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8592A -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品的再生的再生装置,记录的媒体,记录方法以及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品的再生的再生装置,记录的媒体,记录方法以及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8592A
CN1348592A CN00806753A CN00806753A CN1348592A CN 1348592 A CN1348592 A CN 1348592A CN 00806753 A CN00806753 A CN 00806753A CN 00806753 A CN00806753 A CN 00806753A CN 1348592 A CN1348592 A CN 1348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plicate
recording medium
attribut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letric water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6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8857C (zh
Inventor
三井义隆
石原秀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8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8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88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8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0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28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the copy protection signal being a copy management signal, e.g. a 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ignal [C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0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35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the copy protection signal being a waterma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记录媒体上非法地记录著作物的非法第2代复制品时,不能够再生该复制品。在盘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时,作为电子水印,预先埋入记载在盘上的BCA上的媒体识别信息。在复制品的再生时,把该记载在盘的BCA上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中的媒体识别信息进行对照,仅在两者一致时进行再生。

Description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 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品的再生的再生装置, 记录的媒体,记录方法以及再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电子水印在著作物中埋入复制属性,由此保护著作物复制权的保护技术,以这样的保护为前提的进行私人复制的记录装置,进行由私人复制得到的复制品的再生的再生装置,记录媒体,记录方法以及再生方法。
技术背景
保护垄断地进行著作物复制的权利(一般称为复制权)的技术伴随着近年来数字著作物的普及,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汇集了众多的著作权者的期待的是把关于复制权保护的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著作物及其复制品中的方法。
所谓电子水印(water mark)指的是在著作物的本体部分(数据标题或者控制信息等与该本体部分数据不相当。以下将其称为内容)的任意区域中多路化了的信息。这里「电子水印的多路化」是把作为电子水印的可识别码配置在内容中而实现的。例如识别码是“10010110……”,内容是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数字图像数据的各像素从左上角开始顺序与识别码1位相对应。而且,如果各像素的像素值与识别码一致,则采用原来的像素值,如果不一致则作为新的像素值。对于识别码的所有位如果反复进行以上的操作,则能够得到多路化了电子水印的图像数据。
在电子水印中,由于难以知道被多路化了的点,因此鉴于该性质,称为“电子水印埋入到著作物内”。在上述的具体例中,虽然使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从左上角开始顺序地与识别码的1位对应,但是如果随机地进行识别码的配置,使识别码分散,则电子水印被多路化在著作物的何处将更加难以了解。如以上那样,如果在著作物中埋入用于复制权保护的信息,则能够高度隐蔽用于复制权保护的信息,修改被隐蔽的信息将非常困难。另外有关电子水印的埋入方法及其优点,有关电子水印的更详细的技术内容可以参考「<电子水印的基础>松井甲子雄森本出版「日经电子1997年2月24日特集<电子水印保护膜多媒体时代>」「电子水印(多媒体时代的密码系统)井上彰著丸山学芸出版」等的公开文献。
在作为电子水印应该埋入的信息中,当前在同一标准的候选中列举的信息中,有称为复制属性(复制代信息)的信息。在复制代信息中,有表示能够自由地进行复制意思的「copy free」,表示允许进行第1代复制品的记录意思的「one generation copy」,表示禁止复制品多代复制意思的「no more copy」,表示不承认一切复制意思的「never copy」。
第1图模式的示出怎样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以下参照本图,说明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本图中,记录装置是个人计算机81,该个人计算机81存储从网络82下载原始著作物。在该原始著作物中,作为电子水印预先埋入复制代信息,作为记录装置的个人计算机81根据该复制代信息,把该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本图中的记录媒体是DVD-RAM,DVD-R,DVD-RW等可记录光盘。
如箭头y1所示,在埋入到原始著作物中的电子水印是「no morecopy」时,由于全面禁止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因此在可记录光盘上不能够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
如箭头y2所示,在原始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是「nevercopy」时也同样,在可记录光盘中不能够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
如箭头y3所示,在原始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是「copy free」时,在可记录光盘上记录复制品的著作物。
如箭头y4所示,在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是「one generationcopy」时,在把著作物的复制品中的复制代信息从「one generationcopy」改换为「no more copy」以后,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中。即,如果在原始著作物中埋入设定为「one generation copy」的复制代信息,则由于在记录媒体中能够进行著作物第1代复制的记录,因此在个人娱乐的范围内,操作者能够把原始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在光盘中。这样,仅允许限于第1代复制品的记录,在个人,家庭内,少数的朋友之间等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著作物的复制时,符合不需要复制权者许诺的日本国著作权法第30条的法律精神。
其次,根据复制代信息说明进行复制品再生时的再生控制。第2图是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再生控制的说明图。本图中,再生装置是民用的DVD播放机83,把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上的图像在显示器84上再生。民用DVD播放机83无条件地再生记录在CD-ROM,DVD-ROM等再生专用盘中的数字著作物。另一方面,当再生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上的复制品时,参照复制代信息,严密地判断是否再生该复制品。
本图中,如箭头y5所示那样,在复制代信息是「never copy」时,禁止来自可记录光盘的再生。这是因为正当的记录装置不会把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ever copy」的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上,虽然复制代信息表示「never copy」,但是仍然记录了复制品是非法记录了该复制品的证据。
如箭头y6所示那样,在复制代信息表示「one generation copy」时,也有侵犯复制权的嫌疑。这是因为在把「one generation copy」的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上时,在其复制品中,一般埋入了「no more copy」的复制代信息,在可记录光盘上记录没有改写的轨迹,复制属性信息设定为「one generation copy」的情况下的复制品,是使用非法的复制机记录了其复制品的证据。
如箭头y7、y8所示那样,在复制代信息是「no more copy」时,或者是「copy free」时,再生装置进行该复制品的再生。
但是在以往技术中所示出的使用了电子水印的复制权保护技术中,与仅允许限于第1代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的「one generationcopy」的设定相反,有可能进行复制权的侵犯行为。
与「one generation copy」的设定相反的复制权的侵犯,通过使用非法的复制机进行。这里所谓的非法的复制机,是以扇区单位读出记录在某个可记录光盘上的数据,然后直接记录在其它可记录光盘上的装置。即,在向可记录光盘的记录时复制品占有光盘上的多个扇区,而非法的复制机对于可记录光盘上的全部扇区反复进行从复制源的可记录光盘中的多个占有扇区的每一个读出数据的处理,以及把读出的数据写入到复制目标的可记录光盘相当的扇区中的处理(把这样进行的处理叫做无效复制)。
第3图假设使用非法复制机无效复制了埋入电子水印的复制品的情况。参照第3图说明该非法复制的顺序。
本图中,个人计算机81存储从网络82下载原始著作物,如果在该原始著作物中埋入的复制代信息是「one generation copy」,则生成其原始著作物的复制品,如箭头y4所示那样,把在其复制品中埋入的复制代信息从「one generation copy」改写为「no more copy」以后,记录在可记录光盘86中。这里要侵犯该著作物的复制权的人如箭头y9所示那样把记录了复制代信息被改写为「no more cop」的复制品的可记录光盘86作为复制源,如箭头y10所示那样把其它可记录光盘作为复制目标,使用非法复制机85进行扇区单位的复制。于是,通过该复制动作,生成记录了可记录光盘86的第2代复制品的可记录光盘87。如果反复进行同样的顺序,则如箭头y11,y12所示那样,生成记录了第2代复制品的可记录光盘88,可记录光盘89。
在这些可记录光盘87,可记录光盘88,可记录光盘89中记录的复制品中,每一个复制代信息由于都表示「no more copy」,因此如第2图所示那样在再生装置中如通常那样进行再生。即,如果使用上述非法复制机,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one generation copy」的复制品无论是第几代都被复制,基于复制代信息「one generationcopy」的设定的复制权保护成为有名无实。
另外,为了进行无效复制,并不一定必须使用专用复制机,有时在通用的计算机中,通过装载专用的复制工具也能够简单地实现无效复制。该状态下所进行的无效复制通过对可记录光盘上的所有扇区反复进行从复制源的可记录光盘中的多个占有扇区的每一个把数据读出到通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或者内装型硬盘中的处理,以及把读出到内存储器或者内装型硬盘的数据写入到复制目标的可记录光盘的相当的扇区中的处理。由此可知,由于无效复制具有能够通过一般的使用者简单地进行的可能性,因此谋求确立能够有效防止无效复制的方法。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通过非法复制机进行无效复制获得了第2代复制品,也能够禁止这种复制品再生的记录装置,再生装置和记录媒体。
上述目的用以下的记录装置实现,该记录装置具备通过读取在数字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获得复制属性的获取装置;在所获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仅允许限于第1代向记录媒体记录的复制品的意思的一次复制属性时,把所获得的复制属性改写为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改写装置;读出在成为记录了该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装置;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不可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
根据本记录装置记录了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在指示其再生时,通过把提供给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中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对照,进行上述复制品是否合法的检验。
通过即使使用了非法复制机的无效复制把复制代信息为「no morecopy」的复制品进一步复制而生成第2代复制品,也能够正确地区别记录了合法复制品的记录媒体和非法第2代复制品,禁止非法第2代复制品的再生。
另外,由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媒体识别信息,因此寻找在复制品的何处埋入是极其困难的,而修改该媒体识别信息的概率更低。进而,在把媒体识别信息的部分位(N位)作为电子水印插入到复制品内的情况下,仅能够以2的N次幂中的1次的比例进行媒体的再生。
这里上述读出装置作为媒体识别信息读出记录在光盘媒体包区的组号码,上述记录装置也可以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把所读出的组号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复制品。
由记录装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复制品中,至少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组号码,因此仅能够对于具有相同组号码的媒体进行再生。
记录装置还具有存储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记录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给媒体包的区域代码,表示供给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的某一个的存储装置,上述记录装置还可以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与不可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埋入了区域代码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根据埋入在复制品中的区域代码,在该复制品的再生中进行限制,能够把记录了复制品的记录媒体的不正当引用防范于未然。
记录装置还具备生成在上述复制品再生时的再生品质方面进行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的生成装置,上述记录装置还可以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与不可多代复制属性和记录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埋入再生品质信息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
在指示这样记录的上述复制品的再生时,再生装置根据再生品质信息,通过使画质和的音质变化进行再生,能够谋求合法的数字著作物与其复制品的差别。
附图的简单说明
第1图模式地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
第2图是模式地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再生控制的说明图。
第3图示出使用非法复制机复制埋入了电子水印的复制品的状况。
第4图示出个人计算机90的内部结构。
第5图是示出第1实施形态中的CPU107的记录控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第6图模式的示出在第1实施形态中如何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
第7A图示出复制代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7B图示出可记录光盘108的物理构造。
第7C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改写前的复制代信息。
第7D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改写后的复制代信息。
第8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中的再生装置的内部结构。
第9图是示出第1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第10图是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基于第1实施形态中的再生装置的再生控制的说明图。
第11A图示出区域代码的一个例子。
第11B图示出第2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改写前的复制代信息。
第11C图示出第2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改写后的复制代信息。
第12图是示出第2实施形态中的CPU107的记录控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第13图模式的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第2实施形态中的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
第14图是示出第2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第15图是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基于本实施形态的再生装置的再生禁止的说明图。
第16图示出作为数字数据怎样表现模拟原信号。
第17图示出使用量化位数为8位以及9位的量化位进行量化的过程。
第18A图示出对于数字声音数据以及数字图像数据的再生品质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8B图示出第3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该写前的复制代信息。
第18C图示出第3实施形态的由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改写后的复制代信息。
第19图是示出第3实施形态的CPU107的记录控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第20图模式的示出如何进行使用第3实施形态的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
第21图示出第3实施形态中的再生装置的内部结构。
第22图示出第3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的处理顺序。
第23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其它应用形态(b)中的个人计算机90的内部结构。
第24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其它应用形态(c)中的个人计算机90的内部结构。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3个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
第4图示出作为记录装置的个人计算机90的内部结构。第4图中,个人计算机90由主计算机91和驱动装置97构成,个人计算机90存储从网络92下载原始著作物。在本图的原始著作物中,作为电子水印预先埋入复制代信息,作为个人计算机90的记录装置根据该复制代信息进行记录处理。
主计算机91具备用于与公共网络92的通信的通信转接器93,用于与驱动装置97进行数据传送的接口控制单元94,存储区95,CPU96。在存储器95中存储通过网络获得的图像、音乐等原始著作物并且用于把它们记录到光盘108上的下载程序或者原始著作物。这里在存储的原始著作物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复制代信息。在把该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在可记录光盘108上时,主计算机91生成该著作物的复制品,通过外部总线把该复制品和记录指令输出到驱动装置97。
驱动装置97是能够装填可记录光盘108,根据来自主计算机91的记录指令复制品写入到可记录光盘108中的装置,如第4图所示,具备信号处理单元101,接口控制单元102,光头103,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电子水印插入部分105以及CPU107。记录在可记录光盘108中的著作物是根据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标准压缩的活动图像数据以及以LPCM,Dolby-AC3,MPEG-audio,MPEG-AAC,MP3等编码方式编码的声音数据,记录这些数据的可记录光盘108使用专用的再生装置进行再生。
信号处理单元101对于要写入到可记录光盘108中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提供纠错码。
接口控制单元102控制外部总线与信号处理单元101的输入输出。在该外部总线上由于连接着主计算机91,因此如果主计算机91输出著作物的复制品,则接口控制单元102通过外部总线接收该复制品,输出到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
光头103由未图示的寻找机构驱动,通过把激光照射到光盘108上写入数据。
如果接口控制单元102输出复制品,则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检测在该复制品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复制代信息,判断该复制代信息是「copy free」「one generation copy」「no more copy」「nevercopy」中的哪一种。第7A图示出复制代信息的一个例子。复制代信息是2位的信息,如果是「00」则是「copy free」,如果是「10」则是「one generation copy」,如果是「11」则是「no more copy」、如果是「01」则是「never copy」,表示允许还是禁止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
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在埋入到原始著作物中的复制代信息中仅允许记录第1代复制品时,从光盘108上的预定区域获得记录媒体108的媒体识别信息,将其通过接口控制单元102从主计算机91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著作物中。这里,说明光盘108的物理构造,在该光盘108中说明上述预定的区域位于何处。第7B图示出了可记录光盘108的物理构造。如第7B图所示那样,光盘上的区域大致分为2个部分,主要由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区和BCA(Burst Cutting Area)构成。BCA通过条纹形地去除光盘上的反射膜而形成,如果没有特别的限制则是不能够读出的区域。在该BCA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包含组号码等188字节的数据,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获取记录在BCA上的这些188字节的数据作为在本记录媒体108中固有的信息(媒体识别信息)。如果从BCA获得媒体识别信息,则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通过外部总线经过接口控制单元102接收从主计算机传送来的著作物的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把媒体识别信息埋入到著作物的复制品内。第7C图以及第7D图用于比较由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的复制代信息改写前后的情况。如第7C图所示,对于复制代信息设定为「10」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复制代信息的改写。这种情况下设定为「10」的复制代信息被改写为「11」,可知被设定为「no more copy」。在此基础上,在表示「11」的复制代信息中,可知添加取「0110110011100……110010011」这样值的媒体识别信息。
CPU107经过外部总线以及接口控制单元102接收主计算机91发出的指令,解释其指令,控制光头103的头位置或者旋转速度等。在读入著作物的复制品时,经过接口控制单元102接收在外部总线传送的复制品并且进行写入动作。这里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检测的复制代信息如果是「copy free」,则CPU107如该指令那样,把经过接口控制单元102接收的著作物的复制品写入到可记录光盘108中,如果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检测出的复制代信息是「no more copy」「nevercopy」则禁止写入著作物的复制品。如果是「one generation copy」,则在把其复制代信息改写为「no more copy」的同时,对于其著作物的复制品向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指示对于其著作物的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媒体识别信息以后,把其著作物的复制品记录到可记录光盘108中。
这样的记录控制通过CPU107执行第5图所示的流程的处理顺序而实现。以下利用第5图,叙述作为电子水印新插入的媒体识别信息时的CPU107的控制顺序。首先在步骤S401中,如果CPU107从装置外部获得原始著作物,则在存储器95中生成其原始著作物的复制品。而且通过把该复制品输出到驱动装置97,在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中检测作为复制品的电子水印所埋入的复制代信息(另外,这时的复制品由于与原始著作物完全相同,因此从原始著作物检测出的复制代信息与从原始著作物检测出的复制代信息没有任何变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在各个装置(主计算机91,驱动装置97)中存在存储了原始著作物的存储器95和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因此与从原始著作物完全相同的复制品检测出复制代信息,而在主计算机91中存在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时,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应该从存储在存储器中95中的原始著作物中检测复制代信息。原始著作物记录在读出专用盘中并且装填在驱动装置97内的情况下,应该检测记录在其读出专用盘中的原始著作物内所埋入的复制代信息。)。
在步骤S402中CPU107分别进行对应于电子水印内的复制代信息内容的处理。在复制代信息是「copy free」时,在步骤S403中CPU107在光盘108中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在复制代信息是「no more copy」或者「never copy」时,在步骤S408中CPU107禁止向光盘108记录复制品。在复制代信息是「one generation copy」时,在步骤S405中CPU107从光盘108上的BCA读出记录媒体108的媒体识别信息。这时,主计算机91向驱动装置97发出特殊指令(一般的使用者不能够使用的指令),驱动装置97的CPU107根据该特殊指令,通过进行特殊的读出处理,从BCA获得媒体识别信息。
其次在步骤S406中CPU107向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命令把埋入在复制品中的复制代信息从「one generation copy」改写为「no morecopy」以后,把所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传送到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把从BCA获得的记录媒体108的媒体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内。接着在步骤S407中CPU107进行向光盘108的记录。
第6图模式地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以下参照本图,说明使用了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
如箭头y21所示那样,在电子水印是「no more copy」时,禁止复制品向光盘的记录。
如箭头y22所示那样在电子水印是「never copy」时,也禁止复制品向光盘的记录。
如箭头y23所示那样在电子水印是「copy free」时,向光盘记录复制品。
如箭头y24所示那样在埋入到复制品中的电子水印是「onegeneration copy」时,检测该电子水印,把其改写为「no more copy」的同时,把从BCA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再次埋入到复制品中,记录到光盘上。
接着,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再生装置。本再生装置是再生与复制代信息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媒体识别信息的复制品的装置,具有第8图所示的内部结构。
第8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中的再生装置的结构框图。如第8图所示,再生装置由光头203,信号处理单元204,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译码单元206,CPU201构成。另外,在再生装置中作为光盘202充填到再生装置中的光盘中,有再生专用的光盘和可记录光盘108。
信号处理单元204把经过光头203从光盘202读取的信号进行解调,纠错等。
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在从光盘202读出的数据是著作物的复制品时,从该复制品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和复制代信息。
译码单元206把从光盘202读出的复制品译码,作为图像信号、声音信号输出到连接在外部的显示装置、扬声器装置。
CPU207如果由操作者命令进行再生,则控制光头203的头位置或者旋转速度等,进行控制使得从光盘202读入数据。由信号处理单元204进行纠错处理或者解调处理,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如果从由光盘202读出的复制品中检测出电子水印,则CPU201进行基于该电子水印的再生控制。
第9图的流程中示出该CPU201的处理顺序。以下参照第9图,说明再生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媒体识别信息的复制品时的该再生装置中的控制顺序。在第9图的步骤S701中CPU201获得装填到再生装置中的光盘202的盘类型的信息。在盘类型是再生专用盘时,由于在其盘中记录着原始著作物因此转移到步骤S710,CPU201再生记录在再生专用盘中的原始著作物。在盘类型是可记录盘时,在光盘202中有可能记录着非法记录的第2代的复制品。在应该检测其真伪的步骤S703中,CPU201在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中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从光盘202中读出的数据中的复制代信息和光盘202的媒体识别信息。检测以后,在步骤S704中,CPU201判断复制代信息的内容。在复制代信息是「copy free」时,记录在光盘202中的复制品由于考虑为不需要验证是否侵犯其复制权,因此在步骤S710中CPU201进行来自光盘202的再生。
在复制代信息是「one generation copy」时,存在着侵犯复制权的嫌疑。这是因为在把「one generation copy」的复制品记录在光盘202上时,一般是复制代信息被改写为「no more copy」,没有这样的改写痕迹,原样保持「one generation copy」的复制品记录到光盘202上,是非法地记录了其复制品的证据。因此,在埋入到记录在光盘202的复制品中的复制代信息是「one generation copy」时,转移到步骤S706,CPU201禁止其再生。
在复制代信息是「never copy」时也存在着侵犯复制权的嫌疑。这是因为合法的记录装置是不会在光盘202中记录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ever copy」的复制品的,复制代信息为「never copy」原样不变的复制品记录在光盘202中是非法地记录了其复制品的证据。这种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06,CPU201禁止其再生。
这里,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o more copy」时,能够考虑光盘202是由记录装置合法地记录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但是这种立即判断是危险的,其复制品存在被非法复制的嫌疑。这是因为使用非法的复制机,在其它的光盘202中记录把复制代信息从「one generationcopy」改写为「no more copy」的复制品时,即,该光盘202记录非法第2代的复制品时,在该第2代的复制品中复制代信息也被设定为「no more copy」的原因。
而如果把从光盘202读取的媒体识别信息与埋入在复制品内的媒体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则能够判断该光盘202是合法记录的复制品还是非法记录的第2代复制品。另外,这时即使媒体识别信息的全部与提供给光盘202的媒体识别信息部分的一致,也能够判断为是用合法的记录装置记录的第1代复制品。
第10图是用于说明由本实施形态的再生装置进行的再生禁止的说明图。在本图中,可记录光盘71是由记录装置正规地记录了复制品的记录媒体,可记录光盘72是把可记录光盘71作为复制源通过使用非法的复制机得到非法第2代复制品。可记录光盘71如在方框w1的内部所示那样,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o more copy」,BCA中的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一致。从而,记录在该可记录光盘71中的复制品如箭头y31所示那样进行通常那样的再生。与此不同,记录在可记录光盘72中的复制品如方框w2的内部所示,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o more copy」,由于BCA中的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不一致,因此如箭头y32所示那样禁止再生。
最后,在数字著作物是静止图象数据以及声音数据时,说明怎样埋入电子水印,另外怎样检测这样埋入的电子水印。
第1,说明在数字著作物是静止图象数据时,怎样埋入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是多个位平面构成的静止图象数据时,把静止图象数据的各位平面中的8×8像素值作为块,在构成位平面的多个块中,检测满足预定复杂度基准的块。这样检测以后,根据在其块中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进行块的像素值的改写。
根据以下的处理进行该像素值改写。即,把由8×8的像素构成的块的每一个从左上角开始顺序规定为与复制代信息等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的1位相对应的块,如果各像素的像素值与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一致,则采用原来的像素值,如果不一致则作为新的像素值。对于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的全部位反复进行以上的改写处理。在这样改写的反复结束以后,如果在静止图象数据中添加表示改写了像素值的块的变换文件,则能够得到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静止图象数据。
第2,说明在数字著作物是静止图象数据时,怎样检测埋入的电子水印。在电子水印的检测中首先获得添加在静止图象数据中的变换文件,特定考虑为埋入了电子水印的块。在特定了这样的块以后,通过把该块的像素从左上角开始顺序读取,检测复制代信息或者媒体识别信息等信息。
第3,说明在数字著作物是声音数据时,怎样埋入电子水印。在著作物是由多个音频平面构成的声音数据时(其编码方式可以是LPCM,Dolby-AC3,MPEG-audio,MPEG-AAC,MP3等任一种),把构成作为著作物的声音数据音频平面作为块,检测多个块中满足预定复杂度基准的块。如果检测出满足预定复杂度基准的块则对于其块进行与静止图象数据时相同的块的像素值改写,把表示成为像素值改写对象的音频平面的变换文件添加到声音数据中。
第4,说明在数字著作物是声音数据时怎样检测埋入的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是声音数据时,取得变换文件,特定考虑为埋入电子水印的块。在特定了这样的块以后,通过顺序地读取构成对应于该块的音频平面的各个位,检测复制代信息或者媒体识别信息等信息。
在这样的埋入处理中,由于自然图像或者原音中的复杂部分用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进行改写,因此具有在视觉上不会注意到作为电子水印应埋入的信息的存在的特征。另外,怎样添加表示埋入了电子水印的块的变换文件,虽然在用于维持电子水印的保密性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其变换文件的处理不是本发明的要点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变换文件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不使用变换文件,而添加存在表示埋入了电子水印的方法。
另外,有关电子水印的详细情况,希望参照新见等:“利用了复杂度的区域划分的图像深层编码”,电子信息通信协会技术报告IE97-14(1997-5),野崎等:“把自然图像作为虚拟数据的大容量steganography方式”,电子信息通信协会技术报告,IE97-43,PRMU97-74,MVE-59(1997-07)等公开文献。
如以上那样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在记录时作为电子信息埋入能够识别各个光盘的媒体识别信息,在再生时,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电子识别信息,进行与在光盘的BCA中存在的媒体识别信息的对照,由于根据对照结果进行再生控制,因此能够禁止通过非法无效复制得到的复制品的再生。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中的光盘的识别信息使用了各个光盘不同的ID,而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光盘识别信息也可以是表示DVD-RAM,DVD-R,DVD-RW等光盘的种类或者表示光盘制造时的组号码等。另外在插入各个光盘不同的媒体识别信息时,不一定需要插入特定写入在BCA区域中的各个光盘的媒体识别信息的全部位,可以插入其部分位。
(第2实施形态)
该实施形态是防止非法取入由记录装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复制品的实施形态。即,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copy free」,「onegeneration copy」的复制品是以个人使用为前提的,记录装置仅能够在把其复制品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区域中利用。如果该记录媒体在记录装置把其复制品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区域以外进行利用,则记录媒体超过了个人使用的范围,有可能被非法引用。
如果要禁止再生这样非法引用的记录媒体中的复制品,则可以如下进行。即,作为电子水印在复制品内预先埋入表示该复制品合法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在要再生其复制品而命令再生装置时,进行该再生装置的区域代码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区域代码的对照,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可以禁止再生。作为这样的区域码,可以考虑使用记录装置自身输出输入的国家或者或者表示销售该记录装置的区域的区域代码。
第11A图示出区域代码的一个例子。区域代码被分配3位的值,如果是000则表示北美地区,如果是001则表示日本、欧共地区,如果是010则表示南亚地区,如果是011则表示中南美洲,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另外除去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码以外,当然还可以使用提供给记录了该原始著作物的包型的读出专用的光盘的区域代码,通过公共网络92供给了原始著作物的提供者或者由数字卫星广播广播了该原始著作物的提供者(播放台)等的区域代码等。
第4图所示的CPU107根据第12图的流程所示的处理对象顺序通过进行记录控制实现作为电子水印新埋入区域代码那样构成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处理。以下参照第12图,说明第2实施形态中的CPU107的记录控制。
在第12图的步骤S501中,CPU107如果接收到原始著作物,则生成其复制品的同时,使电子水印检测单元104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其复制品内的复制代信息。在步骤S502中CPU107分别进行对应与电子水印内的复制代信息内容的处理。即,在复制代信息设定为「nomore copy」或者「never copy」时,在步骤S503中CPU107禁止向光盘108的记录。
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copy free」或者「one generationcopy」时,转移到步骤S504,CPU107获得埋入在驱动装置97的电子电路中的区域代码。在步骤S505中CPU107使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在所生成的复制品内插入有关驱动装置97的区域代码的电子水印,在步骤S506中CPU107进行向光盘108的记录。
另外,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one generation copy」时,除去该区域代码的埋入以外,还从光盘108上的BCA读出媒体识别信息,把所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传送给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把从BCA取得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内的处理,这些处理由于与第1实施形态所述所示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11B图以及第11C图对比地示出由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的复制代信息改写前后的情况。如第11B图所示,对于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10」的复制品,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了复制代信息的改写。这种情况下被设定为「10」的复制代信息被改写为表示「no morecopy」的「11」,添加取「0110110011100……110010011」这样值的媒体识别信息这一点与第1实施形态的第7C图以及第7D图相同。本图中可知在此基础上,添加了「001」这样的区域代码。「001」这样值的区域代码表示该复制品由设置在日本的记录装置记录在光盘中。
第13图模式地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第2实施形态的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本图是根据第6图而作图的,由于有很多的共同点,因此仅说明与第6图的差别。
如箭头y24所示那样,在复制品内埋入的电子水印是「onegeneration copy」,检测电子水印,把其改写为「no more copy」,把从BCA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再次埋入到复制品中,这一过程与第1实施形态的第6图相同。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复制品内后记录在光盘上这一点与第6图不同。另外如箭头y23所示,在电子水印是「copy free」时,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复制品中后记录在光盘上这一点也不同。
在再生装置中,通过第8图所示的CPU201进行第14图的流程所示的处理顺序实现再生作为电子水印新埋入了区域代码复制品的再生控制。以下参照第14图说明第2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的控制顺序。
在第14图的步骤S801中,CPU201指示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使得从埋入在从光盘202读出的复制品中的电子水印,检测区域代码以及复制代信息。在步骤S802中CPU201把从电子水印内检测出的区域代码与由CPU201取得的再生装置的区域代码进行比较。在两者不一致时在步骤S808中CPU201禁止来自光盘202的复制品的再生。在两者一致时CPU201转移到步骤S804以后的处理。
另外,这时作为复制品的电子水印埋入的区域代码与再生装置中的区域代码部分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由记录装置正当地记录的复制品。
在步骤S804中,取得由CPU201所判别的盘类型的信息。在盘类型是再生专用盘时,转移到步骤S809,CPU201进行来自光盘202的再生。在盘类型是可记录光盘时,转移到步骤S806,CPU201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从光盘202读出的复制品内的复制代信息。接着在步骤S807中CPU201进行电子水印内的复制代信息的译码,分别进行对于这些内容的处理。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one generationcopy」或者「never copy」时,在步骤S808中CPU201禁止来自光盘202的再生。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copy free」或者「no more copy」时,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进行媒体识别信息的对照,如果媒体识别信息一致则在步骤S809中CPU201进行来自光盘202的再生。
第15图是用于说明禁止本实施形态的再生装置的再生的说明图。本图是根据第10图而作图的,由于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因此仅说明差别点。
在本图中,可记录光盘71是记录装置正规地记录了复制品的记录媒体,可记录光盘72是与可记录光盘71同样正规地记录了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但却是经过不正当的流通途径流通的非法流通品。可记录光盘71如方框w1的内部所示那样,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o morecopy」,BCA中的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复制品中的媒体识别信息一致这一点与第10图相同,而在此基础上,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与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地区的区域代码一致。由于媒体识别信息以及区域代码一致,因此记录在可记录光盘71中的复制品被认为是正规的复制品,由再生装置进行再生。
可记录光盘72如方框w3的内部所示那样,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no more copy」,BCA中的媒体识别信息与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一致这一点与可记录光盘71相同,但是由于是经过不正当的流通途径的光盘,因此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与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不一致。由于区域代码不一致,因此记录在可记录光盘72上的复制品被认为是非法流通的复制品,不能够由再生装置进行再生。
如以上那样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通过作为电子水印检测区域代码,能够防止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的复制品非法地引入。
(第3实施形态)
第3实施形态是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原始著作物的复制品时,在复制品内预先埋入再生品质信息,进行复制品的再生时的画质、音质限制的实施形态。这里复制品中的再生品质的限制通过指定抽样频率或者量化位数实现。
使用第16图说明抽样频率或者量化位数的具体内容。第16图示出作为数字数据怎样表现模拟原信号。
所谓「抽样频率」是表示在把数字数据译码为模拟数据时,用于把数字值进行抽样的一定间隔k1、k2、k3的频率。一般在数字值的译码时,对于数字值以2×B次/秒以上的速度进行了抽样,能够把具有最高频率B(Hz)以下信号频谱的模拟值进行译码。这是因为在抽样定理中,如果把模拟数据的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记为B(Hz),则其信号能够通过以2×B次/秒以上的速度进行的抽样复原。即,在再生品质信息中,如果提高抽样频率,则要译码的模拟数据的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升高,如果降低抽样频率,则要译码的模拟数据的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降低。
所谓「量化位数」是确定第16图的振幅图所示的量化级间隔长短j1,j2,j3,j4……的位数。在第16图中,数字值的振幅用以量化位数表示的量化级间隔分割,近似于最接近于各抽样点地量化级。
第17图示使用量化位数为8位以及9位的量化位通过四舍五入进行量化的过程。
在本图中,作为量化位数是8位时的数字值例示了“0,1,2,3,4”,作为量化位数是9位时的数字值例示了“0,1,2,3,4,5,6,7,8”。如果把量化位数增加1位则量化级数成为2倍,量化级间隔成为一半。
第17图左侧的模拟值在量化位数为8位时,表现为“3”。如果参照本图的右侧,则模拟值在的量化位数为9位时,表现为“7”。进而,如果把量化位数为8位时的最大量化误差d1与量化位数为9位时的最大量化误差d2进行比较,则可知量化误差d2与d1相比减少一半。
这样如果把量化位数增加1倍则最大量化误差也减少一半,可知由此在使量化位数改变的情况下,复原的模拟数据的精度发生变化。
接着说明再生品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第18B图示出有关数字声音数据以及数字图像数据再生品质信息的一个例子。本图中,有关数字声音数据的再生品质信息由抽样频率信息和量化位数信息构成。抽样频率信息是通过指定001~110的值,向再生装置发出命令使得以「48kHz,96kHz,192kHz,44.1kHz,88.2kHz,176.4kHz」的某一个抽样频率进行再生的信息。
量化位数信息是通过指定001~110的值,向再生装置发出命令使得以「16位,20位,24位」的某一个量化位数进行再生的信息。
其次,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记录装置。本实施形态中的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所示的相同,根据第19图的流程所示的处理顺序通过进行记录控制实现使用了上述的再生品质信息的再生品质的限制。以下参照第19图的流程,说明第3实施形态中的记录控制。
第19图中,步骤S601至步骤S603与第12图的步骤S501至步骤S503相同。在步骤S604中,识别了复制品的数据种类以后,根据预先确定的判断基准,决定再生其复制品时的再生品质。在步骤S605中CPU107使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作为电子水印插入所决定的再生品质信息,在步骤S606中CPU107进行向光盘108的记录。
第18B图以及第18C图对比地示出了由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的复制代信息改写前后的情况。如第18B图所示,对于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10」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电子水印插入单元105进行了复制代信息的改写。这种情况下被设定为「10」的复制代信息被改写为表示「no more copy」的「11」,添加了取「0110110011100……110010011」这样值的媒体识别信息(这一点与第1实施形态的第7C图以及第7D图相同)。本图在此基础上,可知添加了取「010」这样值的抽样频率和取「01」这样值的量化位数信息。「010」这样的值表示应该以96kHz的抽样频率再生该数字复制品,「01」表示应该以16位的量化位数进行译码。
第20图模式地示出如何进行使用了第3实施形态的复制代信息的复制控制。本图是根据第6图而作图的,由于有很多共同点,因此仅说明差别点。
如箭头y24所示那样,埋入在复制品中的电子水印是「onegeneration copy」时检测该电子水印,并且把其改写为「no morecopy」,把从BCA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再次埋入到复制品中。这一点与第1实施形态的第6图相同,而在再生复制时的再生品质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中,并且记录在光盘上这一点与第6图不同。另外如箭头y23所示那样在电子水印是「copy free」时,再生复制品时的再生品质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复制品中并且记录在光盘上这一点也不同。
其次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本实施形态中的再生装置的内部结构采用第21图所示的结构。在第21图中与第8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对新添加的部分(品质控制单元207)添加新的参考符号。以下,说明对于在第21图中新设置的品质控制单元207进行说明。
如果从电子水印检测单元205输出复制品,则品质控制单元207控制译码单元206使得以再生品质信息中所示出的抽样频率信息以及量化位数信息进行复制品的再生。例如,在复制品是以176.4kHz的抽样频率量化了的数字声音数据,在其声音数据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以「010」的表示96kHz的抽样频率的再生品质时,品质控制单元207控制译码单元206使得在以176.4kHz的抽样频率量化的数字声音数据中,截断超过96kHz的抽样频率的声音成分,译码并输出96kHz抽样频率以下的声音成分。
假设复制品是以24位的量化位数量化的数字声音数据,在其数字声音数据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以「01」的表示16位量化位数的再生品质信息。这种情况下,品质控制单元207控制译码单元206使得在以24位的量化位数量化了的数字声音数据中,把低位16位的声音成分进行译码,截断高位8位的声音成分。
品质控制单元207的功能如以上所示,而使用了上述那样的再生品质信息的再生品质的限制根据第22图的流程所示的处理顺序,通过进行再生控制实现。以下参照第22图的流程,说明第3实施形态中的再生控制。
在第22图中,步骤S1001,步骤S1003以及步骤S1004与第9图的步骤S701,步骤S703以及步骤S710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1001中,如果光盘202被判断为是再生专用盘,则转移到步骤S1002,CPU201进行再生。在步骤S1004中CPU201进行基于电子水印内的复制代信息的判断,如果结果是「one generation copy」或者「nevercopy」,则在步骤S1005中CPU201禁止来自光盘202的再生。在复制代信息被设定为「copy free」或者「no more copy」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7中CPU201使品质控制单元207开始基于电子水印内的再生品质信息的再生品质控制。以后转移到步骤S1002进行再生。
如以上那样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则再生装置通过根据再生品质信息,使画质或者音质变化进行再生,能够谋求真正的数字著作物与其复制品的差别。
上述第1~第3实施形态只不过是作为当前能够期待最佳效果的系统例子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实施。具体地讲,能够进行以下(a)(b)(c)(d)(e)所示那样的变更实施。
(a)可以使用执行形式程序实现参照第5图,第9图,第12图,第14图,第19图,第22图的流程说明过的处理顺序等,将该程序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作为流通销售的对象。在这样的记录媒体中,有IC卡或者光盘,软盘等,而在其中记录的机器语言程序通过在通用计算机中装载提供使用。该通用计算机顺序执行装载的执行形式程序,实现本实施形态所示的再生装置,记录装置的功能。
(b)第23图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其它应用形态。本图与第4图的个人计算机90不同之点在于,可记录光盘108以及信号处理单元101分别改换为闪速存储器卡110以及卡连接器111。
闪速存储卡110具有「特出区」,「认证区」,「用户区」,「用户区」是与闪速存储器卡110连接的设备能够自由地写入各种各样的数据,能够自由地读出数据的区域,其内部区域由文件系统管理。
「特殊区」是对于闪速存储器卡110的每一个具有唯一值的媒体识别信息的区域。相对于用户区是可写入的这一点,特殊区是读出专用的,不能够改写存储在这里的媒体识别信息。
「认证区」与用户区相同,是能够写入数据的区域。与用户区的差别在于,在用户区中能够自由地进行数据的读写,而与此不同,在认证区中,仅在与闪速存储器卡110连接的设备和闪速存储器卡110确认了相互的正当性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读写,即,与闪速存储器卡110连接的设备仅在与闪速存储器卡110连接的设备和闪速存储器卡110的相互确认成功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读写。
当在闪速存储器卡110中记录被设定为「one generation copy」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时,作为电子水印通过把在该特殊区中的媒体识别信息写入到复制品中,即使记录媒体是闪速存储器卡,也能够进行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的复制权保护。
(c)第24图示出其它应用形态中的个人计算机90的内部结构。在本应用形态中,从主计算机91去除了用于从网络取得数字著作物的通信转接器93或者存储器95中的下载程序。在这里,如果从某处取得存储器95中的数字著作物,则在驱动装置97中装填了读出专用的光盘112时,读出记录在该读出专用盘光盘112中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95中。这样,在记录于读出专用的光盘112中的数字著作物中,如第1实施形态所示那样,作为电子水印预先埋入着复制代信息,根据该复制代信息,主计算机91进行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处理。
即使是记录在读出专用盘中的数字著作物,即,作为软件包的数字著作物,其复制品也能够记录在可记录光盘108上。
(d)在第3实施形态中,如果数字著作物是数字图像数据,则在再生品质信息中也可以设置文件连接参数。「文件连接参数」由于包含着扫描线数或者像素数,因此在再生数字图像数据时,能够以包含在上述再生品质信息中的扫描线数或者像素数单位进行内插。在数字著作物是数字图像数据时,由于通过这样的内插限制再生时的品质,因此能够实现再生品质的控制。
(e)第14图中在译码单元206的前一级设置了品质控制单元207,而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在译码单元206的内部。
(f)在3个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检测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作为电子水印在复制品中埋入复制属性,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情况,而也可以检测添加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把复制属性添加在复制品中,记录到记录媒体上。这种添加的具体形态中有以下(f-1)(f-2)(f-3)所示的形态。
(f-1)在把复制品记录到记录媒体上时,在设置于各个复制品中的管理信息中,可以预先存储对于各个复制品的复制属性。
(f-2)在复制品收录在计算机文件中时,可以在同一文件名称但是扩展名不同的其它文件中收录复制属性。
(f-3)在复制品收录在计算机文件中时,可以构成为在该文件中设置连接信息,使得能够通过该连接信息,取得收录了复制属性的文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制造能够私人复制的记录装置或者再生通过私人复制得到的复制品的再生装置时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在音像设备或者信息设备的制造业中具有可利用性。

Claims (30)

1.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有关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复制属性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其特征在于:
具备
通过读取埋入在数字著作物中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装置;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仅允许限于第1代复制品向记录媒体的记录意思的一代复制属性时,把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改写为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改写装置;
读出在成为记录该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装置;
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媒体是光盘,
上述读出装置作为媒体识别信息读出记录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的信息,
上述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记录在所读出的突发截断区中的至少一部分信息的复制品。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记录着该记录媒体制造时的组号码,
上述读出装置作为媒体识别信息读出记录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的组号码,
上述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所读出的组号码的复制品。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记录装置还具备存储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提供给记录了该原始著作物媒体包的区域代码,表示供给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某一个的存储装置;
上述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识别码媒体的至少一部分一起,作为电子水印还埋入区域代码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记录装置还具备生成进行上述复制品的再生时的再生品质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的生成装置,
上述记录装置还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再生品质信息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
6.一种再生装置,该再生装置再生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著作物的复制品,其中,该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复制属性和有关其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具备
通过读取埋入在数字著作物中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装置;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时,读出在记录着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装置;
通过把作为电子水印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由读出装置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对照,判断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复制品是第1代复制品还是禁止进行记录的第2代以后的复制品的对照装置;
仅在由对照装置判断为是第1代复制品时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照装置具备判断作为电子水印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提供给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全部一致或者部分一致的第1判断单元。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内,与媒体识别信息一起,作为电子水印还埋入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提供给记录了该数字著作物的媒体包的区域代码,表示供给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某一个,
上述再生装置还具备存储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的存储装置,
上述对照装置还具有判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区域代码与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全部一致或者部分一致的第2判断单元,
上述再生装置仅在第2判断单元判断为是一致,而且第1判断单元也判断为是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复制品的再生。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中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内还埋入着进行数字著作物的再生时的再生品质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
上述再生装置在第1判断单元判断为是一致时,以对应于再生品质信息所示的限制的再生品质进行复制品的再生。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生品质信息包还抽样频率信息,
上述再生装置对于从记录媒体读出的复制品,通过进行基于包含在再生品质信息中的抽样频率信息的译码处理,限制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再生时的品质。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生品质信息包含量化位数信息,
上述再生装置对于从记录媒体读出的复制品,通过进行基于包含在再生品质信息中的量化位数信息的译码处理,限制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再生时的品质。
12.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制品包含数字图像数据,
再生品质信息包括扫描线数或者像素数,
上述再生装置在再生数字图像数据时,以基于包含在上述再生品质信息中的扫描线数或者像素数单位进行内插,限制数字图像数据再生时的品质。
13.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以不可修改状态提供媒体识别信息,
记录着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与其媒体识别信息相同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和表示禁止复制品的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媒体是光盘,
上述媒体识别信息是记录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媒体识别信息包含该记录媒体制造时的组号码,
上述复制品内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媒体识别信息中的至少组号码。
16.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内的复制品中还与上述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了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了该复制品的记录装置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提供记录了该数字著作物的媒体包的区域代码,供给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的某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复制品中作为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内还与上述识别信息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进行上述复制品的再生时的再生品质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
18.一种记录着使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该记录媒体以计算机可读取的形式记录着使计算机进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有关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着复制属性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处理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这些处理包括
通过读取埋入在数字著作物中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步骤;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表示仅允许第1代复制品向记录媒体的记录意思的一代复制属性时,把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改写为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改写步骤;
读出在成为记录该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步骤;
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媒体是光盘,
上述读出步骤作为媒体识别信息读出记录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记录的信息,
上述记录步骤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所读出的在突发截断区中记录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记录着该记录媒体制造时的组号码,
上述读出步骤作为媒体识别信息读出记录在光盘的突发截断区中的组号码,
上述记录步骤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所读出的组号码的复制品。
21.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计算机还具备存储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提供给记录了该数字著作物的媒体包的区域代码,表示供给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的某一个的存储装置,
上述记录步骤在记录媒体中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区域代码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
22.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还具备生成进行上述复制品的再生时的再生品质的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的生成步骤,
上述记录步骤还在记录媒体上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再生品质信息的原始著作物的复制品。
23.一种记录着使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该记录媒体以计算机可读取的形式记录着使计算机进行再生处理的程序,该再生处理再生作为被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著作物的复制品,其中,该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复制属性和关于其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这些处理包括
通过读取埋入在数字著作物中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步骤;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禁止复制品的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时,读出在记录着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步骤;
通过进行作为电子水印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通过读出步骤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对照,判断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复制品是第1代复制品还是禁止记录的第2代以后的复制品的对照步骤;
仅在由对照步骤判断为是第1代复制品时进行再生的再生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照步骤具有判断作为电子水印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提供给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是全部一致还是部分一致的第1判断子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内,作为电子水印还埋入了表示记录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提供给记录了该数字著作物的媒体包的区域代码,表示供给了该数字著作物的提供者的区域代码中的某一个,
上述再生装置进而具备存储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的存储装置,
上述对照步骤还具有判断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的区域代码与表示再生装置自身的利用区域的区域代码是全部一致还是部分一致的第2判断子步骤,
上述再生步骤仅在上述第2判断子步骤判断为是一致,而且第1判断子步骤也判断为是一致时进行复制品的再生。
26.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中,与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一起,作为电子水印在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内还埋入着进行数字著作物的再生时的再生品质限制的再生品质信息,
上述再生步骤在第1判断子步骤判断为是一致时,以对应于再生品质信息所示出的限制的再生品质进行复制品的再生。
27.一种记录着使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程序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有关作为电子水印埋入着复制属性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其特征在于:
这些处理包括
通过读取在数字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步骤;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仅允许第1代复制品向记录媒体的记录意思的第1代复制属性时,把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改写为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改写步骤;
读出在成为记录该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步骤;
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步骤。
28.一种再生方法,该再生方法再生作为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著作物的复制品,其中,该复制品作为电子水印埋入了复制属性和关于其记录媒体的记录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通过读取在数字著作物中埋入的电子水印,取得复制属性的获取步骤;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禁止复制品的进一步复制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时,读出在记录了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步骤;
通过把作为电子水印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埋入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由读出步骤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对照,判断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复制品是第1代复制品还是禁止记录的第2代以后的复制品的对照步骤;
仅在由对照步骤判断为是第1代复制品时进行再生的再生步骤。
29.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对于添加了复制属性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取得添加在数字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的获取装置;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仅限于第1代复制品向记录媒体的记录意思的一代复制属性时,把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改写为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的改写装置;
读出在成为记录该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装置;
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添加了禁止多代复制属性和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
30.一种再生装置,该再生装置再生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著作物的复制品,其中,该复制品添加了复制属性和关于其记录媒体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取得添加在数字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的获取装置;
在所取得的复制属性是表示禁止复制品进一步复制意思的禁止多代复制属性时,读出在记录了数字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媒体中,以不可修改的状态记录着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读出装置;
通过把和禁止多代复制属性一起添加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由读出装置读出的媒体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对照,判断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复制品是第1代复制品还是禁止记录的第2代以后的复制品的对照装置;
仅在由对照装置判断为是第1代的复制品时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
CNB008067538A 1999-02-26 2000-02-23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8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050892A JP2000251395A (ja) 1999-02-26 1999-02-26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50892/99 1999-02-26
JP50892/1999 199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8592A true CN1348592A (zh) 2002-05-08
CN1188857C CN1188857C (zh) 2005-02-09

Family

ID=1287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675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857C (zh) 1999-02-26 2000-02-23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937553B1 (zh)
EP (1) EP1158514B1 (zh)
JP (1) JP2000251395A (zh)
KR (1) KR20010103027A (zh)
CN (1) CN1188857C (zh)
AU (1) AU2689500A (zh)
DE (1) DE60017877T2 (zh)
WO (1) WO20000526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3879C (zh) * 2003-06-24 2008-04-2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驱动设备、数据重放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863268B (zh) * 2005-05-13 2012-09-19 施乐公司 用于控制包括敏感信息的文件的再现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5108B2 (en) 1993-11-18 2013-08-06 Digimarc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using a digital watermark
US6788800B1 (en) 2000-07-25 2004-09-07 Digimarc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ng objects using embedded data
WO2001015380A1 (fr) * 1999-08-20 2001-03-01 Sony Corporation Systeme et procede d'emission d'informations, lecteur et procede d'acces,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et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supports d'enregistrement
WO2001031630A1 (fr) * 1999-10-29 2001-05-03 Sony Corporation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itement de donnees, et programme de stockage de supports
JP2001307424A (ja) * 2000-04-21 2001-11-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TW517230B (en) * 2000-10-06 2003-01-11 Pioneer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recording control program is sto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control program
CN1279532C (zh) 2000-10-31 2006-10-11 索尼公司 用于记录/播放嵌入附加信息的音频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KR100411376B1 (ko) * 2000-12-08 2003-12-18 주식회사 마크애니 워터마크를 이용하여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의 재생, 입력또는 출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기록 매체
JP3847557B2 (ja) 2000-12-22 2006-1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EP1442347A2 (en) * 2001-02-13 2004-08-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ocessing copy protection signals
JP3932810B2 (ja) * 2001-02-16 2007-06-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KR100393064B1 (ko) 2001-03-08 2003-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작권정보가 기록된 기록매체, 기록장치 및 그 기록방법
US7987510B2 (en) * 2001-03-28 2011-07-26 Rovi Solutions Corporation Self-protecting digital content
US20020141582A1 (en) * 2001-03-28 2002-10-03 Kocher Paul C. Content security layer providing long-term renewable security
JP2003228631A (ja) * 2001-11-28 2003-08-15 Canon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5516321A (ja) * 2002-02-01 2005-06-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電子透かしベース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005098A (ja) * 2002-05-31 2004-01-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楽曲記録再生システム、楽曲記録再生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楽曲記録再生装置、楽曲記録処理プログラム、楽曲記録再生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楽曲記録方法
JP2004047020A (ja) * 2002-07-15 2004-02-1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磁気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固定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471067B2 (ja) * 2003-02-17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複製管理システム、複製管理装置、複製管理方法、コンテンツ複製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複製方法
JP2006520043A (ja) * 2003-03-04 2006-08-3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コピープロテクトされた素材の地理的領域への限定的な頒布
JP4043388B2 (ja) * 2003-03-20 2008-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3719516B2 (ja) * 2003-06-11 200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023404B2 (ja) * 2003-07-04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再生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1081729B1 (ko) 2003-07-07 2011-11-08 로비 솔루션스 코포레이션 저작권 침해를 제어하고 쌍방향 컨텐츠를 인에이블시키기 위한 재프로그램가능한 보안
US8181884B2 (en) * 2003-11-17 2012-05-22 Digimarc Corporation Machine-readable features for objects
JP4306525B2 (ja) * 2004-04-16 2009-08-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283210B2 (ja) * 2004-11-30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761927B2 (en) * 2005-09-21 2010-07-20 Rovi Solution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access to data on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034921B2 (ja) 2007-12-14 2012-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ィスク、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7677962A (zh) * 2021-07-02 2024-03-08 叶立三 著作物流通资源生成与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和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9629A (ja) 1995-06-12 1996-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不正コピー防止装置、記録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304032B2 (ja) 1995-12-08 2002-07-2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3778236B2 (ja) 1996-10-22 2006-05-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伝送方法、映像信号出力方法、映像信号出力装置および付加情報検出装置
KR100472335B1 (ko) * 1996-12-19 2005-02-21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디스크, 광 디스크의 추기정보 기록방법 및 재생방법, 광디스크의 재생장치, 광 디스크의 기록 재생장치, 광 디스크의추기정보 기록장치 및 광 디스크의 기록장치
JP3349910B2 (ja) * 1997-02-12 2002-11-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エンコードシステム
TW389900B (en) * 1997-10-09 2000-05-1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 disces, producing methods and production apparatus of the optical discs
KR100255191B1 (ko) * 1997-12-31 2000-06-01 윤종용 광 디스크 재생장치에서 종류 검출을 위한 디스크와그 종류 검출방법
JP3972460B2 (ja) 1998-05-12 2007-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の複製制限機能を有する記録装置及び複製制限方法、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複製制限用記憶媒体及び複製制限用記憶媒体への情報書き込み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に係る著作権使用料の課金徴収方法
JP3941225B2 (ja) 1998-05-28 2007-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記録装置
JP4162294B2 (ja) * 1998-07-03 2008-10-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複製制限機能を有する情報再生装置
JP3304069B2 (ja) 1998-11-10 2002-07-2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3879C (zh) * 2003-06-24 2008-04-2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驱动设备、数据重放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863268B (zh) * 2005-05-13 2012-09-19 施乐公司 用于控制包括敏感信息的文件的再现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0052691A1 (fr) 2000-09-08
JP2000251395A (ja) 2000-09-14
KR20010103027A (ko) 2001-11-17
CN1188857C (zh) 2005-02-09
US6937553B1 (en) 2005-08-30
DE60017877D1 (de) 2005-03-10
AU2689500A (en) 2000-09-21
EP1158514A4 (en) 2002-09-25
DE60017877T2 (de) 2005-06-30
EP1158514B1 (en) 2005-02-02
EP1158514A1 (en) 2001-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857C (zh)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
CN1185654C (zh) 数字数据复制控制系统及其方法以及光盘播放装置
CN1148624C (zh) 数据拷贝系统及方法,数据读取设备,数据写设备及数据记录介质
CN1386238A (zh) 记录媒体、许可管理装置、和记录及回放装置
CN1193368C (zh) 记录和再现加密音频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55799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66699C (zh) 数据再现装置和方法、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电路元件
CN1201321C (zh) 再生装置与方法
CN1240067C (zh) 数据重放装置和方法
CN1926623A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808608A (zh) 向/从记录介质中记录和再生样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7334266B2 (en) Reproduc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871653A (zh) Dvd拷贝保护
CN1881219A (zh) 将不受拷贝保护的数据转换成受拷贝保护的数据的方法
CN1957417A (zh) 再现方法和再现设备
CN1229740C (zh) 再现装置和复制控制方法
CN1710507A (zh) 内容再现设备及方法、内容管理设备及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45500A (zh) 信息记录/再现处理设备和方法,记录介质和计算机程序
CN1261941C (zh) 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数据输出控制方法、数据输出方法、检错方法以及数据输出和再现方法
CN1831994A (zh) 利用介质id加密的内容数据记录设备
CN1338744A (zh)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751349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和记录媒体以及程序
CN1199176C (zh) 内容数据、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748256A (zh) 数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再现装置
CN1910688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及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