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7460A -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7460A
CN1517460A CNA2003101152554A CN200310115255A CN1517460A CN 1517460 A CN1517460 A CN 1517460A CN A2003101152554 A CNA2003101152554 A CN A2003101152554A CN 200310115255 A CN200310115255 A CN 200310115255A CN 1517460 A CN1517460 A CN 1517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nozzle
air injection
weft
weft yarn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52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谷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7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7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66Control or handling of the weft at or after arrival
    • D03D47/308Stretching or holding the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66Control or handling of the weft at or after arrival
    • D03D47/3073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高效率地捕捉纬纱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通孔元件、以纬纱路径为间隔与通孔元件一端相对的空气喷射喷嘴及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可将通孔元件与空气喷射喷嘴自很大间隔状态向很小间隔状态靠近,或者自这些间隔状态向空气喷射喷嘴维持与通孔元件的间隙、插入到通孔元件内的插入状态靠近。

Description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尤其是涉及设置于筘的反投纬侧、用来给予纬纱张力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平3-241038号公报记载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将配置于投纬时纬纱沿筘直线传送的投纬路径的纬纱到达侧的空气喷射喷嘴与配置于与此相对的位置的通孔元件不可相对移动地组装至筘夹,将空气喷射喷嘴喷射的空气吹到投纬后的纬纱前端部,将纬纱吹入在通孔元件一端开口的通孔内,利用纬纱与空气的摩擦,给予纬纱张力。
上述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空气喷射喷嘴在将纬纱导入作为通孔元件的捕捉导管的通孔内的吹入期间与给予被捕捉的纬纱以张力的纬纱紧张期间内,喷射空气。
这里,所谓的吹入期间是指为了将投纬后纬纱的前端吹入通孔元件的通孔内,而向纬纱前端部喷射空气的喷射期间。
一般地,吹入期间的开始时间设定为纬纱到达筘反投纬侧的时间以前,纬纱一到达通孔元件,就立即被插入通孔。
为了使纬纱进入投纬路径内,纬纱前端的传送位置是因投纬不同而不同的,是不规则的。这样,为了使纬纱前端确实吹入通孔元件的通孔内,空气喷射喷嘴吹出的空气就必须广泛覆盖投纬路径,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口与通孔元件的一端的距离就要设定得相当大。
所谓纬纱紧张期间是指给予投纬至织物中的纬纱以张力,为了防止给予张力的纬纱松弛,向吹入通孔内的纬纱喷射空气的喷射期间。
通孔内的流速最好是只要不产生将纬纱吹断等情况的高速度。换言之,空气喷射喷嘴喷射的空气压力最好是高压。为了在通孔内得到那样的流速,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口与通孔元件的一端的距离就要设定得比较短。
日本专利特开平3-241038号公报记载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包括在通孔元件内一端开口的第二通孔元件及可向第二通孔元件一端移动的第二空气喷射喷嘴。在通孔元件内到达第二通孔元件一端的纬纱利用第二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插入到第二通孔元件内,由于第二空气喷射喷嘴的移动,夹持在第二空气喷射喷嘴与第二通孔元件一端之间。
以前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因为将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不可相对移动地组装至筘夹,所以在吹入期间及纬纱紧张期间,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口与通孔元件的通孔间的相对距离是一定的。这样,为了使纬纱前端确实吹入通孔内,喷射空气的压力值就必须设定得很高。
所以,空气消耗量变多,少量的空气喷射不能很好的牵引纬纱。另外,纬纱夹持在第二空气喷射喷嘴与第二通孔元件一端之间,在纬纱长度不一时,出现纬纱不能到达第二通孔元件一端的投纬时,该纬纱就不能被夹持,所以给予纬纱张力的状态因投纬不同而变化,变得很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可高效率捕捉纬纱的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第一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包括通孔元件、以纬纱路径为间隔与通孔元件一端相对的空气喷射喷嘴及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可将通孔元件与空气喷射喷嘴自很大间隔状态向很小间隔状态靠近,或者自这些间隔状态向空气喷射喷嘴维持与通孔元件的间隙、插入到通孔元件内的插入状态靠近。
这里,纬纱路径指的是由投纬时纬纱沿筘直线传送的投纬路径(筘的筘齿变形时,指纬纱导引槽及其延伸部)、及与投纬路径略呈直角交叉连接的纬纱被吹入的张力给予路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通孔元件内的路径)形成的路径。
第一纬纱张力给予装置中,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的通孔一端间距较大,所以在纬纱路径上传送的纬纱,在吹入期间与空气喷射喷嘴不干涉,很容易吹入通孔元件。其后,在纬纱紧张期间,形成空气喷射喷嘴前端部的一部分接近或插入通孔的一端,由此,通孔元件内的空气流动变得更强,强烈地牵引、捕捉纬纱。换言之,以少量的空气喷射也可高效率地牵引纬纱。
上述一端可向纬纱路径中投纬路径方向开口。这样的话,即使处于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一端间的纬纱位置随投纬不同而变化,空气喷射喷嘴也可在大的间隔状态下,将空气向一端喷射。这样,纬纱就可确实吹入通孔元件内。另外,当空气喷射喷嘴与一端非常接近时,因为空气喷射喷嘴喷出的空气自通孔元件一端确实吹入通孔内,可提高牵引力。还有比起背景技术,可自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一端间隔的位置向纬纱喷射空气。这样,纬纱传送不被空气喷射喷嘴干涉,纬纱可确实到达通孔元件一端与空气喷射喷嘴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包括通孔元件、以投纬路径为间隔与通孔元件相对的空气喷射喷嘴及可将通孔元件与空气喷射喷嘴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至互相抵接的移动装置。
第二纬纱张力给予装置中,空气喷射喷嘴可在与通孔元件一端间隔的位置向通孔元件一端喷射空气。因此,空气喷射喷嘴不干涉纬纱,不妨碍纬纱的传送,即使投纬路径上的纬纱传送位置随投纬不同而变化,纬纱也可确实吹入通孔元件一端。其后,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相对靠近,当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抵接时,纬纱夹持在空气喷射喷嘴与通孔元件一端之间。所以,其后即使停止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也可维持给予纬纱的张力,纬纱不松弛。由此,可降低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量。
本发明的第三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包括一端向投纬路径开口的通孔元件、空气喷射喷嘴及移动装置;其中空气喷射喷嘴具有以投纬路径为间隔与上述一端相对的纬纱夹持元件,且其前端总是插入上述一端内;移动装置可将纬纱夹持元件与上述一端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至互相抵接。
第三纬纱张力给予装置中,空气喷射喷嘴的前端因为总是插入上述一端,所以,空气喷射喷嘴喷出的空气全部吹入通孔元件的通孔内,通孔内背压。因此,空气喷射喷嘴喷出的空气可高效率牵引投纬路径上的纬纱到通孔内。并且,纬纱处于高效率被牵引的状态时,由于纬纱夹持元件与通孔元件一端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直至互相抵接,纬纱夹持在纬纱夹持元件与通孔元件一端之间,确实被把持。
另外,因为纬纱被夹持,即使纬纱夹持后,停止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也可维持给予纬纱的张力。所以,可降低空气喷射喷嘴的空气喷射量。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高效率捕捉纬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上安装的筘的投纬方向侧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处于吹入期间状态的反投纬方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工作时间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把持纬纱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状态的反投纬方向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变形的局部剖视图,(A)表示处于吹入期间的状态,(B)表示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2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A)表示处于吹入期间的状态,(B)表示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的状态;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工作时间的图。
图9是图7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变形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3实施例的侧面图,(A)是表示处于吹入期间状态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状态的图;
图11是图10沿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4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A)表示处于吹入期间的状态,(B)表示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5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A)表示处于吹入期间的状态,(B)表示处于纬纱紧张期间的状态;
图14是本发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第6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0、132、136、140、156、166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2为筘;14为织机;16为筘夹(筘座);18为纬纱;20为筘片;22为上部接头(上部安装元件);24为下部接头(下部安装元件);26为侧部接头(结合元件);28为筘片的前缘部(表面部);30为筘片的后缘部(里面部);32为筘片的凸部;34为筘片的凹部;36为筘片凹部的侧面;38为筘片凹部的底面;40为上部接头的槽;42为下部接头的槽;44为经纱;46为纬纱导引槽;48为空间;50为衬垫;52为废弃经纱;54为分喷嘴;56为分喷嘴支架;60为纬纱检测器;62为纬纱检测器支架;64为织布;78、144为捕捉导管;80为投纬路径;82为捕捉导管的通孔;84为空气喷射口;86、142、162为空气喷射喷嘴;88为空气喷射喷嘴的前部;90为空气喷射喷嘴的后部;92、94、96为空气喷射喷嘴的护手部;98为空气喷射喷嘴的通孔;102为驱动螺线管;104为励磁线圈;106为外壳;110为后退弹簧;112为螺线管支架;114为螺线管支架的插入部;116为螺线管支架的螺线管支持部;118为螺线管支架的喷嘴支持部;120为螺线管支架的导管支持部;122、124、126为螺线管支架的通孔;128为螺线管支架的槽;134为纬纱夹持元件;138为空气喷射喷嘴的节部;146为空气喷射喷嘴支持台;148为空气喷射喷嘴支持台的旋转轴;150为捕捉导管的销;152为捕捉导管固定用臂;158为纬纱夹持元件;164为滑移导管;168为汽缸元件;170为引入导管;172为喷射喷嘴;174为空气喷射喷嘴的销;176为旋转螺线管;190为导管内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者根据空气喷射喷嘴的喷射口与通孔元件通孔一端的距离越小,通孔内的流速越快,纬纱的牵引力越大这种情况,经过不断研究,着眼于减小空气喷射喷嘴喷射口与通孔元件通孔一端距离的机构与纬纱夹持机构,发明了以下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配置于筘12的反投纬侧,且可取出地坚固组装至筘夹16,该筘夹16可取出地组装至织机14的臂部(未图示)。所以,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与筘12一起摇动,为了给予投纬的纬纱18张力,捕捉投纬的纬纱18。
如图1及图2所示,筘12包括若干筘片20、上部接头(上部安装元件)22、下部接头(下部安装元件)24、左右的侧部接头(结合元件)26、26。图2的侧部接头26省略了其中央部分。
各筘片20是上下方向长且略有一定厚度的板状,上下方向的两端呈圆形。各筘片20包括织口侧的前缘部(表面部)28及织口后侧的后缘部(里面部)30。
各筘片20的前缘部28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附近有略三角形的凸部32。该凸部32的顶部附近形成有凹部34。凹部34由两个侧面36及底部(底面)38组成,有圆倒角,呈“コ”字状。各筘片20的后缘部30略呈直线形状。
筘片20的材质可以采用不锈钢。所以,筘片20是弹性体。
上部接头22及下部接头24分别具有呈“コ”字状截面形状的槽40及42。
侧部接头26、26是比筘片20稍厚的带状板材形成的,其两端部向厚度方向弯曲成“コ”字状。
侧部接头26、26的前后方向(经纱44的传送方向)的尺寸为了不妨碍纬纱18的传送设定为不堵塞筘片20凹部34的尺寸。
筘片20配置于接头22、24、26、26组装的框架内侧,筘片2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插入上部及下部接头22及24的槽40及42。插入槽40及42的若干筘片20其厚度方向为投纬方向,各筘片20在投纬方向间隔排成一列。各筘片20的凹部34呈一列,形成纬纱导引槽46。
相邻筘片20间的空间48利用于上下方向间隔配置的一对衬垫50,使经纱44及废弃经纱52通过(如图11所示)。在图示中,衬垫50是螺旋弹簧状的卷线。螺旋弹簧状卷线的各环状部位于相邻的筘片20间,维持空间48。
各分喷嘴54插入到块状分喷嘴支架56形成的通孔内,例如,可用十字形螺丝钉58可取出地安装至分喷嘴支架56。
检测纬纱18的纬纱检测器60一体地安装至纬纱检测器支架62。纬纱检测器60配置于织布64的反投纬侧,其检测纬纱用的探头与各筘片20凹部34形成的纬纱导引槽46相对。这样,利用纬纱检测器60检测存在于织布64的反投纬侧的纬纱导引槽46的纬纱18,可确实检测出纬纱18是否已经投纬。
筘夹16有安装槽66及68,其可调整投纬方向位置且可取出地安装有筘12、分喷嘴54、纬纱检测器60及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
如图3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配置于筘12的反投纬侧,包括作为通孔元件使用的L字状的捕捉导管78、空气喷射喷嘴86、及作为空气喷射喷嘴86移动装置的驱动螺线管102。其中空气喷射喷嘴86具有空气喷射口84,该空气喷射口86以将纬纱导引槽46在投纬方向延长的投纬路径80为间隔,与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一端相对。
空气喷射喷嘴86具有一体且轴线一致的外径尺寸较小的圆筒状前部88及外径尺寸较大的圆筒状后部90。前部88与后部90的交界处为斜截圆锥形。
前部88分别在后部90相反一侧的前端及前部88的中间一体形成有护手部92及94。另外,后部90也在前部88相反一侧的前端一体形成有护手部96。空气喷射喷嘴86的材料可采用磁性材料,例如铁等。
空气喷射喷嘴86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98。通孔98以前部88及后部90的轴线为中心,在前部88的护手部92及后部90后端的中心位置开口。前部88的开口作为空气喷射口84,后部90的开口与软管100一端连通,该软管100与空气喷射喷嘴86后端部气密连接。所以,基于织机控制装置的指令,压缩空气自压缩机等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供给软管100内,这些压缩空气自空气喷射喷嘴86喷射。
驱动螺线管102将缠绕在中空线轴的励磁线圈104配置于圆筒状的外壳106内部。线轴的中空部分可移动地配置有空气喷射喷嘴86的后部90。为了提高励磁线圈104与后部90的相对移动性,可将衬套元件108、108分别配置于前部88与外壳106之间及后部90与外壳106之间。
外壳106与后部90的护手部96之间配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后退弹簧110。所以,后退弹簧110可使空气喷射喷嘴86后部90的护手部96自外壳106分离。
螺线管支架112包括可使自身可取出地组装至筘夹16的插入部114、支持驱动螺线管102的环状螺线管支持部116、可滑动支持空气喷射喷嘴86的前部88的喷嘴支持部118、及支持L字状捕捉导管78一端的导管支持部120。
如图3所示,螺线管支持部116、喷嘴支持部118及导管支持部120分别具有截面圆形内径不同的通孔122、124及126。通孔124及126的轴线共通,不过也可根据纬纱18的传送状态而有所不同。
喷嘴支持部118与导管支持部120之间是“コ”字状槽128。所以,通孔124及126分别在槽128的相对两个侧面开口。
喷嘴支持部118的通孔124内周面为了在轴线方向可滑动地支持处于空气喷射喷嘴86的护手部92及94之间的前部88,嵌合有衬套元件130。所以,空气喷射喷嘴86的前部88可利用衬套元件130在两个护手部92及94之间相对于喷嘴支持部118滑动。
捕捉导管78的一端与导管支持部120通孔126相嵌合。捕捉导管78的一端以槽128为间隔与开口于空气喷射喷嘴86护手部92的通孔98相对。
螺线管支架112配置于筘12的反投纬侧,同时为了使槽128可沿织幅方向移动、且夹持投纬路径于喷嘴支持部118与导管支持部120之间(换言之,使槽128位于纬纱导引槽46的延伸线上),将其插入部114利用楔子70可取出地组装至筘夹16的安装槽66。
以上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的动作在与由编码器等测定的织机主轴一定旋转角度对应的时间驱动。例如: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是在图4所示的200°至310°之间进行,利用励磁线圈104通电达成空气喷射喷嘴86与捕捉导管78一端的抵接是在300°至350°之间。
下面,介绍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的工作过程。
首先,空气喷射喷嘴86的护手部92与捕捉导管78一端处于间隔状态,纬纱18自筘12的投纬侧投纬至经纱开口。
然后,当到达纬纱18的前端即将通过螺线管支架112的槽128的一定旋转角度(图4中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200°)时,空气喷射喷嘴86喷射压缩空气。喷射的空气横穿槽128,自捕捉导管78一端的槽128进入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然后从槽128相反侧的端部流出。
其次,投纬的纬纱18前端到达反投纬侧的一定位置。纬纱18的前端到达反投纬侧的一定位置后,就会基于纬纱检测器60的输出信号,输出表示正常投纬的纬纱检测信号至织机控制装置(未图示)。图4中,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240°时,检测纬纱18的有无。
空气喷射喷嘴86此时因为没给励磁线圈104通电,所以就利用后退弹簧110的作用力将护手部92向衬套元件108移动。
因为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与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一端处于间隔状态,在投纬路径80传送的纬纱18与空气喷射喷嘴不相干涉,即使纬纱的传送位置因投纬不同而变化,也可确实吹入空气喷射口84与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一端之间(吹入期间)。
槽128配置于纬纱导引槽46的延伸线上的投纬路径80,且空气喷射喷嘴86自检测纬纱18前不断喷射,纬纱18的前端到达捕捉导管78的一端的同时,利用空气喷射喷嘴86喷射的空气流,强制吹入在槽128侧面开口的捕捉导管78通孔82内。
图3是本实施例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纬纱检测后的250°时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0的状态。这种状态,插入通孔82内的纬纱18利用空气喷射喷嘴86喷射的空气,自捕捉导管78通孔82的槽128向与槽128相反一侧牵引,从而给予纬纱18以张力。
再其次,保持纬纱18的张力状态,其后经过一定时间(图4中,为织机主轴角度θ为300°时),励磁线圈104通电。励磁线圈104通电后,空气喷射喷嘴86维持空气喷射口84的空气喷射,对抗后退弹簧110的作用力,向捕捉导管78的一端移动(纬纱紧张期间)。在自励磁线圈104通电到空气喷射喷嘴86的护手部92抵接至捕捉导管78一端阻塞通孔82为止的纬纱紧张期间,维持空气喷射喷嘴86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与吹入期间相同。
在上述纬纱紧张期间,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内的空气流,在形成于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的护手部92接近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一端时变强,强力牵引纬纱。所以,可用少量的空气喷射高效率牵引纬纱。
如图5所示,即使纬纱紧张期间结束护手部92仍然维持与捕捉导管78一端抵接的状态。因此,纬纱18夹持于空气喷射喷嘴86的护手部92与捕捉导管78一端之间。
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到一定时间(图4中,为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310°时)停止。不过,由于纬纱18夹持于空气喷射喷嘴86的护手部92与捕捉导管78之间,所以仍然有张力,到励磁线圈104通电解除前一直不松弛。
在经纱开口即将闭合或刚刚闭合后的一定时间(图4中,为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350°时),停止励磁线圈104的通电。
如图3所示,励磁线圈104停止通电,空气喷射喷嘴86就利用后退弹簧110的作用力再次与捕捉导管78分离,解除纬纱18的夹持。
上述第一实施例,可做图6所示的变形。图6(A)及图6(B)分别表示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250°及330°时的空气喷射喷嘴86与捕捉导管78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2中,空气喷射喷嘴86取代在其前部88前端形成护手部92,而是配置具有作为纬纱夹持元件134的斜截圆锥形外周面的弹性体。捕捉导管78的槽128侧的开口具有易于与纬纱夹持元件134的凸部嵌合的斜截圆锥形。
纬纱夹持元件134的材料选用聚氨酯橡胶等高摩擦弹性材料。
空气喷射喷嘴86利用使纬纱夹持元件134抵接至捕捉导管78,与捕捉导管78一同夹持纬纱18。这种情况,利用纬纱夹持元件134的弹性变形,纬纱18的夹持区域比上述实施例长,可更加确实地夹持纬纱18。
在第一实施例中,夹持到达作为投纬路径80上通孔元件的捕捉导管78一端的纬纱18。所以,投纬长度较乱的场合,即使纬纱18较短,也可确实夹持纬纱18。换言之,可以使纬纱长度比背景技术短,降低织造成本。
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6中,空气喷射喷嘴86取代在其前部88前端形成护手部92,而是形成具有可插入捕捉导管78的外径尺寸的节部138。
如图8所示,空气喷射喷嘴86的喷射与励磁线圈104的通电同样,持续到经纱开口即将闭合或刚刚闭合时。
下面,说明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6的工作过程。
首先,假设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200°时,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开始喷射空气(吹入期间)。此时,空气喷射喷嘴86的节部138前端如图7(A)所示位于投纬路径80的外侧。
此时,空气喷射口84未插入到捕捉导管78的通孔内,所以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会扩散。因此,在投纬路径80内传送的纬纱18即使投纬位置因投纬不同而变化,也可确实导入通孔内。
其次,励磁线圈104通电,空气喷射喷嘴86移动到捕捉导管78侧,空气喷射喷嘴86的节部138前端移动到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附近(纬纱紧张期间)。空气喷射喷嘴86前端与捕捉导管78一端自大的间隔状态相对向小的间隔状态靠近,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大部分吹入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内,从通孔82的另一端开口流出。图7(B)表示织机主轴旋转角度θ为330°时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的侧面图。
上述情况的结果是,通孔82内的压力降低,在通孔82与空气喷射喷嘴86的间隙产生流向通孔82的空气流,该空气流与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一起,高效率牵引纬纱进入通孔82内。
如图9所示,上述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6可移动空气喷射喷嘴86的节部138,使其前端位于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内。这样的话,空气喷射喷嘴86前端与捕捉导管78一端自间隔状态维持空气喷射喷嘴86与捕捉导管78的间隙向插入捕捉导管78的状态靠近,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均被吹入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内,自通孔82的另一开口流出。
因此,通孔82内的压力又降低了,在通孔82与空气喷射喷嘴86的间隙产生的流向通孔82的空气流变强,该空气流与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一起,高效率牵引纬纱进入通孔82内。
第三实施例:
如图10及图11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40包括摇动型的空气喷射喷嘴142、可取出地安装在相邻筘片20作为通孔元件作用的捕捉导管144、及具有使空气喷射喷嘴142移动装置的空气喷射喷嘴支持台146。
摇动型的空气喷射喷嘴142利用空气喷射喷嘴支持台146可取出地组装至筘夹16。空气喷射喷嘴支持台146具有使空气喷射喷嘴142移动的、拥有旋转驱动功能的旋转螺线管,空气喷射喷嘴142在沿投纬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48的周围进行角度旋转运动。
捕捉导管144弯曲为L字状,且向空气喷射喷嘴142侧略平行突出两个销150,两个销150以通孔82一端的开口为间隔相对设置。捕捉导管144利用臂152可取出地安装至筘12的反纬纱传送路径。臂152向上部接头22延伸安装至上部接头22。
如图11所示,两个销150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一起插入相邻筘片20形成的一个空间48。销150的外径尺寸远比相邻筘片20的间距大。因此,与销150插入的空间48相邻的各筘片20因为是弹性体,所以会被挤向与销150分离的投纬侧或反投纬侧,发生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销150插入的空间48变大,可使喷射空气通过,同时与该空间48相邻的空间48变小,阻碍喷射空气通过,两个销150及与这两个销150接触的两个筘片20一起形成作为通孔一部分的空间154。
如图10(A)所示的倾斜虚线表示的范围即为空间154。即空间154由两个销150间的上下方向范围、与这两个销150接触的两个筘片20间的投纬方向范围、筘片20的后缘部30与凹部34的底部38间的经纱方向范围构成。
所以,两个销150及与这两个销150接触的两个筘片20都作为通孔元件作用。
例如,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40在与图8所示时间相同的时间作动。在本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励磁线圈表示向旋转螺线管通电的时间。所以,空气喷射喷嘴142在织机主轴旋转角度为200°到350°时进行喷射,旋转螺线管在织机主轴旋转角度为300°到350°时通电,空气喷射喷嘴142自相对于空间154间隔较大的状态向间隔较小的状态靠近。
第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56加大图7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6的空气喷射喷嘴86节部138的突出尺寸,节部138的一部分保持总是位于捕捉导管78通孔82内的状态,空气喷射喷嘴86的前部88与节部138的交界处有纬纱夹持元件158。纬纱夹持元件158以投纬路径80为间隔与捕捉导管78的通孔82一端相对。
为了利用图3所示的捕捉导管78端部、通孔82开口的螺线管支架112的槽128侧面、及纬纱夹持元件158确实夹持纬纱18,纬纱夹持元件158的材料最好选用聚氨酯橡胶等弹性材料。
首先,在捕捉纬纱18的吹入期间,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56的节部138的空气喷射口84插入通孔82内,因为纬纱夹持元件158未与通孔82及螺线管支架112的槽128侧面抵接,所以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56产生与图9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36同样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空气喷射喷嘴86自空气喷射口84喷射空气,通孔82内就背压,利用通孔82与空气喷射喷嘴86的间隙,产生向通孔82内的空气流,从而将在投纬路径80上传送的纬纱18前端部引入通孔82内。并且,引入通孔82内的纬纱18前端部被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口84喷射的空气高效率地牵引。
如图12(B)所示,励磁线圈104通电后,空气喷射喷嘴86就向捕捉导管78侧移动(纬纱紧张期间)。由于该移动,纬纱夹持元件158抵接到捕捉导管78一端,夹持纬纱18。因为纬纱夹持元件158是弹性体,可确实捕捉纬纱18。
纬纱夹持元件158与捕捉导管78夹持纬纱18后,空气喷射喷嘴86可终止喷射空气,从而降低压缩空气的消耗。
第五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60中,空气喷射喷嘴162使滑移导管164位于其前部88的前端。滑移导管164在以投纬路径80为间隔、与捕捉导管78一端相对的位置有纬纱夹持元件158。
滑移导管164可利用螺线管等移动装置在插入的前部88外周面上滑动,使纬纱夹持元件158与捕捉导管78一端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
如图13(A)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60在将纬纱18吹入通孔82内的吹入期间,利用移动装置使滑移导管164移动,从而使得纬纱夹持元件158退到投纬路径80范围外。
在吹入期间,首先,空气喷射喷嘴162的空气喷射口84喷射空气。引导投纬路径80上传送的纬纱18进入通孔82。
如图13(B)所示,在纬纱紧张期间,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60的纬纱夹持元件158横穿投纬路径80范围,为了达成图3所示的捕捉导管78一端与螺线管支架112的槽128侧面的抵接,利用移动装置使滑移导管164前进移动。由于这种抵接,纬纱18确实被纬纱夹持元件158捕捉。
第六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纬纱张力给予装置166包括喷射喷嘴172、引入导管170、捕捉导管78、空气喷射喷嘴86、汽缸元件168、及具有臂180的旋转螺线管176。
引入导管170具有开放端与闭合端,通孔设于其闭合端两侧,与捕捉导管78及汽缸元件168连接。
喷射喷嘴172以投纬路径80为间隔,与引入导管170的开放端相对。
空气喷射喷嘴86在其后部90利用销174与臂180连接,利用旋转螺线管176可滑动地设于汽缸元件168。空气喷射喷嘴86前端与捕捉导管78一端相对,可在引入导管170内进退。
喷射喷嘴172、引入导管170及旋转螺线管176利用螺线管支架112固定于筘夹16。
纬纱路径由投纬方向延伸的投纬路径80及在引入导管170与捕捉导管78内部形成且略直角弯曲的导管内路径190构成,该导管内路径190是与投纬路径80略呈直角交叉且相连的张力给予路径。所以,纬纱路径弯曲呈曲柄形状,空气喷射喷嘴86以引入导管170内的导管内路径190为间隔,与捕捉导管78一端相对。空气喷射喷嘴86喷射的空气几乎是直接进入的,所以可降低流路阻力,维持喷射空气的高速,利用喷射喷嘴172的空气流,高效率地捕捉把持吹入引入导管170内的纬纱18。
空气喷射喷嘴86具有在汽缸元件168两侧形成、在半径方向延长的一对销174,销174插入在空气喷射喷嘴86移动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狭缝182内。臂180不可移动地安装至角度旋转的旋转螺线管176的旋转轴178。销174自汽缸元件168突出,插入臂180前端形成的长口184内。这样,空气喷射喷嘴86与臂180形成连接。
在吹入期间,给旋转螺线管176通电。由于这种通电,旋转螺线管176的旋转轴178在图14中逆时针角度旋转。由于这种旋转,臂180使空气喷射喷嘴86相对于通孔82自间隔状态靠近,空气喷射喷嘴86保持与捕捉导管78的间隙插入捕捉导管78。
因为空气喷射喷嘴86前端虽然插入捕捉导管78,但并不与捕捉导管78抵接,所以不夹持纬纱18。在纬纱长短不一时,即使短的纬纱18不能到达捕捉导管78,利用空气喷射喷嘴86的空气喷射产生几乎直接进入的空气流,捕捉导管78内背压,这样,捕捉导管78开放端流入空气,也可给予纬纱18张力。所以,纬纱长短不一时,也可给予纬纱稳定的张力。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装置以电磁式螺线管为例说明了,但并不限于此,也可用有电动式、空气压式等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螺线管、凸轮或联杆机构的机械装置。机械装置也可由其他的驱动源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空气喷射喷嘴86及纬纱夹持元件158等抵接来把持纬纱18,把持纬纱18后空气喷射喷嘴86终止空气喷射。这样,可降低空气喷射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主旨,可做多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孔元件、以纬纱路径为间隔与通孔元件一端相对的空气喷射喷嘴及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可将通孔元件与空气喷射喷嘴自很大间隔状态向很小间隔状态靠近,或者自这些间隔状态向空气喷射喷嘴维持与通孔元件的间隙、插入到通孔元件内的插入状态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端向纬纱路径中投纬路径方向开口。
3、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孔元件、以纬纱路径为间隔与通孔元件一端相对的空气喷射喷嘴、及可将通孔元件与空气喷射喷嘴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至互相抵接的移动装置。
4、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向投纬路径开口的通孔元件、空气喷射喷嘴及移动装置;其中空气喷射喷嘴具有以投纬路径为间隔与上述一端相对的纬纱夹持元件,且其前端总是插入上述一端内;移动装置可将纬纱夹持元件与上述一端自间隔状态相对靠近至互相抵接。
CNA2003101152554A 2003-01-10 2003-11-27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Pending CN15174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03968A JP2004218103A (ja) 2003-01-10 2003-01-10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JP2003003968 2003-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7460A true CN1517460A (zh) 2004-08-04

Family

ID=32501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152554A Pending CN1517460A (zh) 2003-01-10 2003-11-27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437431A3 (zh)
JP (1) JP2004218103A (zh)
CN (1) CN151746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045A (zh) * 2011-02-01 2013-10-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N104005157A (zh) * 2014-04-30 2014-08-27 常州捷特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用辅喷嘴装置及引纬系统
CN10421331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05544070A (zh) * 2014-10-27 2016-05-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13913999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1270B1 (ko) 2009-02-26 2011-04-29 (재)한국섬유기계연구소 에어제트 직기의 얀 스트레치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211208A (zh) * 1972-08-16 1974-02-19
CS190733B1 (en) * 1976-08-24 1979-06-29 Jaromir Malasek Weft control apparatus,especially for jet weaving looms with alternate weft insertion
DE59707877D1 (de) * 1997-11-28 2002-09-05 Sulzer Textil Ag Ruet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in einer Reihenfachwebmaschine
JP2002061051A (ja) * 2000-08-11 2002-02-28 Tagawa Kikai Kk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緯糸張力保持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045A (zh) * 2011-02-01 2013-10-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N10421331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04213316B (zh) * 2013-05-29 2016-01-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04005157A (zh) * 2014-04-30 2014-08-27 常州捷特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用辅喷嘴装置及引纬系统
CN105544070A (zh) * 2014-10-27 2016-05-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05544070B (zh) * 2014-10-27 2018-01-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13913999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N113913999B (zh) * 2020-07-07 2022-10-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37431A2 (en) 2004-07-14
EP1437431A3 (en) 2005-02-09
JP2004218103A (ja) 200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083C (zh) 复丝开纤片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H07109055B2 (ja) 模様付織物製造用の中空針を備えたタフティング装置
CN1032370A (zh) 纤维条自动喂给的方法和装置
KR101329121B1 (ko) 스플라이서 장치
CN101466882B (zh)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CN1517460A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CN1354294A (zh) 纺纱装置
TW201043743A (en) Yarn feeder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118388A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接头的工艺及设备
CN1258768A (zh) 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
CN100341759C (zh) 纱线制动器
CN103648942B (zh) 粗纱卷缠机和将粗纱卷缠到筒管上的方法
CN1165878A (zh) 纺纱机械的接头方法
CN103030032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位的吸嘴
CN1283863C (zh) 织机的纬纱处理方法
CN1281804C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中的纬纱把持装置
KR20010014563A (ko) 수분사 직기의 위사삽입 노즐
TWM601250U (zh) 織物加工裝置
JP4943932B2 (ja) 弾性糸の給糸機能を備える編機
CN1873075B (zh)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WO2009005340A1 (en) Injector device for inserting yarns into the shed of a weaving machine by means of a flowing medium, as well as such a weaving machine
JPH0369643A (ja) ドローイング装置
CN2687148Y (zh) 织机的纬纱预加张力装置
KR102523106B1 (ko) 제직기용 위사 공급 그리퍼
JP2005089936A (ja) 無杼織機における仮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