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9516A -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9516A
CN1229516A CN 98800805 CN98800805A CN1229516A CN 1229516 A CN1229516 A CN 1229516A CN 98800805 CN98800805 CN 98800805 CN 98800805 A CN98800805 A CN 98800805A CN 1229516 A CN1229516 A CN 1229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ircuit board
terminal
pair
lead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8008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浏雅治
田岛孝
樋田浩三
关松男
福田芳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9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06Lead-in-hole components, e.g. affixing or retention before soldering, spacing means
    • H05K3/308Adapta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027/297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with pin-like terminal to be inserted in hole of print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性线圈等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图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一对引线端子(6a、6b)之中,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的引线端子(6b),其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始端(7a)的引线端子(6a),比引线端子(6b)细。该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构造简单且容易判别引线端子(6a、6b)的极性,同时,不会以错误的极性将线圈的引线端子(6a、6b)安装到电路板(9)上。另外,绕线(3)的末端(7a、7b)往引线端子(6a、6b)上锡焊时,线圈的绕线(3)的热疲劳少。

Description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本发明涉及线性线圈等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电视机、个人电脑监视器等是采用阴极射线管式的图像装置,为了修正这些图像装置的图像畸变,线性线圈插入连接于水平偏转电路中。现有技术中,图8和图9所示线圈是公知的。如图8所示,在卷绕着绕线a的磁芯b的下方,通过磁铁c突设着一对引线端子d、d,在磁芯b的上面,形成显示极性的标记e。如图9所示,突设了3个引线端子d1、d2、d3,把其中的一个引线端子d3作为极性判别用。把图8所示的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作业者根据标记e来判断线圈引线端子d的极性,把引线端子d嵌合到电路板的预定孔内进行安装。把图9所示的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时,由于在电路板上也形成有与引线端子d1、d2、d3对应的3个孔,所以,即使作业者不判断引线端子d1、d2的极性也不会误插,可将引线端子d1、d2、d3嵌合到电路板的孔内进行安装。
把图8所示线圈往电路板上安装时,作业者必须判断引线端子d的极性,所以,有可能弄错极性地插入电路板的预定孔内。图9所示线圈中,由于有一个富余的引线端子d3,所以,引线端子d1、d2不会被误插入电路板的孔内,但是,增加了一个引线端子d3,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并且,引线端子d1、d2、d3往电路板孔内的插入麻烦。
另外,把缠绕着绕线末端的引线端子基端部浸渍到熔融锡焊槽内进行锡焊时,与缠绕着绕线始端的引线端子相比,缠绕着露出于外周的绕线终端的引线端子,其缠绕部上浸透焊锡所需时间长,这是使锡焊时增加线圈绕线热疲劳的原因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的缺点,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容易判别引线端子极性、不会因作业者的判断错误而以错误的极性将线圈引线端子安装到电路板上的、低造价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锡焊时绕线的热疲劳少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将绕线卷绕在磁芯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安装该线圈本体的基台和突设于基台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的末端的一对引线端子;或者备有将绕线卷绕在磁芯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和突设于该磁芯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末端的一对引线端子;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如权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之中,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的一方引线端子的基端部,缠绕着绕线的卷绕终端。另外,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中,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其特征在于,一对引线端子的外形不同。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其特征在于,外形不同的一对引线端子之中,至少缠绕着绕线的卷绕终端的引线端子是非圆形、例如是多边形或椭圆形。另外,上述电路板用安装线圈中,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其特征在于,一对引线端子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为相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另外,在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中,如权利要求14所述,其特征在于,一对引线端子各自的中心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配置于点对称位置。
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如权利要求15所述,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的一对引线端子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对应的孔;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与电路板的孔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上。另外,如权利要求16所述,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具有外形不同的一对引线端子,是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对应的孔;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与电路板的孔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上。另外,如权利要求17所述,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为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是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对应的孔,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与电路板的孔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上。另外,如权利要求18所述,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各自的中心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配置于点对称位置,是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对应位置的孔;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与电路板的孔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上。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或外形不同,或相对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互为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所以,与图8和图9所示的现有线圈相比,其构造简单,可减少线圈组装时的工作量,并且,可根据引线端子的形状判别线圈极性。把这些引线端子安装到电路板上时,由于在电路板上形成有孔,该孔与引线端子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外形或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的中心互为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相应,所以,作业者即使不判别线圈的极性,也能容易地嵌合到与引线端子极性对应的电路板孔中,把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可防止误插入。如果把磁芯的绕线的卷绕终端缠绕到一对引线端子之中的与轴直交断面积大的引线端子上,则在卷绕结束及绕线的切断时,可防止引线端子的变形。另外,把卷绕终端缠绕到非圆形断面、例如多边形、椭圆形等的引线端子上时,可减少绕线的卷绕松弛。上述一对引线端子的各自中心相对于基台或磁芯的引线端子安装部中心位于点对称位置的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时,流过绕线的电流使磁芯不产生磁致振动,所以,可提高线圈的安装可靠性。另外,如权利要求3、7或13所述,也可将一对引线端子做成为仅在电路板插入部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形状不同或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这时,除了引线端子的加工外,可以沿用现有的设备,可更加降低造价。
另外,一对引线端子之中的一方引线端子,其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于另一方,所以,该一方引线端子的热传导比另一方好。通过在该一方的引线端子基端部缠绕绕线的卷绕终端,在把该缠绕部浸渍到熔融锡焊槽内进行锡焊时,可减少锡焊浸透一对引线端子的绕线末端缠绕部的时间差,结果,可减少锡焊所需时间,可减少绕线的热疲劳。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构造简单且能容易判别引线端子的极性,不会因作业者的判断错误而以错误的极性将线圈的引线端子安装到电路板上,并且造价低。
另外,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的另一效果是减少绕线热疲劳。
图1(A)和(B)是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之一例的立体图和该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A)和(B)是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之另一例的立体图和该线圈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3(A)和(B)是图1和图2所示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变形例的仰视图及要部主视图。
图4(A)、(B)、(C)、(D)分别是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其它例的仰视图。
图5(A)和(B)是与图4所示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引线端子对应的其它例的主视图和仰视图。
图6(A)、(B)、(C)分别是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引线端子的其它例的仰视图。
图7(A)和(B)是与图6所示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引线端子对应的其它例的主视图及仰视图。
图8(A)和(B)是现有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主视图和平面图。
图9是现有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其它例的仰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实施例。
图1表示适用线性线圈的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该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之一例。
该图中,1是线圈本体,由绕线3卷绕在铁素体制鼓型磁芯2上而形成。绕线3例如是用聚氨脂、聚酯等树脂包复线径为0.6mm的导线而构成的,根据需要通过硅橡胶、合成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振动缓冲片5安装在基台4上。基台4例如是树脂制,具有引线端子安装部4a和在其下面朝下方突出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在该引线端子6a、6b的基端部,缠绕并锡焊着通过基台4的孔向下方导出的绕线3的末端7a、7b。8是粘接在磁芯2上面的偏磁用圆柱形磁铁。
上述引线端子6a、6b之中,与引线端子6b相比,引线端子6a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小,例如为0.8mm的粗细,绕线3的卷绕始端7a缠绕在其基端部。引线端子6b与轴直交的断面积比引线端子6a的大,例如为1.0mm的粗细,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缠绕在其基端部。由于引线端子6b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所以,把绕线3卷绕到磁芯2上后,缠绕绕线3的卷绕终端7b,切断剩余的导线时,可防止引线端子6b的变形,并且,也可防止绕线3的卷绕松弛。另外,把绕线末端的缠绕部浸渍到熔融焊锡槽内,可熔融除去绕线的树脂包覆层,同时,绕线末端7a、7b和引线端子6a、6b被锡焊住。这时,缠绕了绕线的卷绕终端7b的引线端子6b,其与轴的直交断面积大于缠绕了绕线的卷绕始端7a的引线端子6a,所以,通过了引线端子的熔融锡焊槽的热传导良好,促进锡焊对绕线卷绕终端7b的缠绕部的浸透,所以,可缩短锡焊时间,减少线圈绕线部的热疲劳。另外,如果不需要促进锡焊的浸透,则可将引线端子6a、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做成为与上述相反状态。另外,也可以不采用基台4,而将引线端子6a、6b突设于鼓型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例如突设于下方的凸缘下面。
9是安装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在其线圈安装部,形成与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对应大小的一对孔10a、10b。因此,把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嵌合到电路板的一对孔10a、10b中,作业者不必判断线圈的极性,就能正确而容易地将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
图2是表示适用于一般线圈的本发明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例及该线圈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该图中,1是线圈本体,由绕线3绕在铁素体制鼓型磁芯2上而形成。绕线3是被与前述相同的树脂包覆着导线而构成的。在该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即下方的凸缘下面朝下方突设着一对引线端子6a、6b。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也与前述同样地,引线端子6a与轴直交的断面积比引线端子6b的小,例如为0.8mm的粗细,绕线3的卷绕始端7a缠绕在其基端部上。引线端子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比6a大,例如为1.0mm的粗细,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缠绕在其基端部。由于引线端子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所以,把绕线3卷绕到磁芯2上后,缠绕绕线3的卷绕终端7b,切断剩余的导线时,可防止引线端子6b的变形,同时也可防止绕线3的卷绕松弛。另外,把绕线末端的缠绕部浸渍到熔融锡焊槽内,可熔融除去绕线末端的树脂包覆层,同时,绕线末端7a、7b与引线端子6a、6b被锡焊。这时,被绕线的卷绕终端7b缠绕着的引线端子6b,由于其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于被绕线的卷绕始端7a缠绕着的引线端子6a,所以,通过了引线端子的熔融锡焊槽的热传导良好,促进锡焊对绕线卷绕终端7b的缠绕部的浸透,所以,可缩短锡焊所需时间,可减少线圈绕线部的热疲劳。
另外,如果不需要考虑锡焊的浸透时,也可以将引线端子6a、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做成为与前述相反状态。另外,也可以采用基台,该基台上安装着卷绕绕线3的磁芯2,将引线端子6a、6b突设于基台的引线端子安装部、例如下面。该安装线圈用的电路板9,与图1所示者相同。
也可以不采用图1或图2所示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引线端子6a、6b,而如图3所示,仅把相同粗细的引线端子6a、6b之中的一方、例如引线端子6b的电路板插入部i(安装在电路板上时,与电路板的孔嵌合的位置或电路板的下方位置)加粗,例如做成为瘤状。
如图4(A)、(B)或(C)所示,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的一方引线端子6b,其外形可做成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如图4(D)所示,其外形为椭圆形。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始端7a的另一方引线端子6a,其外形均不同于6b,例如可做成为圆形。如果采用这些引线端子6b,在缠绕绕线3的卷绕终端7b时,可减少卷绕松弛。把这些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与图1或图2所示线圈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同样,所采用的电路板在线圈安装部形成有与引线端子6a、6b对应形状的孔(图中未示)。因此,把上述线圈的引线端子6a、6b嵌合到电路板的一对孔中时,作业者不必判断线圈的极性,就可以容易地把线圈正确地安装到电路板上。另外,引线端子6a、6b的外形并不限于多边形或椭圆形与圆形的组合,可考虑各种变形,只要引线端子6a、6b的外形不同即可。可以如图4所示引线端子6a、6b及其变形例的引线端子那样,其外形沿全长不同。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把相同断面的圆形引线端子6a、6b之中的一方、例如6b的电路板插入部i(安装在电路板上时,与电路板的孔嵌合的位置或电路板的下方位置)压扁成扁平状,使其外形不同。采用图5及其变形例的引线端子6a、6b时,与上述同样地,要准备在线圈安装部形成有与引线端子6a、6b对应形状孔的电路板(图未示)。
图6(A)、(B)和(C)表示设在图1或图2所示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的引线端子的其它例。
该图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其断面形状虽然相同,但是相对于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或基台4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的中心11,相互不点对称。图6(A)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其断面为相同大小的长方形,但是,缠绕着卷绕终端7b(图未示)的引线端子6b呈横向配置,而缠绕着卷绕始端7a(图未示)的引线端子6a,呈纵向配置。图6(B)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朝向也相同。图6(C)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其断面为相同大小的椭圆形,但是引线端子6b呈纵向配置,而另一方引线端子6a呈横向配置。引线端子6a、6b的断面形状不限,如前所述,只要相对于引线端子安装部2a、4a的中心11相互不点对称即可。在需要考虑锡焊的浸透和缠绕绕线3的卷绕终端7b后切断剩余导线时防止引线端子6b的变形时,与图1、2或4所示同样地,可将引线端子6b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做得大于引线端子6a的断面积。
为了把具有上述引线端子6a、6b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安装到电路板上,要准备形成有与引线端子6a、6b的断面形状对应孔的电路板(图未示),把上述线圈安装在该电路板上。
图7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均为相同粗细的平板形状,相对于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或基台4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的中心11相互为点对称,但是,将其中一方的电路板插入部i(安装在电路板上时,与电路板的孔嵌合的位置或电路板的下方位置)扭转例如90度地改变朝向,仅在该部分形成不点对称的形状。
图1至图7所示的引线端子6a、6b,其中心(断面)12、12相对于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或基台4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的中心(重心位置)11,可设在点对称的位置(在图1、图2和图7中未表示),把引线端子6a、6b设在这样位置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安装到电路板9上时,该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在电流通过绕线时,线圈中产生的磁致振动不会通过引线端子6a、6b偏向传到电路板9,所以,可提高线圈安装的可靠性。

Claims (18)

1.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安装该线圈本体(1)的基台(4)和突设于基台(4)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
2.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和突设于磁芯(2)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只在其电路板插入部(i)处的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之中,与轴直交的断面积大于另一方的一方引线端子(6b)的基端部上缠绕着前述绕线的卷绕终端(7b)。
5.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安装该线圈本体(1)的基台(4)和突设于基台(4)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外形互不相同。
6.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和突设于基台(4)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外形互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只在仅其电路板插入部(i)处的外形互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之中,至少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的引线端子(6b)是非圆形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之中,至少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的引线端子(6b)是多边形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之中,至少缠绕着绕线(3)的卷绕终端(7b)的引线端子(6b)是椭圆形的。
11.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安装该线圈本体(1)的基台(4)和突设于基台(4)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分别具有相对于基台(4)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的中心(11)相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
12.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备有由绕线(3)卷绕在磁芯(2)上而构成的线圈本体(1)和突设于磁芯(2)的下方并在基端部缠绕着绕线(3)的末端(7a、7b)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引线端子(6a、6b)分别具有相对于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2a)的中心(11)相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分别只在其电路板插入部(i)处具有相对于基台(4)或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2a)的中心(11)为相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引线端子(6a、6b)设置在其各自的中心(12、12)相对于基台(4)或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2a)的中心(11)为点对称的位置。
15.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9)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是具有与轴直交的断面积互不相同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9)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对应的孔(10a、10b);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与电路板(9)的孔(10a、10b)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9)上。
16.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9)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是具有外形不同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9)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对应的孔(10a、10b);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与电路板(9)的孔(10a、10b)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9)上。
17.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9)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是具有相对于基台(4)或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2a)的中心为互不点对称的断面形状的、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9)上具有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对应的孔(10a、10b);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与电路板(9)的孔(10a、10b)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9)上。
18.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的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由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和电路板(9)构成;上述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是其一对引线端子(6a、6b)的各自的中心位于相对于基台(4)或磁芯(2)的引线端子安装部(4a、2a)的中心点对称的位置的、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上述电路板(9)上的与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孔(10a、10b);通过将该线圈的一对引线端子(6a、6b)与电路板(9)的孔(10a、10b)嵌合,将该线圈安装在电路板(9)上。
CN 98800805 1997-06-13 1998-06-10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Pending CN12295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6641/97 1997-06-13
JP15664197 1997-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9516A true CN1229516A (zh) 1999-09-22

Family

ID=15632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800805 Pending CN1229516A (zh) 1997-06-13 1998-06-10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229516A (zh)
WO (1) WO19980573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1494A1 (en) * 2013-06-03 2014-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uc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518619A (zh) * 2013-09-27 2015-04-15 宁波名晟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内部线轴及其接线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09827T2 (de) * 2001-08-30 2006-04-20 Sumida Corp. Bleifreie lötlegierung und diese verwendende elektronischen teile
JP2009071315A (ja) * 2008-10-20 2009-04-02 Sumida Corporation コイル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0147U (zh) * 1971-12-08 1973-09-04
JPS5788932U (zh) * 1980-11-19 1982-06-01
JPS6454324U (zh) * 1987-09-29 1989-04-04
JPH0211319U (zh) * 1988-07-07 1990-01-24
JPH0719128Y2 (ja) * 1991-08-26 1995-05-0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リニアリティコイル
JPH05243071A (ja) * 1992-02-29 1993-09-21 Sony Corp 電子部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1494A1 (en) * 2013-06-03 2014-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uc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691542B2 (en) 2013-06-03 201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uc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518619A (zh) * 2013-09-27 2015-04-15 宁波名晟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内部线轴及其接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8057340A1 (en) 199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4137C (zh) 扼流圈
US20030218527A1 (en) Surface mount coil with edgewise winding
EP2009650A1 (en)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CN101471591A (zh) 线圈装置的引线引出结构
CN1229516A (zh) 电路板上安装用线圈及其电路板上的安装构造
JP4584040B2 (ja) コイル用端子
JP3262688B2 (ja) 電子機器の接続ターミナル
WO2007086412A1 (ja) 巻線部品
JPS62150999A (ja) スピ−カ
EP0610769A2 (en) Loudspeaker
US20070121990A1 (en) Speaker device
JP3368826B2 (ja) 巻線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31223A (zh) 线圈器件
JP4183780B2 (ja) 薄形トランス用ボビン
JP2002118019A (ja) 面実装型巻線部品
JP3203059B2 (ja)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08405B2 (ja) コイル部品
JPH0747855Y2 (ja) 印刷配線基板用面実装型コイル
JP4376039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H0320005A (ja) コイル部品
JPH1154066A (ja) 偏向ヨーク装置
CN1081385C (zh) 线圈绕线管组件的线圈端的连接结构
JP3343691B2 (ja) 偏向ヨーク
JP2007258484A (ja) 基板搭載型トランス及びそれ用の台座
JPS64534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