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8739A -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8739A
CN1828739A CN 200610058103 CN200610058103A CN1828739A CN 1828739 A CN1828739 A CN 1828739A CN 200610058103 CN200610058103 CN 200610058103 CN 200610058103 A CN200610058103 A CN 200610058103A CN 1828739 A CN1828739 A CN 1828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o
mid point
focus
tracking
objec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581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830C (zh
Inventor
弓田元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8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8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8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8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该回放装置回放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包括:光学头,其使用物镜利用激光照射记录层并读取记录在记录层中的信息;致动器,用于保持物镜;聚焦伺服装置,用于驱动致动器以执行聚焦伺服;层移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致动器以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循迹伺服装置,用于驱动致动器以执行循迹伺服;中点伺服装置,用于驱动致动器以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以及跳层序列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一系列跳层操作,并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中点伺服。

Description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用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例如光盘。
背景技术
光盘是众所周知的可以将信息光学记录在其上或从其回放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已经开发了基于各种标准的盘,例如光盘(compact disk,CD)、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以及蓝光盘(Blu-Ray,注册商标)。
通过使用来自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等的激光,利用通过透镜所收集的微小光束照射光盘,来记录或回放信息。众所周知,为了保持激光聚焦在光盘的记录层,执行聚焦伺服操作。通过根据聚焦误差信号将光学头(optical head)内的双轴机构(双轴致动器)所保持的物镜朝向和远离盘,即沿聚焦方向执行聚焦伺服操作。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多个记录层的盘作为光盘,例如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盘。对于这些多层盘,为了从一个记录层的记录/回放操作移动到另一记录层的记录/回放操作,执行跳层。例如,为了从对第一层打开聚焦伺服的状态移动到对第二层打开聚焦伺服的状态,执行物镜的跳层移动。
“跳层(layer jump)”是激光器聚焦的位置在记录层之间的移动操作,也被称为“跳焦(focus jump)”。
在日本特开2002-269770、2001-319344、2002-279654以及特开平11-191222号公报中公开了关于被称为“跳焦”或“跳层”的操作的技术。
保持物镜的双轴致动器支持物镜,使得物镜能够沿盘的径向移动。当将物镜控制在盘的径向(即,沿循迹方向)时,执行循迹伺服操作,以使激光跟踪盘上的记录轨迹。
另外,已知一种被称为中点伺服操作的技术,在该中点伺服操作中,双轴致动器将物镜保持在盘的径向的中点位置。例如,为了沿盘的径向移动光学头,通过执行中点伺服操作,将物镜维持在中点位置,即物镜可以在盘的径向振荡的范围的中心位置。
在日本特开平11-98759和特开平7-93764号公报中说明了关于中点伺服操作的技术。
发明内容
需要减少跳层处理所需的时间,还需要跳层处理的稳定性。
通常,为了执行从一个记录层到另一记录层的跳层,在循迹伺服和聚焦伺服被关闭的状态下,物镜被沿层间方向即沿聚焦方向驱动,并被移动到目标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附近的位置。当将物镜移动到焦点对准位置附近的位置时,聚焦伺服被打开以获得焦点对准状态,并且循迹伺服也被打开。由此,完成跳层处理,并可以执行记录到跳动目的地记录层/从跳动目的地记录层回放。
然而,在已知的技术中,由于在跳层处理期间不对双轴致动器的循迹线圈侧进行控制,因此,例如对于在跳动前在记录层中具有大偏心的盘,当在跳层前关闭循迹伺服时,物镜沿循迹方向剧烈振荡。因而,沿聚焦方向产生交叉作用(cross action)的有害影响,并且这使得跳层处理不稳定。另外,对跳向的记录层的循迹伺服捕捉操作的性能被恶化。
另外,在跳向的记录层中的偏心大的情况下,由于致动器沿循迹方向的振荡而造成的速度的增加与由于偏心所造成的速度的增加相结合。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显著降低了循迹伺服捕捉操作的稳定性。
换句话说,尽管在跳层处理开始前打开了聚焦伺服和循迹伺服,但由于在跳层处理期间不获取正常的循迹误差信号,因而在跳动前的瞬时关闭循迹伺服(和滑动伺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由双轴致动器所保持的物镜跟随盘的偏心的状态下突然关闭循迹伺服,因此,如果盘的偏心非常大,或者如果由于夹持所造成的偏心很大,则在物镜沿循迹方向以非常高的速度移动的情况下,循迹伺服控制被取消。其结果是,物镜暂时以双轴致动器的共振频率f0振荡。
由于在物镜正在振荡时执行跳层处理,因而使紧接在跳动操作之后的循迹伺服捕捉操作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措施:在跳动后,在进行等待直到物镜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稳定到某种程度之后,再进入循迹伺服捕捉操作。然而,由于需要等待沿循迹方向的稳定,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跳层处理时间。
换句话说,由于在进行等待直到双轴致动器沿循迹方向的振荡水平稳定之后,才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因而稳定了捕捉操作自身。然而,当偏心大时,如上所述,显著增加了直到达到稳定的等待时间。
希望实现跳层处理的稳定性并减少跳层处理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放装置用于回放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其包括:光学头,其使用物镜作为输出端利用激光照射该多个记录层,检测激光的反射信息,并读取记录在该多个记录层中的信息;致动器,其保持物镜,以使物镜能沿聚焦方向和循迹方向移动;聚焦伺服装置,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聚焦伺服;层移动驱动装置,用于产生用于将物镜的位置从一个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移动到另一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的跳层驱动信号,以驱动致动器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循迹伺服装置,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循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循迹伺服;中点伺服装置,用于根据用作物镜在循迹方向上的中点位置的误差信号的中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以及跳层序列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一系列跳层操作,并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使中点伺服装置执行中点伺服,其中该一系列跳层操作包括使循迹伺服装置关闭循迹伺服,使聚焦伺服装置关闭聚焦伺服以使层移动驱动装置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使聚焦伺服装置打开聚焦伺服,以及使循迹伺服装置打开循迹伺服。
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开始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之前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中点伺服。
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完成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中点伺服。
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执行沿层间方向的移动期间,执行中点伺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跳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闭循迹伺服;关闭聚焦伺服以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打开聚焦伺服;打开循迹伺服;以及在执行从关闭循迹伺服的步骤到打开循迹伺服的步骤的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在循迹方向上的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
在从关闭循迹伺服的步骤到关闭聚焦伺服以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的步骤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在从打开聚焦伺服的步骤到打开循迹伺服的步骤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在执行沿层间方向的移动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换句话说,在包括关闭循迹伺服、关闭聚焦伺服、层间移动、在层间移动后通过打开聚焦伺服控制而进行的聚焦伺服捕捉操作、以及通过打开循迹伺服控制而进行的循迹伺服捕捉操作的一系列跳层操作中,在一定时间段,中点伺服被打开,并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快速稳定物镜沿循迹方向的振荡。换句话说,因为通过中点伺服稳定了当关闭循迹伺服时由于偏心等的影响而导致的物镜(致动器)的振荡,因而可以减少直到振荡稳定的等待时间。
在层间移动前、层间移动过程中、或在层间移动后,可以打开中点伺服。可选地,在层间移动前和层间移动后,在层间移动前和层间移动中,在层间移动中和层间移动后,在层间移动前、层间移动中和层间移动后,可以打开中点伺服。
因此,当执行一系列跳层操作时,在一定时间内打开中点伺服。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使物镜(保持物镜的致动器)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稳定,并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因此,减少了稳定所需的时间。因此,可以实现该一系列跳层操作的稳定性并减少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所需的时间。
在层间移动开始前打开中点伺服快速抑制了跳动前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减少直到层间移动开始(直到振荡稳定)的等待时间。另外,由于在跳动前抑制了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抑制跳动期间作为沿聚焦方向的交叉作用的沿循迹方向的大的振荡的影响,并可以稳定层间移动过程中的操作。而且,当在跳动后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时,跳动前层的偏心的影响没有出现,并且可以稳定且快速地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
在层间移动后打开中点伺服快速抑制了跳动后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稳定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并且可以减少直到捕捉操作开始的时间和捕捉操作所需的时间。
在层间移动期间打开中点伺服抑制了层间移动期间沿循迹方向的振荡,抑制了由交叉作用所导致的沿聚焦方向的影响,并稳定了层间移动期间的操作。另外,当在跳动后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时,跳动前层的偏心的影响没有出现,而且可以稳定且快速地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第一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聚焦伺服系统和循迹伺服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球面像差校正的结构例子的说明图;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球面像差校正的另一结构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产生中点误差信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第二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产生中点误差信号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双层盘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跳层操作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跳层处理的第三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在已知的例子中稳定时间的说明图;以及
图13B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稳定时间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放装置的例子的盘驱动装置和由该盘驱动装置执行的跳层方法进行说明。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结构例子作为第一和第二结构例子进行说明。将对在第一或第二结构例子中执行的跳层序列处理的例子作为跳层处理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第一结构例子。
作为记录介质的盘1是,例如仅供回放的只读存储器(ROM)盘、相变(phase-change)可重写盘、或色素变化(pigment-change)一次写入盘。可以使用具有两个或多个记录数据的记录层的多层盘,以及单层盘。
将盘1放置在转台上(未示出)。在记录/回放操作中,主轴马达2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或恒定的角速度(CAV)旋转并驱动盘1。作为用于记录/回放的光学头的拾取器(pickup)3读取作为压印(embossed)的坑(pit)、色素变化坑、相变坑等记录在盘1上的数据,以及通过摆动沟槽形成在盘中的地址预制沟槽(address in pregroove,ADIP)信息。
拾取器3包括:激光二极管3a,用作激光源;光检测器3b,用于检测反射光;双轴致动器3c,其保持用作激光输出端的物镜;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3d,其控制从激光二极管3a输出的激光;以及光学系统(未示出),其利用经过物镜的激光照射盘记录面,并将反射光引导到光检测器3b。另外,在由光学系统形成的激光光路中设置用作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的扩展透镜机构3e。
双轴致动器3c保持物镜,使得物镜能够沿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动。可以使用三轴致动器,该三轴致动器能够沿倾斜方向,即光轴和盘1之间的倾斜方向,以及沿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来执行控制。
另外,滑动器4允许整个拾取器3沿盘的径向移动。
通过光检测器3b检测来自盘1的反射信息,并将其提供给模拟信号处理器8,作为与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
在模拟信号处理器8中,矩阵放大器8a对光检测器3b的光接收部分中的信号执行矩阵运算。矩阵放大器8a产生,例如,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FE、循迹误差信号TE和中点误差信号CE。矩阵放大器8a还产生作为关于摆动沟槽的信息的推/挽信号P/P。
另外,在模拟信号处理器8中,读取信道前端8b执行滤波处理和增益处理以产生回放RF信号。
在模拟-数字(A/D)转换器12中将RF信号、聚焦误差信号FE、循迹误差信号TE、中点误差信号CE和推/挽信号P/P中的每一个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9。
数字信号处理器9包括写入脉冲发生器9a、伺服信号处理器9b、RF信号处理器9c、摆动信号处理器9d和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
在摆动信号处理器9d中解码由矩阵放大器8a产生并在A/D转换器12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推/挽信号P/P,并提取ADIP信息。通过盘控制器14将所获得的地址和物理格式信息等作为ADIP信息提供给CPU 15。
伺服信号处理器9b从所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FE、循迹误差信号TE、中点误差信号CE、以及例如通过RF信号处理器9c中的PLL处理等检测到的旋转速度信息,来产生用于聚焦伺服、循迹伺服、中点伺服、滑动伺服和主轴伺服的各种伺服驱动信号,并使得执行伺服操作。
通过数字-模拟(D/A)转换器16将用于相应伺服的伺服驱动信号提供给伺服驱动器电路5。伺服驱动器电路5驱动双轴致动器3c,并使得根据用于聚焦伺服、循迹伺服和中点伺服的伺服驱动信号来执行作为聚焦伺服、循迹伺服和中点伺服的操作。
另外,伺服驱动器电路5根据滑动伺服驱动信号来驱动滑动器4,并使得滑动器4移动拾取器3。伺服驱动器电路5还根据主轴伺服驱动信号旋转和驱动主轴马达2。
另外,伺服信号处理器9b将上述信号中的每个提供给伺服驱动器电路5,以使根据来自CPU 15的指令执行例如聚焦搜索、跳层、跳轨和寻轨的操作。
通过RF信号处理器9c来数字处理由读取信道前端8b产生的、在A/D转换器12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的RF信号,并将其提供给盘控制器14。
盘控制器14包括编码器/解码器14a、ECC处理器14b和主机接口14c。
在盘控制器14中,在回放处理中,编码器/解码器14a解码从RF信号处理器9c提供的数据,ECC处理器14b执行误差校正处理。因此,获得回放数据。
另外,盘控制器14从通过解码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中提取子码信息、地址信息、管理信息和附加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CPU15。
在用作盘驱动装置的控制器的CPU 15的控制下,将回放数据从主机接口14c传送到外部主机装置100(例如,个人计算机)。
换句话说,CPU 15通过主机接口14c使用回放数据和读/写命令等来执行与主机装置100的通信。CPU 15控制盘1的回放处理,并根据来自主机装置100的读取命令来传送解码后的回放数据。
另外,通过提供来自主机装置100的写入命令和记录数据,CPU 15使得对盘1的记录操作得以执行。
另外,CPU 15将各种指令提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器9以执行伺服操作和信号处理操作等。
另外,CPU 15使用内部传感器识别盘1被插入、以及盘1被可靠地安装(卡)在主轴马达2上。
在记录数据的处理中,ECC处理器14b将错误校正码添加到从主机装置100提供的记录数据,编码器/解码器14a编码包含有所添加的错误校正码的记录数据。
将编码后的记录数据提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器9的写入脉冲发生器9a。写入脉冲发生器9a对编码后的记录数据进行波形成形,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激光调制数据提供给APC电路3d。
APC电路3d根据激光调制数据驱动激光二极管3a,并使得激光二极管3a输出与该记录数据相对应的激光。从而,将数据写入盘1中。
如果盘1是具有相变记录层的可重写盘,则根据使用激光的加热来改变记录层的晶体结构,并形成相变坑。换句话说,通过在存在和不存在坑之间进行选择、以及通过改变坑的长度,来记录各种数据。另外,当将激光再次施加到已形成坑的部分时,通过加热,将记录数据时被改变的晶体结构恢复到原始状态,并通过坑的消失来删除数据。
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根据来自CPU 15的指令来驱动并控制作为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的扩展透镜机构3e,并使得扩展透镜机构3e执行与盘1的记录层相对应的球面像差调整。
通过D/A转换器17将来自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的控制信号提供给扩展驱动器电路18。扩展驱动器电路18驱动扩展透镜机构3e,并使得扩展透镜机构3e执行球面像差调整。
接着参考图2对伺服信号处理器9b的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尽管伺服信号处理器9b执行用于聚焦伺服、循迹伺服、中点伺服、滑动伺服和主轴伺服的伺服操作的信号处理,但是在图2中仅示出聚焦控制系统和循迹控制系统。换句话说,在图2中仅示出双轴致动器3c的信号处理系统。
聚焦控制系统具有用于执行聚焦伺服控制、聚焦搜索和跳层的结构。因而,伺服信号处理器9b包括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聚焦搜索信号发生器53、跳层信号发生器54和切换单元59。
循迹控制系统具有用于执行循迹伺服控制和中点伺服控制的结构。因而,伺服信号处理器9b包括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和切换单元60。
参考图2,伺服控制器51根据来自CPU 15的指令控制用于聚焦控制系统和循迹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并控制切换单元59和60的切换。特别地,对于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跳层处理,伺服控制器51执行用于跳层操作的序列控制,并且伺服控制器51用作跳层序列控制器。
从图1中所示的A/D转换器12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FE被输入到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
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对用于相位补偿的聚焦误差信号FE执行滤波处理和回路增益处理等,并产生聚焦伺服信号。
为了打开聚焦伺服回路,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连接到端子TFS。在这种情况下,通过D/A转换器16中的聚焦D/A转换器16a,将由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根据聚焦误差信号FE而生成的聚焦伺服信号提供给伺服驱动器电路5中的聚焦驱动器5a。聚焦驱动器5a根据所提供的聚焦伺服信号将电流施加到双轴致动器3c的聚焦线圈。从而,执行用于维持记录层的焦点对准状态的聚焦伺服操作。
聚焦搜索信号发生器53产生并输出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用于强制驱动物镜,使得执行聚焦伺服捕捉(pull-in)操作。
对于聚焦搜索,在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连接到端子TSC并关闭聚焦伺服的情况下,通过聚焦D/A转换器16a将由聚焦搜索信号发生器53产生的聚焦搜索驱动信号提供给聚焦驱动器5a。当聚焦驱动器5a将与聚焦搜索驱动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提供给双轴致动器3c的聚焦线圈时,移动物镜以进行搜索。当在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波形的过零定时附近将切换单元59切换到端子TFS并打开聚焦伺服时,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
跳层信号发生器54产生并输出跳层驱动信号。如后面参考图9所述,跳层信号发生器54产生作为跳层驱动信号的突跳(kick)脉冲和制动(brake)脉冲。
对于跳层,在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59连接到端子TLJ并关闭聚焦伺服的情况下,通过聚焦D/A转换器16a将由跳层信号发生器54所产生的跳层驱动信号提供给聚焦驱动器5a。
当聚焦驱动器5a将与跳层驱动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提供给双轴致动器3c的聚焦线圈时,物镜跳移。当跳动后在聚焦误差信号的S形波形的过零定时附近将切换单元59切换到端子TFS并打开聚焦伺服时,执行跳动目的地的记录层中的聚焦伺服捕捉操作。
从图1中所示的A/D转换器12提供的循迹误差信号TE被输入到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
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对用于相位补偿的循迹误差信号TE执行滤波处理和回路增益处理等,并产生循迹伺服信号。
为了打开循迹伺服,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连接到端子TTS。在这种情况下,通过D/A转换器16中的循迹D/A转换器16b,将由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根据循迹误差信号TE产生的循迹伺服信号提供给伺服驱动器电路5中的循迹驱动器5b。循迹驱动器5b根据所提供的循迹伺服信号将电流施加到双轴致动器3c的循迹线圈。从而,执行用于维持记录层上的记录轨迹被激光跟踪的状态的循迹伺服操作。
从图1中所示的A/D转换器12提供的中点误差信号CE被输入到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
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对用于相位补偿的中点误差信号CE执行滤波处理和回路增益处理等,并产生中点伺服信号。
中点伺服将物镜控制到双轴致动器3c中的中点位置。为了打开中点伺服,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连接到端子TCS。在这种情况下,关闭循迹伺服,并通过循迹D/A转换器16b将由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根据中点误差信号CE所产生的中点伺服信号提供给循迹驱动器5b。循迹驱动器5b根据所提供的中点伺服信号将电流施加到双轴致动器3c的循迹线圈。从而,执行用于将物镜的位置维持在中点的中点伺服操作。
伺服控制器51控制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聚焦搜索信号发生器53、跳层信号发生器54、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和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的操作。
另外,伺服控制器51执行切换单元59和60的切换控制。
当伺服控制器51使切换单元59连接到端子TFOFF时,聚焦系统的操作被关闭。当伺服控制器51使切换单元60连接到端子TTOFF时,循迹伺服和中点伺服两者被关闭。
另外,为了执行对跳层处理等的序列控制,伺服控制器51监视聚焦误差信号FE和中点误差信号CE。
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聚焦伺服运算单元52、聚焦D/A转换器16a和聚焦驱动器5a用作聚焦伺服部分。跳层信号发生器54、聚焦D/A转换器16a和聚焦驱动器5a用作层移动驱动部分。
循迹伺服运算单元55、循迹D/A转换器16b和循迹驱动器5b用作循迹伺服部分。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循迹D/A转换器16b和循迹驱动器5b用作中点伺服部分。
接着参考图3来说明拾取器3内的光学系统和球面像差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例子。
参考图3,通过准直透镜82将从激光二极管3a输出的激光转换成平行光束。平行光束经过分束器(beam splitter)83,并经过可移动透镜87和固定透镜88进入到物镜84,可移动透镜87和固定透镜88是用于球面像差调整的扩展透镜机构3e中的校正透镜。光束从物镜84被照射到盘1。在扩展透镜机构3e中,球面像差调整致动器89驱动可移动透镜87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
来自盘1的反射光经过物镜84、固定透镜88和可移动透镜87进入到分束器83。来自盘1的反射光被分束器83反射,并通过聚光透镜85入射到光检测器3b。
在上述光学系统中,物镜84由双轴致动器3c支持,使得物镜84可以沿聚焦方向和循迹方向移动,并可以执行聚焦伺服操作和循迹伺服操作等,如上所述。
另外,扩展透镜机构3e具有改变激光的直径的功能。也就是说,球面像差调整致动器89允许可移动透镜87沿作为光轴方向的J方向移动。根据可移动透镜87的移动,调整施加到盘1上的激光的直径。
换句话说,当图1所示的扩展驱动器电路18将驱动信号提供给球面像差调整致动器89以沿光轴方向来回移动可移动透镜87时,可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例如,对相应的记录层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例如,对于双层盘,设置为了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之间进行跳层而移动可移动透镜87的移动量。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可移动透镜87移动所设置的移动量。
可以使用液晶面板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图4A示出如下情况,与图3中的光学系统相似的光学系统包括液晶面板3g而非扩展透镜机构3e。
换句话说,在液晶面板3g中,通过改变激光所经过的区域和截取激光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如图4B中的实线、虚线、以及长短划线交替的线所示,可以改变激光的直径。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提供液晶面板3g和液晶驱动器电路18A,而非扩展透镜机构3e和扩展驱动器电路18。另外,数字信号处理器9包括液晶控制信号处理器,而非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当液晶控制信号处理器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用于驱动液晶面板3g的液晶驱动器电路18A以改变透射区域时,可以执行球面像差校正。
接着参考图5来说明图1所示的结构中的用于产生中点误差信号CE的结构的例子。
图5示出作为光检测器3b的光接收面A、B、C、D、E、F、G和H,以及作为用于产生循迹误差信号TE和中点误差信号CE的矩阵放大器8a内的运算电路的电路。
光接收面A、B、C和D是四分(four-divided)光接收面,用于检测激光主束的反射光。光接收面E和F是二分光接收面,用于检测施加到沿盘的径向从主束移位半个轨迹的位置的侧束的反射光。类似地,光接收面G和H是二分光接收面,用于检测施加到沿光的径向从主束移位半个轨迹的位置的侧束的反射光。
加法器72对光接收面A和C的检测信号进行相加,加法器73将光接收面B和D的检测信号进行相加。减法器74从加法器73的输出减去加法器72的输出。换句话说,来自减法器74的输出“(B+D)-(A+C)”用作主推挽信号MPP。
减法器70从光接收面E的检测信号减去光接收面F的检测信号,减法器71从光接收面G的检测信号减去光接收面H的检测信号。加法器75对减法器70和71的输出进行相加。换句话说,来自加法器75的输出“(E-F)+(G-H)”用作侧推挽信号SPP。
加法器78将主推挽信号MPP和在乘法器76中被乘以系数K的侧推挽信号SPP进行相加,加法器78的输出,即“MPP+K×SPP”,用作循迹误差信号TE。
相反,减法器79从主推挽信号MPP减去在乘法器77中被乘以系数K的侧推挽信号SPP,减法器79的输出,即“MPP-K×SPP”,用作中点误差信号CE。
该中点误差信号CE用作偏离双轴致动器3c中的物镜84的中点位置的误差的信息,并被提供给伺服信号处理器9b的中点伺服运算单元56。
接着参考图6来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第二结构例子。第二结构例子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结构例子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结构例子相同的部分,并在此不再重复这些相同部分的说明。
在该例子中,使用中点传感器,而不是使用来自盘1的反射光,来获得中点误差信号CE。因而,拾取器3包括中点误差信号发生器3f,该中点误差信号发生器3f包括中点传感器,并产生中点误差信号CE。通过A/D转换器12将由中点误差信号发生器3f产生的中点误差信号CE提供给伺服信号处理器9b。
接着参考图7来说明中点误差信号发生器3f的结构。参考图7,通过双轴致动器3c中的透镜支架60来保持物镜84。光屏蔽板62安装在透镜支架60部分。当物镜84沿循迹方向移动时,光屏蔽板62也沿循迹方向移动。
光屏蔽板62位于从发光二极管(LED)61输出的光的路径上的位置,二分光检测器63位于光的行进方向上。
通过分别检测电路64和65,将二分光检测器63的光接收面63a和63b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减法器66对该电压信号执行减法。减法器66的输出用作中点误差信号CE。
当物镜84位于中点位置时,光屏蔽板62位于到光接收面63a和63b的入射光路的中心,并且等量地屏蔽入射到光接收面63a和63b的光量。因而,作为光接收面63a和63b之间的光量差的中点误差信号CE为0。
相反,将物镜84沿循迹方向被移位时,由于光屏蔽板62的位置被移位,因而由光接收面63a和63b中的一个接收到的光量增加,而由光接收面63a和63b中的另一个接收到的光量减少。因而,作为光接收面63a和63b之间的光量差的中点误差信号CE具有与位移方向和位移量相对应的信号值。
在使用反射光通过矩阵运算产生中点误差信号CE的情况下,如参考图5在第一结构例子中所述,当关闭聚焦伺服时,没有正确地检测到反射光,并且没有获得中点误差信号CE。然而,在使用如第二结构例子中的中点传感器的情况下,无论聚焦伺服处于何种状态,均能获得中点误差信号CE。
接着对在第一或第二结构例子中由根据本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执行的跳层进行说明。
图8示出当盘1为双层盘时记录层的结构例子。图8所示的箭头表示来自拾取器3的激光入射的方向。
在靠近激光入射侧的盘1的表面上形成覆盖层CV。远离激光入射侧的记录层为层L0,而靠近激光入射侧的记录层为层L1。
例如,在这种记录层结构中,从能执行到/自记录层L0的记录轨迹的记录/回放的状态到能执行到/自记录层L1的记录轨迹的记录/回放的状态的转换、或者从能执行到/自记录层L1的记录轨迹的记录/回放的状态到能执行到/自记录层L0的记录轨迹的记录/回放的状态的转换,被称为“跳层”。
当进行跳层时,沿聚焦方向强制移动由双轴致动器3c所保持的物镜84。此时,突跳脉冲和制动脉冲被用作提供给双轴致动器3c的跳层驱动信号。
图9示出当进行跳层时所观察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由伺服信号处理器9b所产生的跳层驱动信号。
参考图9,直到时刻t0,获得对盘1的层L1的焦点对准状态,即,聚焦在层L1上。由于聚焦伺服被打开,因而所观察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电平约为0。
当在时刻t0开始跳层时,关闭循迹伺服和聚焦伺服。产生突跳脉冲作为跳层驱动信号,并且通过双轴致动器3c沿聚焦方向强制移动物镜84。因而,从时刻t0开始,在层L1的焦点对准点附近观察到作为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一半。
当物镜84继续移动时,在层L0的焦点对准点附近观察到作为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前一半。例如,在观察到前一半S形波形的同时施加制动脉冲作为跳层驱动信号,并降低物镜84的移动速度。然后,在S形波形的过零时刻t1打开聚焦伺服,获得对层L0的焦点对准状态。在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后,打开循迹伺服,并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因此,获得能执行记录到目的地层L0/从目的地层L0回放的状态。
根据跳动方向和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定时,可以适当地改变用于这种跳层的突跳脉冲和制动脉冲的施加时间和施加水平。因而,可以补偿由于面的偏斜和姿态差异所造成的行为中的差异。
对于这种跳层,由于盘1的偏心或夹持状态的偏心的影响,当关闭循迹伺服时,物镜84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增加。因而,如上所述,所增加的振荡对跳层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产生坏的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当进行跳层时使用中点伺服,可以提高跳层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跳层处理的三个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接着参考图10对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跳层处理是根据来自CPU 15的指令由图2所示的伺服控制器51执行的跳层序列处理。
为了开始跳层,在步骤F101,伺服控制器51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换句话说,将图2所示的切换单元60从端子TTS切换到端子TCS。因而,紧接在关闭循迹伺服之后,双轴致动器3c进行操作,使得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将物镜84设置到中点位置。
在打开中点伺服后,在步骤F102,伺服控制器51等待物镜84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的稳定。当中点误差信号CE处于预定的电平范围内时,可以判定为循迹稳定。
在步骤F102,在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的同时,伺服控制器51等待循迹稳定,并当判定为达到稳定时,在步骤F103,伺服控制器51关闭中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切换到端子TTOFF。
在步骤F104,伺服控制器51发出跳动目的地层的球面像差调整指令。响应于该指令,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输出用于扩展透镜机构3e的控制信号,使扩展透镜机构3e执行球面像差调整。如上述参考图4所述,可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作为对液晶面板3g的控制。
在步骤F105,伺服控制器51关闭聚焦伺服,并开始跳层移动。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FS切换到端子TLJ,并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突跳脉冲。
因此,双轴致动器3c开始跳层移动。
在跳移期间,伺服控制器51监视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在预定的定时,在步骤F106,伺服控制器51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制动脉冲。因而,减小双轴致动器3c跳移的速度。例如,在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过零的时间点,在步骤F107,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LJ切换到端子TFS,并打开聚焦伺服。因而,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
在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后,在步骤F108,在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的同时,伺服控制器51等待循迹稳定。当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时,在步骤F109,伺服控制器51打开循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从端子TTOFF切换到端子TTS。因而,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并获得能执行记录到跳动目的地层/从跳动目的地层回放的状态。由此,完成一系列跳层操作。
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的特征在于,在步骤F101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将对该特征进行说明。
图13A和13B示出从关闭循迹伺服的时间点开始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图13A和13B中的每个示出了中点误差信号CE和用于判断稳定的阈值th1和th2。换句话说,当中点误差信号CE在阈值th1和th2之间的电平范围内时,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
图13A示出在关闭循迹伺服后没有打开中点伺服的情况,即,采用已知的操作系统的情况。图13B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系统中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的情况。
例如,在时刻t21开始跳层序列。在时刻t21之前的期间,循迹伺服处于打开状态,并且激光跟随轨迹。由于在此期间执行与盘1的偏心相对应的循迹伺服控制,因而在旋转周期中,中点误差信号CE的误差值发生变化。
对于图13A所示的已知系统,当在时刻t21开始跳层序列并关闭循迹伺服时,物镜84从旋转周期中在循迹伺服的控制下的振荡状态突然改变为自由状态。因此,物镜84暂时以双轴致动器3c的共振频率f0振荡,并且从时刻t21开始,观察到如图13A所示的中点误差信号CE。
在已知系统中,为了避免当进行跳层时这种振荡的影响,在等待循迹稳定后开始跳移。然而,中点误差信号CE不在阈值th1和th2之间的电平范围中,直到时刻t23。另外,由于没有对振荡进行特别的收敛控制,因而即使在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之后,物镜还继续振荡。
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B所示,在开始跳层序列的时刻t21,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因而,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物镜84的振荡快速收敛,并且例如在比时刻t23早的时刻t22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另外,由于通过中点伺服抑制振荡,因而在收敛后振荡不再继续。
如上所述,根据图10所示的处理,与已知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在步骤F102中等待循迹稳定所需的时间。
另外,由于通过中点伺服抑制了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在跳移中和跳动后,消除了由于跳动前层的偏心而造成的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的影响。因而,减少了跳动过程中沿循迹方向的振荡作为交叉作用对沿聚焦方向的移动的影响。另外,由于已经抑制了由跳动前的层的偏心所导致的振荡,因而步骤F108中的处理不需要长时间等待循迹稳定。另外,由于在步骤F109以更小的沿循迹方向的振荡来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定地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在开始跳移前打开中点伺服的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在短时间内稳定地执行跳层。
由于当聚焦伺服已打开时打开中点伺服,因而可以利用图1所示的第一结构例子或图6所示的第二结构例子来执行该跳层处理。
接着参考图11对由伺服控制器51执行的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进行说明。
为了开始跳层,在图11中的步骤F201,伺服控制器51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图2所示的切换单元60从端子TTS切换到端子TCS。因而,紧接在关闭循迹伺服之后,双轴致动器3c进行操作,使得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将物镜84设置到中点位置。
在打开中点伺服后,在步骤F202,伺服控制器51等待物镜84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的稳定。
在步骤S202,在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的同时,伺服控制器51等待循迹稳定。换句话说,如上参考图13B所述,伺服控制器51进行等待,直到中点误差信号CE处于阈值th1和th2之间的电平范围内。如果判定为达到稳定,则在步骤F203关闭中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切换到端子TTOFF。
在步骤F204,伺服控制器51发出跳动目的地层的球面像差调整指令。响应于该指令,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输出扩展透镜机构3e的控制信号,使扩展透镜机构3e执行球面像差调整。如上参考图4所述,可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作为对液晶面板3g的控制。
在步骤F205,伺服控制器51关闭聚焦伺服,并开始跳层移动。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FS切换到端子TLJ,并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突跳脉冲。从而,双轴致动器3c开始跳移。
在跳移过程中,伺服控制器51监视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并在预定的定时,在步骤F206,伺服控制器51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制动脉冲。因而,减小双轴致动器3c跳移的速度。例如,在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过零的时间点,在步骤F207,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LJ切换到端子TFS,并打开聚焦伺服。因而,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
在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后,在步骤F208打开中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从端子TTOFF切换到端子TCS。因而,双轴致动器3c执行中点伺服操作。
在步骤F209,伺服控制器51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并等待循迹稳定。然后,在步骤F210,当中点误差信号CE在阈值th1和th2之间的电平范围内时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伺服控制器51关闭中点伺服,并打开循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从端子TCS切换到端子TTS。因而,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并获得可以执行记录到跳动目的地层/从跳动目的地层回放的状态。从而,完成一系列跳层操作。
在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中,在跳移后的步骤F208的处理中,以及在跳移前的处理中,中点伺服被打开。
在跳移前的步骤F201的处理中打开中点伺服具有与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相同的优点。
在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中,在跳移后打开中点伺服抑制了跳动后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在步骤F209的处理中等待循迹稳定所需的时间,并可以以小的振荡来执行在步骤F210的处理中的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因而,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稳定地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在跳移前和跳移后打开中点伺服的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更稳定地执行跳层。
由于在聚焦伺服已打开时打开中点伺服,因而可以利用图1所示的第一结构例子或利用图6所示的第二结构例子来执行该跳层处理。
接着参考图12对由伺服控制器51执行的跳层处理的第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为了开始跳层,在图12所示的步骤F301,伺服控制器51关闭循迹伺服并打开中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图2所示的切换单元60从端子TTS切换到端子TCS。因而,紧接在关闭循迹伺服之后,双轴致动器3c进行操作,使得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将物镜84设置到中点位置。
在打开中点伺服后,在步骤F302,伺服控制器51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并等待物镜84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的稳定。
在步骤F303,伺服控制器51发出跳动目的地层的球面像差调整指令。响应于该指令,扩展控制信号处理器9e输出扩展透镜机构3e的控制信号,使扩展透镜机构3e执行球面像差调整。如上参考图4所述,可以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作为对液晶面板3g的控制。
在步骤F304,伺服控制器51关闭聚焦伺服,并开始跳层移动。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FS切换到端子TLJ,并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突跳脉冲。从而,双轴致动器3c开始跳移。
在跳移过程中,伺服控制器51监视聚焦误差信号FE的波形,并在预定的定时,在步骤F305,伺服控制器51使跳层信号发生器54输出制动脉冲。因而,减小双轴致动器3c跳移的速度。例如,在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FE的S形波形的过零的时间点,在步骤F306,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59从端子TLJ切换到端子TFS,并打开聚焦伺服。因而,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
在执行聚焦伺服捕捉操作后,在步骤F307,伺服控制器51监视中点误差信号CE,并等待循迹稳定。如果判定为达到循迹稳定,则在步骤S308,伺服控制器51关闭中点伺服并打开循迹伺服。换句话说,伺服控制器51将切换单元60从端子TCS切换到端子TTS。因而,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并获得能执行记录到跳动目的地层/从跳动目的地层回放的状态。因而,完成一系列跳层操作。
在跳层处理的第三个例子中,在从跳移前在步骤F301的处理中打开中点伺服,到在跳移后在步骤F308的处理中关闭中点伺服期间,中点伺服持续处于打开状态。换句话说,在跳移前、跳移中和跳移后,中点伺服持续处于打开状态。
跳移前打开中点伺服具有与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相同的优点。跳移后打开中点伺服具有与跳层处理的第二个例子相同的优点。
另外,在跳层处理的第三个例子中,在跳移过程中打开中点伺服,这抑制了跳动期间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抑制在跳动期间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并且可以稳定跳移,其中该振荡会作为交叉作用影响沿聚焦方向的移动。此外,由于通过连续的中点伺服操作持续抑制了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进一步减少了在步骤F307的处理中等待循迹稳定所需的时间,并且需要很短的时间作为等待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在跳移前、跳移中和跳移后的期间,中点伺服持续处于打开状态的跳层处理的第三个例子,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稳定地执行跳层。
由于当聚焦伺服关闭时,在跳移期间执行中点伺服,因而可以利用图6所示的第二结构例子执行跳层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跳层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换句话说,由于在执行作为跳层的一系列操作的一定期间中点伺服被打开,并且在中点伺服的控制下稳定物镜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实现该一系列跳层操作的稳定性,并可以减少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所需的时间。
特别地,在跳移前打开中点伺服快速抑制了由于跳层前的偏心和扰动所造成的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减少了直到跳移开始的等待时间。另外,由于在跳动前抑制了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使跳移过程中的操作稳定。此外,由于还降低了跳动后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实现减少对循迹稳定的等待时间、以及循迹伺服捕捉操作中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在跳移后打开中点伺服快速抑制了跳动后沿循迹方向的振荡。因而,可以稳定循迹伺服捕捉操作,并可以减少直到捕捉操作开始的时间以及捕捉操作所需的时间。
在跳移期间打开中点伺服抑制了在跳移期间沿循迹方向的振荡,抑制了由交叉作用导致的对聚焦方向的影响,并且稳定了跳移操作。另外,当在跳动后执行循迹伺服捕捉操作时,跳动前沿循迹方向的振荡的影响没有出现,并可以实现减少对循迹稳定的等待时间、以及循迹伺服捕捉操作中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作为跳层处理的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和第三个例子,已经说明了在跳移前打开中点伺服的例子,在跳移前和跳移后打开中点伺服的例子,以及在跳移前、跳移期间和跳移后中点伺服持续处于打开状态的例子。然而,可以考虑其它处理例子。
换句话说,可以考虑仅在跳移期间中点伺服处于打开状态的例子。
另外,可以考虑仅在跳移后中点伺服处于打开状态的例子。
另外,可以考虑在跳移期间和跳移后中点伺服处于打开状态的例子。
另外,可以考虑在跳移前和跳移期间中点伺服处于打开状态的例子。
另外,尽管在每个处理例子中执行球面像差调整,但是可以在循迹稳定的等待时间中或在跳移过程中执行球面像差调整。
另外,系统可以不需要球面像差调整。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与回放装置相对应的盘驱动装置(记录/回放装置)的结构和操作,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仅用于回放的装置或仅用于记录的装置。
显然,本发明还适用于具有三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盘的层间的跳层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9)

1.一种回放装置,用于回放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该回放装置包括:
光学头,其使用物镜作为输出端利用激光照射该多个记录层,检测激光的反射信息,并读取记录在该多个记录层中的信息;
致动器,其保持物镜,以使物镜能沿聚焦方向和循迹方向移动;
聚焦伺服装置,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聚焦伺服;
层移动驱动装置,用于产生用于将物镜的位置从一个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移动到另一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的跳层驱动信号,以驱动致动器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
循迹伺服装置,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循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循迹伺服;
中点伺服装置,用于根据用作物镜在循迹方向上的中点位置的误差信号的中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以及
跳层序列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一系列跳层操作,并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使中点伺服装置执行中点伺服,其中该一系列跳层操作包括使循迹伺服装置关闭循迹伺服,使聚焦伺服装置关闭聚焦伺服以使层移动驱动装置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使聚焦伺服装置打开聚焦伺服,以及使循迹伺服装置打开循迹伺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开始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之前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中点伺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完成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中点伺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跳层序列控制装置使中点伺服装置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在层移动驱动装置执行沿层间方向的移动期间,执行中点伺服。
5.一种回放装置中的跳层方法,该回放装置使用物镜作为输出端利用激光照射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检测激光的反射信息,并读取记录在该多个记录层中的信息,该跳层方法用于将物镜从能够从一个记录层读取信息的状态移动到能够从另一记录层读取信息的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关闭循迹伺服;
关闭聚焦伺服以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
打开聚焦伺服;
打开循迹伺服;以及
在执行从关闭循迹伺服的步骤到打开循迹伺服的步骤的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在循迹方向上的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放装置中的跳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关闭循迹伺服的步骤到关闭聚焦伺服以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的步骤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放装置中的跳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打开聚焦伺服的步骤到打开循迹伺服的步骤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放装置中的跳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沿层间方向的移动的期间内,执行中点伺服的步骤被执行。
9.一种回放装置,用于回放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该回放装置包括:
光学头,其使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利用激光照射该多个记录层,检测激光的反射信息,并读取记录在该多个记录层中的信息;
致动器,其保持物镜,以使物镜能沿聚焦方向和循迹方向移动;
聚焦伺服部分,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聚焦伺服;
层移动驱动部分,用于产生用于将物镜的位置从一个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移动到另一记录层的焦点对准位置的跳层驱动信号,以驱动致动器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
循迹伺服部分,用于根据从光学头所读取的反射信息中获得的循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循迹伺服;
中点伺服部分,其根据用作物镜在循迹方向上的中点位置的误差信号的中点误差信号,来驱动致动器以执行用于将物镜设置到中点位置的中点伺服;以及
跳层序列控制器,用于执行一系列跳层操作,并在执行该一系列跳层操作期间内的预定时间段,使中点伺服部分执行中点伺服,其中该一系列跳层操作包括使循迹伺服部分关闭循迹伺服,使聚焦伺服部分关闭聚焦伺服以使层移动驱动部分执行物镜沿层间方向的移动,使聚焦伺服部分打开聚焦伺服,以及使循迹伺服部分打开循迹伺服。
CNB2006100581039A 2005-03-02 2006-03-02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7102 2005-03-02
JP2005057102 2005-03-02
JP2005083484 2005-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8739A true CN1828739A (zh) 2006-09-06
CN100395830C CN100395830C (zh) 2008-06-18

Family

ID=3694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10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0C (zh) 2005-03-02 2006-03-02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5830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0451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和光盘装置中的数据再现方法
US8259551B2 (en) 2008-11-12 2012-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CN102047334B (zh) * 2008-11-12 2012-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记录介质及光信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3764A (ja) * 1993-09-24 1995-04-07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位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489780B2 (ja) * 1997-12-29 2004-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制御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210704C (zh) * 2001-10-30 2005-07-1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机跳层控制装置与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9551B2 (en) 2008-11-12 2012-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CN102047334B (zh) * 2008-11-12 2012-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记录介质及光信息装置
US8369200B2 (en) 2008-11-12 2013-02-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CN102110451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和光盘装置中的数据再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5830C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8300C (zh) 光盘设备和聚焦跳变方法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62843C (zh) 对具有多个信号记录表面的记录媒体读和/或写数据的设备
CN1198270C (zh) 光信息记录和重放设备
CN1755809A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CN13272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CN1808579A (zh)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245714C (zh) 光头、光学设备和象差校正元件
CN100345197C (zh) 摆频信号检出电路以及光盘装置
CN1313985A (zh) 具有倾斜检测装置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和倾斜检测方法
CN1771554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99263C (zh) 盘驱动器和预置凹坑检测方法
CN1299267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89872C (zh) 盘驱动装置
CN1828739A (zh) 回放装置和跳层方法
CN101031965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201305C (zh) 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光学头
CN1214372C (zh) 偏移测量方法
CN1276082A (zh) 多光束光盘读出方法和装置
CN1542778A (zh) 跟踪误差信号产生装置和方法及光盘设备和跟踪控制方法
CN101079277A (zh) 焦距偏离检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898729A (zh) 跟踪控制设备和方法、聚焦控制设备和方法及信号处理设备
CN19250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5.03.23 JP 2005-083484

False: Lack of priority second

Number: 36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MISS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PRIORITY TO: 2005.3.23 JP 2005-083484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