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154A -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154A
CN1691154A CN200510066812.7A CN200510066812A CN1691154A CN 1691154 A CN1691154 A CN 1691154A CN 200510066812 A CN200510066812 A CN 200510066812A CN 1691154 A CN1691154 A CN 1691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hole
error signal
tracking error
t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668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1154B (zh
Inventor
盐浦邦浩
诸富司郎
飞田実
村上敏哉
梅沢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1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91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1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其中光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凸起坑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中凹坑记录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所述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到λ/6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所述再现装置包括:光头部分,用于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检测反射光信息以读出记录在各个记录层中的信息;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用于生成道跟踪信号;极性切换部分,用于切换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道跟踪伺服部分,用于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Description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这个申请包含与2004年4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4-129380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被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光盘或者磁光盘之类的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以及用于该光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trackingservo)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能够光学地记录或者再现信息的光记录介质,光盘是众所周知的。半导体激光器等用作一个光源将经由透镜很好地聚集的光束照射在光盘上,由此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中或者是从光盘中再现出来。象公众已知的那样,执行聚焦伺服操作,以便使激光束相对于光盘的记录层保持在聚焦状态。另外,执行道跟踪伺服,以使得激光点能够在向光盘应用聚焦伺服的状态下适当地跟踪光盘上的记录道。
通过基于聚焦误差信号和道跟踪误差信号沿物镜靠近和远离光盘的方向(聚焦方向)以及盘径向方向(道跟踪方向)移动由光头中的双轴机构(双轴致动器)所保持的物镜,来执行聚焦伺服和道跟踪伺服。
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已知有使用从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push-pull signal)的系统,诸如推挽系统和顶点保持推挽(top hold push-pull,TPP)系统以及微分相位检测(DifferentialPhase Detection,DPD)系统。此外,已知的还有计算三点激光器的子光束反射光的差值的三光束系统。
JP-A-2000-20973公开了一种涉及TPP系统的技术。
顺便说一下,近年来,多层盘结构作为一种用于促进记录容量增加的技术引起了关注。例如,作为一种数字通用盘(DVD),已知有一种沿盘厚度方向形成两个其中通过坑串(pit string)记录数据的记录层的双层盘。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双层DVD的记录层结构。该双层DVD是通过将其中形成记录层作为0层的0.6毫米厚的基板与其中形成记录层作为1层的0.6毫米厚的基板粘在一起而形成的1.2毫米厚的盘。
如该图所示,利用作为输出端的再现装置的光头中的物镜3a将激光束照射在用作记录层的0层和1层上,以读取在各个记录层中作为坑串记录的信息。
就具有这种两个基板粘在一起的结构的ROM型盘来说,从激光入射一侧来看,1层和0层具有有相反不平坦的坑。如该图所示,在0层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P,而在1层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P。
在这里考虑的情况下,向0层的坑串和1层的坑串应用道跟踪伺服。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如上所述可以想到多种系统。然而,由于下列原因在DVD系统中采用了DPD系统。
考虑到0层和1层具有有相反不平坦的坑这一事实,从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在0层的情况下和在1层的情况下是相反的。另一方面,DPD系统是一个依据坑相位差值、即坑边缘检测的系统。因此,DPD系统不会受到0层和1层中的坑的相反不平坦的影响。这是为什么DPD系统被认为是适当的一个原因。
此外,要考虑相对于坑深度的RF信号特性和推挽信号特征。如图8A所示,当相对于激光波长λ将坑P的深度设置为λ/4时,RF信号(反射光信息的和信号:再现数据的读出信号)的电平被最大化了。换句话说,获得了最高质量的RF信号。另一方面,当坑P的深度是λ/4时,推挽信号电平为零。
在用于DVD的物理格式中,通过设置坑深度为λ/4,实现了性能的改善、诸如误差率的改善,这是因为在该坑深度获得了高质量的RF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不获得推挽信号。因此,将使用推挽信号的系统(例如,TPP系统)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是不可能的。这是为什么采用DPD系统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的另一个原因。
简而言之,在DVD中,在检查了双层盘中的坑不平坦和RF信号质量之后,将坑深度设置为λ/4,并且采用DPD系统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换句话说,由于坑深度被设置为λ/4,所以采用使用推挽信号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了DPD系统。DPD系统对于双层盘来说也是方便的。
然而,在DPD系统中,依据在坑和镜面部分的转换边缘处的检测器相位差,检测出误差。因此,众所周知用于RF频带的放大器是必需的。在那种情况下,要求几十兆赫(MHz)的高频处理。此外,与其它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系统相比,电压是高的,功率损耗增加了,电路尺寸增加了,并且成本增加了。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在使用这样一种光记录介质的系统中实现一个不使用DPD系统的道跟踪伺服系统,其中光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希望通过实现该道跟踪伺服系统解决高电压、功率损耗增加、电路尺寸增加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记录介质,它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的记录层(凸起坑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中凹坑记录层)作为其中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在该光记录介质中,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至λ/6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该光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包括:光头部分,用于利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检测激光束的反射光信息以读出记录在各个记录层中的信息;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用于使用从通过光头部分读出的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分量生成道跟踪信号;极性切换部分,用于根据由光头部分在其上执行激光照射的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切换由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生成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道跟踪伺服部分,用于基于经由极性切换部分提供的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沿盘径向方向驱动物镜来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特别地,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从推挽信号分量中除去偏移分量以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换句话说,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生成TPP系统中的道跟踪误差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该光记录介质的道跟踪伺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使用从激光束的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分量生成道跟踪信号(例如,在TPP系统中);根据在其上执行激光照射的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切换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基于经由极性切换步骤获得的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沿盘径向方向驱动物镜来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在光记录介质中,坑的深度被设置在λ/4.5至λ/6的范围内,以便获得具有必需的电平的推挽信号。通过使用推挽信号的系统、例如TPP系统而不是DPD系统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此外,根据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转换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处理每一层中的坑的不平坦的差值。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盘的结构的图;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盘的记录层的图;
图4是在该实施例中的道跟踪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5A至图5D是用于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器的光接收模式的图;
图6是在该实施例中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系统的方框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道跟踪误差系统的极性的图;
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相对于坑深度的RF信号和推挽信号特性的图;以及
图9是用于说明DVD的记录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再现装置的方框图。图2以及图3A和图3B显示了由这个实施例中的再现装置从中再现信息的盘以及该盘的记录层。首先将参考图2以及图3A和图3B说明盘1。
如图2所示,盘1适于被安放在一个盘盒50中。
如图中的虚线所示,盘1被安放在盘盒50中。根据例如一种双层记录系统,盘1具有大约60mm(毫米)的直径,并且具有大约1.6GB(千兆字节)的存储数据容量。
如图所示,在其平面上的半侧沿着安放在其中的盘1的弧形以半圆形形状形成盘盒50。此外,在另半侧,以具有在外侧上以大体上倒角的C形形状形成的两个角的大体上的正方形形状形成盘盒50。在该图中,沿X轴方向的尺寸被设置为大约65mm,沿Y轴方向的尺寸被设置为大约64mm。
如图3A所示,盘1具有0层和1层作为两个记录层。盘1具有其中厚度为例如0.4mm的盘被粘在一起的结构。因此,盘1的厚度为0.8mm。
从在其上由再现装置的光学拾取器3照射激光束的盘表面一侧按次序形成0层和1层。
在来自这种双层盘的再现信息中,经由物镜3a从光学拾取器3发出的激光束聚焦在记录层之一上,以从该记录层中读出反射光信息。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再现时在0层上的聚焦状态和在再现时在1层上的聚焦状态。如图3B所示,在用作记录层的0层和1层中通过坑串记录信息,其中在坑串中沿磁迹线方向形成坑P和平面(land)部分L。在所谓的ROM型盘的情况下,坑P是压印坑(emboss pit)。
由于在其中形成有坑串的两个基板被粘在一起以形成盘,所以从物镜3a一侧(激光入射表面一侧)看在0层中以凸起形状形成坑P而在层中以中凹形状形成坑P。
在这个实施例的盘1中,相对于激光波长λ,坑P的深度被设置在λ/4.5至λ/6的范围中。例如,深度被设置为λ/5.33(=3λ/16)。
在此,图8A和图8B显示了在坑深度与RF信号和推挽信号之间的关系。
在图8A中,横轴表示坑深度,纵轴表示信号电平。图8B以表格形式显示了作为图8A中的特性的RF信号和推挽信号相对于坑深度的相位和电平。
如上所述,在DVD的情况下,坑深度被设置为λ/4。在这种情况下,RF信号电平是最高的(RF电平=1),但是推挽信号电平为0。
考虑到RF信号特性,在坑深度为λ/4时RF信号电平是最高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依据信号质量、诸如误差率的改善λ/4是最优的。
然而,已经证实了即使RF信号电平实际上大约为0.8(当假定坑深度为λ/4时RF信号电平为1时)也几乎不会防碍再现操作。换句话说,误差率不会显著地变差。
另一方面,当坑深度为λ/8时,推挽信号电平是最高的(推挽信号电平=1)。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F电平大约为0.7,这不是一个非常适当的电平。
当试图使用推挽信号用于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时,期望的是推挽信号电平最少大约为0.4。
在此,考虑到RF信号和推挽信号的相应电平,这些电平的适当范围对于RF电平来说大约为0.8或更多,而对于推挽信号电平来说大约为0.4或更多。然后,能够认为λ/4.5到λ/6的范围对于坑深度来说是适当的。
在这个实施例中,例如,当坑深度被设置为在该范围内的λ/5.33时,有可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电平作为RF信号并且使用推挽信号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
注意到,坑深度不局限于λ/5.33,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只要坑深度在λ/4.5到λ/6的范围内,就有可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电平作为RF信号并且使用推挽信号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
将参考图1说明用于这种盘1的再现装置的结构。
盘1被安装在一个未显示的转盘上,并且在再现操作时被主轴(spindle)电动机2驱动以恒线速度(CLV)或者恒角速度(CAV)进行旋转。然后,例如以压印坑格式记录在盘1中的数据通过拾取器(光头)3读出。
如图4中示意性所示,在拾取器3中形成用作激光束源的激光二极管3b、用于检测反射光的光检测器、用作激光束的输出端的物镜3a、光学系统3d、双轴机构3e等,其中光学系统3d经由物镜3a将激光束照射在盘记录表面上并且将激光束的反射光引导到光检测器3c,双轴机构3e保持物镜3a以便使物镜3a可沿道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运动。
通过滑行驱动部分使整个拾取器3可沿盘径向方向运动。
通过光检测器3c检测出来自盘1的反射光信息,将其转变为一个对应于所接收的光数量的电信号并且提供给RF放大器8。
图1所示的RF放大器8包括与来自拾取器3中的多个光检测器3c的输出电流有关的电流转换电路、矩阵运算放大器电路等。RF放大器8根据矩阵运算处理生成一个必需的信号。RF放大器8生成用作再现数据的RF信号、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道跟踪误差信号TE等。
从RF放大器8输出的再现RF信号被提供给再现信号处理部分9,并且聚焦误差信号FE和道跟踪误差信号TE被提供给伺服控制部分10。
在再现信号处理部分9中对通过RF放大器获得的再现RF信号进行二值化、PLL时钟生成、解码处理、纠错处理等。通过这些处理获得来自盘1的再现数据DT,并且将其输出到一个预定部分或者一个外部装置。
此外,再现信号处理部分从通过应用于RF信号的解码和纠错获得的信息中提取子代码信息和地址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控制器12。
控制器12由例如微型计算机形成,并且执行用于整个装置的控制。
伺服控制部分10由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形成。伺服控制部分10根据从RF放大器8接收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道跟踪误差信号TE、以及来自再现信号处理部分9或者控制器12的主轴误差信号SPE等生成各种伺服导出信号、诸如聚焦、道跟踪、线程(thread)、主轴信号以执行伺服操作。
换句话说,伺服控制部分10响应于聚焦误差信号FE和道跟踪误差信号TE生成聚焦驱动信号和道跟踪驱动信号,并且把聚焦驱动信号和道跟踪驱动信号提供给聚焦/道跟踪驱动电路6。聚焦/道跟踪驱动电路6驱动拾取器3中的双轴机构3的聚焦线圈和道跟踪线圈。因此,道跟踪伺服回路和聚焦伺服回路由拾取器3、RF放大器8、伺服控制部分10、聚焦/道跟踪驱动电路6和双轴机构3e构成。
注意到,在打开聚焦伺服后,首先必须执行聚焦搜索操作。聚焦搜索操作是一个用于在聚焦伺服关闭的状态下强制移动物镜时检测一个在其处能够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的S波形的零交叉点的位置的操作。如公众所知的那样,在聚焦误差信号的S波形的零交叉点前后的线性区域是其中能够通过关闭聚焦伺服回路将物镜3a的位置拉到聚焦位置的区域。因此,在作为聚焦搜索操作强制移动物镜3a时在零交叉点的定时处打开聚焦伺服,由此在打开聚焦伺服之后实现在聚焦状态下保持激光点的聚焦伺服操作。
在这个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以包括0层和1层的双层结构形成盘1。
自然地,当记录再现应用于0层时,激光束必须被聚焦在0层上。当记录再现应用于1层时,激光束必须被聚焦在1层上。
通过焦点转移操作在0层和1层之间移动聚焦位置。
当激光束被聚焦在一层上时,通过相对于另一层在S波形的零交叉点的定时处关闭焦点伺服以强制移动物镜3a和打开焦点伺服,来执行焦点转移操作。
伺服控制部分10把响应于主轴误差信号生成的主轴驱动信号提供给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响应于主轴驱动信号向主轴电动机2施加例如三相驱动信号,以实现主轴电动机2的旋转。此外,伺服控制部分1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2的主轴起动(kick)/制动控制信号生成主轴驱动信号,并且通过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执行诸如主轴电动机2的启动、停止、加速和减速。
此外,伺服控制部分10基于例如获得作为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低频分量的滑行误差信号或者来自控制器12的访问执行控制生成一个滑行驱动信号,并且将滑行驱动信号提供给滑行驱动电路5。滑行驱动电路5响应于滑行驱动信号而驱动滑行驱动部分4。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是滑行驱动部分4具有一个包括主要轴(main shaft)、线程电动机和用于保持拾取器3的传动齿轮的机构。滑行驱动电路5响应于滑行驱动信号驱动滑行驱动部分4,由此实现拾取器3的所要求的滑行运动。
将参考图4说明道跟踪回路的结构。
在图4中,作为伺服控制部分10,仅仅显示了一个道跟踪伺服系统。作为焦点/道跟踪驱动电路6,仅仅显示了一个道跟踪驱动器6a。
在这个上下文中,道跟踪伺服系统是一个用于基于道跟踪误差信号TE执行道跟踪伺服的系统。因此,部分10包括A/D转换部分21、伺服滤波器22和PWM调制部分23。
拾取器3中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双轴机构3e沿道跟踪方向移动物镜3a。
通过在RF放大器8中向光检测器3c收到的信号应用算术运算处理而获得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由伺服控制部分10中的A/D转换部分21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被提供给伺服滤波器22。
伺服滤波器22向道跟踪误差信号TE应用用于相位补偿的滤波处理等以生成道跟踪伺服信号。
当这个道跟踪伺服回路打开时,由伺服滤波器22生成的道跟踪伺服信号被提供给PWM调制部分23并且被转换为PWM信号。PWM信号被提供给聚焦/道跟踪驱动电路6的道跟踪驱动器6a。道跟踪驱动器6a基于提供的PWM信号向双轴机构3e的道跟踪线圈施加电流。因此,执行用于使激光点跟踪记录层中的道的道跟踪伺服操作。
注意,控制器12指示伺服控制部分10打开道跟踪伺服回路或者通过关闭道跟踪伺服回路执行道转移操作。
这样,在道跟踪误差信号TE被提供给伺服控制部分10时执行道跟踪伺服。在TPP系统中通过例如在RF放大器8中的处理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TE。
根据0层和1层中的坑的不平坦的差值,把极性切换控制信号SL从控制器12提供给RF放大器8中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电路系统。这个极性切换控制信号SL用作表示当前激光点正在跟踪的道是0层的道还是1层的道的信息。
将说明用于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结构和操作。
图5A显示了在拾取器3中的光检测器3c的光接收部分的模式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拾取器3中,提供了如图5D所示的激光耦合器。激光耦合器具有一个激光二极管3b、两个光检测器3c和一个棱镜3f,它们是整体地形成的。
在棱镜3f的斜面上反射从激光二极管3b输出的激光束,并且将其引导到物镜3e一侧。使来自盘1的反射光在棱镜3f的内部从棱镜3f的斜面入射,并且使其通过图中所示的光径入射在两个光检测器3c上。
图5A中的模式是两个光检测器3c的模式。例如,提供了一个具有a、b、c、d、e、f、g和h作为分开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和一个具有i、j、k、和l作为分开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
在具有这种光接收部分的两个光检测器3c的情况下,使用来自相应光接收部分的信号通过算术运算生成如图5B所示的信号E和F和如图5C所示的信号PD1和PD2。
如图5C所示的信号PD1和PD2用于生成RF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
各个光接收部分a到l根据光电转换生成对应于所接收的光数量的电信号。当从各个光接收部分a到l输出的信号直接由a到l表示时,信号PD1由表达式PD1=a+d+e+h+j+k表示。此外,信号PD2由表达式PD2=b+c+f+g+i+l表示。
例如,在RF放大器8中,对信号PD1和PD2进行加法运算,以生成RF信号(RF信号=PD1+PD2)。对信号PD1和PD2进行减法运算,以生成聚焦误差信号FE(FE=PD1-PD2)。
如图5B所示的信号E和F用于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TE。
首先,信号E由表达式E=c+d+g+h+i+j表示。信号F由表达式F=a+b+e+f+k+l表示。
在RF放大器8中的如图6所示的一个电路中使用信号和F以生成TPP系统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
如图6所示,提供了减法放大器31、32和35、顶点保持电路33和34、反向放大器36和开关37作为一个用于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电路系统。
具有虚线区域(1)中所示的包络面的信号E和F由减法放大器31进行减法(E-F)以转变为推挽信号。注意到,象公众已知的那样,通过物镜3a的视野变动(swing)在推挽信号中生成偏移分量。在虚线区域(2)中显示了作为减法放大器31的输出的、其中推挽信号振幅是根据视野变动量的偏移量的状态。
例如在低通滤波处理之后,顶多保持电路33和34向信号E和F分别应用峰值保持。然后,顶点保持电路33和34的输出通过减法放大器32进行减法运算。减法放大器32的输出是一个如虚线区域(3)所示表示对应于视野变动量的偏移分量的信号。
减法放大器35从从减法放大器31输出的推挽信号中减去从减法放大器32输出的偏移分量。因此,减法放大器35的输出是如虚线区域(4)所示的、从中除去对应于视野变动量的偏移分量的TPP系统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
从减法放大器35输出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被提供给开关37的一个端子T0和反向放大器36。反向放大器36的输出被提供给开关37的一个端子T1。
如上所述,假定盘1的0层中的坑P以凸起形状形成,并且1层中的坑P以中凹形状形成。那么,在跟踪0层时和在跟踪1层时推挽信号以及从推挽信号生成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极性是相反的。
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了在1层和0层的情况下从减法放大器35输出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波形的例子。由于极性是相反的,由此对应于轨道中心的误差信号上的点是不同的。在0层的情况下,在波形上升沿的零交叉点表示一个在道上的(on-track)状态。在1层的情况下,在波形下降沿的零交叉点表示一个在道上的(on-track)状态。
因此,根据0层和1层切换开关37,以便不管正从其中再现信息的记录层是0层还是1层都能够获得具有共同极性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
通过来自控制器12的极性切换控制信号SL切换开关37。在从0层再现信息时选择端子T0。因此,从开关37输出具有图7A中的极性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并且将其提供给伺服控制部分10。
在从1层再现信息时,选择端子T1。因此,通过反向放大器36,道跟踪误差信号TE的图7B中的极性与图7A中的极性是相反的,并且道跟踪误差信号TE从开关37提供给伺服控制部分10。
因此,不管正在从其中再现信息的记录层是0层还是1层,具有共同极性的道跟踪误差信号TE被提供给伺服控制部分10。基于伺服控制部分10的处理执行道跟踪伺服。
根据该实施例,有可能根据TPP系统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TE,并且将道跟踪误差信号TE应用到具有凸起坑记录层(0层)和中凹坑记录层(1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的盘1,其中在凸起坑记录层(0层)中从激光入射表面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而在中凹坑记录层(1层)中从激光入射表面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
此外,有可能通过采用TPP系统而不是DPD系统对于再现装置实现较低的电压、较低的功率损耗、电路尺寸的减小以及成本的降低。
已经说明了该实施例。然而,不仅有可能将根据该实施例的道跟踪伺服方法应用于只读装置,而且也有可能将根据该实施例的道跟踪伺服方法应用于记录/再现装置。
根据该实施例的再现装置作为一个再现装置以及一个记录/再现装置,不仅对于盘1而且对于其它类型的包括两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诸如光盘/磁光盘以及光卡来说都是适当的。
此外,本发明能够被应用作为用于各种具有包括三个或更多记录层的多层结构的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及其他因素,在所附权利要求或者其等效含义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变化。

Claims (6)

1.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其中所述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到λ/6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
2.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其中该光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记录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所述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到λ/6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所述再现装置包括:
光头装置,用于利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检测激光束的反射光信息以读出记录在相应记录层中的信息;
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用于使用从由光头装置读出的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分量生成一个道跟踪误差信号;
极性切换装置,用于根据由光头装置在其上执行激光照射的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切换由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生成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
道跟踪伺服装置,用于基于经由极性切换装置提供的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沿盘径向方向驱动物镜来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3.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其中该光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凸起坑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中凹坑记录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所述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到λ/6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所述再现装置包括:
光头部分,用于利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检测激光束的反射光信息以读出记录在相应记录层中的信息;
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用于使用从由光头部分读出的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分量生成一个道跟踪误差信号;
极性切换部分,用于根据由光头部分在其上执行激光照射的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切换由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生成的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
道跟踪伺服部分,用于基于经由极性切换部分提供的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沿盘径向方向驱动物镜来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分从推挽信号分量中除去偏移分量以生成一个道跟踪误差信号。
5.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的道跟踪伺服方法,其中光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凸起形状形成坑的凸起坑记录层和一个其中从激光入射一侧看以中凹形状形成坑的中凹坑记录层作为通过坑串记录数据的记录层,所述坑是以相对于激光波长λ被设置在λ/4.5到λ/6的范围内的深度形成的,所述道跟踪伺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作为输出端的物镜将激光束照射在记录层上,并且使用从激光束的反射光信息中获得的推挽信号分量生成道跟踪信号;
根据在其上执行激光照射的记录层是凸起坑记录层还是中凹坑记录层,切换道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及
基于经由极性切换步骤获得的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沿盘径向方向驱动物镜来执行道跟踪伺服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跟踪伺服方法,其中在道跟踪误差信号生成步骤中,从推挽信号分量中除去偏移分量以生成道跟踪误差信号。
CN200510066812.7A 2004-04-26 2005-04-26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91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9380 2004-04-26
JP2004129380A JP2005310329A (ja) 2004-04-26 2004-04-26 光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トラッキングサーボ方法
JP2004129380 2004-04-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8896A Division CN102087863B (zh) 2004-04-26 2005-04-26 再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154A true CN1691154A (zh) 2005-11-02
CN1691154B CN1691154B (zh) 2012-10-10

Family

ID=351869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8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7863B (zh) 2004-04-26 2005-04-26 再现装置
CN2005100668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91154B (zh) 2004-04-26 2005-04-26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8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7863B (zh) 2004-04-26 2005-04-26 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23619B2 (zh)
JP (1) JP2005310329A (zh)
CN (2) CN102087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99680T1 (de) * 2006-10-16 2011-03-15 Thomson Licensing Optisches speichermedium mit spuren mit positiven und negativen markierungen und stanz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optischen speichermediu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2875A (en) * 1991-06-04 1993-04-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data surface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US5452284A (en) *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US5563873A (en) * 1992-11-26 1996-10-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and apparatus
US6487163B1 (en) * 1994-01-19 2002-11-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5764619A (en) * 1995-04-07 1998-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two separate recording layers
KR100199298B1 (ko) * 1995-06-08 1999-06-15 모리시따요오이 찌 한면 판독형 2층식 광디스크 및 재생헤드
JPH09167381A (ja) 1995-12-14 1997-06-24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
JP3718941B2 (ja) * 1997-02-26 200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302309A (ja) * 1997-04-25 1998-11-13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US6343062B1 (en) * 1997-09-26 200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high-density signals
JP2000311367A (ja) * 1999-04-23 2000-11-0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JP2001118261A (ja) 1999-10-18 2001-04-2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201310C (zh) * 2000-10-23 2005-05-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记录介质
JP3879060B2 (ja) 2002-01-10 2007-02-07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用サーボエラー検出回路
JP2004005864A (ja) 2002-04-17 2004-01-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030860A (ja) * 2002-04-30 2004-01-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ディスク及び記録情報再生装置並びに記録情報再生方法
JP4151313B2 (ja) * 2002-06-03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再生装置
US7649824B2 (en) * 2002-07-01 2010-0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ontrol data region
JP2004095126A (ja) 2002-09-04 2004-03-25 Sony Corp 光学的記録再生媒体、光学的記録再生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23619B2 (en) 2012-07-17
CN1691154B (zh) 2012-10-10
JP2005310329A (ja) 2005-11-04
CN102087863B (zh) 2012-09-05
CN102087863A (zh) 2011-06-08
US20050243697A1 (en) 200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837C (zh) 光盘制作方法、信息记录/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60563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297960C (zh) 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268740A (zh) 光盘驱动装置、光盘驱动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249687C (zh) 信息记录媒体和其记录/再现方法
CN1205607C (zh) 光记录介质和光盘装置
CN1722241A (zh) 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
CN1277255C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246954A (zh)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147840C (zh) 盘片驱动单元
CN1288643C (zh) 光盘及其信息再现设备
CN1336641A (zh) 盘状记录介质,盘记录与/或再现方法和装置及倾斜探测方法
CN1293547C (zh) 光盘设备
CN1755824A (zh) 盘区域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253868C (zh) 用于控制滑块的光盘设备和方法
CN1455922A (zh) 光斑整形装置和方法,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691154A (zh) 光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道跟踪伺服方法
CN1522440A (zh) 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制造用原盘以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CN1667715A (zh) 盘驱动器中的层间搜索方法
CN1739149A (zh) 光拾波器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551167A (zh) 光学记录媒质及其制造基板,记录和复制装置及方法
CN1534644A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01359488B (zh) 光信息再生系统
CN1750137A (zh) 光盘设备和控制光盘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