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8775A -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 Google Patents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8775A
CN1278775A CN98811102.0A CN98811102A CN1278775A CN 1278775 A CN1278775 A CN 1278775A CN 98811102 A CN98811102 A CN 98811102A CN 1278775 A CN1278775 A CN 1278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vessel
dual
lip portions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11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32C (zh
Inventor
目加多聪
田中政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8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8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60Contents and propellant separated
    • B65D83/62Contents and propellant separated by membrane, ba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1/00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der special atmospheric or gaseous conditions; Adding propellants to aerosol containers
    • B65B31/003Adding propellants in fluid form to aerosol contain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杯下充填用的加压容器A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容器本体1,在开口的周边上设有一个卷边部6,有一个安装杯18,其上有一弧形突缘18d可与卷边部6接合,还有一个柔性的内袋被插置在容器本体1和安装杯18之间。该内袋2设有一个颈部,它以预定的配合强度紧密地对接在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上,还有一个设在颈部上端的突缘部11,它被夹紧在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在杯下充填时及在装配好以后突缘部被夹紧在弧形突缘18d和卷边部6之间时,突缘部11被充填压力推动而抵压到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上,这时就呈现其密封作用。

Description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 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杯下(Under-cup)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更具体点说,涉及杯下充填到双重加压容器内的方法的改进。该容器有一上端开口的本体,一个连结在其上、用来封闭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插置在本体和安装杯之间的柔性的内袋。
背景技术
人们常见的含有气雾剂的喷雾器就是这种双重加压制品,该容器在其本体内有一柔性的内袋,在内袋内充填着要被发射的浓缩液(原液),并将助喷剂(propellant)如加压气体充填到内袋和本体之间。藏在这种双重加压制品内的内容物可通过一个喷射阀直接充填到内袋内或通过内袋上的开口注入。这种采用安装杯的充填法被称为杯下充填法。而助喷剂可通过一个单独设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充填阀装入,或者正好在喷射阀装到容器本体的开口上之前通过安装杯的突缘部和容器本体的卷边部之间的间隙装入。
设有充填阀的双重加压制品需要对其容器本体作增添的机加工并安装单独的充填阀,这样会增加其制造成本。因此人们提出采用杯下充填法,但这种杯下充填法需要通过内袋和容器本体之间的间隙将助喷剂装入,而该间隙最后要被密封成为气密状态。这时,特别是对这种双重加压容器,内袋的突缘部被悬挂在容器本体开口上所设的卷边部上,为了确保其通道,需在内袋上设置垂直肋等各种设施(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昭56-84270和昭57-104571号)。
而且,由于助喷剂是在0.3-5.0Mpa的高压力下充填的,它有可能在内袋(的突缘部)和安装杯(的弧形突缘部)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内袋的颈部和安装杯的直立壁之间进入内袋。如上所述,在用高压力充填助喷剂时(特别是在使用氮气的情况下,该气体在原液内的溶解度较低),部分通过间隙侵入内袋内的助喷剂会引起内袋的破裂而形成问题。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昭56-84270和昭57-104571号为了防止这种侵入曾提出应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设置胶粘剂或密封胶。
在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平9-2551号曾提出这样一种制造双重加压制品的方法:助喷剂应在事先充填到容器本体和内袋之间,然后应抽尽例如用真空抽吸部分泄漏到内袋内的助喷剂,接着再将内容物充填到内袋内。采用这种方法,助喷剂就不会进入内袋。另外,内袋是在中空时,接合并被保持在本体的卷边部上,因此可以轻巧地接合,解除接合也较容易。另外,虽然与杯下充填无关,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平-3-4373号曾公开一种方法,将内袋的突缘部往回折叠成两层可省掉密封垫。
上述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插设胶粘剂或密封胶的方法在现代的流水线大量生产的工步中难以付诸实施,因为内袋和安装杯都是单独制造的,然后在充填工步内安装。另外,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平9-2551号的杯下充填法系在事先充填助喷剂并去除部分进入内袋内的助喷剂,然后克服内部压力将需要充填的内容物充填到内袋内,这样是不方便的,因为涉及两个工步的操作。
本发明力图在工艺上尽可能少地让助喷剂侵入到内袋内,同时尽可能地不改变传统的杯下充填法。
曾经发现,只要提高在内袋和安装杯之间密封的强度,便能将通过间隙侵入的助喷剂减少到某种程度。但内袋是柔性的,其突缘部不可能不被举起,因此不可能充分防止入侵。为此,本发明人曾对使用传统的双重加压制品作杯下充填时助喷剂侵入内袋内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在双重加压容器使用的本体具有卷边部的情况下,将一块密封垫放置在安装杯的弧形突缘部的内侧对防止助喷剂进入到内袋内具有显著的作用。
即在这种双重加压制品内,如图19a所示,在安装杯101的弧形突缘部102内置有一个橡胶的环状密封垫104用来密封在弧形突缘部和容器本体的卷边部103之间的间隙。然后如图19b所示,在装配后,使密封垫104直接对接到卷边部103上以资提供一个牢靠的密封功能,为此内袋105的突缘部106的外直径被制成略小于密封垫104的外直径。
从而在装配过程中,如图20所示,当阀门组件一旦被安装在容器本体的上部然后被举起以便进行杯下充填时,密封垫104与弧形突缘部的内侧紧密接触,而在另一方面,内袋的突缘部106的外周从密封垫104的表面上离开或者只是略微对接在其上。因此可认为,在杯下充填时,由于突缘部106的外周被举起以致助喷剂得以通过间隙107进入到内袋内。
为此,本发明人设计了本发明,目的是要使上述在杯下充填时发生的助喷剂侵入内袋的问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予以防止,办法是提高内袋和安装杯之间的接触程度,并在基本上不设密封垫、或设有一块密封垫的安装杯和容器本体之间采用一个不会发生上述问题的密封结构。
本发明的说明
根据上述观点,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杯下充填的双重加压容器具有:一个在其上端设有开口的本体,一个连结在其上用来封闭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柔性的被插置在容器本体和安装杯之间的内袋,其中上述内袋有一颈部与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紧密地接触并且还以预定的配合强度对接在该外周上。
在上述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个较优的方案中,上述容器本体在其开口上设有一个卷边部被一设在安装杯上的弧形突缘覆盖,在另一方面,内袋在其上端设有一个突缘部与该卷边部配合,该突缘部被赋予这样的形状、弹性或柔性,以致在杯下充填时被充填压力推动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呈现出密封的功能。在上述双重加压容器的内袋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具有一个唇形部使它在杯下充填时被充填压力推动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而呈现密封功能。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还有另一个方案中,上述内袋的突缘部具有限定的厚度和弹性,使它在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被夹紧时在容器本体和内袋上呈现密封的功能。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是将突缘、容器本体的卷边部、及/或安装杯的弧形突缘连结成为一个线密封结构。这个线密封结构可在容器本体卷边部的外表面与安装杯弧形突缘的内表面相对应的部位上分别制出一个连续的环状凹凸(irregular)带使它们与内袋的突缘部啮合来实现,这样,当突缘部被夹紧在卷边部和弧形突缘之间时,便可在凹凸带与突缘部之间形成一个线密封结构。另外,内袋的突缘部也可具有一个环状阶梯部或厚部,这样当突缘部被夹紧在卷边部和弯曲突缘之间时,该阶梯部或厚部便可构成一个线密封结构。
虽然通常在上述这些方案中没有一个采用传统的密封垫,但若需要,也可将一个外周比内袋突缘部外周小的密封垫插置在内袋突缘部和安装杯弧形突缘之间。
在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上述安装杯具有一个嵌入到容器本体的内表面内而将内袋夹在其间的栓塞,和一个由金属片制成、覆盖着栓塞的杯状盖,盖的周边被卷曲包裹在容器本体的外周上,而栓塞和内袋的配合尺寸是这样确定的,使当栓塞被配装在其内时内袋被略微胀大。在双重加压容器的这个较优的方案中,容器本体在其上部具有一个圆筒形部并在该圆筒形部的下部有一向内突出的环状突出部,而内袋具有另一个圆筒形部与容器本体的圆筒形部配合,并且当内袋被夹紧在安装杯的侧壁阶梯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时内袋可被密封。在设有上述栓塞和安装杯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容器有一突缘部覆盖着整个容器本体和内袋的上端。在再一个方案中,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栓塞和内袋之间以便将它们紧密地密封。
在任何一个上述的双重加压容器中,内袋都可有一足够的高度使它在杯下充填时其底部能被容器的内底部支承着。
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制品可具有任何一种上述的加压容器,浓缩液被充填到加压容器的内袋内,而助喷剂被充填到内袋和容器本体之间的间隙内。
按照本发明的串联式的双重加压制品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内可将两个上述双重加压制品连接在一起使用。
在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双重加压容器中,内袋的颈部与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紧密地接触并且还对接地抵压在该表面上,以提高气密性,从而防止助喷剂在杯下充填时通过间隙而进入内袋内。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的突缘部的尺寸、弹性和可弯曲性都是预先限定的,使当用充填压力推动突缘部将它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时可呈现密封作用。这样突缘的末端就不容易被掀起,从而可抑制助喷剂使它不能通过掀起部分而进入到内袋内,即使有小量助喷剂进入,也不能产生这么大的压力以至使密封部膨胀,因为内袋的颈部已强劲地抵压在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上。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突缘部的外周有一唇形部,使它在杯下充填时被充填压力推动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而呈现密封功能。因此在杯下充填时突缘的外周应与弧形突缘紧密地接触,以便随着充填压力的增加,突缘可更强劲地被推动使它抵压在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这样可进一步抑制助喷剂泄漏到内袋内。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突缘部曾被赋予预定的厚度和弹性,使得它在装配后被夹紧在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时可在容器本体和内袋之间呈现密封作用。由于这一点,内袋可取代传统密封垫的工作而将它取消。这样便可使内袋突缘部更容易地与安装杯弧形突缘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从而在杯下充填时进一步提高密封功能。由于这一点,可只需数目较少的零件,从而可使装配更为容易。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容器本体的卷边部及/或安装杯的弧形突缘都被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密封结构。由于这一点,在装配后,在上、下方向夹紧突缘部的力就被集中在线密封部的一个位置上,这样可提高加压制品的密封功能。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这种线密封结构是在容器本体卷边部的外表面与安装杯弧形突缘的内表面相对应的部位上,分别制出一个连续的环状凹凸带、使它们与内袋的突缘部啮合来构成的。由于这一点,在装配后,该内袋突缘部与该卷边部在凹凸带上啮合,便可得到一个在环形凹凸带上具有较高密封功能的线密封结构,因此在装配后可有效地抑制气体的泄漏。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内袋突缘部设有一个环状阶梯部或厚部,使当突缘被夹紧在卷边部和弧形突缘之间时,该阶梯部或厚部可特别强劲地被夹紧。这样就可成为一个密封效果甚至更好的线密封结构。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有一外周比内袋突缘部的外周小的密封垫被插置在内袋突缘部和安装杯的弯曲突缘。由于这一点,相关的密封垫衬托着突缘,从而可提高装配后的密封功能。另外,由于突缘部的松驰而造成的弹性的退化可得到补偿,因此可有利地得到持久的密封。
在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方案中,安装杯具有一个嵌入到容器本体的内表面内而将内袋夹在其间的栓塞,和一个由金属片制成覆盖着栓塞的杯状盖,盖的周边被卷曲包裹在容器本体的外周上,在这种情况下,栓塞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当栓塞被配装在其内时内袋略微被胀大。由于这一点,可在安装杯栓塞和内袋之间得到较强的配合,这样在杯下充填时可进一步防止助喷剂在间隙处进入到内袋内。在双重加压容器的这个较优的方案中,容器本体在其顶部具有一个圆筒形部并在该圆筒形部的底部有一向内突出的环状突出部,而内袋具有另一个圆筒形部与容器本体的圆筒形部配合,并且当内袋被夹紧在安装杯侧边阶梯形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时内袋可被密封。因此内袋可被充分地密封。
在另一个较优的方案中,上述栓塞设有一个突缘部覆盖着容器本体和内袋的上端。由于这一点,内袋和容器本体的上端可充分被突缘部保护。在另一个较优方案中,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上述栓塞和容器本体上端之间。由于这一点,容器本体的内侧可充分与外侧隔绝。在另一个较优的方案中,为了密封,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栓塞和内袋之间。由于这一点,上述密封垫可在栓塞和内袋之间提供一个紧密的密封,从而可将内袋的内侧充分密封。
在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一个较优的方案中,在杯下充填时容器本体的内底部支承着充有内容物的内袋。由于这一点,当充填助喷剂时可不需夹持内袋,内袋颈部和栓塞之间的配合不会由于内容物的重量而被偏移。
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制品具有上述装有浓缩液和助喷剂的加压容器,因此只有很少量的助喷剂能进入到内袋内。
按照本发明的串联式的双重加压制品采用上述型式的双重加压制品使其中每一个制品都可呈现上面提到的功能和效果。并且还可能分别存储两种原液,将它们同时喷射出来,在使用之前直接进行混合。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一横向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前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个主要部分;
图2为一横向剖视图,示出该主要部分在装配过程中的状态;
图3为一横向剖视图,示出该主要部分在杯下充填时的状态;
图4a和4b均为横向剖视图,分别示出该主要部分和整个制品在装配后的状态;
图5a和5b均为横向剖视图,分别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另外两个实施例;
图6为一横向剖视的步骤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装配一个双重加压容器的程序;
图7a和7b为两个横向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个主要部分;
图8和9均为横向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个主要部分;
图10a为一纵向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容器,而图10b为一放大的剖视图,示出其中的主要部分;
图11为一部分横向剖开的侧视图,示出一个采用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的双重加压制品的主要部分;
图12为一纵向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制品,而图13为一放大的剖视图,示出其中的主要部分;
图14为一流程图,示出装配该双重加压制品的工步;
图15为一放大的剖视图,示出该双重加压制品的主要部分在杯下充填时的状态;
图16为一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制品的主要部分;
图17为一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加压制品的主要部分;
图18为一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串联式双重加压制品的一部分;
图19a为一剖视图,示出传统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一例的主要部分,而图19b为一剖视图,示出该容器的主要部分在装配后的状态;及
图20为一剖视图,示出图19a中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主要部分在杯下充填时的状态。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图1所示双重加压容器A具有一个容器本体1,一个包含在该容器本体1内的内袋2,和一个用来封闭容器本体上部开口的阀门组件3。具有众所周知形式的容器本体1是将一块金属片成形为有底圆筒制成的,该圆筒有一筒体4和一底部(未示出),并在筒体的上端连有一个圆锥形的肩部5,接着在该筒体的上端向上延伸再向外卷曲,形成一个卷边部6。作为金属片可以使用铝片或镀锡钢片(白铁皮)。虽然这里所示容器本体1是由一块金属片制成,如图1所示,但如下所述,筒体4也可卷绕制成,并且在其上端可用双重卷绕收紧法(见图10-11)固定一个分开制成的肩部或拱顶。
上述内袋2具有一个圆筒形的筒体8,一个从其上端连续延伸的圆锥形肩部9,一个从其上端向上延伸的圆筒形颈部10,和一个从其上端向外扩展的突缘部11。在本实施例中,突缘部11在一大致与颈部10的垂线垂直的平面上差不多延伸到卷边部的外周。从颈部10的上部到突缘部11形成一个圆弧部12与容器本体1的卷边部6接触。而且,从颈部10的下半部到肩部9设有一条凹槽13,供杯下充填时通过助喷剂之用。最好例如以径向方式将凹槽布置成两条或多条。
内袋2是由例如在具有拦阻气体性的合成树脂上进行吹塑制成的。可能用来制造内袋的材料包括由下列材料制成的单层或叠层的片材: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T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萘亚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腈(PAN)、乙烯乙酸乙醇共聚物(EVOH)和尼龙(NY)。例如可以用一个由LDPE/EVOH/LDPE三层制成的三层的叠层膜。内袋2的厚度为0.1-2.0mm,最好约为0.3-0.8mm。内袋2可由上述单层或叠层片吹塑而成,或将该片摺叠成袋,然后粘结其周边制成。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可用包括一个金属箔叶如铝箔在内的叠层片制成。
阀门组件3是一个公知的元件,它有一个有底圆筒的壳体15,一个包含在壳体15内可上下移动的阀杆16,一个用来促使阀杆永远向上移动的弹簧17,一个覆盖着壳体15的上端并向外延伸到圆周上的安装杯18。在壳体15的下端配装着汲取管19的上端,但汲取管19并不总是需要设置的。安装杯18是一个由金属片制成的公知的元件,它有一个壳体夹持部18a用来包围并夹持壳体15的上部,一个底板18b从壳体15下端的周围向外伸出,一个圆筒形的直立壁18c从底板的周边向上升起,和一个圆弧形突缘18d准备戴在容器本体1的卷边部6上。但在本实施例内没有在圆弧形突缘内采用传统上常用的密封垫。
在一传统的加压容器内,不管它是通常型式的还是双重加压型式的,都采用一个环状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密封垫,该弹性体材料如同软合成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如丙烯腈聚丁橡胶(NBR)、苯乙烯聚丁橡胶(SBR)、聚丁橡胶(BR)、丁基橡胶(IIR)、异戊乙烯橡胶(IR)、氯丁乙烯橡胶(CR)、乙烯丙烯橡胶(EPT、EPDM)、氟橡胶、硅橡胶,以用来将安装杯弧形突缘和卷边部之间的间隙密封。在双重加压的容器内,夹在上述两部之间的内袋的突缘部只是伸出到卷边部的上端,以便不妨碍密封垫与卷边部之间的对接。
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密封垫被省掉,因此设有内袋2的突缘部11来密封安装杯18与卷边部6之间的间隙,而且所说突缘11还在其外周上贴近卷边部6的外周而延伸。
这样设计的容器本体1、内袋2和阀门组件3的装配如下进行。首先,如图1所示,将内袋2插入到容器本体1内。由于内袋2具有柔性,它能通过容器本体1上端的小孔插入到其内。在这状态下,即阀门组件3还没有放置到容器本体1的上部时,可将要喷射的浓缩液充填到内袋2内。
其次如图1所示,将阀门组件3放置在容器本体1的上部,然后将它下降如图2所示,使安装杯18的直立壁18c插入到内袋2的颈部10内,直立壁18c的外直径和颈部10的内直径是预先确定的,使它们之间有较紧的配合。因此内袋2的颈部10可用预定的配装强度(使它们松开的强度)牢靠地配装在安装杯18的直立壁18c上。
在这状态下,当阀门组件3被气体充填压力或被一个辅助使用的真空装置举起时,如图3所示,由于配装强度高,因此充有浓缩液的内袋2也与阀门组件一同被举起。这样,在卷边部6和弧形突缘18d的外壁18e的下端之间就出现一个间隙G。但在本例中,由于内袋2的底部被容器本体的内底部支承着,内袋不需被举起。内袋2的突缘部11可在一个平面内延伸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或者可沿着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弯曲成弧形如实线所示。当在一平面内延伸时,突缘部11的外侧与弧形突缘18d的外壁18e紧密地接触。虽然从容器本体1的卷边部6的内周表面到其下表面的区域对接在内袋2的颈部10和突缘部11的外表面上,但间隙G通过凹槽13与容器本体1的内侧互相连通。这时便可用以前公知的充填装置用高压力通过间隙G和凹槽13将助喷剂充填到容器本体1和内袋2之间的空间S内。具体地说,充填装置(未示出)是通过两个环状件之间的相关间隙充填助喷剂的,每一个环状件上都设有密封环以将这两个环状件以密封状态分别配装在容器本体1的筒体4的外表面和安装杯18的弧形突缘18d的外壁18e的外表面上。
在本例中,内袋2的突缘部被助喷剂的压力强劲地抵压在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上,这样来起到其密封作用,即它能起到与唇式密封环的“唇部”相同的密封作用,从而可防止助喷剂通过在内袋2和弧形突缘18d之间的间隙而进入到内袋2内。这样助喷剂就可用高压力通过凹槽13充填到容器本体1和内袋2之间的空间内。
此后,如同传统方法那样,将阀门组件3下降到使内袋2的突缘部11被牢靠地夹紧在弧形突缘18d和卷边部6之间如图4a所示,这样来达到密封。然后,使用卷曲装置上的卡爪向外推动安装杯18上的部分直立壁18c(如箭头P所示),使该部部分对接到容器本体1的肩部5的内表面上,因此,将阀门组件3夹在容器本体1上,然后如图4b所示,将一按钮19安装到阀杆16上,或如图12所示装上一个触发帽20和一个盖帽20a,以完成双重加压制品B和B3的装配。
如上所述,在这双重加压容器A中,在弧形突缘18d内的密封垫已被省去,使在杯下充填时内袋2的突缘部11得以密封在安装杯18和容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而突缘部11的外周能被延伸到卷边部6的外周上,从而可与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由于这一点,助喷剂就不会通过突缘部11和弧形突缘18d之间的间隙而进入到内袋2内。因此在浓缩液和助喷剂之间的反应可以避免,内袋的破裂亦可防止。而且,在杯下充填后可不再需要放走助喷剂然后充填新助喷剂。
如同在上述双重加压容器A中的情况那样,只要将内袋2的突缘部11夹紧在安装杯18的弧形突缘18d和容器本体1的卷边部6之间便可得到足够的密封效果。在本例中,具体地说,突缘部11是用具有预定宽度的环状部被夹紧在弧形突缘18d的上部内表面和卷边部的顶部之间的,因此必须充分注意使卷边部6与弧形突缘18d对准中心。而且,如果内袋由软合成树脂制成,那么与设有橡胶密封垫时相比将有较低的弹性变形程度,由于夹紧压力较低,密封泄漏就会在这种场所发生。因此突缘部11最好应厚于其他场所,例如为0.2-3.0mm,最好为0.3-2.0mm。在另一方面,如图5a和5b所示,环状凹部即凹进或凸起部最好应在弧形突缘18d和卷边部6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以便与突缘部分11啮合,从而构成一个所谓线密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局部具有高的压紧压力,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密封的作用。
在图5a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中,有一连续成环状的向内表面(下侧)凸起的凸起条21在弧形突缘18d上接近顶部处形成,而在卷边部6的接近顶部处也有一个连续成环状的向外凸起的凸起条22。这两个环状凸起条21和22都可在它们被卷曲成形前在坯料上用压印加工(coiningmachining)制出。采用这两个环状凸起条可使突缘部在其顶表面和背表面上都被啮合,从而得到一个线密封结构,这样便可提高密封的作用,即使发生松弛,密封作用也不会丢失。
在图5b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中,在弧形突缘18d上的接近顶部处制有与上述相仿的环状凸起条21,而在卷边部6的接近顶部处则制有一个连续成环状的凹进条(V形槽)23。这个环状凹进槽23也可在卷曲成形前在坯料上用压印加工制成。然后将环状凸起条21与环状凹进槽23配合地组装在一起而将内袋2的突缘部11夹紧在其间,这样也可牢固地与突缘部11啮合,从而得到一个线密封结构。另外,也可将环状凸起条制在卷边部6的一侧,而将环状凹进槽制在弧形突缘18d的一侧。
图6示出另一个实施例也可用来得到线密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内袋2在其突缘部11上具有一个环状阶梯部24,而突缘部11被夹紧在卷边部6和弧形突缘18d之间。由于该阶梯部,最后可得到如图6中最右边工步所得到的状态,只有环状阶梯部24所在场所被加厚、可支承两个部分的推动压力。这样可导致较高的密封压力,从而可提高密封的作用。
为了在要被吹塑的内袋2上形成环状阶梯部,如图6最左边的工步所示,可用吹塑法制成阶梯状突缘11的形状,然后将其端头切断如箭头K、K所示,使该端头成为突缘部11的周边。
图7a所示的内袋2被制成这样的形状,使突缘部11具有一个缓和的S形的横截面,而外周部被弯向上方并在其上端被切断。当这个突缘部11被插入到弧形突缘18d内、如图7b所示时,向上弯曲的外端部就被转向下方与弧形突缘18d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另外,该外端部总是具有向上的弹力,这就给突缘部11和弧形突缘18d之间提供强大的密封力,因此在杯下充填时可防止助喷剂通过其间的间隙而进入到内袋内。
图7a和7b所示的内袋2并没有像图1所示那样采用变薄的凹槽13,而是采用一个从颈部10延伸到肩部9的具有向上弯曲和凸起的横截面的凸起条26。该凸起条26最好沿径向设有两个或多个。在杯下充填时该凸起条26对接在容器本体1的肩部的内表面上,从而为在凸起条26之间的助喷剂保留一条通道。该凸起条26也可具有一个向下弯曲和凸起的横截面。
所有上述实施例都采用内袋突缘部来在卷边部和弧形突缘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并没有像图19所示双重加压容器那样设有密封垫104。但密封垫也可采用,除非它会妨碍内袋突缘部在卷边部和弧形突缘之间的密封作用。图8所示的双重加压容器就采用一个具有较小宽度而且其外周边只延伸到接近卷边部6的顶部的密封垫27。该密封垫27被插置在内袋2的突缘部11和安装杯18的弧形突缘18d之间。该密封垫可由传统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包括:丙烯腈聚丁橡胶(NBR)、苯乙烯聚丁橡胶(SBR)、聚丁橡胶(BR)、丁基橡胶(IIR)、异戊二烯橡胶(IR)、氯丁乙烯橡胶(CR)、乙烯丙烯橡胶(EPT、EPDM)、氟橡胶、硅橡胶和其他合成橡胶、天然橡胶、软合成树脂等。
采用这种密封垫27,在杯下充填时内袋2突缘部的密封作用不会受到损害,可防止助喷剂进入到内袋2内。另外,在装配后,密封垫27的弹性以及突缘部11和密封垫27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在弧形突缘18d和内袋2之间及在内袋2和卷边部6之间的密封作用。另外,如果内袋2的突缘部11发生松弛,密封力亦不会退化,这样便可有利地长期保持密封作用。
在图9所示的加压容器中,安装杯18是由叠层片28制成的,该叠层片是在金属片28a之下(容器的内侧)放置由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乙烯乙酸乙醇共聚物和尼龙制成的合成树脂膜28b或片构成。该膜不仅可单层使用而且可叠层使用。因此可使内袋2和安装杯18之间的密封作用增大,从而可进一步防止助喷剂进入到内袋2内。而且,在组装完加压件后,该密封功能得到提高。另外,在图9所示的加压容器中,在容器本体1上,特别是在卷边部6的内表面上也可敷设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合成树脂膜29的叠层。因此,在容器本体1的卷边部6和内袋2的突缘部11之间以及在卷边部6和弧形突缘18d之间的密封作用都可增强,从而即使没有密封垫,也能可靠地防止助喷剂或浓缩液的泄漏。
虽然上述加压容器都具有在容器本体1的筒体4的上端整体制出的肩部5,但也可不这样做,如图10A和10B所示,在由圆筒形金属片如镀锡钢片(白铁皮)制成的筒体4的上端可将一由镀锡钢片制成的拱顶7用双重卷绕收紧法固定在其上,使设在拱顶7上端开口的卷边部6被安装杯18的弧形突缘18d覆盖而安装。在这加压容器A2中,底部4a同样被双重卷绕收紧并固定到筒体4的下端上,这样来总体构成一个所谓三片罐。这样一个双重加压容器A2在杯下充填时也能起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图11示出一个双重加压制品B2,其中图10所示的加压容器的内袋已充有浓缩液而在内袋2和容器本体1之间的空间已充有助喷剂PR,这时可将一设有喷嘴38的触发帽39装上。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帽39被安装到安装杯的弧形突缘18d上,但它也可装到拱顶7和筒体4的双重卷曲收紧部40上。
使用的助喷剂可包括压缩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气、氧化二氮气、压缩空气、氩气和液化气如石油气(LPG)、二甲醚(DEM)、氟利昂气等及其混合物。
图12所示的双重加压制品B3设有一个较小的、直径最好为15-35mm的容器本体1,在其上端没有设置卷边部,而是一个从肩部30成圆筒形延伸的上部31。如图13所示,在圆筒形部31的下端设有一个向内突起的环状突起部32。容器本体1和其他构件基本上与上述加压容器A的容器本体1和其他构件相同。
内袋2如同上述例子那样是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如同图13所示,内袋2上设有与容器本体1的圆筒形部31内接的嵌合部(相当于颈部)33,在嵌合部33之下有一直径略小的部分33a,而在该部分之下又有一个直径略大的筒体8。嵌合部33与小直径部33a用一倾斜的表面33b连接并与容器本体的环状突起部32的上表面配合。内袋2的下端34在正常状态为一边缘成锐角如圆锥体那样的形状如图14所示,而在装配好以后被支承在容器本体1的内底表面上。该内袋2也被充以浓缩液G,而容器本体1和内袋2之间的空间则被充以助喷剂PR。内袋2的筒体或开口可被部分制成波纹管状。在这种情况下,它可容易地被压下并被压缩和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阀门组件3的安装杯18具有一个栓塞35可通过内袋2配合到容器主体1的圆筒形部31上,还有一盖36可用来将栓塞装在容器本体上。栓塞35设有一个圆筒形的周边部37可装到容器本体1上,和一圆筒形底的壳体保持部38,它被上侧向下地倒放用来夹持壳体15。这两部分在其触发帽39被连在一起,而在这两部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上的环状凹槽40。栓塞35通常由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醛、juracon(ジラコン)或其他合成树脂制成,但也可由其他材料制成。
在周边部37的上端设有一个沿径向向外的突缘部41,该部与容器本体1的圆筒形部31的上端接合,突缘部41的下部为一直立壁42与内袋2的嵌合部33紧密地配合。在正常状态下直立壁42的直径略大于内袋2的嵌合部33的内径,由于它们之间的配合可以足够使它们密封。直立壁42在其下部还有一个台阶44、通过内袋2的倾斜表面33b与容器本体1的环状突起部32接合。在内袋2与容器本体1之间或在容器本体与安装杯3的栓塞35之间都没有密封垫插置在其间。
在壳体保持部38的内表面上设有一个接合突起部46用来与壳体15上部的接合阶梯部15a接合。壳体15将阀16接纳在其内使它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弹簧17用来促使阀杆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阀门橡胶片45基本上与图1中阀门组件3所使用的相同。
盖36为由薄金属片制成的杯状制品,其上底表面被覆盖在壳体保持部38和周边部37上。上底表面还设有一个配合部36a与环状凹槽部40的内表面对接。盖36的周边部36b被配合到容器本体1的圆筒形部31上,并且其近下端被卷缩到在容器本体的环状突起部32的外表面一侧上所形成的凹槽内。
接下来结合图14说明将这个双重加压制品B3充以内容物的程序。首先,在图14的最左边的浓缩液充填工步中,将内袋2放置在容器本体1内。在这状态下,内袋2的下端34对接在容器本体的内底表面上,并且通过一个浓缩液充填喷嘴50充填浓缩液。
接下来将阀门组件3装在内袋2的上端(阀门安装工步S2)。在这状态下,如上所述,内袋2的配合部33的内表面紧密地对接在栓塞35的直立壁42上,这样来起到密封作用。然后,将一个助喷剂充填头51覆盖在阀门组件3和容器本体1的周围,通过一个在安装杯18和容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将助喷剂充入(助喷剂充填工步S3)。在这状态下,如图15中的箭头Q所示,助喷剂通过一个在容器本体的圆筒形部31和内袋2的小直径部33a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内袋2和容器本体1之间的空间S内。这里使用的助喷剂可以是上面提到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
虽然助喷剂是用高压力压缩的,但由于内袋2的配合部33强劲地对接在栓塞35的直立壁42上、而且因为高压而与它紧密地接触,所以助喷剂不会通过其间的间隙而进入到内袋2内。
当充填完毕时,阀门组件3被组装在容器本体1的上端并被卷缩在其周围(阀门卷缩工步S4)。在这状态下,内袋2的底部34被抵压在容器本体1的内底表面上并被变形到若干程度。这样,阀门组件3就被装在容器本体1上,并且装有触发帽20的喷嘴和覆盖帽20a也都被安装,从而便可得到一个如图12所示的双重加压制品。
图16为在图13所示加压制品内将一环状密封垫60插置在容器本体1的圆筒形部31的上端和安装杯3的栓塞35的突缘41之间。密封垫60的下部被夹紧在栓塞35的直立壁(侧壁)42和容器本体1的内表面之间,这样来起到密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60没有对接在内袋2的圆筒形配合部33的上端。密封垫60可由传统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包括丙烯腈聚丁橡胶(NBR)、苯乙烯聚丁橡胶(SBR)、聚丁橡胶(BR)、丁基橡胶(IIR)、异戊二烯橡胶(IR)、氯丁乙烯橡胶(CR)、乙烯丙烯橡胶(EPT、EPDM)、氟橡胶、硅橡胶和其他合成橡胶、天然橡胶、软合成树脂和其他弹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60被插置在栓塞35和容器本体1之间,这样在装配后,容器本体1的内侧便可牢靠地被密封得与外界环境隔绝。由于这一点,即使在内袋2和容器本体1之间的密封作用不很充分,气体也绝少泄漏。注意内袋的倾斜表面33b被强劲地夹紧在栓塞35侧壁的阶梯部的角部44与容器本体1的环状突起部32的上表面之间。由于这一点,内袋2的内侧可长期保持高度的密封。因此极少会发生助喷剂进入内袋2的危险。
在图17所示的加压制品中,内袋2的上端向上延伸以致在装配后与上述密封垫60牢靠地对接。因此,内袋2的内侧可进一步在长期内牢靠地密封。其他构件与图16所示加压容器所使用的相同。
图18示出采用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的两种液体混合式的加压制品B4。该制品具有第一加压容器55和第二加压容器56,这两个容器都与图12所示加压制品B3中的加压容器相同,并有一个两种液体混合式的按钮57装在这两个容器的阀杆上。第一加压容器55的内袋充有第一种例如含有氧化染料的作用剂,第二加压容器56的内袋充有第二种含有氧化剂的作用剂。按钮57具有第一喷嘴58与第一气雾剂容器的阀杆连通,而第二喷嘴59与第二加压容器56的阀杆连通。第一喷嘴58和第二喷嘴59互相平行地延伸并有互相邻接的开口。
当压下加压制品B4的按钮57时,第一作用剂从第一加压容器55喷出,而第二作用剂从第二加压容器56同时喷出。因此,这两个作用剂可合适地用作两种浓缩液式的染发剂。
充填到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制品的内袋内的浓缩液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而可包括药剂、准药物制剂、化妆品、杂项作用剂等。上述药剂可包括消炎镇痛剂、喷鼻剂、滴眼药、创伤药剂等;上述准药物制剂可包括染发剂、爽口剂、腋臭防止剂、防汗剂、生发剂、头发定型剂、浴用剂、药用化妆品、药物牙膏、逃遁剂、杀虫剂等。化妆品可包括发乳、喷发剂、洗发泡沫剂、养发剂、染发剂和其他头发用化妆品、剃须后清洗剂、一般化妆清洗剂、古龙香水、其他化妆清洗剂、清洗乳、剃须乳、胶乳、冷霜、护手乳、其他乳剂、婴儿油和其他化妆油、包装用化妆品等。杂项作用剂可包括工业用品、汽车用品、消臭剂、玻璃清洗剂和其他家庭用品等。
最好上述制品的压力当使用压缩气体为助喷剂时为0.3-1.0Mpa(20℃),而当使用液化气为助喷剂时最多为0.8Mpa(35℃)。
上述制品的剂型并不限于上面说过的那些,它们可以是液体、乳液、膏、胶或泡沫状,但最好为乳液、膏或胶状,因为这些粘性高的内容物有利于发挥双重加压容器的性能。而且,像染发剂那样的溶液在与金属接触时容易将它腐蚀。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平8-231345、平8-230959、平7-258045、8-301740和平26943中公开过的上述染发剂含有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它在容器内的稳定性差,并且不宜与金属接触,因此它最好被使用在按照本发明的双重加压容器内。过氧化氢水溶液本身是极易分解并与金属作用产生氧的,这样有时内压力就会不正常地升高。为了防范这一点,最好将它充填在内袋内,然后从周围将助喷剂的压力施加在其上。
特别是对于两种反应液体的染发剂来说,图18所示的串联式双重加压器可合适地被使用。
作为第一作用剂,例如可用氧化染料、碱性剂、界面活性剂等的混合物,作为第二作用剂可用能将氧化染料氧化的氧化剂。氧化染料由染料中间体(染料前驱体/dye precursors)和偶合剂构成,偶合剂与染料中间体结合可产生各种色调。染料中间体由对位组分包括如P-苯二胺和P-氨基苯酚、邻位组分包括O-苯二胺和O-氨基苯酚及其衍生物制成。偶合剂由间位的苯二胺、氨基苯酚、多元酚等制成。
碱性剂被混合进去是为了提高染色效果并使黑素颗粒在头发内的氧化分解得以同时进行、借以给出浅的色调。而且,它还能将氧化染料保持在碱性状态从而抑制色素的存储。碱性剂可包括氨水、碳酸氢铵和单乙醇胺。除了上面说过的以外,第一作用剂还可以是下列这些组分的混合物:用作氧化染料的间苯二酚、油酸和其他油酯相基、聚氧乙烯、(10)油水比值的乙醇乙醚和其他界面活性剂、异丙基乙醇和其他加溶剂、羧基乙烯聚合物和其他增粘剂,及用来增加数量的纯净水,抗氧化剂等。第一作用剂的pH值通常为8-13,最好为9-11。
在另一方面,第二作用剂例如使用30%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和纯净水、稳定剂等混合在一起。第二作用剂的pH值通常为2-5,最好为2-4。而且最好,第一和第二作用剂应含有增粘剂以便调节其粘度。它们也可以起泡沫的。即使这样,喷射的液体也不会立即掉落。
实例
[两种液体的染发剂]胶状
准备两个如图13所示的容器,将其内袋分别充填该两种液体的染色剂的第一和第二作用剂,然后按照图14所示的方法通过内袋和开口之间的间隙将氮气充填到容器内,再将阀门卷缩掐紧。制品的压力为0.7Mpa(20℃),使用时相同数量的两种胶状内容物能被喷出。

Claims (16)

1.一种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容器本体,一个装在其上用来封闭所说开口的安装杯,和一个插置在所说容器本体和所说安装杯之间的柔性的内袋,其特征为,所说内袋有一颈部以预定的配合强度对接在所说安装杯的直立壁的外周表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容器本体在所说开口上设有一个卷边部;所说安装杯设有一个弧形突缘覆盖着所说卷边部;内袋在其上端设有一个突缘部与所说卷边部接合;所说突缘部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弹性或柔性,以至在杯下充填时被配装压力推动抵压在所说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而呈现出密封的功能。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内袋的所说突缘部的外周具有这样的形状,以至在杯下充填时被配装压力推动抵压在所说弧形突缘的内表面上而呈现出密封的功能。
4.按照权利要求2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内袋的所说突缘部具有预定的厚度和弹性,使所述突缘部在所说弧形突缘和所说卷边部之间被夹紧时在所说容器本体和所说内袋上呈现出密封的功能。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突缘部、所说容器本体的所说卷边部、及/或所说安装杯的所说弧形突缘被这样设计,使它们在装配后构成一个线密封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5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在所说容器本体的所说卷边部的表面与所说安装杯的所说弧形突缘相对应的部位上分别制出一个连续的环状凹凸带,使所述环状凹凸带与所说内袋的所说突缘部啮合,这样当所说突缘部被夹紧在所说卷边部和所说弧形突缘之间时,便可在所说凹凸带与所说突缘部之间形成一个线密封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5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内袋的所说突缘部设有一个环状阶梯部或厚部,这样当所说突缘部被夹紧在所说卷边部和所说弧形突缘之间时,所说阶梯部或厚部便可构成一个线密封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2、3、4、5、6或7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在所说内袋的所说突缘部和所说安装杯的所说弧形突缘之间插置着一个密封垫,该密封垫的外周小于所说突缘部的外周。
9.按照权利要求1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安装杯设有一个嵌入到所说容器本体的内表面内而将所说内袋夹在其间的栓塞,和一个由金属片制成、覆盖着所说栓塞的杯状盖,盖的周边被卷曲包裹在所说容器本体的外周上;而所说栓塞和所说内袋的配合尺寸是这样确定的,使当栓塞被配装在其内时内袋被略微胀大。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容器本体在其上部设有一个圆筒形部和一个向着所说圆筒形部内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所说内袋有一圆筒形部与所说容器本体的所说圆筒形部配合,当所说内袋被夹紧在所说安装杯的侧壁阶梯部和所说环状突出部之间时,所说内袋就被密封。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栓塞设有一个突缘部覆盖着所说容器本体和所说内袋的上端。
12.按照权利要求9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所说栓塞和所说容器本体的所说上部之间以紧密地加以密封。
13.按照权利要求9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有一密封垫被插置在所说栓塞和所说内袋之间以紧密地加以密封。
14.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双重加压容器,其特征为,所说内袋有一个这样的高度,使它在杯下充填时内袋底部可被所说容器的内底部支承着。
15.双重加压制品具有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双重加压容器,浓缩液被充填到所说内袋内,而助喷剂被充填到所说内袋和所说容器本体之间的空间内。
16.一种将两个按照权利要求15的双重加压制品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双重加压制品。
CNB988111020A 1997-10-01 1998-10-01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2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598797 1997-10-01
JP285987/1997 1997-10-0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4323.5A Division CN1255309C (zh) 1997-10-01 1998-10-01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8775A true CN1278775A (zh) 2001-01-03
CN1141232C CN1141232C (zh) 2004-03-10

Family

ID=1769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1110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232C (zh) 1997-10-01 1998-10-01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CN0315432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309C (zh) 1997-10-01 1998-10-01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432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309C (zh) 1997-10-01 1998-10-01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401979B1 (zh)
EP (2) EP2524877A1 (zh)
JP (1) JP4194752B2 (zh)
CN (2) CN1141232C (zh)
AU (1) AU751330B2 (zh)
WO (1) WO19990166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233A (zh) * 2010-07-08 2013-03-13 宝洁公司 用于分配材料的装置
CN114620351A (zh) * 2022-03-22 2022-06-14 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更换内袋的包装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6684A1 (en) * 1997-10-01 1999-04-08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Double pressurized container for charging undercup and double pressurized products using the container
FR2804665B1 (fr) * 2000-02-07 2002-06-14 Oreal Aerosol a poche a etancheite amelioree
JP2001286794A (ja) * 2000-04-05 2001-10-16 Toichi Kojima 化学発光液含有エアゾール製品
WO2002056949A1 (en) * 2001-01-17 2002-07-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dicinal aerosols
DE10126489A1 (de) * 2001-05-31 2002-12-05 Hilti Ag Druckdose
AU2003256255A1 (en) * 2002-05-21 2003-12-12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Foreign, Inc. Aerosol dispenser for mixing and dispensing multiple fluid products
US7357158B2 (en) * 2002-05-21 2008-04-15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Foreign Aerosol dispenser for mixing and dispensing multiple fluid products
GB2391862C (en) * 2002-08-13 2007-01-11 Shield Medicare Ltd Spray dispenser assembly and vessel therefor
US20080220107A1 (en) * 2002-09-03 2008-09-11 Pharmacure Health Care Ab Nasal spray apparatus
US7906473B2 (en) 2002-09-13 2011-03-15 Bissell Homecare, Inc. Manual spray cleaner
US7967220B2 (en) * 2002-09-13 2011-06-28 Bissell Homecare, Inc. Manual sprayer with dual bag-on-valve assembly
EP1473246B1 (de) * 2003-04-28 2006-05-31 Coster Tecnologie Speciali S.P.A. Baueinheit bestehend aus Abgabeventil und einem mit diesem fluiddicht verbundenen Beutel
US7575133B2 (en) * 2003-10-06 2009-08-18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i-can having internal bag
US20080233053A1 (en) * 2005-02-07 2008-09-25 Pharmalight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hthalmic Administration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TE401259T1 (de) * 2005-02-15 2008-08-15 Goemar Lab Sa Vorrichtung zur ausgabe von fluiden, besonders arzneifluiden unter druck
US8505774B2 (en) * 2005-02-15 2013-08-13 Power Container Corp. Fluid delivery device
AU2005332124A1 (en) * 2005-05-27 2006-11-30 Yong-Soo Kim Dispenser
AU2007251156A1 (en) * 2006-05-11 2007-11-22 Eran Eilat Eye medicament dispenser
DE202006010401U1 (de) * 2006-07-05 2006-08-31 Ewald Euscher Gmbh & Co. Kg Ventilteller für eine Sprühdose
JP2008110807A (ja) * 2006-10-31 2008-05-15 Daizo:Kk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用の内袋および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ならびに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の製造法
US7686189B2 (en) * 2007-01-23 2010-03-30 Conopco, Inc. Pocket sized fluid dispenser
DE102007036469A1 (de) * 2007-01-25 2008-07-31 SCHäFER WERKE GMBH Getränke-Ausschankeinrichtung als Einweggebinde
US20090236363A1 (en) * 2008-03-14 2009-09-24 Bissell Homecare, Inc. Manual Spray Cleaner
US20100001020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Ashley Louis S method of attaching a soft plastic bag in an aerosol can, and other cans such as flat top cans
CN104816877B (zh) * 2009-07-09 2018-02-02 恩特格里斯公司 基于衬里的存储系统和输送材料的方法
US8844584B1 (en) * 2010-02-05 2014-09-30 Bissell Homecar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pressurized dispenser refill system
WO2012071370A2 (en) 2010-11-23 2012-05-31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Liner-based dispenser
JP5265051B2 (ja) * 2010-12-02 2013-08-14 東洋エアゾール工業株式会社 複数液分配用のエアゾール装置
EP2657151B1 (en) * 2010-12-22 2020-10-21 Daizo Corporation Valve assembly and aerosol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same, and aerosol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5965590B2 (ja) * 2011-06-06 2016-08-10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BR112013022316A2 (pt) 2011-03-01 2017-05-30 Advanced Tech Materials sistema baseado em revestimento interno, e, método para prover um sistema baseado em revestimento interno
US8631632B2 (en) 2011-05-16 2014-01-21 The Gillette Company Container pressurizing and se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ressurizing containers
US9902552B2 (en) 2011-08-02 2018-02-27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Aerosol can
FR2981054B1 (fr) * 2011-10-05 2015-01-16 Valois Sas Element de fixation d'un organe de distribution sur le col d'un recipient et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produit fluide comportant un tel element de fixation.
EP2817243B1 (en) * 2012-02-24 2019-05-01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Aerosol container
EP2644296B1 (en) * 2012-03-26 2016-03-23 Ardagh MP Group Netherlands B.V. End panel, and a container body or container with a double seam with such end panel
JP6204346B2 (ja) * 2012-03-30 2017-09-27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エアゾール製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USD720613S1 (en) 2013-09-09 2015-01-06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CA2920897C (en) 2013-09-09 2022-05-31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and lid
US10485939B2 (en) * 2015-10-01 2019-11-26 Presspart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ered dose inhaler canister and shroud
FR3051180B1 (fr) * 2016-05-13 2019-07-26 Aptar France Sas Bague pour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produit fluide.
CN10675063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安徽京鸿密封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损抗老化耐化学腐蚀油封用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USD948331S1 (en) 2018-07-31 2022-04-12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JP7260973B2 (ja) * 2018-07-31 2023-04-19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加圧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圧剤充填装置
USD967702S1 (en) 2018-10-02 2022-10-25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USD918033S1 (en) 2018-10-02 2021-05-04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USD910435S1 (en) 2019-03-13 2021-02-16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US11447326B2 (en) 2019-12-19 2022-09-20 Thomas M. Ris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usable dispensing container
US10961043B1 (en) * 2020-03-05 2021-03-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erosol container with spaced sealing bea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8708A (en) * 1974-08-15 1976-02-17 Norman D. Burger Aerosol dispensing system
US4117951A (en) * 1975-05-07 1978-10-03 Cebal Aerosol dispenser liner
GB1528141A (en) * 1975-09-19 1978-10-11 Burger N Aerosol dispenser
GB1587731A (en) * 1976-08-20 1981-04-08 Metal Box Co Ltd Aerosol containers
US4150522A (en) * 1977-03-07 1979-04-24 Nicholas A. Mardesich Method for undercap filling of a barrier pack aerosol container
GB1602293A (en) * 1977-09-13 1981-11-11 Metal Box Co Ltd Method of closing a bag-in-can aerosol
US4446991A (en) * 1978-04-24 1984-05-08 Thompson Kenneth W Self-contained fluid dispenser
US4293353A (en) * 1978-11-03 1981-10-06 The Continental Group, Inc. Sealing-attaching system for bag type aerosol containers
US4346743A (en) * 1980-12-19 1982-08-31 The Continental Group, Inc. Product bag for aerosol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the same to facilitate filling with propellant
US4964540A (en) * 1984-10-17 1990-10-23 Exxel Container, Inc. Pressurized fluid dispens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123560A (en) * 1989-01-31 1992-06-23 Alusuisse-Lonza Services Ltd. Two-chamber dispenser for a gas-pressurized or non-pressurized package
JP2965079B2 (ja) * 1989-02-17 1999-10-18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外側クリンチ型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
JPH0532221Y2 (zh) * 1989-03-09 1993-08-18
JPH0632863Y2 (ja) * 1989-03-17 1994-08-31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外側クリンチ型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
JP2872285B2 (ja) 1989-08-02 1999-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H0384786A (ja) * 1989-08-28 1991-04-10 Konica Corp ディスク収納ケース
JP2716813B2 (ja) 1989-09-26 1998-02-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流体放出容器
ATE101835T1 (de) * 1989-12-08 1994-03-15 Freudenberg Carl Fa Druckpackung.
JPH0384786U (zh) * 1989-12-14 1991-08-28
US5007556A (en) * 1990-04-18 1991-04-16 Block Drug Company, Inc. Metering dispenser
DE9007315U1 (zh) * 1990-06-09 1991-10-10 Hirsch, Anton, 7928 Giengen, De
JPH0453690A (ja) 1990-06-21 1992-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ロボツト装置
US5115944A (en) * 1990-08-14 1992-05-2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luid dispenser having a collapsible inner bag
JP2523181Y2 (ja) * 1990-09-11 1997-01-2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エアゾール式二液混合容器
US5248063A (en) * 1990-12-05 1993-09-28 Abbott Joe L Barrier pack container with inner laminated tube
US5277336A (en) * 1990-12-31 1994-01-11 L'oreal Device for the pressurized dispensing of a product, especially a foaming product, and processes for filling a container for a device of this kind
EP0687640B1 (de) * 1994-06-15 2001-09-05 Präzisions-Werkzeuge AG Perforiertes Tauchrohr für doppelwandige Druckbehälter
JP3441202B2 (ja) * 1994-11-14 2003-08-25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二重エヤゾール容器
JPH08168409A (ja) * 1994-12-19 1996-07-02 Hoyu Co Ltd 染毛用具
JP3543862B2 (ja) * 1994-12-21 2004-07-21 東洋エアゾール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
JP4114725B2 (ja) * 1995-08-21 2008-07-09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二重エヤゾール装置の製造法および二重エヤゾール容器
JP2931248B2 (ja) * 1996-03-11 1999-08-09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構造エアゾール容器の製法
JPH1015632A (ja) * 1996-07-05 1998-01-20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エアゾール缶の製造方法
JP3764226B2 (ja) * 1996-11-13 2006-04-05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耐圧容器の蓋構造
WO1999016684A1 (en) * 1997-10-01 1999-04-08 Osaka Shipbuilding Co., Ltd. Double pressurized container for charging undercup and double pressurized products using the contai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1233A (zh) * 2010-07-08 2013-03-13 宝洁公司 用于分配材料的装置
CN114620351A (zh) * 2022-03-22 2022-06-14 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更换内袋的包装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21528A1 (en) 2002-09-05
US6651847B2 (en) 2003-11-25
EP1065156B1 (en) 2015-03-25
EP2524877A1 (en) 2012-11-21
CN1141232C (zh) 2004-03-10
AU751330B2 (en) 2002-08-15
JP4194752B2 (ja) 2008-12-10
WO1999016684A1 (en) 1999-04-08
CN1495111A (zh) 2004-05-12
CN1255309C (zh) 2006-05-10
AU9281798A (en) 1999-04-23
EP1065156A1 (en) 2001-01-03
US6401979B1 (en) 2002-06-11
EP1065156A4 (en)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32C (zh) 杯下充填用的双重加压容器及用该容器制成的双重加压制品
CA2357199C (fr) Dispositif pour la fixation reversible d'un recipient sur un support et recipient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CN1118422C (zh) 包括含阀附件的分配装置和带有该分配装置的包装
CA2646009A1 (en) Liners for aerosol package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ame
JP2005519817A (ja) 容器用蓋装置及びかかる装置を備える容器
JP2008110807A (ja)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用の内袋および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ならびに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の製造法
JP2931248B2 (ja) 二重構造エアゾール容器の製法
WO2005091725A3 (en) Structure of cap having storing space
JP5560035B2 (ja) 内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重エアゾール製品
JP2929036B2 (ja) 二重エアゾール容器の内筒
JP2004249118A (ja) 酸性半永久染毛剤含有エアゾール製品
JPH08175578A (ja) 2重エアゾール容器
CN113367459B (zh) 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餐盒
ES2903285T3 (es) Tapa para lata de conserva metálica, que comprende por un anillo metálico y membrana pelable termosellada
EP2281758B1 (en) Structure of clinch portion of mounting cup
JPH08143076A (ja) 二重エヤゾール容器
CN210227920U (zh) 一种料理机
CN207090050U (zh) 调味品瓶用上盖
JP2012111524A (ja) 耐圧容器
JP2003300569A (ja) 多重構造エアゾール容器用パッキン、多重構造エアゾール容器及び多重構造エアゾール容器の製造方法
JPH04114895A (ja) 蓋付容器の製造方法
US20060006180A1 (en) High-pressure steel bottle sealing structure
JP3077079U (ja) スプレー容器
JP2003312788A (ja) 飲料容器
KR20140004947U (ko) 용기의 가스 배출 덮개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0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