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374C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374C
CN1271374C CNB2003101130080A CN200310113008A CN1271374C CN 1271374 C CN1271374 C CN 1271374C CN B2003101130080 A CNB2003101130080 A CN B2003101130080A CN 200310113008 A CN200310113008 A CN 200310113008A CN 1271374 C CN1271374 C CN 127137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ntenna
radiating antenna
micro
wave 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30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2106A (zh
Inventor
野田克
福永英治
高桥克尚
速水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2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2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13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37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2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using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4Mode transformers or mode stirr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2Radiators or antennas
    • H05B6/725Rotatable antenna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应被加热物,使加热室的微波的供给方式变化的微波炉。在该微波炉中,在主体外壳(5)的内部,形成有加热室(10)。在加热室(10)的下方,设置有辐射天线(15)。辐射天线(15)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伴随收纳于天线驱动箱(16)的内部的部件适当地动作,距主体外壳(5)的底面(5X)的距离变化。磁控管(12)的振荡而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管(19),辐射天线(15),供给到加热室(10)内。如果辐射天线(15)的标高位置变化,则从辐射天线(15)向加热室(10)的微波的供给方式变化。具体来说,微波局部地供给加热室(10)的内部,微波无遗漏地供给到加热室(10)内的整个范围。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烹饪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对应被加热物,可改变加热室的微波的供给方式的微波炉。
背景技术
在过去,具有下述的微波炉,其具有磁控管,将该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供给收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由此,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作为这样的微波炉,比如,具有下述的类型,其中,象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对应被加热物的形状,改变旋转天线的位置,由此,改变集中地供给微波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由此,可消除被加热物的加热不均匀。
另外,在这样的微波炉中,象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按照将板料弯曲的方式,构成天线,该天线用于将磁控管所振荡的微波供给加热室,并且使该天线旋转,由此,可避免加热室的中间底部过度加热。
专利文献1
日本第115895/1981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第130094/1985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象过去的微波炉那样,具有即使在仅仅改变集中地加热的位置的高度的情况下,仍无法充分地应对被加热物的方式的变化。
另外,在微波炉中,如果还具有避免象上述那样,对食品的中间底部集中地加热的情况良好的场合,则反之,也具有可集中地对中心部分进行加热的场合。即,还具有下述情况,在该情况中,从被加热物的种类、形状或加热室内的配置形态来说,最好不避免上述那样的加热室的中间底部的过度加热。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炉,该微波炉能够对应被加热物,改变加热室的微波的供给方式。
本发明的某个方面的微波炉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收纳食品的加热室;使微波振荡的磁控管;辐射天线,该辐射天线设置于该加热室的内部,以便在上述加热室的内部,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的天线移动部,上述辐射天线包括与上述加热室的底面对置的第1面,及和该底面对置的、比上述第1面更靠近上述底面侧的第2面;上述第1面中形成有开口,上述天线移动部可通过改变相对上述底面的距离,使上述辐射天线主要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1位置,从上述开口,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在该第2位置,从上述辐射天线中的第1面和第2面的端部,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
按照本发明,天线移动部通过改变辐射天线距内壁的距离,可改变辐射天线与内壁之间的空间的微波的阻抗,由此,通过天线移动部,可使辐射天线处于从其局部向加热室供给微波的状态,或从整个区域供给微波的状态。
于是,在微波炉中,可对应被加热物,改变加热室的微波的供给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上述天线移动部使上述辐射天线旋转。
由此,在打算向加热室的整体区域供给微波的场合,可无遗漏地向整个加热室供给微波。
此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使上述辐射天线在上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时,在使该辐射天线旋转的同时,使其移动。
由此,由于辐射天线很少在不旋转的情况下移动,故可减小用户有不安的担心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开始使微波振荡之前,按照规定的方式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
由此,可在使辐射天线移动到适合的位置后,使微波在磁控管中振荡。由此,避免在使辐射天线位于第1和第2位置之间的无限位置的同时,使微波振荡的情况。于是,可避免存在无限的电磁场分布形态的情况。
还有,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的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预定的规定位置。
由此,容易进行用于使辐射天线移动的控制。
再有,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开关,该开关对应上述辐射天线的位置,切换接通/断开状态,在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规定的位置的状态,实现断开。
由此,可尽可能缩短接通开关的时间。于是,有助于该开关的寿命的延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上述天线移动部仅仅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
由此,可容易通过天线移动部对辐射天线的位置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次数存储部,该次数存储部存储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的次数和停止于上述第2位置的次数,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微波炉中接通电源时,将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中的,上述次数存储部存储次数多的一个位置。
由此,可使辐射天线的移动的效率良好。
还有,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次数存储部,该次数存储部存储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的次数和停止于上述第2位置的次数,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的动作结束之后,将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中的,上述次数存储部存储次数多的一个位置。
由此,可使辐射天线的移动的效率良好。
再有,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天线位置检测部,该天线位置检测部检测上述辐射天线位于上述第1位置或上述第2位置,上述天线移动部在尽管以规定时间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仍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场合,使上述辐射天线的移动停止。
由此,可避免尽管辐射天线的移动没有正常地进行,用于辐射天线的移动的动作仍连续地进行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对上述磁控管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磁控管控制部,上述磁控管控制部在尽管上述天线移动部以规定时间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仍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场合,使上述磁控管的微波的振荡停止。
由此,可避免尽管辐射天线的移动没有正常地进行,微波的辐射作仍连续地进行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通报部,该通报部在因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上述天线移动部使上述辐射天线的移动停止时,通报该情况。
由此,用户容易知道辐射天线的移动没有正常地进行的情况。
还有,在本发明的微波炉中,最好,其还包括对上述磁控管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磁控管控制部,上述磁控管控制部以上述辐射天线处于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状态为条件,使微波在上述磁控管中振荡。
由此,在微波炉中,正确地对向加热室供给微波的方式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微波炉中的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的IV-IV线的箭头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微波炉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图1的微波炉中,将底板拆下的、主体外壳的底面的图;
图7为表示图1中的微波炉的加热室的底面的图;
图8为沿图5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3的辐射天线的俯视图;
图10为图3的辐射天线的透视图;
图11为图3中的辐射天线的与弯曲的线一起表示的俯视图;
图12为从箭头XII观看到的图11的辐射天线的侧视图;
图13为图3的天线驱动箱和其附近的部件的透视图;
图14为从图13中省略掉装载台的场合的图;
图15为装配图1的微波炉中的天线驱动箱、装载台、天线旋转电动机、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以及辐射天线的场合的分解透视图;
图16为表示图3中使辐射天线位于上方的状态的图;
图17为图14的天线驱动箱内的旋转部件与天线检测开关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的微波炉的控制方框图;
图19为在图1的微波炉中,在从接通电源起,到加热烹饪的期间,控制电路进行的备用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为对图1的微波炉中的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时,控制电路进行的加热烹饪处理的流程图;
图21为用于说明图1的微波炉中的辐射天线的位置的控制所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22为用于说明图1的微波炉中的辐射天线的位置的控制所产生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进行描述。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除了特别注目的场合以外,同一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它们的名称和功能均相同。于是,它们的具体描述不重复。
图1为微波炉的透视图。该微波炉1主要由主体2和门3构成。主体2的外部轮廓由外装部4覆盖。另外,在主体2的前面,设置有用户用于在微波炉1中输入各种信息的操作面板6。另外,主体2支承于多个支脚8上。
门3按照以底端为轴,可实现开闭的方式构成。在门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3A。图2表示从前方观看到的门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微波炉1的主视图。
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主体外壳5。在该主体外壳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室10。在加热室10的右侧面顶部,形成孔10A。检测通路部件40从加热室10的外侧,与孔10A连接。在加热室1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9。
图3表示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4表示沿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4,与孔10A连接的检测通路部件40具有开口,其呈该开口与孔10A连接的箱形状。另外,在该检测通路部件40中的,该箱形的底面,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7。该红外线传感器7开设有用于检查红外线的检测孔21。另外,在构成检测通路部件40的箱形的底面上,在与红外线传感器7的检测孔21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检测窗11。
上述红外线传感器7在加热室10的内部具有视野。该红外线传感器7在加热室10的沿横向摆动角度θ,沿进深方向摆动角度α,由此,视野700覆盖加热室10的整个底面。
在外装部4的内部,按照与加热室10的右下邻接的方式,设置有磁控管12。另外,在加热室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磁控管12和主体外壳5的底部的波导管19。该磁控管12具有位于波导管19的内部的磁控管天线12A。该磁控管12从磁控管天线12A发射微波,该微波通过波导管19供给加热室10。
在主体外壳5的底面5X与底板9之间,设置有旋转天线15。在波导管19的下方,设置有天线驱动箱16,该天线驱动箱16用于对旋转天线15的旋转等的移动进行控制。旋转天线15通过轴15A,与天线驱动箱16连接。设置安装部件15B,以便将轴15A安装于主体外壳5上。由于该原因,旋转天线15通过安装部件15B和轴15A,以可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外壳5上。另外,轴15A具有以微波方式将波导管19与加热室10连接的作用。
在底板9的外周,设置有硅体99。由于有该硅体99,底板9的外周实现密封。
在加热室10的内部,在底板9上放置食品。由磁控管12振荡而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管19,通过旋转天线15扩散,同时供给加热室10的内部。由此,对底板9上的食品进行加热。
另外,在加热室10的后方,设置有加热组件130。在该加热组件130中,收纳有后面将要描述的加热器13以及风扇,该风扇用于有效地将加热器13所发出的热量传送到加热室10的内部。
下面参照附图5,对微波炉1中的底板9的组成进行具体描述。图5为底板9的俯视图。
底板9由透明的玻璃构成,对其表面,进行印刷。在图5中,在底板9中的进行了印刷的部分,划有斜线。更具体地说,通过在底板9的中间,呈圆状进行黑色涂敷,形成印刷部9A。另外,在印刷部9A的外周部,设置有没有印刷的、作为环形状的区域的透明部9B。此外,通过在透明部9B的外侧,进行黑色涂敷,形成印刷部9C。底板9通过象上述那样进行印刷,可隐蔽在加热室10中为了安装旋转天线15而设置的安装部件15B等的,与烹饪没有直接关系的刺眼部件。即,在微波炉中,底板的中间部的印刷在从底板中间稍稍(10mm)靠前方处进行。由此,可更加有效地、良好地将底板中间的天线安装部避开用户的视野。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该情况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
图6为从前上方观看到的微波炉1中的门3处于打开状态,将底板9拆下后主体外壳5的底面的图。另外,图7为从前上方观看到的、安装有底板9的状态的,加热室10的底面的图。另外,在图7中,在底板9上的进行了印刷的部分,划有斜线。
首先,参照图6,旋转天线15呈在多个部位,将圆形的板实现贯通的形状。该旋转天线15的中间部之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该旋转天线15与轴15A的垫片15C。该旋转天线15以该垫片15C为中心,在水平面上旋转。
在主体外壳5的底面5X上,形成有凹部5A。另外,在该凹部5A的外周,形成有与底板9的外周部分(位于底板9的最外侧的宽度2~3cm的部分)相对应的底板支承部5B。该底板支承部5B比主体外壳5中的,位于该底板支承部5B的外侧的角部5C,低于底板9的厚度。由此,如果按照与底板支承部5B相对应的方式安装该外周部分,则底板9与角部5C构成同一平面。
旋转天线15安装于凹部5A的基本中间处。在用户拆下底板9的状态观看加热室10的场合,便看到旋转天线15、安装部件15B、垫片15C等。另外,在该场合,对于位于凹部5A的外周部的排水孔板料的接缝以及安装于该接缝处的多个螺钉等,用户均看到。
下面参照图7,在加热室10的底面,安装有底板9,由此,从加热室10的内部,安装部件15B、垫片15C、凹部5A外周的板料的接缝以及该接缝的多个螺钉由印刷部9A,9C遮挡,无法看到。另外,即使在安装底板9的情况下,仍可从加热室10的内部,通过透明部9B,看到旋转天线15的外周部分。在旋转天线15中,为印刷部15A遮挡而看不到的部分为从距旋转天线15的中心,具有该旋转天线15的半径的一半的半径的圆内所包含的部分。另外,在图7中,透明部9B的外周圆通过使其中心从天线安装部前移10mm,在用户的视野中,基本与旋转天线15的外周相一致。
在以上描述的微波炉1中,在底板9上,设置有透明部9B 。因此,可从加热室10的内部,看到旋转天线15的旋转的样子。由此,在旋转天线15因故障等,处于在应旋转时停止的状态的场合,可在早期发现该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中,由于旋转天线15设置于加热室10的下方,故在位于加热室10的底部的底板9上,设置透明部9B 。另外,如果为旋转天线15设置于加热室10的侧方这样的场合,则同样可通过辨认旋转天线15的旋转这样的具有透明的部分的板体,构成加热室10的侧方。
另外,在这样的,于加热室10的底面上,设置有旋转天线15的类型的微波炉1中,即使在不通过转台等使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移动的情况下,在磁控管12的加热烹饪中,仍可以某种程度避免加热不均匀。即,在这样的微波炉1中,不必具有设置于市场上销售的微波炉的加热室中那样的转台。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不能够看到在加热室内旋转的部件,故考虑具有是否充分地进行烹饪这样的不安感的情况。另外,在微波炉1中,可通过透明部9B,辨认旋转天线15的旋转,由此,可使用户获得在加热室10的内部,具有在烹饪中旋转的部件的安心感。
另外,在底板9的局部进行遮眼用的印刷。于是,在进行烹饪时,可使刺眼部件避开用户的视野。
此外,最好,底板9上的印刷在微波炉1中比安装于凹部5A上的打算隐蔽的部件的正上方稍稍(10mm)朝向前方处进行。象这样,将打算隐蔽的部件与用于隐蔽它的底板9上的印刷错开的目的在于从加热室10的前方看到底板9。即,通过象这样,使打算隐蔽的部件与底板9上的印刷的垂直方向的位置稍稍错开,可更加确实地使该印刷与该部件相对应。
底板9象上述那样,通过透明板构成。其材料最好为耐热强度高、耐热冲击性强、介电损耗小,并且强度高的材料。其原因在于:如果耐热温度不高,则在对食品进行加热的场合,具有底板9破坏的危险。
另外,采用该材料的原因在于:如果耐热冲击性不强,则在因某食品的加热,底板9处于高温状态时,如果为了对下一食品进行加热,将冷的食品放置于底板9上,具有底板9破坏的危险。另外,热冲击性是指通过比如,借助炉等对某物质进行加热后,放入冷水中而计算的值进行评价的性质。该性质意味着比如,在后面将要描述的表1中,在热冲击为100℃的场合,在加热到110℃的温度后,即使放入到10℃的水中,仍不破坏的情况。
此外,采用该材料的原因在于:如果介电损耗高,则底板9吸收磁控管12振荡而产生的微波,加热效率降低。
还有,采用该材料的原因在于:如果强度低,则在将食品放置于底板9上时,具有底板9破坏的危险。
再有,上述的底板9所要求的特性即使在下述场合,仍以相同方式求出,该下述场合指旋转天线设置于加热室的底面侧以外(顶面侧、侧方等),与底板9相对应的板体按照覆盖旋转天线的方式设置。即,其原因在于:对于耐热温度、热冲击,还考虑构成加热对象的食品因沸腾、用户的操作,飞散到加热室的侧面等处的情况。另外的原因在于对于介电损耗,如果位于加热室内部,在底面,在侧面,在顶面,均吸收微波。此外的原因在于同样对于强度,考虑因用户的操作,食品的容器等与加热室的侧面等碰撞的情况。
另外,作为满足上述的特性这样的材料,例举有硼硅酸玻璃。在硼硅酸玻璃中,特别是最好经过强化处理的材料。在这里,在表1中,作为经强化处理的硼硅酸玻璃的实例,例举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强化玻璃和テンパツクスフロ—ト(注册商标)强化玻璃的特性。此外,在表1中,还例举了经强化处理的碳酸钠玻璃、ネオセラム和コ—ジライト的特性。另外,在市场上销售的电磁烹饪器中,ネオセラム,コ—ジライト用作放置锅的板,其是不透明的。因此,很难说用作微波炉1的底板9。
表1
Figure C20031011300800161
参照表1,作为硼硅酸玻璃的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强化玻璃和テンパツクスフロ—ト(注册商标)强化玻璃的强度(抗弯强度)与ネオセラム、コ—ジライト相匹配。此外,对于介电损耗,其值大大低于ネオセラム,也低于コ—ジライト。
另外,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强化玻璃、テンパツクスフロ—ト(注册商标)强化玻璃的强度(抗弯强度)与作为透明的玻璃的经强化处理的碳酸钠玻璃相同。另外,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强化玻璃、テンパツクスフロ—ト(注册商标)强化玻璃相对经强化处理的碳酸钠玻璃分别具有40℃或30℃的耐热温度高,对于热冲击性,分别具有84℃或60℃的较高值。另外,在表1中,没有记载经强化处理的碳酸钠玻璃的介电损耗的值,但是,可大致将其视为100×10-4。即,パイレツクス(注册商标)强化玻璃、テンパツクスフロ—ト(注册商标)强化玻璃相对经强化处理的碳酸钠玻璃,具有很低的介电损耗。
根据上面所述,作为底板9的材料,最好采用硼硅酸玻璃,其中特别是最好采用经强化处理的玻璃。
此外,对底板9的一侧的表面进行印刷。一般,如果对板状的物的一侧表面进行印刷,则墨进入位于进行了印刷的面的表面的细微的龟状裂缝中,渗透到内部。为此,如果作用有来自印刷内面的力,由于该力沿龟裂扩展的方向作用,故强度较弱。下面参照图8,对该情况进行更加具体地描述。图8为沿图5中的VIII-VII线的剖视图。
底板9具有进行了印刷的印刷面9D以及位于其内侧的内面9E。在印刷面9D上,涂敷墨90。另外,此时,来自内面9E的冲击的强度相对在印刷面9D上未涂敷墨90的状态降低。
另外,由于在印刷面9D上,按照图5所示的那样的图案,进行印刷,即,由于在其表面上,存在涂敷墨90的部位和没有涂敷墨的部位,故与内面9E相比较,表面的凹凸的差较大。
在底板9象图2等所示的那样,安装于加热室10的内部的场合,如果其印刷面9D也可向上地安装,则还可向下地安装。在前者的场合,印刷面9D与食品接触,在后者的场合,内面9E与食品接触。
此外,如果按照印刷面9D与食品接触的方式安装底板9,则具有可确保在微波炉1中,与食品接触的面的强度的优点。另外,在此场合,由于在与食品接触的面上具有凹凸部,故还具有食品难于在底板9上滑动,从而安全的优点。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内面9E与食品接触的方式安装底板9,由于在微波炉1中,在放置食品的面上,凹凸部少,故具有容易对该面进行清扫,从而卫生的优点。
还有,最好对底板9中的、放置食品的面进行表面粗糙这样的加工,以便食品难于在底板9上滑动。作为这样的加工方法,比如,考虑采用通过辊,对底板9的材料进行延展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底板9的表面上带有辊痕迹。通过该辊痕迹,底板9的表面变得粗糙。
图9为辐射天线15的俯视图。在该辐射天线15中,形成有使轴15A穿过的孔15X与开口15P,15Q,15R。在图9中,开口15Q与孔15X的最短线路由线L1表示,开口15R与孔15X的最短线路由线L2表示。线L1和线L2的长度分别为45mm。
下面对辐射天线15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图10为辐射天线15的透视图。象从图10知道的那样,辐射天线15具有弯曲的结构。图11表示与弯曲的线一起描述的辐射天线15的俯视图。另外,图12表示从图11的箭头XII看到的侧视图。
辐射天线15分别在线1501,1503,1505,1508,1510,1512处,按照远离中心的孔15X的一方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另外,辐射天线15分别在相对孔15X,位于这些线的外侧的线1502,1504,1506,1507,1509,1511,按照远离中心的孔15X的一方返回到原始的平面的方式弯曲。由于在线1501~1512处,象上述那样弯曲,故辐射天线15具有位于相同标高位置的平面151,152以及位于比平面151,152低的位置的平面154,155。另外,辐射天线15在线1515处呈凸状弯折,在线1514处呈凹状弯折,另外,在线1513处,呈凸状弯折。由此,辐射天线15还具有由线1515和线1514夹持的平面156以及由线1514和线153夹持的平面153。
下面对设置于天线驱动箱16的内部的,驱动辐射天线15的机构进行描述。图13为天线驱动箱16和其附近的部件的透视图。在该天线驱动箱16中,装载台61覆盖其顶部。轴15A按照穿过装载台61的方式立起。另外,在装载台61上,在波导管19的下方,设置有天线旋转电动机34和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虽然关于这一点,在图3中省略。该天线旋转电动机34为在使辐射天线15在水平面上旋转时对其驱动的电动机。上述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为在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时使其驱动的电动机。
在天线驱动箱16的内部,在装载台61的下方,收纳有具有天线检测开关36的各种部件。图14表示从图13中,省略了装载台61的场合的图。另外,图15表示装配有天线驱动箱16、装载台61、天线旋转电动机34、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和辐射天线15的场合的分解透视图。
在天线驱动箱16的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多个齿轮62~69。
伴随天线旋转电动机34的驱动,与该电动机连接的齿轮66旋转。如果齿轮66旋转,则与齿轮66啮合的齿轮68旋转。如果齿轮68旋转,则与齿轮68成一体形成的齿轮67旋转。如果齿轮67旋转,则与齿轮67啮合的齿轮69旋转。如果齿轮69旋转,则安装于齿轮69上的轴15A旋转。伴随轴15A的旋转,辐射天线15旋转。
安装于齿轮65的顶部上的旋转部件70呈椭圆形的筒状,其外缘部的高度不是一定的,其根据部位而变化。另外,轴15A通过旋转部件70的外缘部,从下方支承。
伴随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与该电动机连接的齿轮62旋转。如果齿轮62旋转,则与该齿轮62啮合的齿轮63旋转。如果齿轮63旋转,则与齿轮63形成一体的齿轮64旋转。如果齿轮64旋转,则与齿轮64啮合的齿轮65旋转。如果齿轮65旋转,则旋转部件70旋转。如果旋转部件70旋转,则支承旋转部件70的轴15A的部分的高度不同。
如果支承旋转部件70中的轴15A的部分的高度变化,则与此相对应,旋转天线15的高度也变化。具体来说,如果支承旋转部件70中的轴15A的部分的高度变化,则象图16所示的那样,比如,位于图3所示的那样位置的旋转天线15位于较高的位置。在微波炉1中,如果旋转部件70连续地旋转,则在此期间,辐射天线15的高度位置也连续地变化。
另外,在旋转天线15中,象参照图9所描述的那样,开口15Q,15R的端部位于通过线L1,L2和与轴15A连接的孔15X连接的位置。另外,在图3所示的状态的微波炉1中,如果通过磁控管12振荡而产生的微波的波长由λ表示,n表示整数,则轴15A中的微波传播的距离与线L1或线L2的长度的总和X由下述的公式(1)表示。
X=2n×λ/2                …(1)
此外,在图3所示的状态,辐射天线15与主体外壳5的底面5X之间的距离较短,辐射天线15与底面5X之间的空间的阻抗较低。由此,传播到辐射天线15的微波的从该辐射天线15的外缘部分,向加热室10的传播受到抑制,代替该方式,大量的微波从线L1,L2与开15Q,15R的交点附近(由图11中的区域15M,15N表示的区域),朝向加热室10传播。另外,在图3所示的状态,主体外壳5的底面5X与平面151,152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15mm,与平面154,155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10mm。
另一方面,在图16所示的状态,辐射天线15位于图3所示的状态的上方5mm处。即,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主体外壳5的底面5X与平面151,152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20mm,与平面154,155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15mm。另外,在图16所示的状态,底面5X与辐射天线15之间的空间的阻抗高于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在传播到辐射天线15的微波从该辐射天线15的各端部,朝向加热室10传播。
即,在微波炉1中,在微波局部地供给到加热室10的场合,按照位于图3所示的高度的方式对辐射天线15进行控制,在微波供给整个加热室10的场合,按照位于图16所示的高度的方式对辐射天线15进行控制。
还有,辐射天线15的高度依赖于轴15A支承于旋转部件70上的高度。另外,轴15A支承于旋转部件70上的高度依赖于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停止位置。另外,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停止位置根据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而控制。图17表示天线驱动箱16内的旋转部件70与天线检测开关36的俯视图。
旋转部件70从上方看呈椭圆状,其以中心70X为中心而旋转。通过按压按钮36A,天线检测开关36输出检测输出。
在图17中,旋转的停止位置不同的旋转部件70分别由实线和点划线表示。象由此知道的那样,伴随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停止位置,按钮36A受到旋转部件70的按压,或不受到其按压。于是,在微波炉1中,通过按压按钮36A,可辨别旋转部件70的旋转位置为特定的位置。另外,通过对从按压按钮36A到使旋转部件70的旋转停止的时间进行控制,可对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停止位置进行控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当旋转部件70旋转,辐射暗转位于假定使用频率较高的预定的规定位置时,即,当在本实施例中,辐射天线15位于最下方时,旋转部件70与不按压天线检测开关36的按钮36A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这样的方案,由于在等待时,力不偏置作用于天线检测开关36的按钮36A上,而仅仅在必要时偏置作用,故可延长天线检测开关36的寿命。
图18为微波炉1的控制方框图。该微波炉1具有从总体上对该微波炉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30。该控制电路30具有微型计算机300和用于记录适合信息的存储器301。
控制电路30从操作面板6、红外线传感器7以及天线检测开关36,输入各种信息。另外,控制电路30根据已输入的信息等,对磁控管风扇电动机31、室内灯32、微波振荡电路33、天线旋转电动机34、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以及显示部60的动作进行控制。该磁控管风扇电动机31为用于对磁控管12进行冷却的风扇。该室内灯32为对加热室10的内部进行照明的电灯。上述微波振荡电路33为用于使微波在磁控管12中振荡的电路。显示部60设置于操作面板6上,显示适合信息。
图19为在微波炉1中,从接通电源到加热烹饪期间,控制电路30所进行的备用处理的流程图。
如果在微波炉1中接通电源,则控制电路30首先在步骤S1(在下面,省略“步骤”两字),连续地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由此,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
接着,在S2,控制电路30检查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
然后,在S3,控制电路30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N变为OFF。另外,天线开关36在对按钮36A进行按压的期间,将ON的检测输出发送给控制电路30,在解除上述按压时,将OFF的检测输出发送给控制电路30。接着,如果在S3,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在S4,进行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在S6,进行处理。
在S4,通过使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停止,使辐射天线1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停止。接着,在S5,使微波炉1处于动作备用状态,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6,控制电路30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FF变为ON。接着,如果在S6,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返回到S2的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则转到S7,进行处理。
在S7,控制电路30判断在微波炉1中从接通电源后,是否经过10秒。接着,如果经过10秒,则转到S8,进行处理,另外,如果没有经过10秒,则处理返回到S2。
在S8,控制电路30使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停止。接着,在S9,通报尽管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天线检测开关36仍未正常地检测到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情况,结束处理。另外,在此场合的通报中,也可使显示部60进行特定的显示,还可在微波炉1中设置声音电路,输出特定的声音。
通过采用图19而描述的备用处理,在微波炉1中,在进行加热烹饪之前,检查辐射天线的标高位置的变化是否正常地进行,即,微波的供给方式的变化在加热室10的内部是否正常地进行,接着,如果具有异常,则通报该情况。
图20为在对加热室10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时,控制电路30所进行的加热烹饪处理的流程图。
在微波炉1处于备用状态时,如果在操作面板6上,进行用于开始加热的操作,则控制电路30在SA1,按照该操作,进行各种设定,通过运转指示(设置于操作面板6上的开始按钮的操作),使磁控管12的微波的振荡开始,开始加热动作。
接着,控制电路30在SA2,使磁控管12的微波的振荡停止,以便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
然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3,通过使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驱动,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
之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4,检查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
接着,该控制电路30在SA5,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FF变为ON。接着,如果在SA5,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6,进行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4,进行处理。
在SA6,该控制电路30通过使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停止,停止辐射天线1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然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7,再次开始在磁控管12中,进行微波的振荡。
之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8,判断即使在停止微波的加热的情况下,是否良好。该判断具体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为:判断是否按照在操作面板6等上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微波的加热,或通过红外线传感器7检测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温度。接着,如果判断即使在停止加热,仍良好,则在SA9,进行处理。
在SA9,该控制电路30停止在磁控管12中进行微波的振荡。
接着,该控制电路30在SA10,使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驱动,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
然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11,检查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
之后,该控制电路30在SA12,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N变为OFF。接着,如果SA12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3,进行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8,进行处理。
在SA13,该控制电路30停止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使辐射天线15停止,结束加热烹饪处理。
另一方面,在SA18,该控制电路30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FF变为ON。接着,如果SA18,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1,进行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9进行处理。
在SA19,该控制电路30判断从在SA3,开始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起,是否经过10秒。接着,如果经过10秒,则转到SA20,进行处理,如果尚未经过10秒,则返回到SA11的处理。
在SA20,该控制电路30进行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停止和加热动作的中止用的处理。
接着,在SA21,该控制电路30通报尽管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天线检测开关36仍未正常地检测到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情况,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SA14,该控制电路30判断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是否从OFF变为ON。接着,如果在SA14,判断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返回到SA14,进行处理,如果判断未获得这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则转到SA15,进行处理。
在SA15,控制电路30判断从在SA3,开始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起,是否经过10秒。接着,如果经过10秒,则转到SA16,进行处理,如果尚未经过10秒,则返回到SA4的处理。
在SA16,该控制电路30进行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停止和加热动作的中止用的处理。
接着,在SA17,该控制电路30通报尽管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天线检测开关36仍未正常地检测到旋转部件70的旋转的情况,结束处理。
在上面描述的本实施例的加热烹饪处理中,尽管以规定时间(10秒)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但是,在从天线检测开关36,未获得期待的检测信号的场合,停止磁控管12的驱动,另外,通报异常。
另外,在以上描述的加热烹饪处理中,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驱动时,即,在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停止磁控管12的运转。由此,在伴随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在加热室10内的微波的供给方式发生变化时,停止向加热室10供给微波。
此外,在以上描述的加热烹饪处理中,进行微波的加热时的辐射天线1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按照在SA1接收到的在操作面板6上进行的设定确定、控制。比如,在相对操作面板6,输入进行应向整个加热室10供给微波的烹饪菜单的场合,在于SA6,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停止时,从在于S5获得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起,为了使辐射天线15处于图16所示的状态而预定的时刻,停止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另外,在相对操作面板6,输入进行应局部地供给微波的烹饪菜单的场合,在于SA6停止辐射天线1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时,从在S5获得天线检测开关36的检测输出起,为了使辐射天线15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而预定的时刻,停止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
此外,即使在为了结束加热烹饪,在SA9,停止磁控管12的驱动后,通过SA10~S13,SA18,S19的处理,使辐射天线15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这里,最好使辐射天线15移动到图3或图16所示的位置中的,针对到目前的微波炉1中的加热烹饪而进行控制的次数较多的一方的位置。由此,对于辐射天线15,由于到下次的加热烹饪的等待位置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位置,故可简化微波炉1中的辐射天线15的移动控制。另外,在这样的场合,在加热烹饪处理中,每当开始加热时,确认辐射天线15的标高位置,不必使其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场合,也可进行不驱动天线上下驱动电动机35这样的控制。
另外,在上面描述的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中,通过象图3,或图16所示的那样,对辐射天线1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使相对加热室10的微波的供给方式变化。在下面,对这样的辐射天线的位置的控制的效果进行具体描述。
表2表示象图21所示的那样,沿上下叠置于加热室10的内部的2个烧杯101,102内的水(100cc)的,进行了40秒的加热时的上升温度。另外,该烧杯101,102的形状是相同的,在烧杯101,102之间,设置有使微波透过的树脂制的板100。图22表示设置于加热室10内的状态的烧杯101,102和板100的透视图。另外,此场合的加热按照磁控管12的输出为1000W的方式进行。另外,表2中的“天线位置:上”指辐射天线15处于图16所示的状态,“天线位置:下”指辐射天线15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
                            表2
水负荷(上层) 水负荷(下层)   温度差(下层—上层)
  天线位置:上   19.8deg   22.2deg   2.4deg
  天线位置:下   19.1deg   28.9deg   9.8deg
参照表2,在天线位置为“上”的场合,如果供给微波,则设置于上层的烧杯101内的水的温度上升19.8degree,设置于下层的烧杯102内的水的温度上升22.2degree。即,下层的烧杯102内的水的上升温度比上层的烧杯101内的水的上升温度,高出2.4degree。
另一方面,在天线位置为“下”的场合,如果供给微波,则设置于上层的烧杯101内的水的温度上升19.1degree,设置于下层的烧杯102内的水的温度上升28.9degree。即,下层的烧杯102内的水的上升温度比上层的烧杯101内的水的上升温度,高出9.8degree。
即,在天线位置为“下”的场合,与天线位置为“上”的场合相比较,可从下方的部分,更加集中地对设置于加热室10内的食品进行加热。另外,在天线位置为“上”的场合,与天线位置为“下”的场合相比较,可沿加热室10内的特别是沿上下方向从整体上无遗漏地对食品进行加热。
另外,在上面描述的本实施例中,在微波炉1中,辐射天线15按照设置于被加热物的下方,可改变与主体外壳5的底面5X的距离的方式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比如,辐射天线15也可按照象与加热室10的侧面对置那样设置,与该侧面的距离可改变的方式构成。即使在象这样,设置辐射天线15的情况下,在微波炉1中,既可局部地也可从整体上向加热室10的内部供给微波。
应考虑到此次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的方面是示例性的,其不是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面的描述,而由权利要求表示,其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换形式。

Claims (13)

1.一种微波炉,该微波炉包括:
收纳食品的加热室;
使微波振荡的磁控管;
辐射天线,该辐射天线设置于该加热室的内部,以便在上述加热室的内部,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
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的天线移动部;
上述辐射天线包括与上述加热室的底面对置的第1面,及和该底面对置的、比上述第1面更靠近上述底面侧的第2面;
上述第1面中形成有开口;
上述天线移动部可通过改变相对上述底面的距离,使上述辐射天线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1位置,从上述开口,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在该第2位置,从上述辐射天线中的第1面和第2面的端部,辐射上述磁控管振荡而产生的微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移动部使上述辐射天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使上述辐射天线在上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时,在使该辐射天线旋转的同时使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开始使微波振荡之前,按照规定的方式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的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预定的规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开关,该开关对应上述辐射天线的位置,切换接通/断开状态,在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实现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移动部仅仅使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次数存储部,该次数存储部存储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的次数和停止于上述第2位置的次数;
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微波炉中接通电源时,将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中的、上述次数存储部存储次数多的一个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次数存储部,该次数存储部存储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的次数和停止于上述第2位置的次数;
上述天线移动部在上述磁控管的动作结束之后,将上述辐射天线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中的、上述次数存储部存储次数多的一个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天线位置检测部,该天线位置检测部检测上述辐射天线位于上述第1位置或上述第2位置;
上述天线移动部在尽管以规定时间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仍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场合,使上述辐射天线的移动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对上述磁控管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磁控管控制部;
上述磁控管控制部在尽管上述天线移动部以规定时间使上述辐射天线移动,仍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场合,使上述磁控管的微波的振荡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通报部,该通报部在因未获得上述天线位置检测部的检测输出,上述天线移动部使上述辐射天线的移动停止时,通报该情况。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对上述磁控管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磁控管控制部;
上述磁控管控制部以上述辐射天线处于停止于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状态为条件,使微波在上述磁控管中振荡。
CNB2003101130080A 2002-12-27 2003-12-24 微波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3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0661/02 2002-12-27
JP380661/2002 2002-12-27
JP2002380661A JP4024145B2 (ja) 2002-12-27 2002-12-27 電子レン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2106A CN1512106A (zh) 2004-07-14
CN1271374C true CN1271374C (zh) 2006-08-23

Family

ID=32463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30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374C (zh) 2002-12-27 2003-12-24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12443B2 (zh)
EP (1) EP1434466B1 (zh)
JP (1) JP4024145B2 (zh)
KR (1) KR100569257B1 (zh)
CN (1) CN1271374C (zh)
AT (1) ATE298187T1 (zh)
DE (1) DE6030085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2623B1 (en) * 2005-04-12 2010-11-17 Th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lc Cooking appliance
KR101309251B1 (ko) 2006-02-21 2013-09-16 고지 리미티드 전자기 가열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 가열방법
US8839527B2 (en) 2006-02-21 2014-09-23 Goji Limited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for use therewith
US10674570B2 (en) 2006-02-21 2020-06-02 Goji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energy
US8653482B2 (en) 2006-02-21 2014-02-18 Goji Limited RF controlled freezing
JP5116260B2 (ja) * 2006-06-19 2013-0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4807187B2 (ja) * 2006-08-30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08190752A (ja) * 2007-02-02 200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周波加熱装置
EP2127481A1 (en) 2007-02-21 2009-12-02 RF Dynamics Ltd. Rf controlled freezing
JP4809280B2 (ja) * 2007-04-09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194561B2 (ja) * 2007-05-28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IL184672A (en) 2007-07-17 2012-10-31 Eran Ben-Shmu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electromagnetic energy on a remotely-located object
US9131543B2 (en) 2007-08-30 2015-09-08 Goji Limited Dynamic impedance matching in RF resonator cavity
WO2010052724A2 (en) 2008-11-10 2010-05-14 Rf Dynamics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using rf energy
KR101663449B1 (ko) 2009-11-10 2016-10-06 고지 엘티디. 에너지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04288B (zh) 2010-05-03 2015-12-16 高知有限公司 模态分析
PL2393340T3 (pl) 2010-06-04 2015-12-31 Whirlpool Co Urządzenie do podgrzewania mikrofalowego z obrotową anteną oraz jego sposób
JP5641895B2 (ja) * 2010-11-17 2014-12-17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WO2013145534A1 (ja) * 2012-03-26 2013-10-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591619B (zh) * 2012-08-16 2016-03-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DE112015003208T5 (de) * 2014-07-10 2017-03-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krowellen-Heizvorrichtung
CN104676674A (zh) * 2014-07-29 2015-06-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其激励器、波导
US11229095B2 (en) * 2014-12-17 2022-01-18 Campbell Soup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wave food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s
JP6461656B2 (ja) * 2015-03-16 2019-01-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04819491A (zh) * 2015-03-20 2015-08-05 苏州市灵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炉底盘玻璃
JP2018022428A (ja) * 2016-08-05 2018-02-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タグ読取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383183B2 (en) * 2016-12-05 2019-08-13 Hall Labs Llc Microwave oven with oscillating magnetr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5895A (en) 1980-02-19 1981-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ortex flow fan
US4327266A (en) * 1980-09-12 1982-04-27 Amana Refrigeration, Inc. Microwave ovens for uniform heating
DE3331432A1 (de) * 1982-08-31 1984-03-29 Bosch-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7000 Stuttgart Hochfrequenzheizgeraet
JPS60130094A (ja) 1983-12-15 1985-07-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US4642435A (en) * 1985-12-26 1987-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otating slot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icrowave oven
DE3811063A1 (de) * 1988-03-31 1989-10-19 Berstorff Gmbh Masch Hermann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erwaermen, pasteurisieren oder sterilisieren von lebensmitteln oder dergleichen
US5182426A (en) * 1991-12-17 1993-01-26 Raytheon Company Microwave oven having an improved antenna
FR2798549B1 (fr) * 1999-09-10 2002-01-11 Brandt Cooking Antenne pour four a micro ondes
JP2001244064A (ja) 2000-02-29 2001-09-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2106A (zh) 2004-07-14
KR20040060768A (ko) 2004-07-06
US6812443B2 (en) 2004-11-02
DE60300855D1 (de) 2005-07-21
KR100569257B1 (ko) 2006-04-10
EP1434466A1 (en) 2004-06-30
DE60300855T2 (de) 2006-05-11
US20040134905A1 (en) 2004-07-15
JP4024145B2 (ja) 2007-12-19
ATE298187T1 (de) 2005-07-15
EP1434466B1 (en) 2005-06-15
JP2004213976A (ja) 2004-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374C (zh) 微波炉
CN1272575C (zh) 微波炉
CN1201119C (zh) 微波炉
CN1201634C (zh) 高频加热器具
CN2619170Y (zh) 带有蒸汽发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CN1219999C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1942711A (zh) 烹调装置和烹调方法
CN1918433A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方法
CN1950645A (zh) 微波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950936A (zh) 搬运机械手以及搬运装置
CN1672467A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1883232A (zh) 加热烹饪器、烹饪器具及加热烹饪系统
JP2009156546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3042C (zh) 加热烹调装置
JP2009156545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77170C (zh) 烹调器
CN1165712C (zh) 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食品的温度的加热调理装置
CN1515131A (zh) 具有蒸汽发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JP2001153371A (ja) 電子レンジ
CN1243847C (zh) 等离子cvd装置
US8258436B2 (en) Heating device
CN1131963C (zh) 微波炉
EP2194326A1 (en) Heater usable with cook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oker
CN1165711C (zh) 微波炉
CN1143646C (zh) 加热烹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