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0113A - 车辆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0113A
CN1350113A CN 01119366 CN01119366A CN1350113A CN 1350113 A CN1350113 A CN 1350113A CN 01119366 CN01119366 CN 01119366 CN 01119366 A CN01119366 A CN 01119366A CN 1350113 A CN1350113 A CN 1350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mentioned
water cover
cool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93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2160C (zh
Inventor
大城健史
小林宏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50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0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21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1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车辆用散热装置,具有散热器和散热器罩,该散热器搭载于车辆上,并在其上部具有可由回转操作进行开闭的加水盖;该散热器罩安装在该散热器上,并从外侧覆盖该散热器,在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了组装性,并且可以将加水盖维持在其闭锁位置。位置限制部74a一体地设在散热器罩用于覆盖加水盖88,该位置限制部74a可以与处于闭锁位置的加水盖88结合地进行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的安装并且阻止加水盖88向开放位置旋转。

Description

车辆用散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器和散热器罩的车辆用散热装置。该散热器搭载于车辆上,并在其上部具有可由回转操作进行开闭的加水盖;该散热器罩安装在该散热器上,并从外侧覆盖该散热器。
在现有技术中,这样的装置已经由例如特开昭63-106320号公报等为人公知。
加水盖由其旋转操作可进行开闭,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装置中,由与散热器连接的格栅覆盖着加水盖,使加水盖不能由淘气等行为操作,但是,没有进行用于维持加水盖的闭锁位置的研究。另外,在由格栅覆盖加水盖的状态下,由于不能判断加水盖是处于闭锁位置和开放位置的哪一个位置,因此,在安装格栅时需要确认加水盖位置的作业,因此使组装作业变麻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在避免零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了组装性,并且可以将加水盖维持在其闭锁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散热装置,具有散热器和散热器罩,该散热器搭载于车辆上,并在其上部具有可由回转操作进行开闭的加水盖;该散热器罩安装在该散热器上,并从外侧覆盖该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位置限制部为了覆盖上述加水盖而一体地设在上述散热器罩上,该位置限制部可以与处于闭锁位置的上述加水盖结合地进行散热器罩向散热器的安装、并且阻止加水盖向开放装置旋转。
根据这样的构造,在将散热器罩安装在散热器上时,在加水盖处于闭锁位置时,可以使位置限制部与加水盖结合地将散热器罩安装在散热器上。因此,不需要特意地确认加水盖是否处于闭锁位置,仅以散热器罩向散热器上的安装作业就可以确认加水盖的位置,可以提高组装性。而且,通过散热器罩的位置限制部与加水盖结合,来阻止加水盖从闭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可以在避免了零件个数增加的同时将加水盖维持在其闭锁位置。
另外,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位置限制部上设置缺口,该缺口将上述加水盖的一部分与外部面临,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从散热器罩的外方容易地确认加水盖的存在。
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
图4是图3的4-4线方向侧视图。
图5是取掉散热器罩状态下的与图4对应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图6的7向俯视图。
图8是散热器及散热器罩的立体图。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4-4线方向侧视图。图5是取掉散热器罩状态下的与图4对应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图7是图6的7向俯视图。图8是散热器及散热器罩的立体图。
首先,在图1和图2中,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V具有前轮Wf和后轮Wr,该前轮Wf由操纵方向手把11操纵,该后轮Wr由摆动式动力单元P驱动,该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V的车体构架F三分割为前构架12,中间构架13和后构架14。前构架12有一体地具有头管12a、下降管12b和脚踏底板支承部12c的铝合金铸造件构成。通过枢轴15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动力单元P的中间构架13由铝合金铸造件构成,并与上述前构架12的后端结合。向动力单元P的后上方延伸的后构架14由环状的管材构成,在其上面支承着燃料箱16。在中间构架13的上面支承着头盔箱17,由一体地具有车座18的罩19开闭自由地覆盖头盔箱17和燃料箱16。
动力单元P由水冷式单缸4冲程发动机E和从发动机E的左侧面向车体后方延伸的皮带式无级变速机T构成,无级变速机T的后部上面通过后缓冲器20与中间构架13的后端结合。在无级变速机T的上面支承着空气滤清器21,在无级变速机T的右侧面支承着消音器22,在发动机E的下面支承着可立起·倒伏的主支架23。
在图3~图5中,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25包括由沿曲轴31的轴线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分割面30分割的第一发动机组32和第二发动机组33,第一发动机组32一体地具有气缸体32a和曲轴箱半部32b,该气缸体32a设有气缸内径41,该曲轴箱半部32b与第二发动机组33一起构成曲轴箱,在第一发动机组32的前端结合着气缸盖34,在气缸盖34的前端结合着盖罩35。
这样的发动机本体25搭载于车体构架F上,并且将上述气缸内径41的轴线L稍微向前上倾斜地基本沿车体构架F的前后方向延伸,设在第一发动机组32的上部的支架27通过支座橡胶28可摇动地支承在枢轴15上,该枢轴15固定在车体构架F的中间构架13上。
皮带式无级变速机T包括相互结合的右侧箱体37和左侧箱体38,右侧箱体37的前部右侧面与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组32、33的左侧结合。另外,在右侧箱体37的后部右侧面上结合着减速机箱体39。
滑动自由地嵌合在第一发动机组32所具有的气缸内径41的内部的活塞42通过连杆43与曲轴31连接。在气缸盖34上自由旋转地支承着凸轮轴44,设在气缸盖34上的吸气阀和排气阀(未图示)由上述凸轮轴44驱动进行开闭。在设在第一发动机组32上的链通路40内收容着正时链45,该正时链45挂绕在驱动链轮46和设在凸轮轴44上的从动链轮47上,该驱动链轮46设在曲轴31上。由此,曲轴31每转动2圈,凸轮轴44转动1圈。
在突出于右侧箱体37和左侧箱体38内部的曲轴31的左端设有驱动皮带轮54。该驱动皮带轮54具有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该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固定在曲轴31上,该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可相对固定体皮带轮半体55接近·离开,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由离心重体57向接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的方向推压,该离心重体57随着曲轴31的转速增加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
输出轴58支承在右侧箱体37的后部和减速机箱体39之间,设在该输出轴58上的从动皮带轮59具有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该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输出轴58上,该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可相对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接近·离开。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由弹簧62朝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弹压。另外,在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输出轴58之间设有起步用离合器63。而且,在驱动皮带轮54和从动皮带轮59之间挂绕着环形V型皮带64。
在右侧箱体37的后部和减速机箱体39之间支承着与上述输出轴58平行的中间轴65和车轴66,在输出轴58、中间轴65和车轴66之间设有减速齿轮组67。在贯通减速机箱体39地向右侧突出的车轴66的右端上设有后轮Wr。
曲轴3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驱动皮带轮54,从该驱动皮带轮54通过V型皮带64、从动皮带轮59、起步用离合器63及减速齿轮组67传递到后轮Wr。
在发动机E低速旋转时,由于作用在驱动皮带轮54上离心重体57上的离心力小,由从动皮带轮59的弹簧62使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减小,变速比变低。在从该状态增加曲轴31的转速时,作用在离心重体57上的离心力增加,驱动皮带轮54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之间的槽宽减小,随此从动皮带轮59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增加,因此,变速比从低向高无级地变化。
参照图6,在曲轴31的右侧固定着转子69,与该转子69协作构成交流发电机68的定子70由转子69围绕着并固定在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组32、33。在交流发电机68的外方,在曲轴31的右端部固定着冷却风扇71,在将上述冷却风扇71夹在与交流发电机68之间地配置散热器72,该散热器72所具有的支承壳体73包围着冷却风扇71地固定在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组32、33上,散热器72由合成树脂制的散热器罩74从外方覆盖着,该散热器罩74与该散热器72的支承壳体73连接。
参照图7和图8,在散热器罩74的外侧面设有从外部导入空气用的百叶窗75,在上述冷却风扇71的侧方,在上述支承壳体73上设有多个排气口76…,在冷却风扇71动作时,从百叶窗75导入的空气通过散热器72冷却该散热器72,从上述排气口76…排出到外部。
散热器72具有上部罐77、下部罐78、冷却芯79和上述支承壳体73,该冷却芯79连接上部和下部罐77、78间,支承壳体73固定在上部和下部罐77、78上,从百叶窗75导入到散热器72侧的冷却风通过冷却芯79而冷却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
上述散热器72构成冷却装置83的一部分,该冷却装置83可以使设在发动机本体25中的第一发动机组32的气缸体32a和气缸盖34上的冷却水套82的冷却水循环,该冷却装置83包括水泵84、上述散热器72及恒温器85。该水泵用于向上述冷却水套82供给冷却水,上述散热器72夹设在上述冷却水套82和上述水泵84的吸入口之间,上述恒温器85对应于冷却水的温度切换将绕过上述散热器72并来自上述冷却水套82的冷却水返回上述水泵84的状态和从上述冷却水套82经过散热器72的冷却水返回水泵84的状态。
在气缸盖34的右侧面结合着恒温器壳体86,该恒温器壳体86在其内部收容着恒温器85,设在凸轮轴44的右端的水泵84收容在由气缸盖34和恒温器壳体86包围的空间内。
上部罐77沿车体构架F的前后方向设置,该上部罐77的一端部(在该实施例中为后端部)一体地设置向上方延伸的供水管87,在该供水管87的上端安装着由旋转操作开闭的加水盖88。另外,在沿车体构架F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下部罐78的另一端部(在该实施例中为前端部)一体地设置向前方侧突出的连接管89。
这样的散热器72以相对发动机本体25所具有气缸内径41的轴线L只倾斜角度α的姿势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组32、33上,由此,在发动机本体25向车体构架F搭载时,散热器72成为相对水平面仅倾斜角度β的姿势,上述加水盖88配置在上述冷却装置83内的最上方位置,上述连接管89配置在上述冷却装置83内的最下方位置。
通过做成为将散热器72相对气缸内径41的轴线L只倾斜角度α的姿势,可以以避开枢轴15的方式配置散热器72,该枢轴15用于将发动机本体25支承在车体构架F上,可以确保将与气缸盖34的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90配置在散热器72的后部后方的空间而提高排气管90的配置自由度。
在散热器72的上述连接管89上连接着橡皮软管等的第一导管91的一端,该第一导管91用于将散热器72的冷却水导引到恒温器85侧,第一导管91的另一端与恒温器壳体86连接。
散热器72配置在侧视中上述上部罐77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为前部)重叠在发动机本体25上气缸体32a上的位置,在上部罐77和气缸体32a在上述侧视中重叠的范围内,在机动二轮车的宽度方向上几乎水平延伸地配置第二导管92,该第二导管92与上述冷却水套82的上部相连并且其一端与气缸体32a连接,第二导管92的另一端与上部罐77的前部连接。
另外,用于导引来自水泵84的冷却水的橡皮软管等的第三导管93的一端与恒温器壳体86连接,该第三导管9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94连接,该连接管94与冷却水套82的下部相通并设在第一发动机组32的气缸体32a上。
气化器95与气缸盖34的吸气口连接,在该气化器95上连接着为了加温该气化器95而导引来自冷却水套82的冷却水的管路(未图示),将加温气化器95后的冷却水导引到恒温器85的橡皮软管等的第四导管94与恒温器壳体86连接。
在恒温器壳体86的上部连接着橡皮软管等的第五导管97,该第五导管97用于从水泵84排气,该第五导管97和为了从冷却水套82内的上部排出气体而与气缸体32a的上部连接的导管(未图示)共同地与橡皮软管等的第六导管98连接,该第六导管98与散热器72中的上部罐77的后方侧上部连接。
在供水管87上连接着橡皮软管等的第七导管100的一端,第七导管100的另一端与向大气开放地与散热器72分别设置的储存器(未图示)连接。在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变为高温而膨胀时,多余的冷却水溢流到上述储存器中,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成为低温时,从上述储存器将冷却水返回散热器72,通过这样的散热器72和储存器间的冷却水的流通,储存在供水管87内的空气排出的储存器中。即,在发动机E运转时也可以良好地进行从冷却装置83的排气。
在这样的冷却装置83中,在发动机E暖机运转完成了的状态下,从由凸轮轴44驱动的水泵84排出的冷却水经过恒温器壳体86和第三导管93供给第一发动机组32和气缸盖34内的冷却水套82,在通过冷却水套82期间冷却了发动机E后通过第二导管92供给散热器72的上部罐77。然后从上部罐77经冷却芯79流通到下部罐78,在通过散热器72期间温度降低了的冷却水,经过第一导管91和恒温器85返回到上述水泵84。另一方面,在发动机E暖机运转中冷却水温度低时,恒温器85动作以绕过散热器72地使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72,而是经过冷却水套82、气化器95及水泵84地进行循环而快速地使温度上升。
参照图7和图8覆盖散热器72并与该散热器72的支承壳体73连接的散热器罩74上一体地设置位置限制部74a,该位置限制部74a覆盖加水盖88,并且该位置限制部74a与处于闭锁位置的加水盖88结合并可以进行散热器罩74的向散热器72上的安装,阻止加水盖88向开放位置旋转。而且,在位置限制部74a上设有使加水盖88的一部分与外部面临的缺口99。
以下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冷却装置83可以使设在发电机本体25上的冷却水套82的冷却水循环,在构成该冷却装置83的一部分的散热器72中,在沿车体构架F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上述罐77的后端部一体地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加水管87,在该加水管87的上端可装卸地安装着加水盖88,在加水盖88成为上述冷却装置内的最上方位置地相对水平面倾斜了角度β的姿势下,散热器72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5上。即,通过使具有上部和下部罐77、78和连接该罐77和罐78间的冷却芯79的一般形状的散热器72相对水平面前倾,安装在加水管87的上端的加水盖88配置在冷却装置83内的最上方位置,该加水管87设在上部罐77的后端部。
因此,可以避免由将散热器72做成特别的形状或在与该散热器72连接地与该散热器72分别配置的罐上设加水盖所带来的成本增大,可以增大从加水管87注水时冷却装置83内的落差,可以提高从加水管87的空气排出性和注水性。
而且,在沿车体构架F的前后方向的下部罐78的前端部设有连接管89,该连接管89连接第一导管91,该第一导管91用于将来自散热器72的冷却水导引到恒温器85,为了将该连接管89处于上述冷却装置83内的最下方位置,设定散热器7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姿势,在不增大散热器72中的冷却芯79的长度的情况下,可以良好地从冷却装置83内的下部将空气排出,可以更加提高注水性。
另外,散热器72被配置在侧视中上部罐77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体32a重叠的位置,第二导管92配置在上部罐77和气缸体32a在上述侧视中重叠的范围内并几乎水平延伸,该第二导管92的一端与冷却水套82相连地与气缸体32a连接,第二导管92的另一端与上部罐77连接,因此,可以缩短第二导管92,该第二导管92为了在冷却水套82和散热器72间使冷却水流通而连接散热器72和气缸体32a之间,可以实现冷却装置83中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紧凑化。
位置限制部74a可以以与处于闭锁位置的加水盖88结合的方式进行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的安装,并且阻止加水盖88向开放位置的旋转,由于该位置限制部74a一体地设在散热器罩74上,并用于覆盖加水盖88,因此,在将散热器罩74安装在散热器72上时,在加水盖88处于闭锁位置时,可以使位置限制部74a与加水盖88结合地将散热器罩74安装在散热器72上。因此,不需要特别地确认加水盖88处于闭锁位置的情况的作业,可以仅以散热器罩74的向散热器72的安装作业确认加水盖作业88的位置,可以提高组装性。
而且,由于通过使散热器罩74的位置限制部74a与加水盖88结合来阻止加水盖88从闭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在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可以将加水盖88维持在其闭锁位置。
另外,在位置限制部74a上设有使加水盖88的一部分面临外部的缺口99,因此,可以容易地从散热器罩74的外方确认加水盖88的存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记载于申请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的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适用于机动二轮车V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机动三轮车等的其它种类的车辆。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可以仅以散热器罩的向散热器的安装作业就可以确认加水盖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性,而且,由于由散热器罩向散热器的安装来阻止加水盖从闭锁位置向开放位置的旋转,可以在避免零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将加水盖维持在其闭锁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可以容易从散热器罩的外方确认加水盖的存在。

Claims (2)

1.车辆散热装置,具有散热器(72)和散热器罩(74),该散热器(72)搭载于车辆上,并在其上部具有可由回转操作进行开闭的加水盖(88);该散热器罩(74)安装在该散热器(72)上,并从外侧覆盖该散热器(72),其特征在于,位置限制部(74a)为了覆盖上述加水盖而一体地设在上述散热器罩(74)上,该位置限制部(74a)可以与处于闭锁位置的上述加水盖(88)结合地进行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的安装、并且阻止加水盖(88)向开放装置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位置限制部(74a)上设置缺口(99),该缺口(99)使上述加水盖(88)的一部分与外部面临。
CN 01119366 2000-10-23 2001-05-30 车辆用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21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8409/2000 2000-10-23
JP2000328409A JP3819700B2 (ja) 2000-10-23 2000-10-23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0113A true CN1350113A (zh) 2002-05-22
CN1242160C CN1242160C (zh) 2006-02-15

Family

ID=1880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93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2160C (zh) 2000-10-23 2001-05-30 车辆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819700B2 (zh)
CN (1) CN1242160C (zh)
ES (1) ES2199656B1 (zh)
IT (1) ITTO20011005A1 (zh)
TW (1) TW5358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014B (zh) * 2006-09-20 2011-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7810379A (zh) * 2015-05-06 2018-03-1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包括保护装置的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7925B2 (ja) * 2004-07-14 2010-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ファンを備える冷却装置
JP4570495B2 (ja) * 2005-03-24 2010-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冷式内燃機関のエア抜き構造
JP4598613B2 (ja) * 2005-06-28 2010-12-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水用リザーバ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JP4530928B2 (ja) * 2005-07-08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装置
JP4662469B2 (ja) * 2005-11-01 2011-03-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カバー構造
JP4812636B2 (ja) * 2007-01-16 2011-1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水通路構造
ITUB20155584A1 (it) * 2015-11-13 2017-05-13 Piaggio & C Spa Sistema di raffreddamento del motore di un motoveicolo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79147A (en) * 1936-09-19 1938-02-01 Sidney Challen Westwoo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losure pieces for the filling apertures of tanks or like liquid receptacles
US3203578A (en) * 1962-02-28 1965-08-31 Eaton Mfg Co Clusure device
US3434621A (en) * 1966-08-23 1969-03-25 Eaton Yale & Towne Safety pressure ca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9014B (zh) * 2006-09-20 2011-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7810379A (zh) * 2015-05-06 2018-03-1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包括保护装置的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011005A1 (it) 2003-04-22
JP3819700B2 (ja) 2006-09-13
ES2199656A1 (es) 2004-02-16
JP2002129960A (ja) 2002-05-09
TW535840U (en) 2003-06-01
ES2199656B1 (es) 2005-05-16
CN1242160C (zh) 2006-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72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603661A (zh) 混合动力车动力单元结构
CN1079747C (zh) 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
CN1781751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CN1977120A (zh) 用于小型车辆的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
CN1139513C (zh)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
CN1755075A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242160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159517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603149A (zh) 机动车的蓄电池布置和蓄电池安装结构
CN1242158C (zh) 发动机中气门用正时传动装置
CN1150375C (zh)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N1174891C (zh) 摆动式动力机组
CN101037132A (zh) 混合动力车动力单元结构
CN1107158C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内燃机
CN1091717C (zh) 具有水冷式内燃机的小型车辆用动力机组
CN1174892C (zh) 摆动式动力机组
CN1334216A (zh) 机动二轮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构造
JP2005153877A (ja) 自動二輪車
CN1755074A (zh) 冷却水供给装置
CN1152794C (zh) 机动两轮车上的散热器的接管嘴安装装置
CN1532384A (zh) 强制空冷发动机
CN1312427A (zh) 发动机中的回油构造
CN1796737A (zh) 发动机
CN1088501C (zh) V型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