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5488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85488A CN1485488A CNA031531806A CN03153180A CN1485488A CN 1485488 A CN1485488 A CN 1485488A CN A031531806 A CNA031531806 A CN A031531806A CN 03153180 A CN03153180 A CN 03153180A CN 1485488 A CN1485488 A CN 14854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edle
- production line
- sewing
- looper
- eccen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1/00—Machines for sewing quilts or mattress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06—Needle guides; Needle protecto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0—Needle bars for multiple-needle sew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1/00—Loop holders; Loop spreaders; Stitch-forming fing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 D05B69/32—Vibration-minimising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6—Devices for stopping drive when abnormal conditions occur, e.g. thread breakage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2—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e.g. oscillat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9/00—Use of special materials
- D05D2209/12—Metals or metal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包括支承板部和机针。在缝纫操作中,支承板部接触沿预定方向移动的缝纫布。机针在支承板部上面的上死点和支承板部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垂直移动。支承板部具有供机针穿过的针孔。针孔的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如绗缝机。
背景技术
在标准的缝纫机如绗缝机中,包括针板(一种缝纫布支承板)和支承在针板上的可垂直移动夹持板(一种缝纫布支承板)。针板和夹持板中各自形成直径相同的针孔。针孔的位置彼此对应。当针板和夹持板之间夹持的一片布被送进时,穿有上线的机针在夹持板上面的上死点和针板下面的下死点之间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同时穿过针孔。因此,在布上形成缝纫式样。
为满足较短缝纫时间的要求,布在缝纫分区的进料速度已经显著提高了。例如,对于用于送进具有普通厚度的布的进料装置,则传动轴的旋转速度已经由常规的500rmp提高到了1200rpm。此外,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缝纫式样的需要,缝纫分区不仅使布沿进料方向移动,而且在与进料方向相垂直于的方向上小量地反复移动布,同时使布保持张紧。
因此,当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垂直移动的机针刺入布内时,布的快速重复移动拖动了机针。这使机针偏移了正确的位置。机针的这种移置改变了处于下死点的机针和弯针(梭针)的相对位置。因此,在缝纫式样中出现跳针,从而浪费了一些缝制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缝纫机中支承缝纫布的板,该板可形成不产生跳针的缝纫式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支承板部和机针的缝纫机的缝纫布支承板。在缝纫操作中,支承板部与沿预定方向送进的缝纫布接触,由此对布进行支承。机针在支承板上面的上死点和支承板部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垂直移动。支承板具有供机针穿过的针孔。针孔具有其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在穿有上线的机针进行垂直移动的同时,穿有下线的弯针针身部(bladeportion)来回移动而在缝纫布上形成预定的线迹。下线供给控制装置控制下线的送线状态,使得以预定状态输送从下线供给源抽出的下线。该装置包括下线导线器和下线扰线件(interfering member)。下线穿过下线导线器,使得通过预定下线路径从下线供给源向皮带轮输送下线。下线扰线件能够与穿过下线导线器的下线接合。当下线扰线件与下线接合时,下线穿过下线导线器,同时压靠下线导线器。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偏心机构,其具有偏心轴、偏心件和连杆。偏心件固定于偏心轴以便以一体方式与偏心轴一起旋转。偏心轴包括偏心圆柱部。偏心圆柱部具有偏离偏心轴转轴的中心轴。连杆具有滑动环部和杆部。连杆的滑动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偏心件的偏心圆柱部上。连杆的杆部与机针驱动机构和弯针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偏心机构将偏心轴的转动转换成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偏心件和连杆中至少一个的材料是铝、铝合金、钛、钛合金和陶瓷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用于缝制布的缝纫部、向缝纫分区输送布的送料分区以及卷绕分区,卷绕分区在卷绕缝制布料的同时送出由缝纫部缝纫的布料。卷绕分区包括驱动辊、张力调节辊、空转皮带轮、旋转皮带轮、驱动装置和同步皮带。驱动辊具有驱动皮带轮。驱动皮带轮与驱动辊成整体旋转。张力调节辊可绕其轴转动。张力调节辊能够靠近驱动辊以及与其分离。空转皮带轮与张力调节辊成整体一起转动。旋转皮带轮可绕其轴转动。旋转皮带轮能够靠近驱动皮带轮以及与其分离。驱动装置推动旋转皮带轮远离驱动皮带轮。同步皮带与空转皮带轮、驱动皮带轮和旋转皮带轮彼此接合。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皮带轮,由此通过同步皮带调节驱动皮带轮、空转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之间的间距。根据该间距的调节,调节了驱动辊和张力调节辊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机针、弯针和机针振动限制件。使上线穿过机针,机针在针板上面的上死点和针板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往复移动。具有针身部的弯针位于针板下面并与机针对应。当机针往复移动时,穿有下线的针身部在机针附近区域沿与机针往复路径交叉的路径横向来回移动,由此与机针一起形成了预定线迹,其中下线与上线在沿针板前移的缝纫布上互相圈结(interloop)。机针振动限制件位于针身部附近。机针振动限制件和针身部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机针的外径。当机针在下死点附近往复移动时,机针振动限制件在与针身部相对的区域内来回移动,并与针身部配合以便从两侧夹持机针。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缝纫分区的缝纫机。所述缝纫分区包括针板、机针和弯针。机针在针板上面的上死点和针板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往复移动。弯针位于针板下面。缝纫机还包括线切断刀。在针板下面,线切断刀在切断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切断刀在切断位置进入针板和弯针之间的空间内,而在待用位置其沿横向靠近弯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通过借助实施例图示说明本发明原理可以清楚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最好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来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绗缝机的示意图;
图2是缝纫分区的部分横截面图,其中机针下移;
图3是图2所示缝纫分区的部分横截面图,其中机针位于下死点;
图4是夹持板的部分平面图;
图5是安装件的前视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线路径的透视图,其中每个路径从下线的线轴向弯针延伸;
图7是下线供给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a)是弯针操作的左侧视图,其中机针下移到针板下面;
图8(b)是图8(a)所示弯针和机针的前视图;
图8(c)是图8(a)所示弯针和机针的俯视图;
图9是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偏心机构的绗缝机示意图;
图10是偏心机构的透视图;
图11(a)是偏心件的前视图;
图11(b)是偏心件的侧视图;
图12(a)是连杆的前视图;
图12(b)是连杆的侧视图;
图13(a)是第一垫圈的前视图;
图13(b)是第一垫圈的侧视图;
图14(a)是第二垫圈的前视图;
图14(b)是第二垫圈的侧视图;
图15(a)是挡板的前视图;
图15(b)是挡板的侧视图;
图16(a)是第四实施例绗缝机的卷绕分区的侧视图;
图16(b)是第四实施例绗缝机的卷绕分区的另一侧视图;
图17是拆卸的卷绕分区的前视图;
图18(a)是拆卸开的卷绕分区部分剖视的侧视图;
图18(b)是卷绕分区的受推动皮带轮的剖面图;
图19(a)是第五实施例弯针的透视图;
图19(b)是弯针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20(a)弯针的平面图;
图20(b)是弯针的前视图;
图21(a)是弯针和其它部件操作的左侧视图,其中机针位于下死点;
图21(b)是弯针和其它部件操作的前视图,其中机针位于下死点;
图22(a)是弯针操作的左侧视图,其中机针由下死点开始上移;
图22(b)是弯针操作的前视图,其中机针由下死点开始上移;
图23(a)是弯针操作的左侧视图,其中机针位于上死点;
图23(b)是弯针操作的前视图,其中机针位于上死点;
图24(a)是就在机针到达下死点之前弯针操作的左侧视图;
图24(b)是就在机针到达下死点之前弯针操作的前视图;
图25(a)是第六实施例分线器的仰视图;
图25(b)是线切断器的俯视图;
图25(c)是线切断器的前视图;
图26是一部分针板和线切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27(a)是针板和线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27(b)是针板和线切断装置的部分横截面放大视图;
图28(a)是其中机针位于上死点而线切断装置位于非切断位置的操作的左侧视图,;
图28(b)是其中机针位于上死点而线切断装置位于非切断位置的操作的前视图,
图29(a)是线切断刀位于切断位置的操作的左侧视图;
图29(b)是线切断刀位于切断位置的操作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5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绗缝机10中用于夹持布的板。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绗缝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卷中布片11设置在绗缝机10的一端,该中布片为薄棉布片。卷绕分区313设置在绗缝机的另一端。送布辊12以预定间距设置在绗缝机10的中心。中布片11通过多个辊12和卷绕分区313被传送到靠近卷绕分区313的缝制品接收分区(未示出)。通过送布辊12在中布片11下面送进下布片14。下布片14通过卷绕分区313被传送到缝制品接收分区。通过送布辊12从中布片11上面送进上布片15。上布片15通过卷绕分区313被传送到缝制品接收分区。在该实施例中,中布片11、下布片14和上布片15与缝纫布对应。
缝纫分区16设置在送布辊12和卷绕分区313之间。缝纫分区16缝合由送布辊12送进的中布片11、下布片14和上布片15,从而形成绗缝制品。如图2和3所示,缝纫分区16具有针板(布支承板)21、夹持板件(布支承板)22、可垂直移动机针24和往复移动弯针26。上线(机针线、面线)穿过机针24。下线(弯针线、缝合线)穿过弯针26。
针板21是水平固定在缝纫分区16中的平铝板。整个针板21构成支承板部,该支承板部从下面接触并支承包括中布片11的缝纫布。参照图2,在针板21中形成了多对的针孔27(仅示出了一对)。沿布送进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多对的针孔27。沿垂直于布送进方向的方向、或沿移出和移入图2正面视图的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每对针孔27。
如图2所示,每个针孔27呈锥形,使得其沿包含孔27轴线的平面的横截面(以下也称之为垂直横截面)向着下端变窄。每个针孔27具有向着机针24上死点的上开口27a和向着机针24下死点的下开口27b。每个针孔27呈锥形,使得下开口27b的直径比上开口27a的直径小。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上开口27a的直径是4.5mm,每个下开口27b的直径是3.5mm。
如图2所示,夹持板22包括一对前后铝导向板41和长的连接板43。每个导向板41沿垂直于夹持板22纵向的方向的横截面大体呈槽形。连接板43通过螺钉将导向板41彼此连接。如图4所示,在每个导向板41的下部(支承板部)44中形成通孔45。每个通孔45对应于针板21中的针孔27中的一个。图5所示的安装件51装配在每个通孔45中。在每个导向板41的上部46中形成用于容置螺钉42的螺纹孔47。
安装件51由钢制成。每个安装件51包括圆柱部52和凸缘53。圆柱部52压配合到相应导向板41下部44中的相应通孔52内。当圆柱部52装配到通孔45内时,凸缘53接触底部44的下表面。每个安装件51的圆柱部52具有针孔54以使机针24沿轴向穿过安装件51。
如图5所示,每个针孔54呈锥形,使得其沿包含孔54轴线的平面的横截面(下面也称之为垂直横截面)向着下端或向着形成凸缘53的侧面变窄。即,每个针孔54具有上开口54a和下开口54b。下开口54b的直径小于上开口5a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上开口54a的直径为5mm,而每个下开口54b的直径为4mm。
夹持板22位于针板21上面。当进行缝纫时,通过夹持板传动机构(未示出)调节夹持板22的位置,使得夹持板22在缝纫中从上方接触上布片15。夹持板22与针板21配合以便夹持通过叠放上布片15、中布片11和下布片14而形成的缝纫布。
机针24由位于夹持板22上方的针传动机构(未示出)支承。机针24的位置对应针板21和夹持板22中的针孔27、54。机针传动机构使机针24在夹持板22上面的上死点和针板21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往复移动。在每个机针24的下端形成线孔24a。来自位于绗缝机10上部的筒子纱的上线23穿过线孔24a。
可旋转弯针轴28设置在针板21下面(见图1)。弯针26固定在弯针轴28上,以便使每个弯针26对应于针板21中形成的多个针孔27中的一个针孔。通过电源(未示出)供电而驱动弯针轴28,使其在机针24进行垂直移动的同时沿垂直方向来回旋转。此时,每个弯针26的针身部29在机针24垂直移动路径旁边的位置沿布送进方向来回移动。每个弯针26的针身部29中形成有线孔30。下线25穿过线孔30。
分线器位于针板21下面。每个分线器对应多个弯针26中的一个弯针并位于其前部。当机针24开始由上死点向着下死点下移时,其刺透布15、11、14,每个分线器暂时夹持从相应弯针26针孔30延伸的下线25和被弯针26的针身部29夹住的上线23,并重复预定的闭合线圈(close loop)动作。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绗缝机布支承板(针板21、夹持板22)的操作。
在缝纫中,机针24、弯针26和分线器配合而在由上布片15、中布片11和下布片14层叠的布上形成各种各样的缝纫式样(线迹),如双链式线迹。当机针24开始从下死点上移并到达预定位置时,在沿横向靠近每个机针24的区域内形成上线23的线圈(loop)(见图3)。当弯针26由最后部前移时,由相应弯针26的针身部29钩捕线圈31。当机针24从上死点下移时,分线器完成闭合线圈动作。此时,每个下线25与相应分线器接合并被其拉向一旁。在此状态下,下线25、上线23的线圈和相应的弯针26针身部29构成三角形空间。相应的机针24下移到三角形空间内。因此,上线23和下线25相互圈结。
当机针24从上死点向下死点移动时(见图2),机针24由于绗缝机10操作引起的振动而进行振动。这能使机针24偏移原垂直路径。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装配在夹持板22中的每个安装件51的针孔54的垂直横截面呈向下逐渐变小的锥形。因此,即使每个机针24从上死点向着下死点移动时偏移了原路径,机针24的下端也能被相应针孔54的内表面引导而与针孔54的中心对准。
根据选择的缝纫式样(线迹式样),包括布15、11、14的缝纫布不仅沿布送进方向前移和后移,而且沿与布送进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横向的小量重复移动,同时使布张紧。在此情况下,当机针24刺入缝纫布中并要穿过针板21的针孔27时,机针24由于布而进行小量的移动,这使机针24偏移原位置。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供机针24穿过的每个针孔27的垂直横截面向下逐渐缩下。因此,即使在机针24刺入布15、11、14之后要偏移原路径,由相应针孔27的内表面对机针24的下端进行导向而使其与针孔27的中心对准。
此外,当每个机针24的下端在针板21下面的下死点附近沿垂直方向移动时,相应针孔27的下开口27b很好地限制了机针24的振动和移置,其开口27b的直径很小,为3.5mm。即,当向着下死点移动时,有利地保持了每个机针24相对于相应弯针26针身部29的位置。机针24不低于由相应下线24和相应上线23的线圈形成的三角形空间的外侧,下线24与分线器接合并受其横向拉动。而且,当每个机针24从下死点向着上死点移动时,有利地保持了其相对于相应弯针26针身部29的位置,前移的弯针26的针身部29可靠地插入在机针24横向附近区域中形成的上线23线圈内。
第一实施例缝纫机的缝纫布支承板具有以下优点。
(1)在第一实施例的针板21和夹持板22中,针孔27、54的下开口27b、54b的直径小于上开口27a、54a的直径。因此,当机针24在下死点附近移动时,几乎不振动或偏移原位置。也就是说,即使从包括中布片11的缝纫布传递给机针24较小的横向移动,也能通过针孔27、54的下开口27b、54来防止机针24进行振动或偏移原位置。因此上线23和下线25可靠地互相圈结,并获得要求的缝纫式样而没有跳针。
(2)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孔27、54的垂直横截面形状向下逐渐减小。因此,即使机针24在从上死点向下死点移动时进行振动(偏移原位置),由针孔27、54的内表面对每个机针24的下端导向并使其与针孔27、54的中心对准。这防止了每个机针24和相应弯针26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因此防止了跳针。换句话说,不会浪费缝制品。
(3)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件51装配在夹持板22中的通孔45内,而在每个安装件51中形成针孔54。因此,如果其中形成有针孔54的任何安装件51受损,则仅需要更换受损的安装件51,而不需要更换夹持板22。
(4)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件51由钢制成。因此,即使任何机针24接触相应安装件51针孔54的内表面,针孔54也不受到损坏。因此,延长了夹持板22的使用寿命。
第一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件51安装在夹持板22中的通孔45内,并且在每个安装件51中形成针孔54。但是可以省去安装件51,每个通孔45可以具有逐渐减小的横截面并起针孔作用。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板21中形成的针孔27的垂直横截面和安装件51中形成的针孔54的横截面都逐渐减小。但是可以只有针孔27或只有针孔54逐渐减小。
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针孔54的安装件51装配在形成于夹持板22中的通孔45内。此外,可以在针板21中形成通孔,各自具有呈逐渐减小横截面的安装件可以装配在针板21中的通孔内。
在第一实施例中,缝纫布包括上布片15、中布片11和下布片14。另外,可以仅使布15、11、14中的两片布层叠以形成缝纫布。此外,可以层叠四片或四片以上的布以形成缝纫布。而且,缝纫布可以包括仅一片布片。
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件51由钢制成。但是,可以使用任何材料(如铝合金、钛、钛合金和陶瓷),只要安装件51由具有足够硬度的材料制成并且不会由于与机针24接触而受损就行。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板21和夹持板22由铝制成。但是,针板21和夹持板22可以由铝合金(例如Al-Cu合金、Al-Si合金和Al-Mg合金)、钛、钛合金或陶瓷制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板21每个针孔27的下开口直径是3.5mm和上开口直径是4.5mm。但是,这些直径可以改变,只要上开口直径大于下开口直径就行。而且,夹持板22每个针孔54下开口的直径是4mm,而上开口的直径是5mm。但是,这些直径可以改变,只要使上开口直径大于下开口直径就行。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绗缝机10的针板21和夹持板22。但是本发明可以只应用于针板21或只用于夹持板22。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绗缝机10的针板21和夹持板22,该绗缝机是缝纫机。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缝纫机的任何缝纫布支承板。
下面参照附图6至8说明第二实施例绗缝机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弯针122。每个弯针122包括弯针支承体123和弯针主体或针身部124。弯针支承体123呈厚板状。弯针支承体123固定在弯针轴125上,弯针轴125沿排列多个机针119的方向延伸。在机针119垂直移动的同时,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使弯针轴125在预定角度内来回转动。因此,当弯针轴125来回转动时,固定在弯针支承体123上表面上的针身部124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摆动。
而且如图6所示,具有平顶的底座126设置在绗缝机110下部中的弯针轴125的后部。底座126大体平行于弯针轴125延伸。多个下线团127或下线供给源设置在底座126上。每个下线团127对应一根弯针122。在相应弯针122来回移动(特别是当弯针122前移)时,每个下线团127旋转。因此,向着弯针输送下线128。
如图6所示,多个大体呈U形的下线导线件130固定于底座126。每个下线导线件130具有一对前、后垂直部129。在每个垂直部129中形成对下线起导向作用的上下线孔131。来自每个下线团127的下线128穿过相应导线件130的垂直部129的上线孔131。斜向向前和向上延伸的下线128接触线孔131内缘并由其弯曲而到达相应弯针122。线孔131形成了下线的路径。
轴承132设置在每个下线导线件130的后垂直部129的下端。轴承132由金属件制成。下线扰线件是由金属丝制成的转动臂133,为每个下线导线件130设置转动臂133。转动臂133具有L形轴部134(旋转中心),轴部134插入轴承132并由其支承。下线接合部为螺旋钩线器135,其设置在每个转动臂133末端。钩线器135与下线128接合,下线128穿过前后垂直部129之间的前后线孔131。
每个转动臂133上连接重块136,重块136位于末端附近并比钩线器135靠近近端。重块136由方形金属板制成。因此,在垂直部129之间,转动臂133的钩线器135将下线128向下拉,使得线弯成V形。因此,下线128压靠在前垂直部129的线孔131内壁上。这会对下线导线件130前方弯针122处的下线128施加适度的张紧力。
根据重块126的重量,每个转动臂133绕作为旋转中心的近轴34转动。重块136持续向着使重块136接触底座126的下方位置移动。下方位置是移动的末端位置之一,而且还称之为断线检测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包括发光器137和感光器128的光传感器(检测元件)设置在底座126上。发光器137和感光器138设置在底座126的左右端部,并在处于断线检测位置时对应重块136的高度。
当感光器没有接收到由发光器137发出的光如红外线时,感光器138向着控制器139发送断线检测信号。因此,如果一根下线128断开并且相应转动臂133向下转动,使得重块136到达断线检测位置,则重块136挡住由发光器137发出的光。
控制器139与绗缝机110的驱动电路140连接。当收到来自感光器138的断线检测信号时,控制器139向驱动电路140发送操作停止信号,从而停止绗缝机110的操作。如果不使用任一弯针122,即,如果任一弯针122都不牵引下线128,则相应转动臂133转动到使转动臂133坐靠在相应后垂直部129的位置,或转动到其它位移末端位置中的一个。在第二实施例中,下线导线件130、转动臂133、包括发光器137和感光器138的光传感器以及控制器139构成了下线供给控制装置。
下面说明上述第二实施例绗缝机110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的操作。
当使用绗缝机110在缝纫布C上形成线迹时,来自下线团127的下线128通过下线导线件130的线孔131输送给弯针122,如图6所示。当在此状态下启动绗缝机110时,穿引上线120的机针119上下移动,如图8(a)至8(c)所示。此时,穿引下线128的弯针122来回移动。因此,上线120和下线128互相圈结,并在缝纫布C上形成线迹。
当机针119下移到针板118之下时,由相应弯针122的针身部124捕获的每个上线120线圈和由针身部124向前牵引的相应下线128被相应分线器141钩住。接着,通过分线器141进一步的闭合线圈动作而将上线120和下线128拉向一旁。随后,上线120的线圈、下线128和针身部124构成了由上面看是三角形的空间S。相应机针119下移到三角形空间S内。
此时,如果从下线团127输送到弯针122的下线128松弛了,则三角形空间S变形并失去合适的张紧力。因此,机针119下移到三角形空间S外部,上线120和下线128不互相圈结。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转动臂133总是在相应重块136重量作用下向下转动,相应下线128与前后垂直部129之间的钩线器135结合。
即,每个转动臂133绕由轴承132制成的轴部(旋转中心)134进行转动,使得与下线128接合的钩线器135沿转动路径下移,该转动路径与在垂直部129之间的下线128的路径相交。因此,下线128在垂直部129之间被向下牵引,并且大体弯成V形。因此,下线128在线孔131上滑动并压靠线孔131。因此,对应重块136重量的张紧力施加在处于向着弯针122延伸的路径上的下线128上。因此很好地拉紧了图8(a)至8(C)所示的三角形空间。
在缝纫中,任一下线128可以在下线团127和弯针122之间切断。例如,如图7所示,假如多根弯针122(图7中为三根弯针122)中的一根(中间的一根)上的下线128被切断。接着转动臂133在重块136的重量作用下转动到断线检测位置,该转动臂133已经与切断下线128接合并具有钩线器135。即,如图7所示,转动臂133上的已经与切断下线128接合的重块136下降并转动到底座126上的断线检测位置。
接着,由发光器137向着感光器138发射的光(由图7中交替的长短点划线表示)被断线检测件136处的重块136阻挡。接着,停止接收光线的感光器138向控制器139发送断线检测信号。因此,控制器139向绗缝机110的驱动电路140发送停止操作信号。因此,当输送给任一弯针122的下线128被切断时,绗缝机110的操作停止,因此防止了跳针。
第二实施例绗缝机110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在第二实施例中,从下线团127向着弯针122牵引每根下线128,使其穿过下线导线件130的线孔131,并从转动臂133将其呈V形拉向下方。因此,在下线128上施加合适的张紧力。施加有合适张紧力的下线128与相应上线120的线圈和弯针122的针身部124配合,以便形成精巧的三角形空间S。这使上线120和下线128得以可靠地互相圈结,并且不会由于跳针而造成缝制品的浪费。
(2)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转动臂133向输送给弯针122的相应下线128施加合适张紧力。位于远端的钩线器135绕近轴部(旋转中心)134沿与下线导线件130垂直部129之间的下线路径相交的圆形路径进行转动。因此,通过简单结构在到达弯针122的下线128上施加合适张力。因此,降低了下线供给控制装置的制造成本。
(3)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从下线团127向弯针输送的任一下线128断开时,相应转动臂133向下转动到断线检测位置,使得重块136阻挡由发光器137向感光器138发射的光线。此时,根据来自感光器138的断线检测信号,控制器139向驱动电路140发送停止操作信号。因此,当任一下线128断开时,防止了绗缝机110的继续操作。因此,不会由于跳针而浪费了缝制品。
(4)在第二实施例中,每根下线128通过下线路径输送给相应弯针122。下线128被转动臂133的钩线器135钩住。重块136引起转动臂133自然下移并绕近轴部(旋转中心)134向着断线检测位置转动。因此,转动臂133总是向着位移末端(断线检测位置)中的一个移动,而不具有任何附加部件如弹簧。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5)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任一下线128断开时,根据由发光器137射向感光器138的光受到相应转动臂133(重块136)阻挡来检测断线128。与采用接触型限位开关的检测不同,本实施例通过非接触型检测器检测断线。因此,光传感器(发光器137和感光器138)不会由于与转动臂33碰撞而被撞破,而光传感器被撞破会增加生产线中装置的维修费用。如果使用接触型检测装置如限位开关,则每个弯针122都需要检测装置(传感器)。但是,如果是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型检测装置如光传感器,则不需要准备数量与弯针122数量对应的多个光传感器。因此降低了成本。
第二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发光器137发出的光通常是不被转动臂133的重块136阻挡。当任一重块136移动到断线检测位置并阻挡光线时,检测到相应的线128断开了。但是绗缝机110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使得光电探测器137发出的光通常受到转动臂133重块136的阻挡,每个重块与下线路径中的相应下线128接合。在此情况下,当重块136向下移向断线检测位置时,光射向了感光器138,检测到下线128断开了。
在第二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发光器137和感光器138。但是检测装置可以包括发射和接收光的单个发光器-感光器。
在第二实施例中,重块136位于每个转动臂133中的钩线器135附近。但是,可以省略重块136。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转动臂133在相应重块136重量作用下向着位移末端中的一个转动。但是,可以通过推动件如弹簧而向着移动的一末端来使转动臂133转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螺旋弯曲转动臂133远端部的而形成每个钩线器135。但是,钩线器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接合部件,如设在转动臂133上的钩。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相应转动臂133移动到断线检测位置时,一旦检测到任一根下线128断了,此时停止绗缝机的操作。此外,可以用声音或光来通知使用者出现断下线128了。
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转动臂133绕近轴部134转动。但是转动臂133可以为弹簧。在此情况下,转动臂133推动其自身移向断线检测位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从相应下线团127抽出每根下线128并使其接触相应线孔131的内缘。但是线128也可以接触相应线孔131之一的内缘。
下面参照9至15说明第三实施例绗缝机的偏心机构E。
如图9所示,绗缝机211包括位于一端的送布辊213和位于另一端的卷绕辊214。通过送布辊213和卷绕辊214将布212传送到缝制品接收分区。缝纫分区215位于送布辊213和卷绕辊214之间。缝纫分区215缝纫由送布辊213供给的布212,由此生产绗缝制品。
缝纫分区215包括夹持板216和针板217。夹持板216和针板217从上下方夹持着向着缝制品接收部传送的布212。在夹持板216上面支承着针支承架219,而针支承架219支承机针218。针支承架219沿垂直方向移动。可垂直移动滑块220设置在针支承架219附近。滑块220通过连接杆221与针支承架219连接。
连接轴222的上端与滑块转动连接。轴支撑座224设置在绗缝机211底座223上,位于滑块220的下方。偏心机构E设置在轴支撑座224和连接轴222下端之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针支承架219、滑块220、连接杆221和连接轴222构成了与偏心机构E相连的针驱动机构。
下面参照图10至15(b)说明偏心机构E。如图10所示,偏心机构E包括偏心轴225、偏心件226、连杆227、垫圈228、229和挡板230。偏心轴225是钢制的杆,由轴支撑座224旋转支承。偏心轴225由驱动源(未示出)的动力带动旋转。
偏心件226由铝制成,如图10、11(a)和11(b)所示,其包括轴承圆柱部231、盘形凸缘部232、圆形台阶部233、偏心圆柱部234,这些部件沿轴承圆柱部231和偏心圆柱部234的轴线L1、L2结合成一体。偏心圆柱部234的轴线L2偏离轴承圆柱部231的轴线L1。凸缘部232和台阶部233的中心与偏心圆柱部234的轴线L2排成直线。
在偏心件226中形成通孔235。通孔235从轴承圆柱部231端面向偏心圆柱部234端面延伸,并容置偏心轴225。偏心圆柱部234的轴线L1对应偏心轴225的转轴。在轴承圆柱部231的圆周壁中形成螺纹孔236。螺钉(未示出)拧入螺纹孔236,以便将偏心件226固定在偏心轴235上。因此,通过将螺钉拧入螺纹孔236而将偏心件226固定在偏心轴225上,使其与偏心轴225以整体的方式一起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凸缘部232的厚度是5mm。凸缘部232的直径232是130mm,台阶部233的厚度是5mm。台阶部233的直径是85mm。偏心圆柱部234的厚度(沿轴线的长度)是41mm。偏心圆柱部234的直径是75mm。在偏心圆柱部234的端面上形成三个螺纹孔237。螺纹孔237之间以等角度间隔隔开位于一假想圆上,该假想圆的圆心与轴线L2重合的。具有预定形状的空心部238设置在偏心圆柱部234中没有形成螺纹孔237的区域内。形成空心部238以减小偏心件226的重量。
连杆227由铝制成,如图12(a)和12(b)所示,连杆227包括滑动环部240和杆部241。采用向心轴承239将滑动环部240旋转安装在偏心件226的偏心圆柱部234上。杆部241与连接轴222的下端连接。滑动环部240的外径与偏心件226的凸缘部232外径相同。滑动环部240的厚度小于偏心圆柱部234的厚度(41mm),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其厚度为35mm。在滑动环部240的侧壁中形成螺纹孔242。螺钉(未示出)拧在螺纹孔242上,用于固定轴承239。
垫圈228、229包括第一垫圈228(见图13(a)和13(b))和第二垫圈229(见图14(a)和14(b))。第一垫圈228围绕偏心件226的台阶部233安装。第二垫圈229围绕偏心件226的偏心圆柱部234安装。第一垫圈228由树脂制成,厚度为5mm,内径为85mm,外径为130mm.。第二垫圈229由树脂环制成,厚度为5mm,内径为75mm,外径为130mm。
如图15(a)和15(b)所示,垫圈230呈盘形。其厚度和外径与垫圈228、229的厚度和外径相同。用于容置偏心轴225的通孔243设置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三个螺纹孔244设置在挡板230上。螺纹孔244对应偏心圆柱部234端面中形成的三个螺纹孔237。
当装配第三实施例绗缝机的偏心机构E时,第一垫圈228围绕偏心件226的台阶部233安装。在此状态下,连杆227的滑动环部240和第二垫圈229安装在偏心圆柱部234上。接着,挡板230固定在偏心圆柱部234的端面上,使得偏心件226和连杆227连成一体。
此时,偏心件226的凸缘部232和挡板230确定了连杆227相对于偏心圆柱部234的位置。因此,连杆227的杆部241与连接轴222相连,被底座223支承的偏心轴225穿过偏心件和挡板230的通孔235、243。由此完成了偏心机构E的装配。
下面说明上述绗缝机的偏心机构E的操作。
当被动力源(未示出)的动力驱动的偏心轴225旋转时,该转动传递给偏心件226。偏心件226依次将转动转换成闭合线圈动作(离心转动)。即,在偏心件226的偏心圆柱部234中,容置偏心轴225的通孔235偏离偏心圆柱部234的轴线L2。因此偏心圆柱部234绕旋转轴线(轴承圆柱部的轴线L1)沿闭合线圈移动。
采用轴承239将连杆227的近滑动环部240旋转安装在偏心圆柱部234上。连接轴222连接连杆的杆部241。闭合线圈动作通过连杆227和连接轴222传递给滑块220。在由连接轴222传递的闭合线圈动作中,滑块220限制了其它移动而只能作垂直移动。因此,滑块220将闭合线圈动作转换成垂直直线往复运动。直线往复运动传递给缝纫分区215的针支承架219。因此,机针218沿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构成偏心机构E的部件中,偏心件226和连杆227由比通常使用的钢轻的铝制成。此外,在偏心件226中,偏心圆柱部234中形成有空心部238。因此,当由驱动源动力带动的偏心轴225的旋动传递给偏心件226时,偏心件226很轻的重量减小了施加在转动中的载荷,因此提高了转动速度。而且,当偏心件226的闭合线圈动作传递给连杆227时,连杆227很轻的重量减小了施加在转动上的载荷,并因此提高了转动速度。
如果第一垫圈228位于凸缘部232和滑动环部240之间,而第二垫圈229位于挡板230和滑动环部240之间,则减小了偏心件226和连杆227之间的摩擦和卡嗒声响。而且,在偏心件236的偏心圆柱部234和连杆227的滑动环部240之间的轴承239上施加润滑剂如油脂,这样防止了由于偏心机构E的高速运转而发生的润滑剂溅射。
因此,该实施例的绗缝机211偏心机构E具有如下优点。
(1)在形成偏心机构E的部件中,偏心件226和连杆227由铝制成。这减小了偏心件226和连杆227的重量。因此,减小了施加在使用偏心轴225带动偏心件226旋转的驱动源上的动力载荷。而且,便于使偏心机构E的运转加速,该偏心机构将由驱动源带动的转动转换成往复运动。
(2)在偏心件226的偏心圆柱部234中形成空心部238,以便进一步降低偏心件226的重量。这进一步提高了偏心机构E的运转速度。
(3)当偏心轴225旋转时,偏心件226的凸缘部232和连杆227的滑动环部240彼此相对转动。第一垫圈228设置在凸缘232和滑动环部240之间。因此,垫圈228减小了由于偏心件226和连杆227之间的摩擦而可能引起的卡住。
(4)第一、第二树脂垫圈228、229围绕偏心件226的偏心圆柱部234安装,使得垫圈228、229从两侧夹持围绕偏心圆柱部234安装的滑动环部240。因此,即使在滑动环部240的内表面施加了润滑剂如油脂,润滑剂也不会因为偏心机构E的高速旋转而散开。
第三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垫圈228、229由树脂制成。但是第一和第二垫圈228、229也可由陶瓷制成。
在第三实施例中,仅在偏心圆柱部234中形成空心部238。但是,也可以在轴承圆柱部231中形成空心部。作为一种替换,也可不必形成空心部238。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构成偏心机构E的部件中,偏心件226和连杆227由铝制成。但是,可使这些部件中的仅一个部件由铝制成。
在第三实施例中,形成偏心机构E的偏心件226和连杆227的材料是铝。但是,还可以采用铝合金(例如Al-Cu合金、Al-Si合金或Al-Mg合金)、钛、钛合金或陶瓷。
在第三实施例中,连杆227与包括针支承架219的机构连接。但是,连杆227可以连接弯针驱动机构(未示出),弯针驱动机构包括旋转设置在针板217下面的弯针轴。另外,偏心机构E可以连接机针驱动机构和弯针驱动机构。
下面参照图16(a)至18(b)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卷绕分区313。
如图17、18(a)和18(b)所示,卷绕分区313包括一对支承件321、驱动辊322、第一张力调节辊323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4。支承件321固定在缝纫分区16的后部。驱动辊322支承在支承件321上。
辊322、323、324的中心圆周各自具有粗糙表面,以提高施加在绗缝制品17上的滑动阻力。辊322、323、324的两端都分别具有轴322a、323a、324a。这些轴322a、323a、324a用于支承辊322、323、324。
每个支承件321是钢制方形板。每个支承件321的下端具有固定部331。固定部331用于将支承件331固定于缝纫分区16的后端,并具有反置的L形垂直横截面。
在固定部331的略上方和每个支承件321前部设有用于支承固定轴的孔。固定轴支承孔旋转支承驱动辊322端部的轴322a。驱动辊322被驱动电动机(未示出)带动旋转。在驱动辊322的每端,驱动皮带轮332固定于轴322a。驱动皮带轮332位于相应支承件321外面。当驱动辊322旋转时,驱动皮带轮322旋转。
沿斜向向前延伸的槽333位于每个支承件321的后部。槽333沿斜向从大体方形的支承件321的角部向着固定轴容置孔延伸。横截面呈U形的钢制槽架334固定于每个槽333。每个槽架334支承第一和第二自由辊323、324相应的一对轴323a、324a。
一对第一轴承座341安装在第一张力调节辊323的端部。一对第二轴承座342安装在第二张力调节辊324的端部。第一和第二轴承座341、342是空心的并且各自具有大体方形横截面。第一和第二轴承座341、342都是矩形棱柱(立方体)。第一圆轴承孔(未示出)设置在每个第一轴承座341的侧面中心。第二圆轴承孔342a(未示出)设置在每个第二轴承座342的侧面中心。每个第一轴承孔旋转支承一根轴323a,每个第二轴承孔342a旋转支承一根轴324a。
第一和第二轴承座341、342各自以可分离方式与相应槽架334接合,并以预定宽度沿相应槽333自由移动(前后)。
第一空转皮带轮343设置在第一张力调节辊323的每端。第二空转皮带轮344设置在第二张力调节辊324的每端。第一和第二空转皮带轮343、344各自固定在位于第一和第二轴承座341、342外部的相应轴323a、324a上。当第一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3、324转动时第一和第二皮带轮343、344转动。空转皮带轮343、344沿前后方向成直线排列。
大体矩形的固定板351固定在支承件321的槽333的开口端。固定板351由钢制成。固定板351设置成横向与支承件321彼此连接,并且防止第一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3、324从支承件321脱离。方棱柱形的接合凸起352从固定板351每侧的前侧伸出。接合凸起352与槽334的上开口接合,以便防止第二张力调节辊324(第二轴承座342)从槽架334脱离。此外,在每个接合凸起352的前侧中心形成方形凹槽353。第二推动件或螺旋弹簧354和压块355安装在每个凹槽353内,以便向前推动与槽架334接合的相应第二轴承座342。
采用L形板361将推动装置362与每个支承件321上部连接。每个推动装置362位于相应支承件321外部并对应皮带轮332、343、344。转动皮带轮363位于每个推动装置362的远端。横向延伸并垂直于支承件32 1的转动轴363a旋转支承转动皮带轮363。此外,推动件364设置在每个推动装置362的远部(前端)。推动件364牵引转动皮带轮363并向前推动转动皮带轮363。推动件364以对应5个大气压(大约0.5MPa)的力牵引转动皮带轮363。
如图16(a)和16(b)所示,同步皮带365与每侧的皮带轮332、343、344和363接合。每个同步皮带365沿被缝制品17卷绕方向与相应一组驱动皮带轮332、第一空转皮带轮343、第二空转皮带轮344呈Z形接合。同步皮带365从第二空转皮带轮344经转动皮带轮363延伸到驱动皮带轮332。皮带轮332、343、344、363通过同步皮带365同时进行转动。
下面说明上述绗缝机的操作。
如图16(a)和16(b)所示,在绗缝机10的卷绕部313中,第一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3、324的轴承座341、342可在由槽架334、固定板351和接合凸起352限定的范围内移动。因此,当绗缝制品17卷绕辊322、323、324的粗糙表面时,根据绗缝制品17的厚度调节辊322、323、324之间的距离。因此,调节了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距离。
此外,由于通过同步皮带365将推动装置362的预定张紧力传递给皮带轮332、343、344,因此,皮带轮332、343、344受到推力作用而彼此靠近。因此,通过基于张紧力的力作用,将卷绕辊322、323、324的绗缝制品17夹持在每对相邻辊322、323的粗糙表面之间。这产生了由缝纫分区16向缝制品接收分区传送绗缝制品17的力。另一方面,由于螺旋弹簧354的力作用,接合凸起352的压块355向着第一轴承座341按压第二轴承座342。当绗缝制品17较厚时,压块355有助于产生施加在绗缝制品17上的大传送力。
当绗缝机运转时,卷绕分区313中的送布辊12和驱动辊322都进行转动,通过送布辊12向缝纫分区16传送布11、14、15。接着,布11、14、15被缝制成绗缝制品17。驱动辊322沿图16(a)和16(b)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然后,通过由辊322、323、324产生传送力使缝好的绗缝制品17向着卷绕分区313移动,并接着将其传送到缝制品接收部(未示出)。
当绗缝制品17很薄时,辊322、323、324之间的距离(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距离)缩短,如图16(a)所示。此时,为了保持在同步皮带365上施加恒定张紧力,从第一空转皮带轮343向着推动件364拉动转动皮带轮363。当绗缝制品17很厚时,辊322、323、324之间的距离(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距离)增大,如图16(b)所示。此时,反向向着第一空转皮带轮343拉动转动皮带轮363。因此,当向着缝制品接收部传送绗缝制品17时,总是能以恒定压力将绗缝制品17夹持在辊322、323、324中的每对相邻辊之间,而不受其厚度影响。
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如下。
第四实施例绗缝机的卷绕分区313包括驱动辊322、第一张力调节辊323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4。驱动皮带轮332固定于驱动辊322的轴322a上。第一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3、324配置成使轴323a、324a相对于驱动辊322(沿绗缝制品17的传送方向)来回移动。此外,卷绕部313包括推动装置362。推动装置362具有推动件364。推动件364推动转动皮带轮363远离驱动辊332。此外,第一和第二空转皮带轮343、344固定在第一和第二张力调节辊323、324的轴323a、324a上。同步皮带365与皮带轮332、343、344和362接合。
即,代替在普通绗缝机中使用的转动齿轮,将卷绕分区313配置成采用同步皮带365使皮带轮332、343、344转动。因此,在卷绕分区313中,与普通绗缝机不同,不发生相邻成对辊的齿轮后转和打滑。因此平稳地输送出绗缝制品17。
此外,通过推动装置362向连接皮带轮332、343、344的同步皮带365施加预定张紧力,使得同步皮带365不松弛。因此,当驱动皮带轮332的转动传递给空转皮带轮343、344时,有效地防止了同步皮带365和皮带轮332、343、344之间发生打滑。因此,在皮带轮332、343、344之间可靠地传递转动。
在卷绕分区313中,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绗缝制品17的厚度进行变化。此时,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距离不必增大。而且,总是在绗缝制品17上施加恒定的压力。因此,可平稳实现绗缝制品17的卷绕和传送,而不绗缝制品17的厚度影响。
在绗缝机的卷绕分区313中,推动装置362和同步皮带365推动第一和第二皮带轮343、344向着驱动皮带轮322移动。推动件362的皮带轮363向着驱动皮带轮332或向着卷绕分区313的前部和下部、推动第二空转皮带轮344,第二空转皮带轮344离驱动皮带轮322最远。因此,在卷绕分区313中,第二空转皮带轮344沿相同方向按压第一空转皮带轮343,同时使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间距变窄而使得该间距均等。因此,皮带轮332、343、344之间的间距自动优化而彼此相等,并与绗缝制品17的厚度对应。这使绗缝制品17得以有效卷绕和送出。此外,在整个卷绕分区313中消除了由辊322、323、324施加在绗缝制品17上的压力的不均匀分布。
在绗缝机的卷绕分区313中,接触皮带轮332、343、344的同步皮带365在绗缝制品17的卷绕方向上延伸。即,每个同步皮带365接触相应驱动皮带轮332的下端和后端、相应第一空转皮带轮343的前端和上端以及第二空转皮带轮344的下端和后端。同样地,绗缝制品17接触驱动辊322的下端和后端、第一张力调节辊323的前端和上端以及第二张力调节辊324的下端和后端。因此,绗缝制品17在卷绕分区313中的路径与同步皮带365的路径一致。这使绗缝制品17得以方便地卷绕和送出。
第四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推动装置362的皮带轮363可以设置在支承件321的下端,并位于驱动皮带轮332和第二空转皮带轮344之间。可以通过推动件364向下拉动转动皮带轮363。
推动件365拉动转动皮带轮363的方向可与槽333的方向一致。
可以省略包括螺旋弹簧354和压块355的第二推动装置。即使在此情况下,推动装置362向着驱动皮带轮322推动第一和第二空转皮带轮343、344。
作为弹性件(如螺旋弹簧)的第二推动装置可以夹持在与槽架334中的一个接合的第一轴承座341和相应的第二轴承座342之间。在此情况下,第二推动装置由弹性件和第四实施例的螺旋弹簧354构成。另外,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凹槽353、螺旋弹簧354和压块355的结构(第二推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二轴承座342的前端或第一轴承座的后端。在此情况下,辊322、323、324之间的间距便于进一步保持彼此相等。而且,减小了绗缝机10运转中施加在同步皮带365上的张紧力的非预期改变。
除了上述实施例的绗缝机,卷绕分区13还可以应用于缝纫机,缝纫机缝制具有预定厚度的布,如非纺织的布料。
下面参照附图19和24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绗缝机弯针。将主要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缝纫分区16具有位于针板418下面的弯针422。每个弯针422对应机针419中的一根。如图19(a)和19(b)所示,每个弯针422包括弯针支承体423和弯针主体424。弯针支承体423呈厚板形状,弯针主体424固定于弯针支承体423上侧。弯针支承体423固定于弯针轴425上,弯针轴425沿排列机针419的方向延伸。在机针419垂直移动的同时,通过驱动机构(未示出)使弯针轴425在预定角度内来回转动。因此,当弯针轴425来回转动时,弯针主体424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绕枢轴转动。
弯针主体424包括呈块形的底座部426和针身部427。针身部427从底座部426的后端向前延伸,并具有尖端。针身部427的远端(前端)进一步向前延伸而超出弯针支承体423的前侧。在针身部427中形成线孔429以便牵引下线428,下线还被称为弯针线。从线孔429前开口中抽出来自下线供料装置的下线428并将其导向针板418的针孔421。
如图19(a)、20(a)和20(b)所示,第一臂430和第二臂431由底座部426向前伸出。第一臂430成环形起辅助件作用。第二臂431起到机针振动限制件的作用。第一臂430和第二臂431的远端(前端)向前延伸。第一臂430大体沿直线向前延伸到比针身部4297前端微微靠前的位置,并接着基本以直角向下弯曲。当从上方看弯针422时,第一臂430位于针身部427的左斜下方(横向附近的区域中),并大体平行于针身部427。特别如图20(a)和20(b)所示,第一臂430沿斜向排列而向着前端靠近针身部427。在面对针身部427的第一臂430的弯曲远端部右边(另一横向附近区域内),形成有线圈,该线圈形成辅助面430a。形成辅助面430a的线圈向左上方斜向伸出。
第二壁431平行于第一臂430和针身部427延伸,以便向前超出第一臂430的前端,并接着呈钝角向下弯曲。当从前方看弯针422时,第二壁431位于针身部427的右斜下方。第二臂431比位于针身部427左边的第一臂430高。特别如图20(a)和20(b)所示,第二臂431的中心部呈圆杆形。中心部微微向右弯曲,使得第二臂431与针身部427分开大体等于机针419直径的距离。由于第二臂431呈圆杆形,面对针身部427的左侧部构成了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该机针振动限制面呈平滑隆起。
如图19(b),在弯针主体424的底座部426中形成一对向前的螺纹孔440。在底座部426上侧中形成一对向下的支承孔441、该支承孔441容置第一和第二臂430、431的近部。每个螺纹孔440与支承孔441中的一个相通。尽管图19(b)仅示出了容置第二臂431远部的一个支承孔441和支承孔连接的螺纹孔440,但是在图19(a)和19(b)纸面前侧前方的位置,形成第一臂430的支承孔441和与支承孔连接的螺纹孔440。
固定螺钉442拧入每个螺纹孔440中,每个固定螺钉442的远端压靠插在入支承孔441的相应臂(第一臂430或第二臂431)近部的一侧。每个固定螺钉442具有槽442a,并用工具如改锥将其拧入一个螺纹孔440内。因此固定螺钉按压和固定第一和第二臂430、431中的相应一个臂。因此,如果第一和第二臂430、431过多地超出弯针422的针身部427或过于靠近针身部427,则螺纹孔440中的固定螺钉442后退,以便释放臂430、431。接着调整臂430、431远端的角度,从而调节了臂430、431与针身部的相对位置。
下面说明上述绗缝机10中每个弯针422的操作。
图21(a)和21(b)示出了在穿有上线的机针419到达针板418下面的下死点后、开始向针板418上面的上死点移动之前的状态。当机针419位于下死点时,弯针的针身部427位于一系列前后移动中的最后位置(图21(a)中的右部)。在此状态下,机针419向上线420施加最大张紧力,该上线420的一端缝制到针板418上的缝纫布C上。如图21(a)和21(b)所示,第二臂431的前端位于下死点处的机针419右边(另一侧),使得第二臂431几乎滑靠于机针419。分线器432位于针板418下方。在分线器432的远部形成接合凹槽(未示出)。当俯视时,分线器432以闭合线圈的形式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远部的路径包括位于针孔421正下方的位置。分线器432位于最后的位置,离弯针422最远。
当机针419开始由图21(a)和21(b)所示状态上移时,穿过机针419的上线420松弛。因此在机针419左面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同时,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前移,针身部427的远端(前端)插入上线420的线圈420a内。即,穿有下线的弯针422针身部427钩捕上线420的线圈420a。因此,尽管机针419进一步上移并插入针板418的针孔421内,前移的弯针422的针身部427继续钩捕住上线420的线圈420a。分线器432从图24(a)和24(b)所示的最后位置向着左前方斜向前移。
当机针419从下死点上移时,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可靠地钩捕住上线420的线圈420a。因此第一臂430和第二臂431有效地关联。即,如果机针419沿垂直方向高速移动,则上线420的线圈420a不象其最初所应该成形的那样形成于机针419左边,而是形成于机针419的右边,如图22(b)所示。此外,当机针419刺入针板418上的缝纫布C时,由于布C向左右小量移动而进行振动(机针振动)。在机针419左边(一侧),机针419与针身部427的相对位置发生转移。
但是,在第五实施例中,机针419上移之前位于下死点,此时,第二臂431的前端位于机针419的右边,使得第二臂431几乎滑靠于机针419。当机针419上移时,第二臂431下降到机针419右边的位置,使得第二臂431几乎沿机针419滑动。因此,当将要在机针419的右边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作为第二臂431上平滑隆起的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由右边接触机针419,以便防止形成线圈420a。当由于缝纫布C向左右的小量移动而要使机针419进行振动时,第二臂431由右边持续接触机针419,从而限制了机针419的位移(机针振动)。
另一方面,当在机针419的左边而不是机针419的右边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如果线圈420a不足以展开,则弯针422的针身部427不能钩捕线圈420a。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当机针419开始由下死点上移并且开始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在针身部427与机针419相交之前,第一臂430的前端与上移到了针身部427的左斜下部位置的机针419相交。此外,在第一臂430前侧形成向右斜上方平滑凸出的线圈形成附助面430a。因此,当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没有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第一臂430的线圈形成辅助面430以从斜下位置上移的方式接触线圈420a并使线圈420a扩大到合适的程度。
接着,当机针419到达针板418上面的上死点时,钩捕住上线420线圈420a的弯针422移动到针板418下方的最靠前位置。而且,分线器432的远端穿过针板418针孔421正下方的位置。接着,分线器432的远端(接合凹槽)使由弯针422针身部427的线孔429抽出的下线428得以与针身部427钩捕的上线420的线圈420a接合。在此状态下,由于分线器432的进一步的闭合线圈动作,横向(在该实施例中是向左边(向一侧))牵拉下线428和上线420的线圈420a。因此,形成了由针身部427上方俯视时呈三角形的空间。
随后,当机针419下移到针板418下面时,机针419下降到图24(a)和24(b)所示的空间内。因此,上线420和下线428互相圈结。互相圈结(interloop)指的是,一根线的线圈穿过另一根线的线圈。此时,如果下移的机针419由于布的小量移动而要移置(如果机针419要振动)时,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平滑地向着第二臂431的左侧凸出,从而引导机针419并限制移置(机针振动)。在图24(a)和24(b)所示的状态中,弯针422向后移动。在此状态下,当机针419下移到三角形空间S内时,释放了由针身部427钩捕的、已经被钩向分线器远端(接合凹槽)的上线420线圈420a。分线器432接着开始后退。随后弯针422返回图21(a)、21(b)的状态。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绗缝机10的弯针具有以下优点。
(1)在第五实施例中,当机针419垂直移动到针板418下面的下死点附近时,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进行向前和向后移动。同时,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在机针419右边的位置进行向前和向后的移动。第二臂431与针身部427配合而从两侧夹持机针419。
因此,当针身部419开始由下死点上移时,如果要在机针419右边(另一侧)的位置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第二臂431位于机针419的右边并向左推上线420。因此,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因此,在针身419左边的位置移动的弯针422针身部427可靠地钩捕住上线420的线圈420a。
当由于布C在针板418上的小量重复横向移动而要移置机针419时,几乎在机针419上滑动的第二臂419限制了移置(机针振动)。因此,保持了机针419与弯针422针身部427的相对位置。由此由处于机针419左边位置的针身427合适地钩捕上线的线圈420a。
当机针419从上死点向下死点下移时,如果由于缝纫布C的小量横向反复移动而要移置机针419时,作为第二臂431上的平滑隆起的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向着针身部427引导机针419。因此通过分线器432使机针适当地下移到由下线428形成三角形空间S内。因此,上线420和下线428可靠地互相圈结。
(2)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位于针身427的右斜下方。因此,当机针419在针身部427右边的位置上移时,防止在针身部427开始成圈之前、在针身部427右边的位置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因此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适当地实现成圈。
(3)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的前端进一步向前凸出,而超过弯针422针身部427的前端。因此,当前移时,第二臂431在针身部427开始成圈之前可靠地限制了机针419的移置。
(4)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具有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机针振动限制面431a位于面对弯针422针身部427的左侧并平滑地向后凸出。因此,第二臂431可靠地向着弯针422针身部427引导要被移置(要振动)的下移机针419。而且,当在机针419右边(另一侧)的位置偶然形成上线420的线圈420a时,第二臂431推动线圈420a,使得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适当形成线圈420a。
(5)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臂430位于针身部427左斜下方并大体平行针身部427延伸。当针身419开始上移时,第一臂430有助于上线420线圈420a的形成,该线圈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形成。即,作为平滑隆起的线圈形成了附助面430a,线圈形成于第一臂430前部的左侧,并面向针身部427。附助面430a以上移方式由下面接触上线420的线圈420a,由此扩大线圈。因此,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在机针419左边的位置可靠地钩捕上线420的线圈420a。
(6)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臂430、431插入弯针主体424近部中的支承孔441内。通过使固定螺钉442在螺纹孔中后退而调整了第一和第二臂430、431相对于弯针422针身部427的位置。
第五实施例可作如下改变。
在第五实施例中,弯针422具有起线圈形成辅助件作用的第一臂430。但是可以省去第一臂430。
在第五实施例中,线圈形成附助面430a形成于第一臂430弯曲前部的右侧。但是整个第一臂430可以由大体直线形圆杆构成,圆杆的圆周可以作为线圈形成附助面。
在第五实施例中,起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的左侧是平滑的隆起。但是只要该侧面以对应机针419外径的距离与针身部427分开时,该侧面就可以是斜面或垂直面。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臂431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其前部呈钝角向下弯曲。但是,第二臂431的前部可以成直线延伸。
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由圆杆构成,并以悬臂方式对其进行支承,使得圆杆前部向前伸出。但是,圆杆的远端和近端都可由弯针主体424的近部426支承,而可使圆杆的中部弯曲向前方。
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平行于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延伸。即,第二臂431的形状可以不同于针身部427的形状。例如,第二臂431可以呈V形或W形。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臂431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其前端向着弯针422针身部427前端的前方伸出。但是,第二臂431的前端可以与针身部427的前端排成直线。而且,如果当机针419在下死点附近移动时第二臂431几乎在机针419右侧上滑动,则第二臂431的前端可以位于针身部427的前端的后面。
在第五实施例中,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的第二臂431位于针身部427右斜下方。但是第二臂431可以位于与针身部427相同的高度上。第二臂431可以位于针身部427右斜上方。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臂431起机针振动限制件作用,其中心部由圆杆构成,并且中心部微微向右弯曲。但是只要中心部以对应机针419外径的距离与针身部427分开,该中心部就可以由直线形圆杆构成。
第五实施例应用于绗缝机10的弯针422,绗缝机10是一种缝纫机。但是,第五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缝纫机的弯针。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
如图26、28(a)和28(b)所示,大体矩形的分线器432设置在针板418下面。每个分线器432由钢板构成。如图25(a)所示,具有预定形状的接合凹槽433设置在每个分线器432的远端。进行缝纫时,将线420、428钩向接合凹槽433。当制造每个分线器432时,压制钢板并使其弯成预定形状。接着对板淬火处理,通过精细抛光而形成接触线420、428的接合凹槽433。每个分线器432位于针板418下面,并处于相应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和针板418之间的中间高度。当俯视时,接合凹槽433在瞬时针方向中沿闭合线圈移动。闭合线圈动作的路径包含位于针孔421正下方的位置。
如图26所示,不锈钢滑动板534设置在针板418下侧上。每个滑动板534是延伸的矩形板、并起线切断刀移动装置的作用。滑动槽535设置在针板418下侧上。每个滑动槽535沿排列机针419的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一对针孔421之间的中间位置。每个滑动槽535还沿来回移动缝纫布C的方向延伸。每个滑动板534与滑动槽535中的一个接合(见图27(a))。每个滑动槽535引导相应滑动板534的移动。
如图26和27(a)所示,在每个滑动板534的前后端形成两个伸长孔536(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每个伸长孔536沿滑动板534的纵向延伸。另一方面,螺栓537分别由前后部的下侧向下伸出。每个螺栓537插入到相应滑动板534的一个伸长孔536中、并用其头部(垫圈)来防止滑动板534落下。该配置使每个滑动板534沿缝纫布C的前后移动方向在预定范围内在相应滑槽535中滑动。
滑动板534后端与连接板538连接。连接板538垂直于滑动板534延伸。连接板538使多个滑动板534成整体在针板418的下表面上一起滑动。往复式缸539固定在针板418后端。往复式缸539构成了线切断刀移动装置。往复式缸539通过连接板538与滑动板534相连,并同时使滑动板534沿缝纫布C的前后移动方向滑动。
不锈钢线切断器540呈T形,固定在每个滑动板534中心的下侧。如图25(a)、25(c)和26所示,每个线切断器540包括中心矩形固定部541和一对线切断刀542,线切断刀542由固定部纷41后部横向延伸。在固定部541中心形成一对前后固定孔541。固定螺栓544插入固定孔543内。固定螺栓544将线切断器540固定在相应滑动板534上。线切断刀542的近部弯成预定形状,使得切断刀542低于固定部541、并沿平行于固定部541的水平面延伸。切断上线420的刀口545设置在每个刀542外部的前侧。
如图27(b)、28(a)和28(b)所示,当机针419位于针板418上面的上死点时,每个弯针422的针身部427和分线器432没有与相应针孔421排成直线。此时,每个针身部427的侧部和每个分线器432的滑动部(不形成接合凹槽433的部分)位于相应针孔421开口的正下方。此时,每个分线器432的接合凹槽位于相应针孔421附近并与相应上线420接合,从针孔421中抽出上线并将其钩向针身部427。
此外,如图27(b)和28(a)所示,每个线切断刀542位于针身部427和分线器432之间。特别是,线切断刀542远离相应的针孔421、相应针身部427的一侧(后侧)和分线器432的一侧(后侧)。此外,如图28(b)所示,每个线切断刀542的外端位于相应上线420的线圈420a中,从一个针孔421中抽出上线420a并用针身部427将其钩住。
下面说明上述绗缝机10的线切断装置546的操作。本实施例的线切断装置546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往复式缸539的操作。
以与第五实施例相同方式操作机针419、弯针422和分线器432。
另一方面,当用本实施例的线切断装置546切断上线420时,线420在机针419处于针板418上面的上死点时,执行线420的切断,如图28(a)和28(b)所示,缝纫分区16不进行缝纫。此时每个线切断器540处于相应分线器432和相应针身部427后部的待用位置。如图28(b)所示,每个线切断器540的刀口545位于相应线圈420a的正后方,并以大的张紧力将线圈钩向分线器432的接合凹槽433和弯针422的针身部427。
接着,控制器(未示出)驱动往复式缸539,使得线切断器540由待用位置向着如图29(a)和29(b)所示的切断位置向前滑动。此时,将线圈420a钩向分线器432的接合凹槽和弯针422的针身部427。每个线切断器540的刀口545在预定位置切断相应线圈420a。接着,控制器驱动往复式缸539,使得位于切断位置的线切断器540后退到待用位置。此后,控制器使往复式缸539停止。
根据该实施例的绗缝机线切断装置546具有如下优点。
在该实施例中,绗缝机具有线切断装置546。线切断装置546包括线切断刀542,线切断刀542在针板418与弯针422之间的切断位置和弯针422后部的待用位置之间移动。线切断装置546独立于缝纫分区16中的部件(如弯针422和分线器)而单独构成。因此,线切断装置546可方便地切断线402,而不会对缝纫操作有不利影响。
特别是,由于弯针422和分线器432都高速摆动或以大约1000rmp的速度摆动,弯针422和分线器432最好是专用于缝纫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绗缝机中,专门进行缝纫的缝纫分区16与专门进行切断线420的线切断装置546相独立。这防止了缝纫分区16在缝纫中出故障。在进行高速缝纫以形成链式线迹的本实施例绗缝机中,这一优点尤其显著。
另一方面,在美国专利US5269238和US5154130中公开的普通绗缝机的弯针各自具有位于近部的刀,用于将线切断。而且这些专利的说明书中公开的绗缝机止动器各自具有用于切断线的刀口。这些特殊配置增加了绗缝机的成本。因此当不需要切断线时,使用不具有刀口的弯针和不具有刀口的止动器。当需要将线切断时,使用上述弯针和止动器。
在此情况下,需要替换弯针。但是,由于有很多根弯针,例如10至100根,因此每根弯针的位置必须精确到0.1mm,要更换弯针极其麻烦而且费时。与这些普通绗缝机不同,本实施例绗缝机10的弯针422和分线器432不切断线。弯针422和分线器432因此可用便宜的部件构成。此外,在有效使用期限结束之前,不需要更换这些部件。因此,以低的成本高效地生产绗缝制品。
本实施例的线切断装置546具有线切断刀542、使刀542来回移动的线切断刀移动装置和控制线切断刀移动装置的控制器。此外,由于线切断刀移动装置独立于缝纫分区16进行操作,因此能方便地切断线420,而不会对缝纫操作有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线切断刀装置包括滑动板539、滑动槽535和往复式缸539,因此采用极其简单的配置获得了上述优点。而且在线切断装置546中,每个线切断器540具有一对左右线切断刀542以便一次切断两根不同的上线420。该配置减小了部件的数量。
第六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在第六实施例中,线切断刀542沿缝纫布C的来回移动方向进行来回移动以便切断上线420。但是线切断刀542也可以旋转以切断上线420。
在第六实施例中,线切断刀542沿缝纫布C的来回移动方向进行来回移动以便切断上线420。但是每个线切断刀542也可位于滑动板534与连接左右相邻一对针孔421的直线相交的一点,针孔421沿机针的排列方向布置,每个线切断刀542可以沿机针419的排列方向横向移动,以便切断上线420。
可以省去在针板418下表面上设置的滑动槽535。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长孔536和螺栓537也使滑动板534沿预定方向。
当处于图29(b)所示的切断位置时,每个线切断刀542最好靠近相应针身部427的上端。但是,每个线切断刀542必须低于相应针身部427的上端。此外,每个切断刀542最好低于针板418下表面和相应针身部427上端之间的中点的高度。此外,每个线切断刀542最好低于相应分线器432下端和相应针身部427上端之间的中点的高度。在此情况下,每个线切断刀542便于在一个位置切断线圈,在该位置,线圈420a被钩向相应分线器432的接合凹槽433和相应弯针422的针身部427。
线切断装置546可以从绗缝机10上拆卸下来。即,线切断装置546可以包括针板418、连接于针板534的滑动板534、使滑动板534来回移动的往复式缸539、分别固定在滑动板534之一上的线切断器540以及控制往复式缸539的操作的控制器。必要时,在针板418下侧中形成滑动槽535。此外,可以设置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将针板418连接在绗缝机缝纫分区16上。连接装置可以为任何类型,只要其类型能与维修或更换商业上销售缝纫机的缝纫分区的结构相配就行。例如,连接装置可以是将线切断装置546连接于缝纫分区的孔和与孔接合的螺钉和螺母,以便将针板418固定于缝纫机。在此情况下,线切断装置546便于连接在商业上销售的缝纫机,该缝纫机不具有线切断装置546。换句话说,根据上述实施例用于切断线的结构可以以极其低的成本应用于商业上销售的缝纫机中。当更换上述实施例绗缝机的线切断装置546时,该配置很有益。
线切断装置546应用于绗缝机,该绗缝机是一种以链式线迹缝制布的缝纫机。但是,线切断装置546可以应用于通过其它缝纫方法如锁式线迹来缝制布的缝纫机,另外,线切断装置546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缝纫机。
因此,给出的例子和实施例被看作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给出的详细结构,而可以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和根据其等同物对其进行修改。
Claims (31)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缝纫布支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板部,其中该支承板部与在缝纫操作中沿预定方向输送的缝纫布接触,由此对布进行支承;以及
机针,其中该机针在支承板部上面的上死点和支承板部下面的下死点之间沿垂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支承板部具有供机针穿过的针孔,以及
其中所述针孔设置成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布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的垂直横截面向下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布支承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板部中形成通孔,并将安装件安装在所述通孔中,其中在所述安装件中形成所述针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布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由硬度高于所述支承板部硬度的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缝纫布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由钢制成,其中所述支承板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6、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中,在穿有上线的机针垂直移动的同时,穿有下线的弯针针身部来回移动,以便在缝纫布上形成预定的线迹,其中下线供给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下线的供给状态,使得以预定状态输送从下线供给源抽出的所述下线,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
下线导线器,所述下线穿过所述下线导线器,以便通过预定的下线路径从所述下线供给源向所述弯针输送所述下线;以及
下线扰线件,其能够与穿过所述下线导线器的所述下线接合,并向着预定的位移末端持续移动,
其中,当所述下线扰线件与所述下线接合时,所述下线穿过所述下线导线器,同时压靠所述下线导线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扰线件绕近旋转中心枢轴转动,其中当所述下线扰线件绕枢轴转动时,设置在所述下线扰线件远端的下线接合部沿与所述下线路径交叉的转动路径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装置,其中当所述下线扰线件到达位移末端时,所述检测装置输出断线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根据来自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断线检测信号输出,停止所述缝纫机的运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扰线件具有位于所述下线接合部附近的重块,其中所述下线扰线件根据所述重块的重量绕枢轴转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是非接触型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根据所述下线扰线件阻挡所述传感器发出的预定光的情况,输出所述断线检测信号。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下线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包括多个沿预定方向设置的机针、多个弯针和多个下线扰线件,所述弯针和所述下线扰线件与所述机针对应;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沿所述下线扰线件的排列方向发出预定光。
12、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轴;偏心件,该偏心件固定于所述偏心轴,以便与所述偏心轴一起成整体旋转,其中所述偏心件包括偏心圆柱部,所述偏心圆柱部具有偏离所述偏心轴转动轴线的中心轴线;以及连杆,该连杆具有滑动环部和杆部,其中所述连杆的所述滑动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偏心件的所述偏心圆柱部上,其中所述连杆的所述杆部与机针驱动机构和弯针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偏心机构将所述偏心轴的转动转换成所述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偏心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和所述连杆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是铝、铝合金、钛、钛合金和陶瓷中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缝纫机的偏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件的所述偏心圆柱部中形成空心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缝纫机的偏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具有凸缘部,用于确定所述连杆的滑动环部相对于所述偏心圆柱部的位置,其中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滑动环部之间设有垫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缝纫机的偏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圆柱部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与所述凸缘部相对的一侧,其中在所述连杆的所述滑动环部安装在所述偏心圆柱部上的状态下,所述挡板与所述凸缘件配合以便确定所述滑动环部相对于所述偏心圆柱部的位置,其中所述挡板和所述滑动环部之间设有环形垫圈。
16、一种缝纫机,包括用于缝制布的缝纫分区、向所述缝纫分区输送布的输送分区和卷绕分区,所述卷绕分区在卷绕所述已缝制材料同时送出通过所述缝纫分区缝制的材料,其中所述卷绕分区包括:
具有驱动皮带轮的驱动辊,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驱动辊成整体一起旋转;
可绕其轴线转动的张力调节辊,所述张力调节辊能够靠近所述驱动辊和与其分离;
与所述张力调节辊成整体一起旋转的空转皮带轮;
可绕其轴线转动的转动皮带轮,所述转动皮带轮靠近所述驱动皮带轮和与其分离;
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转动皮带轮远离所述驱动皮带轮;以及
同步皮带,用于使所述空转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轮和所述转动皮带轮彼此相连;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转动皮带轮,由此通过所述同步皮带调节所述驱动皮带轮、所述空转皮带轮和所述转动皮带轮之间的间距,其中根据所述间距的调节,调节了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张力调节辊之间的间距。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皮带轮和所述同步皮带朝着所述驱动皮带轮推动所述空转皮带轮。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皮带沿卷绕所述已缝制材料的方向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辊可沿送出所述已缝制材料的方向以及沿相反方向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张力调节辊具有相同外径。
21、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分区包括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二推动装置用于向着所述驱动皮带轮推动所述空转皮带轮的轴。
22、一种缝纫机,包括:机针,其中上线穿过所述机针,所述机针在针板上面的上死点和所述针板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往复移动;以及弯针,所述弯针位于所述针板下面,并与所述机针对应,其中,当所述机针往复移动时,穿有下线的所述弯针的针身部在所述机针的横向相邻区域内沿与所述机针往复路径相交的路径来回移动,由此与所述机针一起形成预定线迹,其中所述下线与穿过所述机针的上线在缝纫布上互相圈结,所述缝纫布在所述针板上移动,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针身部附近的机针振动限制件,其中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和所述针身部之间的所述间距基本等于所述机针的外径,当所述机针在下死点附近往复移动时,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在与所述针身部相对的区域内来回移动,并与所述针身部配合以便从两侧夹持所述机针。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位于所述针身部斜下方。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的前端向着所述针身部前端的前方伸出。
25、如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上面对所述针身部的部分具有平滑隆起。
26、如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针身部斜下方的辅助件,当所述机针开始从下死点向上死点移动时,所述辅助件以上移的方式从下方接触在机针处形成的上线线圈,由此有助于扩大所述线圈。
27、如权利要求22至26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可以细微地调整所述机针振动限制件相对于所述弯针所述针身部的位置。
28、一种缝纫机,包括缝纫分区,其中所述缝纫分区包括:
针板;
机针,其中所述机针在所述针板上面的上死点和针板下面的下死点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弯针,位于所述针板下面,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线切断刀,其中在所述针板下面,所述线切断刀在切断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断刃在所述切断位置进入所述针板和所述弯针之间的空间内,而在待用位置所述刃沿横向靠近所述弯针。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针板下侧的滑动板,其中所述滑动板可沿预定方向滑动,并且所述线切断刀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下侧。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所述滑动板的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线器,其中在所述针板下面,所述分线器钩住线,同时在相对所述针垂直移动的预定时间连接所述线,所述线切断刀位于所述分线器和所述弯针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2948/2002 | 2002-08-09 | ||
JP232949/2002 | 2002-08-09 | ||
JP2002233723A JP2004073239A (ja) | 2002-08-09 | 2002-08-09 | 縫製機における下糸供給管理装置 |
JP2002232948A JP2004065845A (ja) | 2002-08-09 | 2002-08-09 | 縫製機及び縫製機用の巻取り部 |
JP232947/2002 | 2002-08-09 | ||
JP2002232946A JP2004065843A (ja) | 2002-08-09 | 2002-08-09 | 縫製機における縫製用生地支持板 |
JP233723/2002 | 2002-08-09 | ||
JP2002232947A JP2004065844A (ja) | 2002-08-09 | 2002-08-09 | 縫製機におけるエキセントリック機構 |
JP232946/2002 | 2002-08-09 | ||
JP2002232949A JP2004065846A (ja) | 2002-08-09 | 2002-08-09 | 縫製機におけるルーパ |
JP120480/2003 | 2003-04-24 | ||
JP2003120480A JP2004321493A (ja) | 2003-04-24 | 2003-04-24 | 縫製機及び糸切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5488A true CN1485488A (zh) | 2004-03-31 |
Family
ID=30449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1531806A Pending CN1485488A (zh) | 2002-08-09 | 2003-08-08 | 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055521A1 (zh) |
EP (1) | EP1388601A3 (zh) |
CN (1) | CN1485488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1881A (zh) * | 2011-07-01 | 2013-01-02 | 埃米施图茨纳克缝纫机有限两合公司 | 操作链形缝迹缝纫机的方法及链形缝迹缝纫机 |
CN104452122A (zh) * | 2014-12-18 | 2015-03-25 |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 曲折缝纫机的防皱针板 |
CN105486692A (zh) * | 2014-10-07 | 2016-04-13 | 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 | 用于缝纫机的传感器组件 |
CN105813598A (zh) * | 2013-12-20 | 2016-07-27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阴道插入物的制造方法 |
CN110004599A (zh) * | 2019-05-16 | 2019-07-12 | 东莞市钰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横向绗缝机 |
CN110612254A (zh) * | 2017-05-24 | 2019-12-24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缝制的吸水片材叠堆 |
CN111334936A (zh) * | 2020-05-12 | 2020-06-26 | 广州创升家纺有限公司 | 一种棉被自动缝纫设备 |
CN114000272A (zh) * | 2021-11-05 | 2022-02-01 | 欧大纬纺织机械(广东)有限公司 | 具有大包内湾空间的弯针锁边机头及其设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61231B3 (de) | 2004-12-20 | 2006-04-20 | Ellenberger & Poensgen Gmbh | Türverriegelung für einen Herd |
KR100909221B1 (ko) | 2007-07-18 | 2009-07-24 | 조이현 | 재봉틀용 루퍼장치 |
CZ301075B6 (cs) * | 2007-09-14 | 2009-10-29 | Výzkumný ústav textilních stroju Liberec, a. s. | Zarízení ke snížení vibrací šicích stroju |
CH700852A1 (de) * | 2009-04-28 | 2010-10-29 | Giuseppe Alfier | Vielnadel-Steppmaschine. |
ITMI20130141A1 (it) * | 2013-01-31 | 2014-08-01 | Giannino Landoni | Macchina trapuntatrice multiaghi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cucitura |
CN103361899B (zh) * | 2013-07-12 | 2014-05-21 | 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机的多针杆模块 |
US10710262B2 (en) | 2016-12-06 | 2020-07-14 | Arm Automation, Inc. | Tool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icking cut pieces of flexible materials |
US10899033B2 (en) | 2016-12-06 | 2021-01-26 | Arm Automation, Inc. | Tool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icking cut pieces of flexible materials |
AU2017415635B2 (en) * | 2017-05-24 | 2023-12-14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Sewn and perforated stack of absorbent sheets |
WO2019071097A1 (en) * | 2017-10-06 | 2019-04-11 | Hamer-Fischbein Llc | SEWING POINT LENGTH ADJUSTMENT MECHANISMS |
CN108441991B (zh) * | 2018-05-22 | 2023-09-12 | 海盐兴达纺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梳针更换方便的针板 |
WO2020131938A1 (en) * | 2018-12-17 | 2020-06-25 | Arm Automation, Inc. | Tool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and picking cut pieces of flexible materials |
CN115125678A (zh) * | 2021-03-26 | 2022-09-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缝制装置、弯针的定位方法 |
JP2024021581A (ja) * | 2022-08-04 | 2024-02-16 | Juki株式会社 | 空縫い目カッタ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42239C (zh) * | ||||
US1387619A (en) * | 1919-07-26 | 1921-08-16 | Morris G Rosenthal | Sewing-machine |
US2837047A (en) * | 1956-11-09 | 1958-06-03 | Sheppard John | Bushing insert for base plate for sewing machine |
DE1710920B1 (de) * | 1964-03-12 | 1970-05-14 | Union Special Maschinenfab | Stichplatte fuer Kettenstichnaehmaschinen |
US3867891A (en) * | 1972-12-26 | 1975-02-25 | Oehler Ag | Multi-needle double chain-stitch quilting machine |
JP3125504B2 (ja) * | 1993-03-02 | 2001-01-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針板 |
US6273013B1 (en) * | 2000-03-14 | 2001-08-14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Thread tail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3516901B2 (ja) * | 2000-04-20 | 2004-04-05 | 日邦ミシン株式会社 | ミシン用針板 |
-
2003
- 2003-08-06 EP EP03017537A patent/EP1388601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8-07 US US10/638,138 patent/US2004005552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8-08 CN CNA031531806A patent/CN14854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1881A (zh) * | 2011-07-01 | 2013-01-02 | 埃米施图茨纳克缝纫机有限两合公司 | 操作链形缝迹缝纫机的方法及链形缝迹缝纫机 |
CN102851881B (zh) * | 2011-07-01 | 2016-01-13 | 埃米施图茨纳克缝纫机有限两合公司 | 操作链形缝迹缝纫机的方法及链形缝迹缝纫机 |
CN105813598A (zh) * | 2013-12-20 | 2016-07-27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阴道插入物的制造方法 |
CN105486692A (zh) * | 2014-10-07 | 2016-04-13 | 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 | 用于缝纫机的传感器组件 |
CN104452122A (zh) * | 2014-12-18 | 2015-03-25 |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 曲折缝纫机的防皱针板 |
CN110612254A (zh) * | 2017-05-24 | 2019-12-24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缝制的吸水片材叠堆 |
CN110004599A (zh) * | 2019-05-16 | 2019-07-12 | 东莞市钰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横向绗缝机 |
CN111334936A (zh) * | 2020-05-12 | 2020-06-26 | 广州创升家纺有限公司 | 一种棉被自动缝纫设备 |
CN114000272A (zh) * | 2021-11-05 | 2022-02-01 | 欧大纬纺织机械(广东)有限公司 | 具有大包内湾空间的弯针锁边机头及其设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055521A1 (en) | 2004-03-25 |
EP1388601A3 (en) | 2006-07-05 |
EP1388601A2 (en) | 2004-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85488A (zh) | 缝纫机 | |
CN1304259C (zh) | 用于生产挠性材料片的机器 | |
CN1091341C (zh) | 电子元件装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12823A (zh) | 自动组装针-缝线及其包装机的控制系统 | |
CN1145598A (zh) | 激光加工机和具有激光加工功能的缝纫机 | |
CN1232403C (zh) |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 |
CN1465128A (zh) |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
CN1819962A (zh) | 纸张加工装置 | |
CN1550604A (zh) | 差动送布缝纫机 | |
CN1421370A (zh) | 胶片的制造设备和方法 | |
CN1193455A (zh) | 两轴承型卷线机的钓线导引装置 | |
CN100335706C (zh) | 底线卷线装置 | |
CN1389611A (zh) |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 |
CN1458324A (zh) | 缝纫机的面线控制装置 | |
CN1142867C (zh) | 电动订书机 | |
CN1956014A (zh) | 游戏机的代币投入装置中的代币拣选装置 | |
CN1366488A (zh) | 顶盖密封式包装装置,及顶盖密封式包装方法 | |
CN1416486A (zh) | 刺绣用缝纫机中的穿线装置 | |
CN1139928C (zh) | 盘片更换装置 | |
CN1099665A (zh) | 具有使过剩木柱减至最少的保龄球木柱自动放置机 | |
CN1882735A (zh) | 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 | |
CN1502737A (zh) |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 |
CN1283137C (zh) | 联合收割机的二次处理装置 | |
CN1872645A (zh) | 纸运送装置及纸运送方法 | |
CN1492956A (zh) | 缝纫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06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06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