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186A -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2186A
CN1312186A CN01110956A CN01110956A CN1312186A CN 1312186 A CN1312186 A CN 1312186A CN 01110956 A CN01110956 A CN 01110956A CN 01110956 A CN01110956 A CN 01110956A CN 1312186 A CN1312186 A CN 1312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speed
weight
belt pulley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0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1769C (zh
Inventor
向井康晃
小室广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17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17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4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06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 F16H63/067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F16H55/563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actuated by centrifugal m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所述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备有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配置在驱动皮带轮处的可动皮带轮与凸轮盘之间的多个离心平衡锤借助离心力沿径向移动,使V形带包围的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包围半径变化,借以设定在低速旋转区的最大变速比和在高速旋转区的最小变速比,多个离心平衡锤中的一部分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移动,在中速旋转区的旋转速度时,实质上被制动面阻止,以此来设定中间变速比。离心平衡锤的重量小于剩余的离心平衡锤的重量。

Description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本申请的发明涉及备有装载于摩托车等车辆上的离心平衡锤的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过去,例如装载于摩托车上的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备有跨越设置在内燃机的曲柄轴的一个端部上的驱动皮带轮与设置在中间经过最后的减速机构驱动并连接到后车轴12上的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之间的V形带。
同时,当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增大时,在驱动皮带轮中,借助利用离心力向径向方向的外侧移动的平衡辊压紧的可动皮带轮接近固定皮带轮,另一方面,在从动皮带轮中,由弹簧加载的可动皮带轮,反抗该弹簧力远离固定皮带轮,自动地改变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中的V形带的包围半径,缩小变速比。
对于这种V形皮带式变速机中,例如,特开昭59-11335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变速比被设定为最大变速比的低速旋转区和设定为最小变速比的高速旋转区之间的中等速度旋转区,可获得具有位于两个变速比中间值的中间变速比的变速机。
作为该公报中第四个实施例所公开的变速装置,在驱动皮带轮的右侧皮带轮的主要部件的背面,在转动的一对倾斜面的三个部位处设置重锤。同时,在一对倾斜面当中,其中的一个倾斜面,其制动面形成于比另一个倾斜面的制动面更靠近径向方向的内侧位置上,在中速旋转区,重锤与该第一个倾斜面的制动面接触,阻止其径向移动,借此来设置中间变速比。
此外,一般说来,对于V形皮带式自动变速机的从动皮带轮,可动皮带轮,借助由圆筒状盘簧构成的弹簧的弹性力向固定皮带轮加载,在V形带的包围半径变化时,可动皮带轮抗拒弹簧的弹性力或者向弹性力加载,沿轴向移动。同时,在弹簧的内侧设置弹簧导向件,借助该弹簧导向件防止弹簧的倒伏和弯曲。
同时,在前述公报中所公开的变速装置中,在高速旋转区,由于在前述另一个倾斜面上转动的重锤使右侧皮带轮的部件进一步向轴向移动,与前述第一个倾斜面的制动面接触、阻止径向移动的重锤与右皮带轮部件的倾斜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因此,由于发动机的振动等造成的、在右皮带轮部件与重锤之间产生轴向的相对移动,夹持右皮带轮部件及重锤而设的盖部与重锤相互碰撞,它们之间相互磨损,妨碍重锤沿径向的顺滑移动,从而难以进行顺滑的变速。
同时,对于从动皮带轮,在弹簧伸缩时,弹簧与从其性能上讲部分地与弹簧的内周接触的弹簧导向件之间产生摩擦,以及,在弹簧收缩时,由于弹簧与弹簧导向件的前端接触,使弹簧的压缩不能顺滑的进行,因此,妨碍可动皮带轮的顺滑运动,难以进行顺滑的变速。
本申请的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所述的本发明中,其共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顺滑的变速的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在如下所述的车辆用V形带式变速机中,即,根据配置在设于该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上的皮带轮侧导向面与设于凸轮盘上的凸轮侧导向面之间的多个离心力平衡锤沿所述两个导向面的径向移动,改变包围在安装于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和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上、将该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的V形带的包围半径,来分别设定前述发动机在低速旋转时的最大变速比,以及在高速旋转时的最小变速比,同时,通过在中速旋转区中在规定的旋转速度以上的速度时,实质上阻止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的一部分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的移动,来设定在该中速旋转区中的中间变速比,其中,所述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的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的重量小于剩下的离心平衡锤的重量。
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实质被阻止沿径向移动的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不沿两个导向面在径向移动,所以在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与皮带侧导向面或凸轮侧导向面之间形成间隙。在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等的振动传递给皮带轮,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和凸轮盘与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与皮带轮侧导向侧及凸轮侧导向面发生碰撞,但由于所述部分的离心平衡锤的重量比剩余的离心平衡锤的重量小,所以这种碰撞的能量小,从而减少因碰撞引起的皮带轮侧导向面、凸轮侧导向面分别与离心平衡锤之间的磨损。同时,由于碰撞能量小,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声变小,降低噪音。
从而,由于降低了因为与离心平衡锤的碰撞所造成的皮带轮侧导向面、凸轮侧导向面与离心平衡锤各自之间的磨损,可使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的移动顺滑进行,可进行顺滑的变速。同时,由于降低了这些磨损,从而可长期地保持所设定的变速特性。进而,还可以降低因离心平衡锤的碰撞所造成的噪音。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在如下所述的车辆用V形带式变速机中,即,根据配置在设于该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上的皮带轮侧导向面与设于凸轮盘上的凸轮侧导向面之间的多个离心力平衡锤沿所述两个导向面的径向移动,改变包围在安装于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和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上、将该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的V形带的包围半径,来分别设定前述发动机在低速旋转时的最大变速比,以及在高速旋转时的最小变速比,同时,通过在中速旋转区中在规定的旋转速度以上的速度时,实质上阻止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的一部分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的移动,来设定在该中速旋转区中的中间变速比,在该车辆用V形带式变速机中,设置在实质上阻止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的径向移动的前述可动皮带轮侧的制动面或者设置前述凸轮盘上的制动面,通过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与所述制动面的接触发生倾斜,产生将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压紧到前述凸轮盘上的压紧力。
采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由于实质上阻止径向移动的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不沿两个导向面进行径向移动,所以在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与皮带轮侧导向面或凸轮侧导向面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在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等的振动被传递给驱动皮带轮,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及凸轮盘与所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之间,即使作用有使之产生相对移动的力,由于与倾斜的制动面接触所产生的压紧力将凸轮盘压紧,从而可抑制相对移动,减少与皮带轮侧导向面及凸轮侧导向面的碰撞,因之抑制由碰撞引起的皮带轮侧导向面、凸轮导向面及离心平衡锤各自之间的磨损的产生。同时,也可抑制因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因此,由于抑制了离心平衡锤的碰撞,减少了由碰撞所造成的皮带轮侧导向面、凸轮侧导向及离心平衡锤各自之间的磨损,从而,离心平衡锤可沿径向顺滑的移动,可进行顺滑的变速。同时,由这些磨损小,可在长时间内保持设定的变速特性。进而,可降低因碰撞所引起的噪音。
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卷绕在该驱动皮带轮和该从动皮带轮上,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从动轴的V形带;随着上述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由于离心平衡锤的离心力的移动,所述从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抵抗弹簧的弹力而移动,由此变更上述驱动皮带轮和上述从动皮带轮上的上述V形带的包围半径,对应上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设定变速比,其中,所述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的前述弹簧,由圆筒状盘簧构成,配置在该弹簧的内侧的圆筒状弹簧导向件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其外径为越靠近前端越小的锥形。
采用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弹簧的内周与弹簧导向件的前端部的外周之间,由于越靠近前端所形成的间隙越大,在变速时,伴随着由离心平衡锤所造成的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的移动,从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发生移动,当弹簧被压缩时,形成弹簧的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不与该前端接触不会受到阻碍。
从而,从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的移动可顺滑地进行,能够顺滑地变速。而且,由于锥形形状部为弹簧导向件的前端部,所以在弹簧导向件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可防止弹簧的倒伏及弯曲,无损于弹簧导向件的性能。
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前述弹簧导向件由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采用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弹簧由导向件与弹簧滑动接触时,由于弹簧导向件具有自润滑性,作用在弹簧上的摩擦力小。从而,弹簧可顺滑地伸缩,能够顺滑的变速。
图1、是装载本申请的发明的车辆用V形带式摩托车的后部左侧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简略剖视图。
图3、是卸下传动装置外壳时图3的Ⅲ向视图。
图4、是驱动侧皮带轮的背面图。
图5、是沿图4的Ⅴ-Ⅴ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Ⅵ-Ⅵ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用于说明向凸轮盘的压紧力。
图8、是从动皮带轮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弹簧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10是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的动作特性说明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实施例。
图1所示为装载本申请的发明的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的小型摩托车1的后部,配置在车身架2下方的动力单元3备有作为发动机的内燃机4以及把内燃机4的动力传递到后轮5的传动装置6(参照图3),传动装置6容纳在传动装置壳体7内。对于动力单元3,突出地设置在动力单元3的传动装置壳体7的前部上方的悬挂支架9及突出地设置在内燃机4的曲轴箱11(参见图2)上部的悬挂支架(图中未示出)分别枢转地安装在保持于设置在向车身架2的后部斜上方延伸的倾斜部的上部位置处的左右一对支架上的枢转轴8上,同时,动力单元3的后部中间经过缓冲器10支承从车身架2上,以枢转轴8为中心相对于车身架2可沿上下方向自动摆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装置壳体7由与分成左右对开的曲轴箱11的左侧曲轴箱11L整体成形的壳主体7a及安装于壳主体7a的左侧的盖7b构成,配置摩托车1的左侧,从内燃机4的曲轴箱11延伸到后轮5的后车轴12附近。在盖7b上安装具有空气吸入口的罩盖13,借助形成于作为后面所述的自动变速机35的驱动皮带轮结构部件的驱动侧固定侧皮带轮背面的叶片对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送风,冷却V形带67。
内燃机4为单缸顶置凸轮式四冲程水冷内燃机,其轴线指向摩托车1的前方且稍稍指向上方配置的气缸14,以及气缸15依次重叠地用螺栓固定连接到曲轴箱11上。沿摩托车1的左右方向配置、经由球轴承17、18可自由旋转地分别支承在左侧和右侧曲轴箱11L、11R上的曲柄轴19,经由连杆21连接到可自由滑动并往复运动的配合在气缸14内的活塞20上,通过活塞20的往复运动旋转驱动曲柄轴19。
在气缸15上形成经过吸气管连接到汽化器22上的吸气口和连接到排气管上的排气口。进而,在由气缸头15和用螺栓连接到气缸头15上的气缸盖16形成的气门室内,经由摇臂分别开启驱动吸气阀和排气阀的吸气凸轮和排气凸轮的凸轮轴2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气缸头15上。同时,将作为排气的二次空气供应经过针阀装置从空气滤清器吸入的空气的空气导管24连接到排气口上,在空气导管24上设置控制排出气体的二次空气量的空气量控制阀25。此外,26为临时燃烧室27安装的点火栓。
凸轮驱动链轮28和油泵及冷却水泵的泵驱动链轮29用花键结合到比球轴承18更向右侧突出的曲柄轴19的右端部上靠近球轴承18的部分处。凸轮驱动链轮28,中间经由架设在两个链轮28、30之间的定(正)时链31,与花键结合在凸轮轴23上的凸轮从动链轮进行驱动连接,凸轮轴23以等于曲柄轴19的旋转速度的1/2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同时,泵驱动链轮29中间经过链条可驱动地连接到与泵的轴花键结合的泵的从动链轮上。同时,在曲柄轴19的右端部的更右方处,设置驱动连接到起动电动机32上的起动从动齿轮33,并进而设置交流发电机34。
另一方面,传动装置6备有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35、离心式发动离合器36及最后的减速机构37,在比球轴承17更向左方突出的曲柄轴19的左端部上安装有该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35的驱动皮带轮38。驱动皮带轮38配备有结合在作为驱动轴的曲柄轴19左端附近的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位于其右方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位于其右方、配置到曲柄轴19上的凸轮盘41,作为配置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与凸轮盘41之间的多个离心平衡锤的平衡辊42、43。
由于凸轮盘41与配合在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和曲柄轴19的外周的套管44一起固定在曲柄轴19的轴向上,所以,凸轮盘41,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及套管44与曲柄轴19成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配合到沿曲柄轴19的轴向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合于套管44外周的滑动轴环45的外周上,利用定位环与该滑动轴环45成一整体地固定到轴向上。同时,由于固定在凸轮盘41上的配合片46与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形成于与后面所述的V形带67的接触面对向侧的背面的突出片40a以沿轴向可自由滑动且沿旋转方向固定的状态相配合,所以,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可沿曲柄轴19的轴向自由移动的同时,与凸轮盘41整体旋转。
进而,如图4至图6所示,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背面,沿也是曲柄轴19的旋转方向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六个用于对多个平衡辊42、43进行导向用的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这些导向面由沿曲柄轴19的径向延伸的同时、相对于与曲柄轴19的旋转轴线L正交的平面(下面称之为“正交平面”)随着沿径向方向向外而靠近凸轮盘41倾斜的曲面或倾斜平面构成,进而,在各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的周向方向的两侧,形成具有比平衡辊42、4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稍大的间隔的一对肋40d、40e。同时,在凸轮盘41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侧的面上,形成凸轮侧导向面40a,该导向面41a由相对于前述正交平面、随着沿径向向外、向靠近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倾斜的圆锥面构成。同时,各平衡辊42、43处于各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与凸轮侧导向面41a之间,在和两个导向面40b、40c、41a接触的状态下,以可沿曲柄轴19的径向自由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由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及一对肋40d、40e形成的槽A内。
此外,六个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由形状不同的第一皮带轮侧导向面40b及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构成的一对导向面分三组设置构成。即,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背面,于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的径向方向的外侧位置上,形成向凸轮盘41侧突出的圆筒状筒部40f,在该筒部40f的内周上,分别设置与第一、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对应的、阻止后面所述的第一平衡辊42向径向的外侧移动的第一制动面40g,以及实质上阻止后面所述的第二平衡辊43沿径向向外侧移动的第二制动面,第二制动面40h比第一制动面40g位于沿径向方向的更内侧处。从而,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沿径向的长度比第一皮带轮侧导向面40b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短,但在比形成第二制动面的径向位置更靠近径向方向的内侧处,第一、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各个导向面的形状相同。同时,第一、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沿周向交互配置的同时,三个第一皮带轮侧导向面40b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三个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也沿周向等间隔设置。
进而,具有相同外形形状的六个平衡辊42、43,由三个第一平衡辊42及第一平衡辊42重量轻的三个第二平衡辊43两种平衡辊构成,第一平衡辊42在第一皮带轮侧导向面40b内被导向,第二平衡辊43在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内被导向。在图5中,它们的一部分用剖视图表示,其中,第一、第二平衡辊42、43具有其外径相同,内径不同的钢制圆筒构件42a、43a,在该圆筒构件42a、43a的外周面及其轴线方向的端面的外周处,用合成树脂制的套42b、43b覆盖,以防止金属制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与圆筒构件42a,43a的金属之间彼此接触,以便使各平衡辊42、43圆滑地转动。
这里,进一步对两个制动面40g、40h进行说明,第一制动面40g由与前述正交面大致垂直的平面构成,在超过后面所述的所设定的最小变速比的旋转速度的高速旋转区,阻止第一平衡辊42沿径向的移动。另一方面,第二制动面40h,由一个随着沿曲柄轴19的轴向向筒部40f的前端移动与前述旋转轴线L的距离增大、相对于前述正交面径向外侧的角度构成一个比90°小的θ角的锐角的与前述正交面交叉的倾斜平面构成。
该角度θ的大小按如下方式设定,即,使得内燃机4的旋转速度达到在所设定的后面所述的中间变速比的中速旋转区的最低的规定旋转速度、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接触之后,在高速旋转区,不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接触,与此同时,由于和第二制动面40h接触所造成的第二平衡辊43的离心力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沿轴向移动的分力极小,对因第一平衡辊42在第一皮带轮侧导向面40b上沿径向的移动所造成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轴向移动不起支配作用,就是说,实质上与在设定为最小变速比的高速旋转区中的变速无关。
同时,如图7所示,通过第二制动面40h的倾斜,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接触时,第二平衡辊43的重心C1比起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的接触线C2来,在曲柄轴10的轴向方向位于更靠近凸轮盘41的一个距离为d的位置处。因此,由作用在第二平衡辊43上的离心力F向第二平衡辊43上作用一个如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力矩M,第二平衡辊43转动并沿径向方向稍稍移动,在与凸轮盘41接触后,第二平衡辊43由于该力矩M的作用紧压在凸轮盘41上。进而,由于第二平衡辊43与倾斜的第二制动盘43与倾斜的第二制动面40h的接触所产生的、离心力F指向凸轮盘41方向的分力Ft,也使第二平衡辊43紧压在凸轮盘41上。其结果是,在高速旋转区,由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与第二平衡辊43之间在轴向方向存在间隙,所以即使由于内燃机4等的振动使驱动皮带轮38沿曲柄轴19的轴向产生振动,也可抑制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及凸轮盘41与第二平衡辊43之间沿轴向的相对移动抑制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及凸轮盘41之间的碰撞。
因此,所谓第二平衡辊43的径向移动实质上被第二制动面40h所阻止,指的是,允许在与第二制动面40h接触后的第二平衡辊43于不支配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轴向移动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径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配置在传动装置壳体7的壳体主体7a后部、指向摩托车1的左右方向的从动轴47的左端部上,安装自动变速机35的从动皮带轮48。如图8所示,从动皮带轮48具有成一体地固定在由一对轴承40、50可自动旋转地支承在从动轴47上的内部套管51上的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成一体地固定在沿从动轴47的轴向及旋转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内部套管51上的外部套管53上的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以及,由其弹性力将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向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加载的、由圆筒状压缩盘簧构成的弹簧55。
在外套管53上设有凸轮槽57,所述凸轮槽与固定在内套管51上的销56配合,相对于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可在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的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同时具有当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与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之间旋转速度差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可沿旋转方向在轴向方向移动的倾斜部,通常,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和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可成一体地旋转。在凸轮槽57内填充润滑油,在外套管53内周的两个端部上安装与内套管51的外周滑动配合的油封58、58,利用中间经过O环59、59配合到外套管53上的圆筒状密封套60油密封地将凸轮槽57覆盖。同时在密封套60的右端上形成与弹簧55的右端接触的弹簧支架部60a,该弹簧支架部60a与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接触。
此外,在从动轴47上,设置在比从动侧皮带轮54更靠左方的左端部设置的离心式发动离合器36,在与从动轴47进行花键结合的同时,还具有也固定在轴向方向上与从动轴47成一体地旋转的离合器外壳61(クラッチァゥタ),以及位于离合器外壳61内侧固定在内套管51上的成一体地旋转的驱动板62。当内套管51以比后面所述的所设定的第一旋转速度N1大的旋转速度旋转时,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在驱动板62上的离合器闸瓦63抗拒离合器弹簧64的弹性力、因离心力向径向的外侧摆动,设置在离合器闸瓦63外周上的摩擦构件65与离合器外壳61的内周面接触,变成与发动离合器36连接的状态。
同时,弹簧55借助配置于其内侧、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例如66尼龙形成的弹簧导向件66进行导向,在其伸缩时也保持其圆筒状,确保弹簧的弹性力的线性特性。弹簧导向件66由构成与弹簧55的左端接触的弹簧支架的凸缘部66a和位于弹簧55的内侧、沿弹簧55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部66b组成,凸缘部66a的外周配合到设在驱动板62上的凹部的内周上,进而,圆筒部66b的内周保持与密封套60的外周配合。
如图9所示,沿其轴线具有相同内径的内周的弹簧导向件66的圆筒部66b,沿轴线从凸缘部66a侧向其前端依次地,其外周由具有相同外径的相同外径部66c、越靠近前端侧其外径越小的锥状的第一锥形部66d,以及比第一锥形部66d的倾斜度更大的越前端侧外径越小的呈锥形状的第二锥形部66e构成。
适当设定外径相同部分66c,第一锥形部66d及第二锥形部66e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与弹簧55的周围接触,厚度最大、刚性强的外径相同部分66c的长度,被设定成抑制因振动所引起的弹簧55的径向的摆动、可在稳定状态下保持弹簧55的长度。同时,在第一锥形部66d处,形成与弹簧55的内周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借此,8与弹簧55接触时所引起的摩擦力不会妨碍弹簧55的顺滑的伸缩,同时,由于锥形倾斜度较小,可防止弹簧55的倒伏和弯曲。进而,利用在前端附近倾斜较大的第二锥形部66e,与弹簧55的内周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从而当弹簧55收缩时,构成弹簧55的螺旋状线材不会挂到弹簧导向件66的前端上。进而在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最接近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的状态下,配合到弹簧导向件66内周的密封套60位于第一锥形部66d及第二锥形部66e的内周内。
同时,在这样构成的驱动皮带轮38和从动皮带轮48中,各固定皮带轮39、52和可动皮带轮40、54夹持于与其对向的圆锥面形成的V形带67的接触面之间,卷绕到两个皮带轮38、48之间的V形带67。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从动轴47借助构成最后减速机构37的一系列齿轮驱动连接到后车轴12上。即,在中间轴68上分别设置大直径的大齿轮69与小直径的小齿轮70,从动轴47的小直径齿轮71与中间轴68的大齿轮69啮合,中间轴68的小齿轮70与后车轴12的大齿轮72啮合,借助这样构成的最后减速齿轮37,从动轴47的旋转经两级减速传递到后车轴12。
其次,参照图5,图8及图10,说明该自动变速机35的变速操作,内燃机4运转,曲柄轴19的旋转速度在第一旋转速度N1以下时,由于发动离合器36处于断开状态,从动轴47停止,摩托车1保持停止状态。这时,由于V形带67的张力,在驱动皮带轮38处,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在曲柄轴19的轴向方向距离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最远,V形带67的包围半径最小,在从动皮带轮48处,由弹簧55加载的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最靠近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得最大,因此,在最大变速比的状态下,将曲柄轴19的旋转传递给从动皮带轮48。
当旋转速度超过第一旋转速度N1时,离合器闸瓦63因离心力而摆动与离合器外壳61接触,发动离合器36开始连接,从动轴47旋转,摩托车1开始行驶,然后,发动离合器36变成完全的连接状态,曲柄轴19的旋转力在前述最大变速比的状态下传递给从动轴47。然后,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大,驱动皮带轮38的第一、第二平衡辊42、43各自的离心力增加,在第二旋转速度N2以下,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沿轴向移动的分力,不大于因V形带67的张力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远离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的力,所以,第一、第二平衡辊42、43停留在对应的第一、第二皮带轮导向面40b、40c与凸轮侧导向面41a之间的原来的位置(图5的位置Q1,R1),在驱动皮带轮38处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最小(图5的位置P1),在从动皮带轮48处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为最大,(图8的位置P1),保持最大的变速比。然后,在旋转速度增加,达到第二旋转速度N2的低速旋转区,保持该最大变速比,在该变速比的状态下,曲柄轴19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47,车速与旋转速度成比例地变化。
当旋转速度超过第二旋转速度N2时,由第一、第二平衡辊42、43的离心力引起的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沿轴向移动的分力超过由带67的张力所产生的力,在驱动皮带轮38处,第一平衡辊42、43由对应的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及凸轮侧导向面41a进行导向,一面转动一面向径向移动,从而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沿轴向移动,接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V形带67包围半径变大,在从动皮带轮48处,抗拒弹簧55的弹性力,一面压缩弹簧55,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一面沿轴向移动,离开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V形带67包围半径变小,进行自动变速。
然后,当旋转速度达到在后面所述的所设定的中间变速比时的最低规定速度、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接触,实质上阻止其沿径向的移动(图5的位置R2)时,由对应平衡辊42的离心力产生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沿轴向移动的分力,不能超过由这时的V形带67的张力所造成的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远离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的力,所以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和第一平衡辊42留在其原有的位置(图5的位置Q2)。这时,在驱动皮带轮37上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大(图5的位置P2),在从动侧皮带轮48处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小(图8的位置P2),设定成作为比最大变速比小的变速比的中间变速比。然后,在旋转速度增大,达到第三旋转速度N3的中速旋转区,保持该中间变速比,在该变速比的基础上,曲柄轴19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47,车速与旋转速度成比例地变化。
进而,当旋转速度增加超过第三旋转速度N3时,由第一平衡辊42的离心力所造成的使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沿轴向移动的分力超过V形带67的张力所造成的力,在驱动侧皮带轮38处,第一平衡辊42由对应的对应皮带轮侧导向面40b和凸轮侧导向面41a进行导向,一面转动一面沿径向移动,所以,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沿轴向移动接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39,V形带67的包围半径进一步变大,在从动轮48处,抗拒弹簧55的弹性力弹簧55一面压缩,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一面沿轴向移动,离开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小,进行自动变速。
这时,第二平衡辊43与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轴向移动无关,在倾斜的第二制动面40h上转动并沿径向稍作移动,借助由离心力所产生的力矩M的作用所产生的力及离心力向凸轮盘41方向的分力Ft,压紧在凸轮盘41上。
然后,当第一平衡辊42与第一制动面40g接触、阻止其径向移动时(图5的位置Q3),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留在其原来的位置上,驱动皮带轮38处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成最大(图5的位置P3),从动皮带轮48处的V形带67的包围半径变成最小(图8的位置P3),被设定成作为比中间变速比小的变速比的最小变速比。另一方面,第二平衡辊43在沿径向方向稍稍移动后,压紧在凸轮盘41上(图5的位置P3)。在以后的高速旋转区,保持该最小变速比,以该变速比为基础,将曲柄轴19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47,车速与旋转速度成比例地变化。
下面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转动面接触、于其径向移动实质上被阻止的状态下内燃机4的高速旋转区内,当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之间形成间隙时,内燃机4等的振动,例如在内燃机4的活塞20的上止点前后的燃烧爆发力造成的曲柄轴19沿轴向的振动传递给驱动皮带轮38、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及凸轮盘41与第二平衡辊43之间,产生曲柄轴19的轴向相对移动,第二平衡辊43与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及凸轮侧导向面41a发生碰撞,但是由于第二平衡辊43的重量小于第一平衡辊42的重量,所以其碰撞能量小,从而降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凸轮侧导向面41a与第二平衡辊43各自之间的磨损。同时,由于碰撞能量小,碰撞时的冲击声也小,降低噪音。
从而,由于因第二平衡辊43的碰撞所引起的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凸轮侧导向面41a与第二平衡辊43各自的磨损被降低,第二平衡辊43的径向移动可顺滑地进行,可进行顺滑地变速。同时,由于这些磨损小,可在一个长时间内保持所设定的变速特性。进而,可降低因第二平衡磙3的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进而,在该高速旋转区,除由于第二平衡辊43的重量比第一平衡辊42的重量小、使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及凸轮侧导向面41a之间的碰撞上时发生的磨损及噪音降低之外,即使内燃机4等的振动传递给皮带轮38,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和凸轮盘41与该离心平衡辊之间作用有沿曲柄轴19的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力,由于因与倾斜的第二制动面40h接触所产生的压紧力,即,由在第二平衡辊43上所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力矩M的作用产生的力及指向凸轮盘41的方向的分力Ft使第二平衡辊43压紧在凸轮盘41上,从而抑制沿曲柄轴19的轴向相对移动。因此,由于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及凸轮侧导向面41a的碰撞本身比较小,可抑制由于碰撞所造成的第二皮带轮导向面40c、凸轮侧导向面41a和第二平衡辊43各自之间的磨损的发生。同时也可抑制因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从而,由于可抑制第二平衡辊43的碰撞,更进一步地降低因碰撞造成的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凸轮侧导向面41a和第二平衡辊43各自之间的磨损,所以,第二平衡辊43可在径向顺滑地移动,进行顺滑地变速。同时,由于这种磨损变小,可在长时间内保持所设定的变速特性。进而,更进一步降低因第二平衡辊43的碰撞引起的噪音。
由于配置在由从动侧皮带轮48的圆筒状盘簧构成的弹簧55内侧的圆筒状弹簧导向件66的圆筒部66b的第二锥形部66e的外周与弹簧55的内周之间,形成越靠近前端间隔越大的间隙,所以在变速时,随着从动侧皮带轮54作用在第一、第二盘簧辊42、43上的离心力所引起的轴向移动,从动侧皮带轮54沿轴向移动、弹簧55压缩时,形成弹簧55的螺旋状的卷绕线材不会接触并挂在该前端上。
从而,从动侧可动皮带轮54的轴向移动可顺滑地进行,能够进行顺滑地变速。而且,由于第二锥形部66e设置在弹簧导向件66的前端部,所以可防止除弹簧导向件66的前端部以外部分的弹簧55的倒伏和弯曲,不损害弹簧66的功能。特别是,在比第二锥形部66e倾斜更小的第一锥形部66d处,与弹簧55的内周之间形成很小的间隙,由于和弹簧55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不会妨碍弹簧55顺滑地伸缩,同时,由于锥形的倾斜度较小,可防止弹簧55的倒伏和弯曲。
进而,与弹簧导向件66的内周配合的密封套60,在从动侧皮带轮54最接近从动侧固定皮带轮52的状态下位于第一锥形部66d及第二锥形部66e的内周上,即使由于锥形造成弹簧导向件66的壁变薄,但因密封套60的刚性对其刚性加强,由于振动也几乎不会使两个锥形部66d、66e沿径向位移,可充分保证弹簧导向件66的功能。
同时,由于弹簧导向件66由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构成,所以,即使弹簧55滑动接触到弹簧导向件66时,由于弹簧导向件66本身具有的润滑性,作用在弹簧55上的摩擦力也很小。从而,由于弹簧55的伸缩可顺滑地进行,从而可顺滑地进行变速。
下面,对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进行改变的实施例,对所改变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二平衡辊43的重量比第一平衡辊42的重量轻,进而,根据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的接触,使第二制动面40h倾斜,产生把第二平衡辊43压紧到凸轮盘41上的压紧力,但是也可以使第二平衡辊43的重量比第一平衡辊42的重量轻,使第二制动面40h与第一制动面40g一样,为和前述正交平面基本上垂直的平面,或者使第二平衡辊43的重量与第一平衡辊42的重量相等,基于第二平衡辊43与第二制动面40h的接触,使第二制动面40h倾斜,产生使第二平衡辊43向凸轮盘41压紧的压紧力。同时,不管是在那种情况下,由于因第二平衡辊43的碰撞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c、凸轮侧导向面41a与第二导向辊43各自的之间的摩擦降低,所以第二导向辊43沿径向的移动可顺滑的进行,可进行顺滑地变速。同时,由于这些磨损变小,可在长时间内保持所设定的变速特性。进而,可降低因第二平衡辊43的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在前述实施例中,在用于对第一、第二平衡辊42、43的径向移动进行导向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各个导向面,作为第一、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设置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上,在凸轮盘41上设置与这些第一、第二皮带轮侧导向面40b、40c相当的导向面,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40的背面设置由圆锥面构成的导向面,这时,也可将第一,第二制动面40g、40h合在一起设置在凸轮盘41上。同时,第二制动面40h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具有同样倾斜度的曲面。
在前述实施例中,形状不同的导向面40b、40c及重量不同的平衡辊42,43分别为各有两种,但也可以有三种导向面和平衡辊,在这种情况下,可设定两个以上的中间变速比。进而,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向面的数目也不限于六个,例如在三种类型的导向面的情况下,可设定九个导向面等适当数目的导向面。此外,作为发动机也可以是除内燃机4以外的动力源。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其中:根据配置在设于该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上的皮带轮侧导向面与设于凸轮盘上的凸轮侧导向面之间的多个离心力平衡锤沿所述两个导向面的径向移动,改变包围在安装于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和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上、将该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的V形带的包围半径,来分别设定前述发动机在低速旋转时的最大变速比,以及在高速旋转时的最小变速比,同时,通过在中速旋转区中在规定的旋转速度以上的速度时,实质上阻止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的一部分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的移动,来设定在该中速旋转区中的中间变速比,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的重量小于剩余的离心平衡锤的重量。
2、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其中:根据配置在设于该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上的皮带轮侧导向面与设于凸轮盘上的凸轮侧导向面之间的多个离心力平衡锤沿所述两个导向面的径向移动,改变包围在安装于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和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上、将该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轴的V形带的包围半径,来分别设定前述发动机在低速旋转时的最大变速比,以及在高速旋转时的最小变速比,同时,通过在中速旋转区中在规定的旋转速度以上的速度时,实质上阻止前述多个离心平衡锤中的一部分离心平衡锤沿径向的移动,来设定在该中速旋转区中的中间变速比,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实质上阻止前述一部分离心平衡锤的径向移动的前述可动皮带轮上的制动面或设置在前述凸轮盘上的制动面基于和该部分离心平衡锤与该制动面的接触发生倾斜,产生将该部分离心平衡锤压紧到前述凸轮盘上的压紧力。
3、一种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驱动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安装在从动轴上的从动皮带轮,卷绕在该驱动皮带轮和该从动皮带轮上,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从动轴的V形带;随着上述驱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由于离心平衡锤的离心力的移动,所述从动皮带轮的可动皮带轮抵抗弹簧的弹力而移动,由此变更上述驱动皮带轮和上述从动皮带轮上的上述V形带的包围半径,对应上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设定变速比,其特征在于:
前述弹簧由圆筒状盘簧构成,配置在该弹簧内侧的圆筒状弹簧导向件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其外径越接近前端变得越小,形成锥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其特征为,前述弹簧导向件用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CNB011109564A 2000-03-07 2001-03-07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7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62540A JP3709971B2 (ja) 2000-03-07 2000-03-07 車両用v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
JP062540/2000 2000-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2186A true CN1312186A (zh) 2001-09-12
CN1241769C CN1241769C (zh) 2006-02-15

Family

ID=1858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09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769C (zh) 2000-03-07 2001-03-07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682450B2 (zh)
EP (1) EP1132656B1 (zh)
JP (1) JP3709971B2 (zh)
KR (3) KR100406116B1 (zh)
CN (1) CN1241769C (zh)
DE (1) DE60114268T2 (zh)
ES (1) ES2250239T3 (zh)
ID (1) ID29645A (zh)
TW (1) TW4701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274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张宝玉 无级高效变速轮
CN112476001A (zh) * 2019-09-11 2021-03-12 弗兰茨·翰默机械制造两合公司 用于平衡装置的平衡适配器
CN113309969A (zh) * 2021-05-24 2021-08-27 王小波 一种汽车曲轴定量润滑用减少扭转载荷损伤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4006B (en) * 2002-06-17 2006-05-01 Yamaha Motor Co Ltd Air intake device for scooter-type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3844229B2 (ja) * 2002-09-11 2006-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兼用発電機付き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ITTO20020931A1 (it) 2002-10-25 2004-04-26 Lombardini Srl Trasmissione a rapporto variabile con continuita',
CN100443773C (zh) * 2002-11-11 2008-12-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V带式无级变速装置
US20040248679A1 (en) * 2003-06-03 2004-12-09 Yu-Wen Hsu Torque limiting device for wheeled vehicle
CN101290058B (zh) 2004-03-18 2010-12-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带式无级变速器
JP4664616B2 (ja) * 2004-04-20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の従動プーリ装置
JP4656856B2 (ja) * 2004-04-26 2011-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
JP4219311B2 (ja) * 2004-08-27 2009-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TW200639342A (en) * 2005-05-11 2006-11-16 Union Material Co Ltd Sliding centrifugal driving element in continuous variable speed
ITTO20060432A1 (it) * 2005-07-20 2007-01-21 Honda Motor Co Ltd Trasmissione a variazione continua del tipo a cinghia trapezoidale.
JP5030413B2 (ja) * 2005-11-07 2012-09-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037998B2 (ja) * 2007-04-05 2012-10-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
US20080296118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Motive Power Industry Co., Ltd. Clutch of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US9644717B2 (en) 2011-03-22 2017-05-0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riving pulley
ITMI20112250A1 (it) * 2011-12-13 2013-06-14 Piaggio & C Spa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con dispositivo per la regolazione della curva di cambiata
US20150111674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The Gates Corporation Cvt drive clutch
US10054211B2 (en) * 2015-07-20 2018-08-21 Dennis Zulawski Drive clutch
ITUB20156895A1 (it) * 2015-12-10 2017-06-10 Piaggio & C Spa Dispositivo di trasmissione a variazione continua con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alla cambiata
JP6747377B2 (ja) * 2017-05-16 2020-08-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および伝動ベルト
US10830350B2 (en) * 2018-07-25 2020-11-10 Chun Yi Wu Slide roller
FR3084714B1 (fr) * 2018-08-01 2020-07-0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Poulie a flasque a ecartement variable pour variateur de vitesse
US11396930B2 (en) * 2018-08-31 2022-07-2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Drive pulley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2020116314A1 (ja) * 2018-12-05 2020-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0648A (en) * 1964-05-08 1966-10-25 Imp Electric Company Variable-ratio drive mechanism
US3362242A (en) * 1965-06-24 1968-01-09 Outboard Marine Corp Sheave drive
DE2045732B2 (de) * 1970-09-16 1973-08-02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 8000 München Keilriemen verstellgetriebe, insbesondere fuer den antrieb eines waschautomaten
US3824867A (en) * 1972-12-07 1974-07-23 Mcculloch Corp Multi-stage control for torque converters in engine driven vehicles
US3975964A (en) * 1974-11-27 1976-08-24 Cam Gears Limited Constant speed drive
FR2492031B1 (fr) * 1980-10-09 1986-03-07 Valeo Poulie de variateur de vitesse
JPS5954849A (ja) * 1982-09-20 1984-03-29 Honda Motor Co Ltd Vベルト伝動式自動変速機
JPS59113353A (ja) 1982-12-18 1984-06-30 Yamaha Motor Co Ltd ベルト駆動式車輌の変速装置
US4925432A (en) * 1987-09-25 1990-05-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elt-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engine speed control device therefore
JPH0324349A (ja) * 1989-06-19 1991-02-01 Bando Chem Ind Ltd ウエイトローラ
FR2657406B1 (fr) * 1990-01-25 1995-02-10 Ibc Europ Sarl Poulie pour une transmission a variation de vitesse automatique.
US5421784A (en) * 1993-06-28 1995-06-06 Powerbloc Ibc Canada Inc. Driven pulley with flyweights effective at low speeds
US5529544A (en) * 1994-08-24 1996-06-25 Berto; Joseph J. Drive clutch with multi-staged displacement rat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rive clutch
JP3365697B2 (ja) * 1995-02-28 2003-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変速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274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张宝玉 无级高效变速轮
CN112476001A (zh) * 2019-09-11 2021-03-12 弗兰茨·翰默机械制造两合公司 用于平衡装置的平衡适配器
CN113309969A (zh) * 2021-05-24 2021-08-27 王小波 一种汽车曲轴定量润滑用减少扭转载荷损伤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14268D1 (de) 2005-12-01
TW470120U (en) 2001-12-21
US6682450B2 (en) 2004-01-27
KR100406118B1 (ko) 2003-11-15
KR100406116B1 (ko) 2003-11-15
EP1132656B1 (en) 2005-10-26
KR100406117B1 (ko) 2003-11-15
JP3709971B2 (ja) 2005-10-26
EP1132656A2 (en) 2001-09-12
KR20010088440A (ko) 2001-09-26
JP2001248698A (ja) 2001-09-14
DE60114268T2 (de) 2006-04-27
CN1241769C (zh) 2006-02-15
US20010039222A1 (en) 2001-11-08
KR20030079829A (ko) 2003-10-10
ID29645A (id) 2001-09-13
EP1132656A3 (en) 2004-03-03
ES2250239T3 (es) 2006-04-16
KR20030079828A (ko) 200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769C (zh)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CN1093814C (zh) 混合型摩托车的动力装置布置结构
US8468995B2 (en) Compact second order balance shaft arrangement with low inertia driven shaft
CN1862054A (zh) 具有选择性啮合反转部件的惯性反转力矩控制机构
CN1079747C (zh) 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
CN1178806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319512A (zh)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576085A (zh) 汽车发动机附件驱动系统
CN1201096C (zh) 备有油过滤器的曲轴
CN1234977C (zh) 机械增压器
SK932004A3 (sk) Dvojtaktný piestový spaľovací motor s vysokou účinnosťou pracujúci bez vibrácií
CN1806106A (zh)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JP2003004108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678844A (zh) V带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740588A (zh) 具有可变带轮的传动装置
CN1075597C (zh) 内燃机起动装置
CN1153892C (zh) 内燃机的阀簧座构造
US20060219193A1 (en) Optimized linear engine
CN1118406C (zh) 机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
CA2512396A1 (en) Optimized linear engine
JP3253346B2 (ja) 過給装置
CN1653283A (zh) 具有无级变速器的车辆
JP2023136307A (ja) 内燃機関
CN102392735A (zh) 旋转缸塞式发动机
CN1291680A (zh) 顶置阀式发动机的气门摇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