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5313A - 杀虫剂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 - Google Patents

杀虫剂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5313A
CN1345313A CN00805590A CN00805590A CN1345313A CN 1345313 A CN1345313 A CN 1345313A CN 00805590 A CN00805590 A CN 00805590A CN 00805590 A CN00805590 A CN 00805590A CN 1345313 A CN1345313 A CN 1345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antiomer
alkyl
halogenated
group
cyano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25C (zh
Inventor
O·弗罗伊里奇
J·鲍威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rtis AG
Original Assignee
Novarti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rtis AG filed Critical Novartis AG
Publication of CN134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5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7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01N43/761,3-Oxazoles; Hydrogenated 1,3-ox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6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 C07D26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63/0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 C07D263/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0Anthelmin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7Optical isomer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式(I)的对映异构体,其中X,Y,Z,R1,R2,m和n如权利要求1所述定义,每一种情况分别以游离或盐形式存在;这些对映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活性成分选自上述对映异构体的杀虫剂;以及这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escription

杀虫剂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
本发明的主题是下式的对映异构体
其中
X和Y各自独立地代表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氰基-C1-C4-烷基、氰基-C1-C4-卤代烷基、氰基-C1-C4-烷氧基、氰基-C1-C4-卤代烷氧基、氰基-C1-C4-烷硫基、氰基-C1-C4-卤代烷硫基、卤素、氨基、氰基或硝基;
Z代表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
R1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氰基-C1-C4-烷基、氰基-C1-C4-卤代烷基、氰基-C1-C4-烷氧基、氰基-C1-C4-卤代烷氧基、氰基-C1-C4-烷硫基、氰基-C1-C4-卤代烷硫基、C2-C6-链烯基、C2-C6-卤代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2-C6-卤代链烯氧基、C2-C6-链炔基、C2-C6-卤代链炔基、C2-C6-链炔氧基、C2-C6-卤代链炔氧基、C3-C8-环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OC(O)R3或卤素;
R2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或卤素;
R3代表C1-C4-烷基、C1-C4-烷氧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2-C6-链炔基、C2-C6-链炔氧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氧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氧基、N(R4R5)或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其中取代基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卤素、氰基和硝基;
R4代表氢或C1-C4-烷基;
R5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8-环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C1-C4-烷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独立地分别选自C1-C4-烷基;以及
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0,1或2;
其中当m或n等于2时,R1或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每一种情况分别以游离或盐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活性成分选自上述化合物的杀虫剂;这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用于制备上述游离或盐形式化合物的游离或盐形式的中间体。
文献,例如EPO,432,661,EPO,696,584和DE19,523,388中已经公开了化合物I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主要用于作物保护中的害虫防治。尽管它们具有很好的效果,但用作杀虫剂时已知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特性对所有害虫的防治上并不是总能获得令人完全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提供改进的更高害虫防治效果的化合物,根据本发明这一问题通过式I的基本上纯的对映异构体制剂得到解决。
令人惊奇地,上述需求可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式I的纯的对映异构体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已经证实本发明的特定对映异构体,其中下文称为A,不仅已经比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改进获得更高的杀虫效果,而且此外料想不到地发现在各种情况下处理的动物和植物比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处理的情况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而下文称为B的另一对映异构体,表现出没有杀虫活性或远远更小的杀虫活性。由于对映异构体A提高的杀虫活性,对于使用者存在更宽的安全剂量,因此可根据需要增加活性成分的数量,以有效地控制例如难以防治的害虫,而不必害怕被处理的动物或植物同时受到损害。对映异构体A的改进的性质特别有利于与其它活性物质组分混合,例如拓宽活性谱。在混合物中两种组分实际上使用较低的剂量,而非必需的、非活性对映异构体B与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的任何不利的相互作用被排除。而且,从成功的抗性控制方面考虑,使用纯对映异构体A是有利的,因为非活性对映异构体B的亚致死剂量的长期存在将明显加速靶标害虫的抗性发展。
此外,式I的对映异构体可显著改进它们的结晶特性并具有更好的制剂特性。
通常,式I的对映异构体A在钠蒸气灯的偏振化的NaD光(589nm)下表现出负旋光性。然而,具有正旋光性的对映异构体A也不应排除。任何情况下,明显具有更活性的对映异构体是A。
因此,根据本发明建议将式I的对映异构体A作为杀虫剂,特别用于控制昆虫和蜱螨目各种蜱螨。
优选含有的对映异构体的纯度为至少95%。
式I化合物可以形成盐,例如酸加成盐。例如与强无机酸形成盐,如代表性的无机酸例如硫酸、磷酸或氢卤酸,或与强有机羧酸形成盐,如需要例如由卤素取代的C1-C4链烷烃羧酸如乙酸,如任选未饱和的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或邻苯二甲酸,如羟基羧酸,例如抗坏血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或柠檬酸,或苯甲酸,或与有机磺酸形成盐,代表性的有如需要例如由卤素取代的C1-C4链烷烃或芳基磺酸,例如甲磺酸或对-甲苯磺酸。优选游离形式的。式I对映异构体的盐中,优选有利于农药上使用的盐。在上文和下文中,游离形式的式I对映异构体和它们的盐如需要同样也可以理解为类似地包括相应的盐或游离形式的式I对映异构体。
除非另有说明,上文和下文使用的术语表示下述含义。
作为卤代-烷基和卤代-烷氧基中的取代基的卤素原子是氟,氯,溴和碘,并优选氟和氯。
如果没有相反定义,含碳基团和化合物优选含有1-4个,特别是1或2个碳原子。
烷基-本身可作为一个基团以及作为其它基团和化合物如烷氧基、卤代烷基或卤代烷氧基的结构单元,每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团或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具体数量,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以及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及其它们各自的异构体。优选的烷基是C1-C2-烷基,特别是甲基。
环烷基-本身可作为一个基团以及作为其它基团和化合物如卤代环烷基、环烷氧基和环烷硫基的结构单元,每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团或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具体数量,可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或环辛基。
链烯基-本身可作为一个基团以及作为其它基团和化合物如链烯氧基的结构单元,每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团或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具体数量以及共轭或孤立双键,可以是直链,例如烯丙基、2-丁烯基、3-戊烯基、1-己烯基、1-庚烯基、1,3-己二烯基或1,3-辛二烯基,或支链的,例如异丙烯基、异丁烯基、异戊二烯基、叔戊烯基、异己烯基、异庚烯基或异辛烯基。
炔基-本身可作为一个基团以及作为其它基团和化合物如炔氧基的结构单元,每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团或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具体数量以及共轭或孤立双键,可以是直链,例如丙炔基、2-丁炔基、3-戊炔基、1-己炔基、1-庚炔基、3-己二烯-1-炔基或1,5-庚二烯-3-炔基,或支链的,例如3-甲基丁-1-炔基、4-乙基戊-1-炔基、4-甲基己-2-炔基或2-甲基庚-3-炔基。
卤素取代的基团,即卤代烷基和卤代烷氧基可以是部分卤代或全卤代。卤代烷基-本身可作为一个基团以及作为其它基团和化合物如卤代烷氧基-的结构单元,其实例包括被氟、氯和/或溴一-至三取代的甲基,如CHF2或CF3;被氟、氯和/或溴一-至五取代的乙基,如CH2CH2F、CH2CF3、CF2CF3、CF2CCl3、CF2CHCl2、CF2CHF2、CF2CFCl2、CF2CHBr2、CF2CHClF、CF2CHBrF或CClFCHClF;以及被氟、氯和/或溴一-至七取代的丙基或异丙基,如CH2CHBrCH2Br,CF2CHFCF3,CH2CF2CF3或CH(CF3)2
本发明范围内优选对映异构体的纯度为约95-100%,优选98-100%。所述优选的对映异构体是
(1)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X和Y,各自独立地代表氯或氟,优选氟,以及Z是氢;
(2)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R1代表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C1-C2-烷硫基、C1-C2-卤代烷硫基、氰基-C1-C2-烷基、氰基-C1-C2-卤代烷基、氰基-C1-C2-烷氧基、氰基-C1-C2-卤代烷氧基、氰基-C1-C2-烷硫基或氰基-C1-C2-卤代烷硫基;优选甲基、卤代甲基、卤代甲氧基、卤代甲硫基、氰基卤代甲基或氰基甲基;更优选甲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三氟甲硫基、氰基甲基或氰基二氟甲基
(3)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R2代表氢、C1-C2-烷基、C1-C2-烷氧基或卤素;优选氢、甲基或卤素;更优选氢;
(4)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m等于1或2,优选1;
(5)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n等于0或1,优选0;
(6)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R1代表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C1-C2-烷硫基、C1-C2-卤代烷硫基、氰基-C1-C2-烷基、氰基-C1-C2-卤代烷基、氰基-C1-C2-烷氧基、氰基-C1-C2-卤代烷氧基、氰基-C1-C2-烷硫基或氰基-C1-C2-卤代烷硫基;
R2代表氢、C1-C2-烷基、C1-C2-烷氧基或卤素;
m等于1或2,以及
n等于0或1;
(7)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R1代表甲基、卤代甲基、卤代甲氧基、卤代甲硫基、氰基卤代甲基或氰基甲基;
R2代表氢、甲基或卤素;
m等于1,以及
n等于0或1;
(8)式I对映异构体,其中
R1代表甲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三氟甲硫基、氰基甲基或氰基二氟甲基;
R2代表氢;以及
m等于1。
特别优选下述式I对映异构体:
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甲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氧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二氟甲氧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氰基二氟甲氧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硫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2-(2,6-二氟苯基)-4-(4’-{1,1,2,2-四氟乙氧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以及
2-(2-氯-6-氟苯基)-4-(4’-三氟甲氧基联苯基-4-基)-4,5-二氢噁唑;
本发明式I对映异构体可使用适合的异构体分离方法由已知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获得。这些方法例如包括物理方法,如分级结晶或色谱方法选择手性固定相,以及用规定的光学活性助剂衍生并通过上述分离方法分离获得的对映异构体对。随后通过助剂的解离由上述分离的对映异构体衍生物获得纯的旋光异构体。由外消旋物制备对映异构体的另一种方法是由选择性的光学活性起始物进行特定的立体有择合成。
目前已发现通过使用有机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优选醇并任选与烃混合,更优选乙醇或异丙醇与己烷的混合物进行柱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获得式I对映异构体。
令人惊奇地,目前已发现式I对映异构体不仅可用于植物保护,而且作为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适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并优选牲畜,家畜和宠物体内和体外寄生虫。
意想不到地发现本发明式I的对映异构体A和B不仅在其杀虫作用上稍有不同,而且具有完全不同的杀虫活性。对映异构体A的活性比对映异构体B至少高100-1000倍,B在活性上没有明显的商业价值。B活性没有生物相关性,因为当使用B时,相当多的寄生虫存活。此外,应避免使用B,因为它可促进害虫的抗性增加。总之,上述表明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活性仅仅产生于对映异构体A,而B没有作用。而且,A的耐受性高于B很多倍。这样与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相比在较低剂量活性成分的条件下可获得同样的活性,以及由于增加的耐受性也能使用更高的剂量以便有效地控制难以防治的害虫而并不伤害寄主植物或寄主动物。
害虫例如包括以下种类:
鳞翅目例如
长翅卷蛾属、褐带卷蛾属、透翅蛾属、地夜蛾属、棉叶夜蛾、Amyelois属、大豆夜蛾、黄卷蛾属、带卷蛾属、丫纹夜蛾属、玉米干夜蛾、干果斑螟、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禾草螟属、色卷蛾属、葡萄果蠹蛾、纵卷叶野螟属、云卷蛾属、细卷蛾属、鞘蛾属、泛非绒毛螟、桃异形小卷蛾、柳杉小卷蛾属、杆草螟属、苏丹棉铃虫、金刚钻属、粉斑螟属、花小卷蛾属、Eupoecilia ambiguella、黄毒蛾属、切根虫属、小食心虫属、广翅小卷蛾属、夜蛾属、菜心野螟、美国白蛾、茄茎麦蛾、旋纹潜蛾、潜叶细蛾属、花翅小卷蛾、毒蛾属、潜蛾属、天幕毛虫属、甘蓝夜蛾、烟草天蛾、冬尺蛾属、玉米螟、超小卷蛾属、褐卷蛾属、松夜蛾、棉红铃虫、马铃薯麦蛾、菜粉蝶、粉蝶属、小菜蛾、巢蛾属、白禾螟属、蛀茎夜蛾属、长须卷蛾属、贪夜蛾属、兴透翅蛾属、异舟蛾属、卷蛾属、粉纹夜蛾和巢蛾属;
鞘翅目例如
叩甲属、花象属、甜菜隐食甲、蚤凹胫跳甲、根颈象属、象虫属、皮蠹属、条叶甲属、食植瓢虫属、Eremnus属、马铃薯叶甲、稻象属、鳃角金龟属、锯谷盗属、耳象属、庭院斑象属、弧丽金龟属、蚤跳甲属、谷蠹属、金龟科、米象属、麦蛾属、粉甲属、拟谷盗属和斑皮蠹属;
直翅目例如
蜚蠊属、小蠊属、蝼蛄属、马德拉蜚蠊、飞蝗属、大蠊属和沙漠蝗属;
等翅目例如
散白蚁属;
啮虫目例如
粉啮虫属;
虱目例如
血虱属、毛虱属、虱属、瘿棉蚜属和根瘤蚜属;
食毛目例如
畜虱属、嚼虱属和牛羽虱
缨翅目例如
花蓟马属、禽蓟马属、带蓟马属、棕榈蓟马、烟蓟马和橘硬蓟马;
半翅目例如
臭虫属、可可狄盲蝽、棉红蝽属、Euchistus属、扁盾蝽属、稻缘蝽属、绿蝽属、皮蝽属、红猎蝽属、可可褐盲蝽、黑蝽属和椎猎蝽属;
同翅目例如
软毛粉虱、甘蓝粉虱、肾圆盾蚧属、蚜科、蚜属、圆盾蚧属、甘薯粉虱、蜡蚧属、黑褐圆盾蚧、橙褐圆盾蚧、广食褐软蚧、小绿叶蝉属、苹果绵蚜、斑叶蝉属、Gasgardia属、稻飞虱属、樱桃坚球蜡蚧、蛎盾蚧属、长管蚜属、瘤蚜属、黑尾叶蝉属、飞虱属、Paratoria spp.、瘿棉蚜属、臀纹粉蚧属、白盾蚧属、粉蚧属、木虱属、槭叶绵蚧、笠圆盾蚧属、缢管蚜属、黑盔蚧属、带叶蝉属、二叉蚜属、长管蚜属、温室粉虱、柑个木虱和柑橘尖盾蚧;
膜翅目例如
Acromyrmex、切叶蚁属、茎蜂属、松叶蜂属、松叶蜂科、云杉吉松叶蜂、叶蜂属、蚁属、小黄家蚁属、锯角叶蜂属、大蚁属和胡蜂属;
双翅目例如
伊蚊属、Antherigona soccata、黑毛蚊、红头丽蝇、小冬实蝇属、金蝇属、库蚊属、疽蝇属、寡鬃实蝇属、肤蝇属、黑尾果蝇、厕蝇属、胃蝇属、舌蝇属、角蝇属、皮蝇属、虱蝇属、斑潜蝇属、绿蝇属、黑潜蝇属、家蝇属、狂蝇属、稻瘿蚊属、瑞典麦杆蝇、藜泉蝇、草种蝇属、苹绕实蝇、眼蕈蚊属、螫蝇属、虻属、螗蜩属和大蚊属;
蚤目例如
角叶蚤属、印鼠客蚤、猫栉首蚤、蚤属和犬栉首蚤;
缨尾目例如
衣鱼和
蜱螨目例如
粗脚粉螨、柑橘瘤瘿螨、斯氏针刺瘿螨、花蜱属、锐缘蜱属、牛蜱属、短须螨属、苜蓿苔螨、Calipitrimerus属、痒螨属、鸡皮刺螨、尘螨属、革蜱属、枥始叶螨北方亚种、瘿螨属、血蜱属、璃眼蜱属、硬蜱属、肉螨属、癣螨属、Olygonychus pratensis(小爪螨)、钝缘蜱属、全爪螨属、柑橘皱叶刺瘿螨、侧多食跗线螨、疮螨属、瘙螨属、扇头蜱属、根螨属、疥螨属、跗线螨属和叶螨属、伍氏蜂跗线螨、兔皮姬螫螨、寡毛胞螨、禽疙螨、狗耳螨、大蜂螨;
线虫纲,例如丝虫科和丝状亚科以及血矛属、毛圆属、奥斯特属、细颈属、古伯属、蛔属、仰口属、食道口属、夏伯特属、毛尾属特别是狐毛尾线虫、圆线属、毛线属、网尾属、毛细线虫属、类圆属、异刺属、弓首属、特别是犬弓首线虫、蛔型属、尖尾属、钩口属特别是犬钩口线虫、钩形属、弓蛔属、副蛔属;恶丝虫属特别是犬恶丝虫;
已知侵染人或动物的各种寄生物的生活史是非常复杂的,这使人们对寄生物的控制非常困难。例如蜱可以仅在一种宿主或几种宿主上取食。它们吸附在宿主动物上并吸吮它的血液。吃饱的雌蜱从宿主动物上掉落下,然后在周围环境的保护位置中产下大量的卵。孵化出的幼虫再寻找新的宿主动物,在那里经若虫期发育为成虫,同样吸吮其血直至吃饱。某些种类的蜱在整个生活周期感染两个宿主而另一些可感染三个宿主。
由于其经济后果而显得重要的蜱类尤其是那些花蜱属、牛蜱属、璃眼蜱属、硬蜱属、扇头蜱属和革蜱属中的一些种,特别是微小牛蜱和具环牛蜱,以及更特别的是微小牛蜱。蜱类是传播许多人与动物疾病的罪魁。它们传播的大多数是细菌、原生动物、立克次氏体和病毒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原特别是通过感染不只一个宿主的蜱传播的。这些疾病可以导致宿主动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多数情况下它们引起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例如降低牲畜肉的价值,损害可利用的毛皮或减少牛奶产量。
控制上述种类的蜱的方法通常是根据侵染的方式使用具有杀螨活性的组合物处理被侵染的动物,即治疗方式。然而蜱的发生,例如在牧场上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季节性的气候条件,而且对宿主动物的侵染也是依赖于它们对蜱的抗性而定。这意味着对蜱的预防是困难的并且是费时的,因为要估计寄生物侵染的程度和动物对其的抗性是困难的。而且,当试图预防寄生物时,对可能发生的侵染进行长期的监视是必要的,这产生了额外的工作。对寄生物的治疗通常并不是主要目的因为当开始控制的时候,经常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损失。
由于跳蚤有同样复杂的生活周期,尚未发现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解决方法控制这些寄生物,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已知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将活性成分施用于跳蚤的各种发育阶段的生活区域。然而这种方法非常复杂而且并不可靠,因为跳蚤经过的不同发育阶段对不同种类的物质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跳蚤对动物,特别是狗和猫的侵染令人不快,不仅是对要被处理的动物,而且对动物的主人亦是如此。这些难以忍受的作用导致例如局部刺激、烦人的瘙痒,或甚至过敏,以及产生严重的抓痕。而且,跳蚤感染的动物常常有暴露于被复孔绦虫属(即绦虫)感染的危险,因为复孔绦虫可经跳蚤传播。
惊奇的是,现在已经发现应用某些方法,例如在某一地方施用,但特别是系统应用式I的对映异构体A,为提高效果如需要可添加一种或几种其它种类的化合物如烯虫酯、烯虫乙酯、环虫腈和畜蜱磷,或它们的盐,可以快速并完全地消灭所说的体外寄生物,这样可以干扰阻断寄生物复杂的发育周期,同时获得控制体内寄生物的效果。当对宿主动物系统性给药即口服、非肠道方式、皮下、肌肉或静脉方式给药时,这些组合物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异的杀寄生物效果。也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定期给以这些化合物,以简单的方法阻断各种寄生物在宿主动物上再侵染循环并获得永久根治寄生物的效果。寄生物或被杀死或抑制其繁殖,或在幼虫阶段阻断其发育和/或生长而不再伤害宿主动物。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控制人的体外和体内寄生虫,以及牲畜,家养动物和宠物的体内和体外寄生虫的方法,包括向所述宿主动物经口、非肠道或通过植入物的方式给予杀寄生物有效量的含有至少一种结构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或其兽医上可接受的盐。
必要的是以此方式给予的本发明组合物,其包含的活性成分可以宿主动物食物血的方式被体内寄生物、体外寄生物和作为传播体内寄生物的载体的其它寄生物充分吸收,以使寄生物成虫产的卵和/或孵化的幼虫不能发育。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例如通过口服给予含有活性成分的组合物。这里剂型指的是例如粉末、药片、颗粒、胶囊、乳液、泡沫或微胶囊化制剂等,如上所述并不一定要将制剂直接给药于动物-方便的是也可以加入到动物的食物中。当然,口服方式给药的所有的组合物除含有常规的制剂赋形剂外,还可以包含其它助剂。这些助剂有助于宿主动物主动取食,例如适合的香味剂和风味剂。由于使用的简单方便,口服给药是本发明优选的目标之一。另一种形式的给药方式是非肠道方式例如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外用,长期植入方式(贮存物形式),或微胶囊(所谓的微球体)注射。
口服给药还包含例如使用与活性成分混合好的动物食物如狗或猫食,例如以饼干,咀嚼剂,水溶性胶囊或片的形式,也可以是滴在动物食物上的水溶液形式,或可混入动物食物中的其它形式。植入物包括任一种为释放活性成分而插入动物体中的装置。
经皮给药形式包括例如皮下,表皮,肌肉和甚至静脉注射给药形式。除了用带针头的常规注射器外,也可以方便地使用无针高压注射以及泼浇和点涂剂。
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剂,还可以提高活性成分渗入动物活组织的能力,和保持其有效性。重要的是,当例如使用一种或多种难溶性活性成分时,低溶解度需要提高其溶解性的措施,因为动物体液一次只能溶解少量的活性成分。
而且,活性成分也可以以物理性防止活性成分分解和保持活性成分有效性的基质制剂存在。基质制剂注射入体内并以贮存物形式留在那里,由此贮存物持续释放活性成分。这些基质制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它们通常是蜡状、半固体赋形剂如植物蜡和具有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或可降解聚酯的共聚物。
活性成分的高生物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将活性成分植入物导入动物体中获得。这些植入物广泛用于兽医药物中并经常由含硅的橡胶组成。在这些植入体中,活性成分是分散在固体橡胶上或放置在橡胶体的空洞内。必须考虑到,选择的活性成分在橡胶植入物中是可溶的,因为它先溶解于橡胶中,之后持续地渗出橡胶材料,渗入意欲处理的动物体液中。
活性成分从植入物释放出的速率,和因此植入物表现出活性的持续时间长度,通常由植入物的标定准确度(植入物中活性成分的量),植入物的环境和生产植入物的聚合物制剂确定。
活性成分通过植入物的方式给药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组成。这种给药方式是十分经济和有效的,因为尺寸合适的植入物确保活性成分在宿主动物组织中浓度恒定。目前以这种方式设计并植入的植入物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释放活性成分。
将兽药添加到动物食物的给药方式是动物保健领域已知的。通常的做法是,先制备出所谓的预混物,其中活性成分分散在液体中或充分分散于固体载体中。依据食物中所需的最终浓度,这样的预混物通常每公斤预混物中包含约1-800g活性物质。
活性成分可以被食物组分水解或减弱疗效同样也是已知的。这样的活性成分在加入预混物前常规地加入保护性基质如明胶中。
本发明式I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杀虫剂混合应用。它们可与具有相同活性谱的杀虫剂混合,例如以提高活性,或与具有另一活性谱的物质混合例如用以拓展活性范围。加入所谓的驱避剂也是适合的。如果活性范围需要扩展到体内寄生虫,例如蠕虫时,式I化合物适于与具有杀体内寄生虫特性的物质混合。当然,它们也可以与杀细菌组分混合。
式I化合物是杀成虫剂,即它们对靶标寄生虫的成虫阶段特别有效,加入可攻击幼虫阶段寄生虫的杀虫剂是更优选的。通过该方式,那些可产生大量经济损失的寄生虫的最大部分将得到控制。而且,这种作用可基本上避免抗性的产生。许多混合物还可以产生增效作用,即可减少活性成分的总量,从生态观点考虑这是理想的。优选的混合组分以及特别优选的混合组分命名如下,除了式I化合物外,混合物中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组分。
混合物中适合的组分可以是杀虫剂,例如具有不同活性机制的杀昆虫剂和杀螨剂,如下命名并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早已公知的,例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生长调节剂;作为保幼激素的活性成分;作为杀成虫剂的活性成分;广谱杀昆虫剂,广谱杀螨剂和杀线虫剂;以及公知的杀蠕虫剂和昆虫-和/或螨阻滞剂,上述的驱避剂或detachers。
适合的杀昆虫剂和杀螨剂非限制性地例举如下:
(I)涕灭威;            (XIV)己体氯氰菊酯;    (XXVIII)灭多威;
(II)保棉磷;           (XV)溴氰菊酯;         (XXIX)速灭磷;
(III)丙硫克百威;      (XVI)除虫脲;          (XXX)对硫磷;
(IV)联苯菊酯;         (XVII)硫丹;           (XXXI)甲基对硫磷;
(V)噻嗪酮;            (XVIII)乙硫苯威;      (XXXII)伏杀硫磷;
(VI)克百威;           (XIX)杀螟硫磷;        (XXXIII)抗蚜威;
(VIII)二丁基氨基硫代; (XX)仲丁威;           (XXXIV)残杀威;
(VIII)杀螟丹;         (XXI)氰戊聚酯;        (XXXV)氟苯脲;
(IX)氟啶脲;           (XXII)安硫磷;         (XXXVI)特丁硫磷;
(X)毒死蜱;            (XXIII)甲硫威;        (XXXVII)唑蚜威;
(XI)氟氯氰菊酯;       (XXIV)庚烯磷;         (XXXVIII)阿维菌素;
(XII)高效氯氟氰菊酯;  (XXV)吡虫啉;          (XXXIX)仲丁威;
                       (XXVI)异丙威;         (XL)虫酰肼;
(XIII)顺式氯氰菊酯;   (XXVII)甲胺磷;        (XLI)氟虫腈;
                                              (XLII)高效氟氯氰菊酯;
(XLIII)氟硅菊酯;      (XLVI)喹螨醚;         (XLIX)烯啶虫胺;
(XLIV)唑螨酯;         (XLVII)吡丙醚;        (L)NI-25,啶虫脒;(XLV)哒螨灵;                   (XLVIII)嘧螨醚;(LI)齐墩螨素B1;(LII)植物中提取的杀虫活性物质;(LIII)含具有杀虫活性的线虫制剂;(LIV)由枯草芽孢杆菌获得的制剂;(LV)含具有杀虫活性的真菌制剂;(LVI)含具有杀虫活性的病毒制剂;(LVII)虫螨腈;                  (LXXXI)氯甲硫磷;             (CIII)乙嘧硫磷;(LVIII)乙酰甲胺磷;             (LXXXII)顺-苄呋菊酯;         (CIV)苯线磷;(LIX)氟丙菊酯;                                               (CV)苯丁锡;(LX)棉铃威;                    (LXXXIII)Clocythrin;         (CVI)苯硫威;(LXI)顺式氯氰菊酯;             (LXXXIV)四螨嗪;              (CVII)甲氰菊酯;(LXII)双甲脒;                  (LXXXV)杀螟腈;               (CVIII)Fenpyrad;(LXIII)AZ 60541;               (LXXXVI)乙氰菊酯;            (CIX)倍硫磷;(LXIV)乙基谷硫磷;              (LXXXVII)三环锡;             (CX)氟啶胺;(LXV)谷硫磷;                   (LXXXVIII)甲基内吸磷;        (CXI)氟环脲;(LXVI)三唑锡;                  (LXXXIX)内吸磷硫赶式异构体;  (CXII)氟氰戊聚酯;(LXVII)恶虫威;                 (XC)甲基内吸磷的              (CXIII)氟虫脲;(LXVIII)杀虫磺;                硫赶式异构体;                (CXIV)氟丙苄醚;(LXIX)高效氟氯氰菊酯;          (XCI)除线磷;                 (CXV)地虫硫磷;(LXX)仲丁威;                   (XCII)Dicliphos;             (CXVI)噻唑磷;(LXXI)Brofenprox;              (XCIII)乙硫磷;               (CXVII)Fubfenprox;(LXXII)溴硫磷;                 (XCIV)乐果;                  (CXVIII)六六六;(LXXIII)合杀威;                (XCV)甲基毒虫畏;             (CXIX)氟铃脲;(LXXIV)丁酮威;                                               (CXX)噻螨酮;(LXXV)丁基哒螨灵;              (XCVI)敌恶磷;                (CXXI)异稻瘟净;(LXXVI)硫线磷;                 (XCVII)敌瘟磷;               (CXXII)异柳磷;(LXXVII)甲萘威;                (XCVIII)Emamectin;           (CXXIII)恶唑磷;(LXXVIII)三硫磷;               (XCIX)S-氰戊菊酯;            (CXXIV)齐墩螨素;
                     (C)乙硫磷;               (CXXV)高效氯氟氰菊酯;(LXXIX)Chloethocarb;    (CI)醚菊酯;(LXXX)氯氧磷;           (CII)灭线磷;             (CXXVI)马拉硫磷;(CXXVII)灭蚜磷;         (CLIX)吡螨胺;            (CXC)氟唑虫清或(CXXVIII)甲亚砜磷;      (CLX)嘧丙磷;             (CXCI)艾克敌105(CXXIX)四聚乙醛;        (CLXI)七氟菊酯;(CXXX)速灭威;           (CLXII)双硫磷;(CXXXI)米尔螨素;        (CLXIII)叔丁威;(CXXXII)Moxidectin;     (CLXIV)杀虫畏;(CXXXIII)二溴磷;(CXXXIV)NC 184;         (CLXV)Thiafenox;(CXXXV)氧乐果;          (CLXVI)硫双威;(CXXXVI)杀线威;         (CLXVII)久效威;(CXXXVII)亚砜磷;        (CLXVIII)虫线磷;
                     (CLXIX)敌贝特;(CXXXVIII)异砜磷;       (CLXX)四溴菊酯;(CXXXIX)氯菊酯;         (CLXXI)苯螨噻;(CXL)稻丰散;            (CLXXII)三唑磷;(CXLI)甲拌磷;           (CLXXIII)Triazuron;(CXLII)亚胺硫磷;        (CLXXIV)敌百虫;(CXLIII)辛硫磷;         (CLXXV)杀铃脲;(CXLIV)甲基嘧啶磷;      (CLXXVI)混杀威;(CXLV)嘧啶磷;           (CLXXVII)蚜灭多;(CXLVI)猛杀威;          (CLXXVIII)灭杀威;(CXLVII)丙虫磷;         (CLXXIX)YI 5301/5302;(CXLVIII)丙硫磷;        (CLXXX)Zetamethrin;(CXLIX)发硫磷;          (CLXXXI)噁二唑虫;(CL)Pyrachlophos;       (CLXXXII)甲氧基酰肼;(CLI)Pyrada-phenthion;  (CLXXXIII)联苯肼酯;
                (CLXXXIV)二甲威(3,5-二甲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CLII)反灭虫菊;(CLIII)除虫菊素;   (CLXXXV)虱螨脲;(CLIV)虫酰肼;      (CLXXXVI)啶蜱脲;(CLV)蔬果磷;       (CLXXXVII)烯虫酯;(CLVI)硫线磷;(CLVII)治螟磷;     (CLXXXVIII)烯虫乙酯;(CLVIII)硫丙威;    (CLXXXIX)苯氧威;
适合的治蠕虫剂的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如下命名的化合物,其中一些代表性制剂除了具有杀蠕虫活性外还具有杀昆虫和杀螨活性,并且部分化合物已列于上面。
(A1)Praziquantel=2-环己烷羰基-4-氧-1,2,3,6,7,11b-六氢-H-吡嗪并[2,1-α]异喹啉
(A2)Closantel=3,5-二碘-N-[5-氯-2-甲基-4-(a-氰基-4-氯苄基)-苯基]水杨酰胺
(A3)Triclabendazole=5-氯-6-(2,3-二氯苯氧基)-2-甲硫基-1H-苯并咪唑
(A4)保松噻=L-(-)-2,3,5,6-四氢-6-苯基咪唑并[2,1b]噻唑
(A5)Mebendazole=(5-苯甲酰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
(A6)Omphalotin=WO97/20857公开的真菌Omphalotus olearius的大环发酵产物
(A7)阿维菌素=齐墩螨素B1
(A8)齐墩螨素=22,23-二氢齐墩螨素B1
(A9)Moxidectin=5-O-脱甲基-28-脱氧-25-(1,3-二甲基-1-丁烯)-6,28-环氧基-23-(甲氧基亚氨基)-milbemycin B
(A10)Doramectin=25-环己基-5-O-脱甲基-25-脱(1-甲基丙基)-齐墩螨素Ala
(A11)米尔螨素=milbemycin A3和milbemycin A4的混合物
(A12)Milbemvcinoxim=米尔螨素的5-肟
适合的驱避剂和detachers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
(R1)DEET(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
(R2)KBR 3023 N-丁基-2-氧羰基-(2-羟基)-哌啶
(R3)Cymiazole=N,-2,3-二氢-3-甲基-1,3-噻唑-2-亚基-2,4-二甲苯胺
上述混合组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公知的。多数已公开于不同版本的Pesticide Manual,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以及另一些公开于不同版本的The Merck Index,Merck&Co.,Inc.,Rahway,New Jersy,USA或专利文献中。因此,下述列表将以例举方式给出一些出处,其中可找到这些化合物。
(I)2-甲基-2-(甲硫基)丙醛-O-甲基氨基甲酰基肟(涕灭威),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26页;
(II)S-(3,4-二氢-4-氧苯并[d]-[1,2,3]-三嗪-3-基甲基)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甲基谷硫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67页;
(III)N-[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氧羰基-(甲基)氨基硫代]N-异丙基-β-丙氨酸乙酯(丙硫克百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96页;
(IV)2-甲基联苯基-3-基甲基-(Z)-(1RS)-顺-3-(2-氯-3,3,3-三氟丙-1-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联苯菊酯),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8页;
(V)2-叔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噻嗪酮),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57页;
(VI)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克百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186页;
(VII)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甲酸酯(丁硫克百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88页;
(VIII)S,S-(2-二甲基氨基三亚甲基)-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螟丹),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193页;
(IX)1-[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氟啶脲),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213页;
(X)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毒死蜱),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235页;
(XI)(RS)-α-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1RS,3RS,1RS,3R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氟氯氰菊酯),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293页;
(XII)(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Z)-(1R,3R)-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和(R)-α-氰基-3-苯氧基苄基-(Z)-(1R,3R)-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的混合物(高效氯氟氰菊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l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00页;
(XIII)由(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和(R)-α-氰基-3-苯氧基苄基-(1S,3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组成的外消旋物(顺式氯氰菊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08页;
(XIV)(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1RS,3RS,1RS,3R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的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己体氯氰菊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14页;
(XV)(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溴氰菊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44页;
(XVI)(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除虫脲),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395页;
(XVII)(1,4,5,6,7,7-六氯-8,9,10-trinorborn-5-烯-2,3-亚基双亚甲基)-亚硫酸酯(硫丹),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459页;
(XVIII)α-乙硫基O-甲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乙硫苯威),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479页;
(XIX)O,O-二甲基-O-4-硝基-间-甲苯基-硫代磷酸酯(杀螟硫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514页;
(XX)2-仲丁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仲丁威),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16页;
(XXI)(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氰戊聚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39页;
(XXII)S-[甲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甲基]-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安硫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625页;
(XXIII)4-甲硫基-3,5-二甲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甲硫威),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813页;
(XXIV)7-氯二环[3.2.0]庚-2,6-二烯-6-基-二甲基磷酸酯(庚烯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670页;
(XXV)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咪唑烷-2-基亚胺(吡虫啉),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706页;
(XXVI)2-异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异丙威),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729页;
(XXVII)O,S-二甲基-硫赶磷酰胺(甲胺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808页;
(XXVIII)S-甲基-N-(甲基氨基甲酰基氧)硫代乙酰亚胺酸酯(灭多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815页;
(XXIX)3-(二甲氧基膦基氧)丁-2-烯酸甲酯(速灭磷),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844页;
(XXX)O,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对硫磷),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926页;
(XXXI)O,O-二甲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甲基对硫磷),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928页;
(XXXII)S-6-氯-2,3-二氢-2-氧-1,3-苯并噁唑-3-基甲基-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伏杀硫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963页;
(XXXIII)2-二甲基氨基-5,6-二甲基嘧啶-4-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抗蚜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985页;
(XXXIV)2-异丙氧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残杀威),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036页;
(XXXV)1-(3,5-二氯-2,4-二氟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氟苯脲),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58页;
(XXXVI)S-叔丁基硫代甲基-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特丁硫磷),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65页;
(XXXVII)(3-叔丁基-1-二甲基氨基甲酰基-1H-1,2,4-三唑-5-基-硫)-乙酸乙酯(唑蚜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224页;
(XXXVIII)阿维菌素,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页;
(XXXIX)2-仲丁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仲丁威),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16页;
(XL)N-叔丁基-N-(4-乙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肼(虫酰肼),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47页;
(XLI)(±)-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甲腈(氟虫腈),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45页;
(XLII)(RS)-α-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1RS,3RS,1RS,3R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高效氟氯氰菊酯),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295页;
(XLIII)(4-乙氧基苯基)-[3-(4-氟-3-苯氧基苯基)丙基](二甲基)硅烷(氟硅菊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05页;
(XLIV)(E)-α-(1,3-二甲基-5-苯氧基吡唑-4-基-亚甲基氨基-氧)-对甲苯甲酸叔丁酯(唑螨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30页;
(XLV)2-叔丁基-5-(4-叔丁基苄硫基)-4-氯哒嗪-3(2H)-酮(哒螨灵),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61页;
(XLVI)4-[[4-(1,1-二甲基苯基)苯基]乙氧基]-喹唑啉(喹螨醚),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507页;
(XLVII)4-苯氧基苯基-(RS)-2-(吡啶基氧)丙基-醚(吡丙醚),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1073页;
(XLVIII)5-氯N-{2-[4-(2-乙氧基乙基)-2,3-二甲基苯氧基]乙基}-6-乙基嘧啶-4-胺(嘧螨醚),The Pest 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070页;
(XLIX)(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烯啶虫胺),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880页;
(L)(E)-N1-[(6-氯-3-吡啶基)甲基]-N2-氰基-N1-甲基乙脒(NI-25,吡虫清),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9页;
(LI)阿维菌素B1,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3页;
(LII)植物中提取的杀虫活性物质,特别是(2R,6aS,12aS)-1,2,6,6a,12,12a-六氢-2-异丙烯基-8,9-二甲氧基-chromeno[3,4-b]furo[2,3-h]苯并呋喃-6-酮(鱼藤酮),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097页;由印楝提取的物质,特别是艾扎丁,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59页;以及
(LIII)具有杀虫活性的线虫制剂,优选嗜菌异小杆线虫和大异小杆线虫,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671页;夜蛾斯氏线虫,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15页,以及蝼蛄斯氏线虫,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116页;
(LIV)由枯草芽孢杆菌获得的制剂,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72页;或GC91或NCTC11821分离的化合物除外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株系获得的物质;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73页;
(LV)具有杀虫活性的真菌制剂,优选蜡蚧轮枝孢,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266页;白僵菌属(Beauveria brogniartii),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85页和球孢僵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83页;
(LVI)具有杀虫活性的病毒制剂,优选欧洲新松叶蜂核多角体病毒(NPV),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342页;甘蓝夜蛾NPV,The Pesticide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759页;以及苹蠹蛾颗粒体病毒,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291页;
(CLXXXI)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吲哚[1,2e]噁唑啉-4a-羧酸酯(DPX-MP062,噁二唑虫),The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Council,London,第453页;
(CLXXXII)N-叔丁基-N’-(3,5-二甲基苯甲酰基)-3-甲氧基-2-甲基苯甲酰肼(RH-2485,甲氧基酰肼),The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London,第1094页;以及
(CLXXXIII)(N’-[4-甲氧基-联苯基-3-基]-肼甲酸异丙酯(D 2341联苯肼酯),Brighton Crop Protection Conference,1996,487-493;
(R2)Book of Abstracts,第212届  ACS National MeetingOrlando,FL,1996.8.25-29,AGRO-020.出版者:American ChemicalSociety,Washington,D.C.CONEN:63BFAF.
根据上述内容,本发明另一重要方面涉及用于控制侵染温血动物寄生虫的联合制剂,其特征在于除了式I化合物外,它们还含有至少一种具有相同或不同活性谱的其它活性成分以及至少一种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并不限于两组分联合制剂。
基于人或宿主动物,式I化合物有效的给药剂量是0.01-800,优选0.1-200,特别是0.5-50mg/kg体重,且优选口服给药方式。
可以给药于宿主动物的式I化合物的最佳剂量特别是对于猫2.5-5mg/kg体重和对于狗0.5-15mg/kg体重。有利的是实施定期给药,例如每几天,每周或每月。
对于相同的活性成分,总剂量可以随着动物种类的不同以及动物个体的不同而变化,因为剂量尤其取决于动物的体重与身体情况。
在给予人,家养动物,牲畜和宠物的组合物制剂中可以加入兽医实践中已知的用于口服,非肠道方式和植入物形式使用的助剂。以下是非穷举的一些实施例。
适合的载体特别是填充剂,如糖类,例如乳糖、蔗糖、甘露糖醇或山梨醇,纤维素制剂和/或磷酸钙类,例如磷酸三钙或磷酸氢钙,和粘合剂,如淀粉糊,使用例如玉米、小麦、稻或马铃薯淀粉,明胶、黄蓍胶、甲基纤维素和/或,如需要,崩解剂如上述的淀粉,以及羧甲基淀粉、交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琼脂、藻酸或其盐如藻酸钠。赋形剂特别是流动调节剂和润滑剂,例如硅酸、滑石、硬脂酸或其盐如硬脂酸镁或钙,和/或聚乙二醇。片芯可以涂上适合的任选肠衣、包衣物,可以使用特别是浓缩的糖溶液,该溶液可以包含阿拉伯树胶、滑石、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和/或二氧化钛,或在适合的有机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的包衣溶液,或者,对于制备肠包衣,适合用纤维素制剂的溶液,如乙酰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染料,风味剂或颜料可以加入片剂或包衣片剂中,例如为了识别之目的或为了确定活性成分的不同剂量。
另外一些口服给药药物组合物包括硬的明胶胶囊,且也可以是由明胶与增塑剂如甘油或山梨醇制成的软的密封胶囊。硬的明胶胶囊可以包含颗粒形式的活性成分,例如与填充剂,如乳糖,粘合剂如淀粉,和/或助流剂如滑石或硬脂酸镁和如果需要与稳定剂混合的颗粒剂形式。在软胶囊中,活性成分优选溶解或悬浮于适合的液体中,如脂肪油、石蜡油或液体聚乙二醇,其中还可以加入稳定剂。特别优选的是易于咬或整个咽下的胶囊。
适合于非肠道方式给药的制剂特别是活性成分水溶性形式,例如水溶性盐形式的水溶液,以及活性成分的悬浮液,如相应的油状注射悬液,它使用适合的亲脂性溶剂或载体,如脂肪油例如芝麻油,或合成脂肪酸酯,例如油酸乙酯或甘油三酯,或注射水悬浮剂,它含有增粘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山梨醇和/或葡聚糖和适宜的稳定剂。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常规的混合、造粒、包衣、溶解或干燥法。例如口服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将活性成分与固体载体组合,任选将所得的混合物造粒,并将混合物或颗粒加工,如果希望或需要的话,在加入适合的赋形剂之后,形成片剂或片剂芯。
本发明式I化合物作为保护植物抗寄生虫侵染的用途是本发明的焦点之一。
使用本发明活性物质,可以防治出现在植物上所提到类型的害虫,特别是防治农业、园艺和森林方面的作物和观赏植物上,或是这些植物的部分,如果实、花、叶、茎、块茎或根上的这些害虫,防治在这里的意思是抑制或杀灭,这种保护可以维持对随后生长的植物部分的保护。
靶标作物特别是禾谷类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稻、玉米或高梁;甜菜如糖用甜菜或饲用甜菜;水果例如梨果、核果和肉质水果,如苹果、梨、李子、桃、杏、樱桃和浆果如草莓、木莓或黑莓;豆类植物,如菜豆、兵豆、豌豆或大豆;油料作物如油菜、芥末、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可可或花生;瓜类如南瓜、黄瓜或西瓜;纤维作物如棉花、亚麻、大麻或黄麻;柑桔水果,如柑桔、柠檬、葡萄或橙;蔬菜类如菠菜、莴苣、天门冬、甘蓝、胡萝卜、葱、蕃茄、马铃薯或青椒;樟科如鳄梨、桂皮或樟脑;以及烟草、坚果、咖啡、茄子、甘蔗、茶、胡椒、葡萄、忽布、香蕉、天然橡胶植物和观赏植物。
本发明活性成分特别适用于防治蔬菜,水果和稻作物上的褐飞虱,烟芽夜蛾,棉贪夜蛾,带斑黄瓜叶甲,苹果红蜘蛛和棉红蜘蛛。
本发明活性物质应用的其它领域是对物资、仓库以及材料的保护,以及在卫生方面的应用,特别是保护家养动物和牲畜抵御所述种类害虫的侵害。
本发明还涉及农药,如根据防治目标和天气条件选择可乳化浓缩剂、悬浮浓缩剂、可直接喷雾剂或可稀释溶液,可涂刷膏剂、稀释乳剂、喷雾粉剂、可溶性粉剂、可分散粉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或聚合物的胶囊剂,且所述的农药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活性物质。
在这些组合物中使用的活性物质是纯化形式和固体活性物质例如是特定的粒径形式,或优选与至少一种加工领域常用的助剂如增量剂,例如溶剂或固体载体,或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混合。对控制人、家养动物、牲畜和宠物的寄生物仅可以使用生理上可接受助剂。
在作物保护中,适合的溶剂包括例如:(如需要部分氢化的)芳族烃,优选8-12个碳原子的烷基苯级分,如二甲苯混合物、烷基化萘或四氢化萘,脂族或环脂族烃,如石蜡或环己烷,醇类如乙醇、丙醇或丁醇,甘醇类及它们的醚和酯,如丙二醇、二丙二醇醚、乙二醇或乙二醇单甲醚或单乙醚,酮类如环己酮、异佛尔酮或双丙酮醇,强极性溶剂如N-甲基吡咯烷-2-酮,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水,(如需要环氧化的)植物油如(如需要环氧化的)菜籽油、蓖麻油、椰子油或大豆油,和硅氧烷油。
使用的固体载体例如用于粉剂和可分散粉剂的固体载体通常是天然矿物性填充剂如方解石、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硅镁土。为改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的硅酸或高分散的吸收性聚合物。适合的颗粒状、吸收性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石,以及适合的非吸着性载体材料是方解石或砂。而且,可以使用许多无机或有机类型的颗粒状材料,特别是白云石或研磨的植物残渣。
根据在制剂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的性质,适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性能的非离子、阳离子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化合物。列于下文的表面活性剂仅作为举例说明;相关文献描述了许多其它的制剂加工领域中所常用的且适合于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
优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脂族或环脂族醇或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和烷基苯酚的聚乙二醇醚衍生物,所述的衍生物含有3-30个乙二醇醚基团以及(脂族)烃基部分具有8-20个碳原子和在烷基苯酚的烷基部分具有6-18个碳原子。另一些适合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聚环氧乙烷与聚丙二醇、乙二胺丙二醇以及烷基链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聚丙二醇形成的水溶性加成物,它们含有20-250个乙二醇醚基团和10-100个丙二醇醚基团。对于每个丙二醇单元,所提到的化合物通常含有1-5个乙二醇单元。适合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壬基酚聚乙氧基乙醇、蓖麻油聚乙二醇醚、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加成物、三丁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乙二醇和辛基苯氧基乙氧基乙醇。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的脂肪酸酯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也是合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季铵盐,其具有至少一个C8-C22烷基取代基以及低级-如需要-卤代的烷基、苄基或低级羟基烷基作为另外的取代基。优选的盐是卤化物、甲基硫酸盐或乙基硫酸盐。实例是氯化硬脂酰三甲基铵和溴化苄基二(2-氯乙基)乙基铵。
适合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水溶性皂和水溶性合成表面活性化合物。适合的皂是高级脂肪酸(C10-C22)的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盐,如油酸或硬脂酸的钠或钾盐,或是可以获得的例如由椰子油或动物油获得的天然脂肪酸混合物的钠或钾盐;也可以使用脂肪酸甲基牛磺酸盐。然而,通常使用的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脂肪磺酸盐、脂肪硫酸盐、磺酸化的苯并咪唑衍生物或烷基芳基磺酸盐。脂肪磺酸盐或脂肪硫酸盐通常是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盐形式,其具有8-22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也可以包括酰基的烷基部分,例如木素磺酸、十二烷基硫酸或由天然脂肪酸制备的脂肪醇硫酸盐混合物的钠或钙盐。这些化合物也包括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和磺酸盐。磺酸化的苯并咪唑衍生物优选含有2个磺酸基团以及含有8-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基团。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实例是十二烷基苯磺酸、二丁基萘磺酸或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的钠、钙或三乙醇胺盐。同样适合的是相应的磷酸盐,例如对壬基酚与4-14摩尔环氧乙烷的加成物的磷酸酯的盐或磷脂。
下文中术语活性成分可以理解为对映异构体A,因此下表中优选对映异构体A。
在作物保护和防治人、家养动物、牲畜和宠物寄生虫中使用的组合物通常含有0.1-99%,特别是0.1-95%的活性成分和1-99.9%,特别是5-99.9%的至少一种固体或液体助剂,通常组合物中可以有0-25%,特别是0.1-20%的表面活性剂(在每种情况下均是指重量百分数)。虽然作为商品优选浓缩的组合物,但最终使用者则通常使用的是低浓度的活性成分的稀释组合物。
优选的作物保护剂组合物,特别如下(%=重量百分数):
可乳化浓缩剂:
活性成分:      1-90%,优选5-20%
表面活性剂:    1-30%,优选10-20%
溶剂:          5-98%,优选70-85%
粉剂:
活性成分:      0.1-10%,优选0.1-1%
固体载体:      99.9-90%,优选99.9-99%
悬浮浓缩剂:
活性成分:      5-75%,优选10-50%
水:            94-24%,优选88-30%
表面活性剂:    1-40%,优选2-30%
可湿性粉剂:
活性成分:      0.5-90%,优选1-80%
表面活性剂:    0.5-20%,优选1-15%
固体载体:      5-99%,优选15-98%
颗粒剂:
活性成分:      0.5-30%,优选3-15%
固体载体:      99.5-70%,优选97-85%
通过添加其它杀虫剂,本发明作物保护剂的活性可以基本上广泛适应于常见的环境条件。添加的活性成分例如是以下种类的活性物质:有机磷化合物、硝基苯酚及其衍生物、甲脒类、酰基脲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硝基烯胺及其衍生物、吡咯类、硫脲及其衍生物、氯代烃类和苏云金杆菌制剂。本发明组合物也可以包含固体或液体助剂如稳定剂例如(如需要环氧化的)植物油(例如环氧化的椰子油、菜籽油或大豆油)、消泡剂例如硅氧烷油,防腐剂、粘度调节剂、粘合剂和/或增粘剂,以及化肥或用于获得特殊效果的其它活性物质,例如杀螨剂、杀细菌剂、杀真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或选择性除草剂。
本发明作物保护剂用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在无助剂情况下,通过将固体活性物质或活性物质混合物研磨、筛分和/或压紧成特定的颗粒尺寸,以及当存在至少一种助剂情况下,例如通过将活性物质或活性物质混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助剂均匀混合和/或研磨。这些制备本发明组合物的方法和式I化合物用于制备这些组合物的用途,同样构成本发明的主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作物保护剂的使用方法,即防治所提到的类型的害虫的方法,例如根据防治目的和主要环境条件而选择喷雾、气雾、喷粉、包衣、拌种、撒施或泼浇,以及应用组合物防治所提类型的害虫。活性成分典型的施用浓度是0.1-1000ppm,优选0.1-500ppm。施用量通常是1-2000g活性物质每公顷,特别是10-1000g/ha,优选20-600g/ha。
在植物保护领域优选的施用方法是将活性成分施用于植物叶面(叶面施用),施用的次数和施用量取决于上述害虫的侵害程度。然而,通过用液体组合物将植物位点浸透或是将固体形式的化合物例如以颗粒的形式施入土壤(土壤施用),活性物质也可以通过土壤经根系进入植物(内吸作用)。在稻田栽培应用时,这些颗粒可以称重后施入灌水的稻田中。
本发明作物保护剂也适合于保护植物繁殖材料例如种子如果实、块茎或谷物,或植物秧苗,避免害虫的危害。繁殖材料可以在栽种前用组合物处理;种子例如可以在播种前拌种。本发明活性物质也可以通过将种子浸泡于液体组合物或将种子用固体组合物包衣来施药于种子(包衣)。组合物也可以在繁殖材料栽种时施用于种植位点,例如播种时在播种沟中施用。这些用于植物繁殖材料的处理方法和这样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是本发明的另一主题。
下列应用于人、家养动物、牲畜和宠物的制剂实施例中,术语“活性成分”理解为一种或多种式I的活性成分异构体或它们的盐,优选A型的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4-基)-4,5-二氢-噁唑。
片剂:含有一种式I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组成(1000片)
式I活性成分    25g
乳糖           100.7g
小麦淀粉       6.25g
聚乙二醇6000   5.0g
滑             5.0g
硬脂酸镁       1.8g
去离子水       适量
制备:先将所有的固体成分筛过具有0.6mm筛孔的筛。之后将活性成分、乳糖、滑石和一半淀粉混合,将另一半淀粉悬浮于40ml水中,并将悬浮液加入聚乙二醇的100ml水的煮沸的溶液中。将所得的淀粉糊加入到混合物中,如果需要再加入水将混合物造粒。将颗粒在35℃下干燥过夜,过1.2mm筛孔的筛,并与硬脂酸镁混合压制成双凹的直径6mm的药片。
片剂:每片包含0.0183g活性成分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组成(10000片)
式I活性成分    183.00g
乳糖           290.80g
马铃薯淀粉     274.70g
硬脂酸         10.00g
滑石           217.00g
硬脂酸镁       2.50g
胶态二氧化硅   32.00g
乙醇           适量
将活性成分、乳糖和274.70g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用硬脂酸醇溶液湿润,并过筛造粒。干燥后,将余下的马铃薯淀粉、滑石、硬脂酸镁和胶态二氧化硅混合,并将混合物压制成每片重0.1g的片剂,如果需要药片可以有刻痕,以便更准确地调整剂量。
胶囊:每片包含0.022g活性成分的胶囊可以如下制备:
组成(1000粒胶囊)
式I活性成分    22.00g
乳糖           249.80g
明胶           2.00g
玉米淀粉       10.00g
滑石           15.00g
水             适量
将活性成分与乳糖混合,并将混合物用明胶的水溶液均匀润湿,并过1.2-1.5mm筛孔的筛造粒。将颗粒与干燥的玉米淀粉和滑石混合,并分成300mg每份装入(1号)硬明胶胶囊中。
预混物(饲料添加剂)
0.16  重量份的式I活性成分
4.84  重量份的二代磷酸钙、矾土、一种高度分散的硅胶、碳酸盐
      或碳酸钙与
95    重量份的动物饲料混合均匀
0.41  重量份的式I活性成分
5.00  重量份的一种高度分散的硅胶/石灰(1∶1)与
94.59 重量份的市售干饲料混合均匀。
大丸剂:
I  活性成分          33.00%
   甲基纤维素        0.80%
   高度分散的硅酸    0.80%
   玉米淀粉          8.40%
II 晶体乳糖          22.50%
   玉米淀粉          17.00%
   微晶纤维素        16.50%
   硬脂酸镁          1.00%
首先将甲基纤维素与水搅拌。材料膨胀后,加入硅酸搅拌并将混合物悬浮均匀。将活性成分和玉米淀粉混合。将水悬浮液加入到此混合物中并捏合成团。将所得的团块通过12M筛造粒并干燥。下一步骤,将所有4种助剂充分混合。最后,将前两步所得的预混物混合并压制成大丸剂。
注射剂:
A.油质赋形剂(缓释)
式I活性成分    0.1-1.0g
花生油         加至100ml
式I活性成分    0.1-1.0g
芝麻油         加至100ml
制备:将活性成分搅拌溶解在部分油中如需要并慢慢加热,然后冷却并补足到预定体积并通过适合的孔径0.22μm的膜滤器无菌过滤。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P1: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4-基)-4,5-二氢-噁唑的对映异构体A和B的制备方法
a)将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溶解在含有40ml乙醇和60ml己烷的溶剂混合物中,过Chiralcel色谱柱(OD 10×50cm),首先用己烷/异丙醇混合物(9∶1),流速150ml/分钟,120分钟,然后使用纯乙醇,流速100ml/分钟,80分钟。约31分钟后,获得目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A的最高峰,约49分钟后,获得对映异构体B的峰。
b)将对映异构体混合物溶解在纯乙醇中,过Chiralcel色谱柱(OJ(1082)25×0.46cm),纯乙醇,流速1ml/分钟。约5.5分钟后,获得目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A的最高峰,并在约7.5分钟后,获得对映异构体B的峰。
实施例P2:表1中的其余化合物也可以类似实施例P1方式制备。表1:
Figure A0080559000371
序号    X    Y    (R1)m           对映异构体        旋光度1
1.1     F    F    4-CF3             A              -24.3°(20.7mg)1.2     F    F    4-CF3             B              +23.8°(21mg)1.3     F    F    4-CH3             A1.4     F    F    4-CH3             B1.5     F    F    4-OCF3            A1.6     F    F    4-OCF3            B1.7     F    F    3-CF3             A1.8     F    F    3-CF3             B1.9     F    F    4-OCF2CHF2       A1.10    F    F    4-OCF2CHF2       B1.11    F    F    4-OCHF2           A1.12    F    F    4-OCHF2           B1.13    F    F    4-SCF3            A1.14    F    F    4-SCF3            B1.15    F    F    4-CF2CN           A1.16    F    F    4-CF2CN           B1.17    F    F    3-CH3,4-CF3     A1.18    F    F    3-CH3,4-CF3     B1.19    F    Cl   4-OCF3            A1.20    F    Cl   4-OCF3            B
1αD(589nm NaD),溶解在2ml甲醇中
在作物保护中应用的剂型实施例(%=重量百分数)
实施例F1:乳化浓缩剂             a)    b)     c)
式I活性成分                      25%  40%   5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   8%    6%
蓖麻油聚乙二醇醚(36mols EO)      5%   -      -
三丁基苯酚聚乙二醇醚(30mols EO)  -     12%   4%
环己酮                           -     15%   20%
二甲苯混合物                     65%  25%   20%
将充分研磨的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得到乳化浓缩剂,其可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的乳液。
实施例F2:溶液              a)    b)    c)   d)
式I活性成分                 80%  10%  5%  95%
乙二醇一甲醚                20%  -     -    -
聚乙二醇(MW400)             -     70%  -    -
N-甲基吡咯烷-2-酮           -     20%  -    -
环氧化椰子油                -     -     1%  5%
汽油(沸点范围:160-190℃)   -     -     94% -
将充分研磨的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得到溶液,其适合于细小雾滴方式使用。
实施例F3:颗粒剂          a)    b)    c)    d)
式I活性成分               5%   10%  8%   21%
高岭土                    94%  -     79%  54%
高分散性硅酸              1%   -     13%  7%
硅镁土                    -     90%  -     18%
将活性成分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将所得溶液喷在载体混合物上,并真空蒸发掉溶剂。
实施例F4:粉剂    a)    b)
式I活性成分       2%   5%
高分散性硅酸      1%   5%
滑石              97%  -
高岭土            -     90%
混合活性成分和载体得到现混现用的粉剂。
实施例F5:可湿性粉剂             a)   b)    c)
式I活性成分                      25% 50%  75%
木素磺酸钠                       5%  5%   -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     5%
二异丁基萘磺酸钠                 -    6%   10%
辛基苯酚聚乙二醇醚(7-8mol EO)    -    2%   -
高分散性硅酸                     5%  10%  10%
高岭土                           62% 27%  -
将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并将混合物在适合的研磨机中研磨。获得的可湿性粉剂可用水稀释得到所需浓度的悬浮剂。
实施例F6:乳化浓缩剂
式I活性成分                      10%
辛基苯酚聚乙二醇醚(4-5mol EO)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蓖麻油聚乙二醇醚(36mol EO)       4%
环己酮                           30%
二甲苯混合物                     50%
将充分研磨的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得到乳化浓缩剂,其可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的乳液。
实施例F7:粉剂    a)     b)
式I活性成分       5%    8%
滑石              95%   -
高岭土            -      92%
混合活性成分和载体得到现混现用的粉剂,然后将混合物在适合的研磨机中研磨。
实施例F8:挤出颗粒
式I活性成分          10%
木素磺酸钠           2%
羧甲基纤维素         1%
高岭土               87%
将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研磨混合物并用水湿润后挤出并造粒,而后气流干燥颗粒。
实施例F9:包衣颗粒
式I活性成分           3%
聚乙二醇(MW 200)      3%
高岭土                94%
在混合器中将充分研磨的活性成分均匀地包覆于聚乙二醇润湿的高岭土上得到无粉包衣颗粒。
实施例F10:悬浮浓缩剂
式I活性成分                     40%
乙二醇                          10%
壬基苯酚聚乙二醇醚(15mol EO)    6%
木素磺酸钠                      10%
羧甲基纤维素                    1%
甲醛水溶液(37%)                0.2%
硅油水乳剂(75%)                0.8%
水                              32%
将充分研磨的活性成分和助剂混合得到悬浮浓缩剂,其可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悬浮液。
生物实施例:
在作物保护中的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B1:对烟芽夜蛾的杀卵效果
将置于滤纸上的烟芽夜蛾卵短暂浸渍含有400ppm测试活性成分的丙酮/水溶液。等测试溶液干燥后,将卵放于陪替氏培养皿中培养。6天后,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卵的孵化率(%孵化率降低)。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很高的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大于80%的作用。
实施例B2:杀带斑黄瓜叶甲幼虫的效果
将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玉米苗。喷雾沉积物干燥后,用10条带斑黄瓜叶甲二龄幼虫接种玉米苗并其转移到塑料容器中。6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虫数,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带斑黄瓜叶甲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作用大于80%。
实施例B3:对棉红蜘蛛的杀螨效果
用棉红蜘蛛的混合种群接种菜豆幼苗,1天后,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将植物在25℃下培养6天然后评价试验效果。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的卵、幼虫和成虫的总数,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棉红蜘蛛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4:对烟芽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大豆幼苗。喷雾沉积物干燥后,用10条烟芽夜蛾一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并其转移到塑料容器中。6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虫数和取食伤害的程度,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和取食伤害减小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烟芽夜蛾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5: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甘蓝幼苗。喷雾层干燥后,用10条小菜蛾三龄幼虫接种甘蓝幼苗并其转移到塑料容器中。3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虫数和取食伤害的程度,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和取食伤害减小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6:对烟芽夜蛾杀卵/杀幼虫效果
将烟芽夜蛾的卵放于棉花上并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8天后,与未处理的对照比较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种群减少)
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烟芽夜蛾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7:对棉红蜘蛛的杀卵效果
用雌性棉红蜘蛛接种菜豆幼苗并于24小时后再将其移走。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有卵定殖的植株。将植物在25℃下培养6天然后评价试验效果。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的卵、幼虫和成虫总数,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对棉红蜘蛛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8:对苹果红蜘蛛(对有机磷和甲萘威产生了抗性)的杀螨效果用苹果红蜘蛛雌成虫接种苹果幼苗。7天后,用含有400ppm测试化合物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被侵染的植株直到植株润湿,并培养在温室中。14天后,评价试验效果。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螨数,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9:对褐飞虱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水稻植株。喷雾层干燥后,用飞虱的二龄和三龄幼虫接种水稻植株。21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存活的飞虱数量,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0:对棉贪夜蛾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大豆幼苗。喷雾沉积物干燥后,用10条棉贪夜蛾的三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并将其移至塑料容器中。3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死的幼虫总数和取食伤害情况,确定种群和取食伤害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1:对豆蚜的杀虫效果
用豆蚜接种豌豆幼苗,随后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喷雾混合物喷雾处理,然后将植物在20℃下培养3和6天后评价试验效果。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的死的蚜虫数,确定种群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此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2:对泛非绒毛螟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甘蓝幼苗。喷雾层干燥后,用10条泛非绒毛螟的三龄幼虫接种甘蓝幼苗并将其移至塑料容器中。3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死的幼虫总数和取食伤害情况,确定种群减少和取食伤害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3:对棉铃象的杀虫效果
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棉花幼苗。喷雾层干燥后,用10条棉铃象成虫接种棉花幼苗并将其移至塑料容器中。3天后对试验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处理植物与未处理植物上死的甲虫总数和取食伤害情况,确定种群减少和取食伤害减少百分率(%作用)。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4:对红肾圆盾蚧的杀虫效果
在马铃薯块茎上接种红肾圆盾蚧幼虫。约2周后,将马铃薯块茎浸于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或悬浮剂喷雾混合物中。块茎干燥后,将其培养在塑料容器中。10至12周后通过比较处理种群与未处理对照组的最初的第二代幼虫存活率对试验进行评估。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实施例B15:对甘薯粉虱的杀虫效果
将矮菜豆植株置于金属丝网罩中并接种甘薯粉虱成虫。产卵后,移出所有成虫。10天后,用含有400ppm活性成分的水乳剂喷雾混合物喷雾植株及上面的若虫。再过14天后,与未处理对照比较卵的孵化率。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的效果大于80%。
在(兽医)药和卫生学领域的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B16:微小牛蜱的体外效果
分成4个测试组,每个组将10只吸饱血的微小牛蜱雌成虫粘附于塑料培养皿中并用浸有测试物质的水悬浮液或乳油的棉绒团覆盖1小时。试验设置有100,32,10,3.2,1.0和0.32ppm几个浓度。然后移走棉绒团,并将蜱培养28天以产卵。根据以下5级标准评价对微小牛蜱的效果:
1.在产卵前死的雌蜱数(不动的并退去黑色体色);
2.可存活几天的蜱数量,但并没有产卵;
3.产卵但卵并没有孵化的情况;
4.产卵,并且形成胚胎,但并没有发育成幼虫的情况;
5.胚胎孵化,发育为幼虫,而且在4周内没有表现任何反常现象。
试验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为上述的第4种情况。这些物质在100,32,10和3.2ppm浓度下幼虫的孵化被100%抑制。即使在1ppm,孵化率也降低60-90%。在此试验中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4-基)-4,5-二氢-噁唑的对映异构体A是活性最高的测试物质。相反,在相同条件下式I的对映异构体B实际上没有活性。
对BIARRA和ULAM两个种的蜱进行了试验,结果一致。
实施例B17: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4-基)-4,5-二氢噁唑的对映异构体A和B以及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对鸡皮刺螨的体外效果比较
Figure A0080559000451
*=手性碳原子
取固定在粘性塑料薄膜上的10头吸饱血的鸡皮刺螨属的雌成虫螨与50μl测试物质的水悬浮剂或乳液接触。试验设置32,10,3.2,1.0,0.32和0.1ppm浓度。干燥后,将薄膜贴于玻璃盘中。由于玻璃盘的下表面和粘性薄膜膨胀的上表面使得在每只螨周围产生气泡。这种气泡含有充足的空气以避免螨窒息而死。5天后,借助体视显微镜评价测试物的效果,根据以下4级标准即死亡率,产卵量,卵的质量,孵化率,蛹化率,和第一若虫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价:
1.如果9-10头螨死亡,表示致死效果(M);
2.如果2或多于2头螨存活,但没有产卵,表示不育作用(S);
3.如果2或多于2头螨存活并产卵,但没有幼虫从这些卵中孵化并且没有第一若虫的发育,这表示抑制发育作用(H);
4.如果2或多于2头螨存活,并产下正常数量的正常卵,从卵中孵化出幼虫并发育为第一若虫,这表示没有活性。
在试验中外消旋混合物表现出第1级中所述的效果。它们在0.02ppm及以上浓度时可以完全抑制第一若虫的发育。对映异构体A在很低的浓度即0.0064ppm,甚至更低浓度下表现出同样的效果。对映异构体B在最高10ppm浓度下也根本没有效果(参见第4级标准)并且不能与未处理对照区分。为达到所需效果对映异构体B的浓度必须达到至少20ppm,甚至在此浓度下仅仅可获得第3级的活性。为达到1级活性,对映异构体B的浓度必须达到至少32ppm。结果总结如下(EC100=达到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
测试化合物    EC100(ppm)   活性级别
外消旋物      0.2           1
对映异构体A   0.0064        1
对映异构体B   20.0          3)
对映异构体B   32.0          1
这表明对映异构体A的活性比外消旋物活性高30倍,甚至比对映异构体B活性高3000-5000倍。
实施例B18:澳大利亚绵羊上的丽蝇类丝光绿蝇的体外效果
在试管中,琼脂面上倒入4ml适合丽蝇的培养基,加热液化并与10ml测试溶液的悬浮液或乳油混合。混合物放置冷却成为固态培养基。试管中分别加入10,3.2,1和0.32ppm测试物。固态培养基接种30-50个丝光绿蝇刚产下的卵,然后用棉绒团松松地封闭,在26-28℃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将试管从培养箱中取出并确定测试物的杀幼虫效果。如果在液化和带褐色的培养基中发现大量存活的三龄幼虫,这表示无杀虫效果。通过比较,如果培养基没有变色并保持固态,而且没有发现幼虫,这表明100%的杀幼虫效果。在所有的试验浓度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A都表现出对丽蝇100%的杀幼虫效果。相反,式I的对映异构体B在同样浓度下实际上没有活性。
实施例B19:对德国小蠊的杀虫效果
将足够量的活性成分的丙酮溶液(0.1%)加入陪替氏培养皿中,其加入量相当于2g/m2的使用量。溶剂蒸发后,将20条德国小蠊若虫(最后一个若虫期)放于培养皿中并接触测试物质的作用下2小时。然后将若虫用刚加入陪替氏培养皿中的CO2麻醉,并保持在25℃,50-70%湿度的黑暗条件下。48小时后,通过统计的死亡率评估杀虫效果。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很高的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大于80%的作用。
实施例B20:对家蝇的杀虫效果
用测试物质溶液处理方糖以使方糖中的测试物质浓度在干燥过夜后达到250ppm。将由上述方式处理的方糖放在铺有湿润的脱脂棉和10头OP-抗性种的家蝇成虫的铝盘中。盖上烧杯并在25℃下培养。24小时后确定死亡率。
在上述试验中表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很高的活性。特别是,实施例P1的对映异构体A表现出大于80%的作用。
实施例B21:对猫上的跳蚤猫栉首蚤的卵,幼虫或蛹的体外杀虫效果
制备含有15,1.5,0.15和0.015ppm测试物的丙酮测试溶液。将每9.9ml测试溶液与14.85g跳蚤幼虫培养基混合并干燥约12小时。将轻微结块,干燥的培养基再机械粉碎直至均匀并可自由流动。然后将其转入饲养跳蚤的瓶中。每个瓶中加入100-200个跳蚤卵,瓶子用棉绒团松散地密闭并放于25-26℃,相对湿度约60%的培养箱中。21天后,评价不同浓度测试物的效果并使用体视显微镜确定最低的有效浓度。活性的评价是基于孵化率,幼虫的发育,蛹化和跳蚤幼虫的孵化情况。在试验中结构式(I)的对映异构体A效果显著。稀释到10ppm时,跳蚤幼虫的发育受到完全的抑制。因此,2-(2,6-二氟苯基)-4-(4’-三氟甲基联苯-4-基)-4,5-二氢噁唑的对映异构体A是活性最高的测试物质。相反,式I的对映异构体B在同样浓度下实际上没有活性。
实施例B22:对捻转血矛线虫三龄幼虫发育的体外效果
将2μl 5%测试物的DSMO或甲醇溶液再用几毫升溶剂稀释并用溶液湿润试管壁。干燥后,每一个试管加入2ml琼脂。在每个试管中加入含有100个捻转血矛线虫刚产下卵的去离子水,试管用棉绒团松散地密闭并放于34-36℃,相对湿度约60-100%的培养箱中。24小时后幼虫孵化,加入30μl的细菌培养物以使导入的细菌与卵繁殖。加入水的体积应该至试管高度的约三分之一。根据孵化率,三龄幼虫的发育,幼虫的麻痹或死亡,或其它发育阶段的情况评价效果。试验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A抑制发育的效果显著。稀释到32ppm时,三龄幼虫的发育受到完全的抑制。相反,式I的对映异构体B在同样浓度下实际上没有活性。
实施例B23:对寄生于鼠毛上的螨典型处理的体内效果
将被螨(癣螨和肉螨)侵染的鼠施以麻醉,在体视显微镜下确定螨的种群密度。将同样侵染指数的鼠分组即每个组螨的种群数量相同,指数包括1(没有螨)至30(最大的螨密度)个级别。为试验目的,在所述级别(高的螨密度)中仅使用指数为至少25的鼠。测试物以泼浇溶液,悬浮剂或乳油的形式使用即局部地施用到皮毛上。剂量为32-0.1mg/kg体重。每只鼠,沿身体上部从头至尾的外形线施用150μl溶液,悬浮剂或乳油。使用7,28和56天后,比较处理后与处理前的侵染指数评价效果。作用效果用螨种群减少百分数表示。试验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A在以10mg/kg体重浓度使用时,螨的侵染率减少大于80%。相反,式I的对映异构体B在同样浓度下实际上没有活性。
实施例B24:皮下注射后抗寄生于鼠毛上的螨的体内效果
将被螨(癣螨和肉螨)侵染的鼠施以麻醉,在体视显微镜下确定螨的种群密度。将同样侵染指数的鼠分组即每个组螨的种群数量相同,指数包括1(没有螨)至30(最大的螨密度)个级别。为试验目的,在所述级别(高的螨密度)中仅使用指数为至少25的鼠。测试物溶解在比例为2∶3的甘油缩甲醛与聚乙二醇的混合物中并皮下注射试验动物。剂量为20-0.1mg/kg体重。使用7,28和56天后,比较处理后与处理前的侵染指数评价效果。作用效果用螨种群减少百分数表示。试验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A在以0.32mg/kg体重浓度使用时,螨的侵染率减少大于80%。而且在注射位点鼠并没有表现皮肤刺激或任何其它副作用。对此物质有很好的耐受性。相反,式I的对映异构体B在同样浓度下实际上没有活性。

Claims (14)

1.下式的对映异构体
Figure A0080559000021
其中
X和Y各自独立地代表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氰基-C1-C4-烷基、氰基-C1-C4-卤代烷基、氰基-C1-C4-烷氧基、氰基-C1-C4-卤代烷氧基、氰基-C1-C4-烷硫基、氰基-C1-C4-卤代烷硫基、卤素、氨基、氰基或硝基;
Z代表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
R1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氰基-C1-C4-烷基、氰基-C1-C4-卤代烷基、氰基-C1-C4-烷氧基、氰基-C1-C4-卤代烷氧基、氰基-C1-C4-烷硫基、氰基-C1-C4-卤代烷硫基、C2-C6-链烯基、C2-C6-卤代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2-C6-卤代链烯氧基、C2-C6-链炔基、C2-C6-卤代链炔基、C2-C6-链炔氧基、C2-C6-卤代链炔氧基、C3-C8-环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OC(O)R3或卤素;
R2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或卤素;
R3代表C1-C4-烷基、C1-C4-烷氧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2-C6-链炔基、C2-C6-链炔氧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氧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氧基、N(R4R5)或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其中取代基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卤代烷硫基、卤素、氰基和硝基;
R4代表氢或C1-C4-烷基;
R5代表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8-环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C3-C8-卤代环烷基-C1-C4-烷基、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或一-至五-取代的苯基-C1-C4-烷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独立地分别选自C1-C4-烷基;以及
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0,1或2;
其中当m或n等于2时,R1或R2可相同或不同,每一种情况分别以游离或盐形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的对映异构体,其在甲醇中αD(589nm NaD)下表现出负旋光性。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游离或盐形式存在的式I的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其中将分别以游离或盐形式存在的式I的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进行分离获得目的对映异构体和/或将根据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式I的游离对映异构体转化为盐形式或将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式I的对映异构体的盐转化为游离形式的式I化合物或另一种盐。
4.一种农药,其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基本上纯的权利要求1的式I对映异构体和助剂,其中式I对映异构体可以是游离形式或农业化学上可接受的盐。
5.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4的组合物施用到害虫或它们的栖息地。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用于控制昆虫和蜱螨目害虫。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包括至少一种助剂以及包括将活性成分与助剂充分混合和/或研磨。
8.权利要求1的式I对映异构体的用途,其中式I的对映异构体可以是游离形式或农业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用于制备权利要求4的组合物。
9.权利要求8的组合物的用途,用于控制害虫。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途,用于保护植物繁殖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用于保护植物繁殖材料,包括处理所述的植物繁殖材料或所述的繁殖材料的栽培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方法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
13.一种杀灭人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寄生虫的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的基本上纯的对映异构体和生理上可接受的助剂。
14.权利要求1的基本上纯的对映异构体用于控制人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寄生虫的用途。
CNB008055904A 1999-03-26 2000-03-24 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的制备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2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58399 1999-03-26
CH0583/99 1999-03-26
CH0583/1999 1999-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5313A true CN1345313A (zh) 2002-04-17
CN1135225C CN1135225C (zh) 2004-01-21

Family

ID=4190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55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225C (zh) 1999-03-26 2000-03-24 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的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137781A1 (zh)
EP (1) EP1165527A1 (zh)
JP (1) JP2002540194A (zh)
KR (1) KR100699973B1 (zh)
CN (1) CN1135225C (zh)
AU (1) AU767434B2 (zh)
BR (1) BR0009357A (zh)
CA (1) CA2367508C (zh)
MX (1) MXPA01009788A (zh)
NZ (1) NZ514064A (zh)
RU (1) RU2233838C2 (zh)
WO (1) WO2000058291A1 (zh)
ZA (1) ZA2001078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3408B (en) * 2003-07-03 2007-09-19 Michael Hilary Burk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table anthelmintic suspension formulation
JP5101508B2 (ja) * 2005-08-29 2012-12-19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魚寄生虫制御のためのオキサゾール誘導体の使用
CN101873801B (zh) * 2007-09-27 2014-12-10 巴斯夫欧洲公司 内吸提高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0429B (en) * 1994-08-12 2001-06-16 Bayer Ag Substituted biphenyloxazolines
AU684674B2 (en) * 1994-10-06 1997-12-18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Substituted diphenyl oxazolines
DE4444111A1 (de) * 1994-12-12 1996-06-13 Bayer Ag Substituierte m-Biphenyloxazolin-Derivate
JPH10512859A (ja) * 1995-01-20 1998-12-08 イー・アイ・デユ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殺虫性および殺ダニ性のオキサゾリン類およびチアゾリン類
JP2000500755A (ja) * 1995-11-17 2000-01-25 バイエル・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ビフェニルエーテルオキサゾリン及びその有害生物防除剤としての使用
TW424089B (en) * 1996-01-16 2001-03-01 Du Pont Oxazoline arthropodicides
ZA979502B (en) * 1996-11-18 1999-04-23 Du Pont Arthropodicidal oxazoline derivatives and processes and intermediat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DE59809344D1 (de) * 1997-03-05 2003-09-25 Bayer Cropscience Ag Disubstituierte biphenyloxazoline
DE19717228A1 (de) * 1997-04-24 1998-10-29 Bayer Ag Substituierte Oxazolin-Derivate
DE19727889A1 (de) * 1997-07-01 1999-01-07 Bayer Ag 2-(2-Methylphenyl)-oxazoline
CO5031296A1 (es) * 1997-11-04 2001-04-27 Novartis Ag Derivados de azolina, compuestos que la contienen y metodo para la preparacion y aplicacion de dicho compuest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PA01009788A (es) 2002-03-27
KR20020008387A (ko) 2002-01-30
CA2367508A1 (en) 2000-10-05
WO2000058291A1 (en) 2000-10-05
NZ514064A (en) 2004-01-30
US20020137781A1 (en) 2002-09-26
KR100699973B1 (ko) 2007-03-27
JP2002540194A (ja) 2002-11-26
EP1165527A1 (en) 2002-01-02
ZA200107811B (en) 2002-08-23
AU767434B2 (en) 2003-11-13
AU4290400A (en) 2000-10-16
RU2233838C2 (ru) 2004-08-10
CN1135225C (zh) 2004-01-21
CA2367508C (en) 2011-04-26
BR0009357A (pt) 2002-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823C (zh) 杀虫剂
CN1039079C (zh) 含有1-芳基吡咯的杀虫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96700C (zh) 作为杀虫剂和抗寄生物药剂的氨基杂环基酰胺
CN101077072A (zh) 农药组合物
CN1926129A (zh) 新的杀虫剂
CN1692104A (zh) 苯并三唑-1-基-氨基乙腈化合物及其在控制寄生虫疾病中的应用
CN1384832A (zh) 作为农药的氨基杂环基酰胺化合物
CN1930134A (zh) 嘧啶化合物在制备杀寄生物药中的用途
CN1384826A (zh) 作为农药的N-杂芳基-α-烷氧亚氨基羧酸酰胺
CN1487788A (zh) 含有氨基乙腈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该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动物中的体内寄生虫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CN1293047C (zh) 适用于控制寄生虫的氨基乙腈衍生物
CN1564809A (zh) 有机化合物
CN1309715C (zh) N-酰氨基乙腈衍生物及其用于制备控制寄生虫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60468A (zh) 三氮杂环己烷衍生物
CN1171880C (zh) 具有杀虫活性的三嗪衍生物
CN1529552A (zh) 用于防治体内寄生虫的氨基乙腈化合物
CN1890209A (zh) 酰氨基乙腈衍生物
CN1656061A (zh) 有机化合物
CN1140519C (zh) 用作农药的三氟甲基联苯基-二卤苯基唑啉类
CN1135225C (zh) 对映异构体纯的2,4-二取代噁唑啉的制备和应用
CN100347153C (zh) 酰氨基乙腈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虫剂的用途
CN1602296A (zh) 氨基乙腈衍生物
CN1241907C (zh) 有机化合物
CN1681771A (zh) 4-(3,3-二卤代-烯丙氧基)苯氧基烷基衍生物
CN1131417A (zh) 取代的4-氨基甲酰基-吡咯啉-2-酮衍生物和4-氨基甲酰基-二氢呋喃-2-酮衍生物及其作为农药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VARTI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VARTIS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asel

Patentee after: Novartis Ag

Address before: Basel

Patentee before: Novartis A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