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8492C -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8492C
CN1218492C CN018017789A CN01801778A CN1218492C CN 1218492 C CN1218492 C CN 1218492C CN 018017789 A CN018017789 A CN 018017789A CN 01801778 A CN01801778 A CN 01801778A CN 1218492 C CN1218492 C CN 12184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length
data
word
encoding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1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3616A (zh
Inventor
基司A·斯库海莫·伊明克
安成根
徐相运
金进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84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84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203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baseline corr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5/00Conversion of the form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gits
    • H03M5/02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 H03M5/04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the pulses having two levels
    • H03M5/14Code representation, e.g. transition, for a given bit cell depe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one or more adjacent bit cells, e.g. delay modulation code, double density code
    • H03M5/145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46Conversion to or from run-length codes, i.e. by representing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digits, or groups of digits, of the same kind by a code word and a digit indicative of that ki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本方法将数据字划分成2个或更多的数据段,其中在写到记录介质上时要在所述数据字的前面或后面添加同步信号;通过将不同的数字字与所述数据段相互组合而为每个数据段生成多个中间序列;对这些中间序列进行加扰而形成备选序列;将每个备选序列转换成(d,k)受限序列;检查每个(d,k)受限序列中含有多少个不希望有的子序列;并在不包含所述不希望有的子序列的(d,k)受限序列中选择一个(d,k)受限序列以记录在光或磁-光记录介质上。将该方法应用到调制设备上可以通过更简单的硬件来进行DSV控制。

Description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数据字序列调制成(d,k)受限序列、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直流(DC)成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称为(d,k)编码的游程长度受限码(run length limited code)已经广泛并成功地应用于现代磁和光记录系统。K.A.SchouhamerImmink在名为《大型数据存储系统编码》(Codes for Mass Data StorageSystems),(ISBN 90-74249-23-X,1999)的书中描述了这样的编码和实现这种编码的装置。
游程长度受限码是早期的不归零记录(non return to zero,NRZ)码的扩展,其中二进制记录的“0”由记录介质上的无(磁通)变化来表示,而二进制“1”由记录磁通从一个方向到相反方向的转变来表示。
在(d,k)编码中,保持了上述的记录规则,同时附加了限制:在连续的数据“1”之间至少记录d个“0”,并且在连续的数据“1”之间不能记录超过k个“0”。第一条限制旨在避免当连续地记录一系列“1”时因为再现转变的脉冲拥挤而造成的码间干涉。第二条限制旨在通过把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锁定”于再现转变而恢复再现数据的时钟。如果存在太长的不间断的连续“0”串,中间没有交替的“1”,则再现锁相环的时钟会变得不同步。
例如,在(1,7)码中,在记录的“1”之间有至少1个“0”,并且在记录的“1”之间不超过7个连续记录的“0”。编码比特序列通过模-2积分运算转变成由具有高或低信号值的比特单元构成的相应的调制信号,在调制信号中“1”比特由信号值从高到低、或相反的变化来表示。“0”比特由调制信号的无变化来表示。
最小反转周期Tmin(可以用(d+1)T表示)等于2T,其中T是记录波列(wave train)中的比特时间间隔。最大反转周期Tmax(可以用(k+1)T表示)等于8T。
顺便提及,在(1,7)码生成的信道比特序列中,最小反转周期Tmin比长度为3T、4T等等的反转周期更为常见。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时钟信号的生成,很多边沿信息(edge information)是在2T和3T这样的短的间隔下生成这个事实是很有利的。
但是,随着记录密度的增加,最小反转周期Tmin就会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连续地生成最小游程2T,则记录波列容易失真。这是因为2T波形输出幅值要小于其它的波形输出幅值,从而更易于被散焦(defocus)和切向倾斜(tangential tilt)这样的因素影响。
另外,在高的行密度下,连续的最小标记(2T)的记录也容易被噪声这样的干扰所影响。因此,再现数据的操作也容易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数据再现的错误形式是最小标记的前沿和后沿的偏移。因此,所生成的比特错误的长度增加。
如上所述,当数据是通过传输线路传输或者是记录在介质上时,在传输或记录之前,数据被调制成与传输线路或记录介质相匹配的编码序列。如果由调制而得到的编码序列包含有直流(DC)成分,就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信号(比如磁盘驱动器的伺服控制中产生的跟踪误差),或者容易产生不稳定。
使用上述无直流信号的第一个原因时是因为记录信道通常不响应低频成分。当从光记录载体(信号记录在其记录轨道上)中读取信号时,抑制信号中的低频成分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连续的跟踪控制而不受记录信号的干扰。
很好地抑制低频成分可以实现更好的跟踪,以及更少的可听干扰噪声。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防止调制序列中包含直流成分。
为了防止调制序列包含直流成分,提出了防止调制信号包含直流成分的DSV(数字和值,Digital Sum Value)控制。DSV是把比特序列的值累加而得到的总和,其中序列中的“1”和“0”(这是由信道比特序列的NRZI调制而得到的)被分别指定为+1和-1的值。DSV是序列中包含的直流成分的指示器。
保持不变的数字和值(DSV)意味着信号频谱不包含低频区的频率成分。要注意的是DSV控制通常不适用于标准(d,k)编码所生成的序列。这样的标准(d,k)编码的DSV控制是通过调制过后预定的时间之后计算编码比特序列的DSV,并在编码比特序列中插入预定数目的DSV控制比特而实现的。为了提高编码效率,需要将DSV控制比特的数目减少到尽可能小的值。
编码信号最好包含q个编码字的序列,其中q是一个整数。在编码信号部分之间插入同步(sync)信号。优选地,在编码信号序列之中不要出现同步信号。通常,同步格式包含s个等于逻辑“0”的连续比特的序列,其中s是一个大于k的整数,或者同步格式也可以包含2个由逻辑“1”的比特分隔开的逻辑“0”的k比特序列,即2个k个“0”的连续游程。
使用上述同步格式的一个缺点是它们比较长,从而降低了记录效率。因此优选的是使用短的同步格式,它可以包含2个或更多连续的“0”游程的序列。
在美国专利说明书4,591,000中记载了使用这种信号在光或磁-光记录载体上记录并读取可听信号的例子。该说明书描述了4-14调制(EFM)系统,其用于在光盘(CD)或小型光盘(MD)上记录信息。EFM调制信号是通过将8比特的信息字序列转化成14比特编码字序列而得到的,其中在连续的编码字之间插入了3比特的接合字(mergingword)。
各个14比特的编码字满足如下条件:在2个“1”之间有至少d=2并且至多k=10个“0”。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在编码字之间还使用了3比特的接合字。允许使用8个可能的3比特接合字中的4个3比特接合字,也就是“001”、“010”、“000”和“100”。剩下的可能的3比特接合字,也就是“111”、“011”、“101”和“110”不使用,因为它们违反了前述的d=2约束。
选择4个允许的接合字中的一个,从而串连备选的编码字和接合字之后得到的比特串满足(d,k)约束,在相应的模-2积分信号中DSV保持不变。按照上述的规则确定接合字可以减少调制信号的低频成分。
3比特接合字的选择取决于以下要求:一方面满足信道信号。EFM信号的解码非常简单。在33个备选的3比特同步字和14比特编码字之间复用同步格式。CD格式中使用的27比特同步格式包含2个连续的10个“0”加3比特接合字的游程。
选择接合字避免了在输出序列中出现所述同步格式。在这种格式中同步格式的出现率是总共588比特中27比特,4.6%。解码跳过3比特接合字,并利用检索表或PLA等等将14比特编码字转换成信息字节(8比特)。
信息的记录总是需要提高读和写的速度。但是,提高读取速度的目标需要跟踪机构更高的伺服带宽,这又给记录信号中低频成分的抑制带来了更严格的限制。
更好地抑制低频成分对于减少跟踪机构产生的可听噪声也是很有利的。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防止信号中包含直流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能够在(d,k)编码规则下为每个数据字生成相应的序列以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的编码系统,该序列能够减少直流成分,并且不包含同步格式、长的“0”串、和最小游程长度d的长游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它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硬件进行DSV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以预定编码率m/n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通过把不同的数字字和数据字相互组合而为每个数据字生成多个中间序列,其中数字字的长度r被确定为数据字的比特长度加上长度r后是m的倍数;对各中间序列进行加扰(scrambling)而形成一组备选序列;按照编码率m/n把各备选序列转换成(d,k)受限序列;测量每个(d,k)受限序列不合乎要求的程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在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选择一个(d,k)受限序列以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把输入的数据字划分成2个或多个数据段,其中在写到可记录介质上之前、具有某一数据大小的输入数据字要在其前面或后面组合一个同步信号;通过把不同的数字字和所述数据段相互组合而为每个划分的数据段生成多个中间序列;对各中间的序列进行加扰而形成一组备选序列;按照预定的编码率m/n把各备选序列转换成(d,k)受限序列;测量每个(d,k)受限序列不合乎要求的程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在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选择一个(d,k)受限序列以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使得有可能制造出更加简单的编码系统硬件,在(d,k)编码规则下,它能够抑制序列的直流成分,能够从记录序列中消除同步格式、长的“0”串和最小游程长度d的长游程。
附图说明
附图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和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编码系统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显示了用于对数字字进行扩增(augmenting)和加扰的编码方案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编码系统的选择器的方框图;
图4显示了判断备选序列的一般方法;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将数据字划分为顺序地输入到发生器中的两段的实施例;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将数据字划分为顺序地输入到发生器中的两段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7A和7B是显示低频特性比要生成的扰码数量的试验图表;
以及
图8显示了用于对根据本发明而记录的(d,k)受限序列进行解调的解调器的方框图。
优选实施例说明
为了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编码系统实施例的方框图。
编码系统利用发生器20、选择器22将用户数据19转换成(d,k)受限序列23,其中多个预定义的序列完全不出现或以很小的概率出现。(d,k)受限序列又利用预编码器24转换成具有很低的直流成分的游程长度受限序列25。
如图1所示,编码系统包括发生器20,图2显示了它的详细方框图。发生器20包括扩增器40,扩增器40通过将不同的数字字和数据字19相互组合而为每个字生成多个中间序列41。中间序列41可以简单地由扩增器40通过把数字字安排在数据字19的前面、中间或后面而生成。
发生器20还包括加扰器42,它对中间序列41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加扰,以形成备选序列21的选择组。在中间序列41中包含相互不同的数字字具有如下效果:以不同的数字字为各中间序列41初始化加扰器42(优选为自同步加扰器)。从而备选序列21是数据字19比较好的随机化结果。
优选地包含扩增器,以通过把长度为r的所有可能的数字字与数据字19组合而为每个数据字19生成2r个中间序列41。这样得到最优随机化的备选序列21的选择组。
图3显示了选择器22的详细方框图。选择器22包括一个(d,k)编码器50,它将每个备选序列21转换成(d,k)受限序列51。为此,将备选序列21划分为q个m比特的字,其中q是一个整数。在(d,k)编码器50的规则下,这q个m比特字被转换成q个n比特字,其中n>m。(d,k)编码器50可以是参数m=2、n=3、d=1、k=7的标准型,也可以是m=1、n=2、d=2、k=7。
优选地,为了获得高的编码效率,编码器50的参数为m=9、n=13、d=1,或者m=11、n=16、d=1,或者m=13、n=19、d=1。这里可以参考未公开的PCT申请No.PCT/KR00/01292(对应于美国申请No.09/707,947)。编码器50也可以具有参数m=6、n=11、d=2,或者m=11、n=20、d=2,或者m=7、n=13、d=2。这里可以参考未公开的PCT申请No.PCT/KR01/00359。
选择器22还包括装置52,它为每个备选(d,k)受限序列51确定序列51是否包含不希望有的序列,比如同步格式、长的“0”串,或者长的备选Tmin游程串。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不希望有的序列,则判断电路会计算与该不希望有的序列相关的惩罚。
选择器22还包括装置52,它判断每个备选(d,k)受限序列51的不希望有的序列(比如同步格式、长的“0”串,或者长的备选Tmin游程串)出现的数量,以及备选序列21的低频成分的分布。
在惩罚算法的规则下,判断装置52对所希望的序列给予低惩罚,而对不希望的序列给予高惩罚。选择器22还包括装置54,它从判断装置52的输出53选择具有最低惩罚的备选(d,k)受限序列51。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判断和选择具有最低惩罚的备选(d,k)受限序列51的一般方法。如图4所示,判断装置52包括多个度量计算器,其并行地分别测量“0”游程长度60、规定的同步格式的出现率62、备选Tmin游程长度64、以及低频内容66。
“0”游程长度度量被用作备选(d,k)受限序列51中检测到的连续的“0”的测量(通常称为“0”游程长度)。如上所述,当序列中“0”游程存在过长的周期时,凹区和凸区这些记录特征会变得过于长,这是有害的,使得更加容易出现跟踪失败或错误,“0”游程长度越长,给予的惩罚就越高。
度量计算器64测量连续的Tmin(如果d=1,Tmin为“01”,如果d=2,Tmin为“001”)游程长度的数目,以排除具有过多重复的‘Tmin’的序列(这不符合MTR(最大转变游程,Maximum TransitionRun)约束),例如,“01010101...”或“001001001001...”这样的序列。度量计算器64通过选择装置54来标记这些将要从可选择的备选序列中排除出去的序列。
同步检测器62检测在备选(d,k)受限序列51中是否存在规定的同步格式。如果检测到这样的同步格式,则同步检测器62标记这个(d,k)受限序列51,否则该序列保持为未标记。
使用预编码设备对这个序列进行调制后,度量计算器66测量备选(d,k)受限序列51的DSV。优选地,测量DSV的变化,因为当序列比较长时(超过100比特),这是更恰当的测量。
选择装置54的输入是各种度量和同步检测器和k条件标记。选择装置54最后根据与各输入度量相关的权重决定选择和记录哪个备选序列。在这个决定中,被判断装置52设定了标记的备选(d,k)受限序列被排除。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了同步格式,它包含至少2个短于k的“0”游程。因此,因为这个相对较短的同步格式而提高了编码效率。
使用NRZI预编码过程将选择器54所选择的备选(d,k)受限序列51转换成调制信号。对所选择的(d,k)受限序列51进行积分模-2运算而生成调制信号,其中“1”变成转变,“0”变成无转变,并发送到记录介质。
同时,数字字的长度r被确定为使加了比特长度r的数据字19的比特长度A是m的倍数,即A+r=cm,其中c是任意的整数。
例如,当编码率m/n=9/13时,如果A为728,则满足倍数条件的r是1、10、19、...,从中选择一个作为r。考虑到DVD的传统ECC分块方案(其中一个同步帧具有91字节的用户数据),使用A=728的条件。
如果为r选择了1,则与输入数据字19组合在一起的数字字的数目是2(=21),只生成2个中间序列41。但是,选择装置54不太可能在这2个中获得所希望的备选(d,k)受限序列51。因此,r=10是可取的,因为经过很好的随机化之后,1024(=210)个中间序列41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所希望的(d,k)受限序列。
如果r确定为10,则需要1024(=210)个并行处理的容量,这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复杂的硬件。
图5显示了另一种选择满足A+r=cm(c是任意的整数)条件的长度r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所需硬件的复杂程度。
在图5示意显示的方法中,将728比特(A)的输入数据字划分为2个364比特的数据段19,数据段19被顺序地施加到扩增器40。728比特是写到光盘上之前在前面或后面插入了同步信号后的大小。这里,因为m是9,所以满足倍数条件Ai+ri=cim(ci是任意的整数)的ri是5、14,...。为了这个划分,在扩增器40的前面置有用于划分该72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的装置。扩增器40通过将不同的32(=25)个数字字与数据字19相互组合而为每个364比特的字生成32个中间序列41,因为364(Ai)+5(ri)是9(m)的倍数。这32个中间序列41被并行地从扩增器40的每个寄存器输出。
如果编码率m/n=6/11并且A=728,满足倍数条件的r是4、10、16,...。在这些比特长度的r中,4是优选的,因为16(=24)个中间序列41可能得到合理的随机化,并且需要适当数目的寄存器。
在m/n=6/11的情况下选择长度r的另一种方法是将728比特(A)的输入数据字划分成8个91比特(Ai)的数据字,该数据字又施加到扩增器40上。在这个划分实施例中,最优的r是5,因为91(Ai)+5(ri)是6(m)的倍数。因此,分别生成32(=25)个数字字和中间序列41。
可以划分72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使得至少2个划分段的大小不一样。图6显示了这样的实施例。
在图6示意显示的实施例中,728比特的输入数据字被划分为3个大小分别为247、241和240的数据字19。因为大小不同,所以用于每个划分数据字的长度r不相同。对于247比特和241比特的数据字,使用5比特的数字字。对于240比特的数据字,使用6比特的数字字。因此,为前一个大小的数据字生成32(=25)个中间序列41,而为后一个大小的数据字生成64(=26)个中间序列。
对于每种情况,与相应的数字字组合后的划分数据字的大小变成252(42m)、246(41m)或246(41m),它们都是m(=6)的倍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将比特长度r确定为与数据字19的长度成正比。因此,如果数据字19的长度小于上述例子,可从5以下的比特长度中选择r。
图7A显示的是实验结果,显示了使用同一个申请人提交的PCT申请No.PCT/KR00/01292中提出的方法调制的信号的低频特性。这个实验是在r=5、d=1,并且编码率(m/n)=9/13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图7A的图表中,‘H’的值越低,调制信号的低频特性就越好。为了获得比-25dB(这是传统的标准)还好的低频特性,应该在10以上选择k约束(参照图7A中的‘X1’区)。虽然数字字的长度r固定为5,但是可以生成比最大数目32(=25)更少的扰码。图7A的X坐标使用扰码的数目作为独立变量,以显示调制信号的低频特性,其中发生器20和选择器22都包含比5比特的可能数目更少的寄存器。
如果低频特性应该比-25dB更好,从图7A的图表的‘Y1’区可见,在k=14的条件下,扰码的数目可以从32减小到15,在k=12的条件下可以减小到17,在k=11的条件下可以减小到21。
有两种使用更少扰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在全部的2r个数字字中按照需要选择数字字,然后通过将所选择的数字字与输入的数据字组合而生成与选择的数字字一样多的中间序列41。第二种方法生成2r个中间序列41,然后按照需要对中间序列进行加扰以形成更少的备选序列21。
在给定的低频特性下可以减少扰码的数目意味着因为并行处理结构中寄存器的减少而带来的硬件可以更为简单,在串行处理结构中处理速度可以更高。
图7B显示的是另一个试验结果,显示了使用同一个申请人提交的PCT申请No.PCT/KR01/00359中提出的方法调制的信号的低频特性。这个实验是在r=5、d=2,并且编码率(m/n)=6/11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个实验结果中,为了获得比-25dB更好的低频特性,应该在13以上选择k约束(参照图7B中的‘X2’区)。如果低频特性应该比-25dB更好,从图7B的图表的‘Y2’区可见,在k=15的条件下,扰码的数目可以从32减小到约22,在k=14的条件下可以减小到约25,在k=13的条件下可以减小到约27。
从图7A和7B的实验可见,如果将A比特的输入数据字划分成A1、A2、A3,…,An比特的数据字,并使用对于每个Ai比特长度ri满足Ai+ri=cim的数字字来生成中间序列,其中ri小于对于A比特的数据字满足A+r=cm的比特长度r,还可以获得比-25dB更好的低频特性,这可以通过适用于A比特数据字的比特长度r而获得。
使用小于r的比特长度ri可以显著地减小所需硬件的复杂程度。
根据上述方法调制后的记录数据由相反地执行上述方法的解调器进行再现,即顺序地解码、去加扰,以及去除r比特的数字字。
图8是进行这个操作的解调器的方框图。同步检测器101检测序列中包含的同步码,并去除所检测到的同步码,所述序列是从光记录载体上再现的,它的帧大小为D×(Ai+ri)×m/n+同步比特长度,其中D是输入数据字的划分次数。然后,去除了同步的序列包含D个序列23,它们的帧大小为(Ai+ri)×m/n、并满足(d,k)约束。这D个(d,k)受限序列23被施加到解码器102上,解码器102将序列中每个n比特的字解码为相应的m比特的字,从而解码序列的帧大小变成Ai+ri。去加扰器103将解码序列恢复为加扰前的中间序列41。然后,扩增消除器104去除包含在原始序列前面、中间或后面的ri比特的数字字,并输出帧大小为Ai的原始划分数据字19。如果D次收集到这样输出的数据字,则它们形成一个原始未划分的A比特的数据字。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其它的形式实施。因此这个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而不是前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的落入其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变化。

Claims (23)

1.一种用m/n的编码率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输入的数据字划分成2个或更多的数据段,在写到可记录介质上之前,具有某一数据大小的输入数据字要在其前面或后面组合一个同步信号;
(b)通过把不同的数字字和所述数据段相互组合而为每个划分的数据段生成多个中间序列;
(c)对每个中间序列进行加扰以形成一组备选序列;
(d)按照编码率m/n将每个备选序列转换成(d,k)受限序列;以及
(e)从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测量不合乎要求的每个(d,k)受限序列,并根据测量结果从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选择一个(d,k)受限序列以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字的长度r被确定为使划分数据段的比特长度加长度r之后是m的倍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长度r为4、5或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长度r被确定为与所述划分数据段的长度成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9/13的情况下,所述步骤(a)将输入数据字划分为2个数据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相同为364,并且长度r为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6/11的情况下,所述步骤(a)将输入数据字划分为8个数据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相同为91,并且长度r为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划分数据段的大小互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9/13并且d=1的情况下,长度r为5,并且k等于或大于1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6/11并且d=2的情况下,长度r为5,并且k等于或大于13。
13.一种以m/n的编码率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装置,其中m<n,所述装置包括:
划分器,将输入的数据字划分成2个或更多的数据段,在写到可记录介质上之前,具有某一数据大小的输入数据字要组合一个同步信号;
扩增装置,通过将数字字与所述数据段相互组合而为每个划分数据段生成多个中间序列;
加扰器,对每个中间序列进行加扰以形成一组备选序列;
编码器,按照预定的编码率m/n将每个备选序列转换成(d,k)受限序列;以及
选择装置,从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测量不合乎要求的每个(d,k)受限序列,并根据测量结果在转换的(d,k)受限序列中选择一个(d,k)受限序列以记录在可记录介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字的长度r被确定为使所述划分数据段的比特长度加长度r后是m的倍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长度r为4、5或6。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9/13的情况下,所述划分器将输入数据字划分为2个数据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相同为364,并且长度r为5。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6/11的情况下,所述划分器将输入数据字划分为8个数据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相同为91,并且长度r为5。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划分数据段的大小互不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划分数据段的大小都不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9/13并且d=1的情况下,长度r为5,并且k等于或大于10。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码率为m/n=6/11并且d=2的情况下,长度r为5,并且k等于或大于13。
CN018017789A 2000-06-22 2001-04-1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84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0202173 2000-06-22
EP00202173.1 2000-06-22
KR2001/18531 2001-04-07
KR10-2001-0018531A KR100407495B1 (ko) 2000-06-22 2001-04-07 일련의 데이터 워드를 변조신호로 변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061415A Division CN1652469A (zh) 2000-06-22 2001-04-1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3616A CN1383616A (zh) 2002-12-04
CN1218492C true CN1218492C (zh) 2005-09-07

Family

ID=817167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17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434C (zh) 2000-06-22 2001-03-2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018017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8492C (zh) 2000-06-22 2001-04-1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A2005100061415A Pending CN1652469A (zh) 2000-06-22 2001-04-1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17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434C (zh) 2000-06-22 2001-03-2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061415A Pending CN1652469A (zh) 2000-06-22 2001-04-19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6606038B2 (zh)
EP (2) EP1297631A4 (zh)
JP (2) JP2003536345A (zh)
KR (2) KR100424482B1 (zh)
CN (3) CN1299434C (zh)
AU (2) AU4693701A (zh)
TW (1) TW514878B (zh)
WO (2) WO2001099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4482B1 (ko) * 2000-06-22 2004-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일련의 데이터 워드를 변조신호로 변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25685B1 (ko) * 2001-07-05 2007-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일련의 데이터 워드를 변조신호로 변환하는 방법
KR100510492B1 (ko) * 2002-10-07 2005-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시스템에서의 워드 단위스크램블링/디스크램블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042372B2 (en) * 2002-10-31 2006-05-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ncoding information in codes identifying beginning of regions of data
US7330137B2 (en) 2003-12-12 2008-02-12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LL code encoding and decoding
TWI225730B (en) * 2003-12-31 2004-12-21 Ind Tech Res Inst Type-dependent coding method with type control
KR100537516B1 (ko) * 2004-01-08 2005-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드율 13/15인 mtr 코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0392985C (zh) * 2004-01-12 2008-06-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型态控制的型态相依编码方法
JP5011116B2 (ja) * 2004-10-26 2012-08-29 エージェンシー フォー サイエンス,テクノロジー アンド リサーチ 変調の制約及び誤り制御を用いて情報の符号化及び復号化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4705461B2 (ja) * 2005-03-31 2011-06-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符号器および復号器
US20060220926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ujitsu Limited Encoder and decoder
JP4556818B2 (ja) * 2005-09-21 2010-10-06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KR100782327B1 (ko) * 2006-05-27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사이의 단일형 병렬데이터 인터페이스 방법,기록매체 및 반도체 장치
JP4765964B2 (ja) * 2007-03-05 2011-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符号化装置、並びに復号方法および復号装置
US10340370B2 (en) * 2016-12-07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mmetric gated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finFET) diodes
CN108922567B (zh) * 2018-06-29 2020-08-21 北京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隐藏数据读取次数的限定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9808A (en) * 1978-12-21 1980-10-21 Nc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ording multiple data segments on a storage disc with eccentricity factor
US4501000A (en) * 1981-07-27 1985-02-19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ding binary data
JPS60109358A (ja) * 1983-11-17 1985-06-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2進デ−タの符号化装置
JPS60248025A (ja) * 1984-05-23 1985-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2進デ−タ変換・復号方式
KR900007932B1 (en) * 1984-09-06 1990-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de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tain rll code
JPS63310222A (ja) * 1987-06-12 1988-12-19 Nec Miyagi Ltd 符号化誤り自己監視型nrz/cmi符号変換装置
JP2870843B2 (ja) * 1989-08-31 1999-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伝送装置
CN1052757A (zh) * 1989-12-19 1991-07-03 福建电子计算机公司磁记录装置厂 二进制数字编码/译码方法与装置
KR0141126B1 (ko) * 1992-08-31 1998-07-15 윤종용 디지탈 기록재생시스템에 있어서 코드변환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3083011B2 (ja) * 1992-12-28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US6079041A (en) * 1995-08-04 2000-06-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modulation circuit and digital demodulation circuit
PT789910E (pt) * 1995-09-01 2001-11-3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odo para converter uma serie de palavras de informacao de m-bit num sinal modulado, metodo de producao de um transportador de registos, um dispositivo de codificacao, um dispositivo de gravacao, um sinal, assim como um transportador de registos
KR0165431B1 (ko) * 1995-09-06 1999-03-20 김광호 디지탈 데이타 부호화 및 복호화방법과 그 장치
US6002718A (en) * 1995-10-27 1999-12-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unlength-limited coding with DC control
JP3339539B2 (ja) * 1995-12-13 2002-10-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変調装置、そ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EP1087532B1 (en) * 1996-10-13 2005-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modulation method, digital modulation circuit, digital demodulation circuit and digital demodulation method
JPH10340543A (ja) * 1997-04-08 1998-12-22 Sony Corp エンコード装置、デコード装置、エンコード方法、及びデコード方法
KR100206138B1 (ko) * 1997-04-29 1999-07-01 윤종용 디지탈 신호 변조 방법 및 장치
JPH10334616A (ja) * 1997-05-30 1998-12-18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JP3985173B2 (ja) * 1998-05-29 2007-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変調装置および方法、復調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格納媒体
US6188335B1 (en) * 1998-08-19 2001-02-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cascaded decoding for multiple runlength-limited channel codes
JP2000105981A (ja) * 1998-09-29 2000-04-11 Toshiba Corp 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354175B1 (ko) * 1998-11-20 2002-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변/복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변/복조 장치 및 그 기록매체
US6177890B1 (en) * 1998-12-04 2001-01-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echnique for increasing information density in data storage devices by utilizing a high-efficiency encoding scheme
KR100565046B1 (ko) * 1999-04-21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선된 dc 억압 능력을 갖는 rll 코드 배치 방법, 변복조 방법 및 복조 장치
KR100424482B1 (ko) * 2000-06-22 2004-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일련의 데이터 워드를 변조신호로 변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4693701A (en) 2002-01-02
EP1295400A4 (en) 2008-06-04
CN1383616A (zh) 2002-12-04
TW514878B (en) 2002-12-21
US6606038B2 (en) 2003-08-12
CN1299434C (zh) 2007-02-07
US20020008646A1 (en) 2002-01-24
CN1652469A (zh) 2005-08-10
US7519119B2 (en) 2009-04-14
KR20020005395A (ko) 2002-01-17
CN1383615A (zh) 2002-12-04
JP2003536346A (ja) 2003-12-02
EP1297631A4 (en) 2008-07-09
US6829306B2 (en) 2004-12-07
EP1295400A1 (en) 2003-03-26
EP1297631A1 (en) 2003-04-02
KR100424482B1 (ko) 2004-03-24
WO2001099288A1 (en) 2001-12-27
AU5273601A (en) 2002-01-02
KR20020020981A (ko) 2002-03-18
WO2001099287A1 (en) 2001-12-27
US20020006166A1 (en) 2002-01-17
JP2003536345A (ja) 2003-12-02
US20050053160A1 (en) 2005-03-10
KR100407495B1 (ko) 200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8492C (zh)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6963296B2 (e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transmission medium
CN1515007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N1254920C (zh) 将数据字序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
JP2004134018A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CN1183539C (zh) 数据调制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记录与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108013C (zh) 调制记录方法,重放方法及装置,记录和重放方法及装置
CN1096392A (zh) 调制方法,解调方法,调制仪器和解调仪器
JP2001127640A (ja) 光学式回転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装置
US6157325A (en) Encoding of an input information signal
US8059017B2 (en) Code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modulation apparatus, modulation method, modulation program, demodulation apparatus, demodulation method, demodulation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3305C (zh) 记录装置
WO2022158237A1 (ja)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KR100945183B1 (ko) 정보어의 신호로의 변환 시스템
CN1554150A (zh) 编码方法和设备
CN1822181A (zh) 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489293A (zh) 将一系列的数据字转换成调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485843A (zh) 将一系列数据字转换为调制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423860A (zh) 信息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记录介质及其制作方法
Hu et al. A new rate 8/12 run-length limited (2, 9) code for four-level read-only optical disc
CN1975915A (zh) 多阶游长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以及红光多阶光存储装置
CN1883005A (zh) 在光盘的脉冲切割区中进行的数据检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