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0C - 水田工程车 - Google Patents

水田工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80C
CN1098780C CN98126349A CN98126349A CN1098780C CN 1098780 C CN1098780 C CN 1098780C CN 98126349 A CN98126349 A CN 98126349A CN 98126349 A CN98126349 A CN 98126349A CN 1098780 C CN1098780 C CN 10987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ransfer clutch
side power
mode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6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0951A (zh
Inventor
児岛祥之
山下真
田中政一
松木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59350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18772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46964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33440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20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1/00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 B62D11/02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 B62D11/06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by means of a single main power source
    • B62D11/08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by means of a single main power source using brakes or clutches as main steering-effec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Abstract

一种水田工程车,其包括:左右一对前轮;左右一对后轮;引擎;用于将所述引擎的动力向所述左右一对后轮传递、相对该左右一对后轮相互独立设置的摩擦式的左右一对侧离合器;及设置在操纵部上的操纵盘。所述各侧离合器上设置有只将侧离合器进行进入切换操作的操作臂;所述操纵盘连接在所述操作臂上;工程车旋转时,与该操纵盘的转向操作相连动,通过所述操作臂可将位于旋转内侧的所述侧离合器进行切换。因此,在工程车转动行走时,可防止转动内侧的后轮将泥带起,在避免在整地转动行走时损伤田地,或对往返作业行走后的整地作业行走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在泥很深或很硬的水田中也可以进行平稳的整地转动行走。

Description

水田工程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水田进行作业的插秧机及直播机等水田工程车的结构,特别是涉及转向操作结构。
以前,在水田工程车的转向操作结构中,设置有与左右后轮相对应的侧离合器和与左右的侧离合器分别对应的左右制动踏板。但是,现有的水田工程车按照下述结构形式,即当水田工程车在水田中进行往返作业行走时,向方向盘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的同时,如果踩踏转动内侧的制动踏板,转动内侧的离合器就处于断开状态,同时处于制动器制动的状态。这样,将不再传递对转动内侧的后轮的驱动力,另外,通过施加制动,可以较小的转动半径进行整地转动行走。
但是,如上述的现有技术那样,当进行整地转动行走时,使对转动内侧的后轮的驱动力停止,另外,当施加制动使后轮处于停止状态时,就会发生转动内侧的后轮陷在泥中,之后该后轮将泥带起的问题。这样,在损伤田地的同时,对往返作业行走后的整地作业行走带来不利影响。或者招至在泥很深或很硬的水田中难以进行平稳的整地转动行走的不利情况。
因此,在水田工程车工作后,还必须通过手工进行平整土地等的田地整治。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整地中可进行适宜的转动行走的水田工程车的转向操作结构。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一种水田工程车,其包括:左右一对前轮;左右一对后轮;引擎;用于将所述引擎的动力向所述左右一对后轮传递、相对该左右一对后轮相互独立设置的摩擦式的左右一对侧离合器;及设置在操纵部上的操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侧离合器上设置有只将侧离合器进行进入切换操作的操作臂;所述操纵盘连接在所述操作臂上;工程车旋转时,与该操纵盘的转向操作相连动,通过所述操作臂可将位于旋转内侧的所述侧离合器进行切换。
所以,在直行状态等工作状态下,上述离合制动机构包括上述的左右侧离合器处于传动状态,上述的左右制动器处于解除状态的第1方式;上述的左右侧离合器内选择的侧离合器处于半离合或传动断开状态,上述的左右制动器处于不工作状态的第2方式;以及上述的左右侧离合器内选择的离合器处于传动断开状态,与上述所选择的离合器相对应的制动器处于工作状态的第3方式。
在工程车转动行走时,通过操作离合制动机构到第2方式,使与转动内侧的后轮相对应的离合器为半离合,以减少驱动力,或使离合器处于非传动状态,而根本不传递驱动力,可使转动内侧的后轮缓慢移动,从而防止转动内侧的后轮将泥带起。因此,在避免在整地转动行走时损伤田地,或对往返作业行走后的整地作业行走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在泥很深或很硬的水田中也可以进行平稳的整地转动行走。
因此,可以提供防止转动内侧的后轮将泥带起并可进行适宜的转动行走的水田工程车。
另外,还具有可以将离合制动方式操作到第3方式,使离合器对转动内侧的后轮处于非传动状态,进而使制动器工作,以更小的半径转动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乘座式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表示操纵盘,左踏板及右踏板,左侧离合器及右侧离合器,左侧制动器及右侧制动器的连接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后车轴套的俯视图;
图4为后车轴套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后车轴套中侧离合器及侧制动器附近的横向剖视图;
图6为后车轴套中侧离合器操作轴附近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表示离合制动机构的结构的纵向侧视图;
图8为变速箱体中的转向臂附近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在变速箱体的操作齿轮附近,将操作手柄操作到进入位置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在变速箱体的操作齿轮附近,将操作手柄操作到断开位置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变速箱体中的操作齿轮及连接杆附近的横向剖视图;
图12为变速箱体中的操作齿轮附近的纵向剖视图;
图13为从变速箱体突出的连接杆附近的主视图;
图14为表示变速箱体的内部配置的操作齿轮,连结构件及卡合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的,转向机构和离合制动机构的连接的乘座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16为表示与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中的转向机构的连结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7为表示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中的减速量调节机构和连动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连动差动操作机构的减速量调节机构和连动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9为表示连动差动操作机构的减速量调节机构和连动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水田工程车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水田工程车包括由向左右转向操作自如的左右一对前轮1和左右一对后轮2所支承的机身。在机身的前部,配置有引擎3和变速箱体4。在机身的中央配置有由操纵盘5和操纵席6构成的操纵部7。插秧装置9由机身的后部配置的连杆机构8所支承,另外该连杆机构8配置有操作连杆机构8升降的液压缸10。
引擎3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体4,由内装于变速箱体4中的变速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变速操作,通过前车轴套11(参照图2)及前轮差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从左右的前轮1的传动系统分歧的动力,通过变速箱体4、传动轴12和后车轴套13传递给左右的后轮2。
以下,对后车轴套13加以说明。
在此,虽然在图4和图5等中只表示出后车轴套13的左侧,但是由于以下所说明的侧离合器21等的结构与右侧配置的相同,所以右侧配置的部件在图中省略了。
如图4所示,后车轴套13中配置有一根第1传动轴14。来自变速箱体4的传动轴12的动力通过一对锥齿轮12a,14a传递给第1传动轴14。第1传动轴14的左右同心配置有一对第2传动轴15,传递到第2传动轴15的动力通过传动齿轮16传递给支承后轮2的后车轴17。
如图4及图5所示,第1传动轴14和左右第2传动轴15为同心配置。环状的第1支承构件18借助花键结构而相对于第1传动轴14整体转动,并且可沿轴向滑动地外嵌于其上。第2传动轴15的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第2支承构件19。第1和第2支承构件18,19之间配置有数个摩擦板20,在第1和第2支承构件18,19之间设置有侧离合器21。摩擦板20中有由第1支承构件18沿第1传动轴14的轴向可移动地支承的摩擦板20和由第2支承构件19沿轴向可移动地支承的摩擦板20。由第1支承构件18支承的摩擦板20和由第2支承构件19支承的摩擦板20沿轴向相交叉地配置。第1和第2支承构件18,19上安装有闭锁环18a,19a以夹住摩擦板20,第1传动轴14上配置有使第1支承构件18靠向图5中右方的弹簧22。该弹簧也可使用板簧。
由于这样通过弹簧22使第1支承构件18靠向图5中右方,闭锁环18a,19a压住摩擦板20,侧离合器为传动状态,通过侧离合器21将第1传动轴14的动力传递给左右的第2传动轴15,驱动左右后轮2。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1传动轴14上以滑动方式外嵌有圆筒状的第1操作筒23,如果操作第1操作筒23向图5中左方滑动,操作第1支承构件18靠向图5中左方,闭锁环18a,19a对摩擦板20的靠压就会消失,侧离合器21处于传动断开状态。这样由于操作一侧的侧离合器21为断开状态,第1传动轴14的动力不向一侧的第2传动轴15传递,使一侧的后轮2处于可自由旋转的自由状态,可使第1传动轴14的动力传递给另一侧的第2传动轴15,以驱动另一侧的后轮2。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2支承构件19和后车轴套13之间配置有数个摩擦板24,在第2支承设置有19和后车轴套13之间设置有侧制动器25。通过轴承26将圆筒状的第2操作筒27外嵌在第1支承构件18上,从而使第1支承构件18和第2操作筒27成整体地滑动。
左侧的侧离合器21和左侧的侧制动器25构成左离合制动机构A1,右侧的侧离合器21和右侧的侧制动器25构成右离合制动机构A2。另外,左右的离合制动机构A1,A2构成离合制动机构。
如上所述,由弹簧22使第1支承构件18靠向图5中右方,将侧离合器21操作成传动状态,第2操作筒27离开摩擦板24,将侧制动器25操作成制动解除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离合制动机构的第1方式。在水田工程车处于通常的工作状态时,离合制动机构处于第1方式。
当将第2操作筒27从图5所示的状态向图中左方进行滑动操作时,第1支承构件18与第1操作筒23分离,侧制动器21转向半离合状态,接着再转向传动断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侧制动器25为制动解除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离合制动机构的第2方式。在此,当侧离合器21为半离合状态时,由于传动给后轮2的驱动力减弱,在这种半离合的状态下也可改变工程车的方向。因此,即使在侧离合器21处于半离合的状态下也称为第2方式。
另外,在使第2操作筒27向图中左方滑动时,操作筒27推压摩擦板24,将侧制动器25操作成制动状态,通过第2传动轴15对后轮2施加制动。这种状态称为离合制动机构的第3方式。
而且,虽然第1,第2,第3方式表示离合制动机构的不同状态,但这些方式在表示左右的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状态时也可使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离合制动机构的操作方法加以说明。
如图4,图5,图7所示,在后车轴套13中以可旋转的方式成对地左右支承有与侧制动器25的第2操作筒27后端相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操作的叉状操作臂51。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臂51的操作轴51a突出于后车轴套13的外侧,固定于操作轴51a上的臂51b按照朝向上述机身右侧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操纵部7的右前侧设置有一对踏板52,53,右踏板52和右侧制动器25的臂51b通过连接杆54相连结,左踏板53和左侧制动器25的臂51b通过连接杆54相连结。
左右踏板53,52,连接杆54,臂51b,第1操作筒23和第2操作筒27等构成离合制动机构的操作机构。
根据以上结构,当踩踏左踏板53时,连接杆54受到牵引,使左侧制动器25的操作臂51沿图5中的逆时针旋转,通过操作臂51使第2操作筒27向图5中的左方滑动,如上所述,由于第1支承构件18从第1操作筒23分离,左侧离合器21由传动状态进入半离合状态,接着再进入传动断开状态(第2方式)。另外,当踩踏左踏板53时,第2操作筒27推压摩擦板24,将左侧制动器25操作成制动状态,通过左侧的第2传动轴15对左后轮进行制动(第3方式)。
接着,当踩踏右踏板52时,连接杆54受到牵引。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操作臂51的操作轴51a与第1传动轴14的前侧偏移地配置。另外,图7所示的操作臂51的叉部51c配置在图7所示的一侧和隔着第1传动轴14的另一侧。因此,当进行牵引连接杆54的操作时,第2操作筒27向右侧后轮2一方移动。这样,与上述方式相同,将右侧离合器21由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第2方式)。另外,当踩踏右踏板52时,将右侧制动器25操作到制动状态,对右侧第2传动轴15和右后轮2施加制动(第3方式)。
在按照上述方式踩踏左右踏板53,52的操作情况下,如图5所示,由于第2操作筒27的滑动操作,推压第1支承构件18,解除闭锁环18a,19a对摩擦板20的推压,将侧离合器21由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之后,由第2操作筒27的滑动操作,推压摩擦板24,将侧制动器25操作到制动状态。因此,侧制动器25的第2操作筒27的滑动操作量也比侧离合器21的第1支承构件18的滑动操作量大。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副操作机构和前轮1的转向操作的结构加以说明。
首先,对前轮1的转向机构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2,13所示,在变速箱体4的前部以可旋转方式垂直支承有方向轴28,从变速箱体4的下方朝下突出的方向轴28的部分上固定有转向臂29,以可转向操作的方式支承于前车轴套11的左右的前轮1和转向臂29之间连接有转向横拉杆30。如图8,9,11所示,在变速箱体4的内部,整体旋转地支承有大直径的第1齿轮32a和小直径的第2齿轮32b,图1所示的与操纵盘5连动地连结的操作轴31与和第1齿轮32a咬合的小齿轮33相连接。方向轴28的上部固定有扇形的操作齿轮34,操作齿轮34与第2齿轮32b相咬合。
由于以上的结构,依靠操作操纵手柄5,通过小齿轮33,第1及第2齿轮32a,32b,操作齿轮34及方向轴28进行转向臂29的转向操作,以及前轮1向左和右的转向操作。以上的转向机构构成按照独立于上述操作机构的方式操作左右的离合器制动器机构的副操作机构的一部分。
以下,对前轮1的向左和右的转向操作和与图5所示的侧离合器21的连接加以说明。
如图9,11,12,14所示,变速箱体4的内部中,可沿转向轴28的上端以可沿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有平面看上为菱形的卡合构件36,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插入操作齿轮34的长孔34a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和操作齿轮34的长孔34a的宽度相同,卡合构件36处于一边与操作齿轮34和方向轴28成整体旋转,一边沿方向轴28上下滑动的状态。
在变速箱体4的左右方向上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有连结杆35,连结杆35的端部从变速箱体4的右侧部横向突出。在操作齿轮34的下侧,在方向轴28上以可相作旋转的方式外嵌有连接构件37,固定在连结杆35上的托架35a的长孔35b中插入有连接构件37的销37a。在连接构件37上形成有比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还宽的长孔37a,图9和图12所示的状态指下述的卡合构件36由操作臂38a压向下方,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进入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中的状态。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从变速箱体4的右侧部横向突出的连结杆35上,为使支承板39位于连接构件35的上侧而将其固定在变速箱体4上。支承板39的端部固定有金属缆绳41的外端41b,金属缆绳41的内端41a插入在安装于连结杆35上的托架40的开孔(图中未示出)中,金属缆绳41的内端41a的端部安装有防拔构件41c。托架40上安装有金属缆绳42的外端42b,金属缆绳42的内端42a插入在支承板39的基部39a的开孔(图中未示出)中,金属缆绳42的内端42a的端部安装有防拔构件42c。
如图2和图4所示,后车轴套13中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左右一对的操作轴43,如图5和图6所示,从操作轴43的中心偏离的销43a插入左右的侧离合器21的第1操作构件23的孔23a中。固定在左右的操作轴43上的臂43b,如图2和图3所示,互相分列于中心的左右,如图2,11,3所示,金属缆绳41的内端41a与右操作轴43的臂43b相连接,金属缆绳42的内端42a与左操作轴43的臂43b相连接。这样,沿着连结杆35的滑动方向配置有相同朝向的金属缆绳41,42(参照图11)。
这样,由转向机构,金属缆绳41,42,臂43b等构成离合制动机构的副操作机构。
图2和图11所示的状态指由操纵手柄5操纵前轮1直行的状态,如图5所示,并且指将左右的侧离合器21操作成传动状态,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左右的后轮2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操纵盘5进行使前轮1向左或右转向的操作,即使卡合构件36与操作齿轮34和方向轴28成整体旋转,只要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在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的范围内移动,连接构件37和连结杆35就可维持图11所示的状态,并可维持将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左右的后轮2的状态。
接着,在从图2和图11所示的状态通过操纵盘5使前轮1向左进行转向操纵时,在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到达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的端部后,如果继续使前轮1向左进行转向操纵,由于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与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卡合,连接构件37与操作齿轮34及方向轴28一起沿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行将连结杆35从变速箱体4向外部突出的操作(图11的纸面下方)。
如上所述,若将连结杆35从变速箱体4向外部操作时,如图11所示,由连结杆35使金属缆绳42的外端42b与防拔构件42c脱离,其结果是拉伸金属缆绳42的内端42a,图2和图3所示的左操作轴43进行旋转操作,由左操作轴43的销43a使左侧第1操作构件23向图5的纸面左方滑动,开始将左侧离合器21从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
因此,在将前轮1从直行位置向左侧的转向极限进行转向操作的情况下,从直行位置到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到达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的端部期间,维持将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左右的后轮2的状态。所以,如果继续使前轮1向左进行转向操纵,左侧离合器21开始从传动状态向传动断开状态的操作,传递给左后轮2的动力渐渐减少,如果使前轮1向左侧转向极限进行转向操纵,左侧离合器21处于动力全部断开的状态,左后轮2处于可自由旋转的自由状态。与此相对,对左右前轮1,左右后轮2传递给相同的动力。即左离合制动机构A1从第1方式变为第2方式。
其次,由操纵盘5将前轮1从图2和图11所示的状态向右进行转向操作时,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到达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后,如果继续使前轮1向右进行转向操纵,由于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与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卡合,连接构件37与操作齿轮34及方向轴28一起以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行将连结杆35拉进变速箱体4的操作(图11的纸面上方)。
如上所述,若进行将连结杆35向变速箱体内4拉入的操作时,如图11所示,由连结杆35牵引金属缆绳41的外端41b,图2和图3所示的右操作轴43进行旋转操作,由右操作轴43的销43a使右侧第1操作构件23进行滑动操作,开始将右侧离合器21从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
因此,在将前轮1从直行位置向右侧的转向极限进行转向操作的情况下,在从直行位置到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到达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的端部期间,维持将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前轮1左右的后轮2的状态。所以,如果继续使前轮1向右进行转向操纵,右侧离合器21开始进行从传动状态向传动断开状态的操作,传递给右后轮2的动力渐渐减少,如果使前轮1向右侧转向极限进行转向操纵,右侧离合器21处于动力全部断开的状态,右后轮2处于可自由旋转的自由状态。与此相对,对左右前轮1,左右后轮2传递给相同的动力。即右离合制动机构A2从第1方式转向第2方式。
如图11和13所示,通过对螺钉型调节部44进行旋转操作,可沿缆绳41、42改变缆绳41中的外端41b的相对支承板39的固定位置,缆绳42中的外端42b相对托架40的固定位置。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改变固定位置,则插入托架40的开孔和支承板39的底部39a的开孔中的缆绳41、42的内端41a、42a一起移动,如图11所示,在防拔构件41c、42c处于与托架40和支承板39的底部39a相接触的状态之后,可使防拔构件41c、42c朝向纸面上方,与托架40和支承板39的底部39a稍稍离开。
因此,当接照上述方式,对连结杆35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使牵引缆绳41、42的内端41a、42a的时刻稍慢,使右或左的侧离合器21开始从传动状态到传动断开状态的时刻稍慢。
以下,就即使对前轮1进行向左和右的转向操作,仍可使左右的侧离合器21不进行从传递状态到传递断开状态的操作这一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8,9,12所示,在变速箱体4中,卡合构件36顶侧以可沿变速箱体4的左右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操作杆38,操作杆38上固定有叉状的操作臂38a,操作杆38的端部从变速箱体4的右侧横向突出。变速箱体4的外侧的横轴芯P1的周围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有将钢板弯曲形成的操作板45,操作板45上安装有操作手柄(操作器的一例)46,在操作杆38端部的臂38b和操作板45之间连接有肘节弹簧47。
如图11,12,14所示,卡合构件36相对于连接构件37上提,配置有将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从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压向拔出方向的弹簧48。图8,9,12所示的状态指将操作手柄(操作器的一侧)46下压到进入位置的操作状态,并且指使操作杆38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操作臂38a抵抗弹簧38,将卡合构件36向下方压入,使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进入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a中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肘节弹簧47的拉紧功能所引起的保持作用强于弹簧48的保持力,所以可以维持住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进入到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中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如果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如上所述,左或右的侧离合器21从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
接着,如果如图8至图10所示,将操作手柄46上拉到断开位置,操作杆38沿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臂38a朝向上方与卡合构件36脱离,由于弹簧48的保持力使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从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向上方拔出。在这种情况下,由弹簧48维持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从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向上方拔出的状态,由肘节弹簧47的拉紧功能所产生的保持作用将操作手柄46及操作杆38保持在断开位置。
在这种状态中,即使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卡合构件36也只是相对于连接构件37空转,而不进行连结杆35的推拉操作,左或右的侧离合器21不会从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
如图10所示,在将操作手柄46操作到断开状态后,如图9所示,在将操作手柄46下压到进入位置的操作情况下,如果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由于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的位置和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b的位置产生偏差,即使想通过操作臂38a将卡合构件36向下方压入,以使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进入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a中,也无法进入。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图9所示的肘节弹簧47的拉紧功能,将操作手柄46及操作板45维持在进入位置的同时,操作杆38靠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因此,如果操作前轮1返回到直行位置附近时,由于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的位置和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a的位置相符,由于肘节弹簧47的拉紧功能,使操作杆38沿图8纸面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臂38a抵抗弹簧48,将卡合构件36向下方压入,以使卡合构件36的弯曲部36a进入连接构件37的长孔37a中。
这种乘座型插秧机具有下述功能,该功能指在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如上所述,当自动地左或右的侧离合器21从传动状态操作到传动断开状态时,与此同时,操作插秧装置9自动地从地面上升的自动上升功能,以下对这种自动上升功能加以说明,
如图11和图13所示,连结杆35上固定有将板材弯曲成梯形而形成的对接构件49,支承板39上固定有与对接构件49相接触的限位开关50,限位开关50的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图11及图13所示的状态指以直行位置操作前轮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限位开关50与对接构件49相对接,由于限位开关50的信号自动上升功能不起作用。接着当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连结杆35进行拉或推操作时,对接构件49与连结杆35一起移动,对接构件49离开限位开关50。当处于这种状态时,根据限位开关50的信号,由控制装置的自动上升功能,使图1所示的液压缸10的控制阀(图中未示出)处于上升位置,通过液压缸10操作插秧装置9自动地从地面上升。
控制装置具有使上述的自动上升功能处于工作状态和停止状态的操作开关(图中未示出),如果事先将操作开关操作到工作位置上,如上所述,当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时,就会自动地进行使插秧装置9从地面上升的操作,如果事先将操作开关操作到停止位置上,如上所述,即使当操作前轮1向左或向右转向时,插秧装置9也不会进行上升操作。
如图8,9,10所示,检测操作手柄46及操作板45操作到接通位置的限位开关55固定在变速箱体4上,限位开关55的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因此,在操作操作手柄46到进入位置的状态下,由上述的操作开关可使自动上升功能处于工作状态和停止状态,当使操作手柄处于断开位置时,与操作开关无关,将自动上升功能设定在停止状态。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9对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其它实施例的水田工程车中,与上述的最佳实施例的水田工程车相似的部分很多。对相似的部分,不再利用相同的标号重复说明。
在前述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结构为当操作操纵盘5时,离合制动机构的操作臂51b通过金属缆绳41,42操作独立于离合制动机构的操作臂51b的操作轴43,在该其它的实施例中,操纵盘5与离合制动机构的操作臂51b相连结。
另外,同样在本其它的实施例中,左右踏板53,52通过连接杆54与左右的臂51b相连结,借助左右踏板53,52的操作引起的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操作与上述的最佳实施例中的操作相同。
如图15所示,操纵盘5与安装在其盘轴上并和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同向地左右摆动地连动连结的转向臂70,和可与左右的各个前轮1整体转向摆动地连结的转向节臂71,通过转向横拉杆30的连动连结而构成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与左右的离合制动机构A1,A2相连动地连结,以与超过向其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动作相连动,形成转动内侧的离合制动机构(A1,或A2)的半离合状态(第2方式)。即,由于左右的离合制动机构A1,A2与超过向转向机构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动作相连动,而形成转动内侧的离合制动机构的半离合状态(第2方式),对转动内侧的后轮2强制地进行减速驱动,使左右的后轮2动作。
下面参照图15,图16和图17对这种连接结构加以说明。放松缆绳73连结左右连接机构中的各个连接杆54的中途位置和转向机构。详言之,通过弹性变形的弹簧74在转向臂70的附近和连接杆54之间设置有左右放松缆绳73的内缆绳73A。使在左右放松缆绳73的外缆绳73B中,其一端受从转向臂70的摆动支点左右延伸设置的辅助臂70A的各延长端上设置的阻挡构件75的阻挡。外缆绳73B的另一端,受在机身架F的右侧,制动踏板52,53和右侧的离合制动机构A2之间配设的支承臂76的两端处以设备的阻挡构件75的阻挡。在其它实施例中,将左右的弹簧74的弹力设置成小于离合制动机构的弹簧22的压靠力。因此,可防止由于向转向机构的转动方向的动作使离合制动机构切换成制动状态(第3方式)。此外,还可形成下述结构,即通过调节左右弹簧74的弹力,借助转向机构的旋转操作,使离合制动机构按照第1方式,仅仅变为半离合状态。
这样,通过左右的放松缆绳73,弹簧74,转向臂70的辅助臂70A,支承臂76及阻挡构件75,构成连动连结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和转向机构的连动差动操作机构。由于按照上述方式构成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与由转向操作所引起的超过向转向机构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动作相连动,可确实形成转动内侧的离合制动机构的半离合状态(第2方式),并可对转动内侧的后轮2进行强制减速。另外,为能和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转向机构相连动,容许左右连接机构中的各连接杆54向相对于左右制动踏板52,53的前方一侧移动。
根据以上结构,由于在转动行走时,与超过向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转向操作相连动,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对转动内侧的后轮2进行强制减速驱动,使左右的后轮2在以转动内侧的后轮2的速度小于转动外侧的后轮的驱动速度所驱动的状态下进行差动,所以,可以较小的转动半径进行行走,因此,在水田中进行往返作业行走时,可使向下一次栽插行列的起始端的移动容易进行。而且,在这种转动行走时,由于对转动内侧的后轮2进行强制减速驱动,而使转动内侧的后轮2缓慢移动,在整地转动行走时,可防止在驱动转动内侧的后轮2停止的情况下,转动内侧的后轮2将泥刮起,因此,可以避免在整地转动行走时,损伤田地或因此对往返作业行走后的整地作业行走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泥很深或很硬的水田中也可以进行平稳的整地转动行走。而且,由于在转动行走时,与向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操作的同时,不必由于使后轮2动作而对转动内侧的制动踏板52,53进行操作,所以,在操作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如图17至19所示,在支承臂76以向前后方向横梁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机身架F的同时,在其左端设置有向下方弯曲,侧视图朝向向下的梯形非卡合部76A。在机身架F上,可沿前后轴芯以沿上下摆动的方式设置有相对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形成从下方卡合的凹部77A的卡合构件77。卡合构件77由从卡合构件77跨至机身架F的弹簧78而保持下降摆动。通过放松缆绳80与切换手柄79相连接,以使由设置在乘座式驾驶部1A的切换手柄79的操作,抵抗弹簧78的保持力而进行上升摆动。由于切换手柄79的操作,凹部77A在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不卡合的状态,与非卡合部76A的下端部卡合的状态,与非卡合部76A的上端部卡合的状态之间变化。由于凹部77A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的上端部卡合,而阻止支承臂76的前后向横梁摆动,而且,通过与非卡合部76A的下端卡合来设定支承臂76的前后方横梁摆动在规定范围内的容许量。
根据以上结构,如果使卡合构件77的凹部77A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的上端部卡合,以阻止支承臂76的横梁摆动,则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与超过向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转向操作相连动,敏感地形成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半离合状态。因此,可使转动内侧的后轮2的减速率大于转动外侧的后轮2。反之,如果使卡合构件77的凹部77A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的下端部卡合,容许支承臂76在规定范围内的横梁摆动,则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与超过向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转向操作相连动,首先,在支承臂76在容许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横梁摆动,然后,形成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半离合状态。因此,可使转动内侧的后轮2的减速率小于转动外侧的后轮2。进而,如果使卡合构件77的凹部77A与支承臂76的非卡合部76A不卡合,由于连动差动操作机构与超过向操纵盘5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转向操作相连动,使支承臂76只进行横梁摆动,而处于不形成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的半离合状态的连动解除状态,所以,可使转动内侧的后轮2相对于转动外侧的后轮2的减速率为零。即通过连动差动操作机构的支承臂76,卡合构件77,弹簧78,切换手柄79和放松缆绳80,构成改变调节相对于转向机构转动方向的动作量的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所引起的转动内侧的后轮2的减速量的减速量调节机构,并且,构成使左右离合制动机构A1,A2切换为连动状态和不连动状态的切换机构。因此,根据行走路面的状态和转动方式等,在转动行走时,可将旋转内侧的后轮2的驱动转矩改变成上述的三种状态,从而考虑到行走路面的状态等因素,而进行小转动行走和通常的转动行走。
在上述其它实施例中,由于超过向转向机构的转动方向的规定量的动作,转动内侧的离合制动机构可从第1方式转换到第2方式,或者只转换到半离合状态。但是,如果除去弹簧74,或加强弹簧74的弹力,通过转向机构的操作,还可将离合制动机构转换到第2方式和第3方式。

Claims (5)

1.一种水田工程车,其包括:
左右一对前轮(1、1);
左右一对后轮(2、2);
引擎(3);
用于将所述引擎的动力向所述左右一对后轮传递、相对该左右一对后轮相互独立设置的摩擦式的左右一对侧离合器(21、21);及
设置在操纵部(7)上的操纵盘(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离合器(21)上设置有只将侧离合器进行进入切换操作的操作臂(43b);
所述操纵盘(5)连接在所述操作臂(43b)上;
工程车旋转时,与该操纵盘(5)的转向操作相连动,通过所述操作臂(43b)可将位于旋转内侧的所述侧离合器(21)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工程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部(7)上设置有操作器(46),
该操作器具有可在与所述操纵盘(5)的转向操作连动、容许位于所述旋转内侧的侧离合器(21)进行切换操作的进入位置,和即使所述操纵盘(5)被转向操作仍可阻止该侧离合器(21)进行切换操作的切换位置的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工程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盘(5)通过连接构件(37)与所述操作臂(43b)连接,同时,
所述操作器(46)与可相对该连接构件(37)接合或解除接合的卡合构件(36)连接,
所述卡合构件(36)具有在所述操作器(46)处于所述进入位置时与所述连接构件(37)卡合、而所述操作器(46)处于所述切换位置时从该连接构件(37)解除卡合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田工程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部(7)上设有左右一对制动踏板(52、53),
所述各侧离合器(21)设有与所述操作臂(43b)独立、将侧离合器(21)进行进入切换的操作臂(51b),
通过所述各制动踏板(52或53)的踏下操作可进行与所述操纵盘(5)的转向操作独立、使所述侧离合器(21)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田工程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离合器(21)的近傍设有相对所述左右一对后轮独立、起制动作用的左右一对侧制动器(25),
所述各制动踏板(52或53)通过所述操作臂(51b)与所述各侧离合器(21)及各侧制动器(25)左右独立地连接,
所述左右侧离合器(21、21)及左右一对侧制动器(25、25)具有:
所述左右侧离合器为传递状态,所述左右制动器为解除状态的第1方式;
在所述的左右侧离合器内选择的侧离合器为半离合或传动断开状态,与该侧离合器对应的左右制动器为不工作的第2方式;
在所述选择的侧离合器为传动断开状态,与所述侧离合器相对应的制动器为工作状态的第3方式;并且,
所述操纵盘(5)可将所述左右侧离合器及左右一对侧制动器在所述第1方式和第2方式之间进行操作,
所述左右一对制动踏板(52、53)可将所述左右侧离合器及左右一对侧制动器在所述第1方式、第2方式及第3方式之间进行操作。
CN98126349A 1997-12-26 1998-12-28 水田工程车 Expired - Lifetime CN10987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935097A JPH11187720A (ja) 1997-12-26 1997-12-26 水田作業車の操向操作構造
JP359350/97 1997-12-26
JP359350/1997 1997-12-26
JP146964/98 1998-05-28
JP14696498A JPH11334402A (ja) 1998-05-28 1998-05-28 水田作業車
JP146964/1998 1998-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0951A CN1220951A (zh) 1999-06-30
CN1098780C true CN1098780C (zh) 2003-01-15

Family

ID=2647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63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8780C (zh) 1997-12-26 1998-12-28 水田工程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05041B1 (zh)
CN (1) CN109878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4613B1 (ko) * 1999-09-28 2010-02-2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승용형 수전작업기
JP2015223110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64A (zh) * 1992-06-29 1994-06-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行走式水田作业机的离合器操作结构
JPH08256542A (ja) * 1995-03-23 1996-10-08 Kubota Corp 田植え機
JPH08337126A (ja) * 1996-07-24 1996-12-24 Kubota Corp 四輪駆動形農用トラクタの前輪駆動制御装置
JPH093088A (ja) * 1995-06-19 1997-01-07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アミノ二糖及びキチン又はその類似多糖類の製造方法
JPH09323560A (ja) * 1996-06-10 1997-12-16 Kubota Corp サイドクラ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6471A (ja) * 1989-04-28 1990-11-26 Kubota Corp 歩行型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64A (zh) * 1992-06-29 1994-06-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行走式水田作业机的离合器操作结构
JPH08256542A (ja) * 1995-03-23 1996-10-08 Kubota Corp 田植え機
JPH093088A (ja) * 1995-06-19 1997-01-07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アミノ二糖及びキチン又はその類似多糖類の製造方法
JPH09323560A (ja) * 1996-06-10 1997-12-16 Kubota Corp サイドクラッチ
JPH08337126A (ja) * 1996-07-24 1996-12-24 Kubota Corp 四輪駆動形農用トラクタの前輪駆動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05041B1 (ko) 2001-11-22
CN1220951A (zh) 1999-06-30
KR19990063449A (ko) 199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9292C (zh) 乘坐型插秧机
TW200306927A (en) Motorcycle
CN1200835C (zh) 作业机的转向装置
CN1098780C (zh) 水田工程车
JP4083001B2 (ja) 水田作業機
CN1275821C (zh) 乘用型作业机
CN210502842U (zh) 一种转向制动系统及推耙机
JP4742524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6463258B2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6509720B2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4259372B2 (ja) 移動農機
JP4137720B2 (ja) 4輪駆動型芝刈り機の操向構造
JP6463259B2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4116199B2 (ja) 田植機
JP6463260B2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3947623B2 (ja) 乗用管理機
JP2010207161A (ja) 移植機
JP2007167028A (ja) 苗移植機
JP4074031B2 (ja) 田植機
JP4387495B2 (ja) 乗用田植機
JP4074030B2 (ja) 田植機
JP4141221B2 (ja) 乗用形作業機の前輪操向構造
WO2017110652A1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2002264835A (ja) 田植機の操向装置
JP4454294B2 (ja) 乗用田植機の機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