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6003C - 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6003C CN1196003C CNB02159595XA CN02159595A CN1196003C CN 1196003 C CN1196003 C CN 1196003C CN B02159595X A CNB02159595X A CN B02159595XA CN 02159595 A CN02159595 A CN 02159595A CN 1196003 C CN1196003 C CN 119600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mentioned
- connector
- buckling parts
- movabl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7—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nnular latching means, e.g. ring snapping in an annular groov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53—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latch rod to be retainingly received by opening of mating connecto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插拔具有扣合接受部和可相对于该扣合接受部移动的可动部的插头。连接器具有插头固定部件,通过插头的插入随着可动部的向插头插入方向的移位固定插头的扣合接受部,另一方面,通过可动部的向插头拔出方向的移位释放上述固定。由此,通过插头的可动部的移动,可固定或释放插头。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连接设在光纤电缆等电缆类的端部上的插头的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发明背景
以前,在电子设备中,为了和其他电子设备连接来发送接收信号,通常配备以小插孔为主的插孔。使用该插孔的电子设备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将连接电缆的端部上设置的插头插入这两个电子设备的插孔中来进行的。
上述插孔和插头公开在例如日本登记实用新型公报第3041482号公报(登记日1997年7月2日)中。它们的结构如图27所示。如图所示,插头301在前端部具有大直径部分302,同时,在其后部具有作为收缩部分的小直径部分303。另一方面,插孔311具有例如由板弹簧组成的插头固定用的嵌合部312。
在插头301插在插孔311中时,将插头301以A方向插入插孔311中。在插孔311中,插头301进入时,嵌合部312按压插头301,并沿着插头301的大直径部分302的形状在和插头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移。之后,大直径部分302通过嵌合部312时,嵌合部312嵌合到插头301的小直径部分303中。这变成插头301向插孔311的插入完成状态。
对于从插孔311中拔出插头301,通过和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随着插头301向拔出方向(逆A方向)移动,插头301的大直径部分302直接作用于插孔311的嵌合部312。该拔出可通过在插头301上施加比较小的力来实现。另一方面,加到插头301上的力若未达到上述拔出所需要的力,则维持插头插在插孔中的状态。
在上述公报中,再如图28所示,示出了具有改良的嵌合部322的另一个插孔321,其基本结构和插头301的插拔时的动作和上述插孔311相同。
上述这样的插头301和插孔311的结构简单且廉价,同时,插头301相对于插孔311的插拔很容易。相反,以很小的力就可简单地将插头301从插孔311中拔出,因此,在彼此经电缆连接的电子设备间容易发生信号的发送接收被中断的情况。特别地,在台式电子设备彼此的连接中,在插头301和插孔311配合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振动等也会发生插头301被拔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例如在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和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0-147317号公报(公开日2000年5月26日)”中,为了防止上述这种意外拔出插头,在插头和连接器的连接中采用机械锁。
例如在上述公报的技术中,如图29所示,在光纤电缆333的端部上设置插头331,爪部332从插头331的本体部分突出。在插头331插在连接器341中时,爪部332嵌合到连接器341的扣合部342中。由此,可防止插头331从连接器341中被意外拔出的故障。从连接器341拔出插头331是这样的进行的:在将爪部332压在插头331本体侧的状态下,将插头331引向拔出方向。
因此,如图29所示的插头331除了具有插入连接器341中的本体部分之外,还具有从本体部分突出的爪部332,因此,难以得到小型化的结构。而且,在连接器341中,需要和上述爪部332对应的扣合部342,在配备连接器341的电子设备中,需要扣合部342的设置空间。
例如,在以太网(注册商标)中使用的机械锁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使用设在插头侧的锁机构的情况下,必须确认其旋转方向,因此其操作很麻烦。
另一方面,最近,提出了一种在插入连接器的部分中有可动部的插头,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插头对应的连接器中,可作成上述可动部作用于机械锁机构的结构,但尚未提出这种连接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和在插入连接器的部分中有可动部的插头对应的连接器,以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可插拔具有非可动部和相对该非可动部可移动的可动部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头固定部件,通过上述插头的插入,随着上述可动部向插头插入方向的移位,固定上述非可动部,同时,通过上述可动部向插头拔出方向移位释放上述固定,其中,上述非可动部设在插头的前端部,上述插头固定部件具有被按压部,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扣合部,对应该被按压部的移位而移位,和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扣合,以便阻止插头的拔出。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插头固定部件,由于插头的插入,随着可动部向插头插入方向移位而使扣合接受部被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可动部向插头拔出方向移位而使相对于扣合接受部的固定被释放。于是,根据插头可动部的移动,可固定和释放插头。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连接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的记载可以得到充分解释,本发明的好处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说明可以变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2是对应图1所示连接器的插头中,可动部配在推进位置上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3是对应图1所示连接器的插头中,可动部配在后退位置上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a)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插头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4(b)是从图4(a)的状态插入插头、通过插头的可动部按压连接器的被按压部的概要纵截面图;图4(c)是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5是在相对于图1所示的连接器变更扣合部的第一面的角度后的连接器中,插头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变形例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7是插入插头时的图6所示连接器动作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9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方向端延伸部的弯曲方向是逆向时的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变形例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支点部的结构例的概要透视图;
图13(a)是相对于图11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插头后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13(b)是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4是相对于图11所示的连接器变更扣合部的第一面的角度的连接器中,插头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5是图11所示的连接器变形例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6(a)是相对于图15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插头后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16(b)是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16(c)是从图16(b)的状态拔出插头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扣合部以支点部为中心旋转,相对于插头的扣合接受部进行扣合和释放时的连接器支点部的位置说明图;
图18是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19(a)是相对于图18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插头后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19(b)是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19(c)是从图19(b)的状态拔出插头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20是图18所示连接器变形例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连接器中插头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22是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结构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连接器中间延伸部和扣合部的透视图;
图24(a)是相对于图22所示的连接器,插入插头后的初期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24(b)是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的概要纵截面图,图24(c)是从图24(b)的状态不使插头的可动部移动而插拔插头时的连接器动作的概要纵截面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中间延伸部和扣合部的另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26是配备本实施例连接器的各电子设备的例子和这些电子设备彼此连接例的说明图;
图27是现有插孔和插在该插孔中的插头的正面图;
图28是表示插头插在与图27所示的插孔不同的另一个现有插孔中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9是将具有防止拔出用的爪部的插头插在对应该插头的现有连接器中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头具有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如图所示,插头11在中心部具有轴部12。在该轴部12的内部设有例如光纤。在轴部12的前端部形成扣合接受部13。扣合接受部(非可动部)13从前端部侧向后端部侧具有前倾斜面13a、同直径面13b和后倾斜面(倾斜面)13c。
在轴部12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方侧上形成比扣合接受部13直径小的收缩部即小直径部14。该小直径部14的外周面是整个同直径面。
在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的后方侧设置可动部15。可动部15从前端部侧向后端部侧具有前倾斜面15a、同直径面15b和后倾斜面(倾斜面)15c。同直径面15b的直径比小直径部14和扣合接受部13的同直径面13b的直径大。该可动部15可进退移动地嵌合到轴部12的外周部中。因此,可动部15相对于扣合接受部13和小直径部14可在插头11的轴方向即朝着后述的连接器21的插拔方向上进退移动。
可动部15通过中间部16和旋钮部17连接。因此,可动部15和旋钮部17一体移动。中间部16用作插头11插入连接器21时的导向部。旋钮部17作为插头11的使用者插拔插头11时的把持部。
可动部15通过弹性部件趋向插头11的前端方向。由于该趋向,图2是可动部15处于最前进的进出位置上的状态,图3是通过操作者拉伸旋钮部17而使可动部15处于最后退的退后位置上的状态。
和上述插头11对应的连接器21在内部具有图1所示机械锁机构部。该机械锁机构部例如具有由板弹簧构成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22。该插头固定部件22从插头插入方向即A方向的前端部侧到B方向的后端部侧依次具有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这些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在插头11插在连接器21中时,在插头11存在的区域即插头区域26的周边位于同一侧。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向插头区域26方向突出,在插头区域26方向上,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的前端位置是扣合部23比被按压部24更靠近插头区域26的位置。
扣合部23是将插头固定部件22大致弯曲成V字形而形成的。该扣合部23在插头插入方向即A方向侧上具有第一面23a,在插头拔出方向即B方向侧上具有第二面23b。第一面23a是至少在从连接器21拔出插头11时对接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倾斜面13c的面。第二面23b是在插头11插入连接器21中时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倾斜面13a对接的面。第二面23b不是必须和前倾斜面13a对接。
在插头向连接器2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插头插入连接器21之前第二面23b相对于B方向的角度大。由此,插头11插入插头区域26是容易的,另一方面,通过扣合部23使插头11的可动部15不移动的状态,可适当阻止插头11从插头区域26拔出。
从插头固定部件22的扣合部23开始,插头固定部件22的插头插入方向端部侧的部分是在和插头插入方向(A方向)垂直的方向(P-Q方向)上沿远离插头区域26的方向(P方向)延伸的插入方向端延伸部27。
被按压部24形成为向插头区域26方向即Q方向突出的弯曲形状,例如半圆的圆弧状。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是向P方向后退的凹部28。
支点部25通过中间延伸部29、30和被按压部24连接。中间延伸部30从支点部25向A方向延伸,中间延伸部29从中间延伸部30的A方向侧端部向Q方向延伸。插头固定部件22的插头11的拔出侧端部是支点部25中向P方向几乎弯曲成直角的拔出方向端延伸部31。
拔出方向端延伸部31由保持部件32从两侧夹持。由此,插头固定部件22中从支点部25开始的A方向侧的部分,通过支点部25或中间延伸部30中的弹性变形以及从其变形复原方向的应力(以下将其称为旋转应力),可向P-Q方向移动。如上所述,旋转应力在插头固定部件22中是从弹性变形到复原方向的力,用作以支点部25为中心的旋转力。这一点,在以下各个连接器的例子中也是一样的。
连接器21中,在插入方向端延伸部27或扣合部23的A方向侧面上,设置将移动的扣合部23导向P-Q方向的导向部件33。在插头区域26的A方向端部位置上,设置阻止插头11从插头区域26进一步向A方向移动的前端位置决定部件34。而且,在插头区域26的周边上,设置导向插头11向插头区域26拔出的导向部件35。
在上述结构中,插头11插在连接器21中时,使用者握住插头1 1的旋钮部17,将插头11相对于连接器21在A方向上插入。通过该插入动作,首先如图4(a)所示,插头11完成了可动部15被导向连接器21的导向部件35。
下面,在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倾斜面13a和连接器21的扣合部23的第二面23b对接,同时,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前倾斜面15a和连接器21的被按压部24对接。由此,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被向P方向按压并向该方向移位。此时的扣合部23的移动由导向部件33导向。
在上述的动作中,连接器21的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同时分别通过扣合接受部13、可动部15被压向P方向且不需要移位,仅通过对任何一方的动作,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就可在P方向上移位。
下面,如图4(b)所示,处于连接器21的被按压部24碰上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最大直径部分即同直径面15b的状态。此时,插头11的中间部16由连接器21的导向部件35导向。
此后,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同直径面15b在超过连接器21的被按压部24的位置时,如图4(c)所示,通过支点部25周边的旋转应力,被按压部24落到可动部15的同直径面15b和中间部16之间的凹部18中。随之,连接器21的扣合部23向Q方向移动并进入小直径部14,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即后倾斜面13c扣合。其结果,通过拉伸安装插头11的连接电缆,通过上述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阻止插头11从连接器21拔出。
在这种状态中,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端部和前端位置决定部件34对接。因此,阻止插头11从该位置进一步向A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插头向连接器2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插头向连接器21插入前相对于B方向的第二面23b的角度大。因此,插头11通过扣合部23变成适当阻止向B方向移动的状态。由此,例如,在拉伸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的情况下,可防止很容易就能从连接器21拔出插头11的情况。
下面,如图4(c)所示,在从插头11向连接器21插入完成状态拔出插头11时,使用者握住插头11的旋钮部17向B方向拉伸。
通过该动作,插头11的旋钮部17和可动部15一起向B方向移动,连接器21的被按压部24经过可动部15的后倾斜面15c变成碰上同直径面15b的状态。由此,如图4(b)所示,连接器21的被按压部24向P方向移位,随之,扣合部23向P方向移位。其结果,扣合部23对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插头11向B方向移动,即可从连接器21拔出插头11。此后,经过图4(a)所示的状态,从连接器21拔出插头11。
如上所述,在本连接器21中,通过拉伸插头11的旋钮部17,可容易地将插头11从连接器21拔出。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1中,在插头11向连接器21插入完成状态中,在向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的情况下,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
这种功能可通过在插入完成时适当设定连接器2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倾斜角度即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来获得。或者,在插头固定部件22由板弹簧构成时,对从扣合部23到支点部25之间的任何一部分,可通过调整弹簧的强度或该部分的强度来获得。
图5中,示出了适当设定连接器2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角度的情况。在图5的例子中,在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图4(c)所示的情况小,通过扣合部23减弱对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强度。即,对插头11(扣合接受部13)施加向B方向拉伸的力时,由于从扣合部23到支点部25的任何一个部分例如凹部28的小挠曲量,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容易脱落。
通过上述构成,例如用脚挂住连接电缆这种情况下,在插头11上施加大力时,可防止插头11和连接器21的破损,进而防止连接了连接电缆的电子设备落下而受到损伤的情况。
上述连接器21可变形为与此类似结构的图6所示的连接器41。连接器41具有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42。插头固定部件42去除了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的中间延伸部29,变成中间延伸部30的长度缩短的结构。因此,在插头固定部件42中,从支点部25到扣合部23前端部的长度比插头固定部件22短。由此,连接器41和连接器21相比可小型化。
在上述连接器21中,扣合部23被导向导向部件33并移动,因此,扣合部23的前端部的轨迹是P-Q方向的直线。与此相对,在连接器41中,如上所述,从支点部25到扣合部23的长度变短,因此,扣合部23的前端部的轨迹大致为R-S方向的圆弧。在扣合部23中,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和连接器21时是一样的。
在上述结构中,插头11插在连接器41中时,通过插头11向连接器41的插入动作,如图7所示,首先,连接器41的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而移动,随之,扣合部23在R方向上旋转。
之后,插头11的可动部15超过被按压部24的位置时,被按压部24落入插头11的凹部18中。随之,扣合部23在S方向上旋转并进入小直径部14,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扣合。由此,在拉伸连接电缆时,阻止插头11向B方向拔出。
另一方面,在从连接器41拔出插头11时,拉伸插头11的旋钮部17后,可动部15向B方向移动,由此,连接器41的被按压部24处于碰上可动部15的同直径面15b的状态。由此,连接器41的被按压部24移位,随之,扣合部23向R方向移动。其结果,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可从连接器41拔出插头11。
在连接电缆上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由于具有在连接器21中说明的上述结构,因此可同样得到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的功能。
在连接器21中,不需要整个插头固定部件22是弹性体,插头固定部件22中支点部25、中间延伸部30、中间延伸部29或被按压部24其中之一是弹性体即可。同样地,在连接器41中,插头固定部件42中支点部25、中间延伸部30或被按压部24中其中之一是弹性体即可。
在上述连接器21、41中,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插头11的插入口侧(B方向侧)配备保持部件32和拔出方向端延伸部31等构成要素,同时,部件不从前端位置决定部件34向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突出。因此,在电子设备中,连接器21、41在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包含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适于复杂电路集中的情况。
实施例2
基于图8-10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说明从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51具有例如板弹簧构成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52。该插头固定部件52朝插头拔出方向即B方向依次具有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53。而且,在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具有凹部28,在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53之间具有中间延伸部29、30。
上述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53位于插头区域26周边的同一侧。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向插头区域26方向突出,在插头区域26方向上,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的前端位置是扣合部23比被按压部24更靠近插头区域26的位置。
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和上述连接器21时相同,在插头向连接器5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插头向连接器51插入前第二面23b相对于B方向的角度大。
上述支点部53设在B方向侧端部。插头固定部件52被支承在支点部53,以支点部53为中心可旋转。
插头固定部件52中,从扣合部23开始的插头插入方向端部侧部分具有在P方向上延伸的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和从该P方向侧端部开始在A方向上延伸的插入方向端延伸部(延伸部)55。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被其两侧的导向部件56引导向P-Q方向移动。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是这样的:在前端部和接收部件57的倾斜面57a预先对接或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向P方向移动时,从前端部开始和上述倾斜面57a对接。上述倾斜面57a倾斜,以便在从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端部对接位置到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侧的位置,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和倾斜面57a的间隔逐渐变宽。或者,接收部件57没有倾斜面57a,可只是倾斜地设置倾斜面57a的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作用P方向的力,在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向P方向移动时,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沿着倾斜面57a,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和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的夹角变窄。另一方面,在释放上述P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通过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弹性(旋转应力),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和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的夹角扩大到原来的角度,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向Q方向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51中插入插头11时的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的动作,以及从连接器51中拔出插头11时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的动作和图1所示的上述连接器21的情况是相同的。但是,对于用于使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扣合的力(旋转应力)是通过上述连接器21中从被按压部24到支点部25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弹性来获得的,在本连接器51中通过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弹性来获得。
还是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51中,和所示上述连接器21相同,在插头11向连接器51插入完成状态下,在向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即,该功能可这样得到:通过适当设定插入完成时连接器5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倾斜角度即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或者在插头固定部件52由板弹簧构成的情况下,从扣合部23到支点部53之间的任何一个部分中,通过调整弹簧的强度或该部分的强度。
上述连接器51具有这样的结构:插头固定部件52的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在A方向上延伸。但是,和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62的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和连接器51的情况相反,如图9所示的连接器61可具有在B方向上延伸的结构。
上述连接器51(或连接器61)可变形为类似于该结构的图10所示的连接器71。连接器71具有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72。插头固定部件72相对于上述插头固定部件52除去了中间延伸部29,中间延伸部30的长度变短。因此,在插头固定部件72中,从支点部53到扣合部23的前端部的长度比插头固定部件52短。由此,连接器71和连接器51相比可小型化。
在上述连接器51中,扣合部23被导向部件56导向并移动,因此,扣合部23的前端部的轨迹是P-Q方向的直线。与此相对,在连接器71中,如上所述,从支点部53到扣合部23的长度变短,因此扣合部23的前端部的轨迹大致变成R-S方向的圆弧。
为了使扣合部23向R-S方向圆滑移动,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作成弯曲形状,导向部件56设置成导向其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从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4开始在支点部53的方向上弯曲而成。接收部件57倾斜设置成:在和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前端部对接或者扣合部23在R方向上移动时,首先对接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前端部。
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及其由此防止拔出插头11的功能和连接器21时是一样的。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71中插入插头11时的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的动作,以及从连接器71拔出插头11时的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的动作,和图6所示的上述连接器41的情况是相同的。但是,对于用于使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扣合的力(旋转应力)是通过上述连接器41的从被按压部24到支点部25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弹性得到的,在本连接器71中,通过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的弹性来获得。
通过连接器21中说明的上述结构,同样可得到在连接电缆上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的功能。
在上述连接器51、61、71中,在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中配备导向部件56、接收部件57或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等构成要素,同时,插头11的插入口侧(B方向侧)的结构变简单。因此,在电子设备中,上述连接器51、61、71容易将插入口侧(B方向侧)作成简单形状,适于重视外观的情况。
在连接器61、71中,具有插入方向端延伸部55向B方向侧弯曲、与此对应配备接收部件57的结构,因此,和连接器51比较,在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的连接器61、71的构成要素的集中得到缓和。
实施例3
基于图11-图17说明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所示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说明从略。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81具有例如由板弹簧构成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82。该插头固定部件82朝插头拔出方向即B方向依次具有扣合部23、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向插头区域26方向突出,在插头区域26方向上,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的前端位置时扣合部23比被按压部24更靠近插头区域26的位置。相当于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的支点部83的部分是凹部84。
上述扣合部23、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位于插头区域26周边的同一侧。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和上述连接器21是相同,插头向连接器8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插头插入连接器81前第二面23b相对于B方向的角度大。
上述支点部83设在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插头固定部件82以支点部83为中心被支承并可旋转。该支点部83具有例如图12所示的结构。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支点部83通过切去插头固定部件82的一部分、将其一部分变成圆筒部而形成。这种情况下,圆筒部通过插入轴部件变成支点部83。
插头固定部件82的两方的端部侧部分中,扣合部23侧的部分变成插入方向侧延伸部(延伸部)85,被按压部24侧的部分变成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该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和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设置成在相对于例如和A-B方向垂直的方向向B侧倾斜的状态下彼此大致平行。
在上述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的端部的A方向侧的位置上,设置导向部件87,以便对接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81中插入插头11时,插头11相对于连接器81以A方向插入时,通过该插入动作,首先如图13(a)所示,插头11将可动部15导向连接器81的导向部件35来行进。
接着,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倾斜面13a和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的第二面23b对接,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前倾斜面15a和连接器81的被按压部24对接。这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也可不和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对接通过扣合部23的位置。
接着,如图13(b)所示,连接器81的被按压部24处于碰上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最大直径部分即同直径面15b的状态。因此,连接器81的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以支点部83为中心旋转地移位。随之,从支点部83到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的任何一个部分例如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弹性变形,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以支点部83为中心在插头11(插头区域26)方向即S方向上旋转,进入小直径部14。由此,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扣合。其结果,通过拉伸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通过上述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阻止插头11从连接器81中拔出。
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以及由此防止插头11拔出的功能和连接器21的情况是相同的。
接着,在从图13(b)所示插头11向连接器81插入完成状态拔出插头11时,使用者通过握住插头11的旋钮部17向B方向拉伸。
通过该动作,插头11的旋钮部17和可动部15一起向B方向移动,如图13(a)所示,通过插头11的可动部15对连接器81的被按压部24的按压被释放。其结果,被按压部24通过其弹性复归到原来的形状和位置。随之,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在R方向上旋转,扣合部23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插头11可向B方向移动,即可从连接器81拔出插头11。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81中,在插头11向连接器81插入完成状态下,在向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
这种功能可通过适当设定插入完成时的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倾斜角度,即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来获得。或者,在插头固定部件82由板弹簧构成的情况下,在从支点部83到扣合部23之间的任何一个部分中,通过调整弹簧的强度或该部分的强度来获得。
在图14中,示出了适当设定连接器8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角度的情况。在图14的例子中,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图13(b)所示的情况小,通过扣合部23减弱了向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强度。即,在给插头11(扣合接受部13)施加向B方向的拉伸力时,由于从扣合部23到支点部83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小挠曲量,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容易脱落。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例如用脚挂住连接电缆这种在插头11上施加大力的情况下,可防止插头11和连接器81的破损,进而防止连接了连接电缆的电子设备落下而受到损伤的情况。
在连接器81中,不需要插头固定部件82整个都是弹性体,在插头固定部件82中,从支点部83到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的任何一个部分是弹性体即可。
上述连接器81可变形为与其类似结构的图15所示的连接器91。连接器91具有和上述连接器81的插头固定部件82形状相同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92。其中,在插头固定部件82中,对于需要作为弹性体功能的部分至少是从支点部83到拔出方向侧延伸部86的任何一个部分,在插头固定部件92中,变成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因此,在本连接器91中,导向部件87设在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的端部的A方向侧位置上。
在上述结构中,插头11插在连接器91中时,如图16(a)所示,在连接器91中插入插头11。通过该插入动作,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倾斜面13a和连接器91的扣合部23的第二面23b对接,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前倾斜面15a和连接器91的被按压部24对接。这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可不和连接器91的扣合部23对接通过扣合部23的位置。
接着,如图16(b)所示,连接器91的被按压部24处于碰上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最大直径部分即同直径面15b的状态。因此,连接器91的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而移位,即以支点部83为中心旋转。随之,连接器91的扣合部23以支点部83为中心在插头11(插头区域26)方向上即S方向上旋转,进入小直径部14。由此,连接器91的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扣合。此时,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通过其弹性变成向A方向弯曲的挠曲状态。
上述扣合的结果,通过拉伸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由于上述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阻止从连接器91中拔出插头11。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及由此防止插头11拔出的功能和连接器21的情况是一样的。
接着,从图16(b)所示的插头11向连接器91插入完成状态向B方向拉伸插头11的旋钮部17时,旋钮部17和可动部15一起向B方向移动,如图16(c)所示,由于插头11的可动部15,对连接器91的被按压部24的按压被释放。其结果,连接器91的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由于其弹性复归到原来的形状和位置。随之,连接器91的扣合部23由于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的弹性引起的旋转应力而向R方向旋转。因此,扣合部23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插头11可向B方向移动,即可从连接器91中拔出插头11。
在给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和连接器81的情况一样,可获得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的功能。
在上述连接器81、91中,如例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21和图8所示的连接器51那样,在插头11的插入口侧(B方向侧)和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连接器构成要素的集中得到缓和,连接器构成要素集中在对应于插头区域26的A-B方向中央部的狭小范围内。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在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中包含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适于复杂电路集中的情况。在连接器81和连接器91中,如上所述,因为连接器构成要素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因此可小型化。
在连接器91中,不需要插头固定部件92整个都是弹性体,插头固定部件92的至少插入方向侧延伸部85是弹性体即可。
上述连接器中,在扣合部23以支点部为中心旋转且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插拔的上述连接器41、71、81、91中,如图17所示,这些支点25、53、83设在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倾斜面13c相切的圆的中心。由此,可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圆滑地进行扣合部23的插拔。支点25、53、83不仅是上述圆的中心,还可设在和上述中心相比的插头11的轴心侧的位置上。
实施例4
以下基于图18-21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所示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其说明从略。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1例如具有由板弹簧构成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102。该插头固定部件102在向插头拔出方向即B方向依次具有扣合部23、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向插头区域26突出。
上述扣合部23、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位于插头区域26周边的同一侧。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和上述连接器21的情况相同,插头向连接器10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比插头向连接器101插入前第二面(23b)相对于B方向的角度大。上述支点部83设在扣合部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插头固定部件102以支点部83为中心被支承并可旋转。
在扣合部23和支点部83之间设置中间延伸部103,在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之间设置中间延伸部104。中间延伸部103在从扣合部23开始向P方向延伸后,向B方向延伸到达支点部83。中间延伸部104从被按压部24开始向P方向延伸后,向A方向延伸并到达支点部83。
插头固定部件102的扣合部23侧的端部是扣合端侧延伸部105。该扣合端侧延伸部105从扣合部23开始向B方向延伸,到达被按压部24的P方向侧位置。在扣合端侧延伸部105的被按压部24侧的表面上,设置按压传送部件106。
中间延伸部103、104可向P-Q方向移动,该移动分别通过导向部件107、108被导向。
如上所述,插头固定部件102的形状和图11所示的上述连接器81的插头固定部件82有很大不同,动作原理和上述连接器81大致相同。插头固定部件102不需要整个都是弹性体,至少中间延伸部103、104的支点部83侧部分例如图18所示的弯曲部分和扣合端侧延伸部105由弹性体构成即可。进一步,至少仅扣合端侧延伸部105由弹性体构成也可以。
在上述结构中,插头11插在连接器101中的情况下,相对于连接器101在A方向插入插头11时,通过该插入动作,首先如图19(a)所示,插头11在可动部15被导向连接器101的导向部件35的情况下行进。
接着,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前倾斜面13a和连接器101的扣合部23的第二面23b对接,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前倾斜面15a和连接器101的被按压部24对接。这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可不和连接器101的扣合部23对接通过扣合部23的位置。
接着,如图19(b)所示,连接器101的被按压部24处于碰上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最大直径部分即同直径面15b的状态。因此,连接器101的扣合端侧延伸部105通过被按压部24和按压传送部件106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向P方向移位。连接器101的被按压部24和中间延伸部104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并向P方向移动。随之,中间延伸部103和扣合部23向Q方向移动,扣合部23进入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由此,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扣合。其结果,通过拉伸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通过上述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阻止从连接器101拔出插头11。
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以及由此防止拔出插头11的功能和连接器21的情况是相同的。
下面,在从如图19(b)所示的插头11向连接器101插入完成状态拔出插头11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握住插头11的旋钮部17向B方向拉伸。
通过该动作,插头11的旋钮部17和可动部15一起向B方向移动,如图19(c)所示,通过插头11的可动部15释放对连接器101的被按压部24的按压。其结果,通过中间延伸部103、104的弹性复原的力(旋转应力)和通过扣合端侧延伸部105的弹性,通过凭借按压传送部件106作用于被按压部24的Q方向的力(旋转应力),或者后者即仅通过扣合端侧延伸部105的旋转应力,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复归到原来的位置。由此,扣合部23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插头11向B方向移动,即可从连接器101拔出插头11。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1中,在插头11向连接器101插入完成状态下,在向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的情况下,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
这种功能可通过在插入完成时适当设定连接器101的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的倾斜角度即第一面23a相对于A方向的角度来获得。或者,在插头固定部件102由板弹簧构成时,对从支点部83到扣合部23之间的任何一部分,可通过调整弹簧的强度或该部分的强度来获得。
上述连接器101可变形成与其类似结构的图20所示的连接器111。该连接器111具有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112。在该插头固定部件112中,配备插头固定部件102的扣合端侧延伸部105被除去,同时如图21所示,在支点部83上配备复原力赋予部113。该复原力赋予部113具有支点轴方向延伸部114和安装部115。支点轴方向延伸部114由弹性体构成,在支点部83的轴方向上延伸。安装部115不是板状,设在支点轴方向延伸部114的两端部。因此,插头固定部件112通过安装部115安装到连接器111的内部。
在该连接器111中插入插头11,通过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被按压部24时(对应图19(b)的状态),和连接器101的情况相同,连接器111的扣合部23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扣合,阻止插头11向B方向拔出。
此时,在复原力赋予部113中,中间延伸部103、104的支点部83周边部分以支点部83为中心旋转,由此支点轴方向延伸部114变成弯曲状态。因此,向B方向操作插头11的可动部15,通过可动部15释放被按压部24的按压的情况下,通过消除支点轴方向延伸部114的弯曲方向的力(旋转应力)起作用,扣合部23复归到原来的位置。由此,连接器111的扣合部23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中间延伸部103和中间延伸部104的复原力也起作用。
将连接器111和图18所示的连接器101比较时,在连接器101中,用于得到上述复原力的扣合端侧延伸部105必须设在狭窄区域内。与此相对,在连接器111中,复原力赋予部113可设置很宽的区域,插头固定部件112的制作变容易,还增加了动作的稳定度。另一方面,在小型化这点上,连接器101比连接器111合适。
扣合部23的第一面23a和第二面23b的关系以及由此防止拔出插头11的功能和连接器21的情况相同。
在向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和连接器81一样可得到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的功能。
在上述连接器101、111中,和所示连接器81、91一样,在插头11的插入口侧(B方向侧)和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的连接器构成要素的集中得到缓和,连接器构成要素集中在和插头区域26的A-B方向的中央部对应的狭小范围内。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在插头11的插入前端侧(A方向侧)包含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适合复杂电路等集中的情况。
实施例5
以下基于图22-25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所示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其说明从略。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21具有例如由板弹簧构成的插头固定部件(插头固定装置)122。该插头固定部件122向插头拔出方向即B方向依次具有扣合部1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这些扣合部1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中,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位于插头区域26周边的同一侧,扣合部123相对于插头区域26位于和被按压部24及支点部25侧的相反侧。
在扣合部123和被按压部24之间设置在P-Q方向延伸的中间延伸部124,在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之间设置中间延伸部29、30。插头固定部件122,和图1所示的连接器21相同,通过拔出方向端延伸部31由保持部件32夹持而被支持。由此,从插头固定部件122的支点部25开始A方向侧的部分通过在支点部25或中间延伸部30的弹性变形以及从该变形复原方向的应力(旋转应力),可向P-Q方向移动。
插头固定部件122和连接器21的插头固定部件22相同,不需要整个都是弹性体,支点部25、中间延伸部30、中间延伸部29或被按压部24中任何一个是弹性体即可。
如图23所示,在中间延伸部124上形成可通过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插头通孔124a。该插头通孔124a的宽度在被按压部24侧是W1,在和扣合部123的连接部附近扩大到W2。
扣合部123在插头固定部件122的端部侧,通过从中间延伸部124的端部弯曲插头固定部件122而形成。扣合部123在以和中间延伸部124的连接侧端部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向A方向倾斜的状态向插头区域26的中心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121中插入插头11时,首先如图24(a)所示,插头11通过将可动部15和中间部16导向连接器121的导向部件35而行进,可动部15的前倾斜面15a和被按压部24对接。此时,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通过连接器121的中间延伸部124的插头通孔124a。
接着,如图24(b)所示,连接器121的被按压部24处于碰上插头11的可动部15的最大直径部分即同直径面15b的状态。由此,连接器121的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可动部15按压,向P方向移位。随之,扣合部123向P方向移动,进入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和扣合接受部13的后端部即后倾斜面13c扣合。其结果,通过拉伸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通过上述扣合接受部13和扣合部23的扣合,阻止从连接器121拔出插头11。
接着,如图24(a)所示,为了从插头11向连接器121插入完成状态拔出插头11,在向B方向拉伸插头11的旋钮部17时,插头11的旋钮部17和可动部15一起向B方向移动。由此,如图24(a)所示,从插头11的可动部15向连接器121的被按压部24的按压被释放,扣合部123向Q方向移动,扣合部123对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由此,插头11可向B方向移动。
如图24(b)所示,在插头11向连接器121插入完成状态下,和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扣合的扣合部123在如上所述以和中间延伸部124的连接侧端部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向A方向倾斜的状态向插头区域26的中心方向延伸。因此,扣合部123变成其前端部侧和扣合接受部13对接。由此,在拉伸例如安装了插头11的连接电缆的情况下,可防止很容易就从连接器121拔出插头11的事件。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121中,在插头11向连接器121插入完成状态下,向上述连接电缆施加拔出插头11方向的大力时,可不移动旋钮部17地拔出插头11。
这种情况下,如图24(c)所示,通过向B方向移动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连接器121的扣合部123被弯曲的结果是扣合部123对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被释放。为了容易释放该扣合,在连接器121中,中间延伸部124的插头通孔124a的宽度在被按压部24侧为W1,在和扣合部123的连接部附近为W2。即,在和扣合部123的连接部附近,实质的中间延伸部124的宽度变窄,该部分中,容易弯曲扣合部123。通过调整插头通孔124a的宽度W2,可调整拔出插头11的容易程度。
在连接器121中,扣合部123可进行上述弯曲,由此,在例如通过脚挂住连接电缆这种情况下,在插头11上施加大力时,可防止插头11和连接器121的破损,进而防止连接了连接电缆的电子设备落下而受到损伤的情况。
如上所述,连接器121在不移动可动部15的状态下出现插头11拔出(以下,将此称为可动部不使用拔出)时,通过使扣合部123弯曲,在插头固定部件122的扣合部123以外的其他部分中没有大负荷。连接器121在这点上比上述其他的连接器优越。
即,在连接器121以外的连接器中,在可动部不使用拔出的情况下,扣合部23和支点部25、53、支点部83之间的部分有大负荷。这样,上述部分变成向扣合部23传递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插拔动作的部分。因此,在连接器121以外的连接器中,在可能出现可动部不使用拔出的情况下,扣合部23和支点部25、53、83之间的宽范围内需要考虑弹性界限来设计。与此相对,连接器121可考虑扣合部123(扣合部123和中间延伸部124的连接部分)的弹性界限来设计,设计很容易。
连接器121在插头11插入完成状态下,在稳定插头11并可固定到预定位置这点上,比上述其他连接器优越。
即,连接器121以外的上述各连接器是扣合部23和支点部25、53、83设在插头区域26周边的同一侧。因此,在连接器小型化这点上优越。
相反,在连接器121以外的上述各连接器中,和插头11的插拔方向(A-B)方向垂直的方向即P-Q方向的扣合部23和支点部25、53、83的距离变短。因此,扣合部23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扣合,即和连接器121一样适当进行插头11的防拔出,用于将插头11固定在一定位置上的附带力量,即从扣合部23向相对于扣合接受部13的A方向的附带力量在和连接器121相比较时相对较弱。
与此相对,在连接器121中,扣合部123设在和插头区域26周边的支点部25相反侧的位置上,因此,P-Q方向的扣合部123和支点部25的距离变长。由此,通过可确保扣合部123和支点部25之间的长距离的部分的弹性,容易相对于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提供向A方向的附带力量。其结果,可稳定地将插头11固定到一定位置上。
在连接器121中,代替上述扣合部123和中间延伸部124,构成为具有图25所示的扣合部125和中间延伸部126。中间延伸部126是和中间延伸部124对应的,扣合部125设在中间延伸部126的下部,具有和中间延伸部126的插头通孔126a连接的扣合孔125a。
插头通孔126a的宽度W1和上述插头通孔124a一样,设成可通过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的宽度。扣合孔125a的宽度W3设成可通过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同时不能通过扣合接受部13的宽度。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121中插入插头11、连接器121的被按压部24碰上插头的可动部15的同直径面15b的状态下,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进入扣合部125的扣合孔125a,阻止插头11向B方向拔出。
在向B方向移动插头11的可动部15时,由可动部15造成的对被按压部24的按压被释放,连接器121的中间延伸部126的插头通孔126a移动到插头11的小直径部14位置上,可从插头通孔126a拔出插头11的扣合接受部13,即从连接器121拔出插头11。
在具有上述扣合部125的结构中,可比较坚固且稳定地阻止插头11的拔出。
在以上的各连接器中,示出了仅在插头区域26的周边的1个位置上设置插头固定部件的情况,在各连接器中,插头固定部件可设在插头区域26周边的相对的2个位置或3个以上的多个位置上。
在以上的各连接器中,示出了由1块板材形成构成连接器的机械锁机构部的插头固定部件的情况,但插头固定部件也可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通过其他部件的弹性体构成具有用于得到旋转应力的弹性的部分也可以。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由插头固定部件和作为其他部件设置的弹性体得到插头固定部件所需要的弹性。进一步,根据需要的特性,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构成插头固定部件的扣合部23、123、125和被按压部24。
以上所示的各连接器可配备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如图26所示的便携DVD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便携CD播放器,台式DVD播放器,数字STB,AV(视听)放大器,台式PC,组合音响播放器,数字TV,PDA(个人数字助理),半导体存储器播放器,携带电话或便携MD(迷你盘)播放器。这些电子设备通过配备连接器,可通过连接电缆彼此适当连接。
在图26中,虽然举的是发送用连接器和接收用连接器分离状态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通过例如一芯光纤进行发送和接收时使用的发送接收两用连接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是可插拔具有可动部的插头的连接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随着由于上述插头插入引起的上述可动部的插入方向的位移固定上述插头前端部,同时,具备通过上述可动部脱落方向的移位而释放上述固定的插头固定装置。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具有被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的被按压部,和与上述插头前端部扣合的扣合部,以便根据该被按压部的移位而移位,阻止插头拔出。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在小直径部的前方侧形成扣合接受部,在后方侧形成可动部,扣合接受部和可动部具有比上述小直径大的直径部分,上述可动部相对于连接器可向插拔方向移动而将插头插入上述小直径部和上述扣合接受部中,具有在上述插头插着时被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的被按压部,和与上述扣合接受部扣合的扣合部,以便根据该被按压部的移位而移位,阻止插头的拔出。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具有弹性体部,随着上述被按压部被上述可动部按压时的位移而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变形的复原产生上述扣合部的旋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可插拔具有非可动部和可相对于该非可动部移动的可动部的插头,具有插头固定装置,随着由于上述插头的插入而向上述可动部的插头插入方向的移位而固定上述非可动部,另一方面,通过向上述可动部的插头拔出方向移位而释放上述固定。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非可动部设在插头的前端部,上述插头固定装置具有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的被按压部;和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扣合的扣合部,以便根据该被按压部的移位而移位,阻止插头的拔出。
根据上述结构,插头固定装置的被按压部被插头的可动部按压并移位,根据该被按压部的移位,扣合部阻止插头的拔出,和插头的前端部的非可动部扣合。因此,根据插头的可动部的移动,可适当进行插头的固定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在上述扣合部和上述非可动部扣合时以及释放该扣合时,上述扣合部向和上述插头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插头固定装置的扣合部可适当进行相对于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扣合部具有和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对接的第一面和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插头插入完成时第一面相对于插头插入方向的角度比插头插入前第二面相对于插头拔出方向的角度大。
根据上述结构,在插头向连接器插入完成状态下,扣合部通过其第一面和插头的非可动部扣合,阻止插头的拔出。这种情况下,插头插入完成时第一面相对于插头插入方向的角度比插头插入前第二面相对于插头拔出方向的角度大,因此,能通过扣合部可靠阻止插头的拔出。
在插头向连接器插入时,在插头的前端部和扣合部的第二面对接的情况下,通过设定第二面相对于第一面的相对角度,可容易地插入插头。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由在直接或间接连接状态下形成上述被按压部和扣合部的部件构成,上述扣合部在和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扣合时,可在上述插头固定装置上形成的预定支点部为中心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可通过例如1块板材形成插头固定装置,因此连接器的结构简单。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随着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的移位而使插头固定装置的任何一个部分弹性变形,复原该弹性变形,由此产生上述扣合部的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插头固定装置的弹性的简单结构,可进行扣合部对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通过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上述被按压部并移位来产生上述扣合部的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被按压部被插头的可动部被按压并移位这样的简单结构,可进行扣合部对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按上述扣合部、被按压部及支点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侧配设。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弹性进行扣合部相对于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可容易地构成插头固定装置。支点部在具有固定在连接器的插头拔出方向侧的结构时,可减少插头插入方向侧的连接器构成要素。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按上述扣合部、支点部及被按压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侧配设。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被按压部被插头的可动部按压并移位,可容易地构成使扣合部相对于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的插头固定装置。在支点部的一方侧上配设被按压部,在其相反侧上配设扣合部,因此,通过将支点部配设在插头区域的插头插拔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可减少插头插入方向侧和插头拔出方向侧的连接器构成要素。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从插在连接器中的插头看,上述被按压部、扣合部和支点部配在插头周边的同一侧。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器构成要素集中在插头区域的同一侧上,因此可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从插在连接器中的插头看,上述被按压部和支点部配在插头周边的同一侧,同时,从上述插头看,上述扣合部配设在和插头周边的上述被按压部及支点部侧相反的侧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和插头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支点部和扣合部之间可保持长距离,利用该部分的弹性,通过扣合部扣合插头的非可动部,且可适当地固定。其结果,可将插头稳定地固定在一定位置上。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具有向和上述插头的插拔方向交叉方向导向上述扣合部移动的导向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导向部件导向扣合部的移动,因此,通过扣合部可稳定进行相对于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动作。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由从上述支点部到被按压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随着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的移位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根据实施例结构,按扣合部、被按压部和支点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配置,通过上述弹性体,可适当进行扣合部相对于插头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在相对于上述扣合部和上述支点部侧相反侧的部分上具有延伸部,上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随着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的移位而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按扣合部、被按压部和支点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配置,通过上述延伸部的弹性体,可适当进行扣合部相对于插头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在相对于扣合部和支点部侧相反的侧的部分即延伸部上具有弹性,因此可缓和支点部侧的连接器构成要素的集中。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由弹性体构成,上述弹性体是从上述支点部开始相对于该支点部和上述扣合部侧部分相反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随着上述被按压部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而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按扣合部、支点部和被按压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配置,通过上述弹性体,可适当进行扣合部相对于插头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在相对于上述扣合部和上述支点部侧相反侧的部分上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随着上述被按压部被插头的上述可动部按压并移位而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按扣合部、支点部和被按压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配设,通过上述弹性体,可适当进行扣合部相对于插头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在后端部具有倾斜面,上述扣合部和上述倾斜面扣合并阻止插头的拔出,上述支点部配置在与上述倾斜面相切的圆的中心或者和该中心相比插头的轴心侧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结构,可圆滑地进行扣合部对插头的非可动部的扣合和释放。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插头固定装置由形成上述扣合部、被按压部和支点部的板材构成,相对于支点部和扣合部侧相反侧的端部侧部分在支点部弯曲并被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按扣合部、被按压部和支点部的顺序向插头拔出方向配置,可在支点部附近容易且可靠地得到用于使扣合部相对于插头的非可动部插拔的弹性。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上述固定装置的从上述扣合部到支点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体构成,在上述扣合部相对于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扣合的状态下,在对插头的非可动部向拔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通过上述弹性体部分的变形,可释放上述扣合部对上述非可动部的扣合。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用脚挂住连接电缆这种情况下,在插到连接器上的插头上施加大力时,可防止插头和连接器的破损,进而防止连接了连接电缆的电子设备落下而受到损伤的情况。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至少上述扣合部由具有弹性的板材构成并形成在插头固定装置的一个端部上,该扣合部在相对于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的扣合状态下,对插头的非可动部向拔出方向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通过弯曲可释放对上述非可动部的扣合。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用脚挂住连接电缆这种情况下,在插到连接器上的插头上施加大力时,可防止插头和连接器的破损,进而防止连接了连接电缆的电子设备落下而受到损伤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不移动可动部的状态下拔出插头的情况下,通过弯曲扣合部,在插头固定装置的扣合部以外的其他部分中没有大负荷。
上述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在上述扣合部和上述被按压部之间,设置中间延伸部以便至少和上述扣合部连接,在上述中间延伸部中,形成可通过上述非可动部的插头通孔以便朝向上述扣合部开口,在和上述扣合部的连接部分附近除去上述插头通孔宽度的中间延伸部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窄。
根据上述结构,在扣合部的连接部附近,实质的中间延伸部的宽度变窄。因此,在上述连接部附近,扣合部容易弯曲。进一步,通过调整除去了上述插头通孔宽度的中间延伸部的宽度,可调整拔出插头的容易程度。
上述连接器可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如上所示的各连接器可用作作为电气插头的接收侧的电气插孔和作为光插头的接收侧的光插孔。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涉及的具体的实施状态和实施例,只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121),可插拔具有非可动部(13)和相对该非可动部(1 3)可移动的可动部(15)的插头(11),其特征在于,
具有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82,92,102,112,122),通过上述插头(11)的插入,随着上述可动部(15)向插头插入方向的移位,固定上述非可动部(13),同时,通过上述可动部(15)向插头拔出方向移位释放上述固定,
其中,上述非可动部(13)设在插头(11)的前端部,
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82,92,102,112,122)具有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并移位;扣合部(23,123,125),对应该被按压部(24)的移位而移位,和插头(11)的上述非可动部(13)扣合,以便阻止插头(11)的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121),其特征在于,上述扣合部(23,123,125)和上述非可动部(13)扣合时以及释放该扣合时,向上述插头(11)的插拔方向的交叉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其特征在于,上述扣合部(23)具有和插头(11)的上述非可动部(13)对接的第一面(23a)和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23b),插头(11)插入完成时第一面(23a)相对于插头插入方向的角度比插头(11)插入前第二面(23b)相对于插头拔出方向的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121),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82,92,102,112,122)由在上述被按压部(24)和扣合部(23,123,125)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状态下形成的部件构成,上述扣合部(23,123,125)在和插头的上述非可动部(13)扣合时,以在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82,92,102,112,122)中形成的支点部(25,53,83)为中心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其特征在于,随着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24)的移位而使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中的任何一个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的复原而产生上述扣合部(23)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81,91,101,111,121),其特征在于,由于上述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并移位而产生上述扣合部(23,123,125)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其特征在于,朝插头拔出方向依次配置上述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5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81,91,101,111),其特征在于,朝插头拔出方向依次配置上述扣合部(23)、支点部(83)和被按压部(2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其特征在于,从插在连接器中的插头(11)看,上述被按压部(24)、扣合部(23)和支点部(25,53,83)配置在插头(11)的周边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21),其特征在于,从插在连接器中的插头(11)看,上述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配置在插头(11)周边的同一侧,同时,从上述插头(11)看,上述扣合部(123,125)配置在和插头(11)的周边的上述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侧的相反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21),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上述插头(11)的插拔方向的交叉方向导向上述扣合部(23)的移动的导向部件(33)。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21,41),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从上述支点部(25)到被按压部(24)的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由随着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24)的移位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51,61,71),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扣合部(23)为基准,上述插头固定部件(52,62,72)在与上述支点部(53)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中具有延伸部(55),上述延伸部(55)的至少一个部分由随着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的上述被按压部(24)的移位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81),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支点部(83)为基准,上述插头固定部件(82)在与上述扣合部(23)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从上述支点部(83)开始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由随着上述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并移位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91),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扣合部(23)为基准,上述插头固定部件(92)在与上述支点部(83)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中具有延伸部(85),该延伸部(85)的至少一部分由随着上述被按压部(24)被插头(11)的上述可动部(15)按压并移位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41,71,81,91),其特征在于,插头(11)的上述非可动部(13)在后端部具有倾斜面(13c),上述扣合部(23)和上述倾斜面(13c)扣合并阻止插头(11)的拔出,上述支点部(25,53,83)配置在和上述倾斜面(13c)相切的圆的中心或者和该中心相比的插头(11)的轴心侧的位置上。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21,41),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是由形成上述扣合部(23)、被按压部(24)和支点部(25)的板材构成,以上述支点部(25)为基准,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在与上述扣合部(23)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支点部(25)处被弯曲并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121),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插头固定部件(22,42,52,62,72,82,92,102,112,122),从上述扣合部(23,123,125)到支点部(25,53,83)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由弹性体构成,在上述扣合部(23,123,125)相对于插头(11)的上述非可动部(13)的扣合状态下,对插头(11)的非可动部(13)向拔出方向施加一比使上述弹性体部分变形的力要大的力时,通过上述弹性体部分的变形,可释放上述扣合部(23,123,125)对上述非可动部(13)的扣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121),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扣合部(123)由具有弹性的板材构成且形成在插头固定部件(122)的一个端部上,该扣合部(123)在相对于插头(11)的上述非可动部(13)的扣合状态下,在对插头(11)的非可动部(13)向拔出方向施加一比使上述弹性体部分变形的力要大的力时,通过弯曲可释放对上述非可动部(13)的扣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扣合部(123)和上述被按压部(24)之间设置中间延伸部(124)以便至少和上述扣合部(123)连接,在上述中间延伸部(124)中形成可通过上述非可动部(13)的插头通孔(124a),上述插头通孔(124a)向着上述扣合部(123)扩大,
在与上述扣合部(123)的连接部,上述插头通孔(124a)的宽度的中间延伸部(124)的宽度比与上述扣合部(123)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的宽度窄。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21,41,51,61,71,81,91,101,111,12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73104 | 2001-12-06 | ||
JP373104/2001 | 2001-12-06 | ||
JP338508/2002 | 2002-11-21 | ||
JP2002338508A JP4053409B2 (ja) | 2001-12-06 | 2002-11-21 |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5934A CN1425934A (zh) | 2003-06-25 |
CN1196003C true CN1196003C (zh) | 2005-04-06 |
Family
ID=2662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595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03C (zh) | 2001-12-06 | 2002-12-06 | 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35085B2 (zh) |
EP (1) | EP1318574B1 (zh) |
JP (1) | JP4053409B2 (zh) |
KR (1) | KR100553333B1 (zh) |
CN (1) | CN1196003C (zh) |
DE (1) | DE60215756T2 (zh) |
TW (1) | TW5805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505143A1 (en) * | 2002-11-06 | 2004-05-21 | George Stephen Ramsay | Electrical safety plug and socket |
DE102004042671B4 (de) * | 2004-09-01 | 2014-02-13 |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ischer Klinkenstecker und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
DE102005016265B4 (de) * | 2005-04-08 | 2007-11-08 |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 Arretierung eines Rastelements mit Radsok-Buchse |
DE102006001630A1 (de) * | 2006-01-11 | 2007-07-12 |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 Steckerbuchse |
KR100760374B1 (ko) | 2007-03-10 | 2007-09-19 | (주)전우종합기술 | 지중전선과 패드티알(pad tr)의 접속구조 |
WO2011130696A2 (en) * | 2010-04-15 | 2011-10-20 | Zonit Structured Solutions Llc |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
DE102011004158A1 (de) * | 2011-02-15 | 2012-08-16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s Kontaktsystem mit einem als Kontaktierhülse mit vorstehendem Kopf ausgebildeten elektrischen Kontakt |
JP5705791B2 (ja) * | 2012-06-11 | 2015-04-2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構造 |
JP5653966B2 (ja) * | 2012-06-11 | 2015-01-14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構造 |
DE102012023243A1 (de) * | 2012-11-21 | 2014-05-22 | Pfisterer Kontaktsysteme Gmbh | Vor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Anschließen oder Verbinden mindestens eines Leiters eines Energieversorgungskabels |
US11581682B2 (en) | 2013-03-15 | 2023-02-14 | Zonit Structured Solutions, Llc | Frictional locking receptacle with programmable releas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20739A (en) * | 1947-09-09 | 1950-08-29 | Harvey L Shaw | Electric coupling |
US3493917A (en) * | 1967-08-01 | 1970-02-03 | Viking Industries | Connector locking means |
US3569903A (en) * | 1969-08-07 | 1971-03-09 | Sealectro Corp |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xial interlock |
JPS5031909Y1 (zh) * | 1970-05-14 | 1975-09-17 | ||
US4275946A (en) * | 1979-05-16 | 1981-06-30 | Mitch Manina | Electrical connecting plug |
JPS5736790A (zh) * | 1980-08-13 | 1982-02-27 | Olympus Optical Co | |
JPH0449834Y2 (zh) * | 1988-05-16 | 1992-11-24 | ||
JPH0341482A (ja) | 1989-07-07 | 1991-02-21 | Nec Niigata Ltd | 電子写真式プリンタの光ヘッド |
US5248168A (en) * | 1992-02-02 | 1993-09-28 | Aeroquip Corporation | Flexible quick disconnect coupling with vibration absorbing member |
GB9307488D0 (en) * | 1993-04-08 | 1993-06-02 | Amp Holland |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latching mechanism |
JP2736000B2 (ja) * | 1993-11-08 | 1998-04-02 | 木谷電器株式会社 | ピンジャック |
WO1996004696A1 (en) * | 1994-07-29 | 1996-02-15 | Robert Paul Ganger | Phone plug for noiseless electrical engagement |
JP3265262B2 (ja) * | 1998-05-22 | 2002-03-11 |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 ジャック |
JP2000014317A (ja) | 1998-07-03 | 2000-01-18 |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 チ−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62014B2 (ja) * | 1999-06-29 | 2003-01-07 | エヌイーシー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のロック、アンロック構造及びロック、アンロック方法 |
US6343814B1 (en) * | 1999-11-08 | 2002-02-05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Insertion verifier dust cap |
JP2001319731A (ja) * | 2000-02-28 | 2001-11-16 | Sony Corp | 接続装置、接続プラグ、接続ジャック |
-
2002
- 2002-11-21 JP JP2002338508A patent/JP405340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1-29 TW TW091134772A patent/TW58059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12-03 DE DE60215756T patent/DE6021575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03 EP EP02026918A patent/EP131857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04 US US10/309,012 patent/US68350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2-05 KR KR1020020076958A patent/KR10055333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12-06 CN CNB02159595XA patent/CN11960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15756T2 (de) | 2007-09-06 |
EP1318574B1 (en) | 2006-11-02 |
JP4053409B2 (ja) | 2008-02-27 |
DE60215756D1 (de) | 2006-12-14 |
JP2003232961A (ja) | 2003-08-22 |
EP1318574A2 (en) | 2003-06-11 |
KR20030047766A (ko) | 2003-06-18 |
EP1318574A3 (en) | 2003-11-12 |
TW580598B (en) | 2004-03-21 |
US20030109164A1 (en) | 2003-06-12 |
CN1425934A (zh) | 2003-06-25 |
TW200304002A (en) | 2003-09-16 |
KR100553333B1 (ko) | 2006-02-20 |
US6835085B2 (en) | 2004-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6003C (zh) | 连接器及配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
CN1123096C (zh) | 连接器 | |
CN1306660C (zh) | 卡连接器 | |
CN1282261C (zh) | 电池组件、电池装载器及具有电池装载机构的电子设备 | |
CN1289888C (zh) | 凸轮机构及门开闭机构 | |
CN101043114A (zh) | 复合电连接器、用于其的保持台、荧光管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CN1933252A (zh)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1361929A (zh) | 具有装卡盖锁紧开关的智能卡用电气连接器 | |
CN1784554A (zh) | 用于设备壳体的开关装置及其双轴铰接装置 | |
CN1961491A (zh) | 用于打开和关闭便携式电话的滑动机构 | |
CN1558992A (zh) | 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对接结构件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构成所述装置的连接杆构件 | |
CN1756003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
CN1099922C (zh) | 管子的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 |
CN1770551A (zh) | 具有电视功能的便携终端装置和用作输入笔的电视天线 | |
CN1440497A (zh) | 能够经受直径扩张的管状螺纹连接 | |
CN1244074A (zh) | 并行传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82787A (zh) | 强度稳定型螺钉和螺丝刀头的组合及强度稳定型螺钉制造用冲头 | |
CN1841568A (zh) | 倾斜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0338822C (zh) | 连接器 | |
CN1300615C (zh) | 包括光缆插座和光缆插头的组件 | |
CN101043106A (zh) | 复合接触件 | |
CN1327621A (zh) | 具有用于推出卡的杠杆和推板的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 |
CN1236490C (zh) | 电子部件装设方法和电子部件装设工具 | |
CN1856335A (zh) | 医疗用注射器 | |
CN1400854A (zh) | 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设计方法、电路基板以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