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30C -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30C
CN1026530C CN90110000A CN90110000A CN1026530C CN 1026530 C CN1026530 C CN 1026530C CN 90110000 A CN90110000 A CN 90110000A CN 90110000 A CN90110000 A CN 90110000A CN 1026530 C CN1026530 C CN 10265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otating magnetic
magnetic hea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011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90A (zh
Inventor
田中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11B15/47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1808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 G11B15/1825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driving or moving the head in a direction which cuts across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tape, e.g. for helicoïdal scanning
    • G11B15/1833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driving or moving the head in a direction which cuts across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tape, e.g. for helicoïdal scanning with head driven in a plane, cyclically around an axis, e.g. on headwheel
    • G11B15/1841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driving or moving the head in a direction which cuts across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tape, e.g. for helicoïdal scanning with head driven in a plane, cyclically around an axis, e.g. on headwheel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by moving the transducing par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headwheel,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canning movement, e.g. for skew or time base correction
    • G11B15/185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driving or moving the head in a direction which cuts across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tape, e.g. for helicoïdal scanning with head driven in a plane, cyclically around an axis, e.g. on headwheel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by moving the transducing par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headwheel,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canning movement, e.g. for skew or time base correction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11B15/467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 G11B15/4675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 G11B15/467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with provision for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ignals recorded in tracks dispo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cann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用一公用驱动电动机驱动旋转磁鼓和主导轴。在重放方式下,旋转磁头通过从记录磁迹上拾取出表示现行扫描位置的地址信号来产生扫描位置检测信号,驱动电动机受到控制以使扫描位置检测信号与基准扫描位置信号相匹配。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磁头式的录放设备,具体涉及主导轴和旋转磁头的一种简化了的驱动装置。
对于旋转磁头式的录放设备,迄今已经推荐使用用以录放数字声频信号和/或数字视频信号的旋转磁头式磁带录放设备或旋转磁头式磁带录象机。在这样的设备中,装在旋转磁鼓上的旋转磁头对用作为记录媒体的磁带进行扫描。磁带在运行方向的纵向上行进,旋转磁头对磁带的斜向进行扫描(见日本特开昭58-208915)。
这种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需要有一个装带机构,将磁带从磁带盒中抽出;和一个主导轴,以沿预定的弧度或卷绕角度周围旋转磁鼓来驱动磁带。
这类磁带记录器的驱动系统包含有两个电动机,一个用以驱动主导轴,另一个用以驱动旋转磁鼓。
在这样的两个电动机的驱动系统中,两个电动机是彼此独立的,亦即,磁鼓电动机用以驱动旋转磁鼓,主导轴电动机用以驱动主导轴,这样就需要磁鼓电动机和主导轴电动机的伺服控制来协调它们的运转,而使其总体结构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概括出来的问题的补救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现在技术的驱动系统简单而小巧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
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是按照本发明提供用以记录或重放在磁带上贯穿磁带纵向形成的录制磁迹中含地址数据的信息信号的一种旋转磁头式磁带录放设备来实现的。该设备包括:旋转磁头装置;磁带鼓装置,用以装载旋转磁头装置并支撑按预定的卷绕弧度卷绕磁头鼓装置的磁带,旋转磁头装置则记录或重放磁带上的信息信号;主导轴装置,用以驱动磁带;传动装置,它与磁头鼓装置和主导轴装置相连 接;公用电动机装置,用以驱动传动装置、磁鼓装置和主导轴装置,至少使磁头鼓装置和主导轴装置受驱动后旋转;基准装置,用以产生第一和第二基准信号;比较装置,用以将第一基准信号与表示旋转磁头装置转动状态的第一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第一比较信号,将第二基准信号与表示旋转磁头装置磁带重放的地址数据的第二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第二比较信号;以及伺服控制装置,在录制方式下工作时,用以根据第一比较信号控制公用电动机装置,在重放方式下工作时,用以根据第二比较信号控制公用电动机装置。
通过阅读下面详细的描述并结会以下附图就会对本发明的性质、原理和效用更加明了。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或符号来表示。
图1和图2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典型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的方框图;
图3示出本发明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示出图3实施例中用以驱动旋转磁鼓和主导轴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磁带上扫描路径的示意性的放大平面图;
图6示出录/放电路具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7A、图7B、图8和图9是该实施例详细结构的方框图;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磁迹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11是磁带上扫描路径的示意图;
图12A、图12B、图12C、图13A、图13B、图13C、图14A、图14B和图14C是用以说明图11中SCN1至SCN3的扫描路径的伺服操作的信号波形图。
现在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
(1)可应用本发明的设备
本发明可应用于图1和图2中例举的录放设备中。
在图1所示的两个电动机的驱动装置1中,来自磁带盒4的一个 供带盘5的磁带6穿绕着由磁鼓电动机2驱动的旋转磁鼓3被引到收带盘11上。磁带6还绕过位于旋转磁鼓3一侧的压带轮7和导带轮8、以及位于旋转磁鼓3另一侧的导带轮9和压带轮10。
磁带6沿箭头K1所示的方向绕旋转磁鼓3螺旋形运行,装在旋转磁鼓3上的一对旋转磁头12A和13B则沿箭头K2所示的方向高速旋转。在录制时由录/放电路13供给的数字声频数据记录和磁带6的记录磁迹上,在重放时数字声频记数据从记录磁迹中拾取出作为输入供给到录/放电路13,借此,重放声频信号。
在旋转磁鼓3的驱动系统上配备有相位比较电路21。由脉冲发生器(PG)22产生出表示旋转磁鼓3的旋转相位的检测脉冲信号S1。将该相位在相位比较电路21处与基准脉冲信号SREF的相位进行比较。相位比较电路21将相位误差信号供给到驱动放大电路23,驱动放大电路23产生驱动输出S3,用以调节磁鼓的转速之用,以达到消除与提供给磁鼓电动机2的信号的相位差。
这样,旋转磁鼓3以与基准脉冲信号SREF同步的旋转相位被驱动而旋转。
在主导轴15的驱动系统中配备有频率比较电路25,频率检测信号S5是表示主导轴15的转速的脉冲信号,它由频率发生器(FG)26产生。在录制期间,信号S5经由切换电路27的切换输入端子REC提供到频率比较电路25,将该频率与基准脉冲信号SREF的频率进行比较。表示频偏的频率误差信号S6提供给驱动放大器电路28上。
驱动放大器电路2将驱动输出S7供给到主导轴电动机14。这样,主导轴15的转速和由此产生的磁带6的运行速度在录制时被控制到由基准脉冲信号SREF所确定的一个数值上。也就是说,磁带运行速度由主导轴15来调整以使其消除信号S6所表示的任何频率误差。
在重放期间,记录在磁带6上的控制信号(CTL信号)由一个 固定磁头29拾取,于是,在重放期间,含有表示磁带6的运行状态的脉冲信号的送带信号S9就经过切换电路27的输入端子PB供给到频率比较电路25上。频率比较电路25控制主导轴15的转速,以使磁带6的运行状态与基准脉冲信号SREF同步。
在上述系统中,两个电动机2和14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分别提供了用以驱动系统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的磁鼓电动机2和主导轴电动机14必须借助于分立的伺服系统使其伺服运行。
上述问题可藉图2所示的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装置31来解释。图2中的部件与图1中相对应的那些部件是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的。这里配备了一个电磁闸式的传动齿轮32来代替图1的主导轴电动机14及驱动它用的驱动放大器电路28。旋转磁鼓3的转动经过皮带33耦合到电磁闸式传动装置32的输入轴上。输出轴34耦合到主导轴15上。于是频率比较电路25的频率误差信号S6在驱动放大器电路35中被转换为一个驱动输出S11。这时,电磁闸式传动装置32的制动转矩由转动输出S11控制,以修整皮带33的打滑程度,从而使输出轴34的转速与基准脉冲信号SREF同步。
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结构相比,主导轴电动机14(图1)可用电磁闸式传动装置32(图32)来代替,从而减小了设备的尺寸。
然而,在该结构还必须进一步小型化的情况下,图2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本发明提供出与诸如图1和图2所示的那种驱动系统相比能进一步小型化和简单化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
(2)第一实施例
图3中对应于图1和2的那些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图3中,磁鼓电动机2作用到旋转磁鼓3上的转矩或转动力由驱动齿轮31传送到主导轴15上。这样,主导轴15是根据驱动齿轮31与适合旋转磁鼓3的转速的总齿数比减速驱动的。
在本实施例中,图3示意所示的驱动齿轮31具有如图4所示的一个与旋转磁鼓3成为一个整体转动的电动机小齿轮32。电动机小齿轮32通过具有预定减速比的中介齿轮33、34与主导轴35成为一个整体转动的主导轴齿轮35啮合。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中介齿轮34依次通过中介齿轮34X、36、37、38、39、39X与收带盘11成为一个整体转动的收带盘齿轮40啮合借此收取磁带6。
在倒带方式下,倒带惰轮齿轮41介于与中介齿轮37啮合的耦合齿轮42与送带盘5的盘座之间。在快速旋转或快速进带方式期间快速旋转惰轮齿轮(quick-traverse    idler    gear)43与中介齿轮37及收带盘11的盘座相耦合。磁带盒4倒转使用时,压带轮10而不是压带轮7与主导轴15接触,因而磁带6可在两个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重放。
在录制过程中,从脉冲发生器22得到的相位检测信号S1(图3)供给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50的切换电路51的输入端子REC上,再从输入端子REC传送到伺服信号形成电路52,伺服信号形成电路52产生伺服输出信号S23。伺服输出信号S23与从锁相指定信号S21得到的伺服相位设定信号S22相对应。信号S21是由磁鼓锁相指定电路54产生的,并在录制过程中经过切换电路53的切换输入端子REC供给的。伺服输出信号S23通过驱动放大器电路55和低通滤波器56转换成直流驱动输出信号S24。将驱动输出信号S24供给到磁鼓电动机2上。
为此,在录制方式下,伺服信号处理电路50驱动旋转磁鼓3,使其以锁定到与锁相指定信号S21相对应的相位的状态下转动,还驱动主导轴15,使其以驱动齿轮链31的减速比所要求的且对应于旋转磁鼓3的转速的速度转动。其结果,如图5所示,录/放电路13所提供的信号由磁头12A和12B倾斜地记录在磁带6上。磁头12A和12B在与磁带6倾斜的磁头扫描方向K2(图5)上扫描。记录磁 迹57彼此接连地在磁带的运行方向K1上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磁迹地址…n-1、n、n+1……指定给各记录磁57(图5)。每个记录磁迹57的磁迹地址……n+1、n、n+1……被划分成许多块BLK,沿磁头扫描方向K2依次分配以块地址……m-1、m、m+1……。表示磁迹地址n(n=……n-1、n、n+1……)的地址数据和表示块地址m(m=……m-1、m、m+1……)的块数据连同信息数据一起记录在各块BLK中。因此在重放方式下旋转磁头12A、12B扫描各块BLK时,磁迹地址和块地址就作为拾取信号S26(图6)连同信息数据一起供给到录/放电路13上。
如图6所示,在录制方式下,录/放电路13将从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3D得出的记录数据信号S35作为记录信号S25通过记录放大器电路13E和磁头切换电路13A供给到旋转磁头12A和12B上。
在重放方式下,录/放电路13将来自旋转磁头12A、12B的拾取信号S26依次通过磁头切换电路13A和重放放大器电路13B供给到解调电路63上,并将解调数据输出S27供给到误差检测和数据分离电路64上。
误差检测和数据分离电路64借助于包含在解调数据输出S27中的声频数据和误差检测码信号将含有误差检测信息的信息数据S28传送到TBC(时基校正)用的暂存器65上。电路64还通过选择器66将包括磁迹地址n和块地址m的写地址数据信号S29提供到暂存器65。将信息数据信号S28、分式磁迹地址n和块地址m所指定的存储地址中。为此,当旋转磁头12A、12B提供拾取信号S26时,每一个块BLK(图5)就被复制(reproduced)并存入暂存器65中。
读地址数据信号S30是由读地址形成电路67形成的,并通过选择器66供给到暂存器65,已存在暂存器65中的信息数据则以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在每一个磁迹地址n(n=……n-1、n、n+1……)处依次从第一块的数据读取。其结果是暂存器65产生包含为时基误差校正过的信息数据S28在内的重放(reproducing)输出信息 S32。经如此读出和校正的数据作为重放的输出信号S31通过含有数/模转换电路(图6中未示出)在内的输出电路68传送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磁迹伺服系统并不是用以控制主导轴15的,因而旋转磁头12A、12B根据例如可以贯穿多个记录磁迹57在运行引入点与逸出点之间扫描的一个扫描系统(叫做非跟踪系统)可以有效地运行,如图5中的扫描路径SCN所示。旋转磁头12A、12B在引入点处与磁带6接触,并扫描磁带6扫描到逸出点,在逸出点离开磁带6。
当旋转磁头12A、12B在扫描路径SCN上扫描时,扫描路径就先后按……n+1、n、n-1……的磁迹地址次序横穿记录磁迹,并按m=0,1……m-1,m,m+1……M-1,M的块地址次序扫描各块BLK。
为此,从误差检测和数据分离电路64得出的写地址数据S29具有作为磁迹地址n和块地址m的连续地增加的内容,且在旋转磁头12A、12B扫描磁带6时,写地址数据S29磁迹地址的内容表示扫描位置。
这样,表示写地址数据S29的磁迹地址n的磁迹地址数据(包括解调数据输出S27的高位比特部分)就作为扫描位置检测信号S29X从录/放电路乃提供到磁迹地址比较电路69(图3)。
此外,与录/放电路13中的读地址形成电路67供给的读出地址数据S30相对应的磁迹地址数据(图6)作为扫描位置基准信号S30X供到磁迹地址记录电路69上(图3)。磁迹地址比较电路69产生地址差检测信号S33。信号S33表示扫描位置基准信号S30X所指定的基准磁迹地址与同时被扫描的记录磁迹的检测磁迹地址之间的地址差,该地址由扫描位置检测信号S29X表示。信号S33在重放期间通过切换电路51(图3)的切换输入端子PB提供到伺服信号形成电路52上。大小相当于地址差的伺服输出信号S23由伺服信号形成电路52供给。
因此,如图5扫描路径SCN所示的那样,旋转磁头12A和12B运转,以重放记录磁迹57上的记录数据,同时依次在与走带方向K1重合且维持相对于记录磁迹57的预定倾斜角的方向上移动其扫描位置。
按照上述结构,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由一个公用驱动电动机驱动,单一的伺服系统就足以控制这个驱动电动机,从而可以实现比现有技术既简单又小巧的驱动系统,而且磁带上信息数据的录放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会变差。
(3)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上面参照图3至图6所描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是通过图7A至图10C所示的具体结构实现的,其中各图中的相应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由耦合到旋转磁鼓3的转轴上的频率发生器(FG)81产生的转速检测信号S40(图7A)加到转速比较电路S3上(图7B)。转速比较电路83产生表示与预定基准转速的任何偏差的转速检测数据S41,并将其作为转速数据S42通过转速增益电路84加到加法电路85上。加法电路85的加法输出S43加到数字/脉宽调制电路86上。
数字/脉宽调制电路86对具有预定载波频率(例如256千赫)的载波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成为相应于加法输出S43所表示的数字数值的占空比,并将其作为伺服输出信号S44提供到驱动放大器87(图7A)和
在重放方式下,偏离位置指定电路70的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通过切换电路53的输入端子PB供给到伺服信号形成电路52上。为此,何服输出S23表示因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而引起的磁头扫描位置的偏移。于是旋转磁头12A和12B就处于伺服控制状态下,按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指定的扫描位置扫描磁带6。
上述结构在录制方式下,磁鼓电动机2(图3)运转带动旋转磁鼓3转动,使从脉冲产生器22的相位检测信号S1与磁鼓锁定相位指定电路54的锁定相位指定信号S21同相,且主导轴15被驱动后按相对于旋转磁鼓3的预定减速比来转动。于是旋转磁头12A、12B在锁定相位指定信号S21所指定的转动相位、并按预定的转速、在磁头扫描方向K2上进行扫描,同时磁带6以驱动齿轮31的齿轮比所确定的速度走带,最后在磁带6上形成记录磁迹57。
在重放期间,根据旋转磁头12A、12B的拾取信号S26,从录/放电路13得出的地址差检测信号S33因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而偏移,且磁鼓电动机2处于伺服控制运转状态下,这时旋转磁头12A和12B扫描因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所表示的偏移磁迹地址而偏移的磁迹地址位置。磁头12A和12B偏移到读地址数据S30所表示的一个地址上,且主导轴15运转,以便与旋转磁鼓3在驱动齿轮31的减速齿轮比所确定的转速下互锁。
若读地址形成电路67(图6)的读地址数据S30中的磁迹地址S30X增加,则旋转磁头12A和12B就被控制得使其扫描因偏离位置指定信号S34而偏移的磁迹地址位置,从而从磁带6上形成的记录磁迹57的所有块BLK中读出声频记录数据,并可将其写入暂存器65中。
在这种状态下,旋转磁鼓3以跟随扫描位置基准信号S30X的转速平稳转动,主导轴15也平稳转动。这样,即使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整个处于振动状态,磁迹间距和扫描间距也不会波动(旋转磁鼓3与主导轴15的转速比不变)。
载波滤波器88上。信号S44在载波滤波器88中被转换成直流,并作为驱动输出S45供给磁鼓电动机2上,从而以预定的基准转速驱动旋转磁鼓3。
从脉冲发生器22(图7A)得到的相位检测信号S1提供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的相位比较电路91(图7B)上。相位比较电路91根据相位检测信号S1对从基准计数电路92得到的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取样,并提供表示旋转磁鼓3的转动相位与基准计数电路92的计数相位之差的检测相位数据S47。在录制期间相位检测数据S47通过切换电路93的一个输入端REC提供到加法电路94上。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基准计数电路92通过计出时钟信号发生电路90所产生的时钟信号S49的时钟脉冲计数形成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
在录制期间由磁鼓锁定相位指定电路54产生的锁定相位指定信号S21通过切换电路96的输入端REC提供到加法电路94上。这样,在录制期间加法电路94就可以根据锁定相位指定信号S21调节检测相位数据S47,从而调定旋转磁鼓3的锁定相位。
其结果是,在加法电路94的输出端上就得出表示相对于旋转磁鼓3的基准相位位置(即旋转磁头12A、12B在磁带6上的扫描位置)的相位差(表示为磁迹地址)的位置差数据S48。在录制期间,位置差数据S48作为位置数据S50通过相位增益电路97和切换电路98的输入端REC提供到加法电路85上。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旋转磁鼓3以基准转速转动时,相位计数电路92产生作为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的转动相位。这是通过计出由时钟信号产生电路90在相应于旋转磁鼓3以基准转数转一圈的时间期间产生的时钟信号S49作为数字数据表示的。在旋转磁鼓3转到预定的转动位置时相位比较电路91根据从脉冲产生器22(图7A)得到的相位检测信号S1对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的值进行取样,由此传送表示旋转磁鼓3 的转动相位与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之间的任何差值的检测相位数据S47。
磁鼓锁定相位指定电路54指定包含在基准相位计数信号S46的计数宽度中的一个计数值作为磁鼓锁定相位,从而获得表示旋转磁鼓3在录制期间的转动相位与旋转磁鼓锁定相位之间的任何偏差的数据。任何这种差值都作为位置差数据S48被锁定。
其结果是,在旋转磁鼓3以相应于从转速检测电路83得到的转速数据S42的转遇转动和驱动的状态下,磁鼓电动机2驱动旋转磁鼓3,从而得到相位数据S50的值变为“0”的伺服运行状态。于是,旋转磁鼓3的转动相位会被锁定在按锁定相位指定信号S21的磁迹地址所偏移的相位上。
如图8所示,录/放电路13的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3D通过模/数转换器111在编码器112中接收记录声频信号S1N,并将其与在地址产生电路113产生的磁迹地址数据DTA、块地址数据DBA和字地址数据DWA同步进行编码。地址产生电路113由时钟信号S49定时。
在地址加法电路114中,磁迹地址TA和块地址TB与编码器112中产生的声频数据DREC相加。磁迹地址TA和块地址TB是从磁迹地址数据DTA和块地址数据DBA中得出的。随后,将同步信号SYNC和误差校正码CRCC在同步信号/误差校正码(CSYNC/CRCC)加法电路115中相加。电路115将磁迹数据输出DTR提供到调制电路116,这样,从调制电路116得出记录输出SREC作为记录信号S25、S26从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3D通过记录放大器电路13E和磁头切换电路13A(图7A)交替地供给到旋转磁头12A和12B上。
这样,旋转磁头12A和12B就依次将磁迹数据DTR记录在记录磁迹57(图5)上。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磁迹数据包含在每一个记录 磁迹57上的预定个数的块数据,依次为BL0、BL1、BLM。
如图10B所示,每个块数据BLm(m=0,1……M)包含接续的同步数据SYNC、地址数据AD、奇偶检验数据PC、声频数据DATA和误差校正码数据CRCC。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同步数据SYNC和地址数据AD包括每一个字的数据,奇偶检验数据PC包括四个字的数据PC1至PC4用以检测同步数据SYNC和地址数据AC的误差,声频数据DATA包括16字的数据,误差校正码数据CRCC包括两个字的数据CRCC1和CRCC2用以将同步数据SYNC的误差校正成声频数据DATA。
如图10C所示,与块数据BLm(m=0至M)相加的地址数据AD包括磁迹地址TA(表示块数据BLm记录在的记录磁迹57上(图5)的磁迹地址n)和块地址数据BA(表示块数据BLm的块地址m)。在本实施例中,块地址数据BA包括7个字的字数据BA0至BA6,磁迹地址数据TA则包括6个字的字数据TA0至TA5。
为此,在重放方式下,当块数据BLm由扫描记录磁迹57上块BLK的旋转磁头12A、12B拾取时,旋转磁头12A、12B所扫描的位置由磁迹地址数据TA和块地址数据BA确保了。
图9示出了图7A重放信号处理电路的细节。来自重放放大器电路13B重放输入SPB通过均衡电路121和锁相环(PLL)电路122。后者将其分离成数据信号S51和时钟信号S52,两者均由解调单元电路123解调。电路121-123在一起形成解调电路63。
解调单元电路123将重放磁迹数据S53(即图10A中的磁迹数据DTR)连同对应于时钟信号S52的重放时钟信号S54一起提供给数据分离电路124。
数据分离电路124将包含“作为重放的磁迹数据S53到达的各数据块BLm(m=0至M)”在内的奇偶检验码数据PC和误差校正码数据CRCC分离开来,并将它们供给到误差检验电路125,以供重放的磁迹数据S53进 行误差检测和校正处理。必要时,电路124也将误差标志EFG传送到时基校正存储器126。
这样,数据分离电路124将包含在重放的磁迹数据S53中的声频数据DATA供给到时基校正存储器126,并根据从切换电路127得到的地址信号S55将其写入时基校正存储器126中。
在本实施例中,每当数据块BLm中的数据字作为重放磁迹数据S53到达时,数据分离电路124产生字时钟信号WCK,将其提供到字地址计数器128,以形成字地址WA供给切换电路127,从地址数据AD分离出块地址数据BA和磁地址数据TA,并将它们提供给切换电路127。在写方式下,切换电路127将字地址WA、块地址BA和磁迹地址TA作为地址信号S55供给到时基校正存储器126,借此,将声频数据DATA写入地址信号S55所指定的存储区内。
当在读地址形成电路129中产生的读字地址RWA、读块地址RBA和读磁迹地址RTA作为地址信号S55通过切换电路127提供到时基校正存储器126时写入时基校正存储器126中的声频数据DATA被读出。电路126将一个输出作为读声频数据WDATA和读误差标志WEFG提供给译码器130。
为了必要时借助读误差标志WEFG来校正误差,译码器130根据读声频数据WDATA恢复重放的声频数据S57,然后将其作为重放声频信号SOVT通过数/模转换电路131发送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时钟信号产生电路90(图7B)的时钟信号S49从基准计数电路92得到的基准同步信号S60作为基准信号由读地址形成电路129(图9)接收,以得到重放声频信号SOVT。在后一信号中,时基通过将数据存储在时基校正存储器126中进行校正。根据时钟信号S49和对应于各数据块BLm(图10A)的同步数据SYNC(图10B)的基准同步信号S60,读地址形成电路129产生读字地址RWA、读块地址RBA和读磁迹地址 RTA。
定时发生电路132接收时钟信号S49,并产生定时信号S58,将其提供到切换电路127、时基校正存储器126、译码器130和模/数转换电路131。与时基校正存储器126的读声频数据WDATA和读误差标志WEFG相对应的重放声频信号根据基准时钟信号而形成。
此外,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3C(图9)中的磁迹地址比较电路140将数据分离电路124所分离的磁迹地址TA与在读地址形成电路129中形成的读磁迹地址RTA进行比较。磁迹地址比较器电路140产生表示两输入信号之偏差的检测地址信号S61,并通过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3C的总线接口141将信号S61发送出去。总线接口产生一个相应的输出信号S62。信号S62通过切换电路93的重放输入端PB经由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的总线接口142提供到加法电路94(图7B)上。
在重放期间偏离位置指定电路143所产生的偏离位置信号S63(图7B)通过切换电路96的输入端PB供给到加法电路94上。由偏离位置信号S63表示的偏移磁迹地址之和的磁迹地址所表示的位置差数据S48和由位置差检测信号S62表示的磁迹地址在加法电路94的输出端可以得出。磁鼓电动机2(图7A)根据位置数据S48通过位置增益电路97、地址差平滑电路99、加法电路85、数字/脉宽调制电路86、驱动放大器电路87(图7A)和载波滤波器88得以驱动(载波滤波器88产生信号S45)。于是,旋转磁鼓3就在伺服运转状态下被驱动,这时位置差数据S48变为“0”。
作为结果,旋转磁鼓3的转动位置(即旋转磁头12A、12B相对于磁带6的扫描位置)偏移,即读磁迹地址RTA由偏离位置信号S63的磁迹地址来修正。
在重放期间,在图7A至图10C的结构中,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中的切换电路93、96和98一直转接到各自的输入端PB上。因此,旋转磁鼓3 基本上根据包含在从旋转磁头12A和12B拾取的信号S26中的地址数据AD(图10B)中的磁迹地址数据TA(图10C)而经受伺服控制。旋转磁头12A和12B在磁带6上的扫描位置由偏离位置指定电路143所提供的偏离位置信号S63来设定。
也就是说,拾取信号S26通过磁头切换电路13A和录/放电路13中的重放放大电路13B被带入重放信号处理电13C中。因此,当声频数据DATA从数据分离电路124(图9)写入时基校正存储器126中,并为读地址形成电路129读出时,在数据分离电路124中分离出来的磁迹地址TA就与从磁迹读地址形成电路129得到的读磁迹地址RTA地址比较电路140中进行比较。表示偏差的检测地址信号S61作为位置差检测信号S62供给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图7B)。于是,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受到控制而处于伺服工作状态,这时位置差数据S48变为“0”。
若借助于包括图7A和图7B所示结构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的多个插头兼容的设备录制的磁带盒4可以互换地进行重放,则可能会有旋转磁头相对于各插头可兼容的设备中的记录磁带的扫描路径的角度与记录磁迹不相符合的情况。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走带系统结构不同所致。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磁头12A(或12B)斜向横贯记录磁迹57扫描,如图11中所示。
也就是说,当旋转磁头2A(或2B)的扫描路径SCN1的角度与记录磁迹57的记录路径相符合时旋转磁头2A(或2B)对方位角一致的第n个记录磁迹57扫描。于是旋转磁头2A(或2B)从第n个记录磁迹57拾取记录数据。
当旋转磁头2A(或2B)的扫描角度与记录磁迹的记录路径不相符合时,旋转磁头12A(或12B)斜向扫描第n个记录磁迹57,而差扫描角度的偏差足够大,则旋转磁头2A(或2B)也扫描方位角一致的毗邻的记录磁迹,即第(n+2)和第(n-2)个记录磁迹57,如图11中扫描路径SCN2和 SCN3所示。这样,旋转磁头12A(或12B)不仅拾取第n个记录磁迹57的记录数据,而且还拾取第n个磁迹两侧至少第(n-1)和第(n+1)个记录磁迹57的记录数据。
在例如偏离位置指定电路143(图7B)的偏移相位信号S63已调定到不偏移状态的扫描状态下,会发生如下的工作情况:
在沿扫描路径SCN1扫描的第一扫描状态下,根据基准计数电路92(图7B)的基准同步信号S60,读地址形成电路129(图9)从时基校正存储器126(图9)发送读磁迹地址RTA,以读出基准磁迹地址n-1、n、n+1的记录磁迹57的声频数据,如图12A中所示。
这时,根据旋转磁鼓3的旋转磁头12A(或12B)的拾取信号S26,从数据分离电路124(图9)分离出来的磁迹地址TA就可以供旋转磁头12A(或12B)在整个扫描周期期间扫描地址n的磁迹。当读磁迹地址RTA依次指定磁迹地址n-1、n、n+1(图12A)时,它工作时将从相同的磁迹地址n-1、n、n+1的磁迹地址TA提供给磁迹地址比较电路140(图9),如图12B所示。
为此,如图12C中所示,作为读磁迹地址RT与磁迹地址TA之间的地址差的“0”电平信号与“通过总线接口141、142并根据磁迹地址比较电路140的检测地址信号S61提供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图7B)的切换电路93的位置差检测信号S62”适应。
这样,当“0”电平的物质差检测信号S62供给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上时,在加法电路85处的被加到转速数据S42中的位置数据S50的值为“0”,于是,磁鼓电动机2使旋转磁鼓3以“使磁带62划出第一扫描路径SCN1”的转速转动。
但是,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若旋转磁鼓3的转动位置偏移,则在读磁迹地址RTA(图12A)指定磁迹地址n-1、n、n+1时从旋转磁头12A和12B的拾取信号S24得出的磁迹地址TA朝着前一个或下一个磁迹移动。 由此,位置差检测信号S62从图12C的“0”电平状态转移到“+1”(正)信号电平或“-1”(负)信号电平上。
在这种情况下,相应于在加法电路85中与转速数据S42相加的偏移量的位置数据S50(和磁鼓电动机2的驱动速度)沿消除偏移的方向修正,且将旋转磁头12A(或12B)的扫描位置带回到由读磁迹RTA所指定的磁迹地址n-1、n、n+1上。
当在第一扫描路径SCN1上扫描的磁带盒4装上时,旋转磁鼓3被控制到位置伺服控制状态,这时使旋转磁头12A和12B依次在同一记录磁迹上扫描。
当旋转磁头12A和12B斜向横贯记录磁迹跟踪扫描路径SCN2,如图11所示,以使读地址形成电路129的读磁迹地址RTA按图13A、13B和13C所示的对应于图12A、12B和12C的顺序来指定磁迹地址n-1、n、n+1时,根据旋转磁头12A(或12B)的拾取信号,从数据分离电路124得到的磁迹地址TA为(n-2、n-1、n),(n-1、n、n+1),(n、n+1、n+2),如图13B所示。因此,当扫描路径SCN2横贯磁迹地址n-1、n、n+1时,方位角扫描在旋转磁头12A(或12B)引入侧和脱离侧的相同的各毗邻的记录磁迹。
在此情况下,当磁迹地址TA等于读磁迹地址RTA时,根据表示磁迹地址比较电路140中读磁迹地址RTA与磁迹地址TA之的地址偏差的检测地址信号S61,提供到伺服信号处理电路82的切换电路93的位置差别检测信号S62变为“0”。该定时使磁迹地址TA在其等于读磁迹地址RTA之前和之后不等于RTA。这时产生表示地址偏差的负偏差信号DN1和正偏差信号DP1。
这个位置差别检测信号S62作为位置数据S50供给到加法电路85上时,通过包括数字/脉宽调制器电路86、驱动放大器电路87和载波滤波器88在内的一个系统得出用以平均偏差信号DN1和DP1的伺服输出信号 S44。于是,磁鼓电动机2处于驱动状态,例如当偏差信号DN1和DP1彼此相等时不修正转速(这时认为转速是没有偏差的)。
若旋转磁头12A和12B的扫描位置偏移,则旋转磁头12A和12B扫描毗邻记录磁迹的时间变得不相等,从而使位置差检测信号S62产生偏差信号DN1和DP1的时间变得彼此不相等。在此情况下,磁鼓电动机2的转速被控制在使偏差信号DN1和DP1彼此相等的方向上,且最后使其在伺服控制状态下被驱动,这时位置差检测信号S62的平均值度为“0”。
有时,旋转磁头12A和12B会跟踪从下一个记录磁迹引入的并穿过前一个记录磁迹的扫描路径,如图11中的扫描路径SCN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读地址形成电路129的读磁迹地址RTA(图14A)指定磁迹地址n-1、n、n+1,而且“从数据分离电路根据旋转磁头12A和12B的拾取信号S24分离出来的”磁迹地址TA产生“表示各毗邻记录磁迹是在同样磁迹地址n-1、n、n+1之前和之后被扫描”的磁迹地址。如图14C所示,对应于该磁迹地址的位置差检测信号S62与图13C的偏差信号DN1、DP1的情况一样,产生持续时间彼此相等的偏差信号DP2和DN2,只是信号电平的曲度相反。
在这种情况下,当把对应于相位差检测信号S62的相位数据S50提供到加法电路85上时,磁鼓电动机2的转速被控制得使偏差信号DP2和DN2的持续时间彼此相等。
若由于任何原因旋转磁头12A和12B的扫描相位从这种伺服状态转移到上一侧的记录磁迹或转移到下一侧的记录磁迹,则产生不平衡的位置差检测信号S62,这时偏差信号DP2或DN2的持续时间随着偏移的大小而变长,且将对应于该信号的位置数据S50提供到加法电路85上。于是,磁鼓电动机2在消除该不平衡的方向上校正其转动位置。
为此,在扫描路径SCN3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对旋转磁头12A和 12B的扫描位置进行伺服控制。
(4)其它的实施例
1.在上面详述的实施例中,其结构可以使“表示旋转磁头12A和12B扫描位置”的地址信号通过将磁迹地址和块地址连同包含分块的数字数据的信息数据一起记录在记录磁迹57(图5)上来获得。然而,磁迹地址和包含数字信号的块地址可以无需与模拟信息信号一起记录而各个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磁迹57配置在块BLK中,地址信号就可以从各块中拾取。
2.在上面详述的实施例中,使用数字信号作为地址信号。然而,将控制信号(或所谓CTL信号)、导频信号等而不是数字地址信号沿记录磁迹57记录下来,并在重放期间用CTL和导频信号等作为地址信号来伺服控制该驱动电动机,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3.在上面详述的实施例中,旋转磁鼓3是由磁鼓电动机2来驱动的(图3),并将驱动力通过驱动齿轮31传这到主导轴15上。然而,驱动系统并非局限于此。例如,可采用一个主导轴电动机,并将主导轴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给旋转磁鼓3,或者可以给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配备一公用的驱动电动机,且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可用这个公用驱动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来驱动等等。总之,通过使用单台驱动电动机以预定的转速比驱动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在重放期间磁带6的走带速度可以被控制得使旋转磁头的扫描磁迹地址相对于基准地址位置予以锁定。
4.在上面详述的实施例中,在录制期间相位检测信号S1是从设在旋转磁鼓3上的脉冲产生器22取得的。然而,脉冲产生器不一定要安置在旋转磁鼓3上。相位检测信号S1可以不从旋转磁鼓3和主导轴15的驱动系统中提取。
虽然上面就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种变更和修改。当 然,本发明包括所有这样的变更和修改,因为它们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旋转磁头式磁带录放设备,用以记录或重放磁带上贯穿磁带纵向形成的记录磁迹中至少含地址数据的信息信号,包括:
磁头鼓装置(3),装载一旋转磁头装置,该旋转磁头装置用于记录或重放在以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的磁带上的信息信号;
主导轴装置(15),用以使所说磁带以一恒定速度运转;
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3D),用以处理所说信息信号并将它传输到所说旋转磁头装置;和
重放信号处理电路(13C),用以处理来自所说旋转磁头装置的所说重放信号;
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磁头式磁带录放设备包括:
一公用电动机装置(2),用以至少使所说磁头鼓装置和所说主导轴装置通过所预定的传动装置而被转动;
基准装置,因以产生一预定的时钟信号和一预定的读出地址信号;和
伺服控制装置,包括:一第一比较装置(91),在录制模式下用以通过第一比较信号控制所说的公用电动机装置,所说第一比较信信号是通过将根据所说旋转磁头装置的旋转状态而被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与一预定的记录时钟信号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和一第二比较装置(140),在重放模式下,用以通过一第二比较信号以控制所说的单个公用电动机装置,所说第二比较信号是通过将根据来自所说旋转磁头装置的重放地址信号而被输出的第二输出信号与一预定的读取地址信号进行比较而产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出信号是根据旋转磁头装置的转动而产生一个相位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脉冲产生器,并且所述的第一输出信号是由该脉冲产生器产生的一个脉冲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准信号包含基准相位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准信号包含基准时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出信号包含重放块地址数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基准信号包含基准地址数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以暂存由旋转磁头装置重放的信息信号,并且所述的第二基准信号包含用以读出信息信号的读地址数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以产生第三基准信号的装置,和加法器装置用以将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三基准信号相加以产生第一加法信号,并且在录制方式下,伺服控制装置根据该第一加法信号来控制该公用电动机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磁鼓锁定相位指定电路,并且所述的第三基准信号包含由该磁鼓锁定相位指定电路产生的磁鼓锁定相位指定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以产生第四基准信号的装置,和加法器装置用以将第二比较信号与该第四基准信号相加以产生第二加法信号,并且在重放方式下,该伺服控制装置根据该第二加法信号来控制该公用电动机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偏离位置指定电路,并且所述的第四基准信号包含偏离位置指定电路所产生的偏离位置指定地址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转速比较电路,用以产生该旋转磁头装置转动的一个函数的第三比较信号,而且所述的伺服控制装置用第一或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三比较信号之和的第三加法信号来控制该公用电动机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用电动机装置包括与磁头鼓装置成为一个整体的一个磁鼓电动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用电动机包括与主导轴装置成为一个整体的主导轴电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一个转动驱动齿轮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头式录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用电动机还驱动卷磁带用的收带盘座。
CN90110000A 1989-12-07 1990-12-07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8353/89 1989-12-07
JP31835389 1989-12-07
JP2169078A JP2830394B2 (ja) 1989-12-07 1990-06-26 磁気テープ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169078/90 1990-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90A CN1052390A (zh) 1991-06-19
CN1026530C true CN1026530C (zh) 1994-11-09

Family

ID=2649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0110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30C (zh) 1989-12-07 1990-12-07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5517370A (zh)
EP (1) EP0431897B1 (zh)
JP (1) JP2830394B2 (zh)
KR (1) KR0173452B1 (zh)
CN (1) CN1026530C (zh)
AT (1) ATE121212T1 (zh)
AU (1) AU635588B2 (zh)
CA (1) CA2031470C (zh)
DE (1) DE69018585T2 (zh)
ES (1) ES2071050T3 (zh)
MY (1) MY1047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6685A (ko) * 1991-09-04 1993-04-21 강진구 Vtr의 드럼 및 테이프 구동장치
JP2753173B2 (ja) * 1992-03-10 1998-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数セグメント記録における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JP2806135B2 (ja) * 1992-04-03 1998-09-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KR960015994B1 (en) * 1993-04-19 1996-1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d drum of video tape recording and tape driving apparatus
JP3304643B2 (ja) * 1994-10-14 2002-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JP3575082B2 (ja) * 1994-10-21 2004-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ビデオ信号の変速再生装置
KR200160727Y1 (ko) * 1995-03-29 1999-11-15 전주범 비디오카세트플레이어
JP2001093210A (ja) * 1999-09-20 2001-04-06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5783032B2 (ja) * 2011-12-27 2015-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装置及び磁気テープ装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00444A (en) * 1953-01-12 1959-08-18 Armour Res Found Mean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video signals
US3431353A (en) * 1964-08-28 1969-03-04 Sony Corp Single motor magnetic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ystem
US3626277A (en) * 1970-07-27 1971-12-07 Emerson Electric Co Current regulator suitable for mercury lamp ballast
JPS5229923Y2 (zh) * 1972-07-27 1977-07-08
US4003090A (en) * 1974-02-18 1977-01-11 Rca Corporation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with tape-to-head speed control
JPS5432307A (en) * 1977-08-17 1979-03-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Magnetic reproducer
US4484235A (en) * 1980-06-19 1984-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hase control circuit and magnetic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S58208915A (ja) * 1982-05-27 1983-12-05 Sony Corp 記録装置
JPS59146406A (ja) * 1983-02-10 1984-08-22 Sony Corp 回転ヘッド方式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S60107760A (ja) * 1983-11-16 1985-06-13 Nec Corp ビデオテ−プ駆動装置
US4642660A (en) * 1985-12-26 1987-02-10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Rotary drum non-impact printer
US4672475A (en) * 1986-04-02 1987-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video tape recorder having a vibration detector
JPS6331209U (zh) * 1986-08-13 1988-02-29
JP2513204B2 (ja) * 1987-01-28 1996-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Pcm信号再生装置の速度制御回路
JPH0626058B2 (ja) * 1987-06-19 1994-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トラック方式のデジタル信号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サ−ボ制御補正回路
JP2663517B2 (ja) * 1988-06-01 1997-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JP2805920B2 (ja) * 1989-12-06 1998-09-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転ヘッド式テーププレー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517370A (en) 1996-05-14
EP0431897B1 (en) 1995-04-12
ATE121212T1 (de) 1995-04-15
KR910013140A (ko) 1991-08-08
AU635588B2 (en) 1993-03-25
CA2031470C (en) 1999-07-27
MY104786A (en) 1994-05-31
KR0173452B1 (ko) 1999-04-15
CN1052390A (zh) 1991-06-19
JPH03232146A (ja) 1991-10-16
CA2031470A1 (en) 1991-06-08
DE69018585T2 (de) 1995-08-17
AU6768090A (en) 1991-06-13
JP2830394B2 (ja) 1998-12-02
DE69018585D1 (de) 1995-05-18
EP0431897A3 (en) 1991-09-18
EP0431897A2 (en) 1991-06-12
ES2071050T3 (es) 199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33A (zh) 在磁带的斜角轨迹中记录和/或从该轨迹中重放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的磁带
CN1026530C (zh) 旋转磁头式的录制和/或重放设备
CN1009595B (zh) 用于纵向记录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048610C (zh) 改进的分段记录式磁记录再现装置
CN1090787C (zh) 扩展总线接口电路及包含其的数字记录和重放装置
CN1031429C (zh) 记录装置及重放装置
CN1114774A (zh) 慢速录放式盒式录像机
CN1106644C (zh) 从磁带介质安装卷的磁带驱动器装置和方法
CN1112676C (zh) 磁记录装置
CN1112696C (zh) 用于记录和/或重现数字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4829387A (en) Rotary head type digital signal reproduc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ape speed according to a tracking error
CN1112693C (zh) 数字图像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145150C (zh) 数据流记录再生装置、记录再生方法、及记录媒体
US4816935A (en) Video floppy system
CN1213123A (zh) 磁性录放装置和方法
CN1251184C (zh) 数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272788C (zh) 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236606C (zh) 磁记录装置和方法、磁重放装置和方法及磁带记录介质
CN1060905C (zh) 用于盒式磁带录像机音频信号的记录格式、方法及装置
CN1156943A (zh) 数字盒式磁带录像机的视频信号记录和重放装置和方法
CN1071045C (zh) 磁记录再生装置及其磁记录再生方法
US5966265A (en) Information sign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tracking control
CN1111861C (zh) 数字信号录取和重放设备及录取媒体
CN1090786C (zh) 去除干扰条的装置和方法
JP2610928B2 (ja) デジタル信号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