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6772A -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6772A
CN1506772A CNA2003101201315A CN200310120131A CN1506772A CN 1506772 A CN1506772 A CN 1506772A CN A2003101201315 A CNA2003101201315 A CN A2003101201315A CN 200310120131 A CN200310120131 A CN 200310120131A CN 1506772 A CN1506772 A CN 1506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
imaging device
paper
supply unit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01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2861C (zh
Inventor
南野茂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6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28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28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装置和反转输送单元。成像装置包含纸张输送路径、用于将张纸输送至纸张输送路径的供纸单元、用于在纸张上印制图像的印制单元、用于将印有图像的纸张排出的排纸盘、附装于成像装置一侧的手动供纸盘、设置于成像装置一侧并且用于收纳手动供纸盘的收纳开口。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在成像装置的一侧以覆盖收纳开口的上部,并且包含反转输送路径,在纸张输送路径中输入到印制单元下游侧的纸张通过反转输送路径输出到印制单元上游侧。反转输送路径被成形为穿过收纳开口。

Description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如复印机和传真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纸张的两面上成像的反转输送单元以及一种可以将所述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在其中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一张纸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已经有一种反转输送路径被提供出来,用以在纸张输送路径中将该纸张反转。当在该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后,该纸张被传送进反转输送路径,该纸张的两个面被调换,从而在该纸张的另一面上再形成一图像。在这样一个用于纸张反转的输送路径设置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时,该成像装置内的空间需要加大。因此,当需要在一张纸的每一面形成图像时,可将一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到该成像装置的主体中,以提供出反转输送路径。
例如,根据一种传统成像装置,一双面单元以这样的方式插装到成像装置中,即其可被另一输送单元替换。纸张输送路径的一对导向件和一对输送辊附装于双面单元一侧,一手动供纸器安装于该双面单元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该成像装置的安装空间整体上不增加,但是该成像装置主体中的布置设计却很受限制。此外,在设计该成像装置时需要考虑到附装的双面单元,从而使该成像装置本身复杂化。另外,由于所述手动供纸器支撑于双面单元上,该双面单元本身重量会增加,且对该双面单元的操纵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转输送单元,其能够在不必对成像装置的结构布置作较大改动的情况下,通过插装的方式来有效利用成像装置内的现有空间,达到减小装配空间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有反转输送单元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成像装置包含纸张输送单元,该纸张输送单元将输入进来的纸张由供纸单元输送至印制单元,并进而将该纸输出至纸张排纸盘。该成像装置还包含手动供纸盘,其附装于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以及反转输送单元,其用于将在纸张输送路径中输入到印制单元下游侧的纸张输出到印制单元上游侧。一收纳开口设置于该成像装置的一侧,用于容纳手动供纸盘。反转输送单元以可盖住收纳开口上部的方式插装。多个输送单元沿着反转输送路径设置,并且优选将至少一个输送单元设置于收纳开口中。此外,这些输送单元优选采用输送辊。
此外,本发明的反转输送单元插装于包含有纸张输送单元的成像装置中。其中该纸张输送单元将从供纸单元输入的纸张输送至印制单元,并进而将该纸输出至纸张排纸盘,并且一手动供纸盘附装于该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反转输送单元包括反转输送路径向,在纸张输送路径中输入到印制单元下游侧的纸张通过反转输送路径输出到印制单元上游侧。另外,该反转输送单元优选设有可插装于收纳开口中的凸出部,该收纳开口为了容纳手动供纸盘而开设于所述成像装置一侧。另外,优选将反转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于凸出部中。
根据本发明,用于容纳手动供纸盘的收纳开口可被用作反转输送单元的反转输送路径。即,当手动供纸盘被移至位于成像装置主体侧之外的位置时,该收纳开口中用于将手动供纸盘容纳于装置主体中的空间变得空余了。通过有效利用这一空间作为反转输送路径,反转输送单元的一部分可设置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结果是,该反转输送单元的装配空间可以在这一点上减小。此外,在沿着反转输送路径设置的多个输送辊中,由于其中至少一个输送辊可以设置在收纳开口位置,因此输送辊的安装空间可被设置于收纳开口中,因而反转输送单元的装配空间可进一步缩小。
此外,反转输送单元包括可插入收纳开口中的凸出部,并且反转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于凸出部中。结果是,该收纳开口的空间能被有效利用,并且该反转输送单元可以以更稳固的状态插装于所述成像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未设有反转输送单元时整个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设有反转输送单元时整个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该反转输送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该反转输送单元的示意性侧向剖视图;
图5是反转输送单元插装状态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6是反转输送单元插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手动供纸盘容纳于反转输送单元中的状态图;
图8是手动供纸盘容纳于反转输送单元中的另一实例的状态图;
图9是反转输送单元的罩盖部被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10是手动供纸盘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手动供纸盘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手动供纸盘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又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反转输送单元的上部插装于该装置主体中的状态图;
图14是所述反转输送单元的上部插装于该装置主体中的另一实例的状态图;
图15是当反转输送单元被插装时纸张输送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另外需要指出,在本说明书中,该成像装置主体的“一侧”是指除了上侧和底侧之外的各侧,包括前侧和背侧。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一反转输送单元安装于所述成像装置1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一原稿读取单元2设置于成像装置1的上部中。一供纸单元3和一印制单元4从底侧顺序布置在成像装置1的下部中。
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2中,一个纸架11设置于一罩盖部10之上。放置于纸架11上的原稿通过一输送装置12运送至一面向读取器的位置,并进行一读取操作。接着,原稿被传送至排纸架13。当读取非单页文件的原稿如书籍时,罩盖部10向上打开,书籍需要读取的一面被放置于一平板台面14上,随后该书籍被读取。上述结构与同时带有自动送稿器(ADF)和平板台面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结构相同。
在所述供纸单元3中,供纸盒15和16彼此上下布置,并且具有预定尺寸的多张纸分别堆叠于供纸盒15和16的推压片17和18上。推压片17和18的右端部通过铰链可转动地支撑于框架上。拾取辊19和20安装于左侧。推压片17和18被向上推起,以使堆叠的纸张的上表面能够与拾取辊19和20相接触。当拾取辊19和20在此状态旋转时,通过摩擦力将纸张一次一张地进给到纸张输送路径。
进给的纸张通过一供纸辊21和一压辊22输送至印制单元4。为了在该进给纸张上印上图像,该印制单元4包括一调色剂盒23,一存储器擦除刷24,一充电器25,一感光鼓26,一输送辊27,一曝光头28,及一定影辊29。首先,感光鼓26的表面通过该充电器25均匀地充电。该已被充电的感光鼓26根据一图像印制信号而被曝光头28曝光。一静电潜像形成于该感光鼓26上。此外,贮存于调色剂盒23中的调色剂从供应辊30经由显影辊31传送至感光鼓26上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可视化。接着,形成于该感光鼓2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输送辊27被转印到纸上。该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辊29和压辊32夹持并热压,从而定影于纸上。该经过定影的纸被输出辊33和压辊34夹持着输送至排纸盘35中。
在图1中,点划线表示从供纸单元3到排纸盘35的纸张输送路径。一纸端探测传感器36装配于输出辊33的上游侧。
同时,一收纳开口38设置于所述成像装置1的一侧。一手动供纸盘37设置于收纳开口38中。图1表示手动供纸盘37被一锁定件(图中未示出)紧固在成像装置主体上并且处在锁定位置时的状态。该手动供纸盘37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一摆动轴39上,并可摆至如图2所示的一开启位置。一拾取辊40用于输送手动送入的纸张,并且与拾取辊40接触的一垫板41设置于收纳开口38的下部。该手动送入的纸张通过拾取辊40的转动而进给,该纸张沿着一导向件42到达供纸辊21和压辊22。
图2表示手动供纸盘37以摆动轴39为中心向外摆动并与收纳开口38隔开一定距离的状态,换句话说,为手动供纸盘37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所述反转输送单元43插装于手动供纸盘37的上方。一凸出部44形成于该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下部,且该凸出部44插装到收纳开口38中。将在下面予以描述的一驱动机构例如电机等设置于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上部,并且该驱动机构插装于该成像装置主体中。一爪部(图中未示出)形成于凸出部44的底面45上,并且当反转输送单元43插装到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中时,该爪部被该成像装置1主体上的支撑台面46挡住。在该反转输送单元43插装于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中的状态下,该凸出部44从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一表面向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侧凸伸,该表面接触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的最外侧。
一具有近似马蹄形形状的反转输送路径47形成于反转输送单元43的内部。一送纸辊48和一压辊49设置于上侧倾斜输送路径中,同时一送纸辊50和一压辊51设置于下侧倾斜输送路径中。该纸张在所述两对输送辊48-51之间从反转输送路径中通过。送纸辊50和压辊51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凸出部44中,从而定位于收纳开口38内的空间中。
在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中,一反转送出路径从输出辊33经由一下部导向件52至一纸张输出口53形成。此外,在收纳开口38中,于手动送纸开口的上方从一纸张输入口54经由一导向件55至送纸辊21形成一反转送入路径。因此,当反转输送单元43插装于成像装置1的主体内时,该反转送出路径、该反转输送路径47以及反转送入路径被连接起来,一输送路径便形成了,如图2中点划线部分所示。
当控制纸张反转输送时,输出辊33被驱动,一面上已形成有图像的一张纸被排向排纸盘35。接着,响应于纸端探测传感器36的一输出信号,排出操作停止。这时,该纸的下边缘夹在输出辊33和压辊34之间,然后,一位于反转输送单元43内的电机启动,输出辊33转动从而将该纸向一相反的方向传送,该纸的下边缘作为前部通过反转输送路径到达纸张输出口53。送纸辊48和送纸辊50转动的方向与输出辊33的反向转动相一致。该纸被输送通过反面输送路径47,从纸张输入口54输送至反转输送路径,并再次与供纸辊21相接触。之后,通过印制单元4在该纸的另一面(背面)形成一图像,于是在纸张的两面均形成图像。
为了进行手动送纸,在手动进纸槽37和反转输送单元43的对置表面57之间形成有导纸开口56。通过形成导纸开口56,手动进纸操作和反转输送操作均能够实施,而不必从该成像装置主体上拆下手动供纸盘37。此外,由于该纸张导引开口56可以从上方斜对角方向清楚地看到,因此一张纸可以被容易地导入供纸开口中。用于定位纸张的侧面导向件58设置于手动供纸盘37的上表面上。通过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滑动并定位侧面导向件58,可以准确地进行手动进纸操作。
在该成像装置1中,其主体中的纸张输送路径以从供纸单元3竖直向上的方向形成并与上面的排纸盘35相接通。如上所述,通过将该纸张输送路径形成为在竖直方向延伸,输送路径的距离可以缩短,并且该成像装置主体的尺寸可以缩小。因此,印制单元4的感光鼓26、输送辊27以及定影辊29也沿着纸张输送路径被布置在竖直方向,并排列在该装置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在图1和图2所示实例中,为左侧)。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排列方式,该成像装置主体的装配空间可以接近于供纸单元3中堆叠的最大尺寸的纸张,并且该成像装置主体也可以缩小。同时,由于输送装置(ADF)12被设置于平板台面14的左侧部分,因此如图1所示,当在纵向比较宽度时,该原稿读取单元2比壳体5宽出距离“d”。该壳体5位于原稿读取单元下面并且配置在供纸单元3和印制单元4上。
通常,出于设计目的,为了遮盖上述宽度差别,壳体5被做成与原稿读取单元2一样的宽度。然而,在实施例中,该原稿读取单元2的一外框6被设置成在一侧从壳体5的侧框向外凸伸,该侧即靠近侧框设有定影辊29的那一侧。通过采用这样的布置,即使是在定影辊29被加热时,由于侧框的外面形成有空间,因此热量可以有效地散发。如上所述,如果该原稿读取单元2的外框6没有被设置成从该成像装置主体的边框向外凸出,则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成像装置1上的设有定影辊29的侧框所在一侧与墙面贴紧。在这种情况下,热量不能有效地从定影辊29处释放出来,并可以导致故障的产生。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这一问题可被避免。
此外,如图2所示,插装了反转输送单元43后的侧框的水平方向最外侧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原稿读取单元2的外框6的凸出部内侧。即,反转输送单元的最外侧部分被向内设置成相对于一通过外面框体6的凸出部最外侧位置的竖直平面相隔距离“m”。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由外框6的凸出部形成的空间可被有效地利用。另外,如果该成像装置被放置成其插装了反转输送单元43的那一侧面向人走动的位置,则该外框6的凸出部对行走路径起到限制作用并避免行人碰到反转输送单元43。换句话说,由于外框6的凸出部可被清晰识别,即使反转输送单元43被插装,该反转输送单元43也不会受到人的行走路径的干扰。
此外,在开启状态时,该手动供纸盘37的最外侧位置被向内设置成相对于所述通过外面框体6的凸出部最外侧位置的竖直平面相隔距离“n”。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如同反转输送单元43的情形,由外框6的凸出部形成的空间可被有效利用并避免受到人的行走路径的干扰。
图3为从内部观察的反转输送单元43的透视图,图4为从侧面观察反转输送单元43时的一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左右侧框101、下部框102、背面框103以及上部框107形成一整体,以构成主体框架100。下部框102、背面框103以及上部框104从底侧开始依次形成于左右侧框101之间。另外,侧面导向件105和106沿着该反转输送路径形成于主体框架100的内部,并且固定于基本平行于侧框101的位置。一个主体支撑板107设置于上部框104的内表面上。孔108和109贯穿主体支撑板107,用于通过螺钉或类似物将反转输送单元43固定于该成像装置的主体上。向着背面框103弯折的侧面导向件105和106沿着该反转输送路径47形成。一外部导向件110和一内部导向件111设置于侧面导向件105和106之间,以一预定间隔相互平行。该内部导向件111为一位于接近该成像装置主体设置的导向件,该外部导向件110为一位于接近主体框架100设置的导向件。该反转输送路径47、一输入口112以及一输出口113形成于由四个导向件即侧面导向件105和106、外部导向件110以及内部导向件111围成的区域中。该输出口112与该成像装置主体上的纸张输出口53相连接,该输出口113与该成像装置主体的纸张输入口54相连接。
如上所述,两对输送辊,即送纸辊48和压辊49以及送纸辊50和压辊51,被设置于反转输送路径47中。该送纸辊48固定于一辊轴116上。该辊轴116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侧面导向件105和106之间。该压辊49固定于辊轴117上。该辊轴117可转动地支承在内部导向件111上。该压辊49与送纸辊48在形成于内部导向件111中的开口114和115处相接触。
此外,所述送纸辊50固定于辊轴119上。该辊轴119可旋转地支承在侧面导向件105和106之间。所述压辊51固定于辊轴118上,并且该辊轴118可转动地支承在内部导向件111上。该送纸辊50与压辊51在形成于内部导向件111中的开口120和121处相接触。
为了驱动送纸辊48和50,一带有电机122及一齿轮机构的齿轮支撑板123固定于侧框101和侧面导向件106之间。一个孔贯穿于齿轮支撑板123中,在一电机轴从该孔中伸出的状态下,该电机122附装于该齿轮支撑板123上。电机122的一部分从侧框101所在一侧向外凸伸。一罩盖件124沿着侧框101所在一侧插装,以便利用该罩盖件124遮盖住凸出部。
图4为从侧框101的方向观察的反转输送单元43的侧视图。为了便于理解所述齿轮机构,侧框101、电机122以及齿轮支撑板123用点划线表示。如上所述,电机122的电机轴125从支撑板123的孔中伸出,并设置于支撑盘123上的与设有电机122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一驱动齿轮126固定于电机轴125上,一双联减速齿轮127与驱动齿轮126相啮合。该双联减速齿轮127包括一大径部分128和一小径部分129,并可转动地附装于齿轮支撑板123上。该驱动齿轮126与大径部分127相啮合。
一第一传动齿轮130与小径部分129相啮合,一第二传动齿轮131与第一传动齿轮130相啮合。一第三传动齿轮132与第二传动齿轮131相啮合。传动齿轮130-132可转动地附装于齿轮支撑板123上。如图4所示,传动齿轮130-132从侧框101的边沿向外(图4中向左)突出设置。通过向外突出设置传动齿轮130-132,当反转输送单元43插装到成像装置时,该成像装置主体中的一驱动传输机构与第三传动齿轮132相互啮合,并且传递电机122的驱动力。
一辊驱动齿轮133也与小径部分129相啮合。该辊驱动齿轮133固定在附装有送纸辊48的辊轴116上。一滑轮134从辊驱动齿轮133的侧面导向件106上伸出。一与滑轮134同样尺寸的滑轮135固定于设有送纸辊50的辊轴119上。一环带136绕设于滑轮134和135上。
当电机启动时,电机轴125转动,驱动齿轮126转动,随之双联减速齿轮127转动。因此,小径部分128的转动从第一传动齿轮130传送至辊驱动齿轮133,从而送纸辊48转动。由于滑轮134也同时转动,滑轮在环带136的带动下转动,进而送纸辊50转动。如上所述,纸张的反转输送通过送纸辊48和50的转动得以进行。
在电机122中,两个固定板138以电机轴125为中心对称设置。通过利用紧固件129分别将固定板138固定于齿轮支撑板123上,电机122被固定于齿轮支撑板123上。该齿轮支撑板123通过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背面框103上。在该齿轮支撑板123被固定的情况下,电机122的一部分137从侧框101的内沿向外凸伸(在图4中从左侧边沿)。
图5是反转输送单元43被插装到该成像装置主体中后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6为反转输送单元43被插装到该成像装置主体中后的总体透视图。在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上部,电机122的一部分向外凸伸,并且附装于齿轮支撑板123上的驱动传输机构例如第三传动齿轮132等被插装于该成像装置主体中。此外,在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下部,所述凸出部44插装于该成像装置主体的收纳开口38中。
在反转输送单元43的主体框架中,形成有一收容单元140,该收容单元140包含下部框102以及背面框103,该手动供纸盘37容纳于收容单元140中。如图6所示,收容单元140形成为一与手动供纸盘37同样宽度的凹形。收容单元140的两侧基本平行于侧框101。接合凸出部141形成于每一侧框101的面向收容单元140的表面上。
如图5所示,一延长板143可滑动地布置在手动供纸盘37中,并且在手动供纸盘37的上部设置有一手柄144。当手动供纸盘37以摆动轴39为中心摆动并容置于收容单元140中时,接合凸出部141分别与形成在手动供纸盘37两侧的接合凹入部142相接合,并且该手动供纸盘37被保持于收容单元140中。
图7为从反转输送单元后侧观察的容纳于收容单元140中的手动供纸盘37的整体透视图。设置于收容单元140两侧的接合凸出部141与设于手动供纸盘37两侧的接合凹入部142相接合以容纳该手动供纸盘37。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保持手动供纸盘37的方法,接合凸出部141可以设置于收容单元140的上部,并且接合凹入部142可以设置于手动供纸盘37的上部以容纳手动供纸盘37。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只要手动供纸盘37可以被保持于收容单元140中即可,故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实例。
此外,优选将反转输送单元43的背面框103和下部框102的中心部分形成为罩盖部145,该罩盖部145可以以摆轴146为中心而开闭。因此,卡住的纸张可以被轻松地从反转输送路径47取出。另外,由于手动供纸盘37的摆轴39以及罩盖部145的转轴146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如图9所示,因此当打开罩盖部145时,接合凸出部141和接合凹入部142会自动彼此分离,并且手动供纸盘37也变成开启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反转输送单元43包括一用于保持手动供纸盘37的保持单元,除了手动供纸盘37处于最大打开位置(如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的位置)以外,手动供纸盘37被保持单元保持在该反转输送单元43一侧。然而,这样一个保持单元可设置于该成像装置主体一侧。例如,如图10所示,一接合凸出部147可从手动供纸盘37的中间部分凸伸出来。在所述装置的主体上可形成一托架148,该托架带有用来与接合凸出部147相接合的接合凹入部。从而,该手动供纸盘37可被托架148保持。
此外,如图11所示,一接合凸出部151可形成于该手动供纸盘37上,从而从摆轴39伸向成像装置主体侧。另外,一带有可与接合凸出部151相接合的弯曲部152的片簧149通过螺钉150固定于成像装置主体的框架上。从而,该手动供纸盘37可被片簧149的弯曲部152保持。
此外,如图12所示,接合凸出部151可形成于手动供纸盘37的中间部分处,接合凸出部152可同样形成于成像装置主体上。通过在接合凸出部151和152之间附装一弹簧153,该手动供纸盘37可通过手动供纸盘37的摆动而被保持在使弹簧153摆至摆轴之上的位置或使弹簧153摆至摆轴39之下的位置。
在该反转输送单元43的前部,如图13所示,一开口154设置于成像装置主体上的用于插装包含电机122和第三传动齿轮132等的齿轮支撑板123的位置上。在开口154中通过螺钉装配有一盖板155。因此,当没有插装反转输送单元43时,由于开口154呈关闭状态,因此灰尘等杂质无法进入成像装置主体内。此外,作为一种利用除螺钉之外的其它部件封闭开口154的方法,如图14所示,一连接部157可形成于围绕盖板155的位置上,该连接部的厚度足够小,从而可被切除。
当反转输送单元43被插装时,如图15所示,第三传动齿轮132与一附装于排出辊33的辊轴158上的齿轮160相啮合。该齿轮160通过一单向离合器163附装于转轴158上。只有当电机122转动时,电机122的转动才能通过单向离合器163传递至辊轴158。另一齿轮159附装于辊轴158上,电机161的用于旋转并驱动位于装置主体中的输送辊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齿轮159。该齿轮159通过一单向离合器162而附装于转轴158上。只有当电机161转动时,该电机161的转动通过单向离合器162传递至转轴158上。因此,当电机161转动时,该辊轴158被一从齿轮159传来的驱动力驱动而转动,该输出辊33转动,随之纸张被输出至排纸盘35。这时,单向离合器空转,辊轴158的转动不再受影响。
同时,当电机122转动时,电机122的转动从第三传动齿轮132传递至齿轮160。在这种情况下,齿轮160旋转,其旋转方向与其在电机161转动时的方向相反。齿轮160的离合器连接起来,辊轴158沿着与排出纸张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接着,输出辊33将纸张输送至纸张输送开口53。这时,单向离合器162空转,辊轴158的转动不再受影响。如上所述,通过在齿轮159和160以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建立离合器的连接,可以通过适当的切换而进行排出辊33的纸张输出操作以及反转输送操作。

Claims (25)

1.一种双面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装置和反转输送单元,
所述成像装置包含纸张输送路径、用于将张纸输送至纸张输送路径的供纸单元、用于在纸张上印制图像的印制单元、用于将印有图像的纸张排出的排纸盘、附装于成像装置一侧的手动供纸盘、设置于所述成像装置一侧并且用于收纳所述手动供纸盘的收纳开口;
所述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在成像装置的一侧以覆盖收纳开口的上部,并且包含反转输送路径,在所述纸张输送路径中输入到印制单元下游侧的纸张通过所述反转输送路径输出到印制单元上游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输送路径被成形为穿过收纳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输送单元还包含沿反转输送路径设置的多个输送装置,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收纳开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是输送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输送路径从供纸单元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上形成并连接着排纸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供纸盘在位于收纳开口处的闭锁位置与远离收纳开口的开启位置之间摆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反转输送路径的上部和下部是倾斜的,并且所述输送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倾斜的路径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反转输送单元还包含:主体框架,其具有与成像装置的一侧相接触的接触表面;以及电机,其用于驱动输送装置,并从主体框架的接触表面向外凸出设置,当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到成像装置中时,电机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所述成像装置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还包括罩盖部,其覆盖住电机的所述从接触表面向外凸出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部设置于所述反转输送单元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输送单元还包含:齿轮机构,其用于传递来自电机的驱动力;以及支撑板,其用于附装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接触表面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反转输送单元的主体框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手动供纸盘的收容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还包括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手动供纸盘保持在容纳于收容单元中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含形成于成像装置的一侧的开口,其用于被插入所述电机从接触表面向外凸出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面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含用于覆盖所述开口的盖板。
16.一种用于插装在成像装置中的反转输送单元,其包括:
反转输送路径,在成像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中输入到印制单元下游侧的纸张通过所述反转输送路径输出到印制单元上游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输送路径被成形为穿过一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容纳着附装于成像装置上的手动供纸盘。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还包括沿反转输送路径设置的多个输送装置,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收纳开口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是输送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反转输送路径的上部和下部是倾斜的,并且所述输送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倾斜的路径上。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还包括:
主体框架,其具有与成像装置的一侧相接触的接触表面;以及
电机,其用于驱动输送装置,并从主体框架的接触表面向外凸出设置,当反转输送单元插装到成像装置中时,电机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所述成像装置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还包括罩盖部,其覆盖住电机的所述从接触表面向外凸出的部分。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还包括:
齿轮机构,其用于传递来自电机的驱动力;以及
支撑板,其用于附装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机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接触表面外侧。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主体框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手动供纸盘的收容单元。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反转输送单元,还包括保持装置,其用于将手动供纸盘保持在容纳于收容单元中的状态。
CNB2003101201315A 2002-12-10 2003-12-08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28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7897/2002 2002-12-10
JP2002357897A JP2004189385A (ja) 2002-12-10 2002-12-10 反転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772A true CN1506772A (zh) 2004-06-23
CN100422861C CN100422861C (zh) 2008-10-01

Family

ID=3250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01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2861C (zh) 2002-12-10 2003-12-08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81157B2 (zh)
JP (1) JP2004189385A (zh)
CN (1) CN10042286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6302B2 (en) 2004-12-20 2008-04-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Pa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14693B1 (en) * 2003-09-10 2012-08-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4189748B2 (ja) * 2003-12-26 2008-1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60813B2 (en) * 2005-03-25 2008-1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90588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Yasunori Matsuoka Paper supply tray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455294B2 (en) * 2005-12-13 2008-11-25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aper-releasing mechanism
EP1834797A1 (en) * 2006-03-17 2007-09-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tacker position chang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7284172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2076B2 (ja) * 2007-03-23 2012-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863B2 (ja) * 2007-11-09 2012-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6923B2 (ja) * 2008-12-05 2013-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089B2 (ja) 2011-08-18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819B2 (ja) * 2014-11-28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0407A (ja) * 2021-08-23 2023-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549A (ja) 1993-04-30 1994-11-08 Daiwa Seiko Inc 用紙反転装置
JP3877367B2 (ja) * 1996-03-08 2007-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839032A (en) * 1996-03-08 1998-11-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electably controlled sheet discharge paths
JP3860279B2 (ja) 1997-03-26 2006-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0444B2 (ja) 1997-06-06 2004-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両面反転装置
US5842099A (en) * 1997-12-17 1998-11-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lication of clear marking particles to images where the marking particle coverage is uniformly decreased towards the edges of the receiver member
KR100342983B1 (ko) * 1999-01-13 2002-07-05 이토가 미찌야 양면 유닛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3855567B2 (ja) * 1999-05-19 2006-12-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付加給紙装置
JP3738162B2 (ja) 1999-11-30 2006-01-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6959B2 (ja) 2000-02-10 2007-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両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41946A (ja) 2000-05-31 2001-12-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0017B2 (ja) 2000-10-06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6646A (ja) 2000-12-05 2001-07-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85058B1 (ko) * 2001-02-19 200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인쇄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4189384A (ja) * 2002-12-10 2004-07-08 Murata Mach Ltd 反転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6302B2 (en) 2004-12-20 2008-04-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Pa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0440054C (zh) * 2004-12-20 2008-12-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及具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81157B2 (en) 2007-02-20
US20040114979A1 (en) 2004-06-17
JP2004189385A (ja) 2004-07-08
CN100422861C (zh)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5954B2 (en) Original feeding apparatus, original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06772A (zh) 双面成像装置及反转输送单元
US7920809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JP429465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EP0629073B1 (en) Facsimile apparatus
KR20080075672A (ko)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기기
US20060127130A1 (en)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114980A1 (en) Duplex image forming device, reversible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92844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6321063B1 (en) Document conveyance device having drop-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37478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EP3732874B1 (en) Document feeder using single motor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0615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8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734996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41915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86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14653B2 (ja) 原稿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572780Y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3867663B2 (ja) 反転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578724Y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43151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装着可能な反転搬送ユニット
KR20080004357U (ko) 복사기의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4137021A (ja) 給紙装置
JP2578725Y2 (ja) 原稿送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