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2788C - 磁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2788C
CN1272788C CNB028076095A CN02807609A CN1272788C CN 1272788 C CN1272788 C CN 1272788C CN B028076095 A CNB028076095 A CN B028076095A CN 02807609 A CN02807609 A CN 02807609A CN 1272788 C CN1272788 C CN 12727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izing signal
magnetic
mistiming
mentioned
magnetic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76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0268A (zh
Inventor
本庄谦一
加藤佳一
井阪治夫
郡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0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0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27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7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11B15/467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 G11B15/4675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 G11B15/467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12Masking of heads; 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switching of heads between operative and inoperative functions or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functions or for selection between operative heads; Masking of beams, e.g. of light be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11B5/00817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on longitudinal tracks only, e.g. for serpentine format recording
    • G11B5/00839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on longitudinal tracks only, e.g. for serpentine format recording using cyclically driven heads providing segmented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8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 G11B5/58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heads
    • G11B5/592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heads using bimorph elements supporting the heads
    • G11B5/592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heads using bimorph elements supporting the heads using auxiliary signals, e.g. pilot signals
    • G11B5/592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heads using bimorph elements supporting the heads using auxiliary signals, e.g. pilot signals recorded in separate tracks, e.g. servo tracks
    • G11B5/5927Helicoidal trac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磁记录再生装置,具有:具备有在磁带3上形成相对其长度方向倾斜的磁道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并进行磁道的再生的、方位角相互不同的第1磁头10a和第2磁头10b的旋转磁鼓1;向上述第1磁头10a和第2磁头10b输出记录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发生电路6;对上述磁带3进行再生并检测由上述第1和第2磁头再生的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以及传送上述磁带3、并根据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信息进行主导马达2的旋转的控制的主导马达驱动控制电路5。记录时,同步信号发生电路6大致同时向第1和第2磁头输出记录同步信号。再生时,第1和第2磁头再生记录的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不受旋转磁鼓1的颤动、偏心的影响,检测跟踪误差高精度地进行跟踪控制。

Description

磁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形成与磁带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磁道那样利用旋转磁头记录再生信息信号的磁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信息信号高密度地记录到磁带上并将其再生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中,采用由旋转磁头(以下简称磁头)进行的螺旋形扫描记录。信息信号作为沿磁带的长度方向倾斜、断续的不连续的磁道组分割记录。当再生所记录的信息信号时,进行用于使磁头追踪磁道的跟踪控制。
在由旋转磁头取得控制信息的跟踪控制方式中,有例如电视技术1985年9月号第25~27页所公开的ATF控制方式和特开平7-29256第3页所公开的定时(タイミング)控制方式。在ATF控制方式中,脉冲串式地将引导信号记录到磁道的一部分上,或者预先使引导信号重叠记录在信息信号上,在再生时利用该引导信号进行跟踪控制。
在定时控制方式中,根据旋转磁鼓的旋转相位信号(以下,称为PG信号)和记录在磁道上的定时信号(以下,在本发明中称为同步信号)的时间差检测跟踪误差信息,进行跟踪控制。
在上述ATF控制方式中,因为必须在信息信号之外记录引导信号,所以数据变得冗长,进而在改写信息信号时,因基底引导信号的残留会使跟踪精度变差。
另外,在定时控制方式中,从PG信号到记录在磁道上的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容易受到旋转磁鼓的旋转不稳、磁带的振动(以下,称为旋转磁鼓的颤动(ジツタ))等的影响,从而使跟踪精度变差。
近年来,随着数字记录的高密度化的进展,以窄幅度的磁道进行的高精度的跟踪控制技术已越来越重要。
如上所述,定时控制方式由于从PG信号的检测位置到各同步信号的检测位置有距离,所以定时误差容易受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特别是越是磁道的后端的同步信号受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越大,难以得到正确的跟踪误差信息。此外,在小型、轻量的旋转磁鼓中,该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就特别显著。
发明内容
磁记录再生装置具备有:沿圆周具有在磁带上以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倾斜地形成磁道的方式记录数据并对磁道的数据进行再生的、方位角相互不同的第1磁头和第2磁头的旋转磁鼓;产生用于对磁带进行记录的记录同步信号并向第1和第2磁头输出的同步信号发生单元;检测从磁带再生并分别从第1和第2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单元;以及传送(移送)磁带并根据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单元输出的时间差进行主导马达的旋转的控制的主导马达驱动控制单元。同步信号发生单元大致同时向第1和第2磁头输出记录同步信号。
该磁记录再生装置能够不易受到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检测出正确的跟踪误差信息,通过使用该跟踪误差信息,实现高精度的跟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原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5A和图5B是实施例2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通过不连续的同步图形进行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再生同步信号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磁记录再生装置通常再生时的磁头与磁道的相位关系的模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跟踪位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由包络电平进行的跟踪位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发生偏离磁道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16是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的框图。
图17是说明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其他的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的框图。
图19是说明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22是说明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3是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接续记录时的同步信号记录定时修正的动作说明图。
图24是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接续记录时的磁道图形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参量的关系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在从记录再生控制电路8输出的控制信号为记录模式时,同步信号发生电路6通过开关9a、9b对安装在旋转磁鼓1上的L方位的磁头10a、10c和R方位的磁头10b、10d输出记录同步信号。上述L、R仅仅是为了区别方位方向而附加的。所谓方位角,是指磁头磁芯的宽度方向与磁头间隙方向所成的角度。
当从记录再生控制电路8输出的控制信号为再生模式时,由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从通过开关9a而再生的来自L方位磁头10a、10c的再生信号中检测出记录到磁带3上的同步信号。同样,由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从通过开关9b而再生的来自R方位磁头10b、10d的再生信号中检测出记录到磁带3上的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计测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Lch再生同步信号和从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输出的Rch再生同步信号间的时间差,从而检测出偏离目标值的误差。主导控制电路5,根据从FG检测器4输出的与主导电机2的旋转同步的频率信号以规定的速度传送磁带3,同时根据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信号调整上述速度,进行跟踪控制。
图2表示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原理。在图2中,为了易于说明动作,假定在沿垂直方向记录的磁道上,与在垂直方向以相同高度记录有L方位和R方位的同步信号的磁道相对应地在垂直方向以相同高度安装了L方位的磁头L和R方位的磁头R。表示了沿垂直方向扫描该磁道的磁头L和磁头R从再生时的理想位置在水平方向偏离磁道ΔA的情况。作为这时的跟踪误差信息的同步信号时间差Ta可以表为
Ta=2·ΔA·tanα/V1
其中,α表示方位角,V1表示磁头—磁道的相对速度。
图3是本实施例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中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表示了分别用L方位的磁头L1(10a)和R方位的磁头R1(10b)对记录有L方位的同步信号和R方位的同步信号的磁道进行再生的例子。在该图中,磁头L1(10a)和磁头R1(10b)在垂直方向以1同步信号长的距离配置,各个磁头以相同的定时再生同步信号。与图2一样,如果磁带的相位相对于磁头超前,则同步信号时间差就被作为+侧的误差信号被检测出,如果磁带3的相位落后,则同步信号时间差就被作为-侧的误差信号被检测出。主导控制电路5根据该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信号进行跟踪控制。
通过用L方位的磁头和R方位的磁头同时记录各自的同步信号,可以消除因在L方位的同步信号和R方位的同步信号间发生的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引起的记录位置误差。另外,在再生时,通过几乎同时检测出由L方位的磁头和R方位的磁头再生的同步信号,可以使由于在检测各个的同步信号期间发生的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带来的影响非常小。
另外,上述同步信号发生单元,用n个(n是1或以上的整数)同步块(シンクブロツク)构成磁道,向各同步块输出记录同步信号。磁头10a和10b、以及10c和10d分别以在磁带的磁道上相互为同步块长的大致整数倍的距离配置在旋转磁鼓上。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可以在相同的时刻检测出各磁头的再生同步信号。因此,可以在磁头10a和10b之间、以及磁头10c和10d之间确保空间余量,所以,即使不使磁头相互靠近安装,也可以检测出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少的跟踪误差信息。
特别是在最近的使用直径数十毫米的小型的旋转磁鼓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实用化中,本发明有显著的效果。
实施例2
图4是实施例2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功能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从记录再生控制电路8输出的控制信号为再生模式时,Lch再生PLL电路13产生与通过开关9a输出的磁头10a、10c的再生信号同步的时钟。同样,Rch再生PLL电路14产生与通过开关9b输出的磁头10b、10d的再生信号同步的时钟。Lch延迟电路15利用从Lch再生PLL电路13输出的Lch再生时钟使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Lch再生同步信号延迟规定时间。同样,Rch延迟电路16利用从Rch再生PLL电路14输出的Rch再生时钟使从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输出的Rch再生同步信号延迟规定时间。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Lch再生同步信号、从延迟电路15输出的Lch拟再生同步信号、从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输出的Rch再生同步信号和从Rch延迟电路16输出的Rch拟再生同步信号被输入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0。然后,计测出Lch再生同步信号或Lch拟再生同步信号与Rch再生同步信号或Rch拟再生同步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检测出偏离目标值的误差。
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A和图5B是将磁头L1(10a)与磁头R1(10b)配置在其的距离在磁带宽度方向与同步长的整数倍不同的位置上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在这里,对在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0中使用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Lch再生同步信号和从Rch延迟电路16输出的Rch拟再生同步信号的例子进行说明。假定Rch拟再生同步信号是利用从Rch再生PLL电路14输出的Rch再生时钟使从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输出的Rch再生同步信号延迟了T0时间。在图5A中,表示了在磁头L1(10a)再生同步信号的时刻,磁头R1(10b)位于比此前的同步信号延迟了T0时间的位置。另外,在图5B中,表示了在磁头L2(10c)再生同步信号的时刻,磁头R1(10b)比此前的同步信号延迟了T0时间的位置。
在图5A的状态下,在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0中,计测出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磁头L1的再生同步信号与从Rch延迟电路16输出的磁头R1的拟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将与目标值的偏离作为跟踪误差信息向主导控制电路5输出。另外,在图5B的状态下,在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0中,检测出从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输出的磁头L2(10c)的再生同步信号与从Rch延迟电路16输出的磁头R1的拟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将与目标值的偏离作为跟踪误差信息向主导控制电路5输出。并且,主导控制电路5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说明一样的跟踪控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一般地,通过以与同步信号的记录位置间隔不同的间隔设置的第1磁头和第2磁头,可以在与同时记录的同步信号不同的位置,利用拟再生同步信号检测出时间差。这样,就可以相对于实施例1进一步缓和对第1磁头和第2磁头的安装位置的制约,并与同步长的整数倍无关地配置第1磁头和第1磁头。由此,就进一步增加了为了本发明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实用化的对各磁头在旋转磁鼓上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第1磁头与第2磁头的距离远离时,可以通过使用从第2磁头和第3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改善采用了从第1及第2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的跟踪误差信息在磁道长度方向被中途切断的现象,进而通过由第1、第2和第3磁头对记录同步信号在相同时刻进行记录,减少旋转磁鼓的颤动的影响,从而可以扩大在磁道长度方向的跟踪误差信息的检测范围。
这时,也省略了图中的说明,但是,为了缓和对第1、第2、第3磁头的安装位置的制约,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
同步信号发生电路由n个(n是1以上的整数)的同步块构成磁道,向各同步块的每个输出记录同步信号,第1磁头和第2磁头以在磁带的磁道上相互为同步块长的大致整数倍的距离配置在旋转磁鼓上,上述第2磁头和第3磁头以在上述磁带的磁道上相互为同步块长的大致整数倍的距离配置在旋转磁鼓上。
同步信号发生电路,向上述第1磁头输出第1记录同步信号,向上述第2磁头输出第2记录同步信号,向上述第3磁头输出第3记录同步信号,上述第1记录同步信号比上述第2记录同步信号延迟规定时间T2而输出,上述第3记录同步信号比上述第2记录同步信号延迟规定时间T3而输出,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在上述第1磁头进行再生的期间中,检测出使由上述第2磁头再生的第2再生同步信号延迟与上述规定时间T2相当的再生时钟数后的第1拟再生同步信号、和由上述第1磁头再生的第1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在上述第3磁头进行再生的期间中,检测使由上述第2磁头再生的第2再生同步信号延迟与上述规定时间T3相当的再生时钟数后的第2拟再生同步信号、与由上述第3磁头再生的第3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根据上述,修正3个磁头间的安装偏差,从而可以记录、再生同步信号。
其次,对例如像进行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那样、在磁带上图像数据区域与声音数据区域之间存在编辑间隙的情况进行叙述。这种情况下,在磁道上,存在同步信号的间隔不一定的区域。图6是在对上述那样的磁道进行再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图7是以时间为横轴、表示在由磁头L1(10a)对图6的磁道进行再生时所检测的Lch再生同步信号、利用从Lch再生PLL电路13输出的Lch再生时钟由Lch延迟电路15延迟了相当T1时间的Lch拟再生同步信号、和在由磁头R1(10b)进行再生时所检测的Rch再生同步信号的图。
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0,在比较磁头R1(10b)的再生同步信号和磁头L1(10a)的再生同步信号或磁头L1的拟再生同步信号时,如图7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点所示的那样,对进入±Tw以内的两者的同步信号进行相互比较,检测出同步信号时间差。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同步信号记录间隔不一定的磁道上,通过检测出从第1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和从第2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或拟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可以检测出跟踪误差信息。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对于和实施例1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功能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将磁道编号数据作为各磁头扫描的磁道单位的位置信息记录在各磁道上。此外,说明通过设置使磁带以与通常速度不同的速度进行再生的模式、检测出用于对与各磁头记录的磁道相同的磁道进行再生的跟踪位置的方法。
同步/磁道编号发生电路60,在从记录再生控制电路8输出的控制信号为记录模式时、通过开关9a将应记录的同步信号和磁道编号数据向磁头10a、10c输出,同时通过开关9b向磁头10b、10d输出。误码率/包络检测电路17,在控制信号为再生模式时、检测出通过开关9a由磁头10a、10c再生的信号和通过开关9b由磁头10b、10d再生的信号的误码率或包络电平。磁道编号检测电路18,在从记录信号控制电路8输出的控制信号为再生模式时,检测出通过开关9a由磁头10a、10c再生的Lch的再生磁道编号和通过开关9b由磁头10b、10d再生的Rch的再生磁道编号。磁头开关生成电路25根据从PG检测器20输出的与旋转磁鼓1的旋转同步的PG信号,生成磁头10a、10c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L)和磁头10b、10d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R)。
这里,当还设置有由主导控制电路50将磁带3的进给速度设定为与通常速度不同的速度的模式时,跟踪位置检测电路19,可以根据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信息、从误码率/包络检测电路17输出的误码率信息或包络电平信息、从磁道编号检测电路18输出的再生磁道编号信息、以及从磁头开关生成电路25输出的HSW_L和HSW_R,检测出应跟踪的位置。
如果将磁带3的进给速度设定为通常速度,主导控制电路50可以根据从跟踪位置检测电路19输出的跟踪误差信息进行跟踪控制。
图9是表示以通常速度再生时的磁头与磁道的相位关系的模式图。在记录模式时,如该图所示,将磁道编号以2磁道为1组、如0、1、2、3、4、5、0......那样顺序记录0到5的号码,磁头L1和磁头R1记录偶数号码的磁道,磁头L2和磁头R2记录奇数号码的磁道。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对图9所示的磁带进行再生而检测出跟踪位置的动作。
图10表示、在由主导控制电路50将磁带3的进给速度设定为通常速度的10/9倍速的再生的情况下、对各个磁道进行扫描的磁头开关波形(HSW_L,HSW_R)、由各磁头再生的磁道编号、磁头L1和磁头R1或磁头L2和磁头R2的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任意一个磁头的再生信号的误码率或多个磁头的再生信号的平均误码率、任意一个磁头的再生信号的包络检波电平(envelope detection level)或多个磁头的再生信号的平均包络检波电平。
接着,说明通过这样使磁带以与通常速度不同的速度运行,根据扫描磁道的磁头和再生的磁道编号的组合,对例如磁头L1和磁头R1记录的磁道与磁头L2和磁头R2记录的磁道进行区分的方法。
若配置在旋转磁鼓上的磁头的安装高度有偏差,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有以下情况。例如,在使磁头L1和磁头R1记录的磁道自己再生的情况下,在对准磁道状态时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为0,而由磁头L1和磁头R1对磁头L2和磁头R2记录的磁道进行再生时,在磁道状态时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不为0。
因此,在以通常速度进行再生时,以磁头L1和磁头R1对偶数号码的磁道进行再生、磁头L2和磁头R2对奇数号码的磁道进行再生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跟踪位置检测电路19输出图10所示的作为跟踪误差信息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磁头L1和磁头R1对磁道编号0(偶数磁道编号)的磁道进行再生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跟踪位置为点(1)。该跟踪位置,有采用图的范围(8)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中间点的方法、和采用相同范围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平均值的方法。不论哪个方法,都是检测开始再生同步信号之后到不能进行再生为止的中心位置。因此,可以检测从磁头应再生的磁道到相邻的同一方位的磁道的余量为最大的跟踪位置。
另外,该跟踪位置也可以根据从误码率/包络检测电路17输出的误码率的最佳点求出。通过同时使用该误码率检测,可以修正由于在进行记录再生时发生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加到同步信号时间差上的误差。
下面,说明根据包络检波电平求取最佳的跟踪位置的方法。图11是使用包络检波电平时的跟踪位置检测的动作说明图。设想磁头L1的扫描轨迹相对于磁道如图11A所示的那样弯曲的情况,表示在A点、B点、C点检测出磁头的再生输出电平的例子。另外,实际的磁头的再生输出波形如图11B所示。图11A的波线表示磁带3的相位稍微超前时的磁头L1的扫描轨迹中心,在图11B中,表示出了稍微超前相同相位时的实际的再生包络波形。观察图10的包络检波电平A点、B点、C点的包络电平随时间的变化时,在B点,包络电平的最大值的点成为跟踪位置,但是,在A点和C点,偏离包络电平的最大值的点的位置成为跟踪位置。如图11A所示,在A点和C点,磁道的弯曲的方向不同,所以,可知将在A点和C点所检测的包络电平平衡的点、即图11B所示的那样包络电平的最低点(最小值)Vb相等的点成为跟踪位置。在使用包络检波电平求取跟踪位置的情况下,在磁头扫描期间的多个点进行包络电平的检测,在最低点变得最大的位置就是跟踪位置。
下面,利用图10说明对跟踪位置实际地进行跟踪的方法。首先,说明由主导控制电路50将磁带3的进给速度设定为通常速度的10/9倍时同步信号时间差的输出变化。在该图的范围(8)中,同步信号可以由磁头L1和磁头R1或磁头L2和磁头R2进行再生。如果偏离该范围则在不能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点(3),就保持此前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然后,如线(4)所示,将与2磁道相位相当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加算到此后可以再生开始的实际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上。然后从与跟踪位置(1)偏离了2磁道相位的时刻开始,如线(5)所示的那样,对实际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减算与2磁道相位相当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如线(6)所示,在又到了不能再生同步信号时,就保持此前的同步信号时间差。
破线(虚线)(2)表示在以通常速度进行跟踪控制的情况下,在从线(4)的状态引入跟踪位置(1)时保持不能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的线(4)之前的同步信号时间差。
另外,虚线(7)表示以磁道编号不一致的关系进行再生时的跟踪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以比通常速度快的磁带进给速度进行再生,由跟踪位置检测电路29检测扫描磁道的磁头在对哪个磁道进行再生,并将修正后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向主导控制电路50输出。由此,就可以进行跟踪控制,以使在变为通常再生速度时磁头L1和磁头R1对自己记录的偶数磁道编号的磁道进行再生,而磁头L2和磁头R2对自己记录的奇数磁道编号的磁道进行再生。这样,通过以4磁道周期进行跟踪控制,各磁头就可以对自己记录的磁道进行再生。因此,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由于配置在旋转磁鼓1上的各磁头的安装高度的偏差而发生的对准磁道状态的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偏离。另外,在使磁带从停止状态起动并以通常速度再次进行再生的情况下,不需要再次检测跟踪位置,从而可以简化处理。
另外,在记录磁头之外使用再生专用的磁头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中,也可通过使检测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的2个再生磁头间的距离与记录同步信号的2个记录磁头间的距离相同,检测出不易受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的准确的跟踪误差信息。
实施例4
图12是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将磁道编号数据作为各磁头扫描的磁道单位的位置信息记录到各磁道上。此外,说明在使磁带以通常速度再生跟踪状态下、通过逐渐地将偏移量与所检测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相加或相减而检测再生状态、同时以高精度并且以短时间检测用于对各磁头自己记录的磁道进行再生的跟踪位置、或与最佳的跟踪位置相当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以后,称为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方法。由此,就可以检测由于配置在旋转磁鼓上的各磁头的安装高度的偏差等而产生的对准磁道状态的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偏离的误差信息,所以,能够在各磁道上检测出最佳的跟踪位置。
L方位的记录磁头100a、100c、R方位的记录磁头100b、100d安装在旋转磁鼓1上,磁头100b相对于磁头100a的安装角是A度(以下,称为磁头交错角A),同样,磁头100d相对于磁头100c也是以磁头交错角A进行安装的。
另外,L方位的再生磁头101a、101c、R方位的再生磁头101b、101d也安装在旋转磁鼓1上。都是以上述磁头交错角A进行安装的。另外,再生磁头101a调整配置为基本上可以同时对记录磁头100a记录的磁道进行再生的磁头高度,同样,再生磁头101b、101c、101d也分别调整配置为基本上可以同时对记录磁头100b、100c、100d记录的磁道进行再生的磁头高度。磁头开关生成电路25根据从PG检测器20输出的与旋转磁鼓1的旋转同步的PG信号生成记录磁头100a、100c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RL)和记录磁头100b、100d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RR)、再生磁头101a、101c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PL)和再生磁头101b、101d的磁头开关信号(HSW_PR)。
记录时钟生成电路102是生成记录同步信号时使用的基准时钟(以后,称为REFCLK),由晶体振荡器等构成。
记录数据生成电路150与HSW_RL同步地生成由磁头100a、100c用的记录同步信号和磁道编号的记录数据、及用于检测数据的错误的奇偶数据构成的L通道记录数据。另外,记录时钟生成电路102与HSW_RR同步地生成由磁头100b、100d用的记录同步信号和磁道编号的记录数据、及用于检测数据的错误的奇偶数据构成的R通道记录数据。Lch数据延迟电路103使上述L通道记录数据以REFCLK的周期延迟规定的B时钟。Rch数据延迟电路104使上述R通道记录数据以REFCLK的周期在0到(B×2)时钟间可变地延迟。通过调整上述Rch数据延迟电路103的延迟量,可以在-B~+B间调整各个记录同步信号的记录同步信号时间差。
标准记录偏离存储电路105将上述Rch数据延迟电路的延迟量(用于以与标准磁带相等的记录同步信号时间差记录到磁带上的延迟量)作为后述的标准记录偏离时间量(P27、13行~)分别存储到HSW_RR的高端侧和低端侧。从Lch数据延迟电路103输出的延迟L通道记录数据,经过记录放大器(图略)后,经由记录磁头100a、100c记录到磁带3上。同样,从Rch数据延迟电路104输出的延迟R通道记录数据经过记录放大器(图略)后,经由记录磁头100b、100d记录到磁带3上。这时,磁头100a、100b都形成磁道编号0号的磁道进行记录,磁头100c、100d都形成磁道编号1号的磁道进行记录。
在进行再生时,记录在磁带3上的记录磁道中,磁头101a、磁头101c、磁头101b、磁头101d分别检测记录在磁带3上的记录磁道中的磁道编号0号的L方位磁道、磁道编号1号的L方位磁道、磁道编号0号的R方位磁道、磁道编号1号的R方位磁道。该检测信号经过再生放大器、再生均衡电路(图略)后进行译码,并输入到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和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中。L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1根据从再生磁头101a、101c得到的Lch再生数据进行同步信号的模式匹配,输出在检测出同步信号的1个时钟周期成为高电平的Lch同步信号脉冲。同样,Rch同步信号检测电路12根据从再生磁头101b、101d得到的Rch再生数据进行同步信号的模式匹配,输出在检测出同步信号的1个时钟周期成为高电平的Rch同步信号脉冲。Lch时钟再生电路106对与上述Lch再生数据同步的时钟(以后,称为CLK_L)进行再生。Rch时钟再生电路107对与上述Rch再生数据同步的时钟(以后,称为CLK_R)进行再生。106、107都是由属于众所周知的技术的PLL电路构成的。
同步门生成电路113基本上将HSW_PL与HSW_PR的排他逻辑和作为同步门脉冲输出。位于该脉冲的高电平区域的同步信号形成再生磁头101a和101d的组合,或者再生磁头101b和101c的组合。以该组合所得到的时间差有时与由本来的组合(均形成相等的磁道编号的组合的磁头101a和101b或101c和101d)得到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大不相同。为了使大不相同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与误检测没有关系,利用后述的L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3和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4除去。
L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8使同步门脉冲的低电平区间的上述Lch同步信号以CLK_L的周期延迟规定的B时钟。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9使上述Rch同步信号以CLK_R的周期在0到(B×2)时钟之间可变地延迟。由此,就可以在-B~+B之间调整各个再生同步信号间的时间差。
标准再生偏离存储电路110存储有以同步门脉冲的低电平区间的上述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的延迟量、对由其他标准装置作成的标准磁带进行再生时的同步信号的时间差(后述的标准再生偏离时间量)。从L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8输出的延迟Lch同步信号脉冲和从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9输出的延迟Rch同步信号脉冲均输入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和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中。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以REFCLK对上述延迟Lch同步信号脉冲与延迟Rch同步信号脉冲的时间差进行计数,与延迟Lch同步信号脉冲相比,延迟Rch同步信号脉冲在靠前时就作为负的时间差、在靠后时就作为正的时间差而输出再生同步信号时间差。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对HSW_PL的1周期期间的上述延迟Lch同步信号脉冲的数进行计数,并作为Lch磁头开关周期同步信号数向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输出。同时,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对HSW_PR的1周期间的上述延迟Rch同步信号脉冲的数进行计数,并作为Rch磁头开关周期同步信号数向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输出。误码率检测电路115将Lch、Rch的再生数据作为输入,根据各奇偶数据检测记录数据的磁头开关信号的1周期的错误量,并将其作为Lch磁头开关周期误码率和Rch磁头开关周期误码率向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输出。磁道编号检测电路116将Lch、Rch的再生数据作为输入,逐一检测与各通道的同步信号数据对应的磁道编号,作为Lch磁道编号和Rch磁道编号向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输出。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根据上述L·Rch磁头开关周期同步信号数、L·Rch磁头开关周期误码率和L·Rch磁道编号,分别对后述的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和开关120进行控制。开关120按当初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的指令,被连接到a侧,将0(零)向减法器121输出。因此,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原样不动地作为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从减法器121输出,传送给主导控制电路151。主导控制电路151根据从FG检测器4输出的与主导马达2的旋转同步的FG信号以规定的速度传送磁带3。并且,各磁头根据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信息以规定的关系再生磁道编号。(所谓上述规定的关系,就是指再生磁头101a、101b都对磁道编号0号的磁道进行再生,再生磁头101c、101d都对磁道编号1号的磁道进行再生)。
主导控制电路151调整磁带3的速度进行跟踪控制,以使上述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总是接近0。
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在开关120与b侧连接时,根据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输出从0开始以规定的步骤逐渐相加或相减后的值,然后,由减法器121将规定值的偏移赋给同步信号时间差。在上述偏移动作状态下,上述磁道编号处于规定的关系时,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在磁头开关周期的同步信号数或磁头开关周期的误码率劣化了规定的量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之中,是在向正侧偏移过程中时就作为最大时间差进行检测,是在向负侧偏移过程中时就作为最小时间差进行检测,并将这些检测值之和的1/2作为目标跟踪时间差而输出。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各部的动作。
图13是说明发生偏离磁道的说明图。在图13(a)中,为了易于说明动作,表示了在沿垂直方向记录的磁迹上、在垂直方向以相同高度记录了L方位和R方位的同步信号的磁道,和理想地运行在该磁道的彼此在垂直方向上错离高度X地安装的L方位的磁头L和R方位的磁头R。各磁道上的虚线的斜线表示同步信号的图形(记录轨迹)。各磁头以磁头—磁道的相对速度V1扫描磁道,由此可知,可以用Tx(=X/V1)检测同步信号时间差。在处于这种再生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图12的控制电路系统(但是,标准再生偏离存储电路110的延迟量由B固定,开关120与a侧连接)的动作,如图13的(b)所示,被控制在仅偏离磁道ΔA(=Tx·V1/2tanα)的跟踪位置,以使时间差成为0。
图14是说明检测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时时变化的磁道上的磁头的跟踪位置,(b)表示在该跟踪状态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图12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的输出)的值,(c)是磁头开关周期的同步信号数(图12的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的输出)的值,表示这时的再生状态的劣化量。
在图14的A的时刻,假设以再生磁带与磁头的关系为图13(b)那样的关系稳定地进行跟踪。这时,根据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开关120与b侧连接。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根据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逐渐地在正侧将偏移量相加并输出,经由减法器121对同步信号时间差给与偏移。由此,图12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的输出就如图14(b)的D’区间那样逐渐地向正侧偏离。然后,当形成图中的B的跟踪状态,同步信号时间差到达D时,磁头开关周期同步信号数就劣化到F,从而到达偏离磁道状态检测同步信号数范围。这样,在正侧的偏移状态下,判定到F的状态的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就作为检测特征信息(F的状态)传送给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根据检测特征信息将此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作为偏离磁道最大时间差存储。在上述偏离磁道最大时间差的检测结束时,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根据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逐渐地在负侧对偏移量进行减法运算并输出,经由减法器121使同步信号时间差向相反侧偏移。由此,图12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的输出就如(b)的E’区间那样逐渐地向负侧偏离。而后,当形成为图中的C的跟踪状态,同步信号时间差到达E时,磁头开关周期同步信号数就劣化到G,再次到达偏离磁道状态检测同步信号数范围。这样,在负侧的偏移状态下,判定到G的状态的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再次作为检测特征信息传送给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根据检测特征信息将此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作为偏离磁道最小时间差存储。当偏离磁道最大最小时间差的检测结束时,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计算出偏离磁道最大时间差与偏离磁道最小时间差之和的1/2。该计算量相当于图13的Tx的时间。同时,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将开关120与c侧连接,上述Tx的时间量被经由减法器121从同步信号时间差中减去,所以,可以进行图13(a)那样的理想的对准磁道状态的跟踪。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如果采用本实施例4那样的结构,用于检测目标跟踪时间差的跟踪移动距离可以在磁道间距的2倍的距离以下实现。在实施例3那样将磁带3的进给速度设成通常速度的10/9倍速而求取偏离磁道最大最小时间差的方式中,最差的情况也需要磁道间距的4倍的移动距离。按照本实施例4,用实施例3的一半以下的时间就可以进行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
通常,在磁带再生中,由于圆筒旋转、磁带运行、磁带张力等在变化,所以,存在磁头与磁带的接触状态的变化、磁带脱落量的变化。因此,在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进行检测的再生状态下,有时会发生即使是同一跟踪状态也时时刻刻在变化,与此相应地,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也有偏差,从而不能得到规定的检测精度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将对图14的跟踪位置B的同步信号时间差D进行规定次数的平均处理后的值作为平均偏离磁道最大时间差来存储,另外,将对图14的跟踪位置C的同步信号时间差E进行规定次数的平均处理后的值作为平均偏离磁道最小时间差来存储,将上述平均偏离磁道最大最小时间差之和的1/2作为目标跟踪时间差而输出。由此,就可以抑制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偏差,得到规定的检测精度。并且可知,检测上述平均化的目标跟踪时间差时的检测时间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4的方式进一步缩短了。这是因为,在实施例3中,为了进行平均化,磁带必须以磁道间距的4倍移动进行平均化次数的距离,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4中,只要在磁道间距的2倍距离以下即可。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再生状态的检测用的再生状态检测单元,表示了使用根据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的各磁头开关周期的同步信号数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图12的根据误码率检测电路115的各磁头开关周期的误码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比使用同步信号数检测电路114更详细地检测偏离磁道时的再生状态的劣化状况,所以,即使是微小的偏离磁道量也可以检测出再生状态的劣化。由此,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检测目标跟踪时间差。
即,按照本实施例4,能够以高精度且短期间进行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检测。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中根据标准磁带的各种调整。
设图12中的磁带3是在标准装置中记录了必要的信息的标准磁带。对其进行再生,用已说明的方法检测目标跟踪时间差。但是,设此时的L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8的延迟量为B,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9的延迟量为2B。如果使调整过程中的装置的再生磁头的磁头高度和磁头交错与标准装置相等,则目标跟踪时间差就是0。因此可知,在再生标准磁带时所检测的目标跟踪时间差与再生磁头的安装偏离相当。将此时的目标跟踪时间差经由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每个磁头地传送给标准再生偏离存储电路110,作为标准再生偏离时间量存储。在R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9中,作为每个磁头地将上述标准再生偏离时间量从延迟量2B中减去的延迟量,对Rch同步信号(脉冲)的延迟量进行调整。即,即使因此使再生磁头的安装位置与标准位置不同,在再生标准磁带时也可以调整使得目标跟踪时间差成为0。如上所述,在再生侧调整之后,将磁带3作为未记录的磁带,借助记录磁头将Lch数据延迟电路103和Rch数据延迟电路104的输出数据记录到磁带上,用再生磁头进行再生。但是,此时的Rch数据延迟电路的延迟量为2B。这时,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表示记录磁头交错的偏离,所以,(将上述同步信号时间差)经由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每个磁头地向标准记录偏离存储电路105传输,作为标准记录偏离时间量进行存储(如果记录磁头的磁头交错与标准装置相等则为0)。在Rch数据延迟电路104中,将上述标准记录偏离时间量每个磁头地从延迟量2B减去后的量作为延迟量。即,即使由此使记录磁头的磁头交错与标准装置不同,也可以调整使得可以以与标准磁带相等的同步信号的时间差进行记录。
在实施例4(图12)中,对使用记录磁头和再生磁头的磁记录再生装置进行了描述。根据上述标准记录偏离的存储而设定Rch数据延迟电路的延迟量的方法,显然可以应用于将记录磁头100a、100b和记录磁头100c、100d分别兼作再生磁头使用的磁记录再生装置。
通过在出厂时进行上述调整,可以消除由于在旋转磁鼓上的磁头安装偏差而产生的各装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偏差。根据以上所述,能够将在市场上所作成的记录磁带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偏差控制在由装置、磁带的经时变化及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程度,所以可以提高装置间的互换再生性能。
实施例5
图15是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4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功能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5中,与实施例4相对,作为新的结构增加有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23和加法器124。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23根据来自主导控制电路151的信息和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作出根据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入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初始跟踪时间差的动作。在再生磁带3的最初时,根据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开关120被连接到a侧,由主导控制电路151进行跟踪,以使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的输出与初始跟踪时间差相等。并且,在确保稳定的跟踪之后,根据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开关120被连接到b侧。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经由加法器124对上述初始跟踪时间差施加偏移,进行如实施例4中说明的那样的偏移动作。在该过程中,在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检测到目标跟踪时间差之后,根据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指令,开关120被连接到c侧,进行向正常的对准磁道状态的移动。
图16是表示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的1个具体例的框图。同步信号时间差由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入。时间差检测脉冲A是在磁头开关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以规定的磁道编号保持此前或此时的再生状态良好时的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保持脉冲。时间差检测脉冲B是在磁头开关信号为低电平的期间、以规定的磁道编号保持此前或这时的再生状态良好时的各同步信号时间差的保持脉冲。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控制信号是在只对检测初始跟踪时间差所必须的期间成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分别是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输出。(但是,所谓再生状态良好,是指图15的同步信号数在规定的数或以上或者误码率在规定的量或以下)。
减法器163将负侧从正侧中减去。加法器165将双方的输入相加。除法器164以规定的系数去除输入。延迟元件166用规定的脉冲将输入锁定。“与”元件167求取双方的输入的“与”。如果控制端子S是高电平,多路转换器168就选择H(高电平)侧,如果是低电平,就选择L(低电平)侧。由该图中的163、164、165、166构成规定的时间常数的低通滤波器(以后,称为LPF)。
根据上述结构,如果再生状态良好,图16的LPF A在磁头开关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就以规定的时间常数对规定的磁道编号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进行平均化。另外,同样地,LPF B在磁头开关信号为低电平的期间以规定的时间常数对规定的磁道编号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进行平均化。
在实施例4(图12的开关120的a侧固定为0)的系统中,由于已记录的磁带经时变化等,有时同步信号时间差大,从而不能确保正常的跟踪。即,对同步信号时间差在磁头开关信号的高电平侧偏离Tsh、在低电平侧偏离Tsl的磁带进行再生时,初始跟踪时间差Tsh’、Tsl’如图17所示地逐渐地趋近于接近Tsh、Tsl的值。并且,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常数以上的充分长的时间之后,由于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控制信号变成低电平,所以,初始跟踪时间差分别保持在Tsh’、Tsl’。Tsh’和Tsl’通过开关120赋给减法器121,虽然不是理想的对准磁道状态,但是,在一定的偏离磁道位置,可以确保可靠的跟踪。另外,因为在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进行的偏移动作的同时,将Tsh、Tsl设为初始值,所以能够开始稳定的偏移动作。
图18表示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23的其他具体例的框图。在图18中,标号与图16相同的要素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磁头开关H侧中心检测电路160,根据从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输入的磁道编号判断信息检测,在规定的磁道编号,磁带进给速度不足通常速度时,在磁头开关信号为高电平时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中,检测磁头开关信号1周期期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输出其和的1/2。磁头开关L测中心检测电路161也进行同样的动作。这时的初始跟踪时间差和上述例子一样,如图19所示的那样逐渐地每个磁头周期地趋近于接近Tsh、Tsl的值。并且,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常数以上的充分长的时间之后,由于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控制信号成为低电平,所以,初始跟踪时间差分别保持在Tsh’、Tsl’。和上述具体例一样,Tsh’和Tsl’通过开关120供给给减法器121,虽然并是理想的对准磁道状态,但是,在一定的偏离磁道位置,可以确保可靠的跟踪。另外,因为在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进行的偏移动作的同时将Tsh、Tsl设为初始值,所以能够开始进行稳定的偏移动作。
图17所示的结构的大的效果在于,虽然电路规模增加,但在旋转磁鼓的旋转速度和磁带进给速度到达通常速度之前的初始起动时间内,在再生磁头对磁道倾斜扫描的期间能够检测初始跟踪时间差。即,与图16的构成例相比,可以迅速地转移到偏移动作。在磁记录再生装置是使用盒式磁带的类型等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缩短从装带(磁带加载)到进行数据再生的时间。
如在实施例4中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在出厂前使用标准磁带进行了磁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再生的调整,由于在市场上已记录的磁带的伸缩等经时变化,有可能存在同步信号时间差很大的磁带。
按照本实施例5,通过设置初始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使初始的目标跟踪时间差不是固定值,通过在再生初期时(再生动作的过渡阶段)进行检测,可以确保稳定的初始跟踪,同时,可以顺利地开始进行偏移动作。
实施例6
图20是实施例6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5的磁记录再生装置馆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根据来自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的信息不将来自减法器121的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信号传送给主导控制电路151,而作出以规定的固定值进行置换输出的动作。
在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处于向正侧的偏移动作时,在偏移太过、检测不到同步信号因而不能得到同步信号时间差时,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通过将规定的正的固定值向主导控制电路151输出并进行内插处理,使跟踪返回到负侧。另外,在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处于向负侧的偏移动作时也同样,在偏移太过、检测并到同步信号因而不能得到同步信号时间差时,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通过将规定的负的固定值向主导控制电路151输出并进行内插处理,使跟踪返回到正侧。此外,即使在可以得到同步信号时间差的情况下,在与该同步信号时间差对应的磁道编号数据不是规定的关系时,也进行同样的置换。
根据上述结构,在偏移动作过程中,即使处于不能得到同步信号时间差的不稳定的跟踪状态,通过进行适当的内插处理,也可以维持稳定的跟踪。
另外,在上述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进行上述内插处理动作时,理想的是在使偏移时间差控制电路119进行的偏移量向正侧的偏移的过程中减去规定的值,向负侧的偏移的过程中加上规定的量,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偏移动作的稳定化。
实施例7
图21是实施例7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6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功能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根据Lch同步信号延迟电路108输出的Lch延迟同步信号脉冲,检测用于修正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检测到的目标跟踪时间差的修正量。
图22是说明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的动作的说明图。现在,设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检测到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时刻的磁道与磁头的关系如图22(a)。由图可知此时的目标跟踪时间差为0。另外,磁头L和磁头R的磁头交错以相当于4同步信号的距离(4×Y)进行安装。但是,伴随装置的温度上升,旋转磁鼓1发生热膨胀,其直径增加。此时的磁头与磁带的关系如图22(b)所示。在图22(b)中,用于磁鼓的热膨胀,外周增加,所以设磁头L和磁头R的磁头交错的增加量为X。这样,当偏离该距离X时,就会发生与其对应的同步信号时间差Tx的偏离,如图22(c)所示地偏离磁道ΔA的量。
在该状态下,对式22所示的各式进行说明。式22(a)表示旋转磁鼓的圆周速度,式22(b)表示磁道角度。令(sinθL/sinθt)为β时,则磁带进给速度为Vt时的磁头一磁带相对速度可以表为式22(c)。另外,由于θt的变化很小,所以,可以认为(sinθL/sinθt)与(sinθL/sinθt’)相等,设为β时,则图22(b)时的磁头—磁带相对速度可以表为式22(d)。此外,图22(b)的X的距离可以表为式22(e),响应该距离X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可以表为式22(f)。
这里,由式22(f)可知,时间差Tx是从再生图22(a)的4同步信号(与磁头交错距离相当的时间量)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中,减去再生图22(b)的4同步信号(与磁头交错距离相当的时间量)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后的值。
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的功能和动作如以下所述。首先,将对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检测到目标跟踪时间差的时刻(图22(a)的时刻)的4同步信号的数据进行再生所需要的时间(4Y/Vht),作为初始交错距离再生时间进行测定、存储。并且,对于伴随旋转磁鼓的热变化的磁鼓直径的变化,通过逐次测定(4Y/Vht’)而进行检测。并且,将式22(f)的Tx向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输出,并对以前检测到的目标跟踪时间差进行修正。
另外,理想的是在如上所述地检测对与磁头交错相当的同步信号的数据进行再生所需要的时间、即交错距离再生时间时,考虑旋转磁鼓的旋转不稳,通过用低通滤波器等对上述交错距离再生时间的变化进行规定的时间常数的平均化处理,以实现检测精度的提高。
根据上述结构,按照本实施例7,在检测到目标跟踪时间差之后,即使伴随装置的温度变化旋转磁鼓发生热膨胀和热收缩,引起目标跟踪时间差的偏离,也可以自动地追踪,维持良好的跟踪。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7的接续记录动作。
在VTR中,有对已记录的磁带进行接续记录的一般的汇编记录(assemble edit)的动作。另外,在磁带流中,有一般的附加这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功能上,希望不会错误地抹去已记录的磁带上的视频(图像)、声音及信息数据、以及希望不会在对已接续记录过的磁带进行了再生时在接续记录点产生跟踪混乱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法。
图23是用于说明对接续记录时的同步信号的记录时刻进行修正的动作的说明图。减法器201将从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输出的记录再生时间差从由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中减去。加法器202将从目标跟踪时间差运算电路203输出的目标跟踪时间差T2与从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输出的记录再生时间差相加。目标跟踪时间差运算电路203根据减法器201的输出计算目标跟踪时间差。在减法器121中,将加法器202的输出、即目标跟踪时间差T1,从由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中减去,作为跟踪误差信息向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输出。图24表示接续记录时的磁道图形的示意图。图24(a)是表示预滚动动作中的磁头与磁道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4(b)是表示接续记录动作中的磁头与磁道的位置关系的图。
首先,为了进行接续记录动作,必须将再生动作进行到接续记录点。以后,将该再生动作称为预滚动动作。下面,利用图21、图23和图24对本实施例7的预滚动动作进行说明。在预滚动动作中,由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再生的Lch和Rch相互之间的同步信号时间差T。这里,如图24(a)所示的例子,Lch与Rch的磁道的记录同步信号仅有Tm的偏离,磁头L与磁头R的时间距离在标准状态下为T0,但是,随着温度上升,由于旋转磁鼓1发生热膨胀而成为T0+Tx。在对磁带3进行再生时,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同步信号时间差T。这时,设跟踪变动引起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为ΔTa时,则可表为T=Tm+Tx+ΔTa。另外,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输出由于旋转磁鼓1的热膨胀而产生的记录再生时间差Tx。Tm+ΔTa被输入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的目标跟踪时间差运算电路203中,使其在内部从低通滤波器通过等,进行滤波处理,可以作为目标跟踪时间差T2而求出Tm。此外,在加法器202中,将记录再生时间差Tx与目标跟踪时间差T2(=Tm)相加,作为目标跟踪时间差T1而输出Tm+Tx。该目标跟踪时间差T1(=Tm+Tx)由减法器121从同步信号时间差T中减去,求出正确的跟踪偏离成分ΔTa,并向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输出。因此,即使在有因旋转磁鼓的热膨胀、记录同步信号位置偏离等引起的再生时的Lch与Rch的相互之间的同步信号时间差偏离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地进行预滚动动作中的跟踪控制。
对从预滚动动作向接续记录转移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在标准记录偏离存储电路10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Rch相对Lch的记录数据的延迟量的时间量使得以与标准磁带相等的同步信号的时间差进行记录。这里,将由目标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中的目标跟踪时间差运算电路203在预滚动动作中求出的目标跟踪时间差T2(=Tm)通过电路动作控制电路122向标准记录偏离存储电路105输出。并且,根据上述T2修正Rch相对Lch的记录数据的延迟量。根据该修正后的延迟量进行接续记录。在接续记录点以后,如图24(b)所示,可以将Rch相对Lch的记录数据的延迟量修正Tm的程度,所以,在接续记录点前后,可以使Lch和Rch的相互间的同步信号的记录位置一致。
下面,说明对所接续记录的磁带进行再生时的跟踪动作。在接续记录点以前,和如上所述考虑到旋转磁鼓1的热膨胀的预滚动动作时一样,向同步信号时间差误差扩展电路125仅输出跟踪偏离成分ΔTa,根据该信息对主导马达2进行控制。在接续记录点以后,由于旋转磁鼓1的热膨胀,故记录时的4同步信号时间距离变为T0+Tx,因此,在再生时从跟踪时间差修正检测电路126输出的记录再生时间差为0。另外,从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电路7输出的同步信号时间差为Tm+ΔTa。在跟踪时间差检测电路118的目标跟踪时间差运算电路203中,作为目标跟踪时间差T2求得Tm,而目标跟踪时间差T1也同样为Tm。因此,减法器121的输出变为ΔTa,在接续点以后也和接续点以前一样,能够实现根据正确的跟踪误差信息的稳定的跟踪控制。
另外,在实施例7中,对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旋转磁鼓的热膨胀时的接续记录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同时发生由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磁带的伸缩时,也有同样的修正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能够检测不易受到旋转磁鼓的颤动、偏心的影响的正确的跟踪误差信息。另外,提供通过使用该跟踪误差信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跟踪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本发明,特别是在使用小型、轻量的旋转磁鼓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中发挥显著的效果。
另外,即使发生磁头的安装偏差、由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磁头的安装位置的变化、由温度、湿度引起的磁带上的磁道位置的变化,也可以实现稳定的跟踪性能。

Claims (2)

1.一种磁记录再生装置,具有:
沿圆周具备有在磁带上以相对其长度方向倾斜地形成磁道的方式记录数据并再生上述磁道的数据的、方位角相互不同的第1磁头和第2磁头,并且上述第1和第2磁头相互不接近的旋转磁鼓;
产生用于在上述磁带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同步信号并向上述第1和第2磁头输出的同步信号发生单元;
检测从上述磁带再生并分别由上述第1和第2磁头输出的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差的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单元;以及
传送上述磁带、并根据从上述同步信号时间差检测单元输出的上述时间差进行主导马达的旋转的控制的主导马达驱动控制单元;
其中,上述同步信号发生单元同时向上述第1和第2磁头输出上述记录同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其中上述同步信号发生单元向将磁道分割为n个而形成的各同步块的每个输出记录同步信号,其中n是1或以上的整数;
上述第1和第2磁头,以在上述磁带的上述磁道上相隔上述同步块的同步块长的整数倍的距离沿上述圆周配置。
CNB028076095A 2001-06-12 2002-06-06 磁记录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7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6592/2001 2001-06-12
JP176592/01 2001-06-12
JP2001176592 2001-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0268A CN1500268A (zh) 2004-05-26
CN1272788C true CN1272788C (zh) 2006-08-30

Family

ID=1901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76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2788C (zh) 2001-06-12 2002-06-06 磁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109256A1 (zh)
JP (1) JPWO2002101739A1 (zh)
CN (1) CN1272788C (zh)
WO (1) WO2002101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6081B2 (ja) * 2007-03-08 2012-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JP6248727B2 (ja) * 2014-03-18 2017-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0129A (en) 1979-05-10 1980-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JPS613348A (ja) 1984-06-14 1986-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トラツキング方法
US4868692A (en) * 1987-03-31 1989-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error signal forming circuit
US5212603A (en) * 1988-08-26 1993-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racking control means for a multi-channel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469848A (ja) 1990-07-10 1992-03-05 Nec Corp トラッキング回路
JPH05290456A (ja) * 1992-04-07 1993-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ッキング誤差検出装置
US5325246A (en) * 1992-06-01 1994-06-28 Datatape Incorporated Automatic tracking method for helical scan magnetic tape recorder using reproduced timing signal to sample two out-of-phase reference signals
JPH0729256A (ja) 1993-07-12 1995-01-31 Hitachi Ltd ヘリカル走査型の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85652A (ja) * 1994-12-29 1996-07-16 Sony Corp サーボ装置
WO1997033279A1 (fr) * 1996-03-05 1997-09-12 Sony Corporation Controleur de suivi d'enregistrement pour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u type bande
JPH11134742A (ja) * 1997-10-24 1999-05-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JPH11185324A (ja) * 1997-12-16 1999-07-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テープ走行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30147B2 (en) 2006-10-31
CN1500268A (zh) 2004-05-26
WO2002101739A1 (fr) 2002-12-19
US20040109256A1 (en) 2004-06-10
US20060056102A1 (en) 2006-03-16
JPWO2002101739A1 (ja) 200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705A (zh) 光记录介质、记录/再现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装置
JPH02187964A (ja) ヘリカルオーディオを記録する時のテープ速度オーバーライド動作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S62140203A (ja) 回転ヘツド式デジタル信号再生装置
CN1272788C (zh) 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026530C (zh)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CN1122278C (zh) 含有跟踪控制装置的信息信号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
EP0257974A2 (en) Video sign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2223066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US6452744B1 (en) Magnetic record/playback apparatus
CN1112693C (zh) 数字图像记录装置和方法
JPH0489654A (ja) 再生装置
JPH11283226A (ja) データストリーム記録再生装置
JP3458640B2 (ja)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S58215721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自動走査装置
JPS6321973B2 (zh)
JP4264576B2 (ja)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3677806B2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720604B2 (ja) 回転ヘッド型磁気録画再生装置
JP3624846B2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S59117750A (ja) トラツキング装置
US8004940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rotation control method
JPS6358645A (ja) デイジタル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87208A (ja) 磁気テープ記録再生装置
JPS6051306B2 (ja) 映像信号の記録装置
JPS6010985A (ja) カメラ一体型ビデオテ−プレコ−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30

Termination date: 201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