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825A -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825A
CN102189825A CN201110061464XA CN201110061464A CN102189825A CN 102189825 A CN102189825 A CN 102189825A CN 201110061464X A CN201110061464X A CN 201110061464XA CN 201110061464 A CN201110061464 A CN 201110061464A CN 102189825 A CN102189825 A CN 102189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dium
roller
paper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1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丸真二
八并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9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3Rollers driven, e.g. feed rollers separate from platen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考虑了被运送介质的刚性不同的情况下的重叠运送问题和不运送问题的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介质运送装置,具备保持运送辊的臂部,载置部中的与运送辊相对的一部分能够向接近或远离运送辊的方向变位。作为运送辊对介质作用的力的反作用力,运送辊受到来自介质的力,产生了使臂部朝着运送辊接近介质的方向摆动的力,这时,当运送辊推压介质力的大小变为大于预定的力的大小时,载置部的一部分变位。

Description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运送装置、和具备该介质运送装置的记录装置。所述介质运送装置,具备:载置被运送介质的载置部;运送机构,其与载置在该载置部上的被运送介质的层叠方向最上位的被运送介质接触、把被运送介质朝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和分离机构,其具有相对于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被运送介质的侧视姿势倾斜的面,由上述运送机构运送的被运送介质的运送方向下游端即顶端,与上述面抵接,由此对于上述运送机构,把最上位的被运送介质和下一位以后的被运送介质分离。
本申请中,记录装置包含喷墨打印机、点式(wire dot)打印机、激光打印机、行式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各种种类。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作为介质运送装置的片材(sheet)送给装置。该片材送给装置,具备送纸托盘、送纸辊、和分离斜面。其中,在上述送纸托盘上,载置着作为片材的用纸。上述的送纸辊,设在送纸辊臂的顶端。并且,与层叠在上述送纸托盘上的纸张中的最上位用纸接触,可将用纸朝运送方向下侧运送。上述分离斜面,在比载置在上述送纸托盘上的用纸的下流端即顶端靠运送方向下游侧,相对于载置着的用纸的顶端侧的侧视姿势倾斜。
这里,采用了上述分离斜面的所谓堤式分离,是利用用纸的硬挺度(コシ)即刚性进行的,所以,要解决薄纸的重叠运送和厚纸的不运送(no feed)这样两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为此,现有技术中,上述分离斜面,在上述倾斜的方向可以移动,由弹簧向该分离斜面中的运送方向上流侧施力。
当用纸是薄纸时,由于纸的硬挺度小,所以,薄纸的顶端以第1预定进入角度接近并冲撞于上述分离斜面时的运送负荷小。这是因为薄纸容易挠曲,薄纸的顶端容易在上述分离斜面上上行的缘故。因此,在薄纸的情况下,以上述预定的进入角度冲撞,薄纸的顶端从该进入角度时,能够开始在上述分离斜面上上行。
另一方面,当用纸是厚纸时,由于用纸的硬挺度比薄纸大,所以,厚纸的顶端以第1预定进入角度接近并冲撞于上述分离斜面时的运送负荷,比薄纸时大。这是因为与薄纸相比,厚纸不容易挠曲,厚纸的顶端侧不容易在上述分离斜面上上行的缘故。
这时,上述分离斜面,受到来自厚纸顶端的力,克服上述弹簧的施力,朝该分离斜面中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移动。这时,厚纸的顶端的位置变化,但是,上述分离斜面中的与上述顶端接触的部位不变。即,是厚纸的顶端开始在上述分离斜面上上行之前的状态。并且,上述分离斜面,进一步朝该分离斜面中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移动。这时,厚纸的顶端侧相对于上述分离斜面的进入角度渐渐变小。这样,运送负荷渐渐减小。因此,厚纸的情形时,从减小了的进入角度成为第2预定角度时,厚纸的顶端能够开始在上述分离斜面上上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54330号公报
但是,上述构成中,在厚纸的情形下,与薄纸时相比,只是对用纸减小了进入角度、减小了运送负荷。因此,不能充分解决厚纸的不运送(nofeed)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状况而作出的,其课题是提供考虑了被运送介质的刚性不同时的重叠运送问题和不运送问题的介质运送装置、以及具备该介质运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1形态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载置于载置部的介质从上述载置部送往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包含:将上述介质向下游侧运送的运送机构,其具备运送辊和臂部,上述运送辊与载置于上述载置部的层叠方向最上位的上述介质接触,上述臂部能以在上述层叠方向上比上述运送辊靠上方的位置为中心摆动,在自由端侧将上述运送辊保持成能够旋转;和分离机构,其具有供载置在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介质的顶端抵接的倾斜面,通过上述介质的顶端与上述倾斜面抵接,将最上位的介质与下一位以后的介质分离;上述载置部中的与上述运送辊相对的一部分,能够朝着接近/离开上述运送辊的方向变位;上述运送辊受到来自上述介质的力,使上述臂部向上述运送辊接近上述介质的方向摆动的力作用,由此上述运送辊推压上述介质的力变大,当上述运送辊推压上述介质的力的大小变为比预定力的大小大时,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
这里,“预定力的大小”,如下述地设定。设置为这样的大小:介质是刚性比较小的介质时,上述按压力的大小,在该“预定力的大小”以下,介质是刚性比较大的介质时,上述按压力的大小,比该“预定力的大小”大。即,“预定力的大小”设定成:介质的刚性比预定值高时,由于介质不能保持原样地在上述面上上行,所以,反作用力显著增大进行作用,按压力的大小成为比该“预定力的大小”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能够根据介质的刚性,使载置部的一部分变位。
例如,介质是刚性比较低的介质时,上述运送辊按压介质的力的大小,小于预定的力的大小。因此,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不变位。所以,介质进入上述分离机构的上述面的角度不变化。另外,由于上述臂部与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及姿势不变化,所以,上述运送辊和被运送介质之间产生的垂直(阻力)也不变化。因此,上述运送辊将介质朝运送方向运送的力、即运送力也不变化。结果,如已往那样,可以切实地运送刚性低的介质。
另一方面,介质是刚性比较高的介质的情形下,介质的下游端与上述分离机构的上述面抵接时,与刚性低的介质的情况相比,上述反作用力大。这样,要使上述臂部的顶端咬入与最上位的介质之间地、朝着摆动方向作用在上述臂部上的力也增大。于是,上述运送辊推压介质的力的大小成为比预定力的大小大。这时,借助该推压力,可以使上述载置部的至少上述一部分变位。这时,与上述分离机构的上述面抵接状态的被运送介质的下游端位置不变位。
即,可以使介质的下游端的位置保持原样,而使比下游端靠上游侧变位。因此,可以减小介质进入上述分离机构的倾斜面的角度。结果,作为第1作用效果,可以减小介质的顶端通过上述分离机构所需的运送负荷。
另外,上述臂部朝接近介质的方向摆动,从而可以增加上述运送辊与介质之间产生的垂直抵抗力。结果,作为第2作用效果,可以增加上述运送辊将被运送介质朝运送方向运送的力、即运送力。
这样,通过上述第1作用效果和上述第2作用效果,不仅能切实运送刚性低的介质,也能切实运送刚性高的介质。
另外,以下述情况为前提:上述运送辊推压介质的力的大小成为预定力的大小之前的状态下的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的位置,是设置成使得刚性比较低的介质被上述分离机构进行上述分离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载置部弹性变形、上述一部分变位。即,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不必与该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分体地形成,而与上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一体。例如,上述一部分和该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用连接部连接,该连接部弹性变形、上述一部分变位。
本发明的第2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构成为:作为上述介质能够运送第1介质和刚性比该第1介质高的第2介质;在第1介质的情况下,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不因上述推压力而变位;在第2介质的情况下,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因上述推压力而变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除了具有与第1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还可以对应不同刚性的介质。
本发明的第3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还具备把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朝着接近上述运送辊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
本发明的第3形态,除了具有与第1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与上述连接部弹性变形的构成相比,可以高精度地设定施力的大小。即,可以高精度地管理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的位置及姿势。
结果,能够更高精度地管理运送力。同样,能够更高精度地管理运送负荷。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得介质的自重与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平衡地,决定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的范围内的在接近上述运送辊侧的位置和姿势。
本发明的第4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3形态中,还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的范围中的、在接近上述运送辊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4形态,除了具有与第3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在刚性比较低的介质时,由于上述载置部的位置不变位,所以,可以使上述进入角度保持为一定。
即,可以利用上述限制部,决定成为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的基准的位置。
另外,不必使介质的自重与对上述载置部施力的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平衡。即,由于具备上述限制部,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的大小的自由度增加,施力力的设定容易。结果,在介质刚性的高低差大的情形下,也能容易对应。
本发明的第5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以运送方向下游侧为中心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5形态,除了具有与第1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在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时,可以积极地减小进入角度。同时,加大上述臂部的顶端咬入与最上位介质之间地摆动时的上述臂部和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的相对姿势的变化,由此可以积极地加大上述推压力。结果,可以积极地减小运送负荷,可加大运送力。
本发明的第6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以保持着姿势的状态移动。
本发明的第6形态,除了具有与第1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与上述第5形态的以下游侧为中心摆动的情形相比,上述施力的设定容易。另外,与以下游侧为中心摆动的情形相比,可以缓和进入角度的变化及相对姿势的变化。可防止由于急剧减小运送负荷、增大运送力导致的重叠运送。
本发明的第7形态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上述载置部构成为:在运送方向上位于该载置部中的下游侧并与上述运送辊相对的一部分变位,该载置部中的比上述一部分靠运送方向上游侧不变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7形态,除了具有与第1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外,上述介质的尺寸不同时,也能对应。可以减小介质整体的自重对于对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进行施力的施力的影响比例,是非常有效的。
本发明的第8形态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第1形态的上述介质运送装置、和对经上述介质运运送的上述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8形态,可提供能得到与上述第1形态同样作用效果的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介质运送机构的概略的要部放大侧视图(送给前)
图3(A)(B)是表示送给薄纸时的介质运送机构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4(A)(B)是表示送给厚纸时的介质运送机构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5(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1的介质运送机构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6(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2的介质运送机构的概略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打印机,2...介质运送机构,3...拾取辊(pick up roller),4...臂部,5...摆动轴,6...载置部,7...第1载置面,8...第2载置面,9...施力机构,10...弹簧,11...限制部件,12...分离机构,13...倾斜面,14...第1辊对,14a...第1驱动辊,14b...第1从动辊(阻滞辊),15...第2辊对,15a...第2驱动辊,15b...第2从动辊,16...记录部,17...滑架,18...记录头,19...介质支承部,20...排出部,21...第3辊对,30...(其他实施方式1的)介质运送机构,31...第1载置面,32...支轴,40...(其他实施方式2的)介质运送机构,41...载置面,F...运送力,F′...(第1载置面变位了时的)运送力,N...按压力,N′...(第1载置面变位了时的)按压力,P...用纸,P1...薄纸(第1介质),P2...厚纸(第2介质),R...运送负荷,R′...(第1载置面变位了时的)运送负荷,S...(第1载置面未变位时的)弹簧的力,S′...(第1载置面变位了时的)弹簧的力,W...用纸的自重,X...宽度方向,Y...运送方向,Z...层叠方向(铅直方向),θ1...(第1载置面未变位时的)进入角度,θ2...(第1载置面变位了时的)进入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记录装置之一例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打印机1,具备介质运送机构2、运送路径、记录部16、和排出部20。
其中,介质运送机构2,设置成能够把作为被运送介质之一例的用纸P,沿着运送方向Y运送。运送路径,由导引被介质运送机构等运送的用纸P的介质导引部构成,表示用纸P被运送的路径,。
记录部16,构成为能够对被介质运送机构2送过来的用纸P进行记录。排出部20,构成物把记录后的用纸P排出、载置到排出托盘(图未示)上。
具体地说,介质运送机构2,具备载置部6、拾取辊3、臂部4、分离机构12、第1辊对14、和第2辊对15。其中,载置部6设置成载置用纸P。拾取辊3能够由马达的动力驱动,设置成能够与层叠在载置部6的用纸P中的、位于层叠方向最上位的用纸P接触。
臂部4,能够以作为运送方向上游侧的一端侧的摆动轴5为中心摆动,并且,在作为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另一端侧,将拾取辊3保持成能够转动。
马达可以与臂部4分开地设在打印机1的基体部侧的部位,也可以设在臂部上。前者情形时,通过摆动轴5,由齿轮系等动力传递机构,把动力传递到拾取辊3。后者情形时,不通过摆动轴5,而由齿轮系等动力传递机构,把动力传递到拾取辊3。
分离机构12,设在比载置部6中的放置用纸P的部位靠运送方向下游侧。具体地说,具有倾斜面13,该倾斜面13,相对于被拾取辊3运送的用纸P的侧视姿势倾斜。并且设置成当用纸P被重叠运送时,能够对于拾取辊3,将最上位的用纸P和下一位以后的用纸P分离。是所谓的堤式分离机构(土手分離機構)。
这里所说的“堤式分离机构”,是指以使得用纸P以预定的角度进入的方式设置面,对用纸P的顶端施加负荷,由此进行分离的机构。
第1辊对14和第2辊对15,能够把通过了分离机构12的用纸P,送到记录部16。其中,第1辊对14,具有第1驱动辊14a和第1从动辊14b。
另外,也可以用在转动中伴随着预定负荷的所谓阻滞辊(retardroller),来代替第1从动辊14b。该情形下,当用堤式分离机构未能充分地进行分离时,可以切实地将重叠运送的用纸P分离。即,可以把直接与第1驱动辊14a接触的用纸,从比该用纸靠阻滞辊侧的用纸分离开。
第2辊对15,在运送路径中设在第1辊对14的下游侧。具体地说,第2辊对15具有第2驱动辊15a和第2从动辊15b。例如,设置成能够借助步进马达,高精度地把用纸P送到记录部16。
另外,构成为:用纸P的顶端到达了第2辊对15时,纠正用纸P相对于运送方向Y的姿势,即实施所谓的纠偏。
记录部16,具备滑架(carriage,支架)17、记录头18、和介质支承部19。其中,滑架17构成为:一边由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X延伸设置着的导引轴(图未示)导引,一边借助移动机构(图未示)的动力向宽度方向X移动。记录头18设在滑架17,能向用纸P喷出墨液。是所谓的喷墨式记录。
介质支承部19,设在与记录头18相对向的位置,构成为:支承用纸P,能够使用纸P与记录头18之间的距离为预定间隔。
本实施方式中,是采用喷出墨液的喷墨式记录部16,但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把调色剂附着在用纸P、施加热和压力、记录到用纸上的所谓激光打印机。
排出部20具备第3辊对21和图未示的排出托盘。第3辊对21,在运送路径中设在记录部16的下游侧,能够将记录后的用纸P送到排出托盘。
另外,介质运送机构2的载置部6,可以是能相对于打印机本体装卸的、所谓盒式的构成,也可以是与打印机本体形成为一体的构成。
下面,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发明要部的介质运送机构2。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介质运送机构的开始送给之前的概略情况的要部放大侧视图。
如图2所示,载置部6具有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载置面7、和比第1载置面7靠上游侧的第2载置面8。其中,第1载置面7设在与拾取辊3相对的位置。另外,第1载置面7,设置成能够朝着接近或远离拾取辊3的方向变位(位移)。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能在用纸P的层叠方向Z变位。第2载置面8不能变位。即,第2载置面8是固定的构成。
第1载置面7,被作为施力机构9之一例的弹簧10,朝着接近拾取辊3侧、即朝着层叠方向上方施力。由限制部件11决定第1载置面7的能够变位范围内的在接近拾取辊3侧的位置及姿势。在第1载置面7与限制部件11接触的状态,第1载置面7和第2载置面8位于同一面上。即,在层叠方向Z上的位置相同。
限制部件11设置成不会妨碍用纸P的运送。例如,将第1载置面7设置成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X上比用纸P的设置范围宽。并且,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1载置面7的两侧,将限制部件11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在用纸P的外侧以使限制部件11不与用纸P接触。
拾取辊3,能够推压最上位的用纸P。例如,可以构成为利用拾取辊3和臂部4的自重来进行推压。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图未示的施力机构的施力,来推压。作为施力机构,可以采用弹簧。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相对旋转的二个部件之间产生的动摩擦力,产生使得臂部4朝着拾取辊3接近用纸P的方向摆动的力。摆动轴5可采用所谓的转矩限制器。
本实施例中,将处于第1载置面7和第2载置面8在同一面上的位置关系的第1载置面7,设为成为基准的不变位的状态。
并且,在用纸P被运送前的状态下,第1载置面7是不变位的状态。具体地说,设作为拾取辊3推压用纸P的力的推压力是N,作用在第1载置面7的用纸P的自重是W,第1载置面7不变位时的弹簧10的力是S时,以下关系成立。
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了限制部件11,但不一定要设置限制部件11。例如,如果在第1载置面7不变位时的位置,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的关系式成立,则取得力关系的平衡,所以就能够使第1载置面7的位置,稳定在不变位时的位置。这种情形时,可以不设置限制部件11。
本实施方式中,之所以设置限制部件11,是因为可以增加弹簧10的力的大小的设定自由度。另外,可以使得不变位状态的第1载置面7更加稳定。
运送薄纸(第1介质)的情形
图3(A)、(B)是表示运送薄纸时的介质运送机构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其中,图3(A)是薄纸的顶端与倾斜面抵接的状态。图3(B)是从图3(A)的状态被进一步运送的状态。
这里所说的“薄纸”,是用纸的种类之一,是厚度比较薄、硬挺度比较小的纸。是作为硬挺度比较小的介质的“第1介质”的下位概念。
如图3(A)所示,拾取辊3朝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能够将最上位的薄纸P1朝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这里,设朝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用纸P的负荷、即运送负荷是R,拾取辊3对用纸P作用的运送力是F。
运送力F通过拾取辊3与用纸P之间的摩擦系数μ、和拾取辊3推压用纸P的推压力N求出。
这时,在用纸P的顶端与分离机构12的倾斜面13冲撞前的阶段,最上位的用纸与下一位的用纸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作用,但该摩擦力小。换言之,与后述的用纸P顶端与分离机构12的倾斜面13冲撞时的负荷相比,非常小。因此,在上述冲撞前的阶段,运送负荷R小。
然后,薄纸P1以进入角度θ1接近倾斜面13,与倾斜面13冲撞。
这时,由于冲撞,运送负荷R增大。这里,将摩擦系数μ、倾斜面等构成为:使得对于最上位的薄纸P1,运送负荷R<运送力F的关系成立。另一方面,对于下一位以后的薄纸P1,使得运送负荷R>运送力F的关系成立。因此,即使下一位以后的薄纸P1与最上位的薄纸P1一起被朝着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也可以用倾斜面13,使下一位以后的薄纸P1的顶端停止。即,可以从最上位的薄纸P1分离开。
另外,随着薄纸P1的顶端与倾斜面13冲撞时的运送负荷R的增大,在拾取辊3上作为反作用力,作用有朝向运送方向上游侧的较大的力。这里,臂部4,以在拾取辊3的上游侧且比最上位薄纸P1靠层叠方向上方处为中心摆动。因此,使臂部4朝着设有拾取辊3的臂部4的自由端侧、即下游侧接近薄纸P1的方向摆动的力作用。
运送薄纸P1的情形时,由于用纸的硬挺度小,所以,与后述第2介质的情形相比,上述摆动力的大小小。这里,因上述摆动力,拾取辊3推压薄纸P1的力增加。并且,构成为:第1介质(P1)的情形时,增加了的推压力的大小,不超过预定力的大小(从弹簧10的力S减去用纸的自重W而得到的大小)。即,可保持下式关系:增加了的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
因此,薄纸P1(第1介质)的情形时,第1载置面7不变位。
如图3(B)所示,由于用纸的硬挺度小,所以,薄纸P1的顶端挠曲,沿着倾斜面13上行。即,以薄纸P1相对于倾斜面13的进入角度为θ1的状态,进行上述的分离。并且,由于运送负荷R<运送力F的关系成立,所以,可以将薄纸P1进而往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
运送厚纸(第2介质)的情形
图4(A)、(B)是表示送给厚纸时的介质运送机构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其中,图4(A)是厚纸的顶端与倾斜面抵接的状态。图4(B)是从图4(A)的状态稍稍驱动了拾取辊的状态。
这里所说的“厚纸”,是用纸的种类之一,是厚度比薄纸厚、硬挺度比薄纸大的纸。是作为硬挺度比“第1介质”大的介质的“第2介质”的下位概念。
如图4(A)所示,拾取辊3朝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能够将最上位的厚纸P2朝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并且,与前述薄纸P1的情形同样地,可以使厚纸P2的顶端与倾斜面13冲撞。厚纸P2与倾斜面13冲撞时的进入角度,与前述薄纸P1同样,是θ1。
这里,与前述薄纸P1的情形的不同点是,厚纸P2时的用纸的硬挺度的强度比薄纸P1时大。
因此,厚纸P2的顶端与倾斜面13冲撞时,运送负荷R也增大,但与前述薄纸P1时相比,显著地增大。这是因为厚纸P2其硬挺度比薄纸P1大,需要大的力才能挠曲。换言之,从冲撞后到挠曲为止的期间,运送力增大,与薄纸P1时相比,增大量大。即,需要比薄纸P1时的运送力大的运送力。
并且,在拾取辊3上作为反作用力,作用有朝向运送方向上游侧的大的力。作为该反作用力的力的大小,与前述薄纸P1时相比,显著增大。因此,使臂部4朝着设有拾取辊3的臂部4的自由端侧、即下游侧接近厚纸P2的方向摆动的力的大小,也比前述薄纸P1时显著增大。即,作为反作用力作用在臂部4以要使臂部4的自由端侧的拾取辊3咬入的力,与前述薄纸P1时相比,显著增大。因此,拾取辊3推压厚纸P2的力的增加量,也显著增大。
并且,构成为:第2介质(P2)的情形时,增加了的推压力的大小,比预定的力的大小(从弹簧10的力S减去用纸的自重W而得的大小)大。即,下面的关系式能够成立:增加了的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
因此,如图4(B)所示,第1载置面7克服弹簧10的力S,被压下。这时,是厚纸P2的顶端与倾斜面13抵接的状态,厚纸P2与倾斜面13的接触部位不变位。因此,在厚纸P2的顶端附近,产生了微小的挠曲,厚纸P2相对于倾斜面13的进入角度,从θ1减小到θ2。由此,作为第1作用的效果,可以使得运送负荷从变位前的大小R成为更小的值即R′。即,通过减小进入角度,厚纸P2的顶端容易在倾斜面13上上行,可以减小运送负荷。
另外,在第1载置面7变位了的状态下,在拾取辊3与厚纸P2接触部位的、臂部4相对于用纸运送方向Y的倾斜增大。因此,要使拾取辊3咬入地作用在臂部4上的力,即,臂部4将要咬入的力,显著增大。因此,可以使拾取辊3推压用纸P的上述增加了的推压力,从变位前的大小N,变成为显著增大的值即N′。
下面说明上述的“将要咬入的力”。例如,考虑这种情形:臂部的倾斜不同时,在拾取辊不驱动状态下的推压力N相同。该情形时,在拾取辊3与厚纸P2接触的部位的、臂部4相对于用纸运送方向Y的直到成为垂直为止的范围内的倾斜越大,驱动时的运送力F越大。这是因为臂部4作为所谓的楔子而起作用的缘故。
结果,作为第2作用效果,可以使得拾取辊3对厚纸P2作用的运送力,从变位前的大小F,成为显著增大的值即F′。即,通过使运送力显著增大,厚纸P2的顶端容易在倾斜面13上上行。
另外,在上述变位了的状态,由于弹簧的弹性变形量增大,所以,弹簧10的力成为比变位前的大小S大的值即S′。
并且,在上述变位了的状态,下述关系能够成立:增加了的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
另外,在第1载置面7变位了的状态,第1载置面7的位置,可以到达也可以不到达能够变位范围中的层叠方向下侧的端部。到达的情形时,增加了的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的关系成立。不到达的情形时,由于力关系平衡,所以,增加了的推压力N′+用纸的自重W=弹簧的力S′的关系成立。
如上所述,通过设为第1载置面7变位的构成,对薄纸P1(第1介质)和厚纸P2(第2介质)二者,都能切实地通过分离机构12把最上位的用纸P送到记录部16。即,不会产生薄纸P1(第1介质)和厚纸P2(第2介质)的一方中最上位的用纸P不能通过分离机构12的所谓不运送。另外,不需要将分离机构12的倾斜面13设为特殊的构成。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载置部6的一部分的第1载置面7能够变位,而第2载置面8不能变位。这是为了在用纸尺寸不同时,减小按用纸尺寸的自重W的差异对第1载置面7的变位的影响。
另外,第1载置面7,在宽度方向X,延伸到用纸P的两侧。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宽度方向X,至少形成在与拾取辊3相对的范围内即可。这是因为倾斜面13设在与拾取辊3相对范围的缘故。
另外,第1载置面7和第2载置面8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一体。该情形时,可以构成为:第1载置面7和第2载置面8的连接部位进行弹性变形,从而第1载置面7变位。
作为施力机构9的一例,是采用施力的大小根据弹性变形量而变化的弹簧10,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技术思想,施力机构9只要能进行施力即可,也可以采用施力的大小不变化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利用送风来施力的构成,在上述不变化的构成的情况下,容易使第1载置面7变位。
上述实施例中,是用薄纸P1和厚纸P2这样刚性不同的两种纸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两种纸。作为技术思想,只要第1载置面7的变位量,根据用纸的刚性而不同即可,也可以对应刚性不同的三种以上的用纸。具体地说,刚性比厚纸P2高的介质的情况下,只要第1载置面7的变位量,比厚纸P2时的变位量大即可。即,只要第1载置面7的变位量,与介质刚性的大小相应地增大,就能分别对应刚性不同的介质。另外,优选,对于刚性最小的介质,第1载置面7不变位,对于刚性第2小的介质,第1载置面7变位。
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介质运送装置的介质运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具备:载置部6,其载置作为被运送介质之一例的用纸P;运送机构,其与载置在载置部6上的用纸P的层叠方向最上位的用纸P接触,将用纸P往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和分离机构12,其具有倾斜面13,被上述运送机构运送的用纸P的运送方向下游端即顶端与倾斜面13抵接,由此对于运送机构,将最上位的用纸和下一位以后的用纸分离,该倾斜面13是相对于载置在载置部6上的用纸P的侧面倾斜的面;上述运送机构,具备:作为运送辊的拾取辊3,其设置成进行驱动,与载置在载置部6上的用纸P接触;和臂部4,其能以摆动轴5为中心,在自由端侧将拾取辊3保持成能够旋转,该摆动轴5在运送方向Y上的、拾取辊3的上游侧设置在层叠方向Z上的拾取辊3上方的位置。作为载置部6中的至少与拾取辊3相对的一部分的第1载置面7,可朝着接近或远离拾取辊3的方向变位。构成为:作为对运送力F(运送力F是驱动的拾取辊3对用纸P作用的力)的反作用力,拾取辊3受到来自用纸P的力,产生了使臂部4朝着拾取辊3接近用纸P的方向摆动的力,当作为拾取辊3推压用纸P的力的推压力N(N′)的大小大于预定力(弹簧的力S-用纸的自重W)的大小时,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朝叠层方向下方变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作为介质,可以运送作为第1介质之一例的薄纸P1和作为刚性比薄纸P1高的第2介质之一例的厚纸P2。在薄纸P1的情况下,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不因推压力N而变位;在厚纸P2的情况下,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借助增加了的推压力N(N′),朝叠层方向下方变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朝着接近拾取辊3的方向、即叠层方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9。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作为限制部的限制部件11。该限制部件11,限制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变位范围内的、在接近拾取辊3侧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7,以保持着姿势的状态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载置部6构成为:在运送方向Y位于载置部6的下游侧并与拾取辊3相对的第1载置面7变位,载置部6中的、比上述第1载置面7靠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2载置面8不变位。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之一例的打印机1,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运送机构2,其把作为被记录介质之一例的用纸P往运送方向Y运送;和记录部16,用记录头18对被介质运送机构2送来的用纸P进行记录。
其他实施方式1
图5(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1的介质运送机构的概略的侧视图。其中,图5(A)是第1载置面未变位的状态。图5(B)是第1载置面变位了的状态。
如图5(A)、(B)所示,其他实施方式1的介质运送机构30的第1载置面31,其上游侧能以运送方向下游侧的支轴32为中心摆动。
其它的部件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注以相同标记,其说明从略。
由于第1载置面31以支轴32为中心摆动,所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在厚纸P2的情形下,第1载置面31变位了时,能够积极地减小进入角度θ2。即,即使第1载置面31的上游侧的变位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减小进入角度θ2。结果,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作为第1作用效果,可以积极地进一步减小运送负荷R′。
另外,可以使厚纸P2的顶端侧退避地、朝着厚纸P2的顶端在倾斜面13上上行的方向倾斜。因此,厚纸P2的顶端容易在倾斜面13上上行。
另外,使在臂部4的顶端咬入与最上位厚纸P2之间地摆动时的臂部4和第1载置面31的相对姿势的变化变大,由此可以积极地加大上述要咬入的力。结果,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作为第2作用效果,可以积极地使运送力F′进一步增大。
另外,在薄纸P1的情形时,由于第1载置面31不变位,所以,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薄纸P1的情形相同,其说明从略。
其他实施方式1中,其特征在于,载置部6的第1载置面31,以运送方向下游侧的支轴32为中心摆动。
其他实施方式2
图6(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2的介质运送机构的概略的侧视图。其中,图6(A)表示载置面不变位的状态,图6(B)表示载置面变位了的状态。
如图6(A)、(B)所示,其他实施方式2的介质运送机构40的载置部6,具有载置面41。
其它的部件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注以相同标记,其说明从略。
载置面41,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第1载置面7同样地,可以变位。换言之,将前述实施方式的第1载置面7和第2载置面8(见图2~图4)形成为一体,使第2载置面8与第1载置面7一体地变位。
因此,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厚纸P2的情形下,载置面41变位了时,可以将进入角度从θ1成为更小的值即θ2。
另外,同时,使得臂部4的顶端要咬入与最上位厚纸P之间地使臂部4摆动,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把运送力的大小,从F变成大的值即F′
另外,在薄纸P1的情形时,载置面41不变位,所以,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薄纸P1时相同,其说明从略。在不变位的状态,其位置和姿势由限制部件11(见图2)决定。
其他实施方式3
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拾取辊3接近载置在载置部6上的用纸P,运送用纸P。即,随着载置在载置部6上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的减少,拾取辊3的位置下降。
其他实施方式3中,构成为:载置部接近或远离拾取辊地移动。该情形时,无论载置在载置部上的用纸的剩余张数有多少,都可以减小臂部4的姿势的差。因此,可以减小拾取辊推压用纸的推压力N的变化。结果,可以减少产生重叠运送。对于薄纸专用的情形尤其有效。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这些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载置于载置部的介质从上述载置部送往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包含:
将上述介质向下游侧运送的运送机构,其具备运送辊和臂部,上述运送辊与载置于上述载置部的层叠方向最上位的上述介质接触,上述臂部能以在上述层叠方向上比上述运送辊靠上方的位置为中心摆动,在自由端侧将上述运送辊保持成能够旋转;和
分离机构,其具有供载置在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介质的顶端抵接的倾斜面,通过上述介质的顶端与上述倾斜面抵接,将最上位的介质与下一位以后的介质分离;
上述载置部中的与上述运送辊相对的一部分,能够朝着接近/离开上述运送辊的方向变位;
上述运送辊受到来自上述介质的力,使上述臂部向上述运送辊接近上述介质的方向摆动的力作用,由此上述运送辊推压上述介质的力变大,当上述运送辊推压上述介质的力的大小变为比预定力的大小大时,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作为上述介质能够运送第1介质和刚性比该第1介质高的第2介质;
在第1介质的情况下,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不因上述推压力而变位;
在第2介质的情况下,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因上述推压力而变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向接近上述运送辊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变位的范围内的、在接近上述运送辊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以运送方向下流侧为中心摆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部的上述一部分以保持着姿势的状态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部构成为:在运送方向上位于该载置部中的下游侧并与上述运送辊相对的一部分变位,该载置部中的比上述一部分靠运送方向上游侧不变位。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记载的上述介质运送装置、和
对经上述介质运送装置运送的上述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CN201110061464XA 2010-03-15 2011-03-15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Pending CN1021898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7138/2010 2010-03-15
JP2010057138A JP2011190029A (ja) 2010-03-15 2010-03-15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825A true CN102189825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5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1464XA Pending CN102189825A (zh) 2010-03-15 2011-03-15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1120A1 (zh)
JP (1) JP2011190029A (zh)
CN (1) CN1021898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700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585606A (zh) * 2017-09-06 2018-01-16 四川梦之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入口所用的递纸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199A (zh) * 2000-03-13 2001-09-19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01082789A (zh) * 2006-06-01 2007-12-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64851A (zh) * 2006-10-20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送纸单元以及具有其的成像设备
CN10123637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送纸方法
US7591461B2 (en) * 2005-12-16 2009-09-22 Avision Inc.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a sheet-lift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6811B2 (ja) * 2003-05-02 2009-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199A (zh) * 2000-03-13 2001-09-19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US7591461B2 (en) * 2005-12-16 2009-09-22 Avision Inc.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a sheet-lifting mechanism
CN101082789A (zh) * 2006-06-01 2007-12-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64851A (zh) * 2006-10-20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送纸单元以及具有其的成像设备
CN10123637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送纸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700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340700B (zh) * 2013-07-31 2016-08-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585606A (zh) * 2017-09-06 2018-01-16 四川梦之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入口所用的递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0029A (ja) 2011-09-29
US20110221120A1 (en)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0717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8141866B2 (en) Sheet material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156035A (ja) 給紙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CN103303711A (zh) 介质供应装置
US20150109393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80315497A1 (en)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7748699B2 (en) Return lever member, feed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189825A (zh)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JP6388386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給送装置
JP4214418B2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
JP4591365B2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4321151B2 (ja) プリンタ
JP4193072B2 (ja)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90166A (zh) 介质运送装置、记录装置
JP5672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06267C (zh) 记录装置及检测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终端位置的方法
JP56728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71422A1 (en) Pressure roller plate with force distribution
CN205471910U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5488794B2 (ja)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JP44254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07236B2 (ja) 記録装置
JP5316632B2 (ja) 給紙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CN102189831B (zh) 记录装置
CN101125495B (zh) 喷墨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