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303C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6303C CN1306303C CNB2004100821137A CN200410082113A CN1306303C CN 1306303 C CN1306303 C CN 1306303C CN B2004100821137 A CNB2004100821137 A CN B2004100821137A CN 200410082113 A CN200410082113 A CN 200410082113A CN 1306303 C CN1306303 C CN 130630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ens
- camera
- information
- lens devi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162 simple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doxazosin Chemical compound C1OC2=CC=CC=C2OC1C(=O)N(CC1)CCN1C1=NC(N)=C(C=C(C(OC)=C2)OC)C2=N1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39 memory sp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711 regulat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安装了透镜装置的照相机具有进行与安装的上述透镜装置相应的焦点调节控制的控制器;进行与上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相应的显示的显示单元;和与安装的上述透镜装置关联地存储校正上述控制器的上述焦点调节控制中的计算结果的校正信息的存储单元。上述控制器识别安装的上述透镜装置,判别是否将与该识别出的透镜装置对应的上述校正信息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将与该判别结果相应的信号输出到上述显示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动调整与摄像有关的参数的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用于照相机系统的照相机和用于照相机系统的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在可以交换透镜的单眼反射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一般使用TTL相位差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但是,要使用该相位差方式检测的聚焦位置与实际的聚焦面完全一致是困难的。
这成为当将相位差方式的传感器模块安装在照相机本体中时发生的误差、构成传感器模块的光学系统的尺寸误差等的照相机本体侧的误差、和与照相机本体分别制造的摄影透镜的制造误差等的主要原因。
又,在日本特开2000-292684号专利公报中揭示了作为校正制造误差的方法,通过用相位差方式的第1焦点检测单元和从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评价对比度进行自动聚焦的第2焦点检测单元,从由第1和第2焦点检测单元产生的自动聚焦数据计算相对的偏离量,在第1焦点检测单元的自动聚焦数据上加上校正,对照相机本体侧的误差进行校正的方法。
又,在单眼反射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情形中,可以安装数种透镜装置。当然因为对于每个透镜装置制造误差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摄影透镜的聚焦位置发生偏离那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对每个透镜装置进行焦点校正的方法。即,使聚焦位置微量地从制造时调整的AF的聚焦位置前后偏离进行摄影,选择与用户想要得到的AF的聚焦位置最一致的摄影图像,将它的相对偏离量作为AF校正值,校正聚焦位置的方法。
但是,在上述已有例的照相机系统中,存在着下述那样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00-292684号专利公报中揭示的照相机系统的情形中,将某一类透镜装置和照相机组合起来,可以对由制造误差引起的聚焦位置的偏离进行校正。但是,在单眼反射方式的照相机的情形中,因为可以安装多个透镜装置,由于当交换透镜装置时不进行校正,所以发生聚焦位置偏离(焦点偏离)那样的问题。关于它的对策,在日本特开2000-292684号专利公报没有记载。
又,在上述的对每个透镜装置进行焦点校正的方法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当用户具有多个照相机和透镜装置时,在组合摄影时使用的照相机和透镜装置时,不知道是否要校正聚焦面的偏离量地进行摄影,结果发生焦点不重合那样的问题。
又,存在着在摄影后,当假定确认焦点不重合时,用户不能够判断在照相机系统中需要调整聚焦位置还是发生了故障那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平7-117677号专利公报中揭示了在照相机自动焦点调节功能、自动曝光功能等中,预先存储用于进行各功能中的预定操作的调整值的技术。即,在日本特开平7-117677号专利公报中,揭示了在照相机中内藏自动曝光功能的调整程序,当加上照相机显示校正步骤的校正信号时,照相机检测各个制品的个体差异,将与各个操作特性相应的调整值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实施调整操作的方法。
这是在校正步骤中检测生产时由使用部件的公差等产生的各个制品的个体差异,在出厂时预先存储与各个操作特性相应的调整值,摄影时根据该调整数据进行适当操作的方法。
又,在日本特开2001-174690号专利公报中,揭示了通过存储在校正步骤中设定的调整值的第1存储单元、存储对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中调整值进行校正的校正值的第2存储单元、和按照使用者的意思变更存储在第2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的变更单元,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校正在出厂时的校正步骤中设定的调整值,并且能够自由地回到出厂时的设定的照相机。
但是,在对功能种类相互不同的多个透镜装置选择地安装的交换透镜式照相机的自动焦点调节中,需要对全部安装的透镜装置进行同样的校正。例如,在将由多个同一机型构成的透镜装置安装在照相机中的情形中,需要对全部的透镜装置进行同样的校正。
如果安装的全部透镜装置的交叉十分小,照相机中存在着必要的公正性,则用该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安装的全部透镜装置,则通常对该透镜装置进行校正。
如果照相机和透镜装置两者的交叉十分小,则即便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在一般的实用上也不需要校正。但是,在商业用照片那样需要放大得非常大的特殊摄影中,要求更正确的焦点精度。当想要进行这种调整时,也必须考虑只当将特定的照相机和特定的透镜装置组合起来时发生的交叉。
即,例如,即便在同一机型的透镜装置中,因为与各透镜装置有关,对设置在照相机前面的支架的安装角度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焦点精度,也必须取得由这种安装角度的不同产生的微小交叉。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当用户确认摄影时和摄影后的图像时,能够容易地判别是否调整聚焦位置的照相机。
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便交换透镜装置也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正确焦点(punt)的图像的照相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一个方面是一种选择性地安装了可以进行聚焦控制的多个透镜装置的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焦点检测单元,利用来自上述透镜装置的光束得到在上述聚焦控制中使用的第1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校正上述第1信息的第2信息;和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2信息校正上述第1信息,其中,上述第2信息是与针对每个作为所安装的一个个体的透镜装置所分配的个体信息对应的信息,上述个体信息即使在上述多个透镜装置是同一机型的情况下也相互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选择性地安装在多个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所述透镜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具有:焦点检测单元,利用来自所安装的透镜装置的光束得到在聚焦控制中使用的第1信息,上述透镜装置具有:存储单元,存储校正上述第1信息的第2信息;和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2信息校正上述第1信息;其中,上述第2信息是与针对每个作为所安装的一个个体的照相机所分配的个体信息对应的信息,上述个体信息即使在上述多个照相机是同一机型的情况下也相互不同。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选择性地安装了多个透镜装置的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对由所安装的透镜装置内的摄影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进行光电变换;摄影处理单元,用上述摄像元件进行图像的摄影处理;检测单元,检测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散焦量;控制器,依次变更焦点位置,使上述摄影处理单元进行该焦点位置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摄影;决定单元,决定与上述多个图像中的特定图像对应的上述焦点位置的散焦量;和存储单元,将上述透镜装置的识别信息和由上述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散焦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其中,上述控制器用与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对应的上述散焦量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系统中的聚焦控制,并且判别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上述透镜装置具有的识别信息,依照该判别结果控制用于得到上述多个图像的摄影操作。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一种控制方法,是具有对被拍摄物体像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并选择性地安装了多个透镜装置的照相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依次变更形成上述被拍摄物体像的摄影光学系统的散焦量,进行该散焦量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摄影;第2步骤,决定与上述多个图像中的特定图像对应的上述散焦量;第3步骤,将上述透镜装置的识别信息和由上述第2步骤决定的上述散焦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和第4步骤,用与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对应的上述散焦量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系统中的聚焦控制,其中,在第1步骤中,判别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上述透镜装置具有的识别信息,依照该判别结果控制用于得到上述多个图像的摄影操作。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照相机的特征将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上面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背面图。
图3是搭载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上的外部液晶显示装置的详细构成图。
图4A、4B是搭载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上的内部液晶显示装置的详细构成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方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显示识别标记的流程图。
图7A~7D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表示识别标记显示状态的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显示识别标记的流程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表示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顺序的流程图。
图10A、10B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表示焦点检测区域选择状态的图。
图11A、11B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表示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12A、12B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码相机的,表示在再生画面上显示识别标记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照相机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照相机系统的校正散焦量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实施例6的照相机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照相机系统的校正散焦量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摄影画面的图。
图19A~19C是表示在聚焦和非聚焦(散焦)中的线传感器中的2像间隔的图。
图20是表示在从AF传感器模块光学系统省去聚光镜的模型中的2像间隔的图。
图21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测光区域选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AF校准摄影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AF校准摄影处理的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AF校准中的图像选择处理的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AF校准中的图像选择处理的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通常摄影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的系统控制器中实施的通常摄影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和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单眼反射型数码相机系统。
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单眼反射型数码相机系统的构成的上面图,图2是表示数码相机系统的构成的背面图。
在图1和图2中200是照相机本体,100是透镜装置。206是寻像器观察用的接眼窗。2是AF校正确认按钮,3是AE(自动曝光)锁定按钮,228是AF(自动聚焦)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按钮。5是在纵向位置构成照相机本体200时使用的纵位置用AE(自动曝光)锁定按钮,具有与AE锁定按钮3相同的功能。同样6也是在纵向位置构成照相机本体200时使用的纵位置用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按钮,具有与焦点检测区域选择按钮228相同的功能。
7是用于进行摄影操作的释放按钮,具有用第1按压操作使释放SW(开关)1(231)接通,用第2按压操作使释放SW2(230)接通的构成。
226是主电子度盘,例如通过将90°相位偏离的2比特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23,检测旋转方向和旋转卡搭(click)数。通过检测该旋转方向和旋转卡搭数,与其它操作按钮并用,可以将数据输入到照相机,并切换摄影模式。
又,例如能够用日本特昭开60-103331号专利公报中揭示的方法,实施该信息设定方法。
在图1和图2中,229是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33是AF模式选择按钮,235是测光模式选择按钮,并兼用作调光校正按钮。
例如,当一面按下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29,一面旋转主电子度盘226时,能够以TV优先→AV优先→手动→程序→TV优先→AV优先→手动→程序......的顺序变更模式,设定摄影者想要的模式。
又,当反向旋转主电子度盘226时,能够以程序→手动→AV优先→TV优先→程序→......的顺序变更模式。
又,当用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29和主电子度盘226设定TV优先模式时,通过旋转主电子度盘226,能够设定摄影者想要的TV值。
又,当用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29和主电子度盘226设定AV优先模式时,通过旋转主电子度盘226,能够设定摄影者想要的AV值。
又,通过一面按下AF模式选择按钮233一面旋转主电子度盘226,可以选择AF(自动聚焦)模式和MF(手动聚焦)模式。
250是备有显示摄影条件等的外部显示功能的外部液晶显示单元。又,我们将在后面用图3描述显示内容的详细情况。
13是用于使设置在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反面的图中未画出的背面照明单元接通/断开的显示面板照明按钮。
14是用于校正曝光的曝光校正按钮。当用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29和主电子度盘226设定手动模式时,在按下曝光校正按钮14后,通过旋转主电子度盘226,进行光圈值的输入设定,又,在程序模式(P)/快门优先模式(Tv)/光圈优先模式(Av)中,在按下曝光校正按钮14后,通过旋转主电子度盘226,对测光得到的适当曝光,进行变更照相机的控制曝光量的曝光校正量的输入设定。
在图2中,15用于驱动图中未画出的目镜快门的目镜快门控制杆。通过顺时钟方向旋转该目镜快门控制杆15,能够使图中未画出的目镜快门覆盖接眼窗206,防止从接眼窗进入光。
16是用于调整视度的视度校正度盘。通过旋转该视度校正度盘16,能够驱动图中未画出的视度校正透镜,调整视度。
17是备有与主电子度盘226同样功能的子电子度盘。当用摄影模式选择按钮229和主电子度盘226设定手动模式时,进行光圈值的输入设定,在程序模式(P)/快门优先模式(Tv)/光圈优先模式(Av)中,对测光得到的适当曝光,进行变更照相机的控制曝光量的曝光校正量的输入设定。
18是锁定由子电子度盘17实施的输入功能的度盘锁定开关,19是禁止本数码相机的全部操作的主开关。
213是显示被摄影的图像和显示本数码相机的设定状态等的LCD监视器单元(液晶显示器)。
此外,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LCD监视器单元213是透过型的,所以只通过LCD监视器单元的驱动,不能够视认图像,在它的里面必须需要图中未画出的背面照明单元。
22是当进行照相机初始设定时用于选择各种模式的菜单选择按钮。当选择各模式时,一面按下菜单按钮22一面旋转子电子度盘17选择想要的菜单,在选择了想要的菜单后,通过释放菜单选择按钮22完成选择。
此后,为了接通/断开选出的菜单功能,一面按下选择按钮23一面旋转子电子度盘17选择接通/断开中的某一个后,通过释放选择按钮23完成选择。
24是用于在LCD监视器单元213中显示记录在记录媒体218内的图像文件(摄影图像)的显示按钮。通过一面按下显示按钮24一面旋转子电子度盘17,在LCD监视器单元213上依次显示图像文件,选择想要的图像后,通过释放显示按钮24完成选择,在LCD监视器单元213上显示出来。
25是用于删除记录在记录媒体218内的图像文件(摄影图像)的删除按钮,在用显示按钮23和子电子度盘17选择图像后,通过按下删除按钮25,可以删除图像。
26是选择摄影的图像文件的压缩率或图像尺寸等的记录画质选择按钮,在用菜单按钮22和子电子度盘17选择画质变更菜单后,用记录画质选择按钮26和子电子度盘17选择想要的压缩率和图像尺寸,通过释放记录画质选择按钮26完成选择。
27是用于选择预先存储在存储器内的白色平衡调整值的白色平衡选择按钮。在用菜单按钮22和子电子度盘17选择白色平衡变更菜单后,用白色平衡选择按钮27和子电子度盘17选择想要的白色平衡调整值,通过释放白色平衡选择按钮27完成选择。
28是卡槽盖开闭钮,通过逆时钟方向地旋转它,打开卡槽盖29,可以安装和取出存放在其中的记录媒体。
30是存取灯,在将摄影的图像文件写入安装的记录媒体中时和在读出写入记录媒体中的图像文件的情形中等访问记录媒体时进行闪亮。
218是配置在本数码相机的夹持单元36内的记录媒体。33是用于取出记录媒体218的卡取出按钮。35是用于驱动本数码相机系统的电源电池。
下面我们用图3详细地说明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的显示内容。在图3中,250a显示摄影模式的状态。250b当通常摄影时用7段显示光圈值,又,也显示AF焦点校正量。此外,我们将在后面描述显示AF焦点校正量的定时。
250c用7段显示快门速度。250d显示可以摄影的张数,250h是将计算AF焦点校正量的照相机本体和透镜装置组合起来这一情况通知摄影者的校正量识别标记。此外,我们将在后面描述显示AF焦点校正量和校正量识别标记的定时。
在250e中显示AF模式的状态,在250f中显示驱动模式的状态。250g用点显示曝光校正量,1点表示1/3段。250j显示电源电池35的残余容量的标识,250k显示测光模式的状态。
图4A、4B是表示全部显示在本数码相机的寻像器画面内显示的显示内容的状态的寻像器视野图。图4A是表示整个寻像器视野的图,图4B是配置在寻像器视野外的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的详细情况图。
在图4中,48是视野掩模,49是表示在图中未画出的焦点板上形成的焦点检测区域的焦点检测视野框。在该焦点检测视野框内重叠显示焦点检测区域段(也存在记为焦点检测区域的时候)50~94。此外,关于重叠显示的构成,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0-250120号专利公报中。
251是配置在寻像器视野外的内部液晶显示单元。在图4B中,251a表示测光模式的状态,251b是聚焦时点亮的聚焦标记。251c用7段显示快门速度。
251d显示可以摄影的张数,251e是将计算AF焦点校正量的照相机本体和透镜装置组合起来这一情况通知摄影者的校正量识别标记。此外,我们将在后面描述显示AF焦点校正量和校正量识别标记的定时。
当通常摄影时251f用7段显示光圈值,又,也显示AF焦点校正量。此外,我们将在后面描述显示AF焦点校正量的定时。
图5是表示内藏在上述构成的数码相机中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在与图1~图4相同的要素上附加相同的标号。
如图5所示经过图中未画出的支架单元可以装上卸下地将透镜装置100安装在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200中。在支架单元中设置电接点组107。
接点组107在照相机本体200和透镜装置100之间接收发送控制信号、状态信号、数据信号等,并且也备有供给各种电压的电流的功能和进一步当连接透镜装置时将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23的功能。
因此可以在数码相机200和透镜装置100之间进行通信,并驱动摄影透镜单元内的摄影透镜101和光圈102。又,接点组107也可以形成不仅能够传达电通信,而且也能够传达光通信、声音通信等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只表示了1个摄影透镜,但是实际上可以由更多的透镜构成,这是众所周知的。
经过摄影透镜101和光圈102,将来自图中未画出的被拍摄物体像的摄影光束导入到快速返回镜202。快速返回镜202的中央部分成为半镜,该快速返回镜202向下时透过一部分光束。而且,该透过的光束被设置在快速返回镜202上的子镜203反射到下方。
204是由配置在图中未画出的成像面近旁的场透镜、反射镜和2次成像透镜、光圈、和由多个CCD组成的线传感器等构成的众所周知的相位差方式的AF传感器单元,以在已经在图4A、4B中说明了的寻像器视野内的焦点检测区域50~94的位置上,可以在拍摄范围的45个地方的区域进行焦点检测的方式进行构成。
而且,根据从系统控制器223输出的控制信号,焦点检测电路205对AF传感器单元204进行控制,用众所周知的相位差检测方式进行焦点检测。
另一方面,由快速返回镜202反射的摄影光束,经过五棱镜201、目镜206到达摄影者的眼睛。
又,当快速返回镜202向上时,来自摄影透镜101的光束,经过作为机械快门的聚焦平面快门208、滤光器209,到达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210。
此外,这里用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等的固体摄像元件,但是也可以用银盐胶片或光导摄像管等的摄像管。
上述滤光器209具有2个功能,一个是切断红外光只将可见光线导入到摄像元件210的功能,另一个是作为光学低通滤光器的功能。又,聚焦平面快门208具有前幕和后幕,控制来自摄影透镜101的光束的透过和遮断。
此外,当快速返回镜202向上时,子镜203开始进行相对于快速返回镜202的折叠工作。
又,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200备有由实施数码相机整体控制的CPU构成的系统控制器223(以下也称为CPU223),适宜地控制后述的各单元的工作。
上述系统控制器223连接着控制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摄影透镜101进行聚焦的透镜驱动机构103的透镜控制电路104;控制用于驱动光圈102的光圈驱动机构105的光圈控制电路106;控制快速返回镜202的向上/向下的驱动和聚焦平面快门208的快门加载(shuttercharge)的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211;用于控制聚焦平面快门208的前幕、后幕的行走的快门控制电路212;与配设在目镜206近旁的图中未画出的测光传感器连接的测光电路207;和作为存储与控制该数码相机200有关需要调整的参数、或可以识别数码相机个体的照相机ID信息、或用基准透镜调整的AF校正数据和自动曝光校正值等的存储单元的EEPROM222等。
在透镜控制电路104中也具有存储透镜固有信息,例如焦点距离、打开光圈、称为分配给各个透镜的透镜ID的信息和从系统控制器223接受的信息的透镜存储电路。
与测光电路207连接的测光传感器是用于测定被拍摄物体亮度的传感器,经过测光电路207将它的输出供给系统控制器223。
又,系统控制器223,通过控制透镜驱动机构103,将被拍摄物体像成像在摄像元件210上。又,系统控制器223根据设定的Av值,对驱动光圈102的光圈驱动机构105进行控制,进一步,根据设定的Tv值,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快门控制电路212。
聚焦平面快门208的前幕、后幕需要由弹簧构成驱动源,为了在快门行走后进行下一次操作需要将弹簧加载。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211是以控制该弹簧加载的方式形成的。又,由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211实施快速返回镜202的向上/向下。
又,图像数据控制器220与系统控制器223连接。图像数据控制器220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根据系统控制器223的指令实施摄像元件210的控制、从摄像元件210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或加工等。在图像数据的校正/加工的项目中也包含自动白色平衡。自动白色平衡是将摄影图像中的最大亮度的部分校正到预定色(白色)的功能。自动白色平衡可以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23的指令变更校正量。
在图像数据控制器220上,连接着输出当驱动摄像元件210时需要的脉冲信号的定时脉冲发生电路217、用于与摄像元件210一起接受在定时脉冲发生电路217中发生的定时脉冲,将与从摄像元件210输出的被拍摄物体像对应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216、将得到的图像数据(数字数据)暂时存储起来的DRAM221、D/A变换器215和图像压缩电路219。
DRAM221用于暂时存储进行加工或变换为预定格式的数据之前的图像数据。
又,经过编码器电路214使LCD监视器单元213与D/A变换器215连接。进一步,使记录媒体218与图像压缩电路219连接。
LCD监视器单元213是用于显示用摄像元件210摄像的图像数据的电路,一般由彩色液晶显示元件构成。
图像数据控制器220,通过D/A变换器215将DRAM221上的图像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编码器电路214。编码器电路214将该D/A变换器215的输出变换成当驱动LCD监视器单元213时所需的图像信号(例如NTSC信号)。
图像压缩电路219是用于进行存储在DRAM221中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和变换(例如JPEG)的电路。将经过变换的图像数据存放在记录媒体218中。作为该记录媒体,可以使用硬盘、快闪存储器、软盘等。
进一步,在上述系统控制器223上,连接着在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上显示数码相机的工作模式的信息和曝光信息(快门秒时、光圈值等)的工作显示电路225、主电子度盘226、AF校正确认按钮、用于从AF传感器204持有的多个焦点检测位置选择使用的焦点检测位置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按钮228、设定在该电子照相机中实施用户所要的工作的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229、用于开始测光/焦点检测等的摄影准备工作的释放SW1(231)、用于开始摄影工作的释放SW2(230)、AF模式选择按钮233、和测光模式选择按钮235。
下面,我们用图6~图9说明如上那样构成的数码相机的操作流程。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识别标记的显示的流程图。在图6中在步骤101(在图面中省略了“S”),检测在照相机本体200中是否安装了透镜装置100,当判别为安装了时行进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系统控制器223与透镜控制电路104进行通信,接受透镜ID信息,行进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系统控制器223与EEPROM222进行通信,判别是否存储了取得的透镜ID信息。如果与EEPROM222进行通信的结果是,存储了取得的透镜ID信息,则判别为对于现在安装的透镜装置100计算了焦点校正的校正量,行进到步骤104。
又,当与EEPROM222进行通信的结果是,没有存储取得的透镜ID信息时,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行进到步骤108。
当在步骤103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时,行进到步骤104时。使预定时间的定时器开始,行进到步骤105。
在步骤105,在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中显示出校正量识别标记和AF校正量。
这里,我们用图7A~图7D,说明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和AF校正量的情况。
图7A和7B表示当安装了结束了焦点校正量计算的透镜装置100时的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的显示状态。
在图7A中,250h是表示焦点校正量计算结束的校正量识别标记,250b表示计算的焦点校正量(单位是微米),在图7A中,表示校正了+20微米。
在图7B中,250e是表示焦点校正量计算结束的校正量识别标记,251f表示计算的焦点校正量(单位是微米),在图7b中,表示校正了+20微米。
这样,因为通过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摄影者能够认识进行焦点校正的照相机本体和透镜装置的组合,所以能够放心地进行摄影。
现在回到图6,在步骤105,在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后,行进到步骤106,判别在步骤104开始的定时器是否时间已到。当判别为时间还没有到时,回到步骤105,继续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
又,当判别为时间已到时,行进到步骤107,熄灭在步骤105显示的校正量识别标记,回到摄影准备状态。这样,因为在安装透镜装置后只在预定时间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所以能够消除摄影中经常显示时的烦恼。
在步骤103,当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100时,行进到步骤108,使校正量识别标记闪亮。这里,我们用图7C和图7D说明显示形态。图7C和图7D表示当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100时的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的显示状态。
如图7C、图7D所示,因为使校正量识别标记250h和251e闪亮,摄影者不计算焦点校正量,即,容易认识到安装了没有进行焦点校正的透镜装置,所以能够避免不使调焦照样继续进行摄影等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校正量识别标记250h和251e闪亮,对摄影者发出警告显示,但是也可以不发出警告显示,而禁止摄影操作。又,也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或使照相机振动,发出警告。
回到图6,在步骤108使熄灭校正量识别标记闪亮后,在步骤109,通过操作AF模式选择按钮233,判别是否选择AF模式为手动聚焦模式。而且,当判别为没有选择手动聚焦模式时,回到步骤108继续使校正量识别标记闪亮。
又,当判别为选择了手动聚焦模式时,行进到步骤107,熄灭校正量识别标记。这样,当选择手动聚焦模式时,因为摄影者自己进行调焦,所以不需要向摄影者报告不进行焦点校正一事。即,因为也不需要使识别标记闪亮,所以通过熄灭识别标记,能够消除摄影者的烦脑。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透镜装置后只在预定时间显示识别标记,但是也可以在摄影中经常显示。又,在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两者中显示识别标记,但是也可以只在其中的一方中进行显示。
[实施例2]
我们用图8的流程图说明按下本实施例的AF校正确认按钮2时的校正量识别标记显示方法。此外因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这里省略对它的说明。
在图8中,在步骤201判别是否按下了AF校正确认按钮2。判别为没有按下AF校正确认按钮2时,重复进行判别直到按下AF校正确认按钮2为止。
又,当判别为按下AF校正确认按钮2时,行进到步骤202,系统控制器223与透镜控制电路104进行通信,接受透镜ID信息,行进到步骤203。
在步骤203,系统控制器223与EEPROM222进行通信,判别是否存储了取得的透镜ID信息。如果与EEPROM222进行通信的结果,存储了取得的透镜ID信息,则判断为安装的透镜装置100计算了焦点校正的校正量,行进到步骤204。
又,当与EEPROM222进行通信的结果,没有存储取得的透镜ID信息时,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行进到步骤208。
当在步骤203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行进到步骤204时,在步骤204使预定时间的定时器开始,行进到步骤205。
在步骤205,在外部液晶显示单元250和内部液晶显示单元251上显示识别标记和校正量。
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如在图7A、图7B中所示地实施识别标记显示方法。
在步骤205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后,行进到步骤206,判别在步骤204开始的定时器是否时间已到。当判别为时间还没有到时,回到步骤205,继续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
又,当判别为时间已到时,行进到步骤207,熄灭在步骤205显示的校正量识别标记,回到摄影准备状态。
接着,回到步骤203,当判别为安装了没有计算焦点校正量的透镜装置时,行进到步骤208使定时器开始,行进到步骤209。
在步骤209,进行图7C和图7D那样的显示,行进到步骤210。此外,也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或使照相机振动,发出警告。
在步骤210,判别在步骤208开始的定时器是否时间已到。当判别为时间还没有到时,回到步骤209,继续进行校正量识别标记的闪亮显示。
又,当在步骤210判别为时间已到时,行进到步骤207,熄灭校正量识别标记。
这样,因为只当按下校正确认按钮2时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所以能够消除由经常显示引起的烦恼。
[实施例3]
我们用图9的流程图说明与本实施例的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校正量识别标记的显示方法。此外,因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这里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的说明。
在图9的步骤301,检测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开关228是否接通,如果判别为没有接通(断开状态),则重复进行检测直到接通为止。又,如果判别为已经接通,则行进到步骤302。
在步骤302,检测是否操作了主电子度盘226,如果进行操作了则检测操作方向和操作量。
在步骤303,与在步骤302的主电子度盘226的操作方向/操作量相应,变更已经用图4A、B说明的寻像器视野内的焦点检测区域50~94的重叠显示。以全部、焦点检测区域50、焦点检测区域51.......焦点检测区域94、全部那样的顺序切换选择顺序。
在步骤304,判断是否在步骤303选出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计算了AF校正量。而且,当判别为计算了AF校正量时行进到步骤305,在步骤305点亮显示重叠显示。
又,当在步骤304判断为没有计算AF校正量时行进到步骤306,点亮显示重叠显示。
这里我们用图10A、10B说明步骤305和306的具体显示方法。
图10A表示选择了计算了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的状态。如图10A所示点亮显示焦点检测区域72,进一步,也点亮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251e。
又,图10B表示选择了没有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的状态。如图10B所示在闪亮状态中显示焦点检测区域74,进一步,也在闪亮状态中显示校正量识别标记251e。
回到图9,当步骤305/306结束时行进到步骤307,在步骤307判别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开关228是否接通。而且,因为当判别为接通时,还实施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顺序,所以行进到步骤302重复已经说明的操作。
又,当在步骤307判别为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开关228没有接通(断开状态)时,结束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顺序。
如以上说明那样,当选择没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时,因为使焦点检测区域和校正量识别标记闪亮,所以摄影者容易认识到选择了没有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焦点检测区域和校正量识别标记点亮或闪亮,识别是否正在进行AF校正,但是也可以用改变颜色的方式。
[实施例4]
我们用图11A、11B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同时记录校正量识别标记和图像文件的方法。
在步骤401判别释放SW1(231)是否接通。当判别为接通时分开行进到决定摄像曝光的步骤402和步骤404。
在步骤402,用测光电路207对通过摄影透镜101被主镜202反射、通过五棱镜201的光束进行测光。在步骤403,系统控制器223与测光电路207的输出对应地决定摄像时的曝光量。
在步骤404,系统控制器223使用AF传感器单元204、焦点检测电路205进行焦点检测。
在步骤405判别是否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当焦点检测的对象物是低对比度时和暗淡时,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当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时,行进到步骤406,发出警告。
在步骤407,系统控制器223接受透镜ID信息,在安装在数码相机200中的透镜装置(用透镜ID进行判别)中,判别用于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的AF校正量(CAL数据)是否存储在EEPROM中。如果判别为没有存储,则不将AF校正量加到焦点检测结果上。如果判别为存储了,则在步骤409将AF校正量(CAL数据)加到焦点检测结果上,行进到步骤410。
当已经持有AF校正数据(CAL数据)时,透镜驱动量成为透镜驱动量=焦点检测结果+制造时的AF校正值(调整数据)+AF校正值(CAL数据)。
在步骤410,根据焦点检测结果,由系统控制器223将透镜驱动量发送给透镜控制电路104,透镜控制电路104根据发送过来的透镜驱动量控制透镜驱动机构103,透镜驱动机构103将摄影透镜101驱动到聚焦位置。
在步骤411判别释放SW2(230)是否接通。如果判别为接通,则行进到步骤412。
在步骤412,由系统控制器223控制快门加载镜驱动机构211,使快速返回镜202和子镜203向上从摄影光路退出。
在步骤413,系统控制器223将在步骤403设定的光圈值信息发送给光圈控制电路106,驱动光圈驱动机构105,直到收缩到设定的光圈值,行进到步骤414。
在步骤414,系统控制器223控制各单元以打开聚焦平面快门208。进一步在步骤415,向图像数据控制器220(DSP)发出进行摄像元件210的积分操作的指示。在步骤416在预定时间间隔中进行待机。而且当积分时间结束时,行进到步骤417,关闭聚焦平面快门208。
系统控制器223,在步骤418准备进行下次操作,进行聚焦平面快门208的加载操作和镜子向下驱动。在步骤419,驱动光圈到开放。
在步骤420向图像数据控制器220发出从摄像元件210读出图像数据的指示。
在步骤421,由图像压缩电路219压缩从摄像元件210读出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和校正量识别标记关联起来记录在记录媒体218中。
这里,我们用图12A、12B详细说明当再生用图11A、11B说明的图像数据时的显示状态。
图12A、12B是当在LCD监视器213中再生摄影图像时的图。在图12A、12B中,501是在LCD监视器单元120中再生的图像。
进一步,作为摄影信息,将快门速度502、光圈值503、摄影模式506、测光模式507、ISO灵敏度508、白色平衡模式509、摄影年月日/摄影时刻510、文件号码511、记录画质505、直方图512、校正量识别标记513与摄影图像一起显示在LCD监视器213上。进一步,514用红色重叠显示与如用图9说明那样地选出的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区域。
图12A表示再生在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图像的状态。这时,点亮显示焦点检测区域514和校正量识别标记513。
又,图12B表示再生在没有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摄影时的摄影图像的状态。这时,闪亮地显示焦点检测区域514和校正量识别标记513。
这样,因为通过将校正量识别标记和摄影图像关联起来进行保存,当在再生时没有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摄影时,能够闪亮地显示焦点检测区域514和校正量识别标记513,所以摄影者可以容易地认识到这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点亮/闪亮焦点检测区域514和校正量识别标记513,表示是否在计算AF校正量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摄影,但是通过改变颜色也可以使摄影者认识到这点。
如果如上所述地根据本发明,则判别是否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了安装在照相机中的附件(例如,透镜装置和照明装置)的信息(当进行与附件相应的控制时使用的信息)。而且,因为输出与判别结果相应的信号,例如,图像信号、声音信号、产生振动的信号、和它们的组合,所以根据该信号能够容易地判别是否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了附件的信息。
又,通过将信息作为用于与附件相应地校正用于控制的计算结果的校正信息,根据与判别结果相应的信号能够容易地判别在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储了与附件关联所需的校正信息。
又,在照相机中安装了附件的状态中,通过在控制器中进行用于求得校正信息的工作,将该求得的校正信息与附件关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能够确实地将与附件相应的校正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又,通过设置根据信号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能够通过视觉正确地判别在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储了附件的存储信息。
又,在本发明中,通过识别安装在照相机中的附件,判别是否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了与该识别的附件相应的信息(当进行与附件相应的控制时使用的信息),将用该附件的照相机产生的摄影图像数据和判别结果关联起来存储在存储媒体中。因此,能够将与附件相应的信息的有无和摄影图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存储。因此,能够判别当再生摄影图像时是否在经过校正的状态中进行了摄影。又,因为将与附件相应的信息的有无记录在存储摄影图像数据的记录媒体中,所以能够将许多该信息的有无存储在照相机系统中。
又,通过将信息作为用于与附件相应地校正用于控制的计算结果的校正信息,能够将与附件关联所需的校正信息的有无和摄影图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存储。
又,在照相机中安装了附件的状态中,通过在控制器中进行用于求得校正信息的工作,将该求得的校正信息与附件关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能够确实地将与附件相应的校正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又,在本发明中,形成如下结构:通过识别安装在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判别是否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了与该识别出的透镜装置相应的校正信息、即,用于校正焦点调节控制中的计算结果的校正信息,输出与该判别结果相应的信号,例如,图像信号、声音信号、产生振动的信号。因此,能够根据该信号,判断在照相机系统内是否存储了与透镜装置关联的用于焦点调节的校正信息,能够在良好的焦点状态下进行摄影。
又,在照相机中安装了透镜装置的状态中,通过在控制器中进行用于求得校正信息的工作,将该求得的校正信息与透镜装置关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能够确实地将与焦点调节所需的校正信息与透镜装置结合起来进行记录。
又,通过设置进行根据信号的显示的显示单元,能够通过视觉判别用于校正与透镜装置相应的焦点检测控制中的计算结果的校正信息的有无。
如果改变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形态,则能够减轻看漏有无校正信息的担心。
设置检测透镜装置对照相机的安装状态的检测器,如果由检测器检测到透镜装置的安装时,控制器进行上述判别,则能够在摄影前确实地使显示单元显示出有无校正信息。
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地,通过在控制器中设置进行上述判别的操作单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思使显示单元上显示出有无校正信息。即,因为只有当摄影者想要知道时才能够确认,当其它的时候不显示,所以没有在摄影时经常显示的烦恼,摄影者能够集中于摄影。
当在存储单元中没有存储校正信息时,通过在显示单元中进行警告显示,使用者能够确实地认识到没有存储校正信息。
通过设置选择手动聚焦和自动聚焦的聚焦选择单元,只当选择自动聚焦时进行上述判别,当手动聚焦时,因为不经常显示警告,所以能够集中于调焦。
当判别为在存储单元中没有存储校正信息时,因为限制了照相机的摄影操作,所以能够禁止在焦点发生偏离的状态中进行摄影。
又,在本发明中,形成如下结构:识别安装在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判别是否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了与该识别的透镜装置相应的校正信息,将使用该透镜装置的照相机产生的摄影图像数据和判别结果关联起来记录在记录媒体中。因此,能够将与透镜装置相应的信息的有无和摄影图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存储。因此,能够判别当再生摄影图像时是否在经过关于焦点调节的校正的状态中进行了摄影。又,因为将校正信息的有无记录在存储摄影图像数据的记录媒体中,所以能够将许多该信息的有无的存储在照相机系统中。
又,通过在照相机中安装了透镜装置的状态中,在控制器中进行用于求得校正信息的工作,将该求得的校正信息与该透镜装置关联起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能够确实地将校正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通过设置显示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摄影图像数据的显示单元,与显示的摄影图像数据一起显示判别结果,能够在再生时判别是否在经过焦点调节的状态中进行了摄影。
[实施例5]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照相机系统的功能方框图。在图13中,301是照相机,经过虚线所示的支架301a,在照相机301的前面中央安装了可以改变焦距的透镜装置303。
首先,我们说明透镜装置303的构成。311是透镜MPU(微处理单元),312是用于沿光轴方向驱动摄影透镜316的透镜驱动单元,313是用于在光轴正交面内开闭地驱动光圈叶片317的光圈驱动单元。此外,在图13中,连接各方框的实线表示电连接,一点虚线表示机械上的连接。
314是第1存储单元,由作为可以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构成。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存储了通过将透镜装置303安装在后述的基准照相机中得到的校正量(第4信息),但是我们将在后面描述它的详细情况。
315是存储分配给作为一个个体的每个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的透镜存储器,在本实施例中,用特定透镜装置的机型的机型号码和各透镜装置的制造号码作为个体信息。此外,在透镜MPU311内设置存储器,也可以在该存储器内存储上述个体信息。但是,如果是能够特定作为一个个体的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则也可以是不用机型号码,而用超过机型的一连串制造号码、频道那样的不重叠的号码。
下面,我们说明照相机301的构成。321是照相机MPU,可以与透镜MPU311进行通信。照相机MPU321能够从透镜MPU311取得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中314的校正量和安装在照相机301中的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
322是用入射到摄影透镜的光束检测用于摄影透镜的聚焦控制的散焦量的焦点检测传感器,323是驱动快门(图中未画出)的快门驱动单元。
324是通过对入射到摄影透镜的光束进行光电变换生成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例如,CCD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325是用于设定照相机的诸设定(快门速度、光圈值、摄影模式等)的度盘单元。
326是第2存储单元,由作为可以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构成。在第2存储单元326中,存储了通过将后述的基准透镜装置(特定的透镜装置)安装在照相机301中得到的校正量(第3信息)、和选择地安装在照相机301中的多个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及与各个体信息对应的校正量(第2信息)。
即,在第2存储单元326中,以称为个体信息A和与该个体信息A对应的校正量、个体信息B和与该个体信息B对应的校正量.......个体信息N和与该个体信息N对应的校正量的方式,存储了与可以安装在照相机301中的多个透镜装置对应的校正量。
SW1(330)是通过对图中未画出的释放按钮进行第1按压操作(半按下)接通的开关,SW2(331)是通过对图中未画出的释放按钮进行第2按压操作(全按下)接通的开关。
当SW1接通时,驱动焦点检测传感器322,开始焦点检测工作。当SW2接通时,开始将到摄像元件324的曝光和在摄像元件324中经过光电变换的图像信号记录到图中未画出的记录媒体中。
从由通过夹着摄影透镜的光轴的不同的2个区域的被拍摄物体光束分别形成的2个像的像偏离量(预报量),计算自动焦点调节所需的散焦量(摄影透镜的成像位置和要进行摄影工作的摄影透镜的像面位置之差)。
具体地说,这2个像的光束通过成为半镜的斜设在摄影光程中的主镜328,由相对于主镜328配置在像面侧的子镜329反射到照相机1的下方,由图中未画出的焦点检测光学系统导入到焦点检测传感器322。
此外,被主镜328反射的光束成像在焦点板332上,能够经过五镜(penta mirror)333和寻像器透镜334观察到该像。
焦点检测传感器322为光电变换元件,照相机MPU321读出这2个图像的信号,通过实施相关计算,计算图像偏离量,求得散焦量。
这样地进行自动焦点调节,但是首先,对于透镜装置,因为对于每个机型摄影光学系统不同,所以即便被拍摄物体正好在焦点位置上,与透镜装置的机型有关,散焦量也不为0。又,即便设计上的散焦量为0,由于摄影光学系统的交叉,各个透镜装置全部的散焦量也不一定为0。
因此,在工厂的透镜校正步骤中,在焦点预先重合在摄像元件324的受光面上的状态中,由预先经过调整的基准照相机,测定散焦量。如上所述将该散焦量作为校正量存储在透镜装置303的第1存储单元中314中。
在实际工作中,当自动调节焦点时,照相机MPU321与透镜MPU311进行通信,通过通信取得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的校正量,从由焦点检测传感器322检测出的散焦量减去该校正量。
又,对于照相机,也由于焦点检测光学系统的公差,即便被拍摄物体正好在焦点位置上,在整个照相机中散焦量也不一定为0。因此,在工厂的照相机校正步骤中,由预先经过调整的基准照相机,在焦点预先重合在摄像元件324的受光面上的状态中,测定散焦量。而且,将该散焦量作为如上所述的校正量存储在照相机301的第2存储单元326中。
具体地说,首先测定照相机的法兰盘背面(从支架面1a到摄像元件324的受光面的距离),求得与设计值的偏离量。其次,对预先使焦点与处于已知距离的基准图重合的基准透镜,只校正法兰盘背面的偏离量。接着,将基准图设置在传感器的中心,测定散焦量,将该散焦量作为校正量写入第2存储单元326中。
在实际工作中,当自动调节焦点时,照相机MPU321读出存储在第2存储单元326中的校正量,从由焦点检测传感器322检测出的散焦量减去该校正量。
下面,我们用图1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散焦量的校正方法。
首先,在步骤S1101,照相机MPU321从焦点检测传感器322读出被拍摄物体像,计算散焦量。此外,作为散焦量的检测方式,例如,是相位差检测方式、TV-AF方式,但是也可以用其中的某一个。
其次,在步骤S1102,照相机MPU321从第2存储单元326读出用基准透镜得到的校正量,校正在步骤S1101得到的散焦量。
接着,在步骤S1103,照相机MPU321,通过与透镜MPU311进行通信,读出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的用基准照相机得到的校正量,校正在步骤S1102得到的校正后的散焦量。
行进到步骤S1104,照相机MPU322,通过与透镜MPU311进行通信,读出个体信息,判定是否在照相机301的第2存储单元326中存储了个体信息。
当存储了时,行进到步骤S1105,从第2存储单元326读出与该个体信息关联地存储了的校正量,校正在步骤S1103得到的散焦量。
这样,因为在用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的用基准照相机得到的校正量和用存储在第2存储单元326中的用基准透镜得到的校正量,校正用焦点检测传感器322得到的散焦量后,进一步用与分配给每一个个体的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相应的校正量对该校正结果进行校正,所以即便在将机型相同的多个透镜装置选择地安装在照相机中的情形中,也能够进行与安装的透镜装置相应的校正。因此,能够提高摄影透镜的焦点精度。
另一方面,当没有存储时,不进行任何校正,行进到步骤S1106,结束散焦量的校正处理。
[实施例6]
图15是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功能方框图。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构成要素上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与实施例5不同,透镜MPU311用照相机的个体信息校正散焦量。
327是存储赋予每个照相机的个体信息的照相机存储器,在本实施例中,用特定照相机机型的照相机机型号码和特定属于照相机机型号码的各个相机的相机制造号码,作为个体信息。与实施例5相同,如果是能够特定作为一个个体的照相机的信息,则也可以是任何信息。此外,也可以在照相机MPU321内设置存储器,将上述个体信息存储在该存储器内。
在透镜装置303的第1存储单元314中,存储了通过将透镜装置303安装在基准照相机中得到的校正量、可以安装透镜装置303的照相机的个体信息和与该个体信息对应的校正量。在照相机301的第2存储单元326中,存储了通过将基准透镜安装在照相机301中得到的校正量。
下面,我们说明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散焦量的校正方法。
首先,透镜MPU311从焦点检测传感器322读出被拍摄物体像,计算散焦量。此外,作为散焦量的检测方式,例如,是相位差检测方式、TV-AF方式,但是也可以用其中的某一个。
而且,通过从第2存储单元326读出用基准透镜得到的校正量,校正由焦点检测传感器322检测出的上述散焦量。到此为止的校正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其次,按照图16所示的流程进一步对校正后的散焦量进行校正。即,透镜MPU311,在步骤S1201,读出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的用基准透镜得到的校正量,在步骤S1202,通过通信取得该读出的校正量。这时,不进行用通过该通信取得的校正量对上述校正后的散焦量进行校正的处理,行进到步骤S1203。
在步骤S1203,透镜MPU311通过与照相机MPU321进行通信,读出存储在照相机存储器327内的个体信息,判定是否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存储了个体信息。当在第1存储单元314中存储了个体信息时,行进到步骤S1204,从第1存储单元314读出与个体信息关联地存储的校正量,将它与在步骤S1202取得的校正量加起来。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例5同样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没有存储时,不进行任何加算,行进到步骤S1205,用在步骤S1202取得的校正量,校正散焦量。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可以用与分配给安装的作为一个个体的每个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对应的第2信息进行摄影透镜的聚焦控制的照相机。因此,即便在照相机中选择地安装了个体信息不同的多个透镜装置的情形中,因为能够进行与各透镜装置的个体信息相应的聚焦控制,所以也可以提高聚焦精度。
[实施例7]
图1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该图示出实施例7的照相机系统的电子照相机1200和透镜装置1100的结构。
如图17所示经过图中未画出的支架机构可以自由装上卸下地将透镜装置1100安装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在支架单元中设置电接点组1107,在电子照相机1200和透镜装置1100之间进行通信,驱动透镜装置1100内的摄影透镜1101和光圈1102。
经过摄影透镜1101和用于调节光量的光圈1102,将根据被拍摄物体像的摄影光束导入到快速返回镜1202。快速返回镜1202的中央部分成为半镜,以在快速返回镜1202向下的位置(图17所示的位置)使被拍摄物体光束的一部分透过的方式进行构成。透过快速返回镜1202的被拍摄物体光束的一部分被设置在快速返回镜1202的反面的子镜1203反射,导入到AF传感器1204。
被快速返回镜1202反射的摄影光束,经过五棱镜1201、目镜1206到达摄影者的眼睛。
又,当快速返回镜1202向上(子镜1203也折叠向上)时,来自摄影透镜1101的光束,经过作为机械快门的聚焦平面快门1208、滤光器1209,到达作为摄像元件的以CMOS传感器等为代表的图像传感器1210。滤光器1209具有2个功能,一个是切断红外光只将可见光线导入到图像传感器1210的功能,另一个是作为截断被拍摄物体光的高频成分的光学低通滤光器的功能。又,聚焦平面快门1208由前幕和后幕构成,用于透过和遮断来自摄影透镜1101的光束。
又,电子照相机1200备有由用于控制电子照相机1200整体的CPU构成的系统控制器1223,适宜地控制后述的各单元的工作。
在系统控制器1223上,连接着控制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摄影透镜1101使调焦的透镜驱动机构1103的透镜控制电路1104;控制用于驱动光圈1102的光圈驱动机构1105的光圈控制电路1106;控制快速返回镜1202的向上/向下的驱动和聚焦平面快门1208的快门加载驱动的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1211;用于控制聚焦平面快门1208的前幕、后幕的行走的快门控制电路1212;与配设在目镜1206近旁的测光传感器(图中未画出)连接,用于进行自动曝光控制的测光电路1207;和存储与控制电子照相机1200有关需要调整的参数、可以识别电子照相机1200个体的照相机ID信息、用基准透镜调整的AF校正数据和自动曝光校正值等的EEPROM1222。又,系统控制器1223对AF(自动焦点调节)/AE(自动曝光调节)/白色平衡的阶段曝光摄影进行控制。
在透镜控制电路1104中也备有存储透镜固有信息,例如焦点距离、打开光圈值、分配给各个透镜的透镜ID、透镜种类、制造者信息、透镜状态等的信息和从系统控制器1223接受的信息的存储部件。
又,可以将以个人计算机(PC)为代表的外部控制装置1300与电子照相机1200连接起来,经过通信接口电路1224,外部控制装置1300和系统控制器1223可以进行通信。
图18是表示摄影画面的图。
该摄影画面也是从寻像器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将该摄影画面范围分割成例如3个测光区域1、2、3,对每个分割的区域进行测光。又,在3个测光区域1、2、3中分别包含焦点检测区域1、2、3,由备有分别与这些焦点检测区域1、2、3对应的3个传感器单元的AF传感器1204在摄影画面的3个位置上进行焦点检测。
在图17中,与测光电路1207连接的测光传感器是用于测定被拍摄物体亮度的传感器,经过测光电路1207将它的输出供给系统控制器1223。测光传感器的测光单元分别测定图18所示测光区域1~3中的光强度。测光电路1207进行自动曝光调整。
又,系统控制器1223通过透镜控制电路1104对透镜驱动机构1103进行控制,将被拍摄物体图像成像在图像传感器1210上。又,系统控制器1223,根据在后述的摄影模式中设定的Av值,经过光圈控制电路1106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105驱动光圈1102,进一步根据设定的Tv值,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快门控制电路1212。
在聚焦平面快门1208的前幕和后幕上,由弹簧构成的驱动源,为了在快门行走后进行下一次操作需要弹簧加载。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1211是以控制该弹簧加载的方式构成的。又,由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1211使快速返回镜1202向上/向下。
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与系统控制器1223连接。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223的指令实施图像传感器1210的控制、从图像传感器1210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校正和加工等。在图像数据的校正和加工的项目中也包含自动白色平衡。自动白色平衡是将摄影图像中的最大亮度的部分校正到预定色(白色)的功能。在自动白色平衡中,可以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223的指令变更校正量。
在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上,连接着输出驱动图像传感器1210时需要的脉冲信号的定时脉冲发生电路1217;接受在定时脉冲发生电路1217中发生的定时脉冲,将与从图像传感器1210输出的被拍摄物体像对应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1216;用于将在A/D变换器1216中得到的图像数据(数字数据)暂时存储起来的DRAM1221;D/A变换器1215和图像压缩电路1219。
DRAM1221暂时存储加工和将数据变换为预定格式之前的图像数据。
又,经过编码器电路1214使D/A变换器1215与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电路1213连接。使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与图像压缩电路1219连接。
图像显示电路1213是用于显示用图像传感器1210摄像的图像数据的电路,包含彩色液晶显示元件。
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读出DRAM1221上的图像数据,由D/A变换器1215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编码器电路1214。编码器电路1214将D/A变换器1215的输出变换成当驱动图像显示电路1213时所需的图像信号(例如NTSC信号)。
图像压缩电路1219是用于进行存储在DRAM1221中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和变换(例如JPEG)的电路。将经过变换的图像数据存放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作为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可以使用硬盘、快闪存储器、FLOPY(注册商标)软盘等。
进一步,在系统控制器1223上,连接着用于显示电子照相机1200的工作模式的信息或曝光信息(快门秒时、光圈值等)的显示电路1225;用于开始测光/焦点检测等的摄影准备工作的释放SW1(1231)、用于开始摄像操作的释放SW2(1230);用于设定在该电子照相机1200中实施用户所要的工作的模式的模式设定SW1229;用于开始从与AF传感器1204持有的3个传感器单元对应的3个焦点检测区域(焦点检测位置)1~3,选择要使用的焦点检测区域的处理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SW1228;用于选择图像的决定SW1227;用于设定覆盖量的覆盖量设定SW1232;用于开始从图18所示的3个测光区域1~3,选择要使用的测光区域的处理的测光区域选择SW1235;和用于通过旋转操作使参数增大或减小的电子度盘SW1226。计数器1233是当进行各种覆盖摄影(bracketing image-taking)时用于计算释放次数的计数器,与系统控制器1223连接。计数器1233的计数值重置是由系统控制器1223进行的。
下面,我们参照用图19A~图19C和图20说明散焦量(焦点位置偏离量)的检测原理。
图19A~图19C是表示在聚焦和非聚焦(散焦)中的线传感器内的2像间隔的图。
如图19A所示,当焦点在摄像元件上时(聚焦时),线传感器上的2像间隔取某个值。能够在设计上求得该值,但是实际上,因为存在部件尺寸偏离和组装上的误差,所以不可能与设计值相同。所以,需要通过测定求得聚焦时的2像间隔(基准2像间隔Lo)。此外,如图19B和图19C所示,如果2像间隔比该基准2像间隔Lo窄,则是前聚焦,如果宽则是后聚焦。
图20是表示从图19A~图19C所示的AF传感器模块光学系统省去聚光镜的模型中的2像间隔的图。
如图20所示,当令主光线的角度为θ,隔离器透镜的放大倍数为β,在摄像元件等效面中的像的移动量为ΔL,在线传感器中的像的移动量为ΔL′时,散焦量d由下列公式(1)求得。
d=ΔL/tanθ=ΔL′/(β·tanθ) (1)
这里,(β·tanθ)是在AF传感器模块中设计上决定的参数。
移动量ΔL′能够从基准2像间隔Lo和现在的2像间隔Lx求得(ΔL′=Lo-Lx)。
下面,我们说明根据这种散焦量(焦点位置偏离量)的检测原理,在图17所示的照相机系统中进行的对每个摄影透镜的焦点位置偏离的校正方法。
在自动聚焦功能的焦点调整中,至今,用预先分割焦点位置的摄影透镜,使焦点位置来到摄像元件的光轴上的位置(包含摄像元件的组装误差的位置),这时将从AF传感器得到的2像间隔作为AF焦点校正参数存储在EEPROM中。但是,因为在透镜装置自身中存在制造误差,所以当在电子照相机中安装了多个透镜装置时,在焦点位置上产生偏离。
因此,在本发明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能够根据从用于通过作为计算并设定用于校正聚焦位置的校正量的校正量计算模式,进行焦点检测的AF传感器1204得到的信息和关于安装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的透镜装置的信息,计算个别透镜装置的AF校正量,对每个透镜装置的偏离进行校正。
在说明这种AF校正量的计算和每个透镜装置的焦点位置偏离的校正前,首先,说明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处理和测光区域选择处理。
图21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01,焦点检测区域选择SW1228待机直到接通为止。如果接通,则行进到步骤S2002。
在步骤S2002,待机直到操作电子度盘SW1226为止。如果进行操作,则行进到步骤S2003。
在步骤S2003,与电子度盘SW1226的操作相应,在图18所示的焦点检测区域1~3中,移动到移动顺序如下的区域。移动顺序,与电子度盘SW1226的旋转方向相应,为全部→焦点检测区域1→焦点检测区域2→焦点检测区域3→全部,或者相反,每当旋转操作电子度盘SW1226时,按照这些顺序切换要选择的区域。
在步骤S2004,判别焦点检测区域选择SW1228是否还处于接通状态,如果还处于接通状态,则回到步骤S2002,如果不处于接通状态,则结束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处理。
图22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测光区域选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501,测光区域选择SW1235待机直到接通为止。如果接通,则行进到步骤S2502。
在步骤S2502,待机直到操作电子度盘SW1226为止。如果进行操作,则行进到步骤S2503。
在步骤S2503,与电子度盘SW1226的操作相应,在图18所示的测光区域1~3中,移动到移动顺序如下的区域。移动顺序,与电子度盘SW1226的旋转方向相应,为全部→测光区域1→测光区域2→测光区域3→全部,或者相反,每当旋转操作电子度盘SW1226时,按照这些顺序切换要选择的区域。
在步骤S2504,判别测光区域选择SW1235是否还处于接通状态,如果还处于接通状态,则回到步骤S2502,如果不处于接通状态,则结束测光区域选择处理。
图23和图24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01,模式设定SW1229待机直到接通为止。如果接通,则判定由用户开始模式设定操作,行进到步骤S2102。
在步骤S2102,系统控制器1223判定是否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又根据从安装的透镜装置的透镜控制电路得到的透镜固有信息,例如焦点距离、打开光圈值、分配给各个透镜的透镜ID、透镜种类、制造者信息、透镜状态信息,判定是否可以对安装的透镜装置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
该判定结果是,当没有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透镜装置时,系统控制器1223判断为不可能进行AF校准模式的选择设定,行进到用于通常的摄影模式设定的步骤S2106。另一方面,当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1100,并且可以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时,行进到用于设定通常的摄影模式或AF校准模式的步骤S2103。又,当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1100,但是不可能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时,行进到步骤S2106。
进一步,在步骤S2102,与安装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的透镜装置的种类相应,即,当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下列那样的透镜装置时,系统控制器1223判定为不可能进行AF校准模式的选择设定。
(1)手动聚焦专用透镜装置:当用该透镜装置时,因为根据由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的焦点检测,不可能驱动摄影透镜,所以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2)可以进行摄影透镜的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透镜装置:当用该透镜装置时,通过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摄影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摄影光轴相对于画面中心光轴平行移动或持有倾斜度。因此,入射到AF传感器1204的光束与通常光束不同,不能够由焦点检测电路1205正确地进行自动焦点检测。结果,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正确校正量。
(3)提供等倍以上的高摄影放大倍数的巨像(macro)专用透镜装置:当用该透镜装置时,因为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大,所以具有从无限远(最低放大倍数)到近距离(高放大倍数)侧,F值的变化大,在高放大倍数侧的F值变得极端大的特性。因此,不可能由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自动焦点检测,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4)由与电子照相机1200的制造者不同的制造者制造的透镜装置:当用该透镜装置时,不能够保证存储在透镜装置1100的透镜控制电路1104中的透镜固有信息、例如分配给各个透镜的透镜ID等成为由电子照相机1200的制造者决定的正确的值。因此,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5)发生故障、异常的透镜装置:当用该透镜装置时,不能够从透镜控制电路1104取得正确的透镜信息,又,假定系统控制器1223和透镜控制电路1104的通信不成立,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此外又,如果通过图21所示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处理,只能够从焦点检测区域1~3中选择1个,则AF校准模式不能够进行模式选择。
在步骤S2106,待机直到操作用于模式选择的电子度盘SW1226为止。当操作电子度盘SW1226时,与该旋转操作相应,摄影模式循环地进行“TV”→“AV”→“P”→“TV”.......的变化。又,当反方向地旋转电子度盘SW1226时,与该旋转操作相应,摄影模式循环地进行“TV”→“P”→“AV”→“TV”.......的变化。
在步骤S2107,判别在步骤S2101处于接通状态的模式设定SW1229是否成为断开状态。如果成为断开状态,则行进到步骤S2108,如何依然处于接通状态,则回到步骤S2106。
在步骤S2108,将这时候选择的摄影模式设定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行进到与设定的摄影模式相应的图中未示出的摄影处理。
在步骤S2103,待机直到操作用于模式选择的电子度盘SW1226为止。当操作电子度盘SW1226时,与该旋转操作相应,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循环地进行“TV”→“AV”→“P”→“AF校准”→“TV”.......的变化。又,当反方向地旋转电子度盘SW1226时,与该旋转操作相应,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循环地进行“TV”→“AF校准”→“P”→“AV”→“TV”.......的变化。
在步骤S2104,判别在步骤S2101处于接通状态的模式设定SW1229是否成为断开状态。如果成为断开状态,则行进到步骤S2105,如果依然处于接通状态,则回到步骤S2103。
在步骤S2105,将这时选择的摄影模式或AF校准模式设定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行进到步骤S2109。
在步骤S2109,判别设定的模式是否是AF校准模式。如果是AF校准模式,则行进到步骤S2110,如果是摄影模式,则行进到与摄影模式相应的图中未画出的摄影处理。
在步骤S2110,再次,判定是否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根据从安装的透镜装置的透镜控制电路1104得到的透镜固有信息,判定是否可以对安装的透镜装置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再次,进行这种判定的理由是因为尽管设定了AF校准模式,但是可能如步骤S2102中的说明所示那样,进行到透镜装置(1)~(5)的交换,或取出透镜装置,或由于某种原因在安装的透镜装置中发生异常。
当在步骤S2109,判定设定了AF校准模式,在步骤S2110,判定为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并且可以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时,行进到步骤S2111,进行AF校准模式中的摄影准备。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109,判定为设定了AF校准模式,在步骤S2110,判定为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但是判定为不可能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时,行进到步骤S2117。
在步骤S2117,向用户发出警告,此后,在步骤S2118,解除AF校准模式,回到摄影模式设定处理(图23的步骤S2101)。
此外,在步骤S2117向用户发出的警告中,由显示电路1225向电子照相机1200的外部显示器发出警告显示和向寻像器内显示器发出警告显示,又,由蜂鸣器1234的声音产生的告知等,或进行根据禁止释放等引起的禁止摄影处理等。
在步骤S2111,因为设定当AF校准摄影时的AF覆盖量,所以判别覆盖量设定SW1232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果处于接通状态,则行进到步骤S2112,如果不处于接通状态,则行进到步骤S2116。
在步骤S2116,设定当AF校准摄影时的AF覆盖量为基准设定值a,行进到图25所示的AF校准摄影处理。
在步骤S2112,判别是否操作了电子度盘SW1226,当操作了电子度盘SW1226时,行进到步骤S2113,如果没有操作,则回到步骤S2111。当操作了电子度盘SW1226时,与该旋转操作相应,AF覆盖步长量进行“基准值a×0.25”→“基准值a×0.5”→“基准值a”→“基准值a×2”→“基准值a×4”或者反方向的变化。但是,分别将“基准值a×0.25”和“基准值a×4”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即便操作电子度盘SW1226,也不发生超过它们的变化。
用从光圈控制电路1106接受的打开光圈值信息(FNO),系统控制器1223根据下列公式(2)计算AF覆盖步长量的基准值a。
基准值a=δ=FNO×ε(2)
这里,ε表示允许错乱圆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基准值a是与焦点深度δ=FNO×ε相同的值。在本实施例中,ε=0.03mm。
如上所述,通过使覆盖量设定SW1232接通,用户能够任意地设定AF覆盖步长量,即便在需要大的焦点校正的情形中,阶段地变化步长量(从大的步长量到小的步长量)多次实施AF校准,能够使焦点校正量进入适当的值并求得它。
在步骤S2113,判别在步骤S2111处于接通状态的覆盖量设定SW1232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如果处于断开状态,则行进到步骤S2114,如何依然处于接通状态,则回到步骤S2112。
在步骤S2114,将这时选择的AF覆盖步长量作为要设定的覆盖步长量A。
此后,行进到图25所示的AF校准摄影处理。
图25和图26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AF校准摄影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201,重置计数器1233。
在步骤S2202,释放SW1(1231)待机直到接通为止。如果接通,则行进到步骤S2203和步骤S2205。
在步骤S2003,由测光电路207对通过摄影透镜101被快速返回镜202反射,通过五棱镜201的光束进行测光。在步骤S2204,系统控制器1223与测光电路1207的输出相应地决定摄影时的曝光量。
在步骤S2205,系统控制器1223使用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焦点检测。
在步骤S2206,判别是否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在焦点检测时的对象物为低对比度情形和暗淡情形中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当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时,行进到步骤S2210,发出警告。当能够进行焦点检测时,行进到步骤S2207。
在步骤S2207,系统控制器1223,根据在步骤S2205得到的焦点检测结果将透镜驱动量发送给透镜控制电路1104,透镜控制电路1104根据发送的透镜驱动量控制透镜驱动机构1103,透镜驱动机构1103将摄影透镜1101驱动到聚焦位置。这时,如果已经存在AF校正量(CAL数据)(在后面的图29的步骤S2407中描述),则透镜驱动量从下列公式(3)得到。
透镜驱动量=焦点检测结果+制造时的AF校正量(调整数据)
+AF校正量(CAL数据) (3)
在步骤S2208,设定通过由步骤S2207的透镜驱动得到的摄影透镜1101的聚焦位置作为AF基准位置,系统控制器1223将它存储起来。而且,在步骤S2209,系统控制器1223向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发出指示以作成将AF校准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的文件,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经过图像压缩电路1219作成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保存AF校准图像数据用的文件夹。
在步骤S2211,释放SW2(1230)待机直到接通为止。当接通时,则行进到步骤S2212。
在步骤S2212,系统控制器1223从计数器1233接受现在的计数数N,根据下列公式(4),计算焦点位置移动量“DF”。
DF=A×(N-4) (4)
此外,如上所述,A是在步骤S2114设定的覆盖步长量。
在步骤S2213,使计数器1233的计数数N增加1。
在步骤S2214,系统控制器1223将在步骤S2212计算的焦点位置移动量“DF”发送给透镜控制电路1104,透镜控制电路1104控制透镜驱动电路1103,驱动摄影透镜1101直到焦点位置移动量“DF”的位置。
在步骤S2215,系统控制器1223控制快门加载/镜子驱动机构1211,使快速返回镜1202向上。
在步骤S2216,系统控制器1223根据在步骤S2204决定的曝光量将光圈值信息发送给光圈控制电路1106,驱动光圈驱动机构1105,直到收缩到设定的光圈值。
在步骤S2217,系统控制器1223以打开聚焦平面快门1208的方式控制各单元。进一步在步骤S2218,系统控制器1223向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发出使图像传感器1210进行积分工作的指示。在步骤S1219,待机直到经过预定的积分时间。而且当经过预定的积分时间时,行进到步骤S2220,关闭聚焦平面快门1208。
在步骤S2221,系统控制器1223准备下次工作,进行聚焦平面快门1208的加载工作和镜子向下驱动。在步骤S2222,驱动光圈1102到开放。在步骤S2223,系统控制器1223向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发出指示以从图像传感器1210取入图像数据。这时,从图像传感器1210取入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包含在AF中使用的焦点检测区域的限定的区域内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2224,系统控制器1223将现在的焦点位置移动量“DF”发送给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接受它的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将透镜ID信息、图像数据和焦点位置移动量“DF”关联起来,经过图像压缩电路1219记录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
在步骤S2225,判别计数器1233的计数数N是否达到预定值(例如7),如果计数数N达到预定值,则结束AF校准摄影处理,行进到图27所示的图像选择处理。如果计数数N还没有达到预定值,则回到步骤S2211。
图27和图28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AF校准中的图像选择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301,系统控制器1223,对图像数据控制器1220进行控制,以由图像显示电路1213显示用图25和图26所示的AF校准摄影处理得到的计数数N为“1”的图像数据。图像显示电路1213,当显示图像数据时,实施与显示在通常摄影处理中摄影的图像情形不同的图像处理并显示出来。即,当显示在通常摄影处理中摄影的图像时,为了美观而强调边缘。但是当对在AF校准模式摄影的图像数据强调边缘时,可能将本来的焦点不偏离的图像部分看成已经聚焦。因此,当从在AF校准模式摄影的图像组选择最佳焦点的图像时,因为会发生错误地选择焦点偏离的图像的情形,所以要实施与显示在通常摄影处理中摄影的图像的情形不同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2302,由看到在步骤S2301显示的图像的用户,判别作为最佳焦点的图像,是否接通决定SW1227。如果接通,则行进到步骤S2313。如果没有接通,则行进到步骤S2303。
在步骤S2303,检测电子度盘SW1226的操作状态。如果向左旋转则行进到步骤S2304,如果向右旋转则行进到步骤S2308。
在步骤S2304,计数器1233从计数数N只减少“1”。在步骤S2305,判别计数数N是否比“0”小,当比“0”小时,行进到步骤S2306,当大于等于“0”时,行进到步骤S2312。
在步骤S2306,使用图像显示电路1213和蜂鸣器1234中的至少1个发出没有能够被选择显示的AF校准摄影图像数据的警告。在下一步骤S2307,只使计数器1233的计数数N增加“1”,回到步骤S2303。
在步骤S2308,只使计数器1233的计数数N增加“1”。在步骤S2309,判别计数数N是否比“7”大,当比“7”大时,行进到步骤S2311,当小于等于“7”时,行进到步骤S2312。
在步骤S2311,使用图像显示电路1213和蜂鸣器1234中的至少1个发出没有能够被选择显示的AF校准摄影图像数据的警告。在下一步骤S2310,只使计数器1233的计数数N减少“1”,回到步骤S2303。
在步骤S2312,从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调用与计数器1233的现在的计数数N对应的AF校准图像数据,由图像显示电路1213显示出来,回到步骤S2302。
在步骤S2313,决定与在步骤S2302决定SW1227接通时的AF校准图像数据关联地记录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的焦点位置移动量“DF”,作为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的AF校正量(CAL数据)。在下一步骤S2314,将在步骤S2313作为AF校正量(CAL数据)决定的焦点位置移动量“DF”,与透镜控制电路1104持有的透镜ID一起写入到EEPROM1222。
在步骤S2315,删除存储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的全部AF校准图像数据和AF校准图像数据用的文件夹。
图29和图30是表示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中实施的通常摄影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2401,待机到释放SW1(1231)接通为止。当接通时,行进到步骤S2402和步骤S2404。
在步骤S2402,由测光电路1207对通过摄影透镜1101被快速返回镜1202反射、通过五棱镜1201的光束进行测光。在步骤S2403,系统控制器1223与测光电路1207的输出相应地决定摄影时的曝光量。
在步骤S2404,系统控制器1223使用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焦点检测。
在步骤S2405,判别是否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在焦点检测的对象物为低对比度情形和暗淡情形中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当不能够进行焦点检测时,行进到步骤S2409,发出警告。当能够进行焦点检测时,行进到步骤S2406。
在步骤S2406,系统控制器1223从透镜控制电路1104接受透镜ID信息,参照EEPROM1222,判别是否存储了与该透镜ID信息对应的,用于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AF校正量(CAL数据)。如果存储了则行进到步骤S2407,将AF校正量(CAL数据)加到在步骤S2404得到的焦点检测结果上(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行进到步骤S2408。此外,如果在EEPROM1222中没有存储AF校正量(CAL数据),则不将AF校正量加到焦点检测结果上(跳过步骤S2407),行进到步骤S2408。
在步骤S2408,系统控制器1223,根据焦点检测结果(也包含加上AF校正量的情形),将透镜驱动量发送给透镜控制电路1104,透镜控制电路1104根据发送的透镜驱动量控制透镜驱动机构1103,透镜驱动机构1103将摄影透镜1101驱动到聚焦位置。
在步骤S2410,待机到释放SW2(1230)接通为止。当接通时,行进到步骤S2411。
因为步骤S2411~S2420的处理与图26所示的步骤S2215~S2224的处理相同,所以这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作成AF校准用的文件夹,将多个AF校准图像存放在该文件夹中,结束由用户从该多个AF校准图像中选择图像,决定AF校正量,在透镜驱动完成的时刻,删除上述多个AF校准图像和文件夹,但是如果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的存储器容量存在富余,则在AF校准结束的时刻,也可以不删除这些多个AF校准图像和文件夹。这时,不需要作成图25的步骤S2209中的文件夹,和删除图28的步骤S2315中的多个AF校准图像和文件夹。
又,在本实施例中,将AF校正量(CAL数据)存储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EEPROM1222中,但是也可以代替它,与照相机ID信息和焦点检测区域信息一起,将AF校正量(CAL数据)存储在透镜装置1100的透镜控制电路1104中备有的存储电路中。
又,在本实施例中,当实施图27和图28所示的图像选择处理时,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图像显示电路1213中进行图像显示,但是也可以代替它,经过通信接口电路1224将图像数据发送给外部连接设备1300,外部连接设备1300实施图像显示处理和图像选择。
又,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机1200的系统控制器1223实施各处理,但是代替它,即便外部连接设备1300,经过通信接口电路1224控制系统控制器1223,实施各处理,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透镜装置1100的开放F值决定AF覆盖量,但是也可以代替它,与摄影透镜1101的焦点距离相应,变更AF覆盖量。又,也可以当摄影透镜1101为变焦距透镜时,对每个焦点距离求AF校正量(CAL数据),存储在EEPROM1222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一面变更焦点位置一面进行多次摄影,将得到的多个图像数据和焦点位置移动量关联起来,记录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1218中,在结束摄影后,由用户从记录的多个图像数据中选择最适聚焦点的图像,存储与选出的图像数据关联地记录的焦点位置移动量作为AF校正量(CAL数据)。对每个透镜装置这样做,当通常摄影时,根据与安装的透镜装置对应的AF校正量(CAL数据)校正焦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聚焦。因此,对每个透镜装置能够得到最适合的焦点位置的图像。又,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焦点位置校正。
又,通过改变焦点位置移动量,能够求得更正确的焦点位置校正量(AF校正量)。
又,通过用户的手能够容易地将照相机的制造误差、透镜装置的制造误差校正到良好的状态。
又,当从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读出图像数据时,因为只读出选出的焦点检测区域的图像数据,所以能够缩短用于图像读出的时间。
又,因为作成当计算校正数据时保存图像数据的文件夹作为专用的文件夹,所以也不会引起将该图像数据错当作在通常摄影中得到图像数据的那种不方便。
又,因为在计算AF校正量(CAL数据)后删除当计算校正数据时摄影的图像数据,所以能够有效地活用图像数据记录媒体。
又,因为将AF校正量(CAL数据)与透镜ID和焦点检测区域关联起来记录在电子照相机1200的EEPROM1222中,所以能够记录对每个透镜装置和每个焦点检测区域的AF校正量(CAL数据)。这也与将AF校正量(CAL数据)与透镜ID和焦点检测区域关联起来记录在透镜装置1100的存储电路中的情形相同。
[实施例8]
下面,我们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8。
因为本实施例的构成基本上与实施例7的构成相同,所以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在与实施例7的构成相同的部分上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适用实施例7的说明,而只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图23和图24所示的摄影模式和AF校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内容,一部分与实施例7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3的步骤S2102,与实施例7相同,系统控制器1223判定是否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又,根据从安装的透镜装置的透镜控制电路得到的透镜信息,判定是否可以对安装的透镜装置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102,与安装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的透镜装置的设定状态相应,即,当检测出下述那样的透镜装置的设定状态时,判定系统控制器1223不可能进行AF校准模式的选择设定。
(1)对可以设定AF校正量的透镜装置,检测出根据AF校准模式(校正量计算模式)已经设定了AF校正量的情形:这时,通过设定新的AF校准模式,计算由误操作引起的不适当的校正量,取代已经存在的正确的校正量,这时,使已经存在的正确的校正量消失,当通常摄影时不能够得到正确的焦点检测结果。
(2)对可以切换手动聚焦模式和自动聚焦模式的装置,检测出设定了手动聚焦模式的情形:这时,因为不可能根据由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的焦点检测驱动摄影透镜,所以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3)对可以进行摄影透镜的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中的某一方或双方的透镜装置,检测出设定了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中的某一方的情形:这时,通过移位驱动或倾斜驱动摄影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摄影光轴对画面中心光轴平行移动或持有倾斜度。因此,入射到AF传感器1204的光束与通常光束不同,不能够由焦点检测电路1205正确地进行自动焦点检测。结果,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正确校正量。
(4)对可以设定提供等倍以上的高摄影放大倍数的巨像模式的透镜装置,检测出设定了巨像模式的情形:这时,因为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大,所以具有从无限远(最低放大倍数)到近距离(高放大倍数)侧,F值的变化大,在高放大倍数侧的F值变得极端大的特性。因此,不可能由AF传感器1204和焦点检测电路1205进行自动焦点检测,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5)检测出将安装的透镜装置内的聚焦透镜驱动到预定的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范围外的情形:因为一般地由于透镜装置的焦点位置不同发生各种光学象差,所以最好设定在预定的焦点位置,对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进行校正。又,当根据将焦点位置移动到极端那样的位置(无限端、至近端)的被拍摄物体,由焦点检测电缆电路1205进行自动焦点检测时,在焦点检测结果中发生大的误差,不能够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正确的校正量。
(6)在安装的透镜装置内发生故障、异常,不能够从透镜控制电路1104取得正确的透镜设定信息的情形,又,系统控制器1223和透镜控制电路1104的通信不成立的情形:这时,不能够计算用于校正由自动焦点检测得到的聚焦位置的校正量。
又,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3的步骤S2109中,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102相同,系统控制器1223判定是否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安装了透镜装置,又,根据从安装的透镜装置的透镜控制电路得到的透镜信息,判定是否可以对安装的透镜装置进行根据AF校准模式的校正量计算处理,并且与安装在电子照相机1200中的透镜装置的设定状态相应,即,当检测出上述那样的透镜装置的设定状态(1)~(6)时,系统控制器1223判定不可能进行AF校准模式的选择设定。
其它处理与实施例7相同。
此外,在实施例7、8中,在安装了预定的透镜装置的情形和不安装透镜装置的情形中,以禁止实施上述校正量计算模式的方式进行构成。这里,在预定的透镜装置中,存在着手动聚焦专用的透镜装置、可以进行移位驱动和/或倾斜驱动的透镜装置、巨像专用的透镜装置、由与摄像装置的制造者不同的制造者制造的透镜装置等。
另一方面,当将透镜装置设定在预定状态中时,以禁止实施上述校正量计算模式的方式进行构成。这里,作为上述预定的状态,存在着根据用校正量校正的聚焦位置使自动焦点调节部件能够工作的透镜装置设定状态、作为可以切换自动聚焦模式和手动聚焦模式的透镜装置的手动聚焦模式的设定状态、能够设定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中的某一方的状态、设定巨像模式的状态、和将摄影透镜驱动到预定的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范围外的状态。
因此,当在照相机中校正透镜装置个体持有的性能的偏离时,可以保证正确的校正工作,并且用户能够容易地判定照相机是否可以校正透镜装置个体持有的性能的偏离的校正调整。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向系统或装置供给记录实现各实施例7、8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码的记录媒体,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MPU等)读出存放在记录媒体中的程序码并进行实施达到。
这时,从记录媒体读出的程序码自身实现本发明的新功能,存储该程序码的记录媒体和程序构成本发明。
又,作为用于供给程序码的记录媒体,例如能够用软盘、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或者,通过从与因特网、商用网、或局域网等连接的其它计算机和数据库等下载上述程序,供给上述程序。
又,也包含不仅通过实施计算机读出的程序码,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功能,而且根据该程序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工作的OS(操作系统)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情形。
进一步,也包含在将从记录媒体读出的程序码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张板和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张单元中备有的存储器后,根据该程序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张板和功能扩张单元中备有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实现上述各实施例7、8的功能的情形。
Claims (12)
1.一种照相机,选择性地安装了可以进行聚焦控制的多个透镜装置,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焦点检测单元,利用来自上述透镜装置的光束得到在上述聚焦控制中使用的第1信息;
存储单元,存储校正上述第1信息的第2信息;和
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2信息校正上述第1信息,
其中,上述第2信息是与针对每个作为所安装的一个个体的透镜装置所分配的个体信息对应的信息,
上述个体信息即使在上述多个透镜装置是同一机型的情况下也相互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个体信息至少包含上述透镜装置的制造号码。
3.一种透镜装置,选择性地安装在多个照相机中,所述透镜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照相机具有:
焦点检测单元,利用来自所安装的透镜装置的光束得到在聚焦控制中使用的第1信息,
上述透镜装置具有:
存储单元,存储校正上述第1信息的第2信息;和
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2信息校正上述第1信息;
其中,上述第2信息是与针对每个作为所安装的一个个体的照相机所分配的个体信息对应的信息,
上述个体信息即使在上述多个照相机是同一机型的情况下也相互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个体信息至少包含上述照相机的制造号码。
5.一种照相机,选择性地安装了多个透镜装置,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元件,对由所安装的透镜装置内的摄影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拍摄物体像进行光电变换;
摄影处理单元,用上述摄像元件进行图像的摄影处理;
检测单元,检测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散焦量;
控制器,依次变更焦点位置,使上述摄影处理单元进行该焦点位置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摄影;
决定单元,决定与上述多个图像中的特定图像对应的上述焦点位置的散焦量;和
存储单元,将上述透镜装置的识别信息和由上述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散焦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其中,上述控制器用与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对应的上述散焦量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系统中的聚焦控制,并且判别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上述透镜装置具有的识别信息,依照该判别结果控制用于得到上述多个图像的摄影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上述识别信息判别出安装了预定的透镜装置时,上述控制器禁止上述摄影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单元,进行上述摄影操作的设定,
其中,当根据上述识别信息判别出安装了预定的透镜装置时,上述控制器对由上述设定单元进行的上述摄影操作的设定进行警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透镜装置是手动聚焦专用的透镜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透镜装置是对摄影光学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移位驱动和倾斜驱动中的至少一种驱动的透镜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透镜装置是巨像专用的透镜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判别在该照相机中是否安装了透镜装置,当没有安装上述透镜装置时,禁止上述摄影操作。
12.一种控制方法,是具有对被拍摄物体像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并选择性地安装了多个透镜装置的照相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依次变更形成上述被拍摄物体像的摄影光学系统的散焦量,进行该散焦量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摄影;
第2步骤,决定与上述多个图像中的特定图像对应的上述散焦量;
第3步骤,将上述透镜装置的识别信息和由上述第2步骤决定的上述散焦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和
第4步骤,用与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透镜装置对应的上述散焦量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系统中的聚焦控制,
其中,在第1步骤中,判别安装在该照相机中的上述透镜装置具有的识别信息,依照该判别结果控制用于得到上述多个图像的摄影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17349 | 2003-12-15 | ||
JP2003417349A JP2005181356A (ja) | 2003-12-15 | 2003-12-15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影レンズ |
JP2004037645A JP4663246B2 (ja) | 2004-02-16 | 2004-02-16 |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装置 |
JP2004037645 | 2004-02-16 | ||
JP2004178451A JP2006003533A (ja) | 2004-06-16 | 2004-06-16 | 撮像装置、合焦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4178451 | 2004-06-1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06260XA Division CN101038362A (zh) | 2003-12-15 | 2004-12-15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7456A CN1637456A (zh) | 2005-07-13 |
CN1306303C true CN1306303C (zh) | 2007-03-21 |
Family
ID=3452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06260XA Pending CN101038362A (zh) | 2003-12-15 | 2004-12-15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CNB2004100821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303C (zh) | 2003-12-15 | 2004-12-15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06260XA Pending CN101038362A (zh) | 2003-12-15 | 2004-12-15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7872684B2 (zh) |
EP (1) | EP1545122B1 (zh) |
JP (1) | JP2005181356A (zh) |
CN (2) | CN10103836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81356A (ja) * | 2003-12-15 | 2005-07-07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影レンズ |
JP4377737B2 (ja) * | 2004-04-07 | 2009-12-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アルバム管理方法、およびアルバム管理プログラム |
KR100662849B1 (ko) * | 2005-12-29 | 2007-01-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색상보정 기능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인쇄방법 |
CN100589528C (zh) * | 2006-02-08 | 2010-02-10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
US7929046B2 (en) | 2006-02-08 | 2011-04-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pickup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pickup system having combination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
JP4182991B2 (ja) * | 2006-06-05 | 2008-11-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遮光部材 |
JP2008011349A (ja) * | 2006-06-30 | 2008-01-17 | Nikon Corp | 動画撮影が可能なカメラ |
JP2008053843A (ja) * | 2006-08-22 | 2008-03-06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動画記録可能な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8129425A (ja) * | 2006-11-22 | 2008-06-05 | Nikon Corp | カメラ |
JP4639205B2 (ja) * | 2007-02-19 | 2011-02-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ーインタフェースの表示装置 |
USD609714S1 (en) * | 2007-03-22 | 2010-02-0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amera |
JP5354879B2 (ja) * | 2007-07-24 | 2013-11-2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 |
US8681237B2 (en) * | 2008-01-23 | 2014-03-2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e-capture parameter variation |
US8248509B2 (en) * | 2008-08-01 | 2012-08-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registr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JP5310266B2 (ja) * | 2009-05-29 | 2013-10-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913176B2 (en) | 2008-09-05 | 2014-12-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focusing and photographing imag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
US10469738B2 (en) | 2008-09-05 | 2019-1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focusing and photographing imag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
JP4858525B2 (ja) * | 2008-11-04 | 2012-01-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メラ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制御方法 |
EP2437213A1 (en) * | 2009-06-16 | 2012-04-04 | Intel Corporation | Camera applications in a handheld device |
JP5453958B2 (ja) * | 2009-07-01 | 2014-03-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590850B2 (ja) * | 2009-10-15 | 2014-09-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
JP5441612B2 (ja) | 2009-10-23 | 2014-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457217B2 (ja) * | 2010-02-02 | 2014-04-02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5574157B2 (ja) * | 2010-03-16 | 2014-08-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2042773A (ja) * | 2010-08-20 | 2012-03-01 | Sony Corp | マウントアダプ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8515271B2 (en) | 2010-08-30 | 2013-08-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selecting imaging mode, and recording medium configured to store computer program |
JP4972202B2 (ja) * | 2010-10-29 | 2012-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ーインタフェースの表示装置 |
JP2012137600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Sony Corp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2221238A (ja) * | 2011-04-08 | 2012-11-12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設定用gui表示方法、撮像装置 |
JP5825834B2 (ja) * | 2011-04-28 | 2015-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827491B2 (ja) * | 2011-04-28 | 2015-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13061584A (ja) | 2011-09-15 | 2013-04-04 | Canon Inc | 光学機器 |
JP5904742B2 (ja) * | 2011-10-05 | 2016-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241907B2 (ja) * | 2011-11-28 | 2013-07-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ーインタフェースの表示装置 |
JP5930683B2 (ja) | 2011-12-01 | 2016-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896980B1 (en) * | 2012-09-11 | 2020-03-11 | Sony Corporatio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maging apparatus |
JP5657184B2 (ja) * | 2012-09-12 | 2015-01-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
US9467604B2 (en) * | 2012-12-03 | 2016-10-11 | Cogne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 camera lens flange to sensor distance |
JP2013145385A (ja) * | 2013-02-20 | 2013-07-25 | Nikon Corp | カメラ |
JP5701935B2 (ja) * | 2013-06-11 | 2015-04-15 | 富士ソフト株式会社 | 音声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認識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KR20150019710A (ko) * | 2013-08-14 | 2015-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JP5717834B2 (ja) * | 2013-12-19 | 2015-05-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6005050A (ja) * | 2014-06-16 | 2016-0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205523B2 (ja) * | 2015-03-30 | 2017-09-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合焦制御装置、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合焦制御方法、合焦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576114B2 (ja) * | 2015-06-17 | 2019-09-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835089B2 (ja) * | 2016-06-29 | 2021-02-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254592B2 (ja) * | 2019-03-29 | 2023-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10517207B (zh) * | 2019-09-19 | 2023-03-31 |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阵ccd积分时间自适应调节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27243B2 (zh) * | 1972-01-18 | 1976-08-11 | ||
JPS5436A (en) * | 1978-03-06 | 1979-01-05 | Kumiai Chem Ind Co Ltd | Coating for controlling harmful water organism |
JP2000292684A (ja) * | 1999-04-12 | 2000-10-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的撮像装置 |
JP2002014276A (ja) * | 2000-06-29 | 2002-01-18 | Tamron Co Ltd | 焦点情報表示装置付きカメラ |
CN1450398A (zh) * | 2002-04-05 | 2003-10-22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象装置以及摄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4854A (en) * | 1983-11-11 | 1987-06-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setting device for camera |
JPS60103331A (ja) | 1983-11-11 | 1985-06-07 | Canon Inc | 撮影情報設定装置を有するカメラ |
JPH02154235A (ja) | 1988-12-07 | 1990-06-13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露光間レンズ駆動可能なカメラ |
DE69133553T2 (de) * | 1990-10-15 | 2007-09-27 | Canon K.K. | Bildaufnahmegerät mit Wechselobjektiven |
JPH06100465B2 (ja) | 1991-06-07 | 1994-12-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焦点検出装置 |
JPH05127243A (ja) | 1991-11-07 | 1993-05-25 | Nikon Corp | 焦点状態を表示する表示装置 |
JPH07117677B2 (ja) | 1992-07-15 | 1995-12-18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H07168084A (ja) | 1993-12-14 | 1995-07-04 | Nikon Corp | 多点焦点検出カメラ |
US6249311B1 (en) * | 1998-02-24 | 2001-06-19 | Inframetrics Inc. | Lens assembly with incorporated memory module |
US6603885B1 (en) * | 1998-04-30 | 2003-08-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2053438B1 (en) * | 1998-05-26 | 2014-04-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ocus detecting device,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ocus |
JP2000137275A (ja) | 1998-11-04 | 2000-05-16 | Canon Inc | 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2000184257A (ja) | 1998-12-21 | 2000-06-3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US6195159B1 (en) * | 1998-12-30 | 2001-02-27 | Agfa Corporation | Lens testing system |
JP2001174690A (ja) | 1999-12-17 | 2001-06-29 | Canon Inc |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自動露出装置、自動調光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カメラ |
US6813442B2 (en) * | 2000-06-08 | 2004-1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utofocus system and camera system |
US6819867B2 (en) * | 2001-05-30 | 2004-11-16 | Panavision, Inc. | Hand-held remote control and display system for film and video cameras and lenses |
JP2003050990A (ja) | 2001-08-07 | 2003-02-21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を画像処理装置として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JP4373037B2 (ja) | 2001-08-31 | 2009-11-2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計測内視鏡装置 |
JP4373038B2 (ja) | 2001-08-31 | 2009-11-2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計測用プログラム |
JP3841152B2 (ja) | 2001-09-05 | 2006-11-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交換レンズ、デジタルカメラ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3161983A (ja) | 2001-11-27 | 2003-06-06 | Tamron Co Ltd | 距離計連動式カメラ |
JP2004135029A (ja) | 2002-10-10 | 2004-04-3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4138769A (ja) | 2002-10-17 | 2004-05-13 | Nikon Corp | 電子カメラ、及び電子カメラの焦点制御系統の検査方法 |
JP4477313B2 (ja) * | 2003-04-08 | 2010-06-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5181356A (ja) * | 2003-12-15 | 2005-07-07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影レンズ |
KR102355140B1 (ko) | 2020-07-28 | 2022-02-07 | 주식회사 토모큐브 | 저간섭성 광원과 다중 패턴 조명을 이용한 3차원 광회절 단층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
-
2003
- 2003-12-15 JP JP2003417349A patent/JP2005181356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12-13 US US11/008,975 patent/US787268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14 EP EP04029552.9A patent/EP1545122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4-12-15 CN CNA200710006260XA patent/CN101038362A/zh active Pending
- 2004-12-15 CN CNB2004100821137A patent/CN13063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11-30 US US12/956,274 patent/US85315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30 US US12/956,329 patent/US83956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2-08 US US13/762,732 patent/US87239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27243B2 (zh) * | 1972-01-18 | 1976-08-11 | ||
JPS5436A (en) * | 1978-03-06 | 1979-01-05 | Kumiai Chem Ind Co Ltd | Coating for controlling harmful water organism |
JP2000292684A (ja) * | 1999-04-12 | 2000-10-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的撮像装置 |
JP2002014276A (ja) * | 2000-06-29 | 2002-01-18 | Tamron Co Ltd | 焦点情報表示装置付きカメラ |
CN1450398A (zh) * | 2002-04-05 | 2003-10-22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象装置以及摄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23985B2 (en) | 2014-05-13 |
CN1637456A (zh) | 2005-07-13 |
US8531585B2 (en) | 2013-09-10 |
US7872684B2 (en) | 2011-01-18 |
US20130148001A1 (en) | 2013-06-13 |
US20110069214A1 (en) | 2011-03-24 |
US20110069202A1 (en) | 2011-03-24 |
EP1545122A1 (en) | 2005-06-22 |
CN101038362A (zh) | 2007-09-19 |
EP1545122B1 (en) | 2015-03-11 |
US20050140815A1 (en) | 2005-06-30 |
JP2005181356A (ja) | 2005-07-07 |
US8395690B2 (en) | 2013-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6303C (zh) | 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透镜装置 | |
CN1219395C (zh) |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 |
CN1100437C (zh) | 摄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摄象拾音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1607816A (zh) |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处理程序 | |
CN1766689A (zh) | 摄像装置 | |
CN1574898A (zh) | 图像摄取装置 | |
CN1577042A (zh) |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652575A (zh) | 头戴型照相机 | |
CN1681131A (zh) | 固体摄像元件及其设计支持方法及摄像装置 | |
CN1914536A (zh) | 透镜筒和配备透镜筒的成像装置以及透镜筒的装配方法 | |
CN1574892A (zh) | 用于获得具有图像振动校正的摄影图像的摄影装置和方法 | |
CN1320384C (zh) | 变焦距透镜及摄影装置 | |
CN190960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 |
CN101075072A (zh) |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 |
CN1084728A (zh) | 具有视线检测器的光学装置 | |
CN1912728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42803A (zh) | 变焦透镜和成像设备 | |
CN1922529A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533511A (zh) | 图像摄取装置和缩放透镜 | |
CN1856024A (zh) | 图像获取装置 | |
CN1515921A (zh) | 调焦镜头与使用调焦镜头的拍摄装置 | |
CN1941874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334489A (zh) | 便携式摄像机及附件 | |
CN1231784C (zh) | 投射光学系统、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
CN1445657A (zh) | 控制系统、记录装置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