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045A -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045A
CN1535045A CNA2004100316477A CN200410031647A CN1535045A CN 1535045 A CN1535045 A CN 1535045A CN A2004100316477 A CNA2004100316477 A CN A2004100316477A CN 200410031647 A CN200410031647 A CN 200410031647A CN 1535045 A CN1535045 A CN 1535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nection
reason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6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
松永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在本发明中,用户在无线终端中逐个无线系统地至少设置和保存对于每个无线系统的连接的优先级P和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来作为连接策略。另外,从无线系统接收的通知信息允许对这些种类的信息进行动态设置。在无线链路质量等于或大于Q1、并且标志F1被设置为ON的无线系统中,无线终端按照从高到低的优先级顺序来选择并连接到无线系统。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handover)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可与多个无线系统连接的终端中的系统选择、与系统连接以及从系统断开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在例如无线LAN(局域网)和移动电话的无线系统中,无线终端通过无线基站与其它无线终端和有线网络的终端进行通信。也存在一种称为自组织(ad hoc)模式的通信形式,其中每一个无线终端成员都直接从其它无线终端接收或向其发送无线信号;然而,这不在本发明的考虑范围之内。一个无线基站覆盖的区域有限,因此当无线终端迁移时,为了实现连续通信的目标,它将进行切换,即适当地转换到相邻的无线基站。
一般地,当在同一无线系统内进行切换时,即该系统由无线电承办商定义的系统标识符、频带、调制解调技术等都是相同的,通过主要比较无线终端和多个无线基站中的一个之间的无线链路的质量与该无线终端和另一个基站之间的质量,选出具有最优无线链路质量的无线基站以进行切换。在同一无线系统内的切换是一种已有并成熟的技术,在非专利文件1中将其作为算法的例子进行了描述。
另一方面,当无线终端在不同的无线系统间迁移时,切换的标准通常不采用无线链路质量,而是由用户设置的以上无线系统的优先级决定。而且,通常,在无线系统间执行切换的定时通常都被限制在启动无线终端的时刻,或者无线终端从无线系统的范围之外迁移到该范围之内的情形下,很少在通信期间对无线系统进行转换。作为有关无线系统间的切换的公知技术,还有非专利文件2、3和4。
在非专利文件2中说明了一种方法,无线LAN终端的用户按照优先级的顺序,自动地预注册可连接的无线LAN的系统名称(IEEE标准802.11中的Service Set ID(服务集ID)),以根据需要将在无线链路层中用于认证和加密的信息与其设置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就在启动无线LAN终端时,以及在无线LAN终端从无线LAN的服务范围之外迁移到已注册的无线LAN中任意一个的服务范围之内时,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无线LAN系统以根据这一优先级进行连接。
在根据这一技术的系统间切换中,只要可以建立无线链路,就不再对链路质量进行评估,并总是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进行连接。因此,只要用户处于静止状态就没有问题,无线链路质量几乎没有波动;但随着用户的迁移,当无线终端和相连的无线系统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经常下降到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时,会频繁地发生链路断开和重连接,这样就有问题了。另外,即使在用户终端的迁移中,无线终端和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无线LAN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只要无线终端没有和连接中的无线LAN断开,就存在以下问题,即它没有转换到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无线LAN上。
在参考文件3中示出了以下方法,即在启动无线电话终端时,或者当它从移动电话的服务范围之外迁移到其范围之内时,自动地选择“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在这个时刻,终端首先尝试和用户与之签订了合同的主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HPLMN)进行连接。如果用户不能连接到HPLMN,则它接下来尝试和终端内USL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订户身份模块)中的“用户控制PLMN选择器”字段中所描述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进行连接,还尝试和“运营商控制PLMN选择器”字段中所描述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进行连接。如果通过上述步骤仍没有找到可以连接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则随机地选择具有足够接收信号质量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来连接,若还没有找到任何具有足够接收信号质量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的话,则按照接收信号强度的顺序来选择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系统。
在根据这种技术的系统间切换中,一旦与无线系统建立连接,就不再执行对系统的重新选择,直到无线终端迁移到其服务范围之外,或者用户执行了手动操作为止。因此,类似于非专利文件2中的技术,当无线终端和主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经常下降到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时,会频繁地发生链路断开和重连接,这样就有问题了。另外,对于移动电话服务而言,主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和有别于它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之间对用户的计费系统通常是不一样的,因而存在以下情况,即用户并不总是想要自动连接到所自动选择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但是,伴随非专利文件3的技术就会出现以下问题,即根据上述尝试连接的程序会自动地选择无线系统。
在非专利文件4中示出了以下方法,即通过定期评估多个无线系统的连接费用函数,选择和重新选择具有最低连接费用的无线系统,所述连接费用函数如下
fn(Bn,Pn,Cn)=wb·ln(1/Bn)+wp·ln(1/Pn)+wc·ln(Cn)其中使用了无线系统n的链路带宽参数Bn、功耗参数Pn和计费条件Cn,并采用加权参数wb、wp和wc。作为无线系统的例子,所列举的是使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移动电话、无线LAN和红外线网络。在上述连接费用函数中并未包括无线链路质量,因而它是在到现有无线系统的链路断开时,或者是在建立到新的无线系统的链路而执行切换时所使用的方法。
就这篇非专利文件4而言,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它使得终端具有时间滞后以实现切换的稳定性,从而只有在切换后的逝去时间等于或大于规定值时才执行下一次切换,以防止在无线链路质量下降时发生频繁的链路断开和重连接。但是,在非专利文件4中,用户不得不手动设置上述连接函数的加权参数,因而存在以下问题,即对网络具有较少经验的用户很难来设置这些参数。另外,链路带宽仅仅使用了链路的物理速度,因而存在下列问题,即没有反映出根据工作状况例如网络的拥塞状况而改变的部分。此外,未对可同时与之建立链路的无线系统的数量加以限制,因而存在下列问题,即随着可与之建立链路的无线系统的数量的增加,无线终端的功耗将会增大。
而且,就非专利文件4而言,在对那些分别具有不同的交换技术、调制技术和传输介质的系统进行转换时,存在着与各个系统所具有的不同特性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具有GSM技术的移动电话中,因为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所以即使传输速度比较低,也可以提供稳定的电话业务;但是,在无线LAN中,因为采用的是允许冲突发生的分组交换技术,所以即使传输速度很快,电话业务的稳定性也可能下降。在这个例子的情形中,使用电话业务的用户有时希望由具有GSM技术的移动电话来提供业务,即使无线LAN可用。另一方面,使用具有GSM技术的移动电话来利用数据传输业务的用户希望在无线LAN变为可用时立即转换过去。这种方式下的问题在于,不可能控制与用户所使用的通信业务严格保持一致。
[非专利文件1]
G.P.Pollini,“Trends in Handover Design”,IEEE CommunicationsMagazine,March 1990,p82-p90
[非专利文件2]
Microsoft WindowsXP Operating System,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 Service,
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columns/cableguy/cg1102.asp
[非专利文件3]
3 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TS(TechnicalSpecification)22.011“Service Accessibility”Section 3.2.2.2 At switch-on orrecovery from lack of coverage,A)Automatic network selection mode.
[非专利文件4]
Helen J.Wang,et al.,“Policy-Enabled Handoffs Across HeterogeneousWireless Networks”,2nd IEEE Workshops on Mobile Computing andApplications(WMCSA’99),New Orleans,LA,February 1999.
如上所述,无线系统间的传统切换技术的问题就在于,由于无线终端和相连的无线系统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而导致了频繁的链路断开和重连接,以及向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的转换不是自动执行的。
使用图36和图37来具体解释不自动执行向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的转换的问题。在图36中,存在着无线系统A、B和C,而1000、1010和1020分别代表了从无线系统A、B和C可以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的区域。这里,假设用户在A点接通其终端的电源以开始通信,并如迁移路径1030所示,经由B点迁移到C点。另外,假设用户对无线通信系统A、无线通信系统B和无线通信系统C的连接优先级依次上升。
另外,图37是当用户根据迁移路径1030迁移时,在用户终端中所要接收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示意图。在这个图中,1001、1011和1021分别表示无线通信系统A、B和C的接收电平。另外,由信号电平1031示出的信号电平被当作实现稳定通信所需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在这种状况下,首先考虑用户从A点迁移到B点的情况。在用户接通其终端电源的A点,无线系统A和B都是可连接的,因为无线系统B在连接优先级上高于无线通信系统A,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到无线系统B。随着用户的终端根据迁移路径1030迁移,当它进入可从无线系统C接收到稳定的通信服务的地域时,来自无线系统C的接收信号电平超过了信号电平1031。
另一方面,在用户接通其终端电源的时刻与之建立连接的无线系统B的接收信号电平也已经超过了信号电平1031,因而能够实现稳定的通信。在这个时候,一旦可以从具有更高连接优先级的无线系统C接收到稳定的通信服务,而在用户接通其终端电源的时刻不可能与无线系统C建立连接,那么用户希望立即执行连接转换(切换)到无线系统C。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可从无线系统B接收稳定的通信,所以不可能切换到无线通信系统C。
此外,当无线终端从B点迁移到C点时,它经过1010,这是无线系统B的服务区域边界,来自无线系统B的接收信号电平下降到信号电平1031以下。在现有技术中,在这一时间点上,它再次检索可从其接收到稳定的通信服务的无线系统。这个时候,检测出无线系统A和无线系统C作为候选的连接系统,并且基于连接优先级而执行向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C的切换。
为了使用户的连接优先级与稳定后的通信服务兼容,原本期望在它从A点向B点迁移的过程中,在穿过无线系统C的服务区域边界1020的时刻,执行向无线通信系统C的切换,所述无线系统C具有更高的连接优先级,还可以从其接收到稳定的通信服务。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在它从B点迁移到C点之前,不可能切换到无线系统C。
另外,如果各个无线系统的计费系统互不相同,那么问题在于,即使用户不总是希望进行自动连接,也会自动选择无线系统来尝试连接。
另外,如果通过组合每个无线系统的链路带宽、功耗、计费条件等来有条件地确定系统间的切换,则用户不得不手动设置它们的组合方式,因而就有以下问题,即对网络具有较少经验的用户很难来设置它们,并且不可能反映出网络的动态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响应于连接策略信息、以及无线终端和每个无线系统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稳定地实现无线系统间的切换,所述连接策略信息例如是用户设置的无线系统的优先级和自动连接的合理性条件(advisability condition)。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对可从无线终端同时建立的无线链路的数量加以限制,以抑制无线终端的功耗,并且动态地加入网络的工作状况,例如拥塞状态,以在切换的有条件确定中反映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下列问题,即未对可同时与之建立链路的无线系统的数量加以限制,导致功耗随着已与之建立链路的无线系统的数量增加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系统选择装置,用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连接策略包括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的优先级。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是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服务器是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服务器,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服务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间的切换方法是一种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在通信系统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系统选择步骤,即在所述通信终端中,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网络系统是具有以下功能的网络系统,即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在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根据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选择应当开始与之连接的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程序是用于控制可与多个通信系统连接的通信终端的操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系统选择步骤,即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程序是用于控制基站的操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基站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程序是用于控制网络管理服务器的操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所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步骤。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操作。进行一种配置,使得响应于连接策略信息、以及无线终端和每个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来选择应当开始与之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连接策略信息例如是由作为用户的通信终端的使用者所设置的每个通信系统的优先级和自动连接的合理性条件。这样做就使得通信系统间的切换得以稳定地实现。此外,能对可从无线终端同时建立的通信链路的数量加以限制,从而抑制通信终端的功耗,并且能动态地加入网络的工作状况,例如拥塞状态,以在切换的有条件确定中反映它。
附图说明
阅读以下具体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和无线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10的内部配置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10的另一种内部配置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20的内部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表,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0的表;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手动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手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1的表;
图13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2的表;
图18是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3的表;
图20是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4的表;
图23是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在关于连接到无线系统/从无线系统断开而进行通知时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5的表;
图25是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初始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表,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
图27是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28是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表,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
图30是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表,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
图32是在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图33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管理服务器的系统图;
图34是在从图33的网络管理服务器直接向无线终端发送无线系统信息时的顺序图;
图35是示出图33中的网络管理服务器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36是用于解释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任务的图;以及
图37是示出图36中的无线终端的接收信号电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解释。图1中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和无线系统的连接关系。无线系统配置有无线网络、无线基站、有线链路、无线链路和网络管理服务器。作为无线系统的例子,列举了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和符合3 GPP标准的移动电话系统等,但不总是局限于此。另外,在由不同的管理组织向无线系统指定了符合同一技术规范的、相互独立的无线系统标识符的情况下,它们各自被视为不同的无线系统。在各个无线系统在地理上靠近,并且其中一部分相互交叠的情况下,无线终端伴随其启动和迁移,选择一个或多个无线系统而连接到外部网络。
在无线系统A的服务区域100中,连接于无线基站20的无线终端10和11经由无线链路200和201进行数据通信。无线基站20和21分别经由有线链路300和301与无线系统A的有线网络30相连,还分别经由有线链路310和320与网络管理服务器40和外部网络50相连。在无线系统B的服务区域101中,与无线基站22相连的无线终端12、13和14经由无线链路202、203和204进行数据通信。无线终端12可以连接于无线系统B的无线基站22和无线系统A的无线基站21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这里,它与无线系统B的无线基站22相连。
无线基站22经由有线链路302与无线系统B的有线网络31相连,还分别经由有线链路311和321与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服务器41和外部网络50相连。在无线系统C的服务区域102中,与无线基站23相连的无线终端15、以及与无线基站24相连的无线终端16和17经由无线链路205、206和207进行数据通信。无线终端15和16可连接于无线系统B的无线基站22和无线系统C的无线基站23和24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这里,它们分别与无线系统C的无线基站23和24相连。无线基站23和24经由有线链路303和304与无线系统C的有线网络32相连,还分别经由有线链路312和322与网络管理服务器42和外部网络50相连。
下面,图2中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内部配置。当无线接收器60从无线链路200接收到无线信号时,它执行物理层的调制和数据链路层的终端操作,以将接收数据400、402和403输出到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处理装置69、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和无线链路质量获取电路63。另外,无线发射器61对所输入的发射数据401执行数据链路层的终端操作以及物理层的调制,并将无线信号发射到无线链路200。
在图2中,无线接收器60和无线发射器61被图示为有多个;但是其中各有一个就够了。在要求同时连接到多个无线系统的情况下,与同时连接的数量相对应的一组无线接收器和无线发射器就变得很必要了。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获取连接所必需的无线系统信息,例如无线系统所通知的无线系统标识符,并把它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和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无线链路质量获取电路63测量存在于服务范围之内的无线系统的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以输出它的结果到切换确定装置65。
无线系统连接/断开装置64给出用于连接到无线系统/从无线系统断开的指示(instruction),并在接收到切换确定装置的请求之后变更无线接收器60和无线发射器61的各种配置。切换确定装置65基于所输入的信息而做出切换的决定。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存储由用户输入的无线系统信息、优先级、自动连接的无线链路质量阈值等,并将无线系统注册信息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和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对连接中的、已被注册的、以及仍未被注册但处于服务范围之内的各个无线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显示,同时还显示无线链路质量。手动连接/断开装置68一旦接收到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而得到的、用于连接到无线系统/从无线系统断开的指示,就将手动连接/断开指示信息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TCP/IP处理装置69和应用执行装置70发送/接收用于在无线终端上执行通信应用的数据。
另外,为了根据各种应用例如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来对切换控制进行转换,如图3所示,被引入图2的方框中的应用选择装置78将用于每种应用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都置于其控制之下。应用选择装置78从应用执行装置70输入执行中的应用信息,以选择合适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此外,在一般的终端中,传输路径是不考虑应用而单方面决定的,因而为了引入对应于这些应用的切换控制,无线终端需要进行对应以使得可以逐项应用地指定输入/输出接口。
此外,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即多项应用所请求的连接目的地无线系统各不相同,因而不可能同时进行连接。由此,为了根据应用而对切换控制进行转换,需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协调多个连接目的地无线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为各项应用预置优先级,以选择具有高优先级的应用所指定的连接目的地无线系统。
在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基站20的内部配置。无线接收器80和无线发射器81对将要经由无线链路200和201而发射/接收的无线信号执行调制解调处理和数据链路层终端处理。有线接收器82和有线发射器83对将要经由有线链路300而发射/接收的信号执行调制解调处理和数据链路层终端处理。数据传输装置84利用无线接收器80、无线发射器81、有线接收器82和有线发射器83来执行数据传输处理。
另外,数据传输装置84将从无线系统信息广播装置86输入的广播发射数据输出到无线发射器81。统计信息获取装置85由发射/接收数据信息455生成统计数据457,并把它输出到网络管理服务器通信装置87。无线系统信息广播装置86生成用于将诸如无线系统标识符的无线系统信息在其控制下广播到无线终端的数据,并把该数据输出到数据传输装置84。
网络管理服务器通信装置87执行协议处理以和网络管理服务器通信,并且实现统计信息的输出、异常时的陷阱(trap)生成等等。另外,当网络管理服务器通信装置87由网络管理服务器请求来变更对无线基站的设置时,它将配置信息输出到数据传输装置84、以及无线发射器/接收器80/81和有线发射器/接收器82/83,以执行对各种设置的变更。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图,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无线系统信息950由目的地无线终端标识符960、发射源基站标识符961、分组分类字段962和无线系统标识符(N)963构成。当广播无线系统信息时,将广播地址设置成目的地无线终端标识符960。将无线基站20的地址设置成发射源基站标识符961。
分组分类字段962用于标识正常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类型,这里设置一个指示无线系统信息的标识符。无线系统标识符(N)963是由管理组织设置的无线系统标识符。例如,对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系统而言,服务集标识符(SSID)就相当于无线系统标识符。
图6中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0。要注册的信息是无线接口510、系统标识符(N)520、连接的优先级(P)530和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540。将诸如WLAN(无线LAN)和蜂窝电话之类的接口信息设置成无线接口510。如果无线终端只有一个无线接口,则可以省略无线接口510。无线系统的系统标识符被注册到系统标识符(N)520的字段。
在图6的情形下,注册了五种系统标识符,即办公室1、休息室1、休息室2、公共场所1和公共场所2。由用户指定的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优先级被注册到连接的优先级(P)530。在图6的情形下,定义了从0到7的八级优先级。自动开始连接所必需的无线链路质量的阈值信息被设置成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信息。关于评估链路质量的方法,存在着各种方法,例如使用信号电平的方法、使用信噪电平比的方法、使用分组差错率的方法和使用重发射概率的方法。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参考的是无线接收器的接收敏感度(使分组丢失率等于1%的接收信号电平),将无线终端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电平和接收敏感度之间的差与阈值Q1进行比较。当Q1被设定几乎为0(零)时,在无线链路变为可用后立即进行连接,因而连接的条件很容易。当Q1设定得较大时,初始连接的条件变难了,因而在连接相对稳定后才允许通信。
图7中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当无线系统信息被用户输入到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中(步骤801)时,它首先设置无线接口信息和无线系统标识符N(步骤802)。接下来,它检查是否存在用户对连接的优先级P的指定(步骤803),当其存在时设置它的值(步骤804),当其不存在时,设置连接优先级的默认值(步骤805)。
另外,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检查是否存在用户对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的指定(步骤806),当其存在时设置它的值(步骤807),当其不存在时设置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的默认值(步骤808)。它将所设置的信息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和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步骤809和810)。
图8中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切换确定装置65定期执行对切换的确定,并当确定定时到来时开始一系列的确定处理(步骤601)。首先,它从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获取无线系统注册信息(步骤602),从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获取可连接无线系统的标识符列表(步骤603),并从无线链路质量获取电路63获取可连接无线系统的无线链路质量(步骤604)。
接下来,切换确定装置65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多个无线系统中选择连接目的地候选者(步骤605),以执行无线系统的自动连接处理(步骤607)。在它对所有无线系统执行了这种处理后,它安排下一次切换的确定定时(步骤606),并进入停顿。
图9是图示图8中无线系统自动连接处理607的细节的流程图。首先,切换确定装置65从属于所选出的无线系统的基站中选择一个基站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者,所述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是最好的(步骤611)。它检查到这个基站的连接是否已在进行中(步骤612),如果它在进行中,则在这种情况下结束处理(步骤613)。当它不在进行中时,将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者的基站和所述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当作Q(步骤614),将已注册到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者的无线系统的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作为Q1(步骤615),检查Q和Q1的大小关系(步骤616)。
如果Q小于Q1,则处理结束(步骤617)。当Q等于或大于Q1时,指示无线系统连接/断开装置64与所选择的无线基站进行连接(步骤618),并且它检查连接是否成功(步骤619)。当连接失败时,处理结束(步骤620)。当连接成功时,并且当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有多个,并且最新连接的无线系统具有最高优先级时(步骤621),将默认路由更新为最新连接的无线系统(步骤622)。另外,所谓默认路由指的是一对地址和输出接口,这是由上述终端在发送一个其目的地地址不存在于路由表中的分组时作为传输目的地而设置的。通常,它是可被指定为默认路由的一个接口,并且当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无线系统时,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最后,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一个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S623),然后处理结束(步骤624)。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手动连接处理的流程图。当在图8和图9所示的自动切换之外,还由用户的手动操作来执行连接处理时,其处理遵照这个流程图。首先,当手动连接/断开装置68向其中输入了连接到新无线系统的指示时(步骤631),切换确定装置65在属于所选择的无线系统的基站中,选择一个其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最好的无线基站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者(步骤632)。
接下来,它指示无线系统连接/断开装置64与所选择的无线基站进行连接(步骤633),并且检查连接是否成功(步骤634)。当连接失败时它结束处理(步骤635)。当连接成功时,并且当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有多个,并且最新连接的无线系统具有最高优先级时(步骤636),它将默认路由更新为最新连接的无线系统(步骤637)。最后,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一个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S638),然后处理结束(步骤639)。
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手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当手动连接/断开装置68输入从无线系统断开的指示(步骤641)时,检查与所指定的无线系统的基站的连接是否在进行中(步骤642)。如果在进行中,则向无线系统连接/断开装置64给出断开的指示(步骤644),如果它不在进行中,则处理结束(步骤643)。
检查断开是否失败(步骤645),当断开失败时,处理结束(步骤646)。当断开成功时,并且当从其断开的无线系统被设置为默认路由时(步骤647),接下来将默认路由更新为具有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步骤648)。最后,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一个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S649),然后处理结束(步骤65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逐个无线系统地设置优先级和连接开始的链路质量阈值,以根据这些来执行系统间的切换,这样就允许稳定地实现无线系统间的切换,同时反映用户的连接策略。
图12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1。在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1中,在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0之外,还逐个无线系统地定义了自动连接标志(F1)信息。
图13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连接处理的流程图。关于切换的整个处理过程,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类似。在选出了作为连接目的地候选者的无线系统后,首先检查该无线系统的自动连接标志F1是否设置为ON(步骤661)。当标志F1不是ON时,在这种情况下结束处理(步骤662)。当标志F1为ON时,此后执行的处理类似于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自动连接处理。
以这种方式定义无线系统的自动连接标志,就能够在用户不总是希望自动连接的情况下避免自动连接到无线系统,例如在各个无线系统的计费系统不同的情况下。
图14中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用户没有指定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优先级时,设置自动进行,使得Q1和优先级P具有负相关性。在输入了无线系统的注册信息后(步骤821),在优先级被设置(步骤825)之前的处理都和图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系统信息注册/更新的流程图相似。
接下来,Pmax被当作要以固定方式预先决定的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优先级的最大值(步骤826),并且检查是否存在用户对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的指定(步骤827)。当存在用户对Q1的指定时,按照原本的样子来使用所指定的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步骤828)。相反,当不存在指定时,将ΔQ1设置为要以固定方式预先决定的连接开始阈值差(步骤829),Q1被设置为(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的默认值)+(Pmax-P)·ΔQ1(步骤830)。
在对Q1的设置完成后,无线系统的注册后/更新后信息被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步骤831),以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然后处理结束(步骤832)。
根据本发明,以这样一种方式使设置自动化,使得Q1和优先级P具有负相关性,这样会更容易地选出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进行连接,其连接条件被减弱了。
图15中所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对无线系统的自动连接处理之外,当连接中的以上无线系统的数量超过最大同时连接无线系统数M时,按照优先级P从低到高的顺序来选择无线系统以执行自动断开处理,即自动地断开到所选择的无线系统的连接。
这种切换处理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切换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对所有的无线系统按照从高到低的优先级顺序执行了自动连接处理后执行无线系统的自动断开处理(步骤686)。图16中所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首先,以固定的方式来预先决定最大同时连接无线系统数M(步骤690),以检查当前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数是否超过了M(步骤691)。无论何时最新完成了到无线系统的连接,这个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数都会加1(一个),当连接断开时其减1(一个)。
但是,与无线LAN类似,在最新选择无线系统进行连接的同时,与现有无线系统的连接断开的情况下,就不进行任何加法。这里,如果当前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数没有超过M,则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结束(步骤693)。当它超过M时,按照从低到高的优先级顺序,从无线系统中选择断开目的地候选者(步骤692)。在步骤692中,从循环过程中已选择的无线系统之外的其它无线系统中来选择断开目的地候选者。如果到所选择的无线系统的基站的连接正在进行中(步骤694),则向无线系统连接/断开装置64给出断开到所述基站的连接的指示(步骤695)。当断开成功时(步骤696),还检查到其的连接被断开的无线系统是否被设置为默认路由(步骤697),并且当它被设置为默认路由时,将默认路由更新为具有下一最高优先级的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步骤698)。
最后,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699),并且处理返回步骤691。对于没有用这里所示的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来切断到其的连接的无线系统,或者当无线链路质量下降到无线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时,都由用户的手动断开操作来执行断开处理。
以这种方式对最大同时连接无线系统数M加以限制,以在超过它时按照从低到高的优先级顺序来自动执行无线系统的断开处理,这样就可以实现无线终端的功耗降低。
图17中所图示的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2。在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2中,除了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1之外,还逐个无线系统地定义了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2)信息560。图18是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按照从低到高的优先级顺序从无线系统中选择断开目的地候选者(步骤701)。在检查了所有的无线系统后,处理结束(步骤702)。当无线系统被选出时,检查到所选出的无线系统的基站的连接是否正在进行中(步骤703)。当到以上无线系统的基站的连接正在进行中时,将作为断开目的地候选者的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当作Q(步骤704),并且将已注册到作为断开目的地候选者的无线系统的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当作Q2(步骤705)。
下面,当Q小于Q2时(步骤706),到连接中基站的连接被断开(步骤707),在此基础上,如果断开成功(步骤708),并且到其的连接被断开的无线系统被设置为默认路由(步骤709),则将默认路由更新为具有下一最高优先级的连接中的无线系统(步骤710)。最后,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711),然后返回步骤701。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Q2被设定得较大,则从以上无线系统断开的条件被减弱,因而可容易地转换到其它无线系统。
相反,当Q2减小,并且Q1和Q2之间的差设定得较大时,切换稳定下来,因而在无线链路质量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频繁的断开和重连接。
图19中所图示的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3。在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3中,除了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2之外,还逐个无线系统地定义了自动断开标志(F2)信息570。图20是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和图18中所示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系统自动断开处理的流程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713中检查以上无线系统的自动断开标志(F2)是否已经设置为ON,以仅在为ON的情况下执行自动断开处理。当自动断开标志F2未被设置为ON时,到所述无线系统的连接由用户的手动操作断开,或者当无线链路质量下降到无线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时立即断开。
以这种方式定义无线系统的自动断开标志,就允许对应于订户的断开策略而对自动断开的合理性进行转换。
图21中所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时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与图14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的注册/更新流程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851之后的步骤中将进行自动设置作为常规,使得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2和优先级P具有负相关性。
这种情况下,首先,检查用户对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2)的指定是否存在(步骤851)。当用户对Q2的指定存在时,按照原本的样子来使用所指定的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步骤852)。当不存在指定时,将ΔQ2设置为要以固定方式预先决定的连接终止阈值差(步骤853),并将Q2设置成(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的默认值)+(Pmax-P)·ΔQ2(步骤854)。
在完成了对Q2的设置后,无线系统的注册后/更新后信息被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步骤855),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进行显示更新的指示,并且处理结束(步骤856)。根据本发明,以这样一种方式让设置自动化,使得Q2和优先级P具有负相关性,这样就可以使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无线系统的断开条件减弱,使其可以获得更长的连接时间。
图22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4。在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4中,除了第六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3之外,还逐个无线系统地定义了连接状态改变通知标志(F3)信息580。图23中所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在关于连接到无线系统/从无线系统断开而进行通知时的流程图。当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从切换确定装置65接收到连接新无线系统的通知时(步骤731),它检查最新连接的无线系统的连接状态改变通知标志F3是否为ON(步骤732)。
当F3为ON时,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在无线终端的屏幕上进行弹出显示“连接开始(无线系统名称)”(步骤733),此外,让无线终端产生嘟嘟声以通知连接开始(步骤734)。另一方面,当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从切换确定装置65接收到从无线系统断开的通知(步骤736)时,它检查被断开连接的无线系统的连接状态改变通知标志F3是否为ON(步骤737)。当F3为ON时,它让无线终端进行弹出显示“连接终止(无线系统名称)”(步骤738),并且产生嘟嘟声以通知连接终止(步骤739)。
以这种方式使得无线系统间的切换自动化,并明确向用户通知切换的发生,这样就可以防止产生用户不试图进行的切换。
图24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的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5。在无线系统注册信息505中,除了第八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之外,还逐个无线系统地定义了认证请求标志(F4)信息590。图25是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0的切换确定装置65执行无线系统初始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进行到新无线系统的连接(步骤761),并且检查最新与其连接的无线系统的认证请求标志F4是否为ON(步骤762)。当F4为ON时,切换确定装置65启动Web浏览器(步骤764)以建立一个TLS(传输层安全性)会话,并对随后将要发送/接收的消息加密(步骤765)。接着,它显示认证信息输入请求屏幕(步骤766),并在从用户输入了认证信息(步骤767)时,它向最新与其连接的无线系统发送认证信息(步骤768)。对于所发送的认证信息,它从所述无线系统获取认证结果(步骤769)。如果认证不成功(步骤770),则它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显示更新的指示,来显示认证失败的结果(步骤771),并且结束处理(步骤772)。
相反,当认证成功时,它还从无线系统获取无线信号密文密钥(步骤773),并且在它对无线发射器61和无线接收器60设置了所获取的无线信号密文密钥后(步骤774),它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775)并结束处理(步骤776)。以这种方式将对无线系统的自动连接与认证操作联锁起来,这样就可以平滑地实现无线系统之间的切换。
图26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1,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在无线系统信息951中,除了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0之外,还定义了连接的优先级(P)信息964、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信息965、自动连接标志(F1)信息966、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2)信息967、自动断开标志(F2)信息968、连接状态改变通知标志(F3)信息969和认证请求标志(F4)信息970。
图27和28中图示的是在无线终端接收这种无线系统信息501时的无线系统信息注册/更新操作流程图。当经由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输入了无线系统信息时(步骤841),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检查已输入的无线接口和无线系统标识符N是否已被注册(步骤842),如果它们还未被注册,则它结束处理(步骤843)。在它们已被注册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原来没有指定连接的优先级P(步骤844),并且连接的优先级P存在于所接收的无线系统信息中(步骤846),则将所接收的优先级值设置为P(步骤847)。当不是以上情况时,按照现有情况来使用当前优先级值(步骤845)。
之后,关于连接开始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1(步骤848到850)、连接终止无线链路质量阈值Q2(步骤851到855)、自动连接标志F1(步骤856到859)、自动断开标志F2(步骤860到863)、连接状态改变通知标志F3(步骤864到867)和认证请求标志F4(步骤868到871),对它们进行类似的处理。
在完成了对所有种类的无线系统注册信息的更新处理后,将无线系统的信息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步骤872),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873),并且结束处理(步骤874)。根据本发明,按照这种方式,就能够基于从无线系统接收的信息来设置无线系统间切换的每个参数,并能减少用户用于设置的劳动。
图29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2,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除了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0之外,无线系统信息952还包括供应允许(offer-enable)吞吐率(S)信息980。这个供应允许吞吐率S是无线系统管理服务器基于在无线基站和有线网络处所测量的值而为无线站设置的吞吐率,它是一个反映了网络的拥塞状况等的值。图30是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接收到无线系统信息952时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的流程图。
首先,当从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接收的无线系统信息被输入时(步骤881),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检查所输入的无线接口和无线系统标识符N是否已被注册(步骤882),如果它们还未被注册,则它结束处理(步骤883)。当它们已被注册时,则它检查供应允许吞吐率S是否存在于所接收的无线系统信息中(步骤884),如果它存在,则将所接收的值设置为S(步骤885),如果它不存在,则将无线系统的无线链路物理速度设置为S(步骤886)。
接下来,它按照供应允许吞吐率S的大小顺序来排序已注册的所有无线系统(步骤887),以将最大优先级当作Pmax,将参考吞吐率当作St。此外,按照所排序的顺序来选择已注册的无线系统信息,以按下式来计算并决定优先级P的值
P=min(Pmax,|S/St|)然而,min(x,y)是返回x或y中较小值的函数,而|z|是不超过z的最小整数。最后,更新后的无线系统的连接优先级P被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步骤892),在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893)后,处理返回步骤889。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基于无线系统通知的供应允许吞吐率来自动设置,使得吞吐率越高,连接的优先级在无线终端中被提升得越高,即,优先级具有相对于吞吐率的正相关性。
图31中图示的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3,无线基站20在该信息的控制下向无线终端进行广播发送。除了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系统信息950之外,无线系统信息953还包括计费条件(C)信息990。每单位时间,或者每单位发送/接收数据量来定义所述计费条件,它是逐个无线系统地进行设置的一个值。
图32是无线终端10的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在接收到这个无线系统信息953时注册/更新无线系统信息的流程图。当从无线系统信息获取电路62接收的无线系统信息被输入时(步骤901),无线系统注册装置66检查已输入的无线接口和无线系统标识符N是否已被注册(步骤902)。如果它们已被注册,则它接着检查计费条件C是否包括在所接收的无线系统信息中(步骤904),如果包括,则将所接收的计费条件设置成C(步骤905),如果不包括,则C被设置为0(零)(步骤906)。
此外,它按照计费条件C的大小顺序来排序已注册的所有无线系统(步骤907),以将最大优先级当作Pmax,将参考计费条件当作Ct(步骤908)。它按照所排序的顺序来选择已注册的无线系统信息,以按下式来决定连接的优先级P
P=max(0,Pmax-|C/Ct|)(步骤911)。然而,max(x,y)是返回x或y中较大值的函数,而|z|是不超过z的最小整数。
最后,更新后的无线系统的连接优先级P被输出到切换确定装置65(步骤912),并且在向连接状态显示装置67给出显示更新的指示(步骤913)后,处理返回步骤909。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基于无线系统通知的计费条件来自动设置优先级,使得计费条件越低,连接的优先级在无线终端中被提升得越高,即,优先级P具有相对于计费条件的负相关性。
也可以将上述无线系统信息从网络管理服务器直接通知给无线终端,而不在无线系统信息广播装置86中生成它。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基站内不再需要无线系统信息广播装置86,并且按图33所示来配置网络管理服务器。在这个图中,1100是基本数据库,1101是计算电路,1102是临时数据存储器,1103是接收电路,1104是发射电路,1105是输入终端,而1106是输出终端。
基本数据库1100保存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即从无线终端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优先级P、应当开始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无线链路质量的阈值Q1、应当断开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的无线链路质量的阈值Q2、关于是否自动进行到无线系统的连接而进行转换的标志F1、关于是否自动断开到无线系统的连接而进行转换的标志F2、关于是否将到无线系统的连接状态改变通知给无线终端的用户而进行设置的标志F3、关于在连接到无线系统时是否提示无线终端的用户输入认证信息而进行设置的标志F4、以及无线终端的连接所需要的每单位时间或每发送/接收数据量的计费条件C。
在临时数据存储器1102中保留的是由计算电路1101基于以下参数形成为无线系统信息的值,所述参数是:供应允许吞吐率S和基本数据库1100的信息,其中,既考虑经由输入终端1105和接收电路1103而输入的、从无线基站到无线链路的间隔内的供应允许吞吐率,又考虑无线系统管理服务器所测量的有线网络的供应允许吞吐率,才得到了所述供应允许吞吐率S。如图34所示,经由发射电路1104和输出终端1106,通过无线基站将临时数据存储器1102中所存储的无线系统信息通知给无线终端。
另外,图35中图示的是在这个时候,网络无线系统管理服务器的操作流程。当网络管理服务器从无线基站和有线网络的设备中接收到供应允许吞吐率时,它保存其数值(步骤1201和1202)。它考虑到这些数值来决定以上无线基站中的供应允许吞吐率S(步骤1203),以响应于S的值等来决定将从以上无线基站中广播出去的无线系统优先级P的值(步骤1204)。此外,在它将更新后的无线系统信息写入临时数据存储器(步骤1205)以将无线系统信息输出到无线基站(步骤1206)后,它结束处理(步骤1207)。
在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作为通信系统,以无线系统为例进行了示意性解释;但是通常,不仅多个无线系统,而且无线系统和有线系统共存的系统都是可以接受的,此外,很清楚,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不仅移动通信系统,而且包括LAN系统等在内的通信系统都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很清楚,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部分的操作流程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即将与这个操作流程一致的过程作为程序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使得诸如CPU等的计算机可读取它用于执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响应于连接策略以及无线终端和每个通信系统间的通信链路质量而稳定地实现通信系统间的切换,所述连接策略例如是通信系统的优先级和要由用户设置的自动连接的合理性条件。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对从通信终端可同时建立的通信链路的数量加以限制,从而抑制通信终端的功耗,并且动态地加入网络的运行状况例如拥塞状态,以在切换的有条件确定中反映它。

Claims (48)

1.一种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通信系统选择装置,用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连接策略包括连接的优先级;并且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包括用于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与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并且其所述优先级也最高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中的所述连接策略包括指示连接的合理性的连接合理性信息,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并且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包括用于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其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也指示肯定的通信系统中,与其所述优先级最高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手动操作,与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指示否定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2到4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进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通信系统中每个系统的所述优先级具有负相关性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2到5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具有最大同时连接通信系统数,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连接中的通信系统数超过所述最大同时连接通信系统数的情况下,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断开与其所述优先级最低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为所述多个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通信链路质量的第二阈值,在该阈值下,连接应当被终止;并且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断开与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指示断开的合理性的断开合理性信息,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并且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其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也指示肯定的通信系统中,断开与其所述优先级最低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手动操作,或者响应于所述通信链路质量下降到通信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断开与其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指示否定的通信系统的连接的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到9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进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阈值和所述通信系统中每个系统的所述优先级具有负相关性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通知合理性信息,该信息指示是否将连接状态的改变通知给用户;并且
包括一种装置,该装置对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通知合理性信息指示肯定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连接到该通信系统或从该通信系统断开,而向用户发出通知。
12.如权利要求1到11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认证合理性信息,该信息指示在对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进行连接时,是否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并且
包括一种装置,用于在所述认证合理性信息指示肯定的情况下,当所述通信系统选择装置开始连接时,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以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从所述通信系统获取通信的密文密钥并对其进行设置。
13.如权利要求2到12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通信系统侧通知所述优先级、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所述通知合理性信息和所述认证合理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包括用于接收和设置该信息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包括一种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接收一个有关基于无线接口和有线网络的拥塞状态的供应允许吞吐率的通知,以设置所述优先级,使得所述优先级具有相对于所述吞吐率的正相关性。
15.如权利要求1到14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一种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接收有关计费信息的通知,以设置所述优先级,使得所述优先级具有相对于所述计费信息的负相关性。
16.如权利要求1到15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系统至少是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
17.一种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根据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选择应当开始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基站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策略是连接优先级、应当开始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阈值、指示连接的合理性的连接合理性信息、应当终止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的阈值、指示断开的合理性的断开合理性信息、指示是否将连接状态的改变通知给用户的通知合理性信息、以及指示在连接时是否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的认证合理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7和18中之一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一种装置,用于:
观测无线接口和有线网络的拥塞状态;以及
将基于该观测数据的供应允许吞吐率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
20.如权利要求17到19中之一的基站,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知所述通信终端所需的、对该终端的连接的计费条件的装置。
21.一种用于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网络管理服务器,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还适于根据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选择应当开始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服务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中,所述连接策略是连接优先级、应当开始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阈值、指示连接的合理性的连接合理性信息、应当终止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的阈值、指示断开的合理性的断开合理性信息、指示是否将连接状态的改变通知给用户的通知合理性信息、以及指示在连接时是否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的认证合理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3.如权利要求21和22中之一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无线接口的拥塞状况;
用于观测有线网络的拥塞状态的装置;和
用于将供应允许吞吐率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所述供应允许吞吐率是基于该观测到的数据和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数据的。
24.如权利要求21到23中之一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用于通知所述通信终端所需的、对该终端的连接的计费条件的装置。
25.一种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在通信系统间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通信系统选择步骤,即在所述通信终端中,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连接的优先级;以及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是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与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并且其所述优先级也最高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的步骤。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指示连接的合理性的连接合理性信息,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以及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是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其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也指示肯定的通信系统中,与其所述优先级最高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的步骤。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响应于用户的手动操作,与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指示否定的通信系统进行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5到28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进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通信系统中每个系统的所述优先级具有负相关性。
30.如权利要求25到29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设有最大同时连接通信系统数;以及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是这样一个步骤,即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连接中的通信系统数超过所述最大同时连接通信系统数的情况下,断开与其所述优先级最低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31.如权利要求25到30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通信链路质量的第二阈值,在该阈值下,连接应当被终止;以及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是这样一个步骤,即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断开与其所述通信链路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指示断开的合理性的断开合理性信息,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以及
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是这样一个步骤,即随着通信链路质量的改变,在所述通信链路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其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也指示肯定的通信系统中,断开与其所述优先级最低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响应于用户的手动操作,或者响应于所述通信链路质量下降到通信链路无法保持的程度,断开与其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指示否定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34.如权利要求31到33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进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阈值和所述通信系统中每个系统的所述优先级具有负相关性。
35.如权利要求25到34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所述连接策略都包括通知合理性信息,该信息指示是否将连接状态的改变通知给用户;以及
包括以下步骤,即在所述通知合理性信息指示肯定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连接到该通信系统或从该通信系统断开,而向用户发出通知。
36.如权利要求25到35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策略包括认证合理性信息,该信息指示在对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进行连接时,是否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以及
包括以下步骤,即在所述认证合理性信息指示肯定的情况下,当所述通信系统选择步骤开始连接时,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以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从所述通信系统获取通信的密文密钥并对其进行设置。
37.如权利要求26到36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通信系统侧通知所述优先级、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连接合理性信息、所述断开合理性信息、所述通知合理性信息和所述认证合理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在所述通信终端侧接收并设置该信息。
38.如权利要求25到37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发出一个有关基于无线接口和有线网络的拥塞状态的供应允许吞吐率的通知;以及
在所述通信终端侧设置所述优先级,使得所述优先级具有相对于所述吞吐率的正相关性。
39.如权利要求25到38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发出有关计费信息的通知;
在所述通信终端侧接收该计费信息;以及
设置所述优先级,使得所述优先级具有相对于所述计费信息的负相关性。
40.如权利要求25到39之一所述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至少是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
41.一种具有以下功能的网络系统,即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在通信系统间进行切换,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包括用于根据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的装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的装置。
43.如权利要求41和42之一所述的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策略是连接优先级、应当开始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阈值、指示连接的合理性的连接合理性信息、应当断开连接的通信链路质量的阈值、指示断开的合理性的断开合理性信息、指示是否将连接状态的改变通知给用户的通知合理性信息、以及指示在连接时是否提示用户输入认证信息的认证合理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4.如权利要求41到43之一所述的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一种装置,用于:
观测无线接口和有线网络的拥塞状态;以及
将基于该观测数据的供应允许吞吐率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
45.如权利要求41到44之一所述的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知所述通信终端所需的、对该终端的连接的计费条件的装置。
46.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控制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的通信终端的操作,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系统选择步骤,即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为所述多个所述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
47.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控制与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的操作,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所述通信终端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即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
48.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控制与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网络管理服务器的操作,所述通信终端可与多个通信系统相连,并且所述通信终端还适于基于通信链路质量和连接策略来决定将要连接的通信系统,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即将所述连接策略通知给所述通信终端。
CNA2004100316477A 2003-03-31 2004-03-31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Pending CN1535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3187/2003 2003-03-31
JP2003093187A JP2004304399A (ja) 2003-03-31 2003-03-31 通信端末、基地局、サーバ、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045A true CN1535045A (zh) 2004-10-06

Family

ID=3284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16477A Pending CN1535045A (zh) 2003-03-31 2004-03-31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92221A1 (zh)
EP (1) EP1465451A3 (zh)
JP (1) JP2004304399A (zh)
CN (1) CN153504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101A1 (zh) * 2008-04-17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选择网络方法以及终端
CN101394356B (zh) * 2008-10-29 2011-02-16 北京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的路由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1394357B (zh) * 2008-10-29 2011-09-14 北京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的路由建立及链路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97658A (zh) * 2011-12-22 2012-06-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模切换方法
CN101112016B (zh) * 2005-01-26 2013-01-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优先级设定方法
US8477749B2 (en) 2008-09-30 2013-07-02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wirel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selection method in which networks that satisfy condition requested by wireless terminal that has requested a connection based on network information including a latest transmission speed is selected
US8625535B2 (en) 2008-10-30 2014-01-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47930A (zh) * 2013-03-26 2016-01-13 班德韦斯克公司 基于访问条件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US10194382B2 (en) 2016-12-27 2019-01-29 Bandwidthx Inc. Auto-discovery of amenities
US10856151B2 (en) 2016-12-27 2020-12-01 Bandwidthx Inc. Radio management based on user interven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7036B2 (en) 2002-07-02 2006-05-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betwee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a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MTS)
US7616559B2 (en) * 2003-09-03 2009-11-10 Bytemobile, Inc. Multi-link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security, in seamless roam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JP3960963B2 (ja) * 2003-10-29 2007-08-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管理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移動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TWI471028B (zh) 2003-11-13 2015-01-2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有利於交換之方法及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CA2559268A1 (en) 2004-03-12 2005-09-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iton systems with a multi-mode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US9089003B2 (en) * 2004-07-28 2015-07-21 Broadcom Corporation Quality-of-service (QoS)-based delivery of multimedia call sessions using multi-network simulcasting
US7742436B2 (en) * 2004-09-02 2010-06-22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networking ag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747588A (zh) * 2004-09-08 2006-03-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小区锁定的方法
DE602004030628D1 (de) * 2004-10-26 2011-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rahtlose mobilstations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vermittlungs-entscheidungsverfahren
CN101138261A (zh) * 2005-03-07 2008-03-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终端以及切换动作的通知方法
US7113788B1 (en) * 2005-03-08 2006-09-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formation
KR20060098019A (ko) * 2005-03-08 2006-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모드 단말기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JP4651419B2 (ja) * 2005-03-11 2011-03-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60209686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Nokia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with dynamic priority allocation for handover calls
US20060209798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Nokia Corporation Call-re-establishment via alternative access network
US20060276190A1 (en) * 2005-05-19 2006-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handoff between radio access networks deployed under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8526463B2 (en) 2005-06-01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data applications in a multi-homing,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263353B2 (en) * 2005-06-29 2007-08-28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application profile and policy creation
KR100727408B1 (ko) 2005-08-29 2007-06-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 액세스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FR2890522B1 (fr) 2005-09-02 2007-11-30 Nec Technologies Uk Ltd Procede d'acceleration de la recherche d'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par un terminal mobile
JP4694328B2 (ja) * 2005-09-21 2011-06-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550705B2 (ja) * 2005-09-22 2010-09-22 株式会社東芝 サーバ装置
US20070076662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Nikhil Jain Handoff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2007166274A (ja) * 2005-12-14 2007-06-28 Nakayo Telecommun Inc 無線lan端末およ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JP4373475B2 (ja) * 2005-12-27 2009-11-25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およびフロー制御方法
EP1998584A4 (en) * 2006-03-01 2012-11-2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LIN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KR101185570B1 (ko) * 2006-03-04 2012-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망 환경에서의 다중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자원예약방법
US8504100B2 (en) 2006-05-23 2013-08-06 Connectsof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radio control
GB2439122A (en) * 2006-06-09 2007-12-19 Symbian Software Lt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obile device
RU2009101267A (ru) * 2006-06-19 2010-07-27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Fi)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й постоянные упреждающие повторные передачи
US7558255B2 (en) * 2006-07-13 2009-07-0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switching modes of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89900B1 (ko) 2006-07-27 2007-12-28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종 무선 네트워크에 접속할 수 있는 멀티 무선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이동단말의 정책을 기반으로 한핸드오버 방법
US7885674B2 (en) * 2006-08-22 2011-02-08 Cisco Technology, Inc. Determining which channels are accessible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809260B1 (ko) * 2006-10-18 2008-03-03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세대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상황 정보를 이용한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DE602007000637D1 (de) * 2006-11-10 2009-04-16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ystem, Verfahren und mobile Vorrichtung zum Management von drahtlosen Verbindungen
CN101331782B (zh) * 2006-11-13 2012-03-2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无线模式指示符的系统、方法和移动设备
WO2008078798A1 (ja) * 2006-12-27 2008-07-03 Kyocera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通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804831B1 (ko) * 2006-12-28 2008-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usb 호스트 및 무선 usb 디바이스간에 세션을생성하고 관리하는 방법, 무선 usb 호스트 및 무선usb 디바이스
JP5033433B2 (ja) * 2007-01-30 2012-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8108252A1 (ja) * 2007-02-27 2008-09-12 Kyocera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圏内復帰処理方法
JP4890319B2 (ja) 2007-03-29 2012-03-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5160152B2 (ja) * 2007-06-28 2013-03-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KR100903928B1 (ko) 2007-07-25 2009-06-19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장치, 단말기,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우선도 설정방법
JP4516586B2 (ja) * 2007-08-27 2010-08-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20090086672A1 (en) 2007-10-01 200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quivalent home i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9066316B2 (en) 2007-11-19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agnostic monitoring by a wireless device
US8385228B2 (en) * 2008-01-03 2013-02-26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on paradigm switching based on link quality information
JP4988610B2 (ja) * 2008-01-18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地局切替装置
JP5015813B2 (ja) * 2008-01-31 2012-08-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46933B2 (ja) * 2008-03-24 2012-06-0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セッション継続判断サーバ及びセッション継続方法
JP2010028675A (ja) * 2008-07-23 2010-02-04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端末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JPWO2010026740A1 (ja) * 2008-09-04 2012-0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法、その方法によって用いられる移動端末、接続管理装置及び基地局
US8036163B2 (en) * 2008-09-10 2011-10-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0041412A1 (ja) * 2008-10-09 2010-04-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端末
US20100097956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Multi-interfac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connection manager
US8190768B2 (en) * 2008-10-31 2012-05-29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Network selection mechanism
JP2010124225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tt Docomo Inc 制御装置、移動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11021256A1 (ja) * 2009-08-21 2011-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基地局、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11043044A1 (ja) * 2009-10-05 2011-04-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454198B2 (ja) * 2010-02-12 2014-03-26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選択方法
CN102870493B (zh) 2010-04-26 2015-06-10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通信终端、连接目的地显示方法
JP5592697B2 (ja) * 2010-05-21 2014-09-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489022B1 (en) * 2010-08-19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rbitration between multiple wireless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device based on predicted activites
KR101131841B1 (ko) 2010-11-26 2012-03-30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적응적 로밍 임계치 매개변수 설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3051610A (ja) * 2011-08-31 2013-03-14 Kddi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10591B2 (ja) * 2012-10-24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受信方法
KR101698704B1 (ko) 2012-12-20 2017-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액세스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JP6112903B2 (ja) * 2013-02-22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14133066A1 (ja) * 2013-02-28 2017-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20613A (ja) * 2014-05-16 2015-12-0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装置
JP6476616B2 (ja) 2014-07-04 2019-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16019044A (ja) 2014-07-04 2016-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6046792A (ja) 2014-08-27 2016-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81501B2 (ja) * 2014-09-02 2019-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6130054A1 (en) * 2015-02-09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multi path connections
JP6575860B2 (ja) * 2015-09-09 2019-09-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品質測定方法
CN106970175A (zh) * 2017-03-18 2017-07-21 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全自动在线氦离子气相色谱仪
US10530698B2 (en) * 2017-08-31 2020-01-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loading packet classification processing of an access point in a residential gateway
JP7363566B2 (ja) * 2020-02-21 2023-10-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装置、車両用システム、及び端末接続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671B (fi) * 1995-03-13 2001-03-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atkaviestinkokonaisuus, matkaviestinpäätelaite ja menetelmä 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matkaviestinpäätelaitteelta
EP0762791A3 (de) * 1995-08-31 1999-05-06 Hagenuk Gmbh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Umschalten der Betriebsart in einem Mobiltelefon für Multi-Mode-Betrieb
US5903832A (en) * 1995-12-21 1999-05-11 Nokia Mobile Phones Llimite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enhanced system selection capability
JP3389908B2 (ja) * 2000-01-07 2003-03-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の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及び移動端末のネットワーク選択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EP1117265A1 (en) * 2000-01-15 2001-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lobal roaming
GB2359220A (en) * 2000-02-03 2001-08-15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Handover in accordance with a network policy
FI109163B (fi) * 2000-02-24 2002-05-31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liikkuvuuden tukemiseksi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DE10010958A1 (de) * 2000-03-06 2001-09-2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Intersystem-Verbindungsweiterschaltung
DE10036141B4 (de) * 2000-07-25 2005-09-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ten Auswahl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für eine Station
US20020039892A1 (en) * 2000-10-04 2002-04-04 Bo Linde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nd service 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016B (zh) * 2005-01-26 2013-01-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优先级设定方法
WO2009127101A1 (zh) * 2008-04-17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选择网络方法以及终端
US8477749B2 (en) 2008-09-30 2013-07-02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wirel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selection method in which networks that satisfy condition requested by wireless terminal that has requested a connection based on network information including a latest transmission speed is selected
CN101394356B (zh) * 2008-10-29 2011-02-16 北京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的路由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1394357B (zh) * 2008-10-29 2011-09-14 北京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的路由建立及链路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US8989146B2 (en) 2008-10-30 2015-03-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25535B2 (en) 2008-10-30 2014-01-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97676B (zh) * 2008-10-30 2014-12-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电传送/接收装置和方法、及终端、基站以及系统
US9232450B2 (en) 2008-10-30 2016-01-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32893B2 (en) 2008-10-30 2016-08-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97658B (zh) * 2011-12-22 2014-06-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模切换方法
CN102497658A (zh) * 2011-12-22 2012-06-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模切换方法
CN105247930A (zh) * 2013-03-26 2016-01-13 班德韦斯克公司 基于访问条件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US10194382B2 (en) 2016-12-27 2019-01-29 Bandwidthx Inc. Auto-discovery of amenities
US10856151B2 (en) 2016-12-27 2020-12-01 Bandwidthx Inc. Radio management based on user interven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92221A1 (en) 2004-09-30
JP2004304399A (ja) 2004-10-28
EP1465451A2 (en) 2004-10-06
EP1465451A3 (en) 200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00336409C (zh)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以及管理设备、基站和终端
CN1179598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248427C (zh) 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822700A (zh)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移动通信系统和邻居小区列表过滤
CN1551676A (zh)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寻呼方法
CN1960400A (zh) 通信终端及其接收阻塞方法
CN1842038A (zh) 服务装置、客户端连接目的地切换控制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685641A (zh) 移动体无线终端装置
CN1599508A (zh)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301468A (zh) 用于移动通信网的直接或通过ip网络的接入服务的系统和设备
CN1628438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负载均衡
CN1925656A (zh) 多模通信集成电路及其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843047A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通信管理装置
CN1342377A (zh) 转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925341A (zh) 多模式移动通讯设备及其配置和操作控制方法
CN1820465A (zh) 在具有分布式媒体访问控制的无线网络中进行资源预留
CN1794684A (zh) 控制装置、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926788A (zh) 无线电基站设备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822692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CN101068201A (zh)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348666A (zh) 位置更新方法和核心网络实体之间切换方法
CN10105643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内容信息服务器、内容列表提供方法
CN1855867A (zh) 用于在无线网格网络中分发移动站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64899A (zh) 一种测量邻小区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