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835C -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835C
CN1200835C CNB01112170XA CN01112170A CN1200835C CN 1200835 C CN1200835 C CN 1200835C CN B01112170X A CNB01112170X A CN B01112170XA CN 01112170 A CN01112170 A CN 01112170A CN 1200835 C CN1200835 C CN 12008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fer clutch
mentioned
clutch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21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9521A (zh
Inventor
奥山天
平冈实
宫野良实
长野文男
中村国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9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8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8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1/00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 B62D11/02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 B62D11/06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by means of a single main power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2Hand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02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Abstract

一种顺利地进行作业机转向操作的转向装置。其中设置对侧离合器20L、20R已分离的一方的行走装置1L、1R进行减速或制动的旋转用传动机构,转向操作时,一方的行走装置1L、1R的侧离合器20L、20R分离,接着通过沿相同方向的转向操作,侧离合器20L、20R已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1L、1R与旋转用传动机构通过旋转用离合器90L、90R连动地相连接。还设置有低转矩传递机构,无论侧离合器20L、20R是否离合,均始终将低转矩传递给行走装置(1L,1R)。

Description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涉及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的作业机(比如,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的转向装置。
在过去,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有例如在JP特开平7-47973号文献中公开的形式。在这里提出的转向装置分别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上设置侧离合器,并且该转向装置包括缓慢旋转驱动机构,该机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其中一个行走装置向与未处于分离状态的另一行走装置的动作方向相同的方向,以小于该动作速度的低速进行驱动,实现缓慢旋转(soft turn)。该转向装置还包括作为急速旋转驱动机构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其中一个行走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此外,将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的急速旋转称为原地掉头(pivot turn)。
该转向装置中,转向操纵件与侧离合器,缓慢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制动机构是按照下述方式连接的。首先,如果将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向偏向左右一方的第1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将其中一个的行走装置的侧离合器分离,接着如果继续向第2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通过缓慢旋转驱动机构,使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减速驱动,然后,如果继续向第3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通过制动机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进行制动。
在上述已有的转向装置中,随着转向操纵件的操作量的增加,其旋转性能逐渐加大,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操作性优良。
但是,在从第1操作区域的旋转模式转换到第2操作区域的旋转模式(缓慢旋转模式)时,构成侧离合器的侧离合器齿轮从离合器分离位置进一步变换,从轴芯方向与侧齿轮啮合,从而一下子切换到减速驱动状态。由此,产生侧离合器齿轮与侧齿轮啮合的冲击或啮合声,并且在机体旋转中,伴随有较轻的冲击。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的转向装置,其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并且可进行精确的顺利的机体转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将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朝向左右一方进行操作,首先将一方的侧离合器分离,侧离合器分离一侧的行走装置处于自由状态。此时,通过低转矩传递机构,将低转矩传递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一侧的行走装置。因此,不会象过去那样,在将侧离合器分离后,一方的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荷而急停的情况,机体通过接受低转矩驱动力的一方的行走装置的低转矩驱动力和侧离合器未处于分离的另一方的行走装置的驱动力之差、即两个行走装置的动作速度之差而缓慢旋转。
另外,如果接着沿相同方向对转向操纵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操作,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连动地与旋转用传动机构连接,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被减速驱动,制动,或反转驱动,机体通过保持速度差地被驱动的左右行走装置而可靠地旋转。
在此场合,从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单驱动的旋转模式向具有速度差的双驱动的旋转模式(缓慢旋转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将旋转用离合器接合而进行的。此时,由于具有可滑动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与啮合式的离合器相比较,上述切换是在无冲击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的。
此外,由于在将转向操纵件返回到中立位置,恢复直线行进时,低转矩仍然传递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故即使在侧离合器为啮合式的情况下,仍进行驱动侧与从动侧的速度差很小的状态下的啮合。
因此,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并且可在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中进行没有中途分离的转矩传递,可进行没有冲击的、精细的顺利的机体转向,可形成更加优良的操作性。
还有,在机体旋转后,恢复直线行进时,仍可期待平滑的侧离合器接合的作用。
再有,按照技术方案2所述,最好上述低转矩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旋转用离合器中。例如,通过对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朝向右方进行操作,首先将右侧的侧离合器分离。在此场合,在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的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中,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作用,供给左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的一部分通过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反向传递给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
在这里,由于左右的旋转用离合器的驱动侧相对左右任何一个的行走装置均以并列关系相互连动地连接,故按照上述方式通过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反向传递给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的动力延伸传递至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中,这种延伸传递的动力通过设置在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上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传递给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右侧的行走装置。
因此,不会产生在将侧离合器分离后,一方的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载而急停的情况,机体通过接受低转矩驱动力的一方的行走装置的低转矩驱动力和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的另一方的行走装置的驱动力之差而缓慢地旋转。
于是,将供给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一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通过旋转用离合器和设置于其上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延伸传递给侧离合器脱离一侧的行走装置,由此,低转矩动力的延伸传递通路采用本来设置的传动系统,可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发挥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功能,实用上的方利性较高。
如果在上述结构中还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则如上所述,在为了从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的单驱动的旋转模式切换到保持速度差的双驱动的旋转模式而接合旋转用离合器时是有利的。即,通过使该旋转用离合器为多板摩擦式,与啮合式的离合器相比较,上述的切换是在无冲击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的。
另外,如果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结构,在与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的上述另一方(旋转外侧)的行走装置相对应的旋转用离合器中进行通过弹簧的低转矩传递,与该旋转用离合器相对应的侧离合器齿轮的动力的一部分从转向用侧齿轮,通过传动轴,迂回地传递给与上述一方(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相对应的旋转用离合器。接着,该迂回动力通过借助弹簧的较轻的摩擦传动,传递给位于离合器分离位置的侧离合器齿轮,其结果是,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接受低转矩的动力传递。于是,在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一侧(旋转内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在接受从接合侧(旋转外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获取的低转矩的动力传递的同时,对侧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由此,不会在侧离合器分离,隔断主动力的传递后,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荷而完全停止的情况,缓和了随侧离合器的分离动作而产生的冲击。
此外,如果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结构,在通过压力油的供给,将一方的侧离合器齿轮换档,一方的侧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时,还未将压力油供给旋转用离合器。此后,供给侧离合器的压力油的一部分通过节流流路部分,慢慢地供给旋转用离合器,旋转用离合器缓慢地进行离合器接合动作,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一方的行走装置连动地与旋转用传动机构连接,进行减速驱动,制动,或反转驱动,机体通过保持速度差而驱动的左右的行走装置而可靠地旋转。
于是,侧离合器分离动作后的旋转用离合器的离合器接合动作顺利地进行,可进一步实现离合器离合冲击很小的顺利的机体转向。
参照附图并阅读下面的描述时,会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结构、作用效果。
图1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
图2为表示行走用变速箱体的传动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变速箱体的上半部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4为表示上述变速箱体的下半部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5为侧离合器周边的放大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6为表示副变速机构的操作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对副变速机构进行操作的换档机构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8为表示将副变速机构切换到低速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9为表示将副变速机构切换到中速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10为表示将副变速机构切换到中立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11为表示将副变速机构切换到高速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12为转向用的液压回路与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13为转向操作部的正视图;
图14为转向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15为表示转向用控制部的侧视图;
图16为表示转向切换阀的周边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17表示转向切换阀的操作部的正视图;
图18为模式切换阀和可调溢流阀的周边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下,作为作业机的一个实例,以作为收割机的联合收割机为例进行描述。
图1为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该联合收割机的结构为,在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走装置1L,1R的行走机体20的前部,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有切割前处理部3,在机体上设置脱谷装置4,谷粒箱5,发动机6,操纵部7等。
下面根据图2,图3和图4对上述行走装置1L,1R的传动结构进行描述,但是,说明中的左右方向的描述基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从正面看到的这些图中的左右方向处于相反的关系。
上述发动机6的动力传递给作为可进行前后行进切换的主变速装置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8,其变速输出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体9。输入变速箱体9的动力在通过齿轮G1,G2传递给第1轴10后,通过齿轮G3,G4传递给副变速机构11。另外,在从第1轴10输出到箱体之外的动力中,仅仅正转动力通过单向离合器OC传递给上述切割前处理部3。此外,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8通过设置于操纵部7中的主变速杆29操作。
上述副变速机构11以常啮合方式进行3级的齿轮变速,其结构为:在平时将以松动配合方式安装于第2轴12上的较小直径齿轮G5,中等直径齿轮G6,较大直径齿轮G7与固定于第3轴13上的齿轮G8,G9,G10啮合,将设置于上述第2轴12上的2个滑套S1,S2移动,采用3组常啮合齿轮对中的任何一组,进行从第2轴12到第3轴13的变速传动。
即,如图6,7所示,上述滑套S1,S2分别卡合支承于一对齿轮换档叉15a,15b上,该对齿轮换档叉15a,15b具备沿水平支承于变速箱体内部的支承轴14滑动的换档机构15上,随着该换档机构15的滑动位移,可对两个滑套S1,S2同时沿相同方向进行换档操作。另外,在以沿前后穿过方式安装在变速箱体9中的变速操作轴16的前端设置有与上述换档机构15卡合的操作臂16a,通过对设置于操纵部7中的副变速杆30进行操作,转动变速操作轴16,由此进行换档机构15左右滑动的操作。
在这里,上述滑套S1在换档范围的整个区域内,通过花键与第2轴12直接啮合,而上述滑套S2可在齿轮G6的轮毂部,通过花键外嵌于第2轴12上的花键轴环17,以及齿轮G7的轮毂部的范围内移动,按照下述方式,实现3级的变速。
在换档机构15位于低速“L”位置时,如图8所示,滑套S1在第2轴12的范围与齿轮G5的轮毂部啮合,滑套S2处于仅仅外嵌支承于齿轮G6的轮毂部上的状态,第2轴12的动力通过滑套S1,齿轮G5,G8,以低速传递给第3轴13。
在换档机构15位于中速“M”位置时,如图9所示,滑套S1仅仅支承于第2轴12上,滑套S2处于在花键轴环17的范围与齿轮G6的轮毂部外嵌咬合的状态,第2轴12的动力通过花键轴环17,滑套S2,齿轮G6,G9,以中速传递给第3轴13。
另外,在换档机构15位于中立“N”位置时,如图10所示,滑套S1仅仅支承于第2轴12上,滑套S2处于仅仅外嵌支承于花键轴环17上的状态,切断从第2轴12到第3轴13的动力传递。另外,在换档机构15位于高速“H”位置时,如图11所示,滑套S1仅仅支承于第2轴12上,滑套S2处于在花键轴环17的范围与齿轮G7的轮毂部外嵌咬合的状态,第2轴12的动力通过花键轴环17,滑套S2,齿轮G7,G10,以高速传递给第3轴13。
此外,如图7所示,上述转换机构15可通过球形掣子18,保持在作为倒立的谷杆的收获用速度的低速“L”,作为标准的收获用速度的中速“M”,中立“N”,以及作为移动用速度的高速“H”的位置。
按照上述方式传递给上述第3轴13的动力通过中间的齿轮G9传递给第4轴19的中心齿轮G11之后,通过左右的侧离合器20L,20R,车轴齿轮21L,21R,以及车轴22L,22R传递给左右的行走装置1L,1R。
如图4所示,上述侧离合器20L,20R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将与第4轴19松动嵌合、并且使常啮合于车轴齿轮21L,21R上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换档,从侧方与上述中心齿轮G11的中心内齿实现啮合脱开,由此使从中心齿轮G11到车轴22L,22R的动力传递间断进行,将上述侧离合器齿轮23L,23R切换的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
上述第4轴19由中间部位为较大直径的带台阶部的轴形成,并且侧离合器齿轮23L,23R具有在该第4轴19的较小直径部和较大直径部外嵌于该第4轴19上的带有台阶部的内径,台阶部之间形成油腔g,h。另外,在平时通过弹簧24L,24R朝向中心齿轮G11一侧滑动偏置,保持在离合器接合位置,通过穿设于第4轴19内部的油路a,b,向油腔g,h供给压力油,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克服弹簧24L,24R,换档到极限位,则与中心齿轮G11脱开,保持离合器分离状态。另外,如果侧离合器齿轮23L,23R换档到离合器分离位置,则压力油供给用的上述油路a,b与穿过第4轴19内部的油路d连通。
还有,上述侧离合器齿轮23L,23R到达与中心齿轮G11的咬合脱开的离合器分离位置之后,可通过多板式旋转用离合器90L,90R,与以松动配合方式安装于第4轴19的两端部位的转向用侧齿轮25L,25R连接。
如图5所示,上述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的结构为,在以可成整体旋转的方式与侧离合器齿轮23L,23R连接的较大直径的离合器外壳91L,91R的内部以嵌合方式安装活塞92L,92R,同时从转向用侧齿轮25L,25R延伸的花键轮毂部93L,93R与上述离合器外壳91L,91R之间,以叠置方式设置有成组的摩擦板94L,94R,通常,通过弹簧95L,95R,将活塞92L,92R朝向离合器分离一侧偏置,向离合器外壳91L,91R内部的油腔i,j供给压力油,克服弹簧95L,95R而使活塞92L,92R产生位移,压接成组的摩擦板94L,94R,由此,进行从转向用侧齿轮25L,25R到侧离合器齿轮23L,23R的动力传递。
在这里,使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的活塞92L,92R动作的油腔i,j通过穿过齿轮内部的连通油路k,g,与使侧离合器齿轮23L,23R动作的油腔g,h连通,在该连通油路k,g中,设置有节流流路部分p,q。
此外,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的内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将活塞92L,92R朝向离合器接合一侧按压的弹簧(低转矩传递机构的一个实例)100L,100R装配于活塞环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该弹簧100L,100R适度地轻轻将活塞92L,92R压靠于摩擦传动部位,由此始终将低转矩的旋转动力从侧离合器20L,20R的转向用侧齿轮25L,25R传递给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的离合器外壳91L,91R。
还有,上述转向用侧齿轮25L,25R与固定于第5轴(相当于低转矩传动轴)26的两端部位的齿轮27L,27R咬合,同时以松动配合方式与第5轴26嵌合的齿轮G13与连接于上述中心齿轮G11侧部的较小直径的齿轮G12啮合,实现减速连动。
在上述齿轮G13与第5轴26之间设置有起缓慢旋转(soft turn)作用的多板式的离合器C。在平时在内设的弹簧31的作用下,使活塞32后退恢复,该离合器C棵持在离合器分离状态,通过借助穿过第5轴26的内部的油路c供给压力油,活塞32克服弹簧31而位移,从而该离合器C切换到离合器接合状态。
再有,第5轴26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安装在变速箱体9的右侧面上的侧盖33上,在该侧盖33上,设置有起原地掉头(pivotturn)作用的多板式制动机构B。在该制动机构B中,环状的活塞34通过液压的施加,相对箱体内方进出,克服内设的弹簧36按压按压板35使其位移,由此,对第5轴26添加摩擦制动作用。在制动机构B中,将该液压的施加解除,通过内设的弹簧36使按压板35恢复后退,由此将制动解除。上述活塞34装配于安装在侧盖33的外侧面上的液压缸体37中。
图12为上述侧离合器20L,20R,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离合器C,以及对制动机构B进行操作的转向用的液压回路图和控制系统图。在该图中,V1表示用于择一地对上述侧离合器20L,20R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进行换档操作的转向切换阀,通过设置于变速箱体9的外侧的螺线管SL1,选择中立,以及正反的3个位置。V2表示有选择地向上述离合器C或制动机构B中的任何一个供给压力油,切换旋转模式的模式切换阀,通常,其偏置到朝向离合器C的压力油供给位置,通过设置变速箱体9的外侧的螺线管SL2,将该阀切换到朝向制动机构B的压力油供给位置。
另外,图12中的V3表示与形成上述第4轴19内部的油路d连接的顺序阀,其动作压力设定为下述压力,即使侧离合器20L,20R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换档到离合器分离位置,与弹簧24保持平衡的压力,此外,该顺序阀V3的下游侧连接有可调溢流阀V4,与同时用作动作油箱的变速箱体9连通,并且从顺序阀V3与可调溢流阀V4之闷分支的油路e与上述模式切换阀V2的初始侧连接。
对上述转向切换阀V1进行操作的螺线管SL1,以及对模式切换阀V2进行操作的螺线管SL2通过控制器43与设置于操纵部7中的控制台41中的转向杆(转向操纵件的一个实例)42电连接,同时上述可调溢流阀V4与转向杆42以机械方式连接。
如图13,图14所示,在安装于手柄台41的顶部右侧(从操作者一侧看)的托架44上,按照前后向绕支点x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贯通地安装有支承轴45,并且在连接于该支承轴45后端的支点部件46,按照可横向绕支点y摆动的方式安装有上述转向杆42,转向杆42按照可进行十字型摆动的方式构成。此外,从上述支点部件46突设有使杆件呈L形弯曲而形成的第1操作臂47,同时从靠近上述支承轴45的前端部处突设有板材的第2操作臂48,第1操作臂47按照下述方式与安装于手柄台41上的电位差仪49连接,通过电动方式检测转向杆42的操作位置。
即,上述电位差仪49的操作杆49a按照在平时从侧方与上述第1操作臂47接触的方式,在内设弹簧的作用下,沿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偏置,即使在从中立位置n,沿左右的任何方向对第1操作臂47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保持接触的同时,操作杆49a随第1操作臂47而旋转,由此将转向杆42的操作位置作为电位差仪49的输出变化,连续地进行检测,该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器43中。
此外,上述第2操作杆48按照下述方式连接于对上述可调溢流阀V4进行操作的溢流金属线50上。即,在上述支承轴45上,以松动配合方式设置一对动作臂51,52,两个动作臂51,52通过扭力弹簧53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依附,按照夹持设置于托架44上的固定销54的方式接触支承。另外,在其中一个动作臂51的活动端部,连接支承有溢流金属线50的外侧金属线50a的端部,并且在另一动作臂52的活动端部,连接支承有溢流金属线50的内侧金属线50b的端部。此外,在通过转向杆42前后向绕支点x而摆动的第2操作臂48的活动端部设置的操作销48a设置于两个动作臂51,52之间。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例如,在图13中,当对转向杆42从中立位置n,朝向右旋方向(图中的左方)进行摆动操作时,则使第2操作臂48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操作销48a沿逆时针方向使其中一个动作臂51接触摆动。由于此时,另一动作臂52与固定销54接触,其沿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受到阻止,故相对地从外侧金属线50a拉出金属线50的内层金属线50b。此外,与此相反,如果从中立位置n沿左旋方向对转向杆42进行摆动操作,则使第2操作臂48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操作销51沿顺时针方向使另一个动作臂52接触摆动。此时,一方的动作壁51通过与固定销54相接触,阻止其沿顺时针方向的摆动,由此从外侧金属线50a拉出金属线50的内侧金属线50b。即,无论是从中立位置n朝向左旋方向或右旋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对转向杆42进行摆动操作,对应其操作量,均对金属线50中的内层金属线50b进行拉出操作,该金属线的拉出量越大,上述可调溢流阀V4的动作压力越高。
转向切换阀V1与顺序阀V3装配于上述液压缸体37中,上述模式切换阀V2与可调溢流阀V4装配于侧盖33上,通过形成于液压缸体37和侧盖33的内部的油路相互连通,形成图11所示的液压回路。
下面根据图15~18对转向切换阀V1,模式切换阀V2,以及可调溢流阀V4的操作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5~17所示,上述转向切换阀V1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液压缸体37的顶部的柱塞61通过支承轴62与从外部摆动的操作臂63卡合,实现滑动操作,上述螺线管SL1以连动方式连接于安装在支承轴62的外端的杆64上。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在转向杆42位于中立位置n时,螺线管SL1处于非通电状态,柱塞61借助恢复弹簧65保持在中立位置,从泵口P供给的压力油经过排出流路返回到变速箱体9。
如果沿左旋方向对转向杆42进行操作,则通过电位差仪49对此情况进行检测,对螺旋管SL1进行按压驱动,沿图15中的左方向对柱塞61进行滑动操作,通过从泵口P供给的压力油通过油路a,供给左旋用侧离合器20L。
如果沿右旋方向对转向杆42进行操作,则通过电位差仪49对此情况进行检测,对螺线管SL1进行拉伸驱动,沿图15中的右方向对柱塞61进行滑动操作,从泵口P供给的压力油通过油路b,供给右旋用的侧离合器20R。
如图4,图18所示,上述模式切换阀V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通过借助支承轴67从外部摆动的操作臂68对按照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侧盖33的顶部上的柱塞66进行接触按压,克服弹簧69而进行滑动操作,上述螺线管SL2以连动方式与安装在支承轴上的外端的杆70连接。
如果采用该结构,在螺线管SL2处于非通电状态时,柱塞66位于图18所示的位置,顺序阀V3的下游侧的油路e与延伸到离合器C的油路c连通。此外,如果通电而驱动螺线管SL2,其进行拉伸动作,则杆70沿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柱塞66克服弹簧69而切换,上述油路e与延伸到制动机构B的油路f连通。
如图4和图8所示,上述可调溢流阀V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包括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装配于侧盖33的顶部上的提动阀71;将提动阀71偏置压靠于阀座72上,隔断上述油路e与排出流路D的连通的弹簧73;支承该弹簧73后端的弹簧接纳部件74,通过操作臂76,由可通过外嵌安装于上述支承轴67上的筒状支承轴75从外部摆动的操作臂76接触按压该弹簧接纳部件74,使其滑动位移,从而可调节溢流压力,上述释放金属线50中的内侧金属线50b与安装于支承轴75外端上的杆77以连动方式连接。此外,上述杆77在扭力弹簧78的作用下,沿使操作臂76背离弹簧接纳部件74的方向摆动偏置,如图所示,在偏置摆动界线内,操作臂76与侧盖33的内面接触,此时的可调溢流阀V4中的溢流压力基本上为零。此外,如前面所述,如果使转向杆42左右摆动,对释放金属线50中的内侧金属线50b进行拉伸操作,则使操作臂76沿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将弹簧接纳部件74压入,使其发生位移,转向杆42的摆动量增加,金属线拉伸量加大,随之,可调溢流阀V4的溢流压力逐渐增加。
还有,通过可进行十字操作的上述转向杆42的前后摆动,进行上述的切割前处理部3的升降。即,如图13,图14所示,在横向支点y的延长线上的左右设置有由检测转向杆42的前后摆动的电位差仪或开关等构成的传感器81;将转向杆42朝前后摆动方向的中立位置n偏置的扭力弹簧81,传感器81和切割前处理部3中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升降机构连接成,如果通过传感器81检测到转向杆42摆动到中立位置n的前方,则使上述切割前处理部3进行下降动作,如果通过传感器81检测到该杆摆动到后方,则使上述切割前处理部3进行上升动作。
再有,图2中的标号83表示按照作用于上述第3轴13的端部上的方式设置的停止和停车用的制动器,通过设置于操纵部7中的脚踏板84的踏入操作,对图中未示出的主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并且对上述制动器83进行制动操作,该主离合器设置于从发动机6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8的传动系统中。此外,通过将踏板84卡止保持于踏入位置,则可启动停车制动器。
本发明的转向装置按照上述方式构成,下面对转向动作进行描述。
在上述转向杆42位于中立位置n时,侧离合器20L,20R均处于接合状态,将左右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1R按照相同速度驱动,机体直进行走。
如果将转向杆42从中立位置n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例如右方的第1操作区域Rc摆动,则通过电位差仪49检测此情况,通电驱动螺线管SL1,将转向切换阀V1切换到右旋位置,压力油通过油路b供给到油腔h,使侧离合器齿轮23R移动到离合器分离位置,断开右侧的侧离合器20R。由此,仅仅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处于空转状态,通过仅仅驱动左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机体朝向右方向缓慢旋转。
在此场合,在侧离合器23L处于非分离状态的左侧(旋转外侧)的旋转用离合器90L中,进行通过弹簧100L的低转矩传递,将侧离合器齿轮23L的动力的一部分传递给转向用侧齿轮25L,通过齿轮27L,第5轴26,齿轮27R,以及转向用侧齿轮25R,延伸传递给右侧(旋转内侧)的旋转用离合器90R。另外,该转入动力在通过弹簧100R的轻轻的摩擦传动的作用下,传递给位于离合器分离位置的侧离合器齿轮23R,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接受低转矩的动力传递。因此,在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接受从左侧行走装置1L的动力获取的低转矩的动力传递的同时,对侧离合器23R进行分离操作,不会在侧离合器23R分离,主动力的传递隔断时,履带式行走装置1R立即在行走负载的作用下完全停止,这样使伴随侧离合器23R的分离动作产生的冲击减缓。
另外,如果使右侧的侧离合器20R分离,此后,油腔h中的压力油通过连通油路g还供给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90R的油腔j,旋转用离合器90R处于接合状态,但是由于在转向杆42处于第1操作区域Rc期间,可调溢流阀V4的动作压力还很低,故处于通过模式切换阀V2而接收压力油供给的状态的离合器C不会进行接合动作,不驱动转向用侧齿轮25R。于是,在此状态,对旋转用离合器90R进行接合操作与机体转向无关。
如果将转向杆42操作到第2操作区域Rs,则可调溢流阀V4的溢流压力为超过顺序阀V3的动作压力的值,较高的压力油通过油路e和油路c供给离合器C,使离合器C进行接合操作,按照规定的低速驱动转向用侧齿轮25R。因此,该转向用侧齿轮25R的低速动力通过旋转用离合器90R传递给位于离合器分离位置的侧离合器20R,在按照规定的比率减速的低速状态下驱动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根据左右履带式行走装置1R,1L的驱动速度差,机体可靠地朝向右方向缓慢地旋转。
在此场合,如果一下子将位于中立位置n的转向杆42操作到第2操作区域Rs,则如上所述,将右侧侧离合器20R分离,并且离合器C快速地进行接合动作,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90R也进行离合器接合动作,但是由于右侧侧离合器20R中的油腔h内的压力油通过具有节流流路部分的连通油路g,慢慢地供给旋转用离合器90R中的较大截面积的油腔j,故旋转用离合器90R的离合器接合动作缓慢顺利地进行。因此,通过离合器C传递给转向用侧齿轮25R的动力无冲击地传递给侧离合器齿轮23R,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顺利地处于减速驱动状态。
在这里,由于施加给上述离合器C的压力油受到可调溢流阀V4的限制,故第2操作区域Rs内的转向杆42越靠近中立位置n一侧,施加于离合器C上的液压越低,通过离合器C传递的转矩越小,第2操作区域Rs内部的转向杆42越离开中立位置n,施加于离合器C上的液压越高,通过离合器C传递给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的转矩逐渐增大。最终,离合器C完全接合,在按照规定的比率减速的低速状态下驱动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
如果使转向杆42超出第2操作区域Rs,将其操作到第3操作区域SL2,则通过电位差仪49检测该情况,通电而驱动螺线管SL2,对模式切换阀V2进行切换,油路e与油路f连通,压力油供给制动机构B,同时油路c与排出流路D连通,将离合器C分离。在此场合,通过对转向杆42进行较大程度的操作,由于上述溢流压力已增加,故通过制动机构B,将第5轴26制动,在将以连动方式与第5轴26连接的右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制动停止的状态下,仅仅驱动左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机体朝向右方向急速旋转(原地调头)。
此外,如果从机体转向状态将转向杆42返回到中立位置n,则处于分离状态的右侧的侧离合器23R进行接合动作,再次恢复到直进状态,但是由于在此场合,右侧旋转用离合器90R进行低转矩传递,右侧的侧离合器齿轮23R稍稍旋转,故中心齿轮G11与侧离合器齿轮23R之间的速度差小于侧离合器齿轮23R已停止的场合,在不造成啮合不良的情况下,侧离合器齿轮23R顺利地再次与中心齿轮G11啮合。
还有,虽然未描述,但是在朝向左旋方向对转向杆42进行操作的场合也与上述情况相同,在第1操作区域Lc,仅仅进行将左侧的侧离合器20L分离的缓慢的左旋转,在第2操作区域Ls,进行离合器C接合操作,将左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减速驱动的左旋转,另外,在第3操作区域Lb,进行对左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进行制动的朝向左方的急速旋转。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还可以下述的形式实施。
(1)作为将低转矩传递给侧离合器齿轮23L,23R的低转矩传递机构,除了按照上述方式,将传递给侧离合器未分离一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通过左右的旋转用离合器90L,90R进行延伸传递以外,还可通过可滑动的离合器等,将从单独设置的专用的传动系统提供的动力传递成低转矩动力。
(2)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可左右摆动的转向杆42作为转向操纵件,但是,也可将进行旋转操作的转向手柄作为转向操纵件加以利用。
(3)也可以是通过一对换档叉从外部对上述侧离合器20L,20R中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进行换档操作的结构。在此场合,也可以通过分别外设的液压缸对该换档叉进行操作。
(4)还可将第3操作区域Lb,Rb作为在使离合器接合侧(旋转外侧)的行走装置的动作方向反转的状态,对侧离合器处于已分离状态的一侧(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进行减速驱动的急速原地掉头模式(spin turn mode)进行实施。
(5)也可将第3操作区域Lb,Rb作为上述那样对侧离合器处于已分离状态的一侧的行走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器旋转模式,同时在第3操作区域Lb,Rb的更外侧设置反向减速驱动侧离合器处于已分离状态的一侧的行走装置的急速原地掉头模式的第4操作区域。

Claims (5)

1.一种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L,1R)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括:
设置于各行走装置中的旋转用离合器(90L,90R);
通过上述旋转用离合器,将转向操作力传递给上述行走装置的转向操纵件(42);
设置于各行走装置中的侧离合器(20L,20R);
旋转用传动机构,该机构对上述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一方向行走装置(1L或1R)进行减速,制动,或反转驱动;
通过将上述转向操纵件(42)从中立位置向左右一方进行转向操作,首先将对应于上述一方的行走装置(1L或1R)的侧离合器(20L或20R)分离,接着,通过沿相同方向对上述转向操纵件(42)继续进行操作,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1L或1R)与上述旋转用传递机构通过上述旋转用离合器(90L或90R)以保持连动的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转向装置具有可滑动的低转矩传递机构,该机构无论上述侧离合器是否离合,均始终将较低的转矩传递给上述行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低转矩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旋转用离合器(90L,90R)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用离合器(90L,90R)由具有摩擦板(94L,94R)的摩擦式离合器构成,上述低转矩传递机构由将该摩擦板(94L,94R)朝向离合器接合的一侧偏置的弹簧(100L,100R)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用离合器通过传动轴(26)相互连接,通过上述传动轴(26),从设置在对应于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的另一方的行走装置(1R或1L)的旋转用离合器上的上述低转矩传递机构,将向该另一方的行走装置传递的动力的一部分传递给上述一方的行走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离合器(20L,20R)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包括将变速动力分配给左右的上述行走装置的中间齿轮(G11),以及可啮合脱开地设置于该中间齿轮的两侧的左右一对的侧离合器齿轮(23L,23R),通过向上述侧离合器齿轮供给压力油,将上述侧离合器向分离方向进行换档操作;
上述旋转用离合器(90L,90R)为通过压力油供给而进行接合操作的液压式的离合器,供给到上述侧离合器(20L,20R)的压力油通过节流通路部分(p,q)向上述旋转用离合器供给。
CNB01112170XA 2000-03-29 2001-03-29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8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1472/2000 2000-03-29
JP2000091472A JP3541159B2 (ja) 2000-03-29 2000-03-29 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27129A Division CN100411933C (zh) 2000-03-29 2001-03-29 作业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521A CN1319521A (zh) 2001-10-31
CN1200835C true CN1200835C (zh) 2005-05-11

Family

ID=1860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217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835C (zh) 2000-03-29 2001-03-29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CNB2005100527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933C (zh) 2000-03-29 2001-03-29 作业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27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933C (zh) 2000-03-29 2001-03-29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541159B2 (zh)
KR (1) KR100373584B1 (zh)
CN (2) CN120083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6103A (zh) * 2015-01-19 2017-11-28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车辆转向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8836B (zh) * 2012-05-23 2015-02-18 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控车辆行走的传动箱
CN103935399B (zh) * 2014-04-01 2016-08-03 江苏云马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制动装置
WO2015178100A1 (ja) * 2014-05-19 2015-11-2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4290813B (zh) * 2014-10-29 2016-11-09 东莞市优势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单兵坦克车用变速发动机
CN104541752B (zh) * 2015-01-20 2016-05-18 延寿县闪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全液压驱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
CN105065614A (zh) * 2015-06-25 2015-11-18 南通黄海药械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式喷雾机用液压驱动无机变速的变速箱
JP6616274B2 (ja) * 2016-12-07 2019-12-0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
JP6861024B2 (ja) * 2016-12-21 2021-04-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N106741160B (zh) * 2017-02-13 2019-07-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人车离合器转向机转向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6828601B (zh) * 2017-02-13 2019-03-2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人车离合器转向机转向系统
CN109654215B (zh) * 2018-11-30 2023-10-13 浙江云洲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CN110406374B (zh) * 2019-08-05 2021-11-16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用主离合器和转向离合器联动装置及推土机
KR102232762B1 (ko) * 2020-11-19 2021-03-26 (주)한성티앤아이 스핀턴 기능을 갖춘 고소작업차용 변속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60002941B1 (ko) * 1992-06-29 1996-03-02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구보다 보행형 논 작업기의 클러치 조작구조
JP2945562B2 (ja) * 1993-08-05 1999-09-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旋回操作構造
JPH08256542A (ja) * 1995-03-23 1996-10-08 Kubota Corp 田植え機
JP2622107B2 (ja) * 1996-07-24 1997-06-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四輪駆動形農用トラクタの前輪駆動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6103A (zh) * 2015-01-19 2017-11-28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车辆转向系统
CN107406103B (zh) * 2015-01-19 2019-09-27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车辆转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93649A (ko) 2001-10-29
KR100373584B1 (ko) 2003-02-26
CN1660639A (zh) 2005-08-31
JP3541159B2 (ja) 2004-07-07
CN1319521A (zh) 2001-10-31
CN100411933C (zh) 2008-08-20
JP2001278100A (ja) 2001-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835C (zh)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CN1239343C (zh) 作业车
JP4847796B2 (ja) 農用作業機の伝動構造
CN104686083B (zh) 收割机用两档四轮驱动液压无级变速驱动桥总成
CN101959733A (zh) 行进式农业机械
CN1262164C (zh)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04691321A (zh) 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用两档液压驱动桥总成
CN1097428C (zh) 乘坐式水田作业机
CN1275821C (zh) 乘用型作业机
JP2011110020A5 (zh)
JP4086416B2 (ja) 水田作業機
WO2011034167A1 (ja) 乗用型作業機
JP5436287B2 (ja) 乗用型農作業機
JP4107536B2 (ja) 水田作業機の操作装置
JP2011031661A (ja) 作業車両
JP3268568B2 (ja) 走行車輌の操向制御装置
JP2009058031A (ja) 作業車
JP4454141B2 (ja) 作業車
JP3541160B2 (ja) 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CN1098780C (zh) 水田工程车
JP2005324791A (ja) 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JPH0640987Y2 (ja) 作業車輌における制動装置
CN104885709B (zh) 中小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用驱动桥总成
JP2000335458A (ja) 走行装置
JP4141312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