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3795A -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3795A
CN1243795A CN 99110402 CN99110402A CN1243795A CN 1243795 A CN1243795 A CN 1243795A CN 99110402 CN99110402 CN 99110402 CN 99110402 A CN99110402 A CN 99110402A CN 1243795 A CN1243795 A CN 1243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cable
wheel
linkage part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104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21C (zh
Inventor
杉冈浩一
筱原敦彦
冈崎泰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ontrol Valves For Brake System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在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22、23连接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一端,在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另一端可回转地连接连动构件43,在该连动构件43于将连动构件43与上述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连接部夹在相互之间的位置可回转地连接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49、48的一端,前轮制动器BF发挥与从连动构件43作用于前轮侧制动缆49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前轮制动器BF与前轮侧制动缆49的另一端连接,后轮制动器BR发挥与从连动构件43作用于后轮侧制动缆48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后轮制动器BR与前轮侧制动缆48的另一端连接。

Description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可使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连动作动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现有技术的该制动装置例如已由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58434号等所公开。
可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相应于一个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使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连动作动。然而,机动二轮车一般具有2个制动操作件,从提高制动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希望随着对2个制动操作件中任意一个进行制动操作而使前轮和后轮制动器连动作动。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对2个制动操作件中任意一个进行制动操作,该前后连动制动装置都可使前轮和后轮制动器连动作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连动构件、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前轮制动器、以及后轮制动器,该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可相互独立地操作,该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分别个别地以一端连接于这些制动操作件,该连动构件可回转地连接于上述操作侧制动缆的另一端并可从该两操作侧制动缆中任一个施加牵引力,该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在将该连动构件与上述两操作侧制动缆的连接部夹于相互间的位置分别以一端可回转地连接于连动构件,该前轮制动器连接到前轮侧制动缆的另一端以发挥出与从上述连动构件作用于前轮侧制动缆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后轮制动器连接到后轮侧制动缆的另一端以发挥出与从上述连动构件作用于后轮侧制动缆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
按照这样的构成,如对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中任一个进行制动操作,则通过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中的任何一个对连动构件作用牵引力,该牵引力通过连动构件作用于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从而使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连动地作动。而且,如使从第1操作侧制动缆与连动构件的连接点到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与连动构件的连接点的距离不同,并使从第2操作侧制动缆与连动构件的连接点到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与连动构件的连接点的距离不同,则使从连动构件作用于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的牵引力的分配比不同,从而使在后轮和前轮制动器获得的制动力相异。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连动构件收容在固定的盒内,并可进行上述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中至少一方产生的沿牵引方向的作动,该固定的盒可将绕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与该连动构件的连接点的转动限制于设定范围内。按照该构成,随着对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制动操作,即使由于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中的任一个的移动变大等原因导致该连动构件欲绕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中上述移动少的一侧与连动构件的连接点转动,也可限制其回转范围。所以,可从连动构件向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中至少上述移动少的一侧制动缆作用牵引力,在前轮和后轮制动器中至少一方确实地获得制动力。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是在上述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可进行制动操作地分别安装于转向柄的两端,该转向柄可转向地支承于车架前端的前管,上述盒安装于包含前管的车架。按照该构成,不需为了不对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产生障碍而在转向柄确保连动构件的盒的配置空间,因而该盒的配置自由度增大,并可整齐地构成转向柄周围,提高外观性。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为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为前后连动制动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3为取下外罩示出壳体内结构的纵剖正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为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为前后连动制动装置的全体构成图,图3为取下外罩示出壳体内结构的纵剖正视图。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V的车架F具有前管12、下伸管13、及后车架14。该前管12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柄10和用于悬挂前轮WF的前叉11,该下伸管13从该前管12向下方延伸,该后车架14连设于该下伸管13的下端部并向后方延伸。该后车架14具有一对前部车架部14a…、一对中间车架部14b…及后部车架部14c,在俯视下大体呈椭圆状。该一对前部车架部14a…以其前端部连于下伸管13的下端并向后方侧大体水平地延伸,该一对中间车架部14b…从前部车架部14a…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该后部车架部14c将两中间车架部14b…的后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车架F由合成树脂制的外罩16覆盖,该外罩16具有前罩16a、腿部挡板16b、左右一对前侧外罩16c…、底板16d、左右一对后下罩16e…及后上罩16f,该前罩16a用于覆盖前管12的前部及前轮WF的上部,该腿部挡板16b接合于前罩16a并覆盖驾驶员的脚部前方,该左右一对前侧外罩16c…接合于前罩16a和腿部挡板16b并覆盖前部车身的两侧,该底板16d接合于腿部挡板16b并支承驾驶员的脚底,该左右一对后下罩16e…接合于两前侧外罩16c…和底板16d并覆盖后部车身两侧,该后上罩16f接合于两后下罩16e…和底板16d。在该后上罩16f的后部安装覆盖后轮WR上部的后挡泥板17。在后上罩16f的上部还设有驾驶员乘座用的车座18。
后轮WR支承于动力机组P的后部。该动力机组P可摆动地支承于车架F,由2冲程强制空冷型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动力传递到上述后轮WR的无级变速器M构成。该动力机组P的前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杆机构支承于上述车架F的后车架14的两中间车架部14b…并可绕与后轮WR回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摆动,在动力机组P的后部和上述后车架14间设置后缓冲器19。
一起参照图2可知,在转向柄10的左、右两端部安装有支架20、21,在左侧的支架20可进行制动操作地支承作为第1制动操作件的第1制动杆22,在右侧的支架21可进行制动操作地支承作为第2制动操作件的第2制动杆23。
在前轮WF安装有为鼓式制动器的前轮制动器BF,在后轮WR安装有为鼓式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BR。
前轮制动器BF具有制动鼓25、一对制动瓦28、28、一对弹簧29、29、凸轮30及制动凸轮臂31,可相应于输入到制动凸轮臂31的操作输入发挥制动力。该制动鼓25支承于前轮WF的车轴24,该一对制动瓦28、28通过销27枢支于制动板26并可与制动鼓25的内周面摩擦接合,该一对弹簧29、29对两制动瓦28、28施加使其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力,该凸轮30支承于制动板26并可使两制动瓦28、28压接在制动鼓25内周面,该制动凸轮臂31以其基端连接于凸轮30并向制动鼓25外侧方延伸。
后轮制动器BR具有制动鼓33、一对制动瓦36、36、一对弹簧37、37、凸轮38及制动凸轮臂39,可相应于输入到制动凸轮臂39的操作输入发挥制动力。该制动鼓33支承于后轮WR的车轴32,该一对制动瓦36、36通过销35枢支于制动板34并可与制动鼓33的内周面摩擦接合,该一对弹簧37、37对两制动瓦36、36施加使其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力,该凸轮38支承于制动板34并可使两制动瓦36、36压接在制动鼓33内周面,该制动凸轮臂39以其基端连接于凸轮38并向制动鼓33外侧方延伸。
在第1和第2制动杆22、23分别连接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一端。这些操作侧制动缆41、42在外缆41a、42a内可自由移动地插通内缆41b、42b,外缆41a、42a的一端固定于上述支架20、21,从外缆41a、42a的一端凸出的内缆41b、42b的一端与第1和第2制动杆22、23相连。
在车架F的前管12安装有盒44并由外罩16的前罩16a和腿部挡板16b覆盖。
一起参照图3可知,盒44由安装于前管12的盒主体45和连接于该盒主体45的罩板46构成,在形成于该盒44内的作动室47收容连动构件43。
连动构件43例如沿车架F的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而形成,上述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另一端分别可回转地连接于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并且从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中任一个都可施加牵引力。亦即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外缆41a、42a的另一端固定于盒44的上端,从外缆41a、42a的另一端突出到作动室47内的内缆41b、42b的另一端分别可回转地连接到连动构件43的中间部。此时,可以将内缆41b、42b的另一端可回转地连接于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同一位置,也可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连动构件43的沿长度方向相异的位置可回转地连接内缆41b、42b的另一端。
在将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与上述连动构件43的连接部夹在相互间的位置,即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可回转地连接后轮侧制动缆48和前轮侧制动缆49的一端。
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在外缆48a、49a内可自由移动地插通内缆48b、49b,外缆48a、49a的一端固定于上述盒44的下端,从外缆48a、49a的一端突出到作动室47内的内缆48b、49b的一端可回转地连接于连动构件43的两端部。
后轮侧制动缆48的外缆48a的另一端固定于后轮制动器BR近旁的固定位置,从外缆48a的另一端突出的内缆48b的另一端连接于后轮制动器BR的凸轮臂39。前轮侧制动缆49的外缆49a的另一端固定于前轮制动器BF的近旁的固定位置,从外缆49a的另一端突出的内缆49b的另一端连接于前轮制动器BF的凸轮臂31。
这样,分别独立地连接于第1和第2制动杆22、23的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连接于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与后轮制动器BR相连的后轮侧制动缆48和与前轮制动器BF相连的前轮侧制动缆49连接于上述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而将从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至少一方作用于连动构件43的牵引力分配到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使后轮制动器BR和前轮制动器BF作动以发挥出与该分配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
收容连动构件43的盒44在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的移动程度相同的场合可确保最大限度地操作第1和第2制动杆22、23时连动构件43的作动,并通过如图3中点划线所示那样在作动室47上端内面接触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上的任一端,将绕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的回转限制在设定范围内。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对第1和第2制动杆22、23进行制动操作,通过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中的任何一个对连动构件43作用牵引力,该牵引力通过连动构件43作用于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从而使后轮制动器BR和前轮制动器BF连动地作动。
使从第1操作侧制动缆41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到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的距离不同,并使从第2操作侧制动缆42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到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的距离不同,由此可使从连动构件43作用于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的牵引力的分配比不同,从而使在后轮和前轮制动器BR、BF获得的制动力相异。
盒44用于将绕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的转动限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为此,即使由于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中的任一个的移动变大等原因导致连动构件43欲绕后轮侧和前轮侧制动缆48、49中上述移动少的一侧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转动,也可限制其回转范围。即,当前轮制动缆49的移动变大时,如图3中点划线所示那样,虽然连动构件43欲绕后轮侧制动缆48与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转动,也可限制连动构件43的回转范围,所以,在限制连动构件43的回转范围之后,通过继续操作第1和第2制动杆22、23中的任一个,也可使连动构件43以连动构件43与盒44的接触点为中心回转,从而由连动构件43向上述移动少的一侧即后轮侧制动缆48作用牵引力,在后轮制动器BR确实地获得制动力。
第1和第2制动杆22、23可进行制动操作地分别安装于转向柄10,与此相对,收容连动构件43的盒44安装于车架F的前管12,所以,不需为了不对第1和第2制动杆22、23的制动操作产生障碍而在转向柄10确保盒44的配置空间,盒44的配置自由度增大,并可整齐地构成转向柄10周围,提高外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限制连动构件43的回转范围,在作动室47的上端内面接触连动构件43的长度方向的任一端,但也可使连动构件43的两端更靠近作动室47的两侧内面,通过使连动构件43长度方向上的任一端与作动室47的内侧面接触来限制回转范围。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述本发明的条件下,可作种种设计变更。
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自行车等二轮车。
如以上那样按照本发明第一方案,通过对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中的任一个进行制动操作,可使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连动地作动,并可形成差异地分配由前轮和后轮制动器获得的制动力。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案,通过由盒限制连动构件的回转范围,可以从连动构件向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中移动少的一侧的制动缆作用牵引力,在前轮和后轮中至少一方确实地获得制动力。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案,可增大盒配置的自由度,并可整齐地构成转向柄周围,提高外观性。

Claims (3)

1.一种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22、23)、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连动构件(43)、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49、48)、前轮制动器(BF)、以及后轮制动器(BR),该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22、23)可相互独立地操作,该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分别个别地以一端连接于这些制动操作件(22、23),该连动构件(43)可回转地连接于这些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另一端、并可从上述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中任一个施加牵引力,该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49、48)在将该连动构件(43)与上述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连接部夹于相互间的位置分别以一端可回转地连接于连动构件(43),该前轮制动器(BF)连接到前轮侧制动缆(49)的另一端,以发挥出与从上述连动构件(43)作用于前轮侧制动缆(49)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后轮制动器(BR)连接到后轮侧制动缆(48)的另一端,以发挥出与从上述连动构件(43)作用于后轮侧制动缆(48)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动构件(43)收容在固定的盒(44)内,并可进行上述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中至少一方产生的沿牵引方向的作动,该固定的盒(44)可将绕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49、48)与该连动构件(43)的连接点的转动限制于设定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22、23)可进行制动操作地分别安装于转向柄(10)的两端,该转向柄(10)可转向地支承于车架(F)前端的前管(12),上述盒(44)安装于包含前管(12)的车架(F)。
CNB991104021A 1998-07-21 1999-07-07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7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59098A JP3875406B2 (ja) 1998-07-21 1998-07-21 二輪車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204590/98 1998-07-21
JP204590/1998 1998-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3795A true CN1243795A (zh) 2000-02-09
CN1170721C CN1170721C (zh) 2004-10-13

Family

ID=1649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104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721C (zh) 1998-07-21 1999-07-07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875406B2 (zh)
CN (1) CN1170721C (zh)
IT (1) IT1310117B1 (zh)
TW (1) TW4124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0373C (zh) * 2005-01-25 2008-01-09 叶忻泉 摩托车联动刹车装置
CN100371208C (zh) * 2004-01-30 2008-02-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用连动制动装置
CN103538675A (zh) * 2012-07-11 2014-01-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以及鞍乘型车辆
CN104494771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手脚并用刹车机构
TWI560098B (zh) * 2016-06-07 2016-12-01 Kwang Yang Motor Co
CN110217334A (zh) * 2019-03-13 2019-09-10 长兴罗拉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分配器
CN111655571A (zh) * 2018-02-05 2020-09-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0558A (ja) * 1999-12-27 2001-07-03 Tokico Ltd 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2005280562A (ja) * 2004-03-30 2005-10-13 Hond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4980278B2 (ja) * 2008-03-28 2012-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5546904B2 (ja) * 2010-02-26 2014-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IN2014CH00295A (zh) * 2014-01-23 2015-07-31 Robert Bosch Eng & Business Solutions Ltd
CN105314049B (zh) * 2014-05-26 2018-06-19 虞定生 一种同步车刹
CN105270554A (zh) * 2014-06-16 2016-01-27 王民海 一种同步车刹
KR101935096B1 (ko) * 2016-08-04 2019-01-03 엄경열 운송장치 브레이크 연동장치
TWI689430B (zh) * 2018-12-03 2020-04-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系統裝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1208C (zh) * 2004-01-30 2008-02-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用连动制动装置
CN100360373C (zh) * 2005-01-25 2008-01-09 叶忻泉 摩托车联动刹车装置
CN103538675A (zh) * 2012-07-11 2014-01-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以及鞍乘型车辆
CN103538675B (zh) * 2012-07-11 2016-08-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以及鞍乘型车辆
CN104494771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手脚并用刹车机构
TWI560098B (zh) * 2016-06-07 2016-12-01 Kwang Yang Motor Co
CN111655571A (zh) * 2018-02-05 2020-09-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0217334A (zh) * 2019-03-13 2019-09-10 长兴罗拉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分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75406B2 (ja) 2007-01-31
JP2000038182A (ja) 2000-02-08
IT1310117B1 (it) 2002-02-11
ITTO990631A1 (it) 2001-01-16
TW412488B (en) 2000-11-21
CN1170721C (zh) 2004-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721C (zh)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EP2251253B1 (en) Vehicle
CN1230334C (zh)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264719C (zh) 连动制动装置
CN1205082C (zh) 机动两轮车的制动装置
CN1654262A (zh) 车辆抗侧倾装置
JP2004517768A (ja) 可変比率を有するブレーキペダル組立体
GB2450740A (en) Three-wheeled motor vehicle
WO2015152837A1 (en) Interlocking brake device of integral cabled brake and hydraulic brake for motocycle
US4662237A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s
WO2007029356A1 (ja) 走行車両のペダル構造
JP3322762B2 (ja) 車両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EP3366564B1 (en) Straddled vehicle
CN110382329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
WO2020026269A1 (en) A motor vehicle and a braking system thereof
EP3957556A1 (en) Front two-wheeled vehicle
JP2001278168A (ja) 車両用前後輪ブレーキ連動装置
CN1221431C (zh) 自行车刹车装置和装有此装置的自行车
JP3513690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2000043778A (ja) 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H11342849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
CN210235196U (zh) 倒置式三轮车
US20040159503A1 (en) Disc brake
EP4238857A1 (en) Vehicle
CN111936380B (zh) 减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