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2645A - 纸运送装置及纸运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纸运送装置及纸运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2645A CN1872645A CN 200610080907 CN200610080907A CN1872645A CN 1872645 A CN1872645 A CN 1872645A CN 200610080907 CN200610080907 CN 200610080907 CN 200610080907 A CN200610080907 A CN 200610080907A CN 1872645 A CN1872645 A CN 18726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transports
- roller
- transport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纸运送装置,纸运送方法,纸处理装置,以及设置所述纸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纸运送方法。纸运送装置包括下运送通道2b,2c,预存通道2d,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以及切换爪9。所述下运送通道2b,2c将纸导向装订盘14,所述预存通道2d从下运送通道2b,2c分叉,使得所述纸暂时退避到其中,所述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沿下运送通道2b,2c设置,通过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使得所述纸逆行,此时,所述切换爪9将所述纸导向预存通道2d。该纸运送装置能够将退避在预存通道2d的前一张纸与后一张纸叠合运送,其特征在于,根据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对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的驱动进行切换,使纸朝装订盘14方向或预存通道2d方向运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片状转印介质,转印纸等片状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对所述纸进行分页,订缀,码放等处理的纸处理装置,一体或另行设置所述纸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纸运送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可以例举如特开2004-001998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特开2001-09763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99128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为人们所公知的发明。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纸处理装置,在纸运送通道内配置分叉爪,纸后端通过该分叉爪之后,通过逆转运送辊,能够将纸后端导向纸收纳部,使得纸停留,与下一张纸叠合运送。在该纸处理装置中,通过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将两张以上的纸叠合运送。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纸处理装置,其包括运送手段,停留手段,判断手段,停留张数限制手段。所述运送手段将纸沿运送通道运送到排出口,所述停留手段使得所述纸暂时停留在所述运送手段上,所述判断手段判断由所述运送手段运送的纸是否是特殊纸,判断所述纸为特殊纸时,所述停留张数限制手段对通过所述停留手段停留的纸张数进行限制。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纸处理装置,其包括排纸盘,后处理盘,第一运送通道,第二运送通道。所述排纸盘直接码放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纸,或码放经过后处理的一叠纸,所述后处理盘用于对所述一叠纸进行后处理,所述第一运送通道从入口部通向所述排纸盘,所述第二运送通道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分叉。该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运送通道设置切换爪,同时,在通过所述切换爪从所述第一运送路分叉的第二运送通道设置与其汇合的停留运送通道。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将纸后端导向纸收纳部,并使其停留时,直到纸前端露出运送辊仅数毫米,也就是说,处于即将不通过的状态,进行逆转运送,使其在适合的位置停止。当下一张纸前端即将到达运送辊之前,再次进行正转,尽可能减少各纸之间的偏移,并将其叠合运送。但是,若对尺寸互异的所有纸进行相同动作,将其叠合运送,则沿运送方向的尺寸越长的纸,其逆转距离也越长。因此,从开始逆转到停止运送的时间变长,不得不延长其与下一张纸之间的间隔时间。
另一方面,近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与高寿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用于形成图像的各种尺寸的纸的间隔,即纸与纸之间的时间缩短。这样,当逆转运送长尺寸纸时,在纸后端到达所定位置之前,下一张纸被运送到,导致不能进行上述叠合运送。因此,需要增加纸与纸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需要延长纸与纸之间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生产能力的问题。专利文献2,3中公开的发明也不能对应纸与纸之间的运送时间短缩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沿运送方向尺寸长的纸的场合,也能对应纸与纸之间的时间短缩化,图像形成速度高速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纸运送装置,设有:
第一运送通道,将纸送向纸处理装置;
第二运送通道,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分叉,暂时存储运送到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纸;
纸运送手段,选择地将所述纸朝所述纸处理装置方向或所述纸处理装置的逆方向运送;
导向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处,当通过所述运送手段使得所述纸朝逆方向运送到第二运送通道时,对纸进行导向;
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纸运送手段,根据所述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变更所述分叉点与所述运送手段间的距离。
(2)在(1)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包括暂时存储在第二运送通道的第一张纸,以及与所述第一张纸叠合运送的第二张纸。
(3)在(2)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张纸朝逆方向运送到所述第二运送通道时,所述控制组件根据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使得纸运送手段变更该纸前端的停止位置。
(4)在(1)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沿第一运送通道各位置配置的若干对运送辊;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纸的尺寸,确定设置在分叉点下游各位置的若干对运送辊中的一对,使得所述纸运送手段在分叉点下游侧夹持所述纸的前端。
(5)在(4)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若干对运送辊中的至少一对包括接离手段,该接离手段将所述至少一对运送辊切换为夹持所述纸的第一状态,以及不夹持所述纸,使其通过的第二状态。
(6)在(5)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设置在所述分叉点下游的若干对运送辊中的最上游侧的一对第一运送辊,所述第一运送辊设置在离分叉点B5纸横向尺寸(182mm)以内的位置。
(7)在(6)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运送辊下游的一对第二运送辊,所述第二运送辊设置在离分叉点B5纸纵向尺寸(257mm)以内的位置。
(8)在(7)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B5纸横向尺寸(182mm),小于B5纸纵向尺寸(257mm)时,所述第一运送辊被切换为第一状态。
(9)在(7)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B5纸纵向尺寸(257mm)时,所述第一运送辊被切换为第二状态。
(10)在(5)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小于公文纸尺寸(355.6mm)时,将所述第一运送辊切换为第一状态;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公文纸尺寸(355.6mm)时,将所述第一运送辊切换为第二状态。
(11)在(7)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运送辊保持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运送辊可以选择朝所述纸处理装置前进方向或逆方向运送所述纸。
(12)在(2)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纸运送手段将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送到所述纸处理装置时,控制所述第二张纸停止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之前的所定位置。
(13)在(12)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定位置是所述第二张纸前端与所述纸运送手段接触的位置。
(14)在(2)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弯曲容许手段,当所述纸运送手段将所述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向纸处理装置时,容许第二张纸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后产生弯曲。
(15)在(14)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纸运送手段将所述第一张纸与所述第二张纸叠合送向纸处理装置时,控制使得第二张纸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之前减速。
(16)在(14)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容许手段包括:
导向板,设置为对着通过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纸面;
支轴,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游,支承所述导向板回转自如;
弹性部件,常时朝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对所述导向板赋能;
至少一个挡块,限制所述导向板自由端的位置,确保进行纸运送的第一运送通道的宽度。
(17)在(16)所述的纸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容许手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运送辊的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位置。
(18)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运送装置。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运送装置。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18)中所述的纸处理装置。
(21)一种纸运送方法,在纸运送装置中实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受步骤,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得到的第一张纸;
确定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张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确定第一运送通道和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点与纸运送手段之间的距离;
第一张纸运送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朝前进方向运送,然后朝逆方向运送;
存储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存储在预存通道;
第二张纸运送步骤,将第二张纸朝前进方向运送;
叠合运送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送。
(22)在(21)所述的纸运送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从若干对运送辊中选择一对运送辊,执行所述确定步骤。按照本发明的纸运送装置,纸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纸运送方法,根据沿运送方向的纸尺寸,变更从第一运送通道及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点到所述运送手段的距离,或者使得先行纸逆行时,根据沿运送方向的纸尺寸,变更使得所述纸停止的位置,即使使用运送方向纸尺寸长的纸场合,也能缩短纸间间隔,能与图像形成速度高速化对应。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由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纸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图2A,2B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控制构成的方框图;
图3A-3D表示沿运送方向的长度为B5宽度(182mm)以上,B5长度(257mm)不到的纸运送动作的说明图;
图4表示进行图3A-3D的动作场合,第二张纸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表;
图5表示与图4所示的时间表对应的入口辊,第一运送辊以及第二运送辊的动作时间表;
图6表示第二张纸前端停止在第二运送辊夹持部之后,与第一张纸一起被再次运送时,该第一张纸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表;
图7表示与图6的时间图对应的入口辊,第一运送辊以及第二运送辊的动作时间表;
图8A-8D表示对B5长度(257mm)以上的纸运送动作的说明图;
图9表示第二,第三运送辊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的正面图;
图10表示第二,第三运送辊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的侧面图;
图11A,11B表示第二,第三运送辊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表示与图10对应的第二,第三运送辊的驱动机构的图;
图13表示第二运送辊的压力解除机构的斜视图;
图14表示图13的压力解除机构的正面图;
图15A-15C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动作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6A-16C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纸运送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表示图16A的Q箭头方向视图;
图18表示进行图16的动作场合,第二张纸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表;
图19表示与图18的时间表对应的入口辊,第一运送辊,第二运送辊的动作时间表;
图20A-20H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21表示使得第二张纸停留在预存通道,与下一张纸叠合运送时一例的线速度图;
图22A-22E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23A-23E表示在图22A-22E的预存通道2d附设导向板的图;
图24A,24B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及动作的说明图;
图25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另一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及动作的说明图;
图26A,26B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图;
图27A,27B表示图26A,26B的变形例;
图28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控制构成的方框图;
图29A-29D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场合(1),纸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30A-30D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场合(2),纸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31表示如图30A-30D所示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32A,32B表示作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场合(2),纸的另一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33表示图32A,32B所示控制场合(2)的另一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34A,34B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场合(3),纸的移动状态说明图;
图35A-35H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场合(4),纸的移动状态说明图;
图36A,36B表示图35A-35H所示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37A-37D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纸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38表示如图37A-37D所示开始纸动作的时间表;
图39表示图37A-37D所示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40A-40G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其他动作的图;
图41A,41B表示图40A-40G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以下说明中,对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附加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表示由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纸处理装置(sheet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主要是由图像形成装置1与纸处理装置(也称为纸后处理装置)2构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在作为片状记录介质的纸上形成图像,所述纸处理装置2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纸进行调整,订缀等后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在纸上形成图像的功能,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组合这些功能的复合机中任意一种。这里,由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图像形成功能为人们所公知,不是本发明的要点,省略对其进行说明。另外,纸处理装置2除了具有所述调整,订缀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为人们所公知的例如穿孔,折叠,分页等功能,可根据纸处理装置2的规格设定。
纸处理装置2主要包括纸运送装置50与纸处理部18。更具体地说,该纸后处理装置2包括接受口2a,下运送通道2b、2c,上运送通道2f,预存通道2d,纸处理部18,排纸辊16,排纸口15,排纸盘3等。接受口2a作为接受开口,接受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纸口1a排出的纸。在与该接受口2a连接的纸运送通道2g设置入口传感器S1与一对入口辊4。
位于一对入口辊4下游侧的纸运送通道2g与下运送通道2b、2c以及上运送通道2f分叉,在该分叉点配设分叉爪2e。所述下运送通道2b、2c将纸导向纸处理部18侧,所述下运送通道2b、2c与预存通道2d分叉处,设置切换爪9(以下,将设置切换爪9的分叉点2h的上游侧称为“第一下运送通道2b”,将该分叉点2h的下游侧称为“第二下运送通道2c”),所述上运送通道2f将纸直接导向排纸口15侧(图中没有详细表示),通过步进马达(没有图示)驱动所述分叉爪2e,切换纸运送通道。
在第一下运送通道2b设置传感器S2与第一运送辊5。所述传感器S2对从纸运送方向上游侧运送到所述第一下运送通道2b中的纸进行检测。在第一运送通道2b的下端部,预存通道2d以所定角度分叉,以便能够接受与运送方向逆行的纸。在分叉点2h设置具有导向功能的切换爪9,当纸与运送方向逆行时,能够将纸导向预存通道2d。第二下运送通道2c从所述分叉点2h通向纸处理部18。在第二下运送通道2c配设一对第二运送辊6与一对第三运送辊7,同时,在所述第二运送通道2c的最下游侧配设一对排纸辊8。
纸处理部18是由装订盘14,调整栏10,后端栏11,敲击滚轮14a,装订部12,以及排出机构构成。所述装订盘14叠置被排出的纸,所述调整栏10对叠置在装订盘14上的纸的与运送方向垂直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后端栏11调整纸沿运送方向的位置,所述敲击滚轮14a使得排出在装订盘14上的一叠纸朝后端栏11侧靠近,所述装订部12对装订盘14上经过调整的一叠纸进行订缀,所述排出机构是由排出带13与一对排出爪13a,13b构成,排出带13将装订盘14上被订缀的一叠纸排出。排出带13架设在排出辊19与从动辊19a之间,通过排出爪13a或13b,将所述一叠纸从排纸口15排出到排纸盘3上。在排纸杆17自由端侧设置排纸辊16,所述排纸杆17通过支承轴17a支承,能够转动。一边以所定推压力将排纸辊16朝上推,一边能够可靠地进行所述一叠纸的运送。
图2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构成的方框图,由于受到限制,无法表示在一页纸上,分为图2A和2B表示。在图2中,控制装置31是由具有CPU32,I/O接口33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I/O接口33,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的操作面板的各开关,以及入口传感器S1,传感器S2,和其他传感器发出信号输入到CPU32。CPU32根据输入的信号,控制各马达与电磁线圈等。另外,装订部12通过对装订部驱动马达和装订部移动马达(没有图示)进行控制,将装订针打入由CPU32指示的所定位置,执行一叠纸的订缀动作。
CPU32使用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为“RAM”,没有图示)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为“ROM”,没有图示)中所写入的程序,以进行纸后处理装置2的控制。并且,将进行控制及处理所需的数据存储在所述RAM与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为“EPROM”)中。
下面,对单张纸的运送动作进行说明。
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纸口1a输出的纸,从接受口2a运送到纸后处理装置2。运送到纸后处理装置2的纸,通过入口传感器S1被检测到,由入口辊4运送到纸运送通道2g。由控制装置31中的CPU32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1发出的纸处理指示,指示分叉爪2e的切换方向。将纸运送到纸处理通道18侧场合,通过驱动分叉爪2e朝图示的逆时钟方向(图1的状态)回转,将纸导向第一下运送通道2b。被导入第一下运送通道2b的纸,通过从入口辊4以及第一运送辊5得到的纸运送力,驱动切换爪9朝图示的逆时钟方向回转,确保纸运送空间。由此,纸从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运送空间被导向第二下运送通道2c侧,经过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由排纸辊8排到装订盘14。
被排出的纸从排纸辊8的夹持部脱离,落到装订盘14后,暂时通过自重朝箭头B方向下落,同时,通过敲击滚轮14a的敲击朝下方落下,通过后端栏11使得纸运送方向的后端对齐。预先通过传感器S2检测纸后端,沿着纸运送方向,后端对齐以后,通过调整栏10使得纸的宽度方向对齐。通过重复上述动作一张一张地调整多张纸。
下面,对两张或两张以上纸的运送动作进行说明。
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纸与纸之间的间隔为一定,各作业间也以一定的间隔输出。当第一张纸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时,由图像形成装置1发出纸的尺寸,张数,运送速度,处理形式等信号。纸后处理装置2通过接受所述信号,决定码放的纸张数,增速点,增速线速度,逆行点,码放时的停止点。所述决定是通过控制电路的CPU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纸沿运送方向的长度为X,以下对纸沿运送方向的长度不同场合,纸的运送动作进行说明。
(1)182mm(B5纸的横向尺寸)≤X<257mm(B5纸的纵向尺寸)场合,参照图3A-3D进行说明。
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第一张纸P1,由纸后处理装置2的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运送,其后端通过切换爪9,运送到如图3A所示的位置(与分叉点2h的距离为α,该分叉点2h与切换爪9的前端大致对应)。此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的信息,需要使得第一张纸P1逆行场合,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暂时停止运转,之后,开始逆转。此时,切换爪9发挥作用,将第一张纸P1导入预存通道2d中,进行预存。通过弹性部件以弱的压力始终对切换爪9赋能,(如上所述,当切换爪9受到由入口辊4,运送辊5运送的纸推压,能够朝图示的逆时钟方向回转,确保将纸运送通过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空间),使得纸被逆向运送时,开放预存通道2d。将第一张纸P1运入预存通道2d所定的运送距离,通过配置在运送辊5运送方向上游侧的传感器S2检测纸P1,根据来自传感器S2的脉冲计数或计时,求取控制时间,当纸后端(在进行逆转运送时,作为纸的运送前端)到达所定位置时,停止运送。
此时,如图3B所示,纸夹持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从所述夹持部露出数毫米(距离β,在本实施例中,大致为5毫米)。为了尽可能减少露出量β,尽可能在靠近逆转点的位置配置传感器S2,以减少运送误差,能够精度良好地停止纸的运送。若能精度良好地停止纸的运送,则露出量β也能减少到最低限度。由此,当与下一张纸叠合运送时,能够减少纸的偏差,更整齐地叠置在装订盘14。
如图3C所示,由第一运送辊5运送第二张纸P2。根据传感器S2的检测信息,若第二张纸P2前端被运送到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游侧,与所述夹持部具有所定距离γ,例如20mm的位置,此时,使得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朝与图3B场合相反的方向回转,开始运送第二下运送通道2c中的第二张纸P2以及预存通道2d中的第一张纸P1。
此时,第一张纸P1推压切换爪9,但是,切换爪9也不会妨碍第二张纸P2移动。
如图3D所示,第一张纸P1以夹持在第三运送辊7夹持部的状态被再次运送。因此,以第一张纸P1前端比第二张纸P2前端突出的状态,两张纸同时排出到装订盘14上。
设置在装订盘14中央部,与纸运送方向平行的排出带13开始回转,设置在排出带13上处于对称位置的一对排出爪13a,13b移动,在图中,排出爪13a沿箭头B方向移动,通过排出爪13a的杆部,敲击所述被排出的两张纸中突出一方的前端,使得两张纸一起落入后端栏11,调整其纸运送方向的偏移。由此,能够不影响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的生产性与装订质量,进行后处理。
以上,是两张纸场合的运送动作。根据装订盘14的处理内容,需要预存两张或两张纸以上,以缩短纸与纸之间的时间场合,通过重复上述动作,能够不降低本体的每分钟打印张数(Copy Per Minute,以下简称为“CPM”),进行后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相同,纸在预存通道2d中待机,其再运送的时间设定在距离第二运送辊6的朝上游侧20mm的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使得第二运送辊6加速的时间里,在N+1张纸的前端不进入第二运送辊6的前提下,优选尽可能靠近第二运送辊6的位置(例如5mm)。即使N+1张纸前端与第二运送辊6碰触后被运送,只要纸前端不破损,或纸没有产生弯曲,就没有问题。此时,所述γ=0mm。
图4表示进行图3的运送动作场合,第二张纸P2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图。图5表示与图4的时间图对应的入口辊4,第一运送辊5以及第二运送辊6的动作时间图。
在图4中,F表示纸前端,B表示纸后端,纵轴表示位置,纸运入纸运送装置50的接受口2a的距离,以mm为单位,横轴表示时间,是纸前端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之后经过的时间,以ms为单位。在本实施例中,纸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距离为20mm的T1位置(从入口600-20mm的位置)暂时停止,如图3C中所示的位置。此时,如图4所示,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在即将到达停止时间之前一时增速(从650mm/s到950mm/s),将停止时间限制到最短。当再次运送时,驱动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再次回转,并驱动第二运送辊6从停止状态开始回转,将第二张纸P2与第一张纸P1叠合运送到装订盘14侧,通过上述驱动使得各纸的运送速度为750mm/s。驱动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回转的驱动源相同,以相同的时间与运送速度被驱动回转。由于运送的纸没有产生弯曲,使得纸前端F与后端B的相对位置关系始终保持一定。
图6表示当第二张纸P2前端F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停止后,与第一张纸P1一起被再次运送时,纸P2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图。图7表示与图6的时间图对应的入口辊4,第一运送辊5以及运送辊6的动作时间图。
图6,7中的参数与图4,5中的相同。当第二张纸P2前端F到达如图6所示的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如T2所示的位置时,纸暂时停止运送。第二运送辊6在第二张纸P2停止的时间开始运送,同时,参考图4,5中说明的,一旦增速后停止运送的第一运送辊5与入口辊4从停止状态开始再次回转,将第二张纸P2与第一张纸P1叠合运送到装订盘14侧。在速度关系上,使得第二张纸的停止位置延伸到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此外的其他运送动作都与图4,5的说明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张纸P2的停止位置与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距离为0mm。
(2)X≥257mm(B5纸的纵向尺寸)场合,参照图8A-8D进行说明。
将纸运入,X≥257mm场合,预先使得第二运送辊6朝箭头所示的方向动作,解除压力。将第一运送辊5与第三运送辊7的距离设定在比B5纵向尺寸短数mm到10mm的范围中,因此,即使解除第二运送辊6的压力,仍然能够进行运送。在这样的状态中,若X<257mm场合,则通过第三运送辊7执行上述第二运送辊6进行的运送动作,使其暂时存储。
也就是说,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发出的信号,需要使得纸逆行场合,X≥257mm场合,则首先解除第二运送辊6的压力,开放夹持部,使得第二运送辊6与纸运送无关。在这样的状态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第一张纸P1,由纸运送装置50的入口辊4以及第一运送辊5运送,其后端通过切换爪9,运送到图8A所示的位置(与分叉点2h的距离为α)。第三运送辊7暂时停止运送,之后,朝逆向开始回转。此时,切换爪9发挥作用,将纸导入预存通道2d,进行存储。将第一张纸P1运入该预存通道2d所定的运送距离,通过配置在运送辊5运送方向上游侧的传感器S2检测纸P1,根据来自传感器S2的脉冲计数或计时,求取控制时间,当纸后端(在进行逆转运送时,作为纸的运送前端)到达所定的位置时,停止运送。在本实施例中,与X<257mm场合相同,设定纸前端停止在相对第三运送辊7的同一位置。也就是说,如图8B所示,纸前端从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部沿纸运送方向的下游侧露出,与所述夹持部距离为β的位置停止运送。
如图8C所示,由第一运送辊5运送第二张纸P2。根据传感器S2的检测信息,若第二张纸P2前端被运送到第三运送辊7夹持部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夹持部距离γ例如20mm的位置,则第三运送辊7朝与图8B状态相反方向开始回转,运送第二下运送通道2c中的纸P2以及预存在预存通道2d中的纸P1。
如图8D所示,第一张纸P1的前端夹持在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部被再次运送,以第一张纸P1比第二张纸P2的前端领先的状态,两张纸同时排出到装订盘14上。如上所述,设置在装订盘14中央部,与纸运送方向平行的排出带13回转,设置在排出带13上处于对称位置的一对排出爪13a,13b移动,在图中,排出爪13a沿箭头B方向移动,通过排出爪13a的杆部,敲击被排出的两张纸中突出一方的前端,使得两张纸一起落入后端栏11,调整沿纸运送方向的偏移。由此,能够不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的生产性与装订质量,进行后处理。
以上,是两张纸场合的运送动作,与上述场合相同,为了缩短纸与纸之间的时间,需要预存两张或两张以上纸时,通过重复上述动作,能够不降低本体的CPM,进行后处理。
下面,说明第二、第三运送辊的驱动机构以及第二运送辊的压力解除机构。
X≥257mm场合,进行预存时,若不解除第二运送辊6的压力,则与X<257mm场合相同,纸前端需要运送到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夹持部距离为5mm的位置,使其停止。也就是说,纸越长其运送距离也越长,下一张纸不能尽快进入第二运送辊6,不能对应高生产性。
在上述(2)说明的例中,通过使得第二运送辊6之一(从动辊)朝图8所示箭头方向移动,解除第二运送辊6的压力。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通过移动另一运送辊(驱动辊6a)解除压力。图9表示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的正面图。图10表示表示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侧面图。图11表示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的驱动机构以及压力解除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9,10所示,通过带23将马达22的驱动力从带轮21传递到惰轮20,驱动第二运送辊6a回转,第二运送辊6a从动回转。第三运送辊7直接由带驱动回转。惰轮20与第二运送辊6a用连杆24连接。当第二运送辊6a朝图9的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时,第二运送辊6a以惰轮20为中心回转。此时,由于连杆24连接惰轮20与第二运送辊6a,使得双方的轴间距离没有变化。
使得第二运送辊6朝箭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是由凸轮构成。凸轮如图11所示,是由带轮26,销26a,杆25构成。马达27通过带28驱动带轮26回转,所述销26a保持直立地设置在带轮26的侧面,所述杆25上形成长孔25a,所述销26a能在该长孔25a中滑移,该杆25与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的轴6c系合。在该构成中,若由马达27驱动带轮26朝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回转,则销26a随着该回转沿长孔25a从动滑动,使得杆25驱动所述轴6c及第二运送辊6a,相对第二运送辊6b朝垂直方向移动。图11A呈加压状态,图11B为解除压力状态。具体地说,随着带轮26的回转,销26a以带轮26的回转中心为中心从动回转,杆25以与该回转轨道的直径对应的距离,相对从动辊6b进行接近或脱离的直线运动。驱动辊6a的直线运动距离是根据运送通道的宽度(与纸面的垂直方向的距离)设定。由此,在预存B5纵向尺寸以上的纸时,能够使得第二运送辊6不进行动作。
图12,13,14表示除图9,10,11所示运送辊的驱动机构以及第二运送辊6的压力解除机构以外的其他实施例。图12表示与图10对应的第2,3运送辊的驱动机构,通过第一同步带23a将马达22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运送辊6的轴,通过第二同步带23b将马达22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三运送辊7的轴。
图13表示第二运送辊的压力解除机构的斜视图。图14表示第二运送辊的压力解除机构的正面图。
在图13,14中,压力解除机构是由马达27,蜗杆26a,蜗轮26b,回转轴26c,偏心凸轮26d,凸轮随动件26e,检测片26f以及光传感器26g构成。由蜗轮26b驱动所述回转轴26c回转,所述偏心凸轮26d设置在回转轴26c的两端,所述凸轮随动件26e以第二运送辊6的轴6c为轴,构成一体,所述检测片26f与所述回转轴26c同轴设置,为半圆形,用于检测回转位置,所述光传感器26g对检测片26f的位置进行光学检测。
在上述构成中,马达27通过同步带28驱动蜗杆26a回转,蜗轮26b随着蜗杆26a从动回转。蜗轮26b使得轴26c与凸轮26d一体地回转。凸轮26d为偏心凸轮,当凸轮回转时,凸轮随动件26e及轴6c随之移动,使得与回转轴6c一体回转的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与从动辊6b的轴间距离接近或拉开。由此,避免第二运送辊6对纸的干扰。
根据检测到有无所述检测片26f,判断凸轮26d的回转位置。例如,当检测片26f遮断由光传感器26g发出的光路时,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从与其对向设置的从动辊6b脱离,当检测片26f没有遮断光路时,使得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与从动辊6b接触。通过上述设定,根据检测输出能够知道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与从动辊6b的接离状态。或者将所述检测片26f遮断光路的时间作为触发电路,设定起始点,通过与马达的驱动脉冲关系,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二运送辊6的一对辊的接离状态。图12所示驱动机构与图13,14的脱离机构的动作无关。
通过这样的构成,X≥257mm场合,进行预存时,能使第二运送辊6不进行动作。
图15A-15C表示上述动作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CPU32以RAM为工作区域,按照存储在ROM的程序执行该控制步骤。
在步骤S1,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初始化。
在步骤S2,执行第二运送辊6的切换动作。
在步骤S3,通过步骤S2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运送状态,之后,检测入口传感器S1是否接通,若检测到传感器S1为接通(步骤S3的“是”),则进入步骤S4,若检测到传感器S1没有接通(步骤S3的“否”),则返回步骤S3。
在步骤S4,驱动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进行运送。
在步骤S5,检测配置在分叉爪2e与第一运送辊5之间的传感器S2是否接通,若传感器S2为接通(步骤S5的“是”),则进入步骤S6,若传感器S2没有接通(步骤S5的“否”),则返回步骤S5。
在步骤S6,检测预存通道2d中预存的纸是否为第一张纸,若预存通道2d中的纸是第一张纸(步骤S6的“是”),则进入步骤S7,若预存通道2d中的纸不是第一张纸(步骤S6的“否”),则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7,驱动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使得纸沿第二下运送通道2c移动。
在步骤S8,纸后端通过传感器S2,检测传感器S2是否断开,若传感器S2为断开(步骤S8的“是”),则进入步骤S9,若传感器S2接通(步骤S8的“否”),则返回步骤S8。
在步骤S9,检测纸后端是否从切换爪9的自由端(分叉点2h)运送到下游侧,与分叉点2h距离为α的位置,若纸后端运送到与分叉点2h距离为α的位置(步骤S9的“是”),则进入步骤S10,否则(步骤S9的“否”),返回步骤S8。
在步骤S10,在纸后端从切换爪9的自由端运送到下游侧,与分叉点2h距离为α位置的时间,使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停止运送。
在步骤S11,确认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是否停止,若确认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停止(步骤S11“是”),则进入步骤S12,否则(步骤S11的“否”),则返回步骤S11,重新判断。
在步骤S12,使得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逆转。
在步骤S13,通过逆转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判断第一张纸前端是否位于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沿纸运送方向的下游侧,与夹持部距离为β的位置,若判断第一张纸前端到达所述位置(步骤S13的“是”),则进入步骤S14,否则(步骤S13的“否”),则返回步骤S13。
在步骤S14,使得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停止。通过停止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的运送,使得第一张纸后端在预存通道2d侧待机。
在步骤S15,判断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是否停止,若判断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停止(步骤S15的“是”),则返回步骤S3,等待运送下一张纸,若判断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没有停止(步骤S15的“否”),则返回步骤S15。
另外,若在步骤S6判断预存的不是第一张纸,而是第二张纸,或是两张以上场合(步骤S6的“否”),则进入步骤S16。在步骤S16,判断纸前端是否位于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游侧,与夹持部距离为γ(例如20mm)的位置。如果纸前端位于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游侧,与夹持部距离为γ的位置(步骤S16的“是”),则进入步骤S17,否则(步骤S16的“否”),返回步骤S16,继续判断,直到纸前端位于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游侧,与夹持部距离为γ的位置。
在步骤S17,使得第一运送辊5停止。
在步骤S18,判断第一运送辊5是否停止。若判断第一运送辊5停止(步骤S18的“是”),则进入步骤S19,否则(步骤S18的“否”),则返回步骤S18,继续判断,直到第一运送辊5停止。
在步骤S19,判断是否要求预存。若结果为要求预存(步骤S19的“是”),则进入步骤S20,若判断为没有要求预存(步骤S19的“否”),则进入步骤S21,驱动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以及排出辊8。
在步骤S20,驱动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进入C,即返回步骤S8,实行步骤S8以后的处理。
在步骤S21,驱动第一运送辊5,第二运送辊6,第三运送辊7,以及排出辊8。然后,进入A,即返回步骤S3,实行步骤S3以后的处理。
作为第二运送辊6切换动作的子程序,其步骤在图15C表示。
具体地说,在步骤S201,检测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的纸,判断是否为X≥257mm,若X≥257mm(步骤S201的“是”),则进入步骤S202,若X<257(步骤S201的“否”),则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202,X≥257mm,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脱离状态,不进行运送,例如上述(2)的例子。于是,驱动马达27,使得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脱离从动辊6b,使得一对第二运送辊6处于与纸运送无关的状态。使用第三运送辊7取代图15A的流程图中第二运送辊6的功能。因此,从步骤S3开始,使用第三运送辊7执行与第二运送辊6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203,由于X<257mm,因此,驱动马达27,使得第二运送辊6的驱动辊6a与从动辊6b相接,施加压力,达到能够通过第二运送辊6运送纸的状态。纸的尺寸如上所述,在运送之前由图像形成装置1送信。
在本实施例中,以B5的纵向尺寸为基准,如(1)中X<257mm场合,以及如(2)中X≥257mm场合,对运送辊6,7的动作进行切换,以控制纸的停止位置。但是,这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公文纸纵向尺寸(Legal纵向尺寸355.6mm)为基准,根据纸尺寸为公文纸纵向尺寸以上,或不足,进行与上述(1)和(2)中记载的相同控制。若纸沿运送方向的长度不足公文纸纵向尺寸,则对第二运送辊6施加压力,使得夹持在第二运送辊6的纸停止运送,若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为公文纸纵向尺寸以上,则解除一对第二运送辊的加压状态,使得夹持在第三运送辊7的纸停止运送。此外的其他控制步骤与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
按照本实施例,根据纸的尺寸选择进行逆转的运送辊。也就是说,根据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对赋予运送力的运送辊与所述第一、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变更,或者,使得第一张纸逆转运送时,根据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变换其停止位置(尺寸长的纸在更下游侧的位置停止)。因此,能够尽量缩短使得纸进行逆转运送,或将纸运送到装订盘侧的时间,即使沿运送方向的尺寸长的纸场合,也能够使得纸之间运送间隔时间短缩化,能够与图像形成高速化对应。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进行预存场合,使得第二张纸暂时停止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或以所定距离停止在该夹持部的上游侧的位置。将预存通道2d中预存的第一张纸P1与停止在所述位置的第二张纸P2叠合运送到装订盘14中。当装订盘14在处理第一作业的两张纸时,使得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不运送到装订盘14侧。另一方面,若暂时停止马达,当再次驱动其运转时,上升到等速运转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纸间隔短,有时在进行下一张纸运送前,马达不能上升到等速运转。于是,在本实施例中,不使得第二张纸停止,而是以所定的时间减速,与第一张纸叠合运送。
在本实施例中,不使得后行纸暂时停止,而是变换运送时间,此外的其他构成大致与第一实施例中记载的构成相同,这里,仅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6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纸运送装置50动作的说明图。图17表示容许纸弯曲的机构。
图16A表示第一张纸P1后端暂时退避(存储)到预存通道2d中,其前端在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下游侧,与夹持部距离为β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β大致为5mm左右,呈停止状态。第二张纸P2不在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面,或夹持部停止场合,如图16B所示,当第二张纸P2即将到达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或到达所述夹持部的时间,使得第二运送辊6从停止状态重新开始回转,并使其加速,直到与第二张纸P2具有相同线速度,在此期间,由于第二张纸P2的前端受到第二运送辊6的限制,使得位于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上游侧的部分产生弯曲。由于设定纸运送通道的空间仅能够运送数张纸,因此,在运送通道内产生弯曲的第二张纸P2,若其后端部被进一步向前运送,则使得运送通道2c内产生纸阻塞。
于是,本实施例中,如图16C所示,在运送通道2c内形成用于消除弯曲,即容许弯曲的空间。具体地说,如图17的侧面图(图16A中Q方向视图)所示,该容许弯曲机构由导向板100,螺旋弹簧101,以及导向板100的挡块102构成。所述导向板100位于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由支承轴103支承,能够转动,所述螺旋弹簧101以支承轴103为中心,在第二下运送通道2c侧始终对导向板100弹性赋势。所述容许弯曲机构设置在第二运送辊6的沿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下运送通道2c。通过所述挡块102对所述导向板100的位置进行限制,形成宽度为2mm左右的间隙,确保作为运送通道。
在具有上述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6C所示,例如,第二张纸P2夹持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再次驱动该第二运送辊6回转,并进行加速,在到达所定运送速度期间,所述导向板100因第二张纸P2的弯曲,朝箭头Q的反方向回转,增加第二运送通道2c的运送通道宽度。这样,第二张纸P2不会在第二运送通道2c内产生纸阻塞,由第二运送辊6运送,进一步经过第三运送辊7与排纸辊8,排出到装订盘14。
图18,19表示进行上述动作的时间图,表示使得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暂时减速,之后,与第二运送辊6的再驱动同步,使其加速。图18表示进行图16的动作场合,第二张纸P2的前端与后端的动作时间。图19表示与图18的时间图对应的入口辊4,第一运送辊5以及第二运送辊6的动作时间图。
在图18中,F表示纸的前端,B表示纸的后端,纵轴表示位置,即与纸运送装置50的接受口2a的距离,以mm为单位,横轴表示时间,以ms为单位。在本实施例中,纸到达第二运送辊6夹持部的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夹持部距离为20mm的T3位置(从入口600mm-20mm的位置),开始再次驱动第二运送辊6。此时,如图19所示,在纸即将到达T3时间之前,使得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暂时加速(从650mm/s加速到950mm/s),将减速时的时间损失抑制到最小程度。然后,使得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从950mm/s减速到270mm/s(T3位置),最后,与第二运送辊6的再驱动同步,在短时间内从270mm/s加速到750mm/s。在这期间,在第二运送辊6达到750mm/s前,在T4期间,逐渐地消除所述弯曲,在T5期间,纸后端通过第一运送辊5的夹持部,完全地消除弯曲,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重叠在一起,运送到第一运送辊5夹持部的下游侧的第二下运送通道2b,2c。因此,从第二张纸P2与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相接(从入口起算,600mm的位置)开始,到超过所述期间T5,纸虽然弯曲,但不产生阻塞,能够重叠在一起运送。
该时间图是使得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暂时减速场合,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完全不降低速度场合,也可以使用上述图17所示机构对应。但是,需要将第二运送辊6的再运送开始时间设定为比图19所示的时间更早一些。控制步骤本身也与第一实施例中图15的流程图相同,但是,若与图18与图19的时间图配合,则不需要在步骤S17停止第一运送辊5,而使其减速,在步骤S18,当所述第一运送辊5减速到270mm/s时,使其加速,并再次驱动第二运送辊6与第三运送辊7。
本实施例中没有进行具体说明的其他各部分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相同,并具有相同功能。
按照本实施例,将纸叠合运送时,不需要使第二张纸停止,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更能实现纸与纸之间的运送时间短缩化,实现图像形成高速化。
第三实施例
进行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存处理场合,有时可能在通常尺寸的纸中加入大尺寸的纸,一起进行预存处理场合。为此,除了设置通常尺寸纸预存用运送辊之外,还需要设置大尺寸纸专用的预存用运送辊。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通过同一马达驱动所述两种预存用运送辊的构成。在该构成中,若以通常的运送线速度进行预存处理,则将预存的一叠纸排出时,在该叠纸后端通过大尺寸用预存运送辊之前,下一作业的第一张纸P1’进入通常尺寸纸预存用运送辊,由于位于所述通常尺寸纸预存用运送辊上游侧的运送辊的运送速度比该两对预存用运送辊的运送速度快,以致产生线速度不一致的问题。若配合该两对预存用运送辊的线速度进行运送,在等待先行纸的后端通过大尺寸用预存运送辊后,转换下一作业的第一张纸P1’的运送路线,则由于该第一张纸P1’的后端还未到达通常尺寸纸预存用运送辊,导致其来不及朝预存通道退避。
本实施例能够对应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纸后处理装置2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如图20A所示,第一作业的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如图20B所示,使得运送辊6,7逆转运送(运送辊6,7的驱动源相同),将第一张纸P1运送到作为停留通道的预存通道2d。如图20C所示,当第一张纸P1前端通过第二运送辊6或夹持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时,第二运送辊6停止运送,使得第一张纸P1停留在预存通道2d内,进行预存。接着,如图20D所示,对第二张纸P2进行与第一张纸P1同样的运送,通过切换爪9,与停止的运送辊6碰触。如图20E所示,在第二张纸P2与运送辊6碰触时,运送辊6开始正转,将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叠合运送。预先根据运送通道与运送线速度,求取从通过配置在预存通道上游侧的纸检测传感器S2检测出第二张纸P2前端开始,到第一张纸P1前端到达运送辊6的时间,根据该时间设定运送辊6开始正转的时间。这里,若滞留纸张数为所定张数以下场合,则将纸束运送到预存通道2d,进行使纸滞留的动作。若预存的纸张数达到所定张数场合,则将纸束按该状态,通过图1所示的排纸辊8排向装订盘14。当第二作业的纸P1’通过第一运送辊5运入第一下运送通道2b,第二运送通道2c时,第一作业的纸P1,P2被第三运送辊7运送,如图20F所示。第二作业的纸P1’通过切换爪9,进入第二运送辊6,如图20G,20H所示。
这里,对上述运送时间进行说明。通过如图21所示的运送线速度,将进行预存处理的纸运送到作为纸收纳部的预存通道2d,以通常的运送线速度进行该处理,直到预存的张数到达所定张数为止。
图21表示使得两张纸停留在预存通道2d,与第三张纸P3重叠在一起运送时的一例线速度图。当停留的纸到达所定张数时,在与第三张纸P3汇合时,被叠合运送,作为第一作业,排出到装订盘14。接着,将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中。这里,以通常运送线速度预存第一作业的一叠纸后,若立即运送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则将滞留的第一作业的一叠纸排出时,其后端通过运送辊7之前,所述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进入运送辊6,位于第二运送辊6上游侧的运送辊,即入口辊4与第一运送辊5的运送线速度比运送辊6,7快,导致线速度不一致。若都按运送辊6,7的慢速度运送,等待第一作业的一叠纸后端通过预存运送辊7,使得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转向,但由于该第一张P1’后端还未到达运送辊6,导致其来不及朝预存通道2d退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仅对所述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使用与通常线速不同的线速度,进行运送。在第一作业的一叠纸在停留通道2d进行汇合的时间,停止运送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以进行例如穿孔(穿孔组件在图20中没有表示,在图23中表示)等动作。在将第一作业的一叠纸从停留通道2d排出时,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通过运送辊5,进入运送辊6。如上所述,运送辊6,7的驱动源相同。因此,在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进入运送辊6之前,对运送辊6,7相等加速,加快排出第一作业的一叠纸的排出线速度。运送辊7运送第一作业的一叠纸,运送辊6运送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两者以相等的速度进行运送。当第一作业的一叠纸的后端通过运送辊7,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时,运送辊6停止运转,并开始逆转,使第二作业的第一张纸P1’转向路线,运送到预存通道2d进行滞留。在图21的速度线图中,明确地表示运送辊4,5,6,7与切换爪9之间的关系。为了确保生产性,有必要对不同尺寸的纸进行不同线速度的控制。
没有进行说明的其他各部分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相同,具有相同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预存纸运送辊6,7的驱动源相同,也能够避免纸与纸之间产生运送上的问题,进行处理。另外,通过对各尺寸纸进行不同的运送线速度控制,能够保持各尺寸纸的效率。
第四实施例
使用预存通道2d停留若干张纸场合,由于逆转运送纸,使其停留在偏离原来的运送通道的其他通道中,因此,将预存通道的长度设定为能够停留最大尺寸的纸。但是,若最大尺寸纸的使用频度低,则考虑到装置小型化及简单化,与最大尺寸的纸对应的通道所占的空间多为浪费的空间。本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纸后处理装置2本身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根据图22A-22E以及图23A-23E,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的纸后处理装置2的预存通道2d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张纸P1被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其后端位于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时,停止第二运送辊6的运送,如图22A所示。使第二运送辊6逆转,将第一张纸P1运入预存通道2d中,如图22B所示。当第二张纸P2被运入第一下运送通道2b时,如图22C所示,第一张纸P1停留在预存通道2d。如图22D所示,第二张纸P2通过切换爪9。如图22E所示,使其与预存通道2d中的第一张纸P1重叠在一起,将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重叠地运送到装订盘14。
图23A-23E表示能够收纳各种尺寸纸的预存通道2d,其设有能装卸的导向板B1。图中的4a,4b表示两对入口辊。为了实现装置本身小型化目的,缩小机构的空间场合,有可能无法保证足够大的预存通道。例如,在入口辊4a,4b之间设置穿孔组件,在这样的纸处理装置中(参考图23B),若保证足够大的预存通道2d,则与穿孔组件发生干涉。
于是,使用如图23A所示的用于存储小尺寸纸(从LTY到信纸的横向尺寸为止)的预存通道2d,当存储大尺寸纸场合,在预存通道2d设置能够使大尺寸纸滞留的导向板B1(如图23B所示),以确保预存通道2d的通道长度。需要预存特殊尺寸纸场合,通过将穿孔组件3卸下,在得到的空间设置特殊尺寸纸用预存通道B2(如图23C所示),以保证预存通道2d的长度。进一步,根据预存纸的尺寸,在预存通道2d设置能够抽出的滑动式导向板B3,以保证预存通道2d的长度(如图23D,23E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4a,4b之间的穿孔组件3可根据需要设置。
其他没有说明的各部分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具有相同的功能。
这样,若设置能够装卸的预存纸收纳部,则能够提供小型化的装置,并可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通过简易的变换对装置进行变更。
第五实施例
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立即停止,此后,被逆转运送到预存通道2d。若CPM增高,则纸与纸之间的间隔时间变短。逆转运送第一张纸P1完全进入预存通道2d之后,第二张纸P2马上到达切换爪9,使得切换爪9变换方向。
若纸与纸之间的间隔时间变短,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CPM增高,则由于第二张纸P2变换切换爪9的方向,导致逆转的第一张纸P1运入第一下运送通道2b,与第二张纸P2接触,产生阻塞可能性变大。若第一张纸P1的后端朝切换爪9的前端侧弯曲,则进一步增大产生纸阻塞的危险性。在运送中途进行增速等控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争取纸与纸之间的间隔时间,但也有限度。
于是,本实施例中,在切换爪9的下游侧附近设置压纸部件,以解决CPM增高时所产生的问题。纸后处理装置2本身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在图24中,当第一张纸P1通过切换爪9后立即停止时,通过弹性片110将纸P1后端朝构成预存通道2d的导向板2d1侧推压。若以所述推压状态逆转运送,即使变换切换爪9的状态,第一张纸P1也能沿导向板2d1被运送到预存通道2d。也可使用爪状部件代替所述弹性片110。无论使用任何一种压纸部件,只要能将纸P1后端朝导向板2d1侧推压,就能降低产生阻塞的危险性。第一张纸P1停止时,若其后端位于通过弹性片110的位置,则在逆转运送时,纸P1可能进入弹性片110的下侧引起阻塞,因此,不仅需要将弹性片110配置在纸P1后端停止的位置,还需要配置在能够可靠地将纸P1朝导向板110侧推压的位置。作为弹性片110的材料,可使用例如具有可弯曲性的聚酯等材料。
另外,也可形成如图25中所示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爪9前端与运送辊6之间的运送通道呈“>”状弯曲。通过在预存通道2d的相反侧形成所述“>”状弯曲,即运送通道确保θ角度状态,使得通过切换爪9的第一张纸P1由于自身刚度变直,在逆转运送时,其后端容易进入预存通道2d。因此,当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被逆转运送时,即使第二张纸P2先端推压切换爪9,打开第一下运送通道2b,第一张纸P1后端也不会轻易与下一张纸P2前端或与切换爪9前端冲突。
这样,CPM增高场合,通过设置可挠性部件,推压通过切换爪9的第一张纸P1后端,以推压状态将纸P1后端导向预存通道2d,能够解决CPM增高产生的问题。另外,通过使得切换爪9与运送辊6之间的运送通道朝预存通道2d的相反侧弯曲,能够容易地将纸后端导向预存通道2d。
第六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得纸朝逆转运送通道例如预存通道2d转换通道场合,需要将纸运入或运出各运送通道的运送部件。但是,这些部件可能导致增加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处理变得复杂。另一方面,在通过纸后处理装置2执行装订和穿孔等后处理作业中,不仅处理相同尺寸的纸,还有将各种尺寸混合在一起作为处理对象场合。为此,将不同尺寸的纸作为一叠处理场合,即使尺寸不同,也需要使作为后处理基准位置的记录纸后端部对齐。本实施例能够对应上述需要。下面,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纸运送装置50本身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图26用于表示保持纸后端的构成。设置在切换爪9附近的运送辊6能够进行正反回转,因此,其作为正反运送部件,具有能够选择运送状态的功能,所述运送状态包括:将纸P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的运入状态,以及使得纸P转换通道,由第二下运送通道2c朝预存通道2d运送的运出状态。
另一方面,在预存通道2d中设置作为保持纸后端的部件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弹性片111,保持通过转换通道退避在预存通道2d中的纸P后端。如图26所示,弹性片111的自由端能够与预存通道2d内面相接,保持摩擦。
另外,作为保持纸P后端的部件,如图27所示,也可使用能够一边与纸P后端接触,一边将其夹持住的转动部件112。参照图29,其中,符号L/2表示纸沿长度方向一半的长度,使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倒“U”字部的顶点,以保持朝预存通道2d内转换通道的纸的重量平衡。退避在由倒“U”字状迂回通道构成的预存通道2d中的纸,若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不在所述倒“U”字状的顶部,而是偏置在后端侧场合,通过这些作为后端保持部件的弹性片110或转动部件112,能够防止纸P由于长度方向两端重量不平衡而滑落。具体地说,使用弹性片111场合,通过简单结构,能够保持呈挠曲状态的纸P后端部。使用转动部件112场合,通过以低负载状态吸收纸P后端位置的偏移,能够避免纸P后端部产生弯曲变形。
另一方面,通过图28所示的控制部200设定运送辊6的运送状态。所述控制部200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的图像形成处理步骤。作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构成,在输入方面,连接有操作面板201,入口传感器S1(图28中没有表示),第一下运送路2b中,检测纸P后端通过所定位置的后端检测传感器S2等,在输出方面,连接有装订部12的驱动部,运送辊6的驱动部等。
在控制部200中,在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第一张纸后端与第二张纸后端对齐的时间,将纸重叠在一起送到后处理装置2的装订部12,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200的控制可列举以下几种场合。
(1)按小尺寸,大尺寸的顺序,将纸P1,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场合。
(2)按小尺寸,大尺寸的顺序,而且,除上述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以外,将与上述第二张纸的尺寸相同(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场合。
(3)按小尺寸,大尺寸,小尺寸的顺序,将纸P1,P2,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场合。
(4)按大尺寸,小尺寸,大尺寸的顺序,将纸P1,P2,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场合。
在按上述顺序执行控制时,在控制部200中,由操作面板201输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中纸的尺寸,同时,从后端检测传感器S2输出检测信号,根据该检测信号设定运送辊6的回转方向,回转量,以及进行夹持运送状态或非夹持运送状态的切换设定。
下面,对上述各控制场合分别进行说明。
图29表示控制场合(1)的纸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在图29A中,若第一张纸P1后端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通过切换爪9,则设定运送辊6为夹持状态,同时,切换运送辊6,7的回转方向,使其朝与运送第一张纸P1时相反的方向回转,将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移动,如图29B所示。
根据运送辊6,7的回转量,使得朝预存通道2d转向的第一张纸P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倒“U”字部的顶点。具体地说,第一张纸P1沿运送方向的长度为210mm(相当于A4的短边)场合,如图29B中L/2所示,以倒“U”字部的顶点为界线,沿运送方向的两端部的长度相等。由此,使得退避在预存通道2d的第一张纸P1沿运送方向两端部的重量保持平衡,避免出现滑落的状态。另外,即使第一张纸P1后端移动,到达使得其沿运送方向两端的重量不平衡位置场合,通过图26,27所示的保持部件111,112保持第一张纸P1的后端,也可防止其滑落。
另一方面,当第一张纸P1处于退避在预存通道2d内状态,比该第一张纸P1尺寸大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时,将作为正反移动量运送部件的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非夹持状态,使得能够运送第二张纸P2,如图29C所示。在将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的过程中,在使得从预存通道2d被再次输出的第一张纸P1后端的位置与在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移动的第二张纸P2后端的位置一致的时间,即,如图29D中的符号L1所示,从第二运送辊6到第一张纸P1后端的长度与从第二运送辊6到第二张纸P2后端的长度成为相等,在此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从非夹持状态切换到夹持状态,将第一张纸P 1与第二张纸P2一起夹持运送。
通过上述步骤,即使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沿运送方向的尺寸不同场合,也能够使其在后端位置一致的状态朝装订盘14运送。由此,在装订盘14中,即使纸的尺寸不同,其后端处于一致状态,因此,即使小尺寸纸在下面,与敲击滚轮相对的大尺寸纸在上面,也能够以两者后端对齐的状态进行后处理。而且,通过运送辊6驱动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退避,以及使其从预存通道2d再次输出,因此,可以不需要以往使用在预存通道2d的运送部件。
图30表示控制场合(2)的纸移动状态的说明图。图30A表示继续图29D中所示状态的步骤。在图30A中,若如图29D所示,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后端的位置一致,通过第二运送辊6将纸P1,P2叠合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则如图30B所示,通过逆转运送辊6,7,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朝预存通道2d转向。纸P1,P2处于退避在预存通道2d内的状态,若与第二张纸P2尺寸相同的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被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则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状态,进行第三张纸P3的运送,如图30C所示。另一方面,若通过后端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第三张纸P3后端,从该检测时刻,在使得第三张纸P3后端的位置与从预存通道2d被再次输出的第一张纸P1和第一张纸P2后端的位置一致的时间,通过将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状态,使得纸P1,P2,P3以后端位置一致的状态朝处理盘14运送,如图30D所示。
图31表示上述图30A-30D控制步骤流程图(其中“小-大-小”表示控制场合(3)的步骤)。在图31中,从步骤S21到步骤S24的处理是对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的处理。
在步骤S21,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后端位置一致。
在步骤S22,判断第三张纸P3的运送方向尺寸是否大于第二张纸P2,若判断第三张纸P3的尺寸大于第二张纸P2(步骤S22的“是”),则暂时停止运送,若判断第三张纸P3的运送方向尺寸等于或小于第二张纸P2(步骤S22的“否”),则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夹持状态,运送后端位置成为一致状态的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
在步骤S24,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被逆转运送到预存通道2d,进行预存。
在步骤S25,判断第三张纸P3的运送方向尺寸是否小于第二张纸P2,若第三张纸P3小于第二张纸P2(步骤S25的“是”),为所述控制场合(3)的小-大-小的顺序,处理进入步骤S28,否则(步骤S25的“否”),为所述控制场合(2)的小-大-大1的顺序,处理进入步骤S26。
在步骤S26,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运送状态,如图30C所示的状态。
在步骤S27,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后端位置成为一致的时间,确定第三张纸P3后端是否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一致,若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一致(步骤S27的“是”),则进入步骤S28,若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不一致(步骤S27的“否”),则返回步骤S27,重新判断,直到后端一致。
在步骤S28,根据确定的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使纸P1,P2,P3三者以后端一致的状态朝处理盘14运送,如图30D所示的状态。
图32A-32D表示控制场合(2)的另一种实施步骤。在图30A-30D所示的动作中,使得大尺寸的第二张纸P2与小尺寸的第一张纸P1一起退避到预存通道2d中。在图32A,32B中,使得第二张纸P2停留在第二下运送通道2c,而不是运送到预存通道2d,如图29D所示。具体地说,在从第二运送辊6到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第二张纸P2后端长度与从第二运送辊6到退避在预存通道2d的第一张纸P1后端长度相等的时间,不切换第二运送辊6的运送状态,使其维持原来的非夹持运送状态,如图32A所示。将与第二张纸P2尺寸相同的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在该第三张纸P3前端到达与第二张纸P2前端相同的位置时,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使后端位置成为一致的纸P1,P2,P3叠合运送到处理盘14,如图32B所示。
图33是图32A-32D表示的控制场合(2)的另一种实施步骤的流程图。
在图33中,在步骤S31,第一张纸P1后端与第二张纸P2后端成为一致,使得正反转运送辊6维持非夹持运送状态。
在步骤S32,判断第三张纸P3的运送方向尺寸是否大于第二张纸P2,若第三张纸P3的尺寸大于第二张纸P2(步骤S32的“是”),则暂时停止运送,若第三张纸P3的尺寸等于或小于第二张纸P2(步骤S32的“否”),则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判断第三张纸P3的运送方向尺寸是否小于第二张纸P2,若第三张纸P3的尺寸小于第二张纸P2(步骤S33的“是”),为所述控制场合(3)的小-大-小的顺序,处理进入步骤S35,否则(步骤S33的“否”),为所述控制场合(2)的小-大-大2的顺序,处理进入步骤S34。
在步骤S34,确定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是否与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一致,若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一致(步骤S34的“是”),则进入步骤S35,若判断第三张纸P3后端与第一张纸P1,第二张纸P2的后端不一致(步骤S34的“否”),则返回步骤S34,重新判断,直到一致。
在步骤S35,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夹持状态,使后端成为一致状态的纸P1,P2,P3叠合运送到处理盘14,如图32B所示。
图34A,34B表示控制场合(3)的纸移动状态。第一张纸P1后端与第二张纸P2后端成为一致状态,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退避到预存通道2d,如图34A所示。在该状态下,由于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第三张纸P3的尺寸小于第二张纸P2,因此,在第三张纸P3前端与退避在预存通道2d的第一张纸P1前端处于相同位置的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运送后端位置一致的纸P1,P2,P3,如图34B所示。控制场合(3)的处理步骤按照图31与33中的“小-大-小”所示的处理步骤进行。
下面对控制场合(4)进行说明。
当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时,在第一张纸P1后端接近第二运送辊6前,使第二运送辊6保持为夹持运送状态,如图35A所示。当第一张纸P1前端由第三运送辊7夹持运送,其后端通过切换爪9时,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运送状态,如图35B所示。使得第三运送辊7逆转,将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转向运送,如图35C所示。作为第一张纸P1后端退避到预存通道2d的退避量,使得从第二运送辊6到第一张纸P1后端长度与从第二运送辊6到第二张纸P2后端长度相等,如图35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的长度为420mm(相当于A3的长边),小尺寸第二张纸P2的长度为210mm(相当于A3的短边)场合,第一张纸P1的退避量大致为210mm。此时,使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维持被第三运送辊7夹持的状态。
在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与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将纸P1,P2以后端对齐的状态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如图35E所示。若两者的后端位置到达或接近第二运送辊6,则切换第二运送辊6的回转方向,使得两者的后端退避到预存通道2d,如图35F所示,此时的退避量相当于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被第三运送辊7夹持逆向运送的量。新运入的大尺寸第三张纸P3的尺寸与大尺寸第一张纸P1相等,当第三张纸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时,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运送状态,如图35G所示。与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前端到达第三运送辊7的时间对应,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同时,将纸P1,P2,P3叠合运送,如图35H所示。
图36A,36B是说明图35A-35H所示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在步骤S41,判断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是否到达运送辊7的夹持位置,若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到达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位置(步骤S41的“是”),则进入步骤S42,若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没有到达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位置(步骤S41的“否”),则返回步骤S41,重新判断,等待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到达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位置后,开始运送动作。
在步骤S42,判断第一张纸P1后端是否通过切换爪9,若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步骤S42的“是”),则进入步骤S43,若第一张纸P1后端没有通过切换爪9(步骤S42的“否”),则返回步骤S42,重新判断,直到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
在步骤S43,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运送状态。
在步骤S44,在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时,通过逆转运送辊7,使得第一张纸P1后端以所定量退避到预存通道2d,判断第一张纸P1是否以所定量退避到预存通道2d,若第一张纸P1以所定量退避到预存通道2d中(步骤S44的“是”),则进入步骤S45,若第一张纸P1没有以所定量退避到预存通道2d中(步骤S44的“否”),则返回步骤S44,重复判断,直到第一张纸P1以所定量退避到预存通道2d中。
在步骤S45,开始将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
在步骤S46,在第二张纸P2后端与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位置一致时,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以后端位置一致的状态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如图35D所示状态。
在步骤S47,新的第三张纸P3朝第二下运送通道2b,2c运送,对第三张纸P3与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进行比较,该第一张纸P1的尺寸是通过如图28所示的操作面板201的指令决定,若第三张纸P3大于第一张纸P1(步骤S47的“是”),则暂时停止运送。否则(步骤S47的“否”),进入步骤S48。
在步骤S48,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使得纸P1,P2的后端夹持在第二运送辊6的夹持部。
在步骤S49,通过逆转运送辊6,7的回转方向,使得纸P1,P2朝预存通道2d转向,其后端退避到预存通道2d,如图35E,35F所示状态。
在步骤S50,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处于退避状态,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与此对应,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运送状态。
在步骤S51,将大尺寸的第三张纸P3朝第二下运送通道2c运入。判断该第三张纸P3后端位置是否与纸P1,P2一致,若判断该第三张纸P3后端位置与纸P1,P2一致(步骤S51的“是”),则进入步骤S52,若判断该第三张纸P3后端位置没有到达纸P1,P2的后端位置(步骤S51的“否”),则返回步骤S51,重复判断,直到一致。
在步骤S52,在第三张纸P3后端位置与纸P1,P2的后端位置一致时,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状态,将后端位置一致的纸P1,P2,P3运送到处理盘,如图35H所示状态。
另外,当第一张纸P1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时,如图35A-35C中所示,以设定第二运送辊6为非夹持状态为前提。虽然不设定为非夹持状态也能够使得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的后端一致,但是,在第二张纸被运入到达第二运送辊6的同时进行转向操作,由于接离动作的精度差别,会造成后端位置调整精度不准,且控制不方便,因此,最好使得第二运送辊6保持在非夹持运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运送步骤,在第一张纸及第二张纸上加入新运入的第三张纸,根据该第三张纸的尺寸设定朝后处理部的运送状态。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若重复上述以两种尺寸的纸作为控制对象的步骤,则能够将四种尺寸的纸作为控制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组合上述步骤,还能够使得三张以上的纸退避到预存通道2d。例如,若取代控制场合(3)中的使得小尺寸的第三张纸P3与纸P1,P2一起运送的步骤,继续运入大尺寸的第四张纸场合,在小尺寸的第三张纸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时间,将退避到预存通道2d的第一,第二张纸也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然后,使得三张纸一起朝预存通道2d转向,此时,三张纸的后端成为一致,大尺寸的第四张纸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在其后端与所述三张纸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将四张纸叠合运送到处理盘侧。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作为各种尺寸的特殊组合的纸,以各种顺序运送,能够使得运送入后处理装置中的该组合的纸后端成为一致。
没有说明的其他各部分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具有相同功能。
按照本实施例,能够根据被运入纸的尺寸,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运送状态或非夹持运送状态,因此,能够顺利处理被运入的不同尺寸的纸,并使其后端成为一致。
第七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得纸转向,朝例如预存通道2d等作为反转运送通道的预存通道2d运送场合,在第一张纸P1被运入预存通道2d前,为了避免与所述第一张纸P1之间发生干扰,不能将第二张纸P2运出。因此,进行预存所需的时间变长,不能提高后处理作业的效率。具体地说,作为预存对象的纸,不仅有与纸运送方向成直角的宽度相等的纸,也有沿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纸。纸沿运送方向长度不同场合,与第一张纸沿运送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张纸场合比较,第一张纸沿运送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张纸场合,第二张纸的待机时间更长,导致进行后处理全般作业所需的时间也变长。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在混合运送模式中,即使第一张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比第二张纸的尺寸大场合,也能缩短第二张纸开始运入的时间,以及后处理作业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纸运送装置50本身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控制构成与第六实施例中图28的构成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图37A-37D表示本实施例中纸的移动状态。如图37A所示,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因此,将第二运送辊6设定为夹持运送状态。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通过处于夹持运送状态的正反运送辊6,若其前端到达第三运送辊7,并被夹持,则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非夹持状态。通过逆转运送辊7,使得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转向,其后端退避到预存通道2d内,如图37B所示。在使得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退避到预存通道2d内的过程中,开始将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如图37C所示。作为此时开始运入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的时间,是从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被导入预存通道2d内开始,到其前端接近第三运送辊7的夹持部期间。
在使得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内转向过程中,将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在此阶段,根据双方的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将退避在预存通道2d内的大尺寸第一张纸P1朝第二运送通道2c再次运出。这里,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与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以后端一致的状态朝相同方向运送,即朝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运送,如图37D所示。
图38表示图37所示的开始进行纸运送动作的时间图。图38的正方向与反方向表示正反运送辊6与运送辊7的回转方向。在图38中,若第一张纸P1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则使得所述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转向。以往,是在转向结束之后,设定将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时间(T0)。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以往技术不同,在使得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转向期间,设定将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的时间(T1)。这样,比较本实施例与以往技术,开始运入第二张纸的待机时间具有时间差(T0-T1),由此,能够缩短等待后行纸P2开始运入的待机时间。
图39表示图37的运送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在步骤S61,判断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是否到达运送辊7夹持位置,若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到达运送辊7夹持位置(步骤S61的“是”),则进入步骤S62,若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没有到达运送辊7夹持位置(步骤S61的“否”),则返回重新判断,等待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前端到达运送辊7夹持位置后,开始运送动作。
在步骤S62,判断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是否通过切换爪9,若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步骤S62的“是”),则进入步骤S63及步骤S64,若判断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没有通过切换爪9(步骤S62的“否”),则返回步骤S62,重复判断,直到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后端通过切换爪9。
在步骤S63,使得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朝预存通道2d转向,进行退避动作。
在步骤S64,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非夹持状态。
在步骤S65,将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
在步骤S66,在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与小尺寸的第二张纸P2被分别运入各运送通道的移动过程中,判断双方纸后端的位置是否一致,此时,根据纸的尺寸,运送速度,判断被运送到两条运送通道汇合位置的两方纸后端是否一致,若双方纸后端位置一致(步骤S66的“是”),则进入步骤S67。若判断双方纸后端不一致(步骤S66的“否”),则重复进行判断,直到被运送到两条运送通道汇合位置的两方纸后端成为一致。
在步骤S67,根据两方纸后端位置一致的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到夹持状态。
在步骤S68,将两方纸P1,P2以叠合状态朝相同方向运送,即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
进行上述处理,由于使得朝各运送通道的运送时间部分重叠,能够缩短下一张纸的运送开始时间。具体地说,由于使得第一张纸P1转向的方向与第二张纸P2的运入方向为相反方向,很快能够得到两方纸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由此,能够减少第一张纸P1转向的移动量。
另一方面,在进行混合运送的模式中,不仅将两张纸叠合运送,还可以将三张或三张以上纸叠合运送场合,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图40A-40G表示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沿运送方向为相等尺寸,且新运入的第三张纸P3沿运送方向的尺寸比所述纸P1,P2小场合,动作步骤的说明图。
图40A,40B所示的状态与图39A,39B所示的状态相同。使得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从第二下运送通道2c朝预存通道2d转向。在此过程中,将大尺寸的第二张纸P2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如图40C,40D所示。接着,如图40E所示,在第一张纸P1前端与第二张纸P2前端位置一致时,将所述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夹持运送状态,而在此时间之前,其被设定为非夹持运送状态,以第一张纸P1的前端与第二张纸P2的前端成为一致的状态,换句话说,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以后端一致的状态被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接着,若纸P1,P2的后端通过切换爪9,该后端对着第二运送辊6,则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非夹持运送状态,开始将新的小尺寸第三张纸P3朝第二下运送通道2c运送,如图40F所示。由此,使得小尺寸的第三张纸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时,不会被第二运送辊6阻止移动,从而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在此过程中,当小尺寸的第三张纸P3和大尺寸的第一张纸P1及大尺寸的第二张纸P2三方后端位置成为一致的时间,将第二运送辊6切换为运送状态,将三者纸以叠合状态朝相同方向,即朝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运送,如图40G所示。
图41A,41B表示图40A-40G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在图41A中,从步骤S61到步骤S66的处理与图39中所示相同。
在步骤S66,判断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后端位置是否一致,若双方纸后端位置一致(步骤S66的“是”),则进入步骤S69。若判断双方纸后端不一致(步骤S66的“否”),则重复进行判断,直到一致。
在步骤S69,将后端成为一致的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运送到第二下运送通道2c。
在步骤S70,判断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的前端是否到达运送辊7的夹持部,若判断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的前端到达运送辊7的夹持部(步骤S70的“是”),则进入步骤S71,若判断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的前端没有到达运送辊7的夹持部(步骤S70的“否”),则返回步骤S70,重复判断,直到到达运送辊7的夹持部。
在步骤S71,判断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的后端是否通过切换爪9,若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通过切换爪9(步骤S71的“是”),则进入步骤72,73,若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没有通过切换爪9(步骤S71的“否”),则返回步骤S71,重复判断,直到通过切换爪9。
图41中没有表示,当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一起被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内时,将第二运送辊6设定为夹持运送状态。
在步骤S72,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一起朝预存通道2d转向,同时,在步骤S73,开始将新的小尺寸第三张纸P3运入第二下运送通道2c。
在步骤S74,判断在使得第一张纸P1与第二张纸P2一起朝预存通道2d转向过程中,所运入的小尺寸第三张纸P3后端与上述纸P1,P2的后端成为一致的时间,若三者后端位置一致(步骤S74的“是”),则进入步骤S75,否则(步骤S74的“否”),则返回步骤S74,重复判断,直到小尺寸的第三张纸P3后端到达纸P1,P2的后端位置。
在步骤S75,将三张纸P1,P2,P3叠合运送到处理盘。
没有说明的其他各部分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具有相同的功能。
按照本实施例,在混合运送的模式中,即使前一张纸部件沿运送方向的尺寸比后一张纸部件大场合,也能够缩短后一张纸部件的运送开始时间,提高后处理的效率。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纸运送装置,设有:
第一运送通道,将纸送向纸处理装置;
第二运送通道,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分叉,暂时存储运送到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纸;
纸运送手段,选择地将所述纸朝所述纸处理装置方向或所述纸处理装置的逆方向运送;
导向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处,当通过所述运送手段使得所述纸朝逆方向运送到第二运送通道时,对纸进行导向;
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纸运送手段,根据所述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变更所述分叉点与所述运送手段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包括暂时存储在第二运送通道的第一张纸,以及与所述第一张纸叠合运送的第二张纸。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张纸朝逆方向运送到所述第二运送通道时,所述控制组件根据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使得纸运送手段变更该纸前端的停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沿第一运送通道各位置配置的若干对运送辊;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纸的尺寸,确定设置在分叉点下游各位置的若干对运送辊中的一对,使得所述纸运送手段在分叉点下游侧夹持所述纸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干对运送辊中的至少一对包括接离手段,该接离手段将所述至少一对运送辊切换为夹持所述纸的第一状态,以及不夹持所述纸,使其通过的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设置在所述分叉点下游的若干对运送辊中的最上游侧的一对第一运送辊,所述第一运送辊设置在离分叉点B5纸横向尺寸(182mm)以内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运送手段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运送辊下游的一对第二运送辊,所述第二运送辊设置在离分叉点B5纸纵向尺寸(257mm)以内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B5纸横向尺寸(182mm),小于B5纸纵向尺寸(257mm)时,所述第一运送辊被切换为第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B5纸纵向尺寸(257mm)时,所述第一运送辊被切换为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小于公文纸尺寸(355.6mm)时,将所述第一运送辊切换为第一状态;
当运送的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公文纸尺寸(355.6mm)时,将所述第一运送辊切换为第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运送辊保持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运送辊可以选择朝所述纸处理装置前进方向或逆方向运送所述纸。
12.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纸运送手段将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送到所述纸处理装置时,控制所述第二张纸停止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之前的所定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定位置是所述第二张纸前端与所述纸运送手段接触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弯曲容许手段,当所述纸运送手段将所述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向纸处理装置时,容许第二张纸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后产生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纸运送手段将所述第一张纸与所述第二张纸叠合送向纸处理装置时,控制使得第二张纸在到达所述纸运送手段之前减速。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容许手段包括:
导向板,设置为对着通过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纸面;
支轴,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游,支承所述导向板回转自如;
弹性部件,常时朝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对所述导向板赋能;
至少一个挡块,限制所述导向板自由端的位置,确保进行纸运送的第一运送通道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纸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容许手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运送辊的沿纸运送方向的上游位置。
18.一种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运送装置。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运送装置。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纸处理装置。
21.一种纸运送方法,在纸运送装置中实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受步骤,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得到的第一张纸;
确定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张纸沿运送方向的尺寸,确定第一运送通道和第二运送通道的分叉点与纸运送手段之间的距离;
第一张纸运送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朝前进方向运送,然后朝逆方向运送;
存储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存储在预存通道;
第二张纸运送步骤,将第二张纸朝前进方向运送;
叠合运送步骤,将所述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叠合运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纸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从若干对运送辊中选择一对运送辊,执行所述确定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48308 | 2005-05-20 | ||
JP2005148308 | 2005-05-20 | ||
JP2006048779 | 2006-02-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2645A true CN1872645A (zh) | 2006-12-06 |
CN100567115C CN100567115C (zh) | 2009-12-09 |
Family
ID=3748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09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115C (zh) | 2005-05-20 | 2006-05-22 | 纸运送装置及方法、纸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67115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4051A (zh) * | 2010-08-03 | 2012-02-0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
CN104326299A (zh) * | 2013-07-01 | 2015-02-04 | 株式会社理光 | 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22123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片材处理装置 |
CN109956345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848708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
2006
- 2006-05-22 CN CNB2006100809079A patent/CN1005671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4051A (zh) * | 2010-08-03 | 2012-02-0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
CN102344051B (zh) * | 2010-08-03 | 2016-01-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
CN104326299A (zh) * | 2013-07-01 | 2015-02-04 | 株式会社理光 | 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9415560B2 (en) | 2013-07-01 | 2016-08-16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326299B (zh) * | 2013-07-01 | 2017-04-12 | 株式会社理光 | 片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22123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片材处理装置 |
CN109422123B (zh) * | 2017-09-05 | 2021-07-2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片材处理装置 |
CN109956345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848708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67115C (zh) | 2009-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3844A (zh) | 自动原稿运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46130A (zh) | 自动文件进给器 | |
CN1220590C (zh) | 进纸装置和具有该进纸装置的记录装置 | |
CN1165816C (zh) | 送纸设备、具有该送纸设备的成像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 | |
CN1872645A (zh) | 纸运送装置及纸运送方法 | |
CN1061311C (zh) | 供纸装置及其应用 | |
CN1608857A (zh) | 片材处理系统 | |
CN100339281C (zh) | 片材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349138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 |
CN1470890A (zh) | 偏振片粘合方法及装置 | |
CN1578376A (zh) | 薄片处理器和图像读取装置 | |
CN1766936A (zh) | 纸张类处理装置 | |
CN1060432A (zh) | 图像记录装置及其图像记录方法 | |
CN10105546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83273A (zh) | 盘片装置 | |
CN1032033C (zh) | 循环型原稿自动馈送装置和配备这种装置的双面复印机 | |
CN150739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80101A (zh) | 纸摞运送装置和装订装置 | |
CN1275107C (zh) | 纸张传送装置及其成像装置 | |
CN1839082A (zh) | 轮转印刷机的折叠机 | |
CN1792086A (zh) | 图像位置校正方法、图像位置校正用夹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89946A (zh) | 送纸装置 | |
CN1231903C (zh) |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 |
CN1912896A (zh) | 磁记录再生装置及带有它的传票打印机及磁记录再生方法 | |
CN1213422C (zh) |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