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2549A -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2549A
CN1292549A CN00131887XA CN00131887A CN1292549A CN 1292549 A CN1292549 A CN 1292549A CN 00131887X A CN00131887X A CN 00131887XA CN 00131887 A CN00131887 A CN 00131887A CN 1292549 A CN1292549 A CN 1292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isc recording
disk
slot
pa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18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谷昭久
小山久美
金子孝幸
吉村春俊
川上宪治
铃木昭臣
须藤政子
佐藤丰
三枝繁
鹫川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744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789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7445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0174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2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 G11B17/0285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mounted on a brid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turntable or the clamper towards the dis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盘托盘配合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包括:一与所述盘托盘相对安装的支撑部分;一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面,用于朝盘托盘移近以及移远的稳定器;其中,当盘式记录介质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因而本发明可以确保实现夹紧操作。

Description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 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disk)夹持器。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是一种与一盘托盘配合使用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记录介质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执行将信息信号记录在插入插槽中的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某些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都包括与盘托盘配合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
上述的一种盘夹持器包括一个主题侧边的支撑部分和一个支撑在该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用于朝盘式记录介质靠近和远离移动的稳定器。通常,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是安装在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顶板上的,并且安装有盘托盘的基座单元支撑在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下用于向上和向下的移动。
这样,当盘式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夹紧位置并定位在盘夹持器和盘托盘之间时,基座单元向上移动直到盘托盘的中间部分穿到盘式记录介质的中间孔中并且稳定器被吸引到盘托盘上的磁铁上为止,此时盘式记录介质就被盘托盘和稳定器夹持在其间。
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夹紧位置并被装载时,由于记录介质会移动通过稳定器下的一个位置,所以,如果稳定器被支撑在主体侧边的支撑个部分的一个不恰当的位置,盘式记录介质将在装载的时候与稳定器相接触。结果不但不能执行装载盘式记录介质的操作,而且还有可能在进行夹持操作的时候会带来有害影响。
特别是对于盘式记录介质被带着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稳定器有可能会支撑在相对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倾斜的位置,因而很有可能对装载操作和夹持操作造成有害影响。
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可以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例如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
在上述的一种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中,插入插槽中的盘式记录介质被一个输送装置夹持以执行装载操作。
例如,通过按动开/关开关来执行开关插槽的操作,并且如果插槽是打开的而盘式记录介质的部分插入在了插槽中,则盘式记录介质为输送装置夹持。然后,如果装载开关打开,则盘式记录介质就会在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执行装载操作,并且已打开的插槽将关闭。
但是,在传统的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中,除非当插槽打开时开/关开关再次工作而将插槽关闭,或者盘式记录介质插入而且装载开关进行工作,否则插槽将保持打开。
因而,在此其间,灰尘或类似物将进入插槽中。特别是当插槽打开的时间过长,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性能会因为灰尘或类似物而恶化。
另外,如果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保留盘式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插入插槽后并且盘式记录介质被输送装置夹持的状态,则除了灰尘之类可进入插槽中之外,还可能会有灰尘等类似物粘到盘式记录介质上,而且还会妨碍盘式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与盘托盘配合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包括:一与所述盘托盘相对安装的支撑部分;一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面,用于朝盘托盘移近以及移远的稳定器;其中,当盘式记录介质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一待插入一盘式记录介质的插槽;用于夹持一插入所述插槽中的记录介质并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一个夹紧位置的输送装置;一用于接收输送到夹紧位置的盘式记录介质并随该盘式记录介质一起转动的盘托盘;一与所述盘托盘配合以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二者之间的稳定器;以及一支撑所述稳定器用于朝盘式记录介质移近以及移远的支撑部分;其中当盘式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夹紧位置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装载盘式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盘式记录介质插入一插槽中;当盘式记录介质插入插槽中之后,将其输送到夹紧位置;将盘托盘垂直朝向盘式记录介质的主平面移动;其中,当所述盘托盘朝盘式记录介质垂直到达一个预定位置时,一被吸引到一与所述盘托盘相对提供的支撑部分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的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其间,从而与所述盘托盘配合以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二者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一待插入盘式记录介质的插槽;用于夹持一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记录介质并将该记录介质从一插入位置输送到一夹紧位置的输送装置;一响应上述输送装置开关所述插槽的活门;其中,当所述输送装置在插入位置停留一段预定时间后,所述输送装置将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并且所述活门将关闭所述插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一待插入记录介质的插槽;一具有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插入所述插槽中的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基座元件;以及一用于开关所述插槽的活门,所述活门为所述基座单元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装载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盘式记录介质插入一插槽中;当盘式记录介质插入到插槽中时,通过输送装置将该记录介质夹持在插入位置;当所述输送装置停留在插入位置一段预定时间之后,将所述输送装置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同时将记录介质夹持在所述输送装置上;利用一活门响应所述输送装置的移动将所述插槽关闭。
图1和图2~24一起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而图1是在CD插入到外壳中之前的盘式回放装置的正视图;
图2表示的是CD插入到外壳中时该盘式回放装置的正视图;
图3表示的是基座单元、支撑座和滑杆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一部分的侧面正视图;
图4是表示各不同部件结构关系的垂直截面图;
图5是第一提升件的前视图;
图6是一凸轮件的前视图;
图7与图8一起显示其上支撑有一操作件的凸轮件,并且图7是在操作件没有被按下时的后视图;
图8表示的是操作件被按下时的后视图;
图9是一表示第二提升件的后视图;
图10是一表示一盖子的后视图;
图11表示的是一侧板的侧视图;
图12表示的是一支架透视图;
图13与图14~19一起显示盘式回放装置的操作,而且图13是其初始状态的前视图;
图14表示的是初始状态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15表示的是CD位于盘托盘和盘夹持器之间的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16表示的是CD位于盘托盘和盘夹持器之间的状态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17表示的是CD夹紧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18表示的是CD被夹紧状态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19表示的是支架降低到其从CD吸引开的位置处的前视图;
图20表示的是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后自动关闭插槽的流程结构框图;
图21表示的是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后自动关闭插槽的流程图;
图22表示的是一盘转接器前视图;
图23表示的是盘转接器透视图;
图24表示的是一改进的盘转接器正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应注意,下面所述实施例针对的是一种盘重放装置。
该盘重放装置1包括一主体部分2和一挨着主体部分2安装的未示出的扬声器部分。该主体部分2包括布置在外壳3中各种所需的部件和机构。
该外壳3包括一个盒状的向前打开的壳体件4,一个安装在壳体件4前端上部的顶板5,以及一个安装在顶板5前端面上的前板6(参照图1和2)。在顶板5中沿从左向右形成的方向一细长的插入缝5a。
在前板6较低的一侧具有一个操作面板部分部分6a,并且在操作面板部分6a的上端部分安装有一个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面板部分部分6b(参照图1和2)。在操作面板部分6a上装有一个带有操作按钮7,7,…的液晶显示部分8,用于使用者的各种操作以及显示各种图像。一个盘夹9被基本上固定在透明面板部分部分6b后面中间部分上(参见图1,14)。
盘夹9包括一个稳定器11,用于支撑转动以及沿旋转轴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沿主体一侧的一个支撑部分10前后方向移动(参见图1和14)。主体一侧的支撑部分10具有一个固定在前板6上的盘部分10a,一个从盘部分10a周边向后延伸的筒状部分10b,以及一个从筒状部分10b后边向内延伸的内凸缘部分10c,并在其后面具有一个作为支撑孔10d的开口。一个用作吸引装置的副磁铁12固定在盘部分10a的后面的中间部分上。
稳定器11具有一个大致为盘状的夹持部分11a,一个从夹持部分11a的内边缘向前延伸的筒状部分11b,以及从筒状部分11b前边向外延伸的、沿圆周方向相互隔开的支撑凸起11c,11c,11c。一个作为吸引部分11b的铁片13安装在筒状部分11b内。稳定器11的筒状部分11b的外径比主体一侧的支撑部分10的支撑孔10d的内径稍小。
稳定器11用于支撑转动以及沿转轴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沿主体一侧的支撑部分10前后方向移动,并使其支撑凸起11c,11c,11c插入到主体一侧的支撑部分10的内部。盘夹持器9大致被固定在前板6的中部,其状态是使主体一侧的支撑部分10的盘部分10a与前板6的透明面板部分部分6b的后面相接触。当光盘(CD)处于夹持状态时(此处光盘指的就是盘式纪录介质,后面将不再对此说明),稳定器的状态是铁片13被吸引到次磁铁12上,并且夹持部分11a与内凸缘部分10c相接触(参见图14和16)。
一个基座单元14被支撑用于在外壳3内的前面沿上下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基座单元14的一个前面部件15上装有一个后部部件16。
从前或后面看,前面部件15大致为矩形,并且在其中间部分布置有一个圆孔15a(参见图1)。从前面部件15的孔15a的左端连续的从左向右形成有一长通孔15b(参见图1)。
在前面部件15的安装孔15a上安装有一个盘托盘17。盘托盘17为一个未示出的主轴电机带动旋转。盘托盘17作为安放盘式记录介质的安放装置,具有一个盘形夹持部分17a和一个从夹持部分17a中部向前延伸的安装部分17b。一个磁铁18埋在安装部分17b中。磁铁18的磁力要比上述盘夹持器9的副磁铁12的磁力大。
盘托盘17安装在安装孔15a中的方式是使夹持部分17a的前面稍微靠近前面部件15的前面之前一点(参见图3)。
一个光学拾取器19被支撑在前面部件15上用于从左向右的移动(参见图1)。光学拾取器19作为再现装置用于把要记录的信息信号再现在CD上。
光学拾取器19上具有一个双轴传动装置20。当光学拾取器19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双轴传动装置20的一个物镜20a相应的也在前面部件15的通孔15b中移动。
后部部件16大致为矩形并被装在前面部件15的后面以从后面将盘托盘17和光学拾取器19盖住。一对上下隔开布置的支撑销16a,16a从后部部件16左右相对的两面伸出。
一个支撑底座21安装在基座单元14的后面(参见图3和4)。支撑底座21包括一个在前后方向上的支撑面部分22,以及一个整体形成在支撑面部分22的周边上的框状部分23。支撑面部分22的前面形成为一个前侧支撑部分24,而支撑面部分22的后面形成为一个后侧支撑部分25。
一对上下隔开布置的导销23a,23a从框状部分23左右相对的两面伸出,并且一对向前开口的凹槽23b,23b形成在导销23a,23a之间。
一对上下隔开布置的支撑突起24a,24a沿左右方向从前侧支撑部分24的中部向前伸出。一个支撑轴25a从后侧支撑部分25的中部向后突出。另外,一个上下方向的长插入孔22a形成在支撑面部分22上,并恰好位于支撑轴25a下方。
一操作开关26被安装在一后侧支撑部分25的下端部分之上。该操作开关26被操作,以在一居中的第一检测位置的相反两端并相对该位置于第二检测位置和第三检测位置之间作枢轴运动。如果操作开关26的操作停止了,则无论操作开关26已经位于第二检测位置还是位于第三检测位置,操作开关26都会自动回到第一检测位置。
一个第一提升件27支撑在前侧支撑部分24上用于上下滑动(参见图4和5)。一对上下隔开布置的支撑孔27a,27a沿上下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形成于第一提升件27的中间。一对向外伸出的插入突起27b,27b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形成在第一提升件27的相对的左右两端。另外,一个向后突出的连接销27c大体形成在第一提升件27的中部。
第一提升件27的支撑孔27a,27a支撑在插入支撑孔27a,27a中的支撑面部分22的支撑突起24a,24a上。在此状态下,插入突起27b,27b从框状部分23的凹槽23b,23b向外突出。同时,连接销27c从形成在支撑面部分22上的插入孔22a向后突出。
一个盘形的凸轮件28的整个边缘上带有齿轮部分28a,并且在其中部形成有一个支撑孔28b(参见图4和6~8)。一个第一凸轮槽29形成在凸轮件28的前面。第一凸轮槽29包括一个位于支撑孔28b周围的弓形非驱动部分29a,一个连接着非驱动部分29a的曲线形驱动部分29b,以及一个连接驱动部分29b的锁紧部分29c(参见图6)。
一个第二凸轮槽30形成在凸轮件28的后面。第二凸轮槽30包括一个始端部分30a,一个连接始端部分30a的工作部分30b,一个连接工作部分30b的非工作部分30c,以及一个连接非工作部分30c的末端部分30d(参见图7和8)。
始端部分30a相当靠近于凸轮件28的外圆周并且其为短弓形。工作部分30b为曲线并随着与始端部分30a的距离的增加而向凸轮件28中部移动。非工作部分30c为弓形,并位于支撑孔28b周围。同样,末端部分30d为平缓曲线并形成在支撑孔28b周围向凸轮件28的中间凸出。另外,始端部分30a要比第二凸轮槽30的其它部分宽。
一个长孔形式的弹簧布置孔28c形成在凸轮件28上,并且一个安装孔28d和一个弹簧固定孔28e在靠近弹簧布置孔28c的位置形成在凸轮件28的不同位置处。另外,一对长孔形式的支撑孔28f,28f在基本上同一方向延伸并形成在凸轮件28的预定位置处(参见图6)。而且,一个凸肩状的控制部分28g在靠近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的位置形成在凸轮件28上(参见图7和8)。
一个操作件31被支撑,用于在凸轮件28的后面上移动(参见图7和8)。操作件31为一大体成J形的盘状,其端部形成了一个逐渐变宽的按压部分31a。一个轴状操作部分31c向前延伸形成在比按压部分31a更靠近操作件31的另一端的部分31b的位置。
操作件31以其按压部分31a和部分31b被支撑在凸轮件28的支撑孔28f,28f中,用于按压部分31a凸轮件28中心移进移出。
在操作件31被支撑在凸轮件28上的状态下,操作部分31c从凸轮件28的安装孔28d向前突出。另外,在操作件31被支撑在凸轮件28上的状态下,一个安装在弹簧布置孔28c中的作为偏转部件的张紧螺旋弹簧32在部分31b的一端和凸轮件28的弹簧固定孔28e之间拉伸。在按压部分31a从凸轮件28中间离开的方向上,从张紧螺旋弹簧32向操作件31施加了一个偏转力。从而通过形成在凸轮件28上的控制部分28g阻止了操作件31的按压部分31a在偏转方向上从凸轮件28的中间位置的偏离。
操作件31在张紧螺旋弹簧32的作用下偏转,同时又在控制部分28g的作用下阻止其移动,而其按压部分31a将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的内圆周部分盖住(参见图7)。
凸轮件28支撑在后侧支撑部分25上转动,并使其支撑孔28b装在支撑面部分22的支撑轴25a上,同时使操作件31支撑在其上。一个未示出的驱动齿轮与齿轮部分28a啮合,同时凸轮件28被支撑在后侧支撑部分25上。驱动齿轮在一个未示出的电动机的带动下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可以正反方向转动。另外,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结合在凸轮件28的第一凸轮槽29内滑动。
一个带有一底座部分34和整体形成在其上的突出部分35,35的第二提升件33,被安装用于上下方向的运动(参见图4和9)。
底座部分34为一垂直的长矩形并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并且在其上端部分具有一个向前延伸的连接突起34a。另外,一个向后突出的外边壁面34b形成在底座部分34的外周,并且一对切口34c,34c相应于底座部分34的上下边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形成在外边壁面34b上。
突出部分35,35沿上下方向从底座部分34的中部向侧边延伸,并且各自带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孔35a,35a。
第二提升件33上具有一用于在凸轮件28的第二凸轮槽30内滑动的的连接突起34a,并随着凸轮件28的转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一个盖体36从后侧安装在支撑底座21的框状部分23上(参见图4和10)。这样,凸轮件28和第二提升件33就安装在支撑底座21的支撑面部分22和盖体36之间。
从前后看,盖体36为一大致方形的板,一对支撑轴36a,36a彼此左右隔开向后延伸,大体位于盖体36的中部。一对凸出的弓形孔36b,36b形成在相对于盖体36中部的左右位置处。另外,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突起36c沿左右方向形成在盖体36的前面的中部,并且第二提升件33的切口34c,34c与导引突起36c结合在一起使得第二提升件33随着凸轮件28的转动在导引突起36c的导引下上下移动。
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枢轴件37,37的一端支撑在盖体36的支撑轴36a,36a上,用于盖体36绕支撑轴36a,36a作枢轴运动(参照图10)。向后延伸的第一连接轴37a,37a形成在枢轴件37,37的另一端,而向前延伸的第二连接轴37b,37b形成在枢轴件37,37的中部。
当枢轴件37,37支撑在盖体36上的时候,第二连接轴37b,37b从盖体36的弓形孔36b,36b向前突出并在第二连接轴37b,37b在弓形孔36b,36b移动的范围之内转动。
一对大体上为长条状的滑杆38,38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并且在其相对的上下端形成有凸轮孔39,39(参见图3)。每个凸轮孔39,39的上部包括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端垂直部分39a,一个连接上端垂直部分39a向其下端后部移动的倾斜部分39b,以及一个连接倾斜部分39b沿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端垂直部分39c。
导孔40,40上下隔开形成在滑杆38,38中的凸轮孔39,39之间,并大体上沿上下方向伸展。另外,支撑孔41,41沿上下方向大体形成在滑杆38,38的中部。
形成在基座单元14的后部部件16上的支撑销16a,16a,用于结合在滑杆38,38的凸轮孔39,39中滑动,并且形成在支撑底座21的框状部分23上的导销23a,23a,用于结合在导孔40,40中滑动,从而将基座单元14和支撑底座21相互连接在一起(参见图3)。
支撑在支撑底座21的前侧支撑部分24上的第一提升件27的插入突起27b,27b,插入滑杆38,38的支撑孔41,41中,因而当第一提升件27上下移动时滑杆38,38也随之移动。
一对侧板42,42按照一定方式被安装在支撑底座21的框状部分2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以将滑杆38,38盖起来。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槽42a,42a,形成在侧板42,42的外面之上(参见图11)。
一支架43由将其前后连接在一起的盘夹持件44和支撑件45形成。盘支撑件44由透明材料构成(参见图12)。支架43用作承载CD的承载装置。
盘支撑件44是由一对前板部分46,46、一对侧板部分47,47以及一夹持部分48构成的单独部件。
前板部分46,46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被沿左右方向隔开布置。侧板部分47,47各自从前板部分46,46的外端向后延伸。夹持部分48与前板部分46,46相互连接并具有一对左右隔开布置的朝外侧向上隔开的弓形夹持槽48a,48a。夹持槽48a,48a之间构成了一个凹槽48b。
支撑件45是由一对侧部49,49、一连接部分50、一对突起51,51以及一对安装部分52,52构成的单独部件。
侧部49,49的后边通过左右伸展的连接部分50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连接部分50的左右方向形成有连接孔50a,50a。突起51,51从侧部49,49向下延伸并在其下端各自带有向内延伸的导槽51a,51a。安装部分52,52从侧部49,49的前边向外延伸,并且盘支撑件44的侧板部分47,47的后端与安装部分52,52的端部连接在一起。
支架43的支撑件45的导槽51a,51a被连接,用于在侧板42,42的导槽42a,42a中滑动。枢轴件37的第一连接轴37a,37a被连接,用于在支撑件45的连接孔50a,50a中的滑动。这样,当导槽51a,51a在导槽42a,42a的导引下,随着枢轴件37,37的枢轴运动,支架43将沿上下方向移动。
下面将对盘回放装置1的装载和排出操作进行描述。应注意,所述操作中的光盘(CD)100的直径约为12厘米。
首先描述装载操作的前序状态(初始状态)(参见图13和14)。
基座单元14的支撑销16a,16a…分别与滑杆38,38的凸轮孔39,39…的下端垂直部分39c,39c…连接在一起。支撑底座21的导销23a,23a…分别与滑杆38,38的导孔40,40…连接在一起。因此,基座单元14被定位于后侧的移动端。
由于基座单元14位于后侧的移动端位置,故其不会出现在顶板5的插槽5a正下方。因而,插槽5a处于打开状态,而且使用者可以将CD100插到插槽5a中。
由于基座单元14位于后侧的移动位置,所以盘夹持器9的铁片13没有被吸引到盘托盘17的磁铁18上,而是被吸引在副磁铁12上,并且稳定器11是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接触在一起的。结果就在稳定器11和盘托盘17之间形成了一个足够CD100插入的空隙。
凸轮件28的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被定位于凸轮件28的转动中心的正上方。这样,第一凸轮槽29的非驱动部分29a的开始端就正好位于凸轮件28的旋转中心之下。
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与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连接在一起,并使移动端位于上边。然后连接突起34a与操作件31的按压部分31a相接触(参照图7)。这样,如果第二提升件33向下移动,操作件31就可以在连接突起34a的推动下向下移动。另外,在此状态下,操作件31的操作部分31c操纵着操作开关26移动到第二检测位置(参见图7)。
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与第一凸轮槽29的非驱动部分29a开始端相连接。因此,第一提升件27被定位在上端的移动端。
枢轴件37,37的第二连接轴37b,37b与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孔35a,35a的内端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连接轴37a,37连接在支架43的连接孔50a,50a的内端中。V形的枢轴件37,37开口向上。支架43布置在上端的移动端位置处。
如果在上述开始的时候,CD100以其主要面朝前或后插入插槽5a中,那么就被放置在支架43的夹持槽48a,48a中并由盘夹持件44夹持(参见图1,13,14)。其后如果前板6上的装载操作按钮7按下,则驱动马达将转动起来以开始CD100装载操作。
如果驱动马达以一个方向转动,那么凸轮件28就如从前面看到的那样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凸轮件28转动的时候,连接突起34a的位置将相对于第二凸轮槽30进行变化,并且第二提升件33将向下移动。同时,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将移动到第一凸轮槽29的曲线形的非驱动部分29a中,因而第一提升件27没有移动。
第二提升件33随着其连接突起34a经过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在工作部分30b中移动而向下移动。随着第二提升件33的向下移动,由于第二连接轴37b,37b是滑动连接在连接孔35a,35a中的,因而枢轴件37,37沿其端部向下运动的方向枢动。然后,由于枢轴件37,37的第一连接轴37a,37a是滑动连接在支架43的连接孔50a,50a中的,所以夹持CD100的支架43将通过枢轴件37,37的枢转运动向下移动。
当第二提升件33向下移动并且连接突起34a到达第二凸轮槽30的工作部分30b的终点时,支架43的向下移动将停止。此时,CD100的中间孔100a位于盘夹持器9和盘托盘17之间从而可以形成CD100的被夹持状态(参见图16)。
驱动马达继续转动凸轮件28,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移入第二凸轮槽30的非工作部分30c中(参见图15)。由于非工作部分30c成弓形位于凸轮件28的转动中心,因而第二提升件33没有移动,并且支架43也没有向上或向下移动。
随着凸轮件28的转动,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同第一凸轮槽29的非驱动部分29a移入到驱动部分29b中。当连接销27c移入到驱动部分29b中后,第一提升件27将向下移动。
第一提升件27向下移动时,由于插入突起27b,27b是插到滑杆38,38的支撑孔41,41中的,因而滑杆38,38将向下移动。由于形成在基座单元14上的支撑销16a,16a是滑动啮合在滑杆38,38的凸轮孔39,39中的,因而支撑销16a,16a将通过滑杆38,38的向下移动相对于滑杆38,38向上移动。
当支撑销16a,16a向上移动到凸轮孔39,39的倾斜部分39b,39b中时,基座单元14将向前移动。当基座单元14向前移动,盘托盘17到达盘夹持器9后,配合部分17b将插入CD100的中心孔100a中。
由于盘托盘17的磁铁18的磁力要比盘夹持器9的副磁铁12的磁力强,所以当基座单元14向上移动到达一个预定位置时,稳定器11的铁片13将被磁铁18吸引过去,而稳定器11将脱离开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随后CD100将被盘托盘17的夹持部分17a和稳定器11的夹持部分11a夹紧,从而完成了CD100的夹持操作(参见图18)。
随后,在CD100插到盘夹持器9和盘托盘17之间之前,由于稳定器11的铁片13是吸引在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的副磁铁12上的,并且稳定器11是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接触在一起的,如上所述,当稳定器11夹持CD100的时候,CD100并没有与稳定器11接触。另外,由于在夹持的时候,铁片13是吸附在盘托盘17的磁铁18上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的装载、排出以及夹持CD100的操作。
特别是对于上下移动CD100的盘回放装置1中的垂直装载装置,稳定器11很容易相对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倾斜。然而当夹持操作没有进行的时候保持稳定器11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的接触更能达到最佳的装载操作、排出操作以及夹持操作。
另外,在盘回放装置1中,为了在夹持操作没有进行的时候,相对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保持稳定器11在一个最佳位置,稳定器11上的铁片13被吸引到了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上的副磁铁12上,并且相对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把稳定器11保持到的一个最佳位置不是在盘夹持器9的周围。
这样,当使用者透过6的透明面板部分部分6b观察的时候可以达到更大的视野。
在盘夹持器9中,由于副磁铁12的磁力要比位于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上的盘托盘17的磁铁18的磁力弱,故当CD100被夹紧的时候,铁片13会被可靠的吸附在磁铁18上,从而可以可靠的完成夹持操作。另外,为了优化装载操作只要适当的设定朝盘夹持器9移近移远的位于盘夹持器9和盘托盘17之间的距离即可,这样设计起来是很方便的而且也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
应注意,在上述描述中,稳定器11上的铁片13是吸附在副磁铁12或磁铁18上的,但是也可以相反在稳定器11上布置一个磁铁,而在每个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和盘托盘17上布置一个铁片类的铁磁材料。
但是,副磁铁12和磁铁18被布置在盘回放装置1中的铁片13的相对两侧的情况,可以获得最佳的装载、排出和夹持操作,仅需要简单的改变两个磁体的磁力大小即可。
另外,副磁铁12、磁铁18、铁片13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可以适当进行设定,通过这种设定可以在夹持操作过程中,CD100夹持在稳定器11和盘托盘17中时优化其移动,并且当夹持操作没有进行时优化稳定器11和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之间的距离。
当CD100的夹持操作进行的时候,如上所述,基座单元14将向前移动。然后基座单元14也向前移动,顶板5的插槽5a将通过基座单元14的上面部分14a从下侧关闭(参见图18)。这样基座单元14的上面部分14a的作用就成为了打开和关闭插槽5a的活门了。
在CD100被夹持的状态,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与第二凸轮槽30的非工作部分30c的终点啮合在一起,并且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与第一凸轮槽29的驱动部分29b的终点啮合在一起。
随着驱动马达继续转动凸轮件28,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移入到第二凸轮槽30的末端部分30d的终点,而第二提升件33将向下移动。同时,当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移入到第一凸轮槽29的锁紧部分29c中时,第一提升件27没有移动并且基座单元14没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当连接突起34a移动在末端部分30d中,并且第二提升件33向下移动的时候,支架43将再次向下移动。此时,由于CD100被盘夹持器9和盘托盘17夹紧,故支架43将通过向下移动而被向下从CD100吸引开(参见图19)。因此,CD100就可以在不受支架43的干扰下转动。
当凸轮件28转动并且连接突起34a移动到末端部分30d的终点直到到达一个预定位置时,操作开关26将通过操作件31的操作部分31c运行到第三检测位置,此时将产生一个停止信号停止驱动马达的转动。
如果前板6上的再现按钮7被按下,则主轴电动机将使盘托盘17转动起来,因而被夹紧的CD100将转动起来同时光学拾取器19将执行再现操作。
如果前板6上的停止再现按钮7被按下,CD100的转动以及光学拾取器19的运转将停止,从而结束再现操作。
通过使驱动马达沿与上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就可以执行CD100的排出操作。如果前板6上的排出按钮7被按下,则驱动马达就会转动起来执行CD100的排出操作。
当驱动马达向相反方向转动的时候,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将从第二凸轮槽30的末端部分30d向非工作部分30c移动(参见图17),并且第二提升件33和支架43将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建立一种CD100被支架43夹持的状态(参见图18)。
另外,当凸轮件28转动的时候,第一提升件27的连接销27c将在第一凸轮槽29的驱动部分29b中向非驱动部分29a移动,并且基座单元14将向后移动(参见图16)。然后,通过基座单元14的向后移动,稳定器11被盘托盘17的磁铁18吸附到铁片13上的作用将消失,并且铁片13将被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10的副磁铁12吸引从而取消了CD100的夹持状态。
随着基座单元14向后移动,处于关闭状态的顶板5的插槽5a的上面部分14a打开,进而使CD100从插槽5a中排出成为可能(参见图16)。
另外,当凸轮件28旋转时,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第二凸轮槽30的操作部分30b中向始端部分30a移动,而且第二提升件33和支架43再次向上移动。然后,通过底座部分34的向上移动,CD100从插槽5a中排出(参见图14)。当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到达始端部分30a的预定位置时,通过操作件31的操作部分31c将操作开关26运转到第二检测位置,并发出一个停止驱动马达转动的停止信号,从而结束排出操作。
在盘回放装置1中,如果前板6上的装载操作按钮7按下,则驱动马达将转动起来并执行装载操作。装载操作可以通过按下装在插入插槽5a中的支架43的夹持槽48a,48a中的CD100完成。
如果在上述初始状态,也就是在CD100装载操作之前,将CD100插入插槽5a中,并且向下按下装在支架43的夹持槽48a,48a中的CD100,那么第二提升件33使略微向下移动经过支架43以及枢轴件37,37。当第二提升件33略微向下移动时,与操作件31的按压部分31a在第二凸轮槽30的始端部分30a处相接触的连接突起34a将略微向下压按压部分31a(参见图8)。然后操作件31略微向下相对凸轮件28移动,并且取消了由操作部分31c导致的操作开关26向第二检测位置的操作,并且使操作开关26到达第一检测位置(参见图8)。
当操作开关26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时,将产生一个使驱动马达转动的驱动信号,进而执行如上所述的装载操作。
然后,当按压CD100的动作消失后,处于凸轮件28和操作件31之间的张紧螺旋弹簧32的偏转力将使操作件31向上移动,同时与凸轮件28的控制部分28g啮合在一起的按压部分31a将限制操作件31的向上移动。
这样,由于操作件31确切的回到了通过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可以按压其按压部分31a的位置,因而就随时可以最佳的确保通过按压CD100来进行装载操作。
如上所述,在盘回放装置1中,当按压CD100的时候,一个构成凸轮件28的第二凸轮槽30的壁部没有被连接突起34a按压,但是通过按压操作件31可以自动的沿按压CD100的方向开始装载操作。
因此,使用者使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执行装载CD100的操作,因而可以方便的使用盘回放装置1。另外,通过按压CD100不会损坏CD100或盘回放装置1的任何部件,例如支架43。
此外,由于操作件31是支撑在凸轮件28上移动的,故用于操作件31的布置空间可能很小,因而可以使盘回放装置1尽可能小。
而且,在盘回放装置1中,由于CD100的装载操作和夹持操作是在凸轮件28转动的时候完成的,所以就不需要执行这些操作的分开部件和机构,从而减少部件并使装置更加简化。
最后,插槽5a通过活门进行开关,也就是通过基座单元14的上面部分14a经过上述预定的时间进行开关。
在盘回放装置1中,当插槽5a打开时,经过预定的时间,基座单元14的上面部分14a会自动关闭。
图20是表示经过预定时间后自动关闭插槽5a的电路结构框图。根据来自控制器200的指令,通过马达驱动器201使驱动马达202转动而使盘回放装置1的支架43上下移动。控制器200则根据操作按钮7,7,…和操作开关26的操作而发出各种信号。
图21为说明经过预定时间后自动关闭插槽5a操作的流程图。应注意,在该流程图中,插槽5a处于关闭的状态,被用作时间的起始点。
步骤S1:如果按下了排出按钮7,则排出指令将从控制器200通过马达驱动器201提供给驱动马达202。然后驱动马达202转动以使支架43向上移动而执行排出操作。
步骤S2:在排出操作完成的状态下,由于基座单元14处于后侧的移动端位置,所以插槽5a被打开,进入CD100可被插入的状态。
步骤S3:当操作开关26进入第二检测位置,驱动马达202停止转动以完成排出操作时,控制器200开始进行予定时间计数。此予定时间可以例如为1分钟。
步骤S4:如果在予定时间内插槽5a的关闭指令没有发出,则将继续予定时间计数。如果发出了关闭指令,则将进入步骤S6的关闭操作,也就是利用基座单元14的上面部分14a执行关闭插槽5a的操作。此关闭指令是在装载按钮7例如由用户按下时由控制器200发出的,而且上述的装载操作就会响应于关闭指令开始进行。
步骤S5:如果控制器200的设定时间计数到达0,则将执行关闭操作。如果计数值不是0,则将判断是否发出关闭指令,并且继续进行设定时间计数操作。
步骤S6:执行关闭操作。特别是从控制器200发出一个操作信号,而且驱动马达202转动以使支架43向下移动。另外,基座单元14将从后侧的移动端移动到前侧的移动端,而且插槽5a通过上面部分14a关闭。
步骤S7:通过凸轮件28的转动,操作开关26通过操作件31的操作部分31c进入到第三检测位置,然后驱动马达202停止转动从而完成关闭操作。
应注意,在盘回放装置1中,无论插槽5a中是否插入有CD100,经过预定时间后插槽55都将关闭。因而,如果CD100插入插槽5a中,则经过预定的时间后,支架43的向下移动以及基座单元14的向前移动将执行CD100的装载操作并关闭插槽5a。但是,如果CD100没有插入插槽5a中,则经过预定的时间后,支架43的向下移动以及基座单元14的向前移动将执行关闭插槽5a的操作。
按照这种方式,在盘回放装置1中,由于插槽5a经过预定时间后将关闭,因而可以防止灰尘通过插槽5a粘到CD100上,从而更好的保持了盘回放装置1的工作。
另外,由于基座单元14的部件被用作开关插槽5a的活门,因而不许另外的活门,从而减少了盘回放装置1的部件数量并降低了盘回放装置1的成本。
此外,由于当基座单元14移动到夹持CD100的操作时插槽5a是关闭的,而基座单元14移动到取消夹持CD100的操作时插槽5a是打开的,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开关插槽5a,从而便于盘回放装置1的使用,并能有效防止灰尘通过插槽5a进入。
随后对盘转接器300进行描述。盘转接器300收的盘式记录介质的直径要比CD100的直径小,例如小直径CD400的直径为8厘米,并与盘回放装置1一起使用。
盘转接器300包括一个主板件301和一个作为单独部件形成的防止释放件302,例如由透明树脂材料构成(参见图22,23)。
板状的主板件301大致为环形,在主板件301的内边缘的半边形成有防止释放件302。在主板件301的外边缘的半边等距形成有定位突起301a,301a,301a。
防止释放件302包括一个连接主板件301内边缘的底座部分302a,并且从底座部分302a向内延伸有支撑件302b,302b…。防止释放件302沿圆周方向延伸,其厚度略比主板件301厚。
沿厚度方向依次从底座部分302a的相对两端相互周向隔开布置有5个支撑件302b,302b…。支撑件302b相对于中央布置的定位突起301a布置在中央。支撑件302b,302b…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距离沿厚度方向略大于CD400的厚度。
CD400被安装和支承在盘转接器300上,以使其外边缘沿厚度方向由相对的两侧被支撑件302b,302b…夹持。在这种支撑CD400的状态下,在对着其上形成有防止释放件302的一侧的主板件301的内边缘和CD400的外边缘之间形成有一固定大小的空间,此空间的作用是作为手指插入空间303(参见图22)。
由于这种构成手指插入空间303的方式,故可以在将CD400从盘转接器300上装上和取下的时候方便使用者的手指进入到手指插入空间303中。
另外,在盘转接器300中,由于沿厚度方向从相对的两侧支撑CD400的支撑件302b,302b…形成在主板件301的内侧边缘上,故通过将CD400插入支撑件302b,302b…之间或将其从支撑件302b,302b…之间取出就可以十分方便的执行装上以及取下CD400的操作。
另外,由于支撑件302b,302b…的结构简单,故可降低盘转接器300的制造成本。
其上支撑有CD400的盘转接器300插入盘回放装置1的插槽5a中的方式,是使位于中央的定位突起301a可以定位在底部。于是插入插槽5a中的盘转接器300被相对于支架43定位,以将位于中央的定位突起301a定位在支架43的夹持部分48的凹槽48b中,并使位于相对两侧的定位突起301a,301a处于夹持部分48的上缘相对的左右两端(参见图22)。
在此状态下,装载操作以与上述对CD100的类似方式进行。当夹紧CD400的状态完成后,如上所述相似,第二提升件33的连接突起34a啮合在第二凸轮槽30的非工作部分30c的终点位置。随后,当驱动马达继续转动时,连接突起34a移入末端部分30d以向下移动第二提升件33,从而向下移动支架43。此时,由于CD400是被盘夹持器9和盘托盘17所夹持的,通过支架43的向下移动,故放置在夹持槽48a,48a中的盘转接器300从CD400向下吸引到不干扰CD400的非干扰位置。这样一来CD400就可以不受盘转接器300的干扰转动来执行再现操作。
按照这种方式,在盘转接器300中,由于CD400移动到不对盘转接器300造成干扰的非干扰位置,故CD400是在不被盘转接器300支撑状态下转动。因而,相对于CD支撑在盘转接器300上一起转动的其它状态而言就可以防止发生CD横向移出旋转平面的现象。从而优化了光学拾取器19读取CD400上的记录信号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盘转接器300中,由于在主板件301的半圆周上提供有防止释放件302,因而不必使其内周边上提供的许多夹持件与CD外边缘啮合,并且取消了通常盘转接器300中的安装拆除操作,而且安装以及从盘转接器300上取下CD400的时间和劳动量都减小了。
另外,对于垂直装载式盘回放装置1上所用的盘转接器300,为了将CD400装上以及从盘转接器300上取下,只用简单的相对盘转接器300向下或者向上滑动CD400即可。而且为了在插槽5a中插入或者排出盘转接器300,只要抓住装有CD400的盘转接器300向上或向下移动即可。从而方便于使用。
图24示出了一种改进的盘转接器300。盘转接器300A包括一个圆心角约为180度的大致为弓形的主板部分301A。另外,在边缘方向,主板部分301A的底边之间有一条缝,该缝是作为手指插入空间303A。
在此盘转接器300A中,由于手指插入空间303A的空间较大,更便于CD400的安装和取下。
应注意,上述应用于实施例中的部件的特殊形状和结构只是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不必以此严格解释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通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一种与盘托盘配合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体侧边的支撑部分;以及一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面用于朝盘式记录介质移近以及移远的稳定器,并且,当盘式记录介质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
因而,当盘式记录介质输送的时候其可完全与稳定器接触。另外,在夹紧的时候,由于稳定器被吸引到盘托盘上,从而优化了盘式记录介质的装载、排出以及夹紧操作。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夹持器,由于布置在主体侧边的支撑装置上的吸引装置的吸引力要比盘托盘吸引稳定器的吸引力小,因此在夹持盘式记录介质的时候,稳定器可确保吸引到吸引装置上以确保完成夹紧操作。
另外,只要适当设定盘夹持器和盘托盘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优化装载操作,因而增加了设计上的简便性和自由度。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夹持器,由于在稳定器上布置的是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吸引部分并且所用的吸引装置是磁铁,故只要使作为吸引装置的磁铁磁力与盘托盘上的磁铁磁力不同,就可以优化盘式记录介质的装载、排出以及夹持操作,并且简化了设计。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夹持器,其装在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上,该装置用于使盘式记录介质被夹持使其主平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执行记录操作,从而更有效的优化盘式记录介质的装载、排出以及夹持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夹持并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一待插入记录介质的插槽,以及一用于打开和关闭插槽的活门,并且当记录介质插入打开着的插槽中且被输送装置夹持时,记录介质被装载,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利用该活门将插槽关闭,但是当记录介质没有插入打开的插槽中时,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利用该活门将插槽关闭。
这样就防止了灰尘进入到插槽或粘到记录介质上,进而可维护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由于带有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基座单元的一部分被用作活门,因而就不用另外的活门,从而可减少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部件数量并且可降低该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中,由于基座单元上带有可沿预定方向移动的用于接收装载的记录介质的固定装置,并且当基座单元移动到将记录介质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时,插槽将关闭,但当基座单元移动将记录介质从固定装置上取下时插槽将打开,因而插槽可根据需要来开关,并且便于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使用以及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物通过插槽进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待插入记录介质的插槽,以及一用于打开和关闭插槽的活门,而且带有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基座单元的一部分被用作活门。
因而,就不需要另外的活门,从而可减少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部件数量并且降低该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中,由于基座单元上带有可沿预定方向移动的用于接收装载的记录介质的固定装置,并且当基座单元移动到将记录介质固定在固定装置时,插槽将关闭,而当基座单元移动将记录介质从固定装置上取下时插槽将打开,因而插槽可根据需要来开关,并且便于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使用以及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物通过插槽进入。

Claims (18)

1.一种用来与盘托盘配合以夹紧盘式记录介质的盘夹持器,包括:
一与所述盘托盘相对安装的支撑部分;
一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面,用于朝盘托盘移近以及移远的稳定器;
其中,当盘式记录介质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被夹紧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用于吸引上述稳定器的第一吸引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托盘还包括第二吸引装置,而且上述支撑部分的上述第一吸引装置所具有的用于吸引上述稳定器的吸引力,要比上述盘托盘的上述第二吸引装置的吸引力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具有一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吸引部分,并且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第一吸引装置是磁铁。
5.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
一待插入一盘式记录介质的插槽;
用于夹持一插入所述插槽中的记录介质并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一个夹紧位置的输送装置;
一用于接收输送到夹紧位置的盘式记录介质并随该盘式记录介质一起转动的盘托盘;
一与所述盘托盘配合以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二者之间的稳定器;以及
一支撑所述稳定器用于朝盘式记录介质移近以及移远的支撑部分;
其特征在于,当盘式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夹紧位置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但是当盘式记录介质没有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支撑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用于吸引上述稳定器的第一吸引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托盘包括第二吸引装置,而且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第一吸引装置所具有的用于吸引所述稳定器的吸引力,要比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第二吸引装置的吸引力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具有一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吸引部分,并且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第一吸引装置是磁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位于一按照一定方式提供以覆盖盘式记录介质的面板部分上,所述面板部分是透明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位于所述记录和/或回放装置的顶壁上,并且插在所述插槽中的盘式记录介质的主平面位于大致与垂直方向平行的平面内。
11.一种装载盘式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盘式记录介质插入一插槽中;
当盘式记录介质插入插槽中之后,将其输送到夹紧位置;
将盘托盘垂直朝向盘式记录介质的主平面移动;
其中,当所述盘托盘朝盘式记录介质垂直到达一个预定位置时,一被吸引到一与所述盘托盘相对提供的支撑部分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在其间的稳定器,被吸引到所述盘托盘上而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其间,从而与所述盘托盘配合以将盘式记录介质夹持在二者之间。
12.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
一待插入盘式记录介质的插槽;
用于夹持一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记录介质并将该记录介质从一插入位置输送到一夹紧位置的输送装置;
一响应上述输送装置开关所述插槽的活门;
其中,当所述输送装置停留在插入位置一段预定时间之后,所述输送装置将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并且所述活门将关闭所述插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夹持盘式记录介质的所述输送装置停留在插入位置一段预定时间之后,所述输送装置将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以装载盘式记录介质,并且所述活门将关闭所述插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还包括一个可相应所述输送装置从插入位置向夹紧位置的移动而朝向所述输送装置载送的盘式记录介质移动的底座单元,并且包括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记录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活门为所述基座单元的一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用于固定盘式记录介质的固定装置,所述基座单元向盘式记录介质移动,直到盘式记录介质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为止,并且所述基座单元的一部分会将所述插槽关闭。
16.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包括:
一待插入记录介质的插槽;
一具有用于将信息信号记录在插入所述插槽中的盘式记录介质上和/或将信息信号从盘式记录介质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基座单元;以及
一用于开关所述插槽的活门,所述活门为所述基座单元的一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和/或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用于固定盘式记录介质的固定装置,所述基座单元向盘式记录介质移动,直到盘式记录介质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为止,并且所述基座单元的一部分会将所述插槽关闭。
18.一种装载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盘式记录介质插入一插槽中;
当盘式记录介质插入插槽中时,通过输送装置将该记录介质夹持在插入位置;
当所述输送装置停留在插入位置一段预定时间之后,将所述输送装置从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同时将记录介质夹持在所述输送装置上;
利用一活门响应所述输送装置的移动将所述插槽关闭。
CN00131887XA 1999-09-29 2000-09-29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Pending CN12925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744799A JP3978951B2 (ja) 1999-09-29 1999-09-29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77447/1999 1999-09-29
JP27744599A JP2001101740A (ja) 1999-09-29 1999-09-29 ディスククランパー
JP277445/1999 1999-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549A true CN1292549A (zh) 2001-04-25

Family

ID=2655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1887XA Pending CN1292549A (zh) 1999-09-29 2000-09-29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53402A1 (zh)
EP (2) EP1341179A3 (zh)
KR (1) KR20010050680A (zh)
CN (1) CN1292549A (zh)
TW (1) TW490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0301B2 (en) 2003-04-04 2009-11-17 Lg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playback
WO2006033334A1 (ja) * 2004-09-21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1022A1 (de) * 1987-09-12 1989-03-2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Einrichtung zum verhindern des irrtuemlichen einfuehrens einer platte in einen cd-plattenspieler bei fahrzeugen
JPH07244908A (ja) * 1994-03-04 1995-09-19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KR0153836B1 (ko) * 1995-11-20 1998-12-15 김광호 광학용 드라이브의 도어장치
JP3045223B2 (ja) * 1996-10-04 2000-05-29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0320886A (ja) * 1997-05-22 1998-12-04 Onkyo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の二重装填防止装置
JPH10326444A (ja) * 1997-05-26 1998-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250642A (ja) * 1998-02-27 1999-09-17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のディスク挿入口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50680A (ko) 2001-06-15
EP1089283A3 (en) 2002-07-24
TW490657B (en) 2002-06-11
EP1341179A2 (en) 2003-09-03
US20030053402A1 (en) 2003-03-20
EP1089283A2 (en) 2001-04-04
EP1341179A3 (en) 2003-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175767A (zh)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CN1545090A (zh) 光盘驱动器
CN1661702A (zh) 光盘装置
CN1855267A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CN1292549A (zh) 盘夹持器,记录和/或回放装置以及装载插入式记录介质的方法
CN1300065A (zh) 盘转接器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129131C (zh) 磁盘装置
CN1122992C (zh) 光盘驱动设备
CN1160721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897150A (zh) 磁带盒
CN1230819C (zh) 盘驱动设备
CN1188860C (zh) 磁盘驱动装置
CN123304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174410C (zh)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806285A (zh) 主轴电机与压紧器
CN1551140A (zh) 盘装置
CN1178220C (zh) 记录媒体用驱动装置
CN1534653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287374C (zh) 盘驱动器
CN1115683C (zh) 磁记录/再现装置
CN1591641A (zh) 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