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199A -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199A
CN1313199A CN01111263A CN01111263A CN1313199A CN 1313199 A CN1313199 A CN 1313199A CN 01111263 A CN01111263 A CN 01111263A CN 01111263 A CN01111263 A CN 01111263A CN 1313199 A CN1313199 A CN 1313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lane
supply apparatus
sheet supply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1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2403C (zh
Inventor
井上隆吉
山崎良行
松尾佳广
福田将之
儿岛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69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017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441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970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13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4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4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2Spur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6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inclined, i.e. forming an angle different from 90 with the bott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防止薄纸的双纸供纸并能够可靠供送厚纸的供纸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供纸设备包括供纸装置,它抵靠存放在存纸装置中的纸以便将纸送出;以及一个分离斜面,它用于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分离纸并将纸送出,其中分离斜面可随同供纸装置送出的纸沿纸前进方向被移动。

Description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本发明涉及供纸设备及具有这种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的供纸设备中使用分离斜面将纸分离。
在传统的成象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设备等中设有供纸设备,它用于将纸送至成象部分。在这样的供纸设备中,有一种供纸设备,其中纸是用一分离斜面逐一分离以便送至成象部分的。
图41是具有这种传统的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的示意结构图。在图41中,成象设备100包括一个具有一水平叠纸表面101a的供纸盘,以及一个沿供纸方向设置在供纸盘101的一端上的分离斜面102。分离斜面102相对于纸(叠)S倾斜一个角θ(钝角)。顺便提到,为了支承放在叠纸表面上的纸(叠)S的后端的后端调节构件,该构件的位置可以被调节。
供纸设备包括一个供纸辊103,其上整体形成的一个齿轮103a;一个供纸辊臂105,它适于可转动地支承供纸辊103并可转动地装在一驱动轴104上;一个驱动齿轮,它固定在驱动轴104上,以及中间齿轮107a至107d,它们装在供纸辊臂105上,用于将驱动齿轮106的驱动力传至供纸辊103。顺便讲到,驱动轴104由可控驱动机构(未画出)驱动,使供纸操作的开始和停止能够受到驱动轴104的驱动而得到控制。
还设有一个输送子辊109,它借助偏压装置(未画出)以预定压力压紧在输送辊108上(被供纸辊103送出的纸S借助输送辊108和输送子辊109的转动而被输送);一个用于引导纸的上表面的上表面输送导向器111;以及一个用于引导纸的下表面的下表面输送导向管110。供纸盘101、供纸辊103、供纸辊臂105等构成供纸设备100A。
另一方面,如图41所示,还设有一个感光鼓112、一个用于整体地固定感光鼓112和显影装置(未画出)的墨粉卡盒113、一个通过使感光鼓表面曝光而在感光鼓表面形成潜象的激光扫描器114和一个用于将(通过在墨粉卡盒中使潜象显影而在感光鼓上形成的)墨粉图象转印到纸S上的转印辊115。感光鼓112和转印辊115是成象部分100B的零件。
还设有一个用于使被转印辊115转印到纸S上的墨粉图象定影的定影装置116、一个用于输送具有定影的墨粉图象的纸S的出纸辊对117、一个用于将纸S排出成象设备的出纸辊对118和一个向其上排出纸S的出纸盘119。
当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象设备100中进行成象时,首先,借助激光扫描器114进行曝光而在感光鼓112的表面上形成潜象,其后,借助设置在墨粉卡盒中的显影装置使潜象显影而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墨粉图象。
另一方面,与上述操作同步,驱动轴104由驱动机构(未画出)转动,驱动轴的转动通过支承在供纸辊臂105上的中间齿轮107a至107d传至供纸辊103的齿轮103a,从而开始转动供纸辊103。
顺便讲到,如图42所示,由于供纸辊103压紧在放在叠纸表面上的一叠纸S中的最上面的纸S1(下文中称为最上面的纸)上,因而当供纸辊103这样开始转动时,摩擦力引起的输送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同时,最上面的纸S1还承受一个摩擦力Fs12,该摩擦力作为来自下一页纸S2的阻力。
因此,最上面的纸S1抵靠在分离斜面102上,受到来自分离斜面102的反作用力R1,因而最上面的纸S1向上弯曲。然后,当供纸辊103进一步转动时,弯曲的纸S1进一步向前,同其前端抵靠分离斜面。顺便讲到,由于下一页纸S2承受下面的纸S3的摩擦力Fs23,因而下一页纸并不与最上面的纸S1一起前进,从而防止了双页供纸。
以这种方式被供纸辊103和分离斜面102分离和输送的最上面的纸S1通过图41中所示的输送辊108和输送子辊109的转动而被输送,并被送至感光鼓112和转印辊115之间的咬合区。
然后,在感光鼓上形成的墨粉图象被转印辊115转印到(送至感光鼓112和转印辊115之间的咬合区的)纸S1上,以这种方式转印有墨粉图象的纸S1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16。墨粉图象在定影装置116中被定影之后,纸S1被排出成象设备的主体100C并放置在出纸盘119上。
顺便讲到,如上所述,在这种传统的供纸设备和具有这种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中,防止双页供纸依靠纸的变形阻力和纸之间的摩擦力。
因此,例如当以前补充的纸用完之前再装新纸时,如果在新装的纸和过去的纸之间的界面上的摩擦系数低于以前其它纸的摩擦系数,那么,纸的分离就只能借助在分离斜面102上的纸的变形阻力来实现,因而与具有低弹性的纸例如薄纸有关,双页供送的现象就会在上述界面频繁出现。
为了有效地防止薄纸的双页供纸,虽然已提出过一种技术,其中供纸辊103和分离斜面102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如果使用这种技术,可以防止双页供纸,但是,供送厚纸所需的力就会变得不足,从而引起供纸不佳的现象。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形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纸设备,在这种供纸设备中可以可靠地防止薄纸的双页供纸,并且可以可靠地输送厚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设备,它包括一个供纸装置,抵靠在装在存纸装置内纸上,以便将纸送出,以及一个分离斜面,用于一页接一页地分离和供送由供纸装置送出的纸,其中分离斜面能够沿着纸前进方向移动,使纸被供纸装置送出。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的视图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2是从图1中箭头V1所示的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3是图1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中供纸设备处于供送厚纸的状态;
图4是图1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中供纸设备处于供送厚纸的状态;
图5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6是从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7是沿图5中Ⅶ-Ⅶ线的剖视图;
图8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初始阶段;
图9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中间阶段;
图10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最后阶段;
图11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12是从图11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ⅩⅢ-ⅩⅢ线的剖视图;
图14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初始阶段;
图15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中间阶段;
图16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最后阶段;
图17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18是图17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图中供纸设备处于供送厚纸的状态;
图19是图17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图中供纸设备处于供送厚纸的状态;
图20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21是从图20中箭头E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ⅩⅫ-ⅩⅫ线的剖视图;
图23是沿图20中ⅩⅩⅢ-ⅩⅩⅢ线的剖视图;
图24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初始阶段;
图25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中间阶段;
图26的视图表示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的最后阶段;
图27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28是图27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9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30的视图表示图29的供纸设备处于供纸状态中;
图31的立体图表示图29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
图32A和32B的放大视图表示图29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处于分离纸的状态中;
图33是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纵剖图;
图34的视图表示图33的供纸设备处于前门组件打开的状态中;
图35的视图用于简单说明图33的供纸设备的纸的提升器的驱动机构;
图36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
图37的视图表示图36的供纸设备的调整变化操作;
图38的视图表示当供送厚纸时图36的供纸设备的调整状态;
图39的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大容量的供纸设备;
图40的放大视图表示图39的供纸设备的主要部分处于供送厚纸的状态;
图41是具有传统的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图42的视图用于说明传统的供纸设备的纸的分离操作。
现在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图1的视图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图2是从图1中箭头Ⅵ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在图1和2中,供纸设备1A包括一个作为存纸装置的供纸盘1,它具有固定的叠纸表面1b,该表面设计得使其供纸端变得高于另一端;以及一个分离斜面2,它设置在供纸盘1的存纸部分(用于存放纸)的供纸端,并相对于存放的一叠纸S倾斜一个角θ。
还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分离斜面2的分离斜面固定构件3,以可转动地安装在分离斜面固定构件3上的滑动子辊4。顺便讲到,在图示实施例中,虽然两对滑动子辊4安装在斜面固定构件3上,但是,滑动子辊4的数目并不局限于4,只要斜面固定构件3可以顺利移动即可。
斜面固定构件3可通过滑动子辊4沿着一个固定的斜面基准面5移动,所述斜面基准面设置在供纸盘1的供纸端,与分离斜面2的一个靠纸面(纸叠抵靠该表面)平行。采用这种布置,分离斜面2可以向着或背离纸的前进方向移动。
标号6表示作为弹性构件的一个斜面弹簧;标号3a表示一个安装弹簧的可以移动的凸台,该凸台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3上,并适于固定斜面弹簧6的一端;标号1a表示一个安装弹簧的固定凸台,该凸台设置在供纸盘1上,并适于固定斜面弹簧6的另一端;标号3b表示一个可滑动的防止移位的凸台,该凸台与安装弹簧的可移动的凸台3a配合工作以防止斜面固定构件3相对于斜面基准面5的移动。安装弹簧的可移动凸台3a和防止移动的凸台3b插在斜面基准面5上形成的导缝5a中,移动的防止是由在安装弹簧的可移动的凸台3a和防止移动凸台3b上形成的凸缘实现的。顺便讲到,导缝5a在其上部设有扩大的开口,凸台的凸缘可以插过该开口。
顺便讲到,图1表示斜面固定构件3在供纸操作开始前设置在其初始位置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斜面弹簧6以预定的力F1拉斜面固定构件3。另外,在这种情形中,安装弹簧的可移动凸台3a和防止移动凸台3b抵靠在斜面基准面5上形成的导缝5a的下端上,如图2所示,因而使斜面固定构件3固定在斜面基准面5上,同时受到斜面弹簧6的预定拉力F1。
还设有一个供纸辊(供纸装置)7,它整体地固定一个齿轮(未画出);一个供纸辊臂8,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供纸辊7并可转动地安装在驱动轴8上;一个固定在驱动轴8上的驱动齿轮10;以及中间齿轮11a,11b,11c,11d,它们装在供纸辊臂9上并适于将驱动齿轮10的驱动力传至供纸辊7。顺便讲到,驱动轴8从一可控驱动机构(未画出)接受驱动力,从而可以控制供纸操作的开始和停止。
还设有一个输送辊12,由来自一个驱动部分(未画出)的驱动力转动;一个输送子辊13,被偏压装置(未画出)以预定压力抵靠在输送辊12上(上述辊输送被供应的纸);一个上部输送导向器14,用于引导纸的上表面;以及一个下部输送导向器,用于引导纸的下表面。顺便讲到,在图示实施例中,供纸辊7的设置,以及分离斜面2和纸(叠)S之间的倾角θ是经过适当选择的,以便防止纸的双页供纸。另外,由于分离斜面2被显著地放平,以便将纸转送到一条由上部输送导向器14和下部输送导向器15构成的沿竖直方向输送纸的输送路径上,纸叠的表面1b的设计使得其供纸端变得高于另一端以保持倾角θ。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1A的分离纸的操作。当供纸操作开始时,驱动轴8和驱动齿轮被来自驱动机构(未画出)的驱动力转动。驱动齿轮的转动通过装在供纸辊臂9上的中间齿轮11a,11b,11c,11d传至供纸辊7,从而使供纸辊7开始转动。
由于供纸辊7抵靠在纸(叠)S中的最上面的纸S1的上表面上,当供纸辊7开始转动时,摩擦力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
顺便讲到,当供送薄纸时,如果由于供纸辊7和分离斜面2的设置,送纸力小,如图3所示,那么,最上面的纸S1沿分离斜面2变形,然后前进,同时受到上部和下部输送导向器14,15的引导,然后被输送辊13和输送子辊12送至成象设备(未画出)。
另一方面,在具有强的刚度的厚纸的情形中,由于供纸辊7和分离斜面2的设置,最上面的纸S1的前端并不首先沿分离斜面2变形,当送纸力的大小被供纸辊7的转动增大时,沿着送纸力的方向斜面固定构件3被纸S1的弹性推起。
其后,如果送纸力的与分离斜面2平行的分力超过在初始状态中斜面弹簧6作用在斜面固定构件3上的预定力F1,那么,斜面固定构件3开始向上移动。顺便讲到,由于斜面固定构件3和斜面基准面5之间的接触因没有滑动子辊4是滚动接触,因而其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当斜面固定构件3开始按照上述方式被向上移动时,由于纸的前端有力地抵靠在被向上推起的斜面固定构件3保持的分离斜面2上,如图4所示,当斜面固定构件3(分离斜面2)被移动时,纸的前端被向上抬起。因此,由于最上面的纸S1被挠曲,而且纸的前端和分离斜面2之间的抵靠角度被减小以于滑利有动的出现,因而最上面的纸被沿着分离斜面的靠纸面传送。
按照上述方式,厚纸可以被供送,同时采用能够可靠防止薄纸的双页供纸的供纸辊7的位置和分离斜面2的倾角,这是由于采用了下述布置:在供纸时分离斜面2连同从供纸辊7送出的纸一起移动,即,使分离斜面2可以相对于供纸辊7的移动。
另外,供送厚纸所需的送纸力可以被减小,从而可减小驱动源的负载。另外,采用具有较小安装空间的机构就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通过采用滑动子辊4,由于斜面固定构件3的工作阈值不受摩擦力的竖直分量(垂直于斜面基准面5)的影响,而是只由斜面弹簧6的初始值确定,因而在薄纸和厚纸之间可以进行更可靠的工作区分。顺便讲到,在被分离的纸送出之后,斜面弹簧6将分离斜面2从分离斜面开始被移动的位置返回初始位置。为了将分离斜面2返回初始位置,可以不使用斜面弹簧6,而是采用分离斜面2本身的重量或一个附加的配重。
下面对照附图描述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型。顺便讲到,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不再赘述。
在图5至7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借助作为供纸装置的供纸辊7将纸从作为存纸装置的供纸盘1送出。在这种变型中,设有第一分离斜面2A,设置在供纸盘1的一个抵靠面上,纸(叠)S抵靠在所述抵靠面上,所述第一分离斜面2A设置得与供纸盘的叠纸面1b成一个角度θ(钝角)。另外,也设有一个第二分离斜面2B,它与第一分离斜面2A平行,并且抵靠在纸(叠)S的前端上,第二分离斜面2B由一个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分离斜面2A的构件构成。
图6是从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分离斜面2B夹置在左、右第一分离斜面2A之间。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分离斜面2B,可以防止薄纸的双纸供纸,这将在下文讲述。
另一方面,如图5和6所示,一个斜面基准面5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分离斜面2A,2B,以及供纸盘1,在图示的变型中,斜面基准面在除了不设置第一和第二分离斜面的区域以外的范围也用作纸的导向装置。
在图5中,标号1a代表在斜面基准面5的外表面上设置的一个安装弹簧的固定凸台;标号3代表一个斜面固定构件,它用于固定第二分离斜面2B,并且可以借助斜面基准面5在供纸方向上移动(即,可沿第一分离斜面2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标号3a代表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3上的安装弹簧的活动凸台;标号6代表作为弹性构件的一个斜面弹簧,其一端锁定在安装弹簧的固定凸台1a上,另一端锁定在安装弹簧的活动凸台3a上。
通过在由斜面基准面5固定的斜面固定构件3上设置斜面弹簧6,以便在供纸方向(纸移动的方向)上移动,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当开始供纸操作时,随着纸沿着第一和第二分离斜面2A,2B移向输送辊10,斜面固定构件3(第二分离斜面2B)与纸一起与斜向弹簧相对,沿着第一分离斜面2A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斜面固定构件从纸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初始位置移向下游侧。
顺便讲到,斜面基准面5设有用于确定斜面固定构件3的移动方向的缝(导向装置)5a,所述这些缝设置得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间隔。通过将斜面固定构件3的底面上形成的防止移位凸台3a锁定在缝5a中,可以调节斜面固定构件3(第二分离斜面2B的移动范围。
图7是沿图5中Ⅶ-Ⅶ线的剖视图。在这个变型中,如图7所示,与第一分离斜面2A相比较,第二分离斜面2B稍许向着叠纸区域突出。顺便讲到,第二分离斜面2B的突出量应考虑到防止薄纸的双纸供纸及供送厚纸的性能的平衡而加以确定。
下面对照图8至10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
当开始供纸操作时,首先,驱动轴8被驱动机构(未画出)转动,驱动轴8的转动通过装在供纸辊臂9上的中间齿轮11a,11b,11c,11d传至供纸辊7,从而开始供纸辊7的转动。在这种情形中,由于供纸辊7抵靠放在叠纸表面1b上的纸(叠)S中包括的最上面的纸S1,因而当供纸辊7开始转动时,供纸辊7的摩擦力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
由于存在这个送纸力,最上面的纸S1承受来自第一和第二分离斜面2A,2B的对试图阻止纸的运动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顺便讲到,在这种情形中,特别是由于第二分离斜面2B的摩擦系数大,紧靠纸S1下面的下一页纸S2并不移动,或者,如图8所示,所述下一页纸的运动相对于纸S1的运动来说稍许滞后。
如果下一页纸S2不运动,那么,供纸操作就不会发生问题。但是,如果下一页纸S2运动,如图8所示,那么,由于第二分离斜面2B承受来自最上面的纸S1和下一页纸S2的力,因而固定第二分离斜面2B的斜面固定构件3也承受该力。
如果为克服斜面弹簧6的偏压力而增加上述力,那么,第二分离斜面2B和斜面固定构件3在由缝5a限定的运动范围内以基本与纸的前端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向上移动。因此,最上面的纸S1的前端被移动,同时向上挠曲,如箭头所示。
然后,如图9所示,当最上面的纸S1的挠曲量达到预定量时,最上面的纸S1的前端可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滑动。当最上面的纸S1这样滑动时,作用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的力被减小到只有来自下一页纸S2的力。
在这种情形中,由于作用在下一页纸S2上的力小于最上面的纸S1和下一页纸S2之间的摩擦力(下一页纸S2接受在下一页纸S2和下面第三页纸S3之间产生的作为断开力(break force)的摩擦力),因而斜面弹簧6的偏压力克服了上述力,因此,第二分离斜面2B(斜面固定构件3)开始移向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从而在供纸操作前返回初始位置。
当斜面固定构件3移动时,如图10所示,试图跨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以便双纸供送的下一页纸S返回到在纸(叠)S上的初始位置上,因此,可以防上下一页纸的双纸供纸。顺便讲到,在这种情形中,由于最上面的纸S1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滑动,因而最上面的纸不受斜面固定构件3的运动的影响,然后,最上面的纸被输送辊13和输送子辊12从上部导向器15输送到成象设备未画出。
顺便讲到,斜面固定构件3(第二分离斜面2B)的移动量随纸的种类而变化。也就是说,当供送薄纸时,斜面固定构件3(第二分离斜面2B)被送纸力稍许移动,然后,返回预定位置。另一方面,当供送原纸或有力地抵靠第二分离斜面2B的纸时,斜面固定构件3(第二分离斜面2B)在允许的运动范围内移动全长。
这样,通过提供当供纸时第二分离斜面2B可被移动并被斜面固定构件3和斜面弹簧6弹性固定的布置,第二分离斜面2B可以与纸一起被移动,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纸的前端的抵靠角度和抵靠量的改变,可以容易地移动纸的前端,从而允许薄纸或任何容易附着的纸。
另外,在供送最上面的纸以后,第二分离斜面2B被斜面弹簧6返回,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将第二分离斜面2B的返回力作用在除最上面的纸以外的纸上,可以防止除了供送最上面的纸以外的双纸供送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分离斜面2B移向原位,使最上面的纸S1开始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滑动时,试图双纸供送的纸可以借助这样的返回运动而返回纸叠,从而可以防止状况较差的较薄的纸或在新补充的纸和以前补充的纸之间的界面上的纸发生双纸供送的情况。
顺便讲到,在这种变型中,虽然上面描述的是第二分离斜面2B设置在第一分离斜面2A之间的实例,但是通过与此不同的布置和组合显然也可实现类似的效果。另外,虽然上面描述了具有固定在主体上的供纸盘的供纸设备,但是,即使当供纸盘可卸地安装在主体上时,显然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
在图11至13中,与图5至7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并不再赘述。
标号66代表作为推动构件的推动子辊,它用于在供纸辊7和第一及第二分离斜面2A,2B之间向下推动纸(叠)S的上表面;标号67代表用于固定推动子辊66的子辊座;标号68代表围绕子辊座的轴67a安装的子辊弹簧,设置在供纸辊臂9上,并适于将各自的子辊座压向纸叠。
图12是从箭头C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如图12所示,第二分离斜面2B设置在彼此齐平的左和右部的成对的第一分离斜面2A之间,图13是沿图11中ⅩⅢ-ⅩⅢ线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第二分离斜面2B比第一分离斜面2A更加与纸叠间隔开来。
通过以上述方式布置第二分离斜面2B,在开始供纸操作之前,纸(叠)S并不抵靠第二分离斜面2B,而且当开始供纸操作时,纸叠纸靠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同时以纵向波状的形式变形,这将在下文描述。
顺便讲到,在这个变型中,第二分离斜面2B是与供纸辊7相对的。通过将第二分离斜面2B设置在上述位置上,由第二分离斜面2B产生的分离力作用在纸叠的中心线上,因而在分离纸的过程中可防止纸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在中心基准供纸方式中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歪斜供纸。
另外,如图12所示,通过设置4个第一分离斜面2A,位于纸不抵靠在第一及第二分离斜面2A、2B上的范围内的纸可以顺利地弯曲,从而可以分离具有不同供纸方式的各种纸。顺便讲到,最外部的第一分离斜面2A可以不与最内部的第一分离斜面2A齐平,只要这些第一分离斜面彼此平行即可。
现在对照图14至16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操作。
当开始供纸时,供纸辊7被转动,因此,在最上面的纸和供纸辊7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通过这个送纸力,最上面的纸S1借助第一分离斜面2A首先承受抵抗摩擦力、试图阻止纸S1的运动的反作用力。
在这个变型中,即使施加了上述反作用力,由于纸(叠)S的姿态受到推动子辊66的稍许调节,因而与薄纸相关,纸的弯曲半径变小,从而使前端在第一分离斜面2B上的抵靠力变大。
其后,当供纸辊7进一步转动时,由于第二分离斜面2B比第一分离斜面2A更加缩回,因而纸的前端与第二分离斜面2B接触,同时在第二分离斜面2B前方形成纵向波状变形Sd,如图14所示。在上述纵向波状变形形成之后,借助作用在纸的前端上的力,最上面的纸S1与第二分离斜面2B一起从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如图14所示。
顺便讲到,虽然下一页纸S2也移动,同时形成类似的变形并抵靠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如图15所示,但是,当最上面的纸S1开始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滑动时,与上述情况类似,第二分离斜面2B借助斜面弹簧6的偏压力移向初始位置,因此,纸S2被向下推动并向着纸(叠)S返回,如图16所示。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设置推动子辊66以增加薄纸的弯曲度,很难发生双纸传送的情形,另外也可以减少纸和第一及第二分离斜面2A、2B之间的抵靠角度的弥散和在供纸过程中抵靠角度浮动的影响。顺便讲到,当供送厚纸时,推动子辊66被厚纸的弹性向上推动,对供纸所需的送纸力减少影响。
另外,通过使第二分离斜面2B比第一分离斜面2A设置得更加缩回,象薄纸那样的纸以前端变形的状态抵靠在第二分离斜面2B上,从而使双纸供送的情况更难出现。顺便讲到,由于厚纸不易变形,并且不与第二分离斜面2B接触地被供送,因而第二分离斜面2B在纸上的影响变小,从而实现更稳定的供纸。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的视图。顺便讲到,在图17中,与图1相同的件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在图17中,供纸设备包括一个供纸盘30、一个设置在供纸盘30的存纸部分的供纸端的分离斜面20、一个用于固定分离斜面20的斜面固定构件21和一个斜面基准面22,它用于可滑动地保持斜面固定构件21并沿着从供纸辊7背离的方向倾斜。斜面基准面22在一个方向倾斜,沿该方向,基准面22在纸前进方向上越来越离开分离斜面20的靠纸面(纸抵靠该表面)20a,并与分离斜面20的靠纸面20a形成一个角ψ。
还设有一个倾面弹簧23,它用于在图17所示的初始位置上以预定力F2牵拉斜面固定构件21;一个安装弹簧的活动凸台21a,它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21上,固定斜面弹簧23的一端;一个安装弹簧的固定凸台30a,它设置在供纸盘30上,固定斜面弹簧23的另一端;以及一个防止移位凸台21b,它用于防止可以同安装弹簧的活动凸台21a一起相对于斜面基准面22滑动的斜面固定构件1的移位。顺便讲到,安装弹簧的活动凸台21a和防止移位凸台21b在斜面基准面22上的安装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一个可转动地支承供纸盘30的掣子臂24通常受到偏压装置(未画出)的逆时针方向的偏压,使掣子臂的远端从一个在斜面固定构件21的上端部中形成的凹口部分22a突出。顺便讲到,标号21c代表一个锁定孔,它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21的滑动表面内,掣子臂24的远端锁定在该锁定孔内。
还设有一个掣子释放部分25,它与掣子臂24整体地形成,从供纸盘30的侧壁中形成的一个掣子释放孔27突出;以及一个下游导向构件26,它固定在供纸盘30上,并适于引导供纸辊7送出的纸。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1A的分离纸的操作。
当供送薄纸时,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借助设有供纸辊7和分离斜面20的设置,即使送纸力小,最上面的纸S1也可被输送,同时沿分离斜面20被变形。在这种情形中,分离斜面20(斜面固定构件21)在斜面弹簧23的初始力F2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另一方面,当供送厚纸时,借助供纸辊7和分离斜面20的设置,最上面的纸S1的前端不沿分离斜面20变形。其后,当送纸力的大小被供纸辊7的转动增加时,该送纸力用于在纸S1的弹性的协助下向上推动斜面固定构件21。
然后,当送纸力进一步增加时,送纸力的分力[Fs·cos(θ+ψ)]超过在初始状态中来自斜面弹簧23对斜面固定构件21作用的预定力F2。因此,斜面固定构件21和分离斜面20连同纸S1一起被向上向右移动,如图6所示,同时拉伸斜面弹簧23,并且由于斜面基准面22和纸(叠)S之间的角(θ+ψ)而与供纸辊7分离。
这样,通过在供纸中分离斜面20连同供纸辊7送出的纸一起移动的布置,厚纸可被供送,同时采用能够可靠防止薄纸的双纸供送的供纸辊的位置和分离斜面20的角度。
另外,在图示实施例中,由于送纸力Fs的分力[Fs·cos(θ+ψ)]变得大于在分离斜面20的方向上的分力[Fs·cos(θ)(θ:纸和分离斜面之间的角度),因而纸可以被一个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力来供送。
顺便讲到,当供送厚纸时(在这种情形中,分离斜面20必须更大地被移动以便供纸),斜面固定构件21被移至图19所示位置。当斜面固定构件21移至该位置时,斜面固定构件被调节装置固定。该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在斜面固定构件21上形成的锁定孔21c和一个掣子臂24。该掣子臂设置在供纸盘30上,能够锁定在锁定孔21c中。斜面固定构件21在图19所示位置上被调节装置固定。
因此,从供纸辊7和纸叠D之间的抵靠部分至纸(叠)S和斜面固定构件21之间的抵靠部分的距离从(图17中的)X变为(图19中的)(X+AX);也就是说,供纸辊7和分离斜面20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厚纸易于被弯曲,从而即使在斜面固定构件21被固定的状态中,厚纸也可以被供送。
这样,按照图示实施例,由于在供送厚纸时,斜面基准面22限定的分离斜面20的移动方向可以设定得比分离斜面的角θ更为平缓,因而纸的前端的移动方向形成一个小的角度(shallow angle)。因此,用于开始运动的负荷被减小,易于供送厚纸。
另外,通过调节装置的掣子机构固定斜面固定构件21,由于斜面固定构件21无论何时移动厚纸都不滑移,因而提高了耐用度并减小了噪声。另外,由于指向叠纸表面的方向的移动分量包括在分离斜面20的移动方向中,因而即使纸的前端在初始状态中与分离斜面20接触,操作也不受妨碍,从而可以更为稳定地操作。
顺便讲到,在图18和19中,标号29a代表一个设置在成象设备的内壁28上的释放凸轮;标号29b代表设置在内壁28中的掣子导向器。释放凸轮29a用于松释斜面固定构件21借助掣子臂24的固定,释放凸轮29a抵靠掣子释放部分25以便在从设置主体拆卸装在设备主体上的供纸盘30时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掣子臂。当掣子臂以这种方式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斜面固定构件1借助掣子臂24的固定被松开。
顺便讲到,在图示实施例中,如果省去掣子臂24,本发明的固有效果显然也可以实现。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个塑料构件或一个阻尼器来替代掣子臂24,以便在斜面固定构件的上死点提供平稳的制动作用。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省去用于使分离斜面20返回初始位置的斜面弹簧23,可以借助分离斜面20的重量或一个附加的配重来使分离斜面返回初始位置。
下面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
图20至23表示按照这种变型的供纸设备。顺便讲到,在图20至23中,与图17至19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这种供纸设备包括一个为第二分离斜面20B而设的斜面固定构件21,以及一个用于固定斜面固定构件21(第二分离斜面20B)的斜面基准面22,以便在供纸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斜面固定构件相对于第一分离斜面20A形成一个角ψ。
图21是从图20中箭头E所示方向看去的视图。在图21中,标号22a代表作为第一导向表面的第一输送表面,它位于斜面基准面22的不设置第一和第二分离斜面20A,20B的范围中;标号22b代表作为第二导向表面的第二输送表面,它与第一输送表面22a形成一个钝角。第一和第二输送表面22a,22b构成用于引导纸的导向部分。顺便讲到,图22是沿图21中Ⅻ-Ⅻ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2所示,第一输送表面22a相对于供纸盘30形成一个角θ1,第二输送表面22b相对于供纸盘30形成一个角θ2。
通过以这种方式提供两个输送表面22a,22b,作用在纸的前端的阻力可被减小,并可被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图示实施例中,当第二分离斜面在初始状态中不从纸(叠)S接收时,第二分离斜面20B与第一分离斜面20A齐平,或者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向着叠纸部分突出,如图23所示,图23是沿图20中ⅩⅩⅢ-ⅩⅩⅢ线看去的视图。
标号66代表作为推动构件的推动子辊,它用于在供纸辊和第一及第二分离斜面20A,20B之间向下推动纸(叠)S的上表面;标号67代表用于固定推动子辊66的子辊座;标号68代表围绕子辊座轴67a安装的子辊弹簧,其设置在供纸辊臂9上,用于向着纸叠偏压各子辊座67。这些推动子辊66的安装布置和作用与对照图11至13所述实施例中的推动子辊相同。
下面对照图24至26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
当开始供纸时,供纸辊7被转动,因而由于供纸辊7和纸叠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通过该送纸力,最上面的纸S1承受借助第一及第二分离斜面20A,20B对送纸力的、试图阻止纸S1的运动的反作用力。
在这种情形中,当第二分离斜面20B从纸的前端接受输送力时,斜面固定构件21沿斜面基准面22被抬起,如图24所示,并且由于斜面基准面22的倾角,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逐渐移向该侧,如图25所示。
当斜面固定构件21这样移动时,纸S1和第二分离斜面20B之间的接触压力被减小,因而使纸S1的前端开始比上述实施例更快地在第二分离斜面20B上滑动。因此,斜面固定构件21(第二分离斜面20B)在斜面弹簧23的作用下沿箭头所示方向的移动被加快。
当斜面固定构件21(第二分离斜面20B)以这种方式被移动时,第二分离斜面20B再次向着叠纸部分(见图26)突出,以便抵靠在试图双纸供送的下一页纸S2上,因此,借助这样的抵靠力阻止试图双纸供送的下一页纸S2的前进运动,如图26所示。
这样,在供纸操作以前,通过使第二分离斜面2B保持与第一分离斜面20A齐平,或使第二分离斜面向着叠纸部分突出,可以获得开始供纸操作时的分离能力。另外,在供纸过程中,通过使第二分离斜面20B暂时按照与纸的前端相同的速度移动,以便使第二分离斜面20B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移向该侧,从而减弱在纸的前端和第二分离斜面之间的抵靠力,从而使纸的前端可在第二分离斜面20B上滑动,并可以获得由于纸的前端的变形而引起的分离作用。
顺便讲到,当供送厚纸时,由于第二分离斜面20B被送纸力推入,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向该侧缩回,因而第二分离斜面20B不与纸的前端接触,因此,可以进行与没有第二分离斜面20B的情形相同的供纸操作。另外,由于以这种方式避免了第二分离斜面20B与纸的前端的接触,可以减小供纸驱动负载,从而可以处置上限的厚纸。
下面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图27和28是用于说明按照这种变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顺便讲到,在图27和28中,与图20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在图27和28中,标号40代表一个斜面基准面,它用于固定斜面固定构件21(第二分离斜面20B),以便在供纸方向上进行移动;标号43代表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21的侧下部的第一凸台,标号44代表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21的侧上部的第二凸台。顺便讲到,上述第一和第二凸台43,44也对称地设置在斜面固定构件21的另一侧。
第一和第二弯曲长孔45,46设置在斜面基准面40中,用于锁定第一和第二凸台43,44,使斜面固定构件21受到支承以便在预定范围内运动。当纸(叠)S的推动力不作用在第二分离斜面20B上时,第一和第二凸台43,44设置在图28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上,而当纸(叠)S的推动力作用在第二分离斜面上时,凸台沿第一和第二长孔45,46移动。
也就是说,在供纸操作的初始阶段,第一和第二凸台43,44在形成相对于第一分离斜面20A的角θ1的方向上移动,当凸台的前进方向借助第一和第二长孔45,46的曲率R平缓变化后,在推动力增加时,凸台移向相对于第一分离斜面20A形成角θ2的方向。
采用这种布置,第二分离斜面20B最初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凸出,当来自纸的输送力被施加时,第二分离斜面比第一分离斜面20A更加向着该侧缩回。另外,通过使用弯曲的第一和第二长孔45,46,第二分离斜面20B的向上移动量和第二分离斜面相对于第一分离斜面20A的伸出和缩回量之间的关系可变成非线性的。
因此,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长孔45,46的结构,第二分离斜面20B的性能可随准备使用的纸的种类而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设置。另外,当通过设定使第二分离斜面20B从恰在供纸之后的位置返回原位,从而使第二分离斜面移向纸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双纸供送。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29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另外,图30的视图表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供纸设备恰好在供纸操作开始后,图31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供纸盘的斜面构件的安装平面。顺便讲到,在图29至31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在图29中,供纸设备包括供纸盘(供纸卡盒)51,每个供纸盘具有一个叠纸表面51a。两个供纸盘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并具有相同的结构。一条选择路径52设置在每个供纸盘51,一个分离斜面53设置在每个供纸盘51的侧端。在图29中,在供纸操作前,分离斜面53位于它们的初始位置上。
一个斜面固定构件54相对于每个供纸盘51可以移动,同时固定相应的分离斜面53。在图示实施例中,斜面固定构件54不设有配合的偏压装置,并借助分离斜面53及斜面固定构件54的重量返回图29所示的初始位置。
姿态定位销55a,55b设置在相应的斜面固定构件54上,一个下部阶段滑动表面56设置在相应的供纸盘51上,一个上部阶段滑动表面57也设置在相应的供纸盘51上,并且相对于相应的下部阶段滑动表面56与其平行地错开。每个斜面固定构件54可在下部阶段滑动表面56和上部阶段滑动表面57两者上滑动,其姿态是由在下部阶段滑动表面56和上部阶段滑动表面57中形成的长槽和姿态定位销55a,55b定位的。
一个支承斜面61固定地布置在一个比相应的分离斜面53(图29)更加与叠纸范围(有纸部分)间隔开来的位置,基本与分离斜面53平行。每个支承斜面61是下述材料构成的,即,这种材料向纸的前端施加的输送阻力比分离斜面53向纸前端施加的输送阻力小。
通过设置两个阶段滑动表面,安装面积比图17所示的滑动构件更加减小,因此,选择路径可设置得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29所示。
每个供纸盘51与一个供纸辊58配合工作,供纸辊臂组件59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臂轴60上,另一端用于固定供纸辊58,其中包括驱动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至供纸辊58。
在图29中,按照图示实施例,设有一个选择供纸器B,该供纸器包括一个选择输送辊62、一个选择输送子辊63、一个选择下部供纸导向器64,用于引导从装在选择供纸器B的供纸盘51供送的纸的前端的下表面,以及一个选择上部供纸导向器65,用于引导从选择供纸器的供纸盘51供送的纸的开端的上表面。
在图30中,被供送的纸的标号为“S1”。
图31的视图表示在图示实施例中分离斜面53及支承斜面在纸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在图31中,标号53a和53b代表设置在纸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分离斜面。如图31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设有多个分离斜面,其间设置支承斜面。
支承斜面61的表面具有比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的摩擦系数低的摩擦系数,以便提供增加的滑动性能。另外,当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在下部位置(初始位置)上时,支承斜面61比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更加缩回(见图32A),当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向上移动时,支承斜面比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更加向着叠纸范围突出。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的分离纸的操作。
通过供纸辊58的转动,由于最上面的纸和供纸辊58之间的摩擦力而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上,因此,最上面的纸开始向左前进。在这种情形中,纸的前端抵靠分离斜面53以便沿着分离斜面53弯曲。在这种情形中,最上面的纸与其它纸分离。其后,供纸辊58继续转动,纸的前端被送至输送辊12和输送子辊13之间的咬合区,然后,借助输送辊对的输送力送至成象设备(未画出)。
如果被输送的纸的刚度大,那么,由于作用在分离斜面53上的力增大,因而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连同斜面固定构件54一起被从供纸辊58施加的送纸力向上推动。在这种情形中,斜面固定构件54沿着滑动表面限定的滑动方向被下部阶段导向表面56和上部阶段滑动表面引导。
如图32A所示,当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的移动量超过预定量时,纸的前端抵靠从左分离斜面53a和分离斜面53b突出的支承斜面61。由于支承斜面61的表面具有比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的滑动性能增大的滑动性能,因而具有大刚度的纸的前端的中央部分开始沿支承斜面61滑动。因此,纸的前进方向在纸抵靠支承斜面61的范围内变成支承斜面61的方向,而在其抵靠分离斜面的范围内变成滑动表面的方向。因此,当纸的前端前进时,纸的前端在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上的抵靠程度降低,因此,纸的前端逐渐移向支承斜面61的方向。
如果在纸叠中包括一张纸,其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小于其它纸的摩擦系数,那么,紧靠具有低摩擦系数的纸面上方的几张纸可能与供纸辊58的运动同步地前、后移动。图32A和32B这种状态。在图32A和32B中,具有低摩擦系数的表面的标号为“SL”。在上述情形中,由于前、后移动的范围是由支承斜面61确定的,因而在供纸进行中不会发生双纸供送的情形。
顺便讲到,在图示实施例中,由于斜面固定构件54只承受其自重,因而即使分离斜面被具有大刚度的纸的前端抬起,相同的阻力总是从左分离斜面53a和右分离斜面53b被施加。
采用上述的布置可以实现下述效果:
(1)通过设置多个滑动表面,在后方可保留大的空间,因此可以容易地设置选择路径。
(2)通过将支承斜面设置在中央,使厚纸的方向可以快速改变,从而改善供送厚纸的性能。
(3)通过使用只被其自重偏压向移动方向的滑动分离斜面,相同的阻力可以施加在纸的前端而不管滑动分离斜面的抬升量,在厚纸供送过程中可以防止纸的前端的损坏。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33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另外,图34的视图表示前门打开的状态,图35的示意图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叠板升/降机构。
在图33中,大容量的供纸设备C包括一个大容量盘机构的主体D,以及在补充纸时转动的前门组件E。在图33中,标号71代表供纸辊;标号72代表供纸辊臂,其内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传至供纸辊71的驱动装置;标号73代表输送辊;标号74代表输送子辊,它与输送辊相对,并借助推动装置(未画出)压向输送辊73。
在本实施例中,两对输送辊/子辊布置在垂直于图33的图面的方向上。一条输送路径75相对于成象设备(示画出)的纸进口。通过控制装置可上、下移动的纸升降器76具有倾斜的叠纸表面,使输送方向指向竖直方向。一个升降电机77用于控制纸升降器76的上下运动,一个驱动皮带轮78直接连接于升降电机。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了说明的目的,虽然驱动皮带轮78直接连接于升降电机77,但是它也可以通过传统系统连接于升降电机。标号79代表升降器传动皮带;标号80代表空转皮带轮B;标号81代表用于固定空转皮带轮B80的调节装置;标号82代表用于确定纸升降器76的移动方向的定位柱;标号83代表相对于纸升降器76固定的滑动轴承。
在图示实施例中,两对定位柱82、滑动轴承83和空转皮带轮B80布置在与图33的图面垂直的方向上。标号84代表后端调节构件,用于确定纸的后端的位置;标号85代表两个分离斜面,它们设置在前门组件E上,并布置在垂直于图33的图面的方向上;标号86代表一个斜面固定构件,它适于固定分离斜面85,并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斜面固定构件54的定位方式相同。
图34表示前门组件被转动的状态。在图34中,标号87代表设置在大容量盘机构的主体D上的前门转轴;标号88,89代表由前门组件E固定的轴承构件H、L;标号74a,74b代表输送子辊L,R;标号85a,85b代表分离斜面L,R。图35表示纸升降器76的驱动装置。在图35中,标号80a,80b代表空转皮带轮B(L),B(R);标号90a,90b代表空转皮带轮B(L),B(R);标号91a,91b代表空转皮带轮B(L),B(R)。这些空转皮带轮是用于确定驱动纸升降器76的升降器传动皮带79的路径。标号92a,92b代表作为皮带固定构件(L)和皮带固定构件(R)的纸升降器的零件,用于固定升降器皮带79的预定位置。借助这些固定装置,当皮带被移动时,纸升降器76可以顺利地被升、降。标号82a,82b代表固定在纸升降器76上的滑动轴承(L),(R)。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大容量供纸设备的供纸操作。
纸升降器76可以在升降电机77的转动控制下借助纸升降器驱动机构升降。纸升降器的位置控制是由转动控制及最上表面检测装置及前门开/闭检测装置(两者均未画出)的组合而实现的。
当前门组件E打开时,这个事实被前门检测装置测出,从而转动升降电机77以降低纸升降器。然后,在预定位置停止纸升降器,使按照图示实施例的大容器供纸设备占据一种用户可以向设置中加纸的姿态。在这种情形中,易于借助简单的机构向上转动供纸辊臂72,如图34所示,以便松释纸和供纸辊臂之间的接触。另外,在图示实施例中,由于纸升降器76的结构中具有一个向着补充纸的方向向下倾斜的表面,因而补充纸可以通过使纸捆下落的方式实现。当补充完成且前门组件E闭合时,纸升降器控制装置通过前门检测装置检测出这种闭合状态,并使升降电机77转动以升起纸升降器76,直至最上表面检测装置测出纸叠的最上表面达到预定高度为止。
供纸操作按照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在供纸辊臂中的驱动装置被驱动机构转动预定时间,使与最上面的纸接触的供纸辊71也转动预定时间。因此,最上面的纸承受送纸力,并向右移动。在这种情形中,当最上面的纸抵靠分离斜面85a,85b而弯曲时,最上面的纸借助作为阈值的上述弯曲所需的力而与其它纸分离。当供送厚纸时,类似于上述各实施例,通过使分离斜面85沿斜面固定构件54的滑动方向移动,可以进行供纸而不受低的弹性影响。
在图示实施例中,通过在前门组件上设置分离斜面85a,85b及输送子辊74a,75b,当前门组件打开时,在纸升降器76上方的空间视场大开,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叠纸操作、供纸辊更换操作、纸尺寸改变操作等。
顺便讲到,使用分离斜面85a,85b的分离部分的结构可以类似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种结构。
采用上述布置可以获得下述效果。
(1)通过采用具有在供纸方向上向上游侧向下倾斜的表面的纸升降器,由于补充纸的操作可以得到便利,且分离斜面部分可以设置得与在纸升降器上的前端调节构件的表面平行,且高度差可以容易地控制,因而可以有效地稳定供纸性能。
(2)通过在前门组件上设置分离斜面,可以容易地进行叠纸操作、供纸辊更换操作、纸尺寸改变操作等。
(3)通过采用供纸辊臂装置及设置纸升降器,在大容量供纸设备的上表面附近可形成空间,因此,用于升、降纸升降器的驱动机构可以有效地安装在上表面附近。因此,可以实现电气元件的有效布置及升降器的升降机构的最佳布置。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36的视图表示按照第五实施例的供纸设备的结构。顺便讲到,在图36中,与图1所示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在图36中,供纸设备包括一个可卸式装在设备主体上的供纸盘31、一个分离斜面32、一个适于固定分离斜面32和可滑动地设置在供纸盘31上的纸固定构件33和一个用于可滑动地在竖直方向上使纸固定构件33定位且构成供纸盘31的一部分的止动器31a。通过滑动纸固定构件33,分离斜面32被移向和背离供纸辊7,同时保持靠纸面处于平行状态。
还设有一个用于确定纸叠的(在供纸方向上的)上游端面的位置的后端调节构件34,以及多个后端定位孔33d,它们适于使后端调节构件34定位且设置在纸固定构件33中。上面所述结构中,通过选择后端定位孔33d中的任一个可以使后端调节构件34定位及被固定。
还设有一个供纸辊臂35,其一端用于可转动地固定供纸辊7并可转动地固定在驱动轴8上,以及用于将驱动齿轮10的驱动力传至供纸辊7上的空转齿轮系36。
一个下部导向构件37适于引导正沿分离斜面32被输送的纸的下表面,可围绕输送辊13的轴13a转动,并被偏压装置(未画出)朝着逆时针方向偏压;一个上部导向构件38用于引导纸的上表面,一个下部导块39用作纸的下表面在输送辊12的下游侧的导向器;以及一个凸台构件39a用于限定下部导向构件37的转动范围。
还设有第一和第二夹紧部分33a,33b,它们设置在纸固定构件33从分离斜面固定构件33A的上端突出的上端部分33B上;一个在上端部分33B的远端上形成的定位钩33c;以及两个定们孔31b1,31b2,它们在供纸盘31中形成,定位钩33c可选择地锁定在所述定位孔中。
在图示实施例中,纸固定构件的位置可以按照被传送的纸的厚度手动调节。也就是说,当供送薄纸时,如图36所示,定位钩33c锁定在第一定位孔33b1中以减小供纸辊7和最上面的纸的前端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减小供纸辊7和最上面的纸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薄纸可被可靠地分离。
另一方面,当供送厚纸时,在夹紧第一和第二夹紧部分33a,33b以拉动供纸盘31之后,如图37所示,首先将定位钩33c从第一定位孔31b1取出,然后,将纸固定构件(分离斜面32)从供纸辊7移开,同时夹紧第一和第二夹紧部分33a,33b。
最后,如图38所示,将定位钩33c锁定在第二定位孔31b2中以增加供纸辊7和最上面的纸的前端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增中供纸辊7和最上面的纸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可靠地分离厚纸。
顺便讲到,当定位钩33c以这种方式锁定在第二定位孔31b2中时,第一夹紧部分33a从下部导向构件37移开。当第一夹紧部分33a以这种方式移动时,下部导向构件37被转动以便借助偏压装置的偏压力抵靠在第一夹紧部分33a上,如图38所示。也就是说,下部导向构件37的位置与分离斜面32的移动同步地被改变。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供纸设备1A的分离纸的操作。
当开始供纸时,驱动轴8和驱动齿轮10被来自驱动机构(未画出)的驱动力转动。这种转动通过供纸辊臂35的空转齿轮传至供纸辊7,从而开始供纸辊7的转动。由于供纸辊7抵靠在放在叠纸表面上的纸叠中的最上面的纸的上表面上,因而借助供纸辊7的转动,由于摩擦力引起的送纸力作用在最上面的纸S1上。
在薄纸的情形中,由于纸固定构件33设定在图36所示的状态中,因而即使送纸力小,最上面的纸也沿分离斜面32被变形,而且在被上、下部导向构件38,37引导时使纸前进以后,借助输送辊13和输送子辊12将最上面的纸送至成象设备(未画出)。
另一方面,当供送厚纸时,在首先拉动供纸盘31之后,如图37所示,通过夹紧第一和第二夹紧部分从第一定位孔31b1取出定位钩,然后,将纸固定构件(分离斜面32)从供纸辊7移开,同时夹住第一和第二夹紧部分33a,33b,从而将定位钩33c锁定在第二定位孔31b2中,如图38所示。
当定位钩33c这样锁定在第二定位孔31b2中时,将纸固定构件33移至分离斜面32与成象设备7间隔开来的位置上,因此,从供纸辊7和纸S之间的接触点至最上面的纸的前端的距离Z2,与图36所示用于供送薄纸的设定中的距离Z1相比较,被加长了。因此,厚纸可以被可靠地分离。
以这种方式按照厚纸移动纸固定构件33,在供送薄纸状态和供送原纸状态之间转换可以完成,从而可以处置各种纸。
顺便讲到,当定位钩33以这种方式锁定在第二定位孔31b2中时,由于下部导向构件37被转动以抵靠第一夹紧部分33a,因而可以实现更为顺利的供纸。
在图示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是两个位置之间转换纸固定构件33的实例,但是,当纸固定构件在三个或更多位置之间转换时,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纸分离。另外,当分离斜面32相对于叠纸表面的角度或叠纸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设计得与纸固定构件33的转换操作同步时,显然可以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固有效果。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39的放大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主要部分。顺便讲到,在图39中,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零件。
在图39中,供纸设备包括一个可卸式装在成象设备(未画出)上的供纸盘41、一个用例如弹簧不锈钢板或弹簧磷青铜板等材料构成的分离斜面42和一个用于固定分离斜面42的固定部分41a。
在本实施例中,当供送无刚度的纸如薄纸时,如图39所示,分离斜面42几乎是不挠曲的。另一方面,当供送刚度大的纸如厚纸时,如图40所示,分离斜面42被挠曲。
当分离斜面42这样挠曲时,分离斜面42和纸之间的角度被减小至小于最初设定值的(Y0-ΔY0)。因此,形成可以更容易供送纸的状态。采用这种布置,厚纸供送性能和防止薄纸双纸供送性能都可以通过使用具有较少尺寸弥散的较为简单的零件而变得相容。
顺便讲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实施例的各种组合。

Claims (32)

1.一种供纸设备,包括:
供纸装置,抵靠存纸装置中存放的纸以便将纸送出;以及
一个分离斜面,用于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分离纸并将纸送出;
其中所述分离斜面可相对于所述供纸装置移动。
2.一种供纸设备,包括:
供纸装置,抵靠存纸装置中存放的纸以便将纸送出;以及
一个分离斜面,用分离纸,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将纸送出;
其中所述分离斜面可沿纸前进方向移动,使纸被所述供纸装置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设置得可沿纸前进方向在一个平面内以前进和缩回的方式移动,所述平面包括所述分离斜面的一个靠纸面,纸的前端抵靠所述靠纸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在一端设置在所述存纸装置的存纸部分的供纸侧上,所述分离斜面可移动地安装在与所述靠纸面平行的一个固定的斜面基准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由第一分离斜面和第二分离斜面构成,所述第二分离斜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分离斜面的摩擦系数,并且所述第二分离斜面可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及在由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的前进方向上移动,所述分离斜面的构制得可被一个由所述存纸装置送出的纸施加的力,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纸移动方向上从一个初始位置移向下游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比所述第一分离斜面更加向着存放的纸突出,或者,所述第二分离斜面与所述第一分离斜面齐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比所述第一分离斜面更加向着一个与存放的纸相反的方向凹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存放的纸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分离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斜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离斜面沿着被供送的纸被移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分离斜面设置得逐渐从一个包括在初始状态中所述分离斜面的靠纸面的平面移向一个与所述供纸装置在所述靠纸面与所述平面平行的状态中的安装位置相反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在一端设置在所述有纸装置的存纸部分的供纸侧上,还包括一个斜项基准面,该斜项基准面从一个包括所述靠纸面的平面向着一个方向倾斜,沿着该方向所述分离斜面当在纸前进方向上前进时与所述供纸装置间隔开来,其中所述分离斜面设置在一个可沿所述斜项基准面移动的斜面固定构件上,所述分离斜面设置得被所述斜面固定构件从包括所述靠纸面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平面平行移向与所述供纸装置的安装位置相反的方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由第一分离斜面和第二分离斜面构成,所述第二分离斜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分离斜面的摩擦系数,而且第二分离斜面可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的前进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构制得被一个从所述存放装置送出的纸施加的力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纸移动方向上从一个初始位置移向下游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上,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比所述第一分离斜面设置得更加向着存放的纸突出,所述第二分离斜面可以比所述第一分离斜面从突出位置移至一个从存放的纸更加缩回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纸移动方向上移向下游侧时,所述第二分离斜面从存放的纸非线性地间隔开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斜面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分离斜面;
一个底部构件,用于通过所述斜面固定构件可移动地固定所述第二分离斜面;以及
一个设置在所述底部构件中的弓形长孔,一个设置在所述斜面固定构件上的凸台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长孔接合;
其中,当所述第二分离斜面沿所述第一分离斜面在纸移动方向上移向下游侧时,所述第二分离斜面非线性地从存放的纸间隔开来。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基准面由两个台阶表面构成,这两个台阶表面相互平行且相互不均衡,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分离斜面的斜面固定构件在所述斜面基准面的所述两个台阶表面上滑动。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的结构使得当来自从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的预定力作用在所述分离斜面上时,开始与纸一起从初始位置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离斜面被来自纸的力移动时,所述分离斜面被自重返回初始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弹性构件,用于当移动开始时使所述分离斜面返回初始位置。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离斜面在纸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多个分离斜面之间设有一个固定的斜面构件,该斜面构件在与处于初始状态中的所述靠纸面平行、从所述分离斜面的所述靠纸面凹入的状态中固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固定的斜面构件的一个表面向被分离的纸的前端作用的阻力小于从所述分离斜面作用的阻力。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离斜面与纸一起从初始位置移动时,所述固定的斜面构件比所述分离斜面的所述靠纸面更加逐渐突出。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用于固定与纸一起移至预定位置的所述分离斜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纸装置可卸地装在设备主体内,所述调节装置的固定操作是与所述存纸装置的拆卸操作同步的。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纸装置利用一个能够升降同时保持姿态角度不变的升降器式中间板。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和用于可移动地支承所述分离斜面的装置设置在一个在补充纸时开、闭的前门组件一侧。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式中间板是倾斜的,因而设置所述分离斜面的一侧可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上方。
27.一种供纸设备,包括:
供纸装置,它抵靠装在存纸装置内的纸以便将纸送出;以及
一个分离斜面,用于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分离纸并将纸送出;
其中所述分离斜面构制得当被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抵靠所述分离斜面时被弯曲。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斜面是由挠性板状构件构成的。
29.一种供纸设备,包括:
供纸装置,它抵靠存放在存纸装置内的纸以便将纸送出;以及
一个分离斜面,用于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分离纸并将纸送出;
其中所述分离斜面可在下述状态中移动:所述分离斜面平行于所述分离斜面移向或背离所述供纸装置的方向。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将纸固定在所述存纸装置中的纸的固定构件连接于所述分离斜面,使所述纸的固定构件可以在所述分离斜面被移动时也被移动。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供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导向构件,它设置在所述分离斜面的下游侧,并适于将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从所述分离斜面送至一个输送路径,其中所述导向构件当所述分离斜面被移动时被移动。
32.一种成象设备,包括:
供纸装置,它抵靠存放在存纸装置中的纸以便将纸送出;
一个分离斜面,用于借助所述供纸装置逐一地分离纸并将纸送出;以及
一个成象部分,用于在分离的纸上形成图象;
其中所述分离斜面构制得能够随同所述供纸装置送出的纸沿纸前进的方向被移动。
CNB011112638A 2000-03-13 2001-03-13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4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69338A JP3501714B2 (ja) 2000-03-13 2000-03-13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069338/2000 2000-03-13
JP112136/2000 2000-04-13
JP2000112136 2000-04-13
JP044123/2001 2001-02-20
JP2001044123A JP3997057B2 (ja) 2000-04-13 2001-02-20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199A true CN1313199A (zh) 2001-09-19
CN1232403C CN1232403C (zh) 2005-12-21

Family

ID=2734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2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403C (zh) 2000-03-13 2001-03-13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502816B2 (zh)
KR (1) KR100465076B1 (zh)
CN (1) CN1232403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45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佳能株式会社 进给装置和具有所述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189825A (zh) * 2010-03-15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CN102189834A (zh) * 2010-03-12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给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9143807A (zh) * 2018-08-20 2019-01-04 许昌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影像成型出送纸装置
CN109775402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2004B1 (ko) * 2001-12-11 2004-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팅기기의 용지 카트리지
TW528713B (en) * 2002-01-23 2003-04-21 Benq Corp Paper separator structure
JP3669437B2 (ja) * 2002-07-19 2005-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この給紙装置を搭載した印字装置
US7036814B2 (en) * 2002-08-16 2006-05-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assive media separating device
US20040046309A1 (en) * 2002-08-31 2004-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pick-up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40107832A (ko) * 2003-06-13 2004-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팅기기의 용지카세트
KR20050015236A (ko) * 2003-08-05 2005-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기의 급지장치
JP4401789B2 (ja) * 2004-01-23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321A (ja) * 2004-01-30 2005-09-08 Canon Inc 多孔質セラミックスの断熱層を有するローラを用いた像加熱装置
JP4323973B2 (ja) * 2004-02-04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7433620B2 (en) * 2004-07-13 2008-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electric power supply to heating member
JP4194540B2 (ja) * 2004-07-27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759860B1 (en) * 2005-08-31 2009-08-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force transmitting path selecting mechanism
US7427063B2 (en) * 2005-11-04 2008-09-23 Pitney Bowes Inc. Shingle media item feed tray with spring loaded self locking sled
US7810803B2 (en) * 2007-05-24 2010-10-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constraint
JP5142874B2 (ja) * 2008-07-30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32722B1 (en) * 2009-04-27 2010-11-16 Kinpo Electronics, Inc. Paper feeding device
JP5441520B2 (ja) * 2009-06-30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1359B2 (ja) * 2009-12-16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721493B2 (ja) 2011-03-24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9829B2 (ja) 2012-02-17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0809B2 (ja) 2012-04-05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09737B (zh) * 2013-12-11 2017-04-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US9573779B2 (en) * 2014-02-19 2017-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eed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3415B2 (ja) 1991-03-19 1999-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974444B2 (ja) 1991-04-22 1999-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US5358230A (en) 1992-04-24 1994-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JP2966243B2 (ja) 1992-07-31 1999-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H689671A5 (fr) * 1994-03-07 1999-08-13 Ocd Sa Dispositif d'introduction de feuilles ou d'enveloppes à imprimer.
JP3313930B2 (ja) 1994-04-28 200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06395B2 (ja) * 1994-08-31 2003-05-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CH690854A5 (fr) * 1996-02-28 2001-02-15 Olivetti Lexikon Spa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introduction de feuilles.
US5927702A (en) 1996-07-11 1999-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517558B2 (ja) 1996-09-30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10274A (ja) * 1997-05-15 1998-11-24 Brother Ind Ltd 給紙装置
US6055407A (en) 1998-03-10 2000-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US6375183B1 (en) * 1999-04-08 2002-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separation plan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01088951A (ja) * 1999-07-22 2001-04-03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76135B2 (ja) * 1999-08-20 2005-07-27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6139007A (en) * 1999-10-22 2000-10-3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eet separator dam with buckling elemen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45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佳能株式会社 进给装置和具有所述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636278B2 (en) 2009-11-27 2014-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189834A (zh) * 2010-03-12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给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189825A (zh) * 2010-03-15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CN109775402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US10906760B2 (en) 2017-11-15 2021-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143807A (zh) * 2018-08-20 2019-01-04 许昌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影像成型出送纸装置
CN109143807B (zh) * 2018-08-20 2020-12-08 许昌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影像成型出送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08348A1 (en) 2002-01-24
CN1232403C (zh) 2005-12-21
KR20010092271A (ko) 2001-10-24
US6502816B2 (en) 2003-01-07
KR100465076B1 (ko) 2005-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403C (zh)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061311C (zh) 供纸装置及其应用
CN1128753C (zh) 供纸设备和记录设备
CN1220590C (zh) 进纸装置和具有该进纸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138310A (zh) 打印机的送纸方法及送纸机构
CN1310751C (zh) 记录装置
CN130420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15678A (zh) 片材供给装置及片材宽度检测装置
CN1058747A (zh) 纸页输送装置
CN1876537A (zh) 薄片堆叠装置、薄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US20070120318A1 (en) Automatically variably tilting supporting tray for non-uniform-thickness print media
CN1683227A (zh) 片处理设备和具有该片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873548A (zh) 薄片给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99970A (zh)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00334986C (zh) 读书机
CN126067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550920A (zh) 供纸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
CN1275107C (zh) 纸张传送装置及其成像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01054137A (zh)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902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941832A (zh) 文件或片材进给器
CN1717362A (zh) 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