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8744A -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8744A
CN1338744A CN01122877A CN01122877A CN1338744A CN 1338744 A CN1338744 A CN 1338744A CN 01122877 A CN01122877 A CN 01122877A CN 01122877 A CN01122877 A CN 01122877A CN 1338744 A CN1338744 A CN 1338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ignal
signal
content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22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886C (zh
Inventor
黑田和男
守山义明
铃木敏雄
吉田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3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8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8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are linked to media defects or read/write e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8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devices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ontents to/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68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prevent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access
    • G11B20/0068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prevent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access said measures preventing that a usable copy of recorded data can be made on another mediu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6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 G11B20/1809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by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把拷贝控制信息添加到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版权保护方法。在本方法中,当通过所述设备传播信息信号时,表示预定设备(2,3,4,6)属性的属性信息就添加到信息信号中。之后依据该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对信息信号的记录加以控制。例如,即使拷贝控制信息因为信息信号是通过非法路径(B,D,F)传播的,而允许对内容的拷贝,但因为属性信息表示了再现装置(6)的属性,所以实际上拷贝是被禁止的。

Description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 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的版权保护技术。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避免非法拷贝的保护技术,这项技术会为相应于内容的数字信号提供拷贝控制信息。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相关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既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记录各种内容,例如将图象、音乐以及类似的信息作为数字信号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也可以把其作为数字信号来传输。原本,这些内容都是受版权保护的对象。但是,如果非法拷贝并散发了记录有这些内容的信息记录介质,那么就侵犯版权了。因此,为了有效保护这些内容的版权,需要各种用于避免非法拷贝的方法。
为了避免针对上面所涉及内容的非法拷贝,已知一种拷贝保护系统,通过向该内容提供拷贝控制信息,从而在记录并传输该内容的过程中保护了该内容。例如,通过在数字信号中作为水印嵌入拷贝控制信息,或者通过对拷贝控制信息进行单独加密。此外,和拷贝保护系统相一致的再现装置和记录装置能够通过识别这种拷贝控制信息,明确地判断出要拷贝的内容,以及拷贝内容的次数。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当使用和与上述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设备时,实际上很难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例如,在拷贝保护系统中,如果拷贝拷贝次数只限制在一次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在记录装置中实现对拷贝控制信息的更新,这样一次拷贝之后的其它拷贝都被禁止了。但是如果拷贝控制信息是由与上述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时,就不可能根据记录在前述记录介质中的拷贝控制信息判断出该信息是否已经被拷贝过一次。因此,内容就可能被多次拷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那些和非法的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使得内容因为被多次拷贝而传播开来,那么就会对根据版权有效地保护内容造成极大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把前述这些问题考虑在内了,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版权保护方法、一种再现方法、一种再现装置、一种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拷贝内容的传播,并强有力地保护那些受版权保护的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版权保护方法实现,该方法是把拷贝控制信息加入到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中。本方法涉及到下面一些过程:当信息信号经设备传播时,向信息信号中加入表示预定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以及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控制对信息信号的记录。
根据本发明,当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输入到预定设备时,就加入表示该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以及当记录信息信号时,以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对记录进行控制。因此即使是和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没有适当地更新拷贝控制信息,也可以判断为通过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再现了信息信号,从而能有效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属性信息是由用于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与内容关联的信息信号的再现装置加入的。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个方面,当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由再现装置再现时,表示该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被加到信息信号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更多的设备判断出信息信号是从再现装置中输出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控制记录信息信号的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是一个在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属性的情况下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依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当以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为基础,识别表示再现装置的属性信息和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时,禁止对信息信号的记录。因此,即使是与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已经记录了一次信息信号的事实没有在拷贝控制信息中反映出来,我们还是可以知道该信息信号是从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记录介质中再现出来的,且这个信息信号已经被记录过一次了,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该信息信号不能再被记录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再现方法实现,该再现方法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该方法涉及到下面一些过程:当信息信号被再现时,将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加入信息信号;以及向外部输出信息信号。
依据本发明,可以使除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识别出到内容是在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作用基础上通过再现装置再现的,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再现装置实现,该再现装置依据拷贝控制信息,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这些设备包括:当信息信号被再现时,将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加到信息信号上的添加设备;以及用于向外部输出信息信号的输出设备。
依据本发明,我们可以使除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识别出内容是在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作用基础上通过再现装置再现的,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添加设备用与预定模式一致的数据代替和内容相关的一部分数字信号,其中,预定模式是和属性信息相关的。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因为数字信号的一部分,也就是从再现装置外部地输出的那一部分,包括一种和表示这种再现装置的属性的属性信息相关的模式,所以可以简单地传输这一属性信息,而不需加入额外信号。
本发明的上面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记录方法实现,该方法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将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本方法提供了下面一些过程: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表示用于传播信息信号的预定设备的属性信息;以识别结果为基础,控制对信息信号的记录。
依据本发明,当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输入到预定设备时,就会加入表示该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并且一旦记录了信息信号,就会以该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控制记录。因此,记录装置能够判断是否允许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来记录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控制记录信息信号的处理是这样一个处理,即:在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属性的情况下,禁止记录和内容关联的信息信号。
依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即使当参考拷贝控制信息已经确定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时,记录装置也还是能够参考属性信息判断出信息信号是从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记录介质中再现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那些已被复制过一次的内容进行更多次拷贝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实现的,该记录装置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将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这些设备包括:用于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表示用于传播信息信号的预定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一个识别设备;以及依据上述识别结果,控制信息信号的记录的控制设备。
依据本发明,当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输入到预定设备时,就加入表示该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并且当记录信息信号时,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对记录进行控制。因此,记录装置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允许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对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控制设备在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属性的情况下,禁止对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依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即使参考了拷贝控制信息而确定出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再现,记录装置也还是能够参考属性信息判断出信息信号是从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记录介质中再现出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那些已被复制过一次的内容进行更多次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版权保护方法实现,该方法在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中加入了拷贝控制信息,这个方法提供有:当从记录介质再现出一信息信号并在该信息信号中当由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时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进行差错校验;以及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属性信息基础,控制信息信号的记录以及再现。
依据本发明,在将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时所加入的差错校验代码是在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某个预定记录位置的条件下生成的。一旦再现了这一记录介质,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了预定的记录位置及提供了一个差错校验之后,就会输出再现信号。然后,就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来控制所有再现和记录情况下的拷贝。因此,如果没有在向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信号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上述差错校验代码,那么就会在处理后面的再现过程中产生错误,这样就不可能正常再现信息信号。其结果,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由于校验能力的限制,产生于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定记录位置的条件之下的差错校验代码是不能校验原始记录信息中的错误的。因此,如果属性信息没有被代替,我们就可以通过出现的错误完全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对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在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预定属性信息是在预先设置的记录位置上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依据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而识别出预定的属性信息和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时,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因此,属性信息可以实现和上面的第三个方面相同的效果,而且对这些属性信息的处理方式还可以和原始信息信号相同,这样能容易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再现方法实现,该再现方法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该方法涉及到下面一些处理:当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就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进行差错校验;并且向外部输出再现信号。
依据本发明,我们可以使除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实现差错校验,根据差错校验就可以反映出该内容是否是通过该再现装置而被再现的事实,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如果实现的再现处理中没有用预定的属性信息来代替预定的记录位置,那么因为校验能力的限制,差错校验代码是不能校验原始记录信息中的错误的。因此,通过把所有出现在没有代替属性信息的非法系统中的错误都表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完全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再现装置实现,该再现装置依据拷贝控制信息,从记录介质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拷贝控制信息。所提供的这些装置包括:一个差错校验执行设备,用于当从记录介质上再现出一信息信号并在该信息信号中当由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执行差错校验;以及用于向外部输出再现信号的输出设备。
依据本发明,我们可以使除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实现差错校验,根据差错校验就可以反映出所述内容是否是通过再现装置而被再现的事实,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如果实现的再现处理中没有用预定的属性信息来代替预定的记录位置,那么因为校验能力的限制,差错校验代码不能校验原始记录信息中的错误。因此,通过把所有出现在没有代替属性信息的非法系统中的错误都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完全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记录方法实现的,该方法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将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这个方法具有以下处理: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的属性信息;然后,以该识别结果为基础,控制对信息信号的记录;并把差错校验代码添加到信息信号中,这里的差错校验代码是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产生的。
依据本发明,当依据上述第十一方面效果进行记录时,就可以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而判断出是否允许对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使用差错校验代码的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定的记录位置而产生的差错校验代码与原始记录信息不符,这样,如果没有实施上述替代处理的话,就可以通过使错误出现在非法系统中,来完全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控制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的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在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从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检测出预定属性信息的情况下,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即使已经参考拷贝控制信息而判断出只允许对所述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记录装置也还是能够判断出当识别出属性信息时,就不应该记录信息信号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对已被记录过一次的内容进行更多次的非法拷贝。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实现,该记录装置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将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中。所提供的这些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属性信息的识别设备;依据上述识别结果,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以及用于把差错校验代码添加到信息信号的添加设备,这里的差错校验代码是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产生的。
依据本发明,当依据上述第十一个方面的作用进行记录时,就可以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判断出是否允许对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使用差错校验代码的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定的记录位置而产生的差错校验代码与原始记录信息不符,这样如果没有实施上面说明的替代处理的话,就可以在非法系统中通过把错误表现出来,来完全排除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并且预定的属性信息是在预先设置的记录位置上被检测到时,控制设备就会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依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即使已经参考拷贝控制信息而判断出对所述内容只能进行一次拷贝,记录装置也还是能够判断出当识别出属性信息时,就不应该记录信息信号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已被记录过一次的内容进行更多次的非法拷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张框图,它显示了一个系统结构,用于解释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概念;
图2A表示的是在只通过使用图1(NO.1)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的传播路径和拷贝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图2B表示的是在只通过使用图1(NO.2)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的传播路径和拷贝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图2C表示的是在只通过使用图1(NO.3)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的传播路径和拷贝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
图3A表示的是在除通过使用图1(NO.1)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之外,还使用其中的属性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路径、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3B表示的是在除通过使用图1(NO.2)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之外,还使用其中的属性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路径、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3C表示的是在除通过使用图1(NO.3)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的拷贝控制信息之外,还使用其中的属性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路径、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4是一张框图,用于显示第一实施例中再现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5显示的是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再现装置的属性信息添加电路,添加属性信息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6是一张框图,用于显示第一实施例中记录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7显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实现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一张框图,它显示的系统结构解释了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的概念;
图9是一张框图,它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再现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10是一张框图,它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记录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11是一张用来解释在第二实施例中,关于ECC块和属性信息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在第二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实现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显示了图12的步骤S17中处理属性信息的流程图;
图14表示的是在第二实施例的再现装置中实现的再现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我们先把本发明应用到了记录装置上,它能向一个可以记录与各种内容相应的信息信号的盘执行记录操作;然后又把本发明应用到一个再现装置上,该装置用于对前述盘执行再现操作。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下面的附图1到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使用图1到图3,就可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概要的说明。图1是一张框图,它显示的系统结构用于解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在图1的系统结构中,显示了接收装置1、依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2和4、依据本发明的再现装置3和6、记录装置5和盘71到73,其中,可以向这些盘中写入与所述内容相应的数字信号。在这些装置中,假定在一个预定的记录系统中,记录装置2和4与CPS(拷贝保护系统)是一致的;在一个预定的再现系统中,再现装置3和6也与拷贝保护系统一致。与此相反,假定在再现系统中,记录装置5和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
依据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述拷贝保护系统是起所述内容的版权作用的。因此,采用一种方法,该方法向与所述内容相应的数字信号提供拷贝控制信息(CCI),并且通过水印技术把拷贝控制信息填入数字信号中。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法是,作为拷贝控制信息的一个例子,还可以举出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的代码(拷贝一次(1,0))、禁止对内容进行拷贝的代码(禁止拷贝(1,1))、对内容的拷贝不进行任何限制的代码(自由拷贝(0,0)),此外还可以举出只允许对上面说明的拷贝一次(1,0)的内容进行一次拷贝的代码、以及类似于禁止对内容再进行其它拷贝的代码(不再拷贝(1,0∶1,1))。
在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中,接收装置1的一个功能就是作为一个用来接收来自于外部空中的传输信号,并把相应于内容的数字信号解调,然后再输出到外部的机顶盒。这里,我们假设,作为拷贝控制信息的拷贝一次(1,0)是在接收装置1的数字信号中被设置的。
记录装置2和4输入来自外部的与所述内容相应的数字信号,对安装在内部的盘执行记录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装置2和4决定了给予数字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并且控制了与记录系统中的拷贝保护系统相应的记录操作。关于记录装置2和4的详细结构和详细操作都会在后面做详细介绍。另一方面,记录装置5的结构和操作与记录装置2和4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记录装置5和上述记录系统中的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所以没有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执行记录操作。
此外,再现装置3和6对与安装于其中的盘的内容相应的数字信号执行再现操作,并把再现结果输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再现装置3和6识别了传给数字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并响应再现系统中的拷贝保护系统,对再现操作进行控制。同样,后面我们还会专门介绍再现装置3和6的具体结构和具体操作。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果把表示传播数字信号的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提供给与除上面说明的拷贝控制信息之外的内容相关的数字信号,那么版权对内容的保护就会显得更加强有力。在下文中,还会解释该属性信息的功能和职责。而且还会解释方法是如何通过使用属性信息,而起内容的版权保护作用的。
为了解释第一实施例的版权保护方法,我们将参照附图1到附图3解释只通过拷贝控制信息来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和通过除使用拷贝控制信息之外还使用属性信息来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之间的区别。图2显示的是在只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来避免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的传播路径和拷贝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图2A到2C显示的情况是把从接收装置1中输出的数字信号记录到记录装置4的盘73中。图2A显示的数字信号通过和图1相关联的作为传播路径的路径G被记录的情况;图2B显示的数字信号通过作为传播路径的路径A、C和E记录的;而图2C表示的数字信号是通过作为传播路径的路径B、D和F被记录的情况。
在附图2A到2C中,接收装置1的每个数字信号都把拷贝一次(1,0)作为它们的拷贝控制信息。因此,下面所有对内容的拷贝都只允许进行一次。在图2A表示的情况中,从接收装置1中输出的数字信号直接通过路径G输入到记录装置4中,并记录在盘73上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以后对内容的重复拷贝,就把拷贝控制信息更新为不再拷贝(1,0∶1,1)。另外,拷贝控制信息的更新是通过额外写入水印实现的。
然后在图2B中,从接收装置1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记录在盘71中的路径A被输入到记录装置2。同时,把拷贝控制信息更新为不再拷贝(1,0∶1,1)。随后,把盘71通过路径C载入到再现装置3,这样记录在盘71中的数字信号就被再现并被输出了。然后,从再现装置3中输出的数字输出信号又通过路径E输入到记录装置4。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记录装置4中的拷贝控制信息可以看出这时拷贝控制信息已经设为不再拷贝(1,0∶1,1)了,所以禁止了对盘73中的内容进行记录。
相反,在图2C所示的情况中,从接收装置1中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路径B输入到记录装置5,并记录在盘72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记录装置5和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所以它包含的拷贝控制信息仍然是拷贝一次(1,0),而没有更新为不再拷贝(1,0∶1,1)。然后,通过路径D把盘72装载到再现装置6,这样记录在盘72中的数字信号就被再现并被输出了。随后,从再现装置6中输出的数字输出信号又通过路径F输入到记录装置4。但是,因为这时的拷贝控制信息仍然是拷贝一次(1,0),所以从再现装置6输出的数字输出信号就无法和从接收装置1输出的数字信号识别开来,这样就没有禁止对盘73进行内容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5存于数字信号的传播路径中,那么只使用拷贝控制信息的拷贝保护系统就不能有效地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采用下述属性信息就可以有效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图3显示的是在通过使用除拷贝控制信息之外,还使用属性信息来避免对内容进行非法拷贝的情况下,数字信号传播路径、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图3中,第一实施例的属性信息包括要添加到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再现装置3和6的数字信号中的信息,而且这个属性信息是由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代码组成的(在后面,我们把这种代码表示为“player”)。另外,在和拷贝保护系统一致的记录装置2和4中,加入到数字信号的属性信息被用来控制记录操作。作为另一种可替换方案,在后面,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在再现装置3和6中添加属性信息的方法,和在记录装置2和4中判断属性信息的方法。
在图3中,把从接收装置1输出的数字信号记录到记录装置4的盘73的传播路径和图2中相同的情况是一样的。另外,在数字信号中要设置的拷贝控制信息也是和图2中相同的情况是一样的,但图3C的记录装置4除外。
下面,将说明图3所示的属性信息。首先,在图3A所示的情况中,因为再现装置3和6没有包括在传播路径中,所以就不能把属性信息加入到数字信号中。另一方面,在图3B所示的情况中,如果把记录装置2记录的盘71通过路径C装载到再现装置3,那么在再现操作之后,属性信息“player”就会被加入到数字信号中。然后,当从再现装置3输出的数字输出信号通过路径E输入到记录装置4时,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首先就会检查记录操作,这样和图2B的情况一样,禁止向盘73中记录内容。所以在图3B的情况中,最终的判断结果和图2B的结果是一样的。
相反,在图3C所示的情况中,当把记录装置2记录的盘72通过路径D装载到再现装置6时,和图3B所示的情况一样,加入了属性信息“player”的数字信号就通过路径E输入到记录装置4中了。另一方面,和上面说明的一样,尽管这时的拷贝控制信息和从接收装置1输出的数字信号一样,都是设置为拷贝一次(1,0)的,但是记录装置4可以识别属性信息“player”,这样数字信号就不会象图2B那样传播了。因此,我们就可以把那些和非法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非法拷贝,在它们的传播路径上给识别出来。所以在图3C所示的情况中,我们就可以禁止对盘73中的内容进行拷贝,这一点和图2C所示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通过使用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可以判断出非法拷贝,这样,即使是对通过和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5记录的数字信号,我们也可以在以后完全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
下面,图4表示的是一张第一实施例中再现装置3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在这一情况中,再现装置6的结构和再现装置3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图4表示的再现装置3是由拾取器11、主轴马达12、伺服控制单元13、RF放大器14、信号处理电路15、水印检测单元16、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通信接口18、MPEG解码器19、数模转换器20和系统控制单元21组成的。
在上述结构中,当我们要使用一个要装载到再现装置3的盘100,例如该再现装置可以是一个盘,其中盘中的数字信号是和各种内容相关联的,而且这些数字信号是以和DVD一致的格式记录的。如果把盘100装载到再现装置3,主轴马达12就会驱动盘100旋转,并且盘100以伺服控制单元13预定的线性速度匀速旋转。然后,拾取器11把激光束射向盘100,并依据这个反射光而产生了RF信号。从拾取器11输出的RF信号又输入到RF放大器14,直至放大到预定电平。在此之后,在信号处理电路15中,RF信号就被加入了各种信号处理,例如差错校验处理等。
从信号处理电路15中输出的数字信号又分别输入到了水印检测单元16和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水印检测单元16检测包括在数字信号中的水印,即作为电子水印而嵌入到数字信号中的数据。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上述拷贝控制信息就可被从检测的水印中提取出来。
另一方面,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是由一个用来向数字信号中加入上述属性信息“player”的电路组成的。这里参照附图5,对利用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加入属性信息的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执行的处理是,依靠一种和属性信息“player”相关的预定模式,用数据来代替遵循MPEG(运动图象专家组)格式的帧图象数据的一部分。
如附图5所示,属性信息是通过把两种处理:处理A和处理B交替应用到从第N帧开始的连续若干帧图象数据中的亮度数据L1、L2和L3而加入的。在这种情况中,我们假设亮度数据L1的坐标位置为(X1,Y1),亮度数据L2的坐标位置为(X2,Y2),亮度数据L3的坐标位置为(X3,Y3)。这些坐标位置可以在一帧中预先通过确定一些邻近的预定位置而得到。
图5中的处理A进行的处理是把亮度数据L2的低四位都用0来代替。另外图5中的处理B进行的处理是用亮度数据L1和亮度数据L3的平均值来代替亮度数据L2。这样,处理A和处理B构成的处理不会对原始图象数据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处理A和处理B是结合在一起、在多帧中交替使用的,这样就可以降低处理后的原始图象数据非常偶然地和某种模式一致的概率了。尽管图5表示的情况中,处理过程是在五帧图象数据中反复进行的,但是实际处理的帧数可以依据情况而定。
再回到图4,从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中输出的数字信号又被输出到一个外部设备中,该外部设备包括一个公用通信接口,即通信接口18。这个通信接口18执行的是一个预定的通信接口操作,例如,这个操作是和规范IEEE1394一致的关于外连接设备的操作。
类似地,当从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中输出的数字信号被输入MPEG解码器19,并且在上述MPEG系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充处理之后,当前的数字信号就被数模转换器20转换成模拟信号了,然后再把该模拟信号输出到有模拟输入的外部设备中。
图4所示的系统控制单元21通过总线与再现装置3中的各个部件元件相连,以便传输控制信号、并控制整个操作。系统控制单元21从诸如是ROM的存储部件(没有表示出来)中读出用来控制对于盘100的再现操作进行控制的程序,以执行这一程序。
下面,图6是一张用来表示第一实施例中记录装置4的示意结构的框图。记录装置2具有和记录装置4相同的构造。图6表示的记录装置4是由拾取器31、主轴马达32、伺服控制单元33、通信接口34、模数转换器35、MPEG编码器36、水印检测单元37、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CCI插入部件39、信号处理电路40、LD驱动器41和系统控制单元42组成的。
在上述结构中,我们以与再现装置3中使用盘100相同的方式使用要装载到记录装置4中的盘100,该记录装置例如可以是能够记录信息信号的DVD。当把盘100装载到记录装置4时,主轴马达32就会驱动盘100旋转,并且盘100以由伺服控制单元33预定的线性速度匀速旋转。然后,拾取器31把激光束射向盘100,并把一个预定的信息信号写入到盘100中。写入盘100的信息信号是依据由下述外部设备输入的模拟输入信号或数字输入信号而产生的。
首先,从外部设备输入的数字输入信号通过通信接口34输入。这个通信接口34对外部连接的装置执行一个预定的通信接口操作,该操作例如是遵循规范IEEE1394的操作。另一方面,模数转换器35对从外部设备中输入的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并把它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从模数转换器35输出的数字信号由以MPEG系统为基础的MPEG编码器36进行了压缩处理。
接下来,从通信接口34或MPEG编码器36输出的输出信号就被分别输入到水印检测单元37、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和CCI插入部件39了。水印检测单元37检测包括在数字信号中的水印,例如作为电子水印嵌入在数字信号中的数据。依据第一实施例,通过从被检测到的水印中提取出上述拷贝控制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否允许在盘100中记录和内容相关联的数字输入信号。
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检测添加到数字信号中的属性信息。因此,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就可以有一种检测出包括在和上述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相关的数字信号的一部分中的预定代码的功能。例如,如果象图5那样把属性信息加入到数字信号中,通过从帧图象数据中读取亮度数据L1、L2和L3,并且依照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进行一次逆运算,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属性信息“player”已经加入到数字信号中了。
CCI插入部件39将水印插入到要记录在盘100上的数字信号中,该水印中的拷贝控制信息会根据水印检测单元37的检测结果进行更新。例如,如果数字输入信号的原始拷贝控制信息为拷贝一次(1,0),那么上述处理过程会把原始拷贝控制信息从拷贝一次(1,0)更新为不再拷贝(1,0∶1,1),以禁止以后的重复拷贝。
在CCI插入部件39的输出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40之后,它被输出到LD驱动器41,且对该信号进行了例如是差错校验处理的信号处理。LD驱动器41向拾取器31的半导体激光设备提供了一个和所要记录的数字信号相关的驱动信号。这样,和预定内容相关的数字信号就被记录在装载到LD驱动器41的盘100中了。
图6所示的系统控制单元42通过一条总线,与记录装置4内的各个部件元件连接在一起,以便传输控制信号、并控制整个操作。系统控制单元42从例如是ROM的存储部件(没有表示出来)中读出用来对盘100的记录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以执行这一程序。
下面,参照着附图7中的流程图,将说明依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装置4所执行的记录操作。在图7所示的处理中,为了开始对数字信号的输入,要先进行关于外部连接设备,例如接收装置1等的相互确认。然后,依据水印检测单元37的检测结果,上述设置在数字输入信号中的拷贝控制信息(CCI)就被识别出来了(步骤S1)。
然后,根据步骤S1的判断结果,判断拷贝控制信息是否已经设置为自由拷贝(0,0)(CF)(步骤S2)。换句话说,数字输入信号中的自由拷贝(0,0)是在步骤S2中判断出来的,因为如果这样,就不必执行禁止拷贝的处理了。如果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处理流程就直接转到步骤S6,以便马上开始记录操作。
如果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否”,就继续判断拷贝控制信息是否已经设置为拷贝一次(1,0)(CO)(步骤S3)。换句话说,我们把拷贝控制信息是否已经设置为拷贝一次(1,0)(CO)作为一个条件,来决定是否允许进行如图3所示的记录操作。如果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否”,那么拷贝控制信息被设定为不再拷贝(1,0∶1,1),或者为禁止拷贝(1,1),这样所有对盘100的记录就都被禁止了,这样,图7中的处理流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是”,就依据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的检测结果,来识别加入到数字输入信号中的属性信息(步骤S4)。然后,我们需要判断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player”是否已被添加到数字输入信号中(步骤S5)。如果步骤S5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如上所述,禁止向盘100进行记录。这样图7中的处理是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5的判断结果为“否”,就可以判断出数字输入信号没有被非法拷贝,这样就可以开始对盘100的记录操作了(步骤S6)。因此,和内容相关联的数字信号就写入盘100了。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案是,把数字输入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更新为不再拷贝(1,0∶1,1),它是如上所述作为水印额外插入到数字输入信号中的。
接下来,还需要判断是否记录装置4中的所有记录操作都结束了(步骤S7)。如果步骤S7的判断结果为“否”,处理流程就返回到步骤S1,以重复相同的处理。如果步骤S7的判断结果为“是”,图7中的处理流程就结束了。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即使和内容相关的数字信号通过与非法拷贝保护系统不一致的记录装置5而传播开来,也可以在再现装置6中,通过向数字信号加入属性信息,以及在记录装置4中,识别该属性信息的办法,来禁止向盘73中进行记录。因此,如果对内容的拷贝只允许进行一次,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有效避免所有多于一次的非法拷贝,这样版权对内容的保护水平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了。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8到14,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根据附图8,对第二实施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图8是一张框图,它显示的系统结构解释了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的概念。在图8的结构中,依次显示了接收装置1、依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7和9、依据本发明的再现装置8和10、记录装置5、可以写入和内容相关联的数字信号的盘71到73、以及事先记录有内容的预记录盘74,它可以由发行人等提供。
图8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似。但是,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系统结构的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使用了差错校验处理,来添加属性信息。因此,图8所示的记录装置7、9和再现装置8、10的结构和操作就会和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2、4和再现装置3、6的结构和操作稍有不同。后面我们将会详细说明这些区别。此外,在图8表示的系统结构中,接收装置1、和CPS不一致的记录装置5、以及盘71到73都是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应设备一样的。而且,在图8的系统中,使用拷贝控制信息的方法也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完全相同。
图9是一张用来表示第二实施例中再现装置8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再现装置10的结构和再现装置8是完全一样的。图9表示的再现装置8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拾取器11、主轴马达12、伺服控制单元13、RF放大器14、水印检测单元16、通信接口18、MPEG解码器19、数模转换器20、系统控制单元21和信号处理电路51。
通过和第一实施例的图4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上述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区别在于:本结构没有包括属性信息添加电路17,但在信号处理电路51中包括了属性信息处理电路51a。不过,图9中的其它结构和图4中的结构相同,这样,就可以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信号处理电路51对从RF放大器14输出的RF信号进行了各种信号处理,例如差错校验处理等。属性信息处理电路51a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了预定数据区域之后,对预先设置的ECC块进行差错校验处理。换句话说,正如在后面将要说明的,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一旦向盘100中记录信息信号,就进行这些处理,这样,当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ECC块中的预定数据区域时,差错校验处理就已经正确地实施了。因此,如果没有实施这一替代的再现装置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盘100进行了再现操作,那么就会出现错误,也就是说无法实现正确的再现。另外,后面会详细说明属性信息处理电路51a要实施的处理。
图10是一张用来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记录装置9的示意结构的框图,记录装置7和记录装置9的结构是一样的。图10表示的记录装置9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拾取器31、主轴马达32、伺服控制单元33、通信接口34、模数转换器35、MPEG编码器36、水印检测单元37、CCI插入部件39、LD驱动器41、系统控制单元42和信号处理电路61。
通过和第一实施例的图6进行比较,上述结构和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结构的区别在于:本结构没有包括属性信息检测单元38,但在信号处理部件61中,包括了属性信息处理电路61a。不过其它结构和图6中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信号处理电路61对从CCI插入部件39中输出的输出信号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差错校验处理等。然后,当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定数据区域的时候,把差错校验代码加入到预先设定的ECC块中,之后,属性信息处理电路61a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返回预定数据区。换句话说,和上述再现装置8实现的处理一起,上面这些处理不使用属性信息就可以避免非法的记录操作和非法的再现操作。另外,后面还会详细介绍属性信息处理电路61a所执行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11,解释ECC块和属性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向盘100记录或从盘100再现信息信号时,我们把ECC块看作是差错校验处理中的数据单元。如图11所示,ECC块是由以连续的十六个扇区为单元的单元块组成的,它的数据结构是包括192个数据行,每个数据行包括172个字节。而且172个竖行的每一行都加入了16字节的PO(外奇偶校验)奇偶校验,包括PO奇偶校验行在内的208个横行的每一行都加入了PI(内奇偶校验)奇偶校验。PO奇偶校验和PI奇偶校验都是作为差错校验代码的。分别使PO奇偶校验对应于用来差错校验的ECC外部代码,而PI奇偶校验对应于用来差错校验的ECC内部代码。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1所示,包括了102字节的数据,即17行×6字节的预定的数据区域101被预先设定为ECC块集。这个数据区域101对应的是记录位置,这些记录位置是预先设定的,这样做是为了用预定的数据行来代替原始存储的数据,从而根据得到的PO奇偶校验和PI奇偶校验,显示再现装置的属性信息。另外,在图11中,数据区域101是设定在ECC块的左上角的。不过,也可以把数据区域101设置在ECC块的其它任何部分。而且,用来显示再现装置属性信息的102字节的数据行也是可以适当设定的。
数据区域101的大小是17行×6字节,这样做的原因如下:即对ECC块进行差错校验处理时,能够检查出错误的区域最大尺寸是16行×5字节,它和在上述PO奇偶校验和PI奇偶校验的基础上的差错校验能力是相关。因此,如果把数据区域101的尺寸设置得大于16行×5字节,那么即使对ECC块进行差错校验处理,我们也不能校验出生成的错误。依据后面要提到的再现处理,当没有用属性信息代替数据区域101中的数据时,就会出现错误,而且出现的错误会超过校验能力的限制,这样就无法实现再现了。因此第二实施例是想利用ECC块的差错校验处理来避免非法拷贝,从而提高版权对内容的保护。
理想的情况是,我们把在图11介绍处理过程时用到的ECC块地址和数据区域101的位置都设置到一个实际并不使用的区域中,例如一块没有使用的用户区域,或者一块没有使用的保留区域。换句话说,正如后面将要说明的,对于再现操作,没有再现出记录在数据区域101中的原始数据,所以就不会影响对内容的再现。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的流程图,将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对记录装置9中实现的记录操作进行说明。如果记录操作开始于记录装置9,那么和图7中的步骤S1一样,首先识别拷贝控制信息(CCI)(步骤S11)。然后判断当前拷贝控制信息的设置值是否为自由拷贝(0,0)(CF)(步骤S12)。接下来,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处理过程就直接跳到步骤S16,立即开始执行记录操作。
如果步骤S12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就需要判断这时拷贝控制信息的设置值是否是拷贝一次(1,0)(CO)(步骤S13)。而且,如果步骤S13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图12中的处理就结束。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3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依照预定的ECC块,就可以检测出上述数据区域101中数据的取值了(步骤S14),这里的ECC块是预先设定的用来代替属性信息处理的。
下面,还要判断在步骤S14中检测到的数据的取值是否和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一致(步骤S15)。如果步骤S15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和上面说明的一样,禁止在盘100中记录信息信号,这样图12的处理就结束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对盘100的记录操作就会在ECC块的单元中实现(步骤S16)。
然后,对当前ECC决进行关于属性信息的处理和差错校验处理(步骤S17)。后面将参照图13详细解释步骤S17所执行的处理。
在图13中,首先判断要处理的ECC决是否包含一个预定的ECC块,其中设定的这个预定ECC块要被属性信息所代替(步骤S21)。如果步骤S21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图11所示,就用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来代替ECC决的数据区域101中的数据(步骤S22)。
然后在此状态下,分别计算PO奇偶校验和PI奇偶校验,再把计算结果作为差错校验代码加入到ECC块中(步骤S23)。接下来,把ECC块的数据区域101中的属性信息返回给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就是在步骤S22中没有用属性信息代替的数据(步骤S24),然后处理过程回到图12中的步骤S18。因此在这个阶段,ECC块中要处理的数据和PO奇偶校验以及PI奇偶校验是不一致的。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21中的判断结果为“否”,为了在ECC块中加入差错校验,就不执行上述替代操作,而直接进行差错校验处理(步骤S26),最后处理流程返回到图4的步骤S18。在这种情况下,ECC块中的数据通常已经包括PO奇偶校验和PI奇偶校验了。
回到图12,在步骤S16和步骤S17中终止处理的这个ECC块之后,处理过程转到下一个ECC块(步骤S18)。然后,要判断是否所有的记录操作都已经结束(步骤S19)。如果判断的结果是“否”,处理流程就返回到步骤S16,重复上述相同的操作;如果判断的结果是“是”,那么图12的处理流程就结束了。
另外,假定当预定ECC块的数据区域100中加入和附图12及13的处理流程中用到的差错校验代码相同的差错校验代码时,预记录盘74中预定ECC块的数据区域100也记录了记录信息,其中预记录盘是由发行人等预先提供的。
然后参照附图14中的流程图,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再现装置8执行的再现操作。当图14中的处理流程开始执行时,在再现装置8中,盘100的指定ECC块的再现操作也就开始了(步骤S31)。接下来,需要判断要处理的ECC块是否包括一个预定的ECC块,其中设定的这个预定ECC块要被属性信息所代替(步骤S32)。
如果步骤S32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就用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来代替ECC块的数据区域101中的数据(步骤S33)。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2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就不执行步骤S33中的处理。
下一步,对ECC块进行差错校验处理(步骤S34)。如果已经用属性信息代替了ECC块的数据区域中的数据,那么当数据区域101包含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时,才能正确地执行差错校验,这里的再现装置是和图12的处理流程相适应的。因此根据步骤S34的处理结果,先要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差错校验(步骤S35)。
如果步骤S35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就读出下一个ECC块来继续再现操作(步骤S36)。然后,再判断是否再现装置8中的所有再现操作都已经结束了(步骤S37)。如果判断结果为“否”,那么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32,并重复执行上述处理流程;但如果步骤S35中的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图14的处理流程就结束了。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5中的判断结果为“否”,说明差错校验失败了,这样就把同一地址上的ECC块再读取一次(步骤S38)。下面至少五次连续判断差错校验是否没有成功(步骤S39)。这样,把差错校验的判断连续重复执行五次可以使判断结果更加可信。
如果步骤S39中的判断结果为“否”,那么处理流程就跳转到步骤S37。如果步骤S39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就停止对盘100的再现操作(步骤S40),这样图14的处理流程就全部结束了。因此实现图14的处理流程的结果就是,在预定ECC块的数据区域101中,表示再现装置属性的属性信息代替了再现数据。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如果和内容相关联的数字信号是通过非法路径传播的,那么以后就可以根据属性信息是否存在以及差错校验的处理结果来避免对内容的非法拷贝了。另外,还可以避免对预先记录盘74和记录装置用来记录信息信号的盘的非法拷贝。这样,不需要增加设备结构的复杂度,通过使用现有的差错校验处理,就可以提高版权对内容的保护级别了。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记录是通过把表示预定设备属性的属性信息添加到信息信号来控制的,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非法拷贝内容的传播了;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版权保护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内容就可以受到版权强有力的保护了。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也可以以其它一些特定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当前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只能被看作是说明性的,并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是通过后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面那些详细说明来确定的,所有在权利要求的等价含义和范围之内的变化都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通过把拷贝控制信息增加到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版权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当通过所述设备传播信息信号时,把表示预定设备(1,2,3,4,5,6)属性的属性信息添加到信息信号中;并且
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和属性信息,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版权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属性信息是通过再现装置(3,6)增加的,所述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介质(71,72)中再现出和所述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版权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的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3,6)的属性时,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4.一种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从记录介质(71,72,7 3)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一个信息信号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当信息信号被再现时,把表示再现装置(3,6)属性的属性信息添加到信息信号中;以及
把信息信号输出到外部。
5.一种用于依据所述拷贝控制信息,从记录介质(71,72)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再现装置(3,6),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当信息信号被再现时,将表示再现装置(3,6)属性的属性信息加到信息信号上的一个添加设备(17);以及
用于把信息信号输出到外部的一个输出设备(1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装置(3,6),其中,添加设备(17)用和一种预定模式一致的数据代替了和内容相关的数字信号的一部分,其中预定模式是和属性信息相关的。
7.一种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将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71,72,73)中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以及表示预定设备(3,6)的属性信息,其中信息信号是通过所述预定设备传播的;并且
依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对信息信号的记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拷贝控制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3,6)的属性时,禁止对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9.一种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将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71,73)上的记录装置(2,4),所述装置包括:
用来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表示预定设备的属性信息的识别设备(21),其中信息信号是通过上述预定设备进行传播的;以及
用于依据所述识别结果,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2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2,4),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属性信息表示的是再现装置(3,6)的属性时,控制设备(21)禁止对和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11.一种通过把拷贝控制信息增加到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版权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处理过程:
当从记录介质(71,72,73)再现出一信息信号并该信息信号中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进行差错校验;以及
依据所述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属性信息,控制所述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版权保护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版权保护方法,其中,控制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和再现的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在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检测到预定属性信息时,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14.一种用于依据所述拷贝控制信息而从记录介质(71,72,73)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再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当从记录介质(71,72,73)再现出一信息信号并在该信息信号中当由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进行差错校验;以及
向外部输出一个再现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预定的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16.用于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从记录介质(71,73)中再现出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联的拷贝控制信息的再现装置(8,10),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差错校验执行设备(51a),当从记录介质(71,73)上再现出一信息信号并在该信息信号中当由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加入了差错校验代码的信息信号时,该设备通过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来进行差错校验;以及
用于把再现信号输出到外部的一个输出设备(18)。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再现装置(8,10),预定的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18.依据拷贝控制信息而将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71,73)中的一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识别所述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的属性信息;
依据上述识别结果,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以及
把差错校验代码添加到信息信号中,当用预定的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这种差错校验代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使用差错校验代码的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的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即: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在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检测到预定属性信息时,禁止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21.依据拷贝控制信息向记录介质(71,73)中记录和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关的信息信号的记录装置(7,9),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识别信息信号的拷贝控制信息和预定属性信息的识别设备(42);
依据上述识别结果,对信息信号的记录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42);以及
用于把差错校验代码添加到信息信号上的添加设备(61a),这里的差错校验代码是在用预定属性信息代替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的信息时产生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7,9),其中,预定属性信息的大小超过了使用差错校验代码的差错校验的校验能力范围。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记录装置(7,9),其中,当拷贝控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只允许对内容进行一次拷贝,而且在预先设定的记录位置上检测到预定属性信息时,控制设备(42)禁止的对信息信号进行记录。
CNB011228776A 2000-06-06 2001-06-06 版权保护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69509A JP2001351319A (ja) 2000-06-06 2000-06-06 著作権保護方法、再生方法、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169509/2000 2000-06-06
JP169509/00 2000-06-0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55293A Division CN1658316A (zh) 2000-06-06 2001-06-06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8744A true CN1338744A (zh) 2002-03-06
CN1189886C CN1189886C (zh) 2005-02-16

Family

ID=1867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55293A Pending CN1658316A (zh) 2000-06-06 2001-06-06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B011228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86C (zh) 2000-06-06 2001-06-06 版权保护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55293A Pending CN1658316A (zh) 2000-06-06 2001-06-06 版权保护方法、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10054028A1 (zh)
EP (3) EP1162618A1 (zh)
JP (1) JP2001351319A (zh)
KR (1) KR100567361B1 (zh)
CN (2) CN1658316A (zh)
TW (1) TW5148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7090C (zh) * 2004-09-16 2008-07-30 索尼株式会社 复制部件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24723D0 (en) * 2001-10-15 2001-12-05 Macrovision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EP1518227B1 (en) 2002-07-02 2013-09-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playback of the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i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4343551B2 (ja) * 2003-02-25 2009-10-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等
JP2005063483A (ja) 2003-08-12 2005-03-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プログラム
US20050078822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Eyal Shavit Secure access and copy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KR20050055547A (ko) * 2003-12-08 2005-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사 제어 정보를 이용한 암호화된 데이터의 복호화 방법및 그 장치와,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US7706661B2 (en) 2004-05-19 2010-04-27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using redundant control data
EP2169939A1 (en) * 2006-05-18 2010-03-31 Thomson Licensing Data hiding technique
JP5012490B2 (ja) * 2007-12-25 2012-08-2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および著作権保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715B2 (ja) * 1989-11-24 1995-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オーディオインターフェイス信号中継装置
JP3084969B2 (ja) * 1992-10-16 2000-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と記録装置とケース入り記録媒体と記録媒体の初期化装置
JP2853727B2 (ja) * 1994-02-22 1999-02-0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再生プロテクト方法及びプロテクト再生装置
US5617142A (en) * 1994-11-08 1997-04-01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Of Delawa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he compression level of a compressed digital signal
US5629980A (en) * 1994-11-23 1997-05-1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digital works
MY112755A (en) * 1995-06-06 2001-08-30 Sony Corp Information data reproducing system,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data form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cord medium
DE69636842T2 (de) * 1995-06-30 2007-10-18 Sony Corp. Datenaufzeichnungs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Aufzeichnungsmedium, Datenwiedergabe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US5719937A (en) * 1995-12-06 1998-02-17 Solana Technology Develpment Corporation Multi-media copy management system
JPH09297798A (ja) * 1996-05-08 1997-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メディア機器のコピー防止装置
US5805699A (en) * 1996-05-20 1998-09-08 Fujitsu Limited Software copying system
JPH103745A (ja) * 1996-06-12 1998-01-06 Sony Corp 記録媒体、デジタルコピー管理方法、再生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KR980011034A (ko) * 1996-07-15 1998-04-30 구자홍 복제 제한 디스크와 복제 제한 디스크 기록/재생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DE69834876T2 (de) * 1997-09-05 2007-01-1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Informationserzeugungs- und -wiedergabeverfahren und -gerät sowie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JP4106740B2 (ja) * 1998-02-18 2008-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H11328849A (ja) * 1998-05-15 1999-11-30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3925584B2 (ja) * 1998-06-09 2007-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複製世代管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IL133236A0 (en) * 1999-11-30 2001-03-19 Ttr Technologies Ltd Copy-protected digital audio compact disc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7090C (zh) * 2004-09-16 2008-07-30 索尼株式会社 复制部件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886C (zh) 2005-02-16
CN1658316A (zh) 2005-08-24
TW514874B (en) 2002-12-21
US20010054028A1 (en) 2001-12-20
KR100567361B1 (ko) 2006-04-04
EP1580744A2 (en) 2005-09-28
KR20010110348A (ko) 2001-12-13
EP1162618A1 (en) 2001-12-12
JP2001351319A (ja) 2001-12-21
EP1580745A2 (en) 200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857C (zh) 根据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在著作物中的复制属性,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著作物的复制品的记录装置,进行对记录的复制
CN128296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光盘装置及光盘
US7486599B2 (e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147856C (zh) 制作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信息记录介质/设备/方法
CN1700335A (zh) 光盘复制保护或与光盘复制保护相关的改进
CN1825461A (zh) 文件管理设备和方法、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386238A (zh) 记录媒体、许可管理装置、和记录及回放装置
KR100406630B1 (ko) 데모용 데이터의 기록 및 재생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CN1255799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340959A (zh) 再现设备及其指定设备、指定系统、指定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266699C (zh) 数据再现装置和方法、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电路元件
CN1240067C (zh) 数据重放装置和方法
KR100610636B1 (ko)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정보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정보기록용 프로그램 및 정보 재생용 프로그램, 기록 매체 및정보 기록 매체
CN1189886C (zh) 版权保护方法
CN1871653A (zh) Dvd拷贝保护
CN1881219A (zh) 将不受拷贝保护的数据转换成受拷贝保护的数据的方法
CN1229740C (zh) 再现装置和复制控制方法
CN1647192A (zh) 光盘的复制保护系统
KR100275870B1 (ko) 복사제한이 가능한 디스크 및 복사제한방법
CN1922678A (zh) 利用不对称调制的记录载体标识
CN1485844A (zh) 确定光盘格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199176C (zh) 内容数据、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184629C (zh) 数字图象信号或声音信号的重放装置以及重放方法
TWI289299B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CN1461478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再现方法以及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