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0713A -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0713A
CN1450713A CN03130792A CN03130792A CN1450713A CN 1450713 A CN1450713 A CN 1450713A CN 03130792 A CN03130792 A CN 03130792A CN 03130792 A CN03130792 A CN 03130792A CN 1450713 A CN1450713 A CN 1450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radial
rectifying device
framework
big foot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7921C (zh
Inventor
中野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9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9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 H02K19/3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with a voltage regul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构架、定子、转子、整流器、保护罩、冷却风扇。整流器包括多个整流器件,整流器件由正极整流器件和负极整流器件构成,被固定到构架的外端部上。整流器包括大径散热片和小径散热片。负极整流器件安装在大径散热片上。正极整流器件安装在小径散热片上。保护罩包括一轴向孔,其面对着小径散热片。构架包括径向孔,径向孔利用构架的径向外端而形成,并包括径向空气通道,其被制成面对着大径散热片,构架还包括多个沟槽。每一沟槽的位置都与各个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沟槽被制在径向空气通道上,用于连接构架的径向外端和径向内端。

Description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AC)发电机,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其中的整流器能将产生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DC)。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机动车辆中,希望载客室内的有效容积能更大一些。考虑到这样的目的,其中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就是减小发动机室的空间。从而希望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体积也要减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是如何来保持甚至提高车用交流发电机中所安装整流器的冷却性能。这一问题并不是容易解决的,原因在于:发动机室空间的减小将会导致发动机室中温度条件变得恶劣,车用交流发电机自身尺寸的减小也会使得其冷却性能变差。
图10表示了根据第一种常规示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该发电机采用了一种用于提高冷却性能的结构,在该结构设计中,正极散热片101和负极散热片102都被设置在轴向方向上,它们的设置方式为相互平行地叠压着,整流器件100安装在正极散热片101和负极散热片102上。一保护罩103上制有两冷却通风口104,它们位于靠近整流器件的预定部位处。这样,冷却空气就能直接吹向整流器件100(确切来讲,是吹到散热片101和102的背面上),利用所引入的冷却空气,就能对整流器件进行降温。
但是,上述的第一常规示例存在着不足之处,该不足之处与冷却空气的循环有关。具体来讲,所引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吹向两冷却散热片101、102背面上的预定区域,这些区域基本上对应着各个整流器件100的所在位置或附近。但是,冷却空气很难绕过两冷却散热片101、102而分别吹到整流器件接线端所在的那一面上。另外,位于径向外侧的整流器件位于冷却空气流动的下游位置,在该位置处,冷却空气已经流经了其它的整流器件。因而,必然是这样的情况:对径向外侧的整流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温度在先前已被显著升高。因而,上述结构面临着的问题是:其冷却效率是不够的。
考虑到上述的不足之处,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第二种常规设计,该设计的一种示例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999)-164538中,该示例表示在图11和图12中。此示例涉及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其具有一直径较大的散热片503和一直径较小的散热片501,散热片503所处位置靠近一后构架3b,散热器501的位置靠近保护罩8。整流器件502、504在发电机的轴向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散热片501、503上。整流器件502、504相互面对,并在它们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但散热片501与503却要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或向内相互错开。保护罩8上具有数个轴向孔801,每个轴向孔能使空气从中通过而直接吹向各个正极整流器件502。另外,在大径散热片503与后构架3b之间还形成了一条径向通道810,且使得该径向通道810通过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中央部位。设置了一个径向孔802,该径向孔能将空气引流到径向空气通道810位于径向外侧的那一端处。这种冷却结构使冷却空气能绕过散热片501、503上两器件安装面之间的间隙。因而,使得冷却空气沿分别安装着整流器件502、504的冷却散热片501、503的表面流动。
但是,在上述根据第二常规示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尽管径向通道810能使冷却空气流经大径散热片503的前后表面,但大径散热片503仍然受到冷却能力不足的困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例如是由于将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体尺寸设计得紧凑一些而减小了冷却风扇21的送风量,则流经后构件3b与大径散热片503之间径向空气通道810的冷却风量也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径散热片503的冷却效果就会减弱,导致大径散热片503上所固定的整流器件504的温度会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缺点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其包括一直径较大的散热片,该交流发电机能使冷却空气按照更为有效的路径流经大径散热片,从而显著地提高大径散热片的冷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其包括:一构架,其具有一径向方向和一轴向方向,该构架被制成具有一内壁区域、位于径向方向的一径向内侧端、一径向外侧端、以及位于轴向方向的一外端部分;一定子,其固定到构架的内壁区域上;一转子,其可转动地支撑到构架上;一整流器,其包括多个整流器件,并被固定到构架的外端部上,所述的多个整流器件被分成第一组整流器件和第二组整流器件;一保护罩,其具有一内端部,且其被固定到构架的外端部上,从而罩封住整流器;以及一冷却风扇,其固定到转子上,并被构造成可从安装了整流器的那一侧吸入冷却空气。整流器包括:一大径散热片,其被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面向构架的外端部,所述大径散热片既作为第一组整流器件的冷却元件,也作为安装于大径散热片上的第一组整流器件的连接传导元件;以及一小径散热片,其被设置成面向保护罩的内端部,所述小径散热片既作为为第二组整流器件设置的另一冷却元件,也作为第二组整流器件安装到大径散热片上的另一连接传导元件。保护罩包括一轴向孔,其面对着小径散热片,并被制成将构架贯通,从而可吸入冷却空气。构架包括:一用于吸入冷却空气的径向孔,该径向孔是利用构架的径向外端而形成的;一径向空气通道,其被制成面对着大径散热片,并被设计成使从径向孔吸入的冷却空气沿大径散热片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侧循环流动;以及多个沟槽,每一沟槽的位置都与各个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沟槽被制在径向空气通道上,用于连接构架的径向外端和径向内端。
因此,从径向孔吸入的冷却空气就能对大径散热片进行冷却。也就是说,从外界吸入的冷却空气能流通过径向空气通道而流向径向内侧,使得空气能沿大径散热片流动。因而,利用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能有效地降低大径散热片的温度,从而使安装在大径散热片上的整流器件具有理想的冷却效果。
另外,构架的径向空气通道上制有径向贯通的沟槽,沟槽的位置对应于各个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这样就能有大量的冷却空气沿各个沟槽流动,从而能可靠而稳定地冷却大径散热片上的安装位置。
在另一方面,小径散热片优选地是由经轴向孔从外界吸入的低温冷却空气进行降温的。对应于这样的冷却结构,安装在小径散热片上的整流器件也能被有效地降温。
由于在径向空气通道上设置了沟槽,所以导致径向空气通道自身截面只是局部地扩大。换言之,可防止流经整个径向空气通道的冷却空气量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因而,从轴向孔吸入的冷却空气量也不是很大,这样就几乎完全消除了这样的顾虑:小径散热片以及安装在该散热片上的整流器件的冷却性能都被降低。
在上述的基本结构中,优选的是:每个沟槽的宽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安装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各个整流器件宽度的约0.5倍。
如要使大径散热片和其上安装的整流器件获得稳定的冷却性能,上述的尺寸限定也是有作用的。原因在于:这样的尺寸限定使得流经各个安装位置背面的冷却空气能具有足够的流量,其中的安装位置是指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片正面上的安装位置。
另一优选的方案是:各个沟槽的宽度被设为等于或小于大径散热片上所安装的各个整流器件宽度的约1.5倍。
如要使小径散热片和其上安装的整流器件获得稳定的冷却性能,上述的尺寸限定也是有效的。原因在于:这样的尺寸限定使得从径向空气通道中流过的冷却空气的流量不会增加太大,从而减小了对轴向孔中冷却空气流量的影响。结果就是,流向小径散热片及其上所安装整流器件的冷却空气流量就不会下降太多,从而能获得理想的冷却的性能。
又一优选方案是:径向空气通道上的各个沟槽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大径散热片厚度的约0.5倍。
该尺寸设定使得沿径向空气通道中预定部位流动的冷却空气能具有足够的流量,所述预定部位处于大径散热片的背面上,并与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片前面上的安装位置相对。这样,就可以稳定地对大径散热片及其上安装的整流器件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沿轴向剖开所得的局部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图2中的放大视图表示了图1所示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部件;
图3是图1所示车用交流发电机的前视图,图中该发电机的保护罩已被拆去;
图4中的前视图表示的是图1所示车用交流发电机在其保护罩和整流器都被拆去后的状态;
图5中的放大视图表示了沿图4中的箭头P方向的发电机进行观察所看到的一主要部件;
图6表示了接线端座的构造,这些接线端座固定到车用交流发电机上;
图7是一个局部侧视图,表示出了固定到车用交流发电机上的大径散热片和后构架;
图8中的图线表明了本发明的优点:车用交流发电机上所用的正极整流器件和负极整流器件能达到低温状态;
图9中的前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变型形式的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图中该发电机的保护罩和整流器已被拆去;
图10是沿轴向方向所作的局部剖面图,表示了根据第一种现有常规示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图11是沿轴向方向所作的局部剖面图,表示了根据第二种现有常规示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以及
图12是图11所示车用交流发电机的前视图,图中发电机的保护罩和整流器均被拆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见图1到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下文中,与图11和图12中所包括的组成构件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将用相同的数字标号指代。
图1表示了一种车用AC发电机,其也被称为“交流发电机”。如图中所示那样,该车用交流发电机上设置有一转子(转动元件)2、轴承3c和3d、定子(固定元件)4、一整流器5、一调节器6、一电刷7、以及一保护罩8。
在这些组成部件中,转子2受从车辆发动机(图中未示出)传递来的转动力驱动而旋转,动力的传递是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以及皮带轮1完成的。轴承3c和3d被设计成将转子2可转动地支撑在一构架体中,该构架体是由构架3a和3b组成的。定子4固定在构架3a和3b的内壁面上,并包围着转子2,其对转子2转动所产生的旋转磁场作出响应而感应出AC(交流电)电压。设置了整流器5,其用于将定子4所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DC(直流电)。调节器6用于对整流器5整流后的DC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从而将电压调节到理想的数值上。另外,电刷7被用来向转子2的磁场绕组2a输送励磁电流。此外,在后构架3b的一轴向端上可拆卸地安装了例如是用金属制成的保护罩8,因而该保护罩包罩着上述的定子4、整流器5、调节器6以及电刷7。
因而,整流器5被固定在后构架3b和保护罩8之间,并与保护罩8一道紧固到为一轴承箱设置的支撑件301(参见图4)上。整流器5上装备有小径散热片501、大径散热片503、正极整流器件502以及负极整流器件504,正负整流器件的数目都为四个。
将正极整流器件502锡焊安装到具有正电位的小径散热片501上,且各个整流器件502的接线端面朝向大径散热片503。与此类似,将负极整流器件504锡焊安装到具有负电位的大径散热片503上,且各个整流器件504的接线端指向小径散热片501。这些接线端分别通过定子导线的连接端505与定子导线L相连接。这些电路连接形成了一个交流桥接电路,由此,该电路可从一B螺栓506(见图1和图3)输出直流电,B螺栓506安装在正电位的小径散热片501上。
每个正极整流器件502都是一个二极管,它们设置在全波整流电路的高压一侧,而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则是设置在全波整流电路低压一侧的二极管。相比于由大径散热片503和负极整流器件503构成的组件,由小径散热片501和正极整流器件502构成的组件所处的位置在径向上更靠近发电机的中央部位,并在轴向上更靠近发电机的保护罩8。因而,相比于由小径散热片501和正极整流器件502构成的组件,由大径散热片503和负极整流器件503构成的组件离径向中心位置较远,并在轴向上更靠近构架3b。
另外,在保护罩8上的给定位置处制有一轴向孔801,其贯通保护罩8,并面向各个正极整流器件502。另外,如图1所示,在构架3b的径向外侧圆周端与保护罩8之间,形成了一个径向孔802,该孔802用于经其吸入空气。在大径散热片503和构架3b之间形成一径向空气通道810。这样,从径向孔802吸入的空气就能沿每个径向空气通道810循环流动。
从轴向孔801吸入的冷却空气被直接吹到小径散热片501背面上的各个给定区域上,所述的给定区域隔着散热片501自身的壁板与每个正极整流器件502的安装位置相对。这样,就能对小径散热片501-即正极整流器件502进行降温。在另一方面,从径向孔802吸入的冷却空气被引导着沿大径散热片503背面上的一个区域流动,该区域隔着散热片503自身的壁板与每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安装位置相对。结果就是,大径散热片503-即负极整流器件504就能获得冷却。这些冷却构造使得正极整流器件502和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冷却空气是以直吹的方式分别流向各个整流器件的。
在保护罩8和小径散热片501之间、小径散热片501和大径散热片503之间、以及大径散热片503和构架3b之间都留有间隙,从而冷却空气可分别从这些间隙中流过。各个间隙的轴向宽度被设定为10mm或更小,从而能对吸入的冷却空气流进行加速。冷却空气流速的加大能提高对小径散热片501和大径散热片503的冷却效率。由于小径散热片501被制成近似于环状,所以其导热性是优良的,且该散热片上热量的分布也是均匀的。因而,整个散热片501都能有效地作为冷却装置,所以,小径散热片501的表面积越大,冷却性能就越好。
此外,如图1、3、4和5所示,在构架3b上制有四个沟槽804,它们作为径向空气通道810的一部分,并使得各个沟槽804都开口通向径向空气通道810,并面对着大径散热片503背面上的一个预定区域。该预定区域的位置与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在大径散热片503正面上的安装部分相对应。各个沟槽804被制成这样:在垂直于其纵长方向的截面上,其形状几乎为矩形,其沿径向延伸,并连接了构架3b的径向外端(即外周表面)和构架3b的径向内端,其中,各个冷却空气入口803都通入到径向内端处。
沿径向制出这些贯穿构架3b的沟槽804就使得各个径向空气通道810在垂直于径向方向上的截面被局部地扩大。也就是说,径向空气通道810中只有预定的部分的横截面被加大了,其中的各个预定部分与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因而,可增大流经这些部分的冷却空气量,从而,无论是大径散热片503正面上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安装位置、还是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都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获得了冷却。
因为径向空气通道810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是在局部加大,而不是对其整个横截面都进行扩大,所以对从轴向孔801吸入的冷却空气流量造成的影响较小。这样的情形具有如下的优点。冷却风扇21的进气能力能保持不变。因而,如果径向空气通道810的整个横截面都被扩大了,则从该通道中流过的冷却空气将会增大很多。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则流经径向孔801的冷却空气流量就会相应地减少。但是,该实施例所采用的设计是:径向空气通道810并非整个横截面都被加大,从而能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因而,可避免小径散热片501及安装在该散热片501上的负极整流器件502出现冷却性能恶化的情况。
图7是一个侧视图,表示了后构架3b上的一个部分、大径散热片503上的配接部分、以及一个沟槽804,其中的沟槽面对着安装在大径散热片503另一侧面上的每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大径散热片503与被制成构架3b上径向空气通道810的一部分的每个沟槽804底部之间的间隙宽度为H(下文中称为径向空气通道810的“轴向高度”)、各个沟槽804的宽度为W、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外形尺寸为Y、大径散热片503的厚度为J,则具有如下的关系式:
H=J且W≈1.2Y
在将径向空气通道810的轴向高度H保持为常数(即H=J=4mm)、且对各个沟槽804的宽度W进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检查各个正极整流器件502和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温度变化。所测得的结果表示在图8中,图中表示出了器件502和504的降温功效。在图8、以及随后的介绍中,温度单位为摄氏温标。图8所示图线是利用与常规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比较差值而绘制的,其中的常规发电机上不带有任何与上述沟槽804相对应的槽结构。因而,从图线可以看出:在纵坐标值为负的情况下,即表明降温功效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纵坐标值为零,则表明降温功效没有变化,如果纵坐标值为正值,则表明降温性能恶化。
在W=0.5Y的情况下,可以发现:正极整流器件502和负极整流器件的降温功效都没有变化。在W=0.75Y的另一种情况中,发现正极整流器件502的降温功效有了-1摄氏度的改善,负极整流器件504的降温功效有-3摄氏度的改善。另外,在W=Y的另一情况下,可发现正极整流器件502在降温功效方面获得了-2摄氏度的改善,而对负极整流器件504的降温功效则改善了-20摄氏度。在具备W=1.3Y这一条件的情况中,尽管负极整流器件504的降温功效具有显著的改善-即-23度,但正极整流器件502却得到了+3摄氏度,这表明降温功效发生了逆反。
考虑到上述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事实,可将各个沟槽804的宽度W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外径Y的约1.5倍。这样的设定将提高对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降温效果。作为备选方案,也可将各个沟槽804的宽度W设定为等于或小于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外径Y的约1.5倍,这样就能防止对各个正极整流器件502的降温功效下降得太大。
另外,考虑到上述的实验结果,优选的是将每个沟槽804的宽度W设定为每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外径Y的0.75-1.3倍。特别优选的是将宽度W设定为每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外径Y的0.8-1.2倍。优选的是将径向空气通道810的轴向高度H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大径散热片503厚度J的0.5倍(H≥0.5J)。特别优选的方案是:使轴向高度H等于或大于大径散热片503厚度J(H≥J)。按照上述原则确定出的轴向高度H使得所吸入的冷却空气是充足的,并提高了对负极整流器件504的降温功效。
此外,大径散热片503固定地安装到构架3b上,而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插入件,所以,热量可高效地从大径散热片503传递到构架3b,且大径散热片503的冷却形式也更为有效。在另一方面,对于小径散热片501,其轴向外端和内侧端都被弯折,并指向保护罩8,从而形成了两凸缘510和511。这种凸缘结构具有的功效是:能使得从轴向孔801吸入的冷却空气在小径散热片501的器件安装区域内集中,该区域与整流器件502相背。因而,可提高流经器件502的冷却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大传热效率。另外,这还能增大小径散热片501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性能。
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小径散热片501还作为一导流板,用于使吸入的冷却空气平稳流动,并能降低风扇噪音。另外,无论是凸缘510、还是凸缘511都被弯成远离电势与散热片501不同的大径散热片503。因而,相比于未设置这种凸缘的结构,散热片501和503都具有附带的优点:避免了在两散热片之间出现异物,并防止散热片之间鼓突出电蚀物质。
对于大径散热片503,其径向内端被弯折向构架3b,从而形成一凸缘512。该凸缘512具有这样的功效:其能使从径向孔802吸入的冷却空气平顺地流向大径散热片503,然后再流向冷却风扇21。结果就是,可提高流经器件504的冷却空气的速度,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另外,大径散热片503的表面积也能保持变得更大,从而使冷却性能进一步改善。与小径散热片501类似,凸缘512也具有导流板的作用,其与大径散热片503的其余部分一道,使得吸入的冷却空气变得平顺,并减弱了风扇的噪音。另外,凸缘512被弯折成远离电势与散热片503不同的小径散热片501,因而,相比于未设置此类凸缘的结构,散热片501和503都具有附带的优点:避免了在两散热片之间出现异物,并防止散热片之间鼓突出电蚀物质。
如图1和图6所示,在小径散热片501和大径散热片503之间,设置了三个接线端座513。接线端座513被固定到支撑件301的三个位置上,支撑件301支撑着轴承箱3d,并沿径向延伸(参见图4)。小径散热片501和大径散热片503与接线端座513一道固定到支撑件301上,且散热片露在各个接线端座513之间。另外,利用小径散热片501与大径散热片503之间的间隙,可确保形成一条到冷却空气入口803最短的冷却空气流动路径,其中的冷却空气入口803开口朝向构架3b。因而,就可以使流向冷却风扇21的冷却空气不受到任何的干扰。这样就可以提高器件周围冷却空气的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另外,还能保证冷却散热片上的有效面积,这反过来又使得对整流器件的冷却方式变得更为优异。
另外,还可将要被吸入的冷却空气平顺化,从而降低噪音。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两散热片501、503的尺寸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将其中一个散热片501叫作小径散热片,而把另一个散热片503叫作大径散热片。为了将各个整流器件安装到两散热片501、503上,很重要的是:要求各个散热片被制成在径向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尺寸。在当前实施例中,小径散热片501被制成直径较小的那个散热片,如图3所示,在该散热片上,沿一直径较小的圆形线安装了多个正极整流器件502。在另一方面,大径散热片503被制成直径较大的散热片,如图3所示,在该散热片上,沿一直径较大的圆形线安装了多个负极整流器件504。
另外,小径散热片501的径向内端比大径散热片503的径向内端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更小。小径散热片501径向外端在径向上的尺寸也小于大径散热片503径向外端的尺寸。另外,小径散热片501被布置在更靠近车用交流发电机轴线的位置处,而大径散热片503距离发电机轴线的位置则较远。
按照这样的方式,由于正极整流器件502在径向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与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安装位置存在一定偏移,所以需要两散热片501、503的直径存在差异。另外,这些散热片501、503的径向内端部和外端部可根据各种情况而局部地扩宽或缩窄,其中的条件例如为对放热性能的要求等级。举例来讲,小径散热片501径向外端部的局部部位可在径向上超过大径散热片503的径向外端。
下面将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型形式进行描述。在上述实施例,在构架3b上制有各个沟槽804,从而,沟槽804面对着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安装位置的背面,并在径向方向上从构架3b的径向外端向径向内端延伸,从而穿过发电机的中央位置。沟槽804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而是可如图9所示那样进行变型,在该变型形式中,各个沟槽804被制成与发电机的径向方向偏斜。简言之,只要各个沟槽804面对着大径散热片503背面上的预定区域就可以了,该预定区域对应于各个负极整流器件504的安装位置,同时沟槽804还将构架3b的径向外端与径向内端连通起来(也就是说,沟槽804的端部通向冷却空气入口803)。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沟槽的截面形状可被制成各种形状,例如为U型,而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矩形。
更进一步,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采用钎焊的方式将整流器件安装到散热片501和503上的,但也可采用压配安装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安装工作。
本发明并非必须要限定在上述的实施例及其变型形式中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设计出带有显著改动和变型的多种结构。

Claims (4)

1.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其包括:
一构架(3a、3b),其具有一径向方向和一轴向方向,该构架被制成具有一内壁区域、位于径向方向的一径向内侧端、一径向外侧端、以及位于轴向方向的一外端部分;
一定子(4),其固定到构架的内壁区域上;
一转子(2),其可转动地支撑到构架上;
一整流器(5),其包括多个整流器件(502、504),并被固定到构架的外端部上,所述的多个整流器件被分成第一组整流器件(504)和第二组整流器件(502);
一保护罩(8),其具有一内端部,且其被固定到构架的外端部上,从而罩封住整流器;以及
一冷却风扇(21),其固定到转子上,并被构造成可从安装了整流器的那一侧吸入冷却空气,其中:
整流器包括:
一大径散热片(503),其被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面向构架的外端部,所述大径散热片既作为第一组整流器件的冷却元件,也作为安装于大径散热片上的第一组整流器件的连接传导元件;以及
一小径散热片(501),其被设置成面向保护罩的内端部,所述小径散热片既作为为第二组整流器件设置的另一冷却元件,也作为第二组整流器件安装到大径散热片上的另一连接传导元件,
保护罩包括一轴向孔(801),其面对着小径散热片,并被制成将构架贯通,从而可吸入冷却空气;以及
构架包括:
一用于吸入冷却空气的径向孔(802),该径向孔是利用构架的径向外端而形成的;以及
一径向空气通道(810),其被制成面对着大径散热片,并被设计成使从径向孔吸入的冷却空气沿大径散热片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侧循环流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还包括:
多个沟槽(804),每一沟槽的位置都与各个整流器件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沟槽被制在径向空气通道上,用于连接构架的径向外端和径向内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沟槽(804)的宽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安装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各个整流器件(504)宽度的约0.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沟槽(804)的宽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安装在大径散热片上的各个整流器件(504)宽度的约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径向空气通道(810)上的各个沟槽(804)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大径散热片(503)厚度的约0.5倍。
CNB031307922A 2002-01-18 2003-01-18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9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882/02 2002-01-18
JP2002009882A JP3750851B2 (ja) 2002-01-18 2002-01-18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9882/2002 2002-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0713A true CN1450713A (zh) 2003-10-22
CN100517921C CN100517921C (zh) 2009-07-22

Family

ID=19191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079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921C (zh) 2002-01-18 2003-01-18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24108B2 (zh)
JP (1) JP3750851B2 (zh)
CN (1) CN100517921C (zh)
DE (1) DE10301701A1 (zh)
FR (1) FR2835112B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050C (zh) * 2004-03-29 2007-09-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ac发电机
CN100461590C (zh) * 2004-03-03 2009-0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设备
CN1921272B (zh) * 2005-08-23 2010-11-17 株式会社电装 定位部件及有定位部件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控制装置
CN102457124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2754315A (zh) * 2010-03-12 2012-10-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3918163A (zh) * 2011-11-11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4852504A (zh) * 2014-02-17 2015-08-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3036C (zh) * 2001-07-16 2006-11-01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用于旋转电机的电流整流装置
JP2004153891A (ja) * 2002-10-29 2004-05-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3966212B2 (ja) * 2003-04-08 2007-08-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20060012254A1 (en) * 2004-07-14 2006-01-1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inned rear housing for alternator
JP4306581B2 (ja) * 2004-10-19 2009-08-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339832B2 (ja) * 2005-08-11 2009-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4279810B2 (ja) * 2005-08-11 2009-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5007537B2 (ja) * 2006-08-24 2012-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325706B2 (ja) * 2007-06-25 2009-09-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ラシレス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DE102008002638A1 (de) * 2008-06-25 2009-12-3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US8860266B2 (en) * 2011-09-23 2014-10-14 Remy Technologies, L.L.C. Alternator having a heat sink and method
US9312742B2 (en) 2013-03-01 2016-04-1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Connector and spring assembly for a generator
JP5832507B2 (ja) * 2013-11-21 2015-1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
US9661789B2 (en) * 2014-01-22 2017-05-23 Remy Technologies, Llc Cooling air routing for electronics heat removal
DE102016214131A1 (de) * 2016-08-01 2018-02-0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neinheit mit Nut zur Aufnahme einer Schutzkappe
CN110957837A (zh) * 2019-11-20 2020-04-03 嘉兴博立螺丝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安装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0975A (en) * 1969-07-30 1971-10-0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oling means
JPS6341817Y2 (zh) * 1981-03-30 1988-11-02
JPH0622384B2 (ja) * 1982-03-31 1994-03-23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0511769U (ja) * 1991-07-19 1993-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DE9321005U1 (de) * 1993-12-11 1995-08-17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ehstromgenerator
JP3438577B2 (ja) 1997-09-25 2003-08-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5949166A (en) * 1997-09-25 1999-09-07 Denso Corporation Rectify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otive AC generator
JP3956524B2 (ja) * 1999-03-03 2007-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1590C (zh) * 2004-03-03 2009-0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设备
CN100340050C (zh) * 2004-03-29 2007-09-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ac发电机
CN1921272B (zh) * 2005-08-23 2010-11-17 株式会社电装 定位部件及有定位部件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控制装置
CN102754315A (zh) * 2010-03-12 2012-10-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2754315B (zh) * 2010-03-12 2014-11-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2457124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2457124B (zh) * 2010-10-27 2014-1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3918163A (zh) * 2011-11-11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3918163B (zh) * 2011-11-11 2016-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4852504A (zh) * 2014-02-17 2015-08-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4852504B (zh) * 2014-02-17 2017-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835112A1 (fr) 2003-07-25
FR2835112B1 (fr) 2005-07-08
JP3750851B2 (ja) 2006-03-01
DE10301701A1 (de) 2003-07-31
JP2003219604A (ja) 2003-07-31
US6724108B2 (en) 2004-04-20
CN100517921C (zh) 2009-07-22
US20030137201A1 (en) 200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0713A (zh) 带有整流器的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84076C (zh) 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JP4007229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7196439B2 (en) Device for cooling the power electronics integrated at the rear of an alternator or a reverse alternator
JP4156542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装置
JP4340305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EP1460750B1 (en) AC generator for vehicles
JP2004357451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2186215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00340050C (zh) 用于车辆的ac发电机
JP3438577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7569956B2 (en) Automotive tandem alternator having reduced axial length an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effectively dissipating heat generated by rectifiers
JP3707476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013744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電圧制御装置
JP2005224044A (ja) 車両用発電電動装置
JP3966212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6839236B2 (en) Voltage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alternator
JP3707477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7586222B2 (en) Voltage controller for alternator of vehicle
JP2000224809A (ja) 車両用全閉形主電動機
JP4126813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20240146153A1 (en) Electric motor
JPH10174370A (ja) 全閉外扇空冷熱交換器形回転電機
CN112977046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和冷却该传动系统的方法
KR100589157B1 (ko) 차량용 알터네이터 냉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