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0127C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0127C
CN1270127C CNB001226282A CN00122628A CN1270127C CN 1270127 C CN1270127 C CN 1270127C CN B001226282 A CNB001226282 A CN B001226282A CN 00122628 A CN00122628 A CN 00122628A CN 1270127 C CN1270127 C CN 12701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visual field
heating object
infrared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226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4628A (zh
Inventor
古田和浩
加古英德
柿泽俊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4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1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1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47Method of operation or detail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related to the use of detectors or sensors
    • H05B6/645Method of operation or detail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related to the use of detectors or sensors using temperature sensors
    • H05B6/6455Method of operation or detail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related to the use of detectors or sensors using temperature sensors the sensors being infrared detectors

Abstract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室;加热手段;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根据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进行运算的运算手段;根据运算手段运算结果控制加热手段的动作的加热控制手段;运算手段构成为根据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自的起始温度检测值检测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将该检测出的起始温度分布和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各自的检测值进行比较之后,判别各个红外线感知手段是仅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还是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和背景温度、还是仅检测背景温度。根据温度运算手段计算的各视场温度正确掌握被加热物的各部分温度,控制被加热物的解冻加热。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连被加热物的端部都能一面正确地进行温度监视一面解冻加热。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微波对被加热物进行高频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已往,在利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被加热物温度以控制加热状态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红外线传感器的视场范围构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椭圆形,红外线传感器输出视场范围内温度分布的平均值,因此,不能正确地检测小于视场大小的部分的温度。
例如,像视场覆盖被加热物端部情况那样,若被加热物只进入视场一部分,则被加热物的温度要与背景温度平均,因而不能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缩小视场的大小,则能提高分辨力,能减小覆盖边界部分的概率,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将视场覆盖边界部分的概率减小到0,这种视场内的温度检测值仍然不正确。随着视场极度缩小,红外线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从而抗干扰性能差,相反还成为使检测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仅使用一个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情况下,由于想要使加热室内可检测范围宽一些,故不能缩小视场,从而难以提高检测精度。即使用多个元件可检测加热室内多处地方,这种情况下纵然能缩小各元件的视场,但仍然存在不能正确检测边界部分的问题。
在实际烹调时,例如在解冻加热中,由于被加热物本身烹调进行中的差异或物品加热不均匀,会使温度局部上升,会发生“烧煮”那样不当情况。这种烧煮多数发生在被加热物的端部部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至今在技术上不能正确地检测该温度上升,从而不能可靠地防止烧煮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已往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加热烹调器,它能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端部那样的边界部分的局部温度,也即,即使在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个视场中同时观测到被加热物和背景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的仅一部分被视场覆盖的端部部分的温度。
更具体而言,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在如边界部分那样同时观测到被加热物和背景的情况下,虽然检测温度随背景温度和视场内被加热物部分的占有率而变,但能检测背景温度、被加热物与背景的观测比率,从而能根据这些正确地计算被加热物的温度。
本发明第1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被加热物的加热室;将微波供给所述被加热物的加热手段;非接触检测所述加热室内多个被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根据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进行运算的运算手段;根据所述运算手段运算结果控制所述加热手段的动作的加热控制手段;所述运算手段根据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自的起始温度检测值检测所述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计算该起始温度分布中的最低基准温度和背景温度,将所述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多个被检测区域内的检测值和上述基准温度以及上述背景温度进行比较之后,将上述检测值为上述基准温度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被烹调物区域、将上述检测为上述背景温度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非烹调物区域、将上述检测值为上述基准温度和上述背景温度的中间值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被烹调物区域和非烹调物区域的边界,根据该判别结果控制所述加热手段。
在第1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测定对象判别手段检测所述加热室内起始温度分布,对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个测定视场判别:在该测定视场内是基本上直接检测到被加热物的情况(称为“直接可视视场”);或在测定视场内同时检测到被加热物和背景的情况(称为“边界视场”);还是在测定视场内基本上只检测到背景的情况(称为“背景视场”)。加热方法控制手段根据该测定对象判别手段的判别结果控制被加热物的加热方法。
本发明的第2方面是,在第1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还可具有:检测背景温度的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测定视场内直接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的温度检测值求出被加热物的计算温度,并求出在测定视场内同时检测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部分介入的被加热物部分的计算温度的被加热物温度计算手段;观测比率判别手段,根据所述温度运算手段计算的所述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由所述被加热物本身的温度计算值和所述背景的温度计算值判别同时观测到该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中该观测视场范围内所述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
本发明的第3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设置在所述红外线感知手段内检测本身温度用的本身温度检测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本发明的第4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还具备:设置在所述加热室内的箱内温度检测手段,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所述箱内温度检测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本发明的第5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将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中1个或多个设定成检测所述加热室内放置被加热物部分以外区域的温度的元件,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该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本发明的第6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视场范围排列在所述加热室内放置台上,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该放置台上最外周部视场范围中检测值的最大值,计算背景温度。
本发明的第7方面是,在第4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所述加热室门打开时所述箱内温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箱内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本发明的第8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重复多次进行所述温度的检测和判别。
本发明的第9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还包含有边界烹调物温度计算手段,根据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的判别结果,对同时观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的区域中的温度计算值进行修正,计算部分介于所述区域中的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
本发明的第10方面是,在第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判定由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获得的同时观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的观测视场范围内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属于预先设定的多个类中的哪一类,并利用为各个类所预先设定的加热方法进行加热烹调。
本发明的第11方面是,在第1或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所述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禁止自动解冻加热,或输出报警。
本发明的第12方面是,在第1或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所述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与通常自动解冻加热模式相比,减小了输入。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正视图及底视图。
图4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5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中加热室内红外线传感器的测定视场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中红外线传感器的直接可视视场、边界视场、背景视场的说明图。
图7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8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9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中红外线传感器的测定视场的其它设定例的说明图。
图10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1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2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3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4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5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6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7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8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9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20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21为上述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22为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23为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24为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25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中解冻加热控制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26为表示红外线传感器的测定视场的其它设定例的说明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加热烹调器;2-加热室;3-门;4-操作面板;5-显示窗;6-操作按钮;7-转台;8-红外线传感器;9-被加热物;10-盘;11-温度运算部;12-测定对象判别部;13-加热方法控制部;14-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1的外观图,图2表示其功能结构。图3表示红外线传感器的正视和底视图。
在加热烹调器1中,2为放入烹调对象物的加热室,3为加热室2的门,4为进行加热方法、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设定操作用的操作面板,具有数字显示窗5和操作按钮6。7为盛放被加热物并旋转的转台。8为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能够对加热室2内盛放在转台7上的被加热物9进行温度测定的位置处。这里,被加热物9以盛放在食品盘10上的状态放入加热室2内。
如图2详细表明的那样,加热控制部备有红外线传感器8、温度运算部11、测定对象判别部12、加热方法控制部13,还有磁控管(仅仅是微波炉的场合)或磁控管加上加热器(烤炉,即带烘烤的微波炉的场合)构成的加热装置14。它们可以是作为执行各自功能的程序装入1个或多个微型机芯片。而且还备有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数据。
图3及图4表示本实施形态使用的直线(linear)8元件结构的红外线传感器8(ハイマン公司)的形状和电路结构。红外线传感器8如图3所示那样,由透镜81和电子元器件,即传感器电路部分82构成。透镜81为了透过红外线,是用硅作成的凸透镜。
如图4所示,传感器电路部分82由将8个元件排成直线的热电元件83和对该热电元件83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84构成。而放大电路84具有:依次取出热电元件83的各个元件输出的多路开关85;接于该多路开关85输出的放大器86;检测基准温度的自身温度传感器87;该自身温度传感器87输出端的放大器88;基准电压设定器89;又一个多路开关810;输出电路811;振荡器812及控制单元813。
在传感器电路部分82中,热电元件83的8个元件的电压输出V如下:
(式1)
这里,V是输出电压,v是拟合系数,Tbb是被测定物(被加热物)的绝对温度,Tam是传感器的绝对温度。
而拟合系数v用校正温度时的黑体的温度Tc和输出电压Vc表达为:
(式2)
v = V c T c 4 - T am 4
最后,被测定物的温度Tbb表达为:
(式3)
T bb = V v + T am 4 4
如图5详细表明的那样,对红外线传感器8的直线排列的8个元件分别进行设定,用所有该8个元件形成沿直径方向横切加热室2内转台7的i1-i8的测定视场。因而,若转台7旋转1周,就能用该直线8元件的红外线传感器8检测到转台7全部区域的温度。例如,按照每360°旋转角度/m检测一次,作为整个转台7的检测可区分为元件i1-i8产生的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
温度运算部11对该红外线传感器8的8元件测定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计算各视场中温度并存入存储器,或对其进行更新。测定对象判别部12根据温度运算部11计算的各视场温度计算值,判别直接可视视场的温度、边界视场的温度、背景视场的温度,并将各视场的种类和其温度计算值输出给加热方法控制部13。
加热方法控制部13对从操作面板4输入的,例如“温火”、“解冻”、“解冻·温火”等加热方法设定被加热物的设定温度或加热时间,并根据测定对象判别部12输出的各视场的温度计算值确定加热装置14的加热方法,和进行其加热控制。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的动作。温度运算部11按照规定的运算处理对红外线传感器8的8个元件分别测得的温度检测信号求得温度计算值,并将它们输出给测定对象判别部12。
测定对象判别部12的动作如下。参照图5及图6,在红外线传感器8的8元件各个测定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中,按照被加热物9在转台7上的位置的不同组合,可分为下面3种视场。
(1)背景视场……像视场i1,i6,i7,i8那样完全没有覆盖被加热物9,是仅检测到背景温度的视场。
(2)直接可视视场……像视场i3,i4那样是整个视场覆盖被加热物9的视场。
(3)边界视场……像视场i2,i5那样是覆盖被加热物9和背景两者的视场。
其中,为加热控制所必要的温度信息是被加热物9部分的温度。在已往也是判别直接可视视场和背景视场,并用直接可视视场的温度计算值进行加热控制。但是,在已有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未考虑到边界视场的判别,不能正确地检测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只用背景温度和被加热物温度的平均后的温度值进行加热控制,故不能获得精确的加热结果。尤其是在解冻温火加热中冷冻后的被加热物局部发生烧煮那样的情况是在被加热物的端部,即边界视场所包含的部分,但在已有技术中,不能正确地检测上述那样局部易发生烧煮的边界视场内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
与此相反,本发明中能够利用测定对象判别部12判别它们是3种测定视场中哪个视场的检测温度,进而求得被加热物的温度计算值,并将该结果移送给加热方法控制部13。
加热方法控制部13根据测定对象判别部12求得的被加热物的温度计算值控制加热装置14,对被加热物加热到对应烹调方法的设定温度。
在第1实施形态中,测定对象判别部12确定边界视场,并按照下面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背景部分和被加热物部分的占有率。
首先,确定背景视场中温度Tbk。对于背景温度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内设的自身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作为背景温度。在稳定状态的加热烹调器1中,可以认为物品内各部分温度相同并为室温。因此,可用设置在红外线传感器8内用于温度校正的自身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作为背景温度。
在解冻加热情况下,加热方法控制部13为了计算开始最初阶段中被加热物的温度,利用操作面板4选择加热方法,按下起动按钮时,从温度运算部11获得加热室2内的起始温度分布,并将其中的最小值推定为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Tfini。解冻加加热时,被加热物9为冻结状态,理应比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室2内的温度(背景温度)低得多,因此,能简单、正确地掌握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
进而调用温度运算部11计算的相应视场ij(j是判别为边界视场的测定视场的编号;下面,为简化说明,只要不混乱,就用旋转角θk表示〔k=1~m被省略〕)中全部温度计算值Tjwhl。并按下式计算相应边界视场ij中被加热物9的占有率Sjf。
(式4)
Sjf = Tjwhl - Tbk Tfini - Tbk
由此,例如,设整个边界视场i5的温度计算值为T5whl=15℃,背景温度Tbk=25℃,被加热物起始温度Tfini=-5℃,则边界视场i5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S5f按下式计算。
(式5)
Sjf = Tjwhl - Tbk Tfini - Tbk
= 15 - 25 - 5 - 25 = - 10 - 30 = 1 3
由此,计算边界视场i5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S5f=1/3。
下面,在加热控制中,对于红外线传感器8检测的各测定视场i1-i8的温度检测值,将各背景视场ik、直接可视视场im相应的计算值就按其原来数值直接看作背景温度Tkbk、被加热物温度Tmf,而边界视场ij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Tjf按下式计算。
(式6)
Tjf = Tjwhl - tbk + Sjf · Tbk Sjf
其中,Tjwhl是测定时刻的整个边界视场ij中的温度计算值,Tbk是测定时刻的背景温度,并采用所述背景视场ik的温度计算值的平均值。
由此,例如,背景温度Tbk=25℃,边界视场ij的温度计算值Tjwhl=20℃,若假设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Sjf=1/3,则可按下式计算该边界视场ij中被加热物的温度Tjf。
(式7)
Tjf = Tjwhl - Tbk + Sjf · Tbk Sjf
= 20 - 25 + 1 3 · 25 1 3 = 10
也即能够判断,边界视场ij内的被加热物的温度从最初的-5℃加热到10℃。
这样一来,加热方法控制部13对红外线传感器8检测的温度检测信号计算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和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对它们进行温度管理,并控制加热装置14以进行指定的加热。
下面,用图7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的这种加热控制。以下是对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若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则根据指定的加热方法(这里,加热装置14中利用磁控管进行介质加热)开始按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加热(步骤S00),与此同时,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给温度运算部11。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输入温度运算部11(步骤S05)。在温度运算部11对元件i1-i8的各个温度信号进行温度计算,并求得各测定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的温度计算值。还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计算自身温度(基准温度)(步骤S10)。
测定对象判别部12接受该温度计算值,用上述方法判别直接可视视场、背景视场、边界视场(步骤S15~步骤S25)。也即,从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得到的温度计算值确定加热室2内的温度(起始背景温度)(步骤S15)。借助温度计算值中最低温度值确定被加热物9的温度(步骤S20)。然后,将表示接近该起始温度的视场判别为直接可视视场,将表示起始背景温度和被加热物起始温度的中间温度的视场判别为边界视场,并将i1θ1-i8θ1,…,i1θm-i8θm的温度计算值与各视场对应,将该判别结果移送到加热方法控制部13(步骤S25)。
加热方法控制部13,在根据测定对象判别部12的判别结果找出边界视场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推定各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占有率(步骤S30,S35)。此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
然后在解冻加热中,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继续周期性地进行加热室2内的温度测定(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着各个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同时还按照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继续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50)。
于是,如果上述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的任一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例如28℃(该设定温度虽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有可能发生局部烧煮的温度在30℃左右,因此考虑这些因素对温度加以设定),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5)。
在步骤S55即使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未达到烧煮防止温度,只要直接可视视场的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也会结束加热(步骤S60,S70)。或者未达到设定温度,只要定时器结束,就结束加热(步骤S65,S70)。
这样一来,在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上升到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为检测基准温度而内设的自身温度传感器87的检测温度作为加热室2内的起始背景温度,但也可如图5所示,利用热敏电阻那样的箱内温度传感器20的检测温度信号作为检测的起始背景温度,该热敏电阻为烘烤加热时直接测定箱内温度而设置的。
另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对红外线传感器8的元件i1-i8中的一个(这里取i1或i8)进行设定,使得能检测这样区域的温度,在该区域,假定无论怎样大小的被加热物9放入加热室2内的转台7上都不能对其进行检测,从而能将根据该元件i1或i8的温度检测信号求得的各测定视场i1θ1-i1θm或i8θ1-i8θm的温度计算值用作背景温度。
作为背景温度的检测方法,也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在图5中,转台7在加热中旋转,放置在其上的被加热物9也旋转。而红外线传感器8的元件i1-i8各个视场在加热室2内的绝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在转台7和被加热物9旋转1周期间,最外周元件i1的视场或元件i8的视场必定出现覆盖被加热物9的情况和覆盖背景的情况(一般不考虑覆盖全部转台7那样的被加热物9)。因而,在起始背景温度检测中,根据转台7旋转1周期间红外线传感器8最外周元件i1或i8检测的温度信号,取温度计算值中最大值,将其看作为背景温度。由此,特别是在解冻加热情况下,被加热物通常是被冷冻的,加热室2内的温度被认为不会是比被加热物低的冰点以下的温度,因此,采用最大温度值能获得正确的背景温度。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2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具有加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功能。
用图10及图11的流程图说明第2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动作。以下是对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若将加热烹调器1连接电源并接通,则起动该子程序(步骤S100)。然后用户为了解冻被加热物而打开门3,一旦该门3打开,红外线传感器8就开始检测温度,该温度检测信号输入到温度运算部11,温度运算部11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产生的温度检测信号求得温度计算值并加以保持(步骤S105,S110)。
当用户打开门3将被加热物9放在加热室2内的转台7上之后,就关好门3并从操作面板选择解冻加热,操作起动按钮。与此同时,加热烹调器1侧的加热方法控制部13设定加热方法,并按照设定的加热方法(这里,利用加热装置14中的磁控管进行介质加热),开始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加热(步骤S115~S125)。
一旦开始加热,就从上面检测到的门开时的温度分布求得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的温度计算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值确定为起始背景温度(步骤S130)。接着,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温度运算部11,温度运算部11对测定视场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进行温度计算运算,并求得测定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各个温度计算值(步骤S135,S140)。
加热方法控制部13利用温度计算值中最低温度值确定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步骤S145)。测定对象判别部12接受该温度计算值,以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的方法判别直接可视视场、背景视场、边界视场(步骤S150)。于是,将表示接近该起始温度的温度值的视场判别为直接可视视场,将表示起始背景温度与被加热物起始温度间的中间温度的视场判别为边界视场,并使i1-i8的温度计算值与各个视场对应,将该判别结果移交给加热方法控制部13(步骤S155)。
加热方法控制部13,在根据测定对象判别部12的判别结果找出边界视场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推定各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占有率(步骤S160)。此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S165)。
然后在解冻加热中,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继续周期性地进行加热室2内的温度测定(步骤S170),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着各个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同时还按照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继续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175)。
于是,若上述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的任一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就停止加热(步骤S180,S195)。
在步骤S180即使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未达到烧煮防止温度,只要直接可视视场的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烧煮防止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也会结束加热(步骤S185,S195)。或者未达到设定温度,只要定时器结束,就结束加热(步骤S190,S195)。
这样一来,在第2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上升到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为了确定起始背景温度,在电源接通后,当门开时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加热室2内的温度分布,并用该平均值作为起始背景温度,因此,能够利用用户想为解冻加热而打开门2将被加热物9放入加热室2内之前的加热室内的温度分布获得起始背景温度,并能正确地求得背景温度。
在该实施形态中确定起始背景温度方面,也可采用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的温度分布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3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具有确定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的功能。
也即,在加热中,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反复取得的温度分布数据确定多次边界视场并确定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进而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用于加热控制及防止烧煮控制。例如,在被加热物9按装入盘中的原有状态放入加热室2内的情况下,在加热起始阶段盘子的温度急速上升到接近背景温度,但水分多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大体未变。
但是,如果想由红外线传感器8的仅仅一次温度测定来确定边界视场内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则连冷却到与被加热物相同温度状态的盘子的部分也被看作被加热物的一部分,对占有率产生误识别。因此,在第3实施形态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所以在加热开始的起始阶段中多次进行视场判别和运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并将最后确定的数据用于以后的加热控制。
下面用图12及图13的流程图说明第3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动作。以下是对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00按下加热按钮后,根据步骤S05~S35所示的处理,即测定起始温度分布的处理,计算各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的温度,判别视场种类,决定边界视场,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一直到此为止的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然后,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第1次确定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后,在加热开始的起始阶段中按规定次数,例如5次重复步骤S05-S35,正确地进行边界视场的判别和确定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S37)。
之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在解冻加热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继续周期性地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加热室2内的温度(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各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同时用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不断地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50)。
于是,若上述任一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0)。
此外,在步骤S55即使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未达到烧煮防止温度,只要直接可视视场的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烧煮防止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也会结束加热(步骤S60,S70)。或者未达到设定温度,只要定时器结束,就结束加热(步骤S65,S70)。
这样一来,在第3实施形态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到达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在加热开始的起始阶段多次重复边界视场的判别和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占有率的确定处理,因此,即使在将放有被加热物的盘子原封不动地装入加热室2内开始加热的情况下,也能除去盘子部分确定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特别是,将被加热物9放在加热室2内的转台7上开始加热后,有时因转台7旋转而使被加热物9的端部与加热室2的内壁相碰,而发生其位置变化,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对最后稳定的姿态判别边界视场和确定其中的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故能正确地进行以后的加热控制。
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中,对于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也能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相同的方法,或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4实施形态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求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并将该比率分成有限个区段,例如,分成0~30%的区段(第1类),30~60%的区段(第2类),60%以上的区段(第3类),一律根据各自的占有率从边界视场的测定温度推定其中的被加热物9的温度。
下面用图14及图15的流程图说明第4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以下是对烹调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00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后,步骤S05~S35所示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然后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步骤S35求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后,判断该占有率是属于上述第1~第3类的哪一类(步骤S38)。
之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在解冻加热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继续周期性地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加热室2内的温度(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各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同时也用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不断地进行温度监视。但是,第4实施形态情况下,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计算是通过对每一类乘以一定系数进行的。例如,若是第1类,设定Sjrank=1/3的系数;第2类,Sjrank=1/2;第3类,Sjrank=1,若边界温度Tjwhl=20℃、背景温度Tbk=25℃,则用数学式8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为Tjf=15℃(步骤S52)。
(式8)
Tjf = Tjwhl - Tbk + Sjrand · Tbk Sjrank
= 20 - 25 + 1 2 · 25 1 2 = 15
然后,若上述任一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0)。
此外,在步骤S55即使直接可视视场的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未达到烧煮防止温度,只要直接可视视场的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烧煮防止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也会结束加热(步骤S60,S70)。或者未达到设定温度,只要定时器结束,就结束加热(步骤S65,S70)。
这样一来,在第4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到达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将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分成类,利用对应于各自的系数计算被加热物的温度,因此能减轻运算负担。
在该第4实施形态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在解冻加热中,被加热物的温度是在0℃以下还是在0℃以上,影响是很大的。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在0℃以下时,为结冰状态,对于磁控管的微波吸收小。而正好为0℃时,从固态变为液态要消耗能量,并保持温度为0℃不变。一旦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0℃时,冰则变为液体,对微波的吸收急速增大(约80倍以上)。因此,被加热物的一部分因加热不均匀等超过0℃时,由于其吸收微波强,越发助长加热的不均匀。
在已往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不能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端部的温度,因此不能有效地对0℃进行加热控制。但是在本发明中,能正确地测定包含背景和被加热物两者的视场、即边界视场中的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故能一面监视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一面对该0℃有效地进行加热控制。而第5实施形态的特点就是这种加热控制。
第5实施形态的结构虽与图1、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但其特点是,在解冻加热控制中可随被加热物的温度而改变加热强度。下面用图16及图17的流程图说明第5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以下是对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00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后,从步骤S05~S35所示处理,即测定起始温度分布的处理,至进行各视场i1-i8的温度计算、判别视场类别、决定边界视场、和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的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
此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起始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在解冻加热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周期地进行加热室2内的温度测定(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各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并用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不断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50)。
如果上述任一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时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0)。
此外,即使在步骤S55中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达不到防止烧煮温度,但只要直接可视视场中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防止烧煮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时也结束加热(步骤S60,S70)。相反达不到设定温度时进入步骤S63-1。
当进入步骤S61-1时,判断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的任一个最大值是否达到强制加热限制温度(这里,根据上述理由设定为0℃或比其有若干余量的1~5℃),当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未达到强制加热限制温度时,继续进行强加热(步骤S61-1-S61-2)。相反,若被加热物任一部分达到强制加热限制温度,就停止至此为止的强加热,转为小功率的加热(弱加热)(步骤S61-3)。
无论是强加热或是弱加热,到定时器结束前都回到步骤S40,继续进行上述步骤S40~S61-1或S61-2的加热控制。定时器一结束就结束加热(步骤S65,S70)。
这样一来,在第5实施形态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到达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在到达例如0℃的强加热限制温度之前进行强加热,一旦达到强加热限制温度就切换到弱加热,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能防止被加热物的加热不均匀,对各部分进行均匀的解冻加热。
在该第5实施形态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对于被加热物温度的计算,尤其是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计算,也可采用上述各实施形态的任一形态。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在被加热物各部分温度中最大值达到强制加热限制温度时中止强加热,但是也可采用求得的被加热物的平均温度,或用最小值,或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以代替该最大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在解冻加热中,由于被加热物的表面比内部解冻快,故在连续强加热进行解冻时会引起被加热物表面被解冻而内部未解冻的现象。因此,像已有技术那样设定“均匀”期间,使得在解冻加热中或降低加热中的输入,或切断输入,直到热量传导到被加热物的内部进行解冻为止。
但是,已有技术不知道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故将“均匀”温度设定得较高时,像上述第5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恐会出现微波集中于局部而发生烧煮的现象,如设定得不高,则相应地均匀解冻加热花费的时间长。
与此相反,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包括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在内能正确地测定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因而能将“均匀”用的温度设定得尽可能高。第6实施形态就是基于这种技术背景,其结构虽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但在加热控制方面具有如下所述特征。
下面,用图18及图19的流程图说明第6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以下是就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00按下加热按钮后,根据步骤S05~S35所示的处理,即从测定起始温度分布的处理起,然后计算各视场i1-i8的温度,判别视场种类,决定边界视场,直到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这些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
此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一般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在解冻加热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周期地进行加热室2内的温度测定(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各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并用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不断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50)。
如果上述任一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时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0)。
此外,即使在步骤S55中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达不到防止烧煮温度,但如果直接可视视场中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防止烧煮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时也结束加热(步骤S60,S70)。相反达不到设定温度时进入步骤S62-1。
一旦进入步骤S62-1,则包括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在内判断被加热物各部分温度中最大值是否达到最初的均匀分级温度Tst(例如,起始值设定为5℃,其后的分级温度也每级相差5℃),若未到达就继续进行通常的加热控制(步骤S62-1,S62-5)。然而,通过通常加热控制一旦达到最初的均匀分级温度Tst,就对加热装置14的输出通过逆变器进行控制使得均匀分级温度Tst保持一定时间,例如1~5分钟(步骤S62-1~S62-3)。然后,如果经过均匀加热控制的限定时间,就使均匀分级温度Tst上升上述的温度幅度,即5℃,再回到通常加热,对被加热物9加热(步骤S62-4,S62-5)。
于是,只要全部加热控制的定时器未结束,就回到步骤S40,重复上述步骤S40~S65的加热控制(步骤S65)。
由此,在第6实施形态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上升到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将均匀用的温度分级设定到尽可能高的值进行均匀加热,故对被加热物直到内部能进行均匀的解冻。
在该第6实施形态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另外,被加热物的温度计算,特别是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计算,可采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任一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当被加热物各部分温度中最大值达到均匀分级温度Tst时进行一定时间均匀加热,但也可采用被加热物的平均温度,或最小温度,或采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替代该最大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7实施形态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在达到加热目标温度之前重复进行控制,使得在加热功能中当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规定以上的温度差时临时减少或停止加热输出,等待温度差缩小,当温度差消失时重新开始加热。
下面用图20及图21的流程图说明第7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以下是对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按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00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后,从步骤S05~S35所示处理,即从测定起始温度分布的处理起,至进行各视场i1-i8的温度计算、判别视场类别、决定边界视场、和计算该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的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
此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继续根据所指定的一般加热方法进行加热控制(步骤S40)。在解冻加热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利用红外线传感器8周期地进行加热室2内的温度测定(步骤S45),加热方法控制部13监视各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9的温度,并用上述方法推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不断进行温度监视(步骤S50)。
如果上述任一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防止烧煮温度时就停止加热(步骤S55,S70)。
此外,即使在步骤S55中直接可视视场中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都达不到防止烧煮温度,但如果直接可视视场中某个被加热物温度或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推定温度达到比防止烧煮温度低的预先设定的温度时也结束加热(步骤S60,S70)。相反达不到设定温度时进入步骤S63-1。
一旦进入步骤S63-1,则包括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在内求出被加热物各部分温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并判断它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差的范围、例如3℃~10℃范围内。这就是判断被加热物的各部分是否被均匀加热。
在该步骤S63-1,若温度差进入一定范围,就认为进行了均匀加热,则继续通常的加热控制(步骤S63-4)。但是,若温度差未进入一定范围,则加热就不均匀,通过逆变器控制暂时减少加热输出或停止加热,等待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差进入上述范围(步骤S63-2,S63-3)。然后若温度差进入一定范围,就重新开始通常的加热(步骤S60,S63-1,S63-4)。
在一般加热中,只要整个加热控制定时器未结束计时,就回到步骤S40,并重复上述步骤S40-S65的加热控制(步骤S65)。
由此,在第7实施形态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对冷冻食品进行解冻加热时,能够一面由红外线传感器监视被加热物即食品各部分的温度使得局部不到达烧煮温度,一面进行解冻加热。而且,对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进行监视,当温度差不在一定范围内时进行加热控制,使得在温度差进入一定范围之前大大减少加热输出,或暂停加热,等待温度差的消失,之后按通常输出加热,因此,连被加热物内部都能均匀解冻。
在该第7实施形态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同样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被加热物的温度计算,特别是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计算,可采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任一方法。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8实施形态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具有观察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结果、禁止解冻加热并向用户报警的功能。
用图22的流程图说明该第8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下面是就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按下加热按钮的情况加以说明。
与图7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处理相同,若按下加热按钮,则根据指定的加热方法开始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的加热(步骤S00),与此同时,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到温度运算部11。另外,本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输入温度运算部11(步骤S05)。在温度运算部11对测定视场i1-i8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进行温度计算运算,求得各测定视场i1-i8的温度计算值。此外,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计算自身温度(基准温度)(步骤S10)。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自身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求得背景温度(步骤S15)。
加热方法控制部13将该起始背景温度与规定的上限值,例如120℃(此值是由红外线传感器8的耐热温度特性决定的值)进行比较,若检测到超过规定值的背景温度时,向用户输出所谓“‘加热室’温度过高,故不能用于解冻加热。请等待冷却后使用”的消息,或显示在操作面板4的显示窗5中(步骤S16-2),并强制中止加热(步骤S16-3)。
然而,在步骤S16-1的比较中,当起始背景温度低于规定值时,继续原来的解冻加热控制,与图7及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执行步骤S20~S70的处理。
由此,在用作烤炉后立即要用于解冻加热时,如果加热室2内的温度极高,就会强制中止解冻加热,从而红外线传感器8发生误动作,不能进行正确的温度测定,在第8实施形态中,能防止这种情况。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在强制中止的情况下向用户报警,这是以用户至上为目的考虑的,也可仅具有强制中止的功能,或相反仅具有向用户报警的功能。
在第8实施形态中,对于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相同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第9实施形态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具有观察起始温度的测定结果、与通常输出相比能减少解冻加热的输出的功能。进行解冻加热时,将冷冻被加热物放入加热室2内,若加热室2的温度已经是高温,就自然进行解冻,若按通常输出加热恐会加热过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与通常输出相比减少加热输出,通过这样能均匀地解冻加热。
用图23的流程图说明该第9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下面是就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加热起动按钮压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图7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处理相同,若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则根据指定的加热方法开始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的加热(步骤S00)。与此同时,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到温度运算部11。另外,本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输入温度运算部11(步骤S05)。在温度运算部11对测定视场i1-i8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进行温度计算运算,求得各测定视场i1θ1-i8θ1,…,i1θm-i8θm的温度计算值。此外,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计算自身温度(基准温度)(步骤S10)。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自身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求得背景温度(步骤S15)。
然后,加热方法控制部13将该起始背景温度与规定值、例如50℃进行比较,若检测到背景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则将加热输出设定成比通常输出小的输出,例如减少到1/5-1/2左右(步骤S17-1,S17-2)。起始温背景度比上述规定值低时不减少该输出,设定成通常输出。
下面的解冻加热控制与图7及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执行步骤S20-S70的处理。但是在步骤S17-2设定加热输出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以下的处理中按照该设定的小输出加热。
由此,在用作烤炉后立即要用于解冻加热时,如果加热室2内的温度高,就自然进行被加热物的解冻,若按通常输出加热恐会加热过头。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这种情况下,与通常输出相比减少加热输出,通过这样能均匀地解冻加热。
在第9实施形态中,对于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相同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第10实施形态在结构上与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相同,其特点是根据解冻加热控制起动时测定的被加热物的温度进行不同的加热控制方法。
也即,在被加热物9的温度处于-20℃超冻状态下,具有以比通常输出强的输出进行快速解冻的解冻加热效果。此外,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为0℃的情况,若以通常输出产生过加热,则如上所述,液化部分对微波吸收大,仅该部分被快速加热恐会发生烧煮现象。因此,观察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调整加热输出。
下面,用图24的流程图说明第10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以下是就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按下加热起动按钮的情况加以说明。
与图7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处理一样,一旦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就按照指定的加热方法开始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的加热(步骤S00),与此同时,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给温度运算部11。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输给温度运算部11(步骤S05)。在温度运算部11对测定视场i1-i8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进行计算温度,求得每个测定视场i1-i8的温度计算值。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计算自身温度(基准温度)(步骤S10)。并从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传感器信号求得背景温度(步骤S15)。进而,利用温度计算值中最低温度值确定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步骤S20)。
加热方法控制单元13监视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当低于第1基准值T1(例如,设定为-20℃)时,将加热输出设定在比通常输出大的“强”档(步骤S21-1,S21-2)。当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在第2基准值T2(例如,设定为0℃)以上时,将加热输出设定在“弱”档(步骤S21-3,S21-4)。如果在这两个基准值T1-T2范围内时,设定为通常输出。
根据以上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对加热输出改变设定后,在步骤S25以下的处理与图7及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处理相同。
因此,在第10实施形态中,由于加热控制方法随解冻加热控制起始测定的被加热物的温度而不同,故能缩短解冻加热时间,且解冻均匀,不会发生被加热物局部烧煮等现象。
在第10实施形态中,起始背景温度的测定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相同的方法,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而且,上面是根据被加热物的起始温度将加热输出唯一地设定在“强”、“通常”、“弱”,但也可将根据被加热物当时的温度改变加热途中输出的各实施形态的控制方法与起始加热输出的设定控制一起合并使用。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的加热烹调器。第11实施形态的特点是,在对被加热物进行解冻加热时,当起始温度比某个值高时,不进行解冻加热,保持原样结束加热,并向用户显示这种情况,或输出声音告知。
第11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结构相同,其加热控制方法由图25的流程图所示。
下面,用图25的流程图说明第11实施形态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动作。以下是就加热方法指定为“解冻”、按下加热起动按钮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图7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加热处理一样,一旦按下加热起动按钮就按照指定的加热方法开始进行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加热(步骤S00),与此同时,红外线传感器8测定起始温度分布并输入给温度运算部11。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输给温度运算部11(步骤S05)。在温度运算部11对测定视场i1-i8的各个温度检测信号进行计算温度,求得每个测定视场i1-i8的温度计算值。根据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检测信号也计算自身温度(基准温度)(步骤S10)。并从红外线传感器8的自身温度传感器信号求得背景温度(步骤S15)。进而,利用温度计算值中最低温度值确定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步骤S20)。
然后,加热方法控制单元13将该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与规定值、例如10℃进行比较,如果在规定值以上则向用户显示或声音输出不解冻加热状态,并强制中止加热(步骤S22-1~S22-3)。
然而,在步骤S22-1的比较中被加热物9的起始温度低于规定值时,执行原有的解冻加热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与图7和图8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执行步骤S25~S70的处理。
由此,在第11实施形态中对被加热物9解冻加热时,当起始温度比某个温度高时,不进行解冻加热,保持原样结束加热,并向用户显示该情况,或输出声音告之,能防止不必要的解冻加热。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强制中止解冻加热时,向用户发出报警,这是以用户至上为目的考虑的,但也可只有强制中止功能,或相反只有向用户报警的功能。
在该第11实施形态中,对于起始温度的测定也可采用与第1实施形态变形例相同的方法,或也可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方法。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红外线传感器8是采用8个元件i1-i8排成一排的结构,但红外线传感器的形态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将元件排列成如图26(a)所示基本上覆盖加热室2内转盘7的整个面的形态(大致为圆形),或排列成如同图(b)所示覆盖加热室2内整个底面的形态(大致为正方形)。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作为例子所示的数值并不限定于此,这些数值是根据逆变器控制性能或装置的规格通过实验决定的
如上所述,按照本申请第1发明,能够根据直接可视视场、边界视场、背景视场各自的测定温度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控制,故能正确进行用户所希望的加热。
按照本申请的第2发明,除了第1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检测被加热物加热中的背景温度,而且被加热物温度计算手段根据红外线感知手段的直接可视视场的温度检测值求得被加热物的计算温度,还根据边界视场的温度检测值求得被加热物部分的计算温度,因此根据各个测定温度对被加热物加热控制,能正确进行用户所希望的加热。
按照本申请的第3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设在红外线感知手段内的检测本身温度用的自身温度检测手段的检测值计算背景温度,因此,特别是像微波炉那样不需要烘烤加热用的箱内传感器,不必为检测背景温度用而另外设置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按照本申请第4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加热室内另外安装的箱内温度测定手段的检测值计算背景温度,因此,特别是像微波烤炉那样除了红外线感知手段必须另外备有箱内温度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可正确检测背景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5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将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指定为检测加热室内放置被加热物部分以外区域的温度的元件,并根据这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计算背景温度,因此,能正确检测背景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6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排列在加热室内放置台上的各视场范围中该放置台上最外周视场范围中检测值的最大值,计算背景温度,因此,能正确检测背景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7发明,除了第4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加热室门打开时箱内温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箱内温度的检测值计算背景温度,因此,能将被加热物放入箱内前的箱内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检测值正确设定为背景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8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温度运算手段计算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并根据其所有温度计算值中最小值推计算被加热物本身的起始温度,因此,能正确确定解冻加热时被加热物的起始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9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还备有边界判别手段,根据温度运算手段计算的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和被加热物本身的温度计算值及背景的温度计算值,对表示它们的中间值的场合判别为边界,因此,能正确确定被加热物与背景混在一起的边界视场。
按照本申请第10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还备有观测比率判别手段,根据温度运算手段计算的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和被加热物本身的温度计算值及背景的温度计算值,在同时观测到该被加热物与背景的情况下,判别该观测视场范围内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因此,能正确确定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并能正确计算该部分的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11发明,除了第1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观测比率判别手段多次进行温度检测和判别,因此尤其是盛有被加热物的转盘放入加热室内情况下,也能立即从升温的转盘识别被加热物,能正确确定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占有率,能正确计算边界视场中被加热物的温度。
按照本申请第12发明,除了第10、第11发明的效果外,还备有边界被加热物温度计算手段,根据观测比率判别手段的判别结果,对同时观测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该区域的温度计算值进行修正,计算部分介于该区域的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因此,对与位于边界视场的被加热物端部的温度也能正确测定和加热控制。
按照本申请第13发明,除了第10~第1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对同时观测由观测比率判别手段所得到的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的观测视场范围内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判别属于预先设定的多个类中的哪一类,并利用为各类预先设定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加热处理,因此,在加热控制程序中能节约存储器并提高处理速度。
按照本申请第14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在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加热方法控制手段禁止自动解冻加热或输出报警,因此,当红外线感知手段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时,仅在该可测定温度范围内测定温度并能加热控制,经常能正确地加热控制。
按照本申请第15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在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与通常自动解冻加热模式相比,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减小了输入,因此,被加热物本身的起始温度虽高,但不会有因通常加热而加热过头之虑,能进行恰当的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16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在解冻加热中检测的被加热物各部分温度的最大值、最小值、或最大值和最小值乘以规定比率的值达到比发生烧煮温度低的规定温度之前,加热方法控制手段使加热手段强加热,之后,降低输出,因此,能高效解冻加热,且能防止局部烧煮。
按照本申请第17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解冻加热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中设定比发生烧煮温度低的规定温度或规定温度范围,对加热手段进行恒温控制使得被加热物各部分受检测温度的最大值、最小值、或最大值和最小值乘以规定比率的值达到规定温度或规定温度范围,因此,能使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均匀地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18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解冻加热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中设定几段比发生烧煮温度低的规定温度或规定温度范围,并依次仅在适当期间对加热手段进行恒温控制使得被加热物各部分受检测温度的最大值、最小值、或最大值和最小值乘以规定比率的值达规定温度或规定温度范围,因此,在接近该解冻结束温度之前连内部都能温度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解冻。
按照本申请第19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加热方法控制手段控制加热手段使得被加热物各部分受检测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温度差在规定值内,因此,能使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均匀地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20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被加热物各部分受检测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温度差在规定值以上时,加热方法控制手段使加热手段停止工作直到该温度差达规定值以下为止,因此,能使被加热物各部分的温度更均匀地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21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加热方法控制手段按照随被加热物起始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加热控制方法进行解冻加热,因此,能根据被加热物起始温度进行适当的解冻加热控制,如果是极低温冷冻物,也能快速解冻,若是接近0℃的被加热物,通过缓慢的解冻控制,也能抑制烧煮的发生。
按照本申请第22发明,除了第21的效果外,由于还有被加热物的起始温度在规定值以上时,加热方法控制手段不进行解冻加热,并保持原样结束加热或输出报警,因此能防止无用的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23发明,除了第1、第2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在根据测定视场内大致直接检测被加热物的区域中的检测值计算的被加热物的计算温度与测定视场内同时检测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部分介入的被加热物部分计算温度中,其最高值达到设定温度时,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停止加热,因此,能确实防止特别是在被加热物端部易发生的烧煮,进行恰当的解冻加热。
按照本申请第24发明,除了第23发明的效果外,由于还有在根据测定视场内大致直接检测被加热物的区域中的检测值计算的被加热物的计算温度与测定视场内同时检测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部分介入的被加热物部分计算温度中,其最低值达到设定温度时,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停止加热,因此,能一面防止烧煮,一面对被加热物进行整体解冻。

Claims (12)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加热被加热物的加热室;
将微波供给所述被加热物的加热手段;
非接触检测所述加热室内多个被检测区域内的温度的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
根据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进行运算的运算手段;
根据所述运算手段运算结果控制所述加热手段的动作的加热控制手段;
所述运算手段根据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自的起始温度检测值检测所述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计算该起始温度分布中的最低基准温度和背景温度,将所述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多个被检测区域内的检测值和上述基准温度以及上述背景温度进行比较之后,将上述检测值为上述基准温度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被烹调物区域、将上述检测为上述背景温度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非烹调物区域、将上述检测值为上述基准温度和上述背景温度的中间值附近的被检测区域判别为被烹调物区域和非烹调物区域的边界,根据该判别结果控制所述加热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可具有:
检测背景温度的背景温度检测手段;
根据测定视场内直接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区域的温度检测值求出被加热物的计算温度,并求出在测定视场内同时检测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下部分介入的被加热物部分的计算温度的被加热物温度计算手段;
观测比率判别手段,根据所述温度运算手段计算的所述加热室内的起始温度分布,由所述被加热物本身的温度计算值和所述背景的温度计算值判别同时观测到该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中该观测视场范围内所述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设置在所述红外线感知手段内检测本身温度用的本身温度检测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设置在所述加热室内的箱内温度检测手段,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所述箱内温度检测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中1个或多个设定成检测所述加热室内放置被加热物部分以外区域的温度的元件,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该红外线感知手段的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红外线感知手段的各视场范围排列在所述加热室内放置台上,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该放置台上最外周部视场范围中检测值的最大值,计算背景温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温度检测手段根据所述加热室门打开时所述箱内温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箱内检测值,计算所述背景温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重复多次进行所述温度的检测和判别。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边界烹调物温度计算手段,根据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的判别结果,对同时观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的区域中的温度计算值进行修正,计算部分介于所述区域中的被加热物部分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判定由所述观测比率判别手段获得的同时观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和背景情况的观测视场范围内被加热物的占有率或范围属于预先设定的多个类中的哪一类,并利用为各个类所预先设定的加热方法进行加热烹调。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所述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禁止自动解冻加热,或输出报警。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法控制手段在所述加热室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与通常自动解冻加热模式相比,减小了输入。
CNB001226282A 1999-08-12 2000-08-04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1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8841/1999 1999-08-12
JP22884199A JP3762580B2 (ja) 1999-08-12 1999-08-12 加熱調理器
JP228841/99 1999-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628A CN1284628A (zh) 2001-02-21
CN1270127C true CN1270127C (zh) 2006-08-16

Family

ID=1688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26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127C (zh) 1999-08-12 2000-08-04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29130B1 (zh)
EP (1) EP1076475B1 (zh)
JP (1) JP3762580B2 (zh)
KR (1) KR100411683B1 (zh)
CN (1) CN1270127C (zh)
DE (1) DE6002148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735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US6575084B2 (en) * 2001-06-01 2003-06-10 Surebeam Corporation, In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irradiating food products
US6862494B2 (en) * 2001-12-13 2005-03-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utomated cooking system for food accompanied by machine readable indicia
WO2008106571A2 (en) * 2007-02-28 2008-09-04 Abbott Laboratories Sustained release parenteral formulations of buprenorphine
WO2008120449A1 (ja) * 2007-03-12 2008-10-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誘導加熱調理器
ES2533470T3 (es) * 2008-02-19 2015-04-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cocción por inducción de calor
JP5077289B2 (ja) * 2009-01-28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MD391Z (ro) * 2009-08-04 2012-01-31 Институт Химии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Молдовы Dispozitiv pentru măsurarea temperaturii în cuptorul cu microunde
US20110171355A1 (en) * 2010-01-13 2011-07-14 Prince Castle, Inc Food warming cabinet
US20120111204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ing cooker
EP2618634A1 (en) 2012-01-23 2013-07-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KR101887054B1 (ko) * 2012-03-23 2018-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외선 검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열 조리 장치
US9538880B2 (en) * 2012-05-09 2017-01-10 Convotherm Elektrogeraete Gmbh Optic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US9420641B2 (en) 2013-01-23 2016-08-1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icrowave oven multiview silhouette volume calculation for mass estimation
US20190331342A1 (en) * 2013-03-16 2019-10-31 Lawrence Anders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king
US10344985B2 (en) * 2013-03-16 2019-07-09 Lawrence E Anderson Oven time and temperatur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puting oven cookng time
JP6586274B2 (ja) * 2014-01-24 2019-10-0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調理装置、調理方法、調理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調理情報提供方法
CN104676679B (zh) * 2014-02-14 2016-11-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用于微波炉的微波解冻方法
CN104676680B (zh) * 2014-02-14 2018-09-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及用于微波炉的微波解冻方法
JP6467645B2 (ja) * 2014-03-18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04180406A (zh) * 2014-09-10 2014-12-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微波炉的解冻方法及解冻系统和微波炉
US20170280518A1 (en) * 2014-09-25 2017-09-28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Microwave oven and thaw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same
JP6574617B2 (ja) * 2015-06-03 2019-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05222181B (zh) * 2015-10-30 2017-09-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微波炉的控制方法和微波炉
USD819386S1 (en) 2016-02-11 2018-06-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Oven
USD827356S1 (en) 2016-02-11 2018-09-04 Whirlpool Corporation Oven
CN105972650A (zh) * 2016-05-05 2016-09-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微波烹饪方法、烹饪系统及微波加热装置
CA3032818A1 (en) 2016-08-09 2018-02-15 John Bea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811307B2 (ja) 2016-09-22 2021-0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周波数電磁エネルギー供給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8075026A1 (en) 2016-10-19 2018-04-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ing closed loop control
US10993294B2 (en) 2016-10-19 2021-04-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Food load cooking time modulation
US11041629B2 (en) 2016-10-19 2021-06-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od preparation utilizing a multi-layer model
US11197355B2 (en) 2016-12-22 2021-12-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ing non-centered loads
EP3560291A4 (en) 2016-12-22 2020-11-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ING NON-CENTERED LOAD MANAGEMENT BY SPECTROMODAL AXIS ROTATION
US11432379B2 (en) 2016-12-29 2022-08-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liquid heating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ok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O2018125143A1 (en) 2016-12-29 2018-07-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Detecting changes in food load characteristics using q-factor
WO2018125137A1 (en) 2016-12-29 2018-07-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 frequency response of a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CN109792809B (zh) * 2016-12-29 2021-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烹饪装置和控制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烹饪的方法
EP3563637B1 (en) 2016-12-29 2022-07-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anti-splatter oper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ok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device
US11917743B2 (en) 2016-12-29 2024-02-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melt oper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ok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O2018125130A1 (en) 2016-12-29 2018-07-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for a cooking device
WO2018125136A1 (en) 2016-12-29 2018-07-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ing distribution in a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EP3563633B1 (en) 2016-12-29 2021-11-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oking level of food load
EP3563628B1 (en) 2016-12-29 2021-08-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food load characteristics us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efficiency
WO2018125129A1 (en) 2016-12-29 2018-07-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popcorn popping featur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ok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device
USD909811S1 (en) 2016-12-30 2021-02-09 Whirlpool Corporation Panel for an oven
US10219330B2 (en) * 2017-01-04 2019-02-26 The Markov Corporation Electronic oven with splatter prevention
CN108644827A (zh) * 2018-05-21 2018-10-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解冻控制方法、微波炉、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679663A (zh) * 2018-05-21 2018-10-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解冻控制方法、微波炉、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614597B (zh) * 2018-05-31 2020-11-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设备、烹饪器具
US11224228B1 (en) * 2020-06-18 2022-01-18 John Langley Three sensor oven
JP2023095179A (ja) * 2021-12-24 2023-07-06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IT202200006305A1 (it) * 2022-03-30 2023-09-30 Effeuno S R L Forno per la cottura di prodotti alimentari e metodo per la cottura di prodotti alimentari con detto forno
DE102022204877A1 (de) 2022-05-17 2023-11-23 BSH Hausgeräte GmbH Betreiben eines Haushalts-Mikrowellengeräts mit IR-Kamer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2724A (en) * 1980-09-11 1982-03-29 Toshiba Corp High-frequency heating apparatus
JPS61250422A (ja) * 1985-04-25 1986-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センサ付電子オ−ブンレンジ
DE4331574C2 (de) * 1993-09-16 1997-07-10 Heimann Optoelectronics Gmbh Infrarot-Sensormodul
JP3184694B2 (ja) * 1994-01-28 2001-07-0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レンジ
KR0129239B1 (ko) * 1994-06-11 1998-04-09 구자홍 마이크로웨이브 오븐의 조리상태 검출장치
KR0146131B1 (ko) * 1994-10-27 1998-08-17 구자홍 마이크로웨이브오븐의 자동조리 장치 및 방법
SE505555C2 (sv) * 1995-12-21 1997-09-15 Whirlpool Europ Förfarande för styrning av ett uppvärmningsförlopp i en mikrovågsugn samt mikrovågsugn
KR100186390B1 (ko) * 1996-06-11 1999-03-20 구자홍 전자레인지의 냉동식품 해동방법
KR100198587B1 (ko) * 1996-11-30 1999-06-15 구자홍 조리기의 재가열 제어방법
KR100238824B1 (ko) * 1997-03-12 2000-01-15 구자홍 전자레인지의 적외선감지장치
KR19990042731A (ko) * 1997-11-27 1999-06-15 전주범 가열 조리기의 전원 제어방법
GB2337832B (en) * 1998-05-29 2002-07-31 Sanyo Electric Co Cooking appliance that can detect temperature of foodstuff using infrared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11683B1 (ko) 2003-12-18
KR20010020862A (ko) 2001-03-15
EP1076475A2 (en) 2001-02-14
DE60021488T2 (de) 2006-04-06
JP2001056125A (ja) 2001-02-27
CN1284628A (zh) 2001-02-21
DE60021488D1 (de) 2005-09-01
US6229130B1 (en) 2001-05-08
JP3762580B2 (ja) 2006-04-05
EP1076475B1 (en) 2005-07-27
EP1076475A3 (en) 200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127C (zh) 加热烹调器
CN1165258C (zh) 微波煎炸炉
CN1201634C (zh) 高频加热器具
CN1864606A (zh) 煮饭顺序自动选择装置、方法和装有该装置的电饭煲
CN1219999C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1168354C (zh) 使用加热物体的射频识别的磁感应加热方法和设备
CN1106537C (zh) 装备有热电偶传感器的微波炉和利用该微波炉的解冻方法
CN1177170C (zh) 烹调器
CN1760774A (zh) 控制方法、温度控制方法、温度调节器
CN1849501A (zh) 低热惯性绝热扫描量热计
CN1942720A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控制系统
CN1373323A (zh) 微波炉
CN1185983C (zh) 辐射温度计
CN107865578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790614A (zh) 基板处理装置的恢复方法、恢复程序、及基板处理装置
CN1560578A (zh) 红外线体温计
CN1253676C (zh) 微波炉解冻方法
CN1723824A (zh) 电饭锅
CN1847786A (zh) 距离估计装置、异常检测装置、温度调节器及热处理装置
CN1202790A (zh) 电饭锅
CN1271373C (zh) 带煮饭功能的燃气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246745C (zh) 控制系统
CN1598558A (zh) 液氮气化扫描量热法及液氮气化扫描量热仪
CN1627494A (zh) 快速升温处理设备、其制造方法及温度调节方法
CN1759276A (zh) 具有蒸汽发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