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8669C -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 Google Patents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8669C CN1318669C CNB031199461A CN03119946A CN1318669C CN 1318669 C CN1318669 C CN 1318669C CN B031199461 A CNB031199461 A CN B031199461A CN 03119946 A CN03119946 A CN 03119946A CN 1318669 C CN1318669 C CN 13186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surface
- weft yarn
- internal face
- reed
- upper co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03D47/278—Guide mechanisms for pneumat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可使纬纱在异形筘的纬纱通路内稳定地高速飞行。构成异形筘(10)的筘片(11)上所形成的导引孔(12),由上壁面(12a)、内壁面(12b)、下壁面(12c)、连接上壁面(12a)与内壁面(12b)的圆弧形上部角部(12d)、以及、连接内壁面(12b)与下壁面(12c)的圆弧形下部角部(12e)形成。上部角部(12d)的曲率半径r为1mm以下,下部角部(12e)的曲率半径R大于曲率半径r。上壁面(12a由水平壁面(12a1)和倾斜壁面(12a2)构成。水平壁面(12a1)的位置低于倾斜壁面(12a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中使用的异形筘,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证投纬稳定性的同时谋求投纬高速化的异形筘。
背景技术
图27是使用现有异形筘的投纬装置。筘座1上固定有竖立设置的异形筘2。异形筘2,是沿投纬方向排列设置多片筘片3而构成。各筘片3上设有凹进去的导引孔4,该导引孔4排成一列而形成纬纱通路T。从投纬用主喷嘴5喷出的纬纱Y在纬纱通路T内飞行。导引孔4,由水平的上壁面4a、垂直的内壁面4b、向导引孔4的开口部4f一侧逐渐向下倾斜的下壁面4c、连接上壁面4a和内壁面4b的曲面形状的上部角部4d、以及、连接内壁面4b和下壁面4c的曲面形状的下部角部4e形成。
在筘座1的前面,安装有沿纬纱通路T隔开既定间隔安装的多只投纬用辅助喷嘴6。在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顶端开设有喷射孔6a。从喷射孔6a喷出的喷射主流,如图27的箭头S所示,沿纬纱通路T斜向喷出。纬纱通路T与异形筘2二者成为一体,形成于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顶端的喷射孔6a,极靠近纬纱通路T。投纬时,仅投纬用辅助喷嘴6分开经纱进入经纱开口内,打纬时,仅投纬用辅助喷嘴6从经纱开口内向经纱的下方抽出。投纬用辅助喷嘴6很细,即使投纬用辅助喷嘴6分开经纱高速进出也不会损伤经纱。而且,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顶端相对于经纱开口进出的距离,要小于气流导向器的进出距离。因此,作为使投纬用辅助喷嘴6在经纱开口内与经纱的下方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与采用气流导向器相比,筘座1有很小的摇动量即可。因此,采用异形筘的投纬装置,与特开昭55-93844号公报、特开昭57-95344号公报、特公昭59-26688号公报所公开的采用气流导向器的投纬装置相比,有利于实现喷气织机的高速化。
但是,使用现有的异形筘2的投纬装置存在着以下若干问题。
曲面形状的上部角部4d和下部角部4e的曲率半径,从便于用压力机冲压制造考虑,均为2mm左右。在使用这种异形筘2的投纬装置中,在纬纱通路T内飞行的纬纱Y的飞行位置,会随着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气流的主流S在导引孔4的壁面上的撞击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图28示出空气主流S1撞击上壁面4a时最高流速位置的动态变化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Y1之间的关系,是从投纬的上游侧看过去时的情形,图31示出从上方看过去时的空气主流S1的动态变化。空气主流S1撞击上壁面4a时,撞击后空气主流S1的动态变化是,向内壁面4b一侧前进,沿上部角部4d向下改变方向,之后从内壁面4b流向开口部4f一侧。由于最高流速位置如上变化,纬纱Y受到在上部角部4d处向下改变方向的气流的影响而如Y1所示在下部角部4e附近飞行。
图29示出空气主流S2撞击内壁面4b时最高流速位置的动态变化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Y2之间的关系,是从投纬的上游侧看过去时的情形,图32示出从上方看过去时的空气主流S2的动态变化。空气主流S2撞击内壁面4b时,撞击后空气主流S2沿上部角部4d前进,向开口部4f一侧改变方向。由于最高流速位置如上变化,纬纱Y受到在上部角部4d处向上改变方向的气流的影响而如Y2所示在上壁面4a附近飞行。
图30示出空气主流S3撞击上部角部4d时最高流速位置的动态变化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Y3之间的关系,是从投纬的上游侧看过去时的情形,图33示出从上方看过去时的空气主流S3的动态变化。空气主流S3撞击上部角部4d时,撞击后空气主流S3的动态变化是,边向下方前进边稍偏向开口部4f一侧。由于最高流速位置如上变化,纬纱Y如Y3所示在上部角部4d附近飞行。
纬纱的飞行速度和纬纱的飞行稳定性,与纬纱的飞行位置有密切关系。换言之,纬纱的飞行速度和纬纱的飞行稳定性,与纬纱通路内空气流速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图34示出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相邻间隔X为80mm时,喷嘴下游80mm处纬纱通路T内的空气流速分布状况。单点划线为等速线,等速线以10m/s为间隔绘出。标有Vm的位置是最高流速位置。
如图28所示,在飞行位置Y1附近,向开口部4f一侧改向流动的成分较弱,因此,在飞行位置Y1附近飞行的纬纱Y不会从纬纱通路T中飞出,纬纱Y的飞行稳定。但是,由于纬纱Y的飞行位置Y1附近的空气流速低于最高流速,因此,在飞行位置Y1飞行的纬纱Y的飞行速度较低。
纬纱Y的飞行位置Y2附近的空气流速接近于最高流速,在飞行位置Y2飞行的纬纱Y的飞行速度较高。但是,如图29所示,在飞行位置Y2附近,向开口部4f一侧改向流动的成分较强,因此,在飞行位置Y2附近飞行的纬纱Y容易从纬纱通路T中飞出,纬纱Y的飞行变得不稳定。
纬纱Y的飞行位置Y3附近的空气流速接近于最高流速,在飞行位置Y3飞行的纬纱Y的飞行速度较高。另外,如图30所示,在飞行位置Y3附近,向开口部4f一侧改向流动的成分较弱,因此,在飞行位置Y3附近飞行的纬纱Y不会从纬纱通路T中飞出,纬纱Y的飞行稳定。
因此,要实现高速且稳定的飞行,做到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喷向上部角部4d,纬纱Y在上部角部4d附近飞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投纬用辅助喷嘴6相对于纬纱通路T的安装位置、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安装角度、喷射孔6a的喷射指向方向、喷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空气主流在导引孔壁面上的撞击位置会改变。前述纬纱Y的飞行位置,将随着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在导引孔4的壁面上的撞击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对于采用现有的异形筘的投纬装置来说,要使纬纱Y在纬纱通路T内的相同位置且可高速飞行的位置稳定地飞行是困难的。
在特开平2-53935号公报、实开平3-38378号公报中,公开了谋求实现纬纱在异形筘中所形成的纬纱通路内飞行速度的高速化、防止纬纱从纬纱通路飞出的装置。在这些装置中,筘片的导引孔的上壁面与内壁面二者的夹角成直角或锐角,纬纱通路的上部的凹陷较深。将纬纱通路做成上部的凹陷较深的形状,可使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气流难以喷向通路开口部一侧。但是,即便是这样的通路形状,也会出现无法使纬纱在连接上壁面与内壁面的上部角部稳定飞行的情况。即,纬纱飞行速度的高速化与减少因纬纱飞出纬纱通路而产生的飞行故障二者不能兼顾。
在特开平8-74143号公报中,如图35所示,公开了一种异形筘7的上部角部8d的曲率半径r小于下部角部8e的曲率半径R的投纬装置。将导引孔8做成上部角部8d的曲率半径r小于下部角部8e的曲率半径R的形状,可使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在撞击导引孔8的壁面后难以在上部角部8d处改变方向。因此,纬纱始终在空气流速高的上部角部8d稳定飞行。
另外,在特开平8-74143号公报中,还公开了这样一种实施形式,即,除了减小上部角部8d的曲率半径r之外,还减小了下壁面8c自内壁面8b的延伸尺寸相对于上壁面8a自内壁面8b的延伸尺寸的比例。通过减小上述比例,可将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喷射孔6a靠近纬纱飞行位置配置,使得从喷射孔6a喷射到导引孔8的壁面上的空气流速的衰减减小。因此,纬纱所飞行的上部角部8d处的空气流速较高,纬纱能够高速飞行。
本案申请人,在特开平11-1407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纬纱可更加稳定地高速飞行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
但是,存在着打纬时异形筘的上壁面8a的顶端部对织物的上表面形成干涉的可能性。上壁面8a对织物上表面的干涉,会损伤织物。上壁面8a干涉织物的问题,在特开平2-53935号公报、实开平3-38378号公报、以及特开平8-74143号公报等的异形筘中也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异形筘与织物之间的干涉并能够使纬纱在纬纱通路内稳定且以更高速度飞行的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为此,作为方案1的发明,一种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将具有由上壁面、下壁面以及内壁面构成的导引孔的筘片在投纬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而形成纬纱通路,其特征是,所说上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说下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所说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的圆弧与上壁面的接点位置低于在该上壁面的纬纱通路的开口部侧的顶端侧,所说上壁面,由自内壁面侧延伸的水平壁面和自该水平壁面向开口部的顶端侧上升倾斜的倾斜壁面构成。
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从纬纱通路的开口部一侧的下方喷向上部角部。但实际的喷射方向,由于投纬用辅助喷嘴在制造和安装时也存在着离散性,因而喷向上壁面或内壁面的情况并不少见。
撞击到上壁面上的空气主流,沿上壁面流向内壁面一侧。曲率半径小于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的上部角部的存在使撞击后空气主流的改向受到限制,使得向开口部一侧改向的气流非常弱。因此,撞击上壁面的空气主流,在撞击之后,在上部角部处动态变化,纬纱在上部角部附近稳定飞行。
撞击到内壁面上的空气主流,沿内壁面流向上壁面一侧。曲率半径小于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的上部角部,限制了撞击后空气主流的改向,使得向开口部侧改向的气流非常弱。因此,撞击内壁面后的空气主流,在上部角部处动态变化,纬纱在上部角部附近稳定飞行。
空气主流撞击上部角部时,曲率半径小于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的上部角部,限制了撞击后空气主流的改向,撞击上部角部的空气主流,在上部角部处动态变化。因此,纬纱在上部角部附近稳定飞行。
做成上壁面的上部角部侧位置低于上壁面的顶端侧位置的结构,可使上部角部与投纬用辅助喷嘴之间的距离缩短。这种距离的缩短,使上部角部处空气流速提高,纬纱的飞行速度提高。
以平面的组合形成上壁面,便于使上壁面的上部角部侧位置低于上壁面的顶端侧位置。
方案2的发明,是在方案1中,所说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在1mm以下。
做成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在1mm以下的结构,可增大上部角部对空气主流改向的限制效果,从保证纬纱飞行的稳定性来说也是最适宜的。
方案3的发明,是在方案1或方案2中,所说内壁面的长度为所说上壁面的长度的40~60%。
若上壁面的位置过低,则打纬时异形筘的上壁面的顶端部有可能对织物上表面产生干涉。上壁面对织物上表面的干涉,会损伤织物。做成内壁面的长度为上壁面的长度的40~60%的结构,能够避免打纬时上壁面与织物上表面之间的干涉,而且从实现纬纱的稳定和高速飞行来说也是最适宜的。
方案4的发明,是在方案1或方案2中,至少一部分所说导引孔的所说下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为所说上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的25%~55%。
当导引孔的下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小于所说上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时,可使投纬用辅助喷嘴的喷射孔靠近上部角部。这样一来,上部角部处的空气流速提高,纬纱的飞行速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做成下壁面自内壁面的延伸尺寸为上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的25%~55%的结构,从实现纬纱的投纬稳定性及高速飞行来说是适宜的。空气流速的提高,有助于减少为实现所要求的纬纱飞行速度而需要的空气消耗量。
方案5的发明,是在方案1或方案2中,在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上设置有,朝向投纬方向向纬纱通路一侧进入的倾斜面,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大于其它壁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
倾斜面的倾斜角越大,向相邻筘片间泄漏的空气流量越少。若能够做到向相邻筘片间泄漏的空气流量在上壁面和上部角部的壁面处较少,则上部角部处的空气流速得以提高。若能够做到空气在内壁面、下部角部的壁面以及下壁面处缓缓泄漏,则从纬纱通路的开口部的下部流出的空气得以减少。上部角部处空气流速的提高、以及从纬纱通路的开口部的下部流出的空气的减少,可通过使上壁面及前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大于其它壁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而实现。因此,纬纱在上部角部更加稳定并以高速飞行。
方案6的发明,是在方案1或方案2中,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10°~20°,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的壁面、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5°~15°,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的壁面、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小于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
做成这种结构,从兼顾纬纱的高速飞行和稳定飞行来说是适宜的。
方案7的发明,是在方案5中,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呈倒角形状。
做成这种结构,可减小经纱作开口运动时经纱与倾斜面的端部之间的接触阻力,提高织物的质量。
方案8的发明,是在方案7中,所说倾斜面,除所说倒角形状的端部之外为平面形状的直线部分,所说直线部分在所说筘片的片厚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说筘片片厚的0.4~0.8。
做成具有这种尺寸比的结构,从兼顾织机高速化时织物质量的提高和纬纱的高速飞行来说是适宜的。
方案9发明,是在方案1中,所说多个筘片,由所说下壁面的延伸尺寸彼此不同的两种筘片构成,所说延伸尺寸相对短的筘片,是在将投纬用辅助喷嘴夹在中间的上游侧的既定区域以及下游侧的既定区域内连续排列的。
方案10发明,是在方案6中,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呈倒角形状。
方案11发明,是在方案10中,所说倾斜面,除所说倒角形状的端部之外为平面形状的直线部分,所说直线部分在所说筘片的片厚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说筘片片厚的0.4~0.8。
方案12发明,是在方案1中,所说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侧的位置和所说上壁面的顶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mm。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是异形筘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是图2的E-E向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A向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向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的C-C向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的D-D向放大剖视图。
图8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上壁面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9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内壁面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0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上部角部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1是从图8的F-F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F-F向剖视图。
图12是从图9的G-G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G-G向剖视图。
图13是从图10的H-H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H-H向剖视图。
图14是第一实施形式中异形筘的纬纱通路内上部角部附近的投纬方向上的空气流速分布图。
图15是对下壁面的尺寸与纬纱飞行速度和纬纱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6是对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与纬纱的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7是对内壁面的高度尺寸与纬纱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壁面的高度尺寸与纬纱的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8是对距离Mh与纬纱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距离Mh与纬纱的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9是对打纬时上壁面与织物之间的干涉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20是对倾斜面的直线部分和筘片的片厚二者的尺寸比与纬纱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21是第二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2是异形筘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3是第三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4是第四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5是第五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6是第六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7是现有投纬装置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立体图组合而成的附图。
图28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现有异形筘的上壁面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29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现有异形筘的内壁面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0是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撞击现有异形筘的上部角部时,撞击之后的动态变化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1是从图28的I-I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I-I向剖视图。
图32是从图29的J-J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J-J向剖视图。
图33是从图30的K-K方向看过去的、对投纬用辅助喷嘴喷射的空气主流的动态变化加以展示的K-K向剖视图。
图34是对现有异形筘的纬纱通路内的空气流速分布状况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5是现有异形筘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0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装置的安装结构与图27相同,在该实施形式中,相邻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相邻间隔X为80mm。
如图1和图2所示,构成异形筘(tunnel reed)10的多片筘片11上,设有凹进去的“コ”字形导引孔12,该导引孔12排成一列而形成纬纱通路T。导引孔12,由水平的上壁面12a、垂直的内壁面12b、向导引孔12的开口部12f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而成的下壁面12c、上壁面12a与内壁面12b之间的上部角部12d、以及、内壁面12b与下壁面12c之间的下部角部12e形成。上部角部12d和下部角部12e为圆弧面形状。上壁面12a自内壁面12b的延伸尺寸Wa为9mm。内壁面12b的上下尺寸Wb,是上壁面12a的延伸尺寸Wa的50%程度的4.5mm,下壁面12c自内壁面12b的延伸尺寸Wc,是上壁面12a的延伸尺寸Wa的45%程度的4mm。
如果将投纬用辅助喷嘴6简单地靠近纬纱通路T设置,相对于经纱Z(图19所示)开口内出入的投纬用辅助喷嘴6与筘片11之间的经纱Z其弯曲程度加大,经纱Z会受到损伤。经纱Z的损伤将导致织物质量降低。上壁面12a至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上下距离L1、以及、下壁面12c的开口部12f侧的顶端至喷射孔6a的前后距离L2,是以投纬用辅助喷嘴6不会对织物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前提进行设定的。
如图2所示,上壁面12a由水平壁面12a1和倾斜壁面12a2构成。水平壁面12a1自内壁面12b向纬纱通路T的开口部12f侧延伸。倾斜壁面12a2具有平面(参照图3)。倾斜壁面12a2的平面,相对于水平壁面12a1以约15°的上升角度倾斜。水平壁面12a1自内壁面12b的延伸尺寸Wa1为5mm。倾斜壁面12a2自水平壁面12a1的延伸尺寸为4mm。水平壁面12a1的位置,比倾斜壁面12a2的平面之延长面上的、开口部12f的顶端12g的位置低1mm。图2所示距离Mh为1mm。
圆弧面形状的上部角部12d的曲率半径r为0.4mm,圆弧面形状的下部角部12e的曲率半径R为2mm。
如图3~图7所示,上壁面12a(即,水平壁面12a1及倾斜壁面12a2)、内壁面12b、下壁面12c、上部角部12d以及下部角部12e,呈朝向箭头P所示投纬方向向纬纱通路T一侧进入(入り込む)的倾斜面形成。上壁面12a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a、以及、上部角部12d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d,均约为12°。内壁面12b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b、以及、下部角部12e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e,均约为6°。下壁面12c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c约为7°。
上壁面12a、内壁面12b、下壁面12c、上部角部12d以及下部角部12e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为圆弧形倒角部12r(参照图3~图7)。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的倒角部12r的曲率半径k,均约为0.04mm。曲率半径k=0.04mm,约为筘片11的厚度t=0.2mm的20%。各倾斜面,除两个端部的倒角部12r之外为平面形状的直线部分12s(参照图3),若设该直线部分12s的长度为u,则尺寸比u/t约为0.6。
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从纬纱通路T的开口部12f一侧的下方喷向上部角部12d。但是,实际的喷射方向,由于投纬用辅助喷嘴6在制造及安装时存在着离散性,喷向上壁面12a或内壁面12b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还会喷向下壁面12c。
如图8所示,喷射到上壁面12a上的空气主流Sa,沿着上壁面12a流向内壁面12b一侧。曲率半径r为0.4mm的上部角部12d,限制撞击后的空气主流Sa的改向,流向开口部12f一侧的改向气流非常弱。因此,喷射到上壁面12a上的空气主流Sa将如图11所示,在上部角部12d附近动态变化,纬纱Y在上部角部12d附近稳定飞行。
如图9所示,撞击内壁面12b的空气主流Sb,沿着内壁面12b流向上壁面12a一侧。曲率半径r为0.4mm的上部角部12d,限制撞击后的空气主流Sb的改向,流向开口部12f一侧的改向气流非常弱。因此,撞击内壁面12b的空气主流Sb将如图12所示,在上部角部12d附近动态变化,纬纱Y在上部角部12d附近稳定飞行。
撞击下壁面12c的空气主流,沿着下壁面12c流向内壁面12b一侧。具有比上部角部12d的曲率半径r大的曲率半径R的下部角部12e,有助于使撞击后的空气主流沿内壁面12b流向上部角部12d。因此,撞击下壁面12c的空气主流,最终在上部角部12d附近动态变化,纬纱Y在上部角部12d附近稳定飞行。
如图10所示,当空气主流Sd撞击上部角部12d时,曲率半径r为0.4mm的上部角部12d,限制撞击后的空气主流Sd改向,撞击上部角部12d的空气主流Sd,在上部角部12d附近动态变化。因此,撞击上部角部12d的空气主流Sd将如图12所示,在上部角部12d附近动态变化,纬纱Y在上部角部12d附近稳定飞行。
由第一实施形式可得到以下效果。
(1-1)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有密切关系。换言之,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的飞行稳定性,与纬纱通路T内空气流速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以使纬纱Y在最高流速位置的上部角部12d附近飞行为最佳。具有曲率半径r=0.4mm的上部角部12d的图2的异形筘10,无论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撞击在导引孔12的哪一个壁面上,纬纱Y均被限制在上部角部12d飞行。其结果,纬纱Y在作为最高流速位置的上部角部12d附近比特开平8-74143号公报的现有装置更为稳定地飞行。
(1-2)构成上壁面12a的水平壁面12a1的位置,比开口部12f的顶端12g的位置低Mh=1mm。即,上壁面12a的上部角部12d侧位置,低于上壁面12a的顶端侧位置,上部角部12d附近的上壁面12a部分的位置低于顶端12g附近的上壁面12a部分的位置。上部角部12d的位置比水平壁面12a1的位置还要低。因此,上部角部12d与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喷射孔6a之间的距离缩短,上部角部12d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其结果,纬纱Y在作为最高流速位置的上部角部12d附近比特开平11-140748号公报的现有装置以更高的速度飞行。
图14的曲线G0,示出使用图2的异形筘10的情况下,纬纱通路T内上部角部12d处的空气流速。横轴表示投纬用辅助喷嘴6至投纬方向之间的距离。曲线G1,示出使用特开平11-140748号公报所公开的异形筘的情况下,纬纱通路T内上部角部处的空气流速。曲线G2,示出使用图35的异形筘7的情况下,纬纱通路T内上部角部8d处的空气流速。曲线G3,示出使用异形筘2的情况下,纬纱通路T内上部角部4d处的空气流速。水平壁面12al低于倾斜壁面12a2的异形筘10,与特开平11-140478号公报所公开的异形筘相比,其上部角部12d处的空气流速全面提高。
(1-3)流向投纬方向P一侧的空气气流的一部分,从相邻的筘片11之间泄漏。该泄漏的比例越大,流向投纬方向P一侧的空气气流的流速越低,纬纱Y的飞行速度越低。导引孔12的壁面上所形成的倾斜面,是用来抑制空气从筘片11之间的泄漏的,该倾斜面有助于纬纱Y以高速飞行。上壁面12a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a以及上部角部12d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d,大到为其它倾斜面的倾斜角θb、θc、θe的两倍的程度。因此,从开口部12f一侧下方的投纬用辅助喷嘴6朝上部角部12d喷射的空气主流S,其在上壁面12a及上部角部12d处泄漏的比例得到抑制。其结果,能够减少为实现所要求的纬纱飞行速度而需要的空气消耗量而不会影响纬纱Y的高速飞行。
而为了兼顾纬纱的高速飞行与稳定飞行,最好是,倾斜角θa、θd的范围为10°~20°,倾斜角θb、θc、θe的范围为5 °~15°,并且倾斜角θa、θd大于倾斜角θb、θc、θe。
(1-4)除上壁面12a和上部角部12d之外的壁面,即内壁面12b、下壁面12c及下部角部12e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θb、θc、θe,与现有的异形筘的倾斜程度相同。由于倾斜角θb、θc、θe小于倾斜角θa、θd,因此,空气在内壁面12b、下壁面12c及下部角部12e处自筘片11之间是缓缓泄漏的。本案发明人对倾斜角θa、θd大于倾斜角θb、θc、θe的异形筘与特开平8-74143号公报的现有装置的飞行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由实验结果本案发明人确认,与特开平8-74143号公报的现有装置相比,倾斜角θa、θd大于倾斜角θb、θc、θe的异形筘可使纬纱的飞行更稳定。
(1-5)图15的曲线H1、H2、H3,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反映下壁面12c的延伸尺寸Wc与纬纱Y的飞行速度之间关系的数据。曲线H1是使用图2的异形筘10时的实验数据。曲线H2是使用图35的异形筘7时的实验数据,曲线H3是使用图27的异形筘2时的实验数据。图15的曲线I1、I2、I3,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反映下壁面12c的延伸尺寸Wc与纬纱Y的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关系的数据。曲线I1是使用图2的异形筘10时的实验数据。曲线I2是使用图35的异形筘7时的实验数据,曲线I3是使用图27的异形筘2时的实验数据。
所谓纬纱Y的飞行故障,是以在容许时间内未到达投纬末端作为认定标准的。在这些实验中,上壁面自内壁面的延伸尺寸是固定的。此外,下壁面的顶端至喷射孔6a的距离L2是固定的,并且,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始终喷向上部角部。而且,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流量也是固定的。
由曲线H1、H2和曲线I1、I2可知,作为异形筘10和异形筘7,随着下壁面12c、8c的延伸尺寸Wc的减小,能够在纬纱Y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不增加的同时提高纬纱Y的飞行速度。作为下壁面12c的延伸尺寸Wc为4mm的本实施形式,与下壁面8c的延伸尺寸Wc为7mm的特开平8-74143号公报所公开的异形筘7相比,纬纱的飞行速度要高。但是,若延伸尺寸Wc减小到2mm以下,则由上壁面12a、内壁面12b及下壁面12c形成的纬纱通路T所具有的气流扩散抑制功能减弱,将无法实现空气流速在纬纱通路T内均匀分布。当处于这种状况时,纬纱飞行速度开始降低,而且因纬纱Y从纬纱通路T中飞出而发生的纬纱飞行故障的发生频度也将增加。从图15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下壁面12c的延伸尺寸Wc以在上壁面12a的延伸尺寸Wa的25%~55%的范围内为宜。
(1-6)图16所示曲线图的曲线E,是反映上部角部12d的曲率半径r与纬纱飞行故障频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该实验,是在纬纱为标准40号棉线、织机转速为900rpm、空气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只要上部角部12d的曲率半径r在1mm以下,便能够使飞行故障频度减少到使用上部角部4d的曲率半径为2mm程度的、图27的异形筘2时的1/5的程度。
(1-7)上壁面12a,呈与上部角部12d相连的水平壁面12a1低于开口部12f的顶端12g一侧的倾斜壁面12a2这样一种形状,采用的是使内壁面12b的高度尺寸变小的结构。图17的曲线图中的曲线M1,是反映内壁面12b的高度尺寸Wb相对于上壁面12a的延伸尺寸Wa的尺寸比Wb/Wa、与、纬纱飞行速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图17的曲线图中的曲线N1,是反映尺寸比Wb/Wa与纬纱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
纬纱飞行速度在尺寸比Wb/Wa为0.4程度时最快。当尺寸比Wb/Wa小到0.25以下时,纬纱飞行速度急剧降低。这是由于,内壁面12b的高度尺寸Wb变小因而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喷流撞击在上壁面12a和下壁面12c上,空气自筘片11之间的泄漏在上壁面12a和下壁面12c处增多的缘故。上壁面12a及下壁面12c处空气泄漏的增多,将导致上部角部12d附近的空气流速降低,纬纱飞行速度急剧降低。此外,当尺寸比Wb/Wa小于0.4时,导引孔12的面积将变得过小,纬纱飞行故障增加。因此,尺寸比Wb/Wa在0.4以上为宜。但是,在尺寸比Wb/Wa大于0.4的区域,随着该比值的增大纬纱飞行速度变低。因此,从纬纱飞行速度和纬纱飞行故障两个方面考虑,尺寸比Wb/Wa以0.4~0.6为宜。
另一方面,若尺寸比Wb/Wa小于0.4,则如图19所示,打纬时异形筘10的上壁面12a与织物W的上表面之间发生干涉,织物的质量降低。从避免织物质量降低的角度考虑,尺寸比Wb/Wa同样也是以0.4~0.6为宜。
(1-7)图18的曲线图中的曲线M2,是反映水平壁面12a1与开口部12f的顶端12g之间的上下距离Mh同纬纱飞行速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图18的曲线图中的曲线N2,是反映距离Mh与纬纱飞行故障发生频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
随着距离Mh从0逐渐增加,上部角部12d与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喷射孔6a二者的距离缩短。因此,上部角部12d处的空气流速提高,纬纱Y的飞行速度提高。纬纱飞行速度在距离Mh=1.2mm程度时最快,距离Mh增加到2.5mm以上时,纬纱飞行速度急剧降低。这是由于,内壁面12b的高度尺寸Wb变小从而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喷流撞击在上壁面12a和下壁面12c上,空气自筘片11之间的泄漏在上壁面12a和下壁面12c处增多的缘故。上壁面12a及下壁面12c处空气泄漏的增多,将导致上部角部12d附近的空气流速降低,纬纱飞行速度急剧降低。此外,当距离Mh增加到1.5mm以上时,导引孔12的面积将变得过小,纬纱飞行故障增加。因此,距离Mh以0mm~1.5mm为宜。
另一方面,若距离Mh大于1.5mm,则如图19所示,打纬时异形筘10的上壁面12a与织物W的上表面之间发生干涉,织物的质量降低。从避免织物质量降低的角度考虑,距离Mh同样也是以0mm~1.5mm为宜。
(1-8)上壁面12a、内壁面12b、下壁面12c、上部角部12d、以及下部角部12e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做成圆弧形的倒角部12r。图20的曲线图中的曲线J,是反映筘片11的片厚t与直线部分12s在筘片11的片厚方向上的宽度u二者的尺寸比u/t、与、纬纱飞行速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若尺寸比u/t为0.4以上,则纬纱飞行速度能够保持很高的速度。但是,织机上的织物W的两端和投纬用辅助喷嘴6附近的经纱Z,不与筘片11相平行而稍有倾斜。因此,若尺寸比u/t大于0.8,则经纱作开口运动时经纱Z与倒角部12r之间的接触阻力增大,将会损伤经纱Z而降低织物质量。强度较差的经纱Z,有时还会被拉断。因此,尺寸比u/t以在0.4~0.8的范围内为宜。
下面,对图21和图22的第二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凡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编号。
在该实施形式中,是用下壁面的延伸尺寸Wc、Wc1不同的两种筘片11、11A构成异形筘10A的。在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安装部位附近,使用延伸尺寸Wc为4mm的筘片11,在除所说安装部位之外的部位,使用延伸尺寸Wc1为7mm的筘片11A。
如图22所示,导引孔12的上壁面12a自内壁面12b的延伸尺寸Wa为10mm,内壁面12b的上下尺寸Wb为4mm。在自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管中心线向纬纱通路T的上游侧相距3mm的位置、与、向下游侧相距15mm的位置之间,使用的是延伸尺寸Wc为4mm的筘片11,除此之外的部位上使用的是延伸尺寸Wc1为7mm的筘片11A。筘片11至投纬用辅助喷嘴6的喷射孔6a的距离L1、L2以及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并且,投纬用辅助喷嘴6喷射的空气主流S与第一实施形式同样,喷向上部角部12d。
在该实施形式中,也与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纬纱以高速飞行。
作为本发明,也可以做成如下实施形式。
(1)像图23所示第三实施形式那样,将上壁面12a的形状做成自上部角部12d向开口部12f一侧成直线状向上倾斜。
(2)像图24所示第四实施形式那样,由,自上部角部12d向开口部12f一侧成直线向上倾斜而成的倾斜壁面12a3、以及、与倾斜壁面12a3的顶端相连的水平壁面12a4,构成12a。
(3)像图25所示第五实施形式那样,将上壁面12a的形状做成自上部角部12d向开口部12f一侧成凸形曲线向上倾斜。
(4)像图26所示第六实施形式那样,将上壁面12a的形状做成自上部角部12d向开口部12f一侧成凹形曲线向上倾斜。
(5)将倒角部12r做成除圆弧形曲面之外的曲面的形状。
(6)将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做成以平面进行倒角后的形状。
对于能够从前述实施形式掌握的、前面所记载以外的发明说明如下。
〔1〕一种将具有由上壁面、下壁面以及内壁面构成的导引孔的筘片在投纬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而形成纬纱通路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属于
所说上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说下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所说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附近的位置低于所说上壁面的顶端侧位置,这样一种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
〔2〕如方案1至方案9以及前述项〔1〕中之任一一项所说的喷气织机用异形筘,所说上部角部低于所说上壁面。
发明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由于连接上壁面与下壁面的上部角部为曲面,并且与连接所说导引孔的下壁面与所说内壁面的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相比,所说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要小,因此,纬纱能够在上部角部附近稳定地飞行。加之,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侧位置低于上壁面的顶端侧位置,因此,可提高纬纱的飞行速度。
所说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为1mm以下的发明,能够提高纬纱稳定飞行的可靠性。
所说导引孔的下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为所说上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的25%~55%的发明,能够使投纬用辅助喷嘴的喷射孔靠近纬纱进行飞行的上部角部而使纬纱通路内的空气流速保持高速。因此,能够得到纬纱飞行速度高速化进而减少空气消耗量的效果。
上壁面及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大于其它壁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的发明,能够得到纬纱在上部角部附近高速且稳定地飞行的效果。
上壁面、上部角部的壁面、内壁面、下部角部、以及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做成倒角形状的发明,可减小经纱作开口运动时经纱与倾斜面的端部之间的接触阻力而提高织物质量。
Claims (12)
1.一种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将具有由上壁面、下壁面以及内壁面构成的导引孔的筘片在投纬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而形成纬纱通路,其特征是,
所说上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说下壁面与所说内壁面之间的下部角部的曲率半径,
所说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的圆弧与上壁面的接点位置低于在该上壁面的纬纱通路的开口部侧的顶端侧,所说上壁面,由自内壁面侧延伸的水平壁面和自该水平壁面向开口部的顶端侧上升倾斜的倾斜壁面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上部角部的曲率半径在1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内壁面的长度为所说上壁面的长度的40~6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至少一部分所说导引孔的所说下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为所说上壁面自所说内壁面的延伸尺寸的25%~5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在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上设置有,朝向投纬方向向纬纱通路一侧进入的倾斜面,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大于其它壁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10°~20°,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的壁面、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5°~15°,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的壁面、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小于所说上壁面及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呈倒角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倾斜面,除所说倒角形状的端部之外为平面形状的直线部分,所说直线部分在所说筘片的片厚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说筘片片厚的0.4~0.8。
9.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多个筘片,由所说下壁面的延伸尺寸彼此不同的两种筘片构成,所说延伸尺寸相对短的筘片,是在将投纬用辅助喷嘴夹在中间的上游侧的既定区域以及下游侧的既定区域内连续排列的。
10.如权利要求6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上壁面、所说上部角部的壁面、所说内壁面、所说下部角部以及所说下壁面的各倾斜面的两个端部呈倒角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倾斜面,除所说倒角形状的端部之外为平面形状的直线部分,所说直线部分在所说筘片的片厚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说筘片片厚的0.4~0.8。
1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喷气织机用的异形筘,其特征是,所说上壁面的所说上部角部侧的位置和所说上壁面的顶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69946A JP3961318B2 (ja) | 2002-03-14 | 2002-03-14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JP69946/2002 | 2002-03-14 | ||
JP69946/02 | 2002-03-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5402A CN1445402A (zh) | 2003-10-01 |
CN1318669C true CN1318669C (zh) | 2007-05-30 |
Family
ID=2803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1994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8669C (zh) | 2002-03-14 | 2003-03-12 |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961318B2 (zh) |
CN (1) | CN131866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57013B2 (en) | 2006-04-28 | 2010-12-28 | Toray Industries, Inc. |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bon fiber woven fabric |
FR2913435B1 (fr) * | 2007-03-07 | 2009-12-04 | Schonherr Textilmaschb Gmbh | Peigne de metier a tisser,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peign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eigne. |
JP5573629B2 (ja) * | 2010-11-23 | 2014-08-2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の変形筬 |
CN102443937A (zh) * | 2011-09-26 | 2012-05-09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辅助喷嘴机构 |
CN102619004A (zh) * | 2012-04-23 | 2012-08-01 | 常州钢筘有限公司 |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整体异形筘片 |
CN103696100A (zh) * | 2013-12-05 | 2014-04-02 | 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织机降压节气机构 |
JP7184675B2 (ja) * | 2019-03-06 | 2022-12-0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
CN110219088A (zh) * | 2019-07-19 | 2019-09-10 |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高速喷气织机钢筘 |
JP7415859B2 (ja) * | 2020-09-15 | 2024-01-17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織機における締結部材及び織機における支持体の固定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95344A (en) * | 1980-11-28 | 1982-06-14 |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 Weft yarn guide apparatus in jet loom |
US4989646A (en) * | 1988-08-16 | 1991-02-05 | Nissan Motor Co., Ltd. | Profiled reed dent with weft passage recess |
US5323814A (en) * | 1991-04-01 | 1994-06-28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 Reed pieces with recessed weft guide openings having inclined surfaces |
JPH0874143A (ja) * | 1994-07-05 | 1996-03-19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JPH11140748A (ja) * | 1997-11-10 | 1999-05-25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
2002
- 2002-03-14 JP JP2002069946A patent/JP39613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3-12 CN CNB031199461A patent/CN13186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95344A (en) * | 1980-11-28 | 1982-06-14 |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 Weft yarn guide apparatus in jet loom |
US4989646A (en) * | 1988-08-16 | 1991-02-05 | Nissan Motor Co., Ltd. | Profiled reed dent with weft passage recess |
US5323814A (en) * | 1991-04-01 | 1994-06-28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 Reed pieces with recessed weft guide openings having inclined surfaces |
JPH0874143A (ja) * | 1994-07-05 | 1996-03-19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US5588470A (en) * | 1994-07-05 | 1996-12-31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 Weft inserting device for an air jet loom having reed pieces with recessed weft guide openings |
CN1037626C (zh) * | 1994-07-05 | 1998-03-04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
JPH11140748A (ja) * | 1997-11-10 | 1999-05-25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268656A (ja) | 2003-09-25 |
JP3961318B2 (ja) | 2007-08-22 |
CN1445402A (zh) | 2003-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8669C (zh) |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 |
US7657162B2 (en) | Hand dryer apparatus | |
JP3366490B2 (ja)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
CN102086556B (zh) |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 |
JP2660556B2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 |
US4458732A (en) |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weft into a shed by jetting fluids in a jet loom | |
KR100371749B1 (ko) | 수분사 직기의 위사삽입 노즐 | |
JPH0860492A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補助ノズル | |
US7069866B2 (en)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pattern of a recovery boiler | |
CN209816399U (zh) | 一种用于具有筘座的喷气织机的引纬系统 | |
EP0516587A1 (en) | Auxiliary nozzle in an air jet loom | |
JP3357278B2 (ja) |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 |
US7608149B2 (en) | Nozzle | |
CN200985412Y (zh) | 喷气织机的织筘 | |
JPH01314753A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
CN101429701B (zh) | 空气喷射式织布机用筘 | |
JPH0241440A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
JP3993090B2 (ja) |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ノズル | |
JP2000154441A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 |
JP2000170057A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 |
JPS5854041A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用補助ノズル装置 | |
JP2003041456A (ja) | 空気噴射式織機用筬 | |
CN107407019A (zh) | 用于织机的辅助喷嘴 | |
JPH0299643A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
JP3853880B2 (ja) |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