 | 2002-08-16 | Canon Aptex Inc | 原稿送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54192A (ja) * | 2001-05-22 | 2002-12-06 | Canon Inc | 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203657C (zh) | 2001-08-07 | 2005-05-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US7202983B2 (en) * | 2001-08-22 | 2007-04-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JP3715919B2 (ja) * | 2001-12-21 | 2005-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241084B2 (ja) * | 2003-02-24 | 2009-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744518B2 (ja) * | 2003-10-24 | 2006-02-1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
2004
- 2004-02-13 JP JP2004036774A patent/JP43324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05 US US10/792,735 patent/US7667879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3-05 CN CN200410007763.5A patent/CN127545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3187A (zh) | 2004-11-03 |
US7667879B2 (en) | 2010-02-23 |
US20040207887A1 (en) | 2004-10-21 |
JP2004297780A (ja) | 2004-10-21 |
JP4332443B2 (ja) | 2009-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5451C (zh)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00343146C (zh) | 纸张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63801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3715919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14329B2 (ja) | 自動給紙装置 | |
CN1661486A (zh) |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 |
CN1550439A (zh) | 成像装置 | |
US704319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075103A (zh) |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
JP20081074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380588A (zh) | 成象设备 | |
CN1605188A (zh) | 纸张运输设备和图像读出设备 | |
CN1896880A (zh) | 排纸装置 | |
CN1577137A (zh) | 送纸器,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140198357A1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 |
CN1640803A (zh) |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
US7845631B2 (en) |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764226A (zh) |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0829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83535A (zh) |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241084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178077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89948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设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 | |
JP2004307184A (ja) |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214724A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