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3075B -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3075B
CN1873075B CN2006100732255A CN200610073225A CN1873075B CN 1873075 B CN1873075 B CN 1873075B CN 2006100732255 A CN2006100732255 A CN 2006100732255A CN 200610073225 A CN200610073225 A CN 200610073225A CN 1873075 B CN1873075 B CN 1873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ing
reed
parts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32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3075A (zh
Inventor
三井充
名木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liquid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03D49/62Reeds mounted on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6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using particular methods of stopping
    • D03D51/08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using particular methods of stopping stopping at definite point in weaving cycle, or moving to such point after stopping
    • D03D51/085Extraction of defective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4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for treating we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该投纬稳定化装置,在筘的上侧以及下侧的至少一方上,在经纱开口的范围外设有向织口一侧突出并且在投纬方向上伸展的部件。一种装置是在上侧以及下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的该部件的安装面、和使筘的安装面或将筘保持在筘座上的筘保持部件的安装面之间形成间隙。另一种装置是在上侧以及下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筘一侧的地方形成孔。而且,又一种装置是在上侧以及下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织口一侧形成欠缺部。这种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可通过抑制投纬空间的气压的变动,使得实际的纬纱穿行线稳定。

Description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喷射式织机中的投纬稳定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压力水作为投纬用流体的水喷射式织机中,存在着投纬用喷射水随着的朝向反喂纱一侧而朝上移动的现象。可推测该现象是因在上下的喷丝头部并排配置多个筘片的筘进行摇动运动而在筘的前方的投纬空间内产生上升气流所致。
上升气流产生的理由,被认为是当在打纬后筘后退时,织口一侧的空气被筘吸引到筘一侧,接着,在筘前进时,该被吸引的空气被筘推回织口一侧。
上述那样的喷射水的上升移动现象,容易在高速运转时或省水运转时等产生。在产生这样的斜向上的上升喷射水时,经纱会被该上升喷射水损伤,或使投纬不稳定。
作为防止上述那样的喷射水的上升移动现象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公开2004-124318号公报
上述以往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将在经纱开口的范围外向织口一侧突出并在投纬方向上伸展的气流抑制部件设置在筘上侧或下侧的喷丝头部或设置在将筘保持在筘座上的筘保持部件的上侧或下侧的地方。由此,经纱开口内的投纬空间的空气的上升,被气流抑制部件抑制,从而抑制喷射水的上升移动现象。
但是,在以往的投纬稳定化装置中,在筘的摇动过程中的投纬途中,实际的纬纱穿行线向经纱的移动方向移动,投纬不稳定,其结果导致投纬不良。
上述那样的实际的纬纱穿行线的变化,被认为是在筘的后退时(主轴角度从0°至180°)投纬空间变为负压,实际的纬纱穿行线向筘一侧移动,在筘前进时(主轴角度从180°至0°)投纬空间变为加压,实际的纬纱穿行线向织口一侧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抑制投纬空间的气压的变动,而使实际的纬纱穿行线稳定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在筘上侧以及下侧的至少一方上,在经纱开口的范围外,设有向织口侧突出并且在投纬方向上伸展的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1个投纬稳定化装置,在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和所述筘或将该筘保持的筘座上的筘保持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个投纬稳定化装置,在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筘一侧的地方形成孔。
本发明所涉及的又一个投纬稳定化装置,在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织口侧形成欠缺部。
(发明效果)
在投纬稳定化装置中,通过形成间隙、孔以及欠缺部的至少1种,可以抑制所形成的地方的投纬空间的气压的变动,可以防止实际的纬纱穿行线向经纱的移动方向移动。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在筘后退时,投纬空间外的空气,通过间隙、孔或欠缺部而进入投纬空间,从而抑制投纬空间变为负压的状态,在筘前进时,投纬空间的空气,通过间隙、孔或欠缺部从投纬空间流向外部,从而抑制投纬空间变为加压的状态。
由此,由于抑制投纬空间内的气压的变动,所以抑制本来的打纬时的上升气流的产生,同时抑制向经纱移动方向的气流的变化。其结果,实际的纬纱穿行线非常稳定,减少了织机的停机次数。
投纬稳定化装置还可以具备通气口,该通气口向所述筘的后方侧开口,并与所述上侧的间隙或孔相连通。这样,由于通气孔向筘的后方侧开放,所以经纱开口外的空气在筘后退时,积极且高效率地进入投纬空间内,使实际的纬纱穿行线更稳定。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经纱方向的长度尺寸,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还可以是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间隙或所述孔的大小,即,所述经纱方向上的大小,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
取代上述结构,也可以是所述上侧以及所述下侧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前端缘,即,所述织口一侧的前端缘的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位置,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
上述的任意一种情况下,所述上侧的部件以及所述下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可以包括在投纬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多个片。
通过使所述部件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织口一侧的前端缘的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位置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从而使所述位置越往筘一侧则该处的欠缺部变得越大。该欠缺部越大,气流通过量变得越多,所以可以稍微产生一点上升气流。
在实际的投纬中,随着纬纱向反喂纱一侧穿行,由于穿行力降低以及重力的原因,有纬纱向下方穿行的趋势。但是若达到上述那样的条件,即,基于所述部件的长度尺寸或位置的所述欠缺部或所述间隙或孔的大小等的条件,则通过根据筘前进时的纬纱的通过范围而变更所述条件,从而稍微产生一点上升气流,抑制纬纱向下方穿行,使实际的纬纱穿行线更稳定。
例如通过缩短纬纱的移动方向上的部件的长度尺寸、通过将部件的前端缘的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位置设在筘一侧来增大欠缺部、或者减少间隙或孔的大小等方法,通过越往反喂纱一侧的地方、投纬空间内的上升气流越增加的结构,可以进行所述条件的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水喷射式织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从筘的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详细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详细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详细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详细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中:10-水喷射式织机;12-经纱;14-综框;16-综片;18-经纱开口;20-筘;22-投纬喷嘴;24-投纬空间;26-织口;28-织布;30-导向卷轴;32-筘片;34、36-喷丝头;38-筘保持部件;40-螺钉部件;42-筘座;44-摇动轴;46-前护罩;48-防溅挡板(splash guard)50-支撑轴;52、54-气流抑制部件;56、58-螺钉部件;60-衬垫;62-间隙;64-筘的运动;66、78-空气的流动;70-抑制部;72-折返部;74-通气口;80-孔;82、84、86、88-片;90-欠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水喷射式织机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水喷射式织机10,将从未图示的经轴以片状送出的多条经纱12,以一对一的形式穿过分别被多个综框14并排支撑的多个综片16,另外,通过使这些综框14上下运动而使这些经纱12上下运动,形成经纱开口18。
当筘20比投纬喷嘴22位于靠经纱12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的上游侧(综框14一侧)期间,纬纱(未图示)从投纬喷嘴22与压力水一起被喷出,并被投纬到经纱开口18内的投纬空间24(参照图3)。
被投纬的纬纱,被筘20投到织口26并被织入织布28中。被织制的织布28基于织制的进行,通过多个导向卷轴30而被卷在未图示的卷布轴上。
筘20将多个筘片32并排支撑在上下的喷丝头(即,喷丝头部)34、36上,另外,在下部的喷丝头36上,通过多个筘保持部件38以及多个螺钉部件40,不能进行相对运动地将筘20安装在筘座42的上端部。
筘座42被安装成其下部不能相对于向投纬方向伸展的摇动轴44运动。摇动轴44与织机10的主轴的旋转同步地绕着向投纬方向伸展的轴线摇动。由此,筘20绕着摇动轴44的轴线摇动,来进行打纬运动。
来自投纬喷嘴22的喷射水,通过前护罩(即,固定盖)46以及防溅挡板48,来抑制分别向前方(即,经纱12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以及上方的飞散。
前护罩46在一方的导向卷轴30的上方,向投纬方向(即,织幅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展,另外,在左右的端部,前护罩46被安装成不能向左右的织机架(未图示)移动。
防溅挡板48,在从经纱开口18至一方的导向卷轴30以可开放的方式覆盖经纱12以及织布28的上方空间的状态下,沿投纬方向伸展。
防溅挡板48,在经纱12的上方被向投纬方向伸展的支撑轴50支撑为可以旋转,另外,使经纱12的移动方向(即,经纱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前护罩46抵接。为此,通过使防溅挡板48绕着支撑轴50的轴线以一定角度地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开闭织口26前后区域的上方空间。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投纬稳定化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上侧的喷丝头34以及下侧织口侧的筘保持部件38上的一对气流抑制部件52和54,以抑制经纱开口18内的气流的变动。
两气流抑制部件52及54由板部件制作而成,另外,在分别从上侧的喷丝头34以及下侧织口侧的筘保持部件38向织口26一侧突出的状态下,在经纱开口18的外侧,跨过投纬方向整体连续地伸展。
上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具有Z字形的纵截面形状,另外,以从上侧覆盖经纱12的上方空间的方式,通过多个螺钉部件56被安装在上侧的喷丝头34的织口26一侧。
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4,具有L字形的纵截面形状,另外,以从下侧覆盖经纱12的下方空间的方式,通过多个螺钉部件58被安装在下侧的筘保持部件38的织口26一侧。
在气流抑制部件52和喷丝头34之间,配置有被螺钉部件56支撑的多个衬垫60。为此,投纬稳定化装置,在弯曲气流抑制部件52的端部而形成的安装面和喷丝头34的安装面之间,靠近筘20具有沿投纬方向伸展的多个间隙62。
这些间隙62,是连通气流抑制部件52的上下空间的空间,另外,允许气流抑制部件52的上下空间的空气通过。在投纬方向上,邻接的多个间隙62,通过衬垫60被相互划分(参照图2)。在图示的例子中,经纱移动方向上的间隙62的宽度尺寸是分别相同的。
如上所述,在经纱开口18的范围外,向织口26一侧突出并向投纬方向伸展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分别被设置在筘20的喷丝头34以及筘保持部件38上,这样,通过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抑制经纱开口18内的空气的上升,来抑制来自投纬喷嘴22的喷射水的上升移动现象。
另外,若在喷丝头34和气流抑制部件52之间具有间隙62,则首先在如图3箭头64所示的筘20后退时(主轴角度从0°至180°的范围时),投纬空间24的空气被吸引到筘20一侧,投纬空间24变为负压状态。但是,此时,筘20的上方空间的空气如箭头66所示那样流动,并介由间隙62进入经纱开口18、尤其是投纬空间24。由此,能抑制投纬空间24变为负压状态。
相对于此,在筘20前进时(主轴角度从180°至0°的范围时),投纬空间24的空气被筘20压到织口26一侧,投纬空间24变为加压状态。但是,此时,经纱开口18、尤其是投纬空间24内的空气,介由间隙62流向筘20的上方的空间,所以可抑制投纬空间24变为加压状态。
由此,抑制了投纬空间24的气压的变动,所以,可抑制现有技术中的打纬时的上升气流的产生,同时,可抑制向经纱移动方向的气压的变动,其结果,实际的纬纱穿行线非常稳定,减少织机的停机次数。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4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中,气流抑制部件52包括抑制部70以及折返部72,所述抑制部70具有其本来的功能,所述折返部72,一体地连接在该抑制部70的上端部并在喷丝头34的上方向后方折返。折返部72向筘20的后方侧开口且形成有与间隙62连通的通气口74。
如图4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那样,即使具备向筘20的后方侧开口的通气口74,在筘20向箭头64所示的方向后退时,以及筘20向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时,投纬空间24分别变为理论上的负压状态以及加压状态。
但是,在筘20后退时,经纱开口18外的空气,通过向筘20的后方侧开口的通气口74,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更积极且有效地进入投纬空间24。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投纬空间24变为负压状态。
另外,在筘20前进时,经纱开口18、尤其是投纬空间24内的空气,通过向筘20的后方侧开口的通气口74,可以抑制投纬空间24内的加压状态,并可以与没有间隙62时同样地抑制上升气流。由此,由于筘20的上方直接被开放,所以可抑制基于间隙62的上升气流的产生。
另外,通过具有折返部72,提高了空气的吸入的效率,可以缩小间隙62。而且,通过缩小间隙62,经纱开口18内的上升气流难以从投纬空间24出去,所以最小地抑制了筘20前进时的上升气流的溢出。
作为上述的结果,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抑制了向经纱移动方向的气流的变动,使得实际的纬纱穿行线非常稳定。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在图5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中,在下侧的筘保持部件38的安装面和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4的被弯折的安装面之间配置有多个衬垫60,在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4一侧设有多个间隙62。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4也可以安装在筘20的上,详细地说是安装在喷丝头36上。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筘20向箭头76的方向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前进时以及后退时,经纱开口18外以及经纱开口18内的空气分别通过形成在下方侧的间隙62向箭头78的方向以及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抑制投纬空间24变为加压状态以及负压状态,使得实际的纬纱穿行线非常稳定。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图6所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组合了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分别在上下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上设有多个间隙62。即使在第四实施例中,也同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同样地抑制投纬空间24的负压状态以及加压状态,使得实际的纬纱穿行线非常稳定。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五实施例)
如图7的一个例子所示,取代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间隙62,也可以在上下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多个孔80。
例如,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间隙62,在上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的靠近筘20的地方形成多个孔80。在该例子中,在气流抑制部件52的筘20的安装侧形成切口,将气流抑制部件52安装在喷丝头34上时的、包围切口和喷丝头34的部分设为孔80。由此,可以说实质地在气流抑制部件52上设置了孔80。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各孔80的形状虽然是长方形,但也可以采用长圆形、椭圆形、圆形等的适宜的形状。
当在上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上设有孔80时,也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折返部72,设置向筘20的后方侧开放的通气口74。
在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以得到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同样的作用以及同样的效果。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不具有衬垫60。但是,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除了间隙62,也可以在上下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实施例5中的多个孔80。
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上形成孔80,而取代在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上形成切口。详细而言,在比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的经纱方向的中间位置靠近筘一侧的区域形成孔80。
(投纬稳定化装置的第六实施例)
如图8所示的一个例子,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侧或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的经纱移动方向的长度尺寸以及间隙62或孔80的宽度尺寸设置成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的值。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分别包括在投纬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个)片82、84、86、88。纬纱从图8中的左侧进行投纬。
位于喂纱一侧(即,投纬一侧)的片82以及84,通过衬垫60,在气流抑制部件的片82、84之间形成间隙62。但是,由最靠近喂纱一侧的片82形成的空间62的经纱移动方向的宽度尺寸,比由片84形成的大。这是通过使用不同长度尺寸的衬垫60而进行的。
位于反喂纱一侧(即,反喂纱一侧=到达一侧)的片86以及88,不使用衬垫60,在上侧时直接用螺纹固定在喷丝头34上,在下侧时直接用螺纹固定在筘保持部件38上。
除了最靠近反喂纱一侧的片88,片82、84以及86的经纱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但是,经纱移动方向上的片88的长度尺寸,比其他的片82、84以及86小。另外,与喂纱一侧的片82处的间隙62相比,反喂纱一侧的片84处的间隙62小。
经纱移动方向上的间隙62的宽度尺寸以及片82、84、86、88的长度尺寸如上述那样,由此,气流抑制部件的距经纱移动方向上的筘20(或筘保持部件38)的长度尺寸,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详细而言,随着从喂纱一侧朝向反喂纱一侧,经纱移动方向上的片的长度尺寸以及间隙变小。
即,气流抑制部件的织口26一侧的前端缘的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位置,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详细而言,随着从喂纱一侧朝向反喂纱一侧,上述位置位于筘一侧。为此,相对于喂纱一侧的气流抑制部件,在反喂纱一侧的气流抑制部件的织口一侧,形成欠缺部90,越往反喂纱一侧的气流抑制部件,其欠缺部90变得越大。
在从自喷丝头34至与气流抑制部件的前端缘相距最远的、片82的前端缘的距离L1+L5的位置,划一条与筘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假想线时,与片82的其他的区域,例如从喷丝头34至片82的前端缘的距离L2+L6的位置和上述假想线之间的欠缺的空间被设为欠缺部90。此时,在比距离L1+L5的距离短的距离L2+L6的片84的前端缘的织口一侧的一部分的区域上,在前端部具有欠缺部。
在图示的例子中,片82、84以及86的长度尺寸L1、L2以及L3分别是35mm,片88的长度尺寸L4是25mm,间隙62及62的宽度尺寸L5以及L6分别是6mm以及3mm。为此,片82、84、86以及88越是向喂纱一侧的片,就越向织口26一侧突出。
即,在该实施例中,在筘20前进时、后退时各自的纬纱通过范围被分成2个区域,这些区域的交界,即在筘20的摇动方向反转的主轴角度约为180°的位置被分界,在该交界的喂纱一侧形成间隙62以及孔80,随着朝向喂纱一侧,间隙62以及孔80变得更大,以片82以及84之间为分界,在该分界的反喂纱一侧存在欠缺部90,随着更朝向反喂纱一侧,欠缺部90变得更大。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从喂纱一侧被投纬的纬纱的前端,在筘20后退中(投纬前半),经过由片82以及84形成的约左侧一半的区域,在筘20前进时(投纬后半),经过由片86以及88形成的约右侧一半的区域。
一般,在筘20后退时纬纱前端穿行喂纱一侧的区域(即,前半区域)时的纬纱的穿行力大,然而,纬纱的穿行力在投纬中逐渐降低。由此,纬纱前端穿行反喂纱一侧的区域(即,后半区域)时的纬纱,在后半区域由于重力而使纬纱的穿行速度降低,所以,有纬纱的穿行位置向下方变位的趋势。
但是,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空气从间隙62进入投纬空间24、以及喂纱一侧的片82以及84,从而纬纱前端经过前半区域时的投纬空间24内的负压被有效地抑制。由此,再加上纬纱的穿行力较大,可抑制纬纱穿行位置的向筘20一侧的移动。
另外,在筘前进时纬纱前端穿行的后半区域的片86以及88,不具有间隙62,织口26一侧的前端缘与片82以及片84相比,从织口26后退,而形成欠缺部90。为此,在后半区域,稍微产生一点投纬空间24的上升气流,通过上升气流有效地抑制纬纱的穿行位置的下降。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越往喂纱一侧,纬纱穿行位置的向筘20一侧的移动越被抑制,而越往反喂纱一侧,调节上升气流,抑制纬纱穿行位置的下降。其结果,实际的纬纱穿行线更稳定。
在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若间隙62或孔89位于距离筘20远的地方,则在筘前进时,经纱开口18内的空气从间隙62或孔80溢出,上升气流在投纬空间24产生,其结果,实际的纬纱穿行线上下变动。
尤其是若间隙62或孔80存在于投纬空间24的上方,则通过上述那样的上升气流,导致纬纱也上升。为此,优选将间隙62或孔80尽可能地设置在筘20的附近。
在第六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不设置间隙62或孔80,仅把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上侧或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或54的长度尺寸设为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值。另外,投纬方向以及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上侧或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或54的长度尺寸、以及间隙62、孔80、欠缺部90的大小,也可以根据投纬空间内的空气的流动或织机的结构(详细而言,打纬的行程、织幅、投纬时刻、织机转速等)来进行调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允许向投纬空间24的空气的移动的间隙62或孔80,可以设置在上下的气流抑制部件52以及54中的任意一方上,或在两者都设置。间隙62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更换厚度不同的衬垫来进行调整,孔80的大小,可以通过例如将堵住孔80的部件可移动地重合固定在孔80上来进行调整。
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气流抑制部件52或54通过单一的部件而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使经纱移动方向上的上侧或下侧的气流抑制部件52或54的长度尺寸以及间隙62或孔80的宽度尺寸成为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地方而有所不同的值。另外,也可以将气流抑制部件52或54,和喷丝头34或36或者筘保持部件38设置成一体。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在筘上侧的喷丝头及下侧的喷丝头的至少一方上或在筘上侧的喷丝头及将筘保持在筘座上的筘保持部件的至少一方上,在经纱开口的范围外,设有向织口侧突出并且在投纬方向上伸展的气流抑制部件,并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
间隙,其形成在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安装面和安装有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所述筘及/或所述筘保持部件的安装面之间;
孔,其形成在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所述筘一侧的地方;
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欠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气口,是向所述筘的后方侧开口的通气口,与所述上侧的间隙或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经纱方向的长度尺寸,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间隙、所述孔或所述欠缺部的大小,即,所述经纱方向上的大小,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至少一方的前端缘,即,所述织口一侧的前端缘的经纱移动方向的位置,根据投纬方向上的各处而有所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而且,并排形成多个在投纬方向上的所述间隙、所述孔以及所述欠缺部的任意一种,并且关于这些中的至少2个具有不同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抑制部件的至少一方,包括在投纬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多个片。
CN2006100732255A 2005-06-02 2006-04-05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Active CN187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2317 2005-06-02
JP2005162317 2005-06-02
JP2005-162317 2005-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075A CN1873075A (zh) 2006-12-06
CN1873075B true CN1873075B (zh) 2010-12-08

Family

ID=3748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32255A Active CN1873075B (zh) 2005-06-02 2006-04-05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060125464A (zh)
CN (1) CN1873075B (zh)
TW (1) TWI339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4511B2 (ja) * 2009-07-23 2013-10-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7184675B2 (ja) * 2019-03-06 2022-12-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082A (zh) * 2002-10-03 2004-05-1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CN1532314A (zh) * 2003-03-19 2004-09-2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入纬稳定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082A (zh) * 2002-10-03 2004-05-1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CN1532314A (zh) * 2003-03-19 2004-09-2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入纬稳定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0-231847A 1985.11.18
JP特开平8-144156A 1996.06.04
JP特开平8-27647A 1996.01.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39694B (en) 2011-04-01
CN1873075A (zh) 2006-12-06
KR20060125464A (ko) 2006-12-06
TW200702507A (en) 200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3075B (zh)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稳定化装置
CN1922349A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线张力赋予装置
CN101074513B (zh) 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
CN1844528A (zh) 织布机打纬装置的加强结构及具备该结构的喷水式织布机
CN104420059B (zh) 喷气织机的主喷嘴装置
CN2687148Y (zh) 织机的纬纱预加张力装置
CN1930336B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KR20010014563A (ko) 수분사 직기의 위사삽입 노즐
JP4989098B2 (ja)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安定化装置
CN200985412Y (zh) 喷气织机的织筘
JP4140759B2 (ja)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安定化装置
CN208733322U (zh) 一种亚麻牛仔面料风吹进布装置
CN104790101A (zh) 一种宽幅喷气织机
CN1517460A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KR200244714Y1 (ko) 고속직기용 판형종광의 눈
KR200356455Y1 (ko) 직기의 위사장력부여장치
CN213624581U (zh) 气浮梭
JP6348016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規制装置
KR860002102B1 (ko) 공기분사식직기의 위입장치
CN218491922U (zh) 一种纺织用双喷储纬器
CN214655555U (zh) 一种织机纬纱回拉装置
CN202298022U (zh) 剑杆织机v型钢筘
JP2010209497A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
CN208562692U (zh) 一种新型喷水织机
JPH0634381Y2 (ja) 糸端処理装置の緯糸捕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