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8201A -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8201A
CN101068201A CNA2007100968949A CN200710096894A CN101068201A CN 101068201 A CN101068201 A CN 101068201A CN A2007100968949 A CNA2007100968949 A CN A2007100968949A CN 200710096894 A CN200710096894 A CN 200710096894A CN 101068201 A CN101068201 A CN 101068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lient device
access point
packe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68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8201B (zh
Inventor
詹姆士·D·贝内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com Corp
Zyray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yray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418,64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70109990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Zyray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Zyray Wireles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6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8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8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82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8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user's profile, e.g. premium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终端设备包括多个通信收发器,并通过这些收发器与多个接入点相连。多个接入点可能属于在通信上不相兼容的分组交换数据网。每个接入点都提供一条路径,用于在终端设备和与所有接入点通信连接的骨干网之间传送数据分组流。每个接入点接收其他接入点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唯一网络地址,以及与路径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地址和信息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中。每个接入点可将数据分组直接发往终端设备,和/或通过骨干网和其余接入点之中的一个将数据分组间接发往终端设备。接入点根据从终端设备收到的信息和/或各种通信特征来选择经由骨干网的间接路径传送数据分组。当接入点经由另一接入点转发数据分组时,使用由该另一接入点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唯一网络地址。

Description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数据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直接和间接地将分组数据传送到目的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电话机、PDA(个人数字助理)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终端都可连接到分组交换数据网络。分组交换数据网络通常为每个终端分配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终端由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标识,而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使用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向终端发送数据分组。这种分组交换数据网络可以是例如EDGE(增强型GSM演进数据业务)网络、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CDMA(码分多址)网络、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网络、蓝牙、WiMax网络、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卫星网等等。数据分组通常包括实时和/或存档以及二者结合的多媒体信息如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和控制信号。
终端可能与同一分组交换数据网络内的一个以上的接入点相连。此外,终端还可能与在通信上彼此互不兼容的不同分组交换数据网络内的一个以上的接入点相连。这些相互兼容和/或互不兼容的不同分组交换数据网络彼此之间通信互联。终端会从每个接入点处都收到唯一的网络地址。而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就是由该接入点分配给该终端的那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标识的。例如,终端可能既与EDGE网络中的第一接入点相连,又与GSM网络中的第二接入点相连,还与IEEE 802.11网络中的第三接入点相连。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分别为该终端分配第一网络地址、第二网络地址和第三网络地址。该终端可能通过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或第三接入点从另一终端和/或网络节点接收数据分组。在每一种情况下,接入点都会使用对应的网络地址来向终端发送数据分组。
属于EDGE网络的第一接入点使用第一网络地址将目的端为该终端的数据分组发往该终端。这些数据分组可能是由不同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中的另一终端和/或网络节点发起的,也可能是由第一接入点生成的。在某一时刻,第一接入点和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不可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终端移动到别处的时刻和/或这条通信链路不能支持以需要的QoS向终端发送这些数据分组的时刻。若出现上述情况,则第一接入点便无法向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或者在通过这条通信链路传送这些数据分组时会导致丢包。
比较本发明后续将要结合附图介绍的系统,现有(或:传统)技术的其它局限性和弊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发明内容
本文结合至少一张附图介绍了一种接入点,该接入点可以与下行目的设备和上行骨干网通信,并支持通过不同类型的分组交换数据网直接和间接地将数据分组发往目的端设备。权利要求对这种接入点进行了完整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通信架构,包括:
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骨干网;
依照第一无线协议工作的第一无线区域网;
依照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一无线协议不相兼容的第二无线协议工作的第二无线区域网;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管理所述第一无线区域网的第一接入点;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管理所述第二无线区域网的第二接入点;
具有第一网络标识、且使用该第一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通信的客户端设备;
该客户端设备还具有第二网络标识,并使用该第二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有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点使用所述第一网络标识以无线方式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分组,并使用所述第二网络标识通过所述骨干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点向所述客户端设备转发第二数据分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无线区域网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二无线区域网不相兼容。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通信特征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通信特征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负载特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通信特征包括客户端设备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接入点尝试通过无线传输向所述客户端设备传送所述数据分组序列;通过所述无线传输由所述客户端设备成功接收的所述数据分组序列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分组,所述客户端设备未能成功接收的所述数据分组序列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在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该通信架构包含骨干网和目的端设备,该接入点包括: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的上行通信接口;
通信连接到所述目的端设备的下行通信接口;
同时存储有所述目的端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地址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上行通信接口和下行通信接口通信连接的处理电路;
所述处理电路对指向所述目的端设备的通信进行控制,使其既可使用所述第一网络地址,通过所述下行通信接口来进行;又可使用所述第二网络地址,通过所述上行通信接口和所述骨干网来进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接入点中,所述下行通信接口的优先级高于所述上行通信接口。
在本发明所述的接入点中,所述指向目的端设备的通信包括第一类数据分组和第二类数据分组,所述上行通信接口用于传送所述第一类数据分组,所述下行通信接口用于传送所述第二类数据分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接入点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分组之间的区别包括服务质量差别。
在本发明所述的接入点中,根据所述下行通信接口的负载情况来决定指向所述目的端设备的通信是否通过所述上行通信接口来进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接入点中,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的状态来决定所述指向所述目的端设备的通信通过所述上行通信接口和所述下行通信接口之中的哪个通信接口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架构,包括:
分组交换骨干网;
通信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的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
通信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的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
通信连接到所述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使用第一协议来管理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接入点;
通信连接到所述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使用第二协议来管理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接入点;
既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具有第一网络地址的第一无线收发器又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入点、具有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二无线收发器的目的端设备;
通过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传送第一组多个分组的第一源端设备,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中的每个分组均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
所述第一接入点通过所述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对于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中的每个分组,由所述第一接入点选择如何将其发送给所述目的端设备,即是选择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将其发往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还是选择使用所述第二网络地址通过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所述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二无线网络将其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协议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兼容。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通信特征选择如何发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多个分组的特征选择如何发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的特征选择如何发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目的端设备的特征包括设备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通信架构中,所述通信架构还包括通过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发送第二组多个分组的第二源端设备,所述第二组多个分组中的每个分组都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传送;所述第二组多个分组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接入点向通信架构中的客户端设备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该通信架构还包括骨干网和第二接入点,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第二接入点均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所述第一接入点使用第一协议管理第一下行网络,所述第二接入点使用第二协议管理第二下行网络,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在通信上互不兼容,所述方法包括:
存储分配给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下行网络相关联,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下行网络相关联;
根据至少一个通信特征来选择是通过所述第一下行网络将所述数据分组直接发往所述客户端设备,还是经由所述骨干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点通过所述第二下行网络将所述数据分组间接发往所述客户端设备;
根据所述选择的结果来发送所述数据分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特征包括所述第一下行网络的负载情况。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特征包括客户端设备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当无法通过所述第一下行网络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时,所述第一接入点选择通过所述第二下行网络将所述数据分组间接发往所述客户端设备。
本发明的各种优点、各个方面和创新特征,以及其中所示例的实施例的细节,将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图中进行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实施本发明的多个特征,出于便于描述而非限定性的目的,结合以下附图来描述这些特征:
图1是本发明多个接入点与多台终端设备之间直接和间接通信过程的示意图,其中每个接入点中都存储有用来与对应终端设备进行直接和间接通信时将要用到的必要信息;
图2是图1中第一接入点通过互联网骨干网和第二接入点与对应客户端设备进行的间接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客户端设备和与其关联的多个接入点之间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这些关联的多个接入点中的第一接入点通过其余的接入点与该客户端设备通信;
图4是本发明从第一接入点到客户端设备的经由互联网骨干网和多个接入点的多条通信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客户端设备中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客户端设备支持从该客户端设备到多个与其连接的接入点的多条分组交换数据路径;
图6是本发明接入点中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点支持到至少一个客户端设备的下行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和到骨干网的上行分组交换数据通信;
图7是本发明在移动客户端设备移动到接入点覆盖区域外时,该接入点与移动客户端设备之间通过其他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8是接入点通过直接路径或间接路径向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接入点向图8中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接入点尝试通过所有可用路径来向该客户端终端传送数据分组;
图10是接入点通过间接路径向图8中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间接路径是根据通信特征从所有可用的间接路径中选出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多个接入点111、121和131与多台终端设备171、181和191之间直接和间接通信过程的示意图,其中每个接入点111、121和131中都存储有用来与对应终端设备进行直接和间接通信时将要用到的必要信息。第一终端设备(EPD)171通过第一有线链路通信连接到第一接入点(AP)111,通过第一无线链路通信连接到第二AP 121。第二EPD 181通过第二有线链路与第二AP 121通信。第三EPD 191通过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AP 121通信,通过第三有线链路与第三AP 131通信。第一AP 111通过第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151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141。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通过第二ISP网络161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141。第一ISP网络151和第二ISP网络161中的每一个都可支持使用一种或多种协议进行分组数据传输,这些协议可以是IEEE 802.11协议、WiMax协议、EDGE协议、GPRS协议、WCDMA协议等。终端设备171、181和191中的每一个均可通过相应的接入点和ISP网络以及互联网骨干网141在彼此之间收发数据分组。例如,第一EPD 171可以向/从第二EPD 181发送/接收分组数据,其中,在第二EPD 181发起的数据分组通过第二AP 121、第二ISP网络161、互联网骨干网141、第一ISP网络151和第一AP 111到达第一EPD 171。每个终端设备171、181和191可以是笔记本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电话机、PDA、电视机或可用于处理分组数据的任意类型设备。
每个终端设备171、181和191使用唯一的网络地址与对应的接入点通信。例如,第一EPD 171和第一AP 111之间交换封装有下行网络地址175的数据分组。“下行网络地址”是指AP(111、121或131)在与EPD(171、181或191)直接通信时所使用的网络地址。第一EPD 171和第二AP 121使用下行网络地址177在其彼此之间交换数据分组。第一EPD 171将下行网络地址175和177存储在第一EPD 171的存储器中。第一EPD 171可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协议来分别与第一AP 111和第二AP 121通信。第一EPD 171收集和/或获取与它和相连的接入点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协议有关的信息。第一EPD 171和第一AP 111将173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中,其中该173是与第一协议有关的信息,第一EPD 171和第一AP 111使用该第一协议进行分组数据通信。与第一协议173有关的信息包括协议标识、版本号、第一协议所支持的最大数据率、安全信息、第一协议提供的QoS等。第一EPD 171和第二AP 121将174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中,其中该174是与第二协议有关的信息,第一EPD 171和第二AP 121使用该第二协议在彼此之间进行直接分组数据通信。第一EPD171将协议相关信息174发往第一AP 111进行存储。因此第一AP 111知道有关第一EPD 171在与第二AP 121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二协议的信息。第一EPD 171还向第二AP 121发送协议相关信息173,以便第二AP 121能够知道与第一协议有关的信息,该第一协议应用在第一AP 111和第一EPD 171之间的分组数据通信过程中。
第一AP 111从第一EPD 171接收网络地址177。第一AP 111不会将网络地址177应用于在下行方向上与第一EPD 171进行的直接通信。第一AP 111存储网络地址177,并将其称为第一AP 111的第一EPD上行地址,以指示第一AP 111使用网络地址177进行上行方向的分组数据通信。“上行网络地址”是指AP(111、121或131)用来与EPD(171、181或191)以外的网络节点之间收发数据分组时使用的网络地址。第二AP 121从第一EPD 171接收网络地址175,第一AP 111使用该地址来与第一EPD 171进行下行通信。网络地址175称为第二AP 121的第一EPD上行地址,以指示第二AP 121使用该网络地址175进行上行方向的分组数据通信。第一AP 111与第一EPD 171通信连接,因此,第一AP 111将存储第一EPD 171的网络地址,这些地址对应于第一EPD171的所有网络连接。同理,第二AP 121存储第一EPD 171、第二EPD 181和第三EPD 191的网络地址,这些地址对应于第一EPD 171、第二EPD 181和第三EPD 191的所有网络连接。
第一EPD 171收集其与两个接入点之间的两条通信链路对应的通信特征,这两条通信链路为第一EPD 171与第一AP 111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和第一EPD 171与第二AP 121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第一EPD 171将收集到的通信特征172存储在第一EPD 171的存储器中。第一EPD 171将收集到的通信特征172发往与其相连的所有接入点。在本示范性方案中,第一EPD 171将收集到的通信特征172发往第一AP 111和第二AP 121。第一AP 111和第二AP 121将通信特征172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中。通信特征172可以包括例如第一有线链路和第一无线链路的当前性能,如当前网络流量、噪声和/或干扰级别、延迟、成本等。第一EPD 171可以定期收集并发送通信特征172,以便使第一AP111和第二AP 121可以更新与第一有线链路和第一无线链路的性能相关的信息。第一AP 111知道第一EPD 171和与第一EPD 171相连的所有接入点(也就是第一AP 111和第二AP 121)之间通信链路的性能。同理,第二AP 121也知道第一EPD 171和与第一EPD 171相连的所有接入点(也就是第一AP 111和第二AP 121)之间通信链路的性能。
第二AP 121与第一EPD 171、第二EPD 181和第三EPD 191通信连接。第二AP 121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分组交换数据协议来与相连的终端设备171、181和191通信。例如,第二AP 121和第一EPD 171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支持使用IEEE 802.11协议的分组数据通信。又例如,第二AP 121和第二EPD 181之间的第二有线链路支持光纤数据协议,第三EPD 191和第二AP 121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也可支持IEEE 802.11协议。第二AP 121可以使用第一EPD 171的网络地址175和177。第二EPD 181使用网络地址187与第二AP 121通信。第二EPD 181收集与第二有线链路对应的通信特征183。第二EPD 181将通信特征183存储在其存储器中,并将通信特征183发往第二AP 121进行存储。协议相关信息185存储在第二AP 121和第二EPD 181中。协议相关信息185可包括光纤数据协议所支持的最大数据率、安全信息、光纤数据协议提供的QoS等。
第三EPD 191通信连接到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第三EPD 191分别使用网络地址197和199来与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交换数据分组。网络地址197称为第二AP 121的第三EPD下行地址,网络地址199称为第三AP 131的第三EPD下行地址,这是因为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分别使用网络地址197和199与第三EPD 191进行下行通信。第二AP 121从第三EPD 191接收网络地址199,并将其存储为第三EPD上行地址,这是因为第二AP 121不会将网络地址199用于与第三EPD 191的下行通信。第二AP 121将网络地址199用于与任一终端设备171、181和191以外的节点(也就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之间的上行通信。第三AP 131从第三EPD 191接收网络地址197,并将其存储为第三EPD上行地址。第三AP 131将网络地址197应用于与上行节点之间的上行通信,而非与终端设备171、181和191中任一设备之间的下行通信。
第三EPD 191收集对应第二无线链路和第三有线链路的通信特征193,并将其发往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第三EPD 191、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均将协议相关信息195和196存储于各自的存储器中。例如,协议相关信息195可包括IEEE 802.11协议所支持和提供的最大数据率和QoS。又例如,协议相关信息196可包括PSTN数据网所支持和提供的最大数据率和QoS,该信息将应用于第三AP 131和第三EPD 191之间第三有线链路上的分组数据通信。这样一来,在第二AP 121的存储器中便存储了与第二AP 121相关联的所有终端设备(171、181、191)的网络连接相对应的网络地址(175、177、187、197、199)、通信特征(172、183、193)和协议相关信息(173、174、185、195、196)。
第一AP 111使用第一EPD下行网络地址175、通过第一EPD 171和第一AP 111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与第一EPD 171直接通信。在某一时刻,第一AP 111可能无法通过第一有线链路向第一EPD 171发送数据分组。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例如,若第一有线链路断开或第一EPD 171可能处于休眠模式不接收来自第一AP 111的数据分组。或者在该时刻,第一AP 111可能认为第一有线链路上的流量负载已超过其可以承载的最大值,因此便决定不再通过第一有线链路向第一EPD 171发送数据分组。第一AP 111可使用第一EPD的通信特征172来做出上述判断。例如,在某一时刻,第一EPD 171并未注册到第一AP 111,也就是说第一AP 111和第一EPD 171之间尚未就使用下行网络地址175、通过第一有线链路彼此通信达成协议。第一AP 111可能想要激活第一EPD 111,也就是通过向第一EPD 111发送控制数据来请求第一EPD 111进行注册。在所有上述情况下,第一AP 111使用第一EPD上行网络地址177来向第一EPD 171发送分组(控制数据、命令和/或数据)。
无论何时,若第一AP 111无法或不想通过第一有线链路与第一EPD 171直接通信,则第一AP 111使用第一EPD上行网络地址177来封装发往第一EPD171的数据分组,然后通过上行通信链路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紧邻的(immediate next)上行网络节点。这个紧邻的网络节点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互联网骨干网141,后者广播封装的数据分组。因此,封装的数据分组将到达所有其他网络节点,也就是第二AP 121和第三AP 131。第二AP 121使用网络地址177直接与第一EPD 171通信。在收到来自互联网骨干网141的封装的数据分组后,第二AP 121解析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并确定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是发往第一EPD 171的。第二AP 121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第一EPD 171。这些来自第一AP 111的数据分组最终将通过第二AP 121到达第一EPD 171。必要时,每个接入点111、121和131使用终端设备的其他网络地址,通过其他接入点将数据分组间接的发往对应的终端设备。
每个接入点111、121和131可同时通过直接的下行路径和间接的上行路径来与对应的终端设备通信。例如,无论何时,只要直接路径(第一有线链路)上的流量负载超过预先设定的值,第一AP 111便可决定使用第一EPD上行网络地址177、通过互联网骨干网141将每个数据分组发往第一EPD 171,而不是使用第一EPD下行网络地址175直接将所有的数据分组发往第一EPD 171。使用直接路径和第一EPD下行网络地址175来与第一EPD 171通信的第一AP111,在直接路径上的干扰级别超出预先设定的值和/或直接路径上的误码率超出上限值(也就是直接路径无法支持想要的服务质量时)时,还可通过间接路径(使用第一EPD上行网络地址177、通过互联网骨干网141)将所有后续数据分组发往第一EPD 171。第一AP 111可将直接路径作为尝试向第一EPD 171发送数据分组的缺省设置,而当直接路径无法使用时,才尝试通过间接路径传送数据分组。第一AP 111还可尝试通过间接路径传送特定类型的分组。例如,第一AP 111可仅仅通过间接路径向第一EPD 171发送控制和/或命令数据。第一AP 111还可仅在第一EPD 171的注册过程中使用间接路径与第一EPD 171通信。第一AP 111还可在通过其用户接口收到用户请求后使用间接路径和第一EPD上行网络地址177来与第一EPD 171通信。
图2是图1中第一接入点111通过互联网骨干网203和第二接入点261与对应客户端设备171进行的间接通信的过程示意图。第一AP(接入点)241通信连接到下行客户端设备281。“客户端设备”、“终端设备”、“目的端设备”是指具有收发分组数据能力的设备或电路。典型的客户端设备包括电话机、PDA、电视机、PC机、笔记本电脑等。第一AP 241通信连接到属于分组交换数据网205的第一上行节点207。第一分组交换数据网205(也就是第一上行节点207)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203。“下行设备”是指相对于接入点而言,设置在远离互联网骨干网203处的设备。“上行节点”是指相对于接入点而言,设置在邻近互联网骨干网203处的节点。
客户端设备281通信连接到第二AP 261。第二AP 261通过属于第二网络221的第二网络节点223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203。第一网络205、第一网络节点207和第一AP 241支持第一分组交换数据协议。第二网络221、第二网络节点223和第二AP 261支持第二分组交换数据协议。第一分组交换数据协议可能与第二分组交换数据协议不兼容。第一网络节点207和第二网络节点223可以是例如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或服务器。客户端设备281具有到互联网骨干网203的第一路径,该路径是经由客户端设备281到第一AP 241、再由第一AP 241到第一网络节点207的第一无线链路。除此之外,客户端设备281还具有到互联网骨干网203的第二路径,该路径是经由客户端设备281到第二AP 261、再由第二AP 261到第二网络节点223的第二无线链路。客户端设备281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与第一AP 241通信。第一AP 241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来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数据分组,然后将封装的数据分组通过第一无线链路、使用第一分组交换数据协议发往客户端设备281。客户端设备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与第二AP 261交换数据分组。第二AP 261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来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数据分组,然后通过第二无线链路、使用第二分组交换数据协议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第一网络地址289和第二网络地址291通常分别为第一AP 241和第二AP 261为客户端设备281分配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客户端设备281收集与它的连接相对应的协议参数283,并将收集的协议参数283存储在客户端设备281的存储器中。这些协议参数283通常包括第一分组交换数据协议和第二分组交换数据协议所支持的最大数据率、版本号码、协议标识、安全信息、最大带宽需求、进行数据分组交换所要求的加密/解密,和第一分组交换数据协议和第二分组交换数据协议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客户端设备281可以将一些或全部协议参数283烧入(hardwired)其存储器中。客户端设备281还可从任意网络节点如第一AP 241、第二AP 261、第一节点207、第二节点223和互联网骨干网203处接收一些或全部协议参数283。
客户端设备281还收集与它的连接相对应的使用参数287,并将收集到的使用参数287存储在客户端设备281的存储器中。使用参数287可包括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的当前通信负载、噪声和/或干扰级别、经历的延迟、成本。当第一和第二无线链路中任意链路上的负载随时间发生变化时,或者当第一和第二无线链路中任意链路上的干扰级别随时间发生变化时,使用参数287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客户端设备281以固定时间间隔收集使用参数287,并将更新的使用参数存储在客户端设备281的存储器中。使用参数287可包括客户端设备281和互联网骨干网203之间的第一路径和/或第二路径上任意链路或任意网络节点的流量负载、干扰、反应时间。使用参数287能够反映出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当前性能。客户端设备281的处理电路可对使用参数287进行评估,和/或可从任意网络节点如第一AP 241、第二AP 261、第一节点207、第二节点223和互联网骨干网203处接收一些或全部使用参数287。
客户端设备281通过其用户输入接口接收用户参数285。用户参数285可包括用户标识、期望的下行数据率、期望成本、用户优先选择的协议、用户优先选择的路径等。用户标识可表示客户端设备281的用户可以使用的多种服务。客户端设备281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将收集到的协议参数283、用户参数285和使用参数287发往第一AP 241,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将这些信息发往第二AP 261。客户端设备281还将第二网络地址291发送给第一AP 241,将第一网络地址289发送给第二AP 261。因此,第一AP 241知道第二AP 261在与客户端设备281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二网络地址291。同理,第二AP 261知道第一AP 241在与客户端设备281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网络地址289。
第一AP 241可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来向客户端设备281发送数据分组。当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封装的数据分组无法到达客户端设备281和/或客户端设备281无法接收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封装的数据分组时,第一AP 241还可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来向客户端设备281转发数据分组。上述情况可能发生在客户端设备281与第一AP 241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断开时。上述情况还可能发生在客户端设备281在第一分组交换数据网中由于长期处于非活跃状态无法响应第一AP 241发送给它的数据分组而进入“休眠状态”时。第一AP 241确定客户端设备281没有收到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封装的数据分组。随后,第一AP 241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来封装数据分组,然后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上行第一节点207。第一节点207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互联网骨干网203。第一AP 241可在封装的数据分组中附加一个标识符,用于指示要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203的所有接入点。第一AP241没有第二AP 261的网络地址,因此,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需要发给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203的所有接入点。互联网骨干网203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广播到所有分组交换数据网,以便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最终可以到达第二AP 261。第二AP 261解析封装的数据分组,确定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是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因而随后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设备281。若客户端设备281在第二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处于“活跃状态”,则客户端设备281可以收到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由于无法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将数据分组直接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第一AP 241便通过第二AP 261将这些数据分组转发给客户端设备281。
第一AP 241还可同时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和第二网络地址291来发送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数据分组。例如,当第一AP 241和客户端设备281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上的流量负载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第一AP可决定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将这些数据分组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无线链路直接发往客户端设备281,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将剩下的数据分组经由互联网骨干网203和第二AP 261间接转发给客户端设备281。第一AP 241还可使用经由互联网骨干网203的间接转发方式来转发特定类型的数据分组,例如命令数据。例如,第一AP 241可使用间接转发方式来向在第一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客户端设备281发送“激活”命令。在响应通过间接转发方式到达第一AP 241的来自客户端设备281的请求时,第一AP 241可选择使用间接转发方式来向客户端设备281发送数据分组。为提高安全性,第一AP 241还可使用多种加密方式来加密以间接方式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数据分组。
第一AP 241可依据多种因素来决定使用经由互联网骨干网203和第二AP261的间接路径和/或经由第一无线链路的直接路径。例如,这些因素可以是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成本、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中的延迟、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所能保证的服务质量等。若间接路径中的延迟很严重,那么第一AP 241决不会选择使用间接路径来传送多媒体数据分组。作为选择,当第一AP 241正在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通过直接路径向客户端设备281发送信令信息时,第一AP 241可以总是选择使用间接路径来传送多媒体分组。第一AP 241可使用协议参数283、用户参数285和使用参数287来选择同时和/或轮流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和第二网络地址291来向客户端设备281传送数据分组。
第二AP 261还可通过第二无线链路(也就是使用第二网络地址291的到客户端设备281的直接路径)来发送发往客户端设备281的数据分组,和/或通过互联网骨干网203和第一AP 241(也就是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的到客户端设备281的间接路径)来转发数据分组。在使用第一网络地址289和第二网络地址291来传送数据分组时,第二AP 261会使用到从客户端设备281收到的协议参数283、用户参数285和使用参数287。
图3是本发明客户端设备381和与其相连的多个接入点331、341、351和361之间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与其相连的多个接入点331、341、351和361中的一个接入点361通过其余的接入点331、341、351与该客户端设备381通信。客户端设备381与第一AP 331、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相连。客户端设备381与AP之间的连接是指该AP为客户端设备381分配唯一的网络地址,通常为IP地址。客户端设备381和AP之间达成一致,将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用于下行数据分组传输,也就是该AP使用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381的数据分组,客户端设备381同意接收到达客户端设备381的、使用该唯一网络地址封装的数据分组。第一AP 331、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为客户端设备381分配的唯一网络地址分别为第一网络地址391、第二网络地址393、第三网络地址395和第四网络地址397。
第一AP 331使用WiMax协议来进行上行及下行通信,也就是说,第一AP331使用WiMax协议与下行客户端设备381及WiMax网络305中的上行网络节点307通信。WiMax网络305通信连接到骨干网也就是互联网骨干网303。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分别使用IEEE 802.11协议、IEEE 802.11协议和与PSTN网络317兼容的协议进行各自的上行和下行通信。第一AP 331、第二AP 341和第四AP 361使用在通信不相兼容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分组的收发。客户端381具有四条到互联网骨干网303的路径。客户端设备381和互联网骨干网303之间的第一路径包括客户端设备381和第一AP 331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第一AP 331、第一AP 331和网络节点307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以及互联网骨干网303。客户端设备381和互联网骨干网303之间的第二路径包括客户端设备381和第二AP 341之间的第三无线链路、第二AP 341、第二AP 341和网络节点313之间的第四无线链路,以及互联网骨干网303。客户端设备381和互联网骨干网303之间的第三路径包括客户端设备381和第三AP351之间的第五无线链路、第三AP 351、第三AP 351和网络节点319之间的第六无线链路,以及互联网骨干网303。客户端设备381和互联网303之间的第四路径包括客户端设备381和第四AP 361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第四AP361、第四AP 361和网络节点319之间的第二有线链路,以及互联网骨干网303。客户端设备可通过这四条路径中的任意路径从/向互联网骨干网303收/发分组数据。
客户端设备收集对应其与接入点331、341、351和361之间的四条网络连接的协议参数383、用户参数385和使用参数387,然后将协议参数383、用户参数385和使用参数387发往第一AP 331、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中的每一个。协议参数383通常包括对应四条路径的协议(在本示例性方案中,这四个协议是WiMax协议、IEEE 802.11协议和与PSTN网络317兼容的协议)的最大比特率、最小带宽、服务质量、反应时间等。用户参数385包括用户优先选项,例如,用户优先选择的具体协议、用户优先选择的具体路径、期望的下行数据率等。使用参数387通常包括四条路径对应的当前流量负载、干扰级别、当前提供的数据率等。第一AP 331、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中的每一个都知道客户端设备381的四条连接所对应的协议参数383、用户参数385和使用参数387。
客户端设备381还向第一AP 331发送第二网络地址393、第三网络地址395和第四网络地址397。因此,除了知道客户端设备381与第一AP 331的连接的网络地址以外,第一AP 331还知道客户端设备381的其他网络连接的网络地址。第二AP 341从客户端设备381接收第一网络地址391、第三网络地址395和第四网络地址397。第三AP 351和第四AP 361都知道客户端设备381的其他网络连接的网络地址。
客户端设备381可以是移动终端。在某一时刻,客户端设备381离开第四AP 361的覆盖区域,且客户端设备381和第四AP 361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断开。第四AP 361知道其与客户端设备381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已不可用。第四AP 361随后想要向客户端设备381发送多个数据分组。这些数据分组可能包括信令信息、给客户端设备381的命令和/或指令、与客户端设备381和第四AP 361之间连接有关的信息,从PSTN网络317发往第四AP 361的目的端为客户端设备381数据分组等。第四AP 361确定其不能使用第四网络地址397通过第一有线链路直接向客户端设备381发送这些数据分组。第四AP 361使用第一网络地址391封装这些发往客户端设备381的数据分组,然后经过PSTN网络317将封装的数据分组转发给互联网骨干网303。互联网骨干网303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广播给所有下行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也就是WiMax网络305、IEEE 802.11网络311和PSTN网络317。WiMax网络305、IEEE 802.11网络311和PSTN网络317随后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转发给所有下行网络节点和接入点。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将到达第一AP 331、第二AP 341和第三AP 351。第一AP 331解析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确定这些分组是发往客户端设备381的。第一AP 331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转发给客户端设备381。若客户端设备381处于第一AP 331的覆盖范围内,则客户端设备381从第一AP 331处接收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第四AP 361想要发送给客户端设备381的这些数据分组最终通过第一AP 331到达客户端设备381。第二AP 341和第三AP 351中的每一个都从互联网骨干网303接收这些封装有第一网络地址391的数据分组,但它们不会将其转发给客户端设备381,这是因为第二AP 341和第三AP 351分别只允许使用第二网络地址393和第三网络地址395来与客户端设备381通信。
第四AP 361也可以使用第二网络地址393来封装其想要发送给客户端设备381的多个数据分组。这些封装有第二网络地址393的数据分组通过互联网骨干网303、IEEE 802.11网络311和第二AP 341到达客户端设备381。第四AP 361还可使用第一网络地址391、第二网络地址393和第三网络地址395来封装这些数据分组,然后在某一时刻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互联网骨干网303。因此,这些数据分组将通过第一AP 331、第二AP 341、第三AP 351到达客户端设备381。这种冗余配置能够确保这些数据分组最终能够到达客户端设备381。这种冗余配置会增加第四AP 361的处理负担,以及互联网骨干网上的流量。仅对于特定类型的数据分组,例如包括信令信息、给客户端设备381的指令、与客户端设备381和第四AP 361之间连接有关的信息的多个数据分组,第四AP 361可向互联网骨干网303发送这些数据分组的多个副本,每个副本中封装不同的地址。
图4是从第一接入点403到客户端设备491的经由互联网骨干网421和多个接入点461、171和481的多条通信路径的示意图。第一接入点403与客户端设备491相连。客户端设备491还与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相连。客户端设备491从对应的接入点接收四个唯一IP地址,这些地址与客户端设备491和第一AP 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之间的四条连接相对应。客户端设备491将这四个唯一的IP地址分别发往第一AP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第一AP 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中的每一个都知道对应客户端设备491的其他网络连接的IP地址。第一AP 403知道客户端设备491从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收到的IP地址,也就是说第一AP 403知道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在直接向客户端设备491发送数据分组时所使用的IP地址。
第一AP 403将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在与客户端设备491之间进行下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存储在第一AP 403的存储器407中。第一AP 403包括下行通信接口408,第一AP 403使用其分配给客户端设备491的IP地址通过该接口直接与客户端设备491交换数据分组。第一AP 403包括上行通信接口409,第一AP 403通过该接口与第一网络节点411交换数据分组。第一网络节点411可以是交换机、集线器、服务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设备等。第一网络节点411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421。第一AP 403的处理电路405决定不通过下行通信接口408直接与客户端设备491交换数据分组。处理电路405可在下行通信接口408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直接通信链路不可用时做出上述决定。处理电路405可根据用户优先选项、可用路径的通信特征、与第一AP 403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的可用路径有关的协议信息等做出上述决定。上述特征与四条路径相对应。这些通信特征通常包括四条路径上的当前流量负载、四条路径上的当前干扰级别、四条路径上的当前延迟等。客户端设备491还收集对应四条路径的协议信息,其通常是指沿这四条路径进行数据分组交换时使用的协议所要求的最大数据率、提供的服务质量、最小带宽、成本、健壮性、加密/解密、传输功率等。第一AP 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可使用不同的、且在通信上相兼容和/或不兼容的协议来收发分组交换数据。客户端设备491可从任意网络节点如411、431、441和451中、任意接入点如403、461、471和481中、以及互联网骨干网421中收集一些或全部上述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客户端设备491通过其用户输入接口接收用户优先选项。该用户优先选项通常包括期望数据率、期望协议、最大可容忍延迟等。客户端设备将这些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分别发往第一AP 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第一AP 403、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将这些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407、463、473和483中。任意网络节点如411、431、441和451,以及互联网骨干网421也可将这些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单元中。
例如,第一AP 403在某一时刻查看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客户端设备491与互联网骨干网421之间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确定第一AP 403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直接通信链路上的流量负载远多于客户端设备491和互联网骨干网421之间四条路径上的流量负载。为了均衡直接通信链路和四条路径上的流量负载,第一AP 403使用第四AP 481分配给客户端设备491的网络地址来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491的数据分组。第一AP 403随后通过上行通信接口409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第一网络节点411。第一AP 403在封装的数据分组中附加一个标识符,用于指示要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广播给所有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411响应该标识符,将封装的数据分组转发给互联网骨干网421。互联网骨干网421随后将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广播给除了第一网络节点411以外所有可用的网络节点,也就是第二网络节点431、第三网络节点441和第四网络节点451。第二网络节点431、第三网络节点441和第四网络节点451分别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送给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第二AP 461、第三AP 471和第四AP 481通过各自的上行通信接口从各自的上行网络节点(也就是431、441和451)接收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封装的数据分组包含第四AP 481分配给客户端设备491的网络地址。通过第四AP 481的下行通信接口,第四AP 481将封装的数据分组经由第四AP 481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的第二直接通信链路直接发送给客户端设备491,其中第四AP 481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的第二直接通信链路是客户端设备491和互联网骨干网421之间第二路径的一部分。第二AP 461和第三AP 471将丢弃那些包含第四AP 481在与客户端设备491进行直接下行通信时所使用的网络地址的封装分组数据。这些发往客户端设备491的数据分组从第一AP 403发出,经由第一AP 403的上行通信接口409、第一网络节点411、互联网骨干网421、第四节点451、第四AP 481、第四AP 481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的第二直接通信链路和客户端设备491的通信接口493,最终到达客户端设备。
第一AP 403还可决定通过下行通信接口408将部分数据分组直接发往客户端设备491,以及通过上行通信接口409将数据分组的其余部分间接发往客户端设备491,以此来平衡直接通信链路和四条路径上的流量负载。例如,第一AP 403可将发往客户端设备491的数据分组中每两个数据分组之中的一个分组直接通过下行通信接口408来发送,而将每两个数据分组之中剩下的那个分组通过上行通信接口409来转发。在经第四AP 481从第一AP 403收到这些数据分组后,客户端设备491可决定通过第四AP 481和/或客户端设备491和第一AP 403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来发送第二组多个数据分组。例如,第一AP 403可通过第四AP 481间接向客户端设备491发送数据分组,以此来将客户端设备491从“非活跃模式”中激活。客户端设备491的“非活跃模式”指的是客户端设备491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客户端设备491不响应通过第一AP 403和客户端设备491之间直接通信链路发来的任何通信。对于第一AP403而言处于“非活跃模式”的客户端设备491可在响应来自第一AP 403的数据分组后激活,并通过直接通信链路向第一AP 403发送第二组多个数据分组。第一AP 403和客户端设备491随后使用该直接通信链路来进行分组数据交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AP 403选择通过下行通信接口408和上行通信接口409二者之一但不同时使用这两个接口来直接或间接的与客户端设备491通信。在缺省设置下,第一AP 403使用下行通信接口408与客户端设备491交换数据分组。第一AP 403定期查看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客户端设备491和互联网骨干网421之间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并且在例如直接路径上的干扰低于预先设定值、直接路径上的误码率超出可容忍的最大值、间接路径的成本低于直接路径成本、只有间接路径能够达到用户在下载数据率方面的设定的优先选项时等等,决定使用上行通信接口409(也就是间接路径)来替代下行通信接口408(也就是直接路径)来与客户端设备491进行通信。当用户优先选项、对应客户端设备491和互联网骨干网421之间四条路径的通信特征和协议信息随时问发生变化时,第一AP 403也随时间来改变用来与客户端设备491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直接和/或间接路径。
图5是客户端设备500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客户端设备500支持从该客户端设备500到多个与其相连的接入点的多条分组交换数据路径。客户端设备500通常为电话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DA、头戴式耳机、打印机、视频游戏机或可用于收发分组数据的任意设备。客户端设备500包括用户输入接口531,通常为鼠标、显示器、触摸屏、凹形垫(thumb pad)、笔、语音接口、键盘等。例如,若客户端设备500为笔记本计算机,则用户输入接口531通常为鼠标和键盘。使用客户端设备500的用户通过用户输入接口531输入用户优先选项519。客户端设备500将用户优先选项519存储在其存储系统509中。
客户端设备500包括第一有线上行接口533、第二优先上行接口537、第一无线上行接口541和第二无线上行接口545。每个有线和无线接口(533、537、541和545)与至少一个对应的硬件设备通信,而这个对应的硬件设备由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唯一标识。对应的硬件设备通常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用来收发多个分组数据。这些分组数据可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本、信令信息、控制信息或分段装载到分组中且封装了目的地址的任意多媒体直播和/或存档信息。
在上电后,客户端设备500尝试将其自身连接到可用的分组数据网。这些分组数据网络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如图所示,客户端设备500包括四个通信接口,也就是533、537、541和545,客户端设备500最多可连接到四个分组数据网。客户端设备500将其自身连接到这样一些分组数据网,即这些分组数据网支持客户端设备500中处理电路503所能支持的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协议。例如但不限于,客户端设备500通过第一有线上行接口533将其自身连接到有线数据网的第一接入点。与有线数据网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过程包括由第一接入点向客户端设备500分配第一IP地址。客户端设备500使用第一IP地址和第一有线上行接口533来向第一接入点进而向有线数据网发送数据,以及通过第一接入点接收来自有线数据网的数据。在这个非限定性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500还通过第二有线上行接口537和第二IP地址连接到光纤数据网的第二接入点。客户端设备500还通过第一无线上行接口541和第三IP地址连接到属于卫星数据网的第三无线接入点。客户端设备500还通过第二无线上行接口545和第四IP地址连接到UMTS数据网的第四接入点。第二IP地址、第三IP地址和第四IP地址分别由第二接入点(也就是光纤数据网)、第三接入点(也就是卫星数据网)和第四接入点(也就是UMTS网络)分配给客户端设备500。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三IP地址和第四IP统称为网络地址511。客户端设备500将网络地址511存储在其存储系统509中。
网络地址511是四个接入点(也就是第一AP、第二AP、第三AP和第四AP)用来直接向客户端设备500发送数据分组的唯一的网络地址。第一AP使用第一IP地址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500的数据分组,然后发送封装的数据分组。客户端设备500通过第一有线上行接口533接收封装的数据分组,并读取这些数据分组中承载的信息。同理,第二AP、第三AP和第四AP分别使用第二IP地址、第三IP地址和第四IP地址来封装发往客户端设备500的数据分组。四个接入点使用网络地址511(也就是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三IP地址和第四IP地址)来唯一标识客户端设备500。同理,客户端设备500使用四个唯一的AP地址513来标识四个接入点。客户端设备500在连接开始时从四个接入点接收AP地址513。客户端设备将AP地址存储在其存储系统509中。若由于例如客户端设备500的移动、接入点的移动、通信链路的断开或连通而导致客户端设备500的一条或多条连接断开和/或连通,则对应的IP地址和AP地址将从存储系统509中删除和/或添加到存储系统509中。
客户端设备500收集与四条路径相关联的协议参数515,然后将其存储在存储系统509中。在本实施例中,这四条路径包括经由第一AP和有线数据网的从客户端设备500的第一有线上行接口533到互联网骨干网的第一路径,经由第二AP和光纤数据网的从客户端设备500的第二有线上行接口537到互联网骨干网的第二路径,经由第三AP和卫星数据网的从客户端设备500的第一无线上行接口541到互联网骨干网的第三路径,以及经由第四AP和UMTS网络的从客户端设备500第二无线上行接口545到互联网骨干网的第四路径。客户端设备500还收集对应这四条路径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并将其存储在存储系统509中。
与这四条路径相关联的协议参数515可包括这四条路径所使用协议的带宽要求、最大数据率限制、安全信息、服务质量信息、加密和/或解密要求、抗监听的健壮性等。在本实施例中,在这四条路径中使用的协议通常可以是有线数据网所支持的第一协议(例如以太网协议)、光纤数据网所支持的第二协议(例如FDDI协议)、卫星数据网所支持的第三协议(例如,在MAC层做出一些修改的TCP/IP协议),以及UMTS网络所支持的第四协议(例如应用于空中接口的WCDMA协议)。这四个协议,即第一协议、第二协议、第三协议和第四协议在通信上互不兼容。这四条路径的协议参数515可包括每个协议所要求的带宽、最大上行和下行数据率、所支持的安全级别、所支持的服务质量(可包括反应时间和误码/信噪比性能)、所要求的加密和/或解密(若需要的话)、所要求的传输功率。
对应四条路径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可包括客户端设备500与四条路径上紧邻的网络节点(也就是四个接入点)之间通信链路的当前性能。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包括客户端设备500与四个接入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也就是第一有线链路、第二有线链路、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的当前性能。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可包括四条通信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的当前数据负载量、当前噪声和干扰级别、分组数据当前经历的延迟、当前成本、客户端设备500当前为保持预定误码率所要求的传输功率等。不同时刻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可能不同。客户端设备500定期更新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使用更新的数值替换存储系统509中存储的路径性能参数值。
客户端设备500通过用户输入接口531收到的用户优先选项519可包括用户标识、期望的下行数据率、期望成本、用户优先选择的协议、用户优先选择的路径等。用户标识可表示客户端设备的用户可以使用的多种服务。
客户端设备500将网络地址511(四个IP地址)、四条路径的协议参数515、与四条路径相对应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和用户优先选项519发往四个接入点,也就是,第一AP、第二AP、第三AP和第四AP。属于有线数据网的第一AP知道客户端设备500还与光纤数据网、卫星数据网和UMTS网相连。第一AP知道光纤数据网也就是第二AP分配给客户端设备500的唯一IP地址,和卫星数据网也就是第三AP分配给客户端设备500的唯一IP地址,以及UMTS网也就是第四AP分配给客户端设备500的唯一IP地址。第一AP不仅知道客户端设备500和第一AP之间的第一有线链路的当前性能,还知道第二有线链路、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的当前性能。第一AP知道光纤数据网、卫星数据网和UMTS网的容量和限制。因此,第一AP知道客户端设备500的所有网络连接,以及相关的参数和用户有线选项519。同理,属于光纤数据网的第二AP也知道客户端设备500还连接到有线数据网、卫星数据网和UMTS网以及对应的IP地址。第二AP知道客户端设备500所有网络连接的协议参数和当前路径性能参数,以及用户设定的优先选项519。客户端设备500将对应于其与互联网骨干网之间一条路径的唯一IP地址、协议参数和当前路径参数发给其与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所有其他路径。
在某一时刻,客户端设备500可能移动到一个不是由第四AP来提供服务的位置。客户端设备500断开与第四AP的连接。客户端设备500更新网络地址511、相连AP的地址513、协议参数515和当前路径性能参数,并将更新后的协议参数和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发往当前相连的每一个接入点。更新后的网络地址511包括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和第三IP地址,也就是说将第四IP地址删除,更新后的相连AP的地址513包括除第四AP以外的先前所有条目,更新后的协议参数515包括对应第一协议、第二协议和第三协议的信息。更新后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包括第一有线链路、第二有线链路和第一无线链路的参数。客户端设备500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511、更新后的协议参数515和更新后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发往第一AP、第二AP和第三AP。第一AP、第二AP和第三AP因此知道客户端设备500已经断开了与第四AP之间的连接。
在下一时刻,客户端设备500可能移动到另一不同位置,该位置由属于WiMax网的第五AP提供服务。客户端设备500从第五AP接收第五IP地址,然后将其存储在存储系统509中。客户端设备500收集和/或读取WiMax协议的协议参数,并将其存储在存储系统509中。此外,客户端设备500收集其与第五AP之间的第五无线链路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此刻的网络地址511是指客户端设备500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三IP地址和第五IP地址。此刻的相连AP的地址513是指第一AP、第二AP、第三AP、和第五AP的地址。此刻的协议参数515是指与第一协议、第二协议、第三协议和WiMax协议有关的信息。此刻的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是指第一有线链路、第二有线链路、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三无线链路此刻的性能特征。若用户未通过客户端设备500的用户输入接口513输入新条目,则此刻的用户优先选项519保持不变。
在下一时刻,客户端设备500将网络地址511、协议参数515、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和用户优先选项519发往每个相连的接入点,也就是第一AP、第二AP、第三AP和第五AP。第一AP、第二AP、第三AP和第五AP因此便知道客户端设备500的所有其他网络连接,以及客户端设备500和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路径的参数。
客户端设备500的处理电路503对网络地址511、协议参数515、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和用户优先选项519的变化做出响应,更新上述参数,然后将更新后的参数发往当前连接的接入点。客户端设备500的处理电路503还可定期更新网络地址511、协议参数515、当前路径性能参数517和用户优先选项519,然后将更新后的参数发往当前连接的接入点。
图6是接入点600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点600支持到至少一个客户端设备的下行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和到骨干网的上行分组交换数据通信。接入点(AP)通常为收发器,用于将分组数据从终端设备(EPD)如电话机、个人计算机、PDA、笔记本计算机、头戴式耳机、视频游戏机等,经分组交换数据网传送到骨干网。分组数据可以是音频、视频、图片、电子邮件、网页、音乐视频、存储在互联网和/或企业内部网服务器上的文件、文本消息、电视节目以及分段装入分组中的各种多媒体信息。EPD上运行有一个或者多个通信应用程序,如网页浏览应用、音乐下载应用、视频游戏应用、网络电话应用等。运行在EPD上的通信应用要求从骨干网上下载分组数据,或者将分组数据上传至骨干网。EPD通过AP通信连接到骨干网。例如,运行在EPD上的音乐下载应用请求从通信连接到骨干网的服务器上下载音乐文件。AP从骨干网(也就是服务器)上接收该音乐文件,然后将其转发给EPD。若有需要,EPD向AP发送目的端为骨干网和/或服务器的分组数据,AP将这些分组数据转发到目的端。该EPD是与AP相连的。EPD和AP之间达成协议,使用一对唯一网络地址在彼此之间收发数据分组。通常应用在电视机上的机顶盒(STB)可支持分组交换数据的收发,可用作一收发器,也就是说STB可将分组数据从电视机发往属于电视信道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或网络节点,反之亦然。图6中展示了多个类似AP和STB的部件。AP(或STB)600包括处理电路603、用户输入接口631、多个有线接口633和多个无线接口661。处理电路603包括存储系统607。用户输入接口631可以是多个按钮、触摸屏、语音接口、鼠标、滚轮、屏幕和笔、触摸板等。多个有线接口633包括第一有线上行接口635、第二有线上行接口639、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和第二有线下行接口647。多个无线接口661包括第一无线上行接口663、第二无线上行接口667、第一无线下行接口671和第二无线下行接口675。
AP(或STB)600的上行接口(有线上行和无线上行接口)支持在AP(或STB)600和一个或多个紧邻的上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分组数据通信,下行接口(有线下行和无线下行接口)支持在AP(或STB)600和一个或多个紧邻的下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分组数据通信。网络节点可以是参与从初始设备到目的端设备之间的分组数据传输过程的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
典型的EPD如笔记本计算机上可能运行有网页浏览应用(也就是通信应用程序),其请求从存储服务器上读取网页。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服务器是另一台EPD。笔记本计算机和存储服务器(也就是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点(通常为一个以上)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笔记本计算机和存储服务器所连接的这些接入点可能属于在通信上相兼容/不相兼容的同一种或者多种行业标准或专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如光纤数据网、有线数据网、公共交换电话网、GSM网络、CDMA网络、EDGE网络、UMTS网络、IEEE 802.11网络、WiMax网络、卫星数据网等。
AP(或STB)600使用第一上行有线接口635与属于光纤数据网的第一节点通信,使用第二上行有线接口639与属于有线数据网的第二节点通信,使用第一上行无线接口663与属于EDGE网络的第三节点通信,使用第二上行无线接口667与属于WiMax网络的第四节点通信。光纤数据网、有线数据网、EDGE网络和WiMax网络使用不同的协议来进行分组数据收发。每个有线和无线上行接口(635、639、643和647)与AP(或STB)600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硬件设备通信,该对应的硬件设备由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唯一标识。这种对应的硬件设备通常包括收发器。AP(或STB)600分别使用由光纤数据网分配的第一网络地址、由有线数据网分配的第二网络地址、由EDGE网络分配的第三网络地址和由WiMax分配的第四网络地址来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通信。对应AP(或STB)600的上行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网络地址也就是网络地址608存储在AP(或STB)600的存储系统607中。AP(或STB)600使用第一网络地址通过第一上行有线接口635与属于光纤数据网的第一节点通信。
AP(或STB)600具有四个下行通信接口。在同一时刻,AP(或STB)600最多可连接四个下行客户端设备。例如,AP(或STB)600使用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与PC(个人计算机)通信,使用第二有线下行接口647与TV(电视机)通信。AP(或STB)600为PC分配第五网络地址,为TV分配第六网络地址。在本实施例中,AP(或STB)600只有两条下行网络连接。每条两台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上行和下行)由一对唯一的网络地址标识,这两个地址分别对应这两台设备。AP(或STB)600与PC之间的连接由分配给PC的第五网络地址和AP(或STB)600的第一下行网络地址613来标识。AP(或STB)600与TV之间的连接由分配给TV的第六网络地址和AP(或STB)600的第二下行网络地址619来标识。AP(或STB)600使用第五网络地址和第一下行网络地址613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来与PC通信。AP(或STB)600使用第六网络地址和第二下行网络地址619通过第二有线下行接口647来与TV通信。AP(或STB)600将第一下行网络地址613和第二下行网络地址619存储在存储系统609中。
AP(或STB)600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连接的PC还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其他接入点。每个与PC通信相连的接入点都为该PC分配唯一网络地址。PC将每个与其相连的接入点为其分配的唯一网络地址609都发给AP(或STB)600,AP(或STB)600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来接收网络地址609。因此,AP(或STB)600便知道PC的所有网络连接,以及PC所使用的对应网络地址609。通过AP(或STB)600的第二有线下行接口647连接到AP(或STB)600的TV还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其他接入点。TV将每个与其相连的接入点为其分配的唯一网络地址615都发给AP(或STB)600,AP(或STB)600通过第二有线下行接口647来接收网络地址615。因此,AP(或STB)600便知道TV的所有网络连接,以及TV所使用的对应网络地址615。AP(或STB)600将PC使用的网络地址609和TV使用的网络地址615存储在存储系统607中。
PC收集与其所有网络连接对应的协议相关参数、当前性能参数,以及用户定义参数,然后将所有上述参数611发往AP(或STB)600,AP(或STB)600将从PC收到的PC参数611存储在存储系统607中。AP(或STB)600还从TV接收与TV的所有网络连接相对应的协议相关参数、当前性能参数和用户定义参数,然后将收到的TV参数617存储在存储系统607中。AP(或STB)600可分别定期从PC和TV处接收PC参数611和TV参数617。AP(或STB)600使用当前收到的值来替换所存储的PC参数611和TV参数617的值。
AP(或STB)600收集协议参数,这些协议参数与在AP(或STB)600和其所连接的上行网络节点(也就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进行的分组数据交换过程中所使用的协议相对应。AP(或STB)600将收集到的协议参数621存储在存储系统607中。协议参数621可包括与使用在光纤数据网、有线数据网、EDGE网络和WiMax网络中的协议相对应的版本号、带宽要求、可用的数据率、传输功率要求、提供的服务质量、安全信息。AP(或STB)600还会收集当前路径性能参数623,该参数与AP(或STB)600和与其相连的上行网络节点(也就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相对应,AP(或STB)600将当前路径性能参数623存储在存储系统607中。
AP(或STB)600即可使用到相连EPD的直接下行路径,也可使用到相连EPD的经由上行通信接口的间接路径来向相连的EPD发送数据分组。例如,在缺省情况下,AP(或STB)600将目的端为PC的数据分组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直接发给PC(也就是EPD)。AP(或STB)600使用例如光纤数据网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与PC直接通信。PC还通信连接到第二AP,该第二AP使用IEEE 802.11标准通过其下行通信接口其中之一与PC直接通信。AP(或STB)600还可将发往PC的数据分组通过其上行通信接口(635、639、663和667)其中之一来转发。AP(或STB)600可将数据分组通过例如第一上行有线接口635转发,以代替通过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将数据分组发往PC。这些数据分组从第一上行有线接口635出发,到达第一节点,并从第一节点通过光纤数据网到达互联网骨干网。与PC相连的第二AP也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这些数据分组最终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第二AP到达PC。AP(或STB)600可使用PC参数611来执行转发操作。AP(或STB)600可在例如第一有线下行接口643与PC之间的直接路径所受到的干扰远高于经由互联网骨干网和第二AP的间接路径时、直接路径上的延迟超过能够容忍的值时、用户优先选择间接路径上使用的协议时、间接路径上的数据传输率高于直接路径时等,决定以转发方式来发送分组。AP(或STB)600还可同时使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来传送分组数据。AP(或STB)600可通过直接路径来传送分组数据流的第一部分,通过间接路径来传送分组数据流的其余部分。AP(或STB)600还可使用间接路径来传送特定类型的数据和/或出于特殊目的而使用间接路径,例如,在向PC传送命令数据时,或者在搜索PC时等。当到达PC的直接路径不可用时,AP(或STB)600可使用间接路径向PC传送AP和PC的连接相关信息。
图7是在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移出接入点721覆盖区域外时,该接入点721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之间通过其他接入点711和731进行通信的示意图。第一接入点(AP)711覆盖地理区域715。第二AP 721覆盖地理区域725。第三AP 731覆盖地理区域735。当位于地理区域715内时,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与第一AP 711相连。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可以是电话机、PDA、笔记本计算机、头戴式耳机等。在时刻“A”,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位于地理区域715和地理区域725的公共区域。在时刻“A”,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与第一AP 711和第二AP 721相连。第一AP 711和第二AP 721分别为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分配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将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发往第一AP 711和第二AP 721中的每一个。第一AP 711知道第二IP地址,第二AP 721使用该第二IP地址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第二AP 721也知道第一IP地址,第一AP 711使用该第一IP地址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
在时刻“B”,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位于地理区域715和地理区域735的公共区域。在时刻“B”,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与第一AP 711和第三AP 731相连。第三AP 731为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分配第三IP地址,第三AP 731使用该第三IP地址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将第三IP地址发往第一AP 711,将第一IP地址发往第三AP 731。第一AP 711知道第三IP地址,第三AP 731使用该第三IP地址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
第一AP 711、第二AP 721和第三AP 731通信连接到骨干网。在时刻“B”,第二AP 721想要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由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已经离开第二AP 721的覆盖区域,所以第二AP 721确定在第二AP 721和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之间不存在直接通信路径。第二AP 721无法使用第二IP地址来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第二AP 721知道第一IP地址,第一AP 711使用该第一IP地址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直接通信。在时刻“B”,第二AP 721使用第一IP地址封装这些数据分组,然后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骨干网。骨干网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广播给包括所有接入点在内的所有网络节点。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从骨干网到达第一AP 711和第三AP 731。第一AP 711将封装的数据分组转发给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由于第三AP 731不能使用第一IP地址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数据分组,因此第三AP 731将丢弃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这些数据分组从第二AP 721发出,经由骨干网和第一AP 711转发后到达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由于第二AP 721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之间的直接通信路径在时刻“B”时不可用,所以第二AP 721就使用这样一条间接路径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数据分组。从第二AP 721到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间接路由包括骨干网和第一AP 711。
在时刻“B”,第一AP 711可直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第二组多个数据分组,和/或经由骨干网和第三AP 731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第二组数据分组。第一AP 711根据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状态以及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与骨干网之间所有当前路径的通信特征,选择经由第三AP 731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第二组数据分组,而不是直接发送第二组数据分组。例如,由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可能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与第一AP 711收发数据分组,所以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可能已经进入“休眠模式”,以节省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电量。在时刻“B”,由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相对于第一AP 711而言已经处于“休眠模式”,因此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不响应到达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带有第一IP地址的任何数据分组。因此,在时刻“B”,第一AP 711无法通过直接路径到达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第一AP 711使用第三IP地址封装需发往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第二组数据分组,然后经由骨干网和第三AP731将第二组数据分组发往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一旦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从“休眠模式”中激活,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和第一AP 711便可达成协议,在此后使用第一IP地址在彼此之间直接通信。
在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通信过程中,第一AP 711还可根据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与骨干网之间所有当前路径的通信特征,在直接路径(也就是第一IP地址)和间接路径(也就是第三IP地址)之间进行切换。第一AP 711可在分组数据可以容忍的最大延迟低于预设值时使用直接路径,而在其他情况下使用间接路径。此外,第一AP 711还可同时经由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来传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以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分组能够经由所有可用路径到达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在第一AP 711与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之间连接成功之前和/或连接初始化过程中,第一AP 711可使用间接路径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发送连接相关信号。第一AP 711可根据经间接路径收到的来自移动客户端设备703的请求,选择使用间接路径来向移动客户端设备703传送数据分组。
图8是接入点通过直接路径或间接路径向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本方法开始于步骤803。在下一步骤805,接入点(AP)等待目的端为客户端终端的数据分组。AP通信连接到下行客户端终端,此外还通过上行网络节点通信连接到骨干网(通常为互联网骨干网)。上行网络节点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服务器、服务提供商设备等。AP可用于与下行客户端终端交换数据分组,还可用于与上行网络节点交换数据分组。下行客户端终端通常为笔记本计算机、PC、电话机、视频游戏机、电视机、PDA等,用于处理分段装入分组中的任何类型的实时和/或存档多媒体信息。AP可从上行网络节点接收数据分组和/或生成数据分组。例如,在客户端终端上可能运行有网页浏览应用。该网页浏览应用请求从通信连接到骨干网的网页服务器上下载网页。AP通过上行网络节点从网页服务器接收包含所请求的网页(也就是多媒体信息)的多个数据分组。这些包含网页的数据分组是发往客户端终端的。AP可用于将这些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终端。在另一实施例中,AP可能想要向客户端终端发送信令信息、控制信息、AP信息和请求等。AP可将想要发往客户端终端的信息分段装入分组中,然后将这些分组发往客户端终端。
在下一步骤809,AP判断是否通过直接路径来传送目的端为下行客户端终端的数据分组。直接路径是指AP和客户端终端之间的路径。AP使用唯一的网络地址(通常为IP地址)通过直接路径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直接路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物理链路且其中不包含任何网络节点。若AP决定使用直接路径向客户端终端传送数据分组,则AP使用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封装这些数据分组,然后在步骤811传送封装的数据分组。若AP决定使用间接路径来向客户端终端传送这些数据分组,则本方法转向步骤813。
当直接路径不可用和/或直接路径断开时,AP可以决定使用间接路径。作为选择,AP根据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当前性能、客户端终端的状态、数据分组类型、用户优先选项、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上所使用协议的优点和限制等,也可在直接路径尚可用时选择使用间接路径。例如,AP可使用间接路径向尚未与AP建立连接的客户端终端发送参与请求。AP和客户端终端之间可通过间接路径交换与客户端终端在AP上的注册有关的信息。一旦客户端终端成功注册到AP,AP随后便可使用直接路径来与客户端终端通信。AP可决定使用直接路径向客户端终端发送包含多媒体信息的分组数据,而使用间接路径向客户端终端传送包含控制、命令和信令信息的分组数据。
除该AP外,客户端终端通常还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客户端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包括接入点为客户端终端分配唯一的网络地址,接入点和客户端终端达成协议使用该唯一网络地址在彼此之间交换数据分组。随后,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相连的接入点将这个唯一的网络地址附加在发往客户端终端的所有数据分组中。客户端终端识别出这些附加有上述唯一网络地址的数据分组是来自相连的接入点的,因此接收这些分组。接入点与客户端终端之间使用达成协议的唯一网络地址进行的通信称为接入点和客户端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
在步骤813,AP想要通过间接路径将其在步骤805中收到的和/或生成的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终端。AP在其存储器中存有该客户端终端其他连接的网络地址。在步骤813,AP从其存储器中读取这些其他网络地址。AP从这些网络地址中选出一个地址。所选的地址可能是第二AP分配给客户端终端的。在下一步骤815,AP在数据分组中附加所选择的网络地址,然后将数据分组发往上行网络节点。AP、上行网络节点和骨干网中的所有其他节点不知道第二AP的地址或位置。因此AP请求广播这些带有所选网络地址的数据分组。带有所选网络地址的数据分组到达骨干网,然后从骨干网最终到达第二AP。第二AP能够将这些带有所选网络地址的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终端,这是因为所选网络地址对应的是客户端终端与第二AP之间的连接。第二AP随后将带有所选网络地址的数据分组发往客户端终端。目的端为客户端终端的数据分组从AP出发,经包含上行网络节点、骨干网和第二AP的间接路径到达客户端终端。
图9是接入点向图8中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接入点尝试通过所有可用路径来向该客户端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本方法开始于步骤903。一AP通过上行通信接口通信连接到一上行网络节点,该上行网络节点通信连接到骨干网。该骨干网通常为互联网。此外,该AP还通过下行通信接口通信连接到客户端终端,该客户端终端通常为PC、笔记本计算机、视频游戏机、头戴式耳机、电视机、电话机等。运行在客户端终端上的通信应用如互联网电话、视频游戏、音乐下载、网页浏览等请求与另一客户端终端、服务器和/或通信连接到互联网骨干网的服务提供商设备交换数据分组。运行在客户端终端上的通信应用所生成的数据分组通过AP到达另一客户端终端、服务器和/或服务提供商设备(统称为目的端设备)。客户端终端将发往目的端设备的数据分组发往AP。AP使用上行通信接口将发往目的端设备的数据分组发往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网骨干网随后将数据分组发往目的端设备。这些数据分组中附加有目的端地址,用于传送数据分组的从客户端终端到目的端设备的路径上的每个网络节点读出附加在数据分组中的目的端地址,然后将该数据分组转发到下一适当网络节点。第二组多个数据分组从目的端设备经由互联网骨干网和AP到达客户端终端。AP通过上行通信接口从互联网骨干网接收第二组数据分组。AP在第二组数据分组中附加第一IP地址,然后经由下行网络接口发送第二组多个数据分组。客户端终端在收到第二组数据分组后,读取第一IP地址,识别出这些数据分组是来自AP的。
除通信连接到该AP之外,客户端终端通常还通信连接到其他接入点。每个其他接入点使用不同的IP地址来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客户端终端与每个其他接入点之间的连接由对应的IP地址来标识。在本示范性方案中,客户端终端与AP之间的连接由第一IP地址标识。客户端终端与其他接入点之间的连接由多个IP地址标识。经由AP的下行通信接口,AP具有到达客户端终端的直接路径;AP还具有到客户端终端的多条间接路径,每条间接路径包括AP的上行通信接口、互联网骨干网和一个其他接入点。
在步骤907,AP接收和/或生成发往客户端终端的分组数据。若AP决定将这些分组数据直接发往客户端终端,则AP使用第一IP地址封装这些分组数据,然后在步骤911,通过其下行通信接口发送这些封装的数据分组。若AP决定将这些分组数据间接发往客户端终端,则AP在步骤913获取多个IP地址,这些IP地址与客户端终端和其他接入点之间的连接相对应。AP的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IP地址。AP为分组数据创建多个副本,并在每个副本中附加这些IP地址之中的一个。如步骤915所示,AP将封装的分组数据经由上行通信接口发往上行网络节点,每次发送一个。每个封装的数据分组经由其他接入点之中的一个到达客户端终端。AP将分组数据通过每条间接路径来转发,以此确保客户端终端能够收到分组数据。若客户端终端对分组数据的所有副本均未做出响应(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对于所有其他接入点而言客户端终端均处于“休眠模式”),则在下一步骤919,AP通知发送失败,然后等待下一分组数据。
图10是接入点通过间接路径向图8中客户终端传送数据分组时所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的间接路径是根据通信特征从所有可用的间接路径中选出的。本方法开始于步骤1003。在步骤1005,接入点(AP)接收和/或生成需要发往客户端终端的数据分组。AP所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还与其它多个接入点相连接。每个接入点都在连接开始时为客户端终端分配唯一的IP地址,然后使用这个唯一的IP地址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这些接入点中的第一AP使用第一IP地址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这些接入点中的第二接入点使用第二IP地址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客户端终端与多个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对应有多个IP地址。
经由AP的下行接口,AP具有到客户端终端的直接下行路径。AP还具有到客户端终端的多条上行间接路径,每条间接路径包括AP的上行通信接口、互联网骨干网和其他接入点其中之一。例如,从AP到客户端终端的第一间接上行路径包括AP的上行通信接口、互联网骨干网和上述接入点中的第一AP。同理,从AP到客户端终端的第二条间接上行路径包括AP的上行通信接口、互联网骨干网和上述接入点中的第二AP。只所以称为上行间接路径,是因为经由这条路径传送的数据分组是发起或终止于AP的上行通信接口的。
在步骤1007,AP从其存储器中读取多个IP地址。AP是在建立与客户端终端之间的连接时从客户端终端收到这些IP地址的。此外,AP还收到路径特征,这些路径特征包括对应于客户端终端到互联网骨干网的所有路径的特征,AP还会收到用户优先选项和与所有路径所使用的协议相对应的协议参数。在下一步骤1009,AP从多条上行间接路径中选择一条间接上行路径。在步骤1009,AP根据路径特征、用户优先选项和协议参数来执行上述选择过程。例如,AP可从多条间接上行路径中选出一条干扰最小的间接路径。此外,AP还可从多条间接上行路径中选出一条可提供最高下载数据率的间接路径。所选出的间接路径在进行选择那一刻是所有间接上行路径中的最好的一条。在下一步骤1011,AP通过选出的间接路径转发数据分组。例如,若AP从多条间接上行路径中选择第一间接路径,则AP使用第一IP地址封装数据分组,然后经由其上行通信接口将封装的数据分组发往互联网骨干网。封装的数据分组最终通过第一AP到达客户端终端。
在步骤1013,若AP确定数据分组未能经由选中的间接路径到达客户端终端,则AP从剩下的多条间接上行路径中选择另一条间接路径。选出的另一条间接路径是进行第二次选择时剩下的多条间接上行路径中最好的一条。在步骤1019,AP尝试通过另一条间接路径来向客户端终端发送数据分组。若AP试遍所有间接上行路径(一次使用一条)也未能将数据分组传送至客户端终端,则在步骤1017,AP宣布发送失败。
本发明的描述过程借助方法步骤的方式来描述特定功能的执行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为便于描述,文中对这些功能性模块和方法步骤的边界和顺序进行了专门的定义。在使这些功能及其关系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重新定义他们的边界和顺序。但这些对边界和顺序的重新定义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主旨和所声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发明的描述过程借助功能性模块的方法来描述某些重要功能的执行过程。为便于描述,文中对这些功能性模块边界进行了专门的定义。在使这些功能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重新定义他们的边界。类似的,流程图中的步骤也是为描述某些重要功能而专门定义的。为将这些流程图的应用得到扩展,可重新定义流程图中模块的边界和顺序,同时,重新定义后,这些模块仍然完成原来的重要功能。这种对功能性模块和流程图步骤和顺序的重新定义也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主旨和所声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可通过离散元件、特定用途集成电路、执行适用软件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类似物及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功能模块以及其它所示的模块、原理框图和组件。
此外,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通信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骨干网;
依照第一无线协议工作的第一无线区域网;
依照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一无线协议不相兼容的第二无线协议工作的第二无线区域网;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管理所述第一无线区域网的第一接入点;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管理所述第二无线区域网的第二接入点;
具有第一网络标识、且使用该第一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通信的客户端设备;
该客户端设备还具有第二网络标识,并使用该第二网络标识与所述第二接入点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点存储有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第一网络标识和第二网络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点使用所述第一网络标识以无线方式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分组,并使用所述第二网络标识通过所述骨干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点向所述客户端设备转发第二数据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区域网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二无线区域网不相兼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点根据通信特征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4、一种应用在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该通信架构包含骨干网和目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入点包括:
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的上行通信接口;
通信连接到所述目的端设备的下行通信接口;
同时存储有所述目的端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地址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上行通信接口和下行通信接口通信连接的处理电路;
所述处理电路对指向所述目的端设备的通信进行控制,使其既可使用所述第一网络地址,通过所述下行通信接口来进行;又可使用所述第二网络地址,通过所述上行通信接口和所述骨干网来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通信接口的优先级高于所述上行通信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目的端设备的通信包括第一类数据分组和第二类数据分组,所述上行通信接口用于传送所述第一类数据分组,所述下行通信接口用于传送所述第二类数据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分组之间的区别包括服务质量差别。
8、一种通信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交换骨干网;
通信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的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
通信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的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
通信连接到所述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使用第一协议来管理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接入点;
通信连接到所述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使用第二协议来管理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接入点;
既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具有第一网络地址的第一无线收发器又包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入点、具有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二无线收发器的目的端设备;
通过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传送第一组多个分组的第一源端设备,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中的每个分组均包含所述第一网络地址;
所述第一接入点通过所述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对于所述第一组多个分组中的每个分组,由所述第一接入点选择如何将其发送给所述目的端设备,即是选择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将其发往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还是选择使用所述第二网络地址通过所述分组交换骨干网、所述第二服务提供商网络、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二无线网络将其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在通信上与所述第二协议不相兼容。
10、一种第一接入点向通信架构中的客户端设备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该通信架构还包括骨干网和第二接入点,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第二接入点均通信连接到所述骨干网,所述第一接入点使用第一协议管理第一下行网络,所述第二接入点使用第二协议管理第二下行网络,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在通信上互不兼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存储分配给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下行网络相关联,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二下行网络相关联;
根据至少一个通信特征来选择是通过所述第一下行网络将所述数据分组直接发往所述客户端设备,还是经由所述骨干网和所述第二接入点通过所述第二下行网络将所述数据分组间接发往所述客户端设备;
根据所述选择的结果来发送所述数据分组。
CN2007100968949A 2006-05-05 2007-04-16 通信系统、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8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18,644 US20070109990A1 (en) 2005-11-14 2006-05-05 Pathway parameter exchange between access networks of differing types
US11/418,644 2006-05-05
US11/448,240 2006-06-06
US11/448,240 US20070109991A1 (en) 2005-11-14 2006-06-06 Access point supporting direct and indirect downstream delivery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8201A true CN101068201A (zh) 2007-11-07
CN101068201B CN101068201B (zh) 2010-06-23

Family

ID=3832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8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8201B (zh) 2006-05-05 2007-04-16 通信系统、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09991A1 (zh)
EP (1) EP1853004B1 (zh)
CN (1) CN101068201B (zh)
DE (1) DE602006016917D1 (zh)
TW (1) TW2008146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22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4703B2 (en) 2005-10-13 2010-05-25 Belde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monitoring
US8966018B2 (en) 2006-05-19 2015-02-24 Trapeze Networks, Inc. Automated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and network deployment
US9258702B2 (en) * 2006-06-09 2016-02-09 Trapeze Networks, Inc. AP-local dynamic switching
US8818322B2 (en) 2006-06-09 2014-08-26 Trapeze Networks, Inc. Untethered access point mesh system and method
US7898968B2 (en) * 2006-09-15 2011-03-01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efficient connection paths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8340110B2 (en) 2006-09-15 2012-12-25 Trapeze Network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199700B2 (en) * 2006-12-01 2012-06-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data exchanging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wireless LAN and portable internet
US8428002B2 (en) * 2007-04-18 2013-04-23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US8902904B2 (en) 2007-09-07 2014-12-02 Trapeze Networks, Inc. Network assignment based on priority
US8825792B1 (en) 2008-03-11 2014-09-02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nline brand continuity
ES2350542B1 (es) * 2008-12-12 2011-11-16 Vodafone España, S.A.U. Sistema y antena para redes de acceso de radio.
US7945206B2 (en) * 2009-02-04 2011-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G183772A1 (en) 2009-02-27 2012-09-27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layered signals in a relay network
WO2011020980A1 (en) * 2009-08-20 2011-02-24 Fujitsu Limited Introducing a dela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a nack for a packet received employ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O2011055260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a transport control mechanism
CN102668647B (zh) 2009-11-17 2015-1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调查在WiFi直连网络中的WiFi显示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6849B (zh) 2012-10-09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语音电话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300528B2 (en) 2013-12-13 2016-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ill network with multipath redundancy
CN104980348A (zh) * 2014-04-04 2015-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系统、及系统中的设备
JP6320153B2 (ja) * 2014-04-24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102787B2 (en) 2014-12-19 2021-08-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remedy
US10230622B2 (en) * 2015-09-30 2019-03-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grated wireline and wireless access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US10609739B2 (en) * 2016-02-25 2020-03-3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and port-based identity service
US11751263B2 (en) * 2021-03-22 2023-09-05 Dell Products L.P. Connection based teaming with composite lin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1027A1 (en) * 1991-06-26 1992-12-27 Eiji Kit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rein a base station tranfers to another an identifier for a cell of call origination
DE19742681C2 (de) * 1997-09-26 2003-03-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GPRS-Teilnehmerauswahl von mehreren Internet-Dienstanbietern
KR20020064977A (ko) * 1999-12-30 2002-08-10 모션트 커뮤니케이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보완/이종 망과/사이에 통신하는 가입자 유니트 사이에서데이터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082114B1 (en) * 2000-08-18 2006-07-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unit acquiring a new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when roaming between two subnets
SE0003440D0 (sv) * 2000-09-26 2000-09-26 Landala Naet Ab Kommunikationssystem
US6771947B1 (en) * 2001-06-12 2004-08-03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administration
EP1271896B1 (de) * 2001-06-18 2004-07-28 Swisscom Mobile AG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mobile IP-Nodes in heterogenen Netzwerken
US7292587B2 (en) * 2001-09-27 2007-11-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arbitrary networks using a mobile device
US20030086395A1 (en) * 2001-11-07 2003-05-08 Vyankatesh Shanbh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handover in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
WO2003049482A1 (en) * 2001-11-16 2003-06-12 Nokia Corporation Optimizing data transfer in radio system
CN1636356A (zh) * 2002-01-29 2005-07-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际协议的无线通信方案
JP3973092B2 (ja) * 2002-09-20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4054283A2 (en) * 2002-12-11 2004-06-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fast handoff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3951990B2 (ja) * 2003-09-05 2007-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ステ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動作制御方法
US7343160B2 (en) * 2003-09-29 2008-03-1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both fixed and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CA2546446C (en) * 2003-11-20 2013-08-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amless call switching in a dual mode environment
JP2005303827A (ja) * 2004-04-14 2005-10-27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通信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方法
US7120136B2 (en) * 2004-04-26 2006-10-10 Motorola, Inc. Mobile station mobility in a wireless LAN
CN100384144C (zh) * 2004-08-11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设备及其管理维护方法
US20060062206A1 (en) * 2004-09-23 2006-03-23 Vijayaraghavan Krishnaswamy Multi-link PPP over heterogeneous single path access networ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22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4626A (en) 2008-03-16
CN101068201B (zh) 2010-06-23
DE602006016917D1 (de) 2010-10-28
EP1853004A1 (en) 2007-11-07
US20070109991A1 (en) 2007-05-17
EP1853004B1 (en)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201A (zh)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US20190075512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slice generation method,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slice manager
JP5798684B2 (ja) 他の周波数キャリアにおける進行中及び開始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セッションに関するシグナリング
CN1968209A (zh) 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通信架构及其计算设备和通信电路
CN1736124A (zh) 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之间移动的用户设备供应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bms)
CN1280729A (zh) Gprs用户选择多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CN1273727A (zh) 漫游的转换器或路由器
US10440713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environment
JP5111632B2 (ja) メッセージ配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並びにメッセージ配信方法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301468A (zh) 用于移动通信网的直接或通过ip网络的接入服务的系统和设备
CN1767688A (zh) 位置登记方法、信息分配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717069A (zh) 多点传送多媒体播送服务中有效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729650A (zh) 向多个蓝牙移动终端蓝牙广播数据流
KR20220051848A (ko)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및 관련 기기의 모드 스위칭 방법
CN1270555C (zh) 多种载体网络中的体系结构和分组路由选择
CN101467469B (zh) 用于fdd和非fdd带宽的设备及控制过程
CN1175636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CN102892157A (zh) Wlan向wlan或3g切换时保持持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JP454511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張り出し装置
CN101047558A (zh) 基于网络的本地移动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756391A (zh) 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TWI425790B (zh) 通信架構
CN1650545A (zh)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14158093B (zh) 通信方法、网元、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