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615C -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615C
CN1271615C CN200410057641.7A CN200410057641A CN1271615C CN 1271615 C CN1271615 C CN 1271615C CN 200410057641 A CN200410057641 A CN 200410057641A CN 1271615 C CN1271615 C CN 12716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evel
focus error
drive signal
err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576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5006A (zh
Inventor
立石洁
高桥一雄
佐藤充
菅井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85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5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16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6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Abstract

用于在初始调整阶段防止物镜与光记录介质相撞的光学拾取装置。该光学拾取装置包括伺服电路和驱动物镜的透镜驱动器。在该伺服电路中,驱动信号发生器将用于在接近于信息记录层方向上移动透镜的第一聚焦驱动信号与用于在远离信息记录层的方向上驱动透镜的第二聚焦驱动信号之一提供给透镜驱动器。在伺服信号电平变化了预定范围或更多时,在定时发生器中的控制器将提供给透镜驱动器的信号从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其中伺服信号是在第一聚焦驱动信号被提供给透镜驱动器期间所产生的。

Description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学地再现记录在诸如CD(致密盘)、DVD(数字多用途盘)或LD(激光盘)的光存储介质上的信息和用于在该光存储介质上记录信息的光学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拾取装置通过利用激光照射光记录介质和检测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返回光)来再现记录在光记录介质上的信息。激光由物镜聚焦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层。需要防止由于诸如光记录介质的振荡表面的波动引起激光焦斑的位置偏离聚焦位置。为此,光学拾取装置配有聚焦伺服机构,用于实时驱动物镜,以补偿光记录介质的波动。
聚焦伺服机构执行反馈控制(即聚焦伺服控制),反馈控制涉及检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返回光,以利用检测到的信息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并涉及将聚焦误差信号施加到驱动物镜的致动器。由于表面反射率等的差异依赖于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因此,必须在用于根据特定的光学记录介质调整聚焦误差信号的增益等的聚焦伺服执行之前进行初始调解。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0-31828)公开了用于聚焦伺服的一个示范性初始调整方法。这种初始调整方法将锯齿电压施加到致动器的聚焦线圈多次,以便循环往复地移动物镜。当物镜通过聚焦位置时,这些循环往复运动导致聚焦误差信号具有S型曲线或反S型曲线(以下称为”S”曲线)。测量聚焦误差信号的S曲线的幅度以按照测量结果确定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正确增益。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代表锯齿电压的FD信号的波形并且与之相应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称之为“FE信号”)的波形。在FD信号电平增加的时间段内,在接近光盘的方向上移动物镜,反之,在FD信号电平降低的时间段内,在远离光盘的方向上移动物镜。如图1所示,聚焦误差信号的S曲线出现在接近焦点的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初始调整方法有可能引起物镜与光盘相撞。一般来说,由于致动器的特性,锯齿电压设置为明显低于伺服带宽范围内的一个频率。此外,致动器具有相应于锯齿电压的频率的很高的驱动敏感性。因此,如果物镜的往复运动由于致动器的驱动敏感性和驱动增益的变化幅度大大地波动,物镜可能与光盘相撞。
同时,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缩短激光波长增加物镜NA(数值孔径)以降低聚焦的激光的斑点直径,来获得较高的记录密度。由于这种趋势伴随着在物镜和光学记录介质之间的较短的工作距离,因此,物镜更可能与光盘相撞,导致需要更精确的初始调整。
发明内容
按照前述观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它能够防止在初始调整阶段物镜与光记录介质相撞,并且执行高精度初始调整,还提供用于读取配备有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记录介质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装置,用于利用光束照射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层,并检测在信息记录层上反射的反射光束。该光学拾取装置包括一个物镜,用于将光束聚焦到信息记录层;透镜驱动器,用于响应所施加的驱动信号移动物镜的位置;光检测器,具有多个光接收区域,每个光接收区域接收所述反射光束,并根据所接收的光束产生输出信号;信号发生器,用于从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中产生单个或多个伺服信号;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第一聚焦驱动信号,以激励透镜驱动器在接近信息记录层的方向上移动物镜,或者产生第二聚焦驱动信号,以激励透镜驱动器在远离信息记录层的方向上移动物镜,并将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第二聚焦驱动信号作为驱动信号施加到透镜驱动器上;以及控制器,当在驱动信号发生器提供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到透镜驱动器的时间段内,在预定范围内或更大范围内伺服信号的电平发生改变时,用于执行一个切换过程,以便将提供给透镜驱动器的驱动信号从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切换成第二聚焦驱动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用于从光学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装置,和用于解码从光学拾取装置中输出的再现信号的解码器。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特征及其特性和各种优点将从附图和优选实施例的一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聚焦驱动信号的锯齿波形和相应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伺服电路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定时发生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用于调整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的波形调整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用于调整求和信号的波形的波形调整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配备有DSP的伺服电路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配备有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盘记录/再现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框图;
图9是示出当按照第一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当按照第二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当按照第三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当按照第四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18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当按照第五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20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当对具有单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出现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以及
图23是示出当对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出现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1的配置。这种光学拾取装置1包括光头2、LD驱动器(激光二极管驱动器)20、信号处理器21、伺服电路22和解调器电路24。光头2还包括激光二极管光源10、光束分离器11、准直器透镜12、物镜13、致动器14和光检测器15。光束分离器11、准直器透镜12和物镜13沿光轴OA排列。此外,盘状光盘(光存储介质)4具有指示信息的微坑或信息凹槽所形成的信息记录层4a。在记录/再现期间,驱动光盘4旋转。
激光二极管光源10根据LD驱动器20所提供的电流发射光束。从激光二极管光源10所发射的固有光束由光束分离器11反射、由准直器透镜12准直并输入物镜13。然后,物镜13将从准直器透镜12进入的光束聚焦在信息记录层4a的信号槽上。
来自光盘4的反射光依次通过物镜13、准直器透镜12和光束分离器11,并进入光检测器15。光检测器15接收并光电地转换所反射的光束为输出到信号处理器21的一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器21执行从光电检测器15所施加的检测信号的电流-电压转换,并且将产生的信号分别提供给伺服电路22和解调器电路24。解调器电路24解调所输入的信号以产生再现信号。
另一方面,伺服电路22利用信号处理器22所施加的信号中产生驱动信号FD,并将驱动信号FD提供给致动器14。致动器14响应驱动信号FD在垂直于信息记录器4a的方向(聚焦方向)上移动物镜13的位置。虽然这个实施例的伺服电路22只有执行聚焦伺服和相应的初始调整的功能,但是,伺服电路22也可以有执行跟踪伺服、倾斜伺服等的功能。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伺服电路22的配置。伺服电路22包括信号发生器38、波形调整器31、相位补偿器32、环路开关33、波形调整器37、定时发生器34和驱动信号发生器35。光检测器15包括多个光接收区域(未示出),其每一个光电地转换入射光,以产生检测信号并输出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器21执行对来自该多个光接收区域的多个检测信号的电流-电压转换、并将产生的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22。信号发生器38包括聚焦误差信号发生器30以及求和信号发生器36,它产生用于反馈控制的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发生器30利用从信号处理器21所提供的多个检测信号,基于已知的像散法、光斑尺寸法等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并将聚焦误差信号FE提供给波形调整器31和定时发生器34。求和信号发生器36将从信号处理器21提供的多个检测信号相加,以产生求和信号FS并将所产生的求和信号FS提供给波形调整器37和定时发生器34。
定时发生器34包括定时器40、五个电平比较器41-45,以及定时控制器46,如图4所示。定时控制器46是与包含微处理器(未示出)的本发明的控制器相对应的元件。定时器40测量从由定时控制器46所指示的时间开始的一个时间段,并将测量结果Ts施加到定时控制器46。电平比较器41-45中的每一个将在其中保持的阈值与输入信号的电平比较,并当输入信号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时,将该高电平信号输出到定时控制器46,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阈值时,将该低电平信号输出到定时控制器46。第一电平比较器41将在其中保持的阈值TH1与求和信号Fs的电平比较,以输出比较信号CMP1,而第二电平比较器42和第三电平比较器43将其中保持的阈值TH2和TH3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分别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CMP2和CMP3。在波形被整形并从波形调整器31提供之后,第四电平比较器44将其中保持的阈值TH4与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比较,并且输出比较结果CMP4。在波形被整形并从波形调整器37提供之后,第五电平比较器44将其中保持的阈值TH5与求和信号FSG的电平比较,并且输出比较结果CMP5。
接下来,波形调整器31包括正峰值检测器50、负峰值检测器51、偏移调整器52和增益调整器53(如图5所示)。正峰值检测器50检测从定时发生器34提供的比较信号CMP3(参见图4)处于高电平时间段内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正峰值(最大值)。负峰值检测器51检测从定时发生器34提供的比较信号CMP2(参见图4)处于低电平时间段内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负峰值(最小值)。作为由正峰值检测器50和负峰值检测器51所产生的检测结果,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施加到偏移调整器52和增益调整器53。
偏移调整器52具有偏移聚焦误差信号PE的功能。偏移计算器54计算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的平均(=(PP+NP)/2),作为施加到加法器55的偏移值OC。增益调整器53在寄存器57中保持目标幅值REF。增益系数计算器56将从寄存器57所提供的目标幅度值REF乘以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之间的差(=PP-NP)的倒数,以计算施加到乘法器58的增益系数GC(=REF/(PP-NP))。按照这种方式来计算偏移值OC和增益系数GC,作为调整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的参数。
加法器55还从聚焦误差信号FE中减去偏移值OC并输出产生的结果到增益调整器53。乘法器58将偏移-调整的聚焦误差信号乘以增益系数GC。结果,乘法器58可以按照偏移和增益调整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以输出聚焦误差信号FEG。
如图6所示,另一个波形调整器37包括峰值检测器60,用于检测输入的求和信号FS的最大值(正峰值)SPP;以及负峰值检测器61用于检测输入的求和信号FS的最小值(负峰值)SNP。在偏移调整器62中,偏移计算器64计算正峰值SPP和负峰值SNP的平均(=(SPP+SNP)/2),作为偏移值OC,使得加法器65从求和信号FS中减去偏移值OC,并且输出产生的差给增益调整器63。此外,增益调整器63在寄存器67中保持目标幅值SREF。增益系数计算器66将来自寄存器67的目标幅值SREF乘以正峰值SPP和负峰值SNP之间的差(=SPP-SNP)的倒数,以计算增益系数(GC=SREF/(SPP-SNP))。乘法器68将偏移-调整的求和信号乘以增益系数GC。结果,乘法器68可以根据偏移和增益调整求和信号FS的波形,以输出求和信号FSG。
已经被波形调整器31整形过了的聚焦误差信号FEG,在被施加到环路开关33之前经相位补偿器32的相位调整。另一方面,驱动信号发生器35按照从定时发生器34所提供的初始调整信号PA和上/下控制信号UD的电平组合产生锯齿信号(适用于初始调整的聚焦控制信号),并且将该锯齿信号ST提供给环路开关33。
在初始调整期间,环路开关33响应从定时发生器34所提供的切换控制信号SC的电平,选择锯齿信号ST,并将锯齿信号ST作为驱动信号FD提供给致动器14。在完成初始调整之后,环路开关33选择通过相位补偿器32所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FEG,并将聚焦误差信号FEG作为驱动信号FD提供给致动器14,以形成聚焦伺服循环。
虽然上述伺服电路22主要由模拟电路构成,但是,伺服电路22可以是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72的(如图7所示)。在这种配置中,伺服电路22包括A/D转换器(ADC)70、71,用于将从误差信号发生器30以及求和信号发生器36输入的模拟信号分别转换成数字信号;DSP72,用于利用RAM73和ROM74执行数字处理;以及D/A转换器(D/AC)75,用于将DSP72的输出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DSP72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信号传输总线、DMA控制器等。或者,DSP72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相应于由波形调整器31所执行的模拟处理的数字处理的数字电路、相位补偿器32、环路开关33、定时发生器34、驱动信号发生器35以及波形调整器37,如图3所示。这样的处理可以由软件执行。
具有上述配置的光学拾取装置1可以安装在,例如,在用于记录和/或再现诸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之类的多媒体数据的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图8是示出配备有光学拾取装置1的光盘记录/再现设备100的示范性配置的方框图。
以下简要描述光盘记录/再现设备100的操作。主轴电动机101从驱动器102提供动力以驱动光盘4在信息记录/再现时旋转。光学拾取装置1用聚焦光束照射光盘4的信息记录层4a,检测从光盘4所反射的光,从所检测的信号中产生再现信号(RF信号),并输出所再现的信号到前端单元103。前端单元103解码已经按照光盘4的物理格式进行编码的再现信号,并输出所解码的数据到缓冲存储器104。所解码的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04,并传输到AV解码器105。接下来,AV解码器解码按照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机制等传输的压缩和编码数据,以分别产生被输出到图像处理器106和音频接口108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视频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器106经历渐进处理,OSD(屏幕显示处理)等,然后由D-A转换器107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由音频接口108调制之后的音频数据由D-A转换器109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输出。诸如图像处理器106、音频接口108、AV解码器105、前端单元103、驱动器102之类的上述处理模块通过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未示出),连接到包括CPU等的控制器110,并由该控制器110控制。
除了用于再现视频和音频的再现处理模块101-110外,图8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现设备100还具有如下的信息记录处理模块(未示出),用于A/D转换从外部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编码所转换的数字信号,转换数字信号以符合物理格式,并且用于通过光盘拾取装置1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写入光盘4。
以下的描述将针对关于具有上述配置的光学拾取装置1中的聚焦伺服的初始调整方法的某些实施例作出。
1.第一实施例
图9是示出当按照第一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图10和11显示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0和11的流程图是通过连接点C1连接的。在以下将参考图9到11描述这个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
当定时控制器46发出一个初始调整启动命令时,首先执行步骤S1中的初始化。这里,初始化定时器40(参见图4)的计数值并将上/下控制信号UD、初始调整信号PA和切换控制信号SC都设置成低电平。相应地,环路开关33选择从驱动信号发生器输入的信号。
接下来,将初始调整信号PA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步骤S2),并且同时启动定时器40的计数操作(步骤S3)。驱动信号发生器35只在初始调整信号PA是高电平信号期间,输出或者上透镜(lens-up)波形或者下透镜(lens-down)波形。驱动信号发生器35输出一聚焦驱动信号(下透镜波形),以便在初始调整信号处于高电平并且上/下控制信号UD处于低电平的时间段内,激励致动器14在远离信息记录层4a的方向上逐渐地移动物镜13;并且输出一聚焦驱动信号(上透镜波形),用于在初始调整信号PA处于高电平和上/下控制信号UD处于高电平的时间段内,激励致动器14在接近信息记录层4a的方向上逐渐地移动物镜13。
在步骤S2,驱动信号发生器35被提供高电平的初始调整信号PA和低电平的上/下控制信号UD,使得驱动信号发生器35通过环路开关33提供下透镜波形ST给致动器14。同时,向下驱动物镜13离开信息记录层4a。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基于定时器40提供的计数信号Ts,确定从初始调整信号PS上升缘的时间起,是否已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u(步骤S4)。当确定预定时间段Tu已经过去的时候,定时控制器46确定物镜13足够远离光盘46,并且将上/下控制信号UD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以提供上透镜波形ST给致动器14(步骤S5)。从此,驱动物镜的方向由远离光盘4的方向变成朝向光盘4的方向。
在以下步骤S6中,波形调整器37的负峰值检测器61检测从求和信号发生器36所提供的求和信号FS的最小值SNP,并输出该最小值SNP给偏移调整器62和增益调整器63。偏移调整器62的偏移计算器64和增益调整器63的增益系数计算器66分别保持最小值NP。在这一步,物镜13连续向光盘4移动。当物镜13接近聚焦位置时,光检测器15接收到的光量增加,以使得求和信号FS具有更高电平。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基于从第一电平比较器41所提供的比较信号CMP1,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步骤S7)。当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时,定时控制器46基于从第二电平比较器42所提供的比较信号CMP2,再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2(步骤S8)。当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2时,执行控制以返回上述步骤S7的过程。具体地说,随着物镜13接近焦点位置,使得求和信号FS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时,第一电平比较器41输出高电平的比较结果CMP1。这使得在步骤S8之前,定时控制器46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这里,当物镜8行进到聚焦位置附近时,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再降低,如图9所示。按照这种方式,聚焦误差信号FE在焦点附近形成S形聚焦波形。当物镜13接近焦点,引起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降低到比阈值TH2还低时,第二电平比较器42输出低电平比较信号CMP2。这使得在行进到步骤S9之前,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低于阈值TH2。
在接下来的步骤S9,波形调整器31的负峰值检测器51(参见图5)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的负峰值(最小值)NP。来自第二电平比较器42的比较信号CMP2被提供给负峰值检测器51,并且负峰值检测器51检测在比较信号CMP2处于低电平期间所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负峰值NP,并输出所检测的负峰值NP给增益调整器53和偏移调整器52。以这种方式,由于负峰值NP仅仅在比较信号CMP1处于高电平并且比较信号CMP2处于低电平期间被检测,因此,可以防止负峰值NP的错误检测,即使聚焦误差信号FE的聚焦波形由于光盘4的表面条件的影响和噪声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时也是如此。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止负峰值NP的错误检测的确定性,定时控制器46可以与步骤S9中的处理并行地监视比较信号CMP1的电平,以便得当比较信号CMP1变成低电平时,定时控制器46放弃负峰值NP的检测并返回步骤S7的过程。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中,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2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2。当在上述步骤S9中已经检测到负峰值NP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增加到阈值TH2或更多时,第二电平比较器42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CMP2。这使得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2,接着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S11。
在步骤S11,波形调整器37的正峰值检测器60(参见图6)检测由求和信号发生器36所提供的求和信号FS的最大值SPP,并输出该最大值SPP到偏移调整器62和增益调整器63。偏移计算器64和增益调整器63分别保持所输入的最大值SPP。同时,由于物镜13向上移向光盘4,因此,甚至在已经通过相应于焦点的电平之后,焦点误差信号FE的电平还继续增加。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1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步骤S12)。当确定该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时,定时控制器46再根据从第三电平比较器43提供的比较信号CMP3,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3(步骤S13)。当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低于阈值TH3时,进行控制以返回上述步骤S12的过程。当在物镜13通过焦点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增加到阈值TH3或更高时,第三电平比较器43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CMP3,使得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增加到阈值TH3或更多,接着进行以下步骤S14。
在接下来的步骤S14中,波形调整器31的正峰值检测器50(参见图5)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的正峰值(最大值)PP。来自第三电平比较器43的比较信号CMP3被提供给正峰值检测器50,并且正峰值检测器50检测在比较信号CMP3处于高电平期间所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正峰值PP,并输出所检测到的正峰值PP给增益调整器53和偏移调整器52。以这种方式,由于正峰值PP仅仅在比较信号CMP3处于高电平的时间段内检测到,因此,即使由于光盘4的表面条件或噪声的影响干扰聚焦误差信号FE的聚焦波形时,也可以防止正峰值PP的错误检测。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3(步骤S15),并且当确定该电平低于阈值TH3时,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变化了一个预定的范围或更多,接着进行下述步骤S16。具体地说,在已经检测到正峰值PP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下降到低于阈值TH3,引起从第三电平比较器43输出的比较信号CMP3的高电平向低电平的变化。定时控制器46检测比较信号CMP3的下降缘,以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3。
将阈值TH1、TH2、TH3分别存储在第一电平比较器41、第二电平比较器42和第三电平比较器43的寄存器(未显示)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初始调整处理,将这些阈值TH1-TH3设置为固定值,但定时控制器46可以按照具体的情况将阈值TH1、TH2、TH3设置为变量,如下所述。阈值TH2、TH3设置在聚焦误差信号FE的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之间,其中,阈值TH2被设置成相对于正峰值PP来说更接近负峰值NP的值,而阈值TH3被设置成相对于负峰值NP来说更接近于正峰值PP的值。
定时控制器46还强迫定时控制器40在检测比较信号CMP3的下降缘的同时启动测量操作(步骤S16)。
接下来,启动适用于聚焦误差信号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17),并且启动适用于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18)。具体地说,在步骤S17,偏移调整器52的偏移计算器54(参见图5)利用正峰值检测器50和负峰值监测器51所分别提供的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计算偏移值OC,并且加法器55从所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中减去偏移值OC,以产生输出到增益调整器53的聚焦误差信号。此外,增益调整器53的增益系数计算器56利用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计算增益系数GC,而乘法器58将增益-调整的聚焦误差信号乘以增益系数GC,以输出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G。
在步骤S18中,偏移调整器62的偏移计算器64(参见图6)利用从正峰值检测器60和负峰值检测器61分别施加的最大值SPP和最小值SNP计算偏移值OC,并且加法器65从输入的求和信号FS中减去偏移值OC,以产生输出到增益调整器63的求和信号。此外,增益调整器63的增益系数计算器66利用最大值SPP、最小值SNP和目标幅度值SREF计算增益系数GC,而乘法器68将偏移-调整的求和信号乘以增益系数GC以输出求和信号FSG。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7和S18是在步骤S16的处理之后执行,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处理顺序。步骤S16、S17、S18中的处理可以并行执行。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基于计数信号Ts确定从比较信号CMP3的下降缘的时间起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段(步骤S19)。此外,当确定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段时,定时控制器46将上/下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从而使得驱动信号发生器35输出下透镜波形ST(步骤S20)。致动器14利用从驱动信号发生器35通过环路开关33提供的下透镜波形ST在远离光盘4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3。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确定物镜13是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步骤S21)。当确定物镜13已经到达预定位置时,定时控制器46将初始调整信号PA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接着终止初始调整处理。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初始调整过程,当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变化一个预定的范围或更多时,提供给致动器14的聚焦驱动信号FD被从上透镜波形切换到下透镜波形,以便物镜13驱动的方向从朝向信息记录层4a的方向改变成相反的方向。由于物镜13的驱动方向在焦点附近变化,所以物镜13可以通过初始调整处理来避免与光盘4相撞,并且可以降低初始调整处理所需的时间。
而且,由于物镜13的驱动方向基于聚焦误差信号改变,所以即使物镜13和光盘4之间的工作距离极短,也可以避免双方碰撞而不会失败。因此,可以充分地支持光束的波长的降低以及物镜13的分辨率的提高,以改善光盘4的记录密度。
2.第二实施例
现在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图12是示出当这个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执行时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图13和14是显示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3和14的流程图是通过连接点C2连接的。
在这个实施例的初始调整过程中,步骤S1到步骤S15中的处理(参见图10和11)以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执行。在步骤S15中,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3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降到阈值TH3之下,并且因此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变化预定范围或更多。
在步骤S15之后的步骤S30中,定时控制器46在检测比较信号CMP3的下降缘的同时,强迫定时控制器40启动测量操作。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基于定时器40所提供的计数信号Ts确定从下降缘的时间起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步骤S31)。当确定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时,将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使得驱动信号发生器35输出下透镜波形ST(步骤S32)。结果,致动器14利用从驱动信号发生器35通过环路开关33提供的下透镜波形ST,将物镜13驱动的方向从朝向光盘4的方向改变为远离光盘4的方向。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根据比较信号CMP1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步骤S33),并且当确定该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时,再次根据从第三电平比较器43所提供的比较信号CMP3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3(步骤S34)。当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低于阈值TH3时,执行一个控制,以便将该过程返回上述步骤S33。当物镜13已经通过焦点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增加到阈值TH3或更多时,第三电平控制器43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CMP3,以使得定时控制器46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增加到阈值TH3或更多,接下来,执行步骤S35。
在接下来的步骤S35中,波形调整器31的正峰值检测器50按照类似于步骤S14中的处理,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的第二峰值PP2,并将所检测到的第二正峰值PP2输出到增益调整器53和偏移调整器52。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根据比较信号CMP3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3(步骤S36),并且在确定该电平低于阈值TH3时,前进到步骤S37。具体地说,在已经检测到第二正峰值PP2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再次降低到阈值TH3之下,引起比较信号CMP3的电平从高电平改变到低电平,以便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3的下降缘来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低于阈值TH3。
接下来,根据比较信号CMP1,定时控制器46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步骤S37),并且当确定该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1时,再次根据比较信号CMP2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2(步骤S38)。当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2时,执行一个控制以便将该过程返回上述步骤S37。具体地说,由于在物镜13已经再次通过聚焦位置之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降低到阈值TH2之下,因此,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2的下降缘来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低于阈值TH2,紧接着进行步骤S39。
在接下来的步骤S39中,波形调整器31的负峰值检测器51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的第二负峰值NP2,并将所检测到的第二负峰值NP2输出到偏移调整器52和增益调整器53。为了防止负峰值检测器51错误地检测负峰值NP2,则定时控制器46优选地域步骤S39中的处理平行地监视比较信号CMP1的电平,以便如果比较信号CMP1变成低电平时放弃负峰值NP2的检测,并且将该过程返回步骤S37。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2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2(步骤S40),并且当该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2时,将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41和S42。具体地说,当在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达到负峰值NP2之后,该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增加,并且比较信号CMP2已经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时,定时控制器46检测比较信号CMP2的上升缘,并将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41和S42。
接下来,启动适用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41),并且启动适用于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42)。在步骤S41中,偏移调整器52的偏移计算器54(参见图5)将从第一组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所计算出的偏移值与从第二组正峰值PP2和负峰值NP2所计算出的偏移值平均,并将所产生的平均值作为偏移值OC提供给加法器55。同时,在步骤S42,将从第一组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所计算出的增益系数与从第二组正峰值PP2和负峰值NP2所计算出的增益系数平均,并将所产生的平均值作为增益系数GC提供给乘法器58。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确定物镜是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步骤S43),并且当物镜13到达预定位置时,将初始调整信号PA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然后结束初始调整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在第二实施例的初始调整过程中,由于在步骤S 32中在物镜13的驱动方向已经改变到远离光盘4的方向上之后,出现反S形波形,因此,这种波形被有效地用于检测第二组正峰值PP2和负峰值NP2以计算偏移值和增益系数。因此,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提供正确聚焦误差信号FE和求和信号FS的参数,从而提高初始调整的精确度。
3.第三实施例
以下描述第三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图15示出当执行该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时所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图16是显示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中,以按照类似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过程执行步骤S1到S42(参见图13和14)的处理。在步骤S41和S42之后,进行聚焦误差信号FE和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这里,虽然在图16的流程中未示出,但定时控制器46利用定时器40在稳定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所需的时间段Tk内,保持低电平的初始调整信号PA,并且在时间段Tk过去之后,再次将初始调整信号PA切换成高电平,如图15所示。
为了便于描述,图15的时序图显示了在步骤S42往前的波形调整之前的聚焦误差信号FE表现出接续从步骤S42往后的波形调整之后的聚焦误差信号FEG,然而,聚焦误差信号FE实际上不同与聚焦误差信号FEG。类似的,波形调整前的求和信号FS表现出接续波形调整后的求和信号FSG。
接下来,在步骤S50,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5确定整形的波形求和信号FSG的电平是否已经达到阈值TH5。当该电平已经达到阈值TH5时,定时控制器46将该过程前进到接下来的步骤S51,确定该电平已经改变预定范围或更多。具体地说,在上述步骤S43和S44之后,从波形调整器31、37(参见图5和图6)分别给定时发生器34(参见图4)提供波形调整过的聚焦误差信号FEG和求和信号FSG。物镜13连续向下移动,并且波形整形过的求和信号FSG也在物镜13进一步向远离焦点位置移动时降低电平。当求和信号FSG的电平低于阈值TH5时,定时发生器33的第五电平比较器45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CMP5,以使得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5的下降缘来确定求和信号FSG的电平已经达到阈值TH5。
在接下来的步骤S51中,定时控制器46在检测比较信号CMP5的下降缘的同时,将上/下控制信号UP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以输出上透镜波形ST到驱动信号发生器35。致动器14利用从驱动信号发生器35通过环路开关33所提供的上透镜波形ST在朝向光盘4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3。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基于从第四比较器44所提供的比较信号CMP4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TH4(步骤S52)。当确定该电平低于阈值TH4时,定时控制器46将该过程前进到接下来的步骤S53,确定该电平已经变化了预定范围或更多。具体地说,在焦点中的S形波形随着物镜13移动到接近于聚焦位置时,出现在聚焦误差信号FEG中。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先下降到阈值TH4之下,并且再次增加超过阈值TH4。此时,由于比较信号CMP4从低电平改变到高电平,因此,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4的上升缘,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等于或高于阈值TH4。
随后,定时控制器46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是否为正(步骤S53),并且当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为正时控制伺服环路闭合(步骤S54)。具体地说,当定时控制器46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为正时,定时控制器46将切换控制信号SC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以将驱动信号发生器35更换成连接到环路开关33的相位补偿器32。从此往后,环路开关33给致动器14提供由相位补偿器32作为聚焦驱动信号FD所供给的相位调整过的聚焦误差信号FEG,从而形成聚焦伺服环路(闭合的环路)。
然后,在将伺服环路切换到闭合环路的同时定时控制器46将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接下来,终止初始调整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根据第三实施例,可以防止物镜13碰撞光盘4,象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初始调整处理一样,降低初始调整所需的时间,并且当在物镜13和光盘4之间的工作距离极短的时候,也能防止它们相撞。
此外,在上述步骤S41和S42中启动适用于聚焦误差信号FE和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之后,改变物镜13的驱动方向,以便在物镜13已经到达离开光盘4一定程度的位置之后,将物镜13置于聚焦位置附近,并且将伺服回路切换到闭合的回路。因此,聚焦伺服可以在短时间内闭合。
而且,在已经启动了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之后,物镜13的驱动方向基于波形调整过的求和信号FSG的电平变化,并且伺服回路基于波形调整过的的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的变化被切换到闭合的回路,从而可以将从启动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起到启动聚焦伺服所经过的时间段降到极低,并且降低直到聚焦伺服变稳定所需的时间。
4.第四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初始调整过程。图17示出了当初始调整过程按照该实施例执行时所产生的各种波形的时序图。图18示出了该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的初始调整过程中,步骤S1-S15(参见图11)中的处理按照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执行。在步骤S15基于比较信号CMP3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降低到阈值TH3之下后,上/下控制信号UD被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以产生下透镜波形。结果,物镜13在从聚焦误差信号FE的第一S形聚焦波形中检测到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之后,在远离光盘4的方向上移动。
在接下来的步骤S60中,启动适用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并且在步骤S61,启动适用于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为了便于描述,图17的时序图显示步骤S60往前的波形调整之前的聚焦误差信号FE表现出接续步骤S60往后的波形调整之后的聚焦误差信号FEG,但聚焦误差信号FE实际上不同于聚焦误差信号FEG。类似的,波形调整前的求和信号FS显示出接续波形调整后的求和信号FSG。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确定波形调整过的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4(步骤S62)。当该电平低于阈值TH4时,定时控制器46将该处理前进到步骤63。具体地说,在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之后,反S形聚焦波形出现在聚焦误差信号FEG中,并且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在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此时,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4的下降缘确定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低于阈值TH4,并确认反S形聚焦波形的出现。
随后,定时控制器46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是否为负(步骤S63),并且按照类似于上述步骤S54的处理,在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G的电平为负时控制伺服环路闭合(步骤S64)。因此,结束该初始调整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检测负峰值NP和正峰值PP之后执行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在步骤S60和S61),同时物镜13在远离光盘4的方向上驱动,并且当整形过的聚焦误差信号FEG已经改变一预定范围或更多时聚焦伺服闭合(步骤S62-S64)。因此,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过渡到聚焦伺服,并且降低直到聚焦伺服稳定所需的时间。而且,即使过渡到聚焦伺服失败,物镜13也可以防止于光盘4碰撞。
5.第五实施例
现在描述第五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监视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使得当检测到电平的预定范围的变化时,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以改变驱动物镜13的方向。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求和信号FS的电平的预定范围内的变化时,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图19是示出当按照本实施例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所产生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图20是示出该初始调整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中,以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执行步骤S1-S15(参见图10和11)中的处理。在步骤S15中,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3确认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已经降低到阈值TH3之下。
在步骤S15之后的步骤S70,定时控制器46基于比较信号CMP1确定求和信号FS的电平是否低于阈值TH1。当该电平低于阈值TH1时,定时控制器46将该处理前进到步骤S71,确定电平已经改变了预定范围或更多,以启动定时器40的测量操作。具体地说,由于当物镜13在朝着光盘4并且进一步远离焦点位置的方向中移动时,求和信号FS的电平也降低,因此,定时控制器46通过检测比较信号CMP1的下降缘确定比较信号CMP1的电平已经降到阈值TH1之下。
接下来,以类似于上述步骤S17和S18的处理方式,启动适用于聚焦误差信号FE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72),并且启动适用于求和信号FS的增益调整和偏移调整(步骤S73)。虽然本实施例在步骤S71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72和S73的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处理次序,而是在步骤S71、S72和S73中的处理可以并行执行。
接下来,定时控制器46基于计数信号Ts确定从比较信号CMP1的下降缘的时间起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而当确定已经过去了预定时间段时,定时控制器46将上/下控制信号UD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从而使得驱动信号发生器35输出下透镜波形ST(步骤S75)。致动器14利用从驱动信号发生器35提供的下透镜波形ST在远离光盘4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3。
在此之后,定时控制器46确定物镜13是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步骤S76),并当确定物镜13已经到达了预定位置时,将初始调整信号PA从高电平调整到低电平,然后终止初始调整处理。
在图19中所述的示例中,在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聚焦波形出现之后,再次出现反S形聚焦波形,因此,正峰值PP2和负峰值NP2可以从反S形聚焦波形检测到而不是从第一S形聚焦波形中检测到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以用于计算增益系数和偏移值。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也从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组中计算增益系数和偏移值,但作为替代,执行类似于实施例2的处理,以利用从正峰值PP和负峰值NP的组与正峰值PP2和负峰值NP2的组来计算增益系数和偏移值。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五实施例,当求和信号FS的电平已经改变预定范围或更多时,提供给致动器14的聚焦驱动信号FD从上透镜波形切换到下透镜波形,以将物镜13的驱动方向从朝向信息记录层4a的方向改变到其相反方向。因此,可以通过初始调整处理,防止物镜13碰撞光盘4。
6.第六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第六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多层记录膜熟知的功能是改善光盘的记录密度,其中,多个信息记录层以几十毫米的间隔形成在光盘的衬底上。而且还知道物镜13的更高分辨率(更大的数值孔径)以及多层记录膜引起称为球面像差的光斑失真,因此,光学拾取装置1配备有像差校正机构(未显示),用于自动校正每个信息记录层的球面像差。如下所述,本实施例的初始调整处理可以实现适用于这种多层盘的初始调整。
图12是示出当初始调整处理针对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4所执行时,出现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初始调整信号PA、上/下控制信号UD和聚焦驱动信号FD具有和第一实施例(参见图9)中的对应部分同样的波形,而且本实施例的处理过程实际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相同(参见图10和11)。以下假设已经对两个信息记录层中的一个目标层L0进行了球面像差校正,但没有针对另一信息记录层进行球面像差校正。
如图21所示,当聚焦驱动信号FD在目标层L0的焦点附近从上透镜波形切换城下透镜波形时,首先在聚焦误差信号FE出现对应于信息记录层L1的S形聚焦波形,跟着出现对应于目标层L0的S形聚焦波形。由于在相应于目标层L0的聚焦波形出现之后立刻将聚焦误差驱动信号FD切换到下透镜波形,因此,在目标层L0的S形聚焦波形出现之后,出现对应于目标层L0的反S形聚焦波形,跟着出现对应于信息记录层L1的反S形聚焦波形。
更容易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的信息记录层L1的聚焦波形的幅度比受到球面像差更小的影响的目标层L0的聚焦波形的幅度小。记住这一点,阈值TH2被设置成等于或高于目标层L0的聚焦波形的负峰值NP并且低于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层L1的负峰值。阈值TH3被设置成低于目标层L0的聚焦波形的正峰值PP并且在信息记录层L1的正峰值之上的一个值。通过这样设置阈值TH2和TH3,可以仅仅对目标层L0有选择地执行初始调整处理。
7.第七实施例
接下来,第七实施例提供另一个实现多层盘的初始调整的阈值设置方法。下面经参照图22和23描述该实施例的初始调整方法。
图22是示出当针对具有单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4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出现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初始调整信号PA、上/下控制信号UD和聚焦驱动信号FD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9)中的相应部分相同的波形。
定时控制器46具有获取随时间变化的求和信号FS的电平、利用所获得的求和信号FS的电平产生随时间变化的阈值TH2、TH3、以及在第二电平比较器42和第三电平比较器43的寄存器中分别设置阈值TH2、TH3的功能。在这个实施例中,实时地产生与求和信号FS的电平成比例的阈值TH2、TH3。此外,如图22所示,阈值TH3形成与求和信号FS的电平分布成比例的电平分布。而阈值TH2形成与一反信号的电平分布成比例的电平分布,该反信号的电平是求和信号FS电平的反电平。换句话说,阈值TH3的波形类似与求和信号FS的波形,而阈值TH2的波形类似与反信号的波形。
接下来,图23是示出当针对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4执行初始调整处理时出现的各种信号波形的时序图。如图23所示,阈值TH3形成与求和信号FS的电平分布成比例的电平分布,而阈值TH2形成与一反信号的电平分布成比例的电平分布,该反信号的电平是由求和信号FS的电平倒转而来,由此可以理解阈值TH2、TH3只对相应于目标层L10的聚焦波形有效。
如上所述,在第七实施例中,可以对目标层设置正确的阈值,而不管光盘4是具有单一记录层还是多记录层。
虽然已经描述了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初始调整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且还包括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
应该理解,上述描述和附图是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在不脱离所公开的发明的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整个范围内进行实施。

Claims (29)

1、一种用于利用光束照射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层并检测所述信息记录层上反射的反射光束的光学拾取装置,所述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物镜,用于将所述照射光束聚焦到所述信息记录层;
透镜驱动器,用于响应提供给所述物镜的驱动信号移动所述物镜的位置;
光检测器,具有多个光接收区域,每个所述光接收区域接收所述反射光束并按照所接收的光束产生输出信号;
信号发生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产生单一或多个伺服信号;
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作为驱动信号,提供给透镜驱动器,其中第一聚焦驱动信号用于激励所述透镜驱动器在接近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物镜,而第二聚焦驱动信号用于激励所述透镜驱动器在远离所述信息记录层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物镜;以及
控制器,用于执行切换处理,以便当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提供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到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所述伺服信号的电平变化了一个预定范围时,将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的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聚焦误差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其电平按照所述物镜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物镜的聚焦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聚焦误差信号,并用于输出所述聚焦误差信号作为所述伺服信号。
3、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波形调整器,用于确定用来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提供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给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调整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的参数。
4、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中检测到正峰值和负峰值之后执行所述切换处理。
5、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设置的阈值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在所述切换处理中是否改变了所述预定范围。
6、如权利要求3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波形调整器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的峰值检测器;以及
计算器,利用所述正峰值和负峰值计算用来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提供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给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调整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波形的所述参数。
7、如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器利用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的和计算一个偏移值作为适用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所述参数之一,并且利用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之间的差的倒数计算一个增益系数作为适用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所述参数之一。
8、如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峰值检测器检测在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产生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第一组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并检测在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产生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第二组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以及
所述计算器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计算所述参数。
9、如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与一阈值,
其中所述阈值设置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之间的一个值,并且相对于所述正峰值来说更接近于所述负峰值,并且所述峰值检测器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低于所述阈值期间,基于所述第二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检测所述负峰值。
10、如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与一阈值,
其中所述阈值设置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之间的一个值,并且相对于所述负峰值来说更接近于所述正峰值,并且所述峰值检测器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等于或高于所述阈值期间,基于所述第三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检测所述正峰值。
11、如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何一个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执行第一所述切换处理,以便将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的所述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执行一第二切换处理,以便在从第一所述切换处理执行起过去预定时间之后,将所述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并且执行一第三切换处理,以便在所述第二切换处理之后,将所述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求和信号发生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相加以产生一求和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器当在所述第二切换处理中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变化了一预定范围时,将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的所述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四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与一阈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四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第二切换处理中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是否变化了所述预定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1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当在所述第三切换处理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变化了一预定范围时,将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的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五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与一预定阈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五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第三切换处理中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是否变化了所述预定范围。
16、如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何一个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当在执行用于将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的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一聚焦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的第一所述切换处理之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变化了预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执行第二切换处理,以便将所述驱动信号从所述第二聚焦驱动信号切换到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六电平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与一预定阈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六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是否变化了所述预定范围。
18、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求和信号发生器,用于将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相加以产生一求和信号,并且作为所述伺服信号输出所述求和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检测到求和信号的正峰值之后执行所述切换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七电平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求和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设置的阈值与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比较,
其中所述峰值检测器在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等于或高于所述阈值期间,基于所述第七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
21、如权利要求18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八电平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求和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设置的阈值与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比较,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八电平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是否变化了所述预定范围。
22、如权利要求18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波形调整器,用于确定用来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将所述第一聚焦驱动信号或第二聚焦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透镜驱动器期间调整所述求和信号的波形的参数。
23、如权利要求22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波形调整器包括:峰值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求和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以及计算器,用来利用所述正峰值和负峰值计算所述参数。
24、如权利要求23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计算器利用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的和来计算所述求和信号的偏移值作为所述参数值之一,并且利用所述正峰值和所述负峰值之差的倒数来计算所述求和信号的一个增益系数作为所述参数值之一。
25、如权利要求5或9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光记录介质包括两个所述信息记录层,以及
所述阈值被设置成等于或大于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的一个目标层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最小值,并小于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的另一层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最小值。
26、如权利要求5或10的光学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光记录介质包括两个所述信息记录层,以及
所述阈值被设置成等于或低于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的一个目标层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正峰值,并大于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的另一层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正峰值。
27、如权利要求5的光学拾取装置,还包括:
求和信号发生器,用于将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相加,以产生求和信号,
其中所述阈值被设置成根据通过将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相加所产生的求和信号的电平而随时间变化。
28.如权利要求27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所述阈值具有与所述求和信号的电平分布成比例的分布。
29.一种用于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28中的任何一个的光学拾取装置;以及
解码器,用于解码从所述光学拾取装置中输出的再现信号。
CN200410057641.7A 2003-08-22 2004-08-20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6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8378/2003 2003-08-22
JP2003208378A JP4659348B2 (ja) 2003-08-22 2003-08-22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5006A CN1585006A (zh) 2005-02-23
CN1271615C true CN1271615C (zh) 2006-08-23

Family

ID=3405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5764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615C (zh) 2003-08-22 2004-08-20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2482B2 (zh)
EP (1) EP1508897B1 (zh)
JP (1) JP4659348B2 (zh)
CN (1) CN1271615C (zh)
DE (1) DE60200402084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6008B (en) * 2003-12-02 2005-07-11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 displacement gain in an optical storage device
EP1758106B8 (en) * 2004-05-28 2012-04-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7848188B2 (en) 2004-12-06 2010-12-07 Philips & Lite-On Digital Solution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optical record carrier systems
WO2006101077A1 (ja) * 2005-03-22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DE102005018461A1 (de) * 2005-04-20 2006-10-26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Fokusregelung für optischen Abtaster
TWI277078B (en) * 2005-05-20 2007-03-2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Focusing servo device,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focus-searching method
JP4451834B2 (ja) 2005-10-05 2010-04-14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対物レンズの移動制御方法
JP2007164905A (ja) * 2005-12-14 2007-06-2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727305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259566B2 (ja) * 2006-10-31 2009-04-3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40872B2 (ja) * 2007-07-06 2011-03-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用信号処理装置、光ディスク用信号処理方法、光ディスク用再生記録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用再生記録方法
KR100917825B1 (ko) * 2007-09-21 2009-09-18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50901A (ja) * 2009-04-16 2010-11-04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多層ディスクに対する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11B2 (ja) * 1986-08-12 1995-03-15 株式会社東芝 光学式デイスク再生装置のフオ−カスサ−ボゲイン調整回路
JPH02246026A (ja) * 1989-03-18 1990-10-01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ループのループゲイン設定方法
JPH06243480A (ja) * 1993-02-22 199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引き込み制御装置
JPH0793760A (ja) * 1993-09-22 1995-04-07 Fujitsu Ten Ltd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装置
JP3413684B2 (ja) * 1994-12-16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多層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8287478A (ja) * 1995-04-20 1996-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H08306053A (ja) * 1995-05-08 1996-11-22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3380832B2 (ja) * 1996-03-22 2003-0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240054B1 (en) * 1996-05-15 2001-05-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ultiple layer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JPH1031828A (ja) * 1996-07-17 1998-02-03 Yamaha Corp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装置
JPH10228717A (ja) * 1997-02-14 1998-08-25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39665A (ja) * 1997-07-15 1999-02-12 Pioneer Electron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用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3547340B2 (ja) * 1999-05-24 2004-07-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4089177B2 (ja) * 2000-10-25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層間ジャンプ方法
JP2002170259A (ja) * 2000-11-30 2002-06-14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自動利得制御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145854B2 (en) * 2001-07-10 2006-12-05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Recording layer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recording layer of recording medium is single-layer or multi-layer
JP4329539B2 (ja) * 2001-07-26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そのフォーカス処理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
JP3770593B2 (ja) * 2001-10-29 2006-04-26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フォーカス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TW200501123A (en) * 2003-04-18 2005-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mpact disc controller
KR100520508B1 (ko) * 2003-09-27 2005-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커스 인입 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71398A (ja) 2005-03-17
CN1585006A (zh) 2005-02-23
EP1508897A2 (en) 2005-02-23
DE602004020845D1 (de) 2009-06-10
EP1508897B1 (en) 2009-04-29
JP4659348B2 (ja) 2011-03-30
EP1508897A3 (en) 2007-08-22
US7522482B2 (en) 2009-04-21
US20050041541A1 (en) 200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615C (zh) 从光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和设备
CN1138261C (zh) 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装置
CN1147180A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519820A (zh) 光盘面识别系统和光盘驱动器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199156C (zh) 信息记录/重放设备和方法
CN1150529C (zh) 光拾取头驱动装置、驱动方法以及包含其的光盘装置
CN1890717A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505815A (zh) 信息再现装置和光记录介质
CN1293547C (zh) 光盘设备
CN1691153A (zh) 光盘装置、环路增益设定方法和环路增益设定程序
CN1499497A (zh) 光盘设备
CN1604208A (zh) 光盘设备和激光器控制方法
CN1619678A (zh) 信息介质设备和信息介质启动方法
CN101079279A (zh) 光盘设备及光盘增益调整方法
CN1282173C (zh) 光盘装置
CN1828739A (zh)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CN1925029A (zh) 光拾取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JP2004178735A (ja)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制御装置、多層光ディスクのレイヤジャンプ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
JP200702661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750141A (zh) 光盘设备
KR100774619B1 (ko) 광디스크장치의 틸트 조정방법
JP5353575B2 (ja) 光ディスク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PPON PIONEER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Pione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ioneer Corporatio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