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408C -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3408C
CN1213408C CNB011361816A CN01136181A CN1213408C CN 1213408 C CN1213408 C CN 1213408C CN B011361816 A CNB011361816 A CN B011361816A CN 01136181 A CN01136181 A CN 01136181A CN 1213408 C CN1213408 C CN 12134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line
data
light beam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361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2540A (zh
Inventor
南野顺一
古宫成
小石健二
上冈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34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34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4Recording involving phase-change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4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ord on, or to reproduce from, more than one track simultaneous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7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selection is made among at least two alternative ways of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记录方法,用照射光束于光盘的办法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于光盘上来把数据记录在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在此法中,照射光束的条件根据表示数据的标记所形成的位置是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变化,使形成在纹间上的标记的尺寸等于形成于纹道上的标记的尺寸。

Description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No.95117527.0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可重写的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
背景技术
光盘被认为是一种大容量记录媒体。然而,当前所使用的光盘对满足进步增大可记录数据量的最新要求和实现记录诸如视频信号的更大容量数据方面不再有足够大的记录容量。
在光盘上通常有用来引导光点的导纹(guide groove)。在通常的光盘中,数据是记录在纹间(导纹部分)或者纹道(导纹部分之间的部分)的任一个上,因为这在技术上是比较容易的。然而,近年,高密度记录越来越变得必需。反映此趋势,数据被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两者上的纹间/纹道运作成为更多受关注的目标。
根据常用的纹间/纹道记录运作,假设在纹间和在纹道上的记录特性是一样的而对在纹间和在纹道上记录数据使用同样的记录方法。但是,事实上,纹间的记录特性和纹道的不同。此外,从记录有数据的光盘上进行重放使用了同样的重放方法。换句话说,在将数据记录到/重放自纹间和纹道时,使用了同样的记录机器和/或同样的重放机器,或者有同样特性的记录机器和/或重放机器。
可是,上面所述的传统技术有以下问题。实际上,在记录到/重放自纹间及纹道时,C/N比(在信号(carrier)和噪音之间的功率比)、记录灵敏度、频率特性等等彼此很不一样。在常用的纹间/纹道记录运作中,用了完全一样的方法来记录到/重放自纹间及纹道。当用一样的记录方法将数据记录到具有不同C/N比的纹间和纹道时,记录密度设定为等于具有较小C/N比的纹间的较低的记录密度。结果,在有较大C/N比的纹道的记录密度中产生不必要的大的空余,因此,纹道上的记录密度不能设为最大。所以,在光盘上作为一个整体可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密度及容量不能成为最大。
还有,假如同样的方法,例如适合应用于纹间的方法,被用于将数据记录于有不同记录灵敏度的纹间和纹道上,那么数据就不能在最佳条件下被记录于纹道上。结果,不幸地,增加了纹道上的比特误差率(biterror rate),数据不能以足够高的记录密度记录在纹道上。
进一步,根据现用的方法,在实行重放运作时,频率分量的均衡(或校正),如加强高频分量,是利用一样的频率特性来实现的。然而,由纹间重放出来的信号的频率特性是和从纹道重放出来的信号的频率特性不同的。所以,如果利用同样的频率特性将从纹间重放出来的信号和从纹道重放出来的信号进行均衡的话,从纹间重放出来的信号的频率特性不能恰当地和从纹道重放出来的信号的频率特性相均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记录方法,其通过用光束照射到光盘上而形成一个表示在光盘上的数据的标记来将数据记录在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在此法中,照射光束的条件依表示数据的标记形成的位置是位于纹间或纹道上而变化,而使形成于纹间的标记尺寸等于形成于纹道上的标记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据光束是照在纹间上或是纹道上而使光束以不同强度进行照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记录机器,其通过用光束照射到光盘上而形成一个表示在光盘上的数据的标记来将数据记录在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此光盘记录机器包括一个用来根据表示数据的标记形成的位置是位于纹间或是纹道上来变化光束照射的条件,使得形成于纹道上的标记尺寸等于形成于纹间的标记尺寸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盘记录机器包括一个装置,用来以依据光束照射在纹间或是纹道上而以不同强度来照射光束来记录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照在纹间的光束强度高于照在纹道上的光束的强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光盘记录机器包括:一个装置,用于产生指示光束的光点是位于纹间或是纹道上的纹间/纹道位置信息;以及一个装置,用于以依据纹间/纹道位置信息而以不同的强度照射光束。
在再个实施例中,光盘记录机器包括:数据区分装置,用来将输入的数据区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光束发生装置,用来将具有第一强度的光束照到纹间来将第一数据记录在纹间;以及第二光束发生装置,用来将具有第二强度的光束照到纹道上来将第二数据记录于纹道。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光盘包括相态可变的记录层。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光束是依据其照在纹间或是纹道上而以不同的时间期来进行照射。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光束照在纹间的时间期要比光束照在纹道上的时间期长。
在再一个实施例的中,光盘记录方法包括一个光束照射n次(n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来形成标记的步骤。在此法中,实行第一次照射的时间点和实行第n次照射的时间点随光束是照在纹间或纹道上而改变。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光盘记录机器包括:一个装置,用来产生纹间/纹道位置信息,指示光束的光点是位于纹间或是纹道上;以及一个装置,用于将光束照射n次(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来形成标记,并用于依据光束是照在纹间或是纹道上来改变实行第一次照射的时间点和第n次照射的时间点。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对纹间的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要比对纹道的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记录方法,用将光束照在光盘上来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于光盘上的办法将数据记录于具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在此法中,记录数据的条件依光束是照在纹间或纹道上而改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依光束是照在纹间或是纹道上而以不同密度来记录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记录在纹间的数据密度低于记录在纹道上的数据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方法,用于以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在具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法包括将数据组合起来的步骤,这些数据是从纹间和纹道重放出来,且在记录于纹间的数据的记录密度和记录于纹道的数据的记录密度随数据是记录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转换率(transfer rate)。
根据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方法,用于以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在具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从纹间和纹道上重放出来并在记录在纹间的数据的记录密度低于记录在纹道上的数据的记录密度情况下有不同转率的数据组合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盘记录方法包括一个记录数据的步骤:随光束是照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用不同的调制方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将数据记录在纹间的调制方法的密度比要比用于将数据记录在纹道上的调制方法的密度比低。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方法,用将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于含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法包括一个步骤:在随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使用了不同的调制方法情况下,根据数据是从纹间还是纹道上重放出来而用不同方法来解调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个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方法,用将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在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法包括一个步骤:在用于纹间的调制方法的密度比低于用于纹道的调制方法的密度比的情况下根据数据是从纹间还是纹道重放出来而用不同方法来解调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方法,用将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在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法包括一个步骤:根据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用不同的频率特性来均衡所重放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重放机器,用于以将光束照在光盘上来重放记录于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的数据。此机器包括一个根据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用不同的频率特性来均衡所重放的数据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纹间重放出来的数据的高频分量用大于应用于放大从纹道重放出来的数据的高频分量的增益的增益来放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记录装置,用于通过向光盘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而在光盘上记录数据,其中该光盘包括纹间和纹道,包括:光学头,用于发射光束;伺服电路,用于将光学头发出的光束照射在所述纹间和纹道上并且进行跟踪;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表示数据的标记所形成的位置是落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来变化照射光束的条件。
因而,在此描述的发明使以下优点成为可能:提供一种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其中用按照纹间和纹道的记录灵敏度、C/N比和频率特性来实行记录和重放运作,使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提高、转换率能改进,以及重放信号的质量能改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个和其他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了和理解了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详细叙述将会变得清楚。
图1A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一个例子的用于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在光盘上的位置和激光束强度之间的关系。
图1B表示按本发明第一个例子的用于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应用于在纹间记录数据的脉冲波形及应用于在纹道上记录数据的脉冲波形。
图2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一个例子的用于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示于图2的数据区分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应用发射单激光束的光源头在光盘上作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二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用来将数据记录在纹间的脉冲波形和用来将数据记录在纹道上的脉冲波形。
图6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二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三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对纹间的脉冲波形和对纹道的脉冲波形。
图8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三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9示出了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记录到和重放自光盘的方法中所记录数据的区分和所重放数据的组合。
图10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另一个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2表示按本发明第五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用于纹间和纹道的调制方法。
图13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五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五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另一个机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5A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从纹道重放的信号的频/幅特性的曲线图。
图15B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从纹间重放的信号的频/幅特性的曲线图。
图15C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由对从纹道重放的信号作均衡处理得到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15D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由对从纹间重放的信号作均衡处理得到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15E是表示在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应用的光盘局部剖视的透视图。
图16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机器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本发明的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其记录和重放运作依该记录或重放是对光盘的纹间还是其纹道实行的而用不同的激光功率、记录补偿、记录密度、调制方法和频率特性来实行的。
以下,本发明将通过说明例参照附图来详细叙述。图中,同样的标号在以下例子中标注的是同一个部件。
在此说明书中,“记录机器”包括含有重放数据部分的记录机器。相似地,“重放机器“包括含有记录数据部分的重放机器。
[例1]
图1A表示按本发明第一个例子的用于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在光盘上的位置和激光束强度之间的关系。光盘11是一盘状记录媒体。在光盘1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用来记录数据的纹间12和纹道13。光盘11包括:含碳酸酯的基板15;含铝的反射层16;和含锗、碲和锑的合金的记录层17。在全部下面的例子中,都用这种光盘11。在光盘11的表面上,纹间12和纹道13形成为螺旋形,数字数据被记录在纹间12和纹道13上。以下,在纹间12和纹道13两者上作记录数据的运作为简单计将被称为“纹间/纹道记录运作”。光盘11是一种可在其上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光盘。当数据被记录、重放和擦消于/自光盘11时,激光束14被从激光管(未表示)发射到纹间12或纹道13上。
光盘11是,例如,相态可变的光盘。此情况下,强激光束为了在盘上记录数据而短时间照射到盘上。因为激光束的照射,被照以强激光,或激光束光点的盘上部分被加热到等于或高于盘11材料熔点的温度,然后被急冷,结果被照射部位的相态转变为非晶态。此非晶态部位在盘上沿着纹间或纹道被记录作为一个“标记”。为了擦掉这个标记,标记被要求加热到其结晶温度或更高,然后逐渐地在一个长时间内冷却下来。结果,由于标记的相态重新转变为晶态,标记就被擦掉了。在从盘上重放数据时,比在记录数据时用的要较弱的强激光束被发射到盘11上。由于非晶相态(对应于标记部位)和晶化相态(对应于非标记部位)有不同的反射性,就可以根据反射光的强度区别被照射部位是标记与否。
在本说明书中,盘的凸出于进光一边的部分将称之为“纹道”,而盘的凸出于与进光一边相反方的部分将称之为“纹间”。在有图1A中所示结构的光盘11中,当纹间12和纹道13有相同的宽度时,纹道13有比纹间12较高的记录灵敏度,这是因为辐射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所使。“记录灵敏度”用在记录/重放运作时为达到C/N比50dB和可擦度25dB所必需的记录激光功率和擦消激光功率来确定(此后,此功率分别被称为“最佳记录功率”和“最佳擦消功率”)。所以,最佳记录功率和最佳擦消功率越小,记录灵敏度就越高。在相态可变光盘是由上面描述的材料做成的条件下,纹间宽度WL和纹道宽度WG为0.74μm;迹距TP为1.48μm;深度D为λ/6(λ为680nm);沿周边方向激光束光点的线速度为6.0m/s(此条件被用于第一到第六例中),在纹间上最佳记录功率为11mW,最佳擦消功率为5.5mW,而在纹道上最佳记录功率为10mW,最佳擦消功率为5.0mW。此情况下,因为纹道13有比纹间12较高的记录灵敏度,在纹道13上记录数据可以用比在纹间12上记录数据所需激光功率要低的激光功率。
在第一例中,在对光盘11实行纹间/纹道记录运作时,按照在纹间12和纹道13之间记录灵敏度的差异,激光功率对在纹间12上记录数据和在纹道13上记录数据设定于不同值。具体地,如图1A所示,数据记录在纹间12上用峰值PL的激光功率,而在纹道13上用峰值PG的激光功率。此时,如形成于纹间12上和纹道13上的标记长度是一样的话,那么驱动激光盘的脉冲宽度对记录数据于纹间12和记录数据于纹道13上的两种情况是一样的。因此,数据就可被恰当地分别记录于纹间12上和纹道13上。如果数据用峰值为PL的激光功率记录在有较高记录灵敏度的纹道13上,那么记录在纹道13上的标记部分的宽度和长度超过了需要的值,结果在重放运作时比特误差率将不幸地升高了。相反,如果数据用峰值PG的激光功率记录在有较低记录灵敏度的纹间12上,那么记录在纹间12上的标记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变得小于要求的值,结果在重放运作时比特误差率也升高。
图1B表示了按本发明第一例的在光盘上作记录的方法中将数据记录在纹间时使用的脉冲波形和将数据记录在纹道时使用的脉冲波形。记录在纹间上时的脉冲幅值IL大于记录在纹道上时脉冲的幅值IG。
图2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一个例子的在光盘上作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在可以实行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相态可变光盘11上用实施标记边缘记录运作办法来记录数字数据。“标记边缘记录运作”是一种记录运作,其中数字数据用记录在光盘上沿其周边方向的标记部分的边缘位置来表示的。在光盘11中,纹道13有比纹间12的要较高的记录灵敏度。主轴电机22带动光盘11旋转,发出二个光束的光源头23能跟踪螺旋形的纹间和纹道。光源头23将两个光束的一个照在纹间上,而将另一个光束照在纹道上,使数据可同时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伺服电路24完成的不仅是将光源头23发出的激光束聚焦在纹间和纹道上,还进行跟踪。
数据区分器29将一个输入数据流分成二个输出数据流然后输出这些数据流。更具体地,数据区分器29将输入数据流分成一个纹间数据流和一个纹道数据流结果二个输出数据流有相等的转换率。纹间数据流被加到记录信号处理器27,纹道数据流被加到记录信号处理器28。在图2中,输入数据流用“A,B,C,D,E,F”来代表;纹间数据流用“A,C,E”代表;而纹道数据流用“B,D,F”代表。
记录信号处理器27和28分别接受纹间数据流和纹道数据流,并对其实施调制及记录补偿。作为一种调制方法,例如,使用了一种八到十四调制(EFM)。记录补偿,例如,采用对在纹间产生的多个脉冲(或者用“多脉冲”)的时间点和在纹道产生的时间点不同来实现,这下面要叙述。记录信号处理器27输出对应于纹间数据流的纹间记录信号给激光驱动器25,同时记录信号处理器28输出对应于纹道数据流的纹道记录信号给激光驱动器26。
激光驱动器25和26随输入的纹间记录信号和纹道记录信号调节出对从光源头23的激光管(未表示)发出光线所需的足够的电流量,然后将记录信号输出到光源头23。光源头23随放大的纹间记录信号和纹道记录信号发出二道激光束到光盘11上,从而将纹间数据流和纹道数据流记录在光盘11上。
激光驱动器25和26的输出由上述纹间的记录灵敏度和纹道的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来设定。就是说,纹间记录信号比起纹道记录信号来有较高的功率。具体地,在使用具有前述参数的光盘11的情况下,示于图1A中的峰值PL和PG分别是11mW和10mW。如在图1B中所示,用于在纹间记录的脉冲和用于在纹道上记录的脉冲在加于其上的电流时有不同的峰值。在图1B中,形成一个标记使用了多个脉冲,但脉冲数目并不限制于此。例如,一个标记可以用一个脉冲等构成。
为了补偿纹间和纹道的记录灵敏度之间的差异,下面的关系最好要满足:
(对纹间的最佳记录功率)∶(对纹道的最佳记录功率)=(峰值PL)∶(峰值PG)
在第一例中,作为发射光束的条件,激光束强度根据激光束光点的位置在纹间上还是在纹道上而变化。
如上所述,在第一例中,纹间/纹道记录运作被实施要使激光功率对在纹间记录数据和对在纹道上记录数据按纹间和纹道间记录灵敏度的差异而设定为不同的值。因此,可以在恰当的激光功率下将数据记录到分别有不同的记录灵敏度的纹间和纹道上。结果是,当从光盘重放数据时,比特误差率能被有利地降下来。
图3是表示示于图2中的数据区分器29的构成的框图。开关33交替地输出输入的数据流“A,B,C,D,E,F”的数据A,B,C,D,E和F给缓冲存储器31和32。在此情况下,组成输入数据流的数据A到F是有相等数据长度的数据包。缓冲存储器31接受数据A,C和E,同时,缓冲存储器32接受数据B,D,和F。写时钟WCK的频率是读时钟RCK1和RCK2的频率的一倍。然而,数据区分器29的构成并不限于图3中所示那样。例如,输入数据流可以不由二个缓冲存储器来接受,而是用一个缓冲存储器。在后一情况下,用来分配输出数据的开关根据在读操作中指定的地址来翻转。
如上所述,光源头23用发出二道激光束于光盘11的纹间和纹道上来同时记录数据于纹间和纹道上。可取代的是,记录运作也可用发射一个激光束于光盘11上来实行。
图4是表示使用发射单激光束的光源头来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激光功率控制器49接受输入数据流和从重放电路47来的纹间/纹道位置信息输出,并将经缓冲的输入数据流给记录信号处理器27,将激光功率控制信号给激光驱动器46。纹间/纹道位置信息是一个显示光源头43位于纹间处还是纹道处的信息。纹间/纹道位置信息也可以从,例如,一个扇区(sector)的地址数据获得。就是说,重放电路47同时读出各扇区数据及其地址。因此,扇区地址是给出的,就可以识别该扇区是位于纹间还是纹道上。激光功率控制信号被加到激光驱动器46,从而改变要被射到光盘11的激光束功率。根据纹间/纹道位置信息,激光功率控制器49当光源头43位于纹间上时设定激光功率是高的,当光源头43位于纹道上时设定激光功率是低的。如图4所示,在记录数据A,B和C时,光源头43位于纹间上,故激光功率变高。另一方面,在记录数据D,E和F时,光源头43位于纹道上,结果,激光功率变低。被用于纹间和纹道的激光功率的信息被写在,例如,位于盘面上迹线内侧的引入区的凹口内。
记录在有图4所示构成的光盘上的机器具有一单个的记录信号处理器和一单个的激光驱动器,因而可以减小机器的尺寸。
[例2]
图5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二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用来将数据记录在纹间的脉冲波形和用来将数据记录在纹道上的脉冲波形。在第二例中也使用了和在第一例中使用的同样的光盘11。即,在第二例的光盘11中,纹间12和纹道13有相等的宽度,纹道13的记录灵敏度高于纹间12的记录灵敏度。
所以,在对这样一个光盘实行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情况下,在重放运作期间的比特误差率可以用因为纹间的记录灵敏度和纹道的灵敏度间有差异而实行的记录补偿来降低。特别是,用来形成标记的脉冲宽度依标记是形成于纹间还是纹道上而变化。结果是,不大可能在记录于纹间和纹道上的标记的边缘位置处引起误差。如在图5中所示,用来在纹间记录标记的标记信号和在纹道上记录标记的标记信号显示为有相等峰值P的脉冲。然而,纹间的记录灵敏度低于纹道的,要求在纹间形成标记的激光功率要高于在纹道上形成同样标记所需要的激光功率。因此,用来在纹间上记录一个标记的脉冲的前沿要比用来在纹道上记录一个标记的脉冲的前沿早一个时间tL,用来在纹间上记录一个标记的脉冲的后沿要比用来在纹道上记录一个标记的脉冲的后沿迟一个时间tT。
图6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二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在可在其上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相态可变光盘11上,数字数据用进行标记边缘记录运作来记录。数据区分器29将一个输入数据流分为二个输出数据流,即,一个纹间数据流和一个纹道数据流,然后象在第一例中所描述的那样输出此二个数据流。
记录信号处理器67接受并调制纹间数据流然后输出一对应于纹间数据流的纹间记录信号给记录补偿器65。记录信号处理器68接受并调制纹道数据流然后输出一对应于纹道数据流的纹道记录信号给记录补偿器66。作为调制方法,例如,使用EFM。
记录补偿器65和66分别接受纹间记录信号和纹道记录信号,并对被记录的标记的边缘位置作补偿。特别是,记录信号的脉宽被设定成使对于将标记记录在有较低记录灵敏度的纹间上的脉冲宽度(以后简称之为“对纹间的脉冲”)要大于对于将标记记录在有较高记录灵敏度的纹道上的脉冲的宽度(以后简称之为“对纹道的脉冲”)。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有相等的幅值(或者激光功率)。如果激光束以同样的脉宽和同样的脉幅照射到到纹间和纹道,形成在有较低灵敏度的纹间上的标记长度变得短于形成在有较高灵敏度的纹道上的标记长度(这被称为“边缘移动”)。所以,用设定对纹间的脉冲宽度大于对纹道的脉冲宽度,可实现补偿,使被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的标记的边缘处在同一位置上(或者使边缘移动不发生)。
记录补偿器65和66包括和第一例中激光驱动器所有的同样功能。光源头23随由记录补偿器65和66的经补偿和输出而发出二道激光束到光盘11上,从而将纹间数据流和纹道数据流记录于光盘11上。
在第二例中,作为发射光束的条件的是用于作记录的脉冲宽度(即,用于记录的脉冲的前沿和后沿的位置)根据激光束光点的位置是落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变化。用以上所述的办法来记录数据,标记可被记在纹间和纹道上而不会造成在纹间和纹道上的边缘移动,即使光盘中纹间的记录灵敏度不同于纹道的灵敏度。
在使用有和第一例中描述的同样参数的光盘11的情况下,示于图5中的各个数值如下:时间tL为2ns;时间tT为2ns;对纹间的脉冲宽度WL为74ns;对纹道的脉冲宽度WG为70ns。
与在第一例中同样的方式,在本例中也可以应用发出单道激光束的光源头43来代替发生二道激光束的光源头23。
[例3]
图7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三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对纹间的脉冲波形和对纹道的脉冲波形。在第二例中,对纹间的单个脉冲或对纹道的单个脉冲被用来记录一个标记如图5所示。在第三例中,多个脉冲被用来记录单个标记。此种脉冲链记录方法被称为“多脉冲”法。这里一个“单脉冲”指的是一个波形,从由第一电平转变为第二电平开始,到随后的由第二电平转变为第一电平结束。例如,在图5中,用于记录单个标记的脉冲从由L电平变为H电平时开始,到随后的从H电平变为L电平时结束。
在图7中,用来记录一单个标记的输入数据是一单个脉冲。对应于输入数据的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各具有第一脉冲、中间脉冲和最后脉冲。示于图7的输入数据,即,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是有“0”或“1”值的数字数据。该“第一脉冲”是总数n(n等于或大于2)个脉冲中的第一脉冲,而“最后脉冲”是总数n个脉冲中的第n个脉冲。当n为2,中间脉冲和最后脉冲是同一个。在图7中,在第一脉冲和最后脉冲之间存在三个中间脉冲。
第一脉冲有前沿,比输入数据的前沿延迟一规定的时延,最后脉冲有后沿,比输入数据的后沿超前一规定的超前时间。在图7中,输入数据的前沿和对纹间的脉冲的第一脉冲中心之间的间隔定义为时延a;输入数据的前沿和对纹道的脉冲的第一脉冲中心之间的间隔定义为时延c;输入数据的后沿和对纹间的脉冲的最后脉冲中心之间的间隔定义为超前时间b;输入数据的后沿和对纹道的最后脉冲中心之间的间隔定义为超前时间d。假如纹道的记录灵敏度高于纹间的记录灵敏度,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要求被设定得使满足关系式:(时延a)<(时延c)及(超前时间b)<(超前时间d)。这是因为,由于纹道比纹间有较高的记录灵敏度,数据用有同样波形的脉冲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使记录在纹道上的标记之宽度和长度比记录在纹间上的要大。相反,假如纹间的记录灵敏度比纹道的高,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就要求被设定得使满足关系式:(时延c)<(时延a)和(超前时间d)<(超前时间b)。
激光束的照射和施加记录用脉冲实质上是同时的。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由第一脉冲所致的照射和由最后脉冲所致的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第一脉冲中心和最后脉冲中心之间的时间间隔。“脉冲中心”位于脉冲的前沿和后沿之间的中心。如图7所示,对在纹间上记录的第一脉冲中心和最后脉冲中心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比对在纹道上记录的第一脉冲中心和最后脉冲中心之间的时间间隔长。
中间脉冲是些重复的脉冲(或短脉冲群)。用作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的是有同样波形和同样相位位置的脉冲。
图8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三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示于图8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使用图7所示的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将数据记录在其纹间的记录灵敏度不同于纹道的记录灵敏度的光盘上。
光源头43和伺服电路44和参照图4描述的光源头43和伺服电路44有同样的功能。记录补偿器81接收要记录的输入数据然后调制该数据。作为一种实行标记边缘记录的调制方法,例如可使用EFM,但不限制于此。(1,7)调制或(2,7)调制也可以使用。根据从重放电路47输出的纹间/纹道位置信息,记录补偿器81产生和图7中所示的相似的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并将这些脉冲输出给激光驱动器82。纹间/纹道位置信息可以参照图4来描述的那样产生。激光驱动器82接受对纹间的脉冲和对纹道的脉冲,使输出一足够高的功率去驱动光源头43的激光管(未示出)。激光驱动器82用记录功率及擦消功率来调制激光管,从而将数据记录在盘上。
在对光盘和纹间最佳记录功率为10mW及对光盘的纹道最佳记录功率为5mW的情况下,若时延a和c设定为35ns及37ns,超前时间b和d设定为35ns及37ns,则可在纹间和纹道二者上形成有沿盘的周边方向为等长的标记。
在第三例中,作为光束照射的条件,产生多个脉冲的时间是按激光束光点的位置在纹间还是在纹道上而变化。在具有以上所述构成的光盘上记录的机器中,即使在纹间的记录灵敏度不同于纹道的时,在纹间上的记录数据和在纹道上的记录数据时通过使用多个不同的脉冲(或用多脉冲)可将有相同形状的标记记录在纹间及纹道上。结果是,重放信号的质量,如比特误差率、在伺服控制中空裕区的数量和抖晃量,对在纹间和在纹道都变得相同了。所以,由于数据可以用同样的记录密度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在光盘上作为一整体可以用高密度来记录数据。
[例4]
图9示出了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记录到和重放自光盘的方法中所记录数据的区分和所重放数据的组合。光盘11是一个盘,对它可作象在第一例中所述的纹间/纹道记录运作,并且它具有纹间12和纹道13。纹间12有记录密度d1。它意味着有d1比特的数据可以被记录在有单位长度的纹间12上。纹道13有记录密度d2。这意味着有d2比特的数据可以被记录在有单位长度的纹道13上。
输入记录数据流94以(d1∶d2)的比率分为纹间记录数据流95和纹道记录数据流96。如果,为了简单起见(d1∶d2)假设为(1∶2),那么记录数据流94被分为,例如,一组有16比特数据长度的数据块A,C和F以及另一组具有8比特数据长度的数据块B,D和E。记录数据流94的数据块A,C和E受到各种处理,如调制和格式化,以便将数据块记录在纹道上;转换成纹道记录数据流96(由数据块A’,C’和E’组成);再记录在光盘11的纹道13上。另一方面,记录数据流94的数据块B,D和F为将数据块记录在纹间上而受到类似的处理;转换成纹间记录数据流95(由数据块B’,D’和F’组成);再记录在光盘11的纹间12上。
纹间记录数据流95和纹道记录数据流96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路径来处理。纹间记录数据流95和纹道记录数据流96可以用二个激光束被分别、同时记录于纹间和纹道上,或者可用单个激光束被分别、交替地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
图9中,数据块A’的长度和数据块A的一样,这表示纹道记录数据流96的转换率和记录数据流94的一样。另一方面,数据块B’的长度一倍于数据块B的长度,这表示纹间记录数据流95的转换率为记录数据流94的一半。换句话说,纹间记录数据流95用时间轴局部扩展了记录数据流94而获得的。
在重放运行中,从纹间重放出来的纹间重放数据流97(由数据块B’,D’和F’组成)和从纹道重放出来的纹道重放数据流98(由数据块A’,C’和E’组成)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路经被处理。纹间记录数据流95和纹道记录数据流96可以用二个激光束分别、同时从纹间和纹道重放出来,或者可以用单个激光束分别、交替地从纹间和纹道重放出来。和记录时相反,纹间重放数据流97是经时间轴压缩的,然后和纹道重放数据流98组合。在组合纹间重放数据流97和纹道重放数据流98时,作各种处理,如解调和解除格式化,然后重放数据99被输出。
图10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在其上可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相态可变的光盘11包括有记录密度d1的纹间和有记录密度d2的纹道。对光盘11作标记边缘记录操作。光源头23发生参照图2描述的二个激光束到纹间和纹道上。
数据区分器107将输入的记录数据流(由数据块A到F组成)分为纹间记录数据流(由数据块B,D和F组成)和纹道记录数据流(由数据块A,C和E组成),如参照图9所描述的。数据区分器107区分输入的记录数据流要使(纹间记录数据流的一个数据块之数据长度)∶(纹道记录数据流的一个数据块之数据长度)=d1∶d2。因此,(纹间记录数据流的转换率)∶(纹道记录数据流的转换率)=d1∶d2。
记录信号处理器105接收纹间记录数据流并以调制和记录补偿来处理数据流,从而输出纹间记录信号给光源头23,同时,记录信号处理器106接收纹道记录数据流并以调制和记录补偿处理数据流,从而输出纹道记录信号给光源头23。作为调制方法,使用EFM。记录补偿的实施是用使在纹间上产生多个脉冲(用多脉冲)的时间点不同于在纹道上来产生的,如前所述。
有上述构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可以记录数据使在纹间和纹道上的记录密度分别变为d1和d2。结果,在光盘上整体来说可记录的数据可以增加。
图11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例的在光盘上记录的一个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在相态可变的光盘11上,数据用图10所示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以一种标记边缘记录方法被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纹间的记录密度为d1,纹道的记录密度为d2。光源头23发生二道激光束到纹间和纹道上,从而分别输出一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给重放信号处理器115和重放信号处理器116。
重放信号处理器115和116接收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并分别产生纹间重放数据和纹道重放数据,以便将数据输出给数据组合器117。特别是,重放信号处理器115和116以放大、均衡、数字化、和解调来处理所接收的信号。由于在纹间的记录密度和在纹道的记录密度不同,纹间重放数据的转换率就不同于纹道重放数据的转换率。例如,当在纹间的记录密度小于在纹道上的记录密度,即,当d1<d2,纹间重放数据的转换率就小于纹道重放数据的转换率。
数据组合器117接收并组合有不同转换率的纹间重放数据和纹道重放数据,从而输出由单一数据顺序构成的重放数据。数据组合器117包括,例如,一缓冲存储器,并顺序地将纹间重放数据和纹道重放数据写到缓冲存储器的不同区域内。在读出所写的数据时,用交替地将缓冲存储器的指针在二个记录区内移动使纹间重放数据和纹道重放数据能被交替地输出。
以上述方式操作在有上述构成的光盘上记录的机器,以不同的记录密度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的数据可被重放。
在第四例中,作为记录数据的条件,记录密度根据激光束光点的位置是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变化。在使用有上述构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和从光盘上重放的机器时,数据可以分别用适当的记录密度记录到/重放自有不同的记录密度的纹间和纹道上。结果,要记录和重放的信号的质量,如比特误差率、伺服空裕区数量和抖晃量,在纹间和纹道上被平衡。因而,和或者使用对纹间的记录/重放特性(在本例中是记录密度)或者使用对纹道的特性情况相比较,数据可以在整体上以较高的密度被记录到/重放自光盘。
即使在记录和重放运作时在纹间和在纹道上频率特性彼此不同时,在纹间的记录密度也不同于在纹道上的。因此,在此情况下,仍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5]
图12表示按本发明第四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方法中用于纹间和纹道的调制方法。光盘11是一个在其上可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光盘,包含有纹间12和纹道13。在光盘11中数据在同样的条件下被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从纹道13重放的信号的C/N比高于从纹间12重放的信号的C/N比。这是由纹间和纹道的记录灵敏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纹间和纹道对激光束的反射性之间的差异所引起。例如,从纹间重放的信号的C/N比是52dB,而从纹道重放的信号的C/N比为55dB。
在这样一个光盘11里,数据用有低记录密度比的(1,7)扫描长度有限的调制((1,7)runlength limited(RLL)modulation)(以下,将简称之为“(1,7调制”)被记录到/重放自纹间12,同时数据用有高记录密度比的(2,7)调制度记录到/重放自纹道13。结果,数据可以分别用适合于纹间和纹道的不同调制方法被记录到纹间和纹道上。这里的“记录密度比”表示一个包含在最小转换间隔(inversioninterval)中的信息的比特数(以后,这样的比值将称为“密度比”)。当在调制以前数据的周期标为T,调制后数据的周期(称为“检测窗宽度”,defection window width)标为Tw,那么周期TW用下式表示:
(1,7)调制:TW=2T/3
(2,7)调制:TW=T/2
最小转换间隔Tmin可表示为:
(1,7)调制:Tmin=2TW
(2,7)调制:Tmin=3TW
因此,密度比可表示为:
(1,7)调制:Dr=Tmin/T=4/3=1.33
(2,7)调制:Dr=Tmin/T=3/2=1.5
图13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五个例子的在光盘上记录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光盘11是一个可在其上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相态可变的光盘。光盘11含有纹间12和纹道13,如图1所示。从纹间12重放出来的信号的C/N比低于从纹道13重放出来的信号的C/N比。数据用实施一种标记边缘记录操作而被记录在光盘11上。光源头23同时发出二道激光束到纹间和纹道上如参照图2所述的那样,从而将数据记录于其上。
相似于参照图10描述的数据区分器107,数据区分器139将输入的数字数据(由数据块A到F组成)分成纹间记录数据流(由数据块B,D和F组成)和纹道记录数据流(由数据块A、C和E组成),然后将此二个数据流输出到调制器137和138去。在此情况下,数据块A,C和E有同样的数据长度,而数据块B,D和F有同样的数据长度。另外,(数据块A的数据长度)∶(数据块B的数据长度)=1.33∶1.5。调制器137接收纹间记录数据流并随后用(1,7)调制法调制此数据流,同时调制器138接收纹道记录数据流并用(2,7)调制法调制此数据流。由于输入到调制器137和138的数据块数据长度之比为1.33∶1.5,最小转换间隔实际上在分别受到(1,7)调制和(2,7)调制的二个数据中是相等的。
记录信号处理器135和136分别接收从调制器137和138来的输出,再以记录补偿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输出数据到光源头23作为纹间记录信号和纹道记录信号。记录信号处理器135和136执行使多个脉冲发生的时间点不同的记录补偿,如上述,然后将数据放大一个对驱动光源头23的激光管(未示出)所必需的数量。随从记录信号处理器135和136输出的信号,光源头23分别将数据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结果,经(1,7)调制的数据被记在纹间上,而经(2,7)调制的数据被记在纹道上。所以,有可能实行记录运作使在纹间上的最小转换间隔实质上等于在纹道上的,而在纹间上的记录密度不同于在纹道上的。
图14是表示按本发明第五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光盘11含有纹间12和纹道13如图1所示。数据用实行标记边缘记录运作来记录到光盘11上。经(1,7)调制的数据被记录在纹间上,而经(2,7)调制的数据被记录在纹道上。光源头23可以用发射二道激光束到纹间和纹道上而同时重放从纹间和纹道来的数据,如参照图2所描述的那样。
光源头23分别按照被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的数据将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输出到重放信号处理器145和146,重放信号处理器145和146分别处理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从而输出数字数据,即,纹间重放数据和纹道重放数据到解调器147和148。更具体地,重放信号处理器145和146以放大、均衡和数字化来处理信号。
解调器147和148接收并解调经(1,7)调制的纹间重放信号和经(2,7)调制的纹道重放信号,再将经解调的数据输出到数据组合器149。数据组合器149将经解调的纹间重放数据和经解调的纹道重放数据组合起来以便以单一的数据顺序输出经组合的数据。
根据以上描述的运作,数据可以从光盘重放出来,在光盘上经(1,7)调制的数据被记录在纹间上,经(2,7)调制的数据被记录在纹道上的。在第五例中,当从纹间重放出来的信号的C/N比不同于从纹道重放出来的信号的C/N比时,数据用一种调制法来记录,此调制法中纹间和纹道有相等的最小转换间隔和不同的检测窗宽度。结果,所记录的/所重放的信号的质量能被均衡了。
下面,将叙述纹间有低的C/N比的情况。此时,数据用一种调制法来记录于纹间和纹道上,此调制法中纹间和纹道有相等的最小转换间隔而在纹间上的检测窗宽度大于在纹道上的。甚至当同样程度的抖晃在进行重放信号时发生,相对于检测窗宽度的抖晃水平在纹间上要小于在纹道上,因为在纹间上的检测窗宽度是大于在纹道上的。这样,用改变纹间和纹道间的调制方法可以补偿比起在纹道上的C/N比来较低的在纹间上的C/N比。结果,比较于用同样的调制方法将数据记录到/重放自纹间和纹道来,整体上数据可以较高的密度记录到/重放自光盘。
在第五例中,调制方法作为记录数据的条件,和解调方法作为重放数据的条件,是根据激光束光点的位置是在纹间或是在纹道上而变化的。在相态可变的光盘中其纹间上的C/N比是52dB,纹道上的C/N比是55dB,(1,7)调制最好用于在纹间记录数据,而(2,7)调制最好用于在纹道上记录数据。
即便当纹间和纹道有不同的频率特性时,用第五例的方法和机器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6]
图15A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从纹道重放的信号的频/幅特性的曲线图,而图15B是表示从纹间重放的信号的频/幅特性的曲线图。图15C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例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由对从纹道重放的信号作了均衡化处理所得到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而图15D是由对从纹间重放的信号作均衡化处理得到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5E是表示在按本发明第六例的从光盘重放的方法中应用的光盘局部剖视的透视图。在图15A到15D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幅值。
光盘11是一个可以为将数据记录在纹间12和纹道13二者上而对其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光盘。如图15A和15B中所示,从纹间12重放的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幅值要小于从纹道13重放的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幅值。换句话说,高频频带的增益在纹道上要高于在纹间上。更具体地,在5MHz频率处从纹间12重放的信号的幅值要低于从纹道13重放的信号的幅值3dB。由于因光点聚焦在纹间上和光点聚焦在纹道上的状态不同而使形成于纹间上的光点之形状和尺寸和形成于纹道上的光点之形状和尺寸不同,即使记录在纹间12和纹道13上的标记形状相同,从纹间12重放的信号波形的边沿变钝。
在对此种光盘11作纹间/纹道记录运作的情况下,从纹间重放的信号的频率特性将不同于从纹道重放的信号的频率特性。考虑此种差异,为此种重放信号作均衡处理。例如,为实行加强高频成分以便得到如图15C和图15D所示的频率特性,可实行均衡化使重放信号能有所希望的频/幅特性。结果,重放信号中的比特误差率可降低。
图16是表示按本发明第六个例子的从光盘重放的机器的构成的框图。如参照图2所叙述的,光源头23重放对应于记录在纹间和纹道上的数据的信号,从而分别将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输出给均衡器165和166。从纹间重放信号的和纹道重放信号的频/幅特性之间的比较可知,纹间重放信号高频带的幅值高于纹道重放信号高频带的幅值,因为从在光盘上的纹间和纹道上重放的此二信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已如上所述。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分别由均衡器165和166放大,以便得到规定的频率特性。然后经放大的信号分别输出到重放信号处理器167和168。在高频带中,均衡器165有比均衡器166较高的增益。结果,纹间重放信号和纹道重放信号间频/幅特性的差异被消除。重放信号处理器167和168接收分别由均衡器165和166均衡过的信号,并将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以便将数据输出给数据组合器169。数据组合器169和图11中所示的数据组合器117有同样的功能。更具体地,数据组合器169将输入的二个数字数据在时间轴上成倍扩大,以便输出单一数据顺序的经扩大的数据。
在第六例中,作为重放数据的条件,对重放数据的频率特性根据激光束光点的位置是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变化。特别是,如上所述,使用有不同频率特性的均衡器将从纹间和从纹道重放的信号均衡化,可以得到有所要求频率成分的重放信号。结果,即使当在光盘上纹间重放信号的频率特性不同于纹道重放信号的,比特误差率能降低。
在使用具有第一例中所述参数的光盘11时,假如均衡器165的增益在5MHz处要比均衡器166的增益高3dB,纹间重放信号的频率特性和纹道重放信号的频率特性之间的差异解被消除。
第六例的方法可用于将使用按第一到第五例之一的记录方法和机器来记录到一个光盘上的数据进行重放,从而再进一步降低比特误差率。
在从第一个到第六个例子中,相态可变的光盘被用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光盘。本发明也可代之以应用磁光盘。
在第一到第六例中,激光束照射条件及记录条件或重放条件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变化。为了实现这样的记录运作,可如参照图2描述那样应用二道激光束,或者象参照图4那样使用一个激光束。可替代的是,也可以用三个或更多个激光束来作记录运作。
在第一到第六例中,盘状的光盘被用作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示例性记录媒体。然而,任何媒体都可以应用,只要数据可以被记录在纹间及纹道上。例如,卡状光记录媒体或带状光记录媒体也可被应用。激光管被用作为发射光束的器件。然而,光束也可以用组合用来发射有固定强度光束的光发射元件和一种其转换率按输入的数据而变化的光调制器来发射。
注意到,用按本发明第一到第三例中任一个的方法和机器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可以用通常的方法及通常的机器重放。
有可能把在第一到第六例中所述的方法组合起来,把在第一到第六例中所述的机器组合起来。例如,可以将在第一例中所述的方法和机器组合起来,此例中对纹间和纹道使用不同的激光功率;可将在第二和第三例中所述的方法和机器组合起来,此例中记录脉冲的宽度和时间点是变的。结果,有可能将在盘的幅向上形成于纹间或纹道的标记尺寸(此尺寸将称为标记的“宽度”)以及在盘的周边方向上的标记的尺寸(此尺寸将称为标记的“长度”)设定在最佳值。就是说,激光功率的变化主要是促使标记宽度的变化,而脉冲宽度和脉冲时间点的变化主要是促使标记长度的变化。
按本发明,激光束以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而不同的激光功率来发射,使得比特误差率能有利地降低。
按本发明,激光束以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而不同的脉冲宽度来发射,使得边缘移动能减少,比特误差率也能降低。
按本发明,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作不同的记录补偿,使得重放信号的质量能被均衡化,可以作高密度记录运作。
按本发明,可以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用不同的记录密度来作记录运作,使得可以进行高密度记录运作。
按本发明,可依数据是记录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来作记录运作,使得可以进行高密度记录运作。
按本发明,依数据是被从纹间还是从纹道上重放出来而能使被重放的信号的不同频率特性均衡一致化,使得比特误差率可降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明白及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下容易作出各种别的修正。因此,不应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于在这里所作的陈述,而应该作宽的解释。

Claims (17)

1、一种光盘记录方法,用把光束照射到光盘上来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于光盘上的办法将数据记录到含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其特征是:
照射光束的条件依据表示数据的标记所形成的位置是落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变化,使形成在纹间上的标记尺寸等于形成在纹道上的标记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光束是依据光束是照射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以不同的强度来照射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照射在纹间上光束强度大于照射在纹道上的光束强度。
4、一种光盘记录机器,用于使用把光束照射到光盘上来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于光盘上的办法将数据记录到含有纹间和纹道的光盘上,其特征是:
该光盘记录机器包括一个变化装置,用于根据表示数据的标记所形成的位置是落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来变化照射光束的条件,使形成于纹间上的标记尺寸等于形成于纹道上的标记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装置,用于以根据光束是照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以不同的强度来照射光束而记录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照在纹间上的光束的强度高于照在纹道上的光束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所述变化装置还包括:
产生装置,用于产生表示光束的光点是位于纹间上还是纹道上的纹间/纹道位置信息;以及
照射装置,用于以根据纹间/纹道位置信息而不同强度的光束进行照射。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包括:
数据区分装置,用于将输入的数据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以及
其中所述变化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光束产生装置,用于以照射有第一强度的光束于纹间来将第一数据记录在纹间上;以及
第二光束产生装置,用于以照射有第二强度的光束于纹道来将第二数据记录在纹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光盘含有相态可变的记录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光束以根据光束是照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不同的时间期来进行照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光束照在纹间上的时间间隔比光束照在纹道上的时间间隔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为了形成标记而照射光束n次的步骤,其中实行第一次照射的时间点和实行第n次照射的时间点是根据光束是照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变化,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是对于纹间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比对于纹道的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长。
14、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记录机器,其中所述变化装置进一步包括:
产生纹间/纹道位置信息的装置,表示光束的光点是位于纹间还是在纹道上;以及
照射装置,用于为了形成标记而发射光束n次,和根据光束照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而变化实行第一次照射的时间点和第n次照射的时间点,其中n是一个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光盘记录机器,其特征是对纹间的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比对纹道的第一次照射和第n次照射之间的间隔长。
16、一种光盘记录装置,用于通过向光盘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形成表示数据的标记而在光盘上记录数据,其中该光盘包括纹间和纹道,包括:
光学头(23),用于发射光束;
伺服电路(24),用于将光学头发出的光束照射在所述纹间和纹道上并且进行跟踪;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表示数据的标记所形成的位置是落在纹间上还是纹道上来变化照射光束的条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激光驱动器,用于通过根据光束是照射在纹间还是纹道上而以不同强度照射光束来记录数据。
CNB011361816A 1994-11-10 2001-11-19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134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6447/1994 1994-11-10
JP27644794 1994-11-10
JP26123895 1995-10-09
JP261238/1995 1995-10-0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7527A Division CN1084511C (zh) 1994-11-10 1995-11-10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17682A Division CN1305041C (zh) 1994-11-10 1995-11-10 光盘再现方法和光盘再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540A CN1392540A (zh) 2003-01-22
CN1213408C true CN1213408C (zh) 2005-08-03

Family

ID=2654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7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511C (zh) 1994-11-10 1995-11-10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
CNB20041008176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041C (zh) 1994-11-10 1995-11-10 光盘再现方法和光盘再现装置
CNB01136181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3408C (zh) 1994-11-10 2001-11-19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7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511C (zh) 1994-11-10 1995-11-10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记录机器、重放方法和重放机器
CNB20041008176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041C (zh) 1994-11-10 1995-11-10 光盘再现方法和光盘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850378A (zh)
EP (1) EP0712119B1 (zh)
CN (3) CN1084511C (zh)
DE (1) DE6951860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3723A (en) * 1995-06-14 1998-08-11 Nik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adjusting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involving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f non-uniform heat characteristics
US5793549A (en) * 1995-11-15 1998-08-11 Zen Research N.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read out of data from multiple tracks of an optical storage device
US6381210B1 (en) * 1995-11-15 2002-04-30 Zen Research (Ireland)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ly processing data from multiple tracks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5907526A (en) * 1995-11-15 1999-05-25 Zen Research N.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reading multiple tracks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3555055B2 (ja) * 1997-04-07 2004-08-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リピット検出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KR100277420B1 (ko) 1997-06-05 2001-01-15 모리시타 요이찌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의 제어 파라미터 설정 방법
US6343062B1 (en) * 1997-09-26 200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high-density signals
US7158461B1 (en) * 1997-12-30 2007-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writing method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ircuit thereof
US7391698B2 (en) 1998-07-23 2008-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writing method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ircuit thereof
MY125795A (en) * 1998-07-23 2006-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writing method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ircuit thereof
US6137763A (en) * 1998-09-24 2000-10-24 Zen Research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ing data in a multi-beam optical disk reader
US7054244B2 (en) * 2001-02-08 2006-05-30 Sony Disc & Digital Solutions, Inc. Modulation signal generator for producing original disc of optical disc
JP3661623B2 (ja) * 2001-09-27 2005-06-1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106673B2 (en) * 2001-10-10 2006-09-12 Tea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optimum power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9335A (en) * 1981-05-18 1982-11-20 Hitachi Maxell Ltd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CN1013527B (zh) * 1985-04-01 1991-08-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记录与重现装置
JP2617010B2 (ja) * 1990-02-28 1997-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US5138594A (en) * 1990-04-20 1992-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amplitude variations of optical disk readback signals and increasing reliability of track-crossing counts
JPH04341930A (ja) * 1991-05-17 1992-11-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式記録再生方法
JPH0512807A (ja) * 1991-07-03 1993-01-22 Hitachi Ltd デイスク装置
JPH05109119A (ja) * 1991-10-14 1993-04-30 Sony Corp 光デイスク
JPH0684172A (ja) * 1992-09-03 199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237982B2 (ja) * 1993-03-16 2001-12-10 株式会社東芝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2697555B2 (ja) * 1993-05-26 1998-01-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SG144685A1 (en) * 1993-06-08 2008-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5602823A (en) * 1993-07-30 1997-02-11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e-formatted patterns arrange by shifting phases
JP2939962B2 (ja) * 1993-11-19 1999-08-2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符号化装置及び円盤状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US5568461A (en) * 1994-04-20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67A (zh) 1997-06-04
EP0712119A2 (en) 1996-05-15
DE69518605T2 (de) 2001-05-03
CN1658294A (zh) 2005-08-24
CN1305041C (zh) 2007-03-14
CN1392540A (zh) 2003-01-22
EP0712119B1 (en) 2000-08-30
CN1084511C (zh) 2002-05-08
US5850378A (en) 1998-12-15
EP0712119A3 (en) 1997-01-22
DE69518605D1 (de) 2000-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3408C (zh) 用于光盘的记录方法与记录机器
CN1324573C (zh) 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从光盘再现数据的方法
CN100338660C (zh) 光盘、光盘设备及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bca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910660A (zh) 在光盘介质上进行光记录的方法和设备
CN1591597A (zh) 光记录方法和光记录装置
CN1165039C (zh) 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
CN1154095C (zh) 光盘、光盘读取设备、再生方法、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01036186A (zh) 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再现方法和记录/再现设备
CN1246954A (zh)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322497C (zh) 盘驱动设备
CN1677513A (zh) 光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记录/回放方法和记录/回放设备
CN1120480C (zh) 盘驱动装置
CN1455395A (zh) 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CN1691144A (zh) 光学记录介质以及在其上记录/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291386C (zh) 信息记录方法
CN1455922A (zh) 光斑整形装置和方法,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467729B (zh) 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698C (zh) 记录数字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534644A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244703A (zh) 磁光记录介质和磁光记录/重放装置
CN1601617A (zh) 光信息记录方法,光信息记录设备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01075444A (zh) 记录脉冲生成设备及信息记录设备
JP2001344757A (ja) 記録媒体認識情報記録方法、記録媒体認識情報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ディスク
CN1691154A (zh)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CN1771538A (zh) 对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achine for optical dis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achine for optical dis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achine for optical dis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achine for optical dis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achine for optical dis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