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4031C - 自动铅笔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铅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4031C
CN1294031C CNB018007422A CN01800742A CN1294031C CN 1294031 C CN1294031 C CN 1294031C CN B018007422 A CNB018007422 A CN B018007422A CN 01800742 A CN01800742 A CN 01800742A CN 1294031 C CN1294031 C CN 12940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t body
sliding component
pen core
core
propelling penc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07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6493A (zh
Inventor
丸山茂树
边见寿郎
佐佐木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t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nt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t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6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6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40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0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27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tubelike writing-core guid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有效利用残留在笔前端的残芯的自动铅笔。此自动铅笔包括一根管轴,在管轴的前部具有一个形成书写笔芯通道的滑动构件,而且在管轴的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一个笔芯伸出装置。滑动构件和笔芯伸出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是共同行动和互锁的。这种结构提供良好的书写感觉并允许有效地使用书写笔芯。

Description

自动铅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铅笔,其中在一根管轴的前部具有一个形成书写笔芯通道的滑动构件,并且在管轴的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一个笔芯伸出装置。
发明背景
一种所述类型自动铅笔实例被表示在日本已审查实用新型发布号56-44191之中,它具有一根管轴以及一个可在管轴内部轴向移动地配置的笔芯容器,而且在该笔芯容器的前端固定地设置一个用来朝前方送出书写笔芯的夹头体。另外在该夹头体的前部环绕着夹头体布置一个夹头套环以便开关夹头体。
进而,在管轴的前端部固定一个前构件,该前构件具有一个允许笔芯穿过的通道,此外还配置一个已压配合笔芯止回构件的滑动构件,以致于该滑动构件能从前构件的一端伸出。
但是在上述已有结构中,经常在已脱离夹头体的变短剩余笔芯(以下称为残芯)后端与后续(或者说跟随)的新笔芯(以下称为后续芯)前端之间会产生间隙。这是由下述机构造成的。也就是说,在夹头体结束后退动作之前夹头体被一个夹头套环立即关闭并在夹紧后续芯的状态下后退。然而在此时,变短的残芯与后续新笔芯独立地定位并由前构件内的止回构件轻微地保持因而不后退。
一旦产生如同前述的间隙,残芯会在书写时因书写笔压而意外地后退,造成书写错误并且导致不正常感。
接着,厌恶上述现象的用户会从笔芯导引构件拔除残芯,并进行伸出后续新笔芯的操作。这会造成无法有效使用残芯的状况。
发明概述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传统结构中出现的缺陷并能有效使用残芯的自动铅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管轴,在管轴前部具有一个形成书写笔芯通道的滑动构件,在管轴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笔芯喂送装置,滑动构件同笔芯喂送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的后退动作连动,由此在作为该笔芯喂送装置的一个构件的夹头体夹持笔芯之前,使滑动构件和笔芯喂送装置直接配合并且在直接配合状态下使滑动构件和笔芯喂送装置后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一个位于第二夹头体后部的第一夹头体,第二夹头体用来夹紧和放开笔芯,第二夹头体具有用来轻微地夹持笔芯的止回构件,第一和第二夹头体的后退动作是连动的,由此在第一夹头体夹持笔芯之前,使第一夹头体和第二夹头体直接配合,在直接配合状态下使第一和第二夹头体后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一个滑动构件,它具有一个笔芯通道并位于一管轴的前部;一个笔芯喂送装置,它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轴的内部;其中,在一个按压驱动构件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直接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一个滑动构件,它具有一个笔芯通道并位于一管轴的前部;一个笔芯喂送装置,它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管轴内部,其中通过推压管轴,使滑动构件后退。
在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结构中,当滑动构件后退时,剩余(残)芯在与一根后续芯接触的状态下后退。
附图简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2为图1所示铅笔部分的扩大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4、5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动作。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局部剖出扩大透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局部剖出透视图。
图11为图10结构中所示滑动构件的透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向断面图。
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的扩大透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断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滑动构件断面图。
图17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19为图18所示结构的局部剖出扩大透视图。
图20~25显示该自动铅笔的动作模式。
图26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铅笔的纵向断面图。
图27为图26所示结构的局部剖出扩大透视图。
图28表示书写笔芯被抓紧或者说把持的状态。
图29显示该铅笔的动作模式。
图30~32显示一种滑动构件实例。
图3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自动铅笔的纵断面图。
图34~36为图33中所示构件的扩大图。
图37、38为表示笔芯把持机构动作模式的纵断面图。
图39~42为表示笔芯把持机构动作的断面图。
图43表示一种滑动构件的结构。
图44表示图43所示滑动构件的一种变形。
图45为表示该滑动构件动作的图。
图46、47表示该滑动构件的多种变形。
图48~51表示安装在本发明自动铅笔上的一种夹头体实例。
图52为表示该夹头体组装方法的图。
图5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自动铅笔的纵断面图。
图55~58为显示该铅笔动作的断面图。
图59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自动铅笔的纵断面图。
图60~63表示用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夹头体的成型装置实例。
图64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自动铅笔的纵断面图。
图65~67为图64中所示部分的扩大图,也显示一种动作模式。
图68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自动铅笔一部分的断面图。
图69显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夹头体的一种变形。
图70~73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夹头体的多种进一步变形。
图74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自动铅笔的纵断面图。
图75为图74中所示部位的断面图。
图76~79为显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结构的动作模式的断面图。
图80为表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一种变形的断面图。
图81为表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的断面图。
图8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自动铅笔的断面图。
图83~86显示图82所示第二十实施例铅笔的动作模式。
图87~89显示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结构,其中图87为扩大断面图,图88为横断面图,图89为动作模式说明图。
图90~9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结构的断面图,而且还显示其动作。
图94~99为一种自动铅笔一部分的断面图,显示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形。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现在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管轴1的内部能轴向(或者说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笔芯容器2,在该笔芯容器2的前端具有一个夹头体5,它被固定在此处并能通过一个中间连接件3和一个笔芯导引件4被打开。该夹头体5的前部周围具有用来开关夹头体5的夹头套环6。
另外,在管轴1的前端具有一个前构件9,它与前端通过压入构件7及连结构件8以螺纹连结等手段可释放地接合。不过该前构件9与管轴1整体形成也可。在前构件9的内部能轴向移动地配置滑动构件10,而且该滑动构件10具有一个用适当橡胶材料制成并压配在滑动构件10内以便提供轻软地保持一个书写笔芯以防该笔芯回缩的笔芯止回构件11。标号12为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笔心保护管,它被压配合在滑动构件10的前端内,不过与滑动构件10整体形成也可。
在图1说明中,参考字母S为将前述夹头体5或笔芯容器2等往后方施压的螺旋弹簧等弹性构件。管轴1由透明材质制成,滑动构件10和笔芯止回构件11等其它构件同样也由透明材质形成,因此用户能观察到书写笔芯的动作。
其次,详细说明夹头体5以及滑动构件10。在夹头体5的前端外部形成一个外凸缘部13。另外在滑动构件10的后部形成一个筒状部14,该筒状部14从所述后部伸出并且具有一个与前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的内凸缘部15。
夹头体5由两分割或三分割或四分割夹头片构成所谓的弹簧夹头并且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未把持笔芯的状态下牢固地关闭着,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从前述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脱出。换句话说夹头体5与滑动构件10相互分离并能在需要时能组合。
滑动构件10穿插在前构件9内,但是在构件9和10之间可加上一个摩擦力(即阻力),从而形成一种软接合。但是该摩擦力被设定为小于止回构件11相对于书写笔芯的摩擦力。在未把持笔芯的状态下防止滑动构件10的移动,就能防止产生滑动构件10的移动声音,在此处,该移动声音是一种噪声,它多半是在滑动构件10的中间台阶部顶靠到前构件内台阶部时和晃动铅笔时所发出的声音。
在前构件9的内面前方形成一个内台阶部17,它与滑动构件10的前端面16接触,以便限制滑动构件10的前进量。
下面说明动作情况。图2显示一种状态,其中离开夹头体5的变短残芯A由笔芯止回构件11保持而后续芯B由夹头体5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将笔芯容器2向前推,则夹头体5与夹头套环6一起前进,因而后续芯B也一起前进。于是,前行的后续芯B向前推动残芯A,不过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残芯A由笔芯止回构件11保持,因此滑动构件10与残芯A一起前进。在这种状态下,当滑动构件10的中间台阶部16接触到前构件9的内台阶部17时,会限制滑动构件10的前进移动。由于所描述的动作,固定在滑动构件10上的笔芯保护管12相对于前构件9前行,所以从该前构件9突出的长度变得比初期状态长度还多。
当笔芯容器2进一步前进时,残芯A被后续芯B向前推动并且在笔芯保护管12内前进,由于保护管12被阻止运动,因而后续芯B从其端部伸出。在一个短时间内,夹头套环6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后端,限制其进一步的前进移动,因而夹头体5被释放,张开其接合(夹紧)段,借此放开后续芯B。
在这种状态,解除笔芯容器2的前进移动,则夹头体5与放开后续芯B一起后退。在夹头体5这一后退期间,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也使滑动构件10后退。在这一瞬间,残芯A由滑动构件10的笔芯止回构件11轻微地保持,所以在维持残芯A突出状态的同时与滑动构件10一起后退,这用来使已从夹头体5放开的后续芯B后退。
接着夹头体5被夹头套环6关闭,以便夹紧和缩回后续芯B,不过因为如前述残芯A与滑动构件10一起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产生间隙。
尽管残芯A由于前述动作而后退,不过由于与滑动构件10一起相对于前构件9后退,因而相对于笔芯保护管12(滑动构件10)则未后退。其结果为,不致减少而是维持残芯A从笔芯保护管12突出的长度。
下面将参照图3~5说明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为将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夹头体与滑动构件的连动装置加以变形的变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夹头体18未形成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凸缘部分13的部分,而形成一种对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施加摩擦阻抗的结构。给内凸缘15提供该摩擦阻抗的例子是:使夹头体18前方外周面的外径比滑动构件10内凸缘部15的内径稍大;另外至少在一个接触面涂上橡胶之类弹性材料也可。作为替代,压纹或使表面粗糙也可。
其次说明动作。在夹头体18把持着笔芯的动作原始状态(参照图3),夹头体18的前方外周面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的内侧。在此瞬间,当夹头体18与夹头套环6一起前进时,由于夹头体18及内凸缘部15相互摩擦接合,因而滑动构件10也前进。当然由笔芯止回构件11夹紧的残芯A和由夹头体18保持的后续芯B也都前进。
进而,在夹头体18及滑动构件10前进时,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滑动构件10的中间台阶部16接触到前构件9的内台阶部17,因而阻止滑动构件10的前进移动(参照图4)。但是夹头体18由于能够进一步前进,因而夹头体18与滑动构件10内凸缘部15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被解除。由于夹头体18进一步前进,残芯A在笔芯保护管12内前行。
接着夹头套环6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后端,夹头体18张开,以便放开后续芯B(参照图5)。此处,在解除夹头体18的前进动作时,夹头体18利用弹性构件S而后退,并且夹头体18的前方外周面与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再度接触,并且借助于接触摩擦阻抗力使滑动构件10也后退。随着此滑动构件10的后退,由笔芯止回构件11保持的残芯A也后退,不过此残芯A也用来使从夹头体18释放的后续芯B后退。
接着夹头体18被夹头套环6关闭,以便夹紧后续芯并使其后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残芯也与滑动构件10一起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产生间隙。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中,在夹头体完全未夹紧笔芯的情况下,由于该夹头体前端外周面的外径变得比滑动构件内凸缘部的内径还小,因而夹头体容易组装到滑动构件上。另外,在利用自动组装机等进行零件组装时,由于能够使夹头体的前部具有恒定的外径,因而也能有效应用零件喂送机械。
下面参照图6说明第三实施例,其中,在滑动构件19的后端外周面形成外凸缘部20,并且在夹头体21的前端形成一个通过筒状部22的内凸缘部23。
通过使夹头体位于滑动构件的外侧,使这些零件能容易地进行组装。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在夹头体上形成的细缝宽度来限制夹头体的孔径缩小量。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反,夹头体向外张开,而且在这种向外张开状态进行组装,因而并没有如前述的限制。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滑动构件能有效地后退到所述筒状部内,因而能在使用后将笔芯保护管收容于前构件内。
参照图7、8说明第四实施例。除了止回构件之外,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笔芯止回构件24被覆盖在笔芯保护管12的内表面上。该止回构件24由橡胶状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或NBR制成。
该笔芯止回构件24可嵌入笔芯保护管12之中。作为替代,可使用电成形法在笔芯止回构件24的一个表面上附着铁离子,从而在止回构件24周围形成笔芯保护管12。
如上所述,笔芯止回构件24被配置在笔芯保护管12上,因此即使是残芯A变得很短也能够保持,因而能有效地使用笔芯。
如第四实施例所示,作为一种有效地使用残芯A的装置,笔芯保护管可被压配合到前构件,另外,笔芯保护管25可与前构件9整体形成(参照图9所示第五实施例)。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缩短止回构件26和笔芯保护管12前端之间的距离,就更加能保持或者说牢固夹紧已变短的残芯A,因而可以极有效地使用残芯直至极短的剩余长度。
下面参照图10、11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笔芯止回构件和笔芯保护管与滑动构件整体成形。更具体地说,在滑动构件28的内面中间部形成由复数块分割片所构成的笔芯止回构件29,而且在该笔芯止回构件29的内面上形成实际保持笔芯的梯形突起30。另外在滑动构件28的后方形成朝向后方延伸的相对卡合构件31,而且在该卡合构件31的后端内面形成内凸缘部32。此内凸缘部32与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以便与后者连动。
在滑动构件28的前部也一体成形有笔芯保护管部33。在这样形成的笔芯保护管33的前方部位形成朝向前方缩小孔径的圆锥部34。当书写时能清楚看见笔芯前端,因而能正确地完成书写。
由于笔芯止回构件和笔芯保护管与滑动构件整体成形,零件制作和组装的费用当然可以削减。另外,如果滑动构件的后端部被分开从而提供对开形卡合片,夹头体与滑动构件之间的组合作业会变得容易。
图12显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它是第六实施例的变形。在滑动构件35的笔芯保护管36上形成一个细缝37,并且在笔芯保护管36的内面形成保护笔芯的突起38。换句话说,笔芯止回构件(即突起38)在笔芯保护管36上形成,因而即使是残芯用得特别短之后也能够可靠地保持,所以能够有效地使用残芯。
图13、14显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滑动构件的筒状部相对于滑动构件分离和独立地形成,并且这些构件相互摩擦接合同时能相互滑动。具体地说,在滑动构件39的后方外面安装一个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所形成的O形密封圈40,而且一个筒状构件41被安装到前述滑动构件39的后部。O形密封圈40与滑动构件分离地制成,但是它们也可做成整体结构,例如在滑动构件的外周面形成圆周状肋即可。另外在前述筒状构件41的后端内周面形成有与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的内凸缘部42。此实施例的动作模式与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但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书写结束缩回笔芯时,如果笔芯保护管12与一个书写表面接触,就能使该笔芯保护管12完全收容在前构件9内。这是由于固定笔芯保护管12的滑动构件39能克服O形密封圈的摩擦阻抗在筒状构件41内朝后方滑动。
参考标号43为用来防止滑动构件39从筒状构件41掉出的限制套环,如果O形密封圈的摩擦阻抗力充足,套环43可以取消。然后,在不附设限制套环情况下,滑动构件与筒状构件的组合,分解皆容易,而且万一笔芯卡住时,修复作业也容易。
图15显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第9实施例为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及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的表面形成阳螺纹44及阴螺纹45。当组装夹头体5与滑动构件10时,夹头体5牢固地闭合以便组装到滑动构件10上;相反,当分解它们时,使夹头体相对滑动构件旋转以便松开它们之间的螺纹连接。
图16(本发明第十实施例)和图17(第十一实施例)显示一些结构,这些结构使夹头体与滑动构件易于组装和分解。在图16中,在滑动构件46的筒状部47上形成一个细缝48,因而筒状部47借助于细缝48容易打开,使得夹头体相对于滑动构件的组装和分解都容易。这与图11所示的第六实施例有些相同。在图16中参考标号49表示与夹头体的外凸缘部接触的内凸缘部。
另外,在图17所示实施例中,细缝48做得比图16细缝大,因而将前述筒状部变成具有臂50的棒状结构50,并且在滑动构件46的中间部形成一个凹部51,此外在前构件9的内面上形成与该凹部51嵌合的纵向沟槽之例。当前构件9与管轴1分离时,滑动构件也被推进与夹头体一起从前构件脱出,不过实际上由于滑动构件与前构件9嵌合而无法完全脱出;其结果:在滑动构件46的臂50扩大或者说张开。因此滑动构件与夹头体脱离。万一笔芯在滑动构件内粉碎时也容易修复。
下面将参照图18、19说明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零件则省略其说明。在滑动构件10的外周面上一个橡胶状弹性材料等形成的O形密封圈52被可滑动地压配合在前构件9的一个内表面上。不过这个O形圈也可用在滑动构件10上整体成形的一个突部之类来代替。前构件9相对于滑动构件10的滑动阻抗力被设定为大于笔芯相对于止回构件11的滑动阻抗力。换句话说,当后续芯B要推出残芯A时,滑动构件10也要一起推出,但是滑动构件10与前构件9之间的滑动阻抗力足够强,因而滑动构件10维持静止状态,相反,残芯A被推出。
夹头体5由两分割或三分割或四分割的夹头片所构成,即是所谓的弹簧夹头,所以如果在未把持笔芯的状态下强行关闭,则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从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脱开。也就是说夹头体5与滑动构件10能相互组装和分离。
滑动构件10的中间台阶部17与前构件9的前方内表面接触,且形成用来限制滑动构件10前进量的内台阶部18。
下面说明其动作模式。图18~20显示下述状态:离开夹头体5的残芯A由止回构件11保持,后续芯B由夹头体5保持或者说夹紧。以此状态将笔芯容器2向前推压时,夹头体5与夹头套环6一起在筒状部14内前进,因此由夹头体5夹紧的后续芯B也前进。与后续芯B的前进一起残芯A也要前进,不过由于残芯A由止回构件11保持,因而滑动构件10也要前进。然而实际上,由于滑动构件10相对于前构件9的滑动阻抗力被设置为大于笔芯相对于止回构件11的滑动阻抗力,因而在滑动构件10在一个停止位置维持静止状态的同时残芯A前进,因而从该滑动构件10的前端(即笔芯保护管12的一端)突出。附带说说,如果前述的滑动阻抗力关系颠倒,其结果是:滑动构件10最先前进,接着笔芯延迟地从滑动构件10的端部伸出,这造成一些有毛病的感觉。
在夹头体5和夹头套环6等进一步前进时,夹头套环6的前端接触滑动构件10的后端,从而阻止夹头套环6的前进移动(参照图21)。
但是由于夹头体5进一步前进,夹头体5脱离夹头套环6,因此在这时解除后续芯B与夹头体5之间的接合。
在这种状态下,夹头体5进一步前进,直至夹头体5的前端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内台阶部10a为止,接着夹头体5用来使该滑动构件10前进。此时由于残芯A被止回构件11轻微保持,因而残芯A随着滑动构件10的前进而前进。不过由于后续芯B从夹头体5上放开,因而后续芯B靠自体重量落下而前进,与前述残芯A保持接触状态(参照图22)。
接着,当滑动构件10的中间台阶部16接触到前构件9的内台阶部17时,滑动构件10的前进移动受到限制。这在图23中表示出来。
经由上述动作,笔芯(即后续芯B以及残芯A)及固定在前述滑动构件10的笔芯保护管12相对于前构件9前进,所以从该前构件9的前端突出的长度比初期状态还多。
现在,当解除笔芯容器2的前进移动时,放开后续芯B的夹头体5以及不接触筒状部14内任何物件的外凸缘部13向后移动。如果滑动件10与前构件9之间的接触阻抗比夹头体5与滑动构件10之间的接触阻抗还大,外凸缘部13能在接触状态下移动。换句话说,在滑动构件10静止的状态下夹头体5足以后退移动。在此后退过程中当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到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时,滑动构件10后退,稍后夹头体5被夹头套环6关闭,再度把持或者说夹紧后续芯B(参照图24)。由于上述这些动作,残芯A被滑动构件10的芯保持构件11轻微保持,所以维持残芯A在保持其突出长度的同时随着滑动构件10一起后退。另外,由夹头体5保持的后续芯5与该夹头体5一起后退。
由于前述动作,后续芯B及残芯A与滑动构件10一起相对于前构件9后退,然而相对于笔芯保护管12(滑动构件10)则未后退,因此不致减少从笔芯保护管12所突出的长度(参照图25)。
另外,滑动构件10借助于O形密封圈52压配合到前构件9内表面并与后者接触,因而按压操作解除后仍保持其位置,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在笔芯重力下落时可能产生的间隙。
图26、27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为了简化起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零件则省略其说明。在滑动构件10的后端与连结构件8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53,将滑动构件10向前推动。在夹头体5张开时,向前压迫滑动构件10的弹性构件53的弹力大于外凸缘部13相对于滑动构件10筒状部14内面时的滑动接触力。换句话说,无论滑动构件10是否与外凸缘部13的筒部内面14可动接触或者可动地插入后者,滑动构件10总是被向前推压。
然而,夹头体外凸缘部未接触到滑动构件筒状部内面的夹头体也可使用。在夹头体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考虑到弹性疲乏,一般是采用较大的膨胀或者说张开量。因而弹性构件有时接触到滑动构件的筒状部内面。此处,加大筒状部的内径使夹头体外凸缘部不致接触到筒状部内面是可能的,不过这必须加大筒状部的外面,其结果是:前构件的尺寸也变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夹头体的张开尺寸也变大,因而如果笔芯稍微变弯或者比所需稍小,则会造成在偏离夹头体笔芯把持部的位置夹持笔芯(参照图28),从而可能对笔芯伸出动作造成方向障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构件的筒状部做得较小,在此同时使夹头体的外凸缘部接触到筒状部的内面,从而限制夹头体张开量,并允许它在预定的正确位置夹紧笔芯。
下面说明动作,夹头体以及滑动构件的前进动作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十二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当笔芯容器2的前进移动被解除时,夹头体5在夹紧口张开和外凸缘部13磨擦筒状部14的内面的状态后退,但由于具有筒状部14的滑动构件10被弹性构件53朝前压迫,滑动构件10不后退。接着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触到前述滑动构件10的内凸缘部15,从此时起滑动构件10开始后退(参照图29)。这当然要克服弹性构件53的弹动力。
夹头体5被夹头套环6强制关闭,再度把持后续芯B,此时,以一种与传统的过去技术结构同样的方法使夹头体5稍微后退,但也使滑动构件10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尽管后续芯B或残芯A由于上述动作而后退,笔芯与滑动构件10一起相对于前构件9后退,然而相对于笔芯保护管12(即滑动构件10)则未后退,所以不致减少从笔芯保护管12突出的长度。
滑动构件10与夹头体5的外凸缘部13接合,因而按压操作解除后仍持续维持该后退位置,所以不致因弹性构件53的压力或自体重量而落下,造成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的任何间隙。
然而,在上文所述的先前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及滑动构件由不同的构件制成并在需要时相互组装,不过如图30、32所示,利用射出成形等方法在滑动构件的后部做成一个有弹力的部分也可。具体地说,这种结构的有弹力的部分能被变形,在滑动构件54的后部形成一个筒状部55,在该筒状部55的后部形成一个网目状弹性变形部56。
图31表示一个利用射出成形方法以树脂材质形成的滑动构件54和夹头体57的实例。如前所述,此树脂制的夹头体57,在张开的状态下是以其外周面接触筒状部55的内周面,从而限制其张开量。尤其是,该张开量做得比书写笔芯的直径稍小。这当然是为了将笔芯把持在其正规的位置。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是在滑动构件的后方形成弹性的可变形部位,但是一旦需要,可在滑动构件的前方设置一个张紧弹簧。作为替代,用一块磁铁向前压迫滑动构件也可。
图33~36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管轴58的内部能轴向移动地配置一个笔芯容器59,在该笔芯容器59的前端固定一个能开关的夹头体60。在笔芯容器59的前部设置一个用来开关夹头体60的夹头套环61。另外,在管轴58的后部压配合一个笔夹62的基部62a,而且在笔芯容器59的后部可拆卸地安装一个橡皮擦63。参考编号64为遮盖橡皮擦63的套盖,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笔芯容器59的后部。
此外,在管轴58的前端,以螺纹连接等方法可拆卸地固定着前构件65,并且覆盖一个由橡胶材质做成的抓紧构件66,所述抓紧构件横盖和延伸在管轴58和前构件65之间,使构件65和58不会意外地相互脱离。另外在前构件65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一个滑动构件67,并在该滑动构件67的内部压配合一个由橡胶材料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笔芯止回构件68以便轻微地保持笔芯。如果需要,可在该止回构件后部安装由适当树脂做成的笔芯导引构件。参考编号69表示一根笔芯保护管,它与滑动构件67的一端成一整体。笔芯保护管69也可用金属管形成并且压配合。参考字母S向后弹性压迫夹头体60和笔芯容器59的螺旋弹簧。
下面进一步说明夹头体60以及滑动构件67。在夹头体60前端外面具有呈相对关系的突部70、70。另外在滑动构件67的后部设置一个筒状部71,在该筒状部71的中间部具有一个与夹头体60的突部70、70接合的卡合孔72(图35A、35B、35C图)。在筒状部71具有朝前端逐渐倾斜的倾斜面73(参照图36),它使夹头体60的突部70、70易于平滑地插入到卡合孔72之中。也就是容易将夹头体60组装到滑动构件67之中。
在滑动构件67的后端与管轴58之间设置一个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74以便向前方弹性压迫滑动构件67。把突起70、70除外,在缘部75与滑动构件67的筒状部71内面滑动接触时,弹性压迫滑动构件67的弹性构件74的弹动力也比缘部75的滑动摩擦力还大。也就是说,不论夹头体60的缘部75是否与筒状部71内面可滑动接触,滑动构件67总是被推而向前运动。
还有,夹头体60具有由两分割、三分割或四分割轮廓的弹簧夹头机构。另外,前构件65的内面前方接触滑动构件67的中间台阶部76,且形成限制滑动构件67前进量的内面台阶部77。
下面说明夹头体60与滑动构件67的组装方法。在未把持笔芯的状态下(图37所示的状态),将夹头体60的突部70、70压靠到滑动构件67(即筒状部71)的后端,使得在前构件65内前部上的夹头体60的头部直径缩小(参照图38),接着前述突部70、70到达卡合孔72,此时夹头体60的突部70、70被释放,因而夹头体的头部张开。此处夹头体60的突部70、70自由地插入到卡合孔72之中,从而形成为不易分离的状态(即图33所示状态)。
其次,详述用来防止笔芯后移或者说缩回到后部的笔芯止回构件68。在此笔芯止回构件68沿着全长具有一个笔芯通道68a,该笔芯通道具有比书写笔芯直径稍大但没有大到允许两根笔芯同时通过的口径。然后该笔芯通道68a的前部形成比所用笔芯直径稍小的孔径的止回部68b。此止回部68b轻微地保持笔芯,阻止笔芯回缩或者说后退。然而在笔芯保持在止回部68b的状态,由于是以棱线保持笔芯,因而能够防止因残芯在书写时旋转。另外,笔芯插孔68a还形成一个相对轴线方向呈面对关系的沟部68c,沟部68c比笔芯直径还小,而且沟部68c沿着止回构件68的全长形成。进而,在与止回部68b邻近的区域,沟部68c一直延伸到止回构件68的外周缘部为止。也就是说,止回部68b附近的沟部68c呈细缝状轮廓。在实际上用来保持笔芯的止回部68b施加弹性作用,吸收笔芯口径的参差不齐。在所描述的该实施例中沟部68c在两个处所形成,不过沿径向形成在三个处所或四个处所皆可。另外,做成断面为三角形状的沟部也可。然而,在笔芯通道68a的上方形成一个圆锥部68d,以便于将笔芯导入笔芯通道68a。
另外,止回构件68用树脂材质形成。射出成形时的浇口(即一个模腔用孔)位置在相对于笔芯通道68a的轴线呈直角的方向并处于形成前述沟部68c的部位(参照图35A~35C)。借助于从芯头具有较高强度的方向流入树脂,能防止芯头的弯曲和折损。另外,沟部68c在止回构件68压配合到滑动构件67时起到吸收笔芯直径尺寸参差不齐的作用,还起到维持适度的固定强度的功能。也就是说,因沟部68c造成的止回构件68的弹性变形得到有效利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笔芯通道68a与止回部68b一体形成,不过它们也可相互分离地形成,使止回部可位于具有笔芯通道的构件前方,例如,如同图53所示。
其次,说明一种动作模式。图33、34的状态为脱离夹头体60的残芯A被止回构件68保持而后续芯B被夹头体60保持的状态。滑动构件67利用弹性构件74而朝向前弹性施压,但是由于筒状部71的卡合孔72后端与夹头体60的突部邻接接合,因而限制滑动构件67的前进移动。
在上述状态将笔芯容器59推压到前方,则夹头体与夹头套环61一起在无接触的状态下在筒状部71内前行,但是由于弹性构件74弹性压迫滑动构件67,因而滑动构件67也在卡合孔72与突部70之间的卡合状态被保持的同时前进。因此由夹头体60把持的后续芯B以及由止回构件68把持的残芯A都与滑动构件67一起前进。
接着滑动构件67的中间台阶部76紧靠前构件65的内台阶部77,而阻止滑动构件67的前进移动(参照图39)。但是夹头体60的突部70自由地插在卡合孔72中。因而尽管夹头体60、夹头套环61、后续芯B以及残芯A都进一步前进,在夹头套环61紧靠滑动构件筒状部71后端时夹头套环61的移动被阻止。然后在此时,夹头体60张开,从而放开后续芯B,并且夹头体60的缘部75接触到滑动构件67的筒状部71内面(参照图40)。
当笔芯容器59的前进移动被解除时,夹头体60在自身保持部张开而且缘部75沿着筒状部71的内面磨擦滑动的状态后退,但是由于具有筒状部71的滑动构件67由弹性构件74弹性压迫,因而滑动构件67不后退。接着当突部70接触到滑动构件67的卡合孔72后端时,滑动构件67开始其后退动作(参照图41)。这当然是克服弹性构件74的弹动力而完成的。
接着夹头体60被夹头套环61关闭,再度把持后续芯B(参照图42)。在这种状态下,与过去技术同样地,夹头体60稍微后退,不过由于滑动构件67也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由于前述动作,后续芯B和残芯A后退,但是笔芯A和B是与滑动构件76一起相对于前构件65后退。因而笔芯A和B相对于笔芯保护管69(滑动构件67)没有后退,所以不致减少从笔芯保护管部69所突出的长度。
另外,滑动构件67与前述实施例同样地与夹头体60的突部70接合,因而在按压操作解除后仍维持其后退位置,所以不致因笔芯自重而落下,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在前述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及滑动构件做成分离构件,不过如图43所示,它们也可用喷射成形之类适当方法形成为单体结构。至于本实施例中的可弹性变形部位,在滑动构件78的后方形成能自由伸缩的网目状弹性变形部79即可。
下面参照图44说明一种变形结构。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滑动构件80的筒状部81形成一个卡合孔82,并且形成比夹头体60的突部70还窄幅的细缝83。另外在筒状部81的后端形成倾斜面84,使突部70易于安装到卡合孔82。
当夹头体60的突部70推接到倾斜面84时,筒状部81在细缝83的中心处弹性变形(参照图45),因此突部70被可靠地导入到卡合孔82内。
另外在与前述倾斜面84相对的位置,卡合孔82的内面形成一个倾斜面85。内面倾斜面85允许夹头体60与滑动构件67分离。换句话说,万一在滑动构件内折断笔芯,能使这两个构件60和67分离从而轻易地进行修复。
下面参照图46说明卡合孔的一个变形例。在滑动构件86的筒状部87上以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方法形成一个卡合孔88,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还形成一个与卡合孔88连通的L型导引沟89。该导引沟89延伸到筒状部87的端部为止。在这个变形中,夹头体60与滑动构件86用相对旋转的方法进行组装(参照图47)。这种构成更加容易组装,另外在滑动构件内折断笔芯时,夹头体与滑动构件也容易分解。
然而,本实施例由于夹头体从夹头套环的突出长度较小,对于要被紧密接触的弹性构件来说也有距离,因而必须在推压套盖推进夹头体前进一些距离的同时使滑动构件旋转来进行组装。不过在这一点上,如果夹头体做得较长,则不使该夹头体前进也能够组装滑动构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卡合部做成贯穿孔形式,因而容易加工,特别是用射出成形法成形滑动构件时,能够以低价制作成形模具,另外尺寸精度也能确保。
另外,在夹头体60的前端形成与夹头体60形状相应的扇状隆起部90(参照图48、49)。此扇状隆起部90用作在夹头体60压配至笔芯容器59时的推出部。后文将详述一种压配合方法。在这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扇状隆起部的替代物如图50所示,在夹头体60前面的中央部位隆起一个小山形状部分也可,另外作为一种进一步的变形,如图51所示,从突部70朝前持续延伸形成夹头体60的前端也可。
下面参照图52说明夹头体60与笔芯容器59的组装方法。开始时竖立笔芯容器59并从上方(前方)将弹性构件S插入笔芯容器59。接着从笔芯容器60的上方装入管轴58,此后从管轴58的上方装上夹头套环61,再插入本实施例的夹头体60。接着使推压构件91接触紧靠夹头体60的隆起部90,使其对推压构件91施加向下的力量。因而夹头体60经由隆起部90承受推压构件91的力量,而且夹头体60的下部压配合到笔芯容器59。此时,如果推压构件91对夹头体60施加过大的力量,则夹头体60前端部的隆起部90朝外或朝内变形,从而阻止夹头体前部的变形。换句话说,不致使要接触到夹头套环61的夹头体前部变形,因而能够在保持预定形状的情况下完成组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夹头体60的前方外周部形成突起70,而且突起70与滑动构件67接合,因而限制滑动构件67从而消除残芯A与后续芯B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突起70的形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一旦突起70变形,会造成滑动构件67后退位置参差不齐;其结果是:也造成笔芯伸出长度参差不齐。在一些情况下,突起70会因此损坏或断裂,使滑动构件不能后退到预定位置。为了防止这种缺陷,形成上文所述的隆起部90是符合需要的。
图53、54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与第十四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和结构附注相同的参考编号。在管轴58的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笔芯容器59,在笔芯容器59的前端固定地放置着夹头体60。在夹头体60的前部环绕着用来开关夹头体60的夹头套环61。另外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S被设置在笔芯容器59与管轴58的内面台阶部93之间,以便弹性压迫夹头体等零件。因此,笔芯容器59、夹头体60、夹头套环61以及弹性构件S这样一些零件构成笔芯喂送装置94。
另外,在管轴58的前部,利用螺纹连接之类方法可拆卸地固定着前构件65,而且在前构件65上可滑动地设置从其前端突出的滑动构件67。在该滑动构件67内部,配置笔芯导引构件95,以及用来轻微地保持笔芯并阻止笔芯后退的由硅树脂、NBR之类弹性材料形成的止回构件96。笔芯导引构件95及止回构件96与前构件65整体形成也可。进而,在滑动构件67后部形成筒状部71,并在筒状部71上按相对关系形成窗孔72。在筒状部71上形成与窗孔72相连的细缝,因此若对筒状部71施加外力它就能借助于弹性变形而张开。在窗孔72上活动地插入在夹头体60的外周上形成的突部70。
在前构件65的内面后部形成一个台阶部97,该台阶部97为阻止夹头套环61前移的限制部。当夹头套环61接触到台阶部97时,夹头体60张开以便放开被夹紧在此处的笔芯。
夹头套环61与台阶部97之间的距离V小于夹头体60的突部70和滑动构件67的窗孔72前端部之间的距离W。换句话说,夹头套环61接触到台阶部97以便张开夹头体60,在此之后,夹头体60的突部70才接触到窗孔72的前端部。具体地说,距离V被预定为比距离W短约0.1mm。如果该差值在0.05mm~1.0mm之间,此结构就能正常工作。然而如果该差值为1.0mm此结构也能工作不过笔芯的突出量变多,限制笔芯的突出长度变得有些麻烦。
在滑动构件67的筒状部71与管轴58的邻近部分之间形成一个间隙X,该间隙被设定为小于夹头体60与滑动构件67的嵌合距离Y。换句话说,在夹头体60的突部70插入(或者说组装)到滑动构件67的窗孔72时,窗孔72近旁的筒状部71张开,在前构件65安装到管轴1之后,筒状部71的张开受到限制,因此突部70相对于窗孔72的活动插入关系能被保持。换句话说,突部70被固定在窗孔72中不致从窗孔72脱出。进而,本实施例的滑动构件具有一个细缝83,它与第十四实施例变形结构的细缝类似,细缝83具有这样的宽度,以致于当该细缝由于滑动构件安装到前构件而张开时夹头体的突部也不会掉出。也就是说,夹头体突部70的宽度与细缝83的宽度之差大于前构件65的内径与滑动构件67的筒状部外径之差。
前构件65的内面肋65a与滑动构件67之间设置由橡胶材料所形成的O形密封圈,以便提供滑动摩擦阻力。滑动构件67相对于前构件65的阻抗力被设定为大于笔芯相对于止回构件96的阻抗力。换句话说,在笔芯与夹头体60一起前进时,滑动构件67相对于前构件65的移动受到限制。顺便说一说,止回构件的笔芯保持力最好在20gf~100gf范围内选定。比该范围低(小于20gf)会导致笔芯滑落,而比该范围高(大于100gf)则会造成笔芯喂送动作困难。在上述这个本发明实施例中,O形密封圈98是与前构件65的内面肋65a滑动接触。替代该内面肋65a,O形密封圈98也能与筒状部的内面接触,不过考虑到O形密封圈的意外变形和被空气压缩,形成肋状结构是符合需要的。
另外,在管轴1的后部压配合一个笔夹62的基部62a,而在笔芯容器59的后部可分离地安装一个橡皮擦63。遮盖橡皮擦63的套盖64可分离地安装在笔芯容器59上。在管轴58的前部装有橡胶材料制成的抓紧构件66,该抓紧构件横跨和延伸在管轴1的凹部58a及前构件65的凹部65b之间。这能防止前构件65相对于管轴1的松动和不适,并且允许直到前构件65的前方为止以手指把持操作。此构成与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基本相同。
下面说明其动作情况。图53显示离开夹头体60的残芯A被止回构件96保持而后续芯B被夹头体60保持的形态。滑动构件67由夹头体60的突部70往后推动。
在将笔芯容器59前推时,夹头套环61和夹头体60以及由夹头体60把持的后续芯B和残芯A同时前进,在此处残芯A由后续芯B推动残芯A由滑动构件67的止回构件96轻微地保持着,因而滑动构件67也要一起推动前进,不过由于滑动构件67相对于前构件65的滑动摩擦阻抗相对较大,因此滑动构件67仍不移动,而残芯A在止回构件96内滑动,从滑动构件67的前端突出。接着夹头套环61开始接触到前构件65的台阶部97,而其前进移动受到限制。此时,在夹头体60的突部70与滑动构件67的窗孔72前端之间形成一个间隙Z(参照图55)。如果笔芯容器59进一步前行,夹头体60使后续芯B(以及残芯A)稍微前进,在此同时夹头体60的突部70接触到窗孔72的前端(参照图56)。此时,夹头体60张开从而放开曾经把持的后续芯B。不过如果需要,可这样设计以致于在夹头套环61接触到台阶部97之后夹头体60立即张开。
当笔芯容器59进一步前进时,夹头体60的突部70用来使滑动构件67前进。滑动构件67的前移继续到滑动构件67的中间台阶部76接触紧靠到前构件65的内面肋65a后端部77为止(参照图57)。
当解除笔芯容器59的前进移动时,夹头体60在张开的状态下后退,不过滑动构件67由于接受O形密封圈98施加的阻抗而不后退。此后很快夹头体60的突部70接触到滑动构件67的窗孔72后端(参照图58),从而开始滑动构件67的后退动作。
在一个短时间内,夹头体60由夹头套环61强迫关闭以便再度把持后续芯B(参照图53)。此时,尽管夹头体60在把持后续芯B的状态下,以一种与传统的先前技术类似的方式稍微后退,但滑动构件67也被迫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如前述那样后退的后续芯B和残芯A与滑动构件67一起相对于前构件65后退但相对于滑动构件67则未后退,所以完全不会减少笔芯从滑动构件67的前端突出的长度。
另外,由于滑动构件67的窗孔72与夹头体60的突部70接合,因而在按压操作解除后仍维持其后退位置,不致因笔芯自重下落而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头套环61接触台阶部97后,也就是在夹头体60张开后,夹头体60的突部70才接触窗孔72的前端。所以夹头体60能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张开,因而使用者可以听到令人愉快的夹头套环的“卡搭”声。
图59说明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在其中以一个分离构件构成滑动构件67的筒状部。筒状构件99具有窗孔100,它用来自由地接纳夹头体60的突部70。筒状构件99压配合在滑动构件的本体部上,而且能任意设定该压配合距离。
上述结构的动作与前述第十五实施例基本相同,为简明起见予以省略,但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变化筒状构件99对于滑动构件67本体部的压配合距离。所以,依照筒状部对于滑动构件的压配插入距离能设定成品的尺寸不一律性和笔芯的突出长度。
在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和第十六实施例中,滑动构件的后端相对于前构件65的台阶部97而言处于前方位置,并且在滑动构件后端与夹头套环前端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不过使滑动构件后端相对于前构件台阶部而言处于后方位置并且在滑动构件后端与夹头套环前端之间形成间隙也是可能的。简单地说,在夹头体正把持着后续芯的同时,若有滑动构件后退的间隙就足够了。要是不形成这个间隙,则无法以正常书写压力后退夹头体,从而削弱把持笔芯的楔紧力,导致笔芯的不适当和意外的后退。
下面参照图60至63说明形成夹头体的模具装置的一个例子。在模具101的内部包含一个型腔102,它被分割成多个用来形成夹头体60外形的部分,还包含一个用来形成夹头体60内形的芯销(模销)103。多分割型腔102由用来形成夹头体60的后部60a和前部60c的型腔102a,以及用来接触夹头套环61的倾斜面60b的型腔102b构成。更具体地说,在形成型腔102a的倾斜面60b部位形成一个贯穿孔102d,而且在贯穿孔102d上安装用来形成倾斜面60b的型腔102b(参照图62)。换句话说,至少用来形成夹头体60的倾斜面60b的型腔部102b能被改变和代替。当需要调整夹头体60的倾斜面60b外形时,只要取下前述型腔部102b,换上另一个变形的或者说正确的型腔部即可。
在前述实施例中,夹头体60的后部60a和前部60b的型腔102a形成为一体结构,不过如图62所示,以分离方式形成也可。尤其是,它可由形成夹头体60后部60a的型腔102a,形成倾斜面60b的型腔102b以及形成前部60c的型腔102c所构成也可。也就是说,它可这样地构成以致于型腔102a被分割成两块。
在上述这个夹头体与滑动构件相互可操作地互连的实施例中,在夹头体后退以便使滑动构件后退时的时间点以及在夹头套环使夹头体关闭时的时间点之间的定时都极为重要。因而要求夹头体倾斜面具有精度。在这一方面,利用前述模具形成的夹头体能十分方便和经济地提供夹头体倾斜面的精确调整。
图64、65说明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其中在滑动构件的一端提供一个笔芯夹紧构件。在管轴104的内部能轴向移动地配置笔芯容器105,在该笔芯容器105的前端具有一个第一夹头体106。在第一夹头体106的前部设置着用来开关第一夹头体106的夹头套环107。
在管轴104的端部,用例如螺纹连接装置可松开地接合一个前构件108,不过该前构件108能与管轴105整体形成。在前构件108的内部包含一个可在前构件108内轴向移动的第二夹头体109。在该第二夹头体109的笔芯把持部110内面具有一个用来轻微地保持笔芯的笔芯保持部111。该笔芯保持部111与第二夹头体109整体或分离地形成。换句话说,第二夹头体109完全关闭时牢固地把持笔芯,反之当它张开时则轻微地保持笔芯。顺便说一说,如果笔芯保持部111被形成为整体结构,在笔芯保持部110的内面可施予绉摺或攻牙加工;如果它形成为不同构件,则在该处附着硅树脂、NBR之类弹性材料。
第二夹头体109具有一个前方部,它从前构件108的端部突出,该前构件108端部用作开关第二夹头体109的夹头套环部112。
在图64中参考字母S表示用来弹性压迫第一夹头体106和笔芯容器105的螺旋弹簧之类弹性构件。
关于第一夹头体106以及第二夹头体109下文将作进一步的说明。在第一夹头体106的前端外周形成一个外凸缘部113。在第二夹头体109的后部以连续形式设置一个筒状部114,而且在该筒状部114的后端内面形成一个与第一夹头体106的外凸缘部113接触的内凸缘部115。此外,在第二夹头体109的前方外周形成一个中间台阶部116,以致于它(116)接触前构件108的内台阶部117。
第一夹头体106由二分割、三分割或四分割的弹簧夹头构成,其中,如果它在完全未把持笔芯的状态下强迫和牢固地关闭,则从第二夹头体109的内凸缘部115脱出第一夹头体106的外凸缘部113。换句话说,第一夹头体106与第二夹头体109能相互地组装和拆卸。
下面说明其动作。图65表示已离开第一夹头体106的残芯A由第二夹头体109把持的状态。此时后续芯B由第一夹头体106把持着。当笔芯容器105被向前推动时,第一夹头体106与夹头套环107一起前进,因而后续芯B也前进。与后续芯B的前进同时,残芯A也被推动前进。不过由于残芯A被第二夹头体109的笔芯把持部110把持着,又由于第二夹头体109的内凸缘部115接触到第一夹头体106的外面,因而第二夹头体109与残芯A一起前进。
此时,当第二夹头体109稍微(即或多或少地)前进时,该第二夹头体109张开,不过由于甚至在第二夹头体109张开时笔芯也由笔芯保持部111轻微地夹持着,因此随着残芯A的前进第二夹头体109也前进。附带地,当第二夹头体109的中间台阶部116接触到前构件108的内台阶部117时,第二夹头体109的前进移动受到限制。
当笔芯容器105进一步前进时,残芯A由后续芯B推动并且滑动通过第二夹头体109的笔芯保持部111,但由于笔芯保持部111的运动已受限制,因而残芯A从其端部突出。在短时间内,夹头套环107接触到第二夹头体109的后端,其进一步前进移动受到限制,因而张开第一夹头体106且放开后续芯B(参照图66)。
在解除(即终止)笔芯容器105的前进移动时,第一夹头体106在放开后续芯B的状态下后退,不过在此后退过程中第一夹头体106的外凸缘部113接触到第二夹头体109的内凸缘部115,因而也使第二夹头体109后退。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残芯A由第二夹头体109的笔芯保持部111轻微地夹持着,所以残芯A在维持突出状态的同时随着第二夹头体109后退;另外也使已被第一夹头体106放开的后续芯B后退(参照图67)。
接着第一夹头体106被夹头套环107关闭,以便使后续芯B后退。
由于前述动作,残芯A相对于前构件108后退,不过由于残芯A与第二夹头体109一起后退,因而不致减少从第二夹头体109突出的长度。
图68说明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接触第二夹头体内凸缘部120的第一夹头体外周部圆锥角121被设置为大于第二夹头体119端部外周面圆锥角度122。借助于如上所述地改变第一夹头体与第二夹头体的圆锥角,就能吸收由各个夹头体把持的笔芯位置的参差不齐。例如当第一夹头体由树脂材料成形时,因弹性疲乏等原因而造成第一夹头体的外径减小,其结果是:第二夹头体被定位在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其后退超过初期设定位置。因而笔芯的把持力也受到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于改变第一夹头体和第二夹头体的圆锥角度而解决了此问题。
至于上述的圆锥角,使前述第十八实施例中的圆锥角度关系改变成相反关系也可。也就是说,缩小设定较小的第一夹头体118的圆锥角121和较大的第二夹头体119的圆锥角122也可。如果用金属材质形成第一夹头体并用树脂材料形成第二夹头体,该第十八实施例将会有效地工作。这将使第二夹头体比第一夹头体产生的笔芯夹紧力高,从而能防止笔芯伸出端部的晃动。
图69表示另一个实例,在其中第二夹头体123的内凸缘部124形成圆锥部125,以致于它接触第一夹头体126的外凸缘部127。当然第一夹头体126的圆锥角128与第二夹头体123的圆锥角129不相同。还有许多其他变形。图70所示实例是在第二夹头体131的筒部132中间形成一个可挠曲的网编部133,不过改变该网编部可用由两色成形(不同材质成形)技术形成橡胶状弹性体134来代替(参照图71)。还有,如图72所示可形成一个摺式风箱状结构135。在如图73所示的另一种替代中,在前构件108的顶端形成细缝136,以致于该细缝段能张开,而且第二夹头体的关闭位置做成可改变的,从而吸收笔芯把持位置的参差不齐。
在上述几个变化实例中,夹头体(和第一夹头体)使滑动构件(和第二夹头体)后退,不过也可使用其他方法。
以下,作为例子,参照图74、75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在管轴137的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笔芯容器138,在笔芯容器138的前端固定着一个夹头体139。在夹头体139的前端提供一个用来开关该夹头体的夹头套环140。另外,一个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5设置在笔芯容器138与管轴137的内台阶部142之间以便弹性压迫夹头体139之类零件。因此,由笔芯容器138、夹头体139、夹头套环140以及弹性构件141之类零件构成本发明的笔芯喂送装置143。
一个前构件148与管轴137的前部螺纹连接,而且前构件148包括一个从其端部突出的轴向滑动构件149。然后,在该滑动构件149具有阻止笔芯后退的独立或一体的止回构件150。在滑动构件149两个相对处所的外面上形成沟部151。该沟部151并不延伸到滑动构件149的后部,只到中途终止,形成如同图74和76中所示的卡止部151a。
在笔芯容器138的前部具有呈相对关系的臂部152,在臂部152的前端部形成内突起153。在所描述的这个实施例中,臂部152与笔芯容器138做成不同的构件,不过如果需要也可一体形成。内突起153与滑动构件149的沟部151可滑动地接合。臂部152可滑动地安装在一个被形成在管轴137的内方缩小口径部154的细缝155中,从而能防止朝圆周方向的晃动或弯曲等(参照图75)。
在管轴137与滑动构件149之间设置一个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156,它用来随时弹性压迫滑动构件149。
下面说明其动作。图74的表示离开夹头体139的残芯A由止回构件150保持而后续芯B由夹头体139保持的状态。滑动构件149被弹性构件向前弹性压迫,但由于从笔芯容器138的臂部152的内突起153与滑动构件149的沟部151后部相接触,因而滑动构件149的前进移动受到限制。
当将笔芯容器138向前推压时,夹头体139与夹头套环140一起前进,不过由于弹性构件156弹性压迫滑动构件149,滑动构件149也在维持臂部152的内突起153与沟部151后部卡合状态的同时前进。因而由夹头体139把持的后续芯B以及由止回构件150保持的残芯A与滑动构件149一起前进。接着滑动构件149的中间台阶部157接触到前构件148的倾斜壁158,阻止其进一步前进移动(参照图76)。
现在,臂部152的内突起153可动地插入滑动构件149的沟部151,因而臂部152的内突起153、夹头体139、夹头套环140以及由夹头体139把持的后续芯B和残芯A可进一步前进(参照图77)。然而,夹头套环140在与滑动构件149后端接触紧靠时阻其进一步移动。此时夹头体139张开,而放开后续芯B(参照图78)。
当解除笔芯容器138的前进移动时,夹头体139在张开状态下后退,不过滑动构件149由于被弹性构件156朝前弹性压迫而不后退。接着臂部152的内突起153接触到滑动构件149的沟部151的卡止部151a,于是滑动构件149克服弹性构件156的弹力,开始后退动作(参照图79)。
在短时间内,夹头体139被夹头套环140关闭,再度夹紧后续芯B(参照图74)。此时,夹头体139在把持后续芯B的状态下以与传统的过去技术同样的方法后退。不过由于滑动构件149也后退,因而不致在后续芯B与残芯A之间形成间隙。
尽管后续芯B和残芯A由于上述动作而后退,不过笔芯是与滑动构件149一起相对于前构件148为后退,因而它们相对于滑动构件9则未后退。所以完全不会减少笔芯从滑动构件149的前端突出的长度。
接着,与臂部152的内突起153卡合的滑动构件149即使按压操作解除后仍持续维持其后退位置,所以也不致例如因自重落下而在后续芯B与残芯之间形成间隙。
下面参照图80说明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尽管在前一实施例中,臂部被固定在笔芯容器上从而提供一种互锁关系,在图80的实施例中则是该滑动构件与弹性构件141互连。具体地说,从弹性构件141的后端部伸出一个前弯的臂部159,而臂部159的前端部(内突起160)与沟部151的卡止部151a接合。由于臂部通过弹性构件自体加工而形成,所以容易组装并且能低价制作。进一步的动作说明由于与前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为了简明起见予以省略。
图81说明一种进一步的变形,其中在滑动构件161的后方伸出一个臂部162,并且臂部162可滑动地卡合于笔芯容器163的细缝164中从而提供一种互连关系。
下面说明其动作,与前述第十九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动作模式则省略其说明。在推压笔芯容器163时,夹头体139和夹头套环140前进,不过此时滑动构件161是依靠弹性构件156的弹动力而前进。在滑动构件161的前进移动受阻时,只有夹头体139及夹头套环140前进,在短时间内夹头体139张开。此时,笔芯容器163的细缝164相对于臂部162的内突起165滑动前进。在解除笔芯容器163的推压操作时,笔芯容器163以及夹头体139都开始后退。此时,滑动构件161不是由于弹性构件156而后退,而是在一个瞬间臂部165接触到笔芯容器163的细缝164前部,滑动构件161由于这种接触而被迫后退。
图8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其中本发明被应用到所谓的侧边按压式自动铅笔上,这种铅笔在管轴侧面上有一个按压或者说推动操作钮。管轴166的后部形成一个笔芯容器部167,不过该笔芯容器部也可设置在后文将描述的笔芯喂送装置的后方。
另外,在管轴166的前方内部可轴向滑动地配置一个锥状滑动构件168。在夹头体169的前部环绕着用来开关该夹头体的夹头套环170。在锥状滑动构件168的后端,一个笔芯承接构件171被安装到锥状滑动构件上,或者与后者整体地形成,因此笔芯能被一根一根地分开并被接纳在笔芯承接构件171之中。锥状滑动构件168的笔芯通道172的内径被设置为大于笔芯的直径,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锥状滑动体弯曲或笔芯弯曲造成的任何笔芯通过障碍。
另外,将锥状滑动构件168和夹头体169等往后方弹性压迫的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173设置在锥状滑动构件168与管轴1的内台阶部174之间。由这些锥状滑动构件168、夹头体169、夹头套环170以及弹性构件173等构成本发明的笔芯喂送装置175。
管轴166的前部以例如螺纹连接方法与前构件176可释放地接合。前构件176具有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前构件内并从其前端突出的滑动构件178。在该滑动构件178的内部具有一个轻微地保持笔芯并阻止笔芯落下的止回构件179。止回构件179可与滑动构件178整体形成。
在锥状滑动构件168的中间部外面形成一个倾斜面180。臂部181被固定在滑动构件178的后部,而且在臂部181的后端形成一个比倾斜面180还短的倾斜面182。一个按压构件183被可转动地配置在管轴166的中间部处,它具有各自与倾斜面180、182接触的一个第一接触部184及一个第二接触部185。顺便说一说,推压构件183的接触部184、185跨越锥状滑动构件168地配置,因此它能够接触到各别的倾斜面180、182。
参考编号186表示一个设置在前构件176与滑动构件178之间的螺旋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它用在向后方弹性压迫滑动构件178。
另外,参考编号187表示一个由橡胶之类材料制成的抓紧构件,它从管轴166的前部到前构件176的后部延伸地覆盖着。在抓紧构件187碰到管轴166的中间段形成一个窗孔188,它允许按压构件183作为一个转轴围绕其前端转动。
下面说明其动作。图82表示已离开夹头体169的残芯由止回构件176保持和后续芯B由夹头体169保持的状态。滑动构件178由弹性构件186向后方弹性压迫,而且其后端(即倾斜面182)接触到按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因而限制滑动构件17的后退移动。顺便说一说,按压构件183的第一接触部184与锥状滑动构件178的倾斜面180在常态下未接触而是隔离着。由于形成上述隔离关系,即使在生产笔芯期间出现偶然或意外的笔芯直径变小,也不会损及夹头体对于笔芯的可靠把持力。换句话说,如果锥状滑动构件相对于按压构件总是处于一种紧密接触位置,则降低笔芯的把持力,因而在书写时会有笔芯被不适当地压入的状况。
当管轴内的按压构件183沿径向向内推压时,按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推压滑动构件178的倾斜面182,因而滑动构件178前进。此时,残芯A由于被滑动构件178的止回构件179保持,因而残芯A也与滑动构件178一起前进。在进一步按压构件183时,按压构件183的第一接触部184接触到锥状滑动构件168的倾斜面180,因而锥状滑动构件168开始前进。然而在此瞬间,按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已超越滑动构件178的倾斜面182顶部,所以不允许滑动构件168继续前进。因此,即使进一步推压按压构件183,按压构件的位置也不改变(参照图83)。
当锥状滑动构件168开始前进时,把持着后续芯B的夹头体169和夹头套环170也向前运动。在夹头体169的前进过程中,由夹头体169把持的后续芯B接触并立即推动残芯A,因而残芯A相对于滑动构件178往前进(参照图84)。在短时间内,夹头套环170接触滑动构件178的后端,夹头体169张开,因而释放与后续芯的接合。尽管在此步骤中,滑动构件178由弹性构件186往后方弹性压迫,不过由于按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接触倾斜面182的顶部,因而滑动构件178的回缩受到限制。
按压构件183的第一接触部184使锥状滑动构件168的前进移动大于第二接触部185使滑动构件178的前进移动。换句话说,锥状滑动构件被设计成比滑动构件多往前进。具体地说,锥状滑动构件168的倾斜面180长度做成比滑动构件178的倾斜面182还长,因而如上所述前进移动距离变多。
在解除按压构件183的推压操作时,锥状滑动构件168首先后退,因而夹头体169和夹头套环170也后退,再度把持后续芯B从而完成该后退动作。然而由于推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处于推压倾斜面182的状态,所以滑动构件178保持其已前进的位置。此时,后续芯B在夹头体169完全关闭和后退之前立即被把持,因而稍微后退,其结果是:相对于残芯A形成间隙(参照图85)。
在解除按压构件183的推压操作时,推压构件183的第二接触部185再度超越倾斜面182的顶部,而且由于弹性构件186的弹动力,滑动构件178也与残芯A一起后退。此时,残芯A的后端与后续芯B的前端接触(参照图86)。
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动构件的前进受到限制之后,锥状滑动构件开始移动而使夹头体张开。不过也可以是:在滑动构件的前进过程中锥状滑动构件开始移动,而且夹头套环接触到滑动构件的后端而使夹头体张开。
换句话说,可确定为:在夹头体保持笔芯时,在该夹头闭合之后滑动构件至少回缩一个等于或大于笔芯后退长度的距离。这就能省去一个限制滑动构件前进运动的装置或者说机构。
图87、8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在其中借助于推压配置在管轴上的一个抓紧构件而使滑动构件后退。在管轴189的前方外周面装着由橡胶之类弹性材料制成的抓紧构件190。另外在管轴189的前端用螺纹连接一个前构件191,而且在前构件191内可轴向滑动地配置内设止回构件192的滑动构件193。在滑动构件193的后部形成一个可滑动地嵌入到管轴198的细缝198a中的臂部194,并且在臂部194的后部具有卡合孔195。在卡合孔195的后部形成一个倾斜面195a。此外管轴189上与卡合孔19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贯穿孔196,而在贯穿孔196内插入抓紧构件190的内突起197。在笔芯容器198的前端固定夹头体199。
下面说明其动作。图87显示笔芯容器198被推动以便进行笔芯喂送操作的状态。与过去技术构造同样地,在残芯A与后续芯B之间形成一个间隙200。在握住抓紧构件190进行书写时,使用者的握力使抓紧构件190往内方变形或者说压入,并且内突起197用来沿着臂部194的倾斜面195a滑动因而使臂部194后退。此时,滑动构件193也后退;其结果是:残芯A的后端接触到后续芯B的前端(参照图89)。
图90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它是第十五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在这个实施例中,直到夹头套环接触到台阶部的距离P大于直到夹头体的突部接触到滑动构件窗孔前端部的距离Q。与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类似,在滑动构件201的后端形成窗孔202,它被自由地接纳在夹头体204的突部205中。
在固定到管轴58前端的前构件65内面上,形成一个用来接触夹头套环61的台阶部97。夹头套环61的移动距离P被设定为大于直到夹头体204的突部205接触到滑动构件201的窗孔202前端的移动距离Q还多。另外,滑动构件201相对于前构件65的滑动阻抗力被设定为大于笔芯相对于止回构件96的滑动阻抗力还大。
下面说明其动作。当推压笔芯容器59时,夹头体204与后续芯B一起被推动,而且此时残芯A也被向前推动。在短时间内,夹头体204的突部205与滑动构件201的窗口前端接触(参见图91),借此也使滑动构件201向前运动(参见图92)。接着,在笔芯容器59被推动时,夹头套环61与台阶部97接触,于是夹头体204向前推进滑动构件,在此同时,打开夹头体204借此放开后续芯B(参见图93)。
当解除笔芯容器的推动力时,夹头体204后缩,在延迟一些时间之后,夹头体204与滑动构件201一起进一步后退,因此夹头体在夹头套环61的作用下闭合。
图94至99显示上述第二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其中在滑动构件201的后部具有窗口202,而且在窗口202的前端部具有一个倾斜面203。夹头体204的突部205自由地嵌入窗口202内,而且在夹头体204的前端具有一个倾斜面206,它与窗口202的倾斜面203可滑动地接触。
在安装于管轴58前端的前构件65内表面上提供一个与夹头套环61接触的台阶部97。夹头套环61的移动距离P被设定为大于直到夹头体204的突部205与滑动构件窗口202的前端接触的移动距离Q。
下面说明其动作。当笔芯容器59被推动时,夹头体204与后续芯B一起被推动,由于这一移动残芯A也被向前推动。在短时间内,夹头体204的倾斜面206与滑动构件201的倾斜面203接触(参照图95),也使滑动构件201前进(参照图96)。在进一步推压笔芯容器59时,夹头套环61接触到台阶部97,并且在此同时在倾斜面作用下张开夹头体204,因而在此时放开后续芯B。
换句话说,在这个变形例中制造出两个倾斜面,借此使夹头体确实地张开或者说扩张,所以能加强夹头体的动作可靠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自动铅笔,它能提供良好的书写感觉并能有效地使用残芯。

Claims (17)

1.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一根管轴,在所述管轴的前部具有一个形成书写笔芯通道的滑动构件,在所述管轴的内部可轴向移动地配置有一个笔芯喂送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滑动构件同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的后退动作连动,由此在作为该笔芯喂送装置的一个构件的夹头体夹持笔芯之前,使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直接配合并且在直接配合状态下使该滑动构件和该笔芯喂送装置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具有一个夹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具有一个笔芯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的至少一个构件具有一个弹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夹头体具有一个台阶部,所述滑动构件也具有一个台阶部,因此,所述夹头体和所述滑动构件借助于所述台阶部的实际接合而相互连接、共同行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滑动构件由一个弹性构件往前弹性压迫。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大于在所述夹头体和所述滑动构件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在所述夹头体的外面具有一个突部,并且在所述滑动构件的后部具有一个卡合所述夹头体突部的卡合孔。
9.根据权利要求2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夹头体具有一个用来开关所述夹头体的夹头套环,以及一个用来接触所述夹头套环的倾斜面,在此处所述倾斜面由一个空腔形成,所述空腔与形成其他部分的另一个空腔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在所述夹头体的前方提供一个用来开关所述夹头体的夹头套环,并且所述夹头套环的移动距离被确定为小于所述夹头体突部的移动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在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管轴之间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被做成小于夹头体与所述滑动构件之间的接合距离。
12.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一个位于一个第二夹头体后部的第一夹头体,所述第二夹头体用来夹紧和放开笔芯,所述第二夹头体具有一个用来轻微地保持笔芯的止回构件,而且所述第一夹头体和所述第二夹头体的后退动作是连动的,由此在所述第一夹头体夹持笔芯之前,使所述第一夹头体和所述第二夹头体直接配合,并且在直接配合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夹头体和第二夹头体后退。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夹头体具有一个台阶部,所述第二夹头体也有一个台阶部,以致于所述第一夹头体和第二夹头体借助于它们的所述台阶部互连和共同行动。
14.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
一个滑动构件,它具有一个笔芯通道并位于一管轴的前部;
一个笔芯喂送装置,它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轴的内部;
其中,在一个按压驱动构件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笔芯喂送装置直接接触的接触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按压构件的所述接触部在笔芯喂送操作的第一阶段接触所述滑动构件,接着在笔芯喂送操作的第二阶段接触所述笔芯喂送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自动铅笔,其特征为,所述按压构件被配置在所述管轴的侧面。
17.一种自动铅笔,它包括:
一个滑动构件,它具有一个笔芯通道并位于一管轴的前部;和
一个笔芯喂送装置,它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管轴的内部,
其中,通过推压所述管轴,使所述滑动构件后退。
CNB018007422A 2000-03-30 2001-03-28 自动铅笔 Expired - Lifetime CN12940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5124/00 2000-03-30
JP2000095124 2000-03-30
JP2000129164 2000-04-28
JP129164/00 2000-04-28
JP2000161347 2000-05-31
JP161347/00 2000-05-31
JP2000190932 2000-06-26
JP190932/00 2000-06-26
JP227844/00 2000-07-27
JP2000227844 2000-07-27
JP354336/00 2000-11-21
JP2000354336 2000-11-21
JP2000363822 2000-11-29
JP363822/00 2000-11-29
JP22541/00 2001-01-31
JP2001022541 2001-01-31
JP22541/01 2001-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6493A CN1366493A (zh) 2002-08-28
CN1294031C true CN1294031C (zh) 2007-01-10

Family

ID=2757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074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4031C (zh) 2000-03-30 2001-03-28 自动铅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705789B2 (zh)
EP (1) EP1184201B1 (zh)
KR (1) KR100707156B1 (zh)
CN (1) CN1294031C (zh)
BR (1) BR0105564B1 (zh)
CA (1) CA2371267C (zh)
HK (1) HK1048970A1 (zh)
WO (1) WO2001074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4909B2 (en) * 2003-01-14 2005-02-1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Lead propelling device
JP4453067B2 (ja) * 2003-08-29 2010-04-21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と事務用品の結合構造
FR2861331B1 (fr) * 2003-10-22 2006-03-03 Bic Soc Porte-mine
FR2874855B1 (fr) * 2004-09-08 2006-12-08 Bic Sa Soc Instrument d'ecriture
CN101835627B (zh) 2007-10-26 2011-08-03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JP4847487B2 (ja) * 2008-03-26 2011-12-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US10500891B2 (en) * 2015-06-29 2019-12-10 Kabushiki Kaisha Pilot Corporation Mechanical pencil
JP6618143B2 (ja) * 2015-11-16 2019-12-11 株式会社壽 筆記具
US10464260B2 (en) * 2017-04-24 2019-11-05 Desktop Met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rod of build material using a pusher in a 3D printing system
TWI783114B (zh) * 2018-03-02 2022-11-11 日商壽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鉛筆
KR20220024201A (ko) * 2019-06-20 2022-03-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파이롯트 코포레이숀 샤프펜슬
CN114987087B (zh) * 2022-06-16 2024-02-02 深圳楠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铅笔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101Y2 (zh) * 1977-05-31 1982-02-22
CN2111195U (zh) * 1991-05-28 1992-07-29 万宝电器集团广州灯饰电器厂 自动铅笔
JP2530088Y2 (ja) * 1990-02-28 1997-03-26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2359125Y (zh) * 1997-07-10 2000-01-19 株式会社寿 双夹头式自动铅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30448A (fr) * 1937-04-29 1938-07-29 Fend Geb Porte-mine à poussoir
JPS52126936U (zh) * 1976-03-17 1977-09-27
JPS52126936A (en) 1976-04-19 197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Ultrasonic atomizer
CH613407A5 (en) * 1977-09-05 1979-09-28 Caran D Ache Fabrique Suisse D Propelling pencil
JPS54144222A (en) * 1978-04-28 1979-11-10 Iwasaki Kosei Pusheddout writing implement
JPS5832959Y2 (ja) * 1978-06-09 1983-07-22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細芯用シヤ−プペンシルの芯保護装置
JPS579101A (en) 1980-03-13 1982-01-18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otective device for excessive input in radar device
EP0231893A1 (en) * 1986-01-30 1987-08-12 Ancos Co., Ltd. Writing instrument
JPH0450156Y2 (zh) * 1987-05-18 1992-11-26
JPH077197Y2 (ja) * 1988-05-15 1995-02-22 株式会社寿 シヤープペンシル
DE3910546C1 (en) * 1989-04-01 1990-10-11 J. S. Staedtler Gmbh & Co, 8500 Nuernberg, De Fillable pencil with resiliently mounted lead clamping device
JPH03109891A (ja) * 1989-09-25 1991-05-09 Hitachi Ltd 携帯用無線電話装置
JP3466739B2 (ja) * 1994-10-28 2003-11-17 株式会社壽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のスライダ
JPH10166783A (ja) * 1996-10-07 1998-06-23 Kotobuki 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363522U (en) * 1997-05-13 1999-07-01 Kotobuki & Co Ltd Double chucks type mechanical pencil
PE20001435A1 (es) * 1998-11-16 2000-12-14 Paques Bio Syst Bv Proceso para la produccion de sulfuro de hidrogeno a partir de azufre en su condicion elemental y uso del mismo en la recuperacion de metales pesados
JP2001171288A (ja) * 1999-10-07 2001-06-26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1270283A (ja) * 2000-01-20 2001-10-02 Kotobuki:Kk ダブルチャ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及びその内部筆記機構
JP3109891U (ja) * 2005-01-18 2005-06-02 肯尼實業有限公司 折畳み可能な多機能型健康器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101Y2 (zh) * 1977-05-31 1982-02-22
JP2530088Y2 (ja) * 1990-02-28 1997-03-26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2111195U (zh) * 1991-05-28 1992-07-29 万宝电器集团广州灯饰电器厂 自动铅笔
CN2359125Y (zh) * 1997-07-10 2000-01-19 株式会社寿 双夹头式自动铅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105564B1 (pt) 2010-06-15
US6705789B2 (en) 2004-03-16
KR20020015042A (ko) 2002-02-27
BR0105564A (pt) 2002-04-02
HK1048970A1 (en) 2003-04-25
EP1184201A1 (en) 2002-03-06
US20020154934A1 (en) 2002-10-24
EP1184201B1 (en) 2011-12-28
CA2371267C (en) 2008-05-20
EP1184201A4 (en) 2009-09-23
WO2001074603A1 (fr) 2001-10-11
CA2371267A1 (en) 2001-10-11
KR100707156B1 (ko) 2007-04-16
CN1366493A (zh) 2002-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4031C (zh) 自动铅笔
CN1151012C (zh) 快速连接机构
CN1245224C (zh) 注射器管和圆筒夹持器
CN1114511C (zh) 连接部件的分解装置及其配件、其分解方法及生产系统
CN1243655C (zh) 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
CN1156374C (zh) 油墨容器
CN1170287C (zh) 磁带盒
CN1198029C (zh) 连接器、连接器施工用的打入杆、及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
CN1334771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236976C (zh) 具有用于可逆地伸出装在尖端的实用装置的结构的手握式多用途外套
CN1099922C (zh) 管子的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CN1254635A (zh) 空心铆钉分解装置及分解方法和用该分解方法的生产系统
CN101056732A (zh) 具有功率输出特征的工具夹盘
CN1475409A (zh) 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阀机构
CN1558992A (zh) 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对接结构件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构成所述装置的连接杆构件
CN1263816A (zh) 热成形装置、方法以及碗状容器和热成形品的制法及模具
CN1660604A (zh) 具有防干燥单元的滑动型书写器具
CN1745978A (zh) 用于动力工具的返回芯线组件
CN1437492A (zh) 连接器
CN1613628A (zh) 用于速度不变的万向接头的套罩及其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CN1846564A (zh) 棒状体推出容器
CN101068643A (zh) 坯料把持装置,坯料导向装置及自动车床
CN1856335A (zh) 医疗用注射器
CN1863641A (zh) 定位装置和具有该定位装置的夹持系统
CN1196003C (zh) 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Eighth priority numbers

Correct: 22541/01

False: 22541/00

Number: 35

Page: 167

Volume: 18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Eighth priority numbers

Correct: 22541/01

False: 22541/00

Number: 35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8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NO. 8 NUMBER OF PRIORITY; FROM: 22541/00 TO: 22541/01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NO. 8 NUMBER OF PRIORITY; FROM: 22541/00 TO: 22541/01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